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肺结核的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

肺结核的护理诊断及措施精选(九篇)

肺结核的护理诊断及措施

第1篇:肺结核的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

关键词:结核病;预防;院内感染

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传染病。结核病患者最集中的地方就要属结核病医院了。这也就是说,在结核病医院感染结核杆菌的几率要比其他地方大得多。做好结核病医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对于来结核病医院就诊的非结核病患者和在结核病医院工作的医务人员来说至关重要[1]。

1传染源、传播途径及影响因素

1.1结核病的传染源肺结核病人是结核病的传染源。结核病防治院内结核病的传染源有二种不同来源:①就诊于结核病防治院的肺结核病患者;②结核防治机构中未被发现的患有肺结核的医务人员;有咳嗽症状、痰结核菌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是排菌肺结核患者,具有流行病学意义上的传染源。

1.2空气飞沫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排菌的肺结核患者咳嗽、打喷嚏的喷出含有结核细菌飞沫污染了空气,或者痰液干燥后随风引起气溶胶,人们吸入污染的空气后就感染结核细菌。结核杆菌传播途径简单、便捷,且呈扇射状播散,涉面广,危害极大。

1.3影响因素医务人员是否被结核菌感染与以下因素有关:①肺结核病人确诊前,反复到医疗公共场所。②肺结核患者在医疗机构公共场所内的人数及停留时间。③医疗机构公共场所环境内或室内相对密闭通风状况。④暴露者接触的时间长短、频次。⑤医疗机构结核院内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⑥医务人员及肺结核密切接触者的感染防范意识以及结核院内感染预防控制措施的执行状况。

1.4结核菌传播高危险期候诊室,诊断室,病房,走廊道,放射科,痰检室,雾化室等,这些区域空间相对狭小、密闭,人流量较大,人群密集,且又是肺结核患者集中、活动频繁的区域,在此停留过人员包括医务人员较易感染,是高危险区域。

2院内结核菌感染预防控制的管理策略

2.1健全组织、加强领导成立由疾控中心分管领导为组长,科室主任、业务骨干、监测员等为成员的院内感染控制小组,加强对结核病感染控制的技术指导控制。

2.2完善制度、明确职责、强化落实根据院内感染的要求,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分工明确,职责清楚。实行专人负责,强化制度落实,并纳入年度工作考核。

2.3对本机构肺结核感染危险性的评估如统计本机构每年就诊发现的传染性肺结核患者数;以及涂阳肺结核患者在本机构的停留时间;动态观测在本机构是否存在导致空气中结核分枝杆菌浓度的上升因素如在门候诊室、走廊、病房、放射室、检验室等的通风情况。制定出肺结核感染风险等级,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2.4加强预防结核病传播的宣传采用多种方式如标语、专栏、录像、电视等,宣传结核病的危害和传播途径;如何预防控制结核病的传播,使广大人民群众掌握基本的预防方法。

3院内结核菌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

3.1病区合理布局新建结核病防治机构,应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要求设计并建立三区两通道,病区按高、中、低危险区划分,病区应与医护人员办公区、生活区分开,布局合理。

3.2结核病的感染源预防控制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或肺结核患者在结核病防治院就诊或进行检查时应要求正确佩戴口罩。对住院肺结核患者要隔离,并积极治疗缩短排菌周期。劝患者尽量少到公共场所,减少对他人传播机会。教育患者咳嗽、打喷嚏时用手或手纸遮盖口鼻,避免正对他人。

3.3对影响结核传播途径因素控制

3.3.1空气环境的预防控制肺结核病主要传播途径是呼吸道,因此空气环境预防控制是控制结核感染的重要措施[2]。定时空气消毒、通风,以降低空气中飞沫微核浓度。自然通风是一种简单低廉的空气控制措施,对像病房、诊断室空间狭小且空气流通不良安装排风扇助通风,除定时紫外线消毒外,也可结合用熏蒸或喷雾化学消毒,消毒后打开窗户通风。高效微粒空气过滤器是一种复杂、较昂贵的空气控制措施,基层结核病机构很少采用。

3.3.2地面和物体表面的预防控制用含有效消毒剂湿式拖地。而桌、椅、柜、门、窗、病历夹、医用仪器设备等物体表面可用有效消毒剂擦拭消毒。

3.3.3肺结核患者使用物品的预防控制患者使用的便器、浴盆等要定时消毒,用1000~2000mg/L有效氯消毒剂浸泡30min。患者病床需设置加盖容器,装足量1000~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排泄物、分泌物随时消毒,时间30~60min。

3.3.4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废物管理办法》及时处理患者生活垃圾、医务人员使用后的口罩、帽、鞋套、手套及其他医疗废物。

3.4医务人员防护

3.4.1建立健康档案从事结核病防治医务人员均应建立建档案,要定期健康体检,记录健康状况,比如有无呼吸道慢性疾患、糖尿病等,胸透检查、PPD试验阳转情况。对于PPD试验转阳性,特别体质弱或有糖尿病,慢性呼吸道疾患者,要勤观察。不提倡对PPD试验阳转者进行化学治疗性预防。对有咳嗽症状者应随时进行胸部透视或拍片和痰结核菌检查,以及时发现肺结核并予以及时隔离和治疗,治愈后方可重回岗位;对新上岗者进行健康检查,PPD试验阴性接种卡介苗,提高机体免疫力。

3.4.2提高医务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医务人员严格遵照医疗法律法规以及卫生部门规章、医疗操作规程,正确、准确执行防护措施是有效控制结核菌感染最重要措施。进入病区接触病源时一律穿戴隔离服、佩戴防护性面罩或口罩,做好自身防护,减少暴露机会。

4结论

结核病防治机构是肺结核患者高度集中、活动频繁的公共场所,易造成患者、医务人员之间结核菌院内感染传播的危险。据资料显示医务人员结核感染的机会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其受结核菌感染的危险度是普通人群的8.29倍,而结核病机构的医务人员的结核病发病率是普通人群的10~20倍,周颖等认为医源性感染可能是医务人员结核感染高的主要因素[3]。医务人员被感染结核菌,一旦发病后果较严重,不仅仅损害自身健康,而且还会感染到患者或其他工作人员,还会导致卫生资源的闲置浪费。因此,做好结核病防治机构和医疗机构内的公共场所的结核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重要性可想而知了,结核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不仅为结核病防治机构工作人员提供安全的医疗环境,而且更好地保护自己保护他人减少疾病的蔓延。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第7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3-56.

第2篇:肺结核的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

【关健词】肺结核患者 首诊医生 转诊 报告

我院结核病控制项目工作在黄平县卫生局及本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防所的正确指导下,自2004年我县启动结核病控制项目以来,我院加强管理、明确责任,建立健全了结核病控制项目管理组织(如项目管理办公室、项目管理领导小组和项目管理兼职人员及项目管理制度及奖惩制度等);先后制定了项目管理工作计划、方案(项目实施方案和奖惩方案)和措施,并将该项工作纳入医疗质量管理综合目标考评内容之一。使近年来我院在肺结核病防控工作中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进步。现将做法总结如下:

一、结核病控制项目兼职人员和临床医生本着高度的责任心、密切配合、有效沟通,积极参加上级培训,回院后立即组织医务人员全员培训,同时加大转诊宣传力度。

二、接诊医生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治疗方案及医院制定的接诊医生工作流程图,询问所有的就诊者有无肺结核症状;对可疑肺结核症状者作胸片检查;对诊断为肺结核或疑似肺结核者,立即作好健康教育和转诊宣传,同时问清患者详细地址和电话,在门诊日志上标注并填卡;如无需住院,立即将患者转诊到县CDC结防所;如需住院的急、危重患者,作好与病房医生的交接,待病情稳定出院后转诊到结防所继续治疗;病房医生接诊患者后首先叮嘱管床护士在使用抗痨药物前采集患者痰标本送县CDC结防所。

三、对因非肺结核住院的患者(如内、儿、五官、外科和妇产科患者等),在住院期间诊断同时患疑似肺结核的(第二以后的诊断),也要报告和出院时转诊;对于在住院期间接受抗痨治疗的患者,必须在出院前交给患者一联转诊单并作好耐心细致的健康和转诊宣传教育,在传报卡备注栏中注明出院日期。

四、放射科医生发现患者胸片显示疑似活动性肺结核患者,首先在放射登记本上进行标注;再通知接诊医生,以防患者在医院内走失。

五、防保结防兼职人员每天对门(急)诊、放射科和各临床科室进行结核病控制项目实施情况的督导检查,特别是门诊日志的登记与肺结核病例及处方吻合情况的核对、转诊登记、抗痨药物的使用登记及放射登记和出入院登记等的每一个栏目的细致检查;对接到的结核病报告卡进行认真审核后于24小时内网络直报;核实患者的转诊和住院情况;收到转诊单,在一月内交县疾控中心结防所,同时记录好转诊、住院及报告的情况。

六、虚心接受上级的正确督导,认真分析和总结督导结果,落实整改措施,不断改进工作。

七、我院从2004年启动肺结核转诊以来,共发现疑似肺结核患者1422例,转诊1422例,转诊率100%。

八、病人转诊费及时足额发放给转诊的医生。

九、存在问题:我院结核病控制项目虽然取得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

1、转诊到位率低:这是结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重要表现在:①有的医生向患者转诊宣传不到位;②有的患者文化水平太低,对讲解的地址记不牢而导致找不着;③有的患者经济能力差,无坐车的钱;④部分少数民族患者对医务人员宣传的国家政策理解不透;⑤县医院与县CDC距离较远,无专人接送患者。

2、有的医务人员对结核病防治工作认识不到位甚至重视不够,导致各种医护记录错登甚至有漏登的现象发生。

第3篇:肺结核的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

【关键词】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护理;体会

非结核性分枝杆菌病是指患者感染了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随之引发相关组织器官病变的一种疾病。NTM可引起全身组织器官感染而致病,但90%会侵犯肺,引起NTM肺病[1]。NTM肺病临床上表现为发热、咳血、咳嗽、咳痰、肺部空洞等症状。NTM肺病往往对多种抗结核药耐药,导致治疗困难[2]。我科2012年10月收治1例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患者,在精心治疗和护理下,患者好转出院,现将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男性,67岁,2012年10月8日因发热、咳嗽、咳痰、胸闷半月等症状来我院就诊,肺部CT显示双肺有感染性病变,双肺肺大泡形成,左侧出现胸膜粘连肥厚,伴肺气肿。患者发病以来,睡眠质量,精神状态良好,大小便正常,体力和体重无明显改变。患者既往有肝炎和类风湿病史。入院查体:体温36.4℃,心率94次/min,脉搏21次/min,血压100/70mmHg。

1.2 及时诊断 门诊初步认为患结核病可能性大,次日查痰结果显示检抗酸杆菌(涂片)阳性,结核抗体检查阴性。入院1天病人出现高热,最高达39℃以上。咳嗽加重,伴胸闷、气急,咳白色黏痰,发生低氧血症,胸腔积液。积液色黄,李凡他试验阳性,胸腔积液结核菌阴性。患者入院后给予甲磺酸左氧氟沙星250ml,头孢哌酮舒巴坦钠4.5g静脉滴注,治疗一周后体温仍持续不退,随后进行多次痰检帮助诊断,显示非结核分枝杆菌(NTM)阳性,获得明确诊断,是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

1.3 护理方法

1.3.1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及热型,并注意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咳嗽咳痰及各项检验指标的变化等,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在给予患者抗感染、退热、补液治疗时,随时观察药物的治疗效果及用药后的反应,及时记录。

1.3.2 心理护理 因患者被安置于感染科,且持续高热,同时伴有咳嗽、咳痰、胸闷,同时对疾病预后不能确定,感到焦虑、害怕,不喜与人沟通,饮食情况不佳,有时对医务人员愤怒。这种情形下,护理人员积极的同患者和患者家属展开沟通,认真听取患者的述说及抱怨,将心理疏导工作做到位,对患者耐心解释、精心护理,以减少患者的忧虑,让患者有信心战胜疾病。同时,我们在治疗和护理工作开始前同患者详细讲解工作的目的、怎样配合以及应注意的问题等,经过努力,取得了彼此的信任,形成良好的护患关系,患者也敢于积极面对自身病情,良好的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及护理工作,情绪明显变好。

1.3.3 消毒隔离 为避免病菌的传播,我们将患者安置于单间病房隔离治疗,保持病房空气流通,每日开窗通风2次,每次30min,保持病室空气新鲜,病室地面每天用含有效氯1000mg/L消毒液湿式拖扫,然后用紫外线照射2次/d,30min/次,床单、被褥定时更换。指导患者不要随地吐痰,嘱患者打喷嚏咳嗽时用多层餐巾纸捂住口鼻,将痰吐在盛有含有效氯1000mg/L消毒液的有盖痰杯内,统一处理,防止病菌传播。我们对患者的痰液及沾染分泌物的纸巾及时进行灭菌或焚烧处理,接触痰液后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双手。患者使用的器皿做到专人专用,实行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

1.3.4 休息护理 根据患者病情制定明确的休息活动计划,患者频繁咳嗽咳痰伴发热等症状时,应绝对卧床休息;待症状好转、病灶活动性减退时可适当进行活动,以增强机体免疫力。

1.3.5 饮食护理 给予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膳食,如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膳食,以增强抵抗力和组织修复力,鼓励患者多食肉类、鸡蛋、牛奶、水果及蔬菜等。

1.3.6 出院指导 由于患者家庭经济困难,在症状得以缓解后坚决要求出院。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家属仔细介绍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相关知识及家庭消毒隔离方法,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告知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治疗方法及持续用药时间,说明药物有哪些不良反应以及用药注意事项,强调规律、全程、合理的用药十分重要。指导患者回家后一定要坚持口服用药。

2 结 果

经过1个月的抗NTM治疗,患者症状得到缓解,好转出院。

3 讨 论

我国的NTM肺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3],健康人呼吸道内可能存在NTM的寄生,改善口腔及呼吸道的卫生可消除。但呼吸道寄生有NTM而同时出现呼吸道感染,全身免疫机制下降时,就导致此病发生,NTM多为机遇性的感染原体[4]。

肺病的临床表现,X线影像,痰涂片检查以及病理学表现都与肺结核相似,临床上对两种疾病难以鉴别,导致诊断和治疗难度很大且费用高[5]。NTM肺病诊断需要通过从痰中分离培养分枝杆菌,随后做出菌型鉴定,同时结合症状及各项检查结果才可得到确诊[6]。护理人员需要协助医师做好留取标本送检工作,有助于尽早的完成诊断。此外,在护理工作中给予患者关怀,让患者有信心面对疾病,有助于患者提到良好治疗效果。

总之,密切观察病情、及时确诊、精心护理对于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患者的治疗和康复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 中国防痨协会.结核病诊断细菌学检验规程[J].中国防痨杂志,1996,18(1):28-31.

[2] 朱定俊,刘金平,袁小琴.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22例临床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2011,8(5):151-152,154.

[3] Billinger ME,Olivier KN,Viboud C,et al.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um-associated lung disease in hospitalized persons,United States,1998-2005[J].Emerg Infect Dis,2009,15(10):1562-1569.

[4] Prevots DR,Shaw PA,Strickland D,et al.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l lung disease prevalence at four integrated health care delivery systems[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10,182(7):970-976.

第4篇:肺结核的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

【关键词】老年;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对症护理;心理护理

目前全球约有结核病患者2000万人,每年新发病例约850万。结核病死亡率也达到了很高水平,而且老年结核病患者的死亡率更是居高不下[1]。据全国结核病患者的抽样调查,60岁以上年龄组结核病的患病率占全部肺结核的39.3%以上[2]。因此,护理老年结核病患者的职业责任越来越重大。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多由原发型肺结核发展而来,是各型肺结核中较严重者。临床上包括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和亚急性、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3]。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老年结核病患者29例,为2006年1月至2007年5月收住本院,其中男19例,女10例,年龄60-85(72.5±12.5)岁。全部患者均确诊为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其中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9例,亚急性、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20例。

1.2常见的护理诊断体温过高,与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急性感染有关;低效型呼吸型态,与老年患者呼吸功能减弱及肺部病变有关;有窒息的危险,与大咯血有关;营养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疾病消耗机体能量有关;有传染的危险,与开放性肺结核有关。2护理方法

临床症状以及对症护理

2.1体温过高的护理主要表现:高热,体温高于正常范围,一般大于38℃,皮肤潮红,多汗,呼吸频率增加,心率加快,淋巴结肿大。

护理目标:病人的体温降低到正常的范围,心率和呼吸频率恢复正常。

护理措施:保持室内的温度、湿度适宜,温度在18-22℃,湿度以50%-70%为宜。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及时通风,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降温方法,如药物降温、温水控浴、冰敷等。对于高热的患者,注意避免噪音,让病人卧床休息,及时用毛巾擦干身体并更换衣被,病情恢复后适当的增加活动量。鼓励病人多喝水,西瓜汁,牛奶,豆浆。

2.2剧烈咳嗽或咯血的护理主要表现:老年患者出现咳嗽、胸痛、咯血,病人感到焦虑,烦躁,有窒息感。

护理目标:减轻或消除病人因发热、咳嗽、胸痛带来的不适感觉,增加舒适感。

护理措施:老年患者往往精神紧张、恐惧,应给予心理护理和安慰,必要时给小量镇静剂,但禁用吗啡。大咯血时确保呼吸道通畅,将头偏向一侧,必要时可以取下倾卧位,迅速清除口腔内血块。尽量分散病人的注意力,指导病人用放松疗法,如听音乐、看书、读报,减轻不适。咯血停止后继续观察,不可掉以轻心。同时嘱病人流质饮食,大药片应先捣啐,防止呛咳,并保持大便的通畅,避免用力排便[5]。

2.3体能降低的护理主要表现:老年患者体重逐渐下降,明显消瘦,皮下脂肪少,头发枯黄,无光泽。肢体疲乏无力、精神萎靡不振。活动后呼吸困难、心率加快、心悸。

护理目标:病人体重增加,恢复基础水平,白蛋白、血红蛋白值在正常范围内。

护理措施:进行健康宣教,每周称体重,并定时监测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以及皮肤的弹性。病人在急性发作期卧床休息,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活动,减少能量消耗。待病人情况好转后,与病人共同制定活动计划,循序渐进地增加活动量:床上床边下床走动户外,以不感到疲劳为宜。监测病人活动前后血压、脉搏、呼吸等病情变化的情况。

2.4心理护理主要表现有疑虑心理、孤独心理、恐惧心理、悲观心理等。

疑虑心理:患者多感觉自己被家人和社会排斥在外,甚至觉得大家抛弃了自己,对治疗和护理产生对立情绪,影响正常的治疗;孤独心理:结核病病人需要长时间的休息与治疗,无人陪伴,让病人感到与社会脱节,产生失落感。病人容易产生孤独感,担心无法再融入社会或者受到他人歧视。恐惧心理:有些患者因为医学知识的匮乏,容易对结核病产生恐惧心理,担心病治不好,担心给家庭造成经济负担。

护理目标:促进患者心理健康。护理措施:护理工作人员及时了解了解病人的需要,患者情绪的变化,关心体贴病人,耐心听取、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多和患者进行沟通,消除患者的疑虑心理。在病人咯血抢救过程中,要沉着熟练,以稳、轻快、娴熟的技术,用较短的时间完成操作,使症状尽快缓解,减轻病人痛苦,使病人顺利渡过咯血这一关。另外通过多种途径让患者及时了解社会信息变化,对患者社会支持系统成员进行健康教育,让他们主动接近患者,热心关怀患者,消除患者的自卑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患者早日回到正常的生活。

3讨论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病是结核菌进入血行后,广泛散布到肺或各器官而引起的肺结核病,是一种重症结核病,病死率在10%以上[6],由于近年来国内人口流动的增加,使成人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病发病率有所增多。成人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病临床症状及体征不典型,容易造成误诊误治。特别是老年人,并发症较多,甚至引起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率高,因此早期诊断、及早迅速治疗及恰当的护理措施是促使患者及早康复的关键,值得重视并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对29例老年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病人临床症状的观察分析和对症护理,笔者认为对于老年肺结核病人,要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给予正确的护理措施,同时要根据老年人特有的心理特点进行心理护理,促进患者的身心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王爽,郭晓明.结核病的再燃和控制新策略[J].医学与哲学,2004,(8):23.

[2]史红,尹惠英.老年结核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探讨[J].黑龙江防痨杂志,1999,(2):103.

[3]徐桂华.内科护理学(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4]孟爱凤.高龄原发性肺癌围手术期的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5):26.

第5篇:肺结核的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由于耐药结核菌的产生与发展,结核菌与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双重感染以及许多国家结核病控制措施的不完善,使得全球结核病疫情呈明显上升趋势。我国属于全球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我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大规模人口流动可能导致结核病疫情进一步恶化。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流动人口规模达147亿。该人群流动性大、传染源多,病例发现和监测困难,不规则治疗比例高,容易导致耐药结核菌的产生,如果控制措施不当,很有可能引起人口输入地区的结核病流行。本文借鉴国外迁移人口结核病研究成果,总结近几年来我国流动人口结核病防制经验,探讨适合我国经济转型时期的流动人口结核病控制策略。

1国外迁移人口结核病流行与防制研究国外迁移人口结核病研究主要涉及国际移民与难民

许多研究结果表明,国际移民和难民的结核病感染率和患病率往往高于当地人群,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人口输入地区的结核病疫情控制。VandenBrandeP等

〔1〕对比利时庇护寻求者(asylumseekers)的结核病研究结果显示,庇护寻求者的结核病报告率大约是本土人群的30倍;对庇护寻求者首次筛检后随访的不足,增大了社区内结核病传播的危险。TalbotEA等

〔2〕对美国1993~1998年结核病监测资料的分析,得出从1993年到1998年美国国外出生者结核病例数量增加了26%,占全人群病例的比例从298%增加到416%;国外出生者每10万人口的结核病例数为329例,而美国本土出生人群为每10万人口58例。InigoJ等〔3〕对西班牙马德里1994~2003年的结核病发病趋势进行研究,发现从1994~2003年,马德里的结核病报告率从每10万人口485例降到每10万人口233例,但其中移民病例所占的百分比却从26%增长到337%。同时针对国际移民和难民的结核病控制措施,国外学者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TruongDH等〔4〕对美国明尼苏达州来自印度和尼泊尔的藏族移民的结核病研究表明,单次筛检并不能发现该人群的大部分病例,对于具有活动性结核病史者即使初次结核杆菌培养阴性,也需要对其进行密切的随访。MarksGB等〔5〕对1984~1994年间进入澳大利亚悉尼的24?610名难民(主要来自东南亚)的研究发现,在10年的随访研究中该人群的结核病发病率为每10万人年749例,其中由常规随访措施确诊的只占296%,提示在难民的结核病疫情控制中强化结核病被动发现策略可能比主动发现措施更有效。DeRiemerK等〔6〕对从1992年7月1日~1993年12月31日到达美国的893名移民和难民的研究发现,对移民和难民进行及时、充分的医学检查和随访可及时发现活动性和可预防的结核病例,应成为结核病预防和控制项目的首选。

2我国流动人口结核病流行现状和特征

有关文献表明,我国流动人口结核病新登记率和涂阳新登记率往往高于本地人群,登记的结核病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以青壮年为主,从事体力劳动者较多,可能与流动人口本身的性别、年龄和职业构成有关;病人发现途径以因症就诊为主,就诊延迟和诊断延迟也往往高于本地人群,不规则治疗的比例高。钟静等〔7〕对广州市海珠区2002~2003年流动人口新登记肺结核患者的调查显示,在225例新发活动性肺结核病人中男女之比为2∶1,平均年龄(308±169)岁,涂阳比例为418%;劳动工人占病人总数的489%,年收入低于10?000元者占751%;因症就诊发现者占病人总数的831%,健康检查发现者占138%。杨石波等〔8〕对浙江省2001~2002年外来人口肺结核监测报表的研究显示,2001年、2002年外来人口肺结核涂阳新登记率分别为3116/10万和3127/10万,分别是本地人口的203倍和162倍;2年新登记涂阳病人共1024例,男女之比为212∶1,20~39岁年龄段占758%;各种职业中从事建筑、种植及其他无固定职业者占896%;2年新登记涂阳病人中因症求诊发现比例为959%;病人发现延误比例外来病人明显高于本地病人,分别为419%和200%,2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黄起烈等〔9〕对深圳市罗湖区1998年度外来人口组和常住人口组肺结核登记资料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肺结核登记率外来人口为1092/10万,明显高于常住人口792/10万(P<005),涂阳肺结核登记率2组分别为336/10万和302/10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人群就诊延迟和确诊延迟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外来人口多为劳务工,无收入或月收入400~1?200元人数占总病人数的811%,有社会保险和可报销医疗费用的病人仅占337%。3我国流动人口结核病控制策略目前,我国部分城市已经将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纳入区域结核病控制规划中,并采用WHO推荐的(DirectlyObservedTreatmentShort-Ecourses,DOTS)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杜雨华等〔10〕对广州市胸科医院一分所1997~2001年登记的891例外来人口肺结核病人的调查显示,初治涂阳肺结核病人接受DOTS管理治愈率为9430%,要求自服药管理治愈率为734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张锡萍〔1〕对东莞市结防所2001年8月~2004年6月暂住人口结核病登记资料的研究表明,3年共发现肺结核病人1?171例,均纳入DOTS管理,提供免费的抗结核药物;805例初治涂阳病人2月末痰菌转阴率为943%,3月末痰菌转阴率为991%,疗程结束治愈率为985%,失败12例的主要原因是服用抗结核药物出现肝损害及病人怕暴露病情影响工作和收入,不敢请假复诊所致不规则治疗。谭卫国等〔12〕对深圳市1993~1999年外来人口结核病登记资料的分析显示,7年间共登记肺结核病人7?368例,所有新发涂阳病人均实施DOTS,治愈率达97%;随着管治经验的不断积累,治愈率从1993年的897%提高到1998年的986%,与常住人口的管理治疗效果保持一致。赵晓春等〔3〕对温州市2004年结防门诊新登记外来人口涂阳肺结核病人的调查结果显示,登记的208例患者均纳入DOTS管理,初治涂阳治愈率为860%,复治涂阳治愈率为760%,与全省常住人口初治治愈率856%一致,但明显高于全省流动人口治愈率平均值615%。上海市闵行区2003年1月正式启动针对流动人口和本地贫困人口的结核病治疗费用减免方案,即对支付治疗费用困难的肺结核病人减免抗痨的药费及检查化验费。倪政等〔14〕的研究表明,该方案实施1年多来已初显成效,2003年底新登记外来人口结核病病人数较2002年增加199%,其中外报病人比例下降290%,定点医疗治疗的外来人口结核病病人则增加37倍,其化疗覆盖率达956%,化疗督导管理率达841%,外来人口结核病病人失访率下降为35%,实际治愈率已达788%。综上所述,流动人口的结核病控制应当引起人口输入地区政府的重视。结合我国流动人口的社会、经济和卫生现状,出如下策略:(1)将流动人口的结核病控制纳入区域结核病控制规划,保证流动人口结核病管理经费,这是做好流动人口结核病控制的根本保证;(2)针对我国流动人口不断流动的特点建立灵活的结核病报告、诊治和管理机制,实行属地化管理并加强地区间结核病控制的联系与合作;(3)深化医疗改革,扩大医保覆盖面,先解决结核病治疗中的患者经济困难问题,以后逐步解决流动人口的医疗保障问题;(4)因地制宜,制定并实施流动人口结核病控制项目。超级秘书网

【参考文献】

第6篇:肺结核的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

肺结核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机体免疫功能受损,病程长,疗程长。随着广谱抗生素、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真菌感染已日益增多。对于病情较重的结核病人,往往由于肺部结核病变广泛存在坏死干酪物质和空洞等,严重地损害了肺结构表面完整性,给真菌提供了良好的滋生环境。如较长时间应用抗生素、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易出现菌群失调,从而引起二重感染,继发真菌感染。我所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肺结核病人302例,其中继发肺部真菌感染21例,经过系统抗结核治疗,抗真菌治疗并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我们所采取的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正确采集痰标本,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当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时,在症状体征及X线表现上无特殊性,对临床诊断和鉴别有一定困难,痰真菌培养或涂片对诊断肺部真菌感染很有意义,因此肺结核病人疑有真菌感染时应及时作痰标本检查,留取痰标本的质量是培养结果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送检痰标本要特别注意护士应指导患者清晨起床后先清洁口腔,然后深呼吸用力咳出呼吸道深部痰液,弃去第一口,留第二、第三口痰,量为3~5ml,将痰吐入无菌培养盒中,加盖及时送检,室温中保存不能超过2小时,如超过2小时应弃去重新留取痰标本。送检痰标本实验室痰培养检查,如连续3次以上从痰标本中找到并分离培养出同一种真菌时方可作出诊断,一旦确诊即应根据痰培养和药敏结果早期、足量使用抗真菌药物,如制霉菌素、氟康唑、酮康唑等抗真菌药物,同时观察用药效果,监测肝肾功能,观察用药后药物不良反应,保证用药安全。

积极治疗肺结核病

抗结核药物的合理应用对结核病的控制起决定性作用,必须坚持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原则,制定合理的化学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做到全疗程规律治疗,时间不得少于6个月,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护士应及时观察和询问患者是否有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肝毒性、末梢神经炎、眩晕、过敏反应、胃肠反应、视力障碍、视野缩小、痛风样关节炎等。如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通知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复查肝功、血、尿常规及心电等辅助检查确保用药安全。

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真菌感染的发生

在应用抗生素过程中,要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遵医嘱合理规范选择有效的抗生素,对于使用2种以上抗生素者,护士必须认真核对用药审批单及结核病抗生素使用指征方可执行。并加强抗生素使用监测,对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护士应保持高度警惕性,凡积极抗结核治疗及使用广谱抗生素1周以上病情无明显改善或在病情好转后又出现寒战、高热、咳胶冻样粘稠样痰,或出现不明原因反应血痰者,应及时报告医生,提醒留取痰标本化验,对患者的痰进行真菌培养和涂片检查。如痰中检查到真菌时应停止或调整抗生素的应用。所以我们必须按规定合理应用抗生素可大大减少真菌感染发生。并做到早期发现真菌感染的可能性,早期治疗。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及消毒隔离制度

在我国呼吸道感染占院内感染首位,而呼吸道肺部是真菌感染发生最多的部位,因此我们在进行任何操作前后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常规,操作前后要认真洗手,做好手的消毒,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并保持病室内空气新鲜流通,严格控制好陪护及探视者。病室地面、桌面每日用1000~2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拖地、湿擦2次。抹布做到一床一巾。病室内定时开窗通风,每日2~3次,每次20~30分钟。每日用紫外线照射1次,每次1小时。患者被褥、书籍等每天在阳光下暴晒2小时,以便杀死结核菌,病人餐具可在食后煮沸5分钟再洗涤,剩余饭菜也应煮沸5~10分钟后弃去。毛巾、衣服等亦可在煮沸后洗涤。床旁放置有盖痰杯,痰液吐入痰杯内,痰杯每日进行消毒处理。病室需定期监测空气质量,做好患者和家属的宣教工作取得配合,减少疗区的环境污染,为患者创造舒适、安静、卫生、整洁的休养环境,减少真菌感染的发生。

做好口腔护理工作、保持呼吸道通畅

绝大部分的院内感染中真菌感染为条件致病菌,其中念珠菌占绝大多数,而口腔是念珠菌容易繁殖的主要场所之一。所以我们应经常检查和指导患者,使患者保持口腔清洁。做好口腔护理,必要时应用1%~4%碳酸氢钠或0.5%氟康唑溶液漱口,每日3~4次。对痰液粘稠,拉长丝不易咳出的,我们按医嘱给予相应处理,用0.8%碳酸氢钠雾化吸入每日1~2次,配以氨嗅索、氨荼碱等药物治疗,以稀释痰液。并鼓励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咳痰,可采取侧卧位,轻拍后背,有利于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重视心理护理,促进疾病康复

由于肺结核病人病程长、恢复慢,且病情易反复,有些患者心理上已经对本身疾病的治疗信心不足、焦虑、自卑、急躁。再加上继发真菌感染,更给患者增加了许多痛苦,有的患者失去了治疗信心,悲观、绝望。做为护士应多与患者沟通,向患者耐心细致解释疾病的相关知识。倾听患者内心诉说、消除紧张、悲观绝望情绪,向患者讲解不良情绪对疾病的负面影响帮助患者做到情绪上的自我节制,积极做好心理疏导,使患者心理上得到安慰,树立战胜疾病信心,让患者以乐观向上的情绪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加强饮食护理,提高机体抵抗力

第7篇:肺结核的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防治措施;护理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一般需长期住院,治疗费用高额,并且易导致院内感染死亡率增加。采用ICU护理措施及方法,讲医院最好的医疗技术、医疗设施及医护人员进行资源集中,使重症患者在最佳的治疗和护理条件下,保证患者救治效果,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7月――2012年6月期间收治98例机械通气病例资料,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采取ICU预防措施及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于2011年7月――2012年6月期间就诊的机械通气的98例患者中,男性65例,女性33例,年龄35-74岁,平均年龄48.2岁。以《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制定)为诊断标准,全部患者中共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的患者25例,包括男性18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49.5岁。在全部患者中,有36例(36.73%)患者为肺部Ⅱ型呼吸衰竭,27例(27.55%)患者为外科手术后患病,15例(15.30%)患者为重症肺炎,20例(20.40%)患者为急性脑血管意外。

1.2 方法 在以往原发病治疗,以及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常规防止基础上,配合如下护理措施,对ICU临床护理有效性有重要作用。

1.2.1 提升ICU医护人员业务能力 ICU内部医护人员要进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治病因素、防治及护理措施等专业知识的培训,并进行定期考核。加强医务人员整体业务能力和责任感[1],做到熟练掌握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防治及护理方法,提升临床治疗、护理效果。

1.2.2 加强基础护理 医护人员要做好患者口腔日常护理,从而降低患者口腔及呼吸道病菌感染率。每天用棉球蘸取生理盐水或氯已定漱口液对患者口腔进行擦拭,及时清除口腔内分泌物,每天擦拭2-3次。对呼吸道分泌物较多患者,可采用吸痰技术,按照先气管后口腔的清洁顺序,擦除分泌物,时刻保持患者口腔清洁,为防止护理过程的细菌感染,吸痰过程一定要进行无菌操作[2],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引发感染。

1.2.3 严格执行无菌护理 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要严格遵守消毒及无菌护理工作,防止患者因ICU环境不清洁、医护人员或患者皮肤染有细菌。医护人员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的物品以及呼吸装置前后都应仔细洗手并每日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动;根据病情机械通气患者要尽早拔出各种留置导管,及时为医疗器械消毒;室内温度保持在19℃-23℃之间,湿度控制在65%-85%之间,同时为避免细菌滋生,医护人员要清理病房内肺气医疗用品,并每天用消毒液清洗地面3次以上[3]。

1.2.4 提高免疫力加强营养支持 加强营养对于机械通气患者,特别是VAP患者十分重要。长期使用机械通气患者,由于营养不良,导致患者心、肺、呼吸道等器官免疫功能受较大损伤,引发呼吸肌无力,很难脱机,同时也增加机械性相关肺炎病毒的感染率。因此对于长期卧床、机械通气患者,医护人员要做好营养支持,保证每天能量供应,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病情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如轻度患者无需长期使用呼吸机,可间断性停机,防止患者产生依赖性。

1.2.5 医护人员应注重提高患者的抵抗力 通常由于长期使用机械通气机,机械通气患者本身心、肺、呼吸道等气管的正常抵抗功能有可能受到很大的损害,抵抗防御功能急速下降,此时应对患者使用各种免疫调节剂和免疫增强剂,加强心、肺慢性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同时保护主要脏器的功能等均可能减少VAP的发生。

2 结 果

本组98例呼吸机肺炎患者中,发病患者26例,占26.53%,因呼吸机相关肺炎死亡9列,占8.16%,比我国临床资料显示的数据明显降低,临床实践资料表明,对呼吸机肺炎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护理措施,可有效控制呼吸机肺炎的发病率,临床效果较好。

3 讨 论

有资料显示,国内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病率为42.9%,死亡率为50.3%,而国外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病率为40.2%,死亡率为45.5%,与我院ICU发病率为25.51%,死亡率为8.16%进行对比,我院ICU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下降。鉴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致病菌、临床诊断与治疗不同于一般的肺炎,加上我国呼吸性相关肺炎的发病率很高,应该引起临床上的高度重视。尽管临床上对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诊断治疗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经验,但是VAP作为医院获得性肺炎中最常见和最重要的类型,面临的诊断困难超过其他任何一种医院感染,并且其病原学理论目前还很不完善,目前还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治疗此种病症,只有通过以往的经验,以及抗生素药物、加强基础护理、提高免疫力加强营养支持、降低感染环节、最大限度控制和减少呼吸机的使用、处理好人机联系等措施来降低VAP的发生率。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7月――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98例呼吸机肺炎患者临床资料,发现在对患者进行常规预防与治疗的基础上,采取积极有效的ICU防护措施,对呼吸及肺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有较好的控制,患者临床预防、护理效果显著,因此加强ICU医护人员防治及护理方法业务水平,并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对治疗呼吸机肺炎效果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周勤,田军,郑凯中.ICU 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31-33.

第8篇:肺结核的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

幼儿园结核病应急预案

结核病应急预案 为进一步维护学校发展和学校稳定,将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依法纳入科学、规范、有序的轨道,形成工作常规,根据《 关于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结合我学院结核病预防和控制形式需要,有力地保护全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我院实际,制定此预防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中华人名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颁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根据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的通知》精神,防制学校结核病,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切实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

二、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三、职能分工

1、发现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及时报告当地县(区、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积极配合当地疾控中心的控疾工作以及具体控疾措施的落实工作。

3、负责在校治疗的非传染性肺结核学生以及预防性治疗学生的督导化疗管理工作。

4、消毒:宿舍、教室每天至少开窗通风4次,每次半小时;每天暴晒被褥2—4小时;桌上、地面用8—4消毒液擦拭。

5、健康教育:重点介绍结核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临床表现、结核感染与发病的关系、预防性治疗的意义等,提高广大师生对结核病防治的认知水平。

四、防治策略和措施

1、加强对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重视。

2、加强学校师生的健康教育。

3、把好学校师生入校和在校期间体检关。

4、加强学校结核病监测和密切接触者筛查。

5、加强学校的环境卫生、室内通风工作,倡导校园文明。

五、疫情监测和报告

1、班主任、班干部、学生辅导员应及时了解掌握在校学生的健康状况,发现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及时推荐去校医务所检查。

2、校医务所的医务人员应提高警觉醒,对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及时进行X线胸片检查以及痰涂片细菌学检查;对检查发现的疑似或确诊肺结核患者应按照有关规定及时进行登记报告,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或寄送传染病报告卡,同时将患者转诊至属地结核病防治机构进一步确诊治疗。

六、疫情报告程序

发现病例(或疑似病例)

班主任老师、校医务所

区疾控中心 学院领导小组

七、应急处理措施

1、开展密切接触者筛查

(1)结核病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是指与结核病病例直接接触的人员,主要包括同班师生、同宿舍同学。如果同班、同宿舍发现了1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要对与该病例同班或同宿舍的同学进行筛查;如果在同班、同宿舍同学筛查中新发现了1例及以上肺结核患者,需将密切接触者筛查范围扩大至与患者同一教学楼和宿舍楼楼层的学生;同时,要对与患者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进行筛查。对筛查发现的PPD强阳性,胸部X光片正常的密切接触者,在其知情、自愿的基础上可对其进行预防性治疗。

(2)筛查方法:胸部X线检查和PPD试验

2、疫点、疫区的处理

对发现传染性肺结核患者的教室、宿舍,每周进行一次消毒、每日开窗通风半小时以上;对未发现传染性肺结核患者的教室、宿舍,每月进行一次消毒,每日开窗通风换气。

3、治疗、预防

对确诊结核病病例,要登记其信息,并提供抗结核病药物治疗,努力降低二病率,阻断疫情蔓延。休学的患者要及时联系居住地结核病防治机构,继续进行全程督导治疗管理。

4、健康教育

积极开展结核病知识讲座和结核病信息宣传,教育师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随地吐痰,咳嗽时要避开他人,教室和宿舍要勤通风,师生加强身体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

八、广泛开展健康教育,遵循预防为主,狠抓措施落实

1、有计划的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通过健康教育课、主题班会、宣传展板、黑板报、宣传窗或开展讲座、播放影像制品等形式,对在校学生和教职员工广泛宣传结核病防治的核心知识,提高结核病的认知水平,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2、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做好校园环境的清扫保洁,消除卫生死角。特别要做好教室、宿舍、图书馆、食堂等人群聚集场所的保洁和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切实落实学生健康体检、晨检及因病缺课登记和追踪制度。特别是对因病缺课的学生要依据诊断建议书进行疾病登记、报告,不得隐瞒。

4、组织全校教职工传阅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增强教职工法律意识和责任感。有计划地做好师生健康体检和结核病的预防工作。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与肺结核病人亲密接触,生病及时就医;教育学生坚持锻炼,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第9篇:肺结核的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护理对肺结核咳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肺结核合并咳血患者168例进行分析护理结果,随机分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实验组为护理干预,加强心理护理和饮食护理。 结果:接收护理干预的患者咳血次数和持续时间均要小于对照组。 结论:肺结核咳血患者接受中医护理后,其咳血症状有所减轻,能够很好的辅助治疗,提高救治成功率。

【关键词】肺结核;咯血;抢救;护理干预

肺结核合并咳血症是肺结核的急症,发病率较高,特别是当患者出现大量咳血的时候,情况危急,容易出现窒息或休克。我院2008年至2011年期间共有168例肺结核合并咳血患者,我们对其进行了中医护理可行性研究,现有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肺结核合并咯血患者168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制定的《肺结核病诊断和治疗指南》修定的诊断标准[1]。经临床表现、X线检查、痰菌及红细胞沉降率(ESR)检查,均确诊为继发性肺结核。本组大咯血66例,中量咯血82例,小量咯血20例。

1.2 方法:将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每组8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若患者咳嗽剧烈,需要给予镇静止咳药,留意患者的用药反应,若出现不良反应则应该停止。实验组除了常规护理在联合中医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心理和饮食加强护理。具体护理方式如下。

1.2.1 一般护理:让病房保持安静,给予患者充足的休息时间,让患者轻咳,将喉部余血咳出,防治结块堵塞呼吸道。为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叮嘱患者排便不可用力,防止出血。保持患者的皮肤清洁,多给患者进行身体清洁以及按摩,避免患者的身体压疮。若患者属于大咳血,则需要卧床休息,保持头部侧偏,同时禁食,待咳血停止方可进流食,以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为主。

1.2.2 窒息的抢救和护理:①调整:让患者侧卧,防止血液向健侧流动。 ②辅助患者排出气道异物:为患者清理鼻腔、口腔血液,防止气道堵塞。 ③遇血块或痰液堵塞气道窒息者的护理:让患者处于倒立,为其拍打背部,将肺部积血引出。若上述方式均无效,则需要插管辅助呼吸,将呼吸道血液引出,必要时可进行气管切开术,让呼吸保持顺畅。

1.2.3 心理护理:患者患病后身体和心理都备受煎熬,精神状态较差,容易出现紧张、恐慌、抑郁等等消极情绪。护理人员需要为其进行心理疏导,给予关心和安慰,让患者可以在咳血时处于镇静状态,特别是大咳血患者,会因为紧张等激动的情绪导致血流速度上升,不利于医生止血。精神过度紧张还会导致喉部痉挛出现窒息的情况[2]。

1.2.4 饮食护理:让患者多食用高蛋白、热量的流食,特别是咳血期间应该停止进食,等咳血症状得到控制后方可食用流食,咳血停止3天后可进食普通食物,多食用蔬果,疏通肠道,防止便秘,引发咳血。

1.2.5 咯血后的护理:让患者卧息,病室内保持安静,勤为患者进行病房清洁,让环境洁净,适当的播放轻缓音乐,为患者舒缓身心,密切留意患者的病情变化,需要提前进行预防。

1.2.6 中医护理

(1)肺阴虚证

①一般护理。

②重视养生,饮食起居要有规律,不宜过劳。

③已婚女暂不宜生育,已孕者应中止妊娠。

④配合食疗进补,如冬季可用冬虫夏草炖母鸭,食肉喝汤,也可食甲鱼汤。

(2)气阴两虚证:

①一般护理内容。

②肺气虚卫外功能降低,易感冒,要加强生活起居、气象护理(外出公共场戴口罩)随天气变化增减衣被,汗后避风。

③汗出较多者,及时擦干,并可用黄芪、浮小麦、红枣煎汤服用,有益气敛阴止汗作用。

④食少便溏,脾胃功能薄弱者,应配食健脾益气之品,如山药、桂圆、莲子、薏米、红枣等。忌食甲鱼、鳗鱼等滋腻碍脾之物。

(3)肺肾阴虚证:

①参照一般处理。

②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觉的胸闷、烦躁、咽痒、口中有血腥味,是出血的先兆。呛咳、咳血量多时,遵医嘱予三七粉、白药粉冲服。

③发现大咯血时,按“血证”有关内容护理。

④做好精神护理,消除紧张、恐惧心理。

⑤宜进食补益肺肾之阴的食品。如桑椹、银耳、甲鱼、百合、阿胶,虫草鸭子汤等。

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t检验和卡方检验,P

2 结果

实验组咯血持续时间为(4.2±0.1)d与对照组(6.3±0.8)d比较,两组差别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肺结核合并大咳血属于危急重症,若抢救不得到,患者容易死亡,因此需要把握抢救时机。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密切的留意,加强疾病知识宣传,做好心理辅导工作,护理人员要对各种止血药物和止血方式熟悉,这样才能够尽快的对患者采取救治措施,防止错过最佳救治机会。

总之,肺结核合并咳血患者的病情发作快,来势汹,突然性的咳血容易导致患者窒息和失血休克,因此需要采取正确的救治措施,方可避免死亡。护理人员需要具备责任心,能够对患者的生命安全负责,工作时要细心,对患者的病情变换能够掌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