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产保险公司业务汇报范文

财产保险公司业务汇报精选(九篇)

财产保险公司业务汇报

第1篇:财产保险公司业务汇报范文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各国间的经济关系也越来越密切。加入WTO必将促进我国与其他国家及地区之间的经济贸易和经济合作迅速发展。会计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将在外币资金的取得、运用以及有效的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小企业财务部门作为为企业成员单位提供金融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办理各种外币存贷款、外汇借款、外币投资等业务时,将发生各种外币之间或外币与本币间的结算。当有关外汇汇率发生变动时,就会产生外汇损益,形成汇率风险。永利机刀制造公司是柳州市祥兴实业集团的下属公司,主要产品“永丰利”机刀为全国著名品牌,出口美国、西班牙等国家,外贸经营多,接触使用外汇情况多。因此,全面认识并了解外汇风险的基本类型以及在财务公司的表现形式,从而有效地加以管理和控制,是我公司财务部门金融风险防范的重要内容。这在当今金融风暴迭起,外汇市场动荡不安的国际金融形势下尤其重要。

一、外汇风险及其我国外汇风险管理现状

外汇风险是指在不同货币的相互兑换或折算中,因为汇率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始料未及的变动,致使有关金融主体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或实际成本与预期成本发生背离,从而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我国加人WTO后,自2005年7月21日起,开始加快推进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政策进行有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资本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成为趋势。在这种环境下,汇率浮动所产生的风险会更频繁、更直接地影响企业的损益。国内有些中小制造企业还未对外汇风险有足够的认识,或者说是面对风险手足无措,大多数的外汇风险管理都局限于外汇利率的管理。而有些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对外汇风险却有自己的一套简单易行的管理办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商业来往日益频繁,国际贸易额剧增,外汇风险的管理也越夹越受到国内事业单位的关注,但是无论是国家法律,还是财务、审计制度,都未对企业内部外汇风险管理给出明确规定。

二、外汇风险在财务方面的表现形式

(一)交易结算风险

交易结算风险是指在国际经济活动中,以外币计价进行各种交易时,从签订交易合同开始,到收到或支付货币为止的整个过程中,因汇率变化而产生的风险。对一般进出口中小制造企业,结算风险表现为签订合同到收回或支付货款之间汇率水平的不确定而产生的风险,而对财务部门这一金融单位,结算风险主要表现在国际投资和国际借贷活动中。当财务部门将一笔资金投资于某种外汇资产时,如果投资期间该种外汇汇率上升,则投资的本息收入亦会上升;反之,投资外汇实际本息收入则下降,使公司蒙受损失。当财务部门向外筹集外汇资金或借入资金时,如果借入货币汇率上升,则会增加筹资成本;反之,则可能降低筹资成本。如果借入货币与使用货币或借入货币与归还货币不相同,也会产生外汇结算风险。

(二)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是指由于意料不到的汇率波动,使得企业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收益发生变化的潜在风险。经济风险对于企业损益的影响程度和方向取决于汇率变动对企业成本、价格和销售情况的影响。经济风险不产生于公司核算,而来源于经济环境,从而直接彩响企业的对外投资、权益和经营成果。例如l997年7月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东南亚各国及日本、俄罗斯等国的货币相继大幅度贬值,其影响几乎波及世界各国,使持有这些货币或拥有其资产的公司都遭受了巨大的经济风险

(三)转换风险

所谓转换风险又称为债权债务风险,它是指一个公司将其资产负债表上以外币计价的项目折算成本币时,因本币与外币的汇率波动而产生的损益情况,如一家跨国公司开展国际经济业务时,会在资产负债表上出现以外币表示的债权、债务项目。以外币表示的债权就是其资产,而债务则是其负债,两者之差额称为外汇头寸。公司应该定期把其资产负债表上用外币计价的项目折算成本币,然后再得出该公司在一段时期内的经营情况,确定公司经营的盈亏或利润。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公司的外汇头寸用本币表示的数额会随着汇率的变化而变化,从而有可能使公司遭受损失。

(四)会计折算风险

会计折算风险指由于编制会计报表时的汇率与业务发生日的汇率产生变化,由此形成的利得或损失的风险。三、中小制造企业外汇风险控制措施

(一)领导挂帅,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

财务部门领导要把外汇风险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相关处室和单位(包括财务、采购和计划等相关部门)应及时进行信息沟通,全面配合,掌握企业整体运行中外汇资金使用的第一手资料;对时间性的要求和可操作程度,进行统一规划管理;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是防范外汇风险的关键。企业要有针对性地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在成本效益、风险收益均衡原则中进行科学的预测和组合,构建企业整体发展的财务决策框架,同时能够熟练地运用各种金融工具和手段来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企业要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合理有效地对企业外汇风险进行管理。首先要成立外汇风险管理小组,由企业领导直接管理,部门经理负责日常工作,包括分析企业外汇结构和外汇风险所在,拟定外汇风险控制策略;其次是将外汇风险控制和降低风险作为企业财务部门业务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从会计制度上来降低中小制造企业外汇风险

我国现行财务制度和会计准则规定,对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差额在股东权益中的“未分配利润”中单列一项反映。由于我国中小制造企业的海外业务大部分分布在欠发达的第三世界国家,而国外的经营实体大部分都是国内母公司的组成部分,这就使企业的会计风险加大,造成企业各年度利润受汇兑损益的影响呈现较大波动,这种情况既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又扭曲了企业的经营业绩。为解决这一问题,建议我国中小制造企业在境外的财务报表应区别情况,分别以当地币或某一基础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在给国内的外币报表应将记账本位币统一折算成美元,外币折算差额相应做递延处理或计入当期损益;国内在合并报表时,应按原折算方法将美元表述的境外单位财务报表折算成以人民币表述的财务报表,相应的外币折算差额按原处理方法分别作递延项目计入当期损益。这样,企业进行外币折算风险分析时,可以避免由于会计准则应用不当所产生的系统性误差。尽管外币业务的远期市场保值仍属一项外币交易,但其会计处理则因远期合同的性质与目的而有所不同。迄今为止,我国的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尚未对该类外币业务制定相关的会计规范。国际通行的会计作法是将其分为外币交易远期市场保值、外币约定远期市场保值、外币投资远期市场保值等几类,分别进行会计处理。

(三)外汇期权法和掉期外汇买卖

所谓的外汇期权,就是期权合同的持有人通过交一定的保险费给期权合同的签署人,从而享有一种执行或放弃买卖外汇合同的选择权,同时,期权的卖方收取保险费,并且承担行使期权的义务。期权分为买入看涨期权和买入看跌期权两种。对于国际承包商来讲,如果将来有应付外汇的业务,并且预测外汇将升值,就可以买入看涨期权,如果将来汇率超过执行价格,那么企业可以执行期权;反之,如果汇率低于执行价格,企业可以不执行期权。如果企业未来有外汇的应收账款,企业可以买入看跌期权。如果未来的汇率超过期权的行使价格,则企业可以不执行期权,如果未来汇率低于行使价格,则企业可以行使期权。货币掉期是在某一个日期卖出甲货币、买进乙货币即期,同时又买回甲货币、卖出乙货币远期,实际上是即期货币和远期货币进行对调。此项业务的好处:一是可以降低筹集资金的成本,进行远期外汇买卖后,因故需要提前交割,或者由于资金不到位或其他原因,不能按期交割,需要展期时,都可以通过续做外汇掉期买卖对原交易的交割时间进行调整;二是既有进口也有出口业务的企业则可以通过掉期交易来规避汇率风险。

(四)选择合适的具体汇率与币种

外汇风险的大小与折算时所选择的具体汇率相关,是计量上的差异,是一种“账面风险”,它一般不会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但是这种风险也是由于汇率变动所引起的,并且它与企业合并后股东权益大小直接相关,因而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外汇风险。在交易报价前,企业要根据国际外汇市场和国内外汇兑换比率的发展变化情况,预期报价货币的汇率走向,依据进出口贸易的成本和预期的利润锁定可以接受的换汇成本。当汇率波动有可能超过确定的换汇成本,导致成本上升、预期利润减少时,就要考虑采取相应防范外汇风险的措施。

第2篇:财产保险公司业务汇报范文

(一)外汇保险经营规模小

宁夏共有五个地级市,只有首府银川市发生了外汇保险业务,外汇保险规模较小,位列西北五省区第四位。截至2012年末,宁夏共有保险经营机构16家,全部为中资分公司,其中仅4家取得经营外汇业务许可证,且有2家尚未开展外汇业务。2012年,外汇保险经营机构共取得外汇保费收入40.81万美元,向其他保险公司分出保费8.82万美元,自留保费为31.99万美元,赔偿支出6.99万美元,主要为财产保险项下支出。

(二)外汇资金运用渠道狭窄

宁夏4家外汇保险经营机构中仅3家开立了外汇账户,共开立账户4个,分别为3个美元账户和1个港币账户,1家外汇保险经营机构不单独开设外币账户,外币资金收付统一经总公司外币账户进行结算。其保费收入全部或超过限额(限额为1万美元)部分上划至总公司统一管理,剩余资金很少,截至2012年末,保险外汇账户资金余额4.07万美元,全部以外汇活期存款形式留存,外汇资金运用渠道狭窄,配置效率较低。

(三)外汇保险品种单一

当前,外汇局核准可经营的外汇保险种类较多,包括外汇财产保险、外汇人身保险、外汇再保险、外汇海事担保险、外汇投资、资信调查和咨询等等。目前仅开展了外汇财产保险业务,高度集中在进出口货运险。

二、宁夏外汇保险业务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保险机构开拓外汇保险业务缺乏主动性

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外汇保险业务对于宁夏保险机构及投保人来说是一种新兴产品,社会普及度较低。自国家2002年准许保险公司经营外汇保险业务已有10年,辖区经营外汇保险机构均为中资保险公司的分公司,开拓外汇业务没有充分的自,外汇资金运用渠道狭窄,内生动力不足。由于宁夏进出口贸易额度相对较小,单笔投保金额小,费率低,净保费收入少,影响了保险公司开拓业务的积极性,对外汇保险的社会宣传力度较小,缺乏业务拓展的整体规划,外汇保险被视为人民币保险的附属业务。

(二)涉外企业本地投保积极性不高

首先,宁夏深处内陆偏远地区,本地保险费率较发达地区无优势,部分外贸企业选择在沿海港口报关并办理相关外汇保险业务,呈现外汇保险异地化倾向。其次,作为宁夏对外贸易中坚力量的中小企业,在生产成本提高、人民币持续升值和海运费增加、出口利润微薄的背景下,为减少费用支出,大都不愿投保。另外,受传统的贸易定价习惯影响,许多企业出口货物以FOB价格报关而进口货物以CIF价格报关,相关投保事项由外方办理。诸多因素使外汇保险在保险市场所占的份额较小。

(三)商业外汇保险较政策性保险优势不足

与政策性保险相比,商业外汇保险既没有政府支持,也明显功能不足。从政策扶持来看,国家规定相关出口产品出口信用保险(政策性保险)保费在享受国家财政给予的财政补贴外,地方政府再给予适当补贴,而商业外汇保险没有相关扶持政策。从保险责任来看,出口信用保险既有商业风险也有政治风险,商业外汇保险主要针对商业风险。从融资功能看,出口企业可通过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质押获取银行贷款,而商业外汇保险大多没有此功能。因此,宁夏出口企业投保时更愿意选择出口信用保险,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商业外汇保险的发展。

(四)保险从业人员水平有待提高

保险公司缺乏经营外汇保险业务的专业人才,现有从业人员普遍专业性不强、流动频繁,对外汇管理法规、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知识了解不深,外汇保险业务操作不熟练,在业务拓展与服务方面较为被动,不能适应日益多样化的外汇保险业务需求。

三、相关政策建议

(一)加强宣传引导,切实服务涉外主体

相关部门在招商引资、丰富和壮大市场主体的同时,应积极引导保险机构转变经营理念,全力拓展外汇保险业务,为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区域实施配套的外汇保险规划。各保险机构应深入外贸企业和个人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加强与重点企业及中小企业的合作,量身定制外汇保险产品,制定个性化承保方案;组织开展业务推介会,引导进出口企业改变传统贸易价格方式,帮助其树立投保意识。

(二)积极探索创新,丰富外汇业务产品

应加强对宁夏外汇保险市场发展情况的调查研究,积极开发设计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地区,具有良好信誉、较高收益的外汇保险产品。针对宁夏“两区”建设大力开拓财产险和人身险外汇业务品种,尝试开展外汇再保险、外汇投资、资信调查及咨询等业务;针对中小企业占比较高的现实情况,着力研究其外汇保险需求,开发符合其业务特点的险种,大力推动保单融资等业务发展,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支持宁夏对外贸易投资向多元化、多样化方向发展。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支持企业投保

加强与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合作,强化相关金融政策与保险业务的顺利衔接,鼓励企业利用政策性保险抢占海外市场,同时强化商业外汇保险功能,支持企业海外投资,为企业安全收汇提供保障,并在出口融资、信息咨询和应收账款管理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快捷、便利的服务。对符合产业发展规划的特色优势产业产品及中小企业的保费,无论是政策性保险还是商业性保险,都应给予财政补贴,最大限度降低企业负担。采取优惠政策大力吸引外资保险公司入驻宁夏,引进先进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带动和激励中资保险公司改革和创新,为繁荣欠发达地区外汇保险市场奠定基础。

(四)完善政策法规,强化科学服务与监管

第3篇:财产保险公司业务汇报范文

[关键词] 跨国公司 财务风险管理

财务风险管理是风险管理的一个分支,是一种特殊的管理功能。它是指经营主体对其理财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度量和分析评价,并适时采取及时有效的方法进行防范和控制,以经济合理可行的方法进行处理,以保障理财活动安全正常开展,保证其经济利益免受损失的管理过程。财务风险的实质就是企业财务成果的风险和财务状况的风险,是企业未来财务收益不可能实现的概率。相应的,财务风险管理的实质,就是在财务风险和财务收益之间进行权衡,以便能做出科学的财务决策,将财务风险控制在企业所能承受的限度之内,努力提高企业的收益,从而增加企业的价值 。

一、新阶段我国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的外汇风险

1.外汇风险的定义和分类。跨国公司财务管理中的外汇风险是指因汇率变动,公司以外币计价的资产和负债、收入和支出的价值量增加或减少,从而发生损失或收益的不确定性。在进行财务管理及经营的全过程中贯穿着国际资本的流动,跨国公司不可避免地会在国际范围内收付大量外汇或拥有以外币表示的债权债务。一旦汇率发生变动,,将会给公司运用外汇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的外汇风险主要有以下三大类:

(1)交易外汇风险。交易外汇风险是指企业对外投资及经营中以确定的外汇进行交易,在交易与价格结算期间内,因汇率发生变动影响企业收入或支出金额的可能性。交易风险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己经列入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应付款项目。

(2)会计风险。会计风险是由于汇率变动使企业的资产价值在进行会计结算时可能发生的损益。按照现行的会计准则,企业的外币资产、负债、收益和支出等,均需转换成本国货币来表示。境内母公司在每一个会计年度期末需将境外投资子公司的财务报表合并成汇总报表,在将子公司报表以东道国货币计价的会计科目折算成母国货币的过程中,由于汇率变动有可能给境外企业带来损失。由于外汇市场的汇率频繁波动,使会计账目中的本币数也会发生相应变动,给企业带来损失或收益。

(3)经济外汇风险。经济外汇风险是指由于汇率变动引起境外投资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变化,导致业务现金流量可能发生变动而产生的经济损益的风险。

2.外汇风险的防范控制和管理措施有以下几点:

(1)管理策略。跨国公司可以通过建立外汇市场情报系统,及时掌握外汇汇率现状和预测汇率变化,在此基础上结合公司具体投资行为做好预测工作。(2)生产策略。公司应选择生产要素成本较低的地域并通过灵活的采购政策,以抵制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获得生产上的相对成本优势。同时加强研发力度来提高产品差异化程度,维持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减少外汇风险影响。(3)市场策略。跨国公司可以通过调整产品定价、促销以及多元化等市场策略来规避外汇风险。

二、新阶段我国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的管理风险

1.管理风险的定义和分类。

(1)组织风险。企业在财务管理中面临与本国截然不同的经营环境,内部组织机制与外部环境变化的冲突再所难免。无论企业由于惰性而保持原来的组织结构,还是为了适应新的竞争环境而变革,都必然充满风险。这种风险的表现形式随着企业对外投资成长阶段的不同而变化,依次表现为领导权风险、自风险、控制权风险、组织作风风险和企业再造风险

(2)财务管理风险。企业对外投资不仅包括实业投资,也包括金融投资,在此过程中企业财务管理所涉及的内容复杂,包括资金的来源管理、资金的运用、境外筹资管理等各个方面,加上企业会计制度与东道国制度或是国际惯例的差异,使得企业财务管理的风险也相当复杂。

(3)人力资源风险。企业的人力资源投资是企业海外投资的重要形式之一。投资的内容主要包括员工招聘投资、培训投资、福利和社会保障投资、劳动力配置投资等多个环节。与企业物质投资风险不同的是,人力资源风险不仅来源于市场,更主要来自于主观因素。

2.管理风险的防范控制和管理。

(1)管理制度风险防范。第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改进财务管理资产管理方式;第二,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强化国内母公司对境外投资企业的控制;第三,加强企业的外部监督和约束,降低资产经营风险。

(2)财务风险防范和管理策略。第一,建立财务风险的审查制度,确定海外投资财务风险管理目标;第二,依据风险的类型,选择适当的资本结构,强化资金流动的管理;第三,强化资金融通的管理;第四,选择多个投资方案的组合,利用国际上比较先进的财务方法防范风险。

(3)人力资源风险与文化风险的防范。第一,重视跨文化理解与沟通;第二,创建共同的经营理念与企业文化;第三,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第四,利用外部资源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三、新阶段我国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的经营风险

1.经营风险的定义和分类。

(1)宏观经济风险。宏观经济风险是指由于东道国宏观经济运行失调,发生不景气变动,出现如通货膨胀、债务危机、经济衰退等现象,从而给外国投资者带来经济损失。东道国经济政策的稳定性同时也反应其政治风险的大小。

(2)微观经济风险。即商业风险,是指由于境外投资企业微观经营环境如市场、价格、汇率等因素的变化给企业投资造成损失的可能。微观经济风险与东道国经济或产业的竞争程度和企业对市场信息的掌握与应变紧密相关。主要有市场风险、汇率风险、信用风险、价格风险等等。

(3)企业运营风险。企业运营风险是指海外投资企业自身由于对海外投资项目的选择、论证以及在市场开拓和决策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出现偏差而引发的运营风险。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市场进入风险。由于国际营销环境的错综复杂,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及国家间文化的差异,任何境外投资企业不可能完全适应市场的要求。因此,如何选定目标市场,以何种模式进入目标市场,这一过程必然充满风险。第二,产品风险。是指企业产品在开发过程和其后的商业化过程中因受产品的各个层次因素和与产品相关的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产品价值波动的不确定性。

2.经营风险的防范控制和管理。

(1)系统分析财务管理的经营环境。由于我国跨国公司普遍缺乏财务管理的经验,因此在财务管理的时候首先一定要重视项目投资前的可行性分析,必须做到对海外市场的经营环境的全面分析和评估。评估重点在于对企业在东道国经营影响重大的经济政策、制度的稳定性,公共管理和服务体系的质量,社会环境,法律体系,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等各方面因素。其次应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先选择东道国大型竞争对手不太重视的产品市场,以优异的质量和合理的价格打开市场,条件成熟后,进一步进入主导产品市场。在区域策略上,先选择竟争对手势力薄弱的周边市场,积累经验和实力,然后向核心市场发展。

(2)培养公司全球业务活动的整合能力。我国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的产业主要集中在贸易、资源开发和制造业等全球性产业,这在客观上需要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对生产、经营和管理进行有效的协调,以获得全球竞争效率,降低经营风险。通过对企业全球资源的整合,可以更好的利用国际机会,通过利用海外子公司与国内母公司的整体优势和有效协调增强应对风险和危机的综合能力。

(3)建立全球学习能力。跨国公司为保持在海外市场可持续的发展能力,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和危机,必须形成自己的全球学习能力。我国跨国公司经营管理者必须以一种不断质疑、挑战、激励和创新的态度,促使企业整体积极面对市场的变化,保持企业在激烈竞争的环境里的忧患意识和替觉意识。

四、新阶段我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技术风险

1.技术风险的定义和分类。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市场上竞争各方由于技术水平的差异,从而产生竞争优势的高低。技术水平低的国家或地区会出现由于缺乏技术而产生的风险。这种风险是竞争中各方在创造和使用技术后产生的不平衡风险。其实质是由于各国的社会、经济、技术等综合因素的作用,导致企业技术研发、取得和运用活动中的失败、中止、延期从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1)产品开发风险。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需要根据东道国市场需求的特点,开发相应的产品。而新产品的开发是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的,无论是自行开发还是合作,是购买还是引进关键技术,都是高风险的项目。特别是当对外直接投资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技术研发能力不足,产品开发风险很大。

(2)技术保护风险。技术是一个企业的生命,但由于受到东道国或第三国相关企业、组织和个人非法的侵害,境外投资企业的有形和无形资产会遭受巨大损失。在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中,技术保护主要通过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来进行。但如果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不力,企业就会面临技术外泄的巨大风险。同时企业专有技术是无法通过法律形式保护的,因为其技术内容和诀窍处于机密状态,不能让其他经营机构知晓。但企业在技术管理上的漏洞往往会被利用,竞争对手会利用对方企业少数人的疏忽大意或功利心理,采取各种办法达到窃取技术机密的目的。

(3)技术引进风险。技术产品存在无形损耗,因此先进技术也只能在一定时间内才能发挥效用。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引进技术的风险主要包括:企业一哄而上,重复引进:对引进的技术项目不加论证,导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技术开发后,应用效果并不明显; 引进的技术作价过高而且成熟度低:技术合同落入专利保护期或专利循环等不利于企业的境地;使用许可技术生产的产品受到返销限制,造成企业法律上的侵权。

(4)技术壁垒风险。技术壁垒风险是指一国或地区以维护国家及地区安全、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等为由而采取的一些强制性或自愿性的技术措施。技术措施越来越多的被用作贸易和投资的保护手段来限制国外商品和投资对本国产业的冲击,技术壁垒己成为实施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的高级形式,已经成为各国企业对外投资不可忽视的重要风险之一。

2.技术风险的防范控制和管理。

(1)重视技术研发、转移、保护等方面的论证和咨询。对外直接投资总是伴随技术的输出,从而涉及到专利、专有技术、品牌等无形资产的保护。因此,在技术外移之前,应该组织工程技术人员、法律专家、财务专家、投资专家等对投资项目中的技术方案进行先进性、合理性和实用性的可行性论证,充分估计技术实施后的问题和困难,对结果进行预测。

(2)健全技术开发和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行为,防止其操作失误造成的风险和损失。特别是对人员接触机密技术、携带资料出入、样品送检、技术交流、技术档案借阅、技术机密和商业机密的管理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提高技术研发的关键科研人员的待遇,防止人才流失带来的技术流失。

(3)加强投资项目的技术保险。对于风险较小、无法投保的技术项目,对我投资的公司需要根据自身的投资赢利水平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建立保险基金以补偿可能发生的损失。对风险较大的技术项目,则需要去东道国或母国保险公司投保。同时,为降低境外技术风险程度,还可以选择资信好的东道国企业进行联合技术研发,选择合适的合作方式,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部分转移技术风险。

(4)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技术壁垒的风险。首先加快产品和技术的国际标准化进程,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素质和质量,产品按国际标准生产,考虑以国际先进技术标准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的方向,并积极参与国际上行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的工作。其次,加强与国内和国外技术咨询机构的联系,及时了解东道国技术壁垒的信息。

参考文献:

[1]薛媛媛:论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及其选择[J].技术经济, 2003,(02)

第4篇:财产保险公司业务汇报范文

随着我国企业国际业务的扩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集团在海外设立子公司。由于各国政治、经济、法律环境的特殊性和区域的分散性,使得企业集团母公司对海外子公司的控制难度增大和控制力的变相减弱。加之当前金融危机的余波未平而西方国家债务又开始蔓延,这些都进一步放大了海外子公司面临的风险。因此,加大对海外子公司财务风险的管控已成为我国企业集团整体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从集团母公司的角度来更有效地控制和规避海外子公司的风险,以减少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损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我国企业集团海外业务开展的实际情况和海外子公司的特点出发,重点识别了外汇风险、税务风险、流动性风险和财务信息系统风险这四类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管控策略。

(一)集团母公司 1998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颁布的《企业集团登记管理暂行规定》对企业集团进行了清晰定义:企业集团是指以资本为主要联结纽带的母子公司体制,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的母公司、子公司、参股公司及其他成员企业或机构共同组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法人联合体。从该定义可以得出其有以下三层关系:母子公司是各自独立的法律主体;母子公司联系的纽带是资本或控制合同;母公司对子公司在管理体制上有控制权。在现实操作中,常称母公司为集团总部,可以看出母公司是一个公司的核心部分,占据着着绝对的控制权和重要的地位。

(二)海外子公司 企业集团的海外子公司是企业集团为了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在母国之外选择有利于实现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的国家直接设置生产经营基地,即以母公司对外资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的形式或并购在境外设立的子公司。

(三)两者关系 集团母公司和海外子公司是从属关系,集团母公司掌握控股权,子公司归属集团母公司管理。如图1所示,海外子公司是集团母公司在规模经济和资源配置驱动下的海外扩张根据地,两者在法律上存在密切的关系。一方面两个公司都是独立的法人实体,但是母公司通过资本来控制子公司,在管理上是控制与被控制的格局;另一方面,两个公司在管理经营商上存在各自的特色,增加了关系的复杂性和多元性。

(四)海外子公司财务风险 海外子公司的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会受到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如:面临的法律环境、金融环境不同,执行的会计准则、会计政策及财务会计报告披露信息要求的不一致,加之海外子公司需要经常进行外汇活动,以及海外合资子公司面对的股东结构、价值取向等不一致这些都导致了海外子公司财务活动的多样化和复杂化,从而形成投资风险、政治风险、外汇风险、税务筹划风险、会计信息失真风险、多币种结算风险、融资风险。这些都对企业集团母公司对海外子公司的财务风险管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集团海外子公司财务风险来源

为了建立较为完善的风险管控制度,需要先进行风险识别。我国集团企业的海外子公司在不同的时间段面临着不同的风险,其中外汇风险来自于税率的波动,税务风险来自于当地的税收政策,流动性风险源于资金回笼的困难,而信息系统风险是会计信息管理趋势下的风险。这些是海外子公司最为常见的四种风险来源,下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外汇风险 由于集团公司的海外子公司在外经营时使用的是所在国家的外币,不可避免会面临外币的市场波动。市场汇率的波动将带来以外币计价的资金价值增加或者减少的可能性,这种汇率波动将导致企业可能受到损失。这就是外汇风险。外汇风险取决于本币、外币和时间三要素,外汇风险来源于外汇经济风险、会计风险和交易风险三方面。

首先,经济风险是汇率波动带来的未来收益变化的可能性,长期存在于海外子公司的经营过程中;其次,会计风险,也叫账面风险,也就是会计报表中的会计信息失真带来的风险,具体包括运用外币制作海外子公司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和利润表中的价值转换过程中存在的计量不准问题;最后,交易风险来源于经营活动,也就是海外子公司在开展经营业务、与其他公司开展交易行为过程中的风险,随着外汇价值的变化,海外子公司业务的当期价值也会发生变化。

(二)税务风险 由于海外投资子公司所在国的政治体制、法律政策、和宏观经济环境的不同,海外投资子公司所在国的税收政策、税收减免政策等因素都可能引起海外投资的税务风险。因此,集团公司必须全面掌握投资国的税收法规及其具体税制,才有可能通过税收筹划充分利用国际税收差异,降低海外投资所带来的税务风险。

(三)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海外投资子公司面临恶意违约,导致资金不能回笼的风险。商务部的调查数据显示,68%的海外投资企业曾因对方信用问题遭受损失,50%以上的企业会遇到“应收账款延迟收付”问题,流动性风险所导致的最严重的问题是拖欠货款和合同违约。流动性风险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信用证结算风险;第二,海外投资子公司结算及应收账款管理风险,由于海外投资子公司管理人员能力和业务素质的限制,导致其对海外结算与销售合同中的隐含风险不能识别和规避,也无法利用信用证结算的相关规定收回应收账款;第三,海外投资子公司企业应收账款信用风险管理缺失,导致整个海外投资子公司风险意识的缺乏,流动性风险增大。

(四)财务会计信息系统风险 随着企业投资地域走向国际化和现代企业信息化管理方式的推进,企业集团的海外投资子公司的经营管理也逐步跨国化和信息化。在这样的经营背景下,海外投资子公司财务会计管理系统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例如母公司与海外子公司所遵循的会计制度规范存在差异、海外子公司的会计核算系统需要重置、会计信息跨国传递的可靠性和效率、海外子公司的会计信息可靠性能否得到保证等问题。具体体现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财务会计信息安全性风险。企业财务信息系统的跨国传递沟通,由于计算机网络的漏洞,可能会导致企业会计信息被恶意篡改、窃取,企业机密泄露等问题。第二,财务会计信息真实性面临挑战。由于海外子公司原始会计信息的首次确认控制、原始信息存储和传递的管理控制难度加大,这会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

三、集团母公司对海外子公司财务风险的管控措施

由于海外子公司的经营活动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可能会影响到海外子公司甚至是企业集团的盈利水平,甚至会导致海外投资项目的完全失败。因此,集团公司要对海外投资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识别和防范,提高跨国经营的效益和效率。下面,将从财务风险的四个方面提出对应的管控建议。

(一)规避税务风险:国际税务筹划 一方面,企业集团在进行海外投资战略的制定时,要充分考虑东道国、母公司所在国以及第三国关于税法的规定、国际税收规定、进出口政策以及外汇汇率等方面的相关规定,并将这些规定可能导致的影响考虑到投资战略中。某些国家(地区)的税收法律规定企业所承担的税负较低,企业集团在对海外投资时,可以引入与来自这些国家或地区的中间公司持股参与海外项目的投资,以合理降低企业承担的税负。例如,目前中国香港地区是低税率地区,不对企业征收股息和资本利得税,而且所得税税率低于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根据香港税法的规定,企业集团在海外投资子公司时可考虑通过香港中间控股公司来实施间接投资,降低海外投资的交纳税的税负。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税收优惠政策的调节作用。一般来说,各个国家对海外投资都给与了不同程度的税收优惠,并以政策法规进行确定。企业集团在进行海外投资之前应当全面掌握母国、海外子公司东道国以及其他第三方国家相应的税收政策法规,选择最有利于减少成本、减轻税负的投资项目。另外,进入东道国后,也要运用政策法规来保护自身合法利益。

(二)规避汇率风险:建立海外地区性财务中心 由于外汇报价瞬息万变,企业在海外投资所获得的大笔外汇兑换成人民币的价值也可能起伏较大。企业集团可以根据外汇结算的需要选择境外国际金融中心作为地区财务中心,为海外投资子公司提供资金管理服务,降低海外投资所面对的外汇风险。例如华为等海外投资项目较多的企业集团,已经开始在南美洲、东欧及非洲建立地区性的财务中心,为当地海外投资项目提供财务服务。

大多数企业集团都选择在境外国际金融中心建立地区财务中心,其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与集团公司的资金往来便利;二是地区性的金融中心可以为企业的海外子公司提供较好的金融服务,拓宽企业的筹资渠道。地区性的财务中心可以选择与中国银行、渣打银行这类跨国银行合作,一方面这些国际银行在中国也有分支机构,方便海外投资子公司与集团公司的资金来往,另一方面这些国际银行的经营管理能力较强,可以有效协助地区财务中心控制汇率风险;此外,这些国际银行的资本较为充足,可以为海外投资子公司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降低企业在海外投资所面临的营业风险。

“现金池”是跨国投资企业有效的风险控制工具。具体来说,首先要建立一个“现金池”,也就是能够调节不同种类货币关系的现金库,减小风险的冲击力;然后,根据权衡当地市场的货币风险和风险回报来建立有效的货币组合,这样可以减少风险资产或者增加风险负债,促进风险资产和风险负债最大可能趋于一致。当风险资产等于风险负债时,两者相互抵消带来零风险。最后,要充分运用各种衍生工具,对不用货币类型之间的现金换算进来调节,保证企业资金的正常流动,而且提高风险规避能力,实现企业的资产套期保值,最小化风险敞口。

(三)规避流动性风险: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具体如下:

(1)建立企业信用风险管理部门。风险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同。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具有专业性、技术性等特征,因此,集团公司需建立专门的企业信用风险管理部门,选拔具备风险管理专业素养和风险管理能力的员工从事风险管理工作。海外投资子公司更需要熟悉投资地相关法律规定以及具备风险管理专业能力的员工为海外投资的信用风险把关,规定流动性风险。

(2)强化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信用证在本质上是一种信用,极有可能产生风险。因此,海外投资子公司必须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对开证行的资信、所在地区的政治经济状况、信用证里的软条款等相关事项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只有当所开信用证所面临的风险能够识别,并且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才能接受信用证,要防止信用证的滥用给企业带来的财务损失。

(3)加强对海外投资子公司员工的风险培训。大量海外投资子公司的员工只是专业型的技术人员,仅仅熟知海外投资的技术性问题,但风险意识全无。因此,企业集团在对员工的内部培训中应加强对员工的风险培训,从员工做起,防范企业海外投资可能面临的税务、安全等风险。

(4)运用出口信用保险,最大可能转移风险。这里的出口信用保险是一种国际性的保险类型,受到了世界贸易规定的保护,也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特别青睐的一种重要的金融保障工具。从功能上,出口信用保险为对外投资企业的收汇安全提供了保证,而且是一种非盈利性的国际保险业务,具有普遍性,值得信赖。一般来说,境外跨国经营型海外子公司可以在投资东道国购买出口信用保险,这是一种转移风险,提高投资安全性的有效措施。

(四)规避会计信息的系统性风险:加强会计信息的系统控制 健全的会计信息系统是未来海外子公司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集团母公司必须加强对海外信息系统的构建和管控,具体措施有:

(1)建立海外地区性的内部审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作为独立的监督者,可以有效提高海外投资子公司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可靠性,降低海外投资所面临的财务风险。集团公司建立专业的信息化管理部门,可以从技术上保证会计信息在储存、跨国传递与共享中可能会面临的安全风险。

(2)强化海外投资子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可能集团母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比较完善,但在海外投资子公司难以得到执行,因此,集团公司应针对海外投资子公司的工作特点设计在海外内部控制制度,从制度上加强对海外投资子公司会计部门和会计信息系统的控制。

(3)强化对财务人员的管理培训,加强集团公司对海外子公司财务人员的管理和监督。

(4)重视对海外投资子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海外投资子公司作为独立的核算个体,有义务向集团公司披露其财务报告,但目前,很多海外投资子公司的财务信息仍然是一片混乱。首先,集团母公司必须对海外子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进行规范,对信息披露的时间、具体内容、范围大小、格式等至关重要的信息进行严格的规定,保护自身的重要机密和关键技术。第二,要严格规范对海外子公司内部会计信息披露的管理,在集团内部形成规范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其三,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委员会和独立董事应加强对海外子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督。

综上所述,中国加入WTO以来,伴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跨国公司的发展和成长问题成为关注焦点,集团母公司对海外子公司中间的财务管理也呈现复杂化、挑战性趋势。本文从风险管控视角,全面梳理了海外子公司在国外发展中潜在的各项财务风险,并针对性地提出应对措施,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价值性。从根本来说,海外子公司面临的财务风险是不可避免的,积极地态度、健全的体制是减少财务风险带来损失的最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丁友刚、胡兴国:《内部控制、风险控制与风险管理》,《会计研究》2007年第12期。

[2]尼科尔森:《微观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3]李佼佼、陈卫萍:《论企业集团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财务控制》,《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年第1期。

第5篇:财产保险公司业务汇报范文

关键词:外汇衍生品;财务风险;融资效率;中介效应;行业集中度

中图分类号: F275;F832;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48X(2017)03-0043-10

随着“走出去”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企业跨境投资、跨境融资、跨国经营越来越多,所面临的汇率波动风险也逐步加大。为了规避外汇风险,许多涉外企业使用外汇衍生品进行对冲,以便带来诸如锁定经营成本、降低风险暴露程度、提升企业价值等正效应,但外汇衍生品的高杠杆性和较高的不确定性也给那些不能正确使用外汇衍生品的企业带来了诸如现金流波动加剧、账面价值大幅亏损等负面效应。

现代企业对融资渠道、方法及策略的选择会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路径。企业合理的融资结构、较低的财务风险、较好的偿债能力会对企业的融资成本、产权结构等方面带来积极影响,这也将从整体上影响企业的融资效率。Smithson(1998)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使用衍生工具进行风险管理可以使其融资成本得到有效降低。中国上市公司每年从银行及资本市场上获取大规模的融资来支持其自身的经营发展,随着企业跨国经营的增多,面临汇率波动成为常态,企业不得不参与到外汇衍生品市场中来以规避外汇风险,这一行为无疑会对企业的融资产生深远影响。本文试图回答如下问题:对于中国上市公司,外汇衍生品使用是否会提高企业的融资效率?是否会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这种影响效应到底有多大,如何测度?由于中国是转轨经济体,企业会因所有制差异、区域差异和行业集中度差异而表现出不同的特征,那么外汇衍生品对企业的影响效应是否因此而不同?本文希望对以上问题的探讨能给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本文可能的贡献:第一,与多数文献聚焦于外汇衍生品使用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不同,本文利用财务风险作为中介变量,探讨了外汇衍生品使用、财务风险和融资效率三者之间的关系,揭示了财务风险的“中介效应”,并发现外汇衍生品使用能提高中国公司的融资效率。第二,当前很多研究由于受制于数据库限制而难以开展,而本文通过手工查阅上市公司年报等相关资料,自行构建了中国上市公司“外汇风险对冲交易数据库”,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既有文献的数据限制。第三,通过区分所有权性质、区域差异、行业集中度差异等方面,本研究将中国上市公司进行分组,对不同类型公司的外汇衍生品使用与财务风险和融资效率的关系开展“多角度、立体性”研究,拓展了企业融资和外汇风险管理的研究视角。

一、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外汇衍生品的使用与融资效率的提升

获取资金支持是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活动。从融资优序角度来看,企业使用外汇衍生品进行风险对冲能够保证企业未来收益稳定,现金流波动平稳可控,使企业拥有更多的内部资金投资于优质项目,从而使企业较少地依赖外部融资,减少了企业融资费用,进一步地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从信号传递角度来看,外汇衍生品的使用向外部投资者传递出企业愿意通过风险管控的方式来降低财务风险的信息,从而使投资者能够接受合理的资本回报率,有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企业使用外汇衍生品进行风险管控与对冲,在使用空间、合约的规范性及交易时机选择上能为企业的融资提供更多的便利进而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从而获取财务杠杆收益。中国的上市公司合理运用外汇衍生品能给企业融资成本带来一定的便利,企业的风险和收益也能得到有效控制及重新分配。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外汇衍生品使用可提升中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效率。

(二)外汇衍生品使用与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

Bartram(2011)等人的研究发现衍生品的使用能够使企业经营性现金流及股票收益率保持稳定,并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Magee(2013)的研究发现使用衍生品进行套期保值能使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概率降到最低程度。Boyer和Marin(2013)的研究结论表明企业选择外汇衍生品进行风险管控能把企业的财务指标保持在一定的健康区间,使得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概率降到最低。郭玲和阴永晟(2009)的研究发现上市公司为了降低财务成本而尽可能地使用衍生品进行套期保值,并使公司获得规模经济效益。总的来看,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是衡量企业风险的重要依据,而使用外汇衍生品进行套期保值可以使企业的收益保持稳定,保证企业现金流处在一个稳定的水平。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2:外汇衍生品使用可以降低中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

(三)财务风险在外汇衍生品使用与企业融资效率间的“中介效应”

合理使用外汇衍生品会降低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概率,有助于增强银行等机构对企业经营平稳、收益稳定的信心,有助于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合理制定融资策略、降低融资成本、提高企业的融资效率,反之亦然。中国的很多企业使用外汇衍生品是为了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和市场风险及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向资金提供者传递经营稳定的信号会对企业的融资效率产生有益的影响,财务风险可能会产生“中介效应”外汇衍生品使用通过先影响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而再影响企业的融资效率,财务风险在其中扮演了“中介变量”的角色。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3:财务风险在外汇衍生品使用与企业融资效率间会产生“中介效应”。

(四)所有权性质、外汇衍生品使用与融资效率

目前,我国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获得的政策支持不同,国有企业在融资渠道、融资便利性及融资能力等方面好于民营企业,民企获得外部融资的难度远高于国企,可归因于金融抑制和国有银行垄断所带来的信贷歧视(卢峰和姚洋,2004)。所以,Guariglia等(2010)指出以企业利润为主的内源融资成为中国民营企业获得发展资金的重要来源。特别地,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国有银行更是有理由减少对民营企业的放贷额度甚至拒绝向民营企业放贷(胡旭阳,2006)。即使在证券市场,出于对政府背书的信任,投资者也是更倾向于向规模及实力更胜一筹的国有企业提供资金。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4:外汇衍生品使用对于国有企业融资效率的影响要好于民营企业。

(五)行业集中度、外汇衍生品使用与企业融资效率的提升

行业集中度的大小对外汇衍生品使用与融资效率的提升会产生重要影响。对于完全竞争行业而言,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企业重视每一个环节的风险管控,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导致企业亏损;对于汇率波动风险,完全竞争行业的企业必须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因此,这类企业使用外汇衍生品的目的主要是“套期保值”:使用外汇远期、期货、期权等外汇衍生品来锁定成本或者收益,平抑经营现金流的波动,降低财务风险,使企业能够平稳运营。这些有助于企业向外界传达良性信号,提升企业的融资能力和融资效率。但是,高度垄断型的企业在外汇市场上更倾向于从事风险更高的投机交易;由于这类企业可以吸引到专业的金融人才、购买到有价值的信息,其外汇衍生品交易的获利有助于降低财务风险、提升偿债能力和融资效率。对于低垄断型的企业,竞争环境的激烈程度低于完全竞争行业,而资金实力远逊于高度垄断型行业,外汇衍生品的使用对其融资效率的影响难以判断。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5:完全竞争型和高垄断型企业能有效利用外汇衍生品提高其融资效率,而低垄断型企业则可能无此效应。

(六)区域差异、外汇衍生品使用与融资效率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是改革开放先行地区,不仅拥有大量外向型企业,跨境投资、跨境融资、跨国经营等更为频繁,也更容易受汇率波动的影响,东部企业有动机通过使用外汇衍生品来对冲汇率风险。中部地区的经济虽有发展,但对外开放程度依然有限,涉外经营活动依然较少,涉外人才稀缺使得中部企业外汇风险对冲的经济后果与其设想可能存在差异,甚至会出现相反的结果。由于产业结构、社会、区位等原因,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程度不高,集聚的专业金融人才相对较少,对外汇衍生品的认识也不足,西部地区的企业运用外汇衍生品进行风险对冲的机会与能力都相当有限,从而降低了对融资效率的影响。因此,本文如下假设:

假设6:^域差异使得东中西部地区企业在使用外汇衍生品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二、研究设计

(一)“中介效应”模型的构建

借鉴Baron和Kenny(1986)模型思想,本文构建了外汇衍生品使用、财务风险与融资效率的“中介效应”模型,模型构建步骤如下。

首先,构建外汇衍生品的使用与企业融资效率的影响模型:

Loaneff=α0+α1ForexD+α2Size+α3Lev+α4Growth1+α5ROA+α6Salary+α7Tb+α8Dummy+ε(1)

在式(1)中,Loaneff代表融资效率,ForexD代表外汇衍生品使用,Size为公司规模, Lev代表财务杠杆,Growth1为企业成长能力,ROA为企业盈利能力,Salary为企业管理者自信程度,Tb表示为企业投资机会,Dummy为行业和年度虚拟变量。本文预期α1>0,即外汇衍生品使用与融资效率正相关。

其次,构建外汇衍生品使用对财务风险的影响模型:

Z=β0+β1ForexD+β2Size+β3Lev+β4Growth1+β5Share2+β6Salary+β7DDr+β8Dummy+ε(2)

Z表示企业的财务风险,Share2表示企业的前两名股东持股之和,DDr表示企业独立董事比例,其他变量定义如上。本文预期β1>0,即外汇衍生品使用会降低财务风险。

最后,在式(1)中加入财务风险,检验其是否会产生中介效应。

Loaneff=γ0+γ1ForexD+γ2Z+γ3Size+γ4Lev+γ5Growth1+γ6ROA+γ7Salary+γ8Tb+γ9Dummy+ε(3)

模型检验步骤:第一步检验α1,若α1不显著则停止分析,若显著则进入下一步;第二步检验β1、γ2,若都显著则看γ1是否显著,若显著则部分中介效应存在,反之则完全中介效应存在;若β1、γ2中有其一不显著,则作Sobel检验,显著则中介效应存在,反之则不存在。

(二)研究样本的选取

我国2006年制定了新的会计准则,其第24号“套期保值”以正式文件形式规定了企业对衍生品的运用情况要从自愿披露转变为表内披露,要求企业在财务报表的附注中将衍生品的运用情况进行说明,新准则于2007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为了得到企业外汇衍生品交易方面更为准确、详细的数据,本文选取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手工搜索、查阅关键词的方式收集整理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附注中有关衍生金融工具的相关信息,从而得到了企业使用外汇衍生品的相关数据。本文的样本期间为2007-2014年,为了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剔除了金融行业、ST和*ST公司和数据缺漏的公司,总计得到9657个样本值。各年度样本公司数量分布情况参见表1。

本文还对样本作了如下划分:(1)以企业实际控制人类型来表征所有制性质的不同,将全部样本划分为国企和民企;(2)以公司注册所在地来表征区域发展差异,将全部样本划分为东中西部三大类公司,其中东部地区包括12个省、市和自治区,中部地区包括9个省和自治区;西部地区包括10个省、市和自治区。(3)以赫芬达尔指数(HHI)来表征行业集中度差异,按照HHI数值大小划分为完全竞争型、低垄断型和高垄断型行业,数值计算参考了日本公正交易委员会公布的分类方法。

(三)变量选择与计算

1.被解释变量

本文的被解释变量为公司的融资效率,对于该指标的测度主要借鉴了冉茂盛等(2013)、李文洲等(2014)的研究方法,采用残差绝对值的相反数表征融资效率,即融资效率可以表示为:Loaneff=-|εit|,估值模型如下:

Loanit=β+β1Cashit-1+β2Sizeit-1+β3Levit-1+β4Roeit-1+β5Growthit-1+β6Liquidit-1+β7ZJit-1+β8Top1it-1+β9Top3it-1+β10Dum+εit(4)

其中,被解释变量Loan为实际贷款规模,参考方军雄(2007)的做法,本文以企业的当年长期银行贷款与当年年末总资产的比率作为衡量实际贷款规模的指标。εit为残差项,εit>0表示公司过度融资,εit

本文还设置了其他控制变量:Cashit-1表示企业在t-1年持有的现金规模;Sizeit-1表征企业规模,为t-1年总资产对数;Levit-1表征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Roeit-1表示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Growthit-1代表成长机会;Liquidit-1表示企业资产担保价值;ZJit-1表征企业规模扩张能力;Top1it-1表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Top3it-1表征股权制衡度,用前三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平方和来表示;Dum表示年度和行业哑变量,反映宏观经济波动和行业政策变化。

2.解释变量

(1)外汇衍生品使用用Forexd表示。为了能够充分研究中国企业的外汇衍生品交易情况,本文通过手工查阅上市公司年报等相关资料,自行构建了中国上市公司“外汇风险对冲交易数据库”,该数据库包含中国企业所使用的外汇衍生品类型,如外汇远期、外汇期货、外汇期权、NDF、货币互换等,还包含具体交易的金额等信息。本文所用的外汇衍生品使用相关数据来自于该数据库,数据库中对于外汇衍生品使用这一指标的度量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虚拟变量法,若使用了外汇衍生品,则为1,否则为0;第二种是比值法,即用样本公司外汇衍生品合约本金占总资产的比率。由于很多上市公司在披露外汇衍生品交易类型和金额等信息时存在不披露或者少披露的情况,导致使用第二种方法计量的样本公司数量过少,本文决定使用第一种方法计量的相关数据。

(2)财务风险用Z指数加以衡量。反映企业财务L险的指标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将资本市场数据作为基础;另一种是将企业的会计数据作为基础。资本市场数据主要包括公司股票价格的波动、公司股票收益的波动、及整个资本市场的波动等;会计数据主要包括企业营收、资本结构等的变化。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资本市场数据法在欧美应用较广,但由于我国资本市场机制不够完善,场内投资者以散户为主,强烈的投机因素使得股票收益产生剧烈的波动从而不能恰当地反映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会计数据法也存在很大的噪音,例如存在一些企业财务数据造假等因素。对于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数据法较资本市场数据法能够更好地表征企业的财务风险,并且在运用过程中可采用一系列措施减少数据噪音。基于上述原因,本文借鉴了美国学者Altman(1968)所提出的Z指数来表征企业财务风险,该指数是一个多变量的综合性指标,能够更全面的对企业的运营状况和财务风险程度加以衡量,Z指数公式具体如下:

Z=0012×100×X1+0014×100×X2+0033×100×X3+0006×100×X4+0999×100×X5(5)

其中X1、X2、X3、X5分别为营运资金、留存收益、息税前利润和销售收入除以资产总额,X4为总市值除以负债总额。Z值越小,公司财务风险越大,Z值越大,则公司财务风险越低。根据Altman(1968)的研究,如果Z值小于18,则财务风险较高,存在破产可能;如果Z值大于2675,则企业财务情况良好。

3.控制变量

参考既有文献,本文选取公司规模、独董比例等作为控制变量,变量定义参见表2。

三、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结果

企业外汇衍生品使用如图1所示,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在2007-2011年期间选择使用外汇衍生品进行风险对冲与管控,但在2012-2014年期间有所下降,这可能是受到了欧债危机的影响。从占比上来看,2011年上市公司中使用外汇衍生品的公司占比达到最高的1149%,随后几年使用外汇衍生品的公司数量增加,但占比小幅下降,并保持在稳定区间。这表明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步伐的加快,更多的中国上市公司使用外汇衍生品进行外汇风险管控与对冲。

表3是描述性统计。Loaneff的均值为-07274,标准差为07672,说明各公司的融资效率存在很大的不同。样本公司财务风险指标Z的均值为37673,最大值为89996,最小值为14624,标准差为17243,表明样本公司整体上发生财务风险的概率较低,处于安全水平,但是不同公司之间的财务风险存在较大差异。管理者自信程度指标的均值为04464,最大值为08600,最小值为02137,标准差为01330,表明一部分公司存在高管的过度自信,这会影响企业外汇衍生品使用的决策。另外,其他指标的均值和标准差也都在正常范围之内。

表4是相关系数检验。由表4可以看出各变量的相关系数均小于05,低于Lind et al(2002)的临界值07,说明多重共线性问题并不严重,可以进行实证分析。

(二)实证结果与分析

本文实证检验的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对全体样本进行实证分析,检验外汇衍生品使用与融资效率、财务风险的关系,并使用Baron“中介效应”模型检验财务风险是否产生了中介效应;其次,把全部样本按照所有制不同划分为国有和民营上市公司,检验所有权性质的不同是否影响企业外汇衍生品使用与融资效率和财务风险之间的关系;第三,把全部样本按照行业集中度不同划分为:完全竞争型行业、低垄断型行业和高垄断型行业,分别进行检验;第四,将全部上市公司按照区域差异划分之后进行检验,结果如表5-表8所示。

1.全样本下外汇衍生品使用、财务风险与融资效率关系的检验。借鉴Baron“中介效应”模型,本文对全样本进行检验:(1)使用融资效率模型来检验全部样本公司的外汇衍生品使用与融资效率(Loaneff)的关系;(2)使用财务风险模型考察全部样本公司的外汇衍生品使用对财务风险Z的影响;(3)使用Baron“中介效应”模型考察财务风险是否产生“中介效应”,结果如表5所示。

由表5可知在融资效率模型中,外汇衍生品使用(ForexD)的系数α1为0081,且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即外汇衍生品使用与融资效率正相关,外汇衍生品使用每增加1%可提高公司融资效率约81%。这表明中国公司的外汇衍生品使用对于融资效率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假设1得到验证。在财务风险模型中,外汇衍生品使用的系数β1为0207,且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即外汇衍生品使用与Z值正相关,由于Z值越大,代表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越小,这表明外汇衍生品的使用降低了公司发生财务风险的概率,具体的来说,外汇衍生品使用每增加1%可使中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下降约2070%,从而证实了假设2。在“中介效应”模型中,财务风险Z的系数γ2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即财务风险越低(即:Z值越大)的公司,其融资效率越高。系数γ2为正,与融资效率模型的系数α1相比,其系数绝对值下降了0019,降幅为234%。这表明财务风险在其中产生了“中介效应”,并且Sobel-Z值为4145,且在1%水平上显著,说明表明财务风险所扮演的中介变量角色在统计学上是显著的,从而验证了假设3。

2.不同所有权性质下外汇衍生品使用对融资效率影响的检验。本文按照实际控制人属性划分了国企(5 341组)和民企(4 316组),结果参见表6,由表6可知国有上市公司和民营上市公司的实证结果存在显著差异。对于国有上市公司来说,无论是融资效率模型、财务风险模型还是中介效应模型,外汇衍生品使用(ForexD)的系数都显著为正,这就表明国有上市公司使用外汇衍生品可以显著的降低其财务风险,提升其融资效率,并且财务风险在外汇衍生品使用对融资效率的影响中产生了中介效应,从而再次证实了假设1、2、3。

此外,表6表明相比于民营上市公司,除了财务风险模型之外,无论是融资效率模型还是中介效应模型,国有上市公司外汇衍生品使用的系数远大于民营公司样本。如在融资效率模型中,国有上市公司外汇衍生品使用的系数为0109,远高于民营上市公司的0031,并且国有公司的系数都更橄灾,从而证实了假设4。可能的原因在于国有上市公司规模普遍比民营企业大,拥有的高端外汇人才更多,对衍生品交易的驾驭能力比民营企业要高,因而有利于国有企业规避汇率风险、平抑现金流波动、降低财务风险,向银行及资金提供者传达了经营平稳的信号,从而有助于国有企业提升融资效率。

3.不同行业集中度下外汇衍生品使用对融资效率影响的检验。行业集中度的不同也会对外汇衍生品使用与融资效率的关系产生影响。关于行业集中度差异的衡量,一般是用赫芬达尔指数(HHI)来测度。依据日本公正交易委员会的分类方法,本文按照HHI指数大小将上市公司划分为完全竞争型(HHI

由表7可知三大行业类型的实证结果存在显著区别:(1)对于完全竞争型行业企业,由融资效率模型可知,外汇衍生品使用提高了融资效率,并且其系数(0093)显著大于低垄断行业企业(0042)和高垄断行业企业(0063);由财务风险模型可知,外汇衍生品使用可以降低该类型企业的财务风险;由中介效应模型可知,财务风险在其中产生了“中介效应”。(2)对于低垄断和高垄断型行业企业来说,融资效率模型的结果表明外汇衍生品使用的系数为正,表明这两种类型的企业使用外汇衍生品都有助于提升融资效率,不过系数不太显著;财务风险模型的结果表明,只有高垄断型行业企业的外汇衍生品使用降低了企业的财务风险,而低垄断型行业企业的系数为负且不显著;中介效应模型的结果表明,无论是低垄断和高垄断型行业企业,财务风险都没有产生“中介效应”;这基本证实了假设5,即完全竞争型和高垄断型企业能有效利用外汇衍生品提高其融资效率,而低垄断型企业则可能无此效应。

上述结果产生的原因除了前文假设5的分析之外,还可能由于以下原因:首先,低垄断型行业包含社会服务、运输及水电煤气等行业企业,这些行业的企业参与跨境投资和进出口业务的金额相对较少,从事外汇衍生品交易的金额可能较少,对于融资效率产生的影响微乎其微;其次,低垄断型企业由于受自身实力的限制,其资金实力和金融人才的专业程度都不够理想,因此即使其使用外汇衍生品对汇率风险进行了管理,其效果有时也不能令人满意。第三,高垄断型行业包含房地产、采掘及建筑等行业,这些行业内的公司虽然资金丰腴,也能聘到高水平的金融人才,但这类公司的高层对外汇衍生品的认识不够充分,选择使用外汇衍生品进行风险对冲的公司数量较少,从而外汇衍生品使用对这类公司产生的影响也不会太大。

4.地区差异下外汇衍生品使用对融资效率影响的检验。本文按照上市公司的注册地将全部样本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公司三大类,并分组进行实证检验,具体的结果参见表8。

表8结果显示:(1)对于东部地区公司来说,由融资效率模型可知外汇衍生品使用显著提高了东部企业的融资效率,外汇衍生品使用可以提升东部企业融资效率高达9%,由财务风险模型可知,外汇衍生品使用降低东部企业的财务风险达166%,由中介效应模型可知财务风险产生了“中介效应”。(2)对于中部企业来说,外汇衍生品使用显著降低了中部企业的融资效率,降低幅度为169%,由财务风险模型可知,外汇衍生品使用能降低中部企业的财务风险,中介效应模型表明财务风险产生了“中介效应”。(3)对于西部企业来说,无论是融资效率模型、财务风险模型还是中介效应模型,外汇衍生品使用的系数都不显著,这表明外汇衍生品使用没有对西部企业的融资效率产生影响。

通过对上述三个地区样本公司的实证结果观察,可知东部地区上市公司和中西部地区上市公司在外汇衍生品使用效果上存在巨大差异,东部公司外汇衍生品使用对融资效率产生的是“正效应”,但西部地区公司外汇衍生品使用却无效应,中部地区外汇衍生品使用甚至产生了“负效应”,即外汇衍生品使用反而降低了融资效率。导致上述差异可能有两个主要因素:一是资本市场的发展现状与公司发展的需要没有完全匹配上,二是中西部地区在金融人才方面相较于东部地区存在不足。

四、结论与建议

就全样本而言,外汇衍生品使用能给中国上市公司带来约81%的融资效率提升,还可以使公司财务风险下降约207%,并且使财务风险产生了“中介效应”;国有公司外汇衍生品使用对融资效率的提升作用显著高于民营公司,完全竞争型公司使用外汇衍生品能显著提高其融资效率,但是低垄断型和高垄断型公司的结果不显著;东部公司使用外汇衍生品显著提高了企业融资效率,产生了“正效应”,中部公司则产生“负效应”,西部公司却“无效应”。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上市公司通过合理使用外汇衍生品,降低了财务风险,并提升了融资效率,尽管这一结果会随着所有权性质、行业集中度、区域差异等方面的差异而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1.加快我国外汇衍生品市场体系建设。若企业能合理使用外汇衍生工具,那么就可以从中得到诸多“正效应”。但与成熟的资本市场相比,我国外汇衍生品种类不够齐全,交易规模小导致很多企业选择去国际金融市场上进行交易。因此,加速完善外汇衍生品市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2.强化外汇衍生品市场的政府监管。当前大部分的外汇衍生品由银行提供,属于场外交易,透明度较低。按照《期货交易管理条例》,证监会只对国企境外正规期货交易所内的交易进行监管,不监管场外交易。因此,金融监管部门应以国家“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加强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建设”为契机,通过制定并出台相关监管法规,加强中央银行、证监会、国资委等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不断强化对外汇衍生品市场的监管。

3.支持中西部地区资本市场的发展。我国金融主管部门应以“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发展多层次的股权融资市场”为契机,大力推进中西部地区资本市场建设。首先,国家可以对于中西部地区的企业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如给予更多的投融资税收优惠,鼓励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对中西部地区企业在上市过程中优先审核等。其次,努力在中西部地区培育新的金融中心。金融中心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区域内的企业在投融资活动中也会优先得到实惠,企业在使用外汇衍生品时也会更加有效率。

4加快高精尖金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金融人才对外汇市场的逐步成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我国金融人才虽具有一定的规模,但结构不平衡,低端金融人才过剩,高端复合型金融人才相对稀缺。为此,首先要转变金融人才的培养模式,国内金融教育应向西方发达国家的教学模式学习,理论与实践并重。其次,中国上市公司还应从国际市场吸引人才,通过引进高端外汇交易人才,将发达国家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带入国内,通过他们的示范效应带动国内金融人才整体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Smithson C W. Questions Regarding the Use of Financial Price Risk Management by Industrial Corporations [J].CIBC World Markets, 1998,20:234-240.

[2]Bartram S M, Brown G W and Conrad J. The Effects of Derivatives on Firm Risk and Value[J].The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2011,46(4): 967-999.

[3]Magee S. The Effect of Foreign Currency Hedging on the Probability of Financial Distress [J].Accounting and Finance, 2013, 53(4):1107-1127.

[4]Boyer M M, Marin M. Financial Distress Risk and the Hedging of Foreign Currency Exposure [J].Quarterly Journal of Finance, 2013,3(1):1-36.

[5]郭玲,永晟. 我国上市公司金融性套期保值决策的动机研究[J].财经科学,2009(8):33-39.

[6]卢峰,姚洋. 金融压抑下的法治、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J].中国社会科学,2004(1):42-55.

[7]Guariglia A, Liu X, Song L. Internal Finance and Growth: Micro econometric Evidence on Chinese Firms [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10, 7(3):79-94.

[8]胡旭阳. 民营企业家的政治身份与民营企业的融资便利[J].管理世界,2006(5):107-113.

[9]Baron R M, Kenny D A. 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 Conceptual, Strategic, and Social Consideration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86, 51:1173-1182.

[10]Altman E I. Financial Ratios, Discriminate Analysis and the Prediction of Corporate Bankruptcy[J].Journal of Finance,1968,23(1):589-609.

[11]Lind A, Marchal W, Mason R. Statistical Techniques in Business and Economics[M].MaGraw-hill, Irwin, 2002.

The Usage of Foreign Exchange Derivatives and the Enhancement of Listed Firms′

Financing Efficiency――An Analysis based on Financial Risk′s Intermediary Effect

ZHAO Feng,HUANG Rong,CHENG Yue

(School of Economics, Beij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8, China)

第6篇:财产保险公司业务汇报范文

一、部分国家转化外汇储备的做法

国外政府转化外汇储备的主要方式是划拨部分外汇储备进行积极管理,与直接增加进口相比,这种方式更为有效、更具有长远的意义。目前主要有三种模式。

(一)新加坡模式

新加坡20世纪70年代经济增长迅速,净出口与储蓄率大幅度提高,外汇储备余额不断增加。为了转化部分外汇储备,新加坡政府通过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与淡马锡控股公司进行政府投资,投资于长期、高回报资产,介入外汇储备的积极管理。

新加坡政府的成功经验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从基本战略来看,新加坡政府转化部分外汇储备的基本出发点是利用经济繁荣时期的资本积累,为未来可能的困难与危机奠定物质基础。其宏观战略目标,除了提高外汇储备收益率外,还包括其它三大目标,一是培育国内战略性产业;二是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三是提高国内企业的长期竞争力。新加坡政府的战略意图,是通过GIC与淡马锡两家投资方向与任务不同的政府投资公司来实现的。GIC主要投资于政府债券、股票、房地产等领域,在规定和限制允许下,获取尽可能高的投资回报,并且把主要工业国家的通胀率设定为业绩的基本参照标准。GIC管理资金超过1000亿美元,截至2006年,GIC年均收益率为9.5%,扣除通胀因素后平均收益率为5.3%。淡马锡主要投资于实业领域,目标是作为积极的投资者和成功企业的持股者,创造长期股东价值,并使其最大化。

其次,从管理体制来看,主导外汇储备转化的是新加坡财政部,但通过市场化模式运作。新加坡财政部全资拥有GIC与淡马锡。需要指出的是,GIC与淡马锡两家公司所管理的不单是新加坡外汇储备,还包括新加坡累积的财政盈余,淡马锡还管理新加坡的国有股权。1991年新加坡宪法修正案建立了保护关键资产和外汇储备的“两把钥匙”制度。制度规定,总统对政府动用或者减少既有储备的决定拥有否决权,GIC和淡马锡的董事会成员、主要高级管理人员的任免,必须得到总统的批准。1999年的宪法解释,要求政府和宪法第5款下的法定机构和政府企业必须在其任期内保持预算平衡,不得动用过去的储备。GIC和淡马锡都注册为私人企业,两家公司与政府制定决策、管理市场、维护公共利益的职能不同,完全按照商业原则运作。

第三,从组织结构来看,GIC、淡马锡都建立了比较规范的公司治理架构。GIC下设三家子公司,其一新加坡政府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是GIC最大的业务部门,投资领域包括股票、固定收益证券和货币市场工具;其二新加坡政府房地产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主要职责是投资于新加坡之外的房地产以及房地产相关资产;其三新加坡政府特殊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目前管理着一个包括风险资本、私人证券基金在内的分散化全球投资组合。GIC公司内部决策权力较集中,董事会是GIC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制定公司重大投资战略。执行董事负责日常管理。各主要业务部门主管同时兼任公司董事,除了进行实际操作外,也参与重大事项决策。GIC集团董事会负责企业总体的发展决策,并对公共市场投资和企业服务公司进行直辖管理。房地产公司和直接投资公司各自有自己的董事会,在大股东(GIC)的战略指导下相对独立经营。淡马锡目前直接参股政府关联企业23家,业务涉及金融、电力、电信、传媒、交通等基础设施,若将所有的下属企业包括在内,淡马锡共有2000多家企业。淡马锡的董事会下设了执行委员会和审计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对公司经营进行全面指导和监督,审计委员会负责对公司财务报告、内部审计、财务风险以及法规遵守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二)挪威、科威特模式

挪威在20世纪80年代,由于石油出口导致外汇储备与财政盈余快速增长。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挪威政府建立了政府石油基金,其基本战略有三:一是将国家财富从石油转变为多元化的金融资产;二是作为政府预算缓冲,帮助政府平抑短期石油收入波动对经济的影响;三是应对老龄化社会以及石油收入下降对养老金体系的挑战。

1998年,挪威央行建立专门基金投资机构――挪威银行投资管理公司(NBIM)来实现转化外汇储备的战略意图。由挪威央行和财政部联合对划拨出的外汇储备进行积极管理,财政部对石油基金管理负责,具体运作则交给央行。由于央行有权建议投资战略的制定与调整,实际上央行主导了外汇储备的转化。NBIM是纯粹的金融投资机构,执行董事负责按投资指引管理投资组合,每月向挪威银行行长汇报工作。NBIM执行董事不参与货币政策讨论,公司组织结构简单,不设立投资决策委员会,较为分权。

与挪威类似,科威特在20世纪60、70年代积累了大量外汇储备与财政盈余,科威特政府通过建立公共储备基金与后代基金来转化部分外汇储备,并成立了科威特投资局(KIC)管理这两大基金以及财政部委托管理的其他资金。KIC的目标是通过全球范围的分散化投资获取要求的资本回报,并且发展本国投资人才。KIC董事会包括财政部长、石油大臣、央行行长、财政部副部长和5位科威特投资金融专家。董事会从成员中选拔一位常务董事,作用相当于执行经理。科威特与挪威转化外汇储备的战略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功。

(三)欧元区、日本模式

欧元区的储备管理由欧洲中央银行系统负责,战略目标是保持外汇储备的流动性与安全性,主要保证干预外汇市场的需要,在此基础上追求储备资产的价值最大化。欧洲央行除了制定策略性投资基准外,还转化部分外汇储备进行战略性投资。策略性基准由执行董事会制定,反映当前市场对中短期风险和回报的偏好,战略基准由管理委员会制定,反映长期政策需要及对风险和回报的偏好。

日本实行的是“有干预的自由浮动”制度,目前虽然外汇储备仅次于我国,居世界第二,但其外汇储备的主要目标还是用于干预汇率波动,所以日本对外汇储备的流动性与安全性要求较高,使用储备资产保守,并不热衷外汇储备的转化。日本主要是通过“藏汇于民”,由日本国民的私人投资来实现部分外汇的较高收益性。

二、对各国转化外汇政策的评价

作为一种金融资产,外汇储备同时具有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三种特性。传统的外汇储备管理注重安全性与流动性,而较为忽略收益性。因为外汇储备主要功能在于保持本国货币的信心和干预汇率。当外汇储备增长到一定程度后,就可以转化部分外汇储备,进行积极管理,牺牲一定的安全性与流动性,把收益性放到更显著的位置上。从各国已有的经验来看,新加坡为代表的新兴国家模式最为进取,强调较高的收益性;挪威为代表的石油出口国模式则较保守,强调收益性与安全性兼具;传统发达国家模式则不注重对外汇储备的转化,不要求较高的收益性,强调安全性与流动性,以保证对汇率的干预。

在转化汇率储备的各种战略中,挪威的战略目标较为务实与简单,转化外汇储备的任务也较为集中。而新加坡的战略目标则非常进取,不仅局限于外汇资产的增值,还要通过这部分外汇储备达成其它宏伟的经济目标,这样转化外汇储备可以“一箭多雕”,但具体操作也更为复杂。同时也要注意,新加坡转化外汇储备战略是与积极管理财政盈余与国有股权同时进行的。由于发达国家的汇率制度大多是自由浮动制,没有过多的外汇储备,或者是日本这种积极干预的自由浮动制,所以大都不重视外汇储备的转化,仅在满足安全性与流动性的基础之上,追求一定的收益性。

在执行外汇储备转化的过程中,各国政府一般都会有一个主导部门进行各方面的协调,新加坡是财政部,挪威、欧元区是央行,日本是财务省。这是由各国政府部门分工与职责不同所决定的,没有统一的标准。

新加坡的经验最令国内广为称道,其经济背景也与我国最为相似,但新加坡经验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淡马锡”公司持有的控股公司,一般都不是上市的公众公司,没有按照上市公司那样披露财务状况的法律义务,这会导致内部人寻租等道德风险,淡马锡和GTC曾多次被外界媒体指责财务黑箱操作。

三、各国转化外汇储备的借鉴意义

我国大规模转化外汇储备的行动已经开始。从转化外汇储备的国际经验来看,我们还需做出更充足的准备。

(一)制定转化外汇储备的整体战略

我国外汇储备转化的长期战略规划应具有多重目标,除了追求较高的收益率外,还要有助于促进我国经济体制特别是对外经济体制的改革,可以包括:提高部分外汇储备收益率;促进国内产业升级;开创国有资产管理的新局面;适当收购部分战略性物资。

(二)成立专门职能公司实现战略意图

多重的战略目标,应由不同的机构执行,形成专业分工及业绩竞争。可以将汇金公司逐步改造为我国的“淡马锡”,利用外汇储备对国内外实业进行投资。在这个过程中,要加大法人治理结构和经营体制改革力度,避免传统国有机构效率低下的问题。而国家外汇投资管理公司(“联汇”)可以定位为类似GIC、KIC的公司,以证券投资为主,不宜承担投资海外战略性企业的功能,以加强专业化,避免经营目标的混乱。战略性投资,例如投资高科技产业、资源型企业,可以由汇金下属的特殊部门执行。此外,还可以单独成立一家政策性外汇投资公司,主要用于在海外市场购买战略性储备物资。“联汇”公司的目标应定位于盈利,新汇金可以盈利与战略投资兼具,政策性外汇投资公司不以盈利为目标,主要是在时机适当的时候,从国际市场上购入国家紧缺物资,实现国家战略意图,购买物资也不仅仅局限于石油、黄金等。各类投资公司的建设,应遵循开拓创新、循序渐进原则,逐步积累经验,不能操之过急。

(三)建立明确的管理机制

为了分工明确,各尽其责,提高效率,加强投资指导,可以由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局、财政部、国资委建立联席协调会议机制,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协调解决外汇储备转化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

(四)严格控制投资公司风险

第7篇:财产保险公司业务汇报范文

一、财务公司市场风险管理的现状

国内财务公司目前在金融市场上主要从事本外币股票、债券、外汇即期等业务。大部分财务公司按照业务类型分部门管理上述交易,并就不同交易品种分别设立了交易限额、敞口限额及止损限额,初步建立了市场风险的授权与监控制度。随着财务公司所从事的交易品种的增加与交易规模的增大,目前的市场风险管理水平已滞后于商业银行,也不能满足外部监管的需要,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市场风险管理组织架构较为松散

国内相当数量的财务公司并没有建立完整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市场风险政策和额度控制主要由公司董事会或投资委员会以及公司业务负责人承担;各业务部门既是业务执行者同时也是市场风险的日常管理者。这样比较松散的架构容易造成市场风险授权不清晰、责任不明确、业务部门隐藏风险等情况。

(二)市场风险管理政策程序尚不完善

有关交易品种、交易额度的设定基本都是各业务部门采取事前一事一报的方式,市场风险管理程序主要停留在事前评估环节;另外,对交易没有明确划分银行账户和交易账户,一些自营交易和代客交易也没有严格区分,因此对纳入市场风险评估的交易范围没有统一标准。

(三)市场风险管理方法手段较为粗放

对各项交易工具或组合的市场风险量化手段主要是各业务部门就各项工具或组合分别汇总的交易规模(名义金额)、外汇敞口以及浮动盈亏等,没有分风险因素分拆各项工具或组合,也没有进行公司整体的风险价值的测算。这样一是不能确切说明集中在汇率、利率等市场风险因素上的市场风险分别是多少,二是不能回答整个公司的潜在市场风险到底多大。

(四)市场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非常薄弱。

国内大多财务公司对市场风险管理的薄弱之处最主要的体现就是没有一套适用的市场风险的信息管理系统。多数公司的市场风险管理工具还停留在手工或半手工阶段,既缺乏效率也容易出错。

二、加强财务公司市场风险管理的建议

要建立与财务公司业务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完善的、可靠的市场风险管理体系,从长远看,需要推进以下工作:

第一,要建立由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公司高级管理层(风险总监)、风险管理部门以及业务经营部门职责明确的市场风险管理架构;第二,要制定与收益相匹配的风险限额管理政策,根据各业务部门的收益目标制定其应当承受的风险水平;第三,要建立明确的事前审批、事中监督、事后报告的市场风险管理制度与程序;第四,要采用风险价值(VaR)、交易额度、盯市以及压力测试等全方位的计量方法,分因素识别、计量、汇总单一或组合工具的市场风险值;第五,要加大对市场风险管理人力与物力的投入,引进适合自身的市场风险管理系统并注重培养专业化的市场风险管理人员。

从近期看,在目前财务公司交易账户自营交易的种类和笔数都较少的情况下,可利用其现有资源对市场风险实行风险限额两级授权、分级汇报的管理程序。

限额(Limits)管理是目前各商业银行对市场风险进行控制的主要方法。风险限额主要包括交易限额、风险价值限额、止损限额和压力测试限额等。各个限额不仅可以分配到不同的层级和业务单元,还可以按照风险要素或金融工具类型分别设立。财务公司的风险限额管理的主要思路是:

(一)风险限额二级授权

第一级授权为公司对业务部门的授权,授权内容一是各业务部门可交易的产品品种和期限,二是各业务部门交易账户自营头寸的风险价值限额和止损限额(年)。限额大小主要考虑年初或年中对各业务部门的利润考核指标。

第二级授权为各业务部门对各交易团队的授权,授权内容一是各交易团队可交易的产品的品种和期限,二是各种产品交易账户自营头寸的交易限额和止损限额(日、年)。各部门负责人根据本部门每日市场风险汇总情况,随时调整对各交易团队的授权。

(二)分级汇报

各交易团队对需要超出交易额度的交易需事先汇报给部门负责人,经授权调整后方可进行交易,每日部门风险管理人员向部门负责人汇报各交易团队对交易限额及止损限额的执行情况;各业务部门对授权范围外的产品或可能超出风险价值授权的交易需及时汇报给公司负责人,经授权后方可进行交易,每日部门向公司负责人汇报部门的风险价值限额及止损限额执行情况,对于超额情况需做出书面解释。

第8篇:财产保险公司业务汇报范文

经营单位根据公司《合同管理制度》的规定、公司公布的最低经营利润率及审批权限进行报批,完成审批后,方可对外签订合同或协议,并按规定将合同或协议相关资料交财会部和综合办公室各一份留存备案。综合办公室核实合同审批情况后应及时配合经营单位准备或办理执行合同所需的商检、外汇核销等海关监管凭证。

第二条  合同执行

(一)信用证的审核及出口信用保险

1、单证中心收到银行来证后,及时在ERP系统登记,经营单位根据通知领取L/C副本,正本由单证中心统一保管,同时复印一份副本给财会部,协助审核L/C条款。

2、单证中心、经营单位根据业务情况共同审核L/C条款,L/C必须是即期、不可撤销的,并且在中国到期。若是由信用等级较差的国家或银行开出的L/C,必须要求有保兑行。确认L/C上的品名、规格、数量、单价、金额、质量要求和交货期等是否与出口合同相一致,规定的装运期、有效期和单证要求是否能做到,一切妥当方可执行。如果L/C存在“软条款”或难以做到的条款,必须由经营单位要求客户改证后方可执行。

3、对于自营出口业务,除L/C、先收后出的支付条件和信用等级较高的业务外,新客户业务和风险较大的赊销、D/P、D/A支付方式,应尽量投保出口信用险。经营单位向中国信用保险公司提交客户资料,办理申请信用额度, 严格控制在额度内出运,并及时申报出运。信用保险公司批件正本交综合办公室统一保存。

(二)备货

1、合同执行过程中,业务人员必须经常到工厂察看货物情况的生产情况,保证业务的正常运作。

2、自营出口业务,必须密切跟踪产品的生产进度,做好备货、验货工作,主要核对内容:货物品质、规格,应按合同的要求核实;保证满足合同或信用证对数量的要求;应根据信用证规定,结合船期安排,保证及时交货:检查货物包装及唛头,使之符合信用证的规定。保证按时按质交货,安全和顺利地履行合同。

(三)出口单证

1.业务员根据出运情况凭己审核的有效合同协议领用核销单。合作出口业务一般情况下新客户每次领用2份,旧客户每次领用5份。如有特殊情况需多领的,需书面说明情况,并经公司核销单工作主管副总经理审批同意。

2.业务相关的核销单、出口商业发票、国税发票、报关单、报关委托书、报检单等,由业务员认真填写,委托报关的要与报关行、货代公司签订委托合同,做好单证流转签收工作。

3.业务确有需要提供报关空白单据的,要经书面报告经分管领导签批。公司仅限向签有协议的货代公司和报关行提供,每次签发的空白单据根据近期出货情况配领,其中对需盖公章的发票、装箱单须加注“报关专用联”章;严禁对外签发盖有公章的空白信纸和进出口合同。

4.所有单证的流转必须做好交接签收工作,包括公司内部交接,对于外寄的单据必须要求对方传真回执,注明使用单位和签收人。

(四)装运、商检、报关

1.做好申请报验和领证工作,凡列入商检机构规定的“种类表”中的商品及根据信用证贸易合同规定由中国进出口商品检验局检验出证的商品,在货物备齐以后,经营单位及时向商检局申请检验,综合办公室配合做好网上报检工作。

2.由我方租船订仓配载的,经营单位事先向货运公司或船公司咨询船期,运价,开船口岸等。经比较,选择价格优惠,信誉好,船期合适的船公司,确认工厂的交货能否早于开船期,以及船期能否达到客人要求的交货期,及时向货运公司发出书面定仓通知。

3.经营单位按照订单以及工厂提供的装箱资料,备妥出口货物报关单,连同装货单、发票、装箱单(或磅码单)、商检证、核销单、出口货物合同副本及有关单证委托专业报关行向海关申报出口。报关出口金额应与收汇金额保持一致性,不得随意填报。

4. 货物装船后,属我方保险的,及时办理货物运输险的投保手续。

(五)收汇及结算

1.  以L/C和银行托收方式为收款条件的,应按要求准确缮制单证,在有效期内将整套装船单据送交银行办理议付结汇。

2.  在未收到外汇前,必须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牢牢控制物权的凭证-----------运输单据。

3.同一出口客户,如前批货物出口后到了收汇期限但仍未收到外汇的,不得继续安排出货。

4,对于采购货物,需办理物权的转移交接确认手续。供货商交货时,需办理商品进仓手续,并提供进仓单给财会部,作为支付货款的凭证。如货物是以厂代仓存放的,进仓单上需加盖所存放厂家的公

章;如出口后才与工厂结算货款,付款时需提供出口报关单(或信息)给财会部。

5.  经营单位认领收汇水单后,凭财会部相关付款规定办理货款支付手续,结算利润必须不低于预算利润。

(六)核销和退税

1、经营单位必须在出口报关后(以出口日期为准)60天内完成外汇核销,核销工作流程参照《进出口付收汇核销单管理办法》。

2、 经营单位在规定期限内根据公司退税管理规定申报退税。申报出口退税单证:包括出口报关单退税联、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国税发票退税联。

增值税专用发票:业务员必须结合出口报关日期,在预付账款挂账30天内回笼增值税发票;增值税发票金额与报关出口金额应控制在合理的成本水平范围内,不得高于报关金额的合理成本水平。一张增值税专用发票不能对应多张出口关单。 “0”退税率的商品,增值税发票要分开开具。

出口报关单退税联:业务员必须在出口报关后(以出口日期为准)70天内收齐报关单退税联和国税发票退税联交财会部。

3、出口退税备案单证:按装订顺序包括购销合同、出口货物明细单、出口货物装货单、出口货物运输单据、出口报关单,必须于财务税务组通知期限内按上述顺序装订交税务组统一归集管理。

业务员必须保证出口退税备案单证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4、逾期单证:业务员需书面说明逾期的原因,报经营单位经理和主管(副)总经理审核,逾期报告将作为客户和业务员评级以及合同(协议)续签的参考依据。

第三条  合同的后续跟踪

1、单证中心每月25日前将上月业务员出口报关信息整理后交财会部,财会部核算员逐一核对单证齐全情况,跟踪督促业务员按时收汇和回笼增值税发票,发现逾期末收汇和未回笼增值税发票的,及时反馈到经营单位经理、财会部负责人及公司主管副总经理,必要时采取停止付款、停止领新核销单等方式,直至改正。

2、财会部每月检查核销工作情况,每月10号前通报逾期未核销和逾期未使用情况,按照管理规定对于有逾期的停止发单,直至改正;

3、财会部检查退税备案单证情况是否齐全、真实。每月通报退税单证备案情况。

4、综合办公室连同财会部、监审部定期检查合同协议执行情况,检查内容有:实际贸易额、利润情况、收汇是否及时、发票是否及时等,发现异常及时通报、反馈、督促改进。

5、在合同协议有效期到期前一个月,综合办公室发提示通告通知业务员续签。

第9篇:财产保险公司业务汇报范文

摘要:本文以双汇国际成功并购史密斯菲尔德公司为例分析了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财务风险及其防范,对我国企业海外并购提出合理建议,以期为今后提高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成功率提供借鉴。

关键词:双汇 史密斯菲尔德 跨国并购 财务风险防范

今形势下,企业并购已成为企业战略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企业进行跨国并购是为了获取企业所需要的资源(比如技术、品牌资源、管理经验等),以及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双汇国际收购史密斯菲尔德是近几年来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一个典型案例,双汇国际通过收购,可以获得共享史密斯菲尔德公司的资源、产品、品牌、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助于扩大我国市场甚至世界市场。但经济的全球化,有时一国经济波动会使得他国甚至多国的经济产生波动,从而使跨国并购企业面临一定程度的风险,尤其是财务风险。为此,我们需要总结经验,供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借鉴和参考。

一、企业跨国并购及其财务风险概述

(一)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及类型。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国际形势转变为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资本在全球性流动。跨国并购是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形式。跨国公司通过跨国并购的方式,来实现生产经营的优化性的全球配置。企业跨国并购主要为适应国际环境变迁,获取战略性资源及获取经营、管理、财务协同效应。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类型主要有资源驱动型、技术品牌驱动型及市场驱动型。

(二)企业跨国并购财务风险。跨国并购中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海外并购中,由于设定的融资、支付、目标价值评估等财务决策而引起的企业财务状况的不确定,使预期和实际产生较大偏离,而导致企业出现财务危机。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整个并购活动之中,在不同的并购环节会产生不同的财务风险,主要有并购前战略决策风险、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融资和支付风险、整合风险。

(三)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及财务风险控制现状。

1.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现状。近年来,我国的并购市场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并购重点转移、并购模式调整、并购市场拓展、并购工具创新等几个方面。首先,并购市场由传统产业逐步投向新兴产业。其次,并购模式从兼并重组逐步过渡为收购重组。此外,我国并购市场由国内逐渐走向国际。最后,企业并购的金融工具出现多元化趋势。目前横向并购仍然是我国跨国并购中主要的并购方式。

2.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特点。(1)并购的行业分布广泛,但仍以寻找资源和制造业为主导。(2)海外并购区域从以亚洲为主转变为以欧美、澳洲等发达市场为主。(3)跨国并购更多呈现逆向并购,并购目标以发达经济体为主。(4)跨国并购大多为横向并购和纵向并购,混合并购少。(5)并购主体仍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民营企业海外并购开始快速增长。

3.我国企业跨国并购财务风险控制现状。一是融资与支付方式单一较窄;二是缺乏有效的战略目标;三是没有做好准确的价值评估;四是财务整合不理想。

二、双汇国际收购史密斯菲尔德案例分析

(一)案例概述。2013年5月29日晚间,双汇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和美国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联合公告称,双汇国际将以总价约7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37亿元)收购美国最大猪肉及生猪生产商史密斯菲尔德。其中,股权部分对价约为47亿美元,债权部分对价约为23亿美元。此消息一出,便引起了舆论的极大关注。而双汇国际间接控股的国内A股上市公司双汇发展在消息爆出的第二日上涨8.73%。此后史密斯菲尔德成为双汇国际的全资子公司,但其品牌仍然保留。

(二)并购双方公司背景。

1.双汇国际公司概况。双汇国际主要从事国际贸易、投资及多元化业务,是上市公司双汇发展的控股股东,也是双汇集团的控股股东。双汇在屠宰和肉制品方面具有领先优势。2012年,双汇国际控股的双汇发展出栏生猪31万头、生猪屠宰量1 142万头、肉类总产量27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393亿元人民币,利润总额38亿元人民币。

2.史密斯菲尔德公司概况。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成立于1936年,是美国第一大猪肉制品供应商,旗下拥有十几个美国领先品牌。此前公司公布的2012年财务报表显示,公司净利润达到3.61亿美元,摊薄后每股收益2.21美元;销售额达到131亿美元,增长7%。在2011年财务报表中,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净利润为5.21亿美元,摊薄后每股收益3.12美元。史密斯菲尔德是世界第一大生猪生产商,共饲养母猪85万头,年产近1 600万头商品猪,日屠宰能力可达11万头。

(三)并购动因分析。

1.双汇国际并购动因。

(1)产生规模经济。与进口猪肉成本相比,我国本土猪肉成本较高。双汇国际完成收购后,可以通过史密斯菲尔德以更低的价格获得美国猪肉资源,运用进口的美国高品质、更安全的猪肉来满足国内市场对高档猪肉产品的需求。此次收购中美两国最大的猪肉企业结合,使得双汇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猪肉企业,从而增强了企业实力。

(2)优势互补。美国的史密斯菲尔德同双汇相比具有先进的生产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因为需要很高的生产成本但是国内需求量不足,导致企业利润下降;而我国的养殖技术相对落后,但市场非常大,所以双汇收购史密斯菲尔德后可以相互共享经验、技术,两家公司产生协同效应。

(3)提高市场份额。史密斯菲尔德的猪肉产品不仅供应美国国内,还出口中国、墨西哥、日本等全球12个国家,市场占有量非常大,双汇收购后,将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提高了双汇对全球市场的控制力,获得较高的利润,提升品牌优势和知名度。

(4)获得持续的成本优势。中国相对于美国的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和生猪并无太多的成本优势,但是我国人口众多,劳动成本上升的速度远远快于美国,迟早会取得相对的成本优势。双汇将美国在生猪养殖、饲料粮种植等环节日益凸显的成本优势收归企业所有,再和国内在加工、消费等环节的稳固优势相结合,这有利于双汇在较长时期内稳定原材料成本,甚至将有助于稳定猪肉原料来源。

2.史密斯菲尔德并购动因分析。

(1)销售业绩下降,公司利润减少。2008―2013年史密斯菲尔德营业收入盈利和同比增长波动较大, 2009和2010年出现亏损,2011年净利润5.21亿美元,2012年则下滑至3.61亿美元,2013年仍在下降,为1.83亿美元。通过表1数据可以看出,史密斯菲尔德公司整体业绩连续下降,并下降幅度很大。其中影响该公司权益净利率变动的主要因素就是其销售净利率的持续下降。通过该公司的利润表可以看出,主营业务收入在不断增加,而净利润却在逐年减少,说明史密斯菲尔德公司的主营业务成本控制得比较差。这主要是受市场的饱和、养殖饲料成本的上升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2)获得更大利润空间。由图1可以看出,史密斯菲尔德公司的毛利率及净利率波动较大,尤其在2011年后下降趋势明显,逐渐走低。销售利润的下降,势必获得利润空间在减小,这对一个企业来说是很大的财务危机。双汇国际和史密斯菲尔德合并后,可以帮助史密斯菲尔德进入巨大的中国和其他国家市场,增加商品出口量,从而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

(3)其他受益。并购后,双汇国际向史密斯菲尔德承诺保持其运营不变,原有的品牌不变、管理层不变、总部不变,承诺不裁减员工、不关闭工厂。

(四)双汇国际收购史密斯菲尔德财务风险及防范分析。1.企业价值评估及防范分析。在跨国并购交易中企业价值评估是很重要的一项,企业需要合理的并购投资战略与并购动机。但是由于并购双方地域等问题致使相关信息不对称,容易导致企业价值高估或低估。双汇国际与史密斯菲尔德分别属于不同的经济市场,双方存在着很大的信息不对称性,尤其是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只有充分准确地了解史密斯菲尔德的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及是否有潜藏的财务风险等相关重要信息,才能有效降低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价值评估风险。

对企业进行评估时可以采用平均市盈率模型法来测算企业是否存在高估或者低估。估价模型为:目标企业每股价值=可比企业平均市盈率×目标企业的每股收益。通过搜集资料可以查到2013年美国市场可比企业市盈率大约为16.4。2013年史密斯菲尔德每股收益按2.01美元进行测算,股价=2.01×16.4=32.96(美元),小于收购价34美元。并且每股34美元的收购价相比SFD公告之前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存在约31%的溢价。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双汇国际并购存在高估,高估了史密斯菲尔德的企业价值必然会使双汇在一定程度上承担财务债务,如果在并购前用不同的计算方法或者参考数据综合考量,然后再谈判收购价,那么对双汇的财务和整体运营来说是有利的。

2.融资风险及防范分析。企业在跨国并购中往往需要巨额的资金来支持,外部融资已经成为跨国企业在并购中应用较多的融资方式。双汇国际采用的是杠杆融资模式。双汇国际指定了中国银行纽约分行负责其40亿美元的财团融资来支持并购史密斯菲尔德公司,贷款期限不超过5年,贷款将以双汇在中国的资产作为抵押。为双汇国际此次收购提供咨询的摩根士丹利也将为其提供贷款,贷款将以史密斯菲尔德资产作为抵押。摩根士丹利提供约39亿美元贷款,贷款将用于承担史密斯菲尔德目前的债务,包括可转换债券和贷款。双汇提出了以每股34美元、总额为71亿美元(包括债务)的资金收购史密斯菲尔德。

杠杆收购为双汇国际收购解决了收购资金不足的问题,提高了成功收购的可能性,但是同时也使企业增加了财务风险。并购后双汇国际的固定成本支出增加,短期内的财务压力增加。

综合来说,双汇国际通过杠杆融资的方式迅速筹集到了充足的并购资金,因为充分考虑到了企业并购的资本结构、融资成本、资金需求量等因素,完成了融资,降低了融资风险。并且因为双汇国际采用杠杆融资的模式,所以支付债务资本的利息可在计算收益前扣除,使双汇不仅可以合法避税,还能减轻税负。但是对于双汇来说仍然面临着巨额偿还债务的压力。

3.支付风险及防范分析。支付风险是指与资金流动性和股权稀释有关的并购资金使用风险,它与目标企业估值风险和融资风险关系密切。在不同的支付方式下风险会有不同的表现,包括:现金支付形式下的资金流动性风险,股权支付形式下的股权稀释风险,杠杆支付形式下的债务风险等。双汇采用现金支付,史密斯菲尔德不用考虑变现问题,现金流动性最强,吸引力最强,可迅速获取史密斯菲尔德控制权。但是如果过多现金的支付可能会降低双汇在短期内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反应和调节能力,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进而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及财务风险,双汇在支付风险的防范上做得并不好,巨额的债务让双汇一时间难以进行企业循环的资本运作。对于防范只能是后期降低支付收购资金带来的财务风险,但周期会很长。

4.整合风险及防范分析。双汇并购史密斯菲尔德毕竟存在着地域、文化、财务、战略等的区别,双汇在收购后整合效果不理想,尤其是在财务状况方面。另外,并购后双汇国际向史密斯菲尔德承诺保持公司的品牌不变、运营不变、管理层不变、总部不变,承诺不裁减员工、不关闭工厂。两家企业的商业模式有区别,因为这些承诺,史密斯菲尔德很难将双汇的高成长、高利润、高现金运营模式复制到美国的市场中,很难提高史密斯菲尔德的经营效率。面对并购后的整合问题,双汇国际必须对并购企业双方的总体战略进行整合,综合分析两家企业面临的环境现状,包括未来的发展及存在的潜在竞争威胁。

财务整合是发挥企业并购“财务协同效应”的前提,是实现并购目标的重要保障。双汇成功并购后,必须通过制定有效的方案使并购后的企业集团能获得最大程度的目标利润,以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比如史密斯菲尔德的品牌还在,对于美国市场就要制定因地制宜的财务改善方案,不能一味照搬中国模式,但是一定程度上要吸取双汇在财务方面的优势之处,带来“财务协同效应”,使并购方对被并购方采取并实施有效控制。

三、对降低我国企业跨国并购财务风险的建议

(一)做好企业价值评估。首先,在实施并购前要做好科学合理的企业价值评估工作。目前我国企业在海外并购时大多会与银行等机构合作,综合考虑目标企业的各项报告尤其是财务报告,来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进行评估。当然其中会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所以说我国企业在海外并购时首先要进行调查分析,选择适当的评估方法对目标企业进行评估和价值判断,增强对目标企业价值的了解,提高自身的议价能力,降低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

(二)选择合理的融资和支付方式。对于收购企业来说要充分考虑到自身的支付和偿还债务的能力,包括企业自有的流动性资源,当然也要考虑自身的财务状况是否有能力去完成收购以及收购后的整合工作。在综合考虑各种不确定因素和目标企业财务状况的基础上,合理地设计出并购的融资和支付方式,同时还应充分考虑并购后的负债率。

(三)将重点放在财务整合。只有将目标企业的资源和企业原有的资源有效地整合在一起,才能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效益,实现真正的并购成功,企业才能发挥1+1大于2的效应。

四、结论

对正在融入全球经济链条的中国来说,越来越多的企业以跨国并购作为提升企业实力的方法。企业在跨国并购时会产生各个层面的财务风险,企业管理者、决策者应根据大环境及自身的财务状况设计一套降低并购所产生的财务风险的方案。跨国并购过程中涉及的因素比较多,风险较大,所以我国企业在跨国并购时,需要有一个全面的评估和长远的规划方案。除了做好企业价值评估,选择合理的融资支付方式和将财务整合作为整合重点外,企业也要建立完善的财务信息机制。另外,掌握杠杆收购能力可以使公司利用少量的资金,以债务杠杆的方式完成海外并购,有利于公司用较小的成本来实现海外并购。但是也要分析自身情况。跨国并购会涉及到两个企业在民族、文化、历史、经营模式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只有克服了这些问题,企业才能通过有效整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参考文献:

[1]胡宏雁.跨国并购动因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导刊,2014,(14).

[2]石雅平.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财务风险控制研究――基于双汇国际并购案例分析[D].河南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