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心广场范文

中心广场精选(九篇)

中心广场

第1篇:中心广场范文

中心广场风景如画,景色迷人,是个游玩的好地方。

走进大门,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大花坛。花坛里面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有杜鹃、鸡冠花、黄玫瑰、美人蕉……杜鹃像小姑娘头上粉红色的蝴蝶结。美人蕉火红火红的,像一把把火把。鸡冠花有趣极了,好像大公鸡的红冠子。花儿千姿百态,不同颜色的花组成一个“大风车”的图案,美丽极了。

花坛左边有个草坪。草坪周围栽满了小榕树,经过园林工人的修剪,好像一堵绿色的小矮墙,把草坪封得严严实实的。草坪里面种满了花草树木。有龙柏、有散尾葵、有九里香……龙柏上尖下大,像一座宝塔耸立在草坪中央。散尾葵像一把把大梳子,我真想拿它来梳理一下自己的头发。飘香十里的九里香开满了白色的小花。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躲在绿叶丛中,散发出阵阵清香,引来了勤劳的蜜蜂和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草坪里还躺着两根千年古木,吸引了许多游客驻足观赏。

花坛右边是个巨大的人工湖。湖水绿得像一块碧玉,静得像一面镜子。一阵微风吹来,湖面泛起鱼鳞似的波纹,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点点金光。岸上有几棵高大的柳树,柔软的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小姑娘在梳理长发。湖中耸立着一座古香古色的六角凉亭。六根红色的大圆柱稳稳地支撑着亭顶。亭顶有六个微微向上翘的角,就像大水牛头上的角。绿色的琉璃瓦在阳光下光彩夺目。凉亭里摆着许多石凳,每逢休息的日子,石凳上总是坐满了人。有的人在谈天说地,有的在欣赏湖光水色。

凉亭旁边有一座石拱桥,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湖面上。七个半圆的桥洞和水中的倒影连在一起,就像十五的月亮。

第2篇:中心广场范文

“哇!真美!”我不禁叫起来。这儿的环境真好!绿树成荫,遮天蔽日,此时正处在炎热的夏季,站在树下,竟可以感受到凉风习习,很是凉爽,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放眼望去,广场东边,有一块草坪,绿油油,嫩嫩、柔柔的,犹如一大块绿毯,踩上去软软的,舒服极了。广场中央,有一个圆形花坛,盛开着各种艳丽的花朵,一个个翻出香包,倾吐着迷人的芬芳;周围,还有盛开着许多小花,散发着缕缕清香,颜色虽不是多么华丽,但为广场增添了几分色彩。

欣赏着,不由得又到了广场的西边。呵!好多健身器材啊!许多人都在那里锻炼,我也迫不及待地登上一个空闲的“跑步机”。正锻炼着,听到旁边一位老人对同伴说:“这个文化广场啊,离家近,可真是个休息、健身的好地方!”老人的同伴附和道:“是啊!过去啊,没地方去,整天在家里闷着,哪儿都不去,身体不好。有了文化广场,现在有空啊,我就来这里,身体比原来好多了,已经好长时间不生病了,气色啊,也好了许多呢!”两位老人聊着,满是赞许的语气。

健身器材的旁边,有一个供人休息的长廊,里面还摆有石桌、石凳,几位母亲坐在那里交谈,孩子正在外面尽情玩耍。我走过长廊,又听一位母亲说:“我的孩子还小,没上幼儿园,以前不是在家呆着,就是在院子里玩,院子小,又常有车通过,不安全。现在可好了,有了这儿,孩子也有地方玩了,还安全。他和小朋友玩,我在这还可以交朋友呢!”令一位母亲笑了:“可不是吗,现在孩子一有空就吵着来这里,还染上瘾了呢!”大家都笑了。

广场南边,有一排宣传栏,上面贴着一些近期的新闻及社区的通知,宣传栏旁边还办着黑板报。许多人正在浏览,并为自己收获到了知识而高兴。我点点头默默地赞许:“这社区文化建设还真不错!”

看看表,已经四点多了,广场上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树下,几位老人围在一起打扑克,好不热闹;有的在下棋,旁边许多人在观棋,不时的还会传来几声喝彩;还有的三五个摇着蒲扇,凑在一起拉家常。

中央花坛周围,有一圈人行道,一些人三三两两地排成一排,聊着天,散着步,好不惬意!人行道边,还有一圈马路——说是马路,其实只够让小孩儿练骑车。几个小孩骑着自行车,绕着花坛,你追我赶,使得广场上充满了欢笑声。

第3篇:中心广场范文

你们好!现在我跟大家一起参观浏览增城市标志性城市广场--挂绿广场。

挂绿广场位于荔城镇的商业中心。挂绿广场所在地据增城县记等广献记载原名叫“西园”,闻名于世的“增城挂绿”母树就生长在这里。“西园挂绿”是增城市知名度极高的传统文化产物,也是增城市旅游观光的一个重要景观。因为城市发展的需要,于二00一年市政部门拆除了原有全部旧建筑物,重新规划建设成城市广场,并命名为“挂绿广场”。整个广场规划总用地面积459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5000平方米。建成后的挂绿广场分为三大功能区:商业广场区、城市标志性雕塑区和“西园挂绿”母树观赏区。构成一个动静分区合理,空间错落有致,现代气息与传统文化水融,体现增城蓬勃发展的标志广场,为广大游人和市民提供一个集游览观光、休闲度假和消费购物的理想场所。

现在我们要到的是挂绿广场第一期工程的建设。请大家随我一道参观。

【西园挂绿与何仙姑的故事】相传,八仙中的何仙姑是增城小楼仙桂村人。一天,她云游到西园,见西园风光绮丽,荔林葱茏,便坐在一棵荔枝树上,就看月色,在手帕上描绣家乡秀美风光。绣呀、绣呀,不知不觉残月西沉,天将通晓,何仙姑便乘风归去,无意中留下一缕绿色丝线悬挂枝头。此后,这棵荔枝的果身,便有了一条绿线萦绕,故名“挂绿”。可见“挂绿”荔枝是充满神仙灵气。

【西园挂绿碑记】挂绿是增城最名贵的荔枝品种,享誉国内外300余年。

挂绿正式见于历史文献是在明末清初。广东文学家屈大均(1630-1696)曾写诗赞咏:“端阳是处子离离,火齐如山入市时。一树增城名挂绿,冰融雪沃少人知。”当时有人记述挂绿果实“坚莹似玉,脆如霜梨,津液内敛,剥而怀之,三日不变。其色微红带绿,因名挂绿。味之香美,冠于群荔”。

西园挂绿以树在原城西西园寺荔枝园(即今挂绿广场)得名,系由荔枝实生苗得水土灵气变异而成。清代乾隆、嘉庆之后,挂绿已盛名中外,但因产量稀少而价值奇高,有“挂绿玉栏金井,如夜光无价”之誉。地方官员,皆以此进奉皇室、嘉宾为荣。

自清代至民国期间,增城官民皆视西园挂绿为奇珍异宝,悉心保护。间有采西园母树繁育新树获得成功,迄今挂绿名果已不独产于西园,而以西园挂绿为宗。

新中国成立后,西园挂绿为县人民政府接管。70年代,因生态环境变化和树龄久远,树身枯萎。幸科学工作者奋力抢救,于老树萎前育成新枝。如今古荔现新颜,生机勃勃。而以西园挂绿为宗的增城挂绿,亦已形成系列品种。

西园挂绿现为市级古树名木保护单位,也是增城新八景之一。

第4篇:中心广场范文

关键词:桐庐中心广场公园;植物;配置

1桐庐中心广场公园简介

桐庐中心广场公园位于县城新区迎春南路精品街区中段,由行政办公广场、桐庐剧院、叶浅予艺术馆等建筑围合而成,占地面积约10hm2。公园内的主要建筑物有喷泉、人物雕塑、八景浮雕、长亭、下沉式舞台、广场钟、广场门、图腾柱、儿童游乐园、林荫广场和停车场等。中心广场的入口碑石上镶刻着由全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撰写的“桐庐中心广场”六个大字,背面有《桐庐中心广场记》。高21m的“秀水天来”是其标志物,其下是大型的音乐喷泉水池,水池两侧有严子陵钓台、瑶琳仙境、七里杨帆、桐君山、红灯笼外婆家、白云源、大奇山国家森林公园、家家都在画屏中等内容的汉白玉浮雕,充分展示了桐庐之美。

2桐庐中心广场公园植物调查分析

2.1植物配置现状

桐庐中心广场公园的植物树型丰富,色彩明快,比例恰当。采用生长健壮,少病虫害,树姿优美,无刺、无毒、无飞絮的树种,如合欢、女贞等。配置方式适合不同人的心理。儿童活动区的植物色彩丰富,体态活泼,便于儿童记忆和辨认。老人活动区选择高大乔木,利于遮阳,为晨练、散步创造意境。根据绿化面积的要求,桐庐中心广场公园绿化率不低于30%,绿地组团指标不小于0.5m2/人。满足居民休息、散步、运动、健身的需要,公园内还包含一定数量的活动场地,如儿童游戏场、健身小广场等,布置坐椅、铺装地石等设施。

2.2植物配置的种类

桐庐中心广场公园植物景观营造中,充分结合当地特色,合理应用丰富多样的植物种类,营造出了既有地域特色,又有丰富层次的植物景观。通过本人的实地调查,统计出桐庐中心广场公园约150多种植物,隶属于70科、130属(植物名录表),组成公园植被主要有木兰科、木犀科、蔷薇科、槭树科、榆科、山毛榉科、天南星科、菊科、禾本科等,优势植物有乐昌含笑、枫杨、无患子、朴树、香樟、鸡爪槭、水杉、樱花、白玉兰、二乔玉兰、垂丝海棠、郁金香、黄菖蒲、鸢尾等。

3桐庐中心广场公园植物配置的特点

3.1善于利用草坪绿化,养护合理

植物种类虽然不多,但是胜在植物覆盖范围广,枝繁叶茂,能够形成良好的遮阴纳凉的效果。桐庐中心广场公园公共绿地占地面积1.4万m2,绿化面积1.05万m2,超过75%。在桐庐中心广场公园内的草坪是用多年生矮小草本植株密植,并经修剪形成的人工草地,它使人们犹如回到了大自然的怀抱,使人忘记思考,尽情放松,这里是个开放式草地,人们可以眺望山色,也可以卧憩或嬉戏,大片的绿色草坪常给人以平和、亲切的感觉(如图1所示)。

3.2植物空间布局合理,分布有序

桐庐中心广场公园的中央有较大的绿地景观,另外在每个组团间也设有小型的景观绿地,个别园区内有较大型的树木如银杏等,而大部分园区的植被都以小型为主,植株规划较为合理,划分合理,为停车遮阳提供了便利。园内有高大的乔木可供市民晨练或散步等,例如樟树、银杏、法桐等植物,香樟的树叶虽然没有法桐那么宽大,但是很密集。大面积的树坛或花坛使得植物空间显得整齐而有序。

3.3季相色彩变化丰富

植物在不同节气表现出不同的面貌,是季相变化的直接体现,其花、叶、果、枝在不同的气候下形成不同的形态,从而有了丰富的色彩、光影和空间。桐庐中心广场公园之所以这么受人们欢迎,很大原因其植物的景观特色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形成不同的季相特色。总的来说公园的植物配置,呈现出春季繁花盛开,夏季绿树成荫,秋季彩叶点缀,冬季枝干秀美的植物景观特色,不同的季节里植物景观各具特色。特别是春季植物景观,设计者在公园特色上做足文章,因此引起人们的共鸣,以至每年吸引大批的游客纷拥前来。

3.4营造多变空间环境

桐庐中心广场公园植物配置有疏有密,可以透视湖光山色。园看湖,湖看园,相互借资,配置时多从景观的整体效果着眼,着重群体美和林冠线的节奏变化。比如体型巨大,树姿优美,树冠浓密的乐昌含笑作为基调树种之一,突出公园柔和饱满的风格,水杉成为背景树,丰富林冠线的变化。公园内结合地形和乔、灌木的不同组合形式,形成虚实、疏密、高低、繁简、曲折不同的林缘线和立体轮廓线(如图2所示)。

3.5植物与其他造园要素融合

3.5.1植物景观与园路。城市公园景观建设少不了园路的布局,园林道路是园林的组成部分,起着组织空间,引导游览,交通联系并提供散步休息场所的作用,它像脉络一样把园林景区,城市公园景观联系起来。园路是园林中的道路工程,包括园路布局,路面层结构和地面铺装等的设计。园路设计布局时,园路往往与植物组合搭配,表现在它的路面铺装或是路边风景布置上。

在桐庐中心广场公园中水道或与路同行,或绕丘而轩,或平铺如泊,曲折回环,聚散有致。公园的主入口的两侧布置了非常亮丽的花境,引人入胜,选用了鹤望兰、百合、杜鹃、安祖花、白鹤芋、马蹄莲、春羽、一叶兰、红掌、龟背竹、广东万年青等,仿佛在夹道欢迎远方来的游客们,令人马上感受到郁金香花展的热烈喜庆的氛围和气势(如图3所示)。例如下图的植物与园路搭配,用正方形的汀步沿对角线连接,道路两侧是郁郁苍苍的麦冬,节奏明快富有韵律(如图4所示)。

3.5.2植物与水体。水景是公园的一处重要景点,植物的层次分明,色彩搭配,配置的疏密程度,都可以使整个景观给人一种古典园林之美,柔和中带着点自然活泼,但又不失优雅,真是完美的组合。桐庐中心广场公园园中以富春江引水工程的一条明渠作为主线,积水成潭,截流成瀑,环水成洲,跨水筑桥,形成了空间开合收放相宜、清新可人的景点。静态大水面水边的植物采用自然野趣黄菖蒲,与后面的茂密乔木林相互衬托对比,呈现出丰富的景观层次和深邃的山野意境。水面的水边植物也讲究树形,选用了柳树、鸡爪槭、紫薇等,水中用乱石与荷花,与自然驳岸产生美妙的关系。

3.5.3植物与建筑小品。公园植物景观与园林建筑的有机结合是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结合,植物的枝叶呈现柔和的曲线,不同植物的质地,色彩在视觉感受上有着不同差别,园林中经常用柔质的植物材料来软化生硬的几何式建筑形体。白色的人体雕像四周用鲜艳的花卉来围合,产生烘托效果。通过色彩的对比和空间的围合来引起人们的注意。南极石雕塑设置在竹林背景前,别有一翻与世隔绝的禅意味道。例如下图中的西式长亭与钟塔四周四周,选栽枝态轻盈、叶小而致密的鸡爪槭、香樟、乐昌含笑、法国冬青等产生掩景,为休闲公共设施带来了阴凉(如图5所示)。

第5篇:中心广场范文

诱人的中心广场

今天夜晚,爸爸领导我和小哥去了中心广场游玩,刚到地方,哇塞,太美了,周围一片灯光,人山人海.

刚到地方,我就和小哥玩起了蹦蹦床,玩着玩着,就晕头转向了,刚下来,我还有一种感觉,就是还在上面蹦呢!

歇了一会,我和小哥又去玩大水球,刚走进去,我就开始跑,刚跑一会儿,就摔倒了,几个回合下来,我累得汗流浃背,气喘如牛.

该到回家的时候了,我恋恋不舍的回家了.我想下次还要来我家乡的诱人的中心广场来游玩.

第6篇:中心广场范文

【论文摘要】在现代经济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当中,城市广场已经是现代城市当中城市居民不可缺少的重要的交流、娱乐场所,而且是城市外部公共空间体系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广场不仅展现这个城市的经济实力,同时也展现了这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广场设计应以城市居民为中心,要以人为本,达到广场的人性化。文章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以人的行为空间和行为轨迹为主题探讨环境心理学在城市广场设计中的重要性。

广场是将人群吸引到一起,进行休闲活动的城市公共空间形式,是一个主要为硬质铺装的,汽车不得进入的户外公共空间,其主要功能是娱乐、漫步、用餐、或观察周围环境的场所。

随着经济的发展有些城市为了追求广场的规模和数量,开始盲目的建设广场,而不注意城市自身的环境状况出现了:广场过大,而无人观赏,而且没有人可待的地方。让人感到空空旷旷的,或者说不像广场。诸多的现象是因为设计者没有以广场的作用及人的需求去设计一个广场。建设一个广场的目的就是为本城市本地区的市民服务的,广场吸引不了市民,得不到市民的赞扬,广场就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一、环境心理学与广场的发展

史书记载城市广场起源于古代祭祀活动所使用的场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进人了具有高度文明的现代城市时期,而现代城市广场则是为了满足多种城市社会生活需要而建设的,由此产生了不同类型的广场,有纪念广场、商业广场、休闲及娱乐广场、交通广场等等。

不同功能类型的广场最终目的都是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娱乐场所。一个广场是否体现了以人为本,会直接影响到这个广场的使用性,在现代的广场使用的现象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广场让人感到过于空旷,甚至在广场当中有机动车辆行驶,人在广场中活动没有一定的安全性。根据人的环境心理学,广场和人之间存在着相互的关系:一方面人在广场中起主导作用,成功的广场设计都是为人——使用者服务;而另一方面,广场环境又会限定人,它是人获取信息刺激的来源,人们正是在使用和感受广场空间环境的同时,综合各种环境信息并结合以往的经验对环境做出判断和心理评价,进而以自己的行为对其做出反应。因此环境心理学是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基础,也是一个好的城市广场设计的重要参考依据。

环境心理学研究的是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在这个相互作用中,个体改变了环境,反过来他们的行为和经验也被环境所改变。环境心理学使广场设计不断地将人们的心理需求体现在空间环境设计之中。通过对环境的调查分析,寻找最合理的设想,一切结合人的心理需求,去调整改善广场周围的环境。环境心理学在城市广场设计中的应用可以使广场设计更加的合理,使人感到舒适,达到人性化。

二、广场中人的行为尺度空间

人的行为选择空间,空间又影响人的行为,人类行为模式对公共空间设计有直接的要求,同时空间设计是否合理,也影响着人们在此空间中的行为方式。“人的尺度”是公共空间的基本标尺,但广场的尺度主要是由广场的功能所决定的,同时还与广场的类型、交通状况以及广场建筑的性质等因素有关。在满足了基本的功能要求后,广场尺度的确定还要考虑尺寸、尺度和比例。根据人类的五官感受和社交空间可划分为三种广场空间尺度:(1)在25m见方的空间尺寸;日本学者芦原义信指出:“要以20~25为模数来设计外部空间”。在这个范围内,在这个范围内人与人之间容易交流、沟通而且感觉比较亲切。(2)在110m左右的场所尺寸;根据我们的视力调查,一旦超出 110m,视力就只看到人的大概的状态。一旦超过这个尺寸,广场就会显得宽阔,人会觉得很渺小,失去亲切的场所感。(3)390m左右的领域尺寸;让人产生宏伟深远的感觉,在纪念性和政治行的广场中才会采用这样的尺寸。国外的广场设计很重视人的心理感受,美国的佩雷小广场,广场虽然小,但是它为历经喧闹的人们提供了一个感受大自然的绝妙休闲场所。备受人们青睐。在我们国家西安的大雁塔广场,东西宽218米,南北长346米,占地100余亩。由于大雁塔广场的布局考虑到人的行为空间、人的视觉感受和人的生理心理的各种需求,在广场中没有让人产生空旷的感觉,反而让人感到宽阔、宏伟。

广场尺寸大小除了受限于人的五官感受和社交空间的距离外还受到广场周围建筑物高低与距离的比例的不同。如果广场周围的建筑物的高度与广场的大小比例是一样的那么人在其中就会有一种安全又不至于压抑的感觉。如果建筑物的高度是广场大小的两倍时人仍然可以产生一种内聚、向心的空间,也不会产生排斥、离散的感觉。当其比例达到三时,会使人产生排斥离散感。当然广场的空间除了尺度的问题外,还受到活动的内容、布局的分区、视觉特征、光照条件以及运建筑边界条件等因素共同制约。

空间位置的选择对于广场的使用程度也是至关重要。也是人的行为组织很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人的行为尺度影响着人的心理,以至人的心理要寻求能适合于自己要求的环境,行为也趋向于设置在最能满足需求的空间环境中,只有将活动安排在最符合其功能的合适场所,才能创造出良好的人性空间。这也突出了人类行为尺度的重要性,只有掌握这些基本要素,才能使公共空间设计更合理。

三、广场中人的行为轨迹

人类的行为具有多样性,有必要性活动、社会性活动、自发性活动,每种活动对环境空间的要求都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公共空间设计中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人在广场中的交往活动一般可分为公共往、社会往和亲密往三种类型。不同的交往活动需要不同尺度不同层次的空间领域。依据人的社会功能需求、审美需求,设立空间主题创意,通过对生理和心理的正确认识,划分出公共、半公共、半私密、私密空间,形成不同层次的活动领域,以满足人的多样化活动。现代城市广场不单单是展现城市的形象缓解城市的拥挤,更重要是为市民提供一个多功能的活动空间。广场中既设置较大面积的空地,为人们自发的活动晨练、表演、集会等有组织的活动提供场所,以满足人们交往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还要设置相对安静隐蔽的小空间,以满足个体活动不受干扰的需求。

在广场中不同年龄层次的市民在活动内容、活动时间上各有不同,如:老年人的晨练、市民的表演、青少年的游玩等,这也要求广场设计时提供不同的层次供其使用。人们对空间尺度的感受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原因存在着某些恒定的共性,接近人体尺度的空间总是令人感觉亲切的。因此只有根据人性化的空间尺度设计不同程度的封闭或开敞空间领域,才能创造出富有特色、层次丰富的广场空间环境。使环境因素适应人类活动的需要,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条件,建立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的环境,从而达到提高环境质量的目的。

四、广场的无障碍设计

无障碍设计已经是现代设计中处处涉及到的一个问题。人类行为尺度是广场空间设计的重要因素。然而,这也不是绝对的,尊重人类行为尺度对公共空间的设计也是相对的,也就要求我们对公共空间的设计进行定位,要明确主题,针对具体情况可以具体分析。如老、幼、妇、孺作为一个社会的群体,把残疾人作为一个社会的群体,在他们参与社会公共生活时,对于我们的公共空间设计就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而当前的公共空间与特殊群体的需求之间存在着很多矛盾——缺乏无障碍化、易识别性、易操作性、公平性以及包容性的公共空间。比如在西安的大雁塔北广场,在广场的喷泉周围只有我们正常人行走的台阶,而没有给残疾人、老年人留下慢行的坡道,还有在广场当中新设置的饮用水,没有说明,有经验者才知其上注明的“不能洗手”的含义,可识别性差。

在公共的空间场所中不只是健全健康的人在其中使用,我们还要考虑到那些特殊群体。考虑他们的特殊生理、心理及行为需求,把他们作为公共空间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依据。考虑到这些人的不同行为尺度、具体需求不同,在面向公众化整体设计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局部,创造出有适应各种人群的使用空间。

五、结语

一个好的广场要充分考虑人的情感、人的心理及生理的需要。比如,景观及公共设施的布局与尺度要符合人的视觉观赏位置、角度以及人体工程学的要求,座椅的摆放位置要考虑人对私密空间的需要。在景观布局设计中,要根据婴幼儿、青少年、成年人的行为心理特点,还要充分考虑到老人及残疾人对景观环境的特殊需要,落实在休息区、座椅尺度、专用人行道、坡道、盲文标识、专用公厕等细部设施的规划设计中,使广场景观真正成为大众所喜爱的休闲、游憩场所。

【参考文献】

第7篇:中心广场范文

关键词:软土; 软基处理; 工程特性; 塑料排水板+静动力排水固结法

Abstract: Soft foundation treatment by geological condition, the bearing capacity and settlement requirements conditions,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have its suitable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site of soft soil engineering properties and the combination of soft base processing requirements, think of plastic drainage plate and static dynamic drainage consolidation method is safe, time limit for a project, economy, better solutions, 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similar engineering.

Key words: soft soil; soft base treatment; engineering characteristics; plastic drainage plate and static dynamic drainage consolidation method

中图分类号:TU4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7-0020-02

1概述

淤泥质土因其承载力低、变形模量小、固结时间长等工程特性,在做建筑场地前通常需要做地基处理。对不同的地质条件和设计要求,不同地基处理方法的工期、造价和处理效果相差甚远,因此选择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法至关重要。通过本工程条件分析和方案选择,希望能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作用。

2场地工程地质特征和处理要求

某综合服务中心位于广州市南沙区,场地为近似100m×100m正方形,原场地为耕地,拟建1栋9层办公楼,1层地下室。本场地地貌属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场地普遍分布有第四系海陆相沉积的软土,主要由流塑状淤泥质土及软塑粉质粘土组成。场地主要地层资料如下:

①淤泥质土:广泛分布于地内,顶板埋深0.50~3.50m,层厚9.90~19.10m,平均13.13m。呈深灰色,饱和,以流塑为主,底部软塑,由粘粒、有机质组成,含少量腐植质,具高压缩性,中等灵敏度,具腥臭味。该层普遍夹粉砂、中砂薄层或透镜体。综合推荐本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建议值fak取40kPa。其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如下表1:

表1 淤泥土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

表2 淤泥土其他测试方法实测指标统计表

②砂质粘性土:层顶埋深13.90~17.30m,层厚3.60~5.20m,平均4.85m。软塑~可塑状,主要成分为粘粒,含细砂,含有机质。天然含水量w=21.7~31.70%,平均26.7%;孔隙比e=0.625~0.873,平均0.749;液性指数IL=0.26~0.43,平均0.35;压缩系数av=0.30~0.36MPa-1,平均0.33MPa-1;压缩模量Es=5.20~5.42MPa,平均5.31MPa。直接快剪测得黏聚力C=27.4~55.3kPa,平均41.4kPa;内摩擦角Φ=16.40~25.7°,平均21.1°。本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建议值fak取140kPa。软土本身的成因及其物理力学性质决定软土岩土工程特性:①承载力低;②压缩性高;③灵敏度高,具有很强的结构性;④强度低;⑤透水性差;⑥固结稳定时间长等等。

根据设计要求:因标高原因,场地需要回填中粗砂约2m,场地地基处理完成后承载力不低于120KPa,工后沉降不大于25cm。

3 软地基处理

3.1软地基处理方案的选择

常用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适用性分析如下:

①振冲挤密碎石桩:一般适用于处理松散砂卵石、砂土、粉土、粉质粘土、不排水抗剪强度不小于20kPa的黏性土、粉土、淤泥质土、黄土和素填黏性土等地基,处理后地基承载力和工后沉降均难以满足本工程要求,不宜选用。

②石灰桩:主要原理是吸水胀发使桩间加固土脱水挤密,从而提高承载力。适用于处理饱和黏性土、淤泥、淤泥质土、素填土、杂填土等。收处理深度限制,处理后工后沉降难以保证,不宜选用。

③深层搅拌桩:造价高,受施工设备限制难以穿过淤泥质土层,工后沉降不易保证,不宜选用。

④塑料排水板+堆载:加固效果好,造价较低,能有效解决工后沉降和承载力问题。但工期较长,一般为6-12个月,难以满足本工程要求,并且对土建施工也将造成较大影响,不宜选用。

⑤塑料排水板+真空预压:对淤泥质软土地基加固效果好,施工机械简单,施工速度较快;缺点是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受到限制,一般不大于85Kpa,工期较长,一般3-6个月,不能满足本工程需要。

⑥塑料排水板+静动力排水固结法:该方法通过铺设砂层、排水盲沟和塑料排水板设置水平和竖向排水体系,通过堆砂和强夯提供静、动荷载,使软弱土层在静力、变化的动力荷载及其持续的后效力的超载作用下,多次发生孔隙水压力的大幅度升降,快速排水体系将孔隙水不断排出,并借助塑料排水板的“水柱效应”使深部软土也受到夯击影响,地基土成为超固结土。该法加固效果好,造价较低,能有效解决工后沉降和承载力问题,工期较短(本工程可控制在2个月内),且质量可控。

经过对上述常见软地基处理方法的比较分析,塑料排水板+静动力排水固结法对本工程而言是工期最短、承载力要求最易保证、工后沉降要求最易保证、造价较低,综合效果最好的软地基处理方案。

3.2 软地基处理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见如下框图

3.3 软地基处理方案参数设计

1、塑料排水板:采用SPB-B型板,按1m×1m正方形布设,长度穿过淤泥质土层,约15-20m。

2、水平排水体系:

①砂垫层:厚度0.5m,材料为含泥量小于5%的中粗砂。

②排水盲沟:设置φ80mm塑料盲沟,盲沟底面以1%的排水坡度往集水管井方向倾斜。

3、集水排水管井:集水排水管井布置在盲沟交汇处,管径300~350mm,下端深入②1层淤泥土内2m,上端高出设计标高以上0.3m,井管长5.2~6.5m,平均长约5.8m。井管采用加筋透水管或带孔包网PVC管,管下端1m和上端2.5m为死管,井内设2寸具有水位感应装置潜水泵抽水。

4、强夯:采用四遍点夯一遍满夯,根据试夯确定夯击能。第一、二遍点距为5.5m×5.5m正方形布置,两遍点夯梅花形插点跳打,单击能量为800~2000kNm,每点2~3击;第三、四遍点距为5m×5m正方形布置,梅花形插点跳打,单击能量为1000~2000kN。m,每点4~5击。满夯单击能800~1000kN。m,每点2击,1/4锤印搭接。在大面积施工前先进行试夯,根据夯击沉降量调整夯击能量,避免陷锤。点夯间隔时间视淤泥质土中超孔隙水压力消散时间而定,以超孔隙水压力消散80%为控制标准。

5、振动碾压:16~18t压路机碾压3~4遍。

6、监测:对场地进行地面沉降、分层沉降监测,对场地周边进行深部水平位移监测。

3.4 软地基处理效果

1、实际工期:插塑料排水板7d,堆填砂4d,强夯26d(间隔时间5d),场地58d验收合格。

2、处理效果:场地经压板试验满足承载力设计要求,处理后基坑开挖4.5m按1:1放坡能保持自身稳定。施工期间场地沉降标监测沉降94cm-117cm,深层水平位移最大处67cm,超孔隙水压力消散至80%时间为4-7天。地基处理后1年内监测到工后沉降为13cm-18cm,逐步趋于稳定。

4.结论

(1)厚层淤泥质土地基处理通常存在工期较长、处理后地基承载力较低、工后沉降较大等问题,通过本工程实例证明,塑料排水板+静动力排水固结法可对上述问题进行较好解决。

(2)塑料排水板+静动力排水固结法适用条件:上部具有可形成薄硬壳层的土层,水平和竖向排水通道畅通。

作者简介:段荣福,硕士,注册岩土工程师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

[2]《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4]《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5]《塑料排水带地基设计规程》(CTAC02-97)

[6]《塑料排水板施工规程》(JTJ/T256-96)

第8篇:中心广场范文

关键词:超限结构,抗震设计, push-over分析

Abstract::This thesis is base on the 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concept design for an over A class high-rise building.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certain measures are applied to this structure to guarantee a safer structure even during the rare earthquake in this area, which is 7megatitude.

Keywords:Structure design of high-rise building, seismic concept design, push-over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TU318 文献标识码:A

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佛山顺德区北滘财富中心,为高层公共建筑,安全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总建筑面积为98143.82m2。地面以上建筑物总高度为137.80米,超A级高度7.8米。结构共33层,其中1至3层为裙房部分,4至33层为塔楼部分。地面以下2层,主要为停车库及设备用房。其中塔楼采用框架-核心筒结构,塔楼尺寸为46.0m×43.6m,高宽比为3.16。核心筒尺寸为16.8mX16.8m,核心筒高宽比为8.2。设计计算软件采用Midas Building及PKPM软件系列。塔楼平面图如下:

计算分析

2.1 材料选定

墙柱混凝土标号选用C60~C35,向上逐级递减,梁板混凝土标号选用C35、C30,钢筋强度选用三级钢。塔楼部分基础形式为大直径钻冲孔灌注桩,R1800~R2200,群房部分为CFG桩,混凝土强度为C34,抗渗等级为P8。

2.2 计算结果

2.2.1小震计算结果显示如下:

计算软件 SATWE Midas Building

计算振型数 24 19

第1、2平动周期 (X向)3.7347 (X向)3.6355

(Y向)3.2143 (Y向)3.0422

第一扭转周期 2.8437 2.7084

第一扭转周期/第一平动周期 0.7614 0.745

地震下基底剪力(kN) X 19997.34 18369.51

Y 22931.38 20583.17

结构总质量(KN)(不包地下室) 1072400 1054241

标准层楼层重(kN) 25280 24960

剪重比 X 1.86% 1.74%

Y 2.14% 1.95%

地震作用下倾覆弯矩(kN·m2) X 1241010.25 1462335.70

Y 1308370.25 1631925.39

有效质量系数 X 99.50% 97.04%

Y 99.52% 94.03%

50年一遇风荷载下最大层间位移角 X 1/1445 (19) 1/1650 (20)

Y 1/1816 (20) 1/2018 (21)

地震作用下最大层间位移角(层号) X 1/ 901 (20) 1/995 (20)

Y 1/1239 (21) 1/1327 (22)

考虑偶然偏心最大扭转位移比(层号) X 1.37(4) 1.315 (1)

Y 1.23(1) 1.159 (1)

地震作用下,楼层与相邻上层的考虑层高修正的侧向刚度比(层号) X 0.978(2) 1.0128(13)

Y 1.019(13) 1.0384(13)

楼层受剪承载力与上层的比值(层号) X 0.83(5) 0.8633 (24)

Y 0.85(5) 0.8777 (24)

刚重比 X 2.38 3.02

Y 3.36 4.40

根据计算结果,结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以下简称“高规”)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以下简称“抗规”)的要求及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理论,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塔楼均满足《高规》关于复杂高层建筑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之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9和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85的要求;

在风荷载作用下和地震作用下,层间位移角均满足有关规范的要求;

X、Y方向剪重比均满足《抗规》要求;

满足《高规》关于不规则建筑各楼层的竖向构件 最大水平位移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的规定,但超过规范规定的1.2,属于扭转不规则结构;

满足《高规》关于高层建筑相邻楼层的侧向刚度变化的规定;

满足《高规》关于楼层层间受剪承载力不宜小于相邻上一层的80%规定(B级高度不应小于75%),本工程计算结果显示最小楼层层间受剪承载力均超过80%,属于竖向规则结构;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时,结构各楼层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剪力均按《高规》规定进行调整;

墙、柱的轴压比均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的要求。

2.2.2 针对Ⅲ类场地多遇地震,进行小震弹性时程分析,50年时限内超越概率为63.2%(小震),阻尼比为0.05考虑,采用2条天然波以及1条场地人工波。结果显示:

(1)时程分析结果满足平均底部剪力不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结果的80%,每条地震波底部剪力不小于反应谱法结果的65%的条件。

(2)弹性时程分析的楼层反力和位移平均值均小于规范反应谱结果,反应谱分析结果在弹性阶段对结构起控制作用。

(3)楼层位移曲线以弯曲型为主,位移曲线光滑无突变,反映结构侧向刚度较为均匀。

地震波 0度 90度

基底剪力(kN) 时程基底剪力/反应谱基底剪力≥0.65 时程基底剪力平均值/反应谱基底剪力≥0.8 基底剪力(kN) 时程基底剪力/反应谱基底剪力≥0.65 时程基底剪力平均值/反应谱基底剪力≥0.8

USER2 15654.4 79.2% — 18897.9 83.3% —

TH1TG055 19543.9 98.9% — 21053.4 92.8% —

TH2TG045 14304.7 72.4% — 15084.8 66.5% —

时程分析平均值 16501 — 83.4% 18345.4 — 80.9%

反应谱 19767.7 — — 22679.9 — —

2.2.3 针对中震作用,除去非抗震次要的结构构件,对其承载力根据其抗震性能目标进行结构构件性能分析;针对建筑局部楼层楼板大开洞等楼板平面不规则的情况,进行中震作用下弹性楼板应力分析,确保中震作用下楼板能可靠地传递水平力。计算结果显示各工况下主应力与剪切应力均较小,只有在楼板开洞边角和与剪力墙角交接的地方出现的应力较大(小于4MPa),是需要注意加强的部位。

2.2.4 针对大震作用,采用有限元软件PUSH&EPDA,罕遇地震作用下对建筑物在进行静力弹塑性推覆分析,分析时考虑高度超限可能带来的附加P-Δ效应。结果显示大震作用下基底剪力为62000KN,顶点位移为644mm,最大层间位移角为1/260,大于标准的1/100, 结构处于7度大震安全标准范围内。

结论及加强措施

1、本工程结构高度为137.8米,超过A级高度不多,通过计算分析表明,结构在按规范设计,不做构造加强措施的情况下,基本能满足性能目标要求。

2、本工程存在以下2项超限:

a)扭转位移比超过1.2,通过计算耦联及偏心工况的影响,进行处理。

b)裙房平面凹凸不规则处,通过弹性楼板假定计算楼板应力,加强配筋,保证该层楼板大震不屈服。

3、本工程中框架柱和剪力墙核心筒是主要的抗侧力构件,所以应该提高关键部位墙肢的延性,使抗侧刚度和结构延性更好地匹配,达到有效地协同抗震。

a)剪力墙墙肢轴压比控制按“高规”要求不大于0.5。

b)框架柱轴压比按“高规”要求不大于0.75。

c)底部加强区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一级,墙身水平和竖向分布筋配筋底部加强部位最小配筋率0.30%;约束边缘构件竖筋最小配筋率为1.2%,体积配箍率不小于1.5%。

d)剪力墙底部加强区满足大震不屈服性能目标。

4、 本工程的框架柱和核心筒是本工程的重要构件,因此,按中震不屈服性能目标进行设计,针对核心筒角部适当加强,增强了构件在地震下的承载力和延性。框架柱的轴压比在0.65以内。

四、结语

随着我国大城市的用地紧张形势上涨,土地成本也随着上涨,超高层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也更符合现代人对空中之城的理念。而超高层抗震计算则越显重要,也是保证其“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重要途径。本项目计算结果表明,多项指标均表现良好,基本满足规范的有关要求。根据计算分析结果和概念设计方法,对关键和重要构件作了适当加强,以保证在地震作用下的延性。

参考文献:

[1] 王社良. 抗震结构设计.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7.

[2] 吴培明. 混凝土结构(上).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第9篇:中心广场范文

[关键词]:城市建设 广场建筑 规划设计

城市广场不仅是一个城市的象征,人流聚集的地方,而且也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融合,塑造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空间。广场的规划建设调整了城市建筑布局,扩展了生活空间。完善的功能,优美的绿化,不但改善了生活环境质量,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而且增强了城市应急避险和抗震防灾能力。因此,规划设计好城市广场,对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的综合功能及吸引力尤为重要。

一、 城市广场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标志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加快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创新城市发展理念是当前我们面临的首要任务。可喜的是广州-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紧跟世界建筑步伐,率先兴起―广场建筑这一世界新潮流、新模式,以全方位开放的姿态面对市场经济新时代,为广州走向完全开放的国际化大都市迈出了跨域式的步伐,是值得各地城市建设和发展学习和借鉴。

建筑添上“广场”二字,意味着向传统建筑的深层次挑战。建筑设计专家如是直言:过去的建筑总是沿着建筑红线、边线垒墙造屋,自己俨然一个独立王国。而广场建筑向人们展示的则是一派全新的景象,走出了一条环境设计取代建筑设计的新路:在同一环境里,它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空间,有亭台楼阁、有主体广场、有主次道路、有绿树草坪、有喷泉水池,建筑格调交相辉映,和谐雅观,房屋在广场建筑的总体环境中仍然是主角,但它仅仅为其一部分。广场建筑在设计上,要求融古典建筑艺术与现代建筑手法为一体,融民族特色与异域风情于一炉,尤其是在外墙装饰上,要采用多种装饰材料和技术,如马赛克、花岗岩、大理石饰面、玻璃幕墙、绿色生态墙等相结合,打破现在流行的饰面材料单一、一统天下的建筑外观,做到既庄重又典雅,与周围的环境既协调又和谐、相得益彰。为现代城市建设和发展开创了先河,树立了一个时代的标杆。

巴黎人以巴黎为自豪,因为在这座国际化大都市中除监狱和公墓外,一切都是完全开放式的设计,人们能够充分共享阳光下的空间。勿容置疑,广场建筑能在宏观上引导城市建设,又能在微观上调节人们的情趣。为此,一位建筑设计大师颇为自信:广场建筑将会风行一百年。

二、城市广场定义及其分类

(一) 城市广场的定义

城市广场通常是城市居民社会生活的中心,是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城市客厅”的城市广场上可进行集会、交通集散、居民游览休闲、商业服务及文化宣传等,如北京的天安门广场,既有政治和历史意义,又有丰富的艺术风貌,是全国人民向往的地方。又如上海市人民广场既是市民生活、节日集会、休闲的去处又是游览观光的好地方。

1、古代城市广场

“square-广场”一词源于古希腊,最初用于议政和市场,是人们进行户外活动和社交的场所,其特点、位置是松散和不固定的。从古罗马时代开始,广场的使用功能逐步由集会、市场扩大到宗教、礼仪、纪念和娱乐等,广场也开始固定为某些公共建筑前附属的外部场地。上个世纪中叶意大利的广场功能和空间形态进一步拓展,城市广场已成为城市的“心脏”。在高度密集的城市中心区创造出具有视觉、空间和尺度连续性、协调性的公共空间,形成与城市整体互为依存的城市公共中心广场雏形。巴洛克时期,城市广场空间最大程度上与城市道路联成一体,广场不再单独附于某一建筑物,而成为整个道路网络和城市动态空间序列的一部分。

由于历史和文化背景等原因,我国古代城市缺乏西方集会、论坛式的广场,而比较发达的是兼有交易、交往和交流活动的场所。《周礼•考工记》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对市场在城市中的位置和规模都作了规定,而且这种城市规划思想一直影响着我国古代城市建设。唐朝长安是严格的里坊制,设有东市、西市。宋代则打破了里坊制,出现了“草市”、“墟”、“场”和集中着各种杂技、游艺、茶楼、酒馆,附近还有妓院等。元、明、清则沿袭了前朝后市的格局,街道空间常常是城市生活的中心,“逛街”成为老百姓最为流行的休闲方式。

2、现代城市广场

现代城市广场不再仅仅是市政广场,代之以商业性的广场成为城市的主要广场,宽大的建筑庭院、建筑之间的开阔地等也具有广场的性质。城市广场作为开放空间,其作用进一步贴近人的生活。因为城市广场兼有集会、贸易、运动、交通、停车等功能,故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对广场布局应作系统安排,而广场的数量、面积大小、分布则取决于城市的性质、规模和广场功能定位。可见,城市广场是指城市中供公众活动的场所。

(二)城市广场分类:

按照广场的主要功能、用途及在城市交通系统中所出的位置分类可分为集会游行广场(其中包括:市民广场、纪念性广场、生活广场、文化广场、游憩广场)、交通广场、商业广场等。但这种分类是相对的,现实中每一类广场都或多或少具备其它类型广场的某些功能。

1、集会游行广场。城市中的市中心广场、区中心广场上大多布置公共建筑,平时为城市交通服务,同时也供旅游及组织一般性活动,需要时可进行集会游行。这类广场有足够的面积,并可合理的组织交通,与城市主干道相连,满足人流集散需要。但一般不可通行货运交通。

2、交通广场。一般是指环行交叉口和桥头广场。设在几条交通干道的交叉口上,主要为组织交通用,也可装饰街景。在种植设计上,必须服从交通安全的条件,绝对不可阻碍驾驶员的视线,所以多用矮生植物点缀中心岛。例如广州的海珠广场。在这类广场上可种花草、绿篱、低矮灌木或点缀一些常绿针叶林,要求树形整齐,四季常青,在冬季也有较好的绿化效果;同时也可设置喷泉、雕塑等。交通广场一般不允许入内,但也有起街心花园作用的形式。

3、商业广场。当代交通拥挤,采取人车分流手段,以步行商业广场和步行商业街的形式为多,及各种集市露天广场形式。

城市广场还可以按照广场形态分为有规整形广场、不规则形广场及广场群等,且现代城市广场形态越来越走向复向化、立体化,包括下沉式广场、空中平台和步行街等等;按照广场构成要素分析可分为建筑广场、雕塑广场、水上广场、绿化广场等;按照广场的等级可分为市级中心广场、区级中心广场和地方性广场(如居住街区广场、重要地段公共建筑集散广场和建筑物前广场)等。

三、广场的大小和周边建筑的规划设计比例

1、城市广场的面积。城市广场面积大小的确定,一般来说,城市大,城市中心广场的面积也大;城市小,中心广场也不宜规划得太大。维特鲁威说:“罗马广场的尺寸应适应听众需要,否则场地会不够用,听众少的时候场地又会显得太大。所以这样来定广场的宽度就可以了:把长度分成三份,两分之长作为宽度。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长方形,排列方式也更适合与游览观赏的目的。”故此建议:小城市中心广场的面积般一在1-2公顷,大中城市中心广场面积在3.0-4.0公顷,如有必要可以再大一些。

2、城市广场与周边建筑。

广场与周边建筑的比例尺度首先要说是没有定式的。例如,天安门广场的宽为500米,两侧的建筑,如人民大会堂、革命历史博物馆的高度均在30-40米之间,其高宽之比约为1:2左右。这样的比例使人感到开阔。但由于广场中央布置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大型喷泉、灯柱、栏杆、花坛、草地,特别又建立了纪念堂,丰富了广场的内容,增加了广场的层次,使人并不感到空旷。一般来说,广场四周建筑物低,广场显得开阔、通透。广场四周建筑物高,处于高宽比1:2左右时,广场更显得有内聚感。此外,广场四周建筑物少,绿化多,广场显得广阔、通透;广场四周布满,广场则显得封闭感、安全感好,界面漂亮。例如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等,是举世称颂的佳例。总的来说,大广场中的组成要素应有较大的比例尺度,小广场中的组成要素宜用较小的比例尺度。

四、城市广场规划设计的原则

城市广场是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中具有多种功能的空间,是人们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也是公共建筑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广场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开放空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城市广场体系空间结构;城市广场功能布局;广场的性质、规模、标准;各广场与整个城市及周边用地的空间组织、功能珩接和交通联系。城市广场规划设计除应符合国家有关规范的要求外,一般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以人为本”原则。一个聚居地是否适宜,主要是指公共空间和当时的城市肌理是否与其居民的行为习惯相符,即是否与市民在行为空间和行为轨迹中活动和形式相符。个人对“适宜”的感觉就是“好用”,即是一种用起来得心应手、充分而适意。城市广场的使用应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古典的广场一般没有绿地,以硬地或建筑为主;现代广场则出现大片的绿地,并通过巧妙的设施配置和交通,竖向组织,实现广场的“可达性”和“可留性”,以强化广场作为公众中心“场所”精神。现代广场的规划设计以“人”为主体,体现“人性化”,其使用进一步贴近人的生活。

1、广场要有足够的铺装硬地供人活动,同时也应保证不少于广场面积25%比例的绿化地,为人们遮挡夏天烈日,丰富景观层次和色彩。

2、广场中需有坐凳、饮水器、公厕、电话亭、小售货亭等服务设施,而且还要有一些雕塑、小品、喷泉等充实内容,使广场更具有文化内涵和艺术感染力。只有做到设计新颖、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功能齐全,才能充分满足广大市民大到高雅艺术欣赏、小到健身娱乐休闲的不同需要。

3、广场交通流线组织要以城市规划为依据,处理好与周边的道路交通关系,保证行人安全。除交通广场外,其它广场一般限制机动车辆通行。

4、广场的小品、绿化、物体等均应以“人”为中心,时时体现为“人”服务的宗旨,处处符合人体的尺度。如飞珠溅玉的瀑布、此起彼伏的喷泉、高低错落的绿化,让人呼吸到自然的气息,赏心悦目,神清气爽。

(二) 地方特色原则。

城市广场的地方特色既包括自然特色,也包括其社会特色。

首先城市广场应突出其地方社会特色,即人文特性和历史特性。城市广场建设应承继城市当地本身的历史文脉,适应地方风情民俗文化,突出地方建筑艺术特色,有利于开展地方特色的民间活动,避免千城一面、似曾相识之感,增强广场的凝聚力和城市旅游吸引力。如济南泉城广场,代表的是齐鲁文化,体现的是“山、泉、湖、河”的泉城特色。广东新会市冈州广场营造的是侨乡建筑文化的传统特色。西安的锺鼓楼广场,注重把握历史的文脉,整个广场以连接锺楼、鼓楼,衬托锺鼓楼为基本使命,并把广场与锺楼、鼓楼有机结合起来,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其次,城市广场还应突出其地方自然特色,即适应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气温气候等。城市广场应强化地理特征,尽量采用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艺术手法和建筑材料,体现地方山水园林特色,以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如北方广场强调日照,南方广场则强调遮阳。一些专家倡导南方建设“大树广场”便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三) 效益兼顾原则

城市广场的功能向综合性和多样性衍生,现代城市广场综合利用城市空间和综合解决环境问题的意义日益显现。因此,城市广场规划设计不仅要有创新的理念和方法,而且还应体现出“生命至上、生态为先”的经济建设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思想。

首先,城市广场是城市中两种最具价值的开放空间(即广场与公园)之一。城市广场是城市中重要的建筑、空间和枢纽,是市民社会生活的中心,起着当地市民的“起居室”,外来旅游者“客厅”的作用。城市广场是城市中最具公共性、最富艺术感染力,也最能反映现代都市文明魅力的开放空间。城市对这种有高度开发价值的开放空间应予优先的开发权。

其次,城市广场规划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建筑空间形态、立体环境设施、园林绿化布局、道路交通系统珩接等方方面面。我们在进行城市广场规划设计中应时刻牢记并处处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并重的原则,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兼顾的原则,切不能有所偏废。厚此薄彼,往往顾此失彼。如某市火车站广场由于规划不合理,结果造成交通拥挤、排水不畅,雨天泥水地,晴日灰满天,环境污染严重,市民怨声载道,游客望而却步,极大的损害了城市形象。

再次,城市广场规划设计要克服几个误区:一是认为以土地作为城市道路、广场建设的回报是一条快捷方式。二是广场越大越好。三是让开发商牵着鼻子走。开发商看重的是重拆、建房、卖门面的利益;而政府则应着重考虑增加绿地、建设广场和公园,改善旅游、购物、休闲和人居环境。

(四)突出主题原则

城市广场无论大小如何,首先应明确其功能,确定其主题。这也可谓之“纲举目张”。围绕着主要功能,广场的规划设计就不会跑题,就会有“轨道”可循,也只有如此才能形成特色和内聚力与外引力。无论是交通广场、商业广场,还是融纪念性、标志性、群众性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广场,要有准确的定位。在城市广场规划设计中应力求突出城市广场在塑造城市形象、满足人们多层次的活动需要与改善城市环境(包括城市空间环境和城市生态环境)的三大功能。并体现时代特征为主旨,整体考虑广场布局规划。

特定的城市广场的规划设计都应精心创造实用而突出主题特色的城市广场个体:

一、和谐处理城市广场的规模尺度和空间形式,创造丰富的广场空间意向。

二、合理配置建筑,实现广场的使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