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远程医疗市场趋势范文

远程医疗市场趋势精选(九篇)

远程医疗市场趋势

第1篇:远程医疗市场趋势范文

4月17日,第67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下称“医博会”)于深圳拉开帷幕,这是一场有着全球2600多家企业、12余万人次共同参与的行业盛宴。两大论坛——中国体外诊断产业高峰论坛与中国医学影像学科融合高峰论坛,更是凸显出医博会引领行业的前瞻性和创新性。为响应本次医博会“创新科技•智领医疗”的主题,众多参展商纷纷在展会上亮出新品:三星麦迪逊、迈瑞不约而同地推出了高端彩色超声诊断仪;富士医疗、锐珂将关注点放在未来医疗行业因信息数据激增而对PACS影像与信息系统的巨大需求上;瞄准个人家用市场的超思迷你型血氧仪、睡眠呼吸监控仪更是吸引了众多参展人士前去体验。不得不说,医疗界对数字化、信息化的呼声似乎从来都没有如今天这般迫切。受到IT技术、通信技术、互联网革新浪潮不断推动和影响,无论是大型医疗影像设备或是便携式诊断仪器,无一不向着更为数字化的趋势前进。

移动医疗升温

面对日趋凸显的人口老龄化以及慢病高发的压力,如何完善医疗产品和服务,赋予患者更好的医疗照护,从而提高生活质量,成为众多业内人士关注的议题。这其中包括个人的亚健康管理、慢病管理以及老年人独立生活的管理。盛大隆重的新品会吸引了许多观众驻足观望。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副秘书长孟建国也在会上指出,我国即将步入老龄化社会,业内对于远程医疗、家庭疾病预警、健康档案管理的呼声一直很高。健康管理不仅要渗透到社区,将来还要深入到家庭,以期更接近患者,同时还要将居家患者的信息直接传送给社区及医院。为达到这一目标,除了立法建制,最重要的就是信息互联互通标准的建立。不仅要求硬件上的端口一致,还要有规范的信息化链条,例如从芯片设备制造到患者与社区、医院双向通道的调度调整。举例来说,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的拓展实现,正是建立在国际标准DICOM3.0上的,后续产品也都是根据该标准实施。虽然是一个涉及数字图像采集和处理以及计算机通信的跨学科复杂体系,却很容易实施跨院间信息兼容。据富士医疗网络产品事业部运营总监邓力介绍,现在的PACS系统,已从过去几台放射科影像设备之间的简单图像存储通信,扩展到不同医院间或者不同种类的影像设备的互联操作。未来5年,PACS系统将会更加重视院内的横向发展,即将医院内部PACS系统扩展至所有影像检查服务和临床应用科室,进而与健康管理档案和电子病历系统深度集成,使之更加智能化。同时,一直处于探索阶段的区域医疗系统也是PACS系统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不仅生产商在探索,医院也在探索。随着应用需求越来越清晰,技术越来越成熟,以及相关政策环境的改善,跨医院和跨医疗机构的区域医学影像服务和信息共享将逐步成熟并开展实际临床应用。谈及远程医疗,三星麦迪逊在本①次医博会上带来的信息远程医疗解决方案SmartSolutions系统着实令人眼前一亮。该系统可谓是三星优势通讯技术移植到医疗仪器上的代表之作之一。ACCUVIXA30四维彩超诊断仪可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等终端移动设备及服务器平台结合,实现不同医疗机构或目标科室之间的信息传递共享;同时亦可帮助基层医疗机构及边远地区的患者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有效扩大医疗可及性。三星麦迪逊CEO方常源十分自豪地表示,目前三星麦迪逊是“唯一真正实现远程医疗设备与家庭通信结合的生产商”。针对远程医疗更为家庭化、个人化的发展前景,未来三星麦迪逊还将计划生产出更为小巧轻便、易于携带、操作方便、诊断精确的新产品,同时也会关注降低辐射剂量,生产出对患者及医生都更具健康性的医疗产品。

IVD正崛起

体外诊断(IVD)在未来医疗市场的光明前景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一点从医博会上体外诊断版块份量的不断增加可见一斑。本次中国体外诊断产业高峰论坛,邀请了生化诊断、免疫、微生物诊断、分子诊断、POCT等领域的海内外诸位专家及产业人士,围绕政策法规、国际市场环境以及产业发展趋势展开了精彩的对话。除此之外,医博会还与美国国际临床试验室设备展AACC协会合作,推出专业化划分的体外诊断展区。在中国,约有88.5%的体外诊断市场由以下4类产品占领:40%左右的免疫产品、30%的化学诊断、11.5%糖尿病产品和7%的分子诊断。有研究调查显示,在未来5年,用于确认适合的癌症诊疗的生化检测收入增长,将会在整个IVD市场份额中遥遥领先。花旗集团对今年中国医疗设备市场的规模预测显示,生化分析仪的需求将达到4655台,市场规模为291万美元。据深圳迈瑞国内营销系统副总裁冀强透露,凭借着诊断试剂种类多、消耗数量大的优势,体外诊断有望在未来5~10年中成长为中国医疗市场上份额最大的蛋糕,甚至与目前占据医疗设备市场份额20%的放射影像类产品不分伯仲。作为国内医疗器械行业的领军企业,迈瑞公司早已着手进行体外诊断领域的前瞻性布局。据冀强介绍,除了现有的血液细胞分析仪BC-6800,迈瑞将在7月推出BS-2000M全自动生化仪,每小时完成2000个测试,平均每1.8秒一个测试。迈瑞也是目前全球第4家可生产出如此高速生化仪器的厂商。接下来,迈瑞还将陆续上市免疫发光、流式细胞仪等产品。谈到体外诊断的发展方向,冀强这样表示:“IVD领域在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它虽然初露头角,却是发展潜力巨大,以2010年的市场数据说明,放射影像占20%,IVD以17%份额紧随其后。我们正在美国迈阿密筹建第4个海外研发中心,建立IVD研发平台,基本上计划在3年内把体外诊断做全。

第2篇:远程医疗市场趋势范文

关键词:医疗电子;集成电路;MCU;ADC;软件

DOI: 10.3969/j.issn.1005-5517.2012.10.001

中国市场强劲增长

赛迪:2011中国医用IC市场近80亿美元

近几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向好,新医改政策的深入实施,医院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整体健康需求的快速释放,我国医疗电子市场得以快速发展。据赛迪顾问基础电子产业研究中心高级咨询师高毓娇介绍,2011年,我国医疗电子市场规模达到499.5亿元,同比增长23.9%。伴随着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个人医疗需求明显增加、区域分布特征更加明显以及产品品牌集中等特点成为我国医疗电子整体市场现状的重要写照,我国市场对医疗电子产品本身的需求则正朝便携化、远程化、多功能化以及定制化方向进一步发展。

我国对医疗电子产品需求的增长直接推动了集成电路(IC)市场向医疗电子领域扩张的脚步。2011年中国医用IC市场规模达到79.1亿美元,其中以家用医疗设备市场成长速度最快,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7.7%。

目前,医用IC产品主要应用于超声/成像设备、个人医疗设备、自动外部除颤设备、生物医疗电子设备、医疗保健电子设备等。从技术方面来看,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结合后,使各自独立单一的模式系统成为向信息技术、医疗设备和手术治疗充分整合方向发展的综合性数字平台,未来将大范围地应用在电子病历、社区医疗以及健康管理等方面,从根本上改变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应用面貌。另外,具备远程联网功能的医疗电子需求随之增多。与此同时,为进一步实现医疗产品方便使用的特性,血氧仪、便携B超等设备的无线化趋势也进一步深入,这在产品上表现为感应元器件和无线传输芯片的植入。未来医疗电子产品与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从而促使更高精度、更高性能、更低功耗的医疗电子IC产品需求的增长。

IHS iSuppli:5年内医疗电子年均增长13%

IHS iSuppli工业电子行业分析师朱慧介绍说,2011年,中国医疗电子行业销售额超过40亿美元,年增长率约20%。预计强劲增长势头还将持续,到2016年将达到74亿美元,2011到2016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3%。主要推动力来自新医改后的一系列刺激政策。

2012年初,科技部颁布了《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规划》后,半年内一系列重要政策相继出台。今年8月,卫生部又颁布了《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到2020年中国医疗卫生的总开支将占到GDP比重的6.5%~7%, 意味着后续将有约1万亿美元的资金注入。

位列第一梯队的医疗电子生产企业—通用、飞利浦和西门子,除了在高端产品市场上保持绝对优势外,也相继宣布了针对中国基层医疗电子市场的战略和目标,并积极推出相应的低成本设备,以满足二三线城市的市场需求。与此同时,国内领先的生产企业也在调整战略,一方面极力使同类产品的成本低于海外同业,一方面加大研发投入,并引进更多的差异化产品,以期改变产品定位打入高端市场。

便携式医疗电子产品

在医疗电子各细分市场中,消费类医疗电子特别是家用便携式产品前景看好。IHS iSuppli 预计2012年中国消费类医疗电子设备收入将接近11亿美元,比去年增长约19%。

消费类医疗电子市场上,还是以日本厂商和中国台湾厂商为主导。近年,国内企业如江苏鱼跃和天津九安发展也比较快。

目前,以助听器,血压计和血糖仪为代表的约20种主流的便携式医疗电子产品畅销中国市场。

从半导体器件的用量来看,消费类医疗电子产品的大于普通医疗电子产品,因此便携式产品已成为众多半导体厂商竞相抢占的目标市场。预计2012年中国市场消费类医疗电子产品用的半导体器件销售额将超过7000万美元。半导体领域的革新正在惠及消费类医疗电子领域,芯片发展呈现出高集成度,小型化,高能效,以及标准化四大趋势。

图1 2007-2011年中国医疗电子市场规模与增长

图2 中国医疗电子各细分市场销售额预测

电子技术只是医疗一部分

今天工程技术飞速发展,但很多工程师犯了一个错误。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王晓庆博士指出,殊不知,你所做的产品和技术只是医疗技术的一部分,就像只是做了汽车轮子。工程师需要从这个角度来完善技术,而不是我的技术要包打天下。因为电子跟医疗本身是亲密结合的,而且以医疗为主,因为技术比重再大,还是要通过医生、医疗体制来发挥作用。

从进口来看,监护仪等的国产设备占较大比重,但在高可靠性、不允许宕机的领域,例如呼吸机、内窥镜等,我们还不强。

再有,在医疗交易中,核心价值降低,附加品牌价值提升。现在世界前30强已占总产值的80%,可见行业品牌的重要性。另外,产品概念中融入更多服务。对于很多大公司,维修已经成为主要的利益来源。早几年,国内医院有设备科,现在设备科逐渐萎缩。

同时,医疗模式在转变,过去关注疾病,现在关注健康。理想的医院是比我还关心自己的健康。

现在,医保对医疗电子产业的拉动巨大。

我国的问题是交易成本过高。很多企业重复研发,缺少诚信和知识管理。同时,高校和企业的研发需要密切协作。

低功耗、高效率是芯片研发主流

家用医疗并不意味着低性能

ADI公司亚太区医疗行业市场经理王胜称,家庭或个人应用的便携式医疗设备并不意味着低性能,相当一部分应用只是应用场地和应用方式的转化,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专业医疗机构场所使用。家用医疗监护设备在技术上的发展趋势概括起来就是“更便携、更安全、更低耗、更智能,以及更高诊断级的性能”。

家用医疗设备的主要针对用户群并不具有严格的限定界限,可以包括慢性疾病患者、术后康复以及中老年人。未来,家用医疗设备,尤其是以预防监测为主的家用医疗设备将面向所有的用户群,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另外,随着医疗基础的不断成熟,诊断级的家庭医疗设备亦将得到快速发展。除了传统的个人医疗电子设备如血压计、血糖仪等因其技术和市场都已很成熟,其他新的技术和应用也将带动未来的便携式医疗电子设备市场的发展,例如针对个人和家庭应用的生命体征信号测量等。ADI预计未来个人监护、诊断以及运动状态监测等设备也会走入家庭和个人应用场合。此外,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很多原来被认为是医疗行业边缘产业的,如与家用保健系统相关的保险业也将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医疗事业的建设中来,同样会带动医疗电子的发展。这些都必然要求医疗电子设备的小体积、便携式、低功耗、易使用、低成本以及有效的数据传输和管理方式。

ADI已经在医疗行业专注多年,积累丰富的经验,技术以及方案。近期,公司针对各类生命体征监护应用推出了一款低功耗、单导联、心率监护仪模拟前端(AFE)AD8232,专为满足新兴的健身设备、便携式/佩戴式监控设备和远程健康监护设备的ECG信号调理要求而设计。

降低ADC功耗

安森美半导体消费类健康产品线高级经理Jakob Nielsen认为降低ADC功耗势在必行。因为 医疗设备行业正在出现新趋势。由于医疗成本上升及医疗法规变化,使医疗设备开发人员需要充分利用他们的设计生产医疗设备系列,而非采用一次一个设备的开发途径。例如,某个工程团队如今必须同时开一个发心电图(ECG)监测仪及一个自动体外除颤仪(AED)设备。这就为选择元器件带来挑战,因为医院用的ECG监测仪通常采用墙式插座供电,而AED设备采用电池供电。换言之,一个设备需大功率电能按需要用电,而另一个设备受电池电量约束;然而,为了将开发周期缩至最短及将成本降至最低,需要为两类设备建造共用硬件工具。其次,一个设备通常静止不动(在病床边),而另一个设备则需移动,配合就地治疗。

对元器件制造商来说,医疗级IC制造商需要设计极低能耗的半导体产品以满足便携设备的电池限制,但性能还必须满足居家严格应用(通常是静态医疗设备)的性能规范要求。例如,临床使用的ECG监测仪通常要求24位模数转换器(ADC)来提供低至足以检测心率及心律不齐症状(此状态可能导致心脏病或死亡)的噪声等级。然而,这样的转换器通常能耗大,远高于便携设备中通常使用的16位(或更低)转换器。

安森美半导体已开发出专有的高精度ADC及其它知识产权(IP),其电流消耗低于常见16位转换器,而且没有折衷性能。此外,该IP的占位面积极小,结合业界最低的能耗,使设备开发人员能够在多种医疗设备中充分利用相同的元器件,因而缩减一个产品系列的总体物料单,同时在同一系列的不同设备提供类似、一致的性能。

降低ADC及驱动器功耗

凌力尔特公司混合信号产品组产品市场经理Alison Steer称,在便携式医疗电子产品中,ADC 用于监视生命体征 (例如:血压、血氧含量、血糖和体温等)。随着便携式医疗设备传感器的发展,就非侵入式护理保健来说,对于延长电池寿命和小型化的需求变得愈发至关紧要。工作期间的低功耗对延长电池寿命很重要,而打盹和停机模式则能更进一步降低功耗。在某种情况下,降低 ADC 中的功耗带来的收效日益减少,而 ADC 驱动器的功耗却超过了ADC本身。

为此,凌力尔特开发了可用于降低整个信号链路之功耗的新颖技术。例如:延长 SAR(逐次逼近寄存器型) ADC的采集时间将允许使用稳定速度慢得多的较低功率驱动器。另一种仅有凌力尔特SAR ADC运用的技术是数字增益压缩 (DGC),其免除了驱动器放大器的负电源,并可保持 ADC 的完整分辨率。负电源轨的免除可降低信号链路的总功耗并简化设计。比如:当采用功耗仅为18mW的18位1.6Msps SAR ADC LTC2379-18 时,在启用数字增益压缩功能的情况下,允许我们使用单电源LTC6362 ADC驱动器来驱动 LTC2379-18,在功耗仅5mW情况下,仍然实现了高达100dB的SNR(信噪比)性能。

有些医疗测量要求模拟电路连续运行,每秒获取数千甚至数百万个读数。而其他一些应用则只要求每天获取单个读数。对于此类偶然的测试,模拟电路仅需上电一次并进行测量,而在一天的其余时间里则处于以低功率“睡眠”模式运行的“空闲”状态。由于凌力尔特 SAR ADC 架构具有自动断电特性,功耗随采样速率线性调节,因此采样速率越慢消耗的功率就越少。借助一款没有最小采样速率要求的无延迟SAR ADC,即可采用单触发采样操作以降低功率耗散,从而使ADC即使在经历了漫长的空闲周期之后也能完成准确的测量。

人们采用较宽的输入范围,以在ADC中实现较高的SNR性能,但这未必能获得更好的输入参考噪声,而在诸如X射线成像和细胞分选仪等低功率、高精度应用中,输入参考噪声是一项很重要的性能指标。之所以希望拥有低输入参考噪声,是因为它能为应用提供明显改善的有效分辨率或无噪声代码分辨率。有趣的是,当把一个具有8Vp-p输入范围的16位10Msps SAR ADC的输入参考噪声与凌力尔特具2.1Vp-p输入范围的16位20Msps流水线型A D C LTC2270进行对比时,我们发现后者的输入参考噪声仅为46μVrms(前者则为75μVrms),而功耗却几乎是SAR ADC的一半。

体佩式设备需要的技术

Maxim战略市场应用经理Steve LaJeunesse介绍了医疗电子的技术概况。

超低功耗模拟测量电路、低功耗微控制器(MCU)上运行的先进的处理和motion rejection算法是实现体佩式传感器的第一步。来自患者或使用者的信号通常很小,且充满需要滤除的模拟噪声信号。滤除噪声后,鉴于数据反映的是最为隐私的个人信息,因此必须加以安全保护,以防被他人获取。通过先进的加密技术对数据进行安全保护后,将数据通过短距离无线连接发送至手机。内部电池的高效电源管理(如:Maxim的ModelGauge)和能量收集技术可使传感器长时间保持工作。

超低功耗模拟测量

模拟电路是来自现实世界的信号与微控制器的接口。低功耗、高精度放大器(如:Maxim的MAX9617系列)具有低功耗、低噪声、零失调和超小尺寸封装等特性。该系列放大器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小方案尺寸,并且在整个工作过程中无需校准。

先进的处理/算法

医学研究工作者在过去的十年内努力使机器在医疗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其中最主要的成就是发展了能够准确识别人体相关信息的算法。凭借这些成果,可以使用简单的微控制器对人体信息进行收集和预处理,为专家诊断做准备。

安全

来自患者的数据是极为隐私的,必须加以安全保护。目前有多种方法可用于对从患者或用户端收集的数据进行安全保护。Maxim在安全微控制器市场居于领先地位,所提供的医疗应用方案(如:DS28E01)可用于现今多种不同类型的医用设备。

低功耗微控制器

集成微控制器的功耗不断降低,使得采用单节锂电池支持超长时间工作成为可能。Maxim的MAXQ系列微控制器可用于电池直接供电的应用,强大的计算能力能够支持现今先进的算法。该系列微控制器能够无缝连接至低功耗、短距离无线装置,如:蓝牙或ANT+。

能量收集

得益于前面提到的设备在降低功耗方面的成绩,从各种能量源(如:太阳能、热能或压电传感器)收集的能量有了用武之地。Maxim的MAX17710能量收集充电器和保护器能够将收集的能量加以利用。在未来5年内,微型收集源将使这种技术成为主流。

上述技术的融合是体佩式电子设备的发展趋势。现在,设计一个仅靠单个锂纽扣电池供电的设备(如:无线ECG、心率、氧含量、呼吸、体温监测设备)已经成为现实。测量来自传感器的信息、对其进行数字化、然后发送至手机、进而传输给医生。

便携产品的低功耗策略

在医疗电子中,半导体制造商不能再仅仅是提供单独的芯片或元件;相反,需要提供全套解决方案,让便携式医疗设备的设计和制造变得更快速、更简单和更具成本效益。

Microchip(微芯)公司医疗产品部营销经理Marten L. Smith举例道,采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便携式医疗设备设计的数量正在迅速增长。单片机(MCU)供应商的趋势是提供支持Apple和Android配件设计的开发系统。这些开发系统需要具有稳定、成熟的软件库,用于开发iPhone、iPad和iPod Touch的配件或Android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配件。此外,单片机制造商还应提供针对这些解决方案的技术支持。通过这种方式,医疗设备制造商可以获得优势,抢在竞争对手之前快速、简便地将其新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配件设计投入生产,并销售给客户。

便携式医疗设备的低功耗趋势对于医疗设备制造商来说极为重要。在便携式医疗设计中,还可以采用单芯片电池管理部件,从而高效地利用可充电电池。这些便携式设计中的单片机需要诸如以下的一些特性:超低的休眠电流,以及每种休眠模式下的高效唤醒源。除了这些特性之外,满足这种低功耗趋势的一种独特方法是让电池制造商的设计人员与单片机制造商的设计人员进行合作,这样,单片机设计可以更好地考虑如何高效地工作,以及从不同类型的电池中可能消耗的最低功耗。

便携式医疗设备另一种正在不断增长的趋势是相互通信或与其他设备通信(点对点或通过网络)。芯片的相应趋势是提供Wi-Fi、Bluetooth、USB、以太网和其他通信协议的连接元件、协议栈和支持软件。另一个重要的连接注意事项是数据安全和加密。应确保黑客永远无法访问医疗设备中的敏感数据,并且绝对无法控制该设备。

Microchip提供了用于Apple与Android配件开发的开发系统、软件库和技术支持,可以缩短可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通信的便携式医疗设备的设计周期。

利用Microchip的超低功耗(XLP)技术,能够获得多种解决方案(如16位PIC单片机仅消耗10 nA的休眠电流)。Microchip还提供了全功能的单芯片电池管理部件,可为采用可充电电池的设计有效地延长两次充电之间的时间。此外,通过与Energizer电池公司的合作,Microchip获得了相应的

技术专长,使Microchip能够提供可最大限度提高便携式医疗设备制造商电池寿命的元件和设计支持。Microchip还提供许多无线产品,包括低功耗WiFi、蓝牙和其他无线模块。

个人医疗设备对MCU的需求

Silicon Labs单片机市场经理Shahram Tadayon指出,大多数个人医疗设备通常由电池供电并且以无线方式传输数据,因此必须采用超低功耗组件。高效节能的RF发射器、收发器与低功耗单片机协同工作,可以为远程医疗设备提供无线连接。此外,无线MCU这一高集成度的器件,结合了低功耗MCU内核与高性能RF收发器 ,现在已经广泛使用。例如Silicon Labs公司Si10xx系列无线单片机,为电池供电型应用提供超低功耗操作,并具备较长的传输距离和优异的RF灵敏度。

用于个人医疗设备的超低功耗MCU或无线单片机必须支持三种低功耗策略:主动模式低功耗、待机(休眠)模式低功耗以及缩短工作状态时间。便携式设备或MCU在大多数时间处于关闭或低功耗状态,然而,他们通常会保持某些功能,例如时钟/日历或报警器。虽然降低工作模式功耗十分重要,最小化唤醒时间也是延长电池寿命的关键。MCU供应商,例如S i l i c o n Labs,具有成熟的策略允许快速唤醒用于测试的MCU时钟和模拟电路,然后重新进入低功耗状态。

为远程医疗应用选择合适MCU架构的关键因素在于:确定个人医疗设备需要怎样的内核处理性能。例如血压监视器与血糖仪相比有更低的内核处理性能要求。因此,25MHz 8位MCU能够满足大多数类型应用的需求。而另一方面,基于32位ARM MCU,例如Silicon Labs的Precision32系列 MCU,则更适合需要高性能内核处理要求的应用。为了满足所有医疗设备的处理需求,Silicon Labs公司还提供了8位和32位混合信号单片机,是高性能和超低功耗的产品组合。

高集成性推动了医疗成像和便携式医疗普及

据Altera 公司医疗业务部高级市场经理John Sotir介绍,在增强医疗成像技术方面,半导体器件技术的进步直接导致了诊断质量的提高。

更常见的情况是,高性能便携式医疗设备的日益普及。这在超声应用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仅在几年前,支持64通道和多种成像模式的高级超声系统会含有多块电子电路板和子系统,有很大的机箱。今天,性能相似的超声电子设备可以安装到一个笔记本电脑大小的机箱中。传感器技术的进步提高了探测信噪比,可以在一个可编程逻辑器件中实现复杂的聚束技术。灵活的可编程器件支持超声平台在其生命周期中不断进行改进。

半导体技术会继续在一个器件中集成越来越多的功能,因此,更紧凑的高性能超声平台这一趋势将持续下去。系统芯片(SoC)器件平台能够在封装内部和外部集成高速I/O、容量更大的片内存储器、更大的存储器总线带宽,以及硬件加速功能,例如DSP模块、嵌入式处理器和可编程架构等,更加灵活,今后也不会过时,满足了新系统的需求。这些高度集成的SoC器件降低了功耗,减少了器件数量,减小了PCB(印制板)面积,支持实现体积更小的超声设备,例如,平板或者手持式产品,其成像质量与前一代机箱式设备相似。

可编程电源方案

Exar电源产品线副总裁James Lougheed介绍道,在医疗市场上,电源的主要技术趋势有两个方面。⒈当医疗设备从医院的固定安装向便携式或入户式转变,这些产品对电源的要求也随之发生了改变。诸如便携式超声仪等移动设备需要轻巧,可以靠电池供电,这促使设计工程师通过提高效率减少系统的能耗。⒉消费类和家庭保健市场的井喷推动了类似病人监护仪这样的产品不断变化。这些产品在与其它设备交互工作的时候,需要更多的通信协议。数据分析的增加以及传感技术的改善同样推动了对更加复杂的处理器的需求,这也意味着需要更复杂的电源系统。

针对这些变化,Exar的解决方案是PowerXR,是一系列业界领先的可编程电源管理系统芯片。下一代处理器的更复杂的电源可以通过可编程电源解决方案进行轻松架构。这样的解决方案利用数字化的控制和修改,能轻松实现复杂的电源定序、阈值调整和故障管理。无论是在系统构建过程中还是实际的动态运行中,可编程优化功能可以对电源转换进行优化。由于XRP7724上类似PFM模式的功能能够提高轻载效率,该技术同样是便携式应用的好选择。

移动健康需要为安全而设计

风河系统有限公司中国区总经理韩青指出,移动健康(mHealth)正在成为热门话题,可以看到以下明显趋势:

1. 围绕mHealth将会涌现大量的企业并购、联盟和知识产权授权。生态共生体系将会在整个行业的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而单个公司单打独斗将很难形成气候;

2. 真正的价值将在于数据集成,而非所谓的“杀手级应用”;

3. 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将会成为成功的关键因素。

鉴于以上趋势,参与mHealth的企业必须格外关注其核心战略,特别是互操作性、安全性、标准化和灵活性都将是其中的关键考量。产品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到与其他产品的互操作性,而且必须是安全的、高效率的。这也就使DFS (Design for Safety/Security,为安全性而设计)这个概念显得尤为重要。如果采用Commercial-off-the-shelf(COTS,商规)的产品组件,就可以让自己的产品立刻融入医疗健康领域的物联网之中。

为此,风河已经推出了医疗器材软件开发平台,其中包含了一系列专供医疗设备开发的完整软件组合。这套立即可用的商规(COTS)开发与RunTime平台可协助医疗设备制造商设计出既安全又稳定的产品。该平台以风河的VxWorks为基础而建构。同时,风河公司可提供基于VxWorks的VQS(Vender Qualification Summary)。VQS文件是在开发过程中,为避免开发中未知来源软件或SOUP(无正式文件或由第三方开发且无开发过程控制证据的代码)出错带来的开发风险,所需附上的说明文件。设备生产厂商不需再次为VxWorks操作系统撰写文件,因此可更好的降低相关人员开发时间及成本,并可高效通过IEC 62304国际通用协调标准认证以及美国FDA(食品与药品管理局)的验证。

COTS软件势在必行

QNX软件系统公司产品市场经理Chris Ault同样认为COTS重要。他说,从前,大多数医疗设备制造商都是自己编写软件。然而随着医疗设备变得日益复杂,这种做法不再可行。现在的医疗设备必须支持图形用户界面、安全的数据存储、无线网络远程监控和其他先进的功能。另一方面,一些复杂的医疗设备需要多核处理器。所有这些功能都需要一个非常先进、可扩展、已有多年设计和研发经验的操作系统。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众多制造商正在其设备中使用商用现成的(COTS)操作系统。

尽管如此,许多设备制造商仍不愿意使用COTS软件。例如,他们担心不能清楚记录软件的开发流程,或一些软件的来源未知。这些问题会使得设备制造商很难得到像美国FDA这样的监管机构颁发的设备核准证书。

第3篇:远程医疗市场趋势范文

设计前期注意事项

1、设计人员要对医院的整体管理系统工作非常的熟悉,综合考虑医院整体的医疗活动的结构、步骤和各功能单位之间的关系;

2、了解和熟悉医院医疗服务趋势的发展方向,特别是我国医院现在正处于巨变时期,了解服务趋势,才能设计出更符合医院发展方向的医疗工艺;

3、有创新意识,医疗活动是随着人们的经营、服务观念的变化而变化,是医院竞争的重要要素之一。有创新,才有突破。不要人云亦云,现在医院建设的常规就是去参观别的新建医院。当然,这种学习是必要的,但是,只有对医院的整体战略、经营理念、医院文化等有深刻的理解和思索,才不会人云亦云,创造出符合自己医院的特色的创新建筑设计。

装修布局注意事项

1、医院流程的变化影响医院的建筑设计

现在医院的普遍的门诊病人流程是这样的:挂号---看医生---划价---交费---检药我们在给一家医院设计时改变的流程:划价---挂号---看医生---- 交费---检药。在第一种模式下,医院在建筑设计中,往往有:挂号、划价、交费、检药四个独立的窗口。在第二种模式下,医院在建筑设计中,往往只有:挂号、划价交费检药二个独立的窗口。那么,在第二种模式下,医院可以得到那些好处呢?1)减少病人的等待、走动时间,在一些大医院,原来每个窗口都要病人等待,现在一个窗口就解决了问题。2)减少医院的处方流失,在原来的情况下,病人划价以后一看费用高,就可以随便的不交费,到外面药店去拿药。现在,就给病人思考的时间少了,减少了处方流失。两种不同的流程,就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建筑设计!

2、了解医院服务的特点

医疗行业属于服务行业,医院卖的就是服务,服务是医院的产品。服务产品和一般有形商品之间最关键的差异在于这样一个事实:即顾客从服务中获取的价值通常并不获得对任何有形要素的永久性所有权。

医疗服务和商品之间的一般差异体现在

⑴.性质的不同:服务管理学者将服务描述为“一个行动、一次表演、一项努力”;商品则是“一件物品,一种器械,一样东西”。我们都有在医院门诊看病的经历,我们到医院先去挂号,再找医生看病,医生询问我们的病情和病史以后,就开始给我们开检验单或者开药或者打针,我们然后去检验、打针、买药。这一系列的活动就构成了医疗服务过程。

⑵.服务生产过程中有病人的参与,商品可以在工厂中生产,不需顾客的参与。而医疗服务工作就是对实物设施,脑力和体力劳动这三者的某种结合的产出结果进行装配和传递。在看病过程中,是病人配合医生完成了服务,病人是服务产品生产的一部分。

⑶.服务没有存货。在医疗服务过程中的服务产品,是不可以保存的。以医院的病床为例,比如今天病床不住病人,病床的价值就永远消失了。今天,一个教授只看了三个病人,他的时间和精力是不可以贮藏到第二天的。商品就不同,卖不出去,甚至可以放在仓库里储存几年,然后再卖。

3、了解现代化医院发展趋势

现代化医院的发展今后将呈现以下趋势:

1、管理人员职业化。现代化医院今后也会像大型企业一样实行职业经理人制度,由经过专业培训的职业经理人来经营管理。医院管理的职业经理人必须具有先进医院管理理念,精通管理,熟悉医疗产业,掌握信息技术,了解国内外最新医疗动态和国家相关政策法规。

2、管理决策科学化。现代化医院除需加强医院内部管理外,医院管理人员还要在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和综合竞争力方面下功夫。了解市场,及时掌握国内外医疗动态,果断作出决策,积极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并立于不败之地。

3、医院管理法制化。法制化管理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医院必须进一步加快法制化进程。医院管理信息化。现代化医院须建立数字网络、远程会诊、办公自动化,使管理信息化、无纸化等。医院建筑现代化。现代化医院建筑的功能分区将更加合理,将更加注重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体现卫生安全、经济高效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医院服务人性化。病人的利益将是医院经营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医疗服务品牌化。在今后的医疗市场竞争中,品牌的作用将更为突出,没有品牌的医院,将难以在竞争中赢得市场。

4、医院服务主动化。现代化医院医务人员必须主动地走出去,迎进来,深入社会,才能适应新的医疗市场竞争要求。

装修谨记事项

1.盲目扩大规模

根据医疗保健需要和卫生资源的配置,我国医院实行分级定编,其规模由小到大分不同的等级,国家政策也是向部属和省属大医院和农村基层医疗机构两头倾斜,而中间层次医院在国内数量多,办得好坏对人民健康和社会发展影响极大,完善医疗体系,促进两头发展,提高医疗质量其意义重大。

2.盲目建造高层

大医院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由于城市用地紧张,迫不得已采取集中式的高层或超高层建设模式。这就使得许多建设方以为高层即现代化。高层、全空调成为现代化的标志,产生认识上的误区。高层医院难以解决安全自救、隔离传染、高造价、高维护等问题,而且对许多医疗业务而言,水平联系较垂直联系更方便快捷。医院设计任务书中20年不落后的要求,不应体现在建筑的高度上,而应体现在设计的科学理念与功能上的现代化。

3.盲目追求气派

现代化医院建设应避免部分地区出现的追求气派的奢华风气。应真正以病人为中心处理好医院各部分的空间布局。下述设计倾向不可取:

1)门前追求大广场气派,占用医院仅有或少有的空地,忽视了医院的功能要求。

2)形体上追求标新立异,迎合业主口味或宣泄设计者的个人设计激情,而忽视了医院使用的合理性。

第4篇:远程医疗市场趋势范文

[关键词]人寿 保险 市场 探讨

一、我国人寿保险市场发展的状况

1.人寿保险险种单一,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求

目前,我国的寿险业务大致可以分为:团体人寿保险、个人营销人寿保险以及人寿保险三大块。从团体人寿保险来看,相对而言发展时间较长,险种较为齐全,但是处女地仍然很多。近年来,我国个人营销寿险发展起来了,继平安之后,人保、太保、新华人寿和泰康人寿保险也纷纷推出个人寿险营销业务,从所推销的险种来看相当单一,主要是个人养老、长寿、重大疾病和少儿等几个险种,我国是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区区几个险种实难满足十几亿人口的需要。

2.寿险公司内部管理不规范,制约了寿险的进一步发展

第一,机构设置不规范。基层公司对寿险机构的设置一直处于摸索和观望的态度,有的公司虽设置了专业部门,但人员的配备和财务的核算制度不健全。

第二,管理方法不规范。寿险业务的内部管理工作,从签单到归档,虽有内部管理实务手续,而对单证填写是否齐全、给付是否正确等具体管理内容缺乏有约束力的规范标准。

3.资金运用和投资效益不好,导致准备金流失严重,收益率低,寿险回报低,人们对寿险投保的兴趣不大

人寿保险一般期限较长,多数甚至伴随投保人一生,而且人寿保险的给付性很强,因此提取责任准备金和搞好投资尤为重要。目前的寿险公司在保证保险金增值和对责任准备金的有效管理方面问题很多。由于缺乏投资和资金运用方面的专门人才,这可以说是我国目前寿险公司非常致命的一点。

二、我国人寿业面临的机遇

第一,宏观经济形势对寿险业的发挥十分有利。从国际形势看,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贸易继续扩大,国际投资依然活跃,世界经济保持较好的增长势头。从国内看,经济保持良好发挥势头,让国家有更多的财力投入到基础建设、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良好的经济环境是寿险业快速发挥的基本保证,随着经济发展,保险需求规模将继续扩大,对寿险业的发展十分有利。

第二,人口城镇化、老龄化趋势对寿险业的发展十分有利。我国人口不断向城镇集中,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萎缩和城市化趋势带来的城乡人口结构的改变,最终会快速提升居民的商业保险意识。同时居专业预测,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老龄化指数将呈上升趋势。家庭养老的保障将日益弱化,居民不得不将各种风险转移或转嫁出去,寿险将成为人民最重要的选择。

第三,潜在的市场需求对寿险业的发展十分有利。我国保险市场开发程度很低,保险市场的发展远远落后于经济的发展,说明中国保险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保险市场的潜在需求巨大。

第四,快速增长的居民储蓄余额对寿险业的发展十分有利。2003年我国居民储蓄余额超过10万亿元,截止2009年末,这个数字已经跃升到260772万亿元,居民储蓄存款是2/3左右城镇家庭最主要的金融资产。据统计,全国有44.5%以上的储蓄目的是养老、防病、教育、失业等,他们存放在银行,其作用是有限的。这些储蓄动机恰恰是保险功能可以替代的。另外,居民储蓄的增长将继续支持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进而提高居民的寿险产品购买能力;巨大的储蓄存款规模是公司待开端的市场,尤其是养老、教育产品。

三、我国人寿保险市场营销战略的措施

1.开发具有储蓄功能的寿险,团体寿险应加强有储蓄性质终身险的开发

我国绝大多数居民认为,如果投保人寿保险而在保期内没有出险,所交的保费就白交了,他们往往不考虑什么“大数法则”,如果到期还本,甚至还能返还一定的利息,居民往往比较容易接受。目前的团体寿险除团体养老金保险外,几乎没有终身保障的险种,人们往往更关心退休以后的保障问题,这方面的险种市场很大,值得开发。

2.多开发一些给付性强的变额寿险险种

这主要是针对近几年人们对通货膨胀的恐慌心理而开发的,目的在于对付通货膨胀造成货币购买力下降的问题。该险种的开发往往与投资活动结合在一起,投保时缴纳的保费是固定的,死亡的赔付金或是养老金的给付则根据投资的政绩而变动,对投保人有最低的保障限制,寿险公司一般不得低于签单时约定的给付标准。

3.加强对医疗保险市场的开发

近期的一项调查表明,我国居民第一关心的大事就是医疗保障的问题;而目前我国寿险对医疗保险的开况最差,16岁以下和65岁以上的居民医疗保险,在所有的寿险公司都是一个空白,65岁以上的老人往往对医疗保险的需求最强烈。另外,现在我国所有的寿险公司都是把医疗保险作为一种附加险而开发的,人们不能单独投保医疗保险。应该说目前我国寿险公司的医疗保险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应当大力开发。

4.加强人寿保险的服务功能,切实搞好优质服务活动

以前,由于寿险公司少,无竞争对手,寿险服务极差。寿险服务常常是态度不好,理赔手续繁琐,导致人们对投保人寿保险失去兴趣,因此,现在的寿险公司应当大力加强售后服务,寿险公司应当在网点设置,营业时间,服务态度上下功夫,应当把“服务至上、客户至上”作为公司的服务宗旨,吸引更多的居民投保人寿保险。我国寿险的服务形象应有一个大的改变,这对于我国寿险市场的发展是很有好处的。

5.完善寿险内部管理体制,使其制度化、标准化

完善我国寿险公司的内部管理体制,使其制度化、标准化,这是我国寿险发展的客观要求。国外寿险公司先进的管理方法我们可以借鉴,公司应当有自己的管理大纲,以不变应万变,对寿险的展业方式、案件理赔、内外勤交接、资金运用等等实行标准化管理,实现对内部管理工作的有效监督和控制,真正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同时,应加强对从业人员 的培训,提高从业者的素质。

参考文献:

[1]约翰•迪威尔.人寿保险销售原理与实务.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

第5篇:远程医疗市场趋势范文

与此同时,医疗行业还面临健康信息技术等的共同驱动。3月25日,安永会计师事务所了题为《转型:Pharma 3.0时代》的报告,报告探寻了在几大推动力的作用下,全球医疗行业的商业模式正进入Pharma3.0时代,一些非传统的行业将参与到医疗保健市场,形成由传统行业企业、非传统企业和自主掌握越来越多信息的消费者所组成的产业“生态系统”。

医改机会

在世界重要制药市场中,目前正在开展的医疗改革令人瞩目,其中主要包括美国(世界最大和最自由的药品市场)和中国(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和世界药品市场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3月23日,美国奥巴马总统签署了医改法案。据美国国会预算局评估,美国政府今后10年将投入94D0亿美元用于医改。中国的医改规划是:到2011年为止为14亿人口中90%提供医疗服务,到2020为止为所有公民提供服务,包括当前缺乏健康保险的人群。安永报告对此指出:虽然这两个大国的改革存在巨大争议,它们实际上代表着一个全球趋势一一在支出剧增、人口老龄化和中产阶级膨胀下寻找可持续的医疗服务。确实,医疗改革在多个其他主要发展中市场正在考虑或进行,包括巴西、俄罗斯和印度。

医疗改革措施的推进预示着重新规划竞争蓝图、修改规则和规定、重新调整盈利模式。“与任何显著变化一样,医改带来的变化将同时存在机遇和挑战,对个体公司的影响将依赖于其对医疗改革‘价格作用’和‘容量作用’的反应。另外一个重要参数是公司如何创新其市场‘供给’和扩大其消费者渠道。”报告称。

在今年的两会上,中国政府明确了对医药领域的投入决心,医保覆盖面的扩大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促进医药市场扩容的主要推力。为了抓住医保覆盖面扩大带来的机会,医药公司将优化其产品组合为细分的市场需求服务。报告称,中国在农村地区推动基本医疗将提高以基本疾病为目标的低价仿制药品、品牌药品和疫苗的市场份额。

正如美国和其他主要市场一样,中国的医改有两大目标:一是通过控制采购价格和其他措施控制高昂的医疗支出;二是通过解决城市和农村存在的医疗支出和质量差距以及资助和资源分配中的不平等问题改善服务。政府将建立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并要求政府资助的农村和社区诊所采用基本药物,此举将集中药物采购和分配。低价仿制药品将由保险完全覆盖,并将由政府报销。政府将为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上的所有药品确定价格上限,每个省卫生部门将组织透明的竞标过程,在省内采购药品。各省确定采购价格。报告认为,医改的机遇突出表现在:中国的改革措施用于增强基本医疗,增加农村和社区卫生中心的责任分配。用于治疗和诊断基础疾病的低价格医疗器械和药物需求可能会增加。由于扩大的保险覆盖使医疗变得更加可支付和可获得,对药品和器械的需求会成指数增加。

“对中高端药品和医疗器械的需求将限制在主要大型医院。家庭医疗市场目前在中国未涉足,将成为有潜力的市场,另外,远程诊断技术在数字技术普及的地方也将蕴藏机会。”报告称。

中国存在快速增长的医疗市场潜力。国外制药公司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中国主要的10家制药生产商生产的药品,其中仿制药品占据了总市场份额的97%。“医疗改革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但是要抓住这些机遇,公司将需要超越定价和采购障碍,根据政府计划设计其商业模式。”报告称。

信息技术的推进

长期以来医疗行业发展是一个通过技术推进的产业。但是,虽然从药品研发到药品获批需要大量数据和高科技,为患者提供这些获批药品和医疗服务本身在世界多数地方仍然仅仅具有较低的科技含量。数字化技术同医疗改革一样,已经出现几十年。比如虽然专家一致认为采纳电子健康记录能提高效率,降低行政支出和降低医疗错误,但对电子病例的采纳和有效使用到目前为止还只是处于初级阶段。

在发达国家正在普及实施电子病历。丹麦、芬兰、瑞典和西班牙某些地方已经完全实施了电子病历系统,而澳大利亚和英国正在实施。2004年,欧盟采纳的电子健康行动计划涵盖电子处方、健康卡、新型信息系统等以减少等待时间和其他失误,从而推动“电子健康应用”。虽然在发展中国家电子健康记录远未实现,但印度阿波罗医院和泰国的康民医院已经领先美国数年。在中国,电子健康记录的实施是医疗系统重大改革的一部分。

在美国,目前存在的电子记录主要是作为医疗机构、医院和诊所的补充方案。报告称:“虽然美国医疗体系的某些部门,特别是老兵管理局和主要大型医院已经成功实行电子记录,但大部分供应商仍然落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09年3月的一份调查发现仅1.5%的美国医院有全面的电子记录系统(在所有临床部门应用)。”

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医药产业正向新的趋势转变,报告中把这一新趋势称为“Pharma 3.0”。

在Pharma 3.0时代中,制药公司不仅与当前的参与者竞争和合作,如生物技术和医疗公司、合同研究机构/合同生产机构、研究机构、其他制药公司,而且会与全新的非传统行业参与者竞争和合作,如信息技术公司、大型零售商和非营利组织。报告称,虽然制药公司处于原来产业体系的中心(协调和集中不同合作者的力量将新产品投入市场),Pharma3.0的中心将是患者。但这不是过去的患者,而是拥有众多信息的自主型的新‘超级消费者’阶层,这在以前从未发生过。报告称,Pharma 1.0时代以畅销药为基础,以医药公司开发出重量级明星药品的模式为特征,而随着专利失效等原因,医药公司的盈利优势逐渐丧失。在Pharma 2.0时代,企业为提高生产率和改善财务绩效,进行了一系列变革,从追求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拓宽产品组合和增强实力,到设立更独立和更灵活的研发部门、加强与生物科技公司和大学的合作、外包许多非核心业务等。

报告认为,促进整个行业推向Pharma 3.0的是多个转化趋势,除了医疗改革,最显著的是信息技术、个性化药物和愈显重要的新兴市场。“Pharma 3.0是一个全新的生态系统,为数众多的非传统型企业,包括IT公司、大型零售商,小额贷款机构,都正在加入这个生态系统。制药行业正在从生产药品的单一模式转型。”报告说。

延伸阅读 科技发展如何催生“Pharma 3.0”时代

强生公司公司集团主席。兼制药集团主卫・诺顿:“在很大的程度上,我们已经失去了对医疗数据的掌控;并且也在很多方面失去了传统的信息提供者的地位。患者和其他各方目前拥有比我们更多的信息。

知道开放源代码吧?今后五至十年中,将会出现开发资源的医学研究。目前这个提法在医学研究者中引起了恐慌,因为它引发了一些问题,例如:如何确认临床诊断的准确性,但它带来的好处是巨大的。今后五年中,我们将拥有数以百万的基因组和相关的表型信息。人们可以经常地检查他们与健康相关的行为和效果,从体重的变化到血压,以及更多的方面。”

辉瑞公司公司战略和创新高级副总裁克里斯汀・佩克:“医疗保健正在发生迅速的改变。由一方掌控数据的时代已经接近尾声了。

我的iPod上有一个不算责的软件,可以让我每天早上记录下自己的体重。与这些数据相比,我在医生那里得到的只是做年度体检时一年一次的体重记录。若拥有更多的数据,我们就能够即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并能够做出恰当的结论,制药业应该通过尽早与电子资料库建立关联的方式建立竞争优势,这样我们就可以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信息和结论。最终,这才是真正重要的。”

爱德投资控股公司首席执行官埃瑟・戴森:“我认为真正的变革始于对健康的关注,虽然称作医疗保健体系,但通常所指的却是疾病护理。现今人们可以借助新型的传感器和软件,包括手机上的应用软件,控制他们自己的行为和数据。他们也可以将自己的数据和朋友分享,这样在他们缺乏自律能力时,他们的朋友可以促使他们采取好的行动。我想提供这样的工具和服务可能会是一个有利可图的业务。我希望加快市场进程,使支付方认识到这种服务的价值并乐于为此支付费用。”

新英格兰医疗保健研究所董事长温蒂・艾弗里特:“我们忽视了一个方面,就是非传统行业在医疗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如今,肥胖已经取代了吸烟,成为在美国导致死亡的头号诱因。现有的科技手段已经可以让人们自己控制自己的健康情况。比如,个人医疗信息的电子式记录、智能电话的应用和其他技术的发展,患者可更主动管理其自身的医疗状况。”

新闻纵深 中国正蛙跳式进入“Pharma 3.0”时代――访安永全球医药行业主管合伙人carolyn BLICk Luce

中国对外贸易:中国现在的信息技术水平对医药行业的商业模式变革正产生怎样的影响?

Carolyn Buck Luce:信息技术的应用于医疗保健行业的突出结果就是:从关注医药产品向关注健康结果的转变。信息技术会为医疗行业带来真正的机遇,目前世界上已在开发这样的产品和服务。比如电子病历,实现在互联网上对疾病的管理。在中国,以信息技术现有的水平,信息技术已经应用在医疗服务领域。中国目前有超过3.8亿的网民,有超过7亿的移动用户,而且中国的网上银行业务非常繁荣,中国已出现将传统医疗与互联网结合的电子医疗,移动医疗也已经出现在中国。比如在2009年9月,艾威梯(IVT)公司提供蓝牙软件、固定一移动融合终端解决方案,远程营销系统和移动医疗系统服务,在中国推出了移动健康服务。它的服务系统包括一个专门设计的移动电话、无线血压计、无线心电监护、无线血氧仪和无线公用电话交换网的接入点。病人可以通过在家使用设备来监测健康状况,然后通过手机将监测结果发送至个人健康资料库。可以说,中国已出现这样一个可供信息技术转化成某一医疗服务内容的平台,但使用者是否能接受和在多大程度上能接受?现在中国还处在这样一个起始阶段。

中国对外贸易:中国医疗保健行业处在怎样的阶段?您的理由是什么?

Carolyn Buck Luce:中国正蛙跳式进入“Pharma3.0”时代。五年前,中国还很少有人听说网购,但现在,四个人中有一个人在网购,而且这个数字还在增加。如今与医疗有关的信息会很容易地被消费者掌握,比如电子病历等,这是一种趋势。在中国市场上,受专利保护的药物的供应机会不如仿制药的机会大。中国正在进行的医疗改革、信息技术在医疗保健领域的应用都使得中国正跳跃式地进入“Pharma 3.0”时代。

中国对外贸易:您认为Pharma 3.0模式下,众多非传统企业(信息技术企业、大型零售商)进入市场的挑战是什么?

Carolyn Buck Lute:非传统企业进入市场推动了传统制药企业进一步革新其商业模式,使建立创新商业模式成为与开发新药同等重要。管理和优化越来越复杂的合作伙伴网络将成为行业领先企业面临的新考验。这些领先企业的成功将越来越取决于能否使自己的资本结构和经营特色配合其他公司的商业模式。

还有,医院和医疗费用支付方可通过电子医疗记录寻找处方与疗效之间的关系,医药企业已经失去对疗效数据的独家控制权。再者,随着医药企业扩展到新兴市场,他们越来越多考虑与非传统合作伙伴结成联盟。这些非传统合作伙伴包括小额贷款机构,甚至是拥有分销网络的食品企业,这种新型合作关系也使传统制药企业面临新挑战。

中国对外贸易:现在有医疗移动化的发展趋势,谷歌和微软已进入健康管理领域。比如,2009年2月,谷歌和IBM宣布合作开发新型软件,方便从远程个人监测设备上获得数据,包括智能手机数据,并传输到谷歌开发的健康库的个人健康记录上。微软的健康库能接收多个生产商的移动监测设备上的数据。您认为中国正在发生哪些类似的变化?

第6篇:远程医疗市场趋势范文

关键词: 医疗费用;变化;趋势;政策取向

医疗费用的水准及其变化过程主要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6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医疗费用普遍经历了高速增长和政府控制两个阶段,但增长速度若低于国民生产总值(gnp)增长速度,其医疗卫生事业必滞后而影响人民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然而过高于gnp增长速度,则使政府难予负荷,社会、民众不满。日本1974年卫生费用递增率达36.2%,而同期gnp增速仅15%~20%。新加坡也有这一过程,均迫于社会压力,导致政府直接干预。1998年11月我们访问新加坡时,看到当地报纸转载政府规定,全国医院统一试行诊断相关疾病组(drgs),并用3~5年时间实现按病种结构收费和资金预付制度。当前,美国和日本等国家认为,医疗费用的年增长应力争与gnp增速持平,大约为4.8%~5.3%。

我国自建国以来,医疗费用的发展也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建国后至70年代中,基本上属于低水平福利期,由于经济发展迟缓,卫生事业提供的基本上是低水平、低消耗、低费用的医疗服务;二是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为缓慢增长期,正是改革初期和中期,国民收入略有提高,医务卫生事业改革开放刚刚起步;三是80年代末至世纪末,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达到高潮,医疗费用伴随出现高速增长期。医疗卫生事业为适应市场经济需求,规模、设备一再膨胀,技术水平,业务能力迅速提高,供需两旺。医疗费用不断上升的原因主要是:一,gnp增长引至国民收入提高,扩大了医疗需求;二,现代科技带来大型昂贵仪器设备的高成本;三,疾病谱发生变化,费用构成比例中像心脑血管病、肿瘤等高费用疾病成分扩大;四,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的物价上涨;五,人口老化、发病、就诊、住院率提高;六,社会办医、个体开业管理失控,收费混乱;七,药品价格暴涨;八,灰色支出,包括以物代药、红包、回扣等等,虽不属诊疗费用,但必须由社会或个人负担。

90年代末期的亚洲金融危机,也波及到了中国经济,下岗工人增多,国民收入实际下降导致了社会对居高难下的医疗费用的不满,同时也催化了医疗制度彻底改革,在“两江”经验的率先带动下,全国各地陆续出台了一些改革措施,我们预测,今后医疗费用的变化趋势可能有以下3个新阶段。

1 在现收费水平基础上的压价竞争阶段

也可以说是从国际上通称的“ucr”付费制(usual customary and reasonal)压缩降低费用并向按成本收费的准备阶段。当前医疗制度改革逐步引入了第三者付费方式,保险公司介入医疗经济,将通过比质量、比价格向供方定额招标,势必导致现已饱和的城市医疗机构竞争揽包。同时,由于诊疗项目的限制,医疗生活设施费用限制以及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管理控制等,医疗费用必然在现基础上被加以控制,并呈下降趋势。但压价太低势必影响医疗实际服务的数量、质量,这将会从另一方面招致社会和群众不满。但总的趋势是寻求一个需方、第三者和供方双方认可的可能低于现平均量的医疗消费水平。

2 逐步达到按成本收费并向按病种结构收费过渡的调整阶段

医院为了生存和发展,在降低收入的同时,不得不对以往漠视的医疗成本核算更加重视,必须去探讨适应当地居民收入水平、物价水平的医疗消费水平,尽量去做到保本微利。但由于受起点高、人民群众医疗消费意识低的影响,这一时期的初期其成本将仍是按供方控制的,也就是医师指定病人消费的项目、数量收费。因而,同样一个病种、病情、病程,不同的医生可能会收不同的费用,这仍是难以实现供、需双方希望的宏观上的消费总量控制。因而,在后期会逐步发展到从按住院天数实际消耗量收费转变为按病种结构预算成本收费,具备某些特定条件时,也可能会出现drgs的资金预付制(pps),如果这个价格接近合情、合理、合法的医疗成本消耗,那么这个价格就成为“均衡价格”,达到供需平衡,从而实现社会和医院希望的总量控制。

3 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稳定阶段

医务制度改革在深入发展中可能有不同的前景,一是医疗完全介入市场经济中,医疗收费价格随国家市场物价波动,完全受制于社会经济态势,但是普遍认为,医疗市场化并不适合我国的国情民意,国家将会对这种发展趋势干预制约,以保证无论是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抑或是在经济不振的情况下,人民群众都可以得到基本的医疗保健需求。二是医疗服务模式分化,福利性与自由企业性并立,但无论任何形式、体制的医疗单位都必须承担一定公益性事业,其消费水平仍控制在当时当地的物价水平上,并受到政府的一定保护限制,也就是基本稳定在政府能够承担、人民群体能够消费、医院能够生存发展的水平上。在以上发展趋势下,卫生行政部门在制订政策时,应指导医院两个效益并存,社会效益第一;数质量并重,质量第一;卫生事业全局与医疗部门并重,卫生事业全局第一;国家经济发展与卫生事业并重,国家经济发展第一的原则。为此,在宏观管理上,应注意以下政策取向。

3.1 重效益轻收入,努力克服“三高一低”,坚定地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

当前,不少医院领导总爱攀比医院业务收入,在统计中过分看重了业务收入的增加和增速,但是“收益”并非“效益”。有的医院收入数千万元,但年终决算的仅结余百多万元。有的医院虽然年业务收入低,但结余却超过收入高的医院。究其原因,前者是“高收入,高支出,高成本,低结余”。收入中“含金量”低,药费占58%以上,临时工工资支出连年翻番,钱如流水一样从医院东门进西门出。如此收入越高,医院越无益处,社会负担越重、人民越发不满。因而,在政策导向上,我们要求医院建立完善系统的效益指标体系,定期统计分析门诊人次平均费用,住院日平均费用,职工人均创收,每百元固定资产平均创收,每百元业务收入需人员经费总支出,固定资产增值率,药费占业务收入比,收支比等效益指标。

3.2 重效果轻价格,抓紧解决“三多一少”,尽快使医院从高负债经营走上收支平衡的道路上来

在改革过程中,不少医院通过集资、贷款、合资经营等多种模式,增添了大型设备、仪器或修建了病房、门诊楼。投资较早的医院可能已经清贷减负了,但是仍有不少医院至今仍是背着沉重包袱、高负债经营,特别是一些经营不善,设备维修频繁的单位,现在仍是处于“投资多、还债多、消耗多、回报少”的状况中。nmr、ct刚出现时,成本高、收费价格高;后期,这些设备已完全充斥于市、县级医院,导致竞争,价格下滑,甚至利用回扣、赠物等非法手段拉病人或医疗技术滥用,导致超额服务和费用暴涨。当前,医疗制度改革公费医疗限额,对其是当头一棒。因此,近一时期来不少医院竞相在价格上做文章,时而引导病人高价消费(特别是开进口药,创造新需求项目上);时而削价争抢病源,几近“倾销”,都为的是在医疗制度改革后多占一些“市场份额”,把工商企业的经营方式引入医疗改革固然是不错,但是若不从重医疗效果、社会效果上着眼入手,单凭打“价格战”,决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医院的经济收入问题。要从提高大型设备检查阳性率中提高治疗质量,让病人有个满意的医疗效果;要从减少设备投资成本、使用成本和维修费上降低设备经济寿命周期成本(life cycle cost),压缩医疗费用。病人担心医疗费用定额后,医院为了避免超支自负,会减少必要诊疗项目或尽选价廉质劣药品,进而降低医疗保健水准,影响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为此,有不少地方建立了社会监督制度、卫生部门检查制度、医院自律制度。但是抓紧建立社区卫生服务和双向转诊制度和体制,才是关键政策导向。尽快克服当前大医院治小病,小医院(实为个体诊所,工矿驻社会办医医院等)治重大疑难病的反常现象。只有大医院提高了重大疑难病症的占床率,才能充分发挥大医院的卫生资源效应,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率、开机率、阳性率,进而提高医疗效果和经济收入,为此才能从根本上尽快使医院清贷还债,减负减压,收支平衡,使医院经济走入良性惯性运转轨道上来。

3.3 重科学管理轻粗放经营,抓紧单病种管理和成本核算,逐步实现依病种结构收费的合理付费办法

1983年10月1日,美国医院的收费制度发生了巨大变化。占医院总收支40%的medicare,改变了以前按病人治疗过程实际消耗收费办法,开始按由468个诊断相关疾病组(drgs)组成的疾病分类系统为统一标准进行收费。其后,不少国家地区,包括我国台湾省都采用了这种办法,尽管当前国内尚不具备开展的条件,但是,我们的管理者必须清醒认识到,医疗制度改革后,医疗费用的筹集、支付、价格管理已是一个社会性问题,远非卫生系统一家所能左右或决策的。领导只懂医疗技术不行了,同时还要会抓经营。如果说我们现在抓经营了,那也仅仅是一种粗放经营,必须尽快过渡到科学管理。从大方向上讲,收费改革的趋势应当是按病种结构收费。为此,须尽快做好以下准备工作:一是探讨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诊断相关疾病组,同时统一某一特殊病症或一组有明显共性特征的疾病分组办法、诊断标准和疗效判定标准;二是研究制定各组病症的基本诊疗收费标准、成本核算;三是实践摸索新的收费方式,包括按成本收费—资金预付制;保险金额定比及赔偿办法等等。在成本核算方面,鉴于我国各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悬殊极大,各省应自行开展多病种结构的成本效果分析(cea)和成本效益分析(cba),国家可在各省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制定单病种管理及其成本价的范围,指导全国医疗机构尽快实现依病种结构收费的合理收费办法。

3.4 重长远目标轻眼前利益,努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认真探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卫生事业的医疗费用新模式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卫生事业的性质仍然是带有公益性的福利事业,单纯从卫生事业自身利益需求去要求政府和社会适从是不客观的。首先,医疗卫生事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一部分,局部必须服从全局,靠医疗市场化提高医疗卫生事业的待遇行不通。反过来,靠政府补偿机制实行全福利医疗也是办不到的。因此,医疗费用必须控制在各个时期国民收入、物价、消费水平的相对适当量上。如何掌握这个量,我们在卫生部人事司1992年4月编印的《卫生管理科学培训班论文汇编》中提到了《论编制医院价格指数的必要性及方法》,从微观管理的角度,探求一个更加科学、更加符合市场行情的医疗费用价格指数,使之成为政府、人民、医疗机构三方都能认可的医疗费用适当量。从宏观管理的角度,从未来市场经济的发展看,医疗必须走向福利性与盈利性分工、分家、双轨式的道路。国家掌握少数大医院为低收入人民解决更多医疗福利,而社会办、民办医疗机构可以提供特需的高层次服务的高消费医疗需求,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既能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又能满足社会不同层次的市场需求。

在医院体制改革中,有的地方引入了股份制,有的医院与企业形成了联合体,其目的无疑仍是寻求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从管理的角度入手改善医院的经营机制,最终也可降低成本和压缩医疗费用膨胀。因此,除了国家补偿为主、福利医疗为主的大医院外,其它医院也可以探讨所有权与经营分离的改革道路,让懂医学技术的人专心搞业务,让懂经营的人专门抓经济,有利于卫生资源的合理、节约使用,有利于医疗成本和费用的降低。

第7篇:远程医疗市场趋势范文

忧虑:在中国医疗改革的背景下,中国民营医疗器械公司一方面要抵御来自外资医疗器械公司的进攻,另一方面要应对来自医疗改革政策的风险,导致83%中国民营医疗器械公司平均寿命不足5年,是什么在影响民营医疗器械公司的生死?中国民营医疗器械公司生存发展之路为何走得如此艰难?笔者试以妇科医疗设备的市场操作为例说明怎样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剑走偏锋过千万  跨过死亡之门

假如年销售额低于1000万,你的医疗器械公司随时都有倒闭的风险!假如你的医疗器械公司市场开拓前期选择做公立医院,5年后能继续生存的概率不足17%。公立医院作为医疗器械行业的主渠道,70%的市场份额已经被外资医疗品牌占据,再加上做公立医院前期投入大,时间长,竞争激烈,短时间很难实现盈利。

针对妇科医疗设备做市场的初期一是选择做民营医院比较容易实现盈利的,因为相对于公立医院而言民营医院采购设备无须招投标,采购时间短,费用相对较低,后期还能形成批量采购;做民营医院只需搞定专门做民营医院的经销商,搞定医疗投资公司(以福建莆田人为主),同时其设备有好的概念,达到对民营医院医生的有效传播,活动的造势,就能在民营医院占有一席之地。

二是做计生系统,计生站是继邮局以外中国最大的事业单位,网络覆盖从省会城市,地级市,县城一直到乡镇。浙江省计生委2010年采购120万的超声聚焦刀证明每个省的计生委每年均有政府采购计划,而做计生系统的厂家和经销商比较少,甚至有些做了10多年医疗设备的经销商还不知道妇科医疗设备能做计生站。

做民营医院和计生系统虽然能解决企业生存问题,但民营医院和计生系统销量有限,影响有限,不能解决企业发展的问题,只有进入公立医院,才能使企业做大做强,才能成为行业知名品牌。

1000万-----1亿

化蛹成蝶的蜕变

作为医疗器械行业的主流渠道的公立医院,GE,西门子,飞利浦,强生等国外知名一线品牌通过高举高打的策略已占据大中城市,并逐步向县级以下医院渗透。作为年销售过千万的民营医疗器械公司怎样利用有限的资金,资源在较短时间占领公立医院?

答案是:长期目标做品牌,短期目标做销量。做市场要站在做品牌的高度,整合经销商的资源,搞定当地权威医院,然后把权威医院妇产科主任作为学术代言人,影响权威医院妇产科主任身边的人,借助学术活动扩大影响面,协助权威医院妇产科主任来达到品牌造势的目的,四轮驱动(权威医院,学术代言人,学术活动,论文造势)做品牌。另一方面通过整合经销商的资源挖掘县区级医院,然后到观摩医院去观摩,来达到医院妇产科主任打报告购买设备的目的,经销商介入做公关,最后达成销售。

企业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必须有与之配套的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组织结构,规章制度等,要在发展中不断创新,求变,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断发展壮大。

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  求新求变

成功企业=30%市场机遇+ 20%商业模式+ 50%执行力

一、 市场机遇:分析成功的企业首先是他们成功的把握住了未来几年的市场发展趋势,抓住了市场机遇。微软的比尔.盖茨把握住了个人计算机的发展趋势,阿里巴巴的马云把握住了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盛大的陈天桥把握住了网络游戏的发展趋势。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面临的市场机遇一是农村医疗改革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立:农村医疗改革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立导致医院对医疗设备的急剧增加,中国在2009~2011年3年内投入8500亿元,其中2/3将投向基层医院。3年内中央重点支持2000所左右县级医院(含中医院)建设。2009年,完成中央规划支持的2.9万所乡镇卫生院建设任务,再支持改扩建5000所中心乡镇卫生院,每个县1~3所。实现每个行政村都有卫生室。三年内新建、改造3700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1万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央支持困难地区建设2400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二是民营医院的迅速发展:2010年我国根据市场统计,2010年全国民营医院已达近5000家,已经为医疗设备企业提供很好的发展平台。

三是国家扶持民族医疗企业的发展: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大力调整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方向和产品结构、扶持和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疗器械产业,其医疗器械产业的技术研究、产品研发、平台搭建以及基地建设将是“十二五”期间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重点,也是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制订完成的。

四是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比如远程医疗,现在医疗器械开始进入无创伤或微创伤的时代,一些微型化、智能化的医疗器械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 商业模式:成功的企业除了能把握住了未来几年的市场发展趋势之外,还在于有成功的商业模式,戴尔开创了电脑的直销模式,湖北九洲通医药开创了医药流通渠道的快批模式。 笔者觉得医疗器械企业要打造4C客户价值为核心的商业模式:

1C:好产品的八大要素:安全,有效,微创,实用,方便,优质,美观,领先

2C:服务好的四大体现:培训规范,及时响应,定期回访,持续提升

3C:两大效益: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C:三创:创名医名科名院

三、 执行力:纪律,速度,细节

第一个是纪律;湘西的土匪很厉害,存在几十年,但是是一群乌合之众,被纪律严明的解放军一击就溃。企业没有严明的纪律,企业的决策就不能有效执行下去,就会产生内耗,企业就会破产。

第二个是速度;做事是要讲究效率的,效率低下的企业处处被动挨打,快鱼吃慢鱼同样适用与企业之间的竞争。

第8篇:远程医疗市场趋势范文

我国医疗服务痛点

《报告》总结出我国传统医疗服务模式的五大痛点,并探讨了互联网医疗在重塑医疗资源配置效率、完善国家分级诊疗体系、优化医保收支结构、医疗关系形态重构等方面所能起到的作用和发展的机遇。

痛点一:优质医疗资源过度集中。

医疗资源分布失衡的问题反映在医疗机构和医生资源两个层面(图1)。从医疗机构来看,我国优质医疗机构多集中在城市,尤其多集中于东部。根据中国2013年各地区医院等级情况统计显示,11.2%的三甲医院资源集中在四大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而地方各省中多聚在省会城市;东部卫生机构总床位数超过全国总数的40%,西部卫生机构则仅为29%,东部较西部多出近4.2万家医疗机构。

从医生资源数量上来看,医生资源分布失衡。东西部城市的差距则更为明显,一些东部发达城市的医生资源可达到西部城市的3?4倍。另外,优质医生资源向三级医院过度集中。在我国被调查的医院中,三级医院中级以上职称医生人数占到总数的55.7%,而非三级医院中的中级以上职称医生比例仅为19.8%。

因此,重组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是未来医疗改革的主要方向和核心诉求。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的相继成熟,互联网医疗在医疗资源重塑方面具备了条件和能力。借助互联网超越物理时空的特性,互联网医疗必将推动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的深刻转变,在重构医疗新秩序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痛点二:分级诊疗推行效率低。

虽然新医改提出要逐步建立分级诊疗制度以完善体制,从而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现象。然而,新医改实行至今已有7年,分级诊疗制度的建设仍未见明显效果,“抽水机现象”愈演愈烈,“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最为突出的问题就反映在双向转诊的推广和实践上。在我国,双向转诊面临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导向性差、机构转诊制度缺失、管理割裂和区域卫生规划不合理等困难。

如何能够打破旧模式下所形成的行业壁垒、部门利益、行政区划和专业局限,对各类医疗资源进行重组优化,已成为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进过程中最迫切的需求。我国目前已经开启了多个网上医院分级导诊模式、互联网医联体和借助互联网的社区健康管理、慢性病管理平台的试点,以互联网医疗助推国家分级诊疗体制的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

痛点三:以药养医积重难返。

目前,医院医疗服务费用低,但是药价虚高和过度使用医疗资源导致医保负担仍然较重,其中药品收入占医院收入总额的45%。从以药养医到医药分开,医疗服务费相应提高,基层医院可能更需要增强医疗服务能力以吸引更多患者就医;公立医院可能需要控制大处方和过度医疗,推动医院信息化管理,从而降低运营成本。互联网介入医药新生态,医药电商重构药品供应链,PBM提供医疗福利管理,可穿戴设备与随之产生的大数据分析提升医疗服务能力,远程医疗与在线健康咨询均有助于合理使用医疗资源。

痛点四:国家医保存系统性风险。

首先是医保结构不合理,我国医保以政府医保为主,商业医保为辅。其次是医保收支失衡,支付压力增大。支出逐年增长,未来可能收支失衡;支出总额较大,2012年三保(城镇职工、居民和新农合)财政支出9000亿,2013年为1万亿;收支增长率失衡,2000-2013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年平均增幅33.20%,而支出年平均增幅为34.39%,未来将出现当期收不抵支。此外,从支付管理模式来看,支付不能满足投保人需求,支付制度推高医保开支,造成了小病必须去定点医院,给患者增添麻烦,大病报销额度不足必须自付或者依赖商业健康保险。这种支付模式让患者不能自由使用医保基金,最低报销标准的存在推动了医院和患者的过度医疗,增大了开支。

互联网医保切入商业健康保险行业,使医保分类多样化。以互联网与传统保险业结合,提供在线选择保险种类、保险性价比对照、在线投保、在线保费支付等方式让医保互联网化,消费者能够自主选择医保方案,减少退保率,让投保与赔付便捷化。投保人主动选择保险种类的方式可以教育市场,提高市民对保险的关注度。并且通过减少医保支出,预防恶意投保行为,提高医保支付便捷度和医保多样化,保证医保行业平衡发展。

痛点五:医院、医生、患者痛点多。医院方面的诸多痛点上面已有分析,总的来说,都集中在医院盈利的需求、职能本身所需的公益性和行政干预三者之间所产生的矛盾和问题上。就医生而言,特别是上级医院的医生,痛点同样来自于这三个方面。其中原因都可以归结于医生收入、医患沟通和医生职业发展的困境,体现的是医生-患者关系、医生-医院关系的紧张。

作为患者,由于我国长期缺乏健康知识教育和健康管理工作,大多公民对医疗知之甚少,不但使医患沟通成本非常之高,也使小病往往发展成大病,导致“看病贵”。医患沟通的缺失再加上目前对医疗纠纷处理的行政流程不够通畅透明、鉴定机构公信力不足,造成的误读和误解加重了医患关系的恶化。医患关系紧张在另一方面也引起了“小病大看”现象的盛行,患者就医首选大医院大专家,将过量的医疗需求集中放到少数医院上,使得“就医难”的问题被指数性放大,也对优质医疗资源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在旺盛的需求下,借助互联网建立新的沟通渠道成为了一大热点,在线医患沟通平台、医医交流社区、患患交流社区等新的尝试层出不穷,互联网医疗在各方关系重构中可望发挥重要作用。

美国可借鉴医疗模式

面对我国传统医疗服务的多痛点现状,《报告》总结了美国的医疗服务模式,对我国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有可借鉴的作用。

首先从美国医疗保险机制、医生自由职业制度、双向分级诊疗模式等方面,详细阐述了美国的医疗服务体系现状(图2)。

美国商业保险发达,医疗服务水平整体较强。保险公司可以有效管理医疗机构、医生和患者,引导患者通过家庭医生转诊就医,引导医疗机构与医生提高服务能力、降低治疗成本,进而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患者不想支付高价的保费,就需要遵循医保公司的规定通过转诊的方式就医。门诊和诊疗费报销比例不同,保险公司提供医院和医生列表,患者通过保险公司指定的家庭医生转诊到保险公司签约的专科医生,基本免费;通过家庭医生转诊到没签约的医生,支付少部分费用;不经转诊预约签约医生,支付将近一半费用;不经转诊直接预约未签约医生,支付大部分费用。住院费用高最多报销5天住院费用,患者需及时向下转诊到护理康复类医院。保险公司与医院或诊所签约使之成为定点医疗机构,与医生签约使之进入医保内的医生目录。当患者复发率高致医保花费过高,如是医生原因则可能解除合作,医疗机构可能解雇医生;如是医院场地和器材原因,可能解除合作。

美国医生自由执业、分级诊疗体系成熟。从医生方面来讲,美国医生与医院间不存在人事隶属关系且财务分开,医院只是行医的场所。医生凭借行医执照自由执业,绝大部分医生有私人诊所,治疗需要时向医院提出申请,医生通过付给医院场地费的方式,在院内收治患者、做检查以及租用医院的手术室等设备。财务收入方面,保险公司会向医院支付检查、设备、住院等费用,向医生支付诊疗费用。患者看病时,他们根据医生资料和评价,选择自己医保签约的医生,因此,美国医生会在类似ZOCDOC这类在线预约平台上注册,提交个人档案和空余时间段,方便患者预约,同时提高知名度、建立个人品牌。

诊疗次序方面,患者可能通过双向分级诊疗、急诊就医和非医保直接就医的模式就医。双向分级诊疗模式针对拥有医保的患者,是应用最广的模式。患者通过社区门诊的家庭医生进行首诊,如果需要进一步检查,家庭医生会出具转诊单将其向上转诊到专科医生或综合性医院专家,由专科医生出具治疗方案,需要后期护理者再向下转诊到社区医院或护理医院。急诊就医模式有两类,一类是拥有医保的急病患者,直接预约医保范围内的急诊医生;另一类是没有医保的患者,直接预约公立医院的急诊室。非医保直接就医模式的所需花费全部自理,非急病患者直接预约综合医院专家或专科专家,类似于我国目前的专家预约,但是由于美国医生会选择具有支付能力的人,这种模式主要针对的是中产阶层。

医疗主体方面,美国医疗行业与我国不同,营利性的私立医院是医疗行业的主体,包括医学院和医学研究机构的附属性医院,一体化保健组织,大型连锁医院,社区医院(门诊),专科门诊。服务分类齐全,满足从治疗到护理的各层次专业服务,有社区医院(门诊)、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康复以及长期护理院和精神疾病医院。其中,社区医院是美国医院的主体,提供70%的床位,收治60%的患者,大多数社区医院提供初级卫生保健服务和二级医疗服务,部分能提供三级服务。社区医院是患者就医时的首诊,只有通过社区医院的转诊,患者才能流向其他医院。社区医院和医学院的附属医院联合形成医联体,实现医联体内部分级诊疗。其模式有学术中心和社区合作两种,前者是附属医院与社区医院医学上互通有无、资源共享,后者是附属医院与家庭医生投资成立新的营利性医院。

另外还有责任医疗组织(ACOs),它是2006年提出的新概念,指以初级保健医生为核心的自愿性医联体组织,旨在为联邦医保(Medicare)的参保者提供协同性优质医疗服务并控制医保费用。主张通过医师联盟来衔接各级医疗机构,加强不同医疗机构和服务之前的协调与合作,并因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避免重复检查和治疗。而在满足了美国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中心(CMS)制定的服务质量绩效标准的情况下,ACOs可以获得因成本压缩、效率提高而带来的部分节余收入,并在成员之间进行分配。根据CMS的声明,截至2014年1月30日,ACOs已经节约的医保经费超过3.8亿美元。

ACOs模式的推进,使美国医疗市场产生了巨大变化,这个变革首先反映在药企的营销方式上。通过联邦医保和ACOs组织引导的价值医疗评价体系,在药物的选择和使用上从过去强调价格转变为强调疗效。为了适应竞争,药企由过去的单纯卖药转向提供整体疗效管理服务,纷纷开展了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从而整体上带动了美国互联网医疗业的发展。

《报告》还介绍了互联网深度结合医疗服务模式,并对新兴医疗服务的发展和成果进行了探讨。主要包括:第一,远程医疗服务发展情况。美国远程医疗发展迅速,一方面源于巨大的市场需求,另外一方面也在于政府的合理引导。从服务本身来说,美国政府自20世纪90年代起就开始陆续制定出针对远程医疗服务的全方位法规,涵盖了远程医疗过程中的信息安全、信息规范、服务提供者、服务范围、服务方式和服务质量监督等。服务的规范化不但避免了医疗资源因操作不当而产生的浪费,也增加了公民使用的意愿。

从患者方面来说,美国医疗服务费用较高,远程医疗的方式可显著减少就医开支。同时,从2010年《平价医疗法案》起,联邦医保对远程医疗服务的报销范围和力度就开始逐渐加大,目前在美国大部分地区保险报销都已涵盖了远程医疗费用。这两者极大地促进了患者对在线服务的接受度和付费意愿。而从医生方面来讲,传统模式中医疗业碎片化现象严重,通过远程医疗服务的模式可大大增加各医疗机构之间协调工作的效率,降低行医成本。随着联邦医保引导的价值医疗改革的推进,远程医疗服务模式可节省大量的医保经费,从而为医生和医疗机构带来更大的收益,因而医生和医院参与动力也较高。在医疗中各参与方的推动下,美国远程医疗行业发展十分迅速。

第二,医药分开助力处方电商发展。药品终端市场参与者市场占比依次为连锁药店、医药电商、医院药房以及单体药店。从提供的药品种类来看,医院药房主要提供医院内专用药,其他三类药店主要提供处方药、非处方药、健康用品以及医疗器材等。处方药放开,患者凭借处方单院外购买处方药,电子处方流通后患者可以凭借电子病历和电子处方在线购买处方药,而且网上购药能医保报销,因此80%的处方药通过院外销售,医药电商销售药品中有50%为处方药。除药品销售之外,美国药店还需要提供药品配制、处方审核、处方药控费,以及常见病和慢性病等诊断和常规诊断服务。

第三,电子病历与电子处方有效结合。奥巴马医改近年谋求建设电子病历系统,运用统一标准、出台法律条文并且使用特殊IT技术传播方式保证信息安全,推动电子病历全美流通。患者只需要在连锁药店注册,提交自己的社保号、电子病历以及医生开具的电子处方,就能建立个人档案,未来患者可以在线购买电子处方内的处方药。电子处方与电子病历方便处方药在线销售,网上药店通过为患者提供慢病治疗的处方药助力健康管理。

第四,PBM协调药品总体控费。PBM模式是介于保险公司、医院、患者及药店、药企间的平台模式,PBM公司能够为保险公司提供药品和医疗服务等方面的监督及管理服务(图3),一定程度上在降低总体医保开支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患者去医院或诊所就医,医生开具处方后,PBM可根据患者处方信息对处方进行审核,提供医生用药建议,包括药品的用量限制、药品使用权以及可报销药品类别等,其作用主要体现在提高医生医疗服务水平以防止因为多次就医带来的高费用问题。

最后,在对国外经验剖析的基础上,报告进一步提出了美国经验对我国互联网医疗发展的启示,同时着眼于当前互联网医疗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其包括建立完善的医学教育体系培养全科医生作为社区居民的家庭医生,家庭医生携带可穿戴医疗设备为居民提供上门服务的健康管理,并将资料记录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供医生诊断使用。居民看病先去社区医院进行疾病筛查,能治疗的患者留在社区医院诊疗,不能治疗的患者由社区医院转诊到医院治病。

医院则按照服务范围分为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专科医院提供专业疾病的检查和治疗,拥有专科诊断治疗的器材设备,由医疗级别的可穿戴设备厂商投资设立,实现专科医药-医药-设备检查的专业疾病生态圈,也可以由公立医院的医生投资设立专科门诊,或者成立类似慈铭体检的专业连锁医院;综合医院提供全科目诊断与治疗,由公益性质的公立医院、PPP模式的公立-私立医院合作模式以及公立医院医生走出体制成立的医生集团为主。

另外,独立的社区康复中心能够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康复治疗,缓解目前三甲医院床位紧张、护工不足的现象;类似美国太阳城模式的专业养老机构模式,对于缓解随着老龄化时代带来的养老资源不集中、专业化不强的问题有较大的意义。

为了实现以上的医疗服务模式,解放医生呼声日起,从医生多点执业开始,到放开医生自由职业,再配合着相应的政策支持能够真正起到医生资源优化的作用。远程医疗提升了患者就医体验,节约了患者就医成本,从医联体范围内B2B模式,到B2C在线医生对在线患者的远程医疗模式,从健康咨询的轻问诊到医生问诊在线化的远程医疗发展,远程医疗有助于均衡医疗服务。医保提供商通过引入医师或者类似于ACOs的方式介入医疗服务提供阶段,通过审核诊断与治疗方案,防止过度医疗、医药浪费控制保费支出,缓解医保支出压力,同时激励医疗机构减少过度医疗行为,与患者建立长期医疗服务降低成本。未来,医保支付方式可能由医保签约医药电商,发展医药电商在线购药医保支付模式。大力发展商业保险,为投保人提供多样化的医保方案,引导投保人双向就诊。放开网售处方药政策,发展医药电商为患者提供多样化的购药渠道,提高购药体验。

重构我国互联网医疗关系

着眼于当前互联网医疗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报告》对国内互联网医疗企业主流商业模式和传统互联网巨头企业的平台战略作了总结和分析。它指出我国互联网医疗可有效补充传统医疗服务,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成熟,关系重构将成为互联网医疗发展的核心(图4)。

首先,在互联网对就医、行医、医疗管理等各个环节深度渗透的新形势下,关系重构将成为互联网医疗发展的核心(图5)。主要从三个角度出发,一是从患者角度出发,提高患者在各就医环节的体验是互联网医疗的价值所在。以患者为入口的企业主要切入的是患者在医疗信息获取、就医流程和沟通交流方面的需求和痛点。如以智能可穿戴设备为基础的健康管理服务,对应的是患者逐渐增长的自我健康管理意识和需求;在线问诊服务,它既可向前连接健康管理,为用户提供健康咨询服务,也可向后连接导诊挂号服务,通过在线咨询将有需要的患者引向线下医院和药店;随着线上社交网络服务的兴起,针对患者的医疗类社交网站也应运而生,如我国的“和你在一起”和美国的“Patientlikeme”都是其中典型。还有在市场方面,药品供应链各环节厂商,如药企、药店和保险等,当前都开始重度参与互联网医疗,产业集中度开始逐渐提升。另外,为提高对医疗保险费用的风险控制能力,保险业目前也在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

二是从医生角度切入,打开信息孤岛,联接医生重构医(生)医(院)关系。当前服务以移动电子病历、用药词典、医学文献库等临床决策工具和医医社交网站为两大主流。在传统模式下,医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主要通过院内邀请、学术会议等方式,沟通成本高、机会少,医医之间形成信息孤岛的困境也制约了整体医疗事业的发展。通过互联网建立沟通渠道和方式,打破孤岛困境的医医关系将得以重构。

三是从医院角度切入,打通最后1厘米,连接患者与信息化服务。服务主要集中在就医移动信息化和远程医疗方面。就医移动信息化将医院服务与患者的智能终端连接起来,使其能够在手机上就完成挂号、医患沟通和医保药费支付等操作。在远程医疗方面,由于政策的支持,以医联体和“医院+药店”的远程医疗协作模式正在开展。不管是就医移动信息化还是远程医疗,都离不开医院的院内信息化建设,传统的医院信息化系统,如电子化病历、电子挂号系统和院内网络建设等,都为当前更进一步的服务提供了基础。

其次,BAT(中国互联网公司百度公司、阿里巴巴集团、腾讯公司三大巨头的首字母缩写)进一步打造医疗服务闭环。在目前互联网和医疗服务相结合的过程中,互联网企业表现的更为积极和热忱。传统互联网巨头作为行业先行者,都已在互联网医疗行业做了大量布局,其平台服务的意义已经不能单从患者、医生或医院的角度来单独分析,需要综合考量。

中国互联网医疗发展前瞻

通过对国内外互联网医疗企业发展环境、趋势和方向的调研和分析,互联网医疗中国会提出了对未来我国互联网医疗业发展趋势的判断,在线问诊导诊、远程医疗、医药电商(图6)、中国PBM模式、智能可穿戴及慢病管理、精准医疗和医疗大数据应用等重要垂直分支将迎来历史发展机遇。

第9篇:远程医疗市场趋势范文

关键词:中小私立医院 营销

一、中小私立医院医疗营销研究的意义

市场经济环境下,中小私立医院是一个经济实体,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因此医疗营销也是医院的一项重要职能。制定相应的营销战略,实施营销计划是中小私立医院适应市场变化的重要步骤,但医疗营销观念在中小私立医院的管理中还没有被提到一个很高的层面,医疗服务营销观念的滞后性严重的制约着中小私立医院的健康发展。

中小私立医院由于创立时间短,资源十分有限,市民的知晓率和认同度低,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患者的青睐,就必须象企业一样制定市场营销计划,通过营销来实现医院的利润目标。如何转变观念,把现代市场营销理论充分的应用到医疗市场中就显得十分重要。

二、中小私立医院医疗营销现状

1、医疗服务营销观念陈旧

现代营销观认为:医院营销的出发点是患者而不是医院,重点是患者所需要的医疗服务,而不是医院所提供的医疗服务,目的是通过患者的满意来获利,而不是通过增加患者数量获利。由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大多中小私立医院仅仅只做一些简单的广告宣传,以医院为中心,而不是站在患者的角度为其提供相应的服务,很多医生甚至不知道要将患者作为消费者来看待、对患者要实行人性化服务。否则即使有一流的医疗设备、优秀的医生、低廉的收费标准也不会被患者所知,最终阻碍私立医院的发展。“好酒不怕巷子深”的落后观念应该转变,而要热忱服务,把现代的营销组合策略贯穿到医疗服务中去。

2、提供的服务的趋同性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归纳为五个层次。即:生理、安全、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因此,在为不同的患者进行治疗时要分析病人的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差异化服务,以取得患者的满意。如:有的患者需要得到彻底根治,有的则希望控制一下症状,有的患者希望住院条件好一些、护理全面。有的则希望在家里接受治疗,而多数中小私立医院只为患者提供一种医疗服务,服务的趋同性大大降低了患者的满意度,制约着中小私立医院的发展。

3、营销组织不健全

营销组织是企业为了制定和实施市场营销计划,实现市场营销目标而建立起来的部门和机构,同时营销部门又是面向市场和顾客的职能部门,是企业内部连接其他职能部门使整个企业经营一体化的核心。中小私立医院作为一个经济实体,也就是一个企业,构建完善的营销组织对医院的运作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大多数中小私立医院内部缺乏医疗策划、品质管理、危机攻关等部门,这些都制约着中小私立医院进行医疗服务营销的能力。

4、宣传策略单一

中小私立医院主要把电视广告作为宣传手段,而没有结合患者的心理需求采取相应的营销组合,导致私立医院在患者的心目中的形象单一,并与高收费、服务态度差、医疗事故多、乱开处方、滥用进口药、广告虚假等联系在一起,以致于患者对中小私立医院在心理上存在着潜在的抵触情绪。

5、目标不明确,市场定位存在问题

中小私立医院由于受到观念的限制,没有根据自身的特点树立一个明确的目标,缺乏长远规划,重视经营的短期行为,注重资产积累,而对医院的远景过于忽视,这些都严重的制约着中小私立医院的长远发展。中小私立医院在客户群体的定位上存在着问题。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导致中小私立医院只能在某些方面有所作为,并突出自己的特色。但大多数中小私立医院没有对医疗市场进行细分,没有突出医疗服务特点,没有对自身的优势进行有效的宣传,在整个经营过程中,只看重短期效益,只要有收入,不论是什么病种一概来者不拒,治疗效果可想而知,这样很容易造成患者对医院的不信任,严重的影响着周围的病源基础。

三、如何打造中小私立医院的营销计划

医疗市场的竞争给中小私立医院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要使中小私立医院在众多高手面前立于不败之地,除了要转变观念,加大改革力度,聘请优秀的医疗技术人才外,医院营销策略的制定对私立医院的壮大和发展作用不可忽视,它对医院谋求充足的病员、扩大医疗业务、提高医院知名度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营销计划是指在研究目前状况(包括市场状况、产品状况、竞争状况、分销状况等),分析企业所面临的主要机会和威胁、优势和劣势的基础上,对财务目标与营销目标、营销战略、营销行动方案以及预期损益表的确定和控制。营销计划的核心就是营销组合工具的有效应用。

1、人(PeopIe)

“人”是服务营销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医疗服务的提供离不开医护人员和患者,是服务的提供者和接受者,两者缺一不可。因此必须对医护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灌输“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努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使患者得到满意的服务,吸引更多的病员。

2、有形展示(Physical Evidence)

有形展示是医疗营销所必须的手段,由于医疗服务的不确定性增加了风险和交易的难度,通过实物与外观的展示可以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服务的质量和某些其他特征。中小私立医院可通过展示新技术、新的医疗设备和服务来对患者和潜在的患者进行质量保证,以获得患者的信任。

3、过程(Process)

服务和服务营销本身就是一个过程,过程的不同将导致服务的不同,因此对服务过程的选择是影响服务营销组合的重要因素。医疗营销是复杂程度和差异程度比较高的服务过程,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精神慰藉,医护人员的微小疏忽都会导致患者不满,甚至遭到投诉,因此必须在医疗服务过程中认真对待,根据不同的病人、不同的病种采取灵活的差异化服务来提高患者对中小私立医院的忠诚度和满意度。

4、产品(Product)

医疗服务的最基本功能就是满足患者的医疗、保健、预防和康复等需求。患者到医院求治,最基本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治好病,确保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如果这个目的达不到,医院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医疗质量就是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的核心要求,医疗服务的质量是医院的生命,其具体包括诊断是否正确、及时、全面,治疗是否合理、有效、彻底,护理是否周密、细致、贴切,效率是否方便、快捷,费用是否低廉、节约等方面。患者只有得到了质量的保证,中小私立医院才能取得患者的信任,吸引更多的病员以促进医院的发展。

5、渠道(Place)

中小私立医院应选址于交通方便、人口密集、便于就诊的地点。关注患者需求。开设一些具有特色的医疗服务。如:对行动不便的患者设置家庭病床,由后勤部门管理;接到患者的求救电话后及时安排医护人员上门诊治;设置社区医疗服务点,为那些平时没时间看病的患者服务;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到当地养老院、孤儿院、机关部门进行便民体检、提供健康咨询等服务来扩大医院的知名度。

6、促销(Promotion)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促销活动对中小私立医院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但一些中小私立医院为了短期的利益超范围经营、在媒体上做虚假广告坑害患者,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严重的损害了私立医院在患者心目中的形象和可信度。因此,要使中小私立医院健康发展,就必须在诚信的基础上进行媒体促销,同时采用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如赞助、捐款、免费咨询、义诊、举办健康讲座等相应的攻关策略对医院进行宣传。引起公众关注,树立医院在患者心目中的良好象形,达到医疗促销的目的。

7、价格(Price)

“看病难、看病贵”是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患者对医院药品及医疗服务的价格十分敏感,为了降低医院成本和患者的就医费用,中小私立医院药品采购应直接面对生产厂家。避免中间的流通环节和层层回扣,降低药价。同时增加医疗收费透明度,对各种医疗服务收费以及药品价格进行动态张榜公布。实行“一日清单”制度,让患者知道没在医院花冤枉钱。根据这一营销策略,表面上医院处处为患者着想,医院收入变少了,但从长远来看,这些做法可以提高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增加中小私立医院的无形资产,有利于长远发展。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