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会计职业的认识范文

对会计职业的认识精选(九篇)

对会计职业的认识

第1篇:对会计职业的认识范文

 

关健词:会计 职业道德 规范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加快,不少财会人员在物质财富中失去了方向,贪污、滥用职权等行为大行其道,客观上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使其成为各行各业会计人员必须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自律标准,这是我国加人世贸组织后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有效治理各种贪污、腐败行为的有效措施之一。本人结合实际情况谈谈对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认识。

    1.会计职业道德

    会计职业道德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是一般社会公德在会计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引导、制约会计行为,调整会计人员与社会、会计人员与不同利益集团以及会计人员之间关系的社会规范。具体地说,是指会计职业人员在从事会计工作、履行会计行为时所应遵守的道德标准。

    2.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表现为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是指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对会计职业行为及职业活动的系统要求或明文规定。它是职业道德在会计职业行为和会计职业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根据我国的会计工作、会计人员的实际情况,结合会计职业道德的一般要求,笔者认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应包含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和强化服务等主要内容。

    2.1会计人员爱岗敬业的表现之一是忠于职守,尽职尽责。这是财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首要前提。它要求财会人员充分认识本职工作在整个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本职工作,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同时,还要求财会人员在工作中正确处理责、权、利三者关系;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提高技能,勇于革新,争做行家里手。

2.2诚实守信这是财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不仅要求会计人员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不弄虚作假,不欺上瞒下,讲信用,重信用;而且要求财会人员做到不为利益诱惑,保密守信;还要坚持做到执业谨慎,信誉至上。

    2.3廉洁自律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它就是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加强世界观的改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反省、剖析、提高自己,同时要公私分明,不贪不占,遵纪守法,尽职尽责。

    2.4客观公正。这是财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灵魂。它首先要求会计人员的态度额观公正,其前提是以良好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前提;其次要求会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必须遵守各种法律、法规、准则和制度,依照法律规定进行核算,并做出额观的会计职业判断;再次,还应实事求是,不偏不倚,如会计人员在办理有关缴纳企业所得税的业务时,应依法纳税,不能以损害国家利益为前提而少交税款。

    2.5坚持准则。这是财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重中之重。它要求会计人员在处理业务过程中,严格按照会计法律制度办事,不为主观或他人意志左右。会计人员在进行核算和监督过程中,只有坚持准则,才能以准则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在发生道德冲突时,应坚持准则,以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公众利益和正常的经济秩序。为此,要求财会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牢固树立财经法制意识,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2.6提高技能。这是财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时代要求。会计是一门不断发展变化、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它与经济发展有密切的联系。会计工作是一门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胜任会计工作,才能够勤勉、谨慎地运用其知识、技能经验,善于根据客观环境做出正确的职业判断,如选择恰当的会计政策、做出合理的会会计估计等。

 2.7参与管理。简单地讲就是间接参加管理活动,为管理者当参谋,为管理活动服务。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努力钻研业务,熟悉财经法规和相关关制度,提高业务技能,熟悉服务对名胜的经营活动和业务流程,使参与管理的决策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不能消极被动地记账、算账和报账。

    2.8强化服务。是要求会计人员具有文明的服务态度、强烈的服务意识和优良的服务质量。会计人员服务的态度直接关系到会计行业的声誉和全行业运作的效率,会计人员服务态度好、严格执法、服务周到就能提高会计职业的信誉,增强会计职业的生命力,反之,就会影响会计职业的声誉,甚至直接影响到全行业的生存和发展。

    3.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特征

    3.1原则性原则性是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典型特征。坚持原则能使财会工作者职业义务感和使命感得以加强,作为会计工作者,如果不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不坚持按原则办事,不仅会危害自身,也会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3.2无私性财务工作要求会计人员具有大公无私、公而忘私的思想和行为,以国家、集体的利益重于一切为最高原则。无私性集中体现在财务工作者的道德习惯行为上,廉洁奉公,不贪不沽,一尘不染,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传统作风。

    3.3服务性财务工作贯穿于我国四化建设的各行、各业、各个部门。财务工作既不能独立于各行、各业、各部门而存在,又不能置于各行各业各部门之上。

    3.4时代性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道德标准,所以说,财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4.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作用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2篇:对会计职业的认识范文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咸阳 712000)

摘要:目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现象较为严重。因此,应对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现状进行分析,根据高职会计人才培养中重视专业知识传授和专业技能培养、忽视职业道德培养与法治教育的问题,在重新认识会计职业道德与法治的关系的基础上,探讨强化高职会计职业道德和法治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 :高职;会计;职业道德;法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1-0155-03

会计职业道德是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守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和各种经济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主要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等。2000年7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三十九条明确规定:“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应当加强。”专门为会计行业立法,本身就说明会计行业法治是刚性的,而且具有不可逾越的底线。但是,目前从事财务工作的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的现状不容乐观。部分会计人员法律意识不强,职业道德观念淡薄,违规操作、造假账,导致财务信息失真,恶性经济犯罪案件时有发生。这些与财会内部监控机制不健全,监督职能弱化有十分重要的关系,除了给经济工作带来一定的风险外,也会给企业组织、银行和国家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每年约有10万左右毕业生进入会计职业队伍。因此,对在校会计专业的学生进行有效的会计职业道德与法治教育是一种必须的源头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职会计专业职业道德和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会计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比较薄弱,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课程设置上,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处于较为边缘的地位 高职院校在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由于对会计职业道德在会计专业教育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的设置与设计有很大缺陷。首先,部分高职院校的会计职业道德课被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代替,而且由政治理论课教研室负责组织教学。从形式上看,主要承担对学校全体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但授课教师往往对会计专业的职业道德规范与《会计法》知之甚少,所选用的教材与所涉及的道德教育基本上与会计专业无关。其次,由专业课教研室负责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很少有学校把会计职业道德作为单独一门课程纳入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有一部分学校会计专业课程虽然涉及会计职业道德,但是,由于课时及课程内容所限,专业教师很难讲透。再次,一般院校由学生管理部门负责学生的养成教育,很少把学生的日常表现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结合起来。从形式上看,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各种专业课及学生管理似乎都与职业道德教育有关,但从实质内容上看都难以让学生接受会计工作中真正需要学习的职业道德内容,会计的法制教育就更谈不到了。可见,在高职教育教学中,会计职业道德与法制教育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对会计专业的学生必须进行职业道德和法治教育的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由于会计职业道德和法治教育课程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边缘化,使得教师与学生都轻视职业道德和法治教育。一部分人认为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隶属于思想品德教育范畴,既然课程设置中有思想品德和法律基础课,也就不需要再进行会计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了。也有一部分人认为会计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与会计专业教育是风牛马不相及的事情,只要有高超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就能做好会计工作。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建设与专业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视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及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考核,但是,由于过分强调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专业技能的提高,就忽视了对学生会计职业道德和法制意识的培养,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对会计职业道德和法制的感性认识,也忽视了职业道德和法制意识对于一个职业会计的重要性。这样的教育与教学,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校期间没有树立起会计的职业道德观念、会计的法律意识、职业的风险意识、保密意识及责任意识。因此,当学生毕业之后,面临实际工作中的道德冲突时,就会感到无所适从。

对会计职业道德与法治的关系认识不清 道德与法律关系密切,当二者发生冲突时就涉及它们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往往会影响我们对会计职业道德与法治关系的正确认识。在一般意义上,不难认识道德观念与法律意识具有同一属性而且相互联系,也不难认识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之间有所重叠而相互包容。也就是说,凡法律禁止和制裁的行为,也是道德禁止和谴责的行为;凡法律要求和鼓励的行为,也是道德培养和倡导的行为。而在会计专业的范畴里,两者在发生关系的过程中,不仅是相互包容、相互补充,更重要的是相互作用,体现了高度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体现在违反会计法律制度时,一定会违反会计职业道德,会计法律制度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最低要求,即坚守会计法律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底线,失去这个底线,会计的职业道德是很难形成和坚持的。这种一致性要求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在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一定要以法治教育为基础,法律基础教育一定要切合会计专业的特殊性。

加强高职会计专业职业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对策

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会计专业师资队伍 要保证能充分体现会计职业道德和法治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运行,关键取决于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素质水平。高职院校必须建设一支数量上适应办学规模要求,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与职称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教师队伍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根据职业道德和法治教育的需要,要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要求,增加会计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教师的比例,安排会计专业教师到企业财会部门进行实践锻炼,积累企业会计实际工作的经验,搜集会计职业道德和法规执行方面的典型案例。同时,要聘请企事业单位财会部门的会计专业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提高兼职教师的比例,聘请专家、学者定期为学生举办有关会计职业道德、法律及人生观等方面的专题讲座,使会计职业道德和法治教育融入每位教师的教学活动之中,逐步成为学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渗透到会计职业道德和法治教育中。

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设置会计职业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在专业教学中强化职业道德与法治教育 根据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要求,在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应专门开设“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法规”课程。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向学生传授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在专业课学习的过程中,熟悉会计职业道德内容,培养会计的职业理想,树立职业道德观念,增强法治观念,为毕业后从事会计职业打好道德和法律基础。“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法规”课的教学可以采取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等方法。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生鉴别是非能力和解决道德与法律冲突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法治教育是每一位会计专业教师的职责。在专业课中,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例如,在讲授“财务会计”课时,首先,应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会计管理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其次,教师要结合社会实际案例设计课程。例如,讲存货计价,在物价上涨时采用后进先出法符合谨慎性原则,若某一企业采用先进先出法,则会虚增利润和资产,导致财务信息失实。又如,在“税务实务”教学中,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税收法律常识。讲到税收业务处理时,教师应教育学生按照税法规定的要求处理业务。在讲授“税收征收管理法”时,可运用案例教学向学生表明不按期纳税、偷税、漏税等违反税法的行为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纳税意识。

通过实习强化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和法治观念 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包括企业见习、会计模拟实训及顶岗实习等。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了解会计整个工作流程与工作职责,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在企业实习时,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到会计的实际工作,可以让学生体验其未来将要从事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在实习岗位上,可以使学生了解坚持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的必要性,促进其职业情感、道德意志及法治观念的形成。顶岗实习是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顶岗实习中,实习指导教师要抓住学生与生产实际、岗位实际一线劳动者及单位负责人密切接触的机会,进行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为重点内容的会计职业道德与法律教育,增强学生讲安全、守法律、重质量、求效率的意识。要教育学生向实习单位的师傅学习技艺,锤炼吃苦耐劳的意志,养成严谨认真、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培养职业道德情操和法律意识。顶岗实习时,教师要特别注意以下问题:(1)要选择好的企业,对某些在行政管理上法治意识淡薄,会计监督制度缺位,有虚账、假账现象的企业要尽量规避。(2)要增强防范意识,一旦发现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有违背职业道德和法律规范的行为,要及时进行消解,避免使学生产生意识上的困惑。(3)要让学生正确地认识社会现实,理性面对现实,强化职业道德和法治观念,养成良好的素质,坚定融入现实并逐渐与现实融合的信念。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和法治意识培养 要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完善图书馆、学生活动中心、创业园、第二课堂、体育场等校园文化设施,建设平安、健康、文明、和谐的校园,努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情操和法律意识。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订阅一些财会方面的报刊、杂志,引导学生访问一些职业道德与法制专家的博客网站,并结合社会实际让学生经常关注,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识别和判断虚假会计信息,教会学生如何拒绝各种经济利益的诱惑。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提高了,职业道德水平和法律意识也就会逐步提高。会计专业班级要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会计职业技能竞赛、文明风采竞赛、大学生创业及工作体验等活动,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寓职业道德和法治教育于校园文化活动之中,为实现实践教学目标提供平台。

单纯靠讲解和说教是很难使学生形成职业道德和法律观念的,学校必须在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提出要求。专业教师要切实转变观念,潜移默化地使会计职业道德和法制意识深入学生心灵深处,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榜样力量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永泽,孙光国.我国会计教育及会计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对策[J].会计研究,2008(2):33-34.

[2]王学宝.会计职业道德[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05-107.

[3]张莉.拨云见日——新《会计法》解读[J].事业财会,2000(2):5-6.

[4]齐水忠.当前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探讨[J].天津农学院学报,2009(4):36-37.

[5]孙长峰.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之我见[J].财会月刊(综合版),2006(11):78-80.

[6]胡涛.关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探讨[J].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21-22.

第3篇:对会计职业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 审计教学; 审计职业判断; 教学模式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7. 065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17- 0114- 02

1 审计职业判断是审计过程的核心

审计职业判断在审计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如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1995)指出:在执行审计的过程中,审计职业判断是一项最为重要的因素。我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2012)中也指出,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整个审计过程中运用职业判断和保持职业怀疑。从审计实务的层面上看,审计判断在审计实务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在会计报表审计的各个阶段,都充满了审计判断,审计实质上是一个连续的判断过程(张继勋,2002)。但是,审计职业判断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审计人员在具备相当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不断地通过审计实践来丰富和改善。为此,在审计教学中应当注重对学生审计判断的训练。但是,面对初学审计的学生,审计教学中对于学生审计职业判断的教育和训练偏少,学生的职业判断意识和能力均不强。

2 审计教学中关注审计职业判断较少的原因

审计教学中对审计职业判断关注较少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审计教学中,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很严重。一方面,初学审计者要面对许多审计的专有名词和理论,所以无论老师还是学生,从应付各种考试(比如学校的期末考试、专升本考试,甚至注册会计师考试)的角度出发,片面强调要重点掌握各种专有名词和理论,以至于有些学生认为学好审计不过是“背书”。这种机械的知识记忆,隔断了审计知识本身的内在联系,根本谈不上审计职业判断的意识。另一方面,审计教学中专业的实践安排很少,实训工作更是严重不足,学生也没有机会接受审计职业判断的教育。

二是审计教学理念狭窄。首先,在课程设置、课时安排等方面,没有考虑审计学自身的专业性,片面地以会计论审计,审计学只是作为会计专业的一门课程,而像管理审计、内部控制评价等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则安排得较少甚至被忽视了;再者,忽略了企业管理知识、法律知识及人际关系的教学,即使是独立设置的审计专业,其学生的知识结构也单一。而审计职业判断本身离不了审计人员自身经验和相关知识的积累,落后的教学理念显然不能满足进行审计职业判断的知识积累。

三是审计专业的师资力量薄弱。在教学上,由于缺乏审计专业师资队伍,审计学基本上由会计专业教师进行讲授,而这些教师既没有经过系统的审计专业培训,也没有相关的审计工作实践,在审计理论知识和审计实践上缺乏经验。因此,课堂教学就理论讲理论,就练习讲练习,理论与案例之间联系性不强,根本谈不上审计职业判断,只是“对错”判断和变通的简答题。

3 审计教学中应如何关注审计职业判断

一是应合理安排审计专业的相关知识。针对审计专业,应考虑与之相关的公共基础知识、职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公共基础知识要以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为主。职业基础知识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审计人员职业判断的的前提是其职业知识范围的广泛。比如,审计人员一定要具备如下职业基础知识:一是会计和相关知识,包括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以及证券和资产评估等相关知识;二是国家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这是一名审计人员作出职业判断所必需的储备,比如公司法、经济法、税法等;三是企业管理知识,审计人员对企业进行审计,必须要有一定的企业管理知识,主要包括经济学、组织学、国际贸易等;四是信息技术知识,无论从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角度考虑,还是从审计技术不断进步的角度考虑,一名审计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如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管理、计算机审计技术的运用等。审计专业的学生只有具备了以上学科的知识内容,才有可能运用多学科知识有意识地进行职业判断的训练。专业知识应突出审计的特点,对审计理论、方法、程序、内容等进行系统的学习,并注意体现针对性,以培养学生的审计能力为主。比如,审计职业判断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来实现的,因此要在教学中,对审计职业判断的方法不断地学习、巩固。

二是重视审计职业判断的教育。首先,在教学中,应不断地让学生认识到审计职业判断在审计工作中的普遍性,在会计报表审计的各个阶段,都需要审计职业判断,审计实质上是一个连续的判断过程(张继勋,2002)。所以,审计理论的学习也应该是建立在增强审计职业判断的基础之上的。再次,在教学中,应让学生认识到导致审计风险的主要根源在于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比如,审计报告在其意见段中会使用这样一个术语“我们认为”,这就表明:审计结论是以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为基础的。既然审计意见是审计职业判断的结果,就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也就是说有可能出现判断的结果与事实不符的情况,从而导致了审计风险的存在。所以,从一开始学习审计,就应该意识到审计职业判断在审计工作中的重要性,认识到审计工作就是一系列的审计职业判断,让学生在认识领域里重视审计职业判断的锻炼,为以后从事审计工作打好基础。

三是利用案例训练学生审计职业判断的意识和能力。审计案例是审计教学中经常用到,并且必须要用到的。审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如果缺乏必要的实践,无论理论知识如何灌输,也无益于学生判断力的训练,导致学生在实践中容易犯错误。审计案例是通过审计实践或其他渠道收集的真实案例,既与理论紧密结合,又充分考虑其社会性,能为理论知识提供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可以更易于掌握理论,并逐渐明白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案例分析中,形成一定的审计判断,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审计职业判断的能力,可以说,对学生审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很大程度上需依赖案例教学进行。

第4篇:对会计职业的认识范文

对于会计人员而言,良好的职业道德不但能够帮助会计人员更好的工作,同时也能提高会计工作的实效性,使会计人员在工作中获得有效支持。基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应成为会计工作的主要内容。从这一点来看,会计人员应认识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并在工作过程中注重对职业道德的培养,使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能够得到全面提升,进而满足会计工作需要。因此,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对会计人员和会计工作的开展是十分必要的。

二、会计人员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助于提高工作实效性

会计工作与其他工作不同,会计工作中涉及的数据和信息,对财务工作的有效性有着重要影响。基于会计工作的特点及其重要性,会计工作需要会计人员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能够主动积极的完成相关工作,并确保工作的准确性。由此可见,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对提高会计工作实效性而言是十分必要的。具体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会计人员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应认真分析会计工作特点

考虑到会计工作的现实特点,会计人员在培养职业道德过程中,既要认识到培养职业道德的必要性,同时还要认识到职业道德对会计工作的意义,应从多个方面入手,有针对性的培养会计人员职业道德。

2.会计人员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应认识到会计工作的复杂性

会计工作内容相对较多,在会计培训过程中,不但要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还要结合会计工作实际,做到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使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能够满足工作需要。

3.会计人员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应掌握正确的培养原则

基于职业道德的培养难度,以及职业道德对会计人员的重要意义,在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培养过程中,只有掌握全面性、有效性和针对性原则,才能保证职业道德培养取得实效。

三、会计人员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助于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对于会计人员而言,会计人员在工作中不但需要良好的专业技能,还需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只有具备了这两方面素质,才能更好的满足会计工作需要。因此,会计人员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对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是十分必要的。其必要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人员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提高整体素质的必要措施

考虑到职业道德对会计人员的重要作用,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提高会计人员整体素质的关键。基于这一认识,做好职业道德的培养,并提高其针对性,是做好会计人员培训的关键。

2.会计人员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满足会计人员素质需要的必要手段

会计人员在具体工作中,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其中职业道德是关系到会计工作质量的根本。基于会计工作的实际需要,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对满足会计人员的素质需要十分必要。

3.会计人员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提升会计人员工作水平的必要方法

基于会计工作实际,会计人员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既是满足会计工作需要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提升会计人员工作水平的必要方法。只有明确这一点,才能做好会计工作,进而使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四、会计人员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助于推动会计工作发展

鉴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在会计工作过程中,培养会计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不但有助于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还能对会计工作发展产生有力的推动作用。因此,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对推动会计工作发展而言是十分必要的。结合会计工作的现实需求,培养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会计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培训的关键

基于对会计工作的了解,良好的职业道德既是会计人员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同时也是保障会计工作有效进行的关键。基于这一认识,培养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十分必要的。

2.培养会计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素质提升的重要目标

对于会计工作而言,会计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是重要支撑。只有会计人员具备了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保证会计人员更好的为会计工作服务。同时,良好的职业道德,也是会计人员素质提升的侧重点和重要目标。3.培养会计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助于提高会计工作质量从目前会计工作来看,会计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做好会计工作的关键。只有明确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才能为会计工作提供有力支撑,进而满足会计工作需要。

五、结论

第5篇:对会计职业的认识范文

一、调查方案设计

(一)调查问卷设计本次调查问卷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包括职业、年龄、学历或学位、工作单位、单位所在地、职务、从事财务会计工作的年限、单位性质等方面;第二部分是社会对会计人才需求及职业能力评价调查,包括四大类问题:对会计人员的需求,对会计人员职业能力评价与要求,对现代大学会计教育的评价与要求,对会计职业后续教育的认识、评价与期望。调查题的设计采取专家论证和小范围内预调等形式,确保问卷表述清楚,被调查者不存在文字阅读障碍,且容易回答。

(二)调查方式问卷调查于2007年2月开始分批进行,调查截止时间为2007年11月30日。考虑到问卷回收的困难,主要采用问卷集中调查方式,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问卷390份,回收率78%,其中有效问卷360份。问卷调查范围涉及15个省市,但主要集中在湖北(占38.9%)、河南(占12.6%)、深圳(占8.45%)、北京(占15.3%)、上海(占11.2%)等省市;被调查者所在单位性质主要是国有企业(占24%)、会计师事务所(占16%)、国家管理机构(占15%)、外资企业(占20%),也包括一定数量的民营企业、教育部门;调查行业主要包括电信业、化工业、冶金业、服装业等制造业;既有内贸企业,也有外贸企业。因此,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被调查者基本情况分析本次被调查者年龄主要集中在25~55岁,占被调查者人数的88%以上;明确从事财务工作年限在5年以上的占被调查人数75%以上;被调查者中从事企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占60.79%,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占13.51%,从事非财务会计工作的占15.8%,其他占9.9%;被调查者学历明确在本科以上的占78%;职级为单位中层管理者的占58.6%;职称在中级以上的占72.6%。表明被调查者工作经验尤其是财务会计工作经验比较丰富,阅历较深、思想较成熟,对实际工作中不同层次的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具有切身体会和认识,能够通过实际工作的感受来反思当前的大学会计教育,对会计后续教育需求分析也比较准确,从而保证了本次问卷调查的效度(调查质量)。

(二)会计人员需求调查分析笔者设计了6个小题调查社会对会计人员需求,具体情况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被调查者所在单位会计机构人员设置比较健全,有7人以上会计人员的单位占60.65%。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应当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熟悉国家相关法律和法规,其业务素质状况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影响了会计工作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调查显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水平的会计人员占81.94%,但获得中级以上职称的会计人员仅占36.14%,这显然不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此外,调查也显示,社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仍有很大空间:急需增加和计划增加的需求达64.57%,但需求的是高学历和高职称的财务人员。可见,在会计人才市场出现财会人才“过剩”多指普通会计人才,高级会计人才则严重短缺。

(三)会计人员职业能力评价及要求调查分析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会计从业环境的变化,会计人员传统职业能力已经不能满足会计职业发展的需要。我国目前的会计教育基本上可以分为博士、硕士、学士以及专科、中专及职业技术教育五个层次,不同层次的会计教育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表述不完全相同,但均将“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作为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依据国家会计学院对会计人员职业能力认定标准并作必要的补充后,笔者设计了3个调查题,具体情况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所有被调查者认为作为会计人员应具备财务会计、成本与管理会计和税务职业知识;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会计职业知识应包括信息技术、内部控制和审计;认为会计人员应拥有战略管理、风险管理与金融知识的占比重较小,表明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这些知识在执业过程中不太重要,但也可能是被调查者职务不高,在实际工作中很难遇到类似的知识应用。所有被调查者认为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的职业技能是人际关系,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会计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但对项目管理能力、参与决策能力和生态环境保护能力却只有少数被调查者认可。所有被受调查者选择诚实可靠作为会计人员必备的职业品德,另外对优秀卓越、团队协作、奉献精神选择也占很高的比例,表明绝大多数会计人员团队意识增强,职业责任感加重。但对作为会计人员应关注公众,为社会公众服务的意识仍有待加强。

(四)现代大学会计教育评价的调查分析对该项的调查设计了6个小题,具体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有66.11%被调查者认为现代大学会计专业教育中所开设的课程能满足会计职业能力的要求,但有少数被调查者认为,当前大学会计教育开设的课程比较陈旧,难以满足新经济发展的要求。另外21.67%的被调查者认为实践性教学应占总教学量的50%,45.83%的被调查者认为实践性教学应占总教学量的30%,可见,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财会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比较重要,学校应加大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投入。同时被调查者认为最佳的实习方式仍是校外实习,并且希望由学校来安排实习。此外,社会对新进财会人员实际动手能力基本满意度仅占42.98%,特别是社会普遍认为应届毕业生欠缺的不是专业知识,而是专业技能、责任感与敬业精神、团队精神。这也应引起教育工作者重视,积极采取相应措施不断完善现代会计教育改革。

(五)会计职业后续教育需求调查分析会计后续教育关系到会计从业人员职业生命力的延续和会计从业人员的持续合格与否,会计人员在其职业的不同阶段都需要不断地接受持续教育。有关社会对会计职业后续教育的需求情况设计了9个调查题,具体见表4。从表4可以看出,大多数(73%)会计人员认为后续教育重要,对会计人员后续教育的需求也较高(76%),但普遍认为会计人员后续教育的机会不多,且高质量、高水平的后续教育机会更少。年轻的会计人员普遍认为,单位很少给予其后续教育的机会,即使有机会也没有时间参加。大多数会计人员获取新财会知识的途径主要是职称考试(58.89%),自学、学历进修占34.36%,而社会提供的培训仅占11.72%。对我国2006年颁布的新会计审计准则,有48.4%的人听说过,有19.7%的人还不知道,而认真学习过的仅占5%,可见对新准则的培训和执行还任重而道远。对会计后续教育的期望,主要是给会计人员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与时间,要求会计人员后续教育的内容更加多样化,同时相关部门也要切实加强对后续教育的管理。大多数(63.6%)会计人员认为后续教育的内容应有针对性,主要是最新的会计法规与其他会计知识,也有相当数量的会计人员要求对热点案例进行剖析。对后续教育的教学方法仍认为课堂的理论学习很重要(43.6%),选择对热点问题的交流与案例互动各占24.3%与12.4%,这也从某种程度上表明会计人员对后续教育的内在需求较强烈。

三、调查后的思考

(一)会计人成才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任何一个会计人要成为高级人才都会经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持续发展过程,只有将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在实际工作中熟练运用并加以改进,才能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与专业能力,逐渐成为高级会计人才。时代在变化,知识在更新,一个会计人如不能持续不断地学习,将最终被会计职业所淘汰。可见职称与学历的评定也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不能一评而定终身。

第6篇:对会计职业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会计职业意识 会计职业道德 高职会计

    0 引言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要增加,这些人才大都由高职院校培养,会计职业教育又是高职院校的重要部分,这些会计专业的学生在步入社会后许多人从事具体的会计工作,但有的人由于抵制不了诱惑,违反法律法规,给单位和国家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甚至成为阶下囚。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重要的一方面是学生缺乏应有的会计职业意识。下面就会计专业职业意识谈几点看法。

    1 高职会计专业职业意识的内容

    高职会计职业意识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会计职业资质,即从事会计工作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求,是被社会认同的证明,是进入会计领域的通行证,如一般会计人员必须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师事务所最好有注册会计师证、注册审计师证等。这方面学校都做得很好,如我校就要求在校生都要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试,甚至要求80%的学生要在毕业前拿到初级会计资格证。

    二是会计职业道德,是从事会计行业的人员所遵循的、与会计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只要有经济活动,就会涉及会计职业,涉及到会计职业道德,它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会计职业道德的核心是“诚信”。诚信教育的最佳时机就是从业人员的启蒙教育阶段,即在校的学习阶段,学生应熟悉和掌握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并将其内化为个体道德。

    三是培养会计职业道德情感,帮助和引导树立高尚的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是指热爱会计工作,敬重会计职业。只有这种情感才能坚持诚实守信,客观公正,依法理财;才能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律能力,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会计的专业性和技术性日趋复杂,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应使自己的知识不断更新。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职业情感是相互作用的,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客观要求会计人员熟悉和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学习提高会计职业技能。会计人员不熟悉准则、没有娴熟的会计技能,再好的道德品行,如何遵循准则、坚持准则,做到客观公正?

    2 高职会计专业职业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会计人员在处理相关经济事项时,都面临法律、职业道德规范的考虑,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财经法规的执行。中国会计学会课题组就国家、社会公众利益与单位利益发生冲突时,会计人员该如何处理这一问题,曾对一千多名在岗会计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有16.87%的会计人员认为应当坚持原则,有61.27%的会计人员认为应当按单位负责人意见办,同时做好会计上的“技术处理”,有21.86%的会计人员认为应直接按单位负责人的意见办。此调查结果从总体上揭示了我国当前由于会计人员职业意识缺失的严重程度。 在校就读会计专业的学生是会计人员的预备军,在学校的学习阶段就是会计职业意识的初步形成阶段,因此学校教育是会计职业意识教育的重要环节,是会计岗前教育的重要场所,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水平的高低起着基础性的作用。而目前我国的高校没有把会计职业意识的培养尤其是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职业道德情感摆在应有的位置,导致整个社会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呈现下降的趋势,这也是导致会计核算失实、会计造假和审计舞弊层出不穷的根源之一。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薄弱,自学能力差,那么对于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意识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3 高职会计专业职业意识培养的途径

    3.1 重视会计专业新生的入学专业教育。

    第一时间将会计职业意识渗透到学生的头脑,使他们正确认识会计专业,热爱会计专业,敬重会计职业。短暂的三年学校生活,帮助他们做一个如何尽快拿到会计职业资质的规划,为以后的职业意识培养作好铺垫。

    3.2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掌握过硬的本领。

    会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到单位从事具体的会计核算工作,但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一般单位不愿意接受会计专业学生实习,学院大力开展实训实验,仿真单位经济业务的实际处理流程,让学生担任不同的会计角色,在处理不同的经济业务过程中,不仅使其提高技能,还能体验会计的工作内容和责任。

    3.3 开设专门的会计职业道德课程。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职业意识教育几乎是一片空白,学院应开设《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等相关课程,应纳入会计专业的考核体系。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会计职业道德的原则与规范,树立高尚的会计职业道德意识,坚定会计职业道德的信念,此门课程也是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必考科目,有助于学生取得相应证书。

    3.4 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

    有关法规、道德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感觉枯燥,效果不是很好。在教学过程中应以案例为主,采用多媒体教学。学院可以组织老师系统编写有关会计职业道德的案例。通过剖析典型案例,探寻违法人员人生蜕变的实质,警示学生在会计岗位要抵御诱惑,坚守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进一步拓宽教学模式,采用“理论课—案例教学—专家讲座—社会调查实践”的方式,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意识,外显为诚信的道德行为。

    3.5 贯穿于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发掘职业意识教育与专业传授的结合点。

    在专业课的传授当中,应时时注意把社会融入课堂,选取现实中的关于财务会计的案例,发掘知识点中所蕴藏的会计职业道德。以案说法,采取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将职业道德有机地渗透到知识的传授中去。如在《财务会计》中,当面对复杂多变和不确定性的会计事项时,尤其是需要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时,不仅要从技术层面,还要从道德层面进行剖析,从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利益点出发,产生不同的职业判断,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导致不同的经济后果。在《审计》课中,要做一名审计人,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可通过对审计舞弊案例引导、讨论让学生认识到用良好的职业意识约束自己,做到客观独立,公正廉洁。

    参考文献:

    [1]陈美荣.高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之我见[J].中国成人教育2007(5).

    [2]杨照方,刘宝贞.构建我国高校会计职业道德体系的设想[J].科教文汇2008(8).

第7篇:对会计职业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 会计; 职业道德; 教育; 评价; 督行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信用经济。与西方国家较为成熟的社会信用体系比较而言,我国的信用体系还不太健全,在经济生活中还大量存在着贪污受贿、偷税漏税、挪用公款、会计舞弊等违法犯罪活动。因此,我国要保持经济快速发展,防范金融风险,必须大力开展与市场经济相适应和配套的诚信建设,而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正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关键在于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会计职业道德施行机制,以保证道德规范得到切实履行。该机制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二是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三是会计职业道德督行。

为了调查目前会计职业道德的施行情况,发现并研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以期对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进一步施行与完善提供借鉴,笔者进行了一次关于《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施行机制研究》的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研究内容及问卷设计

(一)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指根据会计工作的特点,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会计人员施加系统的会计职业道德影响,促使会计人员形成会计职业道德品质,履行会计职业道德义务的活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我国开展了相当一段时间,此项调查旨在分析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开展的状况和效果。

(二)会计职业道德评价

会计职业道德评价是指会计组织或社会其他组织和个人,根据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对会计职业人员的职业行为进行道德或不道德的价值判断,以达到褒正贬邪、惩恶扬善的目的。此项调查拟对各种评价方法的优劣进行分析,并对其有效性和人们的认可程度进行基本判断。

(三)会计职业道德督行

会计职业道德督行是指通过法律法规、会计准则与制度、社会舆论、评价等手段监督、约束会计人员,使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的要求、标准和内容转化为会计职业组织和会计人员的内在目标、标准和需要,并承担职业行为选择的结果。此项调查旨在分析会计职业道德督行的范围、体制、涉及的各种角色等。

二、样本覆盖情况

调查从问卷设计、分发、回收到统计分析历时近半年,共发放问卷300份,调查对象为厦门市的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及会计师事务所的财会人员,这些人员分布在钢铁、化工、电子、纺织、电信、电力、烟草、服装、造船、食品、商贸、金融、政府部门、中介机构等多个行业以及集团公司、独资公司、上市公司等多种企业组织形式。因此,这次问卷调查具有地域广、行业多、方式活、统计准等特点,具备较强的代表性。

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27份,有效回收率达75.7%。被调查者中,有近48%的人员具有中高级职称或会计主管以上职务,有19%的人员同时拥有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等专业资格。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关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作用在于把社会意识中得到反映和论证的一定的会计职业道德管理原则、规范和观念灌输到会计人员的意识之中,引导会计人员既能够实行自我监督、调整自身行为,也能够参与社会行为的调整过程。同时,能对其他会计人员提出道德品质要求和会计道德评价。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能力正常发挥的保障,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会计从业者维护其职业威信和正直观的关键因素。

1.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

从表1可以看出,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实施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可能抑制会计造假。但由于会计造假的原因很多,有部分受访者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作用持怀疑态度,认为教育不可能或极小可能抑制会计造假,表明不重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思想依然有一定的市场,应该引起人们的关注。

2.对会计职业道德的理解:

从表2可以看出,超过半数受访者将“诚信可靠”作为会计人员素质的首要标准,说明会计人员还是很愿意讲诚信的。“专业能力”排在第二位,说明会计很看中专业能力,专业能力是不出现技术假账的前提条件。

会计诚信表达了会计对社会的一种基本承诺,即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地把现实经济活动反映出来,并忠实地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服务。大部分受访者选择“按凭证真实与否确定”,这正符合会计诚信的内涵;“按国家规定办事”,具有强制性,也是正确的。此项调查表明受访者对会计诚信的理解还是比较好的。

3.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方式与内容:

道德实际上是人的价值观的体现,受社会文化、学校及家庭等影响。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及合理的道德判断能力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情感、行为和认识的相互作用不断得到修正,是一个人在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与短暂的学校教育比较而言,社会教育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在笔者的调查中,大多数受访者(占53.16%)更为看中的是社会教育,其次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然而,大学生处在人生观和道德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接受正确、严格、规范的职业道德教育对其一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教师应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把会计专业知识的传授与职业德道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从表5可以看出,受访者认为《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主要讲授内容排序依次是真实案例、会计职业道德观念、会计法规制度、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条文。会计道德教育不是空洞的教条,真实的案例可以让学生如临其境,培养学生的道德推断能力,是学生和各类进修会计人员最容易接受的,也是最有成效的教学方法。除此之外,会计职业道德观念和会计法规制度也是会计诚信教育的重要内容。

这是一道针对教学方式的调查,职业道德课程的教学方法应多样化,要以启发式教育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道德想象力,提高学生有效推理和识别道德问题的能力。受访者认为道德教育最有效的教学方式依次是案例分析、当事人“现身说法”和实地调研。采用国内外经济领域的正反面案例并重的案例教学,能提高学生的道德分析推断能力及解决道德困境问题的能力。

4.我国目前道德教育的开展情况:

从表7和表8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受访者已经认识到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但还是有部分受访者对会计道德教育的作用持怀疑态度,应该引起重视。

在我国,一般会计教学内容多是与经济相关的知识和专业知识,而很少涉及人文,尤其是伦理和道德方面的内容。从表9可以看出目前大部分高校并没有专门开设《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会计职业道德只是在《会计学原理》和《审计学》里面有所涉及。

(二)关于会计职业道德评价

为了充分发挥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健全会计职业道德体系,应在建立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上,强化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遵循情况的评价,并根据评价的结果进行相应的表彰和惩罚。

1.会计职业道德评价:

将近半数(占44.27%)的受访者选择将行业组织作为评价主体,原因是行业组织有能力胜任这种专业性较强的判断,排在第二位的是中介机构,这说明中介机构的独立性和评价的客观公正性还是得到会计承认的。

选择“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学会”、“总会计师协会”的人次合计占72.08%,说明大多数会计人员倾向于由民间行业组织来负责实施会计职业道德的同行业评价。本题中不同的会计人员可能选择不同的行业组织作为其职业道德评价的实施主体,如注册会计师选择注册会计师协会、总会计师选择总会计师协会、其他会计人员选择会计学会。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系列问题:是否不同身份的会计人员应由不同的行业组织来实施道德评价?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则如何分工与协作?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又由哪个组织来牵头实施?从本题回答来看,选择会计学会的人次最多(占40%),这说明会计人员更倾向于这一较为综合的组织来承担同行业评价的责任。选择“财政部门”的占24.17%,说明财政部门作为会计工作的主管部门,在职业道德的同行业评价问题上有一定影响。

2.关于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的认可度:

从表12可以看出,会计道德评价的认可度依次为同行业评价,社会公众评价、用户评价、本单位内部评价和自我评价。可以看出,同行业评价和社会公众评价认可度是比较高的。而选择本单位内部评价和用户评价的仍占有一定比例,说明会计人员希望在会计道德评价中享有一定的话语权。

3.关于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结果的处理:

从表13可以看出,行业组织在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及整个会计职业道德奖惩机制中处于核心地位。还有相当比例的会计人员选择“借助社会舆论,大众传媒进行宣扬、谴责”,由此表明会计人员能充分认识到对社会舆论、大众传媒在会计职业道德奖惩机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对会计职业道德“软约束”的特点(主要依靠传统习俗、社会舆论、内心信念来维系)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三)关于会计职业道德督行

如果说,做好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和评价是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基础,那么,会计职业道德的督行则是最后的有力保证。有关部门根据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执行情况以及评估结果进行奖惩,能够促使会计职业道德管理规范体系的要求、标准和内容转化为会计职业组织和会计人员的内在目标、标准和要求,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职业道德督行涉及的范围排序为职业道德实施后果评价、职业道德规范的颁布实施、职业道德规范的制定、职业道德规范修订完善,其中前四项比例相差不大,但合计占到了82.19%。这表明大多数受访者认为职业道德督行的主要内容应该是对道德实施后果进行评价,制定、颁布和修订有关道德规范,根据职业道德规范进行奖惩。

在会计职业道德督行体制中,绝大多数受访者(占75.77%)选择“行业自律为主,政府干预为辅”,表明会计从业人员更倾向于主要通过会计行业协会来提升会计行业道德水准,政府发挥辅助调节的作用,对会计人员进行约束,监督会计职业道德的施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会计从业人员高度认可行业协会的专业胜任能力、客观性和公正性,而对政府有关部门的客观、公正性持怀疑态度;另一方面,有部分受访者希望政府在会计职业道德督行体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可能是受财政部门作为当今会计工作主管部门的影响。

绝大多数受访者(占69.60%)认为政府部门在会计职业道德督行中应做的工作最主要是制定好规则,这可能与在我国法律、规章制度等都是由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的有很大关系。由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相关规则,有利于借助国家工具推进职业道德的建设。还有部分受访者认为政府部门的主要工作是当好裁判员,希望由政府部门进行道德评价和奖惩,监督职业道德规范的实施。依然有极小部分(占3.09%)选择“做好运动员”,可能是希望政府自身能做到诚信,树立一个榜样。

绝大多数受访者(占63.00%)认为行业协会在会计职业道德督行中应做的工作最主要是当好裁判员,这与道德评价受访者更偏向于由行业评价具有内在一致性,表明大多数会计从业人员认同行业协会的专业能力和公正性,希望行业组织能在会计职业道德督行中发挥好评价的作用。还有部分受访者认为行业协会要制定好规则,说明还是有部分人员希望由行业协会来制定职业道德规则,借助行业保护组织,更多地参与到规章制度制定过程中,缩小期望差距,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奠定良好的外部环境。依然有部分(占8.37%)选择“做好运动员”,可能是对行业的诚信还有一定程度的怀疑,希望行业协会能以身作则,树立一个榜样。

会计假账的首要根源并不在于会计行业之内,会计假账有着深层次的社会政治、经济根源。绝大多数受访者认为挽救会计行业“诚信危机”的关键在于改善执业环境和完善立法,这是属于对政府方面的建议。为了挽救会计行业“诚信危机”,重建会计诚信机制,需要改善执业环境、完善立法和会计道德进步同步实施。

四、调查结论和启示

通过对以上调查问卷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基本结论和启示:

(一)大部分会计从业人员认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对抑制会计造假能起到一定作用

近几年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会计人员对职业道德有一定了解,已形成基本的职业道德观念和意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可以通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等方式进行培养。相比较于短暂的学校教育而言,会计从业人员更看好社会教育,会计后续教育中应包含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应该注意教育方式的灵活多样,要以启发式教育为主,采用案例分析、实地调研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道德想象力,提高学生有效推理和有效识别道德问题的能力。目前,我国高校教育中单独设置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学校不多,表明在学历教育中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在今后的日常授课和学生思想素质教育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强调诚信的重要性,使学生在学校期间自觉地形成诚信为本的职业道德观念。

(二)会计职业道德评价有自我评价与社会评价两类方法,会计人员认为社会评价的有效性更高;而在社会评价中,又以行业组织开展的同行业评价认可度最高

对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结果的处理,会计人员认为应采取综合治理的方式,即以行业协会的奖惩和社会舆论的宣扬、谴责为主,辅之以单位组织的奖惩和个体的道德自省。调查结果表明,会计从业人员对行业组织开展的同行业评价认可度最高,今后应该着重探讨由行业组织主导的有效职业道德评价体系的建立,包括评价标准的制定、评价主体的确定、评价方式的选择、评价结果的处理等。

(三)职业道德督行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对道德实施后果进行评价,制定、颁布和修订相关道德规范,根据职业道德规范对相应的会计职业道德行为进行奖惩

在会计道德督行体制中,会计人员更偏向于“行业自律为主,政府干预为辅”,希望借助政府部门的强制性和权威性,由政府部门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推进职业道德规范的实施。由于行业协会的专业胜任能力受到会计从业人员的高度认可,可以让协会更多地承担道德评价任务,并根据职业道德评价的结果进行奖惩等具体职业道德规范的督行工作。

【主要参考文献】

[1] 庄智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研究与分析――对若干异议的评述和回答[J].财会通讯,2007(1).

[2] 邱吉福.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的问卷调查及分析[J].会计之友,2007(7).

[3] 应淑仪,张海霞.我国会计本科教育发展的调查与分析[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6(11).

第8篇:对会计职业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基础会计教学;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E232.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070-02

近年来,郑百文、银广夏等公司的财务欺诈丑闻等一系列会计造假事件的出现,尽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可否认,会计教育体系的缺陷、基本道德的缺乏与之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当前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中的一大重要课题。

1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基础会计是财会专业的入门课,概念、原则既多又很抽象,因而大多数老师在基础会计课堂教学中都侧重于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往往忽视了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这与我国当前经济建设对会计人才的要求极不相适应。导致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中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会计课程设置没有把职业道德教育放在应有的地位: 会计学科设置比较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和教育,而没有认识到会计人员不仅与数字打交道,在执行会计制度中还需要与人打交道,面临利益诱惑和道德冲突,处理的是复杂的人际关系,会计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时常面临着利益和道德的冲突。正因为如此,没有把职业道德教育作为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

1.2学生自身认识存在误区: 目前不少学生由于对思政和法制类课程缺乏兴趣,未能认真学好,其道德法律知识基础显得薄弱,再加上受专业教师忽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影响,久而久之,就自然而然形成一种错误的观念:“专业课最重要,只要专业课学好了,就不愁毕业后没饭吃”。殊不知社会对会计职业人才所要求的,不仅需要专业知识技能过硬,更关键的是还需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1.3学校忽视职业道德教育,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更不力: 目前各类与会计相关的学校中,未单独开设“职业道德”课程,在讲解职业道德内容时,通常也是一笔带过,难有实质性内容,所以开设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学校很少。因在校学习期间,学校不重视给学生灌输会计职业道德观念、职业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学生面临实际工作中的道德冲突无所适从,因而导致部分毕业的学生虽然具有较高的会计专业理论和技能,但缺乏会计职业道德观念。

2在会计教学中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所谓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就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应当遵循的道德标准。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作了六个方面的规定: ( 一 ) 爱岗敬业 ( 二 ) 熟悉法规 ( 三 ) 依法办事 ( 四 ) 客观公正 ( 五 )搞好服务 ( 六 ) 保守秘密。因而对财会专业的在校学生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有以下途径和方法:

2.1加强会计职业基本教育: 在介绍会计专业知识之前,必须进行会计职业介绍。首先,介绍会计职业的重要性和优越性,使学生认识会计工作在国民经济和单位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会计工作的社会意义和价值,从而喜爱这一职业,并将该职业作为自己的理想,作为自己的追求,进而对会计学习产生兴趣,在以后的工作中,真正做到敬业、爱业和乐业。其次,要介绍会计专业知识的构成体系及复杂性、系统性,以及其不断的更新和变化的特点,使学生了解从事这一职业必须有勤奋的学习态度,浓厚的学习热情。要求学生不断钻研业务、精益求精,优化会计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最终成为一个具有国际化标准和现代经营理念的优秀会计人员,为我国会计事业的发展和会计工作水平的提高做出贡献。

2.2利用校本教育资源,在会计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校本教育资源是工作在一线的教师日常教学活动所生产汇集的、直接应用于一线教学活动的资源,具有直接指向性和很高的实用价值,能满足实际教学对资源的需求。教师在教学上可通过利用校本资源,把传统的教师讲授和灌输为主的职业道德课,变成学生愿意学并能在职业道德素质得到内化的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意的从《毕业生风采录》中选取有关财会专业学生亲身经历的鲜活实例,在会计教学中穿插这些实例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如优秀毕业生许某某如何坚持贯彻落实备用金的设置的规定及实际操作,让学生明白备用金虽小,却不可忽略,以及作为财务人员坚持备用金使用原则就是坚持会计准则的道理,以此来激发学生在注重专业课学习的同时也关注自身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等等,通过利用校本教育资源这种形式,使学生真正受到感染和熏陶,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

2.3加强专业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职业道德意识: 实训、实习等方式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会计职业活动,从而加深对会计职业道德的感知。如通过到企业第一线的见习、顶岗实习,可以使学生了解会计职能、企业内部机构设置、职责分工、内部会计控制和会计业务处理过程,加深对会计职业全面了解,增强学生明辨是非、自我判断和自我评价的能力。实习阶段由于刚接触实际工作,学生会觉得兴奋、紧张、辛苦,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耐性与毅力,锻炼学生独立处理帐务的能力,同时又能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认识到工作中坚持职业道德的必要性,从而逐步树立起敬业精神,促进学生职业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形成。

2.4聘请外来专家来校讲学,增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效果: 我们的专业教师基本上是从学校到学校,实践知识比较欠缺,有时显得说服力不够,因此,可以通过聘请外来专家来校讲学,用他们亲身经历的实例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判断教育。学生对实际的事例非常感兴趣,他们可以从中深刻感受到职业道德对做好会计工作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牢固地树立职业道德观念。

综上所述,我们要以实现“诚信”为核心的会计职业道德目标,必须开展全方位、多形式、多渠道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树立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水平,为会计专业学生走向社会打下较好的思想基础。

参考文献

第9篇:对会计职业的认识范文

论文关键词:高职会计 专业职业 能力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1999年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汉城召开世界技术与职业教育大会,大会主题工作文件明确指出:新的全球世界经济环境要求对技术与职业有新的定位,使之更好地回应学生、工人和雇员的要求。技术与职业教育不仅是为劳动世界提供培训,而且必须在终身学习过程中造就新一代劳动者。为此,世界各国纷纷改革其职业教育内容,由原来的岗位技能培训转向更注重职业能力培养。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对职业教育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特别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形势下,市场及经济结构的变化很大,由此引起社会职业岗位结构及其对人才的培养要求也发生了较大改变,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为此,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职业教育要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特别是职业能力服务,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工作能力、职业转换能力以及创业能力。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提出:构建面向21世纪的新型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是一个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全方位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深人到高职会计教育内部来讲,当前我国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仍以传授会计理论知识为主,对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及社会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专业课程的设置和教材内容的安排也不能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因而步入社会后的许多高职学生暴露出专业知识技能窄浅,实践能力不强,难以适应当今社会经济与职业发展的要求,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职院校办学的社会信誉和吸引力。借鉴“能力本位”的教育思想,针对目前职校生就业竞争愈加激烈这一状况,高职教育必须强调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研究意义 高职教育通过职业能力的培养完成,是高等职业教育在新时期的必然选择,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完善自身功能的自觉追求。一是适应多元化经济体制的人才需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多种体制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民营经济和个体经济的崛起,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元化的趋势。高等职业教育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在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中对人才的要求蕴含着共同的、必须的、与职业密切相关的能力,如毕业生自我管理能力、交际能力、问题处理能力、外语交流能力等。21世纪是高科技水平与高能力素质并重的世纪,高职院校在加强专业技术教育的同时,必须着力推进职业能力培育,使之适应新经济时代的要求。二是有利于学生从业。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获得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的实际能力,即学会做事、学会从业、能够就业。为了强化学生实际的工作能力,必须以从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整合职业群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独立完成某项任务时,重视对学生“收集信息、制定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四个环节上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今后职业实践中具备在职业岗位上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从业能力。因此,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从业。三是有利于学生生存。通过学生的心理训练,既强调智力因素的开发,更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开发,通过团队活动、情景训练、挫折模拟等形式,鼓励学生走向社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增强承担实际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心理压力的能力。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具备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正确认识社会和集体合作的能力、正确处理和化解矛盾的能力以及主动适应和承担风险的能力。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活动规模的扩大,岗位的相互替代性、新型劳动组织和管理机制的出现,都会使劳动力市场的不稳定性增加,进而要求从业者以稳定的心理适应职业的转换。四是有利于学生创新。职业能力的培养是造就具有创新思维的高素质从业人员队伍的必然要求。职业能力培养的着眼点,就在于结合实际的生产环境和过程,刺激、指导、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以获得最佳的知识结构,最有效的技能技巧,发展创造能力与个性品质,使学生在掌握基本从业能力的基础上,提高综合运用技能、知识与经验的能力,进而使其具备善于将专业人员的设计思想或设计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创新能力,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能力及职业能力的界定

(一)能力的内涵 根据《辞海》的解释,所谓能力,是指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根据工作实际,能力是知道的知识,加上经验的累积所粹炼出来的可以判断、抉择和实践的力量,进而得到他人肯定的一种成果。基于高职人才培养的角度,笔者认为:能力是指专业知识的积累和职业素养的形成,这一定义包含了两方面的含义:第一,能力的基础是专业知识的积累,这是从“事情”或“工作”的角度来看能力,强调人是否具备胜任某项具体工作的能力(Competency),即是否称职;第二,职业素养的形成,显性的职业素养主要指能够按照职业标准和该岗位所制定的各种相关规章制度来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而隐性的职业素养则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态度、个人修养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等等各种潜在的意识形态,一般泛指从业者的内涵部分,高职教育更注重隐性职业素养的形成。“能力本位”是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当前,能力内涵问题已成为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技能型人才的能力内涵实质是能力观问题,目前存在着三种基本的能力观,即任务能力观、整体能力观和整合能力观。其中整合能力观认为应将一般素质与个体所述的职业岗位或工作情景结合起来,一方面承认能力不等同于任务,能力应是劳动者知识,技能和态度所形成的一种素质结构;另一方面,也认为这种素质结构总是与一定的职业活动或工作情景联系在一起的,总是通过劳动者在完成特定的具体任务时体现出来的。因此,对于高职教育所培养的技术含量较高岗位上工作,又必须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高等技能型人才来讲,整合能力观是最为适用的。

(二)职业能力的内涵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将职业能力的定义为:职业能力是指能够在一个真实工作环境中按特定标准承担工作角色所应具备的能力。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CGA)则认为:职业能力是指能够有效履行特定职业角色而必须具备的知识、技巧、才能和行为的总和。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将职业能力定义为:职业能力是以一种能干的、有效率的和恰当的态度履行高标准工作的才能。同时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还将构成核心职业能力的明显特征归纳为“能够为用户提供价值和结果的会计师技能、技术和知识的独特组合”。澳大利亚国家培训委员会的职业能力定义为:在职业范围内有工作能力或能够达到雇主所期望的标准的能力,并且从工作结果看,这种标准是指任何个人在特殊职业中扮演角色时被期望达到的程度。南非公共会计师和审计师委员会(PAAB)已经开发出一套认可模型。认可模型中结合课程框架对职业能力与核心能力分别定义如下:职业能力是指以本国和国际上的标准完成会计师和审计师所期望完成的任务和角色的能力;核心能力指能够对特定知识、技巧和职业态度的概念和原则加以综合的应用和分析,以便为后续职业发展提供基础能力。

关于职业能力的构成要素,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看法。有观点认为,职业能力包括基本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两大部分。基本职业能力就是劳动者成功地从事某一职业岗位所必备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才有可能从事该职业的社会实践活动。综合职业能力是指具体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以外的能力,是根据职业岗位的共同特点及要求所体现的共同的职业能力要求,是从事任何一种职业的劳动者都应具备的能力。综合能力高于基本能力,是基本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基本能力是综合能力的基础。另一种观点认为,职业能力由三大部分组成,即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其中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与特定的、专门的职业技能知识无直接联系,是一种可迁徙的跨岗位、跨职业的工作能力。专业能力是劳动者的基本生存能力,这一能力在强调专业的应用性和针对性的同时,还包括对新技术的接受和理解力、职业的适应能力、质量意识、经济观念等职业能力。根据我国会计实务现状、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笔者认为职业能力是指具体从事某一职业所具备的能力,主要由专业能力、关键能力(包括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以及职业价值观和态度三项能力构成。其中:专业能力是指在职业业务范围内的能力,包括单项的技能与知识、综合的技能与知识。主要是通过学习某个职业(或专业)的专业知识、技能、行为方式和态度而获得的。方法能力是指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新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社会能力是指人际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的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合称为关键能力,是学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岗位变换以及创业发展等必须具备的能力。职业价值观和态度是人们在人生道路、职业定向与选择、职业工作态度方面的根本性的观念,是人们在从业问题上,或者以职业为谋生经济来源、发挥才能、为社会作贡献这三项因素上不同比重所表现出的社会态度。

三、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岗位群及岗位要求

(一)就业岗梦群. 通过调查发现,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后主要是出纳、记账、助理人员等岗位,(表1)是对江苏省近五年高职会计专业毕业学生调查的结果。

(二)岗位要求 通过调查发现: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沟通能力是财经类专业必须具备的基本要求。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财经类专业又不断出现了其他一些高要求,主要包括:一是对专业资格证书要求比较严格。很多单位的招聘底线都是初级会计师,即使被用人单位录用,也需要进一步学习和接受企业观察,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成为合格的会计。闲此,建议初人财会行业者考取一定的资格证书。二是开阔的专业视野。财务工作经常要和税务部门打交道,有时还要为本单位的重大决策提供参考意见,其复杂性要求财务人员对相关的经济理论和经济法规都要有所了解。建议辅修一些经济类相关课程,如有关税收、金融、财政、管理、国际贸易、经济法规等现代管理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争取成为多元化复合型人才。三是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在财务工作中,认真细致是对财务人员性格特征的重要要求。建议平时多参加实习工作或模拟训练,锻炼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如果性格毛躁,做事粗心大意就要多注意性格方面的培养,或者去从事其他非一线财务工作,如教育类的工作。四是良好的道德品质。因为经常和金钱打交道,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远离诱惑,保证自身和工作部门的根本利益。五是敏锐的职业判断能力。由于在现实工作中有很多突发事项不能立刻找到现成的处理方法,这需要会计人员运用职业判断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经济事项和交易实质做出合理判断,这对会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

四、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会计学生职业能力框架的构建

(一)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框架的理论基础 主要包括:一是行动导向学习理论。行动导向以人为本,认为人是主动、不断优化和自我负责的,能在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中进行批判性的自我反馈。学习不再是外部控制(如行为主义),而是自我控制的过程。行动导向学习理论将认知学习过程与职业行动结合在一起,将学生个体行动和学习过程与适合外界要求的“行动空间”结合起来,扩展了学生的行为空间,提高了个体行动的“角色能力”,对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及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现代高职教育中,行动导向学习的目标是获得职业(行动)能力,包括最为重要的关键能力。二是可持续发展理论。从职业教育的实际来看,劳动者收入的增加不在于其劳动力,而在于其劳动能力。其中,文化知识是能力,专项技能是竞争力,而能力的积累和竞争力的提升,关键是通过职业教育的训练来实现的。高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指高职学生为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保证其主体素质全面、和谐、自由、持久的发展。其核心是创造素质的长久发展。三是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理论。该理论强调学习者自身的进取和努力、积极和主动,同时强调“教”和“学”两方面的内容。高职院校应进一步赋予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乐趣,学会学习的能力以及对知识的好奇。“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就是在其“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中不断得以实现的。四是整合能力理论。该理论认为应将一般素质与个体所述的职业岗位或工作情景结合起来,即要求高职教育所培养出的学生既适应技术含量较高岗位上工作,又必须具有较强适应能力。五是社会化学习理论。社会化学习是学会在不同社会环境正确行动的知识。社会合作与协调能力是个人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这种能力能够增进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的团结合作关系。在职业教育中,社会化学习一般以小组或团队形式进行,学习小组感受并验证自己的行为标准和价值观,体会其职业角色。六是职业指导理论。该理论强调的是人职匹配、人力资源开发和职业决策等原理对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对从职业的适应、选择、决策等层面上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的基本任务在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职业世界,促进学生职业自我概念(包括职业角色技能与生活角色技能)的形成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