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人员教育范文

人员教育精选(九篇)

人员教育

第1篇:人员教育范文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高度重视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

当今和未来的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党中央全面分析我国面临的新的国际国内形势做出的重大决策。二十一世纪前二十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时期,抓住机遇,加快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键在人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们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人才方面的挑战最为严峻,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丰富的潜在优势,走人才强国之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当前,我国水利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新时期水利发展的主题。着力解决我国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污染严重、水土流失等水资源问题,实现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是各级水利部门肩负的历史性任务。水利事业的蓬勃发展归根结底要依靠水利人才的贡献。然而当前水利行业人才总量不足,学历层次偏低,专业结构不尽合理,地区分布不平衡等问题依然存在。在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的时代,任何人都不能仅凭学校(学历)教育享用终身,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更新和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知识水平才能满足水利事业发展的要求。

继续教育是对在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的补充、更新、拓宽和提高,完善其知识结构,提高其创新能力和业务水平,以适应科技进步和实际工作需要的一种后续教育,是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和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是适应学习终身化需要,合理开发人才资源,实现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接受继续教育是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应有的权利和义务。全行业应充分认识继续教育的重要性,积极、主动、认真地完成各类继续教育任务,不断提高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

二、明确目标,严格要求,切实做好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

继续教育的目的是对全体在职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中青年业务技术骨干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其创新能力、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更好地满足岗位、职务的需要,促进行业科技进步和水利事业的发展。

继续教育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专业技术人员能力建设为主线,以高层次人才培养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为目标,坚持按需施教、学以致用的原则,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当前与长远相结合、普遍提高与重点培养相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根据不同的学习对象和不同的培训内容,多形式、多渠道地实施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要立足于水利行业发展要求,与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要结合本单位的工作需要和专业技术人员自身的实际情况,本着系统、超前、科学、实用、有序的原则确定具体的学习内容,分层次进行培养。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学习和掌握本专业的最新科技理论和方法,了解相关专业的发展动态;中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与本职工作有关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的科技现状与发展趋势;初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在进一步巩固和拓宽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注意学习实际技能和专业技术工作方法。

专业技术人员平均每年脱产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累计不少于12天(或相应学时)。继续教育的实施周期与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周期一致,一个周期内的学习时间可以集中使用,也可以分散使用。

继续教育的方式要灵活多样,可采取培训班、进修班、研讨班、学术讲座等办班形式,以电化教学、网络教学、函授等多种教学形式进行。

专业技术人员要服从所在单位的安排,积极参加学习,接受检查考核,并有用所学的知识为本单位服务的义务。

三、归口管理,合理分工,建立和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组织网络体系

继续坚持"统一规划、归口管理、分工协作、分级负责"的原则组织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

水利部负责全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宏观管理。负责制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有关规划、管理制度、配套政策等;协调、认定并指导行业定点培训基地建设;组织实施对行业有重大影响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活动;组织对全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监督检查、示范交流、统计总结和评估表彰。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管理本区域、本系统内的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组织制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工作计划、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等;指导和协调本区域、本系统的培训基地建设;组织实施本区域、本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活动;组织对本区域、本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监督检查、示范交流、统计总结和评估表彰。

部直属单位负责制定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计划和规章制度;提供必要的培训条件,组织落实培训计划;登记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情况;统计总结本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

继续教育由各级水利行政部门的教育培训职能部门主管,其它综合、业务职能部门要与教育培训职能部门通力合作,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努力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

各单位应根据国家规定,结合职工教育培训管理工作,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健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管理机构,选调得力干部从事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继续教育管理人员队伍。要加大对继续教育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采取分级、分层、分类实施的方法对继续教育管理人员进行轮训,提高他们组织实施继续教育活动的能力和水平。

各级继续教育主管部门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社会团体、大中型企事业单位设立的培训机构和其它有条件的培训机构,组织和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参与兴办继续教育基地,逐步建立和完善继续教育网络。鼓励各社会团体、学术组织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开展各类继续教育活动。水利行业定点培训机构要积极承担继续教育培训任务,充分发挥继续教育基地作用。定点培训机构的认定和管理依据《水利行业定点培训机构资质管理办法》执行。

继续教育的师资按照专兼职结合,以兼职为主的原则,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师资队伍的作用,聘请政治素质较高,专业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教学能力较强的人员担任。建立继续教育师资信息库和教学业务考核备案制度,形成相对稳定的高素质的兼职教师队伍。

四、规范程序,强化管理,认真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登记工作

对全体专业技术人员实行继续教育登记制度,连续记载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基本情况。

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情况由所在单位教育培训主管部门负责登记,内容包括: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内容、起止时间、学时、办学单位、考试考核结果等。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应建立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档案和数据库,对继续教育情况逐步实行电脑网络化管理。

继续教育培训证书和学习考核登记表作为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情况的有效凭证。水利部直属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采用由水利部统一印制、部人事劳动教育司签发的《水利行业培训证书》。地方水利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视情况可采用由水利部统一印制、地方水利(水务)厅(局)继续教育主管部门签发的《水利行业培训证书》。

继续教育培训证书由专业技术人员个人保管,连续使用,由施教机构记载,专业技术人员所在单位教育培训主管部门验印。如果施教机构未能及时记载的,可凭有效证件(如培训正式通知、施教机构颁发的其它证书或证明文件等)到所在单位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审核登记。参加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的与所从事工作密切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也应记入继续教育登记内容。学习考核登记表由专业技术人员所在单位教育培训主管部门负责登记和管理。

五、学用结合,奖惩分明,促进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把继续教育作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用好人才的基本措施之一,通过继续教育增长专业技术人才的才干,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继续教育要与职(执)业资格认定、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评审等人才评价方式结合起来,作为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的主要内容和晋升、交流、轮岗的主要依据之一。凡在周期内未完成规定学时任务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应晋升、聘任、续聘专业技术职务。

建立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评估制度。教育培训主管部门要定期对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进行评估检查,并将评估结果在相应的范围公布。对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以及学习成绩特别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要给予表彰。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评估结果将作为综合性的评先活动的依据。

专业技术人员所在单位要保证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经费和其它必要条件,要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国家与本单位规定的学习期间应享受的工资、保险、福利等待遇。

专业技术人员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单位统一安排的继续教育,或者在学习期间违反学习纪律和制度,由其所在单位视情节轻重予以批评教育或者向其追偿由单位负担的学习费用。

六、加强领导,与时俱进,开创水利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新局面

各级水利行政主管部门、水利企事业单位要高度重视本部门、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明确具体部门或人员从事继续教育管理。各级领导必须把继续教育工作纳入本部门、本单位的整体规划,列入主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和管理制度,实现继续教育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和科学化。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要实行目标管理,作为评估考核该单位生产经营和工作及单位负责人政绩的重要内容。建立领导管理继续教育目标责任制,把各单位继续教育情况作为分管领导任期目标考核的重要指标内容,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一级抓一级,一级推动一级的有效机制。

建立国家、单位、个人三方负担的继续教育投入机制,加大继续教育的投入。按照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扶持和鼓励单位、个人向继续教育领域投资。

继续教育按多种途径筹措经费,可以包括下列途径:

(1)各级财政安排的可用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经费;

(2)企事业单位用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经费,可在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

(3)结合科研攻关、设计开发、水利管理等专门项目进行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费用,可在相应的项目经费和管理经费中列支;

(4)专业技术人员按国家和单位规定所须承担的那部分的费用;

(5)接受社会各界捐资赞助。

第2篇:人员教育范文

关键词:会计人员 后续教育 问题 措施

会计后续教育,亦称会计继续教育或在职教育,它是一种职业教育,是指对正在从事会计工作和已取得或受聘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职称)的会计人员进行的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为目标,使之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再培训、再教育。

随着经济全球化,我国会计的国际化进程也在加快。而会计人员后续教育作为正式教育的一种补充形式,在提高我国会计人员素质和知识水平方面日益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因此,关于我国会计人员后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加强和完善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是非常值得探讨的。

一、当前会计人员后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领导不重视。参训人员态度不端正

有关调查显示:单位领导人非常支持本单位会计人员后续教育的只占14%,特别是企业领导支持公费进行会计后续教育的比例则更低,仅为9%左右。因为他们认为培训是一种浪费,只不过是给那些监管部门补贴点经费罢了,根本不会把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列入议事日程和整体人才资源开发规划。

参加后续教育培训的会计人员认为培训“可有可无”或“流于形式”达到19%和30%的,两者合计占到49%,他们认为,继续教育是再教育,既不影响晋升又不影响加薪,所以“身在曹营心在汉”,只是应付而已。而会计人员的学习态度是影响培训效果的主要和内在因素,他们对后续教育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具体表现为他们的知识逐步匮乏、陈旧,已不适应整个大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的要求。

2,培训组织管理体系不健全

由于财政部没有统一的要求,标准不够明确,指导服务更谈不上,所以各地财政局把培训学员的费用收了,不管培训什么内容,也不管学员是否听课,培训完就发证,重形式不重内容。而培训机构多数是各区财政局的下属单位,他们凭借与财政局的先天关系,长期承办会计人员后续教育的培训工作,普遍存在着师资匮乏和办学场所条件较差等问题。甚至某些培训机构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只要交钱就登记。

3,没有专门的后续教育研究机构和师资队伍

管理和组织会计人员后续教育工作的各级财政部门一般情况下忙于日常事务处理而忽略了对会计后续教育工作进行专门的研究,对后续教育的内容和课题采取自上而下形式,缺少自下而上的信息反馈,由这个问题引起了其他系列相关的问题。目前,师资方面还没有形成一支高水平相对稳定的培训队伍,大多是地方或培训中心内部的教师或者请一些注册会计师、高校会计学术带头人,而他们往往多数是兼职代课,工作任务繁重,造成准备不足,仓促上阵。

4,教材缺乏实用性、针对性和时效性

在培训中使用的教材普遍存在专业会计知识预算类和企业类会计人员“一刀切”的现象,纯理论的内容比较多,联系实际较少。随着新准则、新规定和新制度的出台,编制实用的应用指南或教材还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此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教育内容很少考虑到会计人员对税收、金融投资等知识的需要和培养处理新经济业务和特殊经济业务能力的需要。

5培训方式和内容严重挫伤学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现在,培训方式绝大多数是采用开设培训班,面对面授课,即采用教师讲、学员听,和老师之间缺少互动和沟通。学员只能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降低了会计人员的参与意识,挫伤了会计人员的学习自主性与创造性。同时,没有针对不同行业的会计人员确立不同的教育目标。并且更多地方为简化培训内容和形式。没有实施分层次后续教育,尤其是初中级会计人员后续教育混同现象相当严重。这势必造成一部分人“吃不饱”,一部分人“吃不下”的状况,严重影响教学效果,也影响会计人员的积极性。

二、加强会计人员后续教育的对策与措施

针对这些问题。应该采取如下对策与措施:

1,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终身学习是指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持续的学习过程。终身学习的理想是在于构建一个人人自觉主动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在这“学习型社会”中,每一个社会个体都能充分享有自主学习的权利。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老化速度大大加快,学习不再是人生某一阶段受一次性教育就一劳永逸的事情,终身学习也就成为会计人员适应职业发展和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所以会计人员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活到老学到老,通过多种渠道参与终身学习。扩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素质,才能在这迅变的时代生存、发展、成功。

首先,加大会计人员后续教育的宣传力度,使广大会计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都积极支持、关心和投入到会计后续教育的活动中;其次,通过有关部门或企业联合举办各种活动、竞赛和座谈会等形式,提高公民的教育观和学习自主性。例如可以开展会计手工做账和会计电算化的竞赛,学校会计专业的学生、企业和事业行政单位的会计人员都可以参加,最后进行评比评优。颁发有权威性的荣誉证书,并且记入会计人员后续教育档案中;最后,对各部门的后续教育进行考核、总结评比,对认真实施相关规定的单位进行奖励。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信誉度。

2,完善会计后续教育管理体系和监督体系

财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要强化会计后续教育管理和监督。一方面要根据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等情况来确定培训学校,不同的学校开办不同的培训项目,使之努力提高培训的质量、形成特色教学。为学员创造一个轻松、舒适、可供选择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要严格管理,规范对会计人员后续教育培训单位的审批,通过严格考评挑选设施完善、管理到位的单位定为培训点,并采用定期和不定期结合的方式对培训单位的教学质量等情况进行检查,对那些不具备会计后续教育能力、管理懈怠、培训质量不高的单位应予以淘汰。并将所批准的培训单位和培训效果显著的单位及有关情况等采用适当的方式对外公布。另外,加强会计人员业务档案,诚信档案建设,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允许用人单位按规定查阅会计参加后续教育,从业履历等情况,并且要严格要求培训时间和次数,保证培训质量。

3,建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和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财政部门应该建立一个专门的会计后续教育研究机构,对后续教育的内容、方式和考核形式等进行专门的研究,以完善我国的会计后续教育。会计管理机构应建立结构合理的后续教育师资队伍,以使他们对后续教育的内容早做准备,做到有的放矢,使教与学都有一定的针对性。同时师资队伍应由四部分人员组成:一是长期从事会计教学工作、有丰富的会计教学经验的高校会计老师;二是长期从事会计实务工作,有丰富会计实务经验的会计师;

三是能够从审计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发现会计实务中的一些问题的注册会计师;四是长期从事会计管理工作,能够站在宏观的角度理解新出现的一些会计问题的会计管理人员。合理利用师资队伍各成员的优势,努力把会计后续教育工作做好。以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4,及时更新教材。充实内容

针对后续教育培训只注重会计法规制度等,缺少对会计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等问题,会计管理机构应该对教材的编制进行系统化,及时更新教材。培训教材的内容全面性是基础,针对性是关键,它的内容要涵盖所有与之相关的知识,实用为主,理论为辅助;综合为主,单项为辅。不但要有专业会计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而且要有针对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既要包含专业理论知识,也要有与之相关的经营管理、数字经济、网络经济等方面的知识。同时注重对会计电算化的培训,要随着技术的改进,培训内容也要相应地变动。此外,也应该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和水平。规范会计人员的会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使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完整。

5,创新培训方式和内容,提高会计人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单一的培训方式不但使教学质量难以提高,而且会挫伤会计人员的积极性。所以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和教学手段。如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和培训层次可以安排在不同的时间段进行,以供会计人员选择。让不同行业、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和不同知识水平的人都可以选择与之相应的培训。培训方式可以采用讲座式培训、研究式培训、案例教学、咨询课程、公司寻访、录像报告和实务操作培训等方式。

另一方面,要加强会计电算化操作的培训,推广远程教育、网络教育,开发和建立后续教育系统。该系统应该包含:可以远程教育,通过网络传输课件,进行后续教育;该系统有专门的资料下载区(如新规章制度),会计人员等可以在里面找到较为全面的后续教育的知识和与之相关的知识(如税法、金融投资等);专家热线。当会计人员有疑问时可以向专家咨询,及时的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后续教育论坛。为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共同探讨的平台;提供会计、审计、统计、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以及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税务师考试的相关信息和资料。

考核评价是会计人员后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证会计人员后续教育效果和质量的重要措施。考核评价要以促进学员发展和达到教育教学目标为中心,不仅重视考查学员的知识,而且重视考核学员的智能和品德。对不同层次的人要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对高级会计师适宜采用开卷考核形式,侧重总结性评价;对中级会计人员宜采用闭卷考核形式,侧重诊断性评价;而对中级以下会计人员适宜采用闭卷考试形式。侧重形成性评价。因此相关会计管理部门要严格监督后续教育考试,禁止舞弊,把会计人员后续教育情况极其成绩全部体现在他们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档案中。对其中突出者采取激励措施,例如可以实行奖励和提升的办法,以便提高会计人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对逾期不参加培训者加大处罚力度。

6,明确目标。增强后续教育的层次性和针对性

财政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内容应坚持联系实际、讲究实效、学以致用的原则。”从中可以看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对会计人员后续教育主要内容的规定从总体上看是明确而合理的,但层次性和针对性未予明确。对此,除了按高、中、低三个层次分别采取普及性培训、更新性培训和提高性培训,还应该根据不同行业性质来进行后续教育。以便理论联系实际,使不同层次不同行业的会计人员通过后续教育都能有所提高,强化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3篇:人员教育范文

关键词:铁路技术人员继续教育

随着中国铁路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构建和谐铁路发展目标的提出,加强铁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提高铁路科技人才队伍的素质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为提升铁路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显得尤为紧迫。

1铁路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继续教育的必要性1.1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需求随着入世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新技术、新设备更新换代的今天,知识的生产、学习、创新将成为人类最重要的活动。因此,教育作为知识传播的载体,将发挥前所未有的关键性作用,而终身教育将占据核心位置。作为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途径———继续教育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需求。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竞争实质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而科技的竞争表现在自主创新能力的竞争上,人才的竞争则表现在学习能力的写作论文竞争上。专业技术人员是人才队伍的重要力量,也是自主创新的主力军,继续教育是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素质能力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目前,人事和社会劳动保障部正在积极起草《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并有望今年出台,而教育部目前也在酝酿力推《继续教育法》的出台,继续教育将和国民教育一起被列入政府对国民的基本的公共服务项目。1.2铁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客观要求近年来,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指引下,中国铁路现代化以青藏铁路建设运营、既有线提速、机车车辆装备现代化、铁路重载运输以及客运专线建设为标志,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发展成就。并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和路情的铁路自主创新之路,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铁路科技人才。但就铁路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总体而言,不论从素质能力还是从自主创新能力上都与建设创新型铁路的总体要求有很大差距。当前,中国铁路以成功实施第六次大面积提速为重要标志,已拉开了向高速时代迈进的序幕。我国铁路高速时代的到来,为铁路科技创新工作创造了巨大空间。铁路专业技术人员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铁路方面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责任。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广大铁路专业技术人员必须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方能适应建设创新型铁路的发展需要。而加强继续教育便是一个有效途径。1.3专业技术人员个人成长的内在要求随着铁路专业技术人员的新老更迭,铁路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他们除了在待遇上的要求更为实际,对个人职业的发展空间和职业生活质量也有着更高的要求。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发展和受教育的机会、自我价值的实现、事业成就感成为他们追求的主要目标。面对这种变化,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也要转变传统的工作思维方式,重视专业技术人员的个人发展要求,在企业总体人力资源规划框架下,通过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和受教育的机会,努力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

2铁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铁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的颁布实施,铁路继续教育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在促进铁路专业技术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毋庸讳言,在铁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方面也暴露出了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2.1继续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由于知识结构、业务水平上的差别,铁路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更侧重于对知识结构的补充、深化以及综合技术能力和业务水平的拓展和提高,然而在实际培训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内容、方式、课程与实际脱节,使继续教育效果大打折扣。2.2高水平师资力量欠缺。随着六次铁路提速的实施,大量的铁路新技术、新装备投入运用,铁路专业技术人员急需了解掌握本专业、本学科领域的国内外最新科技发展动态,现代科技及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然而由于缺乏在相关学科或专业技术领域内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师资力量,也使继续教育质量难以保证。2.3继续教育方式、手段滞后。由于铁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特殊性,现有传统的继续教育方式、手段已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急需对继续教育方法和手段进行创新。2.4培训经费不足。由于现在各单位的职工教育经费普遍比较紧张,而铁路专业技术人员受制于此,往往无法参加由路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举办的高层次的继续教育,继续教育效果受到影响。2.5激励机制不完善。由于缺乏相应的激励措施,铁路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不高。继续教育在不少时候仅成为了铁路专业技术人员为聘任、晋升而积攒继续教育学时的一种手段,造成继续教育流于形式。2.6考核与管理仍显粗放。虽然现在铁道部已实行了铁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制度,规定了各级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应脱产接受继续教育的学时。但由于缺乏有效考核和管理,致使重数量、轻质量、凑学时的现象还比较普遍。

第4篇:人员教育范文

一、教学内容应突出重点,按需施教

目前,我国会计后续教育的内容主要局限于新会计准则、会计电算化、会计法规及职业道德等知识的培训;会计人员培训内容及主题是统一的,这远远满足不了不同档次会计人员的需求,造成供给与需求严重脱节,培训效果无的放矢。甚至,绝大多数培训机构根本不去了解会计人员的需求是什么,不同级别、不同部门的被培训者需掌握哪些信息,而是按部就班,走过场,走形式,根本不注重培训效果。笔者认为在实施会计后续教育前应进行广泛问卷调查,做到对症下药。培训机构应及时把握会计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会计人员从业需求状况,引导会计人员更新知识、拓展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针对性的确定后续教育的内容,不能流于形式。参加后续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同时,突出高层次会计人才培养和提高综合能力培训,进一步改善会计队伍人才结构和知识结构。因此,后续教育的内容应突出重点,按需施教。培训内容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国内外当前形势为学员提供最前沿、最新颖的课程。可以结合实践工作中典型性、代表性较强的重点问题进行深层次讲解;可根据不同级别学员的需求情况作专题讲解,内容可涵盖会计准则、税务筹划、企业内部控制、投资理财与资产配置、时下大家所关注的重点问题等方面。这些专题的培训可安排在不同时间进行,有助于会计人员按需选择。

二、教学方式应灵活多样,分类指导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中指出,我国会计后续教育的形式主要是集中培训方式为主,在职自学是后续教育的补充,推广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电化教育。在实际工作中各地区主要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主的培训方式,采取强制性的后续教育模式。这种“一刀切”的课堂讲授为主的培训方式,主要由各个地区的会计继续教育机构来确定,指定相应培训基地收取培训费用并组织培训。而落实到各培训基地的情况是只注重负责收取费用,不关注培训的效果;学员处于被动听课状态,毫无积极性可言。

随着社会经济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课堂讲授这种脱产培训方式远远满足不了会计后续教育的需要。培训机构应充分考虑学员需求,对授课方式进行充满人性化的设计,既要有脱产学习还应承认其它形式的学习方式。培训方式应以教师讲解为主辅以交流会、研讨会等;在此基础上发展计算机网络教育满足不同档次、不同区域学员需求,做到分类指导。初级学员的培训方式可以是课堂讲授及网络教育,便于学员不受时间、地域限制系统学习会计理论基础知识;中级学员可以采取参加交流会、专题讲座等;高级学员进行学术研讨、互动、会计课题研究等培训方式。只有形式上灵活多样,才能充分激发学员学习兴趣,提高创新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做到学以致用。

三、整合师资队伍,统一编制培训教材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中指出从事会计继续教育工作的师资,应当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较高的理论政策水平、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有一定的实践工作经验。

目前,各地从事会计后续教育的师资主要是从各高校临时抽调教师,这些大学教师长期在高校从事教学工作,理论知识是毋庸置疑的,但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不能很好解决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棘手问题。甚至对一些实务的讲解不深入、不到位,不能阐释实际工作中的疑难问题。直接导致学员对培训毫无信心,更无兴趣。因此,一定要从源头把关,聘请师资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学员的实际需求。应建立一支较为稳定的后续教育师资队伍网络体系,师资队伍构成应多元化;既有各高校教师担任,也要让企业行政主管人员或大公司的CFO或税务师来参与;并由财政部门统一建立培训师资档案,签订聘书或协议,增强培训师的荣誉感和责任心,对其定期管理。承担培训的师资应针对不同级别培训对象拟定培训计划,并及时更新。此外,在培训教材选用上各地存在差异。有的地区仅以新会计准则为主,有的地区聘请高校教师组装一套理论教材,质量低劣,主要局限于会计理论、政策法规、职业道德的讲解;甚至有的地区没有教材,授课教师放映幻灯片,教师的讲解也是照本宣科。为提高培训质量,规范培训体系,培训教材应由专职机构统一规划,统一审查。可以制定会计后续教育中长期培训规划,编写高级、中级以及初级培训教材。

四、制定科学考核方式,强化监督机制

长期以来,培训部门既承担培训任务又承担考核任务,这样易造成考教不分,管理混乱的局面,起不到约束作用。学员参加培训不是为了提高业务素质,而是单纯为了应付年检。一些地方的培训机构为了招揽学员参加培训,考试形同虚设,只要参加培训的学员缴纳费用,不论是否真正参加学习,考试都能通过;甚至有些学员不参加考试,请别人抄袭答案也能通过考试,令人匪夷所思。

第5篇:人员教育范文

根据县委、县政府有关文件精神,现就教育系统近几年编制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提出如下整改意见。

一、借用人员管理

凡被外单位借用人员,由编制所在学校通知到本人,15日内一律回原单位上班,不回原单位工作的作擅自离岗处理。确因工作需要借用的,由借用单位提出报告,编制所在学校同意,教育局批准后方可生效。否则,以擅自离岗处理。

二、考研人员管理

在职人员考研,必须在报名前向单位提出书面申请,单位同意并报教育局备案的,考上研究生的需要办理调动或调档手续的同意办理,不办理调动手续可到人事部门办理人事手续。否则不予办理调动手续。

三、脱产进修人员管理

教师进修,以业余进修为主。对已经参加师范类上一层次学历脱产进修且没有经过县局批准的,必须补办申请手续。批准后可保留编制,并停发工资。毕业后凭毕业证书回原单位工作的,恢复工资关系。今后确需脱产进修的,须本人申请,单位同意,报教育局批准,否则作擅自离岗处理。

四、招商引资人员管理

以前被安排从事专职招商引资人员,所在学校必须通知到本人及时回原单位上班,确需继续招商引资的,需经教育局同意,否则按擅自离岗处理。

五、新录用人员管理

新录用人员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报到上班,否则作主动放弃处理,取消任职资格。

六、公、民办学校互动人员管理

民办学校自主招聘教师,其招聘简章应报县教育、人事部门备案后组织实施。从*年11月10日起,县内公办教师到实验初中、都梁中学工作,须个人申请,接收学校同意,教育局办理有关调动手续。无县教育局正式手续的,作擅自离岗处理。*年11月10日前本县公办教师调到实验初中、都梁中学工作的,按县政府有关规定处理。

七、擅自离岗、停薪留职人员管理

凡擅自离岗、停薪留职人员所在学校应及时通知本人,回本单位上班,由学校负责为其办理恢复工资手续,自通知之日起15日内,不回原单位上班的,取消编制,予以除名。

第6篇:人员教育范文

(一)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要求

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在履行职业活动中应具备的道德素质,是会计人员在长期职业活动中逐步形成和总结出来的,它是调整会计人员与社会之间、会计人员个人之间、会计人员个人与集体之间职业道德主观意识和客观行为的统一,是会计人员应当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职业纪律。[1]财政部1996年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对会计职业道德内容作了较为全面的规定,即爱岗敬业、熟悉法规、客观公正、依法办事、搞好服务、保守秘密等八个方面。[2]

(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的表现

随着人们对会计工作重要性认识的提高以及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逐步确立,业绩考核、评价机制和行业自律机制的不断完善,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意识和素质正在不断提高。但不可否认,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发生了很大地变化,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的表现比较突出。

1.职业道德观念淡薄。在现实中,一些会计人员在国家、社会公众利益与单位利益发生冲突时丧失立场,违反会计法律制度规定,伪造、变造虚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提供失真的会计信息,人为地制造了大量会计舞弊案件。以上行为造成会计信息大量失真,会计行为扭曲,会计假账丑闻不断,CEO利润、CFO收入、书记成本、经理效益大量存在,企业绩效整体低下,会计管理疲软无力,注册会计师公信力低下。

2.追求私利监守自盗。在市场经济下,一些会计人员经受不住物质利益诱惑,贪图享乐,为了满足日益膨胀的物质要求,一些人不顾道德约束,伪造、变造、隐秘、毁损会计资料;甚至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受贿、挪用公款、化公为私、出卖集体和国家的商业机密,以身试法,走上犯罪道路,给国家和集体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中国证券市场连续不断的发生深原野、琼民源、鄂猴王、郑百文、银广夏、黎明股份、麦科特等事件,以及美国安然公司会计假账案、世界通讯公司最大破产案、施乐公司财务欺诈案、安达信审计丑闻案等,给资本市场和投资者造成巨大伤害,也为会计行业及会计人员本身带来巨大灾难。

3.注册会计师违背审计准则。一些注册会计师出于行业竞争压力,或受利益驱动,在从事审计签证服务时,不能够坚持独立、客观和公正的原则,与企业串通一气进行会计造假,并为企业的财务报告提供虚假审计报告,严重误导了报表使用者。原莱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财务主管兼财务处长于德政,为使莱钢股份闲置票据创造利润,将莱钢股份4亿元银行承兑汇票贴现款及利息共计4.04亿元人民币存入昆仑证券以购买国债,后因昆仑证券进入破产清算程序,无力还款,造成国有资产损失1.5亿余元。

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的成因分析

会计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和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没有一定的业务水平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是难以胜任的。近年来,“科龙电器”、“三普药业”、“安达信”等国内外一系列会计造假案说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仍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乏的成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1.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不够完备。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完备程度是指形成和维持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准机制的完善程度,这一机制的要素包括:会计职业道德准则、教育等。从我国目前情况看,我国仅有适用于注册会计师的《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而无适用于其他会计人员的具体职业道德准则,一些职业道德要求只是散见于各有关的法规和制度中,会计正常教育和继续教育尚无足够的职业道德内容,机制尚未有效形成。

2.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滞后。目前各类设有会计专业的学校,没有单独开设《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师在讲解有关职业道德内容时,通常也是一带而过,没有涉及实质性内容;在会计人员、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和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中也没有职业道德方面的内容。由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弱化,致使部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意识薄弱,在现实生活中往往难以抵抗各种诱惑,不能够坚持原则,更不能依法办事。

3.缺乏良好的会计从业环境。会计人员的工作不仅在会计领域,更在社会大环境中,其职业道德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有些单位在招聘时,往往要求应聘人员“熟悉各种税法和服务技巧,能够为企业谋取最大的利益”;还有一些领导为了自己的政绩指使甚至强令会计人员编制虚假会计信息,一旦违背他的旨意,会计人员就面临下岗的困境;同时维护会计人员的法律保障和法律救济制度又不健全,会计人员没有良好的从业环境,不利于会计人员形成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素质。

4.会计人员自身素质不高。一些会计人员本身的素质较低,责任性不强,工作中墨守陈规、不求上进、缺乏进取精神,不能与时俱进地开展工作,影响了企业财务水平和经济效益。还有些会计人员缺乏必要的职业道德教育,法制观念淡薄,缺乏爱岗敬业和精益求精精神,工作中不能够廉洁自律、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办理经济事务,为了自身的利益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甚至一些会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监守自盗,最终走上犯罪道路。

5.屈服领导的压力被动造假。在目前经济社会中,单位负责人对会计人员的工作拥有绝对的领导权和管理权,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在工作中能否发挥作用也就不可避免的与企业负责人道德水准密切相关。一些企业负责人为了个人利益往往向会计人员施加压力,而一些会计人员为了迎合领导只能违背职业道德而造假。如国内闻名的银广厦案、蓝天股份案等等,都是由于负责人指使会计人员造假造成的。

6.会计法律和体制不够完善。现行《会计法》中虽然明确了会计违法行为的相关法律责任及应追究的刑事责任,但对会计违法人员所应承担的法律制裁处罚力度不够,并且难以量化。当会计造假行为败露以后,司法介入欠缺,对会计当事人和单位负责人处罚力度不够,致使他们存在侥幸心理。同时单位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权责界限不清使内部人控现象严重。现行会计机构的设置和领导体制还不完全具备会计人员监督管理者当局所必需的独立性,而且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也同样不具备独立性,因此难以对企业以及企业领导进行有效监督。

三、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对策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是规范和提高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内容,也是强化会计监督的重要措施之一。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是当前会计工作者队伍建设和会计秩序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需要从制度规范、行为奖惩、宣传教育等方面入手。

1.确立完善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美国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由注册会计师执业品行规则、管理会计师道德行为标准、财务经理道德、内部审计师道德规范等构成,我们可借鉴美国经验,制定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操作的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与国家颁布的相关会计法律相互补充。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可分为三个部分:职业道德概念——对职业道德基本原理的理论概括;行为守则——带有强制性的行为规则和具体标准;职业道德细则——具体说明行为守则在特定情况下地运用。具体来讲,就是制定针对会计组织体制改革的规定。首先,从根本上杜绝单位领导者对会计工作的干预,使会计人员具有独立自主的人格,可以独立执业,这是会计人员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提供信息的前提。其次,要建立和完善会计法律体系,包括规范企业会计行为的各种法律、会计职业道德准则及其实施细则等,有利于对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是否失范提供法律依据。除此之外还要加大法律宣传力度及约束力,这样才能有助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完善。

2.建立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体系。要提高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教育是基础,人们的职业道德不是天生就有的,必须经过严格地培养和训练才能逐步形成。首先,应在各类会计专业学校,开设《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并且重视会计教师的师德建设,让学生学习会计职业道德知识,引导学生了解社会道德准则与规范,把职业道德教育与文化知识、专业技能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其次,对在岗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应贯穿于会计人员整个职业生涯中,把会计职业道德知识培训作为会计人员的必修课程,注重业务知识和职业道德教育并重,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在工作岗位上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风范。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不仅要重视理论层面的教化,而且更要重视经验层面的榜样示范作用。[3]应发挥社会各单位的积极作用,在广大会计人员中组织开展会计职业道德宣传教育,引导会计人员积极学习职业道德规范,使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深入人心。

3.营造良好的会计从业环境。在一个道德意识浅薄、公共意识低下、自我为中心突出的社会环境下,不可能营造出高品位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营造良好的会计从业环境,不是仅靠会计职业界的努力就能做到的,而是要依托社会各方面的变革与协调,尤其是应与法律、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同步,只有这样才能建设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2006年2月15日,39项企业会计准则和48项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颁布,使我国的会计审计准则体系更加完善,尽快熟悉新准则并在上市公司中正确使用,是对职业道德水平的挑战,也是提高职业道德水平的契机。

4.优化会计人员队伍建设,加强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市场经济越发达,越要求诚实守信,越要有强有力的道德规范来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尤为重要。各单位要加强对《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力度,通过各种形式的考核和培训,坚持不懈地在会计人员中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把法制观念和道德要求不断地灌输到会计人员的头脑之中,使诚实守信、不做假账的职业道德观念深入人心。

5.完善监督机制、自律机制与评价机制。会计监督机制是对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监控和经常性的检查,便于及时纠正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错误,确保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工作健康有序进行的体系。会计监督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只有完善内、外部机制,才能不断增强会计人员的责任心,才能充分发挥会计核算和监督职能,才能有效地防治会计造假行为地发生,保证经济活动地正常运行。[4]会计职业道德自律机制是会计人员在履行会计义务中形成的一种会计职业道德意识,是以职业良心为核心的道德自律,应该逐步建立、健全我国会计职业道德自律机制并开展职业道德自律情况专项检查。同时建立有效评价会计职业道德的机制与体系,以强化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会计职业道德评价机制是指社会和他人对会计人员及其工作活动过程中遵循职业道德所作出的价值判断。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评价的基本形式有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三种,具体可采用考核评定的办法。

6.健全机关法律法规体系。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要靠法律和规章制度来约束。一是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现行的法律进行修订和完善,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制定法规加以规范,为会计监督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二是要加大法律法规的执法力度。尤其要强化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加大指使会计人员做假账的单位负责人的处罚力度,迫使相关人员增强责任意识。[5]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是会计秩序混乱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要通过法律法规加强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就必须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纠,对会计人员制造假账,贪污挪用公款等违法行为,要依法严惩,坚决维护国家法律尊严。

为顺应经济发展的需求,会计人员必须增强爱岗敬业意识,不仅要加强业务理论学习,掌握有关会计法律、法规,提高法律意识,熟练掌握和正确运用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还要不断提高自身思想素质,注意自身修养,并且通过社会各界齐抓共管,使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开创一个新局面。只有这样,会计人员在处理经济业务时,才能以会计法律、法规为准绳,以职业道德为原则,做到客观、公正、真实、准确地反映各项经济业务,保证会计信息质量。2006年3月4日,总书记提出了“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构建确立了新的起点。会计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在会计职业中的特殊要求,是对会计工作实践中具有全局意义基本道德关系的概括与反映。会计行业应该抓住这个全民总动员、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契机,全面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水平,创建和谐的会计工作局面。

参考文献:

[1]毛志宏.高级会计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2]叶陈刚,程新生,吕斐适,等.会计伦理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陈汉文.企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4]徐荣伟.加强会计职业道德之我见[J].职业技术,2005(10):12-13.

[5]周红,林学明.当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的思考及教育途径[J].财会探析,2007(12):313-314.

第7篇:人员教育范文

我校团支部组织在本学期工作更加规范化。期初,团支部召开工作计划讨论会议,我们每个团员都认真学习了团支部工本文来自作的指导思想,听取并讨论了本学期团的主要工作和具体措施,还到学校团员网站去遨游了一番。本学期,我自觉履行团员义务,执行团的决议,遵守团的纪律,完成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如,认真参加校民主评议、按时出席各项会议。

作为先进的青年一族,我坚持通过读报、上网等途径了解国内外大事,“神州五号”飞天、雅典奥运会环球火炬传递活动、里根逝世带来的纪念……一次次震撼这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我自然也不例外。

2、在工作岗位上发挥团员模范作用

作为一名中队辅导员兼班主任,我利用班会,重点指导中队队员学习队章,遵守队章,在活动中了解中队会仪本文来自式,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学生已经掌握并喜欢上了庄严而有意义的中队会。响应少先队大队号召,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运动会、诗歌朗诵比赛、“班班有歌声”比赛、国旗下讲话……奖次代表着水平,过程记录了成长的足迹。

在日常队的教育与活动中,培养队员们主人意识,指导队员自我管理。特殊生教育与班风建设初见成效。

这一年,我的工作内容主要分一个班的班级管理、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和近三分之一个数学教研组工作。我的搭班老师王老师兼校大队辅导员,所以有时一忙起来,两个人常常连喝一口水、洗一个饭碗的时间都没有,但彼此互相鼓励、调整心态,终于算是较好地度过了紧张的一个学期。

3、钻研业务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

个人教学素养方面,我注重平时的教学研究,努力将新课标的理念运用于课堂教学,坚持科学的工作态度。本学期,我有幸参加了江干区的“教坛新秀”评比活动,在四月份的区教研活动和市“小管会”活动中进行了课堂教学展示、评比,期间,得到了校团友和其他同事的帮助和指导,经历这个过程,丰富了自己的教学体验,也让我对学着辨证地去看待身边事物。五月初,我认真参加了浙江省电教馆组织的高级软件应用培训,受益匪浅。

如果说业务钻研是重在过程,那么教研组的工作重在服务与真诚。这项工作不仅促使我更新教学理念、提高业务水平、加强组织能力,更重要的是,它生动地教会我如何树立一种服务意识。虽说它本文来自是只计一个课时的工作,实际上必须用若干倍的时间方可完成;此外,对待教学研究和对人是有区别的,这两个不同范畴的事物难免会引起矛盾,所以,必须树立服务的意识,科学处事,真诚待人。也因此,对他人的工作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抱怨。

第8篇:人员教育范文

作为一名党员,我始终能够以一个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时刻保证正确的舆论导向,注意团结同志,与人为善,努力做群众的表率。热爱学生,为人师表,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积极参加政治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工作中,以“激情、思路、办法”为指针,创新工作方法,用“两个转变”反思工作中的得与失,不断提高工作的实效和水平。

我担任中学高二(1)班主任、教研组长和两个毕业班数学学科教学。由于我带的是普通班,学生基础较差,大部分学生对升学不抱希望,思想波动大,纪律松散。我本着“提高每一位学生,满意每一位家长”的思想,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狠抓学生的课堂纪律与日常行为规范,灌输升学意识,多次走访学生家庭,与学生谈心,在班级里开展以升学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与任课教师一起商讨班级管理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办法。高二(1)班进步很大,毕业时班级稳定,成绩取得了很大进步,毕业率、升学率100%,总体成绩在普通班中遥遥领先,一名学生达到一类重点高中的分数线。所带班级数学成绩由接班时平均30多分进步到平均70多分,获得了家长与学校的好评。作为教研组长,积极组织各种教研活动,培养青年教师,研究中考方向,青年教师***、***等已成为学校骨干,数学组在历次统考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2009年中考成绩比市平均高出8分。

2009年下半年,由于工作的需要,我调到教研室工作。新的工作,对于我既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又是一次严竣的考验。只有不断学习,及时调整角色,创新工作,才能尽快适应和做好教研员工作。第一,我虚心向领导和区、市其它教研员学习,向书本学习。我深知,教研员工作需要丰富教学理论素养,我给自己订下目标,每天要看两小时的业务书籍,记下自己的工作反思与心得,定期听数学课,坚持参加全区数学集体备课,以便时刻了解全区的教学动态,把握教学的最新信息。第二,创新工作思路。我以往面对的更多是对学生的管理和教学,而现在要组织与指导全区数学教师教学活动与全区课题工作的开展,要求更高,担子更重。在开展课题研究时,在吴主任和张主任的支持下,我积极向市里各处室课题负责人汇报、了解我区以往的课题申报和开展情况,制订课题研究计划和管理办法,拟定课题申报指导意见,组织各校进行申报,通过紧张而有序的工作,现已有1个市级课题在我区结题,1个市级课题准备开题,有3个中断的省、市级课题正在争取结题,还有36个课题申报了区级课题,等待区教研室评审;作为市中心组命题成员,我坚持参加市教研室组织的各项活动,独立完成了全市七年级数学试题的命题工作,并协同市教研室先后督导了两所学校和大市优质课的评委工作,由于自己工作做的扎实,细致,受到了陈老师的好评,又一次提高了开发区在市其他学校的知名度;在全区数学教学上,能积极服从领导安排,先后开展了区集体备课活动、研讨课活动以及送教到校活动,在活动中,我注意把握正确的教学导向,要求集体备课一定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充分关注备课的质量,重视课堂主阵地;精心选择上课教师,确定研讨专题,与上课教师研讨,形成最佳教案,反复试讲,反复修改,以求收到最佳效果,通过提高课堂实效,来提高教学成绩,在全市统考中,我区数学成绩较好;此外在组织参加市级优质课评选活动时,我对参赛教师精心指导,了解评优课的评分标准,与参赛教师深入研究推敲,并且对参赛教师进行具体的指导,哪怕细微之处,也不放过,在我的指导下,付贵敏老师在全市评优课上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新的一年即将结束,回顾过去,自己在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对自己的工作方法不够灵活,工作思路不够大胆、细致,工作效率还有待提高。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站在新的起点上,不遗余力,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争取取得更大的成绩。

第9篇:人员教育范文

关键词:认知学徒制;中小学信息技术人员培训;培训方法

一、认知学徒制

1.与传统学徒制的区别

传统学徒制中的学习处于日常生活和工作场所中,目的是完成简单的任务,涉及的一般是身体技能。师傅给学徒的任务和问题不是为了教学,而是工作场所的需要,同时程序和策略通常可以以非言语的方式呈现。学徒在师傅对实际问题的示范、指导和脚手架的搭建与拆除中学习,强调在技能的使用情景中教授技能,通过观察完成任务。

而认知学徒制中的学习是处于正式的教育场景中,目的是完成复杂的任务,涉及认知与元认知过程。专家给新手的任务和问题是为了使学生在各种情境中运用这些方法和技巧,逐渐解决复杂的问题,同时程序和策略必须以言语的方式呈现;学生在专家对问题的示范、指导、脚手架的搭建与拆除、清晰表达、反思和探究中学习;强调将知识一般化,通过清晰表达(学习者表达出知识和思维过程)完成任务。

因此,所谓认知学徒制(Cognitive Apprenticeship),是一种从改造学校教育中的主要问题出发,将传统学徒制方法中的核心技术与学校教育整合起来的新型教学模式。它的核心是培养学习者的高阶思维能力(Higher- Order Thinking Skills,HOTS),即专家实践所需的思维能力、问题求解和处理复杂任务的能力,以及认知和元认知能力。

二、中小学信息技术人员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技术人员的培训内容主要涉及知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和社会责任这四个方面。其中关于知识与技能的这一维度,《标准》明确指出:在基本知识的学习中要了解教育思想、观念,以及技术发展趋势;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范畴;掌握现在教育媒体特别是计算机和网络通信的原理与应用。通过标准,可以得知,对技术人员在基本知识这部分的要求更多的是以了解为主。然而,在基本技能的学习中则是要掌握信息检索、加工与利用的方法;了解教学系统设计与开发的方法;掌握教学媒体的设计与开发的技术;掌握教学媒体的维护与管理的方法;掌握对教学媒体、学习资源的评价方法。可见,对技术人员在基本技能的学习中一般是以掌握为主,因为技术人员有责任辅助教学人员进行教学,帮助教学人员获取、加工和整理信息,以备教学之用。所以对技术人员在技术方面的要求一般比较高。

三、认知学徒制方法在中小学信息技术人员培训中的应用

中小学技术信息人员主要包括信息技术人员和电教人员,这部分人员在学校教师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又是很小(部分调查结果显示信息技术人员占学校教学人员的比例约为2%)。这样在技术人员的培训中,受训者数量少,方便实施小班教学。认知学徒制沿袭了传统学徒制的特点(师傅带徒弟,基本上都是一个师傅带几个徒弟),一位培训者带几个受训者(一个专家带几个新手)。在小班教学中,首先,培训的针对性更强,有利于因材施教。由于人数比较少,培训者可以了解不同受训者的基础、特长、能力、个性和心理等,从而进行详细的学习者特征分析,有针对地解决不同受训者的问题,更好地因材施教。其次,促进培训者与受训者之间的互动,利于受训者主动健康的发展。小班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较多,在培训者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式、合作式、探索式的学习,有利于受训者积极主动的学习。这一方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不论年龄多大,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都需要有恰当的指导、个性的发展、自信心的满足和潜力的激发。在针对信息技术人员的培训中,认知学徒制的教学方法可以实现学者们一直倡导、但是没有实现的小班教学。

认知学徒制应用于中小学信息技术人员培训的案例

培训教材:《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技术人员・初级)》刘雍潜 主编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试用教材。

教材介绍:此教材分为必修主题和选修主题两部分,必修主题中包括6个主题,每个主题中将学习目标分为基础目标和专项发展目标,基础目标是为了达到基本的要求,专项发展目标则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受训人员的专业发展。

案例选择:选取为达到专项发展目标所设计的一个活动进行教学设计。主题2 中的活动4、5――设计、制定、分享和修改信息化环境建设评估方案。

教学设计:基于认知学徒制的信息技术人员培训教学设计流程图1

培训者受训者其他受训者体现认知学徒制要素

布置内容(设计、制定、分享和修改信息化环境建设评估方案)培训者示范培训者个性化指导培训者给予建议观摩学习受训者收集材料,交流合作合作完成作业(评估方案)观摩学习情境学习示范个性化指导、合作学习搭建脚手架、指导

教师聆听、点评、给出修改建议以PPT或Word的形式展示,分享修改作业学习其他受训者的作业聆听提问清晰表达、反思反思、探究反思、探究

案例分析:

1. 通过培训者的示范,使受训者对整个设计有整体性的把握,同时将培训者的隐性知识显性化,便于受训者的学习,从而使受训者有意义的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2. 通过指导和搭脚手架,使受训者在制定的过程中得到个性化的指导,使学习的效率更高;

3. 通过清晰表达,使受训者的作品得以展示,分享经验;

4. 通过反思和探究,实现更加深刻的学习,修改其作品,达到更好的培训效果。

四、小结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直接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效果。目前认知学徒制给从不一样的角度,沿袭传统学徒制的示范、指导和搭建脚手架优点,又增加了清晰表达、反思和探究的方法,即认知学徒制所包括的方法。本文结合信息技术人员培训的特点,将认知学徒制的优点整合到培训中来,从多角度分析培训,完善培训中的方法,使受训者达到“知――行”统一的目的,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知道如何做、如何思考,使其能力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 Collins,A. (1991).Cognitive apprenticeship and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n L.Idol,&B.F.Jones (Eds.),Educational Values and Cognitive Instruction,LEA.

[2] 陈家刚.认知学徒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3]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J].中国电化教育,2005,02:5-9.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