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软件技术范文

软件技术精选(九篇)

软件技术

第1篇:软件技术范文

【关键词】 教学团队建设 软件工程 课程群

目前,我国软件产业发展迅速,人才需求旺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全球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等服务外包产业结构调整正在兴起[1],如何培养多层次应用型的创新性软件人才,是高校培养软件人才的重中之重。

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教学,而课程是教学运行的最基础因素[2],很多课程之间有着前导和后继的关系,甚至是相互交叉的,教师又是教学的主导因素,因此基于课程群的教改以及师资团队的建设对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应用型的创新性软件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 软件工程课程群建设

软件工程专业是我院的特色专业,十年来虽然有长足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采用单个课程建设,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连贯性,致使软件工程系列课程知识点重复,学生普遍表现没有将具有上下游关系课程的知识点关联起来,对知识的掌握不够灵活,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缺乏总结泛化的能力。二是由于侧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学生易流于表面,重视一些程序设计课程,但对于专业基础课程不够重视,基础比较薄弱,可拓展性不够强,导致遇到复杂问题时,不能良好地融会贯通。三是没有真正按照工程和职业岗位能力需要设置课程,知识滞后,跟不上快速发展的软件技术。针对以上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对相关课程的群体性有一个整体整合和规划。

我们以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基本出发点,根据专业基本要求、特色及学校的定位,深入研究分析软件工程每门课程的相互联系及实践环节,以构建软件工程系列课程群为平台,突破课程相互独立的局限,实现总体设计、协同配合的新模式。

按照课程群建设的思路并结合我院软件工程专业自身的特点,整个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划分为四个群:专业基础能力课程群、专业与服务课程群[3]、综合实践能力课程群、新技术探究课程群。四个课程群之间具有独立性、关联性、整体性和应用性,在扎实的基础上又重视专业与实践能力,并通过新技术开拓学生的视野。

2 软件工程教学团队的建设

为了保证软件工程课程群的教学质量,必须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团队对于强化质量意识,深化教学改革,促进专业建设和课程群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发挥关键性作用[4]。

我们主要是从以下方面进行细化:(1)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学比赛,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比如每学期我们还要求互相听课、评课,“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和“优秀课堂”评选,通过这些活动,大家可以相互学习提高。从今年开始,学校也提供一些资金,鼓励教师利用假期参加培训以提升。(2)用实践促进理论,注重实践能力培养。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自行开发多媒体课件和其他辅助教学资源,比如“优秀课件”评选和“精品课程”建设。通过参与实验室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指导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并较好地培养了创新能力。(3)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以科研促教学。通过老教师的传、帮、带,鼓励和要求青年教师积极参加科研项目,并将科研成果转换为教学资源,丰富和更新教学内容。(4)以个人促团队,注重个人业务能力提高。鼓励青年教师发挥个人专长,制定符合个人特点的发展规划,支持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提高他们的发展后劲。(5)鼓励教师获取与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相关的职业技术职务的“双职称”,同时从企业聘请具有丰富项目开发和管理经验的软件工程师参与教学与实训工作,以充实实践教学力量,加大实践教学力度。

通过上述措施,团队近三年先后有l位老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即将获得博士学位,多位教师正在进修研究生课程班,大部分已取得硕士学位,从企业吸收了4名工程师参与到教学中。目前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效果好,师德师风深受好评,在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上具有较强的开拓进取精神和创新能力。

我们以软件工程专业课程群建设为目标组建团队,目的是促进承担软件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师相互切磋和交流。通过调查发现,学生普遍反映不同课程的知识点存在冗余甚至重复;而且很多程序设计课程在期末都有课程设计,学生在忙于复习考试的同时要完成多个设计,由于精力有限,他们每个设计都不能花太多时间,完成效果也就一般。根据这个问题,我们要求课程群的教师要在开课前一周甚至是上一学期就要课程群负责人召开会议,讨论知识点的分配,课程的衔接,设计一个合适的课题,贯穿多个课程的设计要求。比如软件工程这门课主要是侧重于软件过程的控制,课后的要求是完成阶段性的文档;而像企业级JAVA 这类课程主要是技术的运用,通过实现一个系统来增强学生的整体应用程度,那这样的课程就可以共用一个课题进行课程设计。实践证明这种改革既能完成教学任务,又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而且由于专注于同一个课题,学生可以分析的更透彻,实现方面考虑的也更细致。

3 结语

本文在我院软件工程专业教学基础上对软件工程课程群建设的必要性和基本思路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课程群教学团队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具体举措。

参考文献:

[1]卢雷.以软件工程为主线的课程群体系研究与建设订单培养[J].计算机教育,2010,(22).

[2]章兢,傅晓军.谈基于课程或课程群的教学团队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07(12):15.17.

第2篇:软件技术范文

关键词:插件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

计算机插件的本质是一类通过接口定义进行规范编程的程序。插件的运行保障了计算机接口的规范性,使得计算机系统程序的功能得到了有效的扩展。插件是计算机软件中的重要组成成分,能够与系统程序进行协同运行,确保计算机的正常运行。在计算机插件中包含有各种协议和规则,以此来确保计算机程序的稳定运行。只有拥有了完善的插件技术,计算机才能实现各项功能的正常运行。

1.插件技术及其原理

1.1插件技术概述

插件是一类由统一的接口进行统一编程的程序。这一类程序在运行的过程中通过采用规范的接口来实现对程序功能的拓展,从而对系统进行完善。插件运行的根本目的是在系统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新的功能。插件的运行是以计算机程序为基础的,因此,只有确保了计算机程序的正常运行,才能确保插件功能的发挥。

1.2插件技术的原理

计算机插件技术中的关键环节是接口的规范和链接库的应用。在插件功能的发挥过程中,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应用程序与插件之间的连接和协调问题。为了实现插件和应用系统之间的有效通信,两者必须采用同样的接口。接口在计算机系统软件中的根本作用就是软件功能的协调和规范。在系统开发的过程中,接口主要是由系统开发者来设置的。只要确保了接口的规范性,插件的设计和开发人员就能有效的进行插件的开发。动态链接是一类具有共享功能的特殊模型,它的拓展名为DLL,不具备独立运行的功能,但可以进行函数的运输和数据的输入、输出等,系统的程序也可以对动态链接进行调整和使用。链接的调整方式主要有静态和动态两种。静态调整是通过编程系统对应用程序的编码进行修改或删除,这一过程中涉及到的代码较少,因此操作较为简单,但灵活性较差。一旦加载的DLL没有写入例程中,就会导致程序的运行自动停止。加载完成后,DLL就失去了价值,因而会停留在原有的空间中。动态调整是编程人员通过对函数的调整来完成DLL的修改或删除,这种调整方式的流程较为复杂,但灵活性较好,并且即使调用失败,系统也不会自动停止运行。

2.插件技术的功能

插件技术的设计与硬件系统的设计在思路上有一定的相似性。通过对路径的规范,可以达到软件链接的作用,从而在不改变程序代码的情况下就实现软件功能的完善。在插件应用的过程中,开发商只需要将接口进行公开,其他的开发人员就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插件的自主设计和研发。计算机系统中通常会有一个主要的软件系统,在这个软件系统之下,还会有许多个子系统。主系统决定着整个软件运行的环境,而子系统则负责实现各种具体的功能。每一个子系统都是独立的,因此,在计算机运行的过程中,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对插件进行增减。插件的增减就相当于系统功能的增加和减少。对于一些不常用或多余的功能,可以通过删除插件的方式进行卸载。相应的,软件的开发也包括主功能和扩展功能两个方面。主体的部分对应着系统平台,而扩展的部分则是指系统插件。在具体的系统开发前,开发者需要对系统的功能需求进行分析。插件在计算机软件系统中属于高层次的技术,当插件在服务器中运行时,应当将软件的各个功能进行集中协调,从而确保应用的效果。插件技术在服务器中还能起到管理、开发等作用,能够对服务器进行综合的管理,充分发挥出插件的各项功能和价值,有效的控制服务器的运行成本。

3.常见的计算机软件中插件类型

3.1类似批命令的简单插件

简单插件是计算机软件中最常用的插件类型,这类插件的功能与一般的插件并没有太大的差别,灵活性也不强,通常应用于WinAmp等简单的设备中。简单插件在安装完成后,用户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输入相应的指令,程序在收到指令后就可以根据用户的要求进行运行。简单插件的功能较少,信息的传输方式也局限于文本形式,扩展性较小,但简单插件具有操作简单、环境适应性强等优点,对于专业性要求不高的计算机设备,采用简单插件完全可以满足操作的要求。

3.2利用现有程序开发环境进行插件制作

利用现有程序开发环境进行插件制作是当前使用的较多的一种插件开发方式。在插件的制作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开发环境,不同环境下开发出来的插件应用的范围也有所不同。在程序的设计过程中,利用现有的开发环境可以设置多个自定义的接口,这一特点,系统软件就能对各种资源进行使用。插件技术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自由度较大,能够为设计者提供较多的发挥空间。其缺点则在于程序设计的过程过于复杂,对插件接口的协调性具有较高的要求,通常只有专业的编程人员才能进行程序的设计。

3.3插件式编程的可行性方案

插件式编程在计算机软件的设计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软件的开发分为多个过程,其中最关键的环节就是对开发标准的预先设计。各个部分在依据不同的标准进行设计后,再根据一定的原则组合到一起。在软件不同部分组合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一定的组合规范。组合的方式主要有链接库和源代码两种方式,近年来还新出现了软件集成和插件式编程的方式。插件式编程对软件功能的发挥有较好的支持作用,对开发的标准要求也较为严格。这种软件的开发方式主要是采用二进制的方式,能够实现对软件功能的全面扩展。当前常用的软件系统都是采用COM组件和动态连接的方式作为插件技术的基础。动态连接的方式主要依靠链接库来完成。在系统软件运行时,用户只需要在网络环境中就可以实现对插件的运行。插件的使用方式也较容易掌握,只要用户对系统的相关操作方式和运行标准有一定的掌握,就可以实现对插件功能的完善和补充,从而满足各种需求。COM组件主要起到用户程序和组件之间连接的作用。在COM插件的设计过程中,应当保证软件系统与插件系统的相互匹配。与动态连接相比,COM组件更容易进行系统与插件之间的功能互补,但这种技术的原理较为复杂,很难在一般家庭用户中进行推广使用。

4.插件技术在计算机软件中的应用

4.1系统需求分析

系统的作用包括数据输入和数据输入等过程,数据输入需要将数据的格式进行调整,然后再对数据进行存储。当需要使用数据时就可以从数据库中进行调取,输出的内容包括图像、表格等。数据处理的功能主要是由系统插件来完成的。系统将数据通过接口传输给插件,差将在对数据进行处理后再通过接口反馈给主系统。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插件都能进行独立的工作,因此对数据的处理效率是较高的。

4.2设计思路

根据插件的功能,插件的系统分为主程序和功能模块两个部分。主程序主要起到对功能模块的协调和管理作用,并对数据处理的流程进行组织和建立。而功能模块的作用是通过插件和动态链接的作用实现对数据的应用和管理。主程序的管理和加载过程主要是针对插件来进行的。主程序管理插件的过程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协议和规则,这些协议和规则是保障程序和插件之间能够有效链接和通信的保障。主程序会对插件运行过程中的各项数据进行记录,并对检测到的错误信息进行处理,并形成一定的错误日志,今后系统在发生同样的错误时就可以方便用户的查询和解决。

4.3接口设计

接口是主程序和插件之间连接和沟通的主要渠道,因此接口的设计要求是能够包含较多的插件数量以及形成科学合理的数据结构。数据结构的设计需要遵循一定的文件格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插件的各项参数准确、有效。数据的存储地址和传递方式也要进行一定的优化。接口中应当包括文件的地址、函数地址。插件内存等信息。计算机硬件插件系统的插件技术是计算机软件插件技术的前身,经过硬件插件技术的不断探索、发展,软件插件系统集硬件插件技术之所长。插件技术在数据库开发中进行利用,可有效转变开发方式,实现从纵向到横向的转变,这样,可以提升开发的效率,以及开发的工作量。

4.4插件技术实际调用过程

插件技术在计算机系统中实际调用的过程分为一下几个步骤:首先,计算机系统在运行后,插件系统会收到相应的通知,这时插件系统中所有的插件就会逐一开始运行。通过系统中内在的机制,可以对插件模块中的目录进行搜索,获得匹配的信息和文本。若在计算机的插件系统中无法搜索到相应的数据信息,那么就将这些数据作为非法数据进行处理,从而起到保护计算机的作用。而验证安全合法的数据则通过插件系统的管理后,在插件平台上进行运行,用户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一定的插件在计算机界面上进行安装,从而形成完善的插件体系。用户可以人机界面中调出需要的插件进行运行,插件管理系统对插件进行定位后吗,就可以加载相应的插件数据,并对相应的软件进行启动。计算机中,插件的增加和删减都是通过插件管理系统来实现的。因此,为了更好的保护计算机的安全性,应当将插件管理系统安装在合适的位置,通常配置文件和注册表是较为理想的安装位置。这样,在计算机的运行过程中,插件管理系统能够对插件的加载和运行进行有效的控制,并对相关的数据进行及时的记录和检测。在计算机程序启动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插件自动启动的现象,这是由于插件的接口元素被触及了,只需要对主函数中的信息进行调用,就可以应用插件的相关功能。

5.结语

综上所述,插件技术在计算机系统的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插件技术可以对计算机系统的功能进行完善,能够促进计算机集成性和智能性的进一步提高。随着插件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它的应用范围也愈加广泛,在未来,插件技术将在计算机的发展过程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熊英.计算机软件中的插件技术[J].技术与市场,2011(08):62-63.

第3篇:软件技术范文

软件技术从理论上应该有两种:软件开发技术和软件应用技术。

1、软件开发技术就是利用计算机特有语言进行软件开发与编制。

2、软件应用技术是指利用已经编写好的软件为工作或生活服务。

第4篇:软件技术范文

 

信息化时代的意义并不是表现为对庞新时代信息的掌握,而是表现在其能够对相关数据实施专业化的处理。信息化时代本身具有多个层面的特点,一是其数据体量非常巨大,二是其数据的类型较为繁多,三是其价值密度明显偏低,存在过多不相干的信息,需要实施深度挖掘。四是信息的处理速度非常快,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和以往所采用的传统数据挖掘技术存在本质的区别。在这种背景下,多数软件的形态也随之发生改变,实施软件测试的重点及方式等也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当中,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

 

1 新时代背景下的ORACLE问题

 

在软件工程中,软件测试地目的是为了能够发现和找出软件错误运行的情况,专门判断测试过程是否通过的可验证即被称为ORACLE,在如今新时代的背景下,不管是趋势分析还是相应的图论计算等,都开始变得越来越困难。新时代的处理模式,主要包括了物理作用下的数据处理和化学作用下的数据处理两种类型模式。其中,物理作用下的数据处理,主要是在保证其价值的情况下,不断的缩小其数据的规模,然后由此清洗不变的数据基本属性。这其中就包含了针对数据处理的多种方式,能够有效的实现将新时代花销,的物理式变化。因此,物理作用下的数据处理测试ORACLE本身并没有问题。

 

而基于化学作用下的数据处理,则具备最主要的预测和快速算法的问题,这两个问题都非常经典,直接促使ORACLE的确定变得异常的困难。比如在计算个性化推荐统计学信息当中,经过个性化推荐的商品,更容易获得用户们的喜爱,当然也存在一半不喜欢的概率。而经过计算的结果也只是表明此类商品被喜欢的概率相对较高。概率性问题直接导致结果的正确性和确定性产生本质的区别,直接致使ORACLE确定的难度。

 

2 传统测试平台难以符合新时代处理的要求

 

以往所采用的软件性能测试,主要是借助控制器协调本地直接向服务器端发出服务的请求,由此实现对服务器压力的测试,其测试负载产生器都属于局部的物理主机。相对少量的服务器构成应用系统来说,用户数在数百上千量级的应用服务,才能有效满足应用的需求。

 

如今,随着云计算的发展,用户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长,其多个系统所需支持的并发用户也在不断的增加,相应的访问量也在由此攀升。这就需要针对服务端系统是否能够真正承受如此巨大的用户访问量进行有效的测试,可直接在系统上线之前就展开较为充分的测试内容。以往局域网主机测试方法所产生压力,很难真正满足服务器对其所产生的压力测试需求。由此软件测试工作中开始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一是负载产生器的物理机数量很难获得动态的扩展;二是新时代所驱动的云计算系统,直接采用了广泛的分布客户端。三是在网络海量数据的推动下,控制器所监控的负载产生器状态直接成为性能测试的瓶颈,很容易由此引发测试失败。四是控制器对负载产生器的同步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直接影响到负载测试的效果。

 

3 软件服务化所引发的测试挑战

 

具体从开发的模式而言,软件开发的过程,主要包含了完全编码、构件化、服务以及云计算等多个阶段。

 

3.1 完全编码阶段

 

主要是相应开发人员直接从零基础开始对每行代码的编写过程,除了系统本身所提供的类库之外,通常所有的代码都是直接由相应开发人员所掌握。在此阶段当中,用户们普遍具有良好的可测性,几乎所有的测试和调试方式都可以实现。

 

3.2 构件化阶段

 

该阶段直接是为了提升软件开发的效率,要求相应开发组织必须在系统类库的基础上,结合业务自身的特点来构建出可复用的业务组件。而通常该组件都是在本地运行,因此其业务系统的耦合度明显偏高,用户们对于组件的掌控也明显较大。

 

3.3 服务阶段

 

在此阶段当中,多数本地组件所提供的调用可转变成为远程服务形式。用户们可对外部的服务控制处于逐渐减少的状态,只能透过服务的输入和输出来实现对服务情况的良好把握。

 

3.4 云计算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特别架构和PASS之上的应用程序,在处理输入和输出的同时,多数用户并不具备了解PASS服务运行情况的能力,因而导致用户测试的难度再次增加。

 

4 杀虫剂效应

 

在软件工程测试领域当中,“杀虫剂效应”是指相应的测试软件越来越多,其免疫能力变得越来越强的现象。这种现象就如同采用农药杀虫是一样的效果,如果持续采用一种单纯的农药,则害虫将最终在体内产生一定的抗体,在此情形下,农药将无法发挥出应有的杀虫效力。而在多种构件化开发当中也是如此,通常在中前期发现多种缺陷的模式,其都可直接通过校验和验证的方式集成在构件当中,乃至直接成为构件的必然属性。此类构件并不需要开发人员进行单独的代码编写,其直接对测试的方式产生了天然性的免疫能力。

 

在软件工程中,“杀虫剂效应”将有效的促使软件的测试技术获得飞跃式的更新升级,可迅速的找出存在软件当中的缺陷问题。一般在进行测试的初期阶段,只需通过较少的测试即可直接发现其中所存在的更多缺陷,而在后期的测试当中,则很容易发现其所存在的缺陷数量,将渐渐趋于平缓,甚至最终在某个周期停止增长。

 

5 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新时代背景下软件测试的问题,需要尽可能的避免出现“杀虫效应”,具体要求测试技术应当由单一的技术类型直接向着多元化测试技术的方向转变。然后需要解决智能数据处理所带来的ORACLE的问题。最后,需要构建出面向云环境的自动化环境,尤其是客户端环境必须咬合服务端的需求进行良好的匹配。

 

作者:侯培文 来源: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6年8期

第5篇:软件技术范文

关键词:软件工程技术;研究内容;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P31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6970.2013.07.054

本文著录格式:[1]刘小海.软件工程技术发展探究[J].软件,2013,34(7):146

0 引言

软件作为一种知识密集型的尖端产品,随着人类科技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对软件程序的设计要求也更为复杂。因此,软件工程的开发和研究对整个社会的进步起着很重要的意义。为更好的促进软件工程的开发和研究,为软件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和参考依据,探究软件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十分有必要的。

1 软件工程的研究内容

软件是从计算机程序和程序设计的概念中演变发展而来的一种逻辑实体,并逐步商品化。软件工程(software engineering)具有规模大,复杂性高的特点,以工程化原则解决软件问题,涉及设计语言、数据库、系统平台、设计模式等多方面,在研究工程方法的同时,对计算机软件产品进行开发、维护和管理。软件工程以实现计算机产品的正确、可靠为目标。这就要求软件工程在研发的过程中实现一个产品达到工程目标最终满足客户的需求。在开发过程中要考虑软件的集成组装设计和一致性等问题,不断满足客户所提出的新需求,保证软件工程的有效维护和管理[1]。

2 软件工程中的危机

软件的灵活性不够,不能满足客户多变的需求,软件程序更改困难。软件价格太高,目前软件成本在整个系统中高达90%。从事软件开发的科技人员不足,软件开发的工作量难度加大。软件维护起来困难,软件的内部联系紧凑,纠正一个错误会出现更多的新错误。这些危机严重影响着软件工程的开发和维护。

3 软件工程的发展历程

3.1软件工程研发的起源

二十世纪中期,计算机设备是为了战争而研发的,战争的结束,计算机逐步从军事领域的运用转向民用工业领域的运用。但是,当时的计算机在存储能力和计算处理能力上受到科技条件的限制,软件程序的复杂性使得计算机的用途范围受到明显的限制。到六十年代,随着工业的进步,计算机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但是传统的计算机软件研发方式和使用效率并不能满足日常的工作需求。软件程序正是在这一危机中提出来的,并研发了在工作上由个体行为方式向群众协同方式的转变。

3.2软件工程的近期发展情况

从二十世纪末期开始,软件工程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软件过程的分析探索。开发了新的螺旋模式、快速原型、转换方式等模型。软件原型技术也在逐步的更新和发展。而使用最为广泛的两种技术是,通过一系列的迭代过程原型最终都会进化成产品的渐进式原型和一种代码最终都要丢弃的原型技术的废弃式原型。原型语言的出现则是软件工程技术领域的最大成就和创新。同时,在原型语言的设计过程中,使用的软件重用技术是软件工程研究的重要研究课程之一。虽然,在少数特定领域中,软件重用技术有实际性的利用,但是,并没有在根本上得到突破,其在理论基础上也存在着明显不足之处[2]。

4 软件工程未来的趋势

4.1需求软件工程将会成为发展的重点

日益复杂多变的业务需求,研发软件的全球化,使用角色的多样化都使得软件工程的需求更加的精确化。同时,Use Case技术也会拥有广泛的市场和发展空间,更好的解决了目标系统与用户间的交互抽象性,利用Use Case技术分析将需求体系深化为分析模式,实现分析与需求的有效分离和相互作[3]。

4.2在研发过程中以实践过程为核心指导

随着开发技术人员的角色专业化和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对于软件工程开发过程的规模化要求更加的严格。因此,当在开发过程中出现对该流程是否符合所有项目存在不确定性因素时,就要通过实践去对已有的流程进行重新的整体规划。

4.3软件工程的开放式计算和全球化协作研发

未来的计算机软件工程必然能对行业发展与技术结合实现开放式计算指导,在开放原则标准下,能实现不同行业开发使用的计算机软件间的互联,不同的软件工程工具能更好的继承发展。同时,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使得计算机软件工程必然朝着全球化方向协作研发,而这也成为软件交付领域创新的又一新标准。

5 结语

计算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使得计算机软件朝着开放性、动态性、多变性的方向发展,以满足不同的消费群。为适应新的发展趋势,满足消费需求,计算机软件工程将会朝着开发工程化、过程规模化、生产规范化的趋势发展。总结思考软件工程的历史发展和现状,不断地发现软件工程的改进和更新的方面,使软件工程更好地满足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科技行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侯国熙;赵秦德.论述软件工程技术发展与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1).

第6篇:软件技术范文

1.1软件哨兵。所谓的软件哨兵,事实上是一段程序,规模微小,嵌在软件中,可以用于执行代码模糊、加密等任务,能够使软件不易被入侵,维护软件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在软件中,嵌入哨兵的数目可多可少,可以存放在不同的位置,它们所产生的作用也有所不同。这种软件哨兵的工作原理是,如果攻击者想访问并企图篡改软件,一定要避开或者清除这些哨兵。如果攻击者真的避开某些哨兵,留下的还没被清除的哨兵便会立刻发现这种恶意攻击,能有效阻止攻击者篡改程序的继续运行。不仅如此,正常程序的某些区域还被哨兵安置了监测代码,使得攻击者的入侵行为难上加难。软件哨兵这种技术有一大优势就是不仅能防止软件被篡改,还能把篡改的代码进行自动修复。因此,为了预防软件被篡改,用户通常会在软件中嵌入大量的软件哨兵,力求使攻击者无懈可击。

1.2软件老化。所谓的软件老化,就是指软件经过一段时间后,性能大大下降,并且出现瘫痪的现象。目前解决这种办法通常是软件的更新,即利用软件的再生技术。通过在合适的时间终止某个程序的应用,再把内部错误文件、程序等清除掉,切换新的应用功能,最后达到重新使用程序。利用此种方法进行防篡改,就必须要对软件进行功能升级,定时对软件进行检测,并且程序上要和相应的插件保持同步升级。通过此来缩短旧软件的生命周期,从而迫使攻击者不断进行软件更新,提高及时发现攻击者和盗版者的可能性。但是,此技术也存在缺陷,因为这种技术的操作对象是以文档为主导的应用程序,只能适合对特殊数据的处理。这种技术只能把原版本文档格式修改转变为另一个版本,但不能逆向修改,这样势必给用户使用带来诸多不便。为此,软件开发商应提供一个方便的应对策略。

1.3断言检查。所谓的断言,就是计算机一种特有的逻辑表达方式,用来特别解释说明一个条件或程序变量之间的关系。通过严格去检查程序中每一个断言是不是正确,能有效地对软件进行检测,发现软件是否被篡改。如在程序中,在某特定点设置此表达式的值为真,但如出现软件被篡改,当在此特定点之前分配其值为某些参数的非法值时,程序运行到此就会出错。实质上,断言是用来调试和验证程序的一种工具,在任何时候都能启用,故能更有效防止软件被篡改。但这种方法也有缺陷。第一,变量的非期望值可能来自于程序错误,而不是来自于程序篡改。程序本来可从错误中恢复,但这种防篡改技术可能会终止程序的运行,降低了程序的容错性。第二,大量的断言检查对于程序的执行效率影响性增大。最后,由于这种技术很难实现自动化,不得不加大人工的投入。

1.4水印技术。水印技术的应用甚为普遍。因为它能通过水印来验证版权保护信息和身份属性的真假。软件防篡改的保护技术也引用这个特点,在软件程序中打一个特有的独立的“水印”作为该程序的独立标识,并且以这种表示为依据找出这段程序的作者、使用者、发行商等信息,且其中带有版权所有信息与身份验证程序,从而对软件是否发生盗版、篡改等行为做出分析。当有篡改行为或盗版行为发生时,软件程序内部的水印就会遭到破坏,当水印遭到破坏时内部程序就会产生感知立刻终止软件程序继续运行,从而形成双保险的防篡改机制。

1.5密码技术。防止软件被篡改的根本任务就是阻止软件代码被篡改。利用密码技术对代码进行加密,是目前防止攻击者修改软件的最可靠方法。加密是利用加密算法将软件代码转换为不可读的格式,从而达到保护数据的目的。普遍采用的方法之一是利用公钥算法实现的数字签名技术来防止应用软件被篡改。应用程序的源代码在连接编译时,利用程序方的私钥对其进行加密,即对程序进行签名,签名与程序绑定在一起,就有了对该程序是否被篡改进行检验的依据。签名一旦成功,就具有确定性,无法伪造,也不可否认。另外一种方法是利用散列函数能对报文进行鉴别的特点。这种技术原理是:系统周期性地对数据文件利用散列函数产生一个报文摘要,并存储起来。然后对数据文件,周期性地将新的报文摘要与旧的报文摘要进行比较,如果新旧数据有任何不同,则说明所监控的文件已被篡改。然而,此技术一旦攻击者获得密钥,就可篡改软件,而且由于系统必须在运行程序之前解密代码,这会影响程序的执行效果,因此一般要用其他设备先解密代码。

2基于硬件层面的防篡改技术

不仅在软件层面能对软件实行保护,防止软件被篡改,利用硬件也可以,但是需要软件的配合。软件卫士技术和对软件的各个盘实行硬加密方式,是当前人们经常使用的硬件防篡改技术。这种防篡改技术的原理,主要运用软件的储存位置硬盘,赋予它们保护功能,彻底地防止软件被篡改。为了加大在硬件层面上对软件实现更有效的保护,从根本上防止软件被攻击者篡改。当前,Intel公司发起了一个新的组织,希望通过这个组织研发出一种安全可靠和信任度高的硬件运算平台来对软件进行保护。而微软公司为了实现信任度较高的计算,正准备推出一种命为“Palladium”的结构模式,这个模式可以创建一个更加安全的环境,使微软应用软件系统有效安全地运行。“Palladium”的结构模式能提供一种安全机制,使软件不会被攻击者利用各种程序进行窥探和随意修改,并且保证了只有用户信任的其他软件和编程才能进行访问。据说,这种结构模式对那些未被用户信任或者授权的程序软件,在远程就可以被检测到并且清楚它们。不过,这种技术受很多因素限制,可不可以成功还只能拭目以待。

3结束语

第7篇:软件技术范文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背景;计算机软件技术;应用

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当今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先机占据优势,就需要不断加大对计算机软件技术应用的研究和探索,使其能够更好地为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贡献。

1大数据时代的定义

大数据主要指的是需要经过一定的处理得到优势显著的大量数据,通常情况下计算机在自身能力的基础上借助于普通的处理软件无法完成对这些数据的管理、提取和分析工作,数据量是否超过10TB至1PB是衡量数据的一个标准,将超过的称为“大数据”。伴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大,计算机作为数据的载体和处理工具也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二者之间关系紧密不可分割[1]。

2计算机软件技术在中国的发展状况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最早起源于美国,自此之后随着世界各国的不断研究,计算机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进步,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电脑在中国仍然极为罕见,在过去短短的十几年计算机技术在中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现如今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的企业和个人为了追求更大的利益,便对数据处理技术进行了更深层次的研究和发展,这不仅仅增加了经济收入同时也为千千万万的用户使用带来了便利。现代社会信息数据量不断壮大,人们对大数据时代也越来越重视,这为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了舞台,与此同时也带了更大的挑战。

3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计算机软件技术应用

3.1保障信息安全的相关技术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各种类型的数据之间或多或少的都会客观存在着一定的关联,这些数据之间的相互关联很有可能会对之后的数据处理产生消极不利的影响。具体的技术人员需要科学地调整和管理整个的数据处理系统来达到提高数据量安全等级的目的。互联网是一个开放自由的网络平台,其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数据,难免会受到病毒以及木马的攻击,而大数据的处理又离不开互联网的支持,因此保障互联网信息安全的相关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跟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较,尽管我国的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比较晚,但是在信息安全技术方面我国在世界上可以达到中上游的水平。在大时代背景下我国的计算机软件技术在今后的发展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这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高效的发展策略,不断加大对数据信息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发展,进一步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2]。

3.2云存储的相关技术

现如今云存储的相关技术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应用的越来越多,它颠覆了以往的时空阻碍和界限,用户只需要将自己的网络应用设备跟网络连接到一起,便可以随时随地将云存储中的各种各样的信息内容进行查看、阅读和下载,这对过去的传统存储手段是无法想象的。云存储是由许许多多个存储单元组成的一个整体,它能够使得各种功能相互配合工作,从而实现对信息数据的存储。在大数据时代云存储的相关技术能够给用户带来更加便捷的使用体验和信息帮助,是信息数据处理和分析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能够完成对大数据的合理分类和规整。

3.3虚拟化的相关技术

虚拟化的相关技术是根据虚拟的相关信息资源来进行相应的管理工作,此外其还能完成优化处理和配置大数据的内部信息资源的工作。合理地应用虚拟化的相关技术,不但能够有效地提高信息数据处理的效率,还能够使用户可以灵活地进行数据处理操作。现如今虚拟化的相关技术在公司和各个科研机构越来越受欢迎,这些相关技术不仅仅体现在计算机的应用中,其对人们的衣食住行也产生着越来越大影响。将虚拟化的相关技术应用到大数据中,能够将其科研价值和高度都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在二者的相互融合过程中,虚拟化的相关软件能够借助大数据的帮助不断地完善自身的结构和功能,这位虚拟化相关技术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条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具体应用

4.1商业运行

现如今,商业运行方面应用到计算机软件技术已经变得十分的普遍和平常,合理地运用计算机软件技术能够显著地提升公司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效率,同时还能够对企业的岗位和各种工作进行合理的分配,这对于企业的良好运行和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给企业发展带来了机遇用时也带来了更大的竞争,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占据先机,就必须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和质量水平,而这些都离不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大力支持,因此,计算机软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合理应用,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地位。现在的网络商铺越来越多,如何通过对客户的浏览信息和以往的购买信息的归纳和分析,从中发掘出有用的信息,进而了解顾客的消费需求和爱好,从而可以主动地给顾客提供满意的服务,进而在竞争中占据先机,这是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商业运行商必须克服的难题。

4.2信息数字化教学

教育的发展在国家发展中一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现如今信息数字化多媒体教学越来越普及,同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较,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只要有网络学生们便可以随时随地地获取想要学习的知识内容,网络在线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以此同时,在教学中合理地应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对学生们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和学习兴趣的培养有着巨大的意义。借助于计算机软件技术可以将课本中一些抽象的知识点具体形象地展现在学生们面前,使学生们能够更加容易地将其理解和消化,从而提高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在课堂上老师还可以通过相关的计算机软件制作一些跟知识点互相关联的小视频,以便于加深学生们对知识点的印象。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借助网络答题软件,让学生们进行自主的测试,并将学生们的答题情况进行汇总,不仅仅可以让学生们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也有利于老师对学生们掌握情况有一个大体的了解,以便于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做到更具针对性,这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4.3商业通信

通信领域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支持,借助于IBMSPSS软件的预测和分析,能够充分地提升对各种商业信息的分析准确性,进而减少没必要的信息损失。与此同时,通过应用XO相关技术可以更精确地对顾客的行为进行预测和掌握,此外还有利于对企业发展中的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发现和反馈。在某种程度上,通信科技的发展和进步跟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应用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我国主要的通信公司比如移动、联通以及电信,在进行通信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相关的技术人员可以利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计算机软件技术来进行客户消费信息数据的整理和分析,进而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客户的消费爱好和能力,并可以根据这些数据信息将客户进行分类和定位,从而可以使得今后的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明确性,实现效益的最大化[3]。

4.4公司信息解决策略方面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应用

企业的自身发展历程中会面临着许许多多方面的问题,比如说非正常情况的人员流动、发展中存在的风险、客户信息的不小心泄露、网络中的不合法销售、欺诈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借助于计算机软件技术的支持。大数据时展的同时也给企业的数据信息的采集和处理提供了更多的方法选择,借助于大数据的帮助和支持,企业通过计算机软件对所需数据的采集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对数据进行抽样,具体的工作是将在过往产品中抽取一定量的颇具代表性的产品信息数据,然后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合理的归纳和统计。在进行数据的抽取和统计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所抽取的数据必须具备一定的代表性,并且其可操行要强,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数据信息分析的最终准确性,从而保证在企业运行出现一定的问题时,能够在短时间内提供出准确可行的解决策略和方案;第二,对数据进行有效的开发和探究,对数据信息进行一定的开发和探究能够对企业的内部员工以及客户的各种信息有一个准确的了解和掌握,进而能够为企业的长久发展制定出准确可靠的策略和方案。

5计算机软件技术面临的困难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计算机软件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与此同时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应用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计算机的工作和运行都暴露在网络中,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甚至不停地受到各种破坏因素的攻击;与此同时,介于大数据时代网络数据十分的庞大和繁琐,造成计算机很容易在数据的存储和使用期间造成数据的泄露和丢失;再有,网络黑客越来越多技术也越来越成熟,计算机处于被随时入侵的环境中。以上都是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计算机技术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这需要从事计算机技术的相关技术人员不断加大研究力度,不断地完善计算机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从本质上解决这些困难,最终使计算机技术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第8篇:软件技术范文

1.1软件系统广义分层根据光伏微电网软件系统的关联结构及其运行控制的功能需求,光伏微电网软件系统广义上可划分为三层结构形式,即物理层、数据层和应用层(图2)。(1)物理层。物理层主要面向环境底层设备(包括直接与被测量对象相连的各种数据采集设备),负责数据采集并传输给上层或接受上层指令,实现底层数字化和本地控制。例如,基于物理层的SCADA系统能实现对微电网现场数据的采集、逆变器的控制、设备的本地保护和控制、储能系统的充放电控制、馈线故障保护及环境测量等功能[12]。(2)数据层。数据层主要负责网络通信和数据交换,一方面支持各种软件通信协议,如Modbus、TCP和IEC61850等;另一方面采用各种先进算法对汇聚的数据做出系统决策,向下层发出指令[13]。光伏微电网存在并网模式和孤岛模式,既需要实现在较高安全性要求前提下运行模式的无缝切换,又需要具备负荷预测、发电预测、功率平衡控制和能量管理等大数据快速处理能力,以满足功率平衡要求和经济指标需求。(3)应用层。应用层主要是面向用户侧进行优化调度控制,负责数据汇总、按需分析、作出决策,实现人机交互,着力于实现多条件、多目标的光伏微电网经济运行。从用电经济性角度出发,在用电低谷期从电网买电并在高峰期卖出,以缓解电网压力;从发电经济性角度出发,综合考虑设备购买成本、运行管理成本、与大电网的交互成本以及储能系统充放电损耗和燃料等成本;在功率平衡等式约束条件以及DG(分布式发电)出力限值、与电网交互功率限值、发电机爬坡速率限值和储能荷电状态限值等不等式约束条件下,均衡各个DG的出力,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技术最优化及环境友好化。1.2面向用户的光伏微电网软件平台随着软件管理模式的普及,用户对软件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实时性、兼容性、易维护性和可扩展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4]。为实现人机交互的友好化,研发面向用户的光伏微电网软件平台,包括操作系统、支撑环境和应用功能3个板块(图3)。操作系统既是计算机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光伏微电网软件平台运行的基础,常见的操作系统包括Unix、Linux和Windows。支撑环境板块为实现各种上层的应用功能提供通用的支撑服务,如系统管理、权限管理、图形界面、数据处理、数据报表、故障警告等。应用功能板块为光伏微电网的经济运行提供按需定制的服务,主要有数据采集、数据监控、发电预测、负荷预测、能量管理和优化调度等。用户可以根据各自光伏微电网系统的需求,使用光伏微电网软件平台上的应用功能,便捷地进行系统数据的监控、发电及负荷的预测和能源的管理调度。

2光伏微电网软件工程化

光伏微电网软件系统是微电网的监测控制中心,其工程化过程必须以先进的开发技术为支撑,选择合适的软件开发方法和软件开发过程模型,实现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的目标。2.1软件开发技术光伏微电网软件采用模块化和结构化设计,以增强可复用性和可扩充性;采用标准化程序设计语言,以提高可读性;创建结构化文档,以便于阅读、理解、分析和维护。下面以软件构件复用技术和基于MVC的Web技术为例进行说明。2.1.1软件构件复用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微电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对光伏微电网软件的需求也在不断激增,且软件规模和复杂度也在不断增加。传统的开发方法会使大量资源浪费在重复开发上,因此开发过程实现标准化和简单化,能有效地降低软件的开发和维护成本,提高软件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软件构件复用技术[15]是实现面向对象开发方法和集成构件模型的基础,也是软件走向工程化和产品化的关键技术之一。它以软件构架为组装蓝图,以可复用构件为组装预制块,支持组装式软件复用,是解决软件资源浪费问题最可行、最现实的方法。2.1.2基于MVC的Web技术传统的微电网软件多是基于特定平台下的应用软件,而Web技术[16]具有动态性、分布式及与平台无关等特点,支持安全连接后台系统、动态用户交互及实时信息,将其应用于光伏微电网,能有效地提高光伏微电网系统的信息化水平。Web技术发展较快,一般采用B/S模式,其中服务端技术包含JSP、CGI、ASP、ISAPI、PHP、Servlet等,客户端技术包含JavaApplet、VBScript、JavaScript等。为了实现软件系统的“低耦合、高内聚”,以“分而治之”的思想、采用分层方式架构系统,把待解决问题划分开来。用MVC模式将系统分层,层次清晰、解耦良好、便于维护及扩展。对于中等规模以上的应用程序,应用MVC构架得到的好处能大大抵消因其带来的工作量和复杂度增加而造成的不利影响。因此在光伏微电网软件工程中应用基于MVC模型的Web技术是比较理想的。在Java技术中,Hibernate、Struts、Spring及Ibatis等框架技术能很好地实现MVC模式,为基于MVC的Web技术应用于光伏微电网软件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2.2软件开发方法软件开发方法在开发步骤、软件文档格式和开发方案评价标准3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规范要求,使得光伏微电网软件生产进入有章可循、向规范化和标准化迈进的“工程化”阶段。软件开发方法在不断推陈出新,目前常见的开发方法有结构化方法、面向对象方法和形式化方法(表1)。面向对象开发方法[17]以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基本框架为基础,以封装、继承及多态为基本特征,将系统抽象变成一个由很多对象互相作用、互相联系而形成的整体,包括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程序设计(编程)方法,从而使软件开发更具灵活性和可靠性。光伏微电网软件系统不仅需要数据库的支持以实时处理信息,同时还涉及大量的事务性操作请求,因此面向对象开发方法无疑是最佳选择,而在局部处理上结合结构化方法则更为有利,故而将面向对象方法与结构化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指导光伏微电网软件的开发工作。2.3软件开发过程模型软件开发过程模型对提高软件质量、增强软件开发团队的竞争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8]。典型的过程模型包括瀑布模型、快速原型模型、增量模型、螺旋模型、喷泉模型及集成构件模型等。针对光伏微电网项目应用性质、采用方法、需要的控制方式以及所要交付产品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软件过程模型,能对软件开发提供有效的支持,确保工程进展顺利。光伏微电网软件需求明确,是应用于电力行业中的中等规模软件。集成构件模型能够有效解决光伏微电网软件工程问题,主要包括:(1)开发适用于面向对象的软件,提供有效实现面向对象开发的方法;(2)融合螺旋模型的特征,支持软件开发的迭代方法和软件复用,提高开发效率(图4)。

3光伏微电网软件工程实例

中国南车光伏发电示范工程暨微电网综合试验系统,依托1MW光伏电站平台,包括2个100kW光伏发电单元、1个50kW光伏发电单元、100kW电动模拟柴油发电机组、100kW×1h磷酸铁锂蓄电池储能系统、100kW×3s超级电容储能系统、100kW±100kvar智能负载以及200kVA模拟电网装置。其光伏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基于改进的B/S五层结构,支持具有MVC思想的成熟SSH2框架技术,并且结合Ajax和SVG等先进的Web技术(图5)。系统具体分为表现层、控制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和数据持久层,每层任务明确且彼此独立,满足软件构件复用技术。系统软件在SCADA系统的基础上运行,并融合了各种先进的算法,例如,基于初始位置、配置参数、预测天气等进行光伏预测,并用历史数据进行在线修正,有效地增加了光伏预测的准确性。实用结果证明,该软件不仅使用方便,操作友好,响应速度快,满足可用性、可靠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的定性要求和定量要求,而且能满足能量管理优化的时间常数τ≤2min、预测1h内各DG发电量及其精度大于80%、优化调度时间常数Τ≤3s等要求。

4结语

第9篇:软件技术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软件技术;教学改革

一、改革教学观念

首先,确立校企合作的教育理念,并以此为突破口,带动整个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的发展。其次,高职院校的教育是具有双重属性的,这双重属性是指一方面高职院校具有高职教育的功能,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具有职业教育的功能,将这二者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实现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的全面发展。再次,创新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是高职院校培养优秀的、高质量人才的依靠,正因如此,高职院校的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创新教育制度,实现教育制度的不断更新,为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指明培养学生的方向。最后,应当转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从教学的客体逐步向教学的主体转变,还要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避免一言堂,不要照本宣科的讲述书本上的知识,要做到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促进教学的全面发展。

二、改革高职院校软件技术的教学方法

首先,要将“教”与“学”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拓展职业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将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述以及学生的学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将操作实例讲述给学生,并在此基础上适当的穿插学生的动手实践。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当制造相应的、教学需要的情景教学模式。充分地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教学方式,是以往教学方式中所不能够达到的。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通篇的贯穿项目教学,进一步培养软件团队的合作开发的技能。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所培养的学生是面向全国IT企业的、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而实用型人才的典型特征是其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的同时,还具有非常熟练的操作技能。那么如何才能够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呢,他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贯穿项目教学法,通过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在毕业后,以零磨合的条件下,迅速的投身到工作岗位当中去,满足企业和社会对高职院校软件设计专业学生的需求。在软件设计专业中,将相关的多门课程划分为若干个项目,每个项目都是在模拟企业实践项目,这种方式,有效的实现了“学”与“用”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培养应用型的高素质人才。再次,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单一的教学模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牢固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将学生视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多多鼓励教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案例教学法、技能模拟训练法等等,采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培养优秀的高素质人才。积极鼓励教师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众所周知,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使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不仅如此,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学当中,还能够打破传统授课模式的时空限制,使学生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能够学习到自己想要学习的知识。高职院校软件设计专业的所有课程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这对于进一步提高该专业的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最后,在教学过后,推行“顶岗实习”制度。应当在整个高职院校的学习接近尾声的时候安排相应的企业实习,有学生和企业双方签订正式的录用证明,证明该学生正式被企业接受成为顶岗实习的工作人员。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公司应当派专门的、经验丰富的员工对学生进行指导,进一步加强学生与企业之间的联系,能够让学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深刻的明白行业需求,实习结束后,学生应当撰写相应的实习报告,记录自己实习期间的心得体会。实习结束后,企业的工程师应当以学生在企业工作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班主任应当根据实习情况给出实习成绩。

参考文献:

[1]王晓姝.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标准建设探索———以大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5,01:66-70.

[2]宋钰.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建设的路径研究[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1:83-85.

[3]陈丹.软件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与专业建设探讨[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2:4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