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前教育的实践范文

学前教育的实践精选(九篇)

学前教育的实践

第1篇:学前教育的实践范文

关键词:学前教育;美术教育;实践与思考

一、美术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美术教材的内容没有及时更新

在学前教育中,美术教育占非常大的比重。但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教材内容不符合幼儿的接受能力;幼儿园安排给幼儿的美术课时间也比较少;幼儿园没有足够的幼儿教师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幼儿对美术学习失去兴趣。

2.教师的专业素养不足

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能否顺利地将教学活动进行下去,其专业知识和技能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但是,笔者调查发现,很多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师大都出自美术专业,没有系统学习过学前教育的相关知识,导致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入幼儿园后,所学的美术知识不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无法顺利开展美术教学活动。

3.美术教学的方法太过单调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将直接影响教学结果。但目前许多幼儿教师喜欢用让幼儿模仿自己画画的方法,这种方法枯燥无趣,很难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而且美术知识正多元化发展,教师却仍然依据陈旧的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导致幼儿的思维被束缚。

4.“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

在开展和落实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工作时,美术课程的设置也很重要。美术教师应以培育学生的幼儿美术教学能力为基础,对美术课程进行精心而科学的设计。但不少院校和教师在设计美术教学课程和绘画训练实践方面存在问题,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重理论、轻实践。对该专业的学生来说,美术教学的实践训练远比接受理论教育重要得多。

二、针对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的相关对策

1.美术教育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不同于其他年龄阶段的学生,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心理特点。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不仅是为了教给幼儿简单的美术知识,让幼儿理解各种绘画技巧和方法,还要提高幼儿的绘画水平,培养幼儿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2.对学前美术教育的课程进行改革

学校在给学前教育的学生安排美术课程时,应考虑到所学课程需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幼儿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其教学方案要适合幼儿;在教学过程中,对幼儿的绘画技巧不能要求太高,要先教给幼儿美术知识,再让幼儿用绘画等美术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美术的乐趣。教师要对美术课程的各个环节进行规划,让幼儿学习系统化的美术知识,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幼儿的学习效率。

3.不断创新,丰富教学方法

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幼儿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新课程标准的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做到以人为本,不仅要重视幼儿的全面发展,还要挖掘幼儿的个性特点,注重幼儿的个性化发展,使每个幼儿都能成为独特的个体。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才能更好地学习,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提高幼儿兴趣,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

4.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学活动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息息相关,因此,幼儿园的美术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不断吸收其他方面的知识,使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幼儿天性好奇,会提出许多奇怪的问题,并希望得到教师的解答,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若教师不具备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就无法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教师在评价一节课的时候,应更看中幼儿的表现能力,要想提高美术课的质量,就要为幼儿提供更多表现的机会。因此,美术教学时,应将幼儿看作课堂的主体,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幼儿主动探索、提高兴趣,充分挖掘幼儿的潜力。总之,学前教育专业中的美术教学,是以培养优秀幼儿教师为目标,为了更好地满足幼儿教育的实际要求,成为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中不可或缺的课程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曹斌.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探索[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4).

第2篇:学前教育的实践范文

关键词:教师发展;教学反思;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1-0114-02

随着科学技术以及人类文明的不断演化,人们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学科理论也越来越多,教育教学的重要作用得以显现。在20世纪末,出现了许多新兴学科例如人类学、现象学以及存在哲学,这些学科是由人们传统认知中的哲学、生物学的衍生或拓展,从这些复合学科的生成人们逐渐认识到,知识是具有融合性的,并不是单一且固化不变的,是会随着社会的演化发生复杂变化的,也是一项具有融汇构建性的实践活动。知识的宏观概念被逐渐拓展之后,人们开始对教育教学也有了新的解读,开始将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教学定义为具有实践性的教学手段,并在教学过程当中加入了实践性,加深了教师的对于内在行为方式的思考,对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提出了运用方式上的疑问。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所体现的自身生活经验以及教育思想是教育研究者进行教学探究的切入点,基于此教学研究者提出了教学反思与实践的理念,教学反思这一方式能够从根本上提升教学质量,并在教学实践中加强教师的专业性,这样的教学改革受到了教师以及教学研究者的一致赞叹,并成功运用到了教学过程当中。本文从教育教学角度出发,分析了提升教学质量的反思方式以及教学实践方法,希望相关结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育教学的积极发展。

一、反思性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的现状

(一)教学主体缺乏自觉反思意识和能力

1.缺乏自觉反思意识。在以往的教学过程当中,并未将反思作为主要内容并形成习惯,因此,当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时,教学主体不能够及时进行反思。在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过程当中,主要表现方式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无法认知反思在教学实践中能够纠错改正;第二,反思与道德的错位;第三,没有把反思当成自己教学实践中的一个自觉行为。除此之外,反思性教学所提倡的将学生的需求放在首位也没有完全做到,并没有以学生为主体,仍是采用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这与反思性教学与我们所倡导的以学生为本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2.反思能力不强。在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往往是凭借着过去的教学经验从而进行教学上的反思,并不是根据教学情境来进行教学内容的反馈与思考。在反思自己对于教学人员的教学态度时,并没有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的反馈情况来检查其中存在的不合理性,仅仅是通过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来判断,因此,缺乏反思理论技能的教学人员无法掌握知识的全面性并做到减弱自身的教学主体性从而提供给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

(二)教学目的单一,只关注教学直接结果

当前的教学目的单一,将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状况作为直接的教学结果,并没有从根本上向学生传授如何掌握知识并学会知识的技巧。掌握知识只是学习的一个方面,而学会怎样高效的学习才是教学的主要目的,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教会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这是教学的终极思想。教学是具有历史传承性的,教学手段以及方式都是通过历史的不断推论形成的,但是教学内容却是不断发生变化的,教师的首要工作就是掌握好不断变化的知识并将其与原来的知识进行归纳与整合,并将如何学习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们,这是教学反思的一个实现途径。

(三)教学理论工具注重科学性,缺乏人文性

反思性的教学理论工具需要注重科学性,但是还要与人文关怀相结合,这样才能够做到全面发展。从当前的教育教学状况来看,教学主导者并未选择综合性教学方式,对于理论教学较为偏向,从而忽略了人文关怀方面,导致了学生在接收教师传递的知识时,无法做到面面俱到。除此之外,教学者在进行教学质量评价时,并没有对教学性质进行确立,从而忽略了学生的本质,只注重学生的分数反馈,因此使得许多有技术或有艺术才能的学生被忽略。

二、反思性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缺失的原因

(一)制度本身的制约性

古往今来,任何一项活动都有相应的制度进行监督,考试制度也是进行人才选拔的主要方式之一,并且考试制度使得所有学生都在同一条件水平下进行测试,这极大程度上保障了教育教学的公平性并且保持教育教学发展的长远性。尽管如此,考试制度还是存在一定的弊端,由于制度具有对于知识的制约性,导致了对于学生的教育理念就是机械化的灌输知识,采取填鸭式教育,将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这就使得教师不能从根本上找到自身的教学弊端,也不能够及时地对自身的教学结果形成反思。

(二)教师占完全的主导地位

传统的教师形象深入人心,使得人们对于教师的角色定位始终固化在主导地位,这就出现了教师一直处于传授知识而学生无法与教师形成互动的教学实境,这样教师不能够即时获取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生也不能够即时向教师提出问题以及不能激发自身更多的学习潜能。除此之外,文学作品对于教师的形象刻画大多是默默奉献,这就使得教师一直处于紧张的工作状态之中,使得自身完全投入到对学生的教育中,从而忽略了自身的基本需求。

(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

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主导地位,这就使得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地接收知识的状态,因此导致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方式被固化,并沿着教师的教学轨迹以及教学方式进行,没有形成自己τ谘习思维方式的反思,这样不利于学生培养创新性思维的意识。当前课程教学标准已经对学生提出了主动学习以及掌握自己独特思维方式的要求,但是由于教师占教学主动性的时间过久,使得学生无法尽快地投入到主动学习的过程当中,这样对于反思性的教学方式的开展是无法起到促进作用的。

三、反思性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的意义

(一)反思性教学的运用能够让教师学会教学

在反思性教学中,教师也受到了相应的积极影响,自身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也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提升,因此可以说反思性教学对于教师的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也有所变化,这就对教育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教师就要对自身的教学实践方式进行重新审视,并找到自身教学方式的题,这样能够帮助教师在运用反思性教学手段的同时也学会了如何正确的开展教学工作。

(二)反思性教学的运用能够让学生学会学习

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只是处于被动地接收知识的学习状态,反思性教学的运用能够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并改变了学习方式。反思性教学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学习兴趣所在,并且在根本上塑造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能够充分地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教师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之后,学生能够自行进行课程知识的预习与复习,在课堂上也能够与教师进行互动从而提高课堂的利用率,并大大地提升了学习效率。

(三)反思性教学更有利于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在采用反思性教学方式之后,教师一改以往的主导性教学手段,更多的是倾听学生的反馈,清楚地知道了每个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并根据大部分学生的知识水平制定教学计划,这样不仅优化了教学效果,也增强了课堂的利用率。反思性教学不仅要利用到课堂上,还要运用到课程的准备过程以及课程结束当中,这样一来,教师不仅能够对教学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出预判,还能够对当天的课程进行总结,另外,在课程结束时,要根据这一节课程的进行状况制定下一节课程的教学目标,并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参考文献:

[1]李书平.教师要有教学反思能力[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2,(1).

[2]申继亮,刘加霞.论教师的教学反思[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9):44-45.

[3]濮凤颖.反思性教学:教师成长的阶梯[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8,(3).

Analyses the Current Teaching Reflection and Practice of Education in China

WAN Ying-hui

(Jiangxi Health Vocational College,Nanchang,Jiangxi 330038,China)

第3篇:学前教育的实践范文

【关键词】学前儿童;戏剧教育;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4-0236-01

一、戏剧教育的价值

20世纪90年代,“教育生命化价值取向的提出”[1],体现了人们对传统教育的反思,对生命化教育的不断思考,对教育变革的新认识。而2015年3月2日在天津召开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推动学校美育工作,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体现了多元智能理论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为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地变革与发展指明方向。

众所周知,“艺术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培育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2],而儿童戏剧恰恰是一种顺应儿童天性的综合性艺术,它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等艺术式样,塑造舞台形象,反映儿童生活,呈现出综合性、立体性、直观性的艺术特点。这种艺术特性,使得儿童戏剧不仅是一门艺术学科,同时也是多元艺术教育的最佳整合工具。南京大学董健先生就曾说过,“在所有的艺术门类里,戏剧是离人最近的艺术,戏剧教育是最便捷、最适当的人文素质教育”。[3]戏剧教育的目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专业的表演培训,而是把戏剧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媒介,让儿童浸润在戏剧活动中,以戏剧的方式,唤醒儿童的生命本性,让生命在活动中本能的感受、体验和创造,使生命得到自由的释放,推进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戏剧教育的现状

与欧美西方国家相比,戏剧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可谓是步履蹒跚。虽然早期教育部门已经关注到艺术教育的重要价值并在学校教育中开展,但其内容往往局限在音乐和美术课程,忽视了戏剧的重要作用。直到1995年,剧作家李婴宁出席第二届国际戏剧与教育联盟会议,之后在学校、社区、图书馆等地方推广戏剧教育活动,使得戏剧教育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南师大张金梅博士在借鉴西方儿童戏剧教育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思考着学前儿童戏剧教育的内容、组织形式和教育策略等问题,尝试建构一种适合本土的学前儿童戏剧教育模式。索丽珍等人也对幼儿园实施戏剧教育活动的价值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思考。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儿童戏剧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而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还出现了以戏剧为特色的幼儿园。

三、戏剧教育的实践

作为全国最早组建的三所幼儿师专之一,我校始终关注学生的职前教育和从师技能的培养。从2009年开始,在学前教育专业开设《幼儿戏剧表演与指导》课程,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戏剧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指导幼儿表演的能力。经过几年的尝试和摸索,该课程已经打造成我校的特色课程。这个“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模式。教学时围绕幼儿戏剧基础理论、鉴赏、创编、表演、指导表演五项内容进行项目任务的设计,创造出具有本专业特色的实战训练体系。在实施过程中考虑到任务的相互联系和难易程度,按“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个工作步骤组织教学。整个教学过程,从理论到技能训练再到技能运用,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通过一个个有主题、有内容的专题项目,提高了学习热情、团队协作、从教技能等等。

(二)教学方法。教学时以行动导向为指导,以项目驱动教学法贯穿课程始终,同时还选取“情境教学法”、“案例解析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多媒体组合教学法”等辅助教学。如教学中设计“超级模仿秀”、“故事大王就是我”、“单打独斗”等多种情境,引导学生运用肢体动作和语言去创造、想象、体验,提高学生的戏剧专业素养和技能。

(三)考核评价。教学中打破传统的评价方法,采取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形式。过程性考核占总成绩的50%,包括出勤、作业、特色基本功训练、项目表演、主持人训练五项内容。终结性考核占50%,学生分组表演幼儿戏剧,在活动中学生不仅要担任导演、编剧、演员,还要制作道具、服装,最终完成期末的汇报表演。

参考文献:

[1]陈蓉晖,刘霞.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生命化价值取向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53.

[2]陈世明.图像时代儿童戏剧的发展方向[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0,(6):136.

[3]董健,马俊山.戏剧艺术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399.

作者简介:

第4篇:学前教育的实践范文

一、山区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尝试

在创新办园方面,为了使山区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又不降低办园质量;为了扩大办学规模,又不给地方财政过大压力,我们进行了四种尝试。

1.名园+公助民办园

由财政局出租金租用场地,形成名园下属的分园,并与名园法人一致,管理制度、工资薪酬和考核评价统一,以达到教育联动、整体发展的目的。例如,在2008年期间,丽水市机关第一幼儿园(以下简称“一幼”)创办了阳光分园(以下简称“阳光”),丽水市机关第二幼儿园(以下简称“二幼”)创办了水木清华分园(以下简称“水木清华”),并增加学位750名,财政局只出房屋、租金,未承受较大的财政压力。

2.名园+民园

丽水市新建的城郊住宅区的民办幼儿园招生一直困难。于是,在2011年,一幼利用优质师资和名园效应,使之成为名园下属的托管园――山水托管园(以下简称“山水”),并保证各自法人独立,行政管理、工资薪酬和考核评价统一等。另外,校本研训的共享、教学团队的重组和教材教法的更新,使民办幼儿园焕然一新,招生情况大为改观。

3.名园+新园

利用名园的孵化作用,采取“名园+新园”的发展模式。例如,一幼和二幼强强联手,创办实验幼儿园(以下简称“实验”)。新建的实验园性质为公办,是丽水市投入最多、规模最大和硬件条件最好的一所幼儿园(共有21个班,近700名学生)。总之,采取“名园+新园”的发展模式,能迅速建成一所高品质的幼儿园。

4.集团化办园

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我们发现:集团化办园能有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使山区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例如,丽水市教育局把三所公办园(一幼、二幼和实验)、两所民办公助园(阳光、水木清华)和一所民办托管园(山水)等六个园区整合成一个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解决了2 350名学生入园就读的问题。

二、集团化办园的意义和优势

1.意义

集团化办园的意义有两点:一是人事、财物和资源等的优化配置与集约组合;二是创建规范、高效以及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组织机构,形成严谨和科学的管理运行机制。

2.优势

集团化办园的优势有三个。其一,“借壳”壮大。“名园+民办公助园+民园+新园”模式以及全面引进名园的师资、文化、管理和科研等优势,不仅使名园 “借壳”壮大,更使“新园”减少投入的时间与成本。其二,充分利用师资。集团化办园根据实际需求统筹安排,既使人事分配与流动更为顺畅,又吸收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加入团队,还造就多名骨干教师。其三,资源整合与共享。集团化办园既实行统一采购、统一培训,又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还节约管理成本。总之,集团化办园推动体制的创新变革,促进园区的互动、交流与良性竞争。

三、集团化办园的探索和思考

1.创新集团管理模式,促进管理科学化

随着集团建设和规模的扩大,集团的组织结构必须进行相应调整,管理模式也应因势而变、顺势而动。

(1)组织重构,条块分工

一方面,集团化办园采取集团总园长领导下的分园园长负责制,即分园园长全面负责管理各园区工作;另一方面,集团化办园有三个具体执行部门,分别是教育教学、科研师训和后勤服务。这种“组织重构,条块分工”的管理形式,既保证集团掌握各园区的动向,又随时解决出现的问题,从而使集团的工作规范而有序。

(2)多元沟通,顺畅管理

一方面,在管理理念上强调授权赋能,管理重心下移,积极建立多元而顺畅的管理沟通渠道,以保持管理的精练与弹性;另一方面,定期召开集团园务会议,并依托网络技术,设立外网、内网等多层面的网络沟通平台,为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2.健全集团管理标准,实现工作精细化

集团从小规模到大规模,管理者的关注范围更加广阔,因此,精细化管理,尤为重要。

(1)制定和完善管理制度

制定统一的管理标准和制度成为集团化办园的关键。只有健全制度,才能使集团管理更加专业化。另外,我们正在积极融汇各园区的原有制度,以寻求最佳的契合点,从而制定最适合集团管理的制度。

(2)行为规范的自觉内化

集团精细化管理的实现取决于教职工的自律行为。只有教职工认同规则背后的价值观念,并自觉内化为自己的行为规范,制度才真正有效。我们做好思想教育和励志培训,将原有优良的人文品质、工作作风保持与发扬,并影响周围的同事。

(3)科学合理的监督评估

集团化精细管理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监督评估制度,对教师的工作与前景使用立体的评价模式,以提升他们的能力。另外,既按照教师的职称等级做不同要求的评估,又针对教学成果和教育工作进行分类评估,以有效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并保证优秀教师获得晋升。

3.开展多元园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集团化办园使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因此,务必依托园本培训,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1)必修与选修相结合,承办园本培训项目

集团各园区根据不同的发展优势制定个性化的培训菜单,并采取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作为教师,可自主申请主修或参训项目,以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作为园区,每个月都须承办集团的一个园本培训项目,以实现培训资源的最大化。

(2)教师分层培养,优化教学力量

教师分层培养分为两种。其一,横向的促进。例如,集团组织的全体新进教师的岗前培训,内容涵盖师德师风、家长工作、一日活动和规章制度等方面。其二,纵向的组合。根据教师的特长、个性和自身定位,集团组建各级梯队,以优化教学力量,加速教师的专业发展。

(3)开展科研实践,建设教师梯队

以教学问题为核心,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课例教研为契机,以教师五项技能修炼为基础,积极开展教科研实践,从而丰富幼儿园的特色课程,并逐步完善教研训一体化的教师发展机制,最终建设一支重实践、会研究且可持续发展的教师梯队。

4.尊重共同办园理念,提倡办园特色化

集团化办园既推行“一园一品牌,一园多特色”的管理思路,又朝着精品化、特色化的方向,追求集团共性基础上的园区个性发展。基于此,我们要在育理念的基础上,鼓励各个园区立足园情,挖掘自身潜力,强化内涵建设,深化特色发展,以促进各个园区齐头并进,最终形成集团强大的品牌优势。例如:“水木清华”以早期阅读为教学特色;“阳光”致力于美术特色研究等。

第5篇:学前教育的实践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学前期是一个人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此阶段的教育对人一生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和发展,教育部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纲领性文件来指导学前教育机构和家庭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而目前制约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之一就是学前教育机构合格师资的严重不足。

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师工作相对其他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工作而言,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学前教育的对象是处于教育启蒙阶段的学龄前儿童,对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师来说,“如何教”比“教什么”更重要。

学前教育对教师的职业技能要求较高。学前教育专业是一个综合性、实用性很强的专业,而实践性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重要途径,是联系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纽带和桥梁。

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性课程体系的重新构建尚处于探索之中。而且在已有的对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性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中,关注点几乎都放在了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上,很少有人关注中高等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性课程体系的构建。随着我国师范教育体系由三级向二级的过渡,一线幼儿教师的培养已成为高师的使命,而现实是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真正去学前教育一线工作的人少之又少。现在坚守在学前教育一线的教师大部分是来自中高等职业院校尤其是中职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中职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教师的人才输送方面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仍然占据了半壁江山。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2010―2020年)》关于职业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及《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试行)》等文件精神,更好地适应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幼儿教师的需求,湖南省衡阳幼儿师范学校(以下简称“我校”)根据自身办学实际情况,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学前教育专业“五能五会”人才培养模式。“五能五会”,即能说会写、能唱会跳、能弹会编、能书会画、能育会教。

在基于“五能五会”人才培养模式下,我校拟构建由通识素质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性课程组成的更适合当今学前教育人才需求的课程体系。

我校学前教育专业近几年基于“五能五会”人才培养模式下新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和实践已基本完成。其中,实践性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如下:

1.明晰实践性课程体系的内涵

在传统的课程模式中,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性课程主要是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学前教育机构所进行的教育见习、实习等校外实践活动。教育见习多安排在第一、二学年,时间多为1~2周,一般来说,都是在讲授“学前儿童卫生学”“学前儿童心理学”等理论课程期间,如安排学生去学前教育机构见习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环节、观察比较幼儿注意力的发展与年龄的关系等。教育实习安排在第三学年后期,时间多为一个月;此时,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已全部完成授课任务并已考核完毕。这种“先理论后实习”的课程模式在知识、技能及实践之间,造成了一种独立、无交叉的运行方式,缺乏一种系统的联系与全面的整合,使理论与实践脱节,构成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学习教育理论时感到枯燥乏味、临考前死记硬背,弄虚作假的情?r日趋严重;而到毕业前实习时,又因淡忘了教育理论,在面对幼儿园等真实的教育情境时感到无所适从;实习时间短、任务重而使学生疲于应付,无暇进行教育教学反思,学生无法接触到更深层次的内容,教育实习走过场。相当数量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还要经过一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适应教师工作。这样,教育理论和实践教学二者分离,教育理论不能指导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又不符合教育理论,职业技能培养被弱化和边缘化。

本文提出的实践性课程体系更倾向于将以往课程中的各个模块进行实践化改造,形成新的课程模块体系,其内容既包括在校外的学前教育机构(如幼儿园、亲子中心、早教中心等场地)所进行的教育见习、实习等实践活动,也包括在校内的教室、各种实训室(如幼儿园仿真实训室、幼儿游泳室微格教室、奥尔夫音乐教室、蒙台梭利感知训练室等)、实验室、琴房、舞蹈房、体育馆等场所进行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各种类型的实践活动,如五大领域的活动设计与模拟试教、儿歌创编、技能训练(弹、唱、画、舞、手工等)、儿童游戏设计、各种兴趣小组、社团组织、技能汇演、汇展、技能竞赛等。从理念来看,应坚持全实践课程的理念,致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从实践的空间来看,应由校内到校外,从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到专业技能课程,全方位覆盖学生校内的一切学习活动;从实践的时间来看,应从学生入校到离校,全程实施实践课程的模式。所谓“实践性课程体系”就是实践要素诸方面在课程体系上要全面统筹,在理念上要互相浸透,在内容上要全面整合,在空间上要全方位拓展,在时间上要全程贯通。

2.遵循实践性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1)整合性与系统性相结合的原则。以“全实践”为理念整合、设计实践教学的课程,把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在学习中进步,在反思中提高,从而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所谓“全实践”是将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全程中所有实践环节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系统定位、统筹安排。

根据“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以及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成长要求出发,理清各实践教学环节的地位、作用及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使课程体系内的各个环节相互衔接,各子系统相互配套,从而形成系统的、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2)规范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性课程体系要从整个人才培养计划的角度出发,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践教学的任务、内容、时间及具体的实施办法上要有统一的要求,必须明确教学目标、科学规定教学内容、确定实践教学的具体形式、严格制定要求、规范评价标准,建立高效、顺畅的内在运行机制,杜绝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但在实践过程中,又需在实践场所、活动内容及活动方法上留有一定的余地,从学校实际和实践教学的具体情况出发,加以组织实施,从而保证实践教学更加科学规范。

(3)自主性与合作性相结合的原则。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每个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作为个体参与其中,具有高度的独立性或自主性。另外,在实践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求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必须以各种方式开展互动交流或合作,以利于实践教学的顺利推行,达到预期的目标。

(4)连续性与阶段性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全实践”理念,从学生入校到离校的这段时间全程实施实践课程的模式。而全程实施实践课程的模式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如不同的时间安排和阶段目标、定位、内容、要求、指导、管理和考核,各阶段按顺序衔接着,不能随便跨越,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打下基础。每个阶段都是相对独立的一个模块,但相互间存在密切、内在的联系,使实践教学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步推进,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3.构建实践性课程体系基本框架

根据以上原则,我们围绕《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试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等文件内容,构建了基于“五能五会”人才培养模式下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性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见图2):

二、实践性课程体系的实施

1.实践性课程的实施途径(见图3)

2.实践性课程的实施原则

(1)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全实践”理念,我校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制定了贯穿三年的专业实践计划,这一计划整合了实践总目标与各学科分目标,使总目标与分目标相协调,各学期目标具有层次性和递进性,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将实践课程纳入学生三年专业学习的始末。从第一、二学期开始,就根据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内容安排相应的一定时段的实践课程,形式一般为幼儿园半日或一日活动的观摩性教育见习。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开始积累关于学前教育这一领域的感性认识,初步明确自己未来学习的方向,逐渐形成专业认同感,激发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热情,并形成理论联系实践的意向与习惯。在第三、四学期时,再分别安排学生以集中参与性教育见习的形式进入幼儿园,熟悉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特点、内容、过程,较为深入地了解幼儿园教育教学实际,对幼儿园教育工作有一个比较完整而真实的认知与体验,进一步巩固专业思想。在第五学期时,安排4周时间的集中教育实习,要求学生在实习教师具体指导下,尝试组织幼儿园一日生活,进行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创设与利用,组织幼儿园游戏活动,进行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等实践活动,并进行活动反思。对学生进行实际教育教学工作能力的训练,培养其独立从事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在第六学期时,全体学生到托幼机构参与顶岗与就业实习,要求学生根据幼儿园岗位工作安排,在学校专业实习指导教师和幼儿园教师指导下,独立开展幼儿园保教工作,逐渐完成由学生到幼儿教师的角色转换,初步检验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质量。

(2)全员参与、科学管理性原则。在此实践性课程模式下,我校教育管理人员、教师及学生全员参与,全面推动实践性课程的开展。

我校制定了《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指导手册》,在充分考虑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素的基础上,制定健全了课堂教学观摩管理制度、实验课管理制度、实训室使用管理制度、教育见实习管理制度、实习基地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为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性课程教学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

我校教师积极参与实践性课程改革,充分挖掘现有学科课程中的实践环节,推动课程走向实践化、整合化。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教师们的引导下逐渐感知、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也逐渐体验到了其中的乐趣及对理论学习的促进作用,对实践教学的热情也日益提高。

为了确保实践教学课程的顺利实施,我校加大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确保实践教学设备条件的投入以及实习基地建设的经费投入。

(3)合作性原则。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x不开多方面的合作。这种合作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第一,加强与校外实践基地的合作。我校设立有专门的教育实训科,通过各种渠道与本省、本市及广东省等共202所幼儿园、亲子中心等托幼机构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如深圳驻港部队幼儿园、深圳宋庆龄阳光海幼儿园幼儿园、广州增城区中大附属幼儿园、长沙华龙幼教集团、衡阳市教育局实验幼儿园、衡阳市成章雁栖湖幼儿园等。其中约70%是集寄宿制、全日制为一体的标准化省、市级示范公办或民办幼儿园,从而试图在组织层面及心理层面,为学生教育见习、实习等环节奠定最基础的保障。在具体的实习指导方面,我校切实有效地推选“合作式教学实习指导方式”,即学校专业指导教师负责实习生的理论指导与过程评估?r幼儿园带班教师与实习生一起研讨分享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实施与评价。

第二,重视校内课程建设方面的合作。在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中,学前卫生学、学前教育学、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等课程实践性极强。在课程教学中,我校聘请幼儿园或早教中心有着多年专业教学经验的幼儿园园长、一线教师担任其中实践部分内容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我校还聘请当地或外省幼儿园园长(本校往届毕业生)针对实践领域的热点问题,定期为学生开办专题讲座,并与学生进行即时互动,切实有效地加强了学生实践性课程的学习效果。

(4)科学评价性原则。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是实践性课程有效实施的保证。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和要求,我们认为,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评价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评价范围的全面性与综合性。为了全面真实地反映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整体状况,在评价对象上,既要包括对学生的评价,也要包括对指导教师的评价;在对学生的评价上,既要有对其知识、技能和能力等认知领域的评价,也要有对其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在评价内容上,既要有对其教学设计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的评价,也要有对其教育科研能力、教育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评价。通过对教与学双方的评价,既可以及时发现实践性课程体系教育过程中的新问题、新情况,从而验证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与方法等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及经验水平等,又可从整体上对课程体系的建构进行评价,有利于完善实践性课程体系的建设。

二是评价评价手段、方法的多样性与灵活性。为保证实践性课程评价的科学、公平,需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手段和方法。我们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对实践教学的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注重体现对学生实践过程的全程评价。

三是评?r主体的多元性与交互性。实践教学课程评价的主体,既有教师,也有学生,教师与学生在评价过程中是一种循环式的“角色互换”的关系。我们把学校实习指导教师、实习基地指导教师、学生自评和互评的评价成绩按着一定的比例进行综合,最终形成学生的实践教学总成绩。评价主体的多元性与交互性,对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实践性课程的实施效果

我校学前教育专业近几年基于“五能五会”人才培养模式下实践性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和实践在探索与尝试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成果

2014年在衡阳市学前教育专业技能抽查中,我校学生合格率达100%,优秀率43%,排名全市第一,平均成绩远远高于第二名。2014~2016年我校学生普通话等级测试一次通过率分别为86.7%、87%、87.1%,远超全市同类学校。

2014~2016年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参加育婴师(4级)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人数分别为127人、562人、475人,获证率分别为98.40%、99%、97%?r参加保育员(初级)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人数分别为41人、21人,获证率均为100%。

第6篇:学前教育的实践范文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 钢琴教学 认识 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8.043

1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现状

1.1 传统理论教学的理念影响深厚

我国传统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但是,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更加需要技能的培养。幼儿园教学中只需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音乐知识和简单的钢琴曲演奏,太深奥的乐理知识幼儿园的学生根本接受不了。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

1.2 整齐划一的课堂教学,不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

由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条件有限,教师上课大都采用大课堂的方式,对基础不同的学生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不能够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从而影响整体的教学水平。

1.3 教学形式过于单一

钢琴教学本该是生动有趣的,但是大多的教师仍然采用单一的说讲式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既不符合钢琴教学灵活生动的要求,也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没有对钢琴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的水平自然很难提高。

1.4 狭隘的教学内容

目前,大多数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师都以教会学生单独弹奏某一曲子为目的,不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激情、对艺术的感染力,使学生成为弹奏的“机器”。

1.5 学以致用的能力较低

中职学前教育的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幼师,教学的内容应该和教学的目的紧密相连。但是许多的学校并不注重学以致用,只是单纯的教导学生,不能与实际的教学连接起来,这样就不能发挥教师教学的真正意义。

1.6 不注意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钢琴演奏是需要很强的心理素质的,但是教师在钢琴教学中往往忽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导致学生演奏心理素质低,容易怯场,影响了音乐的表现力,在比赛、考试中很容易发挥失常,这样也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

2 如何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水平

2.1 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学生实践演奏技能

钢琴教师一般都是音乐专科学校毕业的,他们在学校里接受的专业乐理知识比较丰富,自然在教学中十分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但是,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不需要太高深的理论,主要是钢琴弹奏技巧的培训。所以,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的观念,从以理论教学为主转到以实践教学为主上来。钢琴教学本身就是操作性很强的科学,再加上中职的学生大多都没有钢琴弹奏的基础,要想在短时间里满足学前教育教学的需要,必须加强实践演奏技能的培训。

2.2 因材施教,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

要做到因材施教,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教师要亲近学生,了解学生的特长。比如,第一堂课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小的游戏或者谈话活动,拉近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和自己形成亦师亦友的关系,这样以后的教学就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进行。教师了解了学生的特性,再根据学生个体的先天差异比如学生手臂的力量、手指的长度等方面的因素制定不同的钢琴教学计划。另外,教师也不能忽视学生本身的音乐素养、乐感以及耐性等方面的因素。在了解学生差异的前提下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计划,争取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最终提高整个钢琴教学的水平。

2.3 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提到教学,许多同学都会用“枯燥乏味”四个字来形容,这是我国教育事业多年形成的习惯。无论哪一门课程教师注重的都是说讲,这让学生感到厌烦,提不起学习的兴趣。钢琴教学本身应该是很有趣的课程,如果在课堂上教师只注重讲,那就失去了钢琴的趣味。钢琴教师可以采用丰富的教学方式,比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师生四手联弹或生生双钢琴弹奏形式,还可以采用师弹生唱或生弹生唱的形式进行教学。这样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能够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在班内定期举行一些比赛,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2.4 在提高学生演奏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激情

钢琴演奏是技术和音乐的融合,所以,中职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注重对学生演奏技巧的培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激情。很多人在钢琴演奏时过于注重三法的表现,忽略对音乐的感受,这样无法体现音乐的艺术价值。教师在教学生演奏某一乐曲时可以先让学生了解这一曲子的意境。例如,可以让每一个学生说一下自己听到这一曲子的感受。然后再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按照自己想象的意境去练习演奏。

2.5 加强教学与实践的结合

中职的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大多都是未来的幼儿园教师,这就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培养。幼儿园的教师需要掌握简单的儿歌方面的音乐知识和演奏技巧,所以中职的教师在培养学生时不能以让学生能够单独弹奏某一曲为目的,最主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即兴伴奏和弹唱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小的比赛或表演活动,让学生能够即兴表演,这样就能为以后的教学实践打下基础。

2.6 注意培养锻炼学生演奏的心理素质

学生心理素质低,严重影响学生真实水平的发挥,也影响教师的教学水平。所以,教师在钢琴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在平常的教学中,多开展师生集体观摩活动,锻炼学生心理素质和临场适应性。对一些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进行单独的心理疏导,争取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发挥出正常的水平。

3 结束语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培养的是未来的幼儿园钢琴教师。随着社会对幼儿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幼师的培训也显得更加重要。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应该努力寻找新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水平,争取培训出更多更合格的幼儿园教师。

参考文献:

[1]张媛.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改革的设想[J].辽宁高职学报,2009,(1).

[2]肖素芬,唐大章.如何做好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改革[J].文教资料,2009,(2).

第7篇:学前教育的实践范文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数学课堂教学

本文立足于课堂教学,试图改革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数学教学现状,希望能够与幼儿教育的发展要求相适应,从而最终推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数学教学水平的不断发展。

一、现状

现在尽管职业教育大力倡导“以学生为本”,然而经过研究我们发现,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在具体的中职学前教育数学教学当中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没有充分地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以及学习兴趣调动起来。由于种种原因,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往往比较差,因此在对数学进行学习的时候比较吃力,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学习无望的情绪,丧失了对数学进行学习的动力。这样在课堂上,面对教师的“满堂灌”,丧失了学习兴趣的学生不仅听不下去,还会产生厌烦的情绪,导致自身的数学成绩变得越来越差。

二、课堂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1.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及幼教实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尽量避免选择过于抽象的教学内容,而选择具体形象以及直观的方式针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比如,在对平面与平面、平面与直线以及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进行讲解的时候,可以对教室当中黑板、墙面以及灯管等现实的教具进行充分利用,这样就能够形象地展示这些抽象的数学概念。采用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同时还能够与幼教实际联系在一起。

2.让学生动手操作

中职学前教育数学教学当中需要注重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进行培养,这样不仅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性,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的必要性。比如,在对“函数”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将上山以及下山的图画出来,让学生对上升的上山图象以及下降的下山图象进行感知,随后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将直角坐标系画出来,采用增函数图象针对上山进行建模,采用减函数图象针对下山进行建模,然后以图象为根据对学生进行引导,这样学生就会自己将增减函数以及单调区间的概念说出来。

3.设计趣味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在,大部分的中职学生喜欢偷懒,不愿意拿起笔来进行过多的练习。因此很多教师都对如何激励学生进行练习非常烦恼。这时可以采用设计趣味题的方式,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比如,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编题,同时还要将能够想到的全部答案写出来,随后将题目亮出来,让其他学生挑战这位学生,这时候如果出题学生的答案范围内包括了挑战的学生的答案,那么就算挑战失败,如果出题学生的答案范围内没有出现挑战的学生的答案,这时候就判定挑战成功。

三、评价

由于每个学生具有不同的自身思维方式,同时来自于不同的家庭背景以及文化环境,这就需要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1.过程评价为主

在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进行评价的时候,必须要将过程评价作为一种主要的评价方式,每一节课(尤其是操作活动)都需要即时给予打分评价。教师可以以小组的形式,将评价记录表发放给每个小组长,然后小组长针对其中的内容进行填写。在评价项目当中需要予以一定的侧重,不能出现面面俱到的情况。这样可以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及时的评价。

2.学生之间评价为主

在完成一次学习活动之后,每个学生都要针对自评表认真填写,评价在本节课中自己的表现,同时还要对其中的进步和不足之处进行总结,可以在学习主动性评价当中对自评表切实优秀的学生实施升级或者加分的奖励。与此同时,学习小组之间还要展开同学之间的互评,可以将在本小组当中表现优秀的学生推荐出来,并且要讲清楚推荐的理由,在小组评价当中得到小组推荐的优秀学生还可以获得升级或者加分的奖励。

3.视学习态度、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进步情况等进行评价

在评价的内容方面需要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予以充分重视,要对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进步情况、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以及学习态度等方面的提升予以关注。比如,可以将是否在课堂当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否做到了认真倾听以及积极参与、是否针对老师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大胆的质疑、是否对有价值的资料进行了查阅、是否具备一定的假设和猜想能力等作为学习过程的评价内容。这样能够对学生个体的过去与现在的比较予以更多的关注,并且更加重视学生成绩和素质的增值,而非是针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等级划分,最终使学生对自己的进步产生真正的体会。

只有使在校期间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真正掌握数学学科的知识,实现学有所成,才能够在未来的幼儿数学教学当中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因此必须要改革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数学教学现状,从而能够向幼儿教育事业输送大批数学教育人才,最终推动我国幼儿数学教育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德广,高春辉.对高职生实施主体性教育的课堂教学设计[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12(02).

第8篇:学前教育的实践范文

关键词:教材难易程度 学科特点 音乐综合实践能力 学前教育

如何培养新型的未来学前教育音乐教师,培养学前教育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是我们每位音乐教师当前面临的一个首要问题。因此,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

一、根据学生实际把握教材难易,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实践能力

根据目前学前教育系每年新生入学学生情况调查来看,绝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很多农村中、小学并无专职音乐教师,音乐课大多由班主任代上。到了初中,老师也只是教教歌曲,或者听下音乐就了事。到了高中学习阶段,音乐课更是可有可无的一门功课,几乎也是被班主任或者一些主科代替。学生大多数认识简谱“1、2、3、4、5、6、7”但却不会唱,更不要说音乐其它方面知识。我们知道,音乐是一门技能性很强的学科,所选教材内容过难,容易给学生造成畏惧感,喜欢音乐而又害怕学习音乐技能技巧。在音乐的殿堂望而却步,不但不能培养他们热爱音乐的兴趣,甚至对音乐课产生厌倦情绪。长此以往,如何发挥音乐自身的潜能作用?又如何培养跨世纪的音乐综合人才?根据这种情况,作为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通过学生主动参与相互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手、脑、口、耳并用的实际操能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声乐、琴法、视唱、乐理、欣赏、节奏、练耳等各科有机结合起来学习,逐步掌握音乐各门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实践能力。例如五线谱视唱练习中,教师首先应让学生自主分析教材:认真读谱、看清谱号、解决一些音乐符号等疑难问题,必要时可将视唱中的难点节奏专门提出来练习。在视唱过程中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声乐技巧根据视唱曲的情绪进行挥拍视唱、律动视唱、唱游活动等等。如此一来,看似一节视唱课,实则成了一堂音乐综合课,既有乐理、节奏等基础练习,又有声乐技巧在内,更有学生的挥拍、律动等主动参与与合作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践性与创造性。

二、结合学科特点,发挥学生主体,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实践能力

当前,正是我国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时期。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它所描绘的形象给学生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音乐中的歌唱、节奏、器乐、律动、欣赏、创作等无不体现出鲜明的创新意识。因此,音乐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方面,具有其它学科无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兴旺发达的不衰竭的动力,而社会进步关键在于人的素质。作为音乐教师,应结合学科特点,更新教育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另外教师简洁、大方而又不乏明快得体的服饰,加上亲切、自然而热情洋溢的开场白,使学生和老师之间一下拉拢了距离,良好的教风教态为以后师生共同生活学习会打下良好的感情基础。

三、创设音乐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实践能力

我作为一个已有25年教学经验的音乐老师,深知学生们队音乐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因此,每次上声乐课或者也算是欣赏课,我都会将家喻户晓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作为新课的第一首歌进行教唱与欣赏。我们的学生从小学唱到中学,又从中学唱到高中,然后进入大学,可谓深入人心。也正是因为太过熟悉,再加时代距离造成的原因,他们在学唱《国歌》时,每每发现都是毫无表情,缺乏感情,演唱中常常出现有几个方面的错误。歌中切分节奏的地方一直都错误。每个学生其实都不会唱《国歌》,且这种错误从我任教二十五年来,不管教小学还是中学、是高中还是大学,几乎没有一个会唱,且都犯有同样的错误,面对这样的音乐教育,一路走来,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深感这是一种悲哀。作为国人,连自己的《国歌》都不会唱,请问各位,会不会感到很无言?该不该把我们的《国歌》好好让学生们学唱一下呢?所以,让学生正确唱好《国歌》,把握《国歌》内涵,重新唤起学生爱唱国歌,唱好国歌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是教学中一大重、难点。作为音乐教师在授课前应做好充分准备:放映影片《国歌》片段、讲述歌曲时代背景、师生共同分析、用富有感染力的声音进行范唱等。在学生演唱过程中,能很好地运用钢琴伴奏对国歌作进一步地烘托和渲染,增强国歌雄壮、庄严的气氛,将学生学唱歌曲的情绪推向高潮……。

第9篇:学前教育的实践范文

实践能力是和具体教育活动联系在一起的,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特殊要求,主要包括基本专业技能、教育教学技能和综合技能。

(一)基本专业技能基本专业技能是学生理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如:唱歌、画画、跳舞、弹琴、手工等等。对于幼儿师范专科生而言,基本专业技能不在话下。但对于本科生而言,这却是令他们望而生畏的一道鸿沟。

(二)教育教学技能“教育教学技能是幼儿教育活动组织与实施过程中幼儿园教师行为的基本要素”,包括教学活动主题的构想、活动的准备、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活动的评价与总结等。组织与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师工作的重心,也是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的主要途径。因此,教育教学技能是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实践技能的核心要素。

(三)综合技能除了以上两项技能,幼儿园教师还需要在幼儿园各类活动中综合运用多种技能。“如观察幼儿并进行个别指导的技能、创设教育环境的技能、家园合作的技能、科学研究的技能”等等。“这三个层面的技能即是独立的,也是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凸显了学前教育专业的特色”,也寄予了我们对于学生的殷切希望。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策略

“幼儿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然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高等学校、高等学校教师以及学生本身多方面的长期努力,共同配合,方能显现成效。

(一)“两相互补”———培养学生的基本专业技能学生在选择学前教育专业前,大多对此专业认识欠缺,就读此专业前,也没有经过音乐、舞蹈等课程的专门学习。为了弥补学生在基本专业技能方面的缺失,加强“技能课”的针对性和学生的自我提升是相互补充的两个重要环节。

1.加强“技能课”的针对性“技能课”是学前教育专业对音乐视唱练耳、键盘器乐、舞蹈、美术(包括各类绘画和手工)等基本专业技能课程的俗称。作为一个正在发展的专业,学前教育专业缺乏专门的技能教师,大部分都是从音乐、舞蹈和美术专业外聘教师给学生开课。然而,外聘教师的课程专业性虽强,却会忽略幼儿教育的特点,这就导致学生学难致用。为了学生的发展和就业,学校可以一定的优惠政策吸引有“技能”特长并了解学前教育专业特点的教师为学生专门授课;也可以对外聘教师进行相关的专业培训,促使他们在教授“技能课”时能更多地考虑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更具实践性和针对性的教学;此外,少年宫、少儿培训机构的教师不仅精通各类艺术专业,也能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更具针对性的教学,学校可以在这类机构中寻觅适宜的兼职教师对学生的基本专业技能进行训练。

2.引导学生自查并提高薄弱环节“技能课”的开设虽然可以使学生的基本专业技能普遍得以提高,但天赋和后天努力决定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此,在学习“技能课”的同时,学生应不断反思和自查自己的薄弱技能,针对自身问题向教师咨询建议,或是在课外报读相应技能的培训班,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基本技能。

(二)“三大法宝”———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技能教育教学技能是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重中之重,它决定了学生的就业前景,也是学校教学成果的重要体现。教师的素质、课程的模式是提高学生教育教学技能的重要保障和强大推动力,而富有竞争性的教学技能比赛则是学生教学技能得以提升的催化剂。

1.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双师型”教师“学界对‘双师型’教师的理解不尽相同,如‘双证’说、双职称说、双层次说,都肯定了‘双’的价值取向,即‘双师型’教师应擅长干不同的两件事。一件是理论取向的,而另一件则是实践取向的。”“简言之,‘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既是教师,又是专业技术人员,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复合型教师。”由此看来,高校教师不仅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理论素养,更要参与实践,并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然而,现实情况却是,大部分高校教师在理论知识方面尚能达到要求,但其自身的实践经验和能力都严重缺乏。因此面对学生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如此一来,学生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工作总是不尽人意。要想有效指导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必须去到一线或是多参加专业学术会议。了解目前的真实情况,开阔自身眼界,从而将幼教理论与实践融合,让学生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获得真正实用的实践经验和能力。

2.改变“教法”课程的传统模式,建立开放、自主型课堂近年来,“满堂灌”、“一言堂”、“照本宣科”的课堂饱受抨击,学界都提倡课堂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法”课程的宗旨在于学生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封闭的模式,建立开放性、自主性的课堂。

(1)以优质课视频,直观呈现教学经验信息技术的发达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资源,各类学前教育网站上不乏精彩的优质课视频。教师可从中选择适宜的视频作为教学资源,让学生直观感知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观看视频是学生乐于接受的一种学习方式,在轻松的氛围中更利于他们教学技能的提升和运用。但这种方式需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网络资源过于泛滥,因此教师应慎重选择教学视频;二是视频放映后,教师应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评价和讨论,让学生在思考中进步。

(2)学生模拟教学,尝试理论结合实践学习了相应理论,也直观感知教育教学经验后,教师应提供更多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模拟教学,做到真正的学有所思,学有所用。在学生人数较少的情况下,教师可让每个学生都以幼儿园教师的角色走上讲台,演绎和展示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人数较多的情况下,则让学生自由组合,以小组的形式配合教学。

(3)提供真实教学场景,展现学生教学技能模拟教学虽说可以将“教”、“学”、“做”合一,但模拟毕竟不是真实情境,许多现实问题在模拟中被理想化而不曾暴露。因此,学校应与实践基地合作,尽力给学生提供真实的教学机会,让学生独立教学和解决教学中的各种难题,真正展现自己的技能和风采,也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努力弥补和改善。

3.以教学技能比赛促使学生在竞争中成长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比赛的竞争是激励我们奋力拼搏的动力。尤其对于大学生而言,课外活动的参与更是体现其存在价值的重要因素。因此,学校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竞争的平台,策划和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技能比赛项目,如微型课堂大赛、师范技能大赛等,让学生通过比赛知己知彼、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三)创新见习、实习模式———完善学生的综合技能见习和实习是为帮助学生增加工作经验、提高实践能力、做好就业准备的培养方式,对学生综合技能的完善至关重要,一直以来,成效却低。只有形成学生与导师互评、互助的模式,才能切实提高见习和实习的有效性。

1.形成学生———导师互评模式,提高见习、实习的有效性学生———导师互评模式,是在高校与幼儿园平等合作的基础上,幼儿园指导教师和学生在见习和实习结束后,相互给予对方客观评价,并以此作为双方考核的依据之一。长期以来,在见习、实习结束后,仅是幼儿园对学生进行评价。如此,幼儿园难免敷衍了事。倘若高校能与幼儿园建立互评模式和互评机制,给予学生评价指导教师的权利,也以此作为幼儿园评判指导教师的依据之一,相信指导教师会尽心引导学生,势必提高见习、实习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