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范文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精选(九篇)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1篇: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范文

在对修订后教材的学习以及新旧教材的对比中,笔者明显地感觉到教材修订者在修订过程中除了要体现修订后的课标的精神之外,还饱含着他们对当今数学教育的一些思想,于是据此提出几点教学的建议.

1. 去繁就简,化虚为实,强化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

从“有理数”定义的回归,到“足球赛”系列题以及“量桌子”的题的删去,再认真研究这次增加的那些例题和练习题,我感觉到教材修订者内心在追寻着“去繁就简、化虚为实,强化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

相对于有理数的词源性定义来说,其描述性定义更简单,学生更容易懂,进而,学生更容易对有理数进行分类.

关于“足球赛”的系列题,实践证明,学生确实难弄懂,甚至不少老师也难弄懂.笔者曾经仔细研究过旧教材中的4道题,感觉要给学生讲明白确实不容易,而这些题从本质上看,无非就是“正数和负数”的应用.此次删去,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量桌子”可以说是新课程改革的“产物”.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动手操作,是“生活数学论”的体现.然而,学生该选用多长的尺子?如何才能使测量尽量精确?精确到哪级单位更合理?等一系列问题都是学生练习时不愿意做的根源,所以这道题很少有教师布置给学生做,也很少有学生自主做,结果便成一道“虚”题.然而,这道题本质只是“正数和负数”的应用,这次教材修订者更换的另一道题,相对来说,更接近数学本质一些.

再比如这次修订教材《习题3.2》增加的第4题(附题目如下),就是为了引导学生根据等量关系建立方程并且解方程,为了强化学生对数学本质(方程思想)的理解.

4. 用方程解答下列问题:

(1)x的5倍与2的和等于x的3倍与4的差,求x;

(2)y与—5的积等于y与5的和,求y.

因此,在七年级上册的数学教学中,我们一方面要注意做好中小学教学衔接的工作,另一方面要充分理解教材的修订意图,教材已经删去的绝对不要再“捡”回来,教材中如果还有学生学起来感觉困难的,也可以化繁为简,化虚为实,只要保证让学生能够掌握相关数学内容的本质.所谓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指的就是这个意思.实践证明,对于数学教学,只要学生掌握了数学的本质内容,他们往往就能解决相关问题.

2. 重视经验,促进思考,落实“四基”教学

从贯彻了“基本活动经验”的新思想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教材修订者已经将“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的新课标理念融入其中.那么,如何把握“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教学?事实上,我们通过教材的修订来加深理解.以《2.1整式》这一节的修订为例,原教材编排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学习单项式,第二课时学习多项式;修订后的新教材重新编排为三个课时,第一课时通过2道例题和4道练习,让学生充分获得字母表示数的经验,第二课时学习单项式,第三课时学习多项式.由此看出,重视经验就是要充分设计恰当的数学活动,并且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究,通过丰富的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经历建立相关的经验.

就“四基”而言,名词是新的,但教学并不陌生,我国多年来的数学教学都在实践“四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被誉为我国数学教育的优秀传统,无需赘言.而对“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视一直是数学课堂教学的追求,以七年级数学上册为例,无论是旧教材还是新教材,都重视对“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内容的教学.至于“基本活动经验”,因为10年前新课改之初“建构主义”理念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已经在教学中比较重视学生活动经验的积累,只是在“四基”提出之后,我们要把“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要更加有意识地创设丰富的、质优的数学活动,要保证学生自主地、高效地参与数学活动,在活动中积累经验、促进思考.

3. 对各章教学关键点、重点和难点的把握

基于对修订教材的学习与感悟,笔者结合自己的点滴经验对各章教学的关键点、重点和难点提一些具体的建议.

(1)教学《第一章 有理数》的关键点是“正数和负数”的充分理解,要让学生视“负数”与“正数”一样容易理解.因此,需要创设让学生获得“负数”经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重点是“有理数”的“计算能力”的培养,同样需要在适量的计算活动中去积累经验,要引导学生分析具体题目,选择合理的运算律并确定合理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尽量避免“蛮干”与“死算”.难点是关于分数的计算,分数的计算在小学阶段是学生的计算难点,学习有理数时,依然是难点.

(2)教学《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的关键点是获得“用字母表示数”的经验,要让学生视“字母”与“数字”一样容易理解.因此,在本章第1课时的教学中,要充分让学生经历用字母表示数,并积累丰富的字母表示数的经验.重点是“单项式”与“多项式”概念的理解,以及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多项式的项与次数的理解,需要教师在教学时明晰概念教学以便让学生充分地理解.难点是代数式运算时的去括号步骤,要让学生充分理解去括号法则并在适量去括号的练习中获取经验.

(3)教学《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的关键点是深刻理解“等式的性质”,它是正确解方程的基础,在解方程过程中,“去分母”、“去括号”和“移项”、“系数化为1”等步骤的理论依据都是“等式的性质”.因此,在本章《等式的性质》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要充分让学生经历等式的变形,并积累丰富的等式变形的经验.重点是“解一元一次方程”,这既是前面所学“有理数”和“整式的加减”的综合运用,也是后面学习“方程”、“不等式”和“函数”的基础,课本中的例题和练习题足够丰富,教学中要让学生适量训练,积累丰富的解方程的经验.难点是解应用题时寻找并建立“等量关系”.学生解应用题有几重困难,首先是“选择”用列方程解应用题,在他们心里,做应用题会选择小学所学的列算式法和初中所学的列方程法,而不太适应列方程解应用题;其次的困难是设未知数,在他们看来,题中的未知量不止一个,不知该设谁为未知数;而最为困难的就是寻找并建立“等量关系”,哪怕在教师看来存在很明显的等量关系,但因为学生缺乏方程思想,所以难以找出等量关系.本次教材修订,我注意到修订者有意识地重新编排了应用题的部分例题和练习题顺序,而且增加了一些难度更适宜的题.因此教学时,教师要不断地引导学生寻找并建立“等量关系”,让他们通过问题的解决不断地建立“方程思想”并获得丰富的经验.

(4)相对来说,《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修订的内容比较少,关键点是通过《几何图形》来认识图形并建立“空间观念”.因此,在本章的教学中,要始终坚持引导学生“看图”和“说图”,看图是为了建立空间观念,而说图更有利于建立空间观念.重点是“几何符号语言掌握和运用”,要始终如一地加强几何符号语言的学习和准确运用.难点是线段和角的知识中涉及“分类讨论”的问题的解决,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刚刚接触这种数学思想,比较难适应.

第2篇: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范文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更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但不能只做一个“教书匠”,更要做个“教育者”,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各个时期的心理状态并进行及时适度的处理,让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二、学生基本情况:

七年级5班及6班现有学生116名,英语水平不等。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能力普遍较差,大部分学生虽然在小学接触过英语,但应用能力十分薄弱,特别是听力题,很大一部分学生听起来都很吃力。面对学生掌握英语的程度不一,将采用分层教学与整体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努力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

另外,两班学生在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方面还存在诸多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例如:个别学生不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有些同学对学好英语缺乏自信,不敢用英语表达;缺乏小组合作意识;一些学生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学习没有计划性和策略性;不善于发现和总结语言规律,不注意知识的巩固和积累。

三、教学目标:

1. 能力发展目标

指导学生进行拼读和预习,培养自学能力;通过比较级、最高级的学习,培养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了解动物习性,培养描述动物特性的表达能力;对语言点的归纳能力;增强用英语谈论过去活动的能力;培养拼读英语单词的能力。

2. 思想情感目标

培养热爱学习好习惯;增强自信心;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发展社会交往素质;尊敬长辈,与人和睦相处;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

3. 认知目标

语法:一般现在时be动词的基本句型;物主代词的用法;

课文:听懂课堂用语,并做出反应;逐步学会预习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听懂课文语音材料;学会查字典。书面表达:对人物特征进行描述;能用正确的所谓写信;描写人物;

四、工作措施:

1、课前准备:备好课。

每一次备课都很认真,遇到没有把握讲好的课时立即提出,请其它英语老师参谋,综合考虑各种方案。多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大家讨论,如有问题立即更正、改进。

2.多听课,学习有经验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水平的提高在于努力学习、积累经验,不在于教学时间的长短。在实验初级中学我还是一位新教师,还需向有丰富教学经本文来自小草验的教师学习,尽量多深入课堂听课,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听课的同时,认真做好记录,并进行评课。听完课后写听课心得,哪些地方是自己不具备的,哪些地方可以怎样讲可能有更好的效果等等。务求每听一节课都要有最大的收获,必要时,还可与讲课教师进行讨论,以了解其讲课安排的依据。

3.钻研教材,认真备课。认真钻研教材,把握住知识点,认真备好每一堂课。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书,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讲授本课程的内容,学生学习才会有依据,学生在课堂上跟不上老师时可以参考教材重新整理思路,跟上老师***的思路,所以应该重视教材的钻研。在备课过程中,在不离开教材的原则下,可以参考其他教科书,对比它们的不同之处,寻求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教法,有了这些教法后,上课之前应与有经验的老师多交流讨论是否行得通,总之单兵作战很容易钻牛角尖,教学中的每一个问题都应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讨论。

4.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生动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课堂上说练结合,布置好课外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5.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初一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本文来自小草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多做思想工作,从生活上关心他。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6.热爱学生 ,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在教学工作中,要努力提高自己

对学生的亲和力,与学生建立和睦友好的关系。我信奉“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只有真正地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跟学生做朋友,心心相通,学生才会愿意接近你、亲近你,才会乐意地去学习你所任教的科目。

第3篇: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范文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三课《珍爱生命》中的第一框题。本框题主要依据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内容标准部分,具体落实“成长中的我”中“阅纳自己的生理变化,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培养健全人格”和“体会生命的可贵,热爱生活,培养自尊、自立、自强的精神”的目标要求设计,通过本框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初步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也为《珍爱我们的生命》这一框题作了铺垫。同时也为以后几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因为只有在关爱生命的前提下,才能更好的关心自己的生活、学习、成长,过有尊严的生活。

2、说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能力

①使学生了解多彩的生命构成了缤纷的世界,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认识到生命需要相互关爱;

②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够分析人类破坏生态带来的危害,提高关爱与呵护周围生命的能力。

⑵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展示多姿多彩的图片,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了解多彩的生命;

②通过小品使学生认识到生命需要相互关爱;

③通过图片资料引导学生探究关爱生命的重要意义,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生命之情,启发引导学生为了人类的长远利益,从小养成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意识,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爱护我们的家乡——鹤岗。

我确立这个教学目标的理论依据是:《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分类目标中的“热爱生命”、“亲近自然”、“爱护环境”目标,“成长中的我”中的“体会生命的可贵,热爱生活”、“体会生命的价值”目标。

3、说学情

我现在所教的是初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受到亲朋好友的百般呵护,这种优越的感受使他们形成了以我为中心的思想,缺少对周围生命的关爱,更加不懂得珍惜其他各种各样的生命体,对破坏、践踏生命的行为熟视无睹,对由此带来的后果也认识不够。通过本课的体验和感悟,使他们学会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4、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体验生命的可贵之处。

我确定这个教学重点的依据: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部分“成长中的我”中“体会生命的可贵”。

教学难点:关爱生命的重要意义

我确定这个教学难点的依据:1、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价值观中“热爱生命、亲近自然、保护环境”。2、我现在所教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里都是“小公主”、“小皇帝”,对他人要求多对自己反省少,他们对周围的生命不够关注。3、学生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他们还没有体会和真正意识到破坏生命会给自己带来危害。

二、说教法

1、情境教学

根据初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影像、图片、小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创设故事情境,唤起学生学习的需要和情感的需要,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一种良好的心境中学习。

2、启发式教学

一位教育专家说:“儿童不是一个要充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由于本框内容和学生生活联系紧密,且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我采取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事实的真相,进一步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学法

1、合作学习

在突破教学重点时,我让学生自编自演小品,然后让学生四人一组讨论小品中主人公的做法是否正确,通过这种合作学习,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互补,培养合作意识。

2、探究学习

在突破教学难点时我让学生进行探究:出示一组环境被污染和破坏的图片,让学生围绕图片的内容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你在图片中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景象?如何能够避免和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技能、情感、态度得以提高。

四、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世界原本是被冰雪封得不见天日的,当第一缕生命的曙光照亮在我们这蔚蓝色的星球上,世界开始变得温暖。丰富多彩的生命装扮了美丽的世界,世界也因生命而精彩。生命是短暂的,又是永恒的,有人绘出了精美的画卷,有人奏响了昂扬的乐章,有人书写了不朽的人生。不管是绚丽还是平凡,生命属于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让我们珍爱生命吧,给生命增添一份精彩吧!

播放动画片《狮子王》片断,请学生谈观后感,引出课题《世界因生命而精彩》。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很喜欢看动画片,这可以马上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很快进入课堂学习状态,同时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为后面的教学作好铺垫。

2、学法探究

⑴通过情境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相结合来突破教学重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为学生们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说出身边的小生命有哪些?他们喜欢哪种小生命?为什么?通过这种层层深入的问题使他们认识到了我们的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我们的生活因生命而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然后我又出示几幅图片,仙人掌、小猫、残疾人运动会,让学生从多角度感受到不同的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总之,我是由小到大、由浅入深,逐步启发、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可贵之处。

⑵通过情境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相结合来突破难点

首先,创设故事情境,请三位同学上台表演小品《水母项链》。小品是学生们比较喜欢的艺术形式,让学生自编自演这个小品,一方面可以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展示自我的个性,激发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另一方面这个小品再现了生活场景,很贴近学生的生活,容易和学生产生共鸣。通过这个小品来引发出同学们的讨论甚至是辩论,小月是真的爱她的小动物吗?在这里我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在讨论或辩论中认识到我们该如何对待生命?

其次,让学生进行角色换位,假如你是小水母你会对小月说什么?对人类说什么?由此启发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是脆弱的,每个生命都有其生存方式和生活环境,人类应该尊重它们。

再次,运用启发式教学,出示一组有关沙尘暴、水土流失及海口东湖被污染的图片,首先会给学生一种视觉和情感上的触动,激发出他们探究的欲望。然后让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说看到这组图片的感受,让他们分析原因,寻找对策。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如果人类不去保护身边的生命,最终受到伤害的还是人类自己,同时也认识到污染就在我们海口,破坏就在我们身边,保护环境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难点的突破由浅到深,由个体到整体,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

3、课堂小结

本堂课我们讲了两个问题,一是多彩的生命构成了缤纷的世界;二是生命需要相互关爱。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各种生命息息相关,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关爱。如果随意践踏生命最终受伤害的还是人类。让我们一起携手保护我们的家园。

4、板书设计

世界因生命而精彩

一多彩的生命构成了缤纷的世界

二生命需要相互关爱

这样设计板书简洁明了、一目了然、画龙点睛。

第4篇: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范文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目录上册

第一单元 亲近文学

一 为你打开一扇门

二 *繁星

三 冰心诗四首

四“诺曼底”号遇难记

五 古代寓言二则

郑人买履

刻舟求剑

诵读欣赏 古代诗词三首

泰戈尔诗三首

写作 有感而发

语文实践活动 我爱文学

第二单元 金色年华

六 往事依依

七 幼时记趣

八 十三岁的际遇

九 *伟人细胞

诵读欣赏 现代诗二首

写作 说真话,抒真情

口语交际 与人交流注意对象、场合,用语文明得体

名著推荐与阅读 《汤姆 索亚历险记》

第三单元 民俗风情

十 社戏

十一 *端午日

十二 本命年的回想

十三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十五夜望月

水调歌头

*我的思念是圆的

诵读欣赏 对联六副

写作 从生活中找到“米”

语文实践活动 走进图书馆

第四单元 多彩四季

十四 春

十五 三峡

十六 济南的冬天

十七 *夏

诵读欣赏 古代诗词三首

写作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

口语交际 说话有针对性,有吸引力,善于打动别人

第五单元 关注科学

十八 斜塔上的实验

十九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二十 *宇宙里有些什么

二十一 《梦溪笔谈》二则

诵读欣赏 《论语》八则

写作 简单地说明小制作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

语文实践活动 模拟科技新闻会

专题 狼

第六单元 奇思妙想

二十二 天上的街市

二十三 *七颗钻石

二十四 蔚蓝的王国

二十五 皇帝的新装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

附录一 应用问示例

附录二 名家书法赏析

附录三 字词表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目录下册

第一单元 人物风采

一 童年的朋友

二 一面

三 *我的老师

四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

五 赵普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

周,你在哪里

写作 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

口语交际 做一回小记者

第二单元 童年趣事

六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七 月迹

八 *三颗枸杞豆

九 我们家的男子汉

十 *柳叶儿

诵读欣赏 两小儿辩日

黄纱巾

写作 记事写人线索清楚

口语交际 劝告

第三单元 建筑艺术

十一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十二 巍巍中山陵

十三 *凡尔赛宫

十四 短文两篇 黄鹤楼

于 园

诵读欣赏 文笔精华(二)

写作 观察和描写事物特点

口语交际 话须形象才动人

第四单元 动物世界

十五 松鼠

十六 *松树金龟子(节选)

十七 国宝——大熊猫

十八 黔之驴

诵读欣赏 古诗三首

写作 抓住特点介绍动物

语文实践活动 保护野生动物的一次活动

名著推荐与阅读 《西游记》

第五单元 信息传播

十九 三个太阳

二十 录音新闻

二十一 *“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

二十二 新闻两篇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

诵读欣赏 七子之歌

写作 写消息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

语文实践活动 网上读写与交流

第六单元 诗词拔萃

二十三 毛泽东词二首

二十四 古代诗歌三首

二十五 现代诗二首

二十六 *歌词三首

诵读欣赏 古诗三首

写作 自由作文

语文实践活动 赛诗会

附录一 应用文示例

附录二 语法简表

附录三 字词表

看了“苏教版七年级语文目录”的人还看了:

1.最新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目录

2.苏教版七年级上语文课本目录

3.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目录

第5篇: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范文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上目录

第一单元 阅读:成长的足迹

1、一起长大的玩具(金波)

2、捅马蜂窝(冯骥才)

3、海鸥乔那坦(张灯)

4、只要翻过那座山(杉美树子)

5、望天树(乔传藻)

诗词诵读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夜雨寄北(李商隐)

口语交际:认识新朋友

作:过去的时光

综合性学习:童年的游戏

第二单元 阅读:情感的涟漪

6、诗两首

纸船——寄母亲(冰心) 母亲(泰戈尔)

7、短文两篇蝈蝈 赵丽宏 空山鸟语郭枫

8、故乡的桂花雨(琦君)

9、羚羊木雕(张之路)

10、最后一片藤叶(欧•亨利)

诗词诵读

秋词(刘禹锡)

画眉鸟(欧阳修)

口语交际:让我来解说

作:心事

第三单元 阅读:光荣与梦想

11、理想(流沙河)

12、袁隆平的“寻梦园” (曲志红)

13、航天女英雄——女教师克里斯塔•麦

考利夫追记(刘绪源)

14、体育颂(皮埃尔•德•顾拜旦)

15、万里长城(刘雨田)

诗词诵读

泊秦淮杜牧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作:喝彩

综合性学习:走近奥运

第四单元 阅读:探秘与发现

16、你一定会听见的(桂文亚)

17、牧鹅散记(陈天昌)

18、蒙娜丽莎微笑揭秘(沈致远)

19、尼斯湖怪被抓住啦?(王直华)

20、写在雪地上的书(维•比安基)

诗词诵读

淮上与友人别(郑谷)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

作:窗外的世界

综合性学习:成语探究

第五单元 阅读:月光下的故事

21、猎狐(沈石溪)

诗词诵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渡荆门送别(李白)

口语交际:成长

作:书的故事

第六单元 阅读:思辨的智慧

22、两小儿辩日(《列子》)

23、短文两篇

枭逢鸠(《说苑》)穿井得人(《吕氏春秋》)

24、晏子使楚(《晏子春秋》)

25、《世说新语》三则(刘义庆) 咏雪

道旁李树

复裈

26、蜀鄙二僧(彭端淑)

27、河中石兽(纪昀)

28、木兰诗(《乐府诗集》)

诗词诵读

黄鹤楼(崔颢)水槛遣心二首(一杜甫)

作:花儿的话

七年级语文课本知识点

童话:一种儿童文学。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鸟兽虫鱼、花草树木,乃至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等都可赋予人的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写作常识

象征:写作的一种方法。指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抽象事理、思想和感情。象征由象征体(某种感情形象)和象征义(某种抽象事物)构成。象征义隐藏在象征体中,曲折隐约地表现出来。象征借助于想像、联想等形象思维方式,化抽象为具体,以所见知所不见。如《只要翻过那座山》,通过联想,我们就会想像到生活中也有类似的事和感觉,这里的大海已不是自然界的大海,而是一种理想的象征。

心理描写:指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心理状态、思想状况的描写。恰当地描写人物心理,可以直接表现人物的思想和感情。如《捅马蜂窝》中“爷爷不敢开窗子,怕它们中间哪个冒失鬼一头闯进屋来”,表现了爷爷尊重生命以及对马蜂敬畏的情感。

看了“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目录”的人还看了:

1.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目录

2.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本目录

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目录

第6篇: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范文

1.“东汉末年分三国”。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A.淝水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2.我们现在坐的方凳、圆凳,吃的烧饼、蒸馍等,都是我国古代民族大融合的产物。极大地促进了北魏时期我国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是

A.人口大量南迁 B.张骞出使西域

C.孝文帝改革 D.江南的开发

3.汉字是公认的人类历形态最美、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下列作品中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是

4.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B.面食的营养价值高

C.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D.南方人口增多

5.“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与汉通婚、学习汉族礼法。”这些内容与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

A.管仲 B.商鞅

C.秦孝公 D.北魏孝文帝

6.下列图片选自同一本著作,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些图片出自

A.《水经注》 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 D.《本草纲目》

7.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B、面食的营养价值高

C、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D、南方人口增多

8.“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在下列哪个时期?

A.魏晋时期 B.唐朝中后期

C.南宋 D.元朝

9.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了里氏7.0级地震。在三国时期,这一带主要属于下列哪一政权管辖

A、魏 B、蜀 C、吴 D、西晋

10.祖冲之在数学领域最突出的成就是

A、造出了千里船

B、利用并发展了前人创造的“割圆术”

C、写了一部数学著作《缀术》

D、求得比较精确的圆周率11.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的战役是

A、赤壁之战 B、淝水之战 C、牧野之战 D、官渡之战

12.南朝时期,促成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的最重要客观条件是 ( )

A.南方战乱少,社会安定 B.北方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南传

C.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 D.统治者采取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

13.下列选项中搭配错误的一组是

A.《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 B.《兰亭序》 —— 顾恺之

C.《齐民要术》 —— 贾思勰 D.《水经注》 —— 郦道元

14.在影视作品中,因为出现不合历史的场景、物品或前后场景不一致,被 称为“穿帮”。电视剧《三国》摄制组布置了一个曹植的书房场景,根据你所学过的历史知识回答,哪个道具的出现会导致“穿帮”

A.椅子上放着一件丝绸衣服 B.书桌上有一摞书籍

C.墙上挂有《洛神赋图》 D.桌上放有一盘葡萄

15.人们常说“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下列政权曾在洛阳定都的有

①西周 ②曹魏 ③西晋 ④东晋 ⑤北魏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②④⑤

16.贾思勰是我国古代的农学家,他编著的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是( )

A.《九章算术》 B.《齐民要术》

C.《水经注》  D.《兰亭集序》

17.江南经济开发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下列与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不相关的( )

A.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发展 B.北方长期战乱,人口大量南迁

C.南方自然条件比较优越 D.北方先进生产技术传入南方

18.下图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这种人口大规模南迁的情况开始于( )

A.西汉 B.东汉末年

C.三国  D.西晋

19.在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对其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这两次战役都是历的以少胜多战例

B.这两次战役都是曹操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C.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D.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20.北魏孝文帝改革带头纳汉女为妃,让弟弟娶汉女为妻;改姓为元;对30 岁以下仍讲胡语者“降爵黜官”。孝文帝的这些措施是()

A.得到了全体贵族的支持 B.有利于北魏统一全国

C.阻碍了汉族文化发展 D.促进了民族融合21.“三顾茅庐”、“火烧赤壁”、“七擒孟获”的历史故事,下列古典小说中包含这些故事的是

A.《三国演义》 B.《西游记》

C.《水浒传》 D.《红楼梦》

22.南京是六朝古都。下列政权曾定都南京的是

①曹魏 ②西晋 ③东晋 ④吴 ⑤北魏 ⑥南朝

A.①②③ B.③④⑥

C.④⑤⑥ D.①③④⑤⑥

23.“……由是操之势力,不能复至南方,而三国之势遂定”,奠定这一局面的战役是

A.官渡之战 B.牧野之战 C.淝水之战 D.赤壁之战

24.下列艺术品问世时间距离诸葛亮生活的年代最远的是:

A. 《兰亭序》 B. 《洛神赋图》

C. 《女史箴图》 D. 龙门石窟佛像

25.下列关于石窟艺术表达不正确的是( )

A.体现了田园诗意境 B.包含外来艺术特色

C.不限于雕刻艺术 D.佛教盛行的结果

26.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中没有( )

A.北方战事多,南方战事较少,相对安定

B.北方人口南迁,充实了江南劳动力

C.北方人民给南方带去了先进的农业、手工业技术

D.南方遍布人工运河

27.“三 顾频繁天下计,一朝晤对老臣心。”这是一幅有关三国人物的联语。此处“老臣”是指( )

A.刘备 B.关羽 C.张飞 D.诸葛亮

28.“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语出( )

A.司马迁 B.曹操 C.曹丕 D.曹植

29.有人说:“我们国家的历史是一部改革与创新的波澜画卷。”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社会发展,主要表现在

A.打击了隋朝的残暴统治 B.奠定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基础

C.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 D.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

30.“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史实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①北魏孝文帝改革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②唐沿用隋代的三省六部制

③辽仿效中央王朝的政治制度统治汉人

④清朝时,反击沙俄入侵,取得雅克萨之战的胜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二、填空题

31.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有的人的事迹影响千代,有的人的行为左右一个时代。以下这些人物你熟悉吗?

(1)我国的四大发明享誉全球,人物l在这方面做出的贡献是 。

(2)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是以人物2的名字命名,他在数学领域的一项突出成就世界近一千年。该人物是 。

(3)人物3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被外国媒体称为“东方魔稻”,他是 。

(4)人物4相信大地是球形的,以欧洲向西航行,一定能到达东方,他最后发现了美洲大陆。他的名字是 。

(5)“如果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说这句名育的是人物5。他在天文学上的主要贡献是 。

32.唐诗《蜀道难》是 代表作之一,古蜀国是刘备建立的,都城在 。

33.安徽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成就辉煌。

(1)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率87万大军攻打东晋,东晋以少胜多,此战役是 。

(2) 1898年,安徽巡抚 在安庆创办求是学堂,开了安徽近代教育之先河。

(3) 1984年安徽省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 在合肥成立。拉开了全省兴办中外合资、合作经营和外商独资企业的序幕。

34.安徽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1)“草木皆兵”出自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______。

(2)明清时期,徽商兴盛,在江南各地尤为活跃,有“______”之说。徽商好儒,极重视______。

(3)改革开放后,1985年,第一届安徽______洽谈会在合肥举行,此后每年举行一次。

35.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 ;明成祖把都城从 迁到北京。

36.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促进了安徽经济的繁荣。

(1)_____后,前秦政权瓦解,东晋相对安定,江南经济有所发展。

(2)徽商活动范围广,许多集镇因徽州商帮而起,故江南流行“________ ”之说 。

(3)安徽近代工业起步较早,安徽近代工矿业以1877年杨德创办的_______为开端。

37.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正确答案。

(1)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3)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

(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

(5)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步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6)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

38.我国古代许多作品为后世所传诵。

(1)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________。

(2)东汉时期具有当时 世界先进水平的数学名著 ______________ 。

(3)老子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的作品是______________。

(4)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医圣的作品______________。

(5)王羲之的作品,天下第一行书是________。三、问答题

39.阅读下列 材料: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江南为之盛国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请回答:

(1)这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1分)

(2)江南经济迅速得以发展的原因有哪些?(3分)

(3)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3分)

40.(8分)改革是一种普遍的历史现象,它与历史的发展相始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学习汉族文化,仿照汉人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提倡说汉话,改鲜卑复姓为汉字单姓,禁穿胡服,仿南朝制定官制,妇女冠服,提倡与汉族通婚。

材料二:在危机不断恶化的危急形势下,富兰克林•罗斯福于1932年获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他在接受提名人的演说中说:“我向你们,也向我自己发誓:一定要美国人民实行新政”。 ——摘自人教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2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历哪次改革?(2分)这次改革有什么历史意义?(2分)

(2)材料二中的“危机”指什么?(2分)“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2分)

41.阅读下列引文,并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公元前202年,曹操以少量兵力同袁绍的大军作战,打败袁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材料二:公元208年,曹操帅大军南下同孙权、刘备的联军决战,孙权的大将周瑜,利用曹军不习水性的弱点,指挥联军用火攻的办法,大败曹军。

材料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的是哪两次战役?(2分)这两次战役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是什么?(2分)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社会现象?(2分)

(2)材料三中的这首诗抒发了曹操远大抱负和雄心壮志,想一想,他当时的雄心壮志是什么?(2分)他的抱负实现了吗?(1分)

(3)曹操在两次战役中的结局如何?(1分)

(4)材料二反映的战争之后形成了什么局面?(2分)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三国鼎立的相关知识,通过所学知识,我们知道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所以答案是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鼎立

2.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孝文帝改革的相关知识,通过所学知识,我们知道北魏时期,孝文帝改革采取了很多汉化政策,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所以答案是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北方民族大融合

3.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我国古代的书法成就。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是东晋王羲之的作品《兰亭序》,也就是C图。故答案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4.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江南经济的开发原因的理解能力,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由于战乱,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乱,大量南迁,不仅为南方增加了大量的劳动力,还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北方的生活方式,民族间的关系逐渐融合起来,其中把小麦等的种植方法也带去了南方,这样,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饭外,还有面食,栗米饭等北方食品,故选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民族融合

5.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知识,材料中“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与汉通婚、学习 汉族礼法。”,这些都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所以答案是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 融合•北方民族大融合

6.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天工开物》的相关内容。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详细记载了各种农作物和手工业原料的种类、产地、种植加工以及手工业生产技术,上图反映的就是《天工开物》的内容,故选C。

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天工开物》

7.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江南经济的开发的相关内容。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口大量南下,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使江南地区迅速发展起来,再加上民族融合的影响,使得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故选A。

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南方经济的发展•江南经济的发展

8.C

【解析】

试题分析:学生要读懂材料再进行选择,材料反映的是“东南”已经成为全国财政的主要来源。结合所学可知,从东汉末年开始,经济重心就不断南移,到南宋时期,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故选C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江南地区的开发

9.B

【解析】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可知,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一带,刘备占据湖北及湖南的大部分地区,还向西占领了四川,孙权据长江以南,故选B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鼎立

10.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祖冲之的成就。祖冲之是南朝时期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机械制造家,他一生成就很多,最突出的是在圆周率方面,是世界上第一位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人。故选D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昌盛的秦汉文化11.D

【解析】

试题分析:东汉末年比较的战役有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公元200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展开战争,曹操以少胜多,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故选D项。牧野之战发生在商周之间,淝水之战发生于东晋与前秦之间。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鼎立

12.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江南经济的开发的原因。南朝时期,促成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的最重要客观条件是北方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南传,A、C、D均属于主观原因,故选B。

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南方经济的发展•江南经济的开发

13.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著作与作者的搭配。《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张仲景,《齐民要术》的作者是贾思勰,《水经注》的作者是郦道元,《兰亭序》的作者是王羲之,不是顾恺之,顾恺之的绘画作品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所以B项搭配错误。

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大一统的秦汉帝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医圣”张仲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世界的科学技术•贾思勰和《齐民要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世界的科学技术•郦道元和《水经注》;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书圣”王羲之

14.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三国时期的相关内容。三国时期人们会穿丝绸衣服。汉朝时期造纸术就发明了并得到改进,所以三国时期会有书籍。西汉时期丝绸之路开辟后,西域的葡萄就已经传入我国,所以三国时会有葡萄。《洛神赋图》是东晋人顾恺之的作品,不会出现在三国时期,所以答案选C。

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大一统的秦汉帝国•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大一统的秦汉帝国•先进的科学技术•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顾恺之和绘画

15.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历曾经定都洛阳的政权。西周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西),东晋定都在今天的南京。曹魏、西晋、北魏都曾定都洛阳,所以②③⑤符合题意,答案选B。

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夏商西周的更迭•西周的建立;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曹魏的建立;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北方的民族汇聚•北魏孝文帝改革

16.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化的内容。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的农学家,写有《齐民要术》一书,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所以选B。

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17.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江南地区开发的内容。依据已学知识可知,B、C、D都是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而A选项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发展与江南地区开发二者一北一南,没有关系,所以选A。

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江南地区的开发•江南地区的开发

18.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民族融合的内容。依据已学知识可知, 东汉末年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而许多中原人为了躲避战乱,逃亡江南地区。所以选B。

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江南地区的开发•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江南地区的开发

19.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国鼎立的内容。依据已学知识可知,200年官渡之战(曹操与袁绍)、208年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与曹操)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官渡之战曹操获得胜利,而赤壁之战以曹操的失败而告终,所以选B。

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三国鼎立•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20.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认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采取了一系列汉化措施,包括:穿汉服,说汉话,改汉姓,与汉族通婚等措施,这些措施都促进了民族融合。因此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北方民族大融合21.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知识迁移能力。题文中“三顾茅庐”、“火烧赤壁”、“七擒孟获”的历史故事,均发生于东汉末年、三国 初年,因此它们出 自历史小说《三国演义》。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

22.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关于南京的历史的相关内容。历东吴、东晋和南朝的都城都在今天的南京。曹魏、西晋、北魏的都城都在今天的洛阳,所以答案选B。

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三国鼎立;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北方的民族汇聚•北魏孝文帝改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南方经济的发展•淝水之战

23.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赤壁之战的相关内容。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打败了曹操的军队,曹操无力南下,为后来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所以答案选D。

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赤壁之战

24.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诸葛亮生活的年代的识记。诸葛亮生活在三国时期,《兰亭序》、《洛神赋图》、《女史箴图》都是东汉的作品,龙门石窟佛像则是南北朝石窟艺术的杰作。东汉和三国距离年代近。故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鼎立

25.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石窟艺术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为了宣传佛教,南北朝时出现石窟艺术。石窟艺术继承了秦汉以来的传统风格,同时吸收了佛教艺术的优点。故选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26.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的准确识记。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有北方战事多,南方战事较少,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劳动力,北方人民给南方带去了先进的农业、手工业技术,南北方人民共同劳动。故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江南地区的开发

27.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题干中出现“三顾频繁天下计,一朝晤对老臣心。”这是一幅有关三国人物的联语。给我们解题提供了重要信息,老臣是三国人物,三顾应是三顾茅庐,和诸葛亮有关。故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鼎立

28.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曹操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的曹操不仅是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诗人,其的作品《龟虽寿》的名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故此题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鼎立

29.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意义的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采取了一系列汉化措施,促进了北方的民族融合,促进了社会发展。因此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

30.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①北魏孝文帝改革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②唐沿用隋代的三省六部制;③辽仿效中央王朝的政治制度统治汉人;④清朝时,反击沙俄入侵,取得雅克萨之战的胜利。这四件事中,①和③是符合“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潮流的主题,②是加强中央集权制的主题,④是符合抗击外来侵略的主题。故答案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北方民族大融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贞观之治”;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31.

(1)改进造纸术;(2)祖冲之;(3)袁隆平;(4)哥伦布;(5)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的历史人物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我国的四大发明享誉全球,人物l,东汉的蔡伦在这方面做出的贡献是改进造纸术;(2)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是以人物2祖冲之的名字命名,他在数学领域的一项突出成就世界近一千年;(3)人物3是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被外国媒体称为“东方魔稻”;(4)人物4是哥伦布,他相信大地是球形的,以欧洲向西航行,一定能到达东方,他最后发现了美洲大陆;(5)“如果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说这句名育的是人物5牛顿,他在天文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昌盛的秦汉文化(一)•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祖冲之和圆周率;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科学技术的成就(一)•籼型杂交水稻;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新航路的开辟•科学和思想的力量•科学的革命

32.李白 成都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唐朝繁荣文化的代表唐诗的相关知识,《蜀道难》是唐朝影响的诗人李白写的赞美名山大川的代表作之一,古蜀国是刘备称帝建立汉的地方,史称蜀,都城在成都。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鼎立;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33.

(1)淝水之战

(2)邓华熙

(3)安利人造革有限公司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淝水之战相关知识,准确记忆课本所学知识即可回答,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率87万大军攻打东晋,东晋以少胜多,此战役是淝水之战。

(2)本题考查安徽近代教育发展相关知识,对安徽地方史进行系统学习即可回答,1898年,安徽巡抚邓华熙在安庆创办求是学堂,开了安徽近代教育之先河。

(3)本题考查安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相关知识,结合安徽地方史即可回答,1984年安徽省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安利人造革有限公司在合肥成立。拉开了全省兴办中外合资、合作经营和外商独资企业的序幕。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上•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江南地区的开发;安徽地方史

34.

(1)淝水之战 (2)无徽不成镇 、文化教育(3)对外经济贸易

【解析】

试题分析:(1)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淝水之战相关史实的掌握。晋太元八年(383年)前秦苻坚率百万大军南侵,谢玄以少量精兵打了胜仗,这就是的淝水之战。苻坚兵败,登寿阳城,见八公山上草木连绵,以为山上布满了晋兵,全军惊惶败逃。"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典故就是出自 此战。

(2)此题考查是明清经济发展的史实,安徽商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徽商兴盛”意思是安徽的商人很多,在江南地区的市场安徽商人占多数,支撑着江南地区商业的发展。所以有“无徽不成镇”的说法。“徽商好儒”,“儒”儒学这里指思想文化,代表的是安徽商人还比较重视文化教育。

(3)此题考查的是改革开放后,南方地位的发展,特别是安徽地区发展的史实。题干中说“改革开放后”所以在安徽举行的洽谈会,肯定是跟开放有关,联系课本所学知识,确定答案是“对外经济贸易”。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册•国家的生产和社会的变革•春秋战国的纷争;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35.洛阳 南京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北魏历史和明朝明成祖的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为加强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靖难之役后,明成祖改北平为北京,并于1421年把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

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北方民族大融合•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明朝君权的加强•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36.(1)淝水之战 (2) 无徽不成镇 (3)池州煤矿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江南经济的发展的相关内容。淝水之战后,前秦政权瓦解,东晋相对安定,江南经济有所发展。

(2)本题考查的是有关徽商的相关内容。徽商活动范围广,资本雄厚,形成了商帮,许多集镇因徽州商帮而起,故江南流行“无徽不成镇”之说。

(3)本题考查的是安徽工业的起步。安徽近代工业起步较早,安徽近代工矿业以1877年杨德创办的池州煤矿为开端。

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南方经济的发展;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明清经济发展•徽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艰难起步•近代工业的兴起

37.(1)统一国家的建立(或大一统)。(2)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3)鸦片战争。(4)五四运动。(5)三大改造基本完成。(6)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析】1、2小题考查中国古代不同阶段的特征,是中国古代史单元章节的大标题。3、4、5、6小题则是识记层次的要求。

38.(1)《齐民要术》(2)《九章算术》(3)《道德经》(4)《伤寒杂病论》(5)《兰亭序》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古代的作品。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是《齐民要术》;东汉时期具有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数学名著是《九章算术》;老子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的作品是《道德经》;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医圣的作品是《伤寒杂病论》;王羲之的作品,天下第一行书是《兰亭序》。

39.

(1)江南经济发展繁荣

(2)①南方相对安定,北方多战乱,大量人口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②南方自然条件优越。③统治者重视。

(3)我国经济重心南移。

【解析】

试题分析: (1)此问考查的是我国江南经济发展的相关史实。材料分析题,坚持“论从史出”的原则,做到一边读材料一边读设问。要理解题意,紧密结合材料。从题干和材料中找出提示的关键词。“江南为之国盛,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说明江南经济很繁荣,农业丰收、生产的丝绵发达,可以供天下使用。

(2)此问考查的是江南经济的发展的原因。属于 基础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相关史实的识记能力。结合课本经济重心的南移,学生可以答出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①南方相对安定,北方多战乱,大量人口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②南方自然条件优越。③统治者重视。

(3)此问是此问是总结性能力题,是在前面的基础上进行比较总结,考察的是学生的分析理解及其表达能力。这种类型的题,可提示学生按照前面问题答案来答。通过对前面一、二问比较,学生可知南方经济发展繁荣,超过了北方。可见我国经济重心南移。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

40.(1)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2分)意义:使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逐渐与汉族趋同;同时,也使中原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2分)

(2)危机: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2分)中心措施:《全国工业复兴法》;(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内容。从材料一提供的史料来看,它的内容始终是围绕“学习汉族文化”这一主题叙述,这说明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历的北魏孝文帝改革,这次改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促进了北方的民族融合,具体表现为:使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逐渐与汉族趋同;同时,也使中原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2)本题主要考查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和美国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材料二中“危机不断恶化的危急形势”指的是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日益恶化的危急形势,为此,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实行了新政,新政的中心措施是,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对工业进行调整。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北方民族大融合;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经济大危机

41.

(1)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以少胜多;东汉末年军阀混战。

(2)统一中国;没有。

(3)官渡之战,胜利;赤壁之战,失败。

(4)三国鼎立形成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三国鼎立相关知识,从材料一二中所给时间和战争双方可判断材料一说的是官渡之战,材料二说的是赤壁之战,两次战役的共同特点为以少胜多;两次战争都出现在东汉末年,结合当时的社会状况可知,两次战争反映的社会现象的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社会现象。

(2)本题考查三国鼎立中有关曹操的知识,结合材料,“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联系当时南北分裂的社会状况,可知,诗中“志在千里”反映了曹操的雄心壮志是统一全国,他的抱负没有实现。

(3)本题考查三国鼎立相关知识,本题答案可直接从材料一、二中找出,官渡之战中曹操“打败袁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赤壁之战“ 利用曹军不习水性的弱点,指挥联军用火攻的办法,大败曹军”。

第7篇: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范文

关键词: 《地理》 新教材 优缺点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七年级《地理》上册换了新教材,内容更加详细明确,图片更加丰富,教材活动安排更加合理,知识点更全面具体。我刚上完新教材的《地球和地图》,颇有感触,在此和大家探讨交流。

在《地球和地球仪》一节中“人类认识地球形状”,以四幅图展示了认识的漫长过程,得出了结论——地球是个球体,并通过图1证实地球的实际大小,但图中运用的是平均半径的数据,没有极半径和赤道半径,我认为这是不够完善的。虽然教材面对的对象是初一学生,刚从小学步入中学生活,学生需要快乐学习,不能太复杂,但对于当代的学生而言,接触面很广,有很多机会接触较多的地理信息,有能力承受较为复杂的数据。应该标出地球的极半径、赤道半径,通过6357千米和6378千米的具体数据展示地球是个不规则的,南北略扁、中间略鼓的球体。这个知识点正好与高一人教版必修一地理内容相衔接,避免学生步入高中知识切换面过大而造成学习压力大。与教材相配套的《地理图册》第6页的图2“地球的大小”符合我上述所说的要求。此节中,认识地球形状和大小的活动题安排得恰到好处,是点睛之笔。通过辛苦的计算和庞大的数据,学生印象深刻,对地球的真实大小有了更形象具体的认识。

《地球的运动》一节中,讲述白昼和黑夜的原因,提到“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而不透明是原因之一。地理学科需要较科学完善的阐述,所以最好改为“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

《地图的阅读》与老教材相比,新增了图27和图28,展示校园鸟瞰图和校园平面图。别小看这两图,其功效特别大,编辑们绝对是花费了大量心血才安排了这个环节。在学生比较疲劳的时候,合理穿插绘制一幅所在学校的平面图的活动,以贴近生活、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为契合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相同图幅相同比例尺的情况下,每个人都是马良。在画图时,指向标是个大难题,何处是北方,的确难倒了大部分同学。越有难度学生越有兴趣,有的学生直接要求到教室窗边看看太阳在哪,想想太阳如何东升西落,以此类推北方的方向;有住附近的同学,从教室里寻找和自己家方位相同的点以此类推学校的北方在哪。采取的方式各种各样,效果非常好。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知识,互相帮忙提醒,既增强了地理学习热情,又融洽了同学之间关系。通过动笔动脑,修改自己画图中的不足,学生对地图三要素掌握得很到位,用实际行动理解“图例、比例尺、方向标”的作用,“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在此处得到充分论证。初中生对新鲜事物的积极性非常高,容易激发学习热情,新教材的安排正好抓住这点,希望在以后的课程里也能有这种操作性较强的活动。

《地球和地图》这一章节与以往老教材对比,最大的不同就是新增一节新内容《地形图的判读》。其具体的知识点和老版教材第三节的内容吻合,然而独立一节,把图归为一起,更集中体现了这一节的重要性。等高线地形图指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通过等高线的特征,可以识别不同的山体部位,与以往图片相比,第25页的图36清晰明确,把最难分析的山脊和山谷,用红虚线凸显出来,并配以文字说明,教师易于讲解,学生课后复习也较容易。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增加地形种类和地形图片,为新版教材的亮点。地形种类有山地、丘陵、高原、平原和盆地五种。结合课本最后一页的世界地形图,指导学生完成第28页的活动题,寻找世界主要区:青藏高原、巴西高原、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安第斯山脉,从而既认知它们的颜色和海拔,又认知世界著名地点,强化学生的世界地理知识。

相比其他版本,人教版的教材我非常喜爱。2012年新版七年级《地理》比旧版本更加完善,急教育工作者之所急,想教育工作者之所想,充分考虑教育工作者的教学要求。希望在下次新新版教材中,编者能更清晰具体地增加一些与时俱进的内容,让教师可以更灵活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活动。

参考文献:

[1]七年级地理(上).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5.

第8篇: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范文

一、选择题1.下列史实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丝绸之路开辟 ②实行“闭关锁国” ③郑和下西洋 ④玄奘西游天竺A.①④③② B.②①③④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②2.我国在古代政权更替频繁。下列中政权更替关系成立的是A.581年隋朝取代北周 B.280年,魏国灭掉吴国C.960年,北宋取代唐朝 D.1276年,金灭掉南宋3.唐宋时期,社会生活、经济发展、科学技术等都在中国历占据重要地位。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不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A.唐代上层妇女骑马、打马球;宋代妇女缠足、坐轿B.唐代长安城内坊、市分开;宋代城市瓦子、勾栏随处可见C.唐代雕版印刷技术日渐成熟;宋代指南针、火药得到应用D.唐代海外贸易兴盛,设市舶司;宋代景德镇成为制瓷中心4.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评价中国某一制度的作用时指出:中国没有世袭的官吏和贵族,皇帝通过考试等途径选拔官吏。凡是具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论出身如何,都有经过考试成为官吏的机会。该制度( )A.削弱了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B.不利于尊师重教风气的形成C.为普通士人提供了进入各级政府任职的机会D.提高了高门权贵子弟的地位5.中华民族既为人类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又有吸纳世界文化精华的魄力。以下最能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学习精神的是A.文成公主入藏 B.玄奘西行C. 鉴真东渡 D.遣唐使来华6.古人赞颂大运河的历史功效说:“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对此话解读最正确的是A.开凿的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B.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C.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D.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7.从中国历史发展进程来看,古代的民族关系有战有和。其中和平是长久的,是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选项中与这一主流不符的是A.汉元帝时昭君出塞B.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C.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抗击匈奴D.“澶渊之盟”后,宋辽之间保持长时间的和平局面8.“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这首《及第谣》中体现的制度正式诞生是在A.唐玄宗时 B.武则天时 C.唐太宗时 D.隋炀帝时9.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这种制度是( )A.科举制 B.世袭制C.禅让制 D.分封制10. 武则天于684年下令:凡是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升官。这体现了武则天怎样的思想A.重用人才 B.重视农业生产C.善于纳谏 D.提倡节俭11.为完善科举制度,起了重要作用的人物不包括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12.“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促使唐太宗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伟大的主要因素是A. 隋亡之鉴 B. 知人善任 C. 居安思危 D. 虚心纳谏13.元代《琵琶记》中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句话反映的社会现象在中国最早出现的时间是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14.“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有关这一主题的史实表述不正确的是A.北魏孝文帝改革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B.唐朝时,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C.明朝时,设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辖D.清朝时,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巩固对新疆地区的统治15.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以“古代封建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为主题办一期黑板报,同学们纷纷投稿。其中无法通过小组长审核的是A.漫画“焚书坑儒” B.汉武帝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玄奘去天竺取经 D.清朝“文字狱”之我见16.下面是陈扬同学在黑板上板书的内容,把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排混了,请你给他纠正一下,正确的顺序应该是A.②①③④ B.④①②③C.①②③④ D.②①④③17.下列搭配不正确的是A.深邃的战国思想——百家争鸣B.壮观的雕塑艺术——魏晋南北朝时的云冈石窟、龙门石窟C.辉煌的唐朝文化——耀眼的诗坛:李白、杜甫、白居易D.创新的明朝科技——《本草纲目》、《天工开物》18.在下列四本著作中,你最不能在哪本书中看到有关唐太宗的事迹?19.封建社会繁荣、开放,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多项政治制度得以完善,中华文化圈形成。请问这一阶段特征属于中国古代哪个历史时期A、隋唐时期 B、明清时期 C、秦汉时期 D、先秦时期20.下列建筑不是反映唐代汉族与少数民族地区关系的是 ( )A.灌溉 B.运输 C.泄洪 D.饮水21.唐朝时期中外交往出现空前盛况的根本原因是 ( )A.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有巨大的吸引力B.增强了汉藏友谊,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C.使吐蕃与唐会盟立碑于拉萨D.加强了唐朝对西藏地区的管辖22.“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是后世对唐代哪位皇帝的评价? ( )A. 唐太宗 B. 唐高宗 C. 唐玄宗 D.武则天23.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是? ( )A.《隋律》 B.《唐律疏议》C.《贞观政要》 D.《贞观氏族志》24.古人评论隋朝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指的是隋朝大运河主要功能为( )A.灌溉 B.运输 C.泄洪 D.饮水25.不属“科举制演变”这一主题的是A.诞生于隋朝 B.唐朝时期逐渐完善C.明朝实行八股取士 D.清朝实行文字狱26.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下列诗歌中,能反映唐玄宗统治前期盛世景象的是()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27.“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进士科的兴衰反映了科举制演变 B.所有人才都从进士科选出C.进士科是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科目 D.缙绅都要参加进士科考试28.农具的改进及广泛采用,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下图所示曲辕犁最早出现的朝代是()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29.“在历代帝王中,唐太宗是以其‘雄才大略而从谏如流,位及人主而兼听纳下’的开明作风而闻名于世的。”这个评价的依据是唐太宗()A.奖励军功,按照功劳大小分封爵位  B.大力加强监察制度,监督地方官员C.善于听取臣下建议,鼓励臣下直言  D.创立行省制度,推行改革采用汉法30.唐朝诗人皮日休赞颂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由此可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作用是()A.巩固了隋朝的统治 B.有利于中外文化交流C.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D.加强了民族融合二、填空题31.下图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一 。它的设计者是 朝杰出工匠 。32.列举隋唐时代的三大盛世的别称: ; ; .33.隋炀帝时修建 ,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34.唐朝时我国的科技文化达到空前的繁荣。“诗仙”指的是 ;“诗圣”指的是 .35.唐朝时,有两次重要的和亲: 时,文成公主与 成亲, 时,金城公主与 成亲。36.对号入座(将序号填到适当的位置)(8分)①文成公主入藏 ②遣唐使来华 ③“交子”出现 ④郑和下西洋 ⑤郑成功收复台湾 ⑥引进优良品种占城稻 ⑦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 ⑧设立军机处唐朝 宋朝明朝 清朝37.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人 创立了佛教。唐朝时,玄奘西行印度取经,回国后著有《 》,该书成为研究古代印度、中亚地区历史、佛教的典籍。38.下图是唐朝画家 的代表作品《 》。他描绘的是 接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使者求亲的场面。39.文史不分家,名言名句给人启迪,是历史的馈赠。请你结合下列名言名句写出对应的名人。(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或轻于鸿毛。”(史学家)——(2)“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封建帝王)——(3)“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近代禁烟英雄)——(4)“如果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英国物理学家)——40.7世纪前期,唐太宗将_______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到了8世纪初,唐朝又将_______公主嫁到吐蕃,使得唐蕃“和同为一家”。三、问答题4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材料二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忆昔》请回答:(1)材料一名言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体现了他怎样的思想?(3分)(2)材料一中的统治者为避免“覆舟”实行了什么样的政策?(2分)(3)材料二中的“开元”与哪位皇帝有关?历把这位皇帝前期的统治称为什么?(3分(4)材料二中“小邑犹藏万家室”“公私仓廪俱丰实”说明了什么?(2分)42.(9分)当前举国上下正在进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其基本内涵是为民、务实、清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以古鉴今,唐朝时唐太宗的统治政策,对今天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作为一代明君,唐太宗反复强调“为君之道,必须心存百姓”“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百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他在位期间,出现了历少有的治世局面。材料二 50年前,一个名字响彻神州大地。他,就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50年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第二次来到兰考,瞻仰焦裕禄同志先进事迹,广泛听取基层干部群众意见和建议,对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具体指导,号召全党结合时代特征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新华网郑州2014年3月18日电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的什么思想?(2分)针对这一思想,他采取了哪些统治措施?(3分)(2)材料二的焦裕禄同志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的典型代表,与焦裕禄同一时期的英雄模范人物还有哪些?(2分)他们所体现的共同时代精神是什么?(1分)(3)综合以上材料,结合目前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你有何感悟?(1分)参考答案1.A【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了古代对外交往的基本史实,①是在汉代,②是在清代,③是在明代,④是在唐代。故选A。2.A【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了古代政权更替的基本史实,B应该是280年,西晋军队灭吴国,结束了分裂局面;C.960年,北宋取代后周 ;D.1276年,元灭掉南宋。3.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唐宋时期的相关历史史实。唐代上层妇女骑马、打马球;宋代妇女缠足、坐轿。唐代长安城内坊、市分开;宋代城市瓦子、勾栏随处可见。唐代雕版印刷技术日渐成熟;宋代指南针、火药得到应用。宋代海外贸易兴盛,宋朝政府在广州、杭州等地设市舶司,专门管理海外贸易,不是唐代。所以答案选D。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衣食住行时尚;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开放与交流•国际大都会长安;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雕版印刷;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瓦子、勾栏;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宋代制瓷业;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指南针、火药4.C【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材料中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评价的“中国没有世袭的官吏和贵族,皇帝通过考试等途径选拔官吏”的制度指的是科举制度,这一制度为普通士人提供了进入各级政府任职的机会。故答案选C。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科举制的创立5.B【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题文强调的是开放意识和刻苦学习,四个选项反映的史实中,最能体现这一点的,只能是玄奘西行,因为玄奘西行天竺的目的是为了取经,而A、C两项所反映的史实都体现唐朝对外传播知识,遣唐使来华体现了日本学习唐朝文化。故答案选B。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对外友好往来6.C【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题文史料为南北经济交流提供了方便,因此,它主要称赞了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故答案选C。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繁盛一时的隋朝7.C【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古代的民族关系。题文史料主要讲述我国各民族和平相处是历史发展的主流,而C选项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抗击匈奴反映的是当时匈奴与汉族的冲突,因此与和平相处的主流不符。故答案选C。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8.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科举制度的准确理解与认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史料的准确解读,题干“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中“金榜题名”是指通过考试而获得功名,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是隋炀帝创立的科举制度,故选B。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科举制度9.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度的相关知识,最早的考试制度源于中国,实际上指的是隋炀帝时开创的科举制度,所以答案是A。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科举制度的建立10.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分析能力知识点。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凡是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升官””,这句话的意思其实是表达了武则天重视农业生产,结合课本所学分析,武则天作为历的女皇帝,重视农业生产,选拨贤才。故答案为B。考点: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贞观之治11.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科举制知识点。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完善科举制”,结合课本所学分析,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到了唐朝时期,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时完善科举制度的关键人物。故答案为A。考点: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科举制的创立12.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贞观之治知识点。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唐太宗”、“人民群众力量伟大”,结合课本所学分析,唐太宗说这话的意思是: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够承载船行走,也能够把船掀翻,说明人民群众力量伟大。故答案为A。考点: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贞观之治13.: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为材料型选择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阅读题文材料,由“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句话可知反映的是知识分子科举成名的社会现象,题文要求选出科举制度最早出现时间的选项,联系所学知识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科举制的创立14.C【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选项,驻藏大臣的设置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融合,符合题目意思,但驻藏大臣是在清朝雍正时期设置的,不是明朝,故选C项。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15.C【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目要求“思想控制”,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清文字狱等,都是从思想上加强控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的****统治,而玄奘西行反映的是唐朝对外的开放包容,故选C项。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君主集权的强化16.D【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所学可知,鉴真东渡是唐玄宗时期,张骞通西域是西汉时期,郑和下西洋是明朝,马可波罗来华是元朝,排序:西汉——唐朝——元朝——明朝,故选D项。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对外友好往来17.D【解析】试题分析:百家争鸣出现于战国时期,A项正确;魏晋时期佛教盛行,石窟艺术突出,B项正确;唐朝诗歌发展成就辉煌,李白、杜甫、白居易都是当时的杰出诗人;《本草纲目》是“东方医学巨典”,不属于科技创新,《天工开物》作者宋应星是明末清初人,故选D项。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18.D【解析】试题分析:题目中问的是“最不能”。分析四个选项,文成公主入藏发生在唐太宗时期,房玄龄是唐朝名相臣,贞观正是唐太宗的年号,《史记》由西汉司马迁所著,不可能出现唐朝历史,故选D项。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昌盛的秦汉文化19.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隋唐时期的历史特征。我国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繁荣、开放,繁荣的表现有“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开放的表现有“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表现有“文成公主入藏”、“天可汗”等。多项政治制度得以完善,如科举制度的完善,中华文化圈形成。故选A。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科举制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和同为一家”•文成公主入藏;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开放与交流•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20.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唐代汉族与少数民族地区关系。大昭寺的兴建与唐朝文成公主入藏有关。千寻塔建于唐朝南诏保和年间,是国内外闻名的南诏名胜之一。唐蕃会盟碑是为了纪念唐朝与吐蕃王朝长庆会盟。大昭寺、唐蕃会盟碑反映的是唐朝汉族与藏族的友好交往,千寻塔反映的是唐朝汉族与南诏的友好交往。赵州桥是隋朝工匠李春设计修建的,它的建成与民族关系无关,故选C。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和同为一家”•唐朝的民族关系21.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唐朝时期的中外交往。唐朝时期中外交往出现空前盛况的根本原因是唐朝国力的强盛,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有巨大的吸引力。B、C、D项是反映的是唐朝时期汉藏两族的关系,故选A。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开放与交流•唐朝的中外交往22.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武则天的历史功绩。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生产继续发展,人口明显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有着“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美誉,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故选D。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女皇武则天23.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唐律疏议》的历史地位。唐朝在《隋律》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中就轻,制定了《唐律疏议》,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在历对亚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故选B。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贞观新政24.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隋朝大运河的主要功能。“天下转漕,仰此一渠。”意思是国家水上运输粮食全靠大运河。所以这段评论指的是隋朝大运河主要功能为运输,故选B。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的统一与大运河•京杭大运河25.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科举制度相关史实的准确认识,解题时紧扣主题“科举制度”,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隋朝时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到隋炀帝时,正式设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创立,唐朝时,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武则天大力提倡科举,增设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科举考试的地位,并以诗赋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明朝开始实行八股取士,而清朝大兴文字狱与科举制度无关,其是文化****制度,故选D。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科举制的创立•科举制的完善26.C【解析】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开元盛世。开元是唐玄宗统治的前期的年号,在开元年间,唐玄宗能励精图治,任用贤臣,重视吏治,亲自考核官吏,能注意节俭,能兴修水利,促进农业发展,社会经济出现一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唐朝的国力也达到了全盛时期,被称为开元盛世。唐代诗人杜甫生活在盛唐时期,亲眼看见了繁荣局面。但很快爆发了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在战乱中的杜甫写下了“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这样的诗句,回忆了开元盛世的场景,不由得感触心酸,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辉煌的隋唐文化(一)27.C【解析】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科举制的创立。科举制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发展于明朝,终结于秦朝。隋文帝开始分科考试选拔人才,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选拔人才,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诞生。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一科。考中进士的是天子门生,进士及第是一种很高的荣誉,人称为“登龙门”。发榜之后,新科进士可以参加国宴,接受皇帝的召见,还要在大雁塔下题名留念。这种荣誉被古人称为人生最得意一时。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科举制的创立28.B【解析】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曲辕犁。唐代之前的犁的辕都是直的,叫直辕犁。到了唐代,经过改进,出现了曲辕犁。曲辕犁和以前的耕犁相比,有几处重大改进。首先是将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短辕,并在辕头安装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这样不仅使犁架变小变轻,而且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灵活,节省人力和畜力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开元盛世”29.C【解析】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唐太宗的统治。唐太宗是我国历的君王,被誉为“唐宗“,与”宋祖”齐名。他在位期间能认识到君民关系是舟水关系,有着的三镜之说,能以开明的政策处理与边疆各民族的关系,被称为“天可汗”。‘雄才大略而从谏如流,位及人主而兼听纳下’,则是强调虽是人主的他能善于听取臣下建议,鼓励臣下直言,如的谏臣魏征,一生对唐太宗提出了无数的谏言,这些唐太宗几乎都采纳,正是他这样的明君,才造就了唐初贞观之治的繁荣局面。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贞观之治”30.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题干“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给我们解题提供了重要信息即是大运河北可达涿郡,南可到江都,再到杭州。由此可见,大运河便利了南北运输,所以大运河开通的作用是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故选C。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繁盛一时的隋朝31.赵州桥(1分);隋(1分);李春(1分)【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隋朝时期的石拱桥的相关知识,由隋朝李春设计的石拱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所以答案是赵州桥;隋;李春。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繁盛一时的隋朝32.开皇之治 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隋唐盛世的准确认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隋文帝杨坚所统治的开皇年间,史称“开皇之治”, 唐贞观年间,国家政治清明、军事发展、社会安定、思想文化繁荣、国力日益强大、民族关系缓和、中外友好往来增多。史称“贞观之治”, 唐玄宗开元(715-741)年间,推动了文化教育的繁荣,成为了唐王朝的鼎盛时期,史称“开元之治”。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一时的隋朝•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33.京杭大运河【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京杭大运河的准确认识,回顾已学知识可知为巩固隋朝统治,加强南北交通,公元605年,隋炀帝征发民工几百万,利用了天然河道和旧有渠道,开通了以东都洛阳为中心,开通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连成了一条贯通北起涿郡(北京),南到余杭(杭州)的的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一时的隋朝•大运河34.李白 杜甫【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唐朝诗歌的准确识记,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李白(701-762),字太白,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中国文学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杜甫(712-770),字子美,是中国文学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称为“诗圣”。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辉煌的隋唐文化•诗歌35.唐太宗 松赞干布 唐中宗 尺带珠丹【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唐朝民族关系的准确识记,回顾已学知识可知贞观时期,松赞干布多次遣使向唐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入吐蕃,带去了大批的手工艺品和多种生产技术、医药书籍,大大有利于吐蕃经济、文化发展; 8世纪初,金城公主嫁与吐蕃赞普尺带珠丹。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和同为一家•唐朝与吐蕃的关系36.唐朝:①② 宋朝:③⑥ 明朝:④⑦ 清朝:⑤⑧【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准确识记,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藏,开创了唐蕃交好的新时代;遣唐使是日本赴中国的使节团,贞观五年(631年),日本派出了由留学生和学问僧组成的第一次“遣唐使” 把唐代大量文化带回日本,对日本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①②均发生在唐朝;交子是出现在北宋的四川成都,郑和下西洋是发生在明朝,郑成功收复台湾是发生在清朝,宋朝时期引进优良品种占城稻,明朝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清朝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郑和下西洋、郑成功收复台湾、明清时期君主****的加强37.乔达摩•悉达多;大唐西域记【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世界三大宗教——佛教的知识,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人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了佛教。唐朝时,玄奘西行印度取经,回国后著有《大唐西域记》,故答案是:乔达摩•悉达多;大唐西域记。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对外友好往来38.阎立本、《步辇图》、唐太宗【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对阎立本绘画成就的准确识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初唐的阎立本擅长人物故事画,他的代表作之一《步辇图》,描绘的是唐太宗接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使者求亲的场面。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辉煌的隋唐文化•灿烂夺目的书法和绘画39.(1)司马迁(2)唐太宗李世民(3)林则徐(4)牛顿【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有关司马迁的内容。“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或轻于鸿毛。”出自西汉史学家司马迁,他著有《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约3000年的主要史事,它是我国历第一部纪传体通史。(2)本题考查的是唐太宗的相关内容。“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出自唐太宗李世民。“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说明了唐太宗的虚心纳谏、从谏如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说明了唐太宗认识到人民的力量是巨大的,所以他注重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3)本题考查的是林则徐的相关内容。“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出自近代禁烟英雄林则徐,这句话反映了林则徐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怀。他领导的虎门销烟,振奋了民族精神,捍卫了民族尊严。(4)本题考查的是牛顿的相关内容。“如果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出自英国物理学家、“现代科学之父”牛顿。这句话反映了牛顿谦虚、严谨的科学态度。牛顿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大一统的秦汉帝国•昌盛的文化•司马迁与《史记》;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近代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鸦片战争的烽烟•虎门销烟;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构建文化的圣殿•构建科学殿堂的巨匠•“现代科学之父”牛顿40.文成 金城【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唐朝民族关系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7世纪前期,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到了8世纪初,唐朝又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使得唐蕃“和同为一家”。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和同为一家”•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41.(1)唐太宗。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巨大。以民为本的思想。(2)注重发展生产,轻徭薄赋。(3)唐玄宗。开元盛世。(4)唐玄宗统治前期社会经济繁荣的景象。【解析】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唐太宗相关史实的准确认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出自唐太宗;同时根据《贞观政要》也可得出答案,材料一的主要意思是强调了依靠人民力量的重要性。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唐太宗时期巩固政权措施的准确认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唐贞观年间,唐太宗在大臣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人的辅佐下,以隋亡为教训,励精图治,在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民族关系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正确的治国措施,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负担,出现了“贞观之治”。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开元盛世的准确认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开元是唐玄宗的年号,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 称为“开元盛世”。第(4)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唐朝经济繁荣的准确认识,材料中“小邑犹藏万家室”“公私仓廪俱丰实”反映了唐朝开元年间由于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励精图治等原因,出现的经济繁荣、百姓富庶的社会现象。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一时的隋朝•贞观之治、开元盛世42.(1)思想:民本思想(或重视民众,以人为本)。(2分)措施: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赋税徭役;注意”戒奢从简“;合并州县,减轻农民负担。(3分)(2)人物:雷锋、王进喜、邓稼先。(写出其中2人即可)(2分)时代精神: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意思相近也可给分)(1分)(3)感悟:为政要心存百姓,清正廉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1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唐太宗的治国思想及其主要治国措施。材料一中,唐太宗反复强调“心存百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体现了他的治国思想是民本思想(或重视民众,以人为本)。针对这一思想,他采取的统治措施有: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赋税徭役;注意”戒奢从简“;合并州县,减轻农民负担。(2)本题主要考查与焦裕禄同时期的模范人物及其体现出来的时代精神。材料二的焦裕禄同志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的典型代表,与焦裕禄同一时期的英雄模范人物还有:雷锋、王进喜、邓稼先等。(写出其中2人即可)他们体现出来的时代精神有: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意思相近也可给分)(3)本题主要考查运用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目前,中国共产党正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说明了中国共产党一心为群众,一切以群众利益为重,这就告诉我们,为政要心存百姓,清正廉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贞观之治”;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第9篇: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范文

一、引号使用不规范

标点符号虽小,但很有用处。书面语言要准确、清楚的传达文本意思,除了用词恰当、贴切,没有语病外,恰当运用标点符号也是不容忽视的。句中标点所处的位置不同,所表达的意思也有很大不同。如果标点使用位置不当,则会给文本的阅读、理解带来困难,甚至误解。具体到历史教科书中所使用的引号上,引号之内的内容必定是照录原始材料、二手材料或者某人的观点与原话等,这些内容是不容随意修改的。对人教版《中国历史》进行分析,发现在引号使用上有瑕疵,存在不规范现象,兹举几例:

(1)七年级上册第39页“阅读文字”栏目关于商鞅与贵族大臣的对话,教科书叙述为:

变法前夕,秦孝公召集群臣,商讨变法大计。代表贵族势力的大臣纷纷反对,他们说:“现行的制度是祖宗传下来的,不能改!”商鞅理直气壮地驳斥他们,说:“商汤王、周武王,都没有按照祖宗传下来的制度治理国家,可是国家都富强起来;夏桀、商纣,墨守祖宗的成规,结果都使国家灭亡。治理国家不一定只用一种方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的制度。”秦孝公决定支持商鞅变法。

(2)七年级上册第103页“阅读文字”栏目关于曹操迎接许攸时说的话,教科书叙述为:

曹操听说许攸来了,高兴得连鞋都来不及穿,就光着脚跑出来迎接,还拍手笑着说:“您远道而来,我的大事一定可以成功了。”

(3)八年级上册第17页正文里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对部下说的话,教科书叙述为:

邓世昌对部下说:“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壮国家的声威。”

引号一个基本用途是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内容。文章中直接引用别人的话,或者在文学作品中表示人物的对话,需要引号标明,这样才能把它们和作者的话区别开来。引用可以分为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将别人的话或文章内容原封不动地加以引用,称为直接引用;用自己的话转述他人的意思或文章内容,称为间接引用。直接引用的话要用引号标出来,间接引用的话则不用引号。很明显上面举的例子是属于间接引用,因为商鞅等人说的原话并非如教科书所表述的那样,教科书编者因考虑到初中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有限,把商鞅等人的原话加工成现代我们经常使用的白话文。当然,这无可厚非,但是教科书却使用了引号,当属直接引用,表明了引号内所加工的白话文为商鞅等人的原话。学生非常容易产生误解,以为商鞅等人所说的话与现在使用的白话文差不多,这是违背材料的引用原则的。但细品人教版《中国历史》的间接引用的做法也有,且很好。比如七年级上册第21页老百姓咒骂夏桀的话,教科书是这样叙述的:

老百姓恨死他了,咒骂他说:你这个太阳啊,什么时候灭亡,我们愿意与你同归于尽!

这句白话文就是教科书编者加工了“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而来的。或者编者为了不削减原始材料等的味道,采用直接引用,注解出现代意思。比如七年级下册第9页唐太宗对魏征大为恼火所说的“会须杀此田舍翁”一句,编者就在教科书下面注解了现代意思。

以上举例都是教科书横排文稿使用引号不规范现象,在教科书《中国历史》里还有一个“文献资料”栏目,采用的是竖排字。在这栏目中,所使用的引号存在不规范现象,七年级下册第35页引用李白的诗句和第100页引用清代史学家赵翼评论军机大臣的话都采用的是竖排使用的单引号“‘’”。

按照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如果只用一个引号,就用双引号。在双层引号的使用情况下,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但不论横排、竖排,出版物中的引号都应遵从“外双内单”的要求。教科书竖排里仅使用了一个引号,按照规定则应改用双引号““””才符合规范。

二、数字使用不规范

为了让汉字数字与阿拉伯数字两种数字的书写在中文出版物上得到规范,以能科学、准确使用,国家制定、颁布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GB/T15835―1995)。我们对人教版《中国历史》进行分析,发现教科书在表示时间的数字用法上也存在不规范的现象。下面就发现所得,试举几例:

(1)七年级上册第67页的“导入框”栏目中,教科书叙述为:

公元前202年五月,为庆祝汉朝建立,汉高祖在洛阳大宴群臣。

(2)七年级下册第114页的“自由阅读卡”栏目中,教科书叙述为:

1771年九月,乾隆帝还在此庙为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等,举行隆重的宗教仪式。

根据《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这一标准,在表时间上,要求使用阿拉伯数字的情况是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要求使用汉字的情况是中国干支纪年和夏历的月日;中国清代和清代以前的历史纪年、各民族的非公历纪年,这类纪年不应与公历的月日混用,并应采用阿拉伯数字以扩注公历。显然,用“五月”、“九月”与表公历的年份存在混用,并不规范。

三、引文出处不规范

引文出处是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承载着历史信息,引文规范化传递着科学而严谨的治学精神。但以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为例,在引文规范上却存在瑕疵: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