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肺部感染的护理体会范文

肺部感染的护理体会精选(九篇)

肺部感染的护理体会

第1篇:肺部感染的护理体会范文

关键词:机械通气;肺部感染;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366-01

使用呼吸机治疗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功能不全的积极有效的措施。为患者进一步救治赢得了时机。但长期应用呼吸机治疗可导致许多并发症,其中最典型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就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cquiredpneumomia,VAP)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应用机械通气治疗48h后和停用机械通气拔出人工气道48h内发生的肺实质感染性炎症。VAP的发生率随着机械通气(MV)时机的增高而升高,机械通气是抢救和治疗各种急慢性呼吸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破坏了呼吸到正常的生理功能和防御功能,是机械通气并发症增加了,VAP的发生导致了病人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费增加,病死率增高。对于我科在2006年10月至2009年10月供收治96例需机械通气抢救的患者,其中有46例患者并发肺部感染,占总例数47%。通过这46例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现象,我认为对通过加强对呼吸道的管理,呼吸机管理的管理,加强气道的湿化、雾化等护理措施以减少感染发生的概率。现将我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46例,年龄14岁~86岁,平均年龄41.7岁。其中外科大手术后并发呼吸功能不全者11例,创伤性休克12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4例,重度颅脑损伤13例,感染性休克4例,烧伤1例,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炎(格林巴利综合征)1例,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1例。

1.2 方法

1.2.1 呼吸机选择及工作方式:本组46例均采用同种呼吸机类型,工作方式:患者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接呼吸机。根据患者自主呼吸情况给CMV、SIMV、ARDS者加PEEP应用,机械通气时间2 d~21 d,平均9.5 d。

1.2.2 VAP诊断标准[1]:机械通气48 h以上,具备以下2项以上表现,即诊断VAP。发热,T≥38 ℃或较基础体温升高1 ℃;外周血WBC>10.0×109/L或<4.0×109/L;脓性呼吸道分泌物,涂片见WBC>25个/SLP,磷状上皮细胞<10个/LP,培养出潜在的呼吸道病原菌;胸片示肺部出现新的或进展性浸润病灶。

1.2.3 结果:本组46例患者经积极治疗原发病24例肺部感染控制满意,成功撤机。死亡12例,原因是原发病较重、昏迷时间长(6例死亡于重度颅脑损伤,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4例死于呼吸衰竭),家属主动放弃治疗拔除气管插管5例。

2 护理

2.1 呼吸道管理:正常呼吸道粘膜具有加温、加湿、滤过和清除呼吸道异物的功能。呼吸道有保湿润、维持分泌物的适当粘度才能保持呼吸道粘膜纤毛的正常生理功能和防御功能,为此进行呼吸道加温、湿化非常重要。气道干燥、痰液过稠不易吸出时,可先向气管内注入3ml~5ml湿化液再行吸痰,保证呼吸机加湿器的有效运行,使吸入气体湿度维持在32℃~35℃,温度过低不起作用,温度过高容易灼伤气道,并加强雾化吸入,常用药物有α-糜蛋白酶、盐酸氨溴索、沙丁胺醇等药物。为防止气道内耐药菌的产生一般不加抗生素。在吸痰过程中要检监测血氧饱和度含量,可在吸痰前后予以100%氧气吸入。

2.2 对于呼吸机管路的消毒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应24h更换一次,更换下的管路应根据材质选择不同的消毒液浸泡,必要时高温灭菌,对于湿化瓶内的湿化液应24h更换一次,冷凝瓶内的冷凝水都要进行终末消毒。

2.3 吸痰时要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现我院均使用一次性吸痰管,选择吸痰管要选择无菌、柔软、透明的。禁止上下多次反复的吸引,避免由于气道粘膜损伤致肺部感染。

2.4 加强翻身、拍背、对于危重昏迷的病人应于2h翻一次,左右交替,按气管走行由下向上拍,自边缘到中央顺序进行。

2.5 机械通气的病人要适当的加强营养,保证热量可以从肠内营养和静脉营养两方面着手,保证需求。在予以肠内营养液时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给予床头抬高或半卧位,防止逆流误吸,注意进食的温度,速度。

2.6 注意加强口腔护理,防止口腔细菌进入呼吸道,而引发肺部感染,密切观察有无口腔霉菌感染、粘膜溃疡等。

2.7 注意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这是避免院内感染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按规范要求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揉擦双手。

3 小结

VAP的危害已得到广大医务人员的共识。VAP的防护重点在于剖析其诱发因素。从而有针对性的实施干预措施,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VAP的发生,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蔡少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诊断研究进展[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0,12(9):566-567

[2] 孟宝珍.气管内吸引的负作用及预防[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7,16(1):13

[3] 宁志芳.现代呼吸机治疗学[M].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239

[4] 王保国.实用呼吸机治疗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75

[5] 吴晓冰,潘瑶,伍慧仪.BiPAP在撤机困难患者脱机中的应用和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9

[6] 吴乃君,常娅洁,高岗,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危因素的临床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0,15(11):643

[7] 王保国.实用呼吸机治疗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43

[8] 俞森洋.现代机械通气的监护和临床应用[M].第1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388

第2篇:肺部感染的护理体会范文

肺部感染是心脏直视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何做好肺部感染的预防和护理是护理工作所特别关注的问题。我院收治心脏手术患者共69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11例。现将对患者心脏直视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预防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69例,男39例,女30例。术后出现低心排3例,心内膜炎7例,肺部感染11例(占16%),其他肺部并发症9例。均愈痊出院。

2 原因分析

2.1与心脏畸形种类的关系:本组患者39例为先天性复合心脏畸形。术前患者心脏功能差,身体抵抗力低下。加之手术时间、气管插管及呼吸机辅助时间长,气管内吸痰次数多,均增加了肺部感染的机会。本组11肺部感染病例中,复合心脏畸形患者7例占64%,尤说明了这一点。

2.3与肺动脉高压的关系患者肺动脉高压多为动力性,所以伴有肺动脉高压的患者术前肺部充血严重,平素常有肺部感染发生,肺功能差,故术后极易发生肺部感染,本组肺部感染病例中,伴肺动脉高压的患者有6例占55%。

2.4与手术创伤的关系:本组患者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手术治疗。由于手术时间长,创伤大,麻醉用药及气管插管的刺激等,均可使气道及肺内分泌物急剧增多,致痰液潴留,如不及时排出,就会导致肺部感染的发生。另外,患者术后拔气管插管后,因伤口疼痛,多不愿深呼吸。长时间浅呼吸可造成肺不张,痰液积聚,也容易引起肺部感染。

2.5与气管内吸痰的关系:气管内吸痰为侵入性操作,具有潜在发生肺感染的危险。如操作不当或无菌条件较差时,就极易发生医源性肺部感染。本组全部患者均需实行气管内吸痰,这也是造成肺部感染发生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

3 护理对策

3.1加强湿化由于手术后气管内插管,上呼吸道加温湿化功能丧失,远端气道及肺内分泌物易变干稠不易咳出,故气道湿化格外重要。①环境湿化:室内6小时通风一次,应用湿化器,保持室内湿度在60~70%,限制人员出入。②使用的呼吸机要有良好的加温湿化功能,防止痰液结痂。

湿化液选用注射用水加相应药物,呼吸机湿化器温度应在32~35℃。③气管切开患者在气管套管口上覆盖一层纱布并固定。将0.45%的氯化钠输液袋连接输液器,将针头别在纱布上,以0.2~0.5ml/min持缵滴入,使吸入气体通过一层潮湿的纱布进入下气道,达到有效的湿化效果。④雾化吸入:超声雾化可将药液变成直径小于5nm的微细气雾,随病人吸气到达终末支气管及肺泡,但较长时间的雾化其雾化剂可在终末气道致肺不张。因此,我们采用小雾化量短时间,间断雾化的方法,每隔1小时雾化吸入10min,达到满意的效果。

3.2及时吸痰吸痰是保证呼吸道通畅,防止发生肺部并发症的关键。①全麻未醒气管插管未拔除时,患几不能自主排痰。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必须勤听呼吸音,依据听诊确定痰的位置,及时行气管内吸痰每次吸痰前要在气管插管处注入0.5~1.0ml含有抗生素糜蛋白酶地塞米松的雾化水,并使用加氧呼吸囊充分膨肺后再吸痰,吸痰过程中要严密监测血氧饱合度的变化。②拔除气管插管后,如患儿痰多,粘稠,且不能自行咳出,应及时行鼻导管吸痰。当鼻导管下到鼻咽部时,可起到刺激咳痰的作用。待痰液咳至鼻咽部时迅速吸出。我们体会每日清晨进行一次鼻导管有效吸痰,可明显提高血氧饱和度而改善双肺呼吸状态,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因气管插管而带来的并发症。

3.3协助排痰患者呼吸道粘膜脆弱,气管插管及吸痰时极易损伤粘膜,一旦拔除气管插管,病情稳定后,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协助排痰。①患者拔除气管插管后,为防止气管痉挛和喉头水肿发生,除遵医嘱给地塞米松静脉注射外,还应给予面罩氧气雾化吸入。②如循环系统功能稳定,气管插管拔除后即可给予体疗,协助患儿变换体位,翻身或坐起,每一次/2小时。变化体位时行叩背体疗,每次5~10min,即手握叩背球以先上后下,先外后内方式轻拍背部。通过使粘附于气管壁上的分泌物松动脱落,通过咳嗽或吸引排出体外。③鼓励患者做深呼吸运动及自行咳嗽排痰。咳嗽时较大的患者教其双手放在胸前保护手术切口或护士给予协助,如切口过于疼痛可适量给予镇痛药。对不会咳嗽的患者可定时按压胸骨上凹刺激咳痰。④清除增加腹内压及膈肌活动的因素,如条件允许可早一点拔除胸部引流管,并尽早让患者离床活动,腹胀时应行肛门排气或灌肠等,以保证患者有足够的呼吸驱动力。

3.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由于术中、术后的整个治疗及护理过程中,每个环节均可造成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故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应是护理操作中要注意的重点。①吸痰过程中要保持无菌操作,吸痰管一次性使用,吸痰动作要轻稳,吸痰时间应小于15秒。每次吸痰管进出次数不超过3次,尤其是注意不能用吸口、鼻咽的吸痰管进行气管内吸痰。②气管切开患儿每日换药2次,气管切开套管最好选择一次性进口囊套管,气管套管之气囊必须充气,且5~6小时放气一次,放气前吸净口鼻咽处的分泌物,间隔5~10min再充气。③重视口咽部清洁,口腔护理3次/天,以2.5%碳酸氢钠棉球擦净口腔粘膜及牙齿各侧,并行口腔分泌物及痰细菌学监测,以便选用有效抗生素。

以上是我们对患者心脏手术后并发肺感染的预防及护理体会。11例肺感染的患儿经过我们精心的治疗及护理均愈痊出院。

参 考 文 献

第3篇:肺部感染的护理体会范文

【关键词】间质性肺病;肺部真菌感染;观察与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562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463-01

间质性肺疾病是以弥漫性肺实质、肺泡炎症和间质纤维化为病理基本病变,以活动性呼吸困难、X线胸片弥漫性浸润阴影、限制性通气障碍、弥散(DLCO)功能降低和低氧血症为临床表现的不同种类疾病群构成的临床病理实体的总称[1]。2012年以来,我院共收治了43例间质性肺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现将对患者的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43例患者,男31例,占72.1%,女12例,占27.9%,年龄30-75岁,平均年龄57±2.3岁,住院时间为15-60天。经确诊,43例均为间质性肺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均有咳嗽、咳痰症状,其中白色念珠菌28例,热带念珠菌5例,热带念珠菌及白色念珠菌4例,曲霉菌3例,白色念珠菌、曲霉菌及克柔氏假丝酵母菌3例。间质性肺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采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其中采用伊曲康唑19例,科赛斯14例,威凡10例。

1.2方法按照医生要求,采取每天一次伊曲康唑200mg静脉滴注,但首次进行伊曲康唑200mg静脉滴注时,每隔12小时滴注一次;采取每天一次科赛斯50mg静脉滴注,但首次进行科赛斯50mg静脉滴注时,滴注量为70mg;采取每隔12小时一次威凡200mg静脉滴注,但首次进行威凡静脉滴注时,滴注量为400mg。静脉用药治疗后,要密切观察其疗效,若患者的症状有所缓解,则需要以14天为一个疗程,采取伊曲康唑口服液治疗,每天3次,每次20ml。且对用药期间患者的病情进行密切观察,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2结果

经过综合用药治疗及密切护理,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症状消失、痰培养及涂片发现霉菌转阴性或治疗好转者41例,且没有发生相应的护理并发症,在治疗过程中,2例患者死亡。

3护理措施

3.1心理护理良好的心理状态是病情康复的关键性因素。间质性肺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发作时具有反复性,且疼痛难耐,患者普遍存在对治疗失去信心,消极治疗甚至拒绝治疗现象。因而,医护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重视对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和交流,耐心宣传相关病理知识及治疗措施,让患者保持积极的良好心态,以最佳状态配合治疗。

3.2病情观察

3.2.1痰液情况观察间质性肺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多伴有干咳,痰液能够有效反应患者病情进展的具体情况,因而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痰液情况。主要观察患者是否在干咳时发生如黏稠、不易咯出、痰中带血等现象,若出现相应的情况,则应采取痰真菌培养。

3.2.2患者生命体征的观察间质性肺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由于较长时间采用激素治疗,因而容易引起急性消化道溃疡出血、高血压、高血糖、低血钾、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易引起机体电解质、胃肠道和内分泌功能紊乱[2]。因此,医护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检查其24小时患者电解质、血糖、精神状态等情况,还要观察患者大小便、呕吐物的色、味、量及性状。

3.2.3口腔黏膜的观察间质性肺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发作时具有反复性,因而患者机体抵抗力会有所下降,这就不可避免地加大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剂量进行治疗。由此可能抑制患者的免疫功能,还很有可能引起菌群平衡失调,导致真菌感染的发生。因此,医护人员要加强对口腔黏膜的观察及护理,可采取2%碳酸氢钠溶液于餐前、餐后及临睡前漱口,以加强内源性蛋白酶活性,降低粘性痰的吸附力,从而使痰液稀释而有效排出。

3.3药物护理

3.3.1药物的不良反应间质性肺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采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其中包括伊曲康唑、科赛斯和威凡,不同药物治疗出现的不良反应均不同。其中,伊曲康唑常见的副作用是胃肠道刺激症状,可出现口干、恶心、呕吐、厌食、腹泻及便秘等现象,但在坚持治疗的情况下,不良症状会减轻或消失;科赛斯主要用于治疗因不能耐受其他抗真菌药物,或者用于其他抗真菌药物治疗失败的患者;威凡不良反应最为常见的有视觉障碍、头痛、发热、恶心、呕吐、腹泻、败血症、周围性水肿、腹痛以及呼吸功能紊乱等。

3.3.2抗真菌药物护理抗真菌药物的副作用较大,因而在护理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避光和控制滴速,且及时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发热、畏寒、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若产生相应的反应,则应第一时间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患者的有效治疗。同时,要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指导,全方位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3.4饮食护理在用药治疗过程中,患者的饮食护理也很重要,直接关系着患者的机体抵抗力及恢复能力。因而,医护人员要加强对患者的饮食护理,确保患者饮食的合理性。患者所食应是低钠、低糖、易消化、无刺激、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食品,如草莓、葡萄、香豆、卷心菜等,这些食品具有抑制真菌毒素毒性,对患者十分有利。

4小结

间质性肺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若在感染过程中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则很有可能导致患者死亡。因此,要加强患者在治疗期间的观察及护理工作,从心理、生活、用药等各个方面给予全方位护理,并加强相关病理知识及注意事项的宣传教育,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总而言之,严密的观察及护理是提高患者生存率和改善生活质量的关键,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第4篇:肺部感染的护理体会范文

肺结核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机体免疫功能受损,病程长,疗程长。随着广谱抗生素、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真菌感染已日益增多。对于病情较重的结核病人,往往由于肺部结核病变广泛存在坏死干酪物质和空洞等,严重地损害了肺结构表面完整性,给真菌提供了良好的滋生环境。如较长时间应用抗生素、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易出现菌群失调,从而引起二重感染,继发真菌感染。我所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肺结核病人302例,其中继发肺部真菌感染21例,经过系统抗结核治疗,抗真菌治疗并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我们所采取的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正确采集痰标本,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当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时,在症状体征及X线表现上无特殊性,对临床诊断和鉴别有一定困难,痰真菌培养或涂片对诊断肺部真菌感染很有意义,因此肺结核病人疑有真菌感染时应及时作痰标本检查,留取痰标本的质量是培养结果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送检痰标本要特别注意护士应指导患者清晨起床后先清洁口腔,然后深呼吸用力咳出呼吸道深部痰液,弃去第一口,留第二、第三口痰,量为3~5ml,将痰吐入无菌培养盒中,加盖及时送检,室温中保存不能超过2小时,如超过2小时应弃去重新留取痰标本。送检痰标本实验室痰培养检查,如连续3次以上从痰标本中找到并分离培养出同一种真菌时方可作出诊断,一旦确诊即应根据痰培养和药敏结果早期、足量使用抗真菌药物,如制霉菌素、氟康唑、酮康唑等抗真菌药物,同时观察用药效果,监测肝肾功能,观察用药后药物不良反应,保证用药安全。

积极治疗肺结核病

抗结核药物的合理应用对结核病的控制起决定性作用,必须坚持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原则,制定合理的化学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做到全疗程规律治疗,时间不得少于6个月,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护士应及时观察和询问患者是否有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肝毒性、末梢神经炎、眩晕、过敏反应、胃肠反应、视力障碍、视野缩小、痛风样关节炎等。如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通知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复查肝功、血、尿常规及心电等辅助检查确保用药安全。

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真菌感染的发生

在应用抗生素过程中,要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遵医嘱合理规范选择有效的抗生素,对于使用2种以上抗生素者,护士必须认真核对用药审批单及结核病抗生素使用指征方可执行。并加强抗生素使用监测,对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护士应保持高度警惕性,凡积极抗结核治疗及使用广谱抗生素1周以上病情无明显改善或在病情好转后又出现寒战、高热、咳胶冻样粘稠样痰,或出现不明原因反应血痰者,应及时报告医生,提醒留取痰标本化验,对患者的痰进行真菌培养和涂片检查。如痰中检查到真菌时应停止或调整抗生素的应用。所以我们必须按规定合理应用抗生素可大大减少真菌感染发生。并做到早期发现真菌感染的可能性,早期治疗。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及消毒隔离制度

在我国呼吸道感染占院内感染首位,而呼吸道肺部是真菌感染发生最多的部位,因此我们在进行任何操作前后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常规,操作前后要认真洗手,做好手的消毒,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并保持病室内空气新鲜流通,严格控制好陪护及探视者。病室地面、桌面每日用1000~2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拖地、湿擦2次。抹布做到一床一巾。病室内定时开窗通风,每日2~3次,每次20~30分钟。每日用紫外线照射1次,每次1小时。患者被褥、书籍等每天在阳光下暴晒2小时,以便杀死结核菌,病人餐具可在食后煮沸5分钟再洗涤,剩余饭菜也应煮沸5~10分钟后弃去。毛巾、衣服等亦可在煮沸后洗涤。床旁放置有盖痰杯,痰液吐入痰杯内,痰杯每日进行消毒处理。病室需定期监测空气质量,做好患者和家属的宣教工作取得配合,减少疗区的环境污染,为患者创造舒适、安静、卫生、整洁的休养环境,减少真菌感染的发生。

做好口腔护理工作、保持呼吸道通畅

绝大部分的院内感染中真菌感染为条件致病菌,其中念珠菌占绝大多数,而口腔是念珠菌容易繁殖的主要场所之一。所以我们应经常检查和指导患者,使患者保持口腔清洁。做好口腔护理,必要时应用1%~4%碳酸氢钠或0.5%氟康唑溶液漱口,每日3~4次。对痰液粘稠,拉长丝不易咳出的,我们按医嘱给予相应处理,用0.8%碳酸氢钠雾化吸入每日1~2次,配以氨嗅索、氨荼碱等药物治疗,以稀释痰液。并鼓励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咳痰,可采取侧卧位,轻拍后背,有利于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重视心理护理,促进疾病康复

由于肺结核病人病程长、恢复慢,且病情易反复,有些患者心理上已经对本身疾病的治疗信心不足、焦虑、自卑、急躁。再加上继发真菌感染,更给患者增加了许多痛苦,有的患者失去了治疗信心,悲观、绝望。做为护士应多与患者沟通,向患者耐心细致解释疾病的相关知识。倾听患者内心诉说、消除紧张、悲观绝望情绪,向患者讲解不良情绪对疾病的负面影响帮助患者做到情绪上的自我节制,积极做好心理疏导,使患者心理上得到安慰,树立战胜疾病信心,让患者以乐观向上的情绪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加强饮食护理,提高机体抵抗力

第5篇:肺部感染的护理体会范文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肺部;感染;原因;护理

肺部感染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统计,30%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肺部感染,严重影响着患者的预后,甚至会造成患者的死亡,因此,对此类患者要加强肺部感染控制[1]。通过合理的、科学的护理,有利于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本文探讨了我院收治的12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护理措施,具体报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12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男67例,女54例,平均年龄(40.3±7.5)岁,其中≥60岁者58例,

1.2方法 治疗原发病,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行机械通气,切开早期气管,保证呼吸道通畅,对症治疗,加强全身营养支持,开展各项护理。所有患者术后5d痰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用痰液收集器经气管切开口取深部痰液,痰液置入无菌试管中,送至细菌室行细菌培养,阳性结果者行药敏试验。

1.3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以SPSS18.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数(n)与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肺部感染患者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12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62例,感染率为51.24%,其中≥60岁者、昏迷时间≥1w、伴有慢性基础疾病、有吸烟史者及脑挫裂伤患者的肺部感染率高于其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构成 62例肺部感染患者共分离病原菌63株,其中格兰阴性菌占63.5%(40/63)、革兰阳性菌占33.3%(21/63)、真菌占3.2%(2/63)。

2.3 肺部感染患者预后 肺部感染有效控制平均时间为(7.1±2.2)d,62例患者,其中5例死亡,均死于其他原因,47例好转,10例痊愈。

3 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属于临床危重症,其致残率、致死率均相对较高,临床治疗的主要方法为气管切开,而气管切开极易引发肺部感染,此感染直接影响着患者的预后,使病死率进一步升高,因此,对此类患者要加强肺部感染的控制,在明确各感染因素的基础上,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2]。

3.1感染相关因素 本研究结果表明,年龄、昏迷时间、慢性基础疾病、吸烟史及脑损伤类型均对肺部感染有直接的影响,其中老年患者免疫状态、机体修复能力相对较差,其发生感染的危险性更高,因此应注重对老年患者的护理干预;昏迷时间较长患者发生肺部感染较高,其原因为长时间昏迷,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肺部功能减退,进而引发了感染,因此,应加强患者呼吸道护理;伴有慢性基础疾病患者,其机体综合状态不良,难以抵抗病原菌的侵袭,同时其修复能力较差,因而易发生肺部感染;有吸烟史患者,肺部功能较差,与正常人相比,吸烟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较多,在长期卧床后,痰不易排出,进而增加了肺部感染的发生。因此,在调整患者机体免疫状态的基础上,还要监测患者的呼吸道,加强呼吸道管理[3]。

3.2针对性护理措施 本研究另一结果表明,治疗时应加强原病菌监测,给予针对性用药,同时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展开合理的、有效的治疗与护理,以此控制肺部感染的发生。

病原菌微生物侵入人体的主要途径便是口腔,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而言,术后要保证口腔的清洁,防止细菌在口腔内的繁殖。护理人员要结合口腔PH值,选取适合的口腔清洁液,注重口腔护理,减少分泌物淤积及细菌繁殖,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几率。同时,根据病情变换,注重基础护理,保证痰液的及时排出;气管切开处要及时更换无菌敷料,保证切口清洁干燥[4]。对于肺部感染患者而言,要加强细节管理,对可能引起感染的因素进行重点预防,对病房进行空气消毒,保证病房的湿度与温度,通风2次/d,每次≥30min,室温在18~22℃,湿度在60.0%~70.0%,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综上所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年龄、昏迷时间、慢性基础疾病、吸烟史及脑损伤类型等,通过针对性护理措施的实行,有效控制了感染。

参考文献:

[1]乐莹,林旭波.重症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原因分析及中医辨证施治配合早期物理干预效果[J].辽宁中医杂志,2013,11:2314-2316.

[2]高杲,魏伟,臧国庆,等.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07:890-893.

第6篇:肺部感染的护理体会范文

长春市传染(结核)病医院接诊室,吉林长春 130123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的护理干预对肺结核合并肺真菌感染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8例肺结核合并肺真菌感染病患者。将5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27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采用抗结核药物、抗真菌药物治疗方案配合一般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加心理护理、用药护理、药物不良反应、对症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比对。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3.55%,对照组总有效率74.0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有效治疗方案基础上配合综合护理干预,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降低病死率、有助于病情改善, 提高生存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http://

关键词 真菌感染;肺结核;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4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1(b)-0138-03

目前肺结核并发肺部真菌感染有上升的趋势,这是由于肺结核患者长期服用抗结核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广谱抗生素,导致患者机体营养状态相对较差、免疫功能下降等特点,促使真菌感染几率发生,同时患者经常使用导管、插管增加了肺部真菌感染机会。使得肺结核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病例增多。由于肺部真菌感染临床表现复杂,再加肺部真菌感染受肺结核病或药物治疗掩盖,使临床表现不典型,往往肺部真菌感染早期不被发现,不能得以及时的治疗,从而导致患者大量咳血、失血性休克、呼吸衰竭等甚至死亡,因此,肺结核并发肺部真菌感染只有早诊断早治疗,切断或减少诱发因素,才能减少并发症发生机率。为了加强对该病的认识,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该研究通过对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8例肺结核合并肺真菌感染病患者,对其中31例患者采用了一系列综合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58例肺结核合并肺真菌感染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的患者均符合《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诊断与治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随机将58例肺结核合并肺真菌感染分为两组,观察组31例,其中男20例,女11例,年龄28~62岁,平均年龄(46.4±2.4)岁,其中19例浸润型肺结核、9例慢纤维空洞型肺结核、血行播散型肺结核3例;对照组27例,其中男18例,女9例,年龄30~68岁,平均年龄(49.9±3.6)岁,其中16例浸润型肺结核、8例慢纤维空洞型肺结核、血行播散型肺结核3例。58例患者中肺部病灶单侧20例,双侧38例;初始肺结核32例,复治肺结核26例; 58例患者的真菌类型实验检查曲霉菌25例、白色念珠菌15例、光滑念珠菌2例、新生隐球菌4例、滑念珠菌6例、热带念珠菌6。所有患者做痰细胞结核杆菌试验为阳性。

1.2 方法

1.2.1 药物治疗 所有患者采用联合药物抗结核治疗方案左氧氟沙星、吡嗪酰胺、盐酸乙胺丁醇、丙硫异烟胺、利福喷叮联合用药。治疗第2个月后痰细菌未阴转均继续进行强化治疗;采用抗真菌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及结合病原学的检查结果,选用抗真菌药物。给予两性霉素、氟康唑、氟康唑和异性霉素联合、两性霉素B脂质体。总疗程2~5周。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加心理护理、用药护理、对症护理等综合护理。

1.2.2 对照组常规护理 ①饮食护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及富含维生素食物,如牛奶、鱼、瘦肉、蔬菜、水果等食物,以增加抵抗力,同时忌用浓茶、咖啡及刺激性强的辛辣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排便时腹压升高而引起再度咯血。对于不能进食者可给鼻饲,引用鼻饲时一定要做好消毒工作,防止引起侵入性肺部真菌感染。②加强口腔护理:由于肺结核病人吞咽、咳嗽反射低下,易引起口腔及咽部真菌感染,所以经常检查和指导病人保持口腔清洁,必要时用1%~0.4%碳酸氢钠溶液或0.5%氟康唑溶液漱口,定时对口腔及咽部真菌检测,一旦发现口腔有真菌感染应及早治疗,以免发展为肺部感染。

1.2.3 观察组综合护理 ①心理护理:由于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病程长,反复治疗给家庭和患者增加了经济负担,并且结核病是传染性疾病,许多亲朋好友不敢接近患者,受到人们的排斥,从而给患者增加沉重思想负担,使患者出现自卑、孤独、不安等心理障碍,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及时给予疏导,消除消极情绪,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信心,以最佳的状态积极配合治疗。②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肺结核并发肺部真菌感染,早期肺部真菌感染很难发现,受肺结核或药物治疗掩盖,使临床表现不典型,因此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发热、咳嗽、咳痰、肺内阴影及白细胞等症状,如结核病患者在治疗期间退热而又复生,咳嗽、咳痰、肺内阴影加重,白细胞增高现象,应考虑有肺部真菌感染可能,同时注意口腔及咽部是否发生真菌感染,定期做真菌类型实验检查,应及早做预防性治疗,减少肺部真菌感染机率。③用药护理:目前治疗肺部真菌感染的常用药物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等,在选择抗真菌药物时要结合病原学的检查结果来确定。氟康唑的具有抗菌谱广,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小的优点,目前已成为一线药物。抗真菌药物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迟发性皮疹、肝功能损害及电解质紊乱等,在护理人员在治疗期间严密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发现问题要对症处理。④对症护理:对于发热患者给予物理降温或采用药物降温,药物降温应遵医嘱适当使用退热药;对于咳痰严重患者,采取侧卧位,头偏向一侧,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并且给患者进行拍背,利于痰液排出,同时鼓励患者咳嗽,咳出痰液;对于痰液黏稠患儿可进行雾化吸入,湿化痰液,可使痰液易于咳出,减少阻塞,减轻感染。对于大咳血发作时协助患者排除呼吸道血块及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以防止窒息。

1.3 疗效判定标准

①显效:1周内体温正常,咳嗽、咳痰、肺部啰音及呼吸困难明显消退、1周内胸片恢复正常或基本恢复正常。②有效:上述症状基本消退,1周内胸片吸收好转。③无效:上述症状没有减轻或病情略有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7.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情况:观察组总有效率93.55%;对照组总有效率74.07%。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肺结核并发肺部真菌感染主要是由于肺结核慢性病变损害了肺组织表面,另一方面患者大量使用抗生素药物,使体内正常菌群体失调,肺结核患者自身体质差,机体抵抗能力下降,增加感染机会,使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也日趋增多,应引起高度的重视。由于肺结核并发真菌感染受肺结核病或药物治疗掩盖,使之临床表现缺乏典型特征,临床上易被忽视而漏诊,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出现大咯血、呼吸衰竭、咯血窒息等甚至生命危机。严密病情观察,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于病人预后恢复至关重要,只有减少诱发因素,加强预防措施,是降低肺结核并发肺部真菌感染发病机率。该研究发现,观察组93.55%;对照组总有效率74.07%。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17、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对于治疗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的护理干预,对患者采用心理护理、用药护理、对症护理等综合护理,对患者的治疗疗效及康复起着关键作用。

http://

参考文献

[1] 李彦玲. 肺结核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47 例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3,13(20):373-374.

[2] 梁立红. 肺结核并发真菌感染的护理[J].医学信息,2014,27(1下):233.

[3] 马莺. 肺结核合并肺真菌感染的护理[C]. 2011年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中国防痨协会,2011:196-197.

[4] 梁立红.肺结核并发真菌感染的护理[J].医学信息,2014,27(11下).

[5] 杨双梅. 初治肺结核患者住院不同时期的心理反应及护理[J]. 中国临床护理,2012,4(3):19.

[6] 吕海燕,伊曲康唑治疗24例肺结核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2,9(40):12-13.

[7] 白大鹏,马琴琴,孔伟利.伊曲康唑治疗例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12,41(7):666-670.

第7篇:肺部感染的护理体会范文

【摘要】目的:观察脑外伤术后患者发生误吸致肺部感染的情况并总结护理经验。肺部感染是此病的重要并发症,不但增加患者痛苦及医疗费,而且是此病的重要致死原因之一,而误吸又是导致肺部感染的重要起因,做好呼吸道管理预防和减少误吸的发生,保持气道通畅,对促进脑功能的恢复及降低死亡率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脑外伤术后;误吸;肺部感染;护理

肺部感染是脑外伤术后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可导致患者的致残及病死率增加,现将其临床资料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于2011年3月~2012年3月共收治由ICU转入的脑外伤术后患者234例,男性174例,女性60例,其中意识障碍及吞咽困难的患者80例,气管切开患者120例,清醒患者34例,发生误吸致肺部感染者20例。

2 预防肺部感染的具体措施及体会

2.1 合理使用抗生素:临床上经常根据患者表现出的体温增高及咳痰量增多,化验白细胞增高等特征来确定肺部感染的存在程度,听诊肺部呼吸音,观察痰液性质及颜色和量,通过定期做痰培养和药敏实验,据结果及时、合理的选用敏感抗生素,定期拍胸部X片。

2.2 加强呼吸道管理:对于意识障碍或咳痰无力者,给予定时翻身拍背,变换,协助排痰。掌握吸痰时机,根据患者需要进行适时吸痰。如为气管切开患者则按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常规进行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充分湿化气道、有效清理呼吸道分泌物(痰液不多时也要定时吸痰,以便刺激气道引起自主咳嗽反射),故及时吸痰是防止肺内感染必不可少的重要措施。

2.3 氧疗护理 在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给予低流量给氧2~3L/min,气管切开患者给予套管内吸氧5L/min。

2.4 饮食护理:意识障碍和吞咽困难的患者应及早给予鼻饲饮食,避免因吞咽困难呛咳使异物进入支气管呼吸道而引起肺部感染。在给予鼻饲饮食前应明确胃管在胃内时才能给予注入饮食,每次鼻饲量不宜超过200ml,可采用营养泵缓慢滴注,鼻饲前应吸尽痰液,鼻饲后不宜立即吸痰,以免刺激呼吸道引起呕吐使食物反流入支气管引起肺部感染,在意识功能尚未完全恢复及吞咽困难未改善前,不能过早地停止鼻饲饮食,否则可造成因进物误入呼吸道而引起肺部感染。

2.5 监测生命体征:监测T、P、R、BP及神志瞳孔的变化,特别是体温的监测,脑外伤术后患者可常规使用冰枕,以降低脑组织的氧耗。如发现患者体温偏高,汇报医生后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药物降温或其它降温措施。

2.6 病室内保持相应的温湿度:因脑外伤术后患者大多为气管切开的患者,意识障碍常伴有张口呼吸,如病室内空气不新鲜、干燥可引起或加速口腔黏膜的感染及痰液黏稠,故应保持病室内空气新鲜,每日用消毒液进行地面擦洗防止尘埃,并要限制家属探视,控制陪护人员以防止交叉感染。

2.7 加强口腔护理:由于患者的意识障碍、昏迷患者的肺通气以及换气功能减弱或不良、排痰不畅,口腔内的细菌可经过呼吸道进入肺组织而引起肺部感染。做口腔护理时应注意观察口腔内黏膜及舌苔的变化,并要测定口腔pH值,根据pH值结果选择合适的漱口液做口腔护理。

2.8 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 遵医嘱静脉补充脂肪乳、氨基酸、血浆等,以纠正低蛋白血症,有助于提高机体抵抗力,减少感染的发生。

2.9 加强病房管理 ICU内病原菌聚集,且大多为耐药菌株的特殊环境使院感发生率提升,在ICU的病人转至普通病房后,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应予隔离。对于危重病人,尽量分散安排床位或住单间。做好病房环境的清洁消毒,定期进行空气消毒和培养。严格探视陪护制度,防止来自社会的各种疾病传播到病室,从而降低微生物污染,提高病室内外环境的质量。

3 结果 通过早期细心并系统的呼吸道管理,本组20例脑外伤术后患者发生不同程度误吸致肺部感染者在1~4周症状得到有效控制,为患者早期恢复和良好的预后起到了极大作用。

4 讨论 临床资料表明,脑外伤术后患者当中,气管切开、意识障碍及吞咽困难的患者发生误吸致肺部感染的发病率极高,合并肺部感染后,由于高热致肺的换气功能减弱,可造成并加重脑及全身组织缺氧,加重脑水肿。导致患者的致残及病死率上升,但如果从早期开始就注重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基础护理及病房管理,减少误吸的几率和误吸量,加强各环节气道的护理如:入院即刻、人工气道形成时及进食等前后各环节的护理对肺部感染的恢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可大大降低误吸致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患者早日康复创造了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第8篇:肺部感染的护理体会范文

关键词:综合护理;腹部外科;肺部感染;预防

肺部感染属于一种十分常见的腹部外科手术并发症,不仅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患者的痛苦,延长其住院时间,加重经济负担,促使患者出现急性呼吸功能不全的现象,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导致患者死亡[1]。及早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有效预防是十分重要的[2]。研究显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腹部外科术后肺部感染,本研究对此也进行了研究,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5年2月~2016年11月来我科进行治疗的100例腹部外科手术患者,所有患者的麻醉方式均为全身麻醉。随机以1:1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其中男33例,女17例,平均年龄(43.21±5.26)岁。对照组:50例,其中男34例,女16例,平均年龄(43.05±5.12)岁。两组性别、年龄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排除标准:不愿参与研究者;存在严重肝肾心等系统疾病者;恶性肿瘤者;存在精神障碍者。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护理,主要是由护理人员向患者介绍手术的相关知识,遵照医嘱对患者进行对症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护理,具体如下。

1.2.1术前护理

1.2.1.1心理护理 通常情况下,患者在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之后,会在不同程度上产生陌生感,为了减轻陌生感给患者带来的不适,护理人员要用热情亲切的态度接待患者,对其进行主动询问,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其次,因为部分患者对相关医学常识严重缺乏了解,或者对手术效果以及手术费用等担心,这些因素都会在很大程度加重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负担,影响其手术效果与疾病归转。护理人员要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介绍手术的相关知识以及术中的注意事项,告知其这种手术方式具有安全、有效等诸多优点,并且可以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成功治疗的案例,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增加患者的治疗信心,促使其能够更好的配合手术治疗,有效减轻术前的精神顾虑。

1.2.1.2术前指导 手术进行前,应该积极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例如可以对患者进行积极的肺部感染治疗,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给予其低流量吸氧治疗。其次,要嘱咐吸烟的患者戒烟,并将戒烟的作用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讲解,嘱咐家属监督患者戒烟。术前指导患者进行胸式呼吸,练习咳嗽动作。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指导其进行科学合理的锻炼,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最大程度上将其全身状态提升,提高机体免疫力。

1.2.2术后护理 ①在患者完成手术治疗后,要尽早帮助其拔出气管插管,促使其能够尽早恢复自主呼吸。②术后要对患者做好充足的保暖工作,对肺部感染的出现进行有效预防。在温度过高的情况下,合理调节空调温度。③要尽早帮助患者进行咳痰与排痰,指导其进行深呼吸,促使患者能够将痰液顺利排出,在此基础上,还要给予患者雾化吸入。手术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镇痛处理。④做好充分的胃鼻管护理。每天都要清洗患者鼻腔,如果其胃肠功能恢复到正常状态,就要及时拔管。其次,还要尽早拔出腹腔引流管,恢复腹腔的密闭性。⑤做好口腔护理。指导患者采用温开水或者生理盐水含漱,如果患者有口腔炎,则要采用2%~4%的硼酸溶液或者1.5%过氧化氢溶液含漱,并且对口腔黏膜、舌以及牙齿用棉球蘸含漱液进行擦拭,确保口腔处于清洁的状态,谨防肺部感染现象的出现。⑥在患者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鼓励其及早下床进行活动,有效促进其血液循环进行,谨防出现下肢静脉血栓,有效促进其肠蠕动进行,避免粘连以及腹胀现象的出现,增加肺通气量,促进分泌物的排出。⑦饮食与营养护理。通常情况下,大多术腹部手术患者会在不同程度上出现水电解质失衡以及营养不良的现象,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弱患者的机体抵抗力,对其术后排痰进行阻碍。所以术后要确保患者摄入充足的营养,最好为胃肠内营养。⑧对病房进行科学合理的环境护理,定期开窗透气,确保病房内空气的清新。术后操作过程中,均要严格遵照无菌操作的原则,尽量减少探视。⑨嘱咐患者要严格遵照医嘱用药,不要擅自对用药剂量进行加减,避免感染的出现。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术后感染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Epi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将数据进行录入,然后再将数据转化为SPSS16.0数据库,计量资料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及齐性检验分析。

2 结果

手术完成后,对照组50例患者中有10例出现肺部感染,感染率为20%,其中2例真菌感染,8例为肺部细菌感染。观察组中只有1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感染率为2%。观察组的肺部感染率为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P

3 讨论

腹部外科术后肺部感染具有较高的发生率与致死率,肺部感染出现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①术后切口的疼痛感使得患者不能轻易咳嗽,呼吸道痰液粘稠,难以咳出。②因为术前进行了胃管留置,术后出现了腹腔积液等并发症。③手术、术后深静脉插管以及呼吸机使用时间过长。④老年患者合并有贫血以及糖尿病等疾病,减弱了免疫力[3]。⑤术前长期采用抗菌药物治疗。⑥受到病情以及年龄等因素的影响,促使患者身体免疫力下降。该疾病对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造成了严重影响[4]。因此加强腹部外科术后患者的护理干预是十分必要的。综合护理属于一种科学合理的护理方式,它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全面性的护理干预,确保患者在护理过程中能够感觉到舒适[5]。本研究主要针对患者术前与术后对进行综合性的护理,并且获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肺部感染率为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由此可知,综合护理用于腹部外科术后预防肺部感染中的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梅娟,严玲华.腹部外科术后肺部感染风险评估单的设计和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23):1750-1752.

[2]向姗姗,陈邦菊.预防性护理在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感染中的作用[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2016,9(3):352-353.

[3]李海荣.排痰护理在卧床老年肺部感染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6,36(4):397-401.

第9篇:肺部感染的护理体会范文

>> 集束化护理预防人工气道患者肺部感染的研究 集束化护理方案预防神经外科人工气道患者肺部感染的效果分析 集束化护理应用于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探讨 颅脑手术围术期实施预见性护理对肺部感染的预防作用研究 胸外科患者围手术期肺部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老年患者围手术期预防肺部感染的护理体会 老年患者围手术期肺部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围手术期优质护理预防老年胃肠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的临床研究 62例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肺部感染的护理及预防 集束化护理对预防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效果探讨 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肺部感染的78例护理方法与预防措施 预防骨科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的护理 神经外科颅脑手术后患者肺部感染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 综合护理用于颅脑手术患者术后压疮预防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集束化护理方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研究 集束化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尿路感染的作用 集束化护理干预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感染的影响 老年骨科手术患者的肺部并发症预防护理 围术期护理干预在电视胸腔镜手术肺部感染预防中的应用 集束化干预策略对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效果的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7]梁芳.探讨ICU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集束化护理策略[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4,30(11):85-86.

[8]沈爱仙,贾献荣.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对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25):80-82.

[9]李伟利.气管切开置管引起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J].医学信息,2009,22(10):51-52.

[10]张金兰,王伟行.喉癌手术后气管切开下呼吸道感染的护理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8):75-78.

[11]詹秋菊.神经外科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11-13.

[12]康海燕,刘雪梅,赵文芳,等.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 临床误诊误治. 2009,22(11);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