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公共管理的意义范文

公共管理的意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共管理的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公共管理的意义

第1篇:公共管理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区域公共管理 发展 现实意义 解析

一、区域公共管理的现实意义

在我国现有的改革开放事业稳定发展的客观格局之下,中国地方经济体制在稳定有序的发展路径条件之下,接连出现了一系列的现实性发展问题,而针对解决这些问题的目标而提出推进的区域公共管理事业,在发挥其本有的社会管理实践职能的基础之上,也相应地发挥着其应有的综合性社会建设效应,这里试针对区域公共管理工作对中国当代经济社会建设事业的现实意义展开简要的粉熊。

第一,区域公共管理能够有效保障地方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有效推进,以及建设后相关设施的基本功能的顺利发挥,不难理解,公共基础设施在基层城市的综合性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建设进程中都是有着重要的客观作用,借助这些基础设施提供的公共产品资源,在城市综合建设事业稳定有序的推进过程中,以及国民基本生活支持条件的客观保障中,具备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二,区域公共管理能够切实保障公共生产资源在不同地域之间实现稳定有序的跨区流动,在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发展背景之下,生产性资源实现稳定有序的跨区流动,将会实现经济资源在社会发展环境中的高效流动,切实提升中国区域性建设发展事业的客观推进水平。

二、区域公共管理事业的发展路径简析

(一)扎实转变地方政府职能,规范政府之间的竞争结构

扎实转变地方政府的职能属性,是切实适应现有社会发展环境的现实需要,也是有效助力区域公共管理事业顺利取得预期效能的客观要求:

第一,地方政府主体要切实尊重和保障企业组织实际具备的自主化发展控制权力,政府的角色应当逐步从市场发展状态的引导者和决定者,逐步转化为市场运作环境以及制度创造行为的充分维护者,要切实通过在体制机制层次的创新行为,以及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切实为市场中的独立企业主体创造宽松而自如的制度以及政策环境。

第二,地方政府应当切实做好身份角色的定位,要全面细致的履行综合性社会建设职能。要为现实存在的社会市场主体,不断提供更加充分的公共产品以及服务。在提供公共产品以及服务项目的过程中,政府不应实施垄断行为,应当不断开发和吸引更多的社会组织致力于在社会管理事业中的参与热情,逐步在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环境生态保护等领域引入更多的社会化或者是市场化参与力量。

第三,针对区域性经济发展建设事业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地方政府应当切实致力于不断提升自身在地方公共管理工作实践职能层次的多样性,不断实现地方政府职能的综合性发展目标。

地方性政府主体之间的竞争关系结构客观存在且难以避免,不能因为看到了这种竞争结构引致的不良效应就因噎废食,应当切实寻求能够最大限度地维持政府之间竞争机制的秩序化发展结构框架,要逐步为地方性政府主体之间的竞争行为务求平和有序的客观发展环境。

第一,要逐步建立具备充分的公平正义特征的市场竞争政策以及相关的法律条文,切实防止地方性保护主义势力大行其道。

第二,剔除现存的基于地方保护主义理念而形成的有关约制性内容,切实引导生产要素按照合理化的市场环境运作导向机制实现客观流动,尽快见识覆盖全国范围的市场制度运行机制。

第三,以政策条文引导以及各级政府公共投资行为相结合的模式,切实促进社会化的独立性投资力量实现地域之间的合理化配置,逐步缩小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

第四,切实快速推进地方性财税体制改革事业的发展步伐,并通过规范而科学的转移支付,实现对欠发达地域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事业的有效扶植和推动。

(二)逐步实现区域内部政策的一体化建设

开展区域内部政策的一体化建设事业,可以切实降低交易成本、促进生产要素资源的区域内部的市场运作格局中是吸纳合理流动,建立市场主体之间的公平竞争结构,并实现对外部溢出效应的内部转化。

第一,在逐步实现区域之间在竞争性环境支持政策层面的一体化建设。尤其是要立足于区域性竞争发展政策的建设事业,逐步完成对有关法律条文的建设与实践。应当逐步完备《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有关条文,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修订《反限制竞争法》,要切实破除一切阻碍市场运行机制良好发展的现实力量,逐步促进生生产要素对象实现在地域之间的稳定高效流动。

第二,应当逐步推进地域之间在公共产品以及服务内容提供过程中的一体化,地方政府应当针对其惠及民生的发展实务事业展开有针对性的便民化服务模式探索。

三、结束语

本文针对区域公共管理的发展及现实意义问题,展开了两个方面的针对论述,其中涉及我国现有的区域化发展建设事业的运行实践过程中的客观现实,以及可供参考的发展路径内容,旨意为相关领域实践工作的发展提供推动力量。

参考文献:

[1]陆威.区域公共管理视角下区域公共产品制度建设问题[J].理论建设,2008,05.

[2]陆威.试议区域公共管理视角下区域公共产品制度建设[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08,10.

[3]巫广永.广佛肇区域公共管理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广州第二机场”选址争议为例[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2.

第2篇:公共管理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借鉴意义

一、中国行政管理改革借鉴新公共管理的必要性

对于新公共管理理念而言,它是在西方国家处于一种特定的经济、政治、技术等条件下所产生的,通过对于新公共管理理念的出现,反映出了西方国家进行公共管理改革的趋势。通过西方各国进行公共管理体制的改革,使得许多国家有效的实现了改善公共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的目标,而且通过新的公共管理体制改革,将会更好的促进西方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满足了西方国家的人们群众对于公共服务的需求,而且,通过公共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将会帮助西方国家提高自身的国家竞争实力。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而且将会长期处于这样的一个阶段,但是,我国也是一个不断在进行经济体制转变的国家。我国虽然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上不长,但是,所取得的经济成果是非常巨大的,很多成果已经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可和赞同。但是,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许多以往传统的公共行政管理制度已经不能够进一步发挥建设社会主义特色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所以,我国开始思考如何才能够更有效的提高行政管理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的作用,也在思考怎么样能够提高公共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这些问题是我国目前为了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所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也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和实践的问题。而西方的新公共管理理念的出现,正好解决了我国目前正在思考的这些问题,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一定程度上的参考意义。

中国现行的行政制度的改革指导思想仍然是是以传统的公共行政规范为主,对于目前西方国家流行的新公共管理改革理念缺乏一定的借鉴和指引。虽然我们相信中国现行的传统公共行政管理制度和我国实际的社会发展水平并没有脱节,但是,我们不应该排除更好的去吸收和引进新的理念和思想的做法。这是因为,在世界的公共行政改革中需要面对许多共同的问题是,这些共同的问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一样的。因此,了解和学习西方国家在公共行政改革中的实践所积累的经验和教训,对我国公共行政改革的实践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中国公共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对新公共管理思想的借鉴

1.重视政治对行政、对公务员的影响

根据西方各国实行公共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我们可以看出,许多改革的措施都离不开政府政治体制的工作原则和内容,如果在进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政府的政治体制无法有效的保证政治责任制度,那么就无法保证整个政府制度的权威性,使得在进行公共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时候,将会面临着政府政策失控的危险。在一个缺乏政治权威和政治责任制度的环境下,政府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质量是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的。因此,虽然政府机构需要进行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来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和绩效,但是也要和政府的政治体制相适应。让政府管理人员认识到行政管理工作所需要承担的政治责任,从而增强公务员的政治敏感性,保持公务员能够有意识来响应政府提出的行政管理改革政策响,从而实现忠实履行行政职责的目的。

2.打破政府独家提供公共服务的垄断地位

我国的公共服务领域目前的情况是政府处于独家垄断的地位,使得我国许多公共服务设施和领域无法得到有效的发展,并且遇到了发展中所必须经历的瓶颈状态。这就需要我国政府在进行公共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时候,将市场竞争机制有效的融入到公共服务领域之中,一方面能够保证有效的提高我国公共服务领域的整体质量和工作效率,另外一方面可以有效缓解我国政府对于公共服务设施投入资金的压力缓解。我们应该学习西方国家在进行公共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加强政府对于公共服务领域的宏观调控作用,并且特别制定一套符合公共服务领域的市场竞争机制,允许政府以外的私营企业经营和进入到以往传统垄断的公共服务行业,从而能够提高我国公共服务行业整体的管理效率水平。

3.强调政府的企业化管理,强调管理的高效率

中国政府的行政管理机构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一个低效率的状态。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导致权力过分集中,使得我国政府对于许多事情过分的进行干预,造成行政管理部分无暇分心,无法更好的为本职工作而服务;政府行政管理机构和组织的设立不合理,许多部门的职责和权力相互重叠,造成了一家推一家的情况出现;我国关于行政管理的相关法律和法规还不是很完善,使得无法有效的将行政管理工作引入标准化和法制化的范围内。我国许多存在的原因造成了我国行政管理部门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低下,所以在新公共管理理念下,我国政府应该借鉴新公共管理强调政府应该像企业管理一样的想法,不断提高自身工作效率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4.利用企业科学化管理方法

我们还应该借鉴和参考西方国家在进行新公共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利用企业管理的一些科学管理方法,比如绩效考核、管理目标等,通过这些科学的管理方法引进,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行政管理改革的效率,也能够提高以后行政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虽然,我国的政府行政管理工作实际情况可能和企业管理的行政管理实际情况有许多不同之处,而且许多科学管理方法也不能够完全的应用到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但是,政府应该重视和强调企业管理中比较科学化的管理方法,重视市场上的人群对于管理的需求和建议,这样的方法还是比较适合应用到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的。

参考文献:

[1]刘敏军,邓志斌.新公共管理应补充理性官僚制――论当代中国公共行政的模式选择.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3.25,(3)40.

第3篇:公共管理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

和谐视角;公共管理者;领导艺术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行为为主的一种管理活动。公共管理需要涉及到公共组织以及公共组织中的工作人员,这样就需要公共管理机构当中的人员掌握公共管理知识。尽管中国在开展公共管理过程当中已经累积了许多经验,但是这些经验当中也有一些是失败的经验,因此也客观存在很多问题,当前公共管理行为当中领导者自身的素质不够高,而且对于公共管理所需要的领导方式没有足够的理解。因此在公共管理行为当中容易出现一些人民和公共管理机构之间的冲突,从而导致公共管理行为没有办法真正对社会产生有效推进作用。因此对于公共管理方式的探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而公共管理并不仅仅是一种机械化的管理行为,更是一种感性的管理艺术,是一种领导方式艺术。领导艺术的探求对于公共管理的发展而言,有着关键的影响,而当前很多公共管理部门对于领导艺术的认知和实践,都缺乏一定成熟的理论认识。因此,对于公共管理的领导艺术在工作实践当中的运用,以及在和谐社会构建的视角下对公共管理者的领导艺术的探求,具备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和谐视角下公共管理者领导艺术客观问题

首先,当前的公共管理领导者其自身素质相对比较低,特别是在思想文化各方面的素质都不够高,心理上的素质也不够健康等。当前公共管理的部分领导者,对于的理论没有足够的认识,而且也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没有运用辩证的方法去分析并且解决日常管理中的问题,在公共管理机构当中无法成为一个合格的领导干部。除此之外,很多领导干部也没有具备比较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特别是在文化基础上面以及知识面上都相对比较窄,没有对现代科学技术有足够的认知,在心理调节上也缺乏敏锐的调节能力以及更为良好的心理觉察能力,意志力上面也不够坚韧。因此领导者的这些素质,也影响到他们的领导艺术和领导能力,这样就无法真正地形成有效的领导力,也无法真正提高自身的领导艺术。很多领导者缺乏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方面的素质,所以在调节公共管理机构内部,以及公共管理机构与其他外部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尚缺乏有效的调节方式。因此,在公共管理机构的内部关系上缺乏和谐调解的有效机制。领导者没有办法掌握公共管理行为中所需要的领导艺术,当前外部社会形势和国际形势相对复杂,公共管理组织也面对着非常多的任务。在客观角度上,需要领导者结合和谐社会构建,掌握公共管理组织所需要的各项艺术,这里面就包括决策方面的艺术授权方面的艺术,以及创新、用人、和谐沟通机制等。但是,由于客观上以及主观上的原因,领导者在公共管理领导艺术上的掌握并不能够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求,这个问题也影响到这些领导者在领导艺术上的提升,特别是在和谐社会构建基础上的领导艺术提升,会受到这方面的掣肘,从而没有办法让领导艺术和和谐构建互相之间形成紧密的联系。

二、公共管理者领导艺术问题成因分析

首先,当前的公共管理领导者对于领导艺术的重要性和意义认识不足,只有领导者对于领导艺术有足够的重视,才会对领导艺术加以注重,并且进行更深层次的培养和提升。对于21世纪的公共管理机构领导者而言,如何更好地成为一个领导者,如何在和谐视角的条件下,对公共管理领导艺术进行提升,已经决定了领导者自身以及公共管理机构的发展。因此,对于公共管理机构的领导者而言,领导艺术的重要性认知不足,领导艺术对于整个公共管理机构的影响就大打折扣,没有办法发挥出领导艺术对于构建和谐的公共管理机构本身的重要价值。其次,很多公共管理机构的领导者缺乏对人性化和和谐管理的认识。对于人性化的管理,特别是以人为本的公共管理,已经成为了当前公共管理机构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而当前时代当中很多公共管理机构的领导者,仍然没有对人性化的管理有着足够的认识,并且不具备相关领导艺术的才能。因此,没有办法真正地让公共管理机构协调自身内部以及与外部之间的矛盾,也就没有办法构建和谐的公共管理机构。很多公共管理机构的领导者,把人性化的管理转变成为一种人情管理,在管理的过程当中徇私,没有办法真正做到公平管理。这样就没有办法让公共管理行为和和谐构建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是当前在推进公共管理艺术的过程当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很多领导者把领导艺术等同于做好好先生,没有对出现问题的下属进行公平的处置。很多公共管理机构的领导者,也不愿意在日常的管理当中得罪人,这样的管理对于公共管理组织而言是一种非常大的负面影响。再者,很多公共管理机构的领导者,并不认识到领导艺术当中所包含的关键知识,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都缺乏领导艺术的基础科学文化知识与思辨意识。一部分的公共管理机构领导者不懂得管理方面的原则,往往喜欢采用物质上的刺激或者是精神上的勉励,偏重于物质或者精神,这都无助于公共管理组织的良性发展。特别是部分公共管理的领导者,没有形成科学的领导艺术,而且也不懂得如何合理的进行授权,在管理工作上有时做得过细,有些时候则过于粗放,这些都没有办法构建和谐的公共管理机构。最后,公共管理中出现在领导艺术上的缺位,也和整个公共管理客观体制和环境有关系。因为当前中国的公共管理在管理内容上过于广泛,而且面对的管理任务也相对较多,包括维护公共秩序、维护公共基础设施等等,而且公共管理本身的目的,也并不是紧紧围绕社会的公共需求,所以也给整个公共管理体系和决策上带来更大的难度。这些也都让公共管理领导者在发展自身领导艺术方面,出现了部分的瓶颈,无助于形成和谐的公共管理机制。

三、和谐视角下公共管理领导艺术的基础要素

公共管理者领导艺术本身具备非常独特的特征。首先,领导艺术是具备创造性的,因为每一个公共管理组织中的领导者所面对的公共管理任务以及环境和要素都有所不同,因此,优秀的公共管理组织领导者,其本身具备非常良好的适应能力,能够在具体的条件下创造性地形成领导艺术。其次是科学性,因为公共管理组织的领导者,其在管理的过程当中要尊重客观规律,所以在和谐视角下必须尊重公共管理组织的发展状况。第三是领导艺术具有一定的经验性,因为领导艺术它是需要公共管理组织领导者围绕自身的发展情况才能确定。因此,从这个方面来看,公共管理者的领导艺术是具备灵活性和规律性,需要公共管理者充分分析在和谐视野下的公共管理实践,才能够形成真正适合这个公共管理组织领导艺术。公共管理组织的领导者要因势利导,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领导艺术的调整,才能够让公共管理组织领导工作让所有人都感到满意。而在和谐视角下,公共管理者的领导艺术主要包含以下的基础因素:第一方面,公共管理者的领导用权艺术,这是公共管理者领导艺术当中的核心。公共管理者在运用自身的领导权力的时候,不仅仅要实现公共管理任务,更需要配合联系自身的影响力,促进公共组织的良性发展。公共组织的自身运行非常重要,与公共管理者的领导艺术紧密相关,在实践过程当中公共领导者需要充分研究并思考自己下属组织和机构执行任务能力,从而对自身的管理行为进行调整,并且对于权力和责任从管理层面进行明确,并且同时明确权力和职责的界限最终在管理和领导过程当中有一个度,促进公共组织的稳定以及和谐。因此,公共组织的领

第4篇:公共管理的意义范文

首先,现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科学技术在社会当中的分布不均匀,人们所获得的信息也有差异,信息的差异性使得人们对于信息需求不一样,导致公共管理出现目标的异化其次,在公共管理当中由于人们的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不一致,人们的社会使命出现严重的差异,责任履行者缺乏,公共管理者将责任推卸的现象比较严重,而且对于责任的追究难度非常有难度,在生产业当中,人员分工和职能面临巨大挑战,这使得社会杂乱无章,导致公共管理出现目标异化。

2公共管理目标异化的表现分析

2.1公共管理目标被改变

公共管理目标体制能够领导社会人员履行自己的责任,规范市场,维持社会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的稳步前进,对于社会公共管理的目标来说是实践的理论性基础但是,由于公共管理当中某些制度比较僵化,公共管理对于不良行为处置的方式比较单一,有关社会公共管理体制没有被合理运用,久而久之,公共管理目标就被简单化要求过高,单单注重形式而不注重质量的体制反而会与公共管理目标相违背,在对社会公共场所进行管理时,忽视了公共管理目标的本质要求比如在管理市场经营活动时,由于商家没有对垃圾进行及时处理,市场管理人员除了让经营商罚款外,还取缔了他在该处进行商品贸易的权力通过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管理人员没有认清公共管理的目标性,反而将公共管理的目标性异化了,他认为罚款是解决这件事的主要方法,殊不知在这件事中,公共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增强市场经营人员的环保意识,仅靠惩罚是远远不够的,这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对市场的营业活动以及经营商家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不利于社会经济的稳健发展所以需要灵活运用公共管理体制,促进公共管理目标完善化。

2.2公共管理目标出现偏差

公共管理目标出现偏差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公共成员行为的偏差、计划执行时的偏差、经营活动的偏移由于社会成员思想上的偏差,会逐渐对他们的行为产生影响,他们是公共管理当中的主要参与者,所以他们的行为会对公共管理造成影响,思想以及行为上的差距会对他们的职业道德、社会观念、社会道德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公共管理的目标计划是公共事业行使的战略性目标由于计划来源的不同,执行者的不同以及标准的不同,这些都会对公共管理目标产生深远的影响社会公共管理的一项重要事务就是对经营活动进行管理,所以企业的行为也会反作用于社会,目前由于企业在节制用水,环保等事务上没有处理好,企业的目标又和公共管理的目标具有一定的联系性,所以也会使公共管理的目标异化。

3公共管理目标异化的规避

3.1增强公共管理当中的监管力度,有效避免公共管理目标异化现象

政府一定要采取多元化的监控手段,对公共管理当中违背目标的行为进行严格管制,必要时可以采取处罚措施还要扩大监控的渠道,尤其要扩大信息传播的途径,对公共管理当中的绩效需要进行有效的考核,对于监管当中突出性的问题进行及时反映,解决还要强化公共管理当中的激励约束机制.让社会人员承担一定的责任.为公共管理目标而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这不仅能够加大使命感,还可以增加人们对于社会的归属感,只有团结,才能制胜。

3.2提升公共管理中目标的相容性,避免目标异化现象的出现

让每一个社会的参与者都成为社会的决策者,将自己的爱好以及目标和公共管理的目标对应起来,将社会的目标当成是自己的目标,有效融入社会公共管理的事业当中对于自己的责任以及义务要合理刘待,不可以推卸社会责任,因为公共管理目标的实现主体是社会人员,所以需要扩大沟通以及信息化的途径,为了公共管理的目标而奋斗。

3.3提升社会人员对于理论化的理解程度

公共管理者背负着社会的责任,所以对于执行者来说要求比较高,不仅要求他们对于公共管理目标理论具有一定的了解,还要求具有一定的职业价值观,社会公德意识以及公正意识当自身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违背时,要注意顾全大局,可以主动地为了公共社会管理的利益而放弃自己的利益,也就是说,利益的相同性能够降低公共管理目标异化的程度。

3斗公共管理目标制定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

公共管理目标异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目标体制制定不完善造成的,所以应该要在符合公共社会对目标进行有效制定不能太简单,也不能过高,同时还要注意目标是不是和市场以及企业违背,如果是,就要做出调整。

4规避公共管理目标异化的意义

公共管理的目标是社会发展的最终走向,是社会全体成员的理想,只有将目标异化进行规避,才能快速发展社会,赶超其他国家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带动我国企业、市场以及金融性产业,因为这都是一个有机整体,它们的目标在大致上是一样的,所以规避目标异化也是带动我国经济,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有效途径。

第5篇:公共管理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公共部门 精益六西格玛 服务型政府

精益六西格玛管理的内涵

精益六西格玛(Lean Six Sigma,简写为LSS)是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管理的结合,它集成了两种非常重要又相互补充的改进技术的综合方法论,同时关注消除浪费和降低变异,从而达到更佳的管理效果。精益生产的关键出发点是关注顾客的价值,基本思想是减少或消除浪费、降低成本,实现最大的增值。六西格玛是在过去许多先进理论和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套系统的业务改进方法体系,是通过减少波动、不断创新,达到缺陷逼近百万分之三点四的质量水平,以实现顾客满意和最大收益的系统科学。精益六西格玛不是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的简单相加,而是二者的互相补充、有机结合。它们的共同点,如追求完美、持续改进、基于流程的管理、以顾客价值为出发点,为二者的结合提供了基础;两种模式关注的对象,即消除浪费与控制变异,也是互补而非对立的。总之,精益是一种宏观的运作思路,而六西格玛则提供了一种非常强大的分析工具,前者告诉我们做什么,后者告诉我们怎样做。

精益六西格玛管理应用于公共部门的意义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二十一世纪中国政府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服务型政府应当是以公众服务为基本理念,积极运用各种政府管理工具来塑造一个有限的、负责任的、民主的、高效的政府。其治理理念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其工作模式是“顾客导向”,一切服务都要围绕着社会公众这个最大、最直接的“顾客”展开。①精益六西格玛管理所关注的内容正是顾客满意、提高质量,这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不谋而合,在公共部门中应用创新的管理方法,将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成效。

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管理具有相通性,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之间在管理上并无本质区别,且私营企业在管理的创新能力、管理效率、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上都比公共部门更胜一筹,具有优越性。因此,新公共管理以现代经济学和私营企业的管理理论与方法为理论基础,主张在政府管理中采纳企业化的管理方法来提高管理效率,在公共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来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强调公共管理以市场或顾客为导向来改善行政绩效。②对于公共部门来说,实施精益六西格玛管理的收益,可以体现为两个方面。从宏观角度来讲,作为管理以及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政府机关,其中一大职能就是制定投资、贸易、财政等政策。政府部门可以应用精益六西格玛的方法建立以数据为驱动的、可测量的国家政策。从微观上讲,实施精益六西格玛管理有助于增强公共部门的回应能力,改进公共行政流程,提高工作效率、节省开支,进而更好地推行国家的各种政策法规。此外,实施精益六西格玛管理也有助于建立以公共服务质量和人民满意为核心的绩效考核体系,激励公共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致力于提供公共服务的动机。

精益六西格玛管理在公共部门中运用的一般步骤

通常情况下,精益六西格玛对一个已有流程的优化包括五个步骤:即D-M-A-I-C(定义、测量、分析、改善、控制)。公共部门相对于企业而言有其特殊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该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收集公众需求,明确总体目标,营造优化氛围。公共部门要以公众需求为出发点,从不同维度设计调查表格和收集整理资料,倾听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对公众各方面的需求进行定义。在此基础上,建立符合公众需求和部门长期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掌握基本情况并对各层面的目标进行分解。同时,部门内部倡导“无边界合作”,打破原先的条条框框,加强协调合作的氛围。统一领导阶层,实现领导层的鼓励与支持,并选择相关高素质负责人组成一套合理、高效的人员组织结构,全权负责活动的开展及对突况的预测和监控,从而保证改进活动得以顺利实现。

梳理流程框架,测量缺陷问题,分析关键因素。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把公共服务的每个流程准确地描述出来,形成流程框架。在框架中显示出所有活动的细节,对流程的每个关键点的时间和量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并对公共服务的现场进行仔细观察,以便于分析改进。然后选定标杆,并将现有服务流程与其进行对比,测量其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从而了解当前各级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的漏洞和人民不满意的几率。在此基础上,集合有经验的人员,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测量出的数字结果进行量化分析,查找造成缺陷的原因,着重分析关键因素,以便确定下一步改进重点。

理顺内外因素,研究解决方案,改善政务流程。经过分析,发现的问题可能是多方面的,有些是公共部门面对的外部环境因素,多为不可控因素,有些是流程本身的因素,属于可控因素。只有理顺内外因素,把握改进重点,才能大大提高优化的效果。根据流程本身的实际情况,充分听取工作人员的意见与建议,反复探讨,有针对地研究解决方案,趋利避害,改进政务流程。并更多地运用信息化技术,使流程更加便捷,从而提高工作的公平性和信息公开度,提高公共服务效率以及更好地满足服务公众的需求。

控制流程改进,检查实施效果,实现持续改进。流程的改进并不是终点,在实施过程中,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对改进后的流程实施测量与控制是关键,例如收集相关数据,听取公众和工作人员的反馈,以便分析和检查解决方案是否有效以及达到何种效果。最后,总结成功经验,提出新问题,对于仍存在的错误要及时改正,并不断跟踪控制。只有这样,才能把有效的方法制度化。新出现的问题则可以作为下一步改进的目标,从而最终实现持续改进、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的效果。

第6篇:公共管理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主义;高等教育;质量管理

20世纪90年代以后,学者们普遍认为,高等教育中的新管理主义浪潮的流行趋势不可逆转。近年很多国家在高等教育改革中,往往将私营机构的管理方式和背后的理论引入到高等教育管理中,使得高等教育机构的运作发生重要变化。这种现象被冠以新管理主义或新公共管理(NPM,New Public Management)。[1]

在新管理主义发展的初期阶段,着重于经济和效率、成本抑制和分散化管理。后期则引入市场概念,着重于质量的持续改善,以及注意到使用者的期望,这就是现称的“新公共管理主义”。之所以引发新管理主义的变革,主要是原有的公共部门的规模与能力受到质疑。有学者指出,大而无当的公共部门消耗了原已稀少的资源。[2]因此,新公共管理主义学者们提出,应该引进企业的管理方法与市场的竞争机制,例如由中立机构来提供各种服务与劳务,公共部门的部分功能,改善原有的公共管理部门的缺乏效率、浪费资源的情况。新公共管理主义理论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效法私立机构,特别是企业的管理方式;二是运用一些手段,将官僚、权威式的作风转化为有效率的、顾客导向的新管理典范。新公共管理主义思潮对高等教育的转型有着多种启示价值,并引发了高等教育的新转向。

一、关注市场,追求效率的高等教育改革

进入21世纪,全球市场已然不是传统大工业生产时期的市场概念,它更强调的是高科技、信息技术、产业创新,因此它更关注高校能否培养创新性人才。“通过教育投资,可以造就人才,而人才质量是推动科技发展的重要保障。”[3]不仅发达国家,而且发展中国家为了要应对市场化的浪潮,提高科技发展的水平,都在不断改革高等教育。

在关注市场需求的同时,新管理主义者发现,20世纪60至90年代时期的高校扩张带来了问题。20世纪60年代,一些欧美国家受到福利国家政策和民主思潮的影响,为满足教育机会均等的社会需求,纷纷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很多非大学部门(如美国的社区学院、法国的技术学院)纷纷涌现,以吸纳迅速增长的本科生数量。如1980年,韩国、新加坡、泰国、瑞典、美国等的高等教育在学率分别为15%、8%、15%、31%、56%,到了1997年,则各飞速提升为68%、43%、22%、55%、81%。[4] 我们再以OECD国家的入学指数为例,2007年的统计数据表明,绝大多数的OECD国家其高等教育入学指数都在65%以上。

虽然高等教育规模扩张有其必然性与重要意义,但近年来,出于对效率和效能的关注,以及对全面、复合型人才的重视,新公共管理主义者们纷纷对高等教育机构之课程狭窄的问题提出了批评。学者们认为,为提升高等教育机构的办学质量,改善高等教育的品质,强化资源的有效运用,引入中立的私营机构,以追求效率的管理方式理应成为各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特别是一味追求规模的扩大效应并未带来高等教育质量效益的提升,相反,学术竞争力、师资质量反而有所下降。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新公共管理主义学者们就提出了不仅要扩大规模、更要注重质量的管理思路。例如,2000年后,中国香港在市场化的影响下,开始思考如何培养“具备创新思维、灵活应变、善于沟通和精于分析判断的通才,以及各方面的专才,在竞争激烈的经济环境下,维持国际金融、经济和贸易中心的地位,并进一步发展成为世界级的大都会”[6]。

第7篇:公共管理的意义范文

在公共管理中,公共利益是比较核心的内容,对于公共利益进行分析,是公共管理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从规范层面对公共利益进行分析,探讨公共管理中的公共利益怎么进行表达、以何种形式形成以及实现方法。基于此,在本文中对公共利益的几个内在问题进行探究,对公共管理中的公共利益进行深刻解读。

关键词:

公共管理;公共利益;分析

公共利益包含了多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具有“公共”含义,另一方面具有“利益”含义。不仅是指具有社会利益性的相关情境系统,还所指政治方面的内容。在下文中对公共利益的构成进行分析,并提出公共利益在社会中实现的途径。

1.公共利益构成

1.1社会利益分享性的公共利益从社会资源角度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分析,社会公共利益面向社会共同体的内部不确定性,制定组织中的人所享用的资源与条件。换言之,基于公共利益的资源以及条件享资格比较开放,这些资源与条件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且与社会共同发展,因此具有一定的社会分享性[1]。

1.2组织分享性的公共利益公共利益为组织内部共同体成员提供资源与条件,这些共同体内的资源与条件都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对资源享受人群具有一定的限制,仅限于组织内部的成员享用,并且对于组织外部的人员具有不一定的排斥性。这些资源与条件的应用,具有较强的组织分享性[2]。

2.公共利益的特殊属性分析

第一,社会成员性。从社会公共利益角度对公共管理中的公共利益进行分析,公共利益所面向的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从利益范围上对其进行分析,公共管理中公共利与一般背景下的利益含义存在着很大差别。其中,一般意义上的公共利益是社会大多数人自身利益,而公共管理中的公共利益则是面向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以公共利益认定角度对公共管理中的公共利益进行分析,在民主制度中,公共管理以全体民众为主体,公共利益的实现通过民众、政府部门、非政府部门以及民众所组成的管理体系认定来实现。从公共利益落实角度进行分析,公共利益是进行公共选择的环节中,依照现代政治参与理论基础,政府部门是代议民主制中,公共管理的直接主体,而公共管理中的参与主体是非政府公共组织[3]。第二,分享机会的无差异性。公共管理中的公共利益涉及的领域较多,辐射的范围也较广,因此为了保证公共利益的有效落实就需要保证其开放性,也就是说一旦确定某种利益为公共利益,那么其对任何人都应该是开放的,即所有人都有权利享受这一利益。以社区健身器材为例,其本身就是一种在公共开放空间而设置公共设施,来到这一社区的人都可以进行身体锻炼,社区的公共器材具有一定的分享性。在不同的社区公共利益共享中,不存在相同的利益份额,为了缓解不同领域的公共利益差异性性,主要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1)保持资源分配的均衡性;2)依法收费。当公共利益过于丰厚,将会出现资源利用拥挤现象,因此将采取该种类型的措施,实现资源的公平利用[4]。第三,分享方式的双重性。双重性是指,公共利益一方面具有自愿享受的一部分,也有被动享受的一部分,有的公共利益在主观上并不是人们所需要的,但是却不得不在法律的约束下,使得人们被迫接受。该种情况实际上是一种非自愿分享的利益。主要表现在政治公务等方面。例如,在社区管理者选举中,某个参选者以比较微弱的优势当选,选举过程按照法律程序进行,当有人对选举的结果产生怀疑时,也不能说当选者违背了社区公共利益。对于当选者来说,选举结果是一种被迫分享行为。

3.公共利益在社会中实现的途径

3.1不以需求者数量作为唯一标准很多学者认为,当人们对一项事物的赞同者比较多,那么该项事物就能够构成公共利益内容,从理论上进行分析,由于公共产品以及公共服务,大家一致需求的容易使得人们快速达成共识。当人们对公共产品产生分歧时,这种公共产品就不能称为公共利益。该种观点实际是以对待一项公共事务的赞同人数为衡量标准,道理简单明了,但是却存在着一定的偏差。需求者的数量只能代表对公共利益趋向,但是却不是公共利益的位移认定标准。被大多数人赞同的利益,无疑是一种具有分享性的公共利益。此外,还有两种形式也能够反应出公共利益。第一,不需大多数人认同,而是需要少部分人认同的社会公共利益,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同时还具有社会共享性。第二,虽然能够获得少部分人的赞同,但是却能够使得所有人受益,虽然在该种模式中,能够使得大部分人被动受益,但是其也具有较强的社会分享性。由此可见,需求者数目的多少不能被视为衡量公共利益的标准。而能够决定公共利益的其本身是否具有一定的社会分享性[5]。

3.2不局限于单一的领域传统观念下,公共利益只是局限于国家政治层面上,在地方政府以及更小层面上不存在着利益普及。其实不然,公共利益的社会性所涵盖的内容比较广泛,“社会”既能够表现在国家政治层面上,也能够普及在社区中。由此可见,公共利益中的资源与共享条件,并无范畴等级之分,一方面能够对小层面的利益进行维护,另一方面也能够与更高层面的利益保持一致性。公共利益中存在着的多种层面利益并存的现象,而如何处理好社会共享公共利益中的利益博弈问题,是避免利益冲突的关键。从横向的公共利益构成上进行分析,其具有政治性、社会性以及经济等多种形式。人们对公共利益中的利益分割开来看,忽视了多个领域中的公共利益存在。公共利益并非单一层面利益,而是具有多元化利益共享。

3.3并不一定完全体现真、善、美公共利益主要分为抽象公共利益和具体公共利益,其中抽象的公共利益主要集中在价值层面、理念层面。例如,在抽象层面上的政府行为指导,实质是一种政府行为边界的判断依据。而具体的公共利益与抽象的公共利益之间存在着较大的不同,主要体现在社会公共产品、社会公共服务等层面上。抽象的公共利益是一种理想化的利益规划,代表着人们对真善美的向往,而具体的公共利益,在目标上可能出现很多偏差,不一定能够代表着真、善、美。出现这样现象的原因,主要的原因就是公共管理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和动态性,一方面是政府部门对公共利益的调整,另一方面是民众对公共利益的适应,因此存在着动态性。结论综上所述,在本文中对公共利益构成进行分析,论证了公共利益的特殊属性,并提出公共利益在社会中实现的途径,首先需求者数量不作为衡量公共利益的唯一标准,公共利益其次不局限于单一的领域,最后公共利益并不一定完全体现真、善、美。

参考文献:

[1]陈庆云,鄞益奋.论公共管理研究中的利益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05,05:36-39.

[2]陈庆云,鄞益奋,曾军荣.论公共管理中的公共利益[J].中国行政管理,2005,07:17-20.

[3]吴庆.公共选择还是利益分析———两种公共管理研究途径的比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5:124-130.

[4]张义之.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共利益偏离问题分析[D].西北大学,2007.

第8篇:公共管理的意义范文

做汽车媒体这一行,就少不了被身边的朋友问起“买哪辆车好啊?”、“XX和XX哪个更省油啊?”“找你买车有没有优惠啊?”之类的问题,同行之间也经常互相感叹,真的很无奈。最近,有朋友想买辆中级车家用,考虑2.4L的雪佛兰迈锐宝和2.5L的丰田凯美瑞,最纠结的地方就是油耗。如果纯对比油耗,凯美瑞一定胜出,不过我却较真地把这两辆车都借来,做一次真实用车环境的对比,来看看这两辆车在北京的一天,表现到底如何。

既然是最贴近实际的测试,我们就假设了一个车主一天的用车生活。早晨从定慧桥出发,沿阜成路到达航天桥,向南驶入三环主路,沿南三环到达东三环,到京广桥附近为上班的道路。再从京广桥沿朝阳路抵达东四环慈云寺桥,向北沿东四环抵达四元桥进入机场高速,过五环后北皋出口驶出机场高速,沿京密路到来广营东路向西,沿马泉营西路向北抵达斯普瑞斯奥莱,这是下班去奥莱购物的路线。最后再由斯普瑞斯奥莱沿原路返回机场高速,到四元桥上北四环,然后沿北四环、西四环抵达定慧桥家里。全程实际里程87.6公里,路线涉及环线、红绿灯路段以及高速公路,车流量有明显的不同,就是为了模拟出最真实的用车环境。

京城早高峰伤不起

一早,我们在定慧桥加油站把两辆车用同一个加油枪加到满油跳枪,然后就开始我们的正式测试。为了公平,我们都将车内空调开到恒温20℃,并且尽量保持发动机转速不超过3500rpm,平稳地驾驶,以保证此次测试的公正和公平。

早晨7点半的北京,路上的车流已经开始增加,这个时间出门的,基本都是距离不近的上班族,在阜成路上的每—个路口,基本都要等—个红灯才能通过。短短不到3公里的路程,至少走了15分钟。走走停停的道路,让刚刚出门的凯美瑞和迈锐宝油耗显示都不低。这段路上,迈锐宝的平均油耗在13L/100km左右,凯美瑞稍低,但是也没有低于11.5L/100km。

驶上三环后,路况开始好转,车流量虽然不小,但时间毕竟比较早,而且向南走的车明显少于向北走的车,因此车速可以稳定在60—70km/h,油耗也很快降了下来。不过当时间过了早晨8点,车流量明显提升,车速也降了下来,逐渐出现大面积堵车,之前还能保持在8L/100km的油耗,渐渐地攀升到9L/100km以上。抵达京广桥的时候,已经9点15分,准确地说,我们模拟的仁兄,上班已经迟到了。此时迈锐宝的油耗为10.1L/100km,凯美瑞的油耗为9.2L/100km,测试的第一部分正式结束。

稳定车速,油耗猛降

第二阶段,从京广桥向东上东四环,到四元桥上机场高速,终点斯普瑞斯奥莱。这一段路除了上四环之前朝阳路上车流比较多,而且有红绿灯,油耗还都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不过从上了四环开始,较少的拥堵,让车速基本可以稳定在70~80km/h,油耗很快就降了下来,迈锐宝的油耗降至8.3L/100km,凯美瑞7.4L/100km。

上机场高速后,一路通畅,迈锐宝和凯美瑞都能把车速稳定在100-120km/h的高速巡航状态。平均油耗也分别维持在8L/100km和7L/100km左右,抵达斯普瑞斯奥莱时,迈锐宝的油耗为7.8L/100km,凯美瑞更低至6.9L/100km。这样的油耗已经与工信部透露的数据很接近了。

最后由斯普瑞斯奥莱回到终点定慧桥,一路上比较通畅,基本没有拥堵路段。在完成了87.6km的全程后,通过行车电脑的统计,迈锐宝的油耗为7.6L/100km,凯美瑞为6.4L/100km。在出发时的加油站,我们又用同一个加油枪给两辆车都加满油,并且测算出两辆车分别的实际油耗,迈锐宝为7.4L/100km,凯美瑞为6.5L/100km。

迈锐宝并未败

但从油耗测试的结果上看,凯美瑞2.5L车型的确要比迈锐宝2.4L车型低。造成迈锐宝油耗更高的因素有很多,发动机、变速器的实际油耗水平是一部分,另外,包括轮胎宽度、车身风阻等也都会影响油耗表现,不过这也仅是油耗测试的结果。

第9篇:公共管理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意义措施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工作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的关键、是企业综合市场竞争力构建的关键。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必须认识到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以可续的项目管理理论为基础、以相关管理体系的完善、制度的完善等促进项目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以此为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项目管理能力、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为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一、建筑施工中项目管理的意义

项目已成为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构成要素,项目管理作为管理科学的重要分支已渗透到各行各业。而且已成为21 世纪政府或企业组织和管理的一种主要形式,项目管理在建筑施工中的益处:

1、合理安排项目进度,有效使用项目资源,确保项目能够按期完成,并降低成本。

2、加强项目总包与分包的合作,提高项目施工力量的综合战斗力。项目管理提供了一系列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的方法,可以增强各施工力量的合作精神,提高项目全体人员的士气和效率。

3、降低项目风险,提高项目实施成功率。项目管理中重要的一部分是风险管理,通过风险管理可以有效降低不确定因素对项目的影响。

4、尽早发现项目实施中的问题,有效地进行项目控制。项目计划、执行状况的检查、反馈和处理,能够较早发现项目实施中存在的和隐含的问题;可以使项目决策更加有依据,避免了项目决策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可以有效进行项目的知识积累。通过规范的制度,在项目结束时进行总结,以将更多的项目经验,转换为企业的财富。

二、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措施

1、推行项目管理责任制

建筑工程项目通常规模较大、分项工程或单项工程较多, 施工管理和合同管理往往难度较大。在精干主体的基础上, 还必须进一步减化生产关系, 减少管理层次, 变金字塔式的管理为扁平式管理。具体而言,就是建立企业法人与项目经理之间的“经理负责、全员管理、标价分离、指标考核、项目核算、确保上缴、集约增效、超额奖励”的复合性指标考核责任制,做到“项目经理部科学管理到位,企业法人层次宏观控制机制到位,产品质量提高和安全监控机制到位”,从而保证工程项目的协调有序实施。企业内部要用完善的市场机制、用人机制、分配机制、服务机制和监督机制等有效机制来保证项目经理责任制的落实。

2、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与项目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素质密不可分,因而,一方面应加强施工管理人的技术培训和专业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对项目施工人员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证明, 对项目管理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非常关键,而我国对项目管理人员的培养无论从环境还是实力上,都显得比较薄弱,因此,为提高我国项目管理人才的素质,应该经常开展项目管理学科的国内外交流和研讨。应该在高等学校建立学科点、硕士点、博士点, 培养一批具有较强专业知识, 懂经济、懂法律、善管理, 同时精通计算机和外语的高素质项目管理人才。另外, 规范项目管理培训和资质认定工作。

3、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

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人、机械、材料、方法和环境五个方面。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是一个全面的、全过程的控制,项目管理人员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对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进行控制,以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从思想、业务等多方面综合考虑人的素质, 保证参建人员以积极的态度投身到工程建设中;根据工程项目的工艺、技术要求,合理选用机械,确定机械设备的类型和数量,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确保施工机械以良好的状态投入工程建设中;严把材料检查验收关,正确合理地使用原材料,检查、督促做好收、发、储、运等技术管理工作;通过分析、研究、对比,在确认方法可行的前提下优化方案,选用符合工程建设实际、设计合理、工艺先进、措施可行、缩短工期、降低能耗的方案。通过指导、督促、检查,为参建各方建立良好的技术、管理和工作环境,为实现质量控制目标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工作的重点应放在调查研究外部环境和系统内部各种干扰质量的因素上,要做好风险分析和管理工作,预测各种可能出现的质量偏差,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发生偏差及时纠正,使工程项目质量始终处于项目管理人员的有效监督控制之下,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4、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进度控制

工程项目进度控制是指在项目目标实施的过程中,为使工程建设的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要求相一致,按计划要求的时间施工而开展的控制活动,是对工程项目从编制项目建议书开始,经可行性研究、设计和施工,直至项目竣工验收、投产使用为止的全过程控制。工程项目进度控制的目标是使工程项目按照预定的时间完成,交付使用。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工程项目的实际进度往往不能按计划进度实现, 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存在一定的偏差。如参与工程建设的人员素质和能力较低,材料供应不及时,机械设备数量不足,建设资金不能及时到位,施工技术水平低,不能熟练掌握和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项目实施过程中,要达到工程项目的进度控制目标, 必须认真分析各种因素对工程进度目标的影响程度,并对影响工程项目进度的各种因素加以控制,采取切实有效地措施,减少或避免这些因素对工程进度的影响,使工程进展具有连续性和均衡性,缩短建设工期。及时将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进行对比,发现偏差,采取有效措施。

5、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

首先, 切实转变观念, 强化成本意识。一、是要树立“企业管理以项目管理为中心, 项目管理以成本管理为中心”的经营理念; 二、是要树立集约经营, 精耕细作和挖潜增效的观念; 三是要树立责任、成本、效益意识, 营造企业整体重视, 项目部全员参与, 施工生产全过程控制成本费用的良好氛围。其次,建立健全项目责任成本集约化管理体系。体系应包括责任、策划、控制、核算和分析评价方面内容。一要明确成本费用发生的项目部门、分队( 班组) 和岗位应负的成本效益责任, 使成本与经济活动紧密挂钩; 二要分时段对成本发生进行预测、决策、计划、预算等方面的策划, 制定成本费用管理标准; 三要综合运用强制或弹性纠偏手段, 围绕增效及时发现和解决偏离管理标准的问题; 四要认真加工和处理成本会计信息, 以期改善管理、降本增效; 五要按期进行成本偏差和效益责任的分析评价, 严格业绩考核和奖惩兑现。最后, 堵住工程分包、材料采供、设备购管和非生产性开支等效益流失渠道。实行工程二次预算分割制、材料采供质价对比招标制、购置设备开支计划审批制、管理费用开支定额制、主办会计委派制和项目经理对资金回收清欠终身负责制, 杜绝项目资金沉淀和挪用。

6、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

确定安全生产目标: 达到五无目标, 即“无死亡事故, 无重大伤人事故, 无重大机械事故, 无火灾, 无中毒事故”。公司安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全面的安全工作, 主要职责是领导公司开展安全教育, 贯彻宣传各类法规, 通知和上级部门的文件精神, 制订各类管理条例, 每周对各项目工程进行安全工作检查、评比,处理较大有关的安全问题。按照公司的安全教育制度, 加强宣传教育, 制订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 现场组织切合实际的作业程序, 正确严格地执行和运用施工及安全规范。对进场的工人进行摸底测试, 统一进行安全教育, 增强质量、安全意识。各专业班组认真钻研设计图纸进行技术交底, 认真学习和深刻体会施工技术规范和施工安全规范。经过培训交底达到合格的职工才允许上岗操作, 为安全工作顺利圆满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施工过程中, 建立每周一次的安全教育, 由项目经理或专职安全员主持。同时在每道施工工序进行前, 由专职安全员做书面的安全技术交底, 各班组长带领施工人员认真贯彻落实。项目部成立安全管理小组, 并设专职安全员, 主要职责是负责进行对工人的安全技术交底, 贯彻上级精神, 每天检查工程施工安全工作, 每周召开工程安全会议一次。制订具体的安全规程和违章处理措施, 并向公司安全领导小组汇报。各作业班组设立兼职安全员, 主要是带领各班组认真操作, 对每个工人耐心指导, 发现问题即时处理并及时向工地安全管理小组汇报工作。

对违规人员的处理形式有: 批评教育+ 经济处罚+ 停职检查+ 开除。对安全工作模范个人和班组予以表扬和适当的奖励。特殊工种, 如机械操作工、电工等一定要持证上岗按章操作。不准带病运行, 并做好记录。人机配合作业区应有专人指挥管理。进入施工现场区内的人员一定要戴好安全防护用品。宿舍、工棚范围内应配有消防器具。严禁使用电炉, 严禁携带有毒、易燃易炸物品进入宿舍作业区; 在施工过程中, 对于施工现场的各种防护工作, 以及各种安全设施的设置都要按照国家颁发的有关标准规范和市政有关规定严格予以落实; 编制专项的安全防护措施, 并设立专项安全负责人。在施工现场要设立安全标语和安全标志牌。

在施工过程中, 除正常的安全检查外, 公司每月检查一次,工程处每半月检查一次, 项目部每周检查一次, 发现问题落实到人。限期整改, 确保消除隐患。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