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精细化工与石油化工的区别范文

精细化工与石油化工的区别精选(九篇)

精细化工与石油化工的区别

第1篇:精细化工与石油化工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油藏精细描述 技术 新时期 前景

一、前言

精细油藏描述指的是随着需求的不断增加,尤其是当前时期,越来越大的需求量使油藏的开采工作难度加大,因此需要对地下储层的地质模型进行增强和完善,从而有利于开采人员更加准确的确定剩余油量分布情况的活动。由于油田开采需要深入地下进行长期的地下作业,工作难度比较大,加上随着开采的面积的不断扩大和油藏不同时期描述性质的不同等,造成新时期大批油田在油藏描述过程中碰见越来越复杂的地质条件。为此,油田开采企业必要找使用准确性更高的、抗复杂地质性能最大的精细油藏描述。

二、精细油藏描述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1.主要内容

对残留有分布概况以及规律进行描述;对流动油田进行有层次的划分和详细的对比;对油田隐秘性较强的夹层记性预测;制定准确且形象的储层预测模型;油田储层的微构造研究等。

2.研究目标

根本研究目标是认识并掌握剩余油分布的规律从而更好的进行油藏开采工作。具体目标是为了实现描述的高准确率的预测性(同时准确预测物性和剩余油的分布情况);高利用率的计算机化(性能全部具备的数据库、制图和建模软件利用率高);具备较高的描述精细度(如断层长度100m以下);实现修正静态和动态相互紧密结合的目标(即生产资料和历史拟合资料像话结合)[1]。

三、精细油藏描述关键技术详细分析

1.建立储层预测模型的技术

该技术有几种技术共同构成:

1.1建立储层地质模型的技术

该技术主要是对地质特征进行详细的描述,除了描述具体某一个油田储层去地质的基本面貌外,还对整个区域或某一个区域中同一性质特征的储层进行面貌的描述。通过该技术,能够对区域内的储层参数作详细的预测,有利于整个油藏的描述。

1.2地震技术

主要有四维地震级数和井间地震技术。四维技术主要是对油气、水分等分布情况做好监测。井间技术则是用来了解和度量油藏温度以及对油藏中存在的蒸汽流的部位和分布情况作准确的指示。

1.3原型模型和地质知识库技术

模型也就意味着拥有其目标的所有的参数,因此从原型模型中能够得到储集层的大部分参数数据,从而能够作为在进行模拟分析和约束时的主要依据。知识库是开采的正确经验数据的总结,具有极大的实际意义,主要内容是大量储层地质特征和基本面貌的数据参数。

2.地质裂缝的识别技术和建模技术

对该技术的分析主要从其裂缝的识别方式和对裂缝的预测和建模形式上进行具体分析:

2.1识别

裂缝识别技术从开发到现在的逐渐走向成熟,主要有三种具体技术作为支撑:第一种,比较常规的解释方法。主要能够对一些裂缝发育段进行解释,并能够进一步的对地下的一些较大裂缝进行检测。第二种,对露头以及岩心存在的裂缝进行识别和描述的方法,该方法已经逐渐成熟并且是当前三种技术中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方法。第三种,井壁成像的技术,比较常见的有UBI,也就是工作人员指需要观察图像就能得找出裂缝的所在,相对比较简单且有效,但是目前市场上的价格比较高,无法更大面积的普及[2]。

2.2预测和建模

主要是对地质岩石的性质,岩层的厚度进行观察,或对岩石的横纵波进行预测,从而预测裂缝的形成和分布概况。在裂缝分布预测基础上进行建模设计,结合该区域内的地质动态情况进行模拟分析,从而比较准确的得出该区域地质岩层裂缝的分布情况和趋势。

3.地质层的细分以及对比技术

分析该技术主要从其目的、原则以及对比方法进行详细分析:

3.1创造该技术的目的

主要是为了在地层工作时不同地区之间层序关系的研究更加顺利,从而制定出建立一个比较符合实际要求的地层格架的目的。

3.2地质层细分的原则

第一,所有细分的单元首先要考虑到当前的经济技术,要求坚持与采油工艺紧密融合的原则。第二,单层的数量要和砂层的数量在1:11~1.5之间的比例前提下进行细分[3]。第三,每一个细分层厚度不能太薄,要以能够挖潜为前提进行设置。第四,每个单层应该具有便利于剩余油分布研究的特点。第五,必须要将现代河流和湖水沉积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同时还需要将一期沉积的砂层当做细分单元的一个最主要、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单位。

3.3地层对比方式

目前主要的对比方法有三种:第一种,地震物理对比方法。主要是通过将地质中岩石的磁性、电性以及地震作用下震中所释放出来的地震波三种物质所包含的流体特征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第二种,岩石学对比方法,主要是对岩石的特性进行分析,分析相同和不同岩石在地质的分布情况,并进行对比然后分层。第三种,古生物分析方法,该方法是利用地质中动植物的化石进行分层,不同化石分布表示地层处于不同时期,根据该方法就能比较准确的分出不同性质的单层。

四、前景展望

1.不断加大和推进地质知识库和地质模型技术的使用

针对当前国内的地质知识库和地质模型技术仍比较不全面,在技术的使用上仅建立和使用辫状河以及扇三角洲的地质模型,其他方面的工作仍没有一个明确的头绪的现象,需要开展对地质知识库和地下模型技术的大力研究,并尽量建立专门的露头现场实验室来真正的对全三维储集层进行专门、针对性的研究。

2.利用先进技术发展四维和多波地震技术

通过利用储集层流体在不同时间和不同位置会有不同温度和压力的这个规律对油田开发进行贯穿整个工程的地震观测工作,在不同的位置和不同的时间对油田温度进行检测,然后在这些检测结构上进行统计分析,从而能够正确得出该区域油田的分布概况和油气运移的具体流向图。

3.对储集层动态变化进行深入分析

分析当前我国的油藏开发过程发现,储集层动态变化对整个油藏开采工作有非常主要的作用,但是目前仍没有一个相对有效的方法对储集层的物性动态变化进行比较深入性的分析,因此,开发人首先必须要重视这个问题,有针对性的对油层的所有变化参数进行评价,包括油层温度、孔隙度以及润湿性等,看对整个油藏开采产生的影响是否有利,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王君,戴鸿鸣,范毅.开发中后期的油藏精细描述技术和方法[J].西部探矿工程,2006,12(07):105-106.

[2]贾爱林,郭建林,何东博.精细油藏描述技术与发展方向[J].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7,26(06):691-693.

第2篇:精细化工与石油化工的区别范文

近年来,中原油田认真贯彻落实国资委和集团公司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要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注重“以人为本”,以发扬光大石油石化优良传统为基础,不断融入社会发展的时代精神,逐步培育形成了独特的精神文化。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油田按照企业文化理论,有意识地开展现代意义上的企业文化建设,经过10多年的丰富与发展,初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中原石油文化。

《现代企业文化》:请介绍一下中原油田企业文化建设的历程。

孔凡群:第一阶段是会战初期的企业文化。中原油田是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最后一个以会战形式建成的油田。1975年,濮参1井喷出工业油流,大庆、胜利、玉门、河南、江汉、长庆等油田的开发建设队伍陆续汇集中原,开始了东濮石油会战。各路大军发扬石油战线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等优良传统,艰苦奋斗,拼搏创业,使中原油田得到快速开发,在中原大地上建立起了现代化的石油城。在中原石油人身上,体现了石油战线传统的爱国、创业、拼搏、奉献精神。这个时期企业文化的概念虽然还没有明确提出来,但是已经体现在油田的各项工作中,体现在广大职工的具体行动中。

第二阶段是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的企业文化。进入“八五”以后,中原油田遇到了后备储量不足、产量逐年下滑等问题。面对重重困难,中原石油人在勘探上坚持“立足东濮、突破、走出中原”,进行了不懈地探索。在开发上精雕细刻,深挖潜力,降本增效,努力扼制原油产量下滑和成本上升的势头。转变观念,率先走出国门,勇闯外部市场,打出了中原劲旅的威名。伴随着全方位、大力度的企业改革,中原油田开始自觉地进行企业文化的构建,提炼概括出了“为生存而超越”的企业精神,设计了局旗、局徽,创作了局歌。这一时期的企业文化建设为推动油田改革、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第三阶段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企业文化。石油石化系统重组改制后,中国石化集团从经营理念、经营宗旨、经营战略、经营机制、经营准则和激励机制等方面,赋予了企业文化新的内涵,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此同时,中原油田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内部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和员工的价值观念等要素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特别是“十一五”以来,油田根据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围绕油田如何持续有效发展等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反复论证,明确提出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要求。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油田开展了新阶段企业文化的建设工作。经过三年多的企业文化知识宣传普及和企业文化理念的系统总结提炼,中原油田在2006年正式确定了“中原石油文化”观念形态文化标志性语言,油田企业文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现代企业文化》:油田企业文化是如何形成的?

孔凡群:2005年油田启动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以来,我们本着“着眼长远抓规划,立足当前出成果”的方针,制定建设规划,加强组织领导,结合实际积极开展企业文化研究和培训。在中国石化企业文化的总体框架之下,突出中原油田特色、贴近实际,形成了中原石油观念形态文化、制度行为文化和物质形态文化。

首先,总结提炼观念形态文化。面对油田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油田认真总结回顾企业文化建设历程,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分析了油田的经营状态、管理情况、队伍状况,认清自身的定位和方向。在此基础上,油田以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为指导,确立了油田企业文化观念形态文化标志性语言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企业精神、企业宗旨、经营理念、经营准则和发展战略等五项。

其次,健全完善制度行为文化。观念形态文化的标志性语言确定后,油田开始把观念形态文化渗透和融入到企业的制度层面,遵循中国石化企业文化和中原石油文化核心价值理念,以塑造具有中原特色的管理模式为目标,逐步建立既符合国际规范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又符合油田实际的全新规范制度,促进价值理念与管理制度的融合,健全具有中原石油特色的制度体系。油田针对规章制度,特别是岗位责任制、内部控制、绩效考核等制度进行全面梳理、修订和完善,将价值理念融入管理制度中,实现将规章制度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动。完善员工行为规范,培养员工良好的道德风尚。深化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提升队伍的整体创新能力。

第三,建设发展物质形态文化。多年来,油田不断加强物质文化建设,加大普及中原石油文化阵地建设,充分展示了中原油田30多年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绩,成为开展员工石油石化传统教育和企业文化教育的阵地,对外展示油田形象的窗口;大力宣传中国石化及中原油田品牌,利用品牌的市场开拓力和形象扩张力,维护中国石化、塑造中原油田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大力实施“科技兴业”战略,针对勘探开发领域中的技术难题开展技术攻关活动,形成技术优势;不断改善职工生活工作环境,加快居民住房和小区建设,努力把全油田的社区建成环境优美、文化繁荣的文明社区等。目前,中原石油文化网上展览馆正在进一步完善,这是在新兴媒体条件下的又一企业文化宣传阵地。

第3篇:精细化工与石油化工的区别范文

一、内容精细化

建立统一的直销客户档案数据库,内容涵盖企业所需客户的全部信息。客户档案内容可以分为五大类:自然信息、用油机具、储油能力、历年销量、资质信息。

自然信息包括客户全称、公司地址、法人代表、企业性质、行业分类、客户类别、联系方式、企业简介、主营业务、提货方式、卸油地点等信息;用油机具包括普通货车、油电混合动力车、集装箱运输车、混凝土搅拌机、混凝土泵车、铲车、叉车、土石方运输车、吊车等各类车辆;储油能力包括油罐储油品种、油罐容量、油罐位置及加油机品牌、型号、枪数等;历年销量是指该客户在石油公司的历史销售数据,包括汽油、柴油、小品种销量,对客户在石油公司近三年的购油量要重点统计;资质信息是指客户的组织机构代码、营业执照号、税务登记号、经营许可证编号等相关资质的基础信息。

二、设计精细化

在客户档案的设计者中,负责客户档案工作的管理人员首当其冲,而一线优秀营销人员的参与必不可少。客户档案的设计应以满足石油销售企业的实际需要为原则,设计初稿应广泛征求营销部及销售片区的意见,确定客户档案的建立对象为企业已经拥有并正在拥有的存量客户及临时配送客户。由公司营销处、分公司营销部、全体销售片区反复讨论修改,经相关领导审核通过后方可下发。

抽调部分一线优秀营销人员全程参与档案内容、填报标准、更新周期的设计和编制,这些人员均有实际营销工作经验,懂得获取客户信息的技巧及客户资料中对企业有价值的信息,他们既是客户档案的设计者,也是客户档案的填报者。一线优秀营销人员参与客户档案的设计,使客户档案内容与实际工作需求相结合,有助于提高客户档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三、更新精细化

客户档案一经下发,各销售片区要对辖区客户逐一进行回访,掌握客户的第一手资料。按照统一下发格式认真填写客户档案,确保内容准确无误,并按照规定时间上报营销部。在《客户关系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如有客户信息发生变更,营销人员需在自变化之日起五日内将更新后的客户档案反馈至营销部。如有新开发客户,营销人员需于一周内收集客户信息建立客户档案,并将新建立客户档案上报营销部备档。

四、考核精细化

将客户档案管理作为销售人员综合管理指标的考核内容,并制定严格的扣分标准。营销部通过对客户进行满意度调查、参与销售片区客户服务、定期走访直销客户、处理片区客户投诉的方式,掌握各销售片区对客户档案的管理情况,并以此为依据,每月对销售片区客户档案的更新及建立情况进行考核。对客户档案内容不准确、更新不及时的销售人员进行扣分,直接扣罚月度奖金,以此来约束销售人员,加强客户档案的精细化管理,确保直销客户档案管理的严肃性。

五、保管精细化

第4篇:精细化工与石油化工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投资;石油;勘探;开发

石油勘探与开发是油田的主营业务,长庆油田将其划分为石油勘探、油藏评价、油藏开发等三方面。石油勘探与开发投资是关系到油田兴衰的重要工作,做好该工作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 提高石油勘探水平的投资措施

一是加强综合研究和动态分析,优选勘探目标,优化井位部署,提高勘探成功率。第一立足盆地资源现状,利用地震、地质、测录井资料,进一步开展石油成藏主控因素、成藏规律、沉积体系、储层微观特征研究。第二积极运用先进适用的地震勘探技术,加大储层预测精度以及储层流体分析等技术的攻关,做到地质与地震结合,优化井位部署,降低勘探风险,提高钻探成功率。第三在井位部署、方案论证、机组调配等方面坚持勘探开发一体化;在相同区域、相邻区块以及勘探开发技术相对成熟的地区积极推行大外协、大部署、大产建的工作思路。第四对同一区块部署的井位根据地震、地质资料进行风险分析,加强随钻跟踪分析,按照风险级别分批实施。第五对于储层纵向上均有分布的地区,井位部署要不断加强综合研究,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进行井位优选。第六钻探过程中要根据录井、测井等随钻资料,注重过程地质、工程等综合分析,在确保钻探目标的前提下,合理确定完钻层位及完井方式。

二是扩大市场开放,加强勘探项目全过程管理,有效控制和节约投资,确保石油勘探发现成本不超。第一优化项目设计,在勘探目标优选的基础上,结合地质综合研究的新成果、新认识,做好勘探项目的总体设计、分项设计以及单井设计的优化工作并严格执行。第二加强技术攻关与集成应用。针对勘探目标和储层特点,大力推行“一井一层一工艺”的精细勘探,提高储量丰度,增大单井控制储量面积,降低勘探成本,提高勘探综合效益。第三扩大市场开放。按照集团公司要求,严格测录井、物化探队伍的资质和准入条件,全面开放石油勘探市场。第四加强项目实施过程管理。一要,积极推行施工前的概预算、施工过程中的滚动预算以及工程结束后的精细结算,严格投资的过程控制机制;二要,优化钻机、试油机组的生产组织协调,实现各工序紧密衔接,尽量减少长距离搬迁,在满足地质勘探需要的情况下优选井场位置,尽量减少超大钻前;三要,在社会依托差的陕北地区在满足地质勘探和整体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合理利用井场资源,减少征地及外协等费用。

2 提高油藏评价水平的投资措施

全力推进“整体性评价、一体化管理、规模性建产”为核心的勘探开发一体化,深化地质研究,优化评价部署,强化工艺攻关,提高评价效益。

一是加强油藏富集规律研究,统筹部署、择优探明。立足勘探发现,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为基础,强化沉积微相研究,坚持地震、测井、地质多学科结合,高精度预测砂体展布与规模;加强成岩作用、储层微观特征研究,找准富集区主控因素,分析不同类型油藏富集规律,优选有利目标,统筹部署,整体评价,择优探明。

二是推动勘探开发一体化,实现规模快速建产。坚持整体研究、评价与部署,与勘探、开发联手寻找富集区,落实探明地质储量,确保规模性开发建产需要。坚持一体化管理,统筹考虑井位部署、生产组织,实现评价井大井场与开发共用,相互衔接、减少重复建设。坚持市场化运作,提高市场开放度,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势。

三是突出超低渗透储层改造,努力提高单井产量。在突出新技术应用与试验的同时,进一步优化试油层位,减少改造层次;进一步精细现场施工,确保试油一次成功率,减少重复改造;进一步优化施工参数,压缩改造规模,减少超大规模改造费用支出。

四是推广标准化流程管理,实现项目高效运作。建立油藏评价项目管理标准化体系,实现项目立项、方案制定、井位部署、单井设计、随钻分析、储量计算、工程结算、合同管理和项目后评估等重点业务活动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压缩会议、招待等非生产性费用支出,使项目管理费用较上年下降×%,实现项目高效运作。

3 提高油藏开发水平的投资措施

一是全面推行勘探开发一体化。第一坚持勘探向开发延伸,开发向勘探渗透。勘探阶段强调统一井网和井场再利用,加快后期开发动用。开发阶段强调井位和资料录取的互补,通过骨架井甩开、加深和滚动实施,拓展勘探评价新领域。第二在储层较落实的区域,预探、评价、产建通盘考虑、整体部署,快速落实油层,控制油藏规模,推行组织管理一体化、方案部署一体化、生产运行一体化、资料录取一体化。

第5篇:精细化工与石油化工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油田企业;成本控制;精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01

在油田企业中,成本控制的精细化管理必须依托科学的方式和方法来对细节单元进行控制。在解决成本问题的过程中,石油企业还要从企业需求价值的角度进行统筹安排,并建立符合企业需求的目标控制体系和相应的操作规章制度。在成本控制目标执行的过程中,石油企业更要兼顾企业所有者权益和职工权益的实现与保护。另外,在精细化管理目标的操作下,成本控制的标准体系如何确立,成本控制的精细化管理要选择何种适应方式等等,这都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

一、油田企业进行成本控制精细化管理的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国的石油行业整体已经进入了微利化时代。与此同时,绝大多数的石油企业依然在走粗放式经营管理的思路,而且技术密集型产品在企业经营份额中所占的比例也偏小。再加上我们对成本控制管理的规划性、制度性和理念性缺失,这直接造成了油田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益性降低。最终将影响石油行业国家战略性目标实现,也会波及到人民群众生活状态的稳定。

成本控制的精细化管理有利于油田企业采油勘探工作的细致进行,提高油田生产周期性效益的实现;有利于提升油田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方便我国石油企业与世界石油行业的经营模式接轨;有利于稳固国家目标发展战略整体性的实现,进而保障油田员工的个人利益。油田企业成本控制的精细化管理最直接的效益是实现市场经济要求下的现代企业经营模式。

二、油田企业成本控制精细化管理的内容控制

油田企业成本控制精细化管理工作贯穿于油田目标单元体系过程的始终,包括勘探设计、采油、运输、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来说,成本控制管理工作不能局限在工业会计或者财务部门,要将其内容和要求进行放大。在目标内容成本控制的过程中,我们还要鼓励执行者的积极参与,充分协调各个子系统部门的协调配合。因为成本控制精细化管理涉及到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所以我们应该全面的、综合的处理相应问题。

在成本控制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油田企业要关注管理过程的循环有序进行,并考虑成本的动态滚动发展。在编制成本控制预算的过程中,我们要将生产经营规划与实际的执行效果结合起来。在精细化管理目标管理方面,石油企业要以成本预算为核心,优化目标产量或工作需求投入。

三、油田企业成本控制精细化管理的标准体系确立

油田企业成本控制精细化管理的前提性制约因素是执行标准体系的确立,是生产经营过程资源消耗有效控制的参照依据。经营策划部门和成本控制核算部门通过整体资源的目标投入与有效产出情况,制定一份适合企业特点的精细化管理量化标准,并落实到各个参与部门和执行环节。有了这样的标准依据,各个执行单元要科学的、准确的进行预算和决算,实现自身的成本控制精细化管理。各个执行单元的目标规划要由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进行审核。

油田企业成本控制精细化管理标准体系的确立要参照目标产品的单位成本,分项标注各项资源的投入、消耗及残值。对于固定硬件设备的投入,我们要考虑到折旧方式的选择,并对爆发性投入在一个概括性的界定。当然,我们还要考虑工艺改变、操作改变、执行参数调整等各方面的因素。我们的目的就是实现生产经营与经济、技术、效益的统一。

四、油田企业成本控制精细化管理的主导模式选择

在石油行业中,由于各个企业所采取的目标经营战略大相径庭,因而其选择的成本控制精细化管理的主导模式差别也很大。每一种成本管理方式都有其优点,都适应特定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因此油田企业在具体的主导模式选择中,关键的因素不是看哪种理念最新颖,而是看何种模式更能适应油田企业成本控制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是否能一直围绕这个中心。

一般情况下,成本控制精细化管理多数选择效益导向型模式。这种主导模式的选择有助于解决深层次的管理问题,并有助于油田企业管理体制和机制的改变。其他的主导方式还有预算控制型模式、复合型应用模式等等。

五、油田企业成本控制精细化管理的财务运作适应性选择

随着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不断变革,财务部门和相关工作人员的职能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企业经营战略决策对财务系统的控制分析、预算决算的依赖度越来越高。在这样的运作体制中,财务部门必须要求相对独立的运营管理。通过财务的预算和安排,来决定不同参与单元的具体适应性选择项,服务于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心目的。

当今是一个网络信息技术盛行的时代,财务部门可以共享行业主导信息,也很容易对企业的相关数据进行分类整理。例如ERP管理系统在石油企业的大规模应用,已经使得财务管理与生产经营紧密结合起来。所以说,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也是油田企业成本控制精细化管理的重要要求。

六、结束语

在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石油企业要建立科学的预算决算体系,并细化成本控制的流程与细节。石油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也要将成本控制体系与其他管理体系相互衔接,并做到功能的最大化发挥。在成本控制执行的过程中,石油企业还要将具体工作延伸到生产经营可预测的各个阶段中。只有这样,石油企业成本控制的精细化管理才能发挥真正的价值与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精军.加强油田企业成本管理的有效途径[J].现代商业,2007.

第6篇:精细化工与石油化工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精细油藏管理 流动单元划分 注水开发单元

流动单元是指一定区域内以岩性或物性隔挡层为边界,内部具有相似的岩石物理特征和流体渗流能力、空间上连续分布的储集体。流动单元类别的界定主要从岩石物理特征和渗流能力两个方面人手,而这正是控制油井产能的最主要因素,因此流动单元类型与油井产能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流动单元研究最终成果要求深化对油藏剩余油分布及潜力大小的认识,指导油田开发、调整、挖潜、综合治理及注采调控等工作。

1 合理划分流动单元方法探讨

1.1 常用流动单元划分方法

目前常用流动单元划分方法主要有三大类,即流动带指数法、孔喉几何特征法及多因素综合分析法。

表1 不同流动单元划分方法比较

综合分析,认为多参数综合分析法中聚类分析具有资料使用率高,能较全面地反映储层情况;且分类方法科学,理论完善,并且能计算到每一口井,采用计算机计算,可降低计算量工作量。因此,认为该方法最理想,也是目前使用量最多的方法。

1.2 聚类参数的确定

查找50余篇关于流动单元划分的论文及专著,在低渗透油藏中影响较大的(被引用次数多的)有4篇,其采用的参数有:7参数(孔隙度、渗透率、流动层指数、砂地比、渗透率突进系数、渗透率均质系数和隔夹层密度),6参数(储层厚度、渗透率、孔隙度、泥质含量、流动带指数、厚度与孔隙度的乘积),5参数(有效厚度、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流动带指数),4参数(渗透率、孔隙度、泥质含量、含油饱和度)。

目前流动单元划分方法采用参数均为地层静态参数法,为更加贴近油藏生产动态,探讨引入能直接反映储层渗透特征的参数(产量、含水、累积产油)进行流动单元划分研究。最终确定参数为:孔隙度、渗透率、含油水饱和度、砂体厚度、初期日产液、初期含水、平均产油共七个参数。

1.3 合理流动单元划分

聚类分析是根据对象间的相关程度进行类别的聚合,将数据划分为有意义或者有用的的组(簇),组内的对象之间是相似的,而不同组的对象是不同的。

从流动单元的概念及特点出发,我们可以得到基本的验证方法:①渗流特征验证,宏观上,可采用不同流动单元内油井的递减、含水上升规律进行对比,如果不同流动单元间差异较大,而同一流动单元内部井的差异性较小,则可认为合理;微观上,可做不同区域内的岩心驱替实验,观察渗流特征。②空间位置配比,开发不同层位(不同时期的沉积)的井,应该在不同的流动单元内;有遮挡的区域(空间分布范围),不同区域的井,应该在不同的流动单元内――与砂体图比较,不同的流动单元应该在砂体图上有明显的区别。

2 动态法划分流动单元的应用

2.1 静动态方法划分对比

图1 绥靖油田杨19区静态流动单元分布图

图2 绥靖油田杨19区动态流动单元分布图

通过不断深入研究合理流动单元划分方法,科学进行油藏分区,夯实“一区一块一对策” 油藏管理法基础,进一步提升油田精细管理水平。

2.2 流动单元的应用

(1)为合理划分油藏区块提供依据。在传统的静态流动单元划分方法上,增加动态数据,结合精细油藏描述成果,划分动态流动单元,再结合油藏开发现状进行注水开发单元的划分,对油藏进行分区,实施“一区一块一对策”管理法,精细注采管理。

(2)确保分区开发技术政策更合理。合理划分流动单元,可更为科学地进行油藏分区合理开发技术政策制定,使精细管理更具科学行。

表2 杨19区分区合理注采比

图3 绥靖油田杨19区油藏分区图

3 结论

(1)通过收集整理了常见的流动单元划分方法,比较了各自的优缺点,采用动静结合的参数,总结出动态法划分流动单元思路,并通过了验证,具有较高可行性。

(2)动态流动单元划分技术采取动静态参数结合,应用多参数综合聚类分析,减少客观因素干扰,能较全面地反映储层情况,分类方法科学,理论完善。

(3)动态流动单元划分技术,可更科学地指导油藏分区,合理制定治理思路及技术政策,指导油藏精细注采调整。

参考文献

1.吕晓光,赵永胜,史晓波,等.储层流动单元的概念及研究方法评述[J]. 世界石油工业,1998,5(3):38-43.

2.窦之林.储层流动单元研究[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97-105.

3.李阳,刘建民.流动单元研究的原理和方法[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l~6.

第7篇:精细化工与石油化工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长庆;管理;文化;融合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2-0059-02

近年来,中国石油产业快速扩张,油田员工多元化成为现代化大油田建设的大势所趋,实现好石油单位作业区员工融合成为石油系统关注的重心。长庆油田采油六厂杨井采油作业区作为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型采油区块。在严格控制用工规模的约束下,于2013年4月从华北油田借调员工以保证生产。作业区立足生产实际,实现了两支队伍的目标、文化、管理和技术融合,基本达到了思想同源、目标同向、发展同谋。文章以深入总结管理融合的成功经验、推动以原油生产为中心的“三步走”跨越式发展为出发点,在对杨井作业区融合内涵进行剖析梳理的基础上,依托SPSS软件,对作业区融合方法和现状、成效进行了分析,并总结出员工融合的基本经验。

一、石油单位作业区员工融合的内涵:目标、文化、管理、技术

(一)目标融合:助推石油企业持续发展

在现代化大油田建设的背景下,在探索不可再生资源企业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过程中,研究资源逐步枯竭条件下如何保障员工利益和资源还有一定存量时提高生产效率的问题。在为其他具有技术、人员优势的国有企业提供转型及改革经验的同时,也为企业间以劳务派遣为代表的合作提供有益借鉴。

(二)文化融合:促进两代石油人、两个石油企业文化融合

一方面,针对同一作业区老新石油人比例成“哑铃型”,老石油人“年纪偏大、经验丰富、使命感强、规范严谨”和新石油人“年轻化、知识丰富、更具创新性”的特点,重点探索主要从事生产岗的老石油人与主要从事管理岗、技术岗的新石油人融合方式,推动两代石油人石油精神、石油使命的传承发展。另一方面,立足融入石油企业文化精髓,探索文化重构、价值整合的有益路径,推动石油事业与时俱进。

(三)管理融合:推动规范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融合

在“抓生产、保产量、促效益”的宏观目标引领下,在促进企业向心力、凝聚力的价值导向下,采取融合油田共组领导班子方式,按照现代化企业的建设要求,推动以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为核心的规范化管理;同时,重点针对援建员工,实施以人为本为核心的人性化管理,推动制度管理和情感管理的全面融合,建立经济实力雄厚、管理制度完善、文化魅力突出的新型石油作业区。

(四)技术融合:实现油田开采技术融合

一方面,依托核心技术攻关和对有形化技术的积累,通过技术会议、技术竞赛等方式,促进融合企业员工技术交流,特别是推动援建员工尽快掌握作业区技术;另一方面,加强双方员工技术培训,促进双方员工立足技术优势,共同解决作业区技术难题,助推油田开采技术创新。

二、杨井作业区员工融合的基本方法与现状成效

(一)杨井作业区员工融合的基本方法

1.加快党组对接,助力工团建设。一是加快双方党组织对接,由作业区党总支牵头,针对新到岗的华北员工,成立专门对接小组,领导完成华北5个临时党小组和杨井原4个党小组对接工作,并形成以“项目部临时党支部与作业区党总支月度对接”,“项目部党小组与生产单元党支部周对接”为核心的融合反馈制度;二是搭建党务飞信平台,为加强信息沟通,项目部党支部、生产单元党小组建立飞信短信平台,为传达工作信息、宣传正能量扩大了渠道。三是推动党群活动开展,组织开展座谈会、安全巡视活动、员工思想动态调查、大型文化活动等70余次主题教育、文化娱乐活动,为营造和谐人际关系创造了条件。

2.深化管理改革,推行整章建制。一是注重两级班子建设,明确分工、交叉、互补、目标一致、发挥合力;二是致力于基层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把脉队伍特质,有效鞭策激励,在机关和生产单元推选华北油田骨干担任重要技术管理工作,突出“领头雁”,管好“火车头”,激发基层人员主观能动性。三是强调制度建设在人员生活、生产中的保障地位,通过制定完善的《全区平稳运行方案》《设备管理规定》《日产量应急预案》《持续推进现场整改、技能提升的暂行规定》《油井看护岗井数激励制度》《杨井项目部生产单元奖惩暂行规定》《岗位操作手册》等制度办法,从安全生产、绩效考核、日常管理、综合治理等方面为双方员工的融合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3.狠抓业务培训,促进技术交流。一是印发《单井员工工作内容及要求》,组织“分解式”岗位标准化作业程序培训和陕北御寒课程,强化230名华北操作层员工的基本操作技能,推动优质岗位骨干培育。二是加强班站长的培训,采取以会代训、现场专题培训等方法,查找工作标准和作风差距。三是推动数字化进程,先后组织、参与油田公司和内部数字化培训班12次,受训人员106人,大幅提高了员工的数字化操作和运用能力。

4.突出文化引领,关注员工生活。一方面突出“家”文化感召作用,以油田公司企业文化示范单位长七转为样本,完善关爱机制,积极配合厂部开展员工职业健康体检,共计体检208人,体检率达98%,并定期对员工食堂、宿舍等后勤活动进行检查。另一方面,倡导井站互助,通过在全区推行领导干部、党员及管理人员和单井员工“一对一”结对帮扶制度,做到“10天上一次井、解决一个现场问题、代买一次生活物品,完成一次电话沟通”,为员工解决生产生活问题。

(二)杨井作业区员工融合的现状

作业区原有长庆员工247名,借调246名华北员工。问卷发放349份,经筛选最终保留341份,其中长庆员工问卷97份、华北员工问卷244份,整体有效回收率达到98.3%,能够满足数据统计分析的需要。

一是技术经验融合方面,双方员工认为技术交流较为经常,劳动生产率水平明显提升。42%的华北员工认为技术交流较为经常,92%对自己技术提升程度较为满意,72%认为遇到技术难题能够及时得到帮助。在工作量和工作强度的调查中,65%以上的长庆员工认为前后工作量和工作强度基本不变,而58.63%华北员工认为工作强度有所提升,可以说明,大量华北员工的到来,分担了长庆员工的工作压力,实现了劳动生产率的整体提升。

二是管理制度融合方面:双方员工认为作业区管理改进效果明显,华北员工较长庆员工更为满意。目前,26%的长庆员工认为作业区管理水平在华北员工到来后有所提升,65%的长庆员工对管理创新和改进持满意态度。其中,华北员工对领导能力、党建和工会管理的满意度均达到80%以上;对包括请假、作息时间和飞信平台建设在内的工作制度满意度也全部超过60%。

三是员工关系融合方面:双方员工认为领导、员工关系基本融洽,华北员工对长庆员工评价突出。94.9%的长庆员工、81.20%的华北员工认为双方人际关系融洽。其中,65%以上的长庆员工对华北员工行为礼节、配合协作、工作质量、工作效率、技术水平及经验表示满意,70%以上的华北员工对长庆员工行为礼节、配合协作、工作质量、工作效率、技术水平及经验表示满意。

综合看来,双方员工对融合情况基本满意,长庆员工整体满意度高于华北员工。据统计,73.96%的长庆员工、37.71%的华北员工对融合情况满意,62.39%的华北员工认为3个月以内就能适应杨井工作环境,且78%的华北员工表示在外派结束后愿意继续留在杨井作业区。

(三)杨井作业区员工融合的基本成效

一是原油生产大幅攀升。实现全年生产原油25.7924×104吨,完成年度任务的85.97%,其中,老井24.76×104吨,完成计划的99.05%。全区安全生产态势平稳,综合治理达标。二是技术交流成效显著。全年实现兼职教师、技术带头人累计培训960课时,培训2 980人次,基本实现作业区注水、污水处整理、井筒分析等生产技术全面提升。三是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在深入学习华北先进管理的基础上,有效推动了领导队伍建设、经营管理水平以及三基工作的全面提升。首先,在领导队伍建设上,全面落实“三重一大”制度和严格例行考核,明确机关两室一中心和基层管理人员的分工和职责;其次,在经营管理上,基本确定“事前有预算、过程有控制、实施有监督、绩效有评价、事后有考核”的“五有”管理法,理顺企业生产经营;最后,探索“一站五井”模式和设备专项整治、现场突击整治、井站交接班制度等管理方式,推动了一线生产安全有序高效运行。

三、石油单位作业区员工融合的经验启示:文化管心、制度管事

1.以“共组共建共享的家文化”理念引领,增强员工的主人翁精神。紧紧围绕“家文化”Learning(学习态度)、Operate(执行能力)、Valued(价值创造)、Effective(效能评估)四大内核,强化员工思想文化建设。一方面,以党、工、团等企业自律组织为依托,通过思想动态调查、宣贯会、合理化意见征集、动员会等形式,加强员工思想建设;另一方面,以员工个人、团体为载体,通过各级各类评先选优活动,再树石油精神,勇担“我为祖国献石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崇高使命和历史重任。

2.以“用心管理,管好人心”的班子带领,提高作业区管理效率。一是关注组织机构、特别是领导层建设,通过合理安排双方管理人才,改善调整决策层人员结构,增加组织的稳定性和决策的科学性;二是增强经营意识,优化过程管理,通过严格控制成本、细化分级分类管理制度、推进现场管理精细化、深化班组建设等手段,促进各生产、管理环节的规范化;三是强调人是企业的根本,特别是对于外来人员,不仅要从办公环境、生活条件、福利待遇等现实要素方面保障物质需求,还要关心其成长与发展,激发员工潜力,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

第8篇:精细化工与石油化工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辅助标志层;邻井对比标志;东营组;馆陶组;桩南断裂带;沾化凹陷;济阳坳陷

中图分类号:P618.130.2+1;TE122.2 文献标志码:A

Study on the Method of Stratigraphic Accurate Correlation and

Subdivision in Zhuangnan Fault Zone of Zhanhua Sag, Jiyang Depression

CHEN Qinghua, WANG Jing, SHI Yanhong, XIAO Fei

(School of Geosciences,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Qingdao 266580, Shandong, China)

Abstract: Stratigraphic accurate correlation and subdivision are very difficult because of the complicated faults in Zhuangnan fault zone of Zhanhua sag, Jiyang depression. According to the formers research, a method of stratigraphic accurate correlation and subdivision in fault zone was first proposed. The method mainly included stepbystep subdivision, partition correlation and unified allregion. For stepbystep subdivision, the subdivision was from oil layer group to sand group, then to single layer, and later to single sandbody in vertical, and the selection of auxiliary marker formation and correlation marker of adjacent wells was the key; for partition correlation, the distribution of correlation marker of adjacent wells was certain and overlapping, multimarker control principle was used for partition correlation, and finally unified allregion correlation was carried out. The innovation points of the method included the discovery and application of mudstone auxiliary marker formation, re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correlation marker of adjacent wells systematically, and the first introduction on multimarker integrated overlapping application correlation method. Finally, the method applied on 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 and subdivision in Zhuangnan fault zone was effective, and solved the problem including the simple method and the lower accuracy of correlation in the old correlation scheme, and improved the stratigraphic accurate correlation and subdivision in similar complex faultblock areas.

Key words: auxiliary marker formation; correlation marker of adjacent wells; Dongying Formation; Guantao Formation; Zhuangnan fault zone; Zhanhua sag; Jiyang depression

0 引 言

随着中国各主要油田逐渐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对储层的精细划分和预测是油田开发中后期的迫切要求之一。虽然测井资料越来越丰富,对储集层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但剩余油分布越来越复杂,储层预测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使得储集层划分对比精细程度的研究成为热门。复杂断块区储层细分对比工作更富有挑战性,复杂断块油田共同的、最突出的地质特征就是多而密集的断层,断块上、下盘相互分隔构成独立的开发单元。因此,复杂的断裂系统造成地层大量缺失,对开展地层对比带来了极大困难。传统的寻找统一对比标志、进行全区控制的对比方法不适合此类油田。只有建立一套专门针对复杂断块区储层精细划分对比的新方法和思路,才能使现阶段复杂断块油田的勘探开发更加有效且合理。

本研究以桩南断裂带新近系馆陶组(Ng)—古近系东营组(Ed)储层为例,旨在寻找出一条适用于复杂断块区储层细分对比的新思路。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首先提出“逐级细分、分区对比”的研究思路;依据研究区特点,在纵向上,选取稳定性好的泥岩作对比辅助标志层,重点运用辅助标志层与邻井对比标志,采用由粗到细的原则进行逐级细分。其主要依据沉积旋回及地震反射特征划分油层组,充分使用辅助标志层 和储层旋回厚度特征划分对比砂层组,重点运用邻井对比标志细分对比小层、单砂体。在平面上,利用邻井对比标志均有一定的分布范围,且邻井对比标志分布范围的重叠特点,采用多标志控制原则进行分区对比。邻井对比标志的分布范围小,分布位置不同,邻井对比标志的分布范围在平面上含有重叠,其叠加分布范围覆盖整个研究区,进而达到全区统一对比的目的,为后续研究工作和合理展开油藏开发奠定基础。

1 油层组和砂层组的划分

桩南断裂带位于济阳坳陷沾化凹陷孤北洼陷中部,北为桩西潜山主体,南为5号桩油田。桩南断裂带是由一条近东西向的铲式正断层及其派生次级断裂组成的断裂带。现阶段,主要含油层系为馆下段和东营组。馆下段—东营组的地层总厚度在800 m以上,垂向对比深度范围大,断裂复杂,断块多。

横向上,考虑到研究区断裂复杂、断裂分区特征显著、同一断块内的地层展布特征相似的特性,根据主要断裂的分布特征,将研究区划分为Z64、Z113、Z107三个主要断块区分别进行研究。

纵向上,砂岩油气层大多具有明显的多级次沉积旋回,岩性和厚度变化均有一定规律可循。依据这些特点,利用旋回特征划分研究区油层组界线。同时,利用地震反射层的分布特点,可以很好地反映储层的空间展布特点,对控制宏观对比方向和确定油层组界线有重要指导作用。在辅助标准层控制下,按旋回级次、厚度比例关系,从大到小逐级对比,不同岩石组合的电测曲线形态不同,从而可以用沉积旋回对比砂岩组(图1)。

2 小层、单砂体的细分对比

依据研究区特点,以稳定性好的泥岩作对比辅助标志层,重点采用辅助标志层与邻井对比标志,基于多标志控制原则进行小层、单砂体的细分与对比(图2)。在全面分析总结基干剖面井测井响应特征及其变化的基础上,对全区所有井进行分析总结,共发现1个辅助标志层 ,2类6个邻井对比标志。

2.1 标志确定

2.1.1 辅助标志层

在桩南断裂带东营组东三段砂岩顶部,发育一厚层泥岩,分布稳定,测井响应特征明显,对比性很强,可以作为很好的对比标志。前人虽研究过此泥岩层,但碍于桩南断裂带复杂的断裂情况,认为此标志层仅在Z64块部分区域内发育,未给予充分重视。研究发现,该厚层泥岩具有跨断块区发育及分布的特点。除断失井和完钻井外,该厚层泥岩在全区均有分布,虽然厚度与测井响应特征有所变化,但全区有很好的可对比性。因此,可以把该层作为辅助标志层。

辅助标志层主要特征:巨厚泥岩,平均厚度55 m;其测井响应特征显著,自然电位曲线表现为平直的泥岩基线,感应测井测得的电阻率出现明显

图1 东营组储层细分对比剖面

Fig.1 Section of 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 and Subdivision in Dongying Formation

图2 储层细分对比方法模式

Fig.2 Method Pattern of 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 and Subdivision

低值;平面分布范围广泛,测井响应特征的井间相似性极为显著(图1)。

2.1.2 邻井对比标志

2口或2口以上相邻井存在的具有很好对比关系的标志,称之为邻井对比标志。研究区存在许多邻井对比标志。前人研究中虽然总结过大量邻井对比标志,但未进行系统分类,造成标志应用混乱。从岩性划分角度,笔者对邻井标志进行了系统分类,把这些对比标志概括为两大类:第1类是以泥岩段为主的岩性段;第2类是以薄层砂岩为主的岩性段。第1类的数量较第2类数量多。

泥岩段邻井对比标志发育位置均匀。馆下段发育2个泥岩段对比标志,东营组发育3个泥岩段对比标志,厚度均大于20 m。自然电位曲线接近泥岩基线,内部薄层砂岩具有小幅度负异常回返。感应测井测得的电阻率显示为低值。砂岩段对比标志2个,发育位置位于东营组地层(表1)。

2.2 标志分布

对于邻井标志的运用通常都用于对比,但实际

表1 桩南断裂带主要邻井对比标志特征

Tab.1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jor Correlation Markers of Adjacent Wells in Zhuangnan Fault Zone

邻井对比标志层位电性特征自然电位曲线形态

馆上段邻井标志馆上段厚层砂岩底部自然电位曲线顶、底的砂岩巨厚,显著负异常,造成中部泥岩标志特征明显,呈“M”状

馆下段邻井标志馆下段顶部自然电位曲线中间平直,有小幅度回返,呈“板凳”状

东一段邻井标志东一段顶部自然电位曲线平直光滑,呈“手指”状

东二段顶邻井标志东二段与东一段分界自然电位曲线表现为2个薄层砂岩尖峰,砂岩顶、底泥岩含量增多,尖峰逐渐降低,呈“山”状

东二段底邻井对比标志东二段底部自然电位曲线表现为砂岩尖峰,紧邻东三段顶部辅助标志层泥岩

上并不仅仅于此。本研究挖掘了邻井对比标志的应用价值。复杂断块区对比标志具有分区性分布特征。在小范围内进行分区储层精细划分对比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复杂断裂的影响。每一个邻井对比标志均有一定的分布范围(图3),不同邻井对比标志的

图3 邻井对比标志及泥岩辅助标志层平面分布

Fig.3 Distribution of Correlation Markers of

Adjacent Wells and Mudstone Auxiliary

Marker Formation

图4 邻井对比标志数量统计分布

Fig.4 Quantitative Statistical Distribution of Correlation Markers of Adjacent Wells

分布范围会有一定的重叠。通过邻井对比标志之间的间接联系,可以使大部分井甚至全部井具有对比关系。因而,邻井对比标志的应用非常有利于全区对比。邻井标志叠加数量的统计结果表明,大部分区域都具有3个以上的对比标志可供同时使用(图4)。因而,在剖面对比中,可以很好地控制层位。

复杂断裂带断层多,断距变化大,标志层自身也会出现被断失或者被部分断失的情况。在储层细分对比中,对比标志起到3个作用。①标志层深度的显著差异可以指示断层的存在。结合地震反射剖面断裂解释结果,可以对邻井标志对比结果进行校对与检验(图5)。②根据邻井标志与标志层之间的相对位置,可以判别邻井标志的选用是否正确。③在被断地层恢复之后,根据标志层的空间分布特点,可以检验储层细分对比结果的正确性与合理性。辅助标志层及邻井对比标志的确定,为完成储层细分对比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5 辅助标志层泥岩层位追踪以及断裂解释

Fig.5 Structural Interpretation and Layer Picking of

Correlation Markers of Adjacent Wells

3 结 语

(1)以桩南断裂带Ng—Ed储层研究为例,提出了一套专门针对复杂断块区储层细分对比工作的方法——“逐级细分,分区对比”。①逐级细分:强调纵向上由油层组砂层组小层单砂体,逐级进行细分。选取稳定性好且具有跨断块区发育及分布特点的厚层泥岩作对比辅助标志层。重点运用辅助标志层与邻井对比标志,采用由粗到细的原则进行逐级细分。②分区对比:重新寻找邻井对比标志,利用岩性特征差异,对邻井对比标志进行系统分类。平面上,利用邻井对比标志的分布范围及其重叠特点,采用多标志叠加控制原则进行分区对比,最终实现全区范围的对比统一。

(2)结合实际资料,建立了复杂断块区储层细分对比工作模式。应用“逐级细分,分区对比”的方法有效解决原对比方案中方法较单一、对比精度低等问题,并充分重视了邻井标志在分布范围上的叠加优势。

(3)完全解决复杂断块区储层精细划分对比问题,仍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本研究虽然有进步之处,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对于各类储层特征的差异性,能否找到合适的辅助标志层、邻井标志等都是今后研究中将会面临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张世奇,纪友亮.油气田地下地质学[M].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6.

ZHANG Shiqi,JI Youliang.Underground Geology in Oilgas Field[M].Dongying: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Press,2006.

朱 强,毕彩芹.陆相地层精细对比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2,9(3):2730.

ZHU Qiang,BI Caiqin.Methods of Fine Correlation and Its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in Terrestrial Formation[J].Petroleum Geology and Recovery Efficiency,2002,9(3):2730.

孔祥宇,于继崇,李树峰.复杂断块老油田精细地层对比综合方法的提出与应用[J].岩性油气藏,2009,21(1):120124.

KONG Xiangyu,YU Jichong,LI Shufeng.Fine 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omplicated Faultblock Oilfield[J].Lithologic Reservoirs,2009,21(1):120124.

杨昱杰.复杂构造多断层油藏小层对比分析[J].科技导报,2009,27(24):4650.

YANG parison Analysis of Minioil Layer of Complex Structures on Oil Reservoir of Multifaultage[J].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iew, 2009,27(24):4650.

严 科,毕义泉,赵红兵.沉积界面控制的三角洲前缘精细地层对比方法[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3(5):3540.

YAN Ke,BI Yiquan,ZHAO Hongbing.Strata Correlation of Delta Front Accurate Reservoir Controlled by Depositional Interfaces[J].Journal of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Science and Technology Edition,2011,33(5):3540.

崔卫东.新滩油田曲流河薄层砂体对比方法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3(4):3338.

CUI Weidong.The Comparison Methods of Thin Sandbody of Meandering Facies in Xintan Oilfield[J].Journal of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Science and Technology Edition,2011,33(4):3338.

宋明水,李存磊,张金亮.东营凹陷盐家地区砂砾岩体沉积期次精细划分与对比[J].石油学报,2012,33(5):781789.

SONG Mingshui,LI Cunlei,ZHANG Jinliang.Fine Division and Correlation of Conglomerate Sedimentary Cycles in Yanjia Area of Dongying Depression[J].Acta Petrolei Sinica,2012,33(5):781789.

李存磊,张金亮,宋明水,等.基于沉积相反演的砂砾岩体沉积期次精细划分与对比[J].地质学报,2011,85(6):10081018.

LI Cunlei,ZHANG Jinliang,SONG Mingshui,et al.Fine Division and Correlation of Glutenite Sedimentary Periods Based on Sedimentary Facies Inversion[J].Acta Geologica Sinica,2011,85(6):10081018.

刘 岩,陈清华,白 鹏,等.河口坝储层精细划分与立体开发应用[J].特种油气藏,2011,18(1):2831.

LIU Yan,CHEN Qinghua,BAI Peng,et al.Fine Division of Debouch Bar Reservoir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ridimensional Development[J].Special Oil and Gas Reservoirs,2011,18(1):2831.

吴胜和,杨延强.地下储层表征的不确定性及科学思维方法[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2,34(2):7280.

WU Shenghe,YANG Yanqiang.Uncertainty and Scientific Methodology in Subsurface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J].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 and Environment,2012,34(2):7280.

杨 超,陈清华,任来义,等.柴达木盆地构造单元划分[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4(1):2533.

YANG Chao,CHEN Qinghua,REN Laiyi,et al.Tectonic Units of the Qaidam Basin[J].Journal of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Science and Technology Edition,2012,34(1):2533.

赵长勋.孤北洼陷桩南断裂带馆陶组—东营组断裂特征[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7,14(1):5051,65.

ZHAO Changxun.Fracture Features of Guantao Formation to Dongying Formation in Zhuangnan Fault Zone,Gubei Subsag[J].Petroleum Geology and Recovery Efficiency,2007,14(1):5051,65.

周海燕,王为民,刘春艳,等.渤海复杂断块油藏精细挖潜的实践与认识[J].海洋石油,2012,32(1):6165.

ZHOU Haiyan,WANG Weimin,LIU Chunyan,et al.The Practice and Cognition of Fine Potential Tapping in Bohai Complicated Faultblock Oilfields[J].Offshore Oil,2012,32(1):6165.

张学锋,张树海,王明春.复杂断块油气田的高精度地震采集技术[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2,34(9):5963.

ZHANG Xuefeng,ZHANG Shuhai,WANG Mingchun.High Precision Seismic Acquisition Techniques in Complex Faultblock Reservoirs[J].Journal of Oil and Gas Technology,2012,34(9):5963.

陈清华,刘池阳,李 琴.胜利油区孤岛油田新近系辅助标志层研究[J].地层学杂志,2003,27(1):4649.

CHEN Qinghua,LIU Chiyang,LI Qin.The Study on the Auxiliary Index Horizons of the Neogene in Gudao Oilfield of Shengli Oildom[J].Journal of Stratigraphy,2003,27(1):4649.

乐大发,陈清华,张福利.孤岛油田南区馆1+2砂层组细分对比标志特征[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1,33(1):8488.

LE Dafa,CHEN Qinghua,ZHANG Fuli.Characteristic of Markers for the 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 and Subdivision of Guan 1+2 Sand Member in the South Block of Gudao Oilfield[J].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 and Environment,2011,33(1):8488.

渠 芳,陈清华.对孤岛油田西南缘断层活动性的新认识[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9,31(4):394399.

QU Fang,CHEN Qinghua.New Recognitions About Fault Activity of the Southwestern Margin of Gudao Oilfield[J].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 and Environment,2009,31(4):394399.

渠 芳,连承波,陈清华,等.济阳坳陷孤岛油田西南缘油气运聚方向研究[J].地质论评,2011,57(2):223233.

QU Fang,LIAN Chengbo,CHEN Qinghua,et al.Research on the Direction of Hydrocarbon Migration and Accumuation in the Southwest Part of Gudao Oilfield,Jiyang Depression[J].Geological Review,2011,57(2):223233.

渠 芳,陈清华,连承波,等.孤岛油田西南缘油气运移通道匹配研究[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1,31(3):141150.

QU Fang,CHEN Qinghua,LIAN Chengbo,et al.Research on the Matching of Hydrocarbon Migration Pathway in the Southwest Part of Gudao Oilfield[J].Marine Geology and Quaternary Geology,2011,31(3):141150.

劳海港,陈清华.济阳坳陷南部横向变换带构造演化及其油气聚集规律[J].地质论评,2012,58(5):893900.

LAO Haigang,CHEN Qinghua.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Lateral Transitional Zone in Southern Jiyang Depression and Its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J].Geological Review,2012,58(5):893900.

冯建伟,戴俊生,冀国胜,等.测井资料定量识别河流储层建筑结构要素[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1(5):2127.

FENG Jianwei,DAI Junsheng,JI Guosheng,et al.Quantitative Discrimination of Architectural Elements of Fuvial Reservoir Using Well Log Data[J].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Edition of Natural Science,2007,31(5):2127.

申辉林,李厚裕,谢毫元.孤岛油田中一区测井资料精细解释[J].测井技术,1997,21(3):227232.

SHEN Huilin,LI Houyu,XIE Haoyuan.Fine Interpretation of Well Logging Data from Zhongyi Area in Gudao Oil Field[J].Well Logging Technology,1997,21(3):227232.

第9篇:精细化工与石油化工的区别范文

各位同事:

从我××××年×月份来到这片热土到今年因为岗位调整回到××已经四年多了。回想四年的工作历练和岁月征程,我思绪万千,感触颇深,这里承载着我们一个团队的责任、奋斗、成长、战绩,更承载着我们每一个石油人的信念、追求、情感、荣誉!四年来,在集团公司党委、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下,我们齐心协力,团结奋斗,挑战困难,一切从零开始艰辛创业,实现了各个阶段的各项目标。四年来,我们深入研究,优化部署,着力推进区域勘探开发一体化,油藏评价取得突破成果。四年来,我们科技建产,高效组织,聚精会神搞建设,产能建设高效运行;四年来,我们精细管理,强化注水,一点一滴增产夺丰收,磨刀石上闹革命。四年来,我们众志成城,严防死守,有效的保卫扩大了油田生产与油区矿权。四年来,我们警钟长鸣,高度防范,保证了安全生产的平稳局面。四年来,我们紧了又紧,严密控制,一心一意谋取低成本发展。四年来,我们坚持双赢,团结一心,营造了良好的内外部工作环境。特别是四年来,我们和广大干部员工手拉手,肩并肩,一起经历了奋斗的艰辛,享受了成功的喜悦,在与天斗、与地斗,与各种困难斗争的过程中建立了非常深厚的情意,以及共同的使命感、责任感、成就感、欣慰感。我们不能忘记朝夕与共、荣辱与共、患难与共的深厚情感,我们不能忘记齐心克难、齐心攻关、齐心团结的铁石默契,我们不能忘记开发好、建设好、管理好五蛟油田的铮铮誓言,我们不能忘记热爱团队、忠诚团队、奉献团队的无悔选择!在此,我向集团公司党委、集团公司、集团领导以及公司各部门领导对我多年来工作的支持、帮助和指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全体干部员工的辛勤劳动、无私奉献表示深深的敬意!

现将我四年来的工作述职如下,请审计监察组各位领导、各位员工代表审议!

一、取得主要工作业绩

(一)产能建设成果丰硕喜人。自单位××××年组建成立以来,我们克服人员紧缺、用工多样、矿权争议频繁、优质储量不足、生产组织难度大、安全环保风险高等诸多困难,一切从零起步,超常规组织,快节奏启动,精细化管理,迅速掀起了建产高潮,促使油田快速成长为集团超低渗透油田开发的后起之秀。累计完成产能建任务22万吨,发现了3个侏罗系油藏和三叠系多套油层组,新增探明含油面积55.37平方千米,新增探明地质储量3396.78万吨,新钻井265口,配套完成了30万吨产能建设工作量,并为集团扩大建产50万吨的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

(二)矿权保护拓展卓有成效。××××年以来,我们按照“立足和谐,讲究策略,维护矿权,守住地盘,拓展空间,突破难点,赢得主动”的工作思路,从油田南试验区面积9.3平方公里矿权为出发点,锲而不舍,稳步推进,逐步巩固了集团油田矿权,特别是在近年来激烈的矿权之争夹缝中,争抢矿权面积29.8平方公里,将矿权面积从66.9平方公里扩大到96.7平方公里,拓展了集团的续发展空间。

(三)示范油田创建取得突破。积极引入“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设、数字化管理”的建设理念,完成了白181等3个井区的数字化配套建设,建成了集团第一个数字化油田;根据不同区块、不同层系、不同类型储层的特点,大胆开展储层改造工艺创新,走出了超低渗油藏科学效益开发的新路子;推动质量管理体系水平再上新台阶,推动安全建产、清洁建产、文明建产,油田稳步迈入现代化科技环境友好型油田。项目组在示范油田建设中形成的《精细化管理,效益化开发,打造数字化绿色生态油田—油田20万吨产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成果》2011年荣获全国第六届工程项目管理二等奖,为国内同行树立了典范。

(四)原油生产年年超计划完成。××××年以来,我们始终以“采油人的天职就是多拿油”为己任,以“稳得住、上得去、管得好”为奋斗目标,持续优化指挥系统、产量监控系统和生产支撑系统,大力实施“老井稳产、措施增产、新井投产”三大重点工程,积极解决了繁重的生产建设任务、紧缩的操作成本、复杂的油区治安环境和日益突出的老油田稳产开发难题,牢牢把握原油生产的主动权,确保了原油产量的快速攀升。

(五)油田开发良性全线飘红。围绕“降低自然递减”这个中心,持续完善油田开发管理体系,重点抓好精细注水和工艺配套两大工程,狠抓油藏平面、剖面治理,加强井区技术力量和现场管理,提高注、采、输系统效率,实现了油田开发持续稳定。

(六)效益业绩目标全面实现。在产能建设项目上,集团公司下达万吨产能建设投资计划4500万元,实际万吨产能建设完成4116.53万元,严格控制在计划范围之内。在作业区收入利润及预算执行方面,每年收入利润超额完成、操作成本在计划范围内运行,实现了效益开发的目标。

(七)精细管理深化落地有声。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对重点工作实行跟进考核管理,成立了老油田稳产、措施增油、注水管理、隐患治理、数字化建设、成本管控6个精细化工作小组,与机关组室负责人签订重点目标责任书,步步靠实管理措施,逐级落实任务职责,促进以强化注水、措施挖潜、技术增产、节能降耗、安全生产等重点生产任务的完成,实现了油田开发精细化管理、安全环保精细化作业、采油成本精细化管控、基础工作精细化雕琢,确保了全年业绩目标的顺利实现。

(八)打造了××××形象品牌。在实践中培育了“目标一致、苦乐与共、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的团队精神,助推了××油田的快速发展。所在单位1人荣获“中石油劳动模范”荣誉、6人获得油田公司级荣誉,10人荣获长庆油田陇东油区劳动竞赛先进个人,单位连续四年荣获“庆阳市油区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庆阳市和谐模范油区创建先进单位”和“庆阳市纳税明星企业”殊荣,为集团争得了荣誉,树立了良好内外部形象。

二、所做主要工作回顾

(一)抓班子建设,发挥整体功能。始终坚持抓思想、抓作风、抓素质建设不动摇,始终做到统一思想认识、统一组织管理,统一目标任务,始终做到“工作上分、目标上合,职务上分、行动上合,分工上分、思想上合”,时时刻刻讲政治,事事处处讲原则,从而使领导班子始终保持了奋发向上、团结协作的氛围,成为了带领广大员工的坚强集体。

(二)抓整章建制,促进管理升级。建立健全了生产管理运行管理各项制度,坚持“日沟通、周例会、月分析、年总结”的日常管理体制;建立干部、骨干人员的考评体系,动态管理,能者上,庸者下,从而形成了良好干事的氛围;严把“队伍准入、招投标、合同签订、设计审批、物资采供、工程结算”六道关口,筑牢防腐大堤;坚持一把手负责,层层签订责任书,严格检查考核,逐级落实责任,确保了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综合治理等各方面重点工作有效落实,全员执行力全面提升。

(三)抓地质研究,确保开发效果。坚持“整体部署、分类实施、持续研究、及时调整”的原则,针对各油藏开发现状,加大研究力度,坚持“五个对比”(岩性、物性、电性、含油性、试油试采情况对比),追求油层稳、厚、连通,圈定建产有利区域,确保了产建效果;全面实施“139”稳产上产综合管理工程,建立了围绕油藏管理的“一个中心,三个着眼点,九个管理体系”的长效机制,确保了油田长期稳产上产。

(四)抓方案优化,不断提高单产。狠抓了日常随钻跟踪工作,切实做到方案“三个加强”:加强区域开发方案地质研究。从沉积环境、砂体展布、储层物性等方面入手,分析产建区块潜在地质风险,不断优化方案部署,及时调整建产方向,降低产建风险;切实加强单井随钻方案分析,坚持做到对每口新井电测、试油、试采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对可能带来的油藏变化进行预测,及时指导钻机调整;切实加强与研究院技术人员的沟通联系,不定期进行分析交流开发方案,及时掌握产建动向和信息,提高认识水平;积极开展新工艺新技术方案试验,努力提高单井产量。

(五)抓激励培训,提升全员素质。在薪酬分配上,确保奖金分配向生产一线倾斜、向关键岗位、艰苦岗位、边远井区倾斜;在季度奖金分配中,全面推行“以产量保效益,以业绩挣薪酬”的分配思路;在井区层面,积极引导基层单位进行月度自检;在班组层面,实施了以分片承包集中运作的大班组管理模式;在员工层面,全面实施以季度为周期的优秀班组、优秀班组长以及岗位操作明星评选活动。坚持军事化管理和经常化培训,创新“自己学、教着学、现场示范学、送出培训学、单位组织学”培训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四年来,单位一大批干部员工茁壮成长,逐步走上机关管理人员、中层干部岗位,成为长实集团骨干技术管理人才。

(六)抓安全环保,确保文明生产。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以落实安全环保责任为关键,以防范重特大安全环保事故为根本,落实各项安全环保措施,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任务目标,注重员工、注重管理、注重细节,实现了重大人身伤亡事故、重大设备事故、重大火灾事故、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和重大交通事故“五为零”的目标。

(七)抓投资控制,确保经济安全。切实加强财务管理。按照“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优化财务审核程序、提升财务服务质量、实现低成本管理的要求;加强资金管理。按照“开支有依据、审批按程序、花销有制度”的原则,做到“不该花的钱一分钱不花,不该销的钱一分钱不销,降低和杜绝了资金的使用风险,保证了资金安全。

(八)抓和谐稳定,营造良好环境。积极援助地方发展经济,组织当地群众参与油田产建钻前工程服务,带动了华池县经济发展,华池县按照“环境最佳、服务最优、速度最快、效率最高”要求,成立了由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油田开发协调领导小组,从用地审批、组织协调到钻前工程、纠纷协调政府全程介入,全力支持了产能建设项目建设和原油上产。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六心”工作法,着力改善员工的工作生活条件,不断丰富员工业余文化生活,力所能及为员工办好事、办实事,提高了队伍的凝聚力,营造了积极向上、和谐共进的良好氛围。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在我在××担任产能建设项目组经理和作业区经理的四年时间里,我为集团公司开发建设做出了一些富有成效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集团的要求相比,与员工同志们的期望值,我清醒的认识到还存在差距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充实自己,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扎扎实实地将工作干得更好,做一名组织放心、员工信任的党员干部,更好地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为集团公司打造建设效益型、创新型、和谐型长实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