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影发展的几个阶段范文

电影发展的几个阶段精选(九篇)

电影发展的几个阶段

第1篇:电影发展的几个阶段范文

[关键词] 艺术特色;瓦力;动画

一、动画电影内涵及中美动画电影现状

所谓动画电影,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内涵,在我国动画电影一般被称之为美术片。当然,美术片只是我国所特有的一种称呼,在世界范围来看,早期的动画电影一般被理解为动画片、木偶片、剪纸片的统称。早期动画片的受众人群,一般理解为学生、幼儿。但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脑特技和人文情怀加入其中,使得动画片不再是简简单单的童话、寓言,更多的贴合时代的、情节生动、寓意深刻的动画片应运而生,动画电影随之发展壮大,并发展成了老少皆宜的一个制作题材。现当代的动画电影和常规电影在影片长度上没有区别,用1~2小时的时间向观众讲述完整的故事情节。

我国动画电影重说教轻娱乐,长期以来赋予动画片太多沉重的道德教育内容。而美国动画电影则重娱乐和影音效果,使得动画电影呈现出一种轻松、愉悦的状态。当然这并不是说,美国动画片没有教育内涵,相反近些年的《冰河世纪》《机器人总动员》等,在讲述故事的同时,所传达的保护环境等贴合时代主题的影片主旨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相对而言,我国动画电影的制作,除了电脑特技、影音影像等方面欠缺之外,故事主旨脱离现实生活,使得内容缺乏时代气息。纵观近几年的国内动画电影业,除了《喜羊羊与灰太狼》的贺岁系列以及传统的神话、童话故事之外,鲜有优秀作品出现。

追溯美国动画电影的发展历程,可以说分为产生、发展、繁荣三个阶段。特别是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动画电影达到了一个高潮,诞生了一大批家喻户晓的经典影片,对世界动画电影业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和推动。笔者试图从三个阶段入手分析美国动画电影的发展历程及艺术特色,以期为我国动画电影的发展带来些许启示。

二、美国动画电影初期:以搞笑为噱头重动作

美国早期动画电影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1907年,动画片《一张滑稽面孔的幽默姿态》的问世,可谓开创了美国动画影片的先河。尽管影片只有短短的几分钟,故事简单,制作也很粗糙,但作为美国动画电影史上的第一部片子,可以载入史册。此时的动画片很少作为独立电影进行播出,一般都出现在正式电影前的加演,其影响力稍显薄弱。受美国国情的影响,美国人有着乐观向上的国民性,因而在早期阶段,美国的动画片的主旋律就是搞笑、幽默,重动作轻故事。往往是虚构一个场景,然后让主人公展现出种种滑稽的动作和尴尬的局面。《一张滑稽面孔的幽默姿态》就是这种动画电影的典型代表作。

在美国动画电影发展初期,也诞生了一批家喻户晓的优秀作品,比如1929年的《大力水手》,就以诙谐的动作、夸张的表情和搞笑轻松的剧情在当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值得一提的是,在此阶段,还诞生了一个对世界动画电影业都意义非凡的公司,即1925年7月,25岁的沃尔特·迪斯尼和哥哥洛伊·迪斯尼创立的迪斯尼兄弟制片厂。这个制片厂自诞生之日起,就制作出了一系列具有轰动效应的动画电影,至今都影响深远的动画片《米老鼠》就是这个公司在当时创作出来的卡通形象。动画片中米老鼠的大鼻子以及剧中各种富有童话色彩的画面和形象,深受少年儿童的喜欢。从当时的动画片不难看出,滑稽、搞笑是该时期的主旋律,当时的动画剧中频添笑料与滑稽动作,对于剧情和语言倒不是特别重视。故而此阶段的动画片带给观众是一种轻松、愉悦的状态。动画电影所赋予的使命就是调解生活气息,赋予轻松生活状态。

三、美国动画电影发展阶段:戏剧效果的童话世界

很难界定美国动画电影发展中期具体始于什么年份,但一般认为从1937年后,美国的动画电影就如同搭上列车般,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在此阶段,美国动画电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推出系列优秀影片,并迅速占领风靡全球。整个迅速发展和提升的势头一直延续到1989年。故而,我们暂且将这五十年定位为美国动画电影高速发展阶段。

在美国动画业迅猛发展的整个阶段,迪斯尼公司功不可没。自迪斯尼公司在早期阶段创作了第一部有声动画片《蒸汽船威利》和第一部彩色动画《花与树》之后,迪斯尼公司在当时的美国取得了一定的声望。但华特·迪斯尼并不满足于现状,而是在此基础上大胆创作了美国电影史上第一个长篇动画《白雪公主》,片长74分钟。这部动画片在制作之时饱受争议,观众对情节简单的童话故事拍摄成影片存在严重的疑虑,但迪斯尼公司在影片中加入了音乐、舞蹈等很多成分,使得此动画片一经推出受到了空前的欢迎。当时的很多名人志士均对此片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部动画片不仅成为美国动画电影业第一步真正意义的动画电影,而且还改写了美国动画业延续的滑稽、搞笑风格。第一次将叙事和剧情融入其中,尽管故事讲述的是家喻户晓的童话,但其大胆的艺术形式和叙事风格将美国动画电影又向前推进了一步。迪斯尼公司也借此奠定了自己在美国动画电影业领军巨头的位置。随后推出的《木偶奇遇记》《小鹿斑比》等长片动画相继取得成功。但很可惜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得迪斯尼公司停止了本已初露头角的动画长片的制作。

第2篇:电影发展的几个阶段范文

Abstract: Chinese Audio-Visual education has gone through nearly a century since 1920s, and Audio-Visual educ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accelerat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a's education. The research of Audio-Visual publications as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udio-Visual education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Through the collation of literatures, this paper analyzed data results and found 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udio-Visual education and Audio-Visual publications.

关键词: 电化教育;书刊发展史;教育技术

Key words: Audio-Visual publications;developmental history of publications;educational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2-0248-02

1 研究概述

“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之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汉内斯·阿尔文)南国农先生在第四届教育技术博士论坛上的一句话。这句话引发了很多电教学者的思考,于是他们就在思考:中国的电化教育要发展,是不是也要通过研究中国的电化教育发展史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从而找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发展道路,加速我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此外为了对建立中国电化教育史学科、开设电化教育史课程奠定基础,研究中国电化教育书刊发展史就显得更加重要。南先生曾说过:“我国电教要深入发展,必须狠抓教材建设,逐步建立各科现代教材体系”[1]。因此作为中国电化教育理论发展的电教书刊的研究就显得尤其重要,她指导着我国电教的实践,见证了我国电教事业的发展历程。本文通过中国电教书刊的研究,来审视中国电化教育的发展。

2 研究方法和材料

2.1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性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法。通过从一些史记性的专著、杂志、网上图书馆和网络资源等方式收集了相关的专著和教材。由于电化教育学是个交叉学科,在专著和教材方面涉及的范围也比较广泛。笔者就根据南国农先生对中国电化教育发展的几个阶段分法,将中国电教书刊的发展也分为三个阶段:①中国早期的电化教育阶段(1920-1949);②新中国初期的电化教育阶段(1949-1978);③新中国电化教育重新起步全面发展阶段(1978-2008)[2]。在收集的过程中由于资料的匮乏和不完整性,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有些资料仍未收集在内。

2.2 研究材料(电教专著和教材) 中国的电化教育起步于20世纪30年代,发展到今天经历了70年的发展历程。不同的发展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电化教育从早期的将电影应用到教育发展到今天的多媒体网络和计算机时期,经历了幻灯、投影、录音、广播、电视教育、计算机辅助教育、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等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理论成果,笔者主要收集到了关于电化教育、教育技术、教育电视,幻灯、投影、计算机辅助教育、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制作、网络教育等相关方面的书籍。

3 数据统计及分析

3.1 中国早期的电化教育阶段(1920-1949) 这一时期是我国电化教育的早期阶段,共收集专著21本。

从内容上看,这一时期比较有影响的专著有:①陈友松的《教育的电影》,该书是我国早期的电影专著,全书225页,该书介绍了电影教育的地位,世界各国的现状、教育有声电影的制造、有声教育电影机器和鉴别电影的标准及等;②社会教育司编的《电化教育》该书作为当时社会教育的辅导丛书之一,主要介绍了电化教育的现状、电影和收音机件的使用和管理、电化教育实施法、国内主要教育影片目录等;③舒新城的《电化教育讲话》,是一本当时影响比较大的电教专论,主要介绍了电化教育的实际问题、电影教学方法和使用电影教学的必要性、以及制作电影的一些摄影艺术和技术知识。该书中作者指出了多媒体综合应用的问题和工具是为教育服务的理念,这对我国后来电化教育的发展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从时间维度上,20年代由于正处于我国电化教育的萌芽时期,因此没有专著出现;在三十年代由于我国电化教育一度活跃,不少教育工作者积极提倡电化教育,且在陶行知的带领下提倡采用幻灯和电影施教,故在这个时期就有14本出版;在四十年代由于1937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经济低迷及当时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不重视等方面影响,一度活跃的电化教育开始陷入困境[3]。因此这一时期出版专著7本,且有一本是译著。

从空间维度发现,早期的电化教育主要在以江苏为代表的沿海一带发展,这主要是因为一些提倡搞电教的教育工作者都聚集在此处,以及一些早期搞电化教育的学校(如金陵大学)、电化教育组织和教育电影协会等也在此地区成立,这些机构和协会以及他们所实施的电教活动,都加速了此地区的电化教育的发展。

3.2 新中国初期的电化教育阶段(1949-197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电化教育的理论研究很少进行,相关的专著和教材也很少,没有多少有价值的研究成果[4]。从建国后到前是我国电化教育的孕育阶段(初期发展阶段),虽然电化教育搞的也轰轰烈烈,但是没有或者说很少有理论成果。后又遭到的迫害,中国的电化教育处于停滞时期。这一阶段只有三本专著,一本是在1951中央文化部科学普及局编过一本《幻灯手册》有商务印书馆出版;另一本是由上海电视台电视教育组在1976年6月编的《电视教育讲座》一书,此外的就是1978年1月张建邦编著的《电脑教学》一书。

3.3 中国电化教育重新起步全面发展阶段(1978-至今)

3.3.1 教材收集情况简介 从改革开放到今天是我国电化教育蓬勃发展的时期,也是电化教育教材和专著蓬勃发展时期,通过收集共找到相关专著825本。由于电化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幻灯、投影、电视教育、广播、计算机辅助教育、远程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网络教育)等几个阶段,因此我们按照此对这些专著分为:电化教育、教育技术、远程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远程教育五类。

3.3.2 教材的分类及分析 将教材的情况分为五大类:如表1图1所示各类教材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单位:本)。

从表1和图1可以看出介绍理论的电化教育和教育技术的教材专著与关于电化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的远程教育、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教学设计的教材的数量相当。在理论研究方面教育技术相关教材占到了所有教材的32%;在教学实践和研究方面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占了所有教材的30%,从中可以发现,中国的电化教育在改革开放重新起步到后来的飞腾发展的过程中,电化教育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齐头并进。

同时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发现教材大部分都集中在华北和华中地带,且教材作者一般都集中在这些地区的高校。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高校对专著和教材发展有一定的带动作用。

4 结束语

中国的电化教育从19世纪20年代开始发展到今天,她走过了近百年的发展历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大量的专著和教材的出现是电化教育学科和专业成熟的标志,形成了我国特色的电化教育专业理论体系和课程结构。通过对中国电化教育教材、专著发展史的研究,从中找到电化教育教材、专著的出版和我国电化教育发展的关系。

4.1 电化教育的发展和电化教育教材发展的关系 电化教育的发展促进电教教材和专著的出版,反过来这些理论科研成果的出版又来指导我国电化教育的实践发展。他们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关系。电化教育的这种变化发展趋势符合研究的一般规律,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并在实践中进行修改总结,获得新的理论知识,然后再去指导实践,不断反复,呈现螺旋式上升,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从而促进了我国电化教育研究不断向前发展。[5]

4.2 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电化教育发展的历程 从对每种分类教材的统计分析可以发现,每类教材在一定时期的大量出版与我国电化教育在某一领域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这些教材的出版是我国电化教育在某一阶段发展的足迹和印记。此外教材的发展也与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关系,当一个时期经济好了,就可以购买大量的电教设施,从而加速实践研究,实践研究不断向前又激励着理论研究专著的发展。另外政府和教育部门的重视也影响电化教育的发展。政府和教育部门重视了,从物理、人力等上都会给予极大的支持,这样工作在电教行业的一线人员在精神上可以更加的有劲头搞科研,也促进了教材专著的发展。

4.3 从地域上看我国电化教育和电化教育教材的发展关系 从前面统计的数据可以看到,中国电化教育教材的专著的作者分布有一定的聚集性,大部分聚集在沿海高校,这些高校也是我国电化教育专业开办的比较早,且发展的比较好的学校。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几所我国电化教育专业开办的最好的高校。这里之做一科研成果显著与我国电化教育的发展史和长期在这些高校奋斗的电教前辈和专家们的指导是密不可分的。

中国的电化教育起源年代于民众教育,发展渗透到各个行业和领域,因此电化教育相关专著和教材也分布到各个领域。由于笔者水平和精力有限,有些教材和专著未免收集不到,此外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有些资料的出处无法一一列出,在此谨向这些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参考文献:

[1]南国农主编.电化教育理论和电教试验[M].甘肃教育出版社,1991(12).

[2]南先生的PPT.第四届教育技术博士论坛,2008.10.18.

[3]吴在扬主编.中国电化教育简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44).

第3篇:电影发展的几个阶段范文

随着社会进步,时代变迁,动画形成了一种综合产业,它不但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更是时间的流逝的成果。在动画产业里,漫画也是年轻一代所喜爱的刊物,是青春活力的象征,也是梦开始的地方。在创新交融的动画艺术中,传统艺术渐渐被淡化之际,动画艺术逐步的带领文化启航。国内的动画产业链走过了八十年的磨砺,但是在世界范畴内却算是起步阶段,随着时代的转变,国家近几年来对动画产业的大力扶持和重视,新时代的文化引领将在动画产业中诞生,也会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延续下去。

二、主题

1、中国动画行业现状

国内现阶段的动画并没有覆盖于全龄化,这也是受到中国本土文化影响,但相对来说确是一片非常巨大的市场,拥有很大的扩充空间。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动画的影响不言而喻,在上至政府下到百姓,一直停留着“动画是小孩子看的东西”,导致动画不能像日本动画工业那样拥有高度的社会认同。动画所能合作的产业也相对匮乏。在日本动画行业里,文学、电影、音乐、玩具产业都是动画行业相辅相成的合作关系,拥有大量优秀人员参与其中,使得日本动画行业繁荣不衰,这也是在中国动画产业中不可想象的。近年来国内涌现出有大量的动画作品在国外也很受欢迎,如《喜羊羊与灰太狼》《魁拔》《熊出没》等等,虽然小孩子非常喜爱,可惜没有推广到中段年龄的人群中,因为对于成人来说,有点无聊。不像在日本的动画有许多地方不断的吸引人看下去,当然,我也喜欢看日本的动画片,因为许多励志的元素在其中,也是现今社会所匮乏的精神。

在国外针对于青年的动画电影已经大力发展起来,填补了动画对于青年观众的这一阶段人群。如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作品中就有许多来填补这一块观众的市场。对于动画,在日本不仅仅是娱乐,随着动画一代又一代人文的影响,动画已经上升为日本本国的影视欣赏的地位,形成了大众化,全龄化的一种阶段。美国更是有迪斯尼这样的国际动画企业来支撑,形成了一种美式英雄主义的风格动画,可以说,欧美的动画发展过程是非常的成功,并且为三维动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我相信,随着我国不断的前进,政府的大力扶持,中国的动画将逐步的发展起来,推出更好的,引人入胜的动画片。

2、电影行业发展

在中国动画产业复苏之际,中国的影视行业却在蓬勃的发展。在最近的几年内,大家可以明显感受到,国内制作的电影越加众多,电影商业市场也越加火热。远观早年,观众还会觉得电影院甚是萧条,电影行业更是艰难。但是近些年来中国电影纷纷登上国际电影节,国外也开始纷纷关注起中国电影,国内更是掀起电影制作的热潮。这也是电影成本相对降低,价格符合大众的结果。各大城市的电影院,媒体公司更是接涌迸发,行业一片繁荣。显著的变化也相对的说明,国内电影市场的繁荣兴盛,更是说明了电影在媒体影像行业中的发展趋势即将成熟,明确。

大家先看一组电影市场的数据:2004年,我国制作了200多部电影,票房15亿元。当然这里包含了外国电影在中国的票房收入,以下数据同理:2007年制作近400部,票房收入33亿元:2012年,制作700多部,票房达170多亿元。可想而知,中国的电影行业产量和收入增长的非常迅猛,现已成为世界年产量第二大国。对于电影发展的猛烈,首先是年龄覆盖全面性,小孩,青年,中年,老年全部涵括在内,全面推广。这也是动画产业现阶段所无力的,其次,主推青年男女电影,如最近热映的《小时代》《分手大师》《心花路放》等等。这也是中国电影与国际电影融合过程中,必然会有大批导演关注青年人所喜爱的焦点。再有,非主流电影也是少一部分人所喜爱的,这少一部分人是由电影研究者和电影迷构成,虽然不能代表大众的指向,但确是电影发展潮流中的一个群体,电影市场也推出了这少一部分人的欣赏高度。非主流电影在某一阶段意义上是一个国家电影真实内涵所在,也是艺术感的一种标志,知名导演在大量的商业片中也会制作出几部非主流的电影,标志自己的艺术内涵以及自己的文化底蕴。而反观中国的动画却很少能推出自己的“东西”,导致动画行业随波逐流,大众商业。

3、动画在电影行业中的应用

在中国科技进步当中,电影里加入的动画元素越来越多,特技,特效,二维、三维运用在电影里频频出现。中国电影、动画行业互相进步,互相融合是一种必然过程,也是当下中国媒体行业发展的趋势所在。艺术文化的进步和科技发展密不可分。随着电脑动画技术功能日趋强大,给现代的电影带来了极大的创造空间,动画天马星空的想象和不拘一格的创作方式更是给现代电影开阔了更加广泛的创意空间。影视中三维动画应用于虚拟现场,角色动画制作,虚拟运动过程模拟及后期特效等方面,三维动画中丰富的创意,夸张的变形,加强了影视作品的艺术表现方式,打破了影视艺术的表现形式。外界的任何阻碍在动画特效面前已摇摇欲坠。电影与动画互相结合创造出一种传统影视手法,不可想象的画面、场景现已在动画中得以实现,更加满足了观众对于这种感官冲击的渴望,使得电影更拥有吸引力和创作力。

回望过去,每一次的科技进步,艺术表现的手法也相对的革新与改进。1978年Superman第一个使用CGI也就是计算机成像技术的作为电影片头时,Black hold(黑洞)第一次使用3D电脑特效,从此3D动画运用到电影中,也是3D动画在媒体行业中发展最快的一个领域。之后的《侏罗纪公园》《星球大战》《深渊》等多部知名电影更是采用了3D电脑动画创出令人意想不到的科幻效果。对此,詹姆斯・卡梅隆是这样说的;“视觉娱乐影像制作艺术和技术正在发生异常革命,这场革命给我们制作电影和其他视觉媒体带来如此深刻的变化,以至于我们只能用出现了异常数字化文艺复兴运动来描述它。”在我国2010年时也是中国电影3D元年,尽管早在几年就有大力的发展,但一直进步缓慢,直到2010年才开始慢慢起步。国产3D电影《乐火男孩》《齐天大圣前传》几部3D电影为试水之作,虽然并没有在中国电影市场中获得令人想象的效果,但给中国电影、动画行业带来启迪。中国3D动画技术在中国电影运用中更多的是电影特效方面,如《唐山大地震》《龙门飞甲》都将3D动画效果作为电影的点睛之处。动画科技的进步让很多专业人员从庞大的录像实景、琐碎剪辑步骤以及高昂的摄像设备中解脱出来,在创意和创作道路中开启了一片新的路途,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以及制作过程,给人们带来更好,更有冲击力的作品,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第4篇:电影发展的几个阶段范文

[关键词] 体育电影;体育精神;文化价值

体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电影是传播人类社会文明的艺术形式和手段,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二者的结合可以达到文化交融和相互促进的作用,体育可以借助于电影的形式展现在观众面前,而电影可以借助于体育的魅力吸引人们的注意,两者的结合符合历史的必然性。

一、中国体育电影发展历程回顾

(一)初级发展阶段(1949年—1965年)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业待兴,社会主义迎来了全面建设时期,关于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百花争鸣,百家齐放”的口号,为这一时期文艺的发展奠定了基调。体育电影在这一时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这一阶段,共拍摄了10余部以体育为题材的影片,在当时引起了强烈反响,他们分别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女篮5号》《水上春秋》《球场风波》《女跳水队员》《冰上姐妹》《球迷》《小足球队》《大李、小李和老李》《两个小足球队》,这一时期的影片主要以叙事为主,深刻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思想上发生的巨大变化,但在创作思维上,还无法摆脱国家政治思想的影响,这些影片大都从不同程度上反映了:“热爱新时代,热爱工农兵”的时代主题。

(二)停滞阶段(1966年—1976年)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个特殊时期,也是党和国家遭受严重挫折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体育事业的发展受到了质疑,成为“修正主义思想”批判的目标,学校被迫停课,运动员停滞训练,主管体育工作的将军受到迫害,致使新中国体育系统全面崩溃。除此之外,电影事业也受到了重创,遭到了全面的破坏,许多著名电影制作人,优秀的演员被关押和折磨,最终含冤而死,给我国刚有起色的电影事业带来了重大损失。在这个严重破坏的时期,“阶级斗争,批判资本主义,反四旧”等成为时代的口号,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停滞不前,十年“”期间,未有一部以体育为题材的电影问世,体育电影事业的发展进入到了停滞和倒退阶段。

(三)恢复发展阶段(1977年—2000年)

随着""的结束,一些错误思想被纠正,发展经济重新成为时代的主题,各行各业都开始了恢复和发展,体育事业进入了黄金发展时期,特别是竞技体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竞技体育的飞速发展也带动了体育电影的快速成长,这一时期被称为是体育电影多产时期,共拍摄了32部以体育为题材的电影作品,乒乓球、排球、体操、足球等体育项目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这一时期的电影代表作有《沙鸥》《冰与火》《女足9号》《一盘没有下完的棋》等。

(四)快速发展阶段(2001年—至今)

21世纪,中国迈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成效逐步显现,经济快速发展,文化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态势,古老的中国文化在世界上正显现出咄咄逼人的趋势。这一时期的国产电影受益于高科技的手段,不断推出精彩绝伦的大片,在视觉上引起了强烈冲击,体育电影也不甘落后,也推出了几部精彩的影片,其中代表作有《功夫》《少林足球》《大灌篮》《扣篮对决》等。

通过对于国产体育类电影的阶段上的梳理,不难发现,无论是就电影的数量还是质量都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对比国外的体育类电影发现,国产体育类电影存在如下问题:

1.主题思想单一,模式固定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以体育为题材的电影拍摄了上百部,经过历史的洗礼,成为经典的,被广为传颂的影片却屈指可数,究其原因,主要是国产电影套路统一,思想单一,模式固定。对国产体育电影细细研究,会发现影片之间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通常都是采用叙事的方式,讲述一个运动员或者教练员,在初期接触体育的时候,经受过无数的挫折,最后凭借顽强意志和坚忍不拔的精神战胜所有对手,此类影片被称为是冠军电影。对于这类影片,观众和专家们是各抒己见。

2008年4月第15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前夕,举办了有关奥运体育电影的专场展播,来自的10余部影片进行了展映,其中代表作有《扣篮对决》和《挑战星期天》,在展播后的大会交流讨论中,许多艺术界资深人士普遍指出,目前国内体育电影的主题过于集中在励志上,对于体育精神的解读不够准确。这类影片的教化现象明显,模式固定,过度强调最终的竞技成绩,忽略了对主人公性格和命运的深度解析,这种影片很难在思想上引起人们的共鸣。

2.电影缺乏娱乐性

体育的诞生和游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原始人在狩猎的空闲时间,为了宣泄情感而进行的嬉戏活动,后来在重大节日和宗教仪式上不断进行表演,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虽然这时的游戏活动不能称作我们今天的“体育”,只能算作是身体活动,但是这些活动从侧面反映了体育在诞生之初融入了很多娱乐元素。时至今日的体育活动,不仅能使运动者本身得到身心愉悦,同时也能带给观众美的享受,娱乐身心,放松情感,这也是现代体育的外在魅力。然而国产体育电影在娱乐大众这个环节上,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切入点,虽说近几年的几部影片在尝试着突出娱乐性,但是由于过分地运用了夸张手法,使影片失去了体育原本的面目,如何做到体育电影即有娱乐性又不失体育的内涵,是电影人今后亟待解决的问题。

3.电影缺乏真实感

通过对国产体育电影的运动场景进行研究,发现电影中采用的运动场景不够真实,背离了竞争异常激烈的竞技体育赛场,这样的解读没能真正读懂竞技体育精神的内涵,也错失了让观众从内心深处感受体育精神的机会。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缺乏竞技体育电影生存的土壤,人民大众对竞技体育距离较远,竞技体育对大多数国人来说还是陌生的一页。通过对拍摄体育电影的导演和演员进行调查,多数演员普遍脱离体育生活,有关体育环节的表演缺乏真实感,缺少运动激情,在专业动作上弄虚作假,使用电脑特技制作,失去了运动员特有的职业体育素养。部分电影以为投入巨资、铺设强大的演员阵容就能赢得观众的青睐,结果是事与愿违,反让体育迷们感到失望。

4.体育文化资源开发不够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把中国文化成功地展现到世人面前,也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广泛认可。在体育文化资源的开发上,可以借鉴国外成熟的经验,再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推出具有我国文化特色的,真实感人的人物传记。比如,一直被国人引以为豪,尊称为国球的乒乓球项目,可以以邓亚萍的传奇人生为题材;在田径项目上具有传奇色彩的110米栏世界冠军刘翔;神奇教练马俊仁等,对这些真实感人的体育资源进行深挖,加之电影艺术手法的运用,足以感动每一个热爱体育的人。从我国已拍摄的体育电影来看,对体育文化的开发缺少深度,只是抓住了皮毛,并没有洞察到体育的真正本质。

二、体育电影的文化价值内涵及社会功能

电影的本质在于通过影片内容和拍摄手法以及对于时代主题的映衬,反映相应的时代精神和文化烙印;体育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展示相应文化形式的肢体手段和身体语言,因此,以体育为取材背景的电影,就应该表现出相应的内涵,唯有如此,才能获得观众的好评,也能使得体育电影能够立足并获得发展。

(一)传达体育精神

“体育精神,是指对体育实践活动起着导向作用,并规定着体育文化模式的理性选择,包括体育的理想信念、道德规范、体育道德、理性心理、审美标准。它是体育行为的动力、支柱和灵魂。”体育精神的内涵很丰富,人们熟知的体育精神通常是指奥林匹克精神,即“更高,更快,更强”。体育运动之所以能被拍成电影,搬上银幕,并引起人们的思想共鸣,是体育精神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体育电影经过艺术手法的修饰,把“勇于拼搏,敢于竞争,挑战极限,团队合作”的体育精神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细细揣摩体育的发展历程,从原始社会的为了生存而“竞争”,到了近代为个人和国家荣誉“拼搏”,再到现代对于人体极限的“挑战”,从原始野蛮的文化到现代的发达文明,国家和王朝不断更替,但惟有一脉相承、永不退色的就是就是体育精神。

新中国成立初期拍摄的《冰上姐妹》,影片通过对运动员训练、生活和比赛的描述,反映了当时所提倡的集体主义精神,弘扬了个人必须服从集体,集体利益高于一切,集体力量可战胜一切的道理,向观众充分展现了集体主义价值观。2000年拍摄的《女足9号》,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这是一部爱国主义题材的影片,影片的主人公高波,为了捍卫国家荣誉,毅然决然地拒绝了日本的高薪聘请,回国组建女子足球队,最后经过全体队员的奋力拼搏,在国际大赛上战胜了强大的日本队,彰显和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

(二)宣传政治思想

电影因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拥有着大量观众,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电影逐渐受到政治家和宣传家的青睐,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电影起着宣传政治思想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之后拍摄的几部影片,完全体现了时代政治诉求。《一个女教练的自述》《女篮5号》《一盘没有下完的棋》等电影充分赞美社会主义好,为了社会主义事业人们愿意奉献毕生精力的坚定信仰。《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这部影片,可谓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之作,影片讲述了我国奥运会史上第一人刘长春,冲破艰难险阻,摆脱日本人的陷害,最后代表“中华民国”参加洛杉矶奥运会的故事,由于刘长春的坚持不懈,最终使得印有“CHINA”的前导牌第一次出现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开幕式上,这是东方巨人向世界迈出的第一步。影片高度赞扬了刘长春的爱国主义情节,这种情节和当时人们的社会主义建设热情融为一体,激励着每一个追求社会主义事业的人去努力实现梦想。

三、结 语

目前,国产体育电影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是体育电影题材不够丰富,内容涉及的体育范畴较窄,对体育文化内涵理解得不够透彻,电影在拍摄和制作上缺乏创新。另一方面,电影人对体育领域关注的不够,反映体育题材方面的剧本较少,这些都是造成国产体育电影没有市场的主要因素。因此,国产体育电影的发展到了不得不改革的关头,只有以传承体育文化为己任,以市场需求为目标,才是国产体育类电影的生存之道。

[参考文献]

[1] 肖沛雄,万文双.中美体育电影中体育精神的和而不同[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03).

[2] 黄璐.论美国励志体育电影风行的意识形态性[J].体育科学研究,2007,11(03).

[3] 方金娴.浅谈中国现当代体育电影的发展历程[J].体育世界,2008(05).

[4] 王岗.体育的文化真实[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

第5篇:电影发展的几个阶段范文

关键词:物理学,发展,移动通信,现代通信技术,影响

引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改变,而我们的现代通讯技术也是根据科技的发展,并将最新的物理学知识运用到通信技术里面。现代通信技术是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到如今已经发展了很长的时间,作为高中生,我们理所当然有任务去弄清楚通信技术是如何在受到物理学的影响从而发生巨大改变的。现在我们一般将现代通信技术简称为电信,在国际上它的称呼则为远程通信,总而言之,现代通信技术帮助我们解决了我们人类之间最为重要的沟通问题,而物理学则是让这个技术更加锦上添花。

1物理学的影响

物理学它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特别关键的作用,尤其是在21世纪的时候,可以正在不断地发展,而物理学也在以惊人的速度让我们知道它所能带给我们的新奥妙,21世纪一个让物理学成为高新技术领域的一个重要支撑点,它为各种高科技产品提供源源不断的知识,物理学是一个有雄厚基础以及具有成熟性的科学,它的存在也推动着其他科学领域的发展,在如今的社会,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交织所产生的领域,是现在具有最强挑战以及潜藏最多发展机会的领域。毫无疑问,作为我们新时代的科学教育的核心学科是现在发展趋势最好的物理学,而我们现在这个阶段要做好的就是着重的看待物理学在自然科学以及现代科技中所起的作用。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近现代的通信技术也就开始发展历程,在这个阶段,通信技术在电的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等的发明下出现了各种产品,比如电话,电报。随着物理学家们的积极研究,在近现代的物理发展中,网络以及卫星的的出现也让通信技术发生质的飞跃,现在,以物理学为基础的研究有纳米材料,光电子信息以及通信工程交叉的新兴学科群,能够让我们这些即将步入大学的高中生学习上有一个专业的素质教育的学习环境。

2物理学对现代通信的影响

2.1对初期阶段的影响在通信技术的萌芽阶段,通信技术主要依赖的物理学手段即为在无线电波上选择几个频段最为最开始的移动通信,那个时期的通信技术的频率也是极小的,只有2MHz,但是随着人们在这个领域的的研究越来越多,通信技术所用的频率也就得到提高,20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40年代这20年的时间了,那个时期的通信技术主要集中在开发一些具有专用功能的系统,对于我们现在所说的通信技术的开发较为忽略,主要的症结在于当时所能达到的频率实在是太低了。2.2对公用移动通信技术的影响说到20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的公用通信技术,我们一般会讲到美国,因为美国首先发展起来的城市系统中,美国人就在这个系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公用的汽车通信网络。在这个阶段所用到的物理学技术这位单工同频技术,该技术主要为单工,但同时也利用三个间隔为120KHZ的频段,随后发达国家也在美国人的基础上发展出属于他们自己的公用移动电话系统。在这个阶段有一个著名的科学家贝尔,他发明了人工交换系统接续系统,使得专用网络成功的过渡到公用网。虽然这个通信技术更上一层楼,但是这个阶段通信技术所遇到的瓶颈是,它的网络容量小。2.3对新型IMTS的影响在随后的十年,通信技术的发展在公用移动通信的基础上研发出来新型的IMTS,这个新型的物理学技术吧通信系统的频段改为150MHz和450MHz,这个技术的产生,让通信的网络容量得到很大的增加。而且在物理学的帮助下,通信技术也实现了无线频道的自动选择以及自动接续。而且在这个阶段,德国也研发出与美国的移动电话网络系统相似的系统称为B网。在这个阶段物理学给通信技术带来的就是不断地技术创新,这一阶段的优点则为中小容量,大区制,频率高达450MHz,自动接续的实现等等,都让通信技术更加完善。2.4对快速发展阶段的影响现代通信快速发展的阶段就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这段时间,世界上的第一步手机就诞生了。随着AMPS也就是第一代蜂窝技术的发明,它使用单独的频带,使得与传统的通信技术有了很大的改变,这个蜂窝技术的提出也增加了通信网络的容量,所以也让这个蜂窝式的公用移动通信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的运用,随着系统电路设计以及器件物理的出现以及改进,微电子技术也开始得到人们的青睐,而这个技术则是让通信技术逐渐微小化的关键技术,而蜂窝网式的通信结构为以后发展大型的通信网络技术做好准备。2.5对通信产品的影响近代出现的通信产品是电报和电话,,但是今天电报的存在几乎不存在,但是电话却还在,从固定电话到寻呼机,移动的手提电话到手机,现在的QQ,微信,电子邮箱,MSN,还有卫星通信,数字通信以及光纤通信。

3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物理学的发展时刻推动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事实上,我们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物理学不断地更新知识,那么通信技术的发展也不会如此迅速,总的来说,物理学对通信技术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在当今的社会,通信技术正在分分钟的影响我们的生活,现代通信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地位是无人可以撼动的,现代通信技术是现在信息产业的龙头企业,它的发展前景无可限量。随着物理学知识的进一步的提高,我们未来的通信技术会有着这样展望,即宽频带、大容量、远距离、多用户、高保密性、高效率、高可靠性、高灵活性的数字化、智能化、综合化。作为高中生我们有理由要学好物理学知识为我们的科技进步做好贡献自己准备。

参考文献

[1]孙振东.现代通信技术发展模式研究[D].长安大学,2014.

第6篇:电影发展的几个阶段范文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智能化建筑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电气工程在整个建筑中的地位以及作用也越来越重,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的工期、质量以及投资效果。电气工程造价管理作为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也越来越得到建筑企业的关注,因此,如何做好电气工程施工中各个环节的造价控制成为当前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分析了智能化建筑中电气工程造价存在的问题,然后就智能化建筑中电气工程造价的各个阶段的控制提出了几点措施。

关键词:高层建筑;电气设计;要点与注意问题

中图分类号:[TU20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建筑行业在效益、规模以及素质各个方面不断地得到了提高,经营管理工作也不断地进行完善,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做好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电气工程作为智能化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程造价控制是指在整个电气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在保证电气工程符合质量的前提下,将电气工程施工中各个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确保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合理利用,在确保电气工程按质、按量完成的基础上实现更好地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关键词:智能化建筑;电气工程造价;工程阶段;控制措施

一、智能化建筑中电气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智能化建筑是伴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的,智能化建筑中电气工程的发展经历了电气化、自动化以及智能化三个阶段。智能化建筑中的电气工程利用了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以及传感技术等,不仅综合性强,而且涉及的专业比较广泛,因此,在当前技术还不是很娴熟的阶段,智能化建筑中电气工程造价的各个阶段的控制存在很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电气工程投标阶段

在电气工程投标阶段,由于对投标战略制定的不够准确,不能有效地把握工程造价的有效性与合理性,这就很容易造成恶性竞标的后果,或者是企业为了追求高利润一味的高报价,使得企业在工程完工之后出现亏损。

2、电气工程投资阶段

在电气工程的投资阶段也会由于对工程造价控制不合理而出现很多的问题,比如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不能合理的调整工程价款,或者是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对风险的分析不全面,不能合理规避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风险。

3、电气工程实施阶段

在电气工程的实施阶段由于没有事先对工程造价合理预测,在施工过程中不能有效地进行造价管理与控制,最终导致企业入不敷出,经营困难。

二、智能化建筑中电气工程造价的各个阶段的控制措施

智能化建筑中的电气工程造价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多阶段的工程,因此,造价控制要针对整个工程合理的进行,从而最终达到合理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下面将就电气工程造价的各个阶段的控制措施具体进行分析。

1、电气工程招投标阶段

智能化建筑工程招投标阶段的经济决策对整个电气工程的造价管理有着很重要等的影响,尤其是建设标准、设备的选择等方面都会影响电气工程的造价,招标阶段的造价管理是整个工程造价管理的基础,会影响到电气工程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也会影响到投资者的利益,因此,一定要做好招投标阶段的造价控制工作。这一阶段的电气工程造价控制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对工程量清单的控制,电气工程的审计人员要对工程清单进行控制,在编制清单时要全面了解电气工程的相关资料,同时要做好现场调查工作,为编制工程清单做好基础。第二是对标底的审核,电气工程标底不是越低越好,也不是越高越好,要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基础上合理的进行编制与审核,标底的定价还要充分的考虑材料、人力物力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将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完成招投标阶段的造价控制工作。

2、电气工程投资阶段

根据调查研究可以看出,电气工程各个阶段对整个工程的造价有着不同的影响,其中投资阶段大约是75%~95%,设计阶段为35%~75%,而施工阶段大约是5%~35%,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投资阶段与设计阶段是整个电气工程造价控制工作的关键阶段,对整个电气工程的造价管理有很重要的意义,因此,一定要做好投资阶段的造价控制工作,把好工程造价的第一关。投资阶段的造价控制工作是要合理确定电气工程的造价,工程造价的费用主要包括材料费、人工费、设备费、管理费以及各种税金与利润等,企业一定要科学合理的做好造价管理工作,为整个电气工程的造价控制工作打好基础。

3、电气工程设计阶段

前面已经提到,电气工程的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在整个工程中大约为35%~75%,因此,一定要做好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工作。首先,进行限额设计,限额设计造价控制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项目法人要将该内容写入合同中,这样可以对设计人员进行约束,对超出的部分,一定要严格的审查,同时还要主动控制,以减少不必要的设计费用,从而做到合理控制造价的目的。其次,还要提高设计的整体质量,当然,这与限额设计时不相矛盾的,因为如果设计质量不佳,那么电气工程概算就会失去其应有的意义。例如,如果在进行电气勘探工作中对地形考察的不够准确,那么就会在电气施工中遇到困难,这时会提高工程成本,出现了不必要的支出,因此,要想做好设计阶段的电气工程造价控制工作,一定要保证设计的质量。

4、电气工程实施阶段

智能化建筑中电气工程是根据设计建设工程的过程,实施阶段涉及面广、工程量大,且受到的影响因素很多,因此,该阶段的造价控制工作对整个电气工程的造价工作有很重要的影响。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继续实践招投标工作,编制工程清单,然后再全面市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清单计价,对电气工程中需要的每项材料、设备都要做到明码标价;在电气工程的实施过程中要严格的依据程序办事,做好各项配套工作,依据工程进度进行,争取不多做、不浪费;在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不能随意变更工程设计,最好做到一步到位;设备以及材料的价格变动会对工程造价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要及时的了解市场行情,对材料以及设备的采购做到货比三家,争取将造价控制工作落到实处。

5、电气工程竣工阶段

电气工程的竣工结算阶段对整个电气工程的造价控制也有一定的影响。竣工结算是一项很细致的工作,需要在进行工程的竣工结算时一定要认真、细致,不能多算也不能少算与漏算,在确保量与价的准确与统一。这就要求计算人员不仅要掌握好各项计算规则,还要准确的了解整个电气工程,同时,结算人员还要具备一定的工程技术专业知识,这样不仅可以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议,还可以对不合理的因素提出疑问,更好地确保电气工程结算的准确性。

结语:

智能化建筑中电气工程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要想做好电气工程各个阶段的造价控制工作,就要对整个电气工程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控制与管理,以期获得最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祝燕燕,田萍萍.加强建筑电气工程造价管理及控制的探讨[J].科海故事博览:科技探索,2011(12)

[2]王纪东.工程造价在各个阶段的控制措施研究[J].科技资讯,2011(18)

[3]王俊昌.加强建筑电气工程造价管理及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2)

第7篇:电影发展的几个阶段范文

[关键词] 电影;受众;轨迹;观念

电影从诞生之始,就与时代和观众密不可分。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从宽银幕到立体电影,其外在的表现是时代变化,是科技在起作用;而背后的推动力实际上是观众,是市场。“观众在电影中处于权威的地位,无视观众的意向,是注定行不通的。”[1]

从传播学角度来看,电影属于大众传播媒介,也是社会文化的艺术载体。作为一种文化产业抑或是意识形态的工具,离不开受众的支持与拥戴。如果说电影创造了受众,那么受众也创造了电影。因为,没有受众对电影的观赏、评价,没有受众的参与,电影永远也不能兑现它的经济、文化和审美价值。所以,受众是电影的催化剂和生产者,并不仅仅是电影意义的接受者,受众应该是与电影“同生同体”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对电影受众的研究应当平行于对电影本身的研究。任何一部电影在拍摄前、拍摄中、拍摄后都应当有受众的参与。拍摄前,受众是电影的目的;拍摄中,受众是电影的关注者;拍摄后,受众是电影的作用对象。

一、中国电影受众研究的基本轨迹

一般认为,中国电影受众研究最初源于中国戏曲文化重视观众的传统。众所周知,中国戏曲历来重视观众的反应,这在2008年贺岁大片《梅兰芳》中可见一斑,观众对一部艺术作品的行为和情感反馈将直接影响艺术创作。所以,从世纪初电影在中国大地上诞生开始,观众对电影的反应如何,电影作用于观众的效果如何就成为电影管理者和创作者经常讨论的问题。1922年上海明星电影公司成立后,就非常重视观众研究,尽管该公司的两位主要电影艺术家郑正秋和张石川在影片如何对待观众的问题上发生了分歧,前者重教化、后者偏娱乐,但该公司拍摄的许多影片仍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

建国以后,著名影评家钟惦先生发表的著名文章《电影的锣鼓》开篇就指出:“最主要的是电影与观众的联系,丢掉了这一点就丢掉了一切。”他列举了观众上座率下降的事实,谈及了观众的观影规律,在那个特定历史条件下,锣鼓无法敲响,电影观众学研究也不可能进行下去。

将电影受众研究视为一门学科,始自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对电影研究的再度重视是由于电影观众人数的大幅度下降,城市电影观众几乎每年减少五千万人次。导致电影院上座人次下降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诸如电影和社会上多种文化活动的竞争等。然而,这些都不能掩盖这样一个事实:长期以来,忽视受众主体、生硬教育受众的电影作品,必然遭到受众的拒斥。受众的自主性和多种娱乐活动对大众闲暇时间的争夺,使电影受众问题成为电影创作界和理论界必须重视的问题。

于是,自80年代初开始,涉及电影观众的文章越来越多。1988年9月,在章柏青等人的倡导下,北京电影学院还首先开办了电影观众学课程,出版了《电影观众学》这本著作,标志着我国电影观众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之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黄会林教授主编的《影视受众研究丛书》相继出版,为受众研究提供了比较系统的理论文本。

尽管如此,受众研究仍然是一个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和不间断关注的领域。

二、中国电影受众研究的时空定位

一般来说,电影受众应当是处于一定阶层、一定时代、一定区域三维坐标系中的观众集合体。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电影受众的接受特点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接受者是极其复杂的群体,既有历时的时代之分,又有共时的层次之别,更有不同文化系统接受者的巨大差异。接受美学认为接受者的接受情况是由“接受银幕”和“期待视野”决定的。所谓“接受银幕”就是传统文化习染积淀的纵向和时代文化观念影响的横向所组构的坐标图象;而“期待视野”则为“接受银幕”的“潜能”向纵深发展的企望。这“接受”和“期待”对于每一个接受者来说,无不由他所处的政治经济地位和文化教养、生活阅历、艺术兴趣、性格品质、性别年龄等复杂因素决定。这既有相同文化系统和相同时代接受的一致性,又有不同文化系统和不同时代的差异性。

首先是电影受众所涵盖的观众成分在不断发展变化。21世纪以来我国宏观经济运行良好,人们在物质生活不断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再加上中国电影近几年的发展成果有目共睹,一些原来不看电影的人也开始走进电影院。互联网的发展,使电影观看越来越方便,一些经典电影得以在真正意义上走进普通人的视野。

其次是电影受众观影动机在不断发生变化。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受众观看电影不只为了娱乐休闲,也为了满足自身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兴趣感。

第三是一些可能成为电影受众的潜在观众群在不断的消失和出现。如有人预测,随着3G手机的不断普及,手机用户将成为中国电影最大的潜在观众群。由此也将造成DVD用户的萎缩。

这一切都决定了对中国电影受众的研究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

三、中国电影受众研究观念嬗变的三个阶段

在2007年3月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影视受众论》一书中提到,当代中国影视受众观念的嬗变分为两个阶段,即“群众论”受众观和“个体论”受众观。英国的麦奎尔在20世纪90年代则将受众研究划分为三大传统,分别冠以结构性、行为性和社会文化性。在吸收和借鉴其学术内涵之后,我将电影受众研究阶段进行重新定义,即将受众视为“群体”的阶段、“传播环节”的阶段、“生命体”的阶段。以此来证明进入21世纪后中国电影受众观念发生的一些显著变化。如下表所示:

1.将电影受众视为群体的阶段

20世纪80年代以前,无论是官方的政策法规中,还是居于正统地位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体系里,包括电影电视在内的文艺作品的接受者,一般被称为“人民大众”,简称“群众”,其核心成分是“工农兵”。号召“中国的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将受众作为“群体”的观念本身没有错,因为任何研究受众的项目必然落脚于对某一观众集合体的研究上,而电影是一门属于大众的传媒艺术类型。但问题是,“”期间,官方以教化姿态将群众作为被灌输的对象,进而忽略了群众应当具有的合理话语权。这一阶段应当视为受众研究的失败阶段。

将电影受众视为“群体”的阶段,对应麦奎尔的结构性受众研究,其目的是为了获得有关受众规模、媒介接触、到达率、流动情况等方面的量化信息,有助于区分受众类别,探讨社会背景、大众传媒系统与个人媒介使用之间的关系。

2.将电影受众视为传播环节的阶段

20世纪中叶,传播学在美国建立并迅速发展起来,它是科学、技术发展推动下的产物。改革开放以后,传播学在我国也得到了大力发展,一些电影理论工作者开始使用传播学来研究电影观众问题。一种主流的观点认为,电影也属于大众传播媒介,那么,受众在传播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同时是信息产品的消费者、传播符号的“译码者”、传播活动的参与者、传播效果的反馈者。根据传播学的基本理论,进而建立起电影受众的基本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受众的需要、受众的选择、受众的接受、受众的反馈等一系列心理变化过程。实际上,最初从传播学角度对影视受众进行研究,大多倾向于线性的理解方式,认为受众只不过是传播过程的一个目的地。真正意义上从传播学角度对影视作品进行接受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霍尔撰写于1973年的《电视话语的编码解码》。

将受众作为“传播环节”的观念,对应麦奎尔的行为性受众研究,其目的是改进和强化媒介传播效果,即通过考察受众外在而非内在的表现。比如受众的媒介选择、使用、意见和态度等,来解释媒介的影响,预测受众的行为,为传播决策提供参考。在行为性受众研究中,受众被视为“黑箱”,不必了解其内在机理,通过察其言、观其行,便可描述受众经验,推知其行为动机和传播效果。

3.将电影受众视为生命体的阶段

塔可夫斯基说他的艺术就是为了关注生命。电影艺术作为一种人类生命需要的艺术形式,它因人的生命需要得以诞生,又以满足人的生命需要得以存在和发展。“精湛的艺术,必然通过达于受众心灵,令受众获得认识上的启迪、灵魂的净化,求得人自身与外界的和谐,最终由升华为美感。”

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将受众视为鲜活的生命体,以受众接受为其创作的根本目的,以满足受众生命需要的审美满足为其艺术追求,从而使电影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将电影受众作为“生命体”,便凸显中国电影的核心价值观。所以,“中国电影的核心价值观应该体现在四个方面,其一,能否真实表现中国电影社会现实发展状况。所以歪曲、放大和无中生有的表现,食古不化等都违背中国电影的核心价值观要求;其二,是否注重人文情感表现,所以,忽略人本而只重技术的趋向令人忧虑;其三,能否提高艺术审美愉悦内涵,所以,电影没有艺术表现不能给予美感提升,将自身衰落、而被时代与人民抛弃是必然的;其四,能否通过电影增强民族自豪精神,鼓励理想期望,所以,灰暗、不促人向上的创作理应受到批评。”

将受众视为“生命体”的阶段,对应麦奎尔的社会文化性受众研究。他的研究与结构性和行为性研究的不同之处在于,他抛弃了传播效果的刺激―反应模式,认为受众具有主动性和选择性,受众的媒介使用是社会文化环境的一种反映,也是赋予文化产品和文化经验以意义的过程。接受分析还强调受众在对媒介文本进行“解码”中的能动作用,认为受众对于大众媒介所提供的支配性和霸权主义意义,具有抵抗和颠覆的力量。

[参考文献]

第8篇:电影发展的几个阶段范文

然而对于我校来说,社团类别很多,但科技学术类的社团却非常少,再加上对于师范性院校,科技学术氛围本身并不浓厚,科技社团文化发展非常不理想。科技部这一新成立的部门,面临这一巨大的使命,更是任重而道远。也就是说科技部今后的发展,不仅关于本部门生存,更展示着整个社团文化建设。

所以,科技部的工作是必要的,更是刻不容缓的。

而这一年度的工作计划目标与年初所做的部门发展计划目标一样,总目标,总任务仍就是:营造良好的高校科技学术氛围,更好的建设多位一体的高校社团文化。在本年度的基本目标,基本任务是:使科技部工作正常运行,成功举办预期科技类文化活动。带领一支科技类社团,在社团和学校打出自己的品牌。

一、 对内完善与对外发展阶段

与年初部门发展计划不同的是延长第一步“对内完善阶段”,并与第二步“对外改革阶段”结合在一起,在第一学期由步骤的实行。

1. 对内完善部分

对内部人员管理的完善,即在编与外界机动和协助人员完善工作基本运行正常,主要是对内部人员技能完善培训和科技精英团队的创建,但在工作中仍坚持完善。

1) 以主席团为主,对本部门工作人员进行干部培训及思想交流。

2) 开一次教育会议,除正常工作安排外,布置工作内容,整理科技部相关档案资料,商议上学期活动安排等,并做好以前活动总结。

3) 找一适当时间进行干部基本技能培训,如:工作计划写法、活动策划写法及通知等应用文写作培训。

4) 科技部干事基本技能培训。电脑基本操作管理、word文档、excel表格及各种应用表格制作培训。

5) 电脑photoshop操作培训及工作证制作、排版等。

6) 每周开部门会议,并邀请嘉宾,主要做工作思想教育、团队合作教育、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等培训会议。

通过以上各项培训,使部门干事尽快熟练本部门业务,以更好的完成本年度的基本目标和任务。

2. 对外发展部分

因本学期社团招新改革,社团制度改革,科技文化类社团更是所剩无几。所以对于年初计划改动,便对外改革为对外发展。另创建博弈棋社、科技发明社团、摄影工作室等,并联谊电子竞技协会、迈阔工作室等组织,开展相应的文化活动。

另在本阶段里,本部门除配合社联其他部门完成活动外,将开展以下几项活动:

1) 开展首届“博弈杯”棋艺交流大赛第一赛季团体赛,并做好总结,为以后相关的活动提供参考。

2) 在期末考试前组织本部门成员进行一次外校参观学习,以提高干事工作热情。

二、 打造品牌阶段

本阶段时间安排与年初计划相比有所增长,主要在下半学期。其中在第一部分未完成的培训计划也可放在这一阶段进行,本阶段将举办以下几项活动:

1) 请校内外资深教师做一次科技类学术讲座,以增强学生对科技文化的热情。

2) 举办首届“博弈杯”棋艺交流大赛第二赛季个人赛比赛。

3) 联谊电子竞技协会创办全校“cs”反恐电子游戏竞技,以增强学生对电子文化的认识。

4) 举办“我眼中的美丽长师”摄影比赛及摄影展。

第9篇:电影发展的几个阶段范文

关键词:多阶段;复合实物期权;风力发电;项目投资决策

为了提高风力发电项目投资决策的准确性,传统的做法是利用净现值的方式来对项目投资决策计划进行分析与评价,从而对风力发电项目投资决策的准确性进行预测,降低投资决策的风险。然而由于此种投资决策方式难以对风力发电项目以外存在的各种市场信息变化与项目技术进行确定。因此,很难得出准确的预测结果。而利用多阶段复合实物期权法对风力发电项目的投资决策进行分析与评价,不仅能够将各种不确定影响因素考虑在内,而且此种评价方法具有良好的适用性能,开始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到风力发电项目的投资决策中来,并取得了不错的发展成效。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一、多阶段复合实物期权决策框架

笔者将以A风力发电企业为例,对多阶段复合实物期权决策框架进行介绍。A风力发电企业计划在某一风力发电基地建设风力发电项目,并预计通过四个阶段实现风力发电项目建设。图1为A企业所做的项目投资决策的四个阶段。

图1 A风力发电企业项目四阶段的投资决策框架图示

其中I0为风力发电企业在对企业发电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与环境评价阶段的投资额。以此类推,I1为风力发电项目在核准阶段的投资额,I2为风力发电项目在项目一期阶段施工时投放的资金数额,而I3则为风力发电项目在项目二期阶段投放的资金数额。[1]

通过风力发电项目投资专家的分析与研究,最终来判断风力发电项目各阶段投资计划的成功概率。

在A企业风力发电项目计划的第二阶段,即项目核准阶段如果投资取得了成功,那么最终获得的各种信息数据资料与项目决策经验则会在很大程度上为风力发电企业下一阶段的项目投资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而风力发电项目投资决策人员也可以根据此阶段的项目投资经验来预计出下一阶段即项目一期投资阶段的投资看涨期权决策。该看涨期权投资的资产价值为V1,执行价格为I2,到期期限为1a。而如果根据这一投资决策实施后,风力发电企业此风力发电项目的一期投资计划得以完美实现,那么该企业的项目投资决策者则可以根据这一阶段得出的各种数据信息与经验来制定下一期即二期项目投资阶段的投资计划。

在这一过程中,该企业的风力发电项目主要有以下几种投资期权方式类型:(1)放弃期权。即在第一期项目投资完成,但是并没有取得较好的效果时,企业投资者可以选择放弃对下一项目投资阶段的投资计划。(2)序列看涨期权。当前一阶段的项目投资计划完成以后,企业都可以通过自己对下一阶段的投资决策预计来决定自己是否在下一阶段进行投资。[2]人们也称其为欧式看涨期权。

(一)风力发电项目发电量的变化模拟

风力发电机所处环境内的风速、风向等多种外界因素都可能会对风力发电企业的风力发电机功率的大小造成影响,使其具有一定的随机性、不确定性的特点,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对发电企业发电量的多少起着决定性作用。

在风力发电领域,外界风速的分布通常呈偏正态分布状态,而在众多的拟合风速模型中,最为常用的则是Weibull分布拟合模型。对于风速为t的风速模型来说,它在风力发电机中的分布概率密度函数如下所示:

其中,为尺度因子,k为形状因子。笔者对此种分布情况下的风速进行随意取值,获得了风力发电企业某天随机的风速分布曲线,并且以每一小时为一个时间段进行了一周内的风速模拟,其模拟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某星期内Weibull情况下的风力发电企业风速模拟图示

(二)上网电价的变化模拟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电力企业就开始走入了市场化发展时代,为了赢得企业发展的先机与空间,电力企业不得不开启价格战模式。所有的发电企业都需要通过群体竞价的方式来最终确定发电企业电力上网的价格,所以我们可以说,每天的上网电价都是在经过惨烈的搏斗厮杀后最终确定的。

(三)低碳收益的变化模拟

因碳交易而产生的清洁能源机制收益(CDM)、企业节能收益等,通常被人们称为低碳收益。而企业低碳收益的主要组成部分为CDM收益。

风力发电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通过利用CDM技术项目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在进行碳市场交易时的减排量收益量,而这十分有利于风力发电项目整体收益水平的提高。

通常情况下来说,在合同期内,买家在风力发电厂碳的购买价格上很少做变动。因此,主要影响CDM收益多少的主要变量为风力发电企业每年的CERs,可是CERs的变化主要是由风力发电企业发电量多少决定的。然而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风力发电企业每年的CDM效益都十分不稳定。为了提高发电企业的低碳收益量,本文利用正态分布的三角分布来进行建模,根据对发电企业发电量情况的分析、来得出风力发电企业低碳收益的三种可能情况,并最终找出构建低碳收益的分布。

(四)其他参数确定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通过对各种外界不确定影响因素的计算来实现对风力发电企业发电项目收益现值的核算。从而判断风力发电项目的投资风险,为风力发电企业风力发电项目投资决策的最终制定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风力发电项目投资决策

通过上节笔者对影响风力发电企业发电项目中最重要的两种不确定因素的建模介绍与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多阶段复合实物期权的风力发电项目投资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A风力发电企业此次对多阶段复合实物期权决策框架模型的构建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风力发电企业投资计划制定和实施的科学性与实用性,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项目投资风险、减少各种外界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促进风力发电项目投资决策的正确性。

三、结束语

本文对基于多阶段复合实物期权风力发电项目投资决策进行了建模,并对其中重要的两种不确定影响因素进行了建模分析,希望能够进一步促进风力发电项目投资决策的科学性,推动其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