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预结算编制论文范文

预结算编制论文精选(九篇)

预结算编制论文

第1篇:预结算编制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经费 预算管理 效益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同样做人做事要有预见,经费管理则更应该有计划,有预算。所谓预算,是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就定义而言,预算是以数量化方式表述的对某一主体或项目的一个未来时期的计划或预测,是设定目标、促进对后续业绩评价的活动。财务预算管理是单位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通过编制预算、内部控制、考核业绩所进行的一系列财务管理活动,它贯穿于单位财务预算编制和执行全过程,预算管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单位总体目标的实现。全面而科学的财务预算管理既可以使有限财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及有效利用,又有助于单位及责任人的业绩评价,促进单位各项管理制度的健全、落实及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经费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最基本、最有效,也是最有权威性的管理方法,是财务管理的中心工作,是实施经费供应,保障各项任务完成的重要手段。本文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及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监督进行论述,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何最大限度发挥有限经费的使用效益,保障预算单位各项建设任务。

一、加强预算管理,科学编制预算是基础

1.确定具有权威性的预算编制主体。首先,建立预算管理组织机构。这点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只流于形式,未发挥其真正作用,造成了以往只强调财会部门的预算管理工作,忽视预算管理组织机构的作用。这个机构的建立,就是让各业务职能部门参与到预算的制定中来,促进信息最大范围的流动,使预算编制的沟通更为细致,增加预算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其次,单位最高领导参与制定预算。过去往往只是由财务部门完成预算并进行实施,降低了预算的权威性,造成预算约束力不强,解决这一问题则需让单位最高领导参与制定预算并拥有最后决策权,并且一定要做到逐项推敲、研究、确定,唯此才能从整个单位大局出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预算方案。第三,预算编制“人性化”。对参与编制预算的主体提高要求,在制定预算工作中应该尊重人性,注意发挥主观能动性,营造“这是我们的预算”的氛围。参与编制预算人员必须实事求是地掌握人员情况、业务发展需求,并以此为基础,确定人员、业务经费水平,综合考虑内外部因素、历史和未来因素的影响,科学预测经济发展变化,并以提高效益为目标,编制具前瞻性的预算。

2.把握预算编制原则。(1)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原则。小家过日子,花钱先摸摸口袋,大家更是如此。在安排事业任务时,要根据财力可能,有多少钱办多少事,把建设规模和速度放在一个稳妥可靠的基础上,不花过头钱,也就是说要根据收入总量确定支出规模,做到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2)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原则。单位各项建设,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编制预算时,要有系统论的思想,搞好综合平衡,促进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做到统筹兼顾,一是要加强经费的宏观调控,保证科学地确定和及时地调整相关事业费的分配比例,保证相关事业按比例协调发展;二是要防止和克服经费分配的随意性,科学地制定各项经费供应标准,避免苦乐不均;三是要将预算外经费纳入预算管理,防止与克服只重视预算经费而忽视预算外经费,造成预算经费失控。突出重点,就是要确保单位建设事业中主要的、急需的、对全局有影响的事业任务。这就是要根据年初单位工作中心任务,确定全年工作重点,既要统筹兼顾,又要突出重点,切实做到保障有力。(3)坚持严格计划,依法办事原则。通过审批的预算将具有法律效力。因此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必须制定严格的编制计划,按照预算编制办法的要求,按时保质完成。(4)坚持勤俭节约,讲求效益原则。我国预算法第三十条规定:“各级预算支出的编制,应当贯彻厉行节约、勤俭建国的方针。”坚持厉行节约,不仅可以发挥有限财力的最大效能,缓解供需矛盾,而且有利于发扬我们国家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有利于单位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实行预算管理的一个重要目的就在于力求以最小的耗费获取最大的经济效果,讲求预算的效益,就是要认真寻求最优化的方案和目标。

3.运用科学系统的预算编制方法。预算的制定应当是各参与方之间重复博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流动是多向的,也是反复的,直至达到最后的一致。在近几年的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会总结一些好的经验。比如在编制预算时,由预算编制机构组织各部门领导及相关人员举行研讨会,由各部门根据各自全年工作主要任务,提出部门预算,对于所报项目逐一进行研究、讨论,按照“二上二下”程序,最终完成预算编制,主要方法如下:(1)建立项目库。预算单位应根据财力可能、区分轻重缓急,建立项目库。首先将保障工作急需及日常工作运转的项目列入项目库,其次对可列可不列的项目进行调研,在经费允许情况下,考虑单位工作实际所需,有必要的列入项目库,无必要的一律去除掉。(2)对项目进行科学论证。对于基本支出,比如水电费用、取暖费用等开支相对确定的公务性支出,直接列入预算内;对于一些不能确定的项目,由预算委员会提出关键性指标,将这些指标交由各职能部门充分讨论,直至形成一致意见,委员会需对讨论过程进行指导和监督;对于专项支出,比如基建项目、大型物资采购,要由业务部门提出项目建立依据、工程概算、批准立项文件、货物采购询价单等相关信息,论证其可执行性,经预算委员会上报单位领导批准后执行。(3)以零基预算为基础,科学编制预算。单位经费预算编制已由过去的基数预算转变为零基预算。零基预算法是一种比较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

它是指将基期的各项经费开支情况视为“零”来编制预算的一种方法,就是在预算安排时只考虑预算期内各项经费支出的必要性及其规模,不以上年预算指标为基数,而是围绕单位确定的年度中心工作,本着先急后缓的原则,对所有预算项目排队,统筹安排经费的一种预算编制方法。从预算编制方法来看,零基预算法逐步替代“基数+因素”法,预算编制趋于合理。支出预算由也过去宽打宽用变为精打细算,控制的目标更具体。从预算控制上看,各级财务活动由不重视预算到月、季、年对照预算分析进度。财务预算管理方式方法的改进对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预算编制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编制方法简单,“零基预算”流于形式。尽管运用零基预算法编制预算已推行多年,“零基预算”仍难以落到实处,预算编制中往往不以部门或单位的具体人员状况,实际业务发展为基础来确定预算收支总体水平,调整支出结构;还有单位习惯于“上年基数+本年因素”的老办法,编制的预算比较笼统,不切实际,并且难以将预算分解到各部门执行。

二、加强预算管理,严格执行预算是关键

有了预算,并不等于有了预算管理,预算的有效实施和过程控制,才是预算管理的主要环节。执行预算的过程,是组织与实施经费保障,以实现预期目标的过程。只有切实抓好预算执行工作,才能有力地实施计划管理,获得最佳的经费使用效益。

1.转变观念,提高对财务预算管理的认识。许多单位的预算流于形式,形同虚设,完全成为应付检查的手段,做的只是表面文章。因此,转变观念,广泛宣传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具有深远意义。正因为所有人有了这种预算意识,这种大局观念,才能避免支出随意,拍脑门花钱现象。

2.增强预算法制观念,强化预算约束。预算管理是一种权力控制管理,是一种机制安排。预算不等于预测或计划,预算制定后如同一部内部的“宪法”,各责任单位必须执行。预算本身不是目的,预算的目的是为了控制。预算使各责任单位的权力得以用表格化的形式体现,这种分权,是以不去控制为最低限度。预算是权力控制者采用的合理方式,即在为实现整体利益的目标下,明确各预算单位的权利和义务,各尽其责。

3.严格把关,确保预算的执行。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监督控制,严格执行预算。财务预算一经批复下达,各预算执行机构就必须认真组织实施,将预算层层分解,从横向和纵向落实到各单位、各部门、各环节以及各岗位,形成全方位的预算执行责任体系。严格把关,对财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所谓严格,即严格票据审核,严格按照既定预算执行,严格拒绝随意性支出。改变过得去就行,当老好人的思想,把好预算支出的第一关口。

4.及时调整预算,做到灵活性与严肃性并存,加强预算科学性。预算一经确定,预算执行者应当对预算进行管理,促进预算的实施,必要时可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进行检查、修订和调整。尽管我们在制定预算时预见了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并制定出相应的应变措施,但预算管理不能一成不变,要对预算进行定期检查。这里要兼顾预算灵活性与严肃性,预算如不能灵活性进行调整,就可能造成偏离实际,失去了其指导作用,但如果随意进行调整,又势必失去其严肃性。因此,在执行预算时,要随时追踪预算执情情况,灵活性与严肃性并用。

三、加强预算管理,注重预算分析考核是必要延伸

加强预算执行监督主要是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考核。虽然预算执行完了,并不代表预算执行任务就完成了,还需要对资金使用过程进行监督,对资金使用效益进行考核评价,这是预算执行的必要延伸,也是不可忽略的关键环节。通过分析考核,可以及时了解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发展变化情况,发现和研究预算执行中的问题和各种不利因素,从而总结经验教训,及时采取措施,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充分发挥预算管理作用。如何对预算进行深入分析,以达到对预算执行的促进,主要从两方面进行分析:

1.挖掘不同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在进行年度分析时,根据管理层需要,应挖掘不同角度,进行综合分析。比如,全面分析与专题分析相结合,即在进行全面分析时对一些管理层关注的项目进行专题分析。全面分析时,要分析整个资金流向,重点保证的事业任务,达到的事业成果,总结经验,提出存在问题。对于全年工作重点方面,可进行专题分析,对项目进行专题论证、分析,总结项目开展得失。再如,可将定期分析与不定期分析相结合,在按年、季的基础上,可进行不定期分析,为管理层及时提供数据,为下一步工作开展提供依据。

2.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全面分析。运用多种方法,如对比分析、因素分析等专业技术方法,结合有关财务、业务、技术、政策等信息资料,分析预算与实际完成数之差异,找出差异存在的主客观原因,并从定性与定量两个方面,分析预算执行单位的现状、发展趋势及潜力以及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下年度的预算编制提供依据。在运用这些方法时,可变静态分析为动态分析,比如预算年度结束,我们只是将本年的预算与执行情况进行分析,使得分析存在局限性。我们可以向前延伸比较,使几年的数据滚动起来,这样使得数据更准确,更可靠。再如,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预算以外事项,比如价格调整、突发事件的发生,我们可以利用概率来进行预测,预计在不确定性环境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提高或降低经费支出,以提高预算编制的可靠性和预算值的准确性,降低预算指标的风险。

第2篇:预结算编制论文范文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 预算编制与执行 预算考评 体系建设

一、全面预算管理理论研究

(一)全面预算管理内涵方面

何瑛(2005)认为全面预算管理是综合了现代管理思想,集适当的分权、明确的授权和合理的评估于一体,整合企业各种资源,进而实现企业资源优化配置,高度协调各级工作人员,贯彻企业战略目标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同时进一步在战略管理、风险控制、成本控制、绩效考核、价值管理五个方面对全面预算管理的功能进行总结和提升。扶群英、彭小平(2010)结合全面预算管理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实践,指出存在并没有将总体目标切实下达个执行主体,缺少进行实际数据和预算数据的有效分析,缺乏有效的奖惩和激励制度等运用误区。并且在此基础上,切实提出了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的方法和步骤,对我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践具有深远的借鉴意义。向显湖、毛洁(2012)研究称在动态竞争战略下,企业战略的内涵已经由传统的“规划”未来转变为确定相对地位,包括行业地位和相对于竞争对手的地位;战略的目标不在于追求绝对增长,而在于打造差异化,实现行业领先或确立相对优势。随之相对应的,全面预算管理的的特征逐渐显现,其目标具有动态性和多变性,周期具有不确定性,方法与程序具有灵活性,同时更加重视非财务因素,即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等特点。

(二)全面预算管理编制方面

徐霞(2011)在介绍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五种功能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全面预算管理的编制程序,根据实际的需要可分选用自上而下的编制流程、自下而上的编制流程及上下结合的编制流程。薛绯(2013)以战略预算的编制为探讨点,认为要想实现战略预算的优化,寻求预算编制的新模式,战略预算编制必须与战略目标高度融合,阐述了国内关于预算编制起点的理论观点“生产观预算”、“销售观预算”和“利润观预算”和“多起点预算观”四种编制原则。提出要在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的基础上,应当采用具有独特优势的滚动预算编制思想和作业预算编制方法。

(三)全面预算管理执行和控制方面

鲍卫新(2008)参照经典的预算控制的研究理论,对于任务不确定性对预算控制紧度及控制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认为在衡量下级部门业绩时,除了考虑员工预算完成程度,还要分析环境的不确定性与预算效果之间的关系,应该鼓励生产、销售人员积极参与预算的编制工作。玉竹泉(2011)在分析预算控制和风险预警系统存在普遍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预算控制与风险预警体系优化创新的新理念。并且强调了在激励创新与竞争机制保障下的自主销售预算和建立流程导向的预算控制与风险预警体系。黄晓庆(2014)以分析全面预算管理执行现状为切入点,阐明了预算的博弈及缺少相应的信息系统,预算控制机制不健全,缺乏合理的预算考核体系等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措施。进一步强调了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需要在编制、执行、考核、监督等各个环节都落实到位,其中战略预算管理是首要,健全管理组织是保障,全员参与预算是基础,提高编制水平是根本,适时调整预算是手段,确保考核到位是关键。

二、全面预算管理应用研究

(一)全面预算管理模式方面

徐汉友、岳峰(2007)基于传统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在集团公司实施的现状,将价值链理论和管理控制理论融入全面预算管理中,提出基于价值链的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同时结合有关组织管理理论探讨了该模式的具体组织实施情况,即建立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编制部门、预算执行部门、预算审计部门、预算考评部门,对集团预算进行集中管理。梅刚(2013)以国资委自2010年起对中央企业全面推行EVA考核体系为契机,基于价值管理的基本思想,结合了胜利油田的实践,分析了油田企业现行预算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EVA考核体系对油田企业预算管理的影响,提出了对现有预算管理模式的改进建议,并以实例分析了改进后的预算管理模式在油田企业的应用。邓红平(2013)以集团化企I全面预算管理发展现存问题为切入点,论述了想要顺利实施的对应策略。强调要采取“集权式”与“分权式”有机结合的“平衡控制”财务管理新模式,克服过度集权与过度分权两种模式带来的弊端。

(二)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方面

李云霞(2006)通过分析企业在实施全面预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通过借鉴平衡计分卡多角度、多层面的思想,从财务、客户、学习和成长、内部运营四个不同方面构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指标体系。明确了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全面预算管理,实现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之间的平衡,使企业更加关注内部运营,以保障企业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而不是仅仅关注事后的财务结果。叶新恩、刘璀、杨翠翠(2012)在介绍了我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利用Hyperion系统,对预算业务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规划、管理、控制的过程。并从客户层、应用层、数据层等多层次多角度介绍如何进行系统构建。洪光辉、田帅(2013)提出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将战略和价值链分析嵌入全面预算管理中,从系统论视角,量化地挖掘了全面预算循环系统中经营、财务、人力之间的映射关系。同时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突出了工作费用分解结构在分解预算指标、平衡资源投入方面的导向性作用。余磊(2014)通过揭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发展现状,以作为我国首家生产螺旋缝埋弧辉管的A企业为例,基于EVA思想对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进行了深入拆解,并详细探讨了全面预算管理的各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EVA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苗霞(2015)在明确构建以战略为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是企业管理发展的必然需求的基础上,以Z公司为例,通过分析其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从简单预算到规范执行并深化完善的路径发展,揭示出体系建设必须符合企业发展实际,以战略目标为指导,运用项目管理方式,建立配套的考核激励制度等深刻启示。

三、结论

第3篇:预结算编制论文范文

关键词:WL建筑公司;全面预算管理;流程

WL建筑公司在推行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基本建立起全面预算管理的框架,同时全面预算管理也在公司经营管理过程中发挥出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公司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时间较短,观念没有彻底转变等原因,始终没有形成系统性的完整全面预算管理流程体系,全面预算管理流程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公司全面预算管理。

一、WL建筑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现状

为提高公司经营管理水平,确保公司经营目标的有效达成,WL建筑公司实施的是以目标利润为起点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

WL建筑公司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全面预算编制采取预算目标自上而下下达,预算编制则自下而上体现目标的编制方法。以固定预算和增量预算为主。预算编制根据历史数据为基础,由预算管理委员会组织各经营单位共同参与编制,并最终由财务部门汇总。公司采取预算执行过程经营分析报告形式对预算进行控制,由财务部和人力资源部共同负责对各预算责任单位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和奖惩。

二、WL建筑公司全面预算编制流程现存问题

(一)全面预算无战略规划输入

WL建筑公司目前预算编制流程中无正式的公司战略与业务发展规划讨论,公司高层只在预算启动前经过简单讨论拍定次年公司主要经营指标,如收入增长XX%,达到XX亿;人员增长XX%,达到XXXX人;利润达到XX亿,等等。此经营指标是在未考虑清楚公司中长期战略目标且未经过公司各级业务部门广泛、细致、正式的业务讨论基础上抛出的,无业务基础支撑。各级预算责任部门在未充分参与及真正理解经营指标基础上,完全以当期经营状况为出发点,按照领导层对次年增长要求而机械地编制预算。预算责任部门无法清楚识别本领域现有工作差距与不足,中长期及次年发展方向与工作重点、资源配置方向等前提下,难以编制出匹配公司发展方向、有效指导经营运作管理的年度预算,同时也无法支撑公司长远战略发展目标实现,甚至误导公司发展而导致业务管理动作变形。

(二)未确定费用约束条件即开始费用预算编制

随着近年来WL建筑公司业务规模快速扩张,部门数量不断增加,管理层级不断增多,公司人员数量每年以20%速度增长,各项费用支出名目繁多。WL建筑公司费用预算要从最基层单位编制开始并层层向上卷积,最终汇总出公司整体费用预算。目前WL建筑公司在年度预算启动后,直接通知全公司所有部门开始编制费用预算,未根据管理和经营目标需要对费用预算提出具体的编制要求,未确定费用预算约束条件即开始编制费用预算,费用预算编制中缺少一个必要环节。

WL建筑公司各级预算责任部门从自身利益及管理角度出发,普遍按照宽松的状况来编制本部分费用预算,以便给自己费用预算控制预留出足够管理空间。如办公费用预算、差旅费预算、通讯费等科目预算,按照各自理解的同比增幅来做简单的增量预算;营销费、机械设备费、物料消耗、税费等科目预算,按照各自希望投入的额度来编制预算,等等。由于各个部门在无明确的费用预算约束条件下来编制本领域费用预算,注定了自下而上卷积出的公司整体费用预算根本无法获得领导层审批通过,最终还是由管理层采用一刀切方法等比例砍掉各部门多余费用预算,既影响各部门参与费用预算编制的积极性,降低了费用预算编制效率,也无法编制出公司真实费用预算,更不利于公司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

三、WL建筑公司全面预算管理流程优化对策

(一)将战略规划作为公司预算编制流程起点

战略规划指导公司未来发展方向及确定经营目标,是公司年度预算必要输入内容,WL建筑公司在正式编制年度预算之前,需经过各级部门充分沟通论证来确定公司战略规划,并从中导出年度预算的经营管理目标。公司战略规划的讨论制定需要公司各领域业务部门包括财务部门充分参与,考虑到WL建筑公司实际状况,WL建筑公司应在年度预算启动之前,从5月开始到9月结束,将这段时间定为公司战略规划周期。

战略规划周期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5月-7月)主要确定WL建筑公司未来5年战略发展目标,以制定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为主,明确公司发展方向,解决“去哪里”的问题,否则公司将失去发展方向指引。第二阶段(8月-9月)主要确定WL建筑公司次年的业务规划,以制定公司短期业务发展规划,明确公司次年主要经营策略和主要经营管理活动为主,解决“如何去”的问题。

(二)确定费用预算约束条件,提高费用预算编制质量和效率

WL建筑公司在各级部门正式编制费用预算之前,应由财务部门牵头,组织公司综合管理、项目管理、营销、HR等部门讨论制定出各部门共性的及特殊的年度费用预算编制约束条件。财务部门以此为基础再结合公司整体费用资源总包及经营利润目标的要求整理输出约束条件初稿,上报公司预算委员会审批。一旦获得公司预算委员会审批通过,则由财务部门以正式预算文件的形式予以公布,公司各级部门需严格遵照执行,同时在收集各部门上报费用预算之后,此约束条件也是评审各部门费用预算合理性的硬性标准之一,凡是不符合费用预算约束条件的且无法说明理由的费用预算,则一律打回要求重新编制,以维护费用预算约束条件的权威性。

四、总结

全面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是经国内外企业实践证明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通过优化全面预算管理流程,可以统一经营理念,明确奋斗目标,提升企业的管理核心竞争力,也是实现规范化财务管理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建筑施工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中的问题及改进对策――以Z公司为例[J].会计师.2014(10)

第4篇:预结算编制论文范文

项目支出预算是部门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地确定项目支出预算,对规范和强化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部门履行行政职能,实现事业发展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水文事业投入的加大,水文事业项目支出预算在水文事业单位经费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如何加强水文项目预算经费的编制、促进水文事业单位严格执行项目支出预算、加强水文项目预算经费的监督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项目经费的使用效益, 对水文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水文项目经费预算的特点

水文项目预算是水文部门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完成水文工作任务及事业发展目标设立的经费预算,主要包括水文事业发展专项经费、经常性专项业务费等,水文项目经费预算具有以下特点。

(一)、经常性专项业务费项目构成水文项目预算的主要部分。

水文预算项目中经常性专项业务费占项目经费的绝大部分,加强经常性专项业务费项目的管理成为预算项目管理的关键。经常性专项业务费是单位为履行其职能,在开展专业业务活动中持续发生的费用,每年都要发生,工作内容基本相似,具有经常性、连续性的特点,其开支内容必须与特定的工作任务相结合。

(二)、公益性和政策性强,项目成果难以计量。

水文工作属于社会公益性工作,以支持社会经济协调健康发展为主要目的,项目的开展主要是为了保证水文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公益性和政策性相对较强。因此许多水文项目工作,更注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很难精确量化,在项目管理和考核过程中,实际完成的工作任务变得异常重要。

二、当前水文项目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中央部门预算改革不断发展,预算编制工作不断趋于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和精细化。水文部门也不断完善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工作,出台相关规定,对加强水文项目经费预算管理,取得了很大的管理成效。但在项目预算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下面就当前水文部门项目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谈几点认识。

一)、项目预算编制管理意识薄弱。

单位没有认识到预算编制的重要性,预算管理意识薄弱,在编制项目预算支出时认为预算是财务部门的日常事务性工作,预算目标的确定、预算编制、预算考评都由财务部门完成。单位未组织业务部门参与预算编制,财务人员对项目的相关内容了解不全面,只能依据上年情况编制,没有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工协作,未调动和发挥各业务部门在预算编制方面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造成预算不能与单位的实际业务紧密结合,不能充分体现和满足单位事业发展的需要。

二)、项目预算的编制方法不够科学。

目前项目支出预算编制质量不高,水文项目预算编制大多采用“基数增长法”编制,这种预算编制方法编制的项目预算收入增长脱离实际,各经济分类的增幅也没有足够的依据,只是人为的将经费进行分切,导致整个项目收入支出预算缺乏严密的分析论证。直接影响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新增项目预算的编制对编制政策、资料依据掌握不够全面、准确,不能结合单位发展需要进行项目的申报及测算。项目申报不注重代表性和急需性。项目预算与单位事业发展规划不能较好的结合,经费测算不合理,预算标准不明确。项目支出预算编制精细化程度不高。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协调机制不够,影响项目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严肃性。

三、完善水文项目预算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更新预算管理观念,提高预算编制质量。

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单位预算编制工作,提高对现行项目支出预算制度的深入了解,强化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的意识,明确各部门分工协作,建立促进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互相支持和理解,共同确定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各业务部门由于了解本部门的需求、发展以及未来的变化,他们编制的项目预算更接近实际,增强了预算编制准确性。财务部门要广泛收集业务部门提供的资料,充分吸取各方面的意见,拿出预算方案,详细论证、充分研究,不断完善。确保项目预算的真实、及时、准确、完整。使预算编制更加趋于合理、符合实际。

(二)、加强项目预算编制科学性,促进预算精细化管理

项目预算编制要结合单位下年度工作目标和规划,尽早准备并进行项目可行性论证。建立规范的项目库,准确细化项目支出分类,在细化预算编制的同时增强项目预算编制的全面性,这样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更大,有利于深化项目预算管理。

(三)加强预算执行过程管理,严格预算执行

准确合理地项目预算本身并不能改善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只有认真严格执行预算,使每一项业务的发生都与相应的预算项目联系起来,才能真正达到项目预算管理控制的目的。再好的预算如果不认真执行,就不会发挥应有的功能和作用。预算执行进度慢、不均衡的主要原因就是预算执行与业务工作缺乏有效衔接。不仅影响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也是年底突击花钱的重要诱因。在抓预算执行的同时,要做好资金支付的监管工作,杜绝弄虚作假、转移资金等行为。严格资金使用管理,确保资金安全。在项目预算执行过程中,要做好预算执行进度分析工作,及时向领导层汇报预算执行进度,找出导致预算执行不理想的原因。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切实加快预算执行进度。

第5篇:预结算编制论文范文

    一、关于部门预算

部门预算是市场经济国家实行财政预算管理的基本组织形式。一是部门作为预算编制的基础单元,财政预算从部门编起,从基层单位编起。二是财政预算要落实到每一个具体部门,预算管理以部门为依托,改变财政资金按性质归口管理的做法,将各类不同性质的财政性资金,统一编制到使用这些资金的部门。三是部门本身要有严格的资质要求,限定直接与财政发生经费领拨关系的一级预算会计单位为预算部门。因此部门预算,可以说是一个综合预算,既包括行政单位预算,又包括其下属的事业单位预算;既包括正常经费预算,又包括专项支出预算;既包括预算内收支计划,又包括预算外收支计划和部门其他收支计划。

    (一)为什么要实行部门预算

在实行部门预算之前尽管每年财政支出也有预算,但那时的财政支出预算编制是不合理的、粗糙的,如基层单位一般是“二指条”的预算表,二指条预算报表也没有有关单位的具体数字,主管部门报预算时编天书,报天文数字,预算没细化到二级单位,也没细化到具体项目,以致预算支出中经常出现上级挤下级,行政挤事业,人头费吃专款的现象。预算的计划性、预见性、连续性差,不利于全国人大对财政预算进行审查和监督。

    其次,那时财政资金支付也是不科学的,支出过程基本上是脱离财政监督的;财政部门按期将资金拨付到各主管部门在商业银行的账户以后,即由各主管部门自行管理,对各部门及其所属单位如何分配使用、什么时间使用,财政部门难以实施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只能依赖各部门提供的财务报告进行事后审查监督,容易造成层层克扣或截留挪用资金,甚至滋生腐败现象。

    再次,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不高,由于财政资金分散支付和储存,使财政资金的分配和使用脱节,财政部门无法进行监督;采购过程不透明、不公开,随意性强,容易产生腐败现象。综上所述,只有进行预算改革实行部门预算才能杜绝腐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部门预算的主要内容及编制程序部门预算的主要内容:包括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一般预算收入主要是指部门所属行政事业单位取得的财政拨款、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事业收入、事业单位经营收入、其他收入等。一般预算支出主要是指部门及所属行政事业单位的基本支出,包括人员支出和日常公用支部分,项目支出和基本建设支出等。

教育教学

    部门预算的编制程序:基层单位于上年7月进行专项的申报,9月基层单位编报预算建议数上报给上级主管部门(即一上);由主管部门汇总各单位预算报财政部门审核;财政部门与有预算分配权的部门审核部门预算建议数后下达预算控制数(即一下);基层单位根据预算控制数编制本单位预算报送财政部部门(即二上);财政部根据人代会批准中央预算草案批复部门预算(二即下)。

    二、部门预算编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几年,经过财政等政府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部门预算编制工作虽然日趋完善,但是,实际操作中仍然存以下的问题。

    (一)预算单位不重视基础资料搜集,影响了部门预算的编制质量部门预算的编制需要大量的基础数据,负责预算编制工作的财务人员首先要学好《预算法》和有关文件,然后按部门预算要求编制各单位基本情况和相关数据表格,发放到各有关职能部门,向其讲解工作方法和工作要求,实事求是地填报各种数据。要科学地编制预算,必须做到全面了解单位的基本情况和掌握第一手材料。情况清,心里明,编制的预算有根有据,这样才能保证预算编制的合理性、专业性和权威性,才能提高财【文章摘要】部门预算由政府的各个部门编制,反映各个政府部门的所有收入和支出。

    现在部门预算正在全国各地全面推行,本文关于部门编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并据此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部门预算;编制;问题;建议政资金效率和实现财务资源的合理配置。财务部门应根据核实无误的基础数据,填制单位基础信息表,科学确定本单位部门预算的编制基数。部门预算要建立规范的预算制度,用先进的技术和规定的程序编制,保证部门预算的完整性、综合性和准确性。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单位不重视基础数据的搜集,基础资料薄弱,这就造成了编制的部门预算质量不高。

    (二)预算编制数和实际发生数存在着差异,影响了预算收支的准确性因各基层单位的预算收入是根据业务部门的业务计划,再考虑下年的市场经济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来测算下年的事业收入、经营收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各基层单位预算支出是根据国家现有的经费开支政策和规定,测算部门预算支出。如人员支出是按上年8月末单位在册人数来核定,而从上年9月到预算年度的12月单位职工增减变动的可能性非常大,这就影响了人员支出的准确性。

(三)行政管理手段落后,制约部门预算的编制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仍然有很深的计划经济烙印。上级政府对于下一年的工作安排不能与下级政府沟通,使得下级政府难以提前考虑这些工作,编制相应预算;一些政府部门缺乏长期规划,不能积极主动考虑下一年的工作安排,行政管理机制和手段上的落后,制约了部门预算的编制。

教育教学

    (四)行政事业单位过于注重既得利益,不能适应部门预算的编制要求在编制部门预算时,一些部门不是想本部门要干什么事,也不是想如何使财政资金发挥更大效能,而是停留在自己的既得利益上,力争在上年基数上有所增长。零基预算的最大特点是不考虑基数,一切从零开始测算需求,并根据财力情况寻找最佳的需要与可能结合点。目前在部门预算编制的实际过程中单位为了考虑既得利益都采用基数加零基的方式,这样就影响了部门预算的编制。

    (五)会计制度的规定与部门预算编报的要求不相适应,为预算单位提供了会计资料不能直接地、准确地反映本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的借口部门预算的编制是按照政府的要求和政府预算科目进行的,收入按类别、支出按功能设置,反映一个部门全部的收支状况。

    部门预算执行情况最终是通过预算单位的基础会计资料进行记录和反映的。由于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关于收支科目的规定与部门预算编制的要求存在差异,以及部分会计人员使用会计科目的随意性,因此使得预算单位形成的会计资料不能直接地、准确地反映本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

    三、对编制部门预算的几点建议

为了提高编制部门预算的准确性和质量,在编制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体现人本理念,提高预算的编制质量人是预算的制定者、执行者,是预算工作的主体和实施预算工作效果好坏的决定性因素。因此,预算工作应以人为本。离开了对人的关注,部门预算工作便无法搞好。由于预算工作与各个部门的经济利益有关,必然会触及人们的道德问题,比如,一些部门为了小团体的利益,在编制预算时从本位主义出发,打小算盘,做出“留有一手”的预算,违背了预算指标应该尽量客观、公正、可靠的要求,这种缺乏道德意识的预算必然影响预算工作的质量。因此,财会人员应本着对政府负责、对上级主管部门负责、对单位负责、对自己职业道德负责的精神,只

有这样负责预算编制的人员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基础资料的搜集,编制出客观公正的高质量部门预算。

    (二)降低财务风险,严格预算支出,提高预算支出的准确性预算作为一种科学预测,应建立在客观可靠的数据基础上。财务部门在编制部门预算时,一定要做好编制预算的准备工作,预算支出要细化到项目,如:对个人工资性支出,按照标准逐人核定;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公用经费支出,分类分档按项目定额编制预算。大宗的办公用品、办公设备和专用仪器设备的采购,一定要采用政府采购方式,按采购项目、数量、资金来源详细列报,并编制政府采购目录表。建设性项目和专项支出要递交支出项目申请,出具项目论证报告,准确地确定预算项目所需资金。

    财务部门应会同项目支出申请部门及单位主管部门根据单位事业发展规划,认真审核项目支出预算,根据项目发展的重要性、可行性和效益,分轻重缓急,合理安排项目资金。

    对政府安排的刚性支出项目必须保证,不留缺口。只有这样项目支出预算才不背离部门法定职责和重点工作计划,部门事业发展才有资金支持。

    (三)建立完善财政支出预算绩效考评制度建立财政支出预算绩效考评制度,是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制度保障,各单位要在财政部门的统一组织下,结合本部门实际将绩效考评结果作为预算安排的依据,要不断完善绩效考评办法,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四)对基础信息数据库实行精细化管理预算单位基础信息数据库是准确编制部门预算的基础,通过基础信息数据库能核实各单位的人员性质及构成、工资状况、资产情况等基础信息。所以各单位认真完善本部门的基础信息数据,为本单位预算编制提供真实准确的基础数据资料。

    (五)加强项专项资金分配管理

各单位要增强预算约束意识,按有关规定和要求,根据单位工作重点和事业发展规划,加强组织协调,提前落实项目计划。

    要进一步规范专项项目设立程序,细化专项项目预算编制。教育教学

    总之,在编制部门预算时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定额标准体系、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和“集中财力办大事”的预算安排原则,进一步调整优化支出结构,提高部门预算的有效性,强化部门预算监督,提高部门预算的公开性和透明性。

    只在这样才能使部门预算内容要更加完善,方法更加先进。

第6篇:预结算编制论文范文

【关键词】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存在问题;审核方法

1 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内容概述

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主要是对工程量的准确性、单价套用的合理性、费用计取的准确性三个方面实施重点的审核,在对施工图审核的基础上结合施工合同、投招标文件、会议纪要、地质勘查资料、工程的变更签证、隐蔽性工程的验收资料、材料设备等的价格签证等工程项目的重点资料,实行工程造价预结算的计算审核。

工程量准确性的审核。工程量计算中存在的误差主要是正误差及负误差,其中主要表现在就建设工程中的土方施工中,土方的实际开挖高度比设计室的图纸高度低,计算时依旧按照图纸进行计算等,实际工程量小于图纸上的工程量时按照图纸进行计算,存在重复性的计算等;负误差主要的表现是完全按照理论尺寸实施工程量的计算,存在计量项目的遗漏等。在施工图的工程量的审核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工程量计算规则的准确掌握与科学应用。就签证凭据中涉及到的工程量的审核,其主要的内容是依据现场签证、设计变更及修改通知书等依据实际状况实施核实,做到计量合理、实事求是。

单价套用的合理性的审核。工程造价的定额具有着权威性、科学性与法令性,预算造价定额的形式、内容、计算单位、数量标准等必须执行严格的标准,不能将其进行随意的提高或者是降低,在预算单价的套用审核过程中要注意审核直接套用的单价;审核换算的定额单价;审核补充定额等内容。

费用计取的准确性的审核。取费严格依据工程项目所属地的工程造价的相关管理部门所颁发的文件和相关规定,工程合同及招投标文件等来准确的订立费率。在费用计取的准确性的审核中重点注意计费文件的实效性;费率计算的准确性;所执行的取费表与工程性质的相符性;存在差价调整的材料与相关文件的相符性等。

2 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中存在的问题

建设工程的预结算文件的编制是项非常系统和繁琐的工作,需要编制及审核人员认真细致的去对待,对编制及审核人员有非常高的要求,需要相关人员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包括建筑工程专业性的设计知识、专业性的施工技术、较高的预结算业务能力等,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学原理知识、法律知识及政策敏感性等,另外还要有较强的责任心等,但在工程造价预结算的编制及审核工作中,难免存在无法完美的符合以上诸多要求的地方,使工程预结算的审核工作存在不细致、不到位的地方。

无论预结算审核人员水平的高低,在具体的预结算编制及审核工作中,因工作的复杂性、易变性等原因,难免存在一些差错;工程造价的构成项目相对复杂,变动相对频繁,增加了预算和结算的计算难度,计算内容存在的不一致等问题都容易造成预结算中存在错误。

3 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强化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管理意识,树立起科学的管理理念

企业要想切实的提高预结算的准确性,实现建设工程造价的合理控制,就必须在企业内部树立起正确的预结算管理理念,在预结算文件的编制、审核及执行等过程中逐步开展全面预结算管理,将预结算审核管理确立为创新型的管理理念在企业内部推行,对企业内部的预结算编制、审核等工程造价管理及控制部门进行准确的定位;对参与预结算编制及审核的人员进行重点的业务培训,首先强调预结算审核人员的专业素质的提升,再对其进行造价控制、经济学原理、施工设计、施工技术等其他专业性知识的提升,最后在预结算审核人员中培养起经常走入施工现场进行实地勘察及及时的获取第一手的工程造价资料的习惯,使编制及审核人员逐渐的形成全面化的预结算审核管理的模式;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要全面的参与和直接的介入到预结算管理工作中,从管理权限的手段、预结算的审批、预结算的执行结果的评定等全过程中落实全面化、系统化的预结算管理。

3.2 采用更加科学完善的工程造价预结算的编制及审核办法

企业及预结算编制审核人员要充分的认识到不同的预结算编制方式所存在的优缺点,对预算编制方式进行合理的创新来规避传统的固定式预算编制方式中所存在的问题,从预结算的编制过程中就强调科学性与完善性,减少审核的难度及工作量,固定预算的编制方式较为适用于业务比较稳定的企业中,对于其他的企业可适当的采用滚动式预算编制方式,在确保预算的连续性及完整性的基础上,对预算实施合理的调整及修订,使预算与企业的经营状况、建设工程的实际状况更为吻合,有效的发挥预算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指导性作用。

3.3 加强工程造价的审核工作

我国工程造价的管理模式已从计划经济时期的办理预决算模式,改革为国际上市场经济通用的招投标模式。工程造价原则上已从政策定价改变为市场竞争定价,在工程设计原则不变的情况下,基本上可以做到市场竞争,一锤定音。但是由于工程的多变性,尤其是在设计考虑不周,设计不够深入、到位的情况下,招投标又往往会流于形式。尤其是土建装修工程,在业主考虑不周的情况下,施工过程从质式,材料进行大量修改,这就为工程造价的变化埋下伏笔。

例如:给水工程与其它安装工程相比,有其独特的特点是:以项目或任务为载体,按照真实工程项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介绍了建筑给水工程施工图预算与施工预算,给水管线工程中,原中标价2000万元,工程竣工时,施工单位办理结标时达到2300万元。

当然,这里面由于当初的考虑不周,设计的多变性,施工单位多估多算提供了方便。在这种情况下,工程造价的审核工作显得非常必要。该工程项目历经严格的审核,该工程造价从施工单位报送的2300 万元,核定为2100万元。

4 总结

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是一门专业性、政策性、知识性、技巧性及系统性的工作,面对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中存在的问题,专业人员要不断的对自身拥有的理论知识进行充实,在不同工程项目的开展过程中将专业知识与管理实践进行有机结合,不断的进行专业技能及管理经验的提升,企业也要立足于培养综合型预结算编制审核人才,全面提升预结算审核质量来确保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钟坤娜.预结算审核是工程造价的重要手段[J]. 广东建材. 2009(10)

第7篇:预结算编制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校;预算管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国家财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高校的财务管理越来越规范,预算管理水平也逐年提高,越来越精细化、科学化。但毋庸讳言,也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

一、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分析

1.对预算的重要性认识不深刻,预算组织机构不健全

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根据其发展战略和年度任务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目前,大多高校对预算编制的重要性认识不深刻,严重制约着高校预算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这一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高校对预算管理的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有的高校认为,部门预算的目的只是为了向财政要钱,向上级要钱;有的高校认为,预算管理不过是对学校收入的粗略估计和支出的大体分割。很多高校没有设置专门的预算管理机构,预算管理工作仅由财务部门负责,认为部门预算管理是单纯的财务工作,相关部门处室也不愿意介入,没有认真参与,只是按照财务部门的要求填填数,报报账。

2.预算编制的质量低,精细度不够

预算编制是高校各项事业运行的起点,应该是一个严谨、认真的过程,编制应充分体现高校的行业特点和工作性质,应充分体现单位的工作计划、工作重点。但目前多数高校,没有完善的预算编制程序,预算编制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做的工作。目前,两上两下的预算编制过程,从主管部门下达编制任务,到预算报表完成上报,一般也只是一两个月的时间。大多高校由于日常事务繁杂,人手又少,一般不会提前安排。大多是在接到编制通知后,才着手收集项目,真正编制时间差不多仅有一个月左右。编制预算时,预算编制方法简单,较多采用在往年基数的基础上,简单的做做加减法,主观随意性占据主导地位。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充分不充分,是不是具有可行性,是不是应纳入年度计划,是不是有确需执行的项目未纳入预算,有没有漏报的项目,都没有经过严格的论证。有的甚至有意夸大项目规模,随意编制项目。许多项目不得不凭以往编制经验,结合往年财务决算资料进行大体估算或象征性地征询业务部门意见,进行粗略估计。这样编制出的预算项目没有得到充分认证,往往与高校工作思路、工作重点、工作计划不相吻合,无法体现各高校自身事业发展的特点,更无从谈及预算实施和监督的质量了。

3.预算审核粗放、没有系统标准

虽然高校部门预算已经执行了很多年,但很多高校仍处在凭经验、凭感觉的初级阶段,一直没有对预算项目进行科学分类,并针对不同类别的预算项目设置完整的、科学的衡量尺度,以形成一套全面系统的预算审核标准。各部门处室从主观上或多或少认为以前年度已经编制的项目就是合理的项目,本年度也可以以相同的内容、相同的理由纳入预算,缺乏随着形势变化科学编制预算的意识。

4.预算执行不平衡,缺乏刚性,随意性较大

由于以上提到的种种原因,预算编制的基础不牢,导致在实际进行日常收支活动时,部分预算项目无法完全按照编制的预算执行。部分预算项目缺乏可执行性,部分没囊括在预算中的项目却不得不执行,导致“用钱无计划,没钱打报告”的现象时有发生。预算归预算,执行归执行,编制和执行环节存在两张皮现象。资金使用,随意开口子,预算执行缺乏严肃性,刚性不够。由于部门预算二下数据下达到高校后,往往是三四月份,加之,有些部门处室对预算执行不均衡,容易造成高校部分项目“年头没钱花,年尾突击花”的怪圈。

5.预算监督不严,考核机制薄弱

预算监督应该是对预算编制是否科学、预算执行是否合规起很大监督督促作用,为以后预算管理提供有益帮助的重要环节。但目前很多高校预算监督大多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基本上是摆设,流于形式。

二、加强高校预算管理的措施

预算管理工作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工作,在资金的筹集、使用、分配等各个环节都起关键作用。预算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校经济秩序是否健康、有序,关系到高校各项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所以,各高校应不断改进预算管理的方式方法,促进预算管理的水平不断提挡升级。

1.提高认识,增强预算意识

提高高校预算管理水平,首先要从对预算重要性的认识开始。高校管理层应该根据当前形势为学校制定一个长远的发展战略目标,然后围绕目标,分解到各个年度。各处室部门根据年度目标,制定自己处室部门的计划。然后根据各处室部门的年度计划,认真编制好预算,形成以目标为核心的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编制中,分不同情况选择应用定额预算 法、增量预算法、零基预算法、弹性预算法等多种方法,保证预算的公平性、合理性和可执行性,为以后的预算执行奠定良好基础。财务部门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要发挥好带头和监督作用,统筹协调好预算资金的计划性和规范性。根据下达的预算控制数,结合项目进度和实际情况,分不同批次选择直接支付或授权支付等不同方式支付资金。预算执行过程中,严格按规定使用。对确需调整的项目,要说明调整的必要性,需调整的项目及金额,要按规定程序审批,保证预算执行的严肃性。

2.健全预算编制机构,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

高校应成立预算管理小组,作为预算管理决策的最高机构,专门负责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等相关事宜。预算管理小组成员至少包括院领导、各系部领导、教授代表以及财务、教学、行政、科研、后勤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组长应由校长或分管经济方面的副校长担任。

预算小组组长对预算要亲历亲为,把住三个环节:一是亲自过问预算编制审核情况,二是亲自过问预算执行情况,三是亲自过问协调解决工作存在的问题。同时,在组织机构上要给予充分保障,加大编制预算的组织管理力度,逐步把预算编制从临时性工作转变为一种经常性的工作。预算小组各成员要认真研究部门预算的编制内容和编制方法,在编制预算前几个月就应对次年部门预算编制开展广泛深入的调查,结合预算年度的收入预计完成情况、年度工作任务和事业发展目标拟定各项支出,分轻重缓急,有保有压,确保部门预算编制完整、项目支出合理合法,依据充分,文本规范,部门预算切实可行。

与部门预算相关的业务处室要和财务部门紧密配合,并接受必要的财务知识特别是有关预算知识的培训,把闭门造车式的预算转变为深入实际调查掌握资金需要和支出合理性的预算,使预算各项收支都是有充分依据,经过了科学论证的结果,从源头上提高质量。编制好的预算草稿,要经过预算编制小组的充分讨论,确定项目的采纳与否,预算金额的合理与否。讨论结果要与相关部门处室沟通,充分发挥民主,保证项目的科学性、必要性。讨论定稿还应经过校长联席办公会审批,最终形成上报稿。

预算编制小组要不断总结预算管理中的先进经验,改进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并完善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编制程序、审核方法、执行检查、意见反馈等系统性规章制度,促进预算管理的制度化。对和预算相配套的收入管理制度、支出管理制度、资金使用制度、报销制度、内控制度等等,也要根据形势和预算管理的需要,不断修改完善,为预算管理的规范化提供制度上的保证。

3.全面推进预算管理各项改革,执行综合改革管理

各高校应推进建立健全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相结合,预算执行和预算监督相结合,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相结合的综合管理机制的建立,提高预算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要加强预算编制的基础性工作,完善包括学生人数、教职工人数、办公设备信息等综合性基础信息数据库,完善各类支出标准定额体系,改进预算决策机制,不断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管理手段,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形成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有效结合的工作体制,以资产存量制约资产增量,以资产增量调节资产存量,形成资产管理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进一步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和公务卡改革,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努力提高预算资金分配、支付和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4.切实加强预算监督管理工作

要增强各高校预算管理机构在预算执行中的监督责任,建立预算管理内部监督制度。对预算的编制、执行、决算和日常财务管理实行全过程监督,将监督置于预算管理的全过程。监督部门预算的执行和完成情况,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情况。考虑建立预算执行快报制度,加强监测,按预算项目分月或季度上报执行情况。通过实时监控掌握第一手信息,促进预算执行效率的提高。对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梳理分析,为以后年度的预算编制、执行提供经验。预算执行过程中,财务部门应积极联合审计、纪检等相关部门,加大检查巡查力度,不定期检查预算执行中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在既不削弱常规检查的力度的同时,加强不定期的财务检查,从而实现多管齐下,时刻对预算执行形成监督压力,确保财政资金合理合法高效使用。

5.逐步推广绩效评价

当前部门预算编制改革在增强预算编制合理性,提高预算的规范性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公共支出的效率和有效性还没有得到根本提高。从国际经验看,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实行绩效预算。但是目前各高校实施全面的绩效评价条件不成熟,不可能一步到位推行。只能是个别项目先从加强投入管理和进行绩效考评入手,为将来实行绩效预算夯实基础。从发展的趋势来看必定会引入管理绩效管理理念与方法,绩效考评结果也将会成为编制以后年度预算的重要参考依据。所以高校有必要在财政部门出台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基础上建立适合高校自身实际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和考核机制,将绩效的评价和考核工作逐步纳入预算管理工作,开展项目支出评审,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追踪问效,提高支出的科学性,逐步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资金使用绩效评价机制,不断提高预算资金使用绩效。

高校只有不断更新预算管理观念,在创新中求发展,不断提升预算管理水平,才能促进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刘 瑾: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2]刘 平:论“零基预算法”在高校预算编制中的应用.现代商业.2007年第18期.

第8篇:预结算编制论文范文

关键词:战略预算管理;编制;改进;创新

中图分类号:C9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5-0071-04

预算编制是整个预算管理体系的基础,制定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案是预算管理成功实施的基本保证。大多数学者对预算编制的研究主要集中从预算编制内容方面,展开对财务预算、经营预算、专项预算和资本支出预算的具体编制过程的探讨[1]。本文依据战略预算管理的基本原则和理念,拟展开分析战略预算编制的起点、方法、过程和流程的改进和创新,探讨战略预算编制的选择模式。

一、预算编制的起点:与企业战略相结合

目前关于战略预算管理编制起点的研究观点较多,国内学者王斌最早运用生命周期理论展开对预算编制起点的探讨,作者将企业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的预算编制起点分别归纳为资本预算、销售预算、成本控制和现金流量预算。到目前为止,国内关于预算编制起点的理论观点还有“生产观预算”、“销售观预算”和“利润观预算”和“多起点预算观”四种。

(一)生产观预算

“生产观预算”主张预算或“财务计划”编制应从生产或从确定生产任务开始,其基本假设是以产定销,即:无论生产多少产品都能被全部销售。这种观点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得到广泛应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由买方转向卖方,这种观点显然已经不适合目前企业面临的市场经济环境。但这种生产观预算编制方法仍然可以某些垄断性行业企业中得以继续沿用。

(二)销售观预算

在“以销定产”的思想理念指导下,“销售观预算”主张预算编制应该从销售或从确定销售数量开始,认为企业经营者具有强烈追求无限利润的动机,销售与利润的增减变化具有一致性,因此,企业必须努力扩大市场占有大份额,以便获取最大利润空间。销售起点论基于竞争性消费者市场和商品供给相对过剩的现实背景出发,相对于“以产定销”的生产能力起点论具有一定的优势。由于商品销售量并不是影响企业投资、经营、财务等活动的唯一变量,相反,各种市场变化因素都可能成为影响商品销售量的变量,并直接影响企业的资金流向和财务预算管理绩效。因此,以销售量为起点的预算方针,可能造成企业“因小失大”的局面。

(三)利润观预算

于增彪和梁文涛提出“利润观预算”,认为现代公司制企业预算编制的起点应该是“每股收益”(Earnings Per Share,EPS)或利润[2]。在此预算观下,苏寿堂认为预算应围绕着企业可能实现目标利润进行编制[3]。这种观点将企业预算与企业经营有机统一起来了,特别适合于在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或大型企业集团得以应用。然而,利润起点论的预算观点将年度预算收支建立在“虚拟目标利润”的基础上,在企业盈利的情况下,尽管各项预算指标都可以轻松完成,但无法充分调动部门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甚至可能出现年底突击花钱的现象。如果以上一个年度的利润水平加上一定的增长幅度作为目标利润,既可能遭到企业内部抵制和部门之间无休止的推诿扯皮,也容易诱发经营者的短期行为,导致企业由于过度追求利润而存在较高的经营风险。

(四)多起点观预算

耿慧敏认为,现代竞争加剧使企业经营环境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预算的编制起点不能仅仅依靠单一的财务指标[4]。预算编制应结合企业战略目标,综合分析财务和非财务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多起点、多方位综合考虑战略预算管理体系。多起点是指用诸如现金流量、目标利润、杠杆系数、EVA等多个指标作为企业活动函数的自变量。在选择多起点指标时,既要考虑相关的收益指标,又考虑诸如安全边际、经营杠杆系数、销售增长率、财务杠杆系数、资产负债率等反映企业风险的指标。多方位是指引进客户忠诚度、新产品率和质量、员工满意度等非财务指标。多起点观综合考虑了预算编制可能涉及的多方面因素,但容易导致预算编制的混乱。各个预算起点所衍生出的预算指标如何协调一致,并变成易于执行的预算方案,成为该方法无法跨越的障碍。

综上所述,各研究者所提出的观点各有优劣。本文认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预算编制的起点必须与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保持一致。因为预算编制是将企业战略目标分解到企业各责任部门,通过对各责任部门目标的监控和考核,达到全面加强企业控制和提高绩效的目的。预算编制起点是整个预算管理的起点,是影响企业战略目标的关键性驱动因素,可以明确企业及各部门今后的工作方向。企业战略目标的合理性能和可实现性与预算编制的起点直接相关,预算编制的起点必须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导向来确定,并且能够充分反映企业的战略方向。企业在具体确定编制起点时在宏观方面要综合考虑战略规划和年度经营计划,在微观方面要综合考虑财务目标和非财务目标。预算编制的起点只有与企业战略目标保持一致,才能确保企业的年度经营目标不偏离企业战略方向,才能促进职能部门相互协作和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此外,当企业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导致企业战略发生改变时,企业必须及时调整预算编制起点,以保证预算编制与企业发展战略的一致性。

二、战略预算管理编制的原则:价值最大化

由于传统的财务指标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以传统的诸如净利润、每股收益(EPS)和投资报酬率(ROI)等指标作为预算编制起点,都可能引发非价值最大化的倾向。如净利润由于采用不同会计方法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以净利润做分子的投资报酬率也会对投资报酬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而每股收益除了受到净利润的影响以外,还会由于经理人的不可控而造成股价波动。传统财务指标诸如净利润、每股收益(EPS)和投资报酬率(ROI)的提高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相关程度很低,以之为目标存在误导企业经营的危险。理论研究表明,由于企业价值创造最大化是战略预算管理的基本目标,因此战略预算管理编制的起点应该能充分体现和实现此战略目标。战略预算管理编制的起点应该是价值最大化,而非利润最大化。价值创造最大化(EVA)从股东利益角度思考问题,追求企业价值的长期持续增长,注重资本的使用效率与效益,价值创造与管理是其核心理念,这与战略预算的基本目标是一致的。尤为重要的是,EVA兼顾了企业长远利益,避免了财务风险[5]。而且,以EVA为基础和出发点,投资者就可以合理地编制出各种预算来控制和保证EVA目标的实现[6]。由于EVA的内涵是企业在补偿了企业所有资金投入的资本成本后的剩余,EVA就是企业自身的价值增加,以EVA为预算编制起点和企业财务目标,即是以增加企业的价值为目标。因此,战略预算管理的起点应该是EVA。以EVA为起点的预算管理模式迎合了企业价值创造最大化的经营目标,以EVA作为预算编制的起点和考核的主导指标是构建战略预算管理基本框架必然选择。

三、战略预算编制方法选择:滚动预算法

(一)传统预算编制方法评述

作为战略预算的起点,采用什么样方法进行预算编制成为战略预算管理的关键环节,甚至直接影响到企业战略预算管理的效果[7]。预算编制方法有多种,根据预算编制基础的不同可分为不同的预算方法,目前实务工作中主要存在的预算编制方法有零基预算、弹性预算、调整预算、固定预算和滚动预算等。以下先对各种传统预算方法进行评述。

1.零基预算法

零基预算是通过对预算年度中意欲实施的所有业务进行详尽分析、审查和考核以后,对于所有的预算支出均在零的基础上编制预算的方法。零基预算假定企业费用在现有业务不断发展中得到充分利用,企业在未来会计年度内必须至少维持现有水平,增加预算费用是值得的。零基预算从根本上研究、分析和判断每项预算支出是否具有支出的必要性和支出数额的大小,通过对各个业务项目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及其经济效果逐个进行估算,按项目的轻重缓急性质来分配预算经费,合理确定各种费用项目的预算数。零基预算的编制程序经历拟订方案、评定方案和落实方案三个步骤,如下表1所示。零基预算目标明确,既可以有效配置资源,区分方案的轻重缓急,克服资金浪费缺点,也可以促进企业内部沟通,激励各基层单位参与预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提高管理人员的投入产出意识。因此,它特别适用于产出较难辨认的服务性部门。然而,零基预算往往由于评级和资源分配具有主观性,工作量较大,容易造成部门矛盾和成本较高,也由于注重短期利益而忽视长期利益,容易遭到业绩差的经理人员的反对。

2.弹性预算法

弹性预算是根据计划或预算可预见的多种不同的业务量水平,分别计算其相应的预算额,以反映在不同业务量水平下所发生的费用和收入水平的财务预算编制模式。由于弹性预算考虑了预算期内业务量可能发生的多种变化,可以随业务量的变动而作相应调整,故又称变动预算。弹性预算仅以某个“相关范围”为编制基础,而不是以某个单一业务水准为基础,可以反映一定范围内各业务量水平下的预算,为实际结果与预算的比较提供了一个战略的基础,从而能更好地履行其在控制依据和评价标准两方面的职能。因此,弹性预算的性质是“战略”的。从理论上分析,弹性预算适用于所有与业务量有关的各种预算,但弹性预算的不足是灵活性掌握不好就会失控。从实用角度看,主要用于编制弹性成本(费用)预算和弹性利润预算等。特别是在预算期实际业务量与计划业务量不一致的情况下,可以将实际指标与实际业务量相应的预算额进行对比,从而能够使预算执行情况的评价与考核建立在更加客观和可比的基础上,比较确切并容易为被考核人所接受,便于更好地发挥预算的控制作用,弹性预算的具体编制步骤如下图1所示。

3.固定预算及调整预算

传统预算编制方法往往包括固定预算、调整预算及定期预算三种。预算编制往往一年为一个周期进行一次,这就是定期预算方法。固定预算是指以预算期某一固定业务量水平为基础所编制的预算,是一种静态的预算编制方法。调整预算则是考虑到预算可能存在的变化,而在上期实际发生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或减少预算金额的预算编制方法。由于调传统预算编制方法通常留有一定增量或减量空间,具有简便易行的优点,大多数企业通常采用传统预算方法来编制预算。但传统预算编制方法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的动态竞争环境,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不能实时反映市场变化,当实际业务量偏离预算编制的业务量时,作为控制和评价标准的预算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二是容易导致上下级之间的对立,上级部门可能低估预算,而上级部门则使劲高估预算。三是可能为了增加后期预算,部门可能发生年底突击花钱的现象,现象造成资源浪费。

(二)战略预算编制方法的选择

在战略预算管理框架下,预算编制方法的选择必须满足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预算编制的基本理念必须与战略预算管理理念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二是预算编制的方法应该具有灵活性。基于上述要求考虑,基于静态假设出发的固定预算适应性差,而零基预算注重短期利益而忽视长期利益,显然这两种方法与战略预算动态循环的管理理念相悖,不符合战略预算管理长期价值创造的要求。而弹性预算与战略预算管理在理念上具有一致性,但弹性预算的灵活性超出了既定范围显得无能为力,与战略预算管理对编制方法灵活性的要求也存在一定距离。相对于前面所述预算编制方法,本文认为,滚动预算编制思想和作业预算编制方法具有独特优势,滚动预算进行一定的改进和创新后,可以作为战略预算编制的基本指导思想,作业预算可以作为战略预算编制的具体方法,符合战略预算管理的需求。

滚动预算(Rolling Budgeting)是将预算稳定在一年的期限以内,后续月份的预算根据预算执行的前1个月所发生的信息进行修正,当预算执行完一个月后,整个预算向后延续一个月,从而将总预算期保持在12个月[8]。从理论上来分析,由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具有复杂多变性,企业在编制预算时,不可能在预算期内对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所有因素进行精确分析,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总会产生各种难以预料的变化,从而导致某些预算不合时宜。而且人们对未来的认识也是一个由粗到细和由简单到具体的过程。由于滚动预算采取的是一种长计划、短安排的编制方式,可以克服预算过程中的盲目性,体现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延续性和复杂性,有助于管理者把握企业的未来发展战略,避免了预算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出入。因此,滚动预算与战略预算的战略复杂性动态假设在逻辑和理念上是一致的、相通的,选择滚动预算作为战略预算管理的编制方法具有必然优势,预算的准确性也就不断地得到了提高[9]。

滚动预算往往先对第1个月(l个季度)形成详细可行的预算方案,而预算期其他剩余月份(季度)的预算方案则相对粗略。待第1个月(1个季度)的预算方案执行过后,剩余的11个月(3个季度)的预算方案则根据前1个月(l个季度)的经营成果以及执行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等信息加以调整和修订,并自动往后延续1个月(1个季度),重新编制一年期的预算。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来相对粗略的预算逐渐变得详细,后面随之形成新一期粗略预算。由此可见,滚动预算对前一期预算执行信息反馈的时效性要求非常高,预算实际执行情况和差异分析环节必须要与业务系统紧密结合,实时生成和反馈预算执行信息。滚动预算编制工作量相对较大,需要加强预算编制部门与执行部门的沟通。同时,需要说明的一点是,虽然战略预算管理贯穿的是滚动预算的编制思想,在具体项目的预算编制中,也会要应用到诸如固定预算、弹性预算、零基预算等编制手段。

根据战略预算管理和滚动预算的基本操作环节,本文构建如图2所示的战略预算滚动编制流程。通过如图所示的循环,当预算期方案St被执行后,通过比较分析实际执行情况与既定方案St的差异,设计第t+1期预算方案St+l,依次类推,滚动推进。滚动预算通过强化年度预算计划和经营规划的衔接,使各级管理人始终保持对未来12个月甚至更长远的生产经营活动作周详的考虑和全盘规划,保证企业的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反映企业不断变化的战略意图。同时,由于预算能随时间的推进不断调整与修订,使预算与实际情况更相适应,保证战略举措处于受控状态,有利于充分发挥预算的指导和控制作用。

在战略预算管理框架下,滚动预可以改进和创新的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构建基于数据仓库的战略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预算数据自动收集、存储与分析功能,使预算编制人员及时准确掌握预算执行的实时信息,有效消除预算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二是加强预算管理信息系统与ERP等其他业务系统的整合,实现预算管理与运营管理在业务和数据上的双重集成,将预算管理人员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专心于预算的战略性思考与安排。三是通过多维数据库分析平台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将分散于企业各部门的所有预算数据都整合到同一数据平台,通过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实现数据的实时分析与实时呈现,并自动选择合适的预算编制模型,生成新的预算方案。

参考文献:

[1]王斌.企业预算管理及其模式[J].会计研究,1999,(11).

[2]于增彪,梁文涛.现代公司预算编制起点问题的探讨:兼论公司财务报告的改进[J].会计研究,2002,(3).

[3]苏寿堂.以目标利润为导向的企业预算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34-35

[4]耿慧敏.企业全面预算的编制起点[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24).

[5]黄登仕.周应峰.EVA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综述及展望[J].中国管理科学学报,2004,(l).

[6]韩鹏,唐家海.全面预算起点论的评价与选择[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7]赵西卜.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几大误区[J].财务与会计,2003,(3).

第9篇:预结算编制论文范文

【关键词】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财政职责 预算统一

财政政策

自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提出以来,就存在着编制主体之争,目前主要的观点有两个:“财政说”和“国资说”。

“财政说”认为,财政部门应是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编制主体,国资部门要会同财政部门编制国资经营预算,国资经营预算只能是部门预算。其主要依据是: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规定要求财政部门编制执行国有资本预算;为维护政府预算统一、完整,国家财政部门应为国有资本预算编制主体;国家预算只有在财政部门的统一编制下才能使公共预算、社会保障预算和国有资本预算余缺相继,相互融通;国有资本预算是财政政策的衍生手段,国有资本预算管理必须超越地方利益、部门利益。

“国资说”认为,国资委作为国有资产出资者代表,应当主导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其理论依据是:由国资委编制国有资本预算是实现国资委管管人、管资产和管事相结合的保证;政府公共权力和法人财产权在国家利益和股东利益上相互抵触,政府公共预算与国有资本预算必需分离;国资委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有利于出资人的市场主体地位和企业的经营预算管理的对接。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由国资部门为主编制,但编制的预算不是政府预算,而是出资人的财务预算或国有企业经营状况的特别预算,国资部门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需要法律的特别授权。

这种争论的背后,除了有财政与国资管理部门职责要求的需要,也客观存在着对各项国有资本收益及其相关支出权的争夺。经过协调,结论是:财政部编制总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国资委试编央属企业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但这仅是暂时性的安排,并不意味着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主体争论的结束。笔者认为,无论是从法律的责任上,还从是维护预算的统一上来看,财政部门都应承担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责任,原因如下。

一、是财政部门的内在职责要求

1、理论基础

按照厦门大学邓子基教授关于社会主义国家财政本质“一体五重”和财政管理“一体两翼”的论述,社会主义财政具有公共财政和国有资产(本)财政的“双重(元)结构模式”特点,财政不仅具有社会管理职能,还具有经济管理职,因此财政不仅要参与税收的分配,还要参与国有资产收益的分配。

社会主义财政职能定位也为财政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提供了理论依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主要发挥着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的职能。从财政资源配置职能来看,财政不仅要调节资源在地区之间的配置,还要调节资源在产业部门之间、政府部门与非政府之间的配置。从财政收入分配职能来看,财政不仅具有调节个人收入的职能,还有调节企业利润的职能;从财政经济稳定职能来看,财政需要通过国家预算做到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

2、法律依据

1994年颁布的《预算法》第十六条规定,“国务院财政部门具体编制中央预算……;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具体编制本级预算……”。1995年颁布并实施的《预算法实施条例》第二十条规定“各级政府预算按照复式预算编制,分为政府公共预算、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和其他预算”,第十九条第二款明确预算收入包括“依照规定应当上缴的国有资产收益”,即指各部门和各单位占有、使用和依法处分境内外国有资产产生的收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上缴部分。这为财政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提供了法律依据。

3、实践要求

1995年,财政部发文明确要收缴国有资本经营收益;2001年,财政部了《企业国有资本与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确定了财政的企业国有资本与财务管理职责。多年来,国有资本(产)经营收益也一直作为重要的财政收入列入政府收入科目,并对收益的监缴入库做了大量研究和探索。为了贯彻落实《预算法》和中央有关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要求,财政部在2006年6月份起草《国务院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其准备工作现已经完成,正在研究制定上报国务院。该《意见》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收支范围的划定,不仅包括国资委监管的部分央企以及地方各级国企等非金融企业,还包括各类金融企业,以及国家各部委下属的国有企业,涵盖的范围比较全面。该《意见》的出台,将明确财政部门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合法性。

二、是维护预算统一的体制保证

国家预算作为政府的年度收支计划,有其自身的规律与原则,预算的统一与完整是其重要原则。预算的统一与完整要求不仅仅是指编制主体的唯一性,更重要的在编制主体的基础上,要求政府根据国家的社会事业、经济发展目标,统筹安排各项收支计划,实现社会经济的持续和谐发展,而保证预算编制主体的唯一是实现政府预算统一与完整的重要体制保证。虽然国家规定“政府预算按照复式预算编制,分为政府公共预算、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和其他预算。”但它们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融通。如果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分裂出去单独编制,是否也意味着社会保障预算和其他预算也可以分裂出去单独编制?这样政府预算将四分五裂,一方面是预算的统一完整政策原则受到破坏;另一方面,如果各项预算实行不同部门单独编制,由于各项收入、支出的不确定性且缺乏调剂手段,不仅各项预算无法平衡,整个政府预算的收支平衡将不能得到保证。

同时,当前国资部门监管的仅是非金融类的部分国有资产,尚有大量的金融类国有资产与非金融类国有资产的监管职能保留在财政部门。从这一角度来看,由财政部门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也是维护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统一与完整的有效途径与办法。

三、是贯彻国家财经政策的客观要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财政政策的国家宏观经济调控职能不断加强,实施怎样的财政政策对保证和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国家财政政策主要运用国家预算、税收、国债和财政投资四大手段从收入分配、货币供应和价格影响来调控宏观经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作为政府预算的有机组成部分,应是贯彻执行国家财政政策的重要手段,也只有在财政部门的主导编制的前提下,与财政公共预算相互配合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

对地方政府,特别是省以下政府,由于不能实行赤字财政、不能制定税收政策、不能发行国债,其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和调控力度明显不足。因此,如何统筹使用预算与财政投资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分离出财政,则地方财政对经济调控作用将更加弱化,对国家财政政策的执行也大打折扣。

四、财政部门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要正确处理几种关系

1、正确处理公共财政预算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关系

公共财政预算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基本的财政收支计划;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国家以所有者身份对国有资本实行存量调整和增量分配而发生的各项收支预算。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1)公共财政预算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均是政府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落实国家各项经济政策,促进社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都具有同样的责任。(2)公共财政预算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无论在权能依据、实施目标、收支形式和收支范围上均存在着不同,其管理手段和编制方法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因此在保证政府预算的完整和统一的前提下,既要实现公共财政预算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之间的相互融通与协调,又要保证公共财政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相对独立性。

2、正确处理财政部门与国资部门的关系

财政部门作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编制主体,并不是排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在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中的作用。相反,作为国有资产的监管部门,财政部门应充分发挥国资部门在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中的重要作用,二者相互协调与配合。因此,我倾向于财政部门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国资部门编制部门预算或出资人预算的观点。即财政部门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国家财政政策的需要,制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编制原则、程序、方法、收支范围等,国资部门在国资本经营预算总的框架内编制部门预算或出资人预算,报财政部门汇总审核。

3、正确处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企业财务预算的关系

企业财务预算是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基础,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必须在各个单一企业制定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的基础上,遵循一定的编制原则与方法进行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企业财务预算总的反映,但不是企业财务预算的简单汇总,除了遵循相关原则与方法外,还需要通盘考虑整体的国家经济政策与产业发展规划。因此,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要建立在准确、翔实的企业财务预算基础上,综合考虑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财政政策的实施来编制。

【参考文献】

[1] 邓子基:略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地方财政研究,2006(1)。

[2] 彭清寿、赖永添、吴子云: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主体之辩.21世纪经济报道,2006-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