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目前医疗行业现状范文

目前医疗行业现状精选(九篇)

目前医疗行业现状

第1篇:目前医疗行业现状范文

[关键词]海南;医疗旅游;市场;调查报告

[中图分类号]F59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5-0005-03

1 调查目的

医疗旅游是一种新兴高附加值的旅游业态,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医疗旅游是以医疗护理、疾病与健康、康复与休养为主题的旅游服务。在海南,创新旅游业态,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医疗旅游业,成为“十二五”时期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一项重大课题。但在竞争激烈的条件下海南的医疗旅游业如何发展?这就需要先了解海南医疗旅游市场的现状和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海南医疗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海南医疗旅游的发展。

2 调查说明

本次调查主要以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并结合相关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调查问卷发放的对象是来海南旅游的外地游客,问卷发放主要采取旅游景点随机发放和导游随团发放相结合。发放的景点遍及海口和三亚以及一些市县。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回收345份,去掉海南本地游客作答的问卷25份,回收有效问卷共320份。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目前海南医疗旅游市场现状

(1)目前海南医疗旅游市场还远未形成。虽然三亚中医院是国内较早从事医疗旅游服务的医院,并且吸引了大量俄罗斯以及中亚一些国家的患者,具有相当的国内外知名度,但从总体上说,海南医疗旅游市场还远未形成。

从调查情况看,目前外地游客仍主要将海南作为传统旅游的目的地,而不是改善身体健康状况的医疗旅游目的地。如在问到游客“您此次选择海南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原因是什么?(多选)”的问题,有63%的游客选择“海南空气好,景观好,适合休闲度假”,有43%的游客选择“欣赏海南独特的热带风光”,而选择“海南的热带气候和新鲜空气适合慢性病的康复”的只有13%。而在问到“您有没有听说过‘医疗旅游’时,有64%的游客表示没有听说过。游客的年龄结构、健康状况以及旅游时间长度数据也证明了游客只是将海南作为传统旅游的目的地。在调查中发现,45岁以下的游客占调查总量的75%,其中30岁以下占39%;55岁以上只有14%。由于年轻人居多,所以在问到“您的身体状况如何”的问题时,有59%的游客回答身体状况很好,有亚健康问题的占24%,罹患慢性疾病的只有17%。从游客在海南旅游的时间看,游客在海南的停留时间七天以上的只有22%,七天以下达78%,其中四天以下占55%。而如果是寻求医疗旅游服务,时间则往往要超过一个星期,甚至长达数月。可见,游客是将海南作为观光、休闲度假的目的地,而不是将其作为改善健康的旅游目的地,海南的医疗旅游市场还远未形成。

(2)海南医疗旅游潜在客源市场前景较好。虽然目前海南的医疗旅游市场还远未形成,但在调查中发现,海南的潜在客源市场前景较好。

海南是一个旅游胜地,旅游业是海南的支柱产业,这将会为医疗旅游的发展奠定客源基础。从地域上看,目前海南的国外游客主要来自亚洲和欧洲,亚洲以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和日本为主,欧洲游客主要来自俄罗斯,占海南全部外国游客的35%。[注:根据海南旅游委的统计数据整理。]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位于东南亚,是海南华侨集中的地区,虽然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与海南自然环境相近,医疗旅游业较发达,但如果海南发展特色医疗项目,也可以利用天然的血缘关系开拓其在东南亚的市场。除了东南亚国家外,俄罗斯、韩国、日本、德国等国家都是位于高纬度、冬天寒冷的地区,海南可以利用其位于热带的有利条件开展针对高纬度国家的医疗旅游服务项目。

本次调查的游客中,内地游客占96%,与海南旅游委2010年的统计数据基本一致,这也意味着大陆是海南最大的医疗旅游客源地。中国地域广阔,大部分地区位于中高纬度,冬天寒冷,所以海南成为国人冬天度假的胜地。另外,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人们更加注重自身的健康问题。如在问到“如果条件允许,您希望在海南既旅游又通过当地的医疗服务改善身体状况吗”,有90%的游客给出了肯定回答。根据海南旅游委的数据,海南省2010年过夜国内游客数量261.59万人,那么希望在海南通过医疗服务改善身体状况的国内游客就有235万人,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可见,接近客源地是海南发展医疗旅游的最大优势条件。

本次调查发现,老年人群将是海南医疗旅游业一个稳定的客源群体。虽然目前老年人游客比重不大,只有15%,但老年人更需要改善身体健康状况,且老年人有时间,尤其是退休老人,也有经济条件做长期的旅游疗养。调查中在问到“您退休后希望来海南长期(每年至少三个月)居住吗”,有57%的游客表示退休后来海南长期居住。而且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这一群体将越来越大。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内地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增至1.78亿,人口老龄化水平达到13.26%。到21世纪中叶,老年人口比重还将增加1/3。所以老年人将成为海南的一个比较大而稳定的医疗旅游服务需求群体。

(3)中医医疗服务更受期待。根据患者所需医疗服务的不同,可以将医疗旅游服务划分西医疾病治疗服务(包括手术整容)和传统医学的康复保健服务。提供西医重大疾病治疗服务的医疗旅游市场的形成主要是一些医疗机构凭借着一流的医疗技术和优质服务吸引异地(国际)患者慕名前往而逐渐形成的。提供传统医学的康复保健服务市场则更依赖于人们对于传统医学的态度、特色的服务项目以及优质的自然环境条件。而海南一流的自然环境条件发展中医养生康复保健是得天独厚的条件,海南也因此成为重要的旅游胜地。而人们对我国传统医学的态度非常有利于发展传统医学的康复保健服务。在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游客对中医持肯定态度。如在问到“您对中医的态度”时,有83%的人认为“得看具体病情,中医对慢性病和亚健康的康复有效,西医对急性病治疗有效”,另有6%的游客表示“中医能治病,只看中医”,只有11%的人表示“中医不能治病,只看西医”。在问到“如果海南发展医疗旅游业,您认为应该发展哪种服务”,有85%的人选择了“中医养生康复保健”,有15%选择“西医重大疾病治疗”。这表明了随着亚健康人群和罹患慢性疾病人群的增多,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中医医疗服务改善身体状况。可见,相对于西医重大疾病治疗,外地游客更期待海南发展中医养生康复保健服务。如果海南开发出一些特色的中医医疗服务项目,则海南医疗旅游市场前景将很广阔。

3.2 海南发展医疗旅游存在的问题

(1)医疗缺乏吸引力。这表现在海南医疗水平低,医疗市场不完善,缺乏特色医疗项目等方面。

医疗条件是发展医疗旅游业的重要条件,海南的医疗水平低成为海南发展医疗旅游业的重大障碍。近年来海南的医疗设施和设备得到很大的改善,许多设备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但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方面还不尽如人意。在调查中发现,75%的游客表示虽有医疗需要但不会选择在海南获得医疗服务,究其原因,其中有35%的游客认为“海南医疗技术差、服务差,信不过”。在问到“您认为如果海南想发展医疗旅游业,当前应该重点做好哪些工作(多选)”,有70%的人认为海南“应当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可见,医疗水平是制约海南旅游业发展的一大障碍。

医疗市场不完善也是制约海南医疗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许多民营医疗机构在长期经营中缺乏诚信,竞争无序,失去患者的信任,再加上民营医院往往不是医保定点医院,因此患者心理上往往倾向于公立医疗机构。在调查中有53%的游客认为提供医疗旅游服务的医院应为公立医院,27%的游客选择公私合营,14%的游客选择国家所有私人运营,只有8%的游客认为在海南提供医疗旅游服务的医院性质应为私立医院,这些数据表明了患者心理上较倾向于有政府背景的医院。然而,尽管患者信赖公立医院,但公立医院也存在问题。一些公立大医院仍然存在环境差、态度差、过度服务、滥开抗生素等问题。在虽有医疗需要但不会选择在海南选择医疗服务的游客中,60%的游客是因为海南的医疗市场不完善。其中25%的游客认为医疗市场混乱,担心受骗;16%的游客认为海南存在看病难看病贵问题;19%的游客担心医疗保险不能报销。因此在与国际接轨方面,海南在医院管理的标准化、制度化,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方面以及医疗体制改革方面还需要相当多的工作要做。

特色医疗项目往往会吸引游客慕名前往,而且也会由于产品差异而避免出现竞争对手。海南的特色中医医疗虽开始在国际上产生影响,但远没有成为著名的品牌产品。在调查中有35%的游客认为海南发展医疗旅游业应开发出特色的医疗服务项目。可见,缺乏特色的医疗服务产品品牌将是影响海南医疗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旅游市场有待进一步完善。海南旅游产品层次低,旅游市场秩序有待进一步整顿,海南的旅游形象有待提升。海南旅游产品发展多年,但旅游产品层次低,不能满足游客的高端需求;另外,旅游市场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服务质量有待提高。虽然旅游业发展多年,但并没有赢得良好的旅游形象,投诉纠纷时有发生。在调查中有38%的游客认为海南发展医疗旅游业应该建立良好的旅游业秩序。

(3)医疗与旅游缺乏有机结合。医疗条件和旅游资源是发展医疗旅游业的两个重要因素,但还需两者的有效结合。在泰国、印度等国家,一方面,开展医疗旅游服务的医疗机构为吸引患者提供多种旅游服务项目;另一方面,旅游部门和机构熟知各大医院的医疗项目和技术水平,向外推荐本国的医疗服务以吸引大量国际患者。如新加坡在旅游局之下设立“国际医疗组”,专门负责营销和推广新加坡的医疗服务业务,使新加坡抗衰老美容闻名全球,并以健检便宜著称。目前,海南的医院还比较专注于传统治病的医疗模式及过去医疗机构所担任的任务,没有把医疗旅游当做自己的一个发展方向,一些大医院甚至没有为外国客人提供服务的意识。如海南有大量国际游客,但很多医院竟然没有英文标志的指示牌,外国患者去医院就医非常不方便。另外,一些医院的个别服务项目虽然治疗效果不错,却缺乏旅游部门有效的推介。目前,海南的医疗和旅游有待于有机结合起来提供医疗旅游服务。

3.3 建议

(1)增加海南医疗吸引力。首先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海南医疗水平。近年来海南已经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其医疗水平,如通过人才培训、人才引进、建立与国内知名医院与海南医院的合作帮扶关系、放宽港澳台资入驻医疗市场限制等。在此基础上,海南还应进一步推进医疗改革和开放,进一步放宽对外资的限制,如放宽外资合资办医的比重,甚至允许外资独资办医等,引入著名国际品牌连锁医院进驻海南以较快地提升海南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其次,进一步规范医疗市场,尽快推进海南医院通过JCI国际标准认证。JCI标准是全世界公认的医疗服务标准,也代表了医院服务和医院管理的最高水平。只有取得了国际标准认证,才能得到国际患者的信任。同时JCI标准也是商业保险机构支付医疗保险费的基本条件,只有获得认证的医疗机构才能获得国际医疗保险赔付。通过JCI认证是发展医疗旅游的重要条件。亚洲各国医疗机构都有很多家通过JCI认证的医院,海南至今还没有一家医院通过该认证。所以推进海南医院通过国际JCI认证是海南发展医疗旅游的重要条件。

最后,尽快开发出特色医疗项目。海南可结合自身的环境资源优势开发出特色医疗服务项目。调查表明一些特色项目还是很有前景的。对于问题“如果条件允许,您希望在海南享受什么医疗项目(多选题)”,选择森林氧吧+中医疗养康复的有27%,选择温泉+中医疗养康复的有24%,选择温泉+中医美容项目的有15%。由于海南游客众多,所以这些特色服务项目都将有较大的消费群体。因此海南可将中医与海南的温泉资源、海岛阳光、清新空气结合开发出一些特色的中医医疗服务项目。此外,有50%的游客希望在海南享受新鲜空气+适当体育运动项目康复,因此可以开展一些适当体育运动项目。考虑到老年人将是海南的稳定客源市场,而且近年也有许多北方省份的老年人来海南越冬,可以先开发出针对老年人群体的康复保健养生医疗服务。黎医是海南的特色医学,黎医特色医疗服务产品将会对游客有很强的吸引力。

(2)开发旅游新产品,提升海南旅游形象。旅游业发展除了进一步整顿旅游市场秩序、提高服务质量之外,应该尽快开发出新产品。随着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一些有条件的旅游机构可以结合医疗服务,开发出养病、养生、养心、养智等新市场,形成新的旅游产品。如可以针对大量来海南越冬的北方老年人群体,建立老年人中医疗养院;可以针对爱好运动的群体开发出相关的体育运动项目,等等。

(3)建立相关组织机构,促进医疗和旅游有机结合。海南发展医疗旅游业需要医疗机构和旅游机构彼此主动的相互融合,但这种整合也需要相关组织机构的有力推动、规范、管理和监督。为此,可以借鉴新加坡、中国台湾等的做法,在海南省旅游委下设专门机构扶持、监管海南医疗旅游业的发展,并向海内外推广海南医疗旅游服务业。另外,应成立海南医疗旅游协会,制定行业管理规范,协助政府出台相关产业扶持政策;为行业发展做好政策引导和协调服务;增进医疗旅游相关行业之间相互了解和信息交流,促进医疗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等等。

另外,为了推进海南医疗旅游业的发展,还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如制定医疗旅游产业发展优惠政策;针对私人企业的税收信贷优惠;建立医疗人才流动机制;通过医疗改革使海南与更多的地区实行异地医疗报销制度,等等。

参考文献:

[1]孟卓.医疗旅游医院新金矿[J].当代医学,2004(11):27.

[2]国家统计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EB/OL].[2011-04-28].stats.省略tjfxjdfx/t20110428_402722238.htm.

第2篇:目前医疗行业现状范文

关键词:农村;健康;医疗

作为人力资本形成的重要因素,健康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健康水平可以保证高质量的劳动力供给,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家庭收入,减少贫困(樊明,2002;王弟海,2008)。然而,获取医疗服务是人们保持健康的一个最主要的途径。医疗服务及其质量直接决定着人们的健康水平(Grossman,1972)。目前在我国农村地区,基层的医疗机构由县医院、乡镇卫生院、村诊所(村卫生室)三级构成。村诊所作为我国三级预防保健网的网底,承担着的基本的疾病诊疗和公共卫生两大任务,由乡镇卫生院进行直接管理。随着国家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关注不断增加,大多数乡村都建立起了标准化的卫生室,但村医这一职业的状况并未随之改变。我们从需求供给角度分析乡村医生职业目前所存在的问题。

1需求角度

2013年末,我国农村人口6.30亿,占总人口的46.23%。然而农村人均卫生费用1274.44元,仅为城镇同一指标的40%。为了提高广大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自本世纪初,我国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去提高农村医疗服务的覆盖率。虽然这一比例在近年来逐步提升,但城乡居民的人均医疗费用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反应出城乡居民所享受的医疗服务的巨大差异。并且,由于在农村家庭中,身强体壮的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在村里的多为老弱妇孺。由于经济收入较低,生活环境较恶劣,营养和卫生状况较差,健康保健知识接受较少,且长期从事体力劳动,容易出现各种身体疾病。另一方面,受交通、时间、和经济条件等相关因素的制约,仍有大部分患者选择在乡、村级医疗机构就诊。因此,农村居民对基层医疗卫生的需求相比于城镇居民较高。近年来,为了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等由于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均所导致的社会矛盾,国家积极推行分级诊疗制度。构建分级诊疗新的就医秩序,是医疗改革当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而在农村地区,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现状是否能够应对医疗需求的不断增加,是分级诊疗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2供给角度

乡村医生的来源及现状。乡村医生是植根在广大农村的卫生工作者,长期以来在维护广大农村居民健康方面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中国乡村医生的前身——“赤脚医生”最初是一支由不脱产的村级卫生人员组成的,直接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的农村卫生队伍,主要职责是办理全村预防接种、妇幼保健、传染病隔离和报告、环境卫生指导、卫生宣传及简易医疗和急救工作(任苒,2011)。乡村医生作为最基层的卫生技术人员,目前其主要任务有两方面,第一是在上级卫生医疗单位——乡镇卫生院的指导下,完成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初级卫生保健,做好农村的卫生预防保健;第二是基本诊疗工作,开展农村常见病诊疗和慢性病的防治以及重大疾病的转诊。乡村医生工作收入。目前,乡村医生的收入主要由诊疗收入和公共卫生补贴两方面组成。据相关调查显示,在实行基本药物制度之前,村医收入水平差别不大,除了一些南方沿海地区,其他地区村医的收入基本维持在每个月1500元左右(苖艳青等,2011.9)。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之后,村医的收入结构由以业务收入为主转变为以政府补助为主。但村医的收入并没有普遍的较大幅度提高,基本水平不变。目前,村医收入仅仅相当于农村小学教师的一半,相比外出务工人员有较大差距,与城镇诊所收入更加不能比较。因此,留在村里做村医的机会成本较大。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医疗的逐步完善,村医在公共卫生方面的工作量比较大,在传染病、慢性病及精神病管理,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新农合报销等等方面要求增多。诊疗方面时间不固定,时间成本和体力成本较大。乡村医生职业可持续性。有一定医学技能的年轻人更倾向于外出务工或寻求其他较高收入的工作,目前在农村村医普遍年龄偏高,并且后备力量不足。相关调查显示,在年龄分布上,55岁以上的村医占42.88%,45岁以上的乡村医生占70%以上(朱建华,2012)。甚至仍有当年的赤脚医生担任村医的情况。由于村医属于基层工作,收入低,条件差,致使年轻医生放弃工作外出谋生,而具有医学知识的新一代学生又大多不愿从事村医工作。一项针对医学本科毕业生任职村医的意愿调查显示,87.7%的学生认为农村需要村医,但60.5%的学生表示不愿意担任村医。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有21.3%的学生认为工作环境差、设备简陋,19.2%认为工资待遇以及福利低,其他原因是农村生活水平低、社会地位低、很难得到自身发展(陆方等,2013)。乡村医生医疗服务质量。医疗服务质量是关乎农村居民健康的另一重要方面。根据吕宝波等2013年的调查显示,村医基本公共卫生知识知晓率较低,各项内容知晓情况不均衡,基本公共卫生知识水平亟待提高。根据朱建华在2012年的调查也显示,乡村医生中已经取得助理执业医师的仅占19.41%,具有乡村医生执业资格的占80.59%。乡村医生大多为男性,且70%以上医学教育程度为中专,学历层次偏低。并且据了解,乡村医生所取得的各类医学学历中,绝大部分是的通过成人教育等学习方式取得的,也存在着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缺乏。村医缺乏相关医疗知识的培训。目前乡镇卫生院所普遍进行的管理,大多集中在公共卫生防治政策方面,很少涉及到村医在工作中运用到的医疗诊断知识,乡村医生到大医院实习学习的机会更少。较大的生活压力和经济收入的不足,导致乡村医生有动力通过各种渠道提高收入,而医疗行业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特征,又给具有信息优势方的医生,提供了“以药养医”的可能性,也就无法避免多开药、开错药的现象发生。因此,乡村医生既缺乏足够的诊疗知识,也没有得到相应的激励机制来促使医生加强职业能力,恪守职业道德。农村医疗服务质量堪忧。

3相关建议

因此,农村基层医疗目前处于供给不足的状况,需要进行相关政策的改革来保证供给的数量及质量。依据人力资本理论,在做出职业选择时人们会扮演三种角色,即“经济人”,理性的寻求自己的经济收益最大化;“社会人”,寻求自己在组织中的社交需求的满足;“自我实现人”,即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寻求自身潜能的发挥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要保证乡村医生供给及乡村基层医疗的质量,有以下几点建议:(1)提高村医工资水平,保证村医的收入水平相当于当地乡村教师或乡镇卫生院医生的平均收入。同时,将村医岗位纳入事业编制,提高村医的社会地位。提供养老保险,为村医解决后顾之忧。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留住目前奋斗在农村一线的村医,同时吸引具有医学知识和技能的高校毕业生加入村医队伍,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2)提供适当的培训和到大医院临床实习的机会。在走访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如果上级提供有价值的培训,几乎所有的村医都表示愿意参加。目前各乡镇卫生院组织的村医培训机会少,培训方式基本均采用讲座形式,培训知识与村医工作不匹配,形成敷衍了事的现象。应该提供更多关于常见病、慢性病、传染病等方面,以及健康保健,巩固村医的基础知识,使村医在就诊和提供公共卫生服务时更加专业和准确。提供大医院临床实习的机会,可以调动村医工作的积极性,跟大医院的医生学到更多切实可用的知识和技能。(3)严格实施相应考核和激励措施。我们了解到,目前对村医的考核要求主要在于处方保存、就诊记录、医疗垃圾处理等方面,但并没有严格的执行,事实上仍然存在很多不规范的行为。上级主管部门应当制定相应的考核和激励机制,一方面严格约束村医在诊疗时的就诊行为,另一方面激励医生自主学习,并采取更加准确的诊疗方式对待病人,减少开错药,多开药的现象发生。从态度方面改善乡村医生的服务水平。世界卫生组织曾经在《2000年世界卫生报告》中指出,医疗卫生体系的内容应该包含以促进、恢复及维护健康为目标所幵展的各种活动,并强调把医疗体系作为一种投入或资源以医疗服务为形式来解决社会医疗问题的机制。并第一次给医疗卫生体系规定了两个主要目标:“第一个是以改善群众健康目标,第二个是满足除了改善社会成员健康以外的普遍合理预期的目标,第三个目标是通过财政支出来保障疾病费用负担。”虽然相比而言,目前我国在基层医疗方面仍存在较多突出问题,各方面矛盾层出不穷。但随着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探索和深入,相信医疗环境会逐步改善。

作者:刘仁婧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王弟海,龚六堂,李宏毅.健康人力资本、健康投资和经济增长——以中国跨省数据为例[J].管理世界,2008(03).

[2]陆方,张至刚.医学本科生任职村医的意愿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J].调查研究,2013(06).

[3]苗艳青,王禄生.基本药物制度下村医收入的补偿渠道[J].研究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1(09).

[4]吕宝波.村医基本公共卫生知识知晓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04).

[5]田疆,张光鹏,任苒,李晓燕.中国乡村医生队伍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02).

[6]朱建华.乡村医生的现状分析与学历层次需求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02).

第3篇:目前医疗行业现状范文

关键词:医务人员;健康状况;调查

1调查方法

本次共发放问卷调查表共400张,回收390张,回收率97.5%,见表1。

2调查结果

2.1基本情况 男性:103人,占26.41%,女性:287人,占73.59%。50岁,5人,占1.28%。本科以下,188人,占48.21%;本科,201人,占51.54%;本科以上,1人,占0.25%。未婚99人,占25.39%;已婚287人,占73.59%;其他4人,占1.02%。医生,158人,占40.51% ;护士,201人,占51.54%;检验,13人,占3.33%;药剂,5人,占1.28%;影像,7人,占1.80%;行政/后勤,6人,占1.54%。初级及以下,243人,占62.3%;中级,114人,占29.23%;高级,33人,占8.47%。

2.2健康状况 认为目前自己的健康状况:非常好,17人,占4.35%;好,68人,占7.43%;一般,221人,占46.67%;不好,75人,占39.23%;非常不好,9人,占2.32%。被确诊的慢性病:有,155人,占59.74%;没有,235人,占40.26%。每周工作时间:50 h,21人,占5.38%。

2.3心理压力与执业环境 感觉压力:没有,56人,占14.36%;有压力,150人,占38.46%;很大,184人,占47.18%。认为我县的执业环境:很好,39人,占10%;一般,88人,占22.56%;较差,203人,占52.05%;很差,60人,占15.38%。近1年来到患者及家属的质备、威胁或辱骂:有,266人,占68.21%;从没有,124人,占31.9%。愿意子女再从事医务工作:愿意,8人,占2.05%;不肯定,99人,占25.38%;不愿意,283人,占72.56%。

3讨论

3.1目前医务人员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医务工作者因其职业的特殊性,承担着治病救人的使命,每天面对各种病患及各种职业危险因素(如肺结核、肺炎、艾滋病,甚至暴力倾向等),容易引发相关的职业卫生和健康问题[1]。调查显示县级医务人员现自觉"亚健康"发生率在41.55%,曾有慢性病史占59.74%,执业时间长,超正常工作间达58.2%,这与我县医疗卫生单位的卫生人力资源严重不足、医务人员超负荷工作的实际现状相符合。

3.2医务人员的工作环境差 目前我县医改的实行,基层医疗单位实行了绩效工资考核制度,此举很大程度稳定了基层医疗队伍,起到了相当积极的作用。医改后,特别是新农合政策出台,加上社会老龄化,广大群众的医疗的需求的不断上升,众多住院患者蜂拥至县级及县级以上医院,导致县级医院住院部更加人满为患,县级医院需要不断加床来满足群众就医的需求而又因医疗的高风险性与诊疗效果的不确定性,但是社会对此未予理解,当出现医疗效果不满意或沟通不到位时,便引起医患纠纷,导致医务人员心理压力大,为规避医疗风险,在工作上对新技术的开展有所顾虑,从而丧失医学探索中前进的动力,阻碍了医学的发展,最终使广大患者难以受益[2]。

3.3医务人员工作时间长,收入与付出不成正比 国家和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经济投入偏低,医务人员工作强度大、时间长、无规律性,且收入较低。目前,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不完善。现行的医疗保障体系及其相关的法律、法规没有及时地跟上市场经济的步伐,尤其是医疗事故的保障制度和医务人员职业风险的保险制度。把医患关系简单地定位为消费关系认为花钱治病是一种单纯的商业消费,严重挫伤医务人员的自尊心和工作积极性。

3.4医务人员工作压力大 医务人员时刻面对着各种病患,并且大多医务人员还要担负一定的科研任务、社会责任以及家庭责任,长期的高负荷付出使他们身心疲惫,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同时,元无人员的职业要求又尤为严谨,不能出任何差错,否则无法弥补。他们还不不断地学习专业知识,拓宽自己的医学视野,跻身于医务工作者的竞争行列,以跟上时代的脚步,很容易导致心理上的压力和不适应。我县医务人员中47.18%认为精神压力很大,感觉有压力占38.46%,总体占到85.62%。精神压力主要来自于社会尊重与社会环境,而其中发生医疗纠纷时,媒体报道不全面、不客观给医生造成的压力最大,对医务人员的法律保障体系不完善,患者和家属的不理解、不信任、不礼貌、不合作等原因是造成引起医务人员压力的主要来源[3]。

为了解决医务人员堪忧的健康状况,医务人员自身应引起足够重视,加强自身健康教育,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减轻精神压力。医院管理者、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应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关注我县医务人员的身体心理健康情况。只有保证医务人员的心身健康,才能更好地发展医疗事业,使患者受益。若医务人员长期处于非健康状态,在面对患者时,必须克服自身的疾病痛苦与心理压力,很难做到全身心为患者服务。

近年来各级医疗卫生部门的制度、规定不断出台,检查频繁。因为各级医疗卫生部门重点关注的都是针对患者的人文关怀,而忽略了对医务人员心理方面的人文关怀。医务人员是医院的主体,医院的医疗质量、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患者的满意度都与医务人员的工作状态休戚相关[4]。医务人员如果长期背负着压力带来的负性情绪,又如何能以良好的精神面貌面对患者呢,只有让全社会都来关注医务人员的健康状况,才会使我国医疗健康事业得到更稳步发展。

4建议

我县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执业环境、心理压力与全国各地报告的情况相似。为了更好地配合我县医改和服务广大人民的医疗需求,我们提出有关建议。

4.1建议政府要为维护和促进医务人员健康提供充分的政策与资源保障。逐步加大卫生投入并制订出符合我县实际的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标准,逐步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负荷。

4.2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积极弘扬正气,坚决打击"医闹"。营造良好的医疗执业环境,要充分尊重和肯定医务人员的劳动和奉献,充分理解医疗的特殊性、复杂性以及医务技术的局限性[5]。形成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良好和谐的医患关系。

4.3要研究建立医疗执业责任风险保障机制,降低医务人员的执业风险,保障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与心理负担。

4.4医院应建立医务人员的健康档案,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和心理干预,组织形式多样的文娱活动,舒缓心理压力,预防和减少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等[6]。

4.5呼吁县级医务人员要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与服务质量。同时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学会舒缓压力,劳逸结合、注意膳食的合理搭配和营养平衡。每天精神饱满、热情细致、全心全意、专心致志为广大群众服务。

参考文献:

[1]刘瑞杰.内蒙古通辽市县级医院医护人员健康状况研究[D].山东大学,2013.

[2]梁红,刘志敏,张梦娇,等.医务人员健康状况研究综述[J].中国卫生产业,2014,30:197-198.

[3]汤军,吕宾,朱雅芳,等.医务人员健康状况调查分析及对策[A].浙江省医学会.浙江省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浙江省医学会,2008:6.

[4]王春亚,黄春霞,潘菲,等.北京市军队三甲医院医务人员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医院管理杂志,2013,01:39-58.

第4篇:目前医疗行业现状范文

关键词:医疗风险 管理医疗风险 现状 对策

一、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现状

(一)医疗风险管理国外现状

医疗风险管理是近几年出现的新鲜词汇,人们对此并没有很多认识和相关经验,所以问题出现后实施对策相对比较困难。但是随着近几年国内外对于医疗风险管理的研究,医疗风险管理基本的制度已经逐步建立起来,并且百花齐放,各有特色。在国外医疗风险管理较为显著的主要表现有三个方面:一是政府积极参与,政府组织专门的机构规范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使医疗风险管理制度的实施得到保障。二是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国外不断的完善这医疗风险管理的法律法规上,主要在管理上有了硬性明确的规定,对医疗上出现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三是信息化管理的推广,现如今,国外通过信息网不断的将医疗风险管理制度普及、全球化、规范化,从而使得医疗风险管理制度的实施得到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医疗风险管理国内现状

相对于国外而言,中国在医疗风险管理方面起步晚,制度不够完善,管理方法普及力度不够等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并且人们对医疗行业的管理意识并没有提高,很多地区根本并不重视医疗风险管理,也没有专门的机构去引导和培训。所以,医疗风险管理制度在国内的规范化仍然需要相关部门和医务人员付诸更多的努力。从图1表明,在医疗活动交易过程中,“治疗/康复生物/制药”不管是从交易数量还是交易额方面都是占据最大比例的,由此可见,医疗风险管理仍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根据相关现状分析总结,有如下几点:

1.意识层面低

一个行业制度的推广是需要人们在形成一种意识后,不断的将其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这个行业的制度管理才能巩固。通过国内医疗风险管理现状分析,中国并未形成独立专门的机构去管理在医疗运行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只是单一停留在解决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层面上,所以人们在对医疗风险管理的认识层面上仍有待提高。

2.信息化缺陷

很多行业都有着全面规范的安全系统去维护,然而在医疗风险管理这个行业,医疗风险管理信息化存在着很多的缺陷。国家并没有对这个行业设定完善的病人安全报告系统,卫生部门就不能在第一时间内掌握病患的全面的信息,这样的信息缺陷就会导致在风险评估时出现很多问题,从而在医疗活动中给医务人员造成了很多的困扰。

3.管理力度匮乏

医疗风险管理不仅需要宏观知识也需要细节操作,只有将宏观知识和细节操作二者相结合,才能使管理制度规范化。然而通过医疗行业所面临的问题表明,在医疗具体操作方法和实施流程的过程中,人们只注重宏观知识而缺乏对医疗管理的细节操作,并且相关部门在管理方面的预控措施十分有限,总是停留在事后总结的阶段,这导致医疗风险管理执行更为困难。

4.风险意识弱

随着社会人口的增多,医疗问题也逐渐增多,这对医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就有了很大的考验。由于相关机构培训的不到位,低级医疗事故在年轻的医务人员中屡见不鲜。因此,有关部门仍需要加强对医疗风险意识的培训。

二、解决医疗风险管理现有问题可行对策

(一)政府深化医疗机构风险意识

为了从根本上推动医疗风险管理,以保障病人的安全问题为首要任务,政府就需要加大力度在政策上规范医疗机构的风险管理意识。医疗机构需要定期的组织专家小组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树立其风险意识、强化其风险处理能力从而保障风险管理的质量和实施效果。医疗机构应该明确自身责任,制定风险管理预期值、逐步落实医疗措施、不断深化风险评估能力和风险处理能力,为之后风险管理进一步提升提供参照支持。如此下来风险管理就可以不断的达到预期的效果,形成一个完备的系统。

图1 医疗器械安全分析

(二)组建完备的信息系统

通过完善各种风险防控操作流程,严格执行医疗行业相关制度,明确责任和拟定风险管理目标的此类信息系统,并将信息规范化、全球化、透明化是目前在医疗风险管理方面首当其冲的要务。医务人员和卫生部门可以通过信息网第一时间了解病患的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大大降低了医疗风险。

(三)普及医疗责任保险

通过各种医疗事故表明,很多纠纷的产生最大因素是在治疗经费上。因此为了降低此类纠纷的产生,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险体系迫在眉睫。相关部门可以成立第三方保障,这就是经常所说的保险,倡导人们平时注重此类问题,医疗事故发生后,医疗机构和病患双方所承担的风险就大大降低了,这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患者的利益也降低了医疗风险的冲击。随着近几年的医疗风险管理政策的普及,城市的医疗保险投资逐渐上增,人们的第三方保障意识正在逐渐的增强。

(四)深化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

现如今,很多医疗机构存在盈利性的目的,其首要任务往往不是解决病患的困扰,而是以自身的盈利为目的,将医者父母心的职业道德抛掷脑后,一味的最求利益,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医疗问题的解决制造了很多麻烦。因此,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是必不可少的。医疗机构可定期的进行抽查,提升医患间的沟通,最大限度的降低医疗风险。

(五)提升预控风险管理能力

在经过制度的完善、医疗机构的规范化、医务人员的意识强化等各方面努力后,提升风险预控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相关部门应该组织专家小组对风险分析和评价后作出安全全面的判断。例如,可以通过了解事故发生频率和地点乃至影响范围,在事故发生前进行预防,就可以大大降低风险的冲击率。并且,在医疗器械上的使用也是需要进一步控制,医疗机构应该定期对医疗器械进行定期检测以保证在救治过程中的医疗器械可以正常使用。做到预防为主、治疗为辅是遏制风险发生最好的方式。

图2 医疗行业风险控制体系

三、结语

逐步建立完善的系统、政府深化医疗机构意识、组建完备的信息系统、普及医疗责任保险、深化医务人员培养职业道德、教育提升预控风险管理能力等是针对目前医疗风险管理所存在的问题相对合理的解决方法。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不断的学习国外医疗风险管理的方法,强化政府积极参与意识,只有政府意识到此类问题的严重性才能更好的倡导医疗机构去实施操作。日常生活中我们通过从发现医疗风险管理上的问题,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的进步,使医疗风险管理制度真正意义上实现全球化。

参考文献:

[1]上海市食品药品安全研究中心.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与风险管理-食品药品安全与监管政策研究报告[R].上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第5篇:目前医疗行业现状范文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推进我省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满足农村群众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民盟永安市委课题组组织人员对永安及**市部分县(区)农村医疗卫生队伍现状进行了实地调研。调研组深入到部分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在掌握了农村医疗卫生队伍现状的基础上召开专题研讨会,就如何加强我省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广泛听取了相关主管部门、卫生界人士及部分民众的意见和建议。现按农村医疗卫生队伍的基本现状、存在问题、主要成因及改进意见或建议等四个层次,分别进行如下阐述:

一、当前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的基本现状

1、乡村医疗资源总体概况:就所到调研地区看,当前乡镇卫生院发展状况不平衡。目前保存下来的卫生院与原先相比,基本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这些卫生院医疗队伍不断壮大,基本上由原来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每院10几人至20余人,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也正在逐步充实到这一队伍中。每个卫生院基本上设立了门诊、病房,美化了环境,增添了设备,如x光机、b超机、心电图机等,并建立了各种规章制度,保障了乡镇级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从村级看,少量村庄至今仍然没有诊所及村医,就**地区而言,目前尚有200个村庄没有诊所及村医,约占村总数的10%,多数村庄均有一所一医(一个卫生所、一个村医),有的经济较发达、人口较多的大村甚至有两所两医或者更多,这些诊所虽然设备简陋,但基本上建立了各种规章制度,担负着村级医疗和防疫工作。

2、乡村医疗队伍人员编制情况:大多数乡镇卫生院各拥有10-20名人员,编制分为全民、集体、临时工。全民由大中专院校分配;集体人员由卫生系统招收而来;临时工由卫生院根据工作需要自行招收。村卫生所基本上每村设1-2名村医,相当部分由原赤医担任。

3、乡村医疗卫生队伍人员层次情况。绝大多数乡镇卫生院目前没有高级职称卫技人员,有少量中级职称医疗骨干,大部分是初级职称或者是无职称人员。据不完全统计,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中,大学本科或以上人员仅占3.6%,大专学历的为18.8%,中专毕业的占72.6%,还有4.9%的人员无学历。初级职称或中专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地方性卫校毕业生,有的甚至是国家不承认学历的中专生。而绝大部分村级老一辈卫生人员,是由原赤医培训而成,并非科班出生,基本上无职称、无学历,新一辈村医虽然大部分是科班出生,但基本上仅限于初级职称或中专生,属初级卫生人员,其中不少还是国家不承认学历的“中专生”。因此,乡村医卫队伍素质仍然有待提高。

4、乡村医疗队伍医疗设施配置情况。目前,每个乡镇卫生院基本上配备有x光机、b超机、心电图机等设备,设有化验室、病房,能开展基本医疗业务。但这些设备普遍存在使用率较低、缺乏有关管理制度的现象,个别卫生院x光机无防护设施,还有个别卫生院因缺乏设备操作人员或缺乏业务用房,导致这些设备实际未投入使用,同时,由于很大部分乡镇医技人员对知识掌握较肤浅,因此,上述设备配置实际应用较少,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相当有限的。而村一级卫生所,基本上设备配备简陋、不齐,绝大多数只能做简单的物理诊断。

5、乡村医疗建设方面经费情况。乡镇卫生院经费来源主要靠国家财政补贴及医疗收费收入,由于其人员较多,医疗收入有限,所以很大部分乡镇卫生院经费运转困难,有的甚至是负债运营,不能或根本无力投入更多的资金发展卫生事业,且员工年收入基本上在1-1.5万元之间,与县市级大医院相比差距很大,造成员工心理落差较大,影响了乡镇医疗事业的正常发展。而村一级卫生所,由于资金大部分是个人投入,他们自己精打细算,开支小,且收入与乡镇卫生院人员相比相对较高,整体医疗运转情况是比较良好的。

6、乡村医疗队伍责任心情况。乡镇卫生院人员工资中财政承担比例约为30%-50%,其余工资要靠医疗收费自给自足。由于现行的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导致卫生院中的优秀人才容易被上级医院选调走,而水平低下、工作不积极、责任心不强的人员却无法让其离开,这大大制约了卫生院医疗收费的提高,从而影响了整体工资收入水平,造成在相对较为偏远的乡镇卫生院中,多数人员存在“人往高处走”思想,向往城市、向往更好的地方,根本“无心恋战”。反之,多数员工因为收入与县市级医院人员相比差距很大,造成员工心理不平衡,以至于不安心工作,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马虎随便,面对疾病时往往有力无心。而村一级卫生所,由于村医大部分是本乡本土人士,经费是个人投资,他们认真工作,责任心强,服务态度良好,与乡镇卫生院相比形成较为明显的反差,这无形中扩大了村一级卫生所的生存空间,但限于水平,村医面对疾病尤其是重大疾病时,往往有心无力。

二、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匀。 目前,我省医疗卫生资源分布情况与全国情况大体相同,约有80%集中在城市或经济较发达地区,广大乡镇尤其是偏远乡村的农民在当地得不到良好的医疗服务,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屡有发生。贫困和偏远乡镇的医院院长普遍反映说:农村医疗缺药、缺设备,但最缺的是人才、是技术,医科大学毕业生一般不会选择到贫困或偏远的乡村来。据了解,我省近年来开展了农村卫生三网规范化建设,设立了乡村医生的门坎,规定村医必须达到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但这基本上只是对新申请执业的村医,对有的老村医则按老办法延续。在个别偏远县城,目前还有相当数量的村医达不到新门坎的要求。

2、农村基层卫生机构设施装备落后,人才短缺,难以承担农民医疗保障载体的重任。据永安市卫生部门对农村医疗机构的摸底调查,农村医疗基础设施、设备配备和人员素质都十分低下。据不完全统计,我省乡镇卫生院中业务用房小于1000平方米约占30%;村卫生所业务用房属危房的约占3%。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的学历构成以中专毕业为主,占72.6%,大学本科以上人员仅占3.6%,大专学历为18.8%,还有4.9%的人员无学历。相当部分乡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由于人员不足,经常轮流值班,不分科室,内、外、妇、儿全拿,是全科医生。而说是全科医生,技术又都不精,职称也就难以晋升,因此,乡镇卫生院的医生很少有中高级职称的。相当数量的村医就更是连职称的门坎都迈不进,因为,这些村医基本上是从各县卫生学校毕业,有的仅参加一期短训班就挂牌行医,许多村医更是子承父业,在村里有些名气和地位,但医技水平只能居于中等或偏下。

3、经费方面的不足对乡镇医疗事业影响较大。目前,由于经费来源渠道相对较为单一,且数额不足,导致农村医疗经费很有限,特别是乡镇一级卫生院经费运转困难,有的甚至负债经营。因此,多数乡镇医院无力引进或留置人才,无力添置医疗设备,无力改善医院病房及员工住宿条件,无力安排更多的人员去参加学习、进修或者培训,无力提高员工收入水平,而所有这些因素,均会严重影响或阻碍乡镇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4、乡镇医务人员思想上存在不安心工作现象。目前,对于乡镇卫生从业人员,尤其是偏远乡镇的卫技人员来说,由于乡镇卫生院与县一级医院相比,在医技上和经济上存在很大差距,他们在医技上得不到很快提高,在经济上收入又较低,且工作、社交、生活等条件均较为艰苦,所以大多数非本土的医卫人员存在不安心工作现象,他们千方百计想往城里调,为人民服务、为患者解忧的观念较为淡薄,具有得过且过的心理倾向与行为表现,导致医疗质量与服务质量相对低下,影响了医患之间的关系,严重的还会导致患者对医生产生信任危机。

5、相当部分乡镇医院的医疗设备普遍存在使用率较低、缺乏有关管理制度的现象。如,个别卫生院x光机无防护设施,无专业操作和检验人员,设备使用效果欠佳,还有个别卫生院因缺乏设备操作人员或缺乏业务用房,这些设备根本未投入使用,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抑制了自身的生存空间。

三、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主要成因

目前,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包括县、乡、村三级,这个网络的现状是:县级力量较强;乡镇级比较薄弱,但能够承担一定的工作;村级相对最弱,基本不能负重。据调查分析,政府对农村医疗事业的投入不足,是产生这种现状的重要原因。具体原因表现为:

1、城乡之间医卫人员生存环境差距巨大。据了解,由于相对较低的收入及相对艰难的生存环境,不要说好的医生不愿来卫生院,就是卫生院现有的技术好一点的医生也是千方百计往外调。卫生院不但承受着人才流失的痛苦,还面临着与乡村个体诊所的竞争,有的个体诊所的执业医生就是在卫生院工作几年,技术有了提高后,辞职出去自立门户的。农村医疗缺药、缺设备,但最缺的是人才、是技术,医科大学毕业生一般不会选择到贫困或偏远的乡镇来。可见,城乡之间医卫人员收入及生存环境差距巨大,是农村医疗水平跟不上的最本质的原因。

2、城乡之间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差距巨大。目前,乡镇卫生院设施装备较差的约占一半。而且基层医卫人员学历水平、专业技术水平普遍偏低。现有乡村医生中专学历的占70%以上,而且不少是从当年的赤脚医生转过来的,年龄多在50岁上下,接班的年轻人基本留不住。这样的现状使农民对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缺乏信任,加之现在交通比过去方便,有病到县级和市级医院并不难。因而乡镇卫生院门前冷落,难以为继,不少是负债经营,无法发挥合作医疗载体的作用。目前,不管是乡镇卫生院或是村卫生所,在医技上与县一级医院有很大差距,很多医疗技术在农村还不能开始应用,使不应转院的往上一级医院转,这不仅大大增加了农民的经济负担,而且导致农民对乡村医院产生了一定的信任危机。

3、城乡之间医疗卫生财政转移支出差距巨大。由于政府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严重不足,导致乡村医卫人员生活、工作环境差,收入相对低;条件差,收入低,留不住好医生;没有好医生,患者不愿来这里看病;患者少,收入少,医院条件改善不了。农村医疗条件太差,农民在当地得不到良好的医疗服务,一旦有个大病就得远离家乡到大城市,费用开支呈几何倍数增加,导致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屡有发生,这加剧了农民负担,反过来又压缩了乡镇卫生院的生存空间。如此这般,形成一条恶性循环链。

总之,以政府目前的财政投入比例或扶持力度,必然会出现上述这样的基础设施状况和人才结构,使得乡镇卫生院处于基本维持状态,缺少资金、设备、人员,医生的治疗技术水平无法进一步提高,有的卫生院只能应付一般的病,难、重症就可能诊断不出来,甚至误诊误治,导致农民对其产生信任危机。当然,还有另一个原因是,由于相当数量的农民收入不高,自身保健、防护意识不强,因此对不是特急的病,他们一般不会单独为看病跑一趟,一般都是等到乡镇圩日时赶圩、看病一起办,有的时候小病就耽成了大病,小钱不花,变成要花大钱。如此恶性循环,成了乡镇卫生院摆脱不了的困境。

四、改进我省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的意见或建议

回良玉在去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设施设备条件,加强医疗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要切实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和卫生队伍建设。因此,加强农村医疗队伍建设,已经成为各地必须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民盟课题调研组针对上述农村普遍存在的医疗卫生队伍人员数量不足、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整体业务素质偏低等实际现状和问题,提出如下几点建议,供政府有关部门参考:

1、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把卫生经费的扶持重点调整到支持农村公共卫生、预防保健和人员培训等方面上来。要树立现代人才资源观念,把加快卫生人才培养作为保证医疗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和基础条件,认真落实培训专项经费,切实抓好现有医疗卫生工作人员的培训进修,不断提高他们的医疗技术水平。要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对急救、传染病、妇幼重点进行培训,逐步建立起农村卫生人才的长效培训机制。要切实加强乡镇卫生院人才技术队伍建设,开展技术培训和再教育工程,提高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如,可逐步由省卫生厅与省教育厅联合启动乡村医生大学生深造计划,从现在开始在全省乡村医务人员中每年招收一定比例学员接受高等医学教育,五年内计划培养1000人或者更多,以提高其知识与业务水平;又如,要切实推行卫生部、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倡导实施的“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从现在起就陆续从三级综合医院抽调相当比例的优秀医务人员到农村去,通过人力、技术、管理等多种支援形式,施行一年期满后对支援人员进行调整、轮换的办法,将城市卫生资源引向农村,以逐步改变农村卫生工作的薄弱现状。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农村基层卫生单位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提高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水平,为农村居民就近提供质优、价廉、便捷的医疗服务,缓解农民“看病难”问题,而且有利于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加强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最终有利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促进城乡医疗资源的合理流动和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各级卫生部门要努力做到派出一支队伍、带好一所医院、服务一方群众、培训一批人才,在三年内,逐步形成城市医务人员对口支援农村医院制度。

2、多渠道提高农村医卫人员收入水平,改善其生存发展的软环境。要切实落实各市、县政府财政对卫生院的补偿政策和乡镇卫生院防保人员的专项经费,同时,要提供财政支出、乡村补助、各界赞助等多种渠道,努力提高农村医卫人员收入水平,合理解决乡村医生的报酬问题,尽量缩小与县市大医院医生之间的差距,为乡村基层院所留人、招人、用人创造根本性条件。

3、大力筹措资金,加大对基层卫生建设的资金投入,改善农村医卫人员工作及患者就医的硬环境。在国家、省、地方政府共同努力下,利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来完成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设备的装备任务。按照卫生部要求的房屋、设备和人员进行配套建设,乡镇卫生院的基本医疗设备配置标准必须达到34件,逐步满足农村居民的防保和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并将乡镇卫生院建设资金列入各级政府年度的财政预算,使乡镇卫生院建设资金的拨付制度化,保障卫生院持续健康发展。要调整农村中心卫生院布局,加强农村医疗队伍建设,改造薄弱卫生院,巩固完善农村医疗保健网络。要落实市、县财政配套资金,力争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提高到60%以上,提高农民生病到院率,进而提高乡镇医院的医疗收入乃至员工收入。

4、加大农村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力度,建立灵活、高效的用人机制,多形式多渠道选拔录用人才,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的生存发展注入活力之源。为此,要公开招聘医学院校毕业生,按编制配足卫生院、卫生所工作人员。要从全局的角度优化整合医疗卫生人才资源,合理布局和使用人才,确保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正常运转。为提高农村医疗水平,必须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严把准入关。要切实推行并落实城市医院医生在晋升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之前,必须到农村卫生机构累计工作一年的制度,从制度上帮助和带动农村卫生工作的发展。

5、加快改革步伐,科学布局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点,尝试多种市场化经营方式,合理有效利用医疗资源。目前,可在有条件的地区尝试走医院诊所之间合并、公私资本合作经营、城乡医院联营共建等道路。如,针对人口很少的山区乡村,施行对部分小所、村所进行合并的办法,扩大村卫所。这样既可增大村卫生所人员、资金,又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有利于卫生事业的发展。又如,为促进医疗机构间的公平、公开、有序竞争,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对营利性的医疗机构和非营利性的医疗机构要一视同仁,创造公平、开放、有序、合理的竞争环境,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逐步引导民间投资成为增加农村医疗投入的活水之源。

6、加强管理,提升服务,提高技术,努力扩大农村医疗机构的生存空间。为此,要加强农村医疗市场的清理整顿和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取缔不合准入标准的卫生机构和无证非法行医,加强农村卫生院(所)的规章制度管理,将医德教育纳入农村医卫人员年度考核之中,增强从业人员的责任心,从制度上、思想上要求他们全心全意为农村居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服务。要提升农村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切实加强卫生行风建设,整顿、规范医疗服务市场, 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让群众既少花钱又能看病。要严格执行药价标准,保护农民群众合法利益。新型农村医疗合作体系的建立和推广必须要有乡镇卫生所服务改善和人才培养相配套,否则难以支撑下去。所以今后应着重提高农村医疗人员理论及业务素质,切实提高服务意识,实行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卫生资源,发展乡镇及社区卫生事业,改进医疗卫生服务,才能适应今后卫生事业蓬勃发展的需要。

7、加强医卫人员能力建设,提升医疗队伍人才素质。各级医疗卫生单位,要认真落实省卫生厅“全省卫生系统高层次学术技术带头人”、“全省卫生系统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的培养、考核和管理措施,组织开展高层次人才、中青年技术骨干等优秀人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工作,认真落实省卫生厅选拔大学本科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各项任务,制定了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与培养的政策、措施。加大卫生支农力度,组织专业技术骨干下基层帮扶,帮助基层开展人员、技术培训。并且对每个骨干均要下发一本下乡服务考核记录手册,以便督促、考核。规定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在晋升前必须在县级以上医疗卫生单位接受不少于一年的进修培训。对此类相关规定,要进一步加大落实力度,使其不流于形式。

第6篇:目前医疗行业现状范文

(一)研究目的及现状

医务工作者作为高强度、高风险的特殊职业群体,在日常繁重的工作中承受着医疗行业风险和医务职业压力,这些压力已经影响到医疗从业者的工作质量和身心健康。

职业本身的压力、职业安全的需要、职业角色的需要,而压力与需求的长期失衡,导致医疗从业人员身心健康状态不佳,特别是青年医务人员,其对自身身心调节和社会协调处理经验尚未成熟,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如果心理健康问题得不到有效缓解和治疗,将会影响到医疗机构服务质量,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截止到目前,已经出现多起素质不佳的医务人员采取极端的方式伤害自己或他人的事件,医疗从业者现已成为潜在自杀高危人群。

医学模式变革所带来的人类健康需求发展,已使“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的观念被人们普遍接受,但是医务人员的职业心理素质水平发展并不平衡,诸多因素导致的部分医护人员的职业心态不稳定、心理健康欠佳等,都可能成为影响人类健康事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必须引起高度中国式并寻找解决对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问题,并展开相关心理健康辅导的研究。

(二)研究的意义

重视医务人员身心健康工作室实施医院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参与是使义务人员身心健康教育工作持之以恒,缺的成效的前提。全体职工的重视和参与是实施医务人员身心健康教育工作的保证建立有关医务人员身心健康教育工作机构是必要手段。将工作渗透到医疗各个环节中是实施医务人员身心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渠道。

在研究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给出相应对策的同事同时需要动员有关部门及其医疗机构对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关注,并制定出针对医务人员的心理疏导与辅导方案,不断改善疏导医务人员的心理压力,缓解医务人员工作压力及其心理问题,提高医务人员医疗队伍素质,从而能更好地为社会人民健康服务。

二、研究内容及研究难点

(一)基本内容

1.对赣州市各个医疗机构进行问卷调查。在其基础上分析赣州地区目前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

2.收集和整理发达地区对于医疗人员心理健康辅导的具体对策。并提出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的新对策。

被抽取的一票机构其分管业务的院领导和医务部长、护理部主任为必调查人员。被调查可是的科主任、护士长也是必调查人员。医疗机构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医务人员的价值,提升医务人员的素养,增加医务人员的幸福感,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二)研究难点

1.从调查的资料中,总结概括出当前赣州市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现状和影响的主要因素;

2.是在调查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提出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的新对策,为医务人员心理辅导具体实行,提供参考依据。

三、研究方法、实施方案

(一)研究思路和方法

我国医疗从业人员众多,医务人员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社会工作者职业健康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医务人员心理健康问题对医疗体系良性运转是一大挑战。本课题旨在对赣州市医务人员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其影响的主要因素作详尽的分析,指出造成这一现状的深层次原因。通过了解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进行问卷调查、查阅资料等手段收集其他地区对于医务人员心理辅导体系建设发展的经验、做法和所采取的具体对策。

在研究方法上,我们首先采用抽样发放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赣州市医务人员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及其影响的主要因素。其次采用文献分析法,分析其他发达地区对于医务人员心理健康辅导的做法和措施。最后采用总结归纳法,试图从理论和实践中探讨出赣州地区医务人员心理健康辅导的长效机制。

(二)研究工作实施方案

2014年6月-8月:进行相关资料的查找和阅读,根据资料制定出抽样问卷调查的文本以及访谈的内容概要,并确定要走访的相关医疗机构。收集相关的理论研究资料。

2014年8月-10月:走访赣州市相关医疗机构进行抽样调查和访谈,做好相关记录。

2014年10月-12月:对得到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并作出统计分析。撰写论文,完成课题研究。

(三)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从赣州市32家医疗机构中抽取500名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医技检验人员、药剂人员、后勤行政人员等),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其中一些人进行访谈。医务人员心理健康影响的单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检验或方差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Backward:LR法)。调查对象是赣州市医疗从业者,通过调查结果,分析目前医务人员的实际心理健康状况。

2.文献整理法:搜集整理发达地区关于医务人员心理健康体系发展的先进经验,并且大量搜集分析国内外对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研究的先关文献,对其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相关的结论。为我市医务人员心理健康体系建设提供经验对策以及思路。

四、研究资料来源

首先本课题的研究资料主要以抽样问卷调查和文献资料为主,调查报告主要分析得出赣州医务人员工作压力及心理健康现状。文献资料,课题组依托图书馆及其中国期刊数据库,目前在收集资料和整理数据上已有部分雏形。其次,本人已经在工作学习过程中也掌握了部分课题研究方法和理论知识。最后,课题组的主要课题成员科研能力较强,协作精神好,精力充沛,具备研究课题的科研能力。

五、研究成果展示

第7篇:目前医疗行业现状范文

一、当前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的基本现状

1、乡村医疗资源总体概况:就所到调研地区看,当前乡镇卫生院发展状况不平衡。目前保存下来的卫生院与原先相比,基本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这些卫生院医疗队伍不断壮大,基本上由原来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每院10几人至20余人,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也正在逐步充实到这一队伍中。每个卫生院基本上设立了门诊、病房,美化了环境,增添了设备,如光机、b超机、心电图机等,并建立了各种规章制度,保障了乡镇级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从村级看,少量村庄至今仍然没有诊所及村医,就××地区而言,目前尚有200个村庄没有诊所及村医,约占村总数的10%,多数村庄均有一所一医(一个卫生所、一个村医),有的经济较发达、人口较多的大村甚至有两所两医或者更多,这些诊所虽然设备简陋,但基本上建立了各种规章制度,担负着村级医疗和防疫工作。

2、乡村医疗队伍人员编制情况:大多数乡镇卫生院各拥有10-20名人员,编制分为全民、集体、临时工。全民由大中专院校分配;集体人员由卫生系统招收而来;临时工由卫生院根据工作需要自行招收。村卫生所基本上每村设1-2名村医,相当部分由原赤医担任。

3、乡村医疗卫生队伍人员层次情况。绝大多数乡镇卫生院目前没有高级职称卫技人员,有少量中级职称医疗骨干,大部分是初级职称或者是无职称人员。据不完全统计,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中,大学本科或以上人员仅占3.6%,大专学历的为18.8%,中专毕业的占72.6%,还有4.9%的人员无学历。初级职称或中专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地方性卫校毕业生,有的甚至是国家不承认学历的中专生。而绝大部分村级老一辈卫生人员,是由原赤医培训而成,并非科班出生,基本上无职称、无学历,新一辈村医虽然大部分是科班出生,但基本上仅限于初级职称或中专生,属初级卫生人员,其中不少还是国家不承认学历的“中专生”。因此,乡村医卫队伍素质仍然有待提高。

4、乡村医疗队伍医疗设施配置情况。目前,每个乡镇卫生院基本上配备有光机、b超机、心电图机等设备,设有化验室、病房,能开展基本医疗业务。但这些设备普遍存在使用率较低、缺乏有关管理制度的现象,个别卫生院光机无防护设施,还有个别卫生院因缺乏设备操作人员或缺乏业务用房,导致这些设备实际未投入使用,同时,由于很大部分乡镇医技人员对知识掌握较肤浅,因此,上述设备配置实际应用较少,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相当有限的。而村一级卫生所,基本上设备配备简陋、不齐,绝大多数只能做简单的物理诊断。

5、乡村医疗建设方面经费情况。乡镇卫生院经费来源主要靠国家财政补贴及医疗收费收入,由于其人员较多,医疗收入有限,所以很大部分乡镇卫生院经费运转困难,有的甚至是负债运营,不能或根本无力投入更多的资金发展卫生事业,且员工年收入基本上在1-1.5万元之间,与县市级大医院相比差距很大,造成员工心理落差较大,影响了乡镇医疗事业的正常发展。而村一级卫生所,由于资金大部分是个人投入,他们自己精打细算,开支小,且收入与乡镇卫生院人员相比相对较高,整体医疗运转情况是比较良好的。

6、乡村医疗队伍责任心情况。乡镇卫生院人员工资中财政承担比例约为30%-50%,其余工资要靠医疗收费自给自足。由于现行的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导致卫生院中的优秀人才容易被上级医院选调走,而水平低下、工作不积极、责任心不强的人员却无法让其离开,这大大制约了卫生院医疗收费的提高,从而影响了整体工资收入水平,造成在相对较为偏远的乡镇卫生院中,多数人员存在“人往高处走”思想,向往城市、向往更好的地方,根本“无心恋战”。反之,多数员工因为收入与县市级医院人员相比差距很大,造成员工心理不平衡,以至于不安心工作,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马虎随便,面对疾病时往往有力无心。而村一级卫生所,由于村医大部分是本乡本土人士,经费是个人投资,他们认真工作,责任心强,服务态度良好,与乡镇卫生院相比形成较为明显的反差,这无形中扩大了村一级卫生所的生存空间,但限于水平,村医面对疾病尤其是重大疾病时,往往有心无力。

二、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匀。目前,我省医疗卫生资源分布情况与全国情况大体相同,约有80%集中在城市或经济较发达地区,广大乡镇尤其是偏远乡村的农民在当地得不到良好的医疗服务,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屡有发生。贫困和偏远乡镇的医院院长普遍反映说:农村医疗缺药、缺设备,但最缺的是人才、是技术,医科大学毕业生一般不会选择到贫困或偏远的乡村来。据了解,我省近年来开展了农村卫生三网规范化建设,设立了乡村医生的门坎,规定村医必须达到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但这基本上只是对新申请执业的村医,对有的老村医则按老办法延续。在个别偏远县城,目前还有相当数量的村医达不到新门坎的要求。

2、农村基层卫生机构设施装备落后,人才短缺,难以承担农民医疗保障载体的重任。据永安市卫生部门对农村医疗机构的摸底调查,农村医疗基础设施、设备配备和人员素质都十分低下。据不完全统计,我省乡镇卫生院中业务用房小于1000平方米约占30%;村卫生所业务用房属危房的约占3%。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的学历构成以中专毕业为主,占72.6%,大学本科以上人员仅占3.6%,大专学历为18.8%,还有4.9%的人员无学历。相当部分乡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由于人员不足,经常轮流值班,不分科室,内、外、妇、儿全拿,是全科医生。而说是全科医生,技术又都不精,职称也就难以晋升,因此,乡镇卫生院的医生很少有中高级职称的。相当数量的村医就更是连职称的门坎都迈不进,因为,这些村医基本上是从各县卫生学校毕业,有的仅参加一期短训班就挂牌行医,许多村医更是子承父业,在村里有些名气和地位,但医技水平只能居于中等或偏下。

3、经费方面的不足对乡镇医疗事业影响较大。目前,由于经费来源渠道相对较为单一,且数额不足,导致农村医疗经费很有限,特别是乡镇一级卫生院经费运转困难,有的甚至负债经营。因此,多数乡镇医院无力引进或留置人才,无力添置医疗设备,无力改善医院病房及员工住宿条件,无力安排更多的人员去参加学习、进修或者培训,无力提高员工收入水平,而所有这些因素,均会严重影响或阻碍乡镇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4、乡镇医务人员思想上存在不安心工作现象。目前,对于乡镇卫生从业人员,尤其是偏远乡镇的卫技人员来说,由于乡镇卫生院与县一级医院相比,在医技上和经济上存在很大差距,他们在医技上得不到很快提高,在经济上收入又较低,且工作、社交、生活等条件均较为艰苦,所以大多数非本土的医卫人员存在不安心工作现象,他们千方百计想往城里调,为人民服务、为患者解忧的观念较为淡薄,具有得过且过的心理倾向与行为表现,导致医疗质量与服务质量相对低下,影响了医患之间的关系,严重的还会导致患者对医生产生信任危机。

5、相当部分乡镇医院的医疗设备普遍存在使用率较低、缺乏有关管理制度的现象。如,个别卫生院光机无防护设施,无专业操作和检验人员,设备使用效果欠佳,还有个别卫生院因缺乏设备操作人员或缺乏业务用房,这些设备根本未投入使用,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抑制了自身的生存空间。

三、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主要成因

目前,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包括县、乡、村三级,这个网络的现状是:县级力量较强;乡镇级比较薄弱,但能够承担一定的工作;村级相对最弱,基本不能负重。据调查分析,政府对农村医疗事业的投入不足,是产生这种现状的重要原因。具体原因表现为:

1、城乡之间医卫人员生存环境差距巨大。据了解,由于相对较低的收入及相对艰难的生存环境,不要说好的医生不愿来卫生院,就是卫生院现有的技术好一点的医生也是千方百计往外调。卫生院不但承受着人才流失的痛苦,还面临着与乡村个体诊所的竞争,有的个体诊所的执业医生就是在卫生院工作几年,技术有了提高后,辞职出去自立门户的。农村医疗缺药、缺设备,但最缺的是人才、是技术,医科大学毕业生一般不会选择到贫困或偏远的乡镇来。可见,城乡之间医卫人员收入及生存环境差距巨大,是农村医疗水平跟不上的最本质的原因。

2、城乡之间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差距巨大。目前,乡镇卫生院设施装备较差的约占一半。而且基层医卫人员学历水平、专业技术水平普遍偏低。现有乡村医生中专学历的占70%以上,而且不少是从当年的赤脚医生转过来的,年龄多在50岁上下,接班的年轻人基本留不住。这样的现状使农民对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缺乏信任,加之现在交通比过去方便,有病到县级和市级医院并不难。因而乡镇卫生院门前冷落,难以为继,不少是负债经营,无法发挥合作医疗载体的作用。目前,不管是乡镇卫生院或是村卫生所,在医技上与县一级医院有很大差距,很多医疗技术在农村还不能开始应用,使不应转院的往上一级医院转,这不仅大大增加了农民的经济负担,而且导致农民对乡村医院产生了一定的信任危机。

3、城乡之间医疗卫生财政转移支出差距巨大。由于政府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严重不足,导致乡村医卫人员生活、工作环境差,收入相对低;条件差,收入低,留不住好医生;没有好医生,患者不愿来这里看病;患者少,收入少,医院条件改善不了。农村医疗条件太差,农民在当地得不到良好的医疗服务,一旦有个大病就得远离家乡到大城市,费用开支呈几何倍数增加,导致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屡有发生,这加剧了农民负担,反过来又压缩了乡镇卫生院的生存空间。如此这般,形成一条恶性循环链。

总之,以政府目前的财政投入比例或扶持力度,必然会出现上述这样的基础设施状况和人才结构,使得乡镇卫生院处于基本维持状态,缺少资金、设备、人员,医生的治疗技术水平无法进一步提高,有的卫生院只能应付一般的病,难、重症就可能诊断不出来,甚至误诊误治,导致农民对其产生信任危机。当然,还有另一个原因是,由于相当数量的农民收入不高,自身保健、防护意识不强,因此对不是特急的病,他们一般不会单独为看病跑一趟,一般都是等到乡镇圩日时赶圩、看病一起办,有的时候小病就耽成了大病,小钱不花,变成要花大钱。如此恶性循环,成了乡镇卫生院摆脱不了的困境。

四、改进我省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的意见或建议

回良玉在去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设施设备条件,加强医疗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要切实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和卫生队伍建设。因此,加强农村医疗队伍建设,已经成为各地必须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民盟课题调研组针对上述农村普遍存在的医疗卫生队伍人员数量不足、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整体业务素质偏低等实际现状和问题,提出如下几点建议,供政府有关部门参考:

1、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把卫生经费的扶持重点调整到支持农村公共卫生、预防保健和人员培训等方面上来。要树立现代人才资源观念,把加快卫生人才培养作为保证医疗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和基础条件,认真落实培训专项经费,切实抓好现有医疗卫生工作人员的培训进修,不断提高他们的医疗技术水平。要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对急救、传染病、妇幼重点进行培训,逐步建立起农村卫生人才的长效培训机制。要切实加强乡镇卫生院人才技术队伍建设,开展技术培训和再教育工程,提高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如,可逐步由省卫生厅与省教育厅联合启动乡村医生大学生深造计划,从现在开始在全省乡村医务人员中每年招收一定比例学员接受高等医学教育,五年内计划培养1000人或者更多,以提高其知识与业务水平;又如,要切实推行卫生部、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倡导实施的“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从现在起就陆续从三级综合医院抽调相当比例的优秀医务人员到农村去,通过人力、技术、管理等多种支援形式,施行一年期满后对支援人员进行调整、轮换的办法,将城市卫生资源引向农村,以逐步改变农村卫生工作的薄弱现状。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农村基层卫生单位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提高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水平,为农村居民就近提供质优、价廉、便捷的医疗服务,缓解农民“看病难”问题,而且有利于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加强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最终有利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促进城乡医疗资源的合理流动和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各级卫生部门要努力做到派出一支队伍、带好一所医院、服务一方群众、培训一批人才,在三年内,逐步形成城市医务人员对口支援农村医院制度。

、多渠道提高农村医卫人员收入水平,改善其生存发展的软环境。要切实落实各市、县政府财政对卫生院的补偿政策和乡镇卫生院防保人员的专项经费,同时,要提供财政支出、乡村补助、各界赞助等多种渠道,努力提高农村医卫人员收入水平,合理解决乡村医生的报酬问题,尽量缩小与县市大医院医生之间的差距,为乡村基层院所留人、招人、用人创造根本性条件。

3、大力筹措资金,加大对基层卫生建设的资金投入,改善农村医卫人员工作及患者就医的硬环境。在国家、省、地方政府共同努力下,利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来完成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设备的装备任务。按照卫生部要求的房屋、设备和人员进行配套建设,乡镇卫生院的基本医疗设备配置标准必须达到34件,逐步满足农村居民的防保和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并将乡镇卫生院建设资金列入各级政府年度的财政预算,使乡镇卫生院建设资金的拨付制度化,保障卫生院持续健康发展。要调整农村中心卫生院布局,加强农村医疗队伍建设,改造薄弱卫生院,巩固完善农村医疗保健网络。要落实市、县财政配套资金,力争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提高到60%以上,提高农民生病到院率,进而提高乡镇医院的医疗收入乃至员工收入。

4、加大农村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力度,建立灵活、高效的用人机制,多形式多渠道选拔录用人才,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的生存发展注入活力之源。为此,要公开招聘医学院校毕业生,按编制配足卫生院、卫生所工作人员。要从全局的角度优化整合医疗卫生人才资源,合理布局和使用人才,确保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正常运转。为提高农村医疗水平,必须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严把准入关。要切实推行并落实城市医院医生在晋升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之前,必须到农村卫生机构累计工作一年的制度,从制度上帮助和带动农村卫生工作的发展。

5、加快改革步伐,科学布局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点,尝试多种市场化经营方式,合理有效利用医疗资源。目前,可在有条件的地区尝试走医院诊所之间合并、公私资本合作经营、城乡医院联营共建等道路。如,针对人口很少的山区乡村,施行对部分小所、村所进行合并的办法,扩大村卫所。这样既可增大村卫生所人员、资金,又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有利于卫生事业的发展。又如,为促进医疗机构间的公平、公开、有序竞争,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对营利性的医疗机构和非营利性的医疗机构要一视同仁,创造公平、开放、有序、合理的竞争环境,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逐步引导民间投资成为增加农村医疗投入的活水之源。:

6、加强管理,提升服务,提高技术,努力扩大农村医疗机构的生存空间。为此,要加强农村医疗市场的清理整顿和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取缔不合准入标准的卫生机构和无证非法行医,加强农村卫生院(所)的规章制度管理,将医德教育纳入农村医卫人员年度考核之中,增强从业人员的责任心,从制度上、思想上要求他们全心全意为农村居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服务。要提升农村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切实加强卫生行风建设,整顿、规范医疗服务市场,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让群众既少花钱又能看病。要严格执行药价标准,保护农民群众合法利益。新型农村医疗合作体系的建立和推广必须要有乡镇卫生所服务改善和人才培养相配套,否则难以支撑下去。所以今后应着重提高农村医疗人员理论及业务素质,切实提高服务意识,实行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卫生资源,发展乡镇及社区卫生事业,改进医疗卫生服务,才能适应今后卫生事业蓬勃发展的需要。

7、加强医卫人员能力建设,提升医疗队伍人才素质。各级医疗卫生单位,要认真落实省卫生厅“全省卫生系统高层次学术技术带头人”、“全省卫生系统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的培养、考核和管理措施,组织开展高层次人才、中青年技术骨干等优秀人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工作,认真落实省卫生厅选拔大学本科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各项任务,制定了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与培养的政策、措施。加大卫生支农力度,组织专业技术骨干下基层帮扶,帮助基层开展人员、技术培训。并且对每个骨干均要下发一本下乡服务考核记录手册,以便督促、考核。规定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在晋升前必须在县级以上医疗卫生单位接受不少于一年的进修培训。对此类相关规定,要进一步加大落实力度,使其不流于形式。

第8篇:目前医疗行业现状范文

[关键词]农村;公共卫生;管理

[作者简介]李志友(1967―), 男,硕士,宜春学院政法系副教授;(江西宜春336000)易启洪(1969―),男,硕士,江西农业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江西南昌330045)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建立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保健体系,着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状况……”它明确了发展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需要指出的是,当今时代,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是整个国家和社会公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管理水平的高低,既关系到每个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和其它切身利益,也影响到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持续推进,对我国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管理过程中暴露的问题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思考,并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与办法。

一、我国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公共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政府干预比较有力。我国农村公共卫生事业取得的成就,与各级政府强有力的干预是分不开的,特别是在卫生条件的改善、基本卫生设施的建设和医疗保障制度的建设方面,政府的作用更是主导和显而易见的;2、建立了能够基本满足农民健康需要的、比较完善的卫生服务体系,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保健网络基本建立,医疗卫生质量和防治传染疾病能力得到提高;3、消灭或控制了鼠疫、天花、麻风病等烈性传染病和流行病,以及一些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地方病;4、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管理网络与管理制度更加完整。

然而,当前我国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状况总体上仍然比较薄弱,农民小病拖、大病扛,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仍然存在;乡村两级卫生基础设施差,常规设备简陋,大部分乡村卫生所目前仍以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等“老三件”施诊;农村卫生资源严重不足,服务网络不全;大多数乡(镇)卫生院房屋破旧,缺乏基本医疗设备,卫生从业人员业务素质不高,队伍不稳,缺医少药、卫生条件落后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特别在公共卫生事业的管理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二、当前我国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广大农民的公共卫生意识淡薄,自我管理能力差。在广大农村,由于受到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和传统思想的影响,医疗卫生事业活动的基本内涵和范围被无意中曲解,许多人认为,医疗卫生问题就是“打针吃药”,“看病就医”的私人问题;对流行疾病的预防和公共卫生的维护则被认为完全是政府行为。广大村民缺乏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科学的预防观念,以致于面对危及生命的、传染性强的流行疾病时,显得有些慌乱甚至采取极端或迷信做法。

(二)区域卫生规划不合理。在我国,由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因素的影响,一般卫生事业区域规划大都是按照行政区域来进行的,缺乏全行业的统筹,使得大中城市获得比较多的卫生资源,甚至供大于求,而广大农村及边远地区获得的卫生资源则相对不足,一些地方更是严重匮乏。

(三)政府对农村医疗卫生产品市场的介入不够。卫生事业产品的外部性,卫生产品信息的不对称性以及公众对卫生产品需求的不确定性,决定了政府对医疗卫生产品市场介入的必要性,特别对我国广大农村来说,医疗卫生市场还处于培育的初始阶段,政府的介入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由于政府介入的缺乏,使得许多农村的医疗卫生产品市场失灵,导致一些医疗单位牟取垄断利润,许多村民由于个人支付能力不足,导致病情得不到控制而恶化。

(四)公共支出明显不足。近几年来,尽管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对公共卫生事业投入的经费在逐年增长,但没有形成稳定的投入机制 ,就解决具体和突发事件时的投入多,而从长远考虑、规划发展性的投入少,经费投入总体上与人民群众的要求,与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还相距甚远。

(五)缺乏法制化的行业管理。在我国,尽管卫生行业的执法监督体系基本形成,但仍然缺乏一套有效的运行机制,特别在广大农村更是缺乏有效的监督、监测手段,工作中还大量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对公共卫生事业缺乏刚性的,特别是法律管理方法和手段。

(六)医治水平低下。目前,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人员总体资源配置不合理,从医人员专业水平低,诊疗、预防能力不高,“乡下郎中、土方法、以药养医”等现象严重,医患事故时有发生。

三、加强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管理的对策

基于以上分析,当前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要实现快速发展,就必须在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

(一)加强对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行政管理。各级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要从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行政命令、公共政策的和实行,按照行政方式来组织、指挥、调控和监督,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进行直接干预和控制。国家可根据公众的需求及变化发展的趋势,以及社会提供公共事业产品的能力,制定出相应的方针、政策、规章制度,有关命令、条例等,加强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刚性管理。

(二)改革是加强农村公共卫生管理的重要途径。要通过改革增强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活力,逐步达到资源配置合理、网络运行健全的目标。一是要改革卫生机构经营机制。要在进一步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的基础上,探索多种经营管理方式,重点解决目前一些医疗卫生单位因管理不善而面临办不下去的问题,彻底纠正少数单位“竭泽而渔”的做法,要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自身建设上去,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自我生存能力。二是改革对农村公共卫生事业资金的投入机制。公共卫生产品的生产及其组合,决定了相应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发展我国农村公共卫生事业可以采取政府公共支出为主和社会投资的非公共支出为辅的筹资模式,公共支出要坚持公平、稳定和效益原则;非公共支出则要按照非营利、安全原则进行。条件具备的地方可采用BOT项目融资方式。三是改革人事制度。要把对职工的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变为岗位管理,根据单位各自功能、任务和社会服务需求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实行逐级聘用制和全员竞聘上岗。四是改革卫生机构内部分配制度。要打破平均主义,做到赏罚分明,逐步推行绩效工资制,把工资报酬与单位的效益、职工的贡献和表现挂起钩来,合理拉开分配档次。五是改革卫生服务体系。要对现有医疗卫生单位的资源配置、服务功能和地域布局进行控制和调整,部分功能相似的单位要予以兼并,形成互补优势。要通过自身功能的完善,扩大服务项目和范围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要。同时,在控制医疗机构总量的前提下对现有布局、结构不尽合理的各类机构进行清理整顿,对那些不具备执业资格,又无法履行公共卫生服务功能的社会医疗机构、个体诊所坚决依法取缔。六是改革医疗保障制度。依靠政府在农村强制建立适合我国农村实际情况的保障制度,才能真正使公众享受到必需的医疗卫生服务。在当前情况下,要在继续实行预防保健报偿制度的基础上,坚持民办公助和自愿参与的原则,积极稳妥地发展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建立以家庭储蓄为主、个人帐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从而保证广大农民获得基本医疗服务和预防保健。

(三)加强公共卫生事业的法制化管理。要强化医疗卫生行业的法治意识,依法加强行业管理。一是强化卫生资源管理,通过合理调整、配置卫生资源,努力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要采取调配、对口支援、巡回医疗、下乡锻炼等多种途径,将县一级卫生单位的富余人员充实到乡村医疗单位。对部分医疗单位闲置或更换的医疗设备,采取无偿划拨、租赁经营、合作开发等方式进行合理利用,努力改善乡院村所的卫生设施。二是强化医疗市场管理。对全县范围内的医疗机构进行全面的清理整顿、调整结构、合理布局、完善功能。特别要对社会及个体医疗机构的行医资格办医条件进行严格考核审批规范管理,杜绝乱办医、滥办医现象,切实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三是强化药品市场管理,积极推进药品管理体制改革,大力规范药品经营和销售管理,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品的犯罪行为,尤其要注重规范农村个体医疗网点的进药渠道,保证农村群众的用药安全。严格监督药品价格的执行,控制医药费不合理增长,减轻群众负担。四是强化疾病管理。健全基层防保网络,落实计划免疫接种措施,建立严格的疫情报告制度,和领导责任追究制度,对某些传染性疾病进行控制和归口管理。五是强化饮食卫生和公共环境卫生管理。进一步完善防疫检测手段,装备基本检测设备,加紧对饮食卫生和环境卫生的执法检查,倡导公共卫生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和自我管理能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活动,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等环境卫生条件。

(四)依靠科技振兴和发展农村公共卫生事业。农村卫生事业必须牢固树立科技兴医的思想,要千方百计把农村公共卫生的管理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卫生人员、管理人员素质的轨道上来。一是要重视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养,要对现有农村从事医疗卫生人员的专业、年龄、知识结构等进行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制订人才培养计划,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方向,分层次、分类别、有计划地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立志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医疗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二是要重视科技成果的引进和应用。采取得力措施积极引进、推广和应用新技术、新设备和新的管理方式,以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预防、医疗、保健和康复的需要。三是要制定相应办法,针对目前西部边远和贫困地区缺医少药、外部毕业生或医疗卫生人员又不愿去的现状,出台相应的鼓励和支持政策。

(五)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目前我国完善农村公共卫生管理的关键。本文认为,针对目前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除了在宏观上采取得力有效的措施实施以外,为保证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健康、长足发展,当前最为关键的举措是建立和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我国为解决8亿农民医疗保障实施的一项伟大工程,经过多年的试点,取得了明显进展,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然而实施过程中暴露的问题也不少,针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应采取以下具体措施和行动:1、强化政府职责,改变目前重“城市”轻“农村”、重“硬”轻“软”、重“专项”轻“日常”、重“高层”轻“基层”的状况,各级政府都应加大向农村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以保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事业的正常开展;2、增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刚性,在总结试点工作基础上,应制定专门法律或法规,以保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有法律的保障、有统一的目标、有科学的管理体系;3、尽快建立科学、便捷、长效、低成本的社会筹资机制,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持续健康发展;4、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体系,科学合理地确定补偿比例;5、保持农民参与的积极性,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受益面;6、探索科学、严格的管理模式,坚决控制医药费用的暴涨、乱涨。

第9篇:目前医疗行业现状范文

关键词:医疗服务项目 成本核算 成本控制

近年来,我国在卫生事业和医疗服务的领域中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对各类医院的改革与整治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目前我国对医院的改革呈现出新的思路和方式,医疗机构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医院需要在不降低服务质量的前提下,通过降低各种消耗,从而降低就医价格,使医院能够可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医院的竞争力能否提升的重点就在于能否够降低医疗成本,进一步减轻患者的负担。

然而,目前我国的医疗机构不管是在成本核算还是成本控制方面都存在很大的漏洞。例如成本核算方式粗放,没有完整规范的成本核算体系,导致成本信息大量缺失等。因此医院应及时完善自己的成本核算和控制体系及方法,秉着服务大众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对医疗服务项目成本进行合理控制。

一、我国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概述

医疗服务项目是指医疗机构以特殊的社会人群(患者)为目标群体,将医学科学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运用到诊断和治疗目标群体中去的职业活动项目。如果按照形态划分,医疗服务项目可以分为医疗产出项目和非物质形态服务项目。与其他各种服务不同,它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不得不引起高度重视。因此相对于其他服务而言,医疗服务有异质性、易逝性和无形性、信息高度不对称性、患者需求的诱导性以及垄断性等独特的特征。

医疗服务成本指的是医疗机构在进行医疗服务项目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耗费。由于成本的种类本身就有很多种,因此在医疗项目的成本核算过程中也会对成本进行不一样的划分。根据成本核算的对象可以将医疗服务项目的成本分为病种成本、医疗项目成本、科室成本以及总成本;根据成本和特定对象的关系可以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根据成本的可控与否可以分为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根据成本的具体形态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二、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及控制的现状分析

目前,大多数医院采用的成本核算方法是完全成本法,也就是将在医疗服务过程中产生的所有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都计入到医院的成本中去。医院的成本包括了药品成本和医疗成本,其中,药品成本不等同于药品支出,医疗成本也不等同于医疗支出。科室分为医疗技术类、临床服务类、医疗辅助类、科研教学类以及行政后勤类这样五大类的,在对成本进行归集时采用的是分项分步结转法,也就是在对成本进行分步结转的同时使用分项结转,这样既能够对医疗活动中每一个步骤的成本进行核算,又能够及时反映出每一个步骤的成本资料,是成本核算中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同时医院还对科室的成本分摊原则做了相关规定,要求在进行分摊的时候,按照分项逐级分步结转的方法,本着重要性、相关性等原则,将所有的成本都归集到临床服务类的科室中去。

但是不难看出,目前在大部分医院开展的成本核算工作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内容仅仅是将相关的成本数据归集起来,而不是所谓的对成本进行控制。究其原因,作为医院自身还是缺乏主观上的成本控制意识,为了获取较高的经济利益和营业利润而使成本控制只是形式上执行,更谈不上积极性和主动性,因而成本控制的结果不尽人意。经过对医院项目成本核算及控制现状的深入研究,笔者总结了以下在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及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层次空缺

目前,医院财务工作的主要内容还是核算收支,各科室人员还是没有树立起成本控制意识,虽然有一些成本控制的岗位已经设立但是还没有正式进行运作,因此成本核算的工作还是由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来做。目前来看,单纯的按科室进行的成本费用的归集已经不能够满足医院进一步发展的需求,粗略的成本核算层次也会对医院的成本管理带来不利的影响,进而妨碍医院的精细化核算发展和整体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而且,仅仅是科室成本核算也不能够满足医保机构对医院成本核算的要求,不能够为未来病种付费制度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就会使医院在整个医疗系统的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位置,因此,医院必须着手建立更为全面广泛并且适用的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体系。

(二)医疗服务项目成本预算流于形式

医院虽然根据相关规定在内部制定了成本控制制度,但是由于没有进行实际跟踪调查,因此其预算也没有根据实际的费用发生情况来制定。并且实际成本发生之后没有对预算的制定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和纠正。对于成本费用控制较好也就是成本较低的科室也没有配套的激励机制,对于成本较高的科室也没有彻底查明原因并进行责罚。这样一来,成本控制效果的好坏与其应该承担的经济责任并没有什么关系,这样就不能带动起各科室人员参与成本控制的积极性,进而对能够获得直接收入的临床医务人员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预算便只是形式上的事儿,对资源浪费便也失去了约束限制的作用,医院就更难以开展成本控制工作了。

(三)间接费用分配不够细致

虽然医院每个科室的所有费用支出都有相关的规定,但是进行费用分配的根据不够细致,不能够准确反应成本动因,在对间接费用进行分配时尤为明显,房屋折旧费、水电费等间接费用的分配十分模糊。与此同时,间接费用的分配还与各科室人员的收入和奖金直接挂钩,若是不能够合理的进行责任的划分,就可能会发生责任相互推诿的矛盾,甚至会导致各科室不必要的纠纷。

(四)医院管理者和员工的成本意识淡化

根据调查,大部分医院是没有与成本核算有关的制度和规范的,因此成本概念模糊,成本意识缺乏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目前医院的成本核算仅仅是归集费用,而且其目的是为了对各科室进行绩效考核,而对成本责任和成本发生之间的关系没有任何的了解,因此成本就不可能得到有效控制。对医院而言,若是管理人员没有对成本核算及控制进行全面的了解,没有意识到成本控制对企业管理和运营的重要性,只是一味的寻求利润和经济效益的话,那么成本管理甚至医院的发展最终都会受到重大挫折。

综上可以看出,医疗服务项目的成本核算和控制工作目前还在探索性的过程中,还有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成本控制工作能够更有效地开展,使医院的经营能够更加顺利便是当前需要考虑的主要内容。

三、加强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及控制的建议

(一)加强成本分析,完善成本预算制度

加强对成本的分析,对于超出预算的成本,应当与实际发生的成本进行对比,然后进一步对成本的劳动状况、流动资金的使用情况、医疗设备的使用情况、工作量的变化情况以及劳动生产率变动等方面进行分析,来确定导致成本上升或者下降的原因,进而提出管理和改变这种情况的措施,使医院的成本核算及控制体系能够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因此选择合适的成本控制方法,制定科学的成本预算管理制度对医院的成本管理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树立成本效益理念,完善费用分配制度

作为医院的管理层而言一定要对医院的成本核算和控制工作进行足够的重视, 对日常支出进行严格控制,使医疗服务成本不断下降,进而树立起成本效益的理念。当前,成本控制成为各医疗机构之间竞争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为此,医院应当严格控制成本费用,杜绝不必要的浪费,制定详细的间接费用的分配方法,完善费用分配制度,增加营业利润,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提升管理者及医务人员业务素质和成本控制意识

医院的管理者本身应当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培训来提升自身素养,使自己拥有更扎实深厚的专业技术和广泛的知识面水平,比如学习国外医院的先进成本管理经验,或者是企业成功的成本管理案例等,进而促进医院管理机构的整体知识水平的提高。只有拥有一定的知识铺垫,才有可能进一步提升医院的成本核算方式以及成本控制水平。此外,医院在进行成本核算时要求有一拼既具有专业的医学知识,还具有扎实的财会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的综合型人才,组建成一支专业技术过硬、思想素养够高的负责成本核算的专业队伍是使医院服务项目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的重要保障,只有全员参与的成本控制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医院成本控制的现状。

(四)完善相关的人力激励与约束制度

对不同的科室甚至不同的人员分别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而不是采用原来单一的奖惩制度,避免出现之前的以科室为单位对收入进行分配的情况,也就是科室的收入分配到科室人员手中,这种方式对于本身就收入数目较小的科室来说存在不公平的现象,不容易调动大家的积极性。针对该问题,、可以设立一套能够跨科室使用的奖惩制度,对各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以人为单位而不是以科室为单位进行衡量,将人力成本纳入考核范围之内,作为收入分配的重要参考依据,从而促进大家的成本控制意识,避免短期行为。

综上所述,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和控制是医院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在医疗行业领域竞争能力的重要基础,不但有利于医疗机构资源的合理配置还可以促进社会效益不断扩大。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工作是一个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成本核算为成本控制奠定了基础,而成本控制是成本核算最终达到的目的,没有起初的成本核算,成本控制工作就无法进行,同样,若不是为了进行成本控制,成本核算就变得毫无意义,因此它们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只有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工作同时进行,医疗机构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夏青.医院财务的成本控制研究[J].当代经济,2010

[2]赵水长.医院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方法分析[J].财会月刊,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