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煤矿信息中心工作计划范文

煤矿信息中心工作计划精选(九篇)

煤矿信息中心工作计划

第1篇:煤矿信息中心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煤矿物资;物资管理;信息化管理模式;煤矿企业;计划采购

一、前言

在任何一个成功的煤矿企业经营中,企业内部的物资管理系统都是经营活动开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在如今这个经济市场繁荣昌盛的大时代,物资更成为了煤矿企业管理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想要知道一个煤矿企业的经营能否具有长久性,首先应该关注该企业的内部的物资管理水平,这项水平的高低,直接能够看出这个企业的生产成本利用现状。所以为了能够将煤矿企业培养成具有长久发展实力的市场赢家,就必须将物资管理水平提高。本文就煤矿企业的物资管理信心化的开展措施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与探析,期望能够为更多的煤矿企业物资管理水平的提高起到一些促进作用。

二、在煤矿企业中实行煤矿物资信息化管理的因素

在当今诸多市场因素的影响下,大部分的煤矿企业依旧沿用原有传统的物资管理方式,不仅在开展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十分艰难,而且管理出来的效果也是不忍直视,最终导致煤矿企业的物资应用过程中,浪费了大量的有效物资,形成了积压加浪费的双重物资管理失败现象。在这种物资管理模式下,最终形成了以下几种不良管理结果:1、作为煤矿企业,日常的经营活动本身就会产生物资年度流动量大,进行周转内购的速度极慢,在积压物资的状态中经常会发生无动态积压企业物资。2、在物资管理活动展开时,煤矿企业管理对于物资的采购计划更新不够及时,在计划制定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实际的市场数据支撑,所以准确度极低。即使制作出了采购计划,也不具备科学性的特点,依旧沿用原有的经验进行估计采购。这几点问题最终都导致了煤矿物资的采购数量过多或者出现物资重复采购的现象,从基础上加大了煤矿企业的物资投入成本。3、在煤矿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关于财务工作方面的展开也是捉襟见肘。无论是在每日的单据开签中,还是在每月的账务处理中,亦或是在进行财务报表生成过程中,都仅仅只是依靠最原始的算盘或计算器进行数据生成过程,不仅将财务数据的生成时间进行了拖延,在日常数字填写过程中,也经常发生数字填写失误。这种不但效率低而且错误频出的管理方法,极大的影响了煤矿企业管理的精准性和信息更新的及时性。4、在我国当今时展的国情下,大多数的企业内部,都存在一些工作不够认真,工作期间不够敬业的人员。在煤矿企业原始的物资管理工作中,这种情况更甚,由于管理工作的散漫性,导致部门与部门之间出现管理问题后,相互推诿,扯皮闲聊,此种情况大大的降低了煤矿企业的实际物资管理水平。上面四点主要问题的出现,对于煤矿企业的领导进行布置开展管理工作来讲,在第一时间了解不到企业的实际经营现状,不清楚企业实际物资的剩余数据,这都对企业管理中的数据信息的使用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最终导致企业领导阶层做出错误的经营决定,影响到企业的未来发展[3]。所以只能将企业的物资管理及时与现展进行接轨性革新,否则这个企业只能越来越落后于现展的步伐。

三、将信息化管理应用到煤矿物资管理工作中

在煤矿企业中,内部设置的物资管理专属部门一定要对本企业年度需要采购的煤矿数据进行计划整合。将采购、库存管理等多方面因素一同归纳到煤矿企业的物资信息化的管理工作中,从而实现物流跟踪业务目的的全面性,进而将物资供应链的管理系统在煤矿企业的经营范围内进行全面覆盖。在针对物流信息进行物资流动过程的监督与查询时,将规范、合理、透明原则通过管理层的作用进行体现出来。

(一)将计划采购作为物资管理的先行条件

计划采购管理工作主要是由物资领料的审批、月计划的实行以及团队小组计划的完成组成的。在煤矿企业的物资管理系统中,执行采购计划就需要先将物资基本库建立起来,通过特定的规定程序将企业内部所有煤矿物资进行编码排列,输入到企业内部数据库中,将单位统一的编码进行固定规则处理,从而实现将物资数据进行整个企业内部共享[1]。企业策划部门在进行编制物资采购计划时,就会将系统中反映出的企业物资需求数据、现有库存数据、储备定额的高低数据以及本月的实际消耗量数据进行总结和分析,进而完成采购计划的编制工作。队组计划是指企业总部通过网络将其他各个物资领用单位上报的下月领用材料详细数据进行传递接收的过程,最后由管理系统进行自动总结汇总,将各个单位所需求的物资数据进行单项汇总,在物资发放过程中将这项汇总资料作为申报和审批的依据。为了避免策划部门的个别人员因为疏忽等原因将采购计划规划为乱购或超出实际储存量的现象出现,通过将企业物资计划管理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从根本上规避这一想象的发生,同时保证企业运用最少的资金投入,保证煤矿企业最均衡的生产作业物资供应,进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二)将企业库房业务纳入到信息化物资管理范围

物资的验收入库、存放以及出库等环节,构成了库房业务的管理日常工作管理内容。验收入库的管理是指在一批新的物资放入库房时,在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将这批物资的具体信息数据进行输入,包括物资个体的品名、单位、单价、生产日期等相关信息。在物资验收工作过程中,需要将全部的物资按照签订的合同和验收报表进行一一比对,然后依照原始计划的价格进行实际入库处理。如果验收完成后,实际的库存容量数据大于原本库存的最高储备物资定额,应该及时向相关管理部门进行存储超额进行警报提示,与此同时,将采购计划以及单货合同进行货物核消工作[2]。在进行物资存放处理的管理工作中,要将每一种不同的煤矿物资按照其特有的属性进行归类布置存放。在存放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依照“库”“排”“层”“位”的顺序进行编号其位置,在编号的同时,最好将物资的事物图片、附加说明标明其上,将其进行一一对应,方便后续的出库和管理。最后一点是指物资的出库管理环节,该项工作的过程中主要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进行物资出库。企业策划部门根据各个物资领用单位申报传递过来的物资计划数量,同时对照系统上煤矿全矿的计划量,去掉已经领用的数量,通过实际库存量和单到货未出等多种因素将煤矿企业的物资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在管理系统中将出库的物资及你想那个逐个输入,该系统会自动将库存的核减工作、申请以及供料的工作完成。库存核减完成后,如果现有库存储存里那个低于原始设定的数值,系统就会自动报警,提醒管理人员及时进行备货采购工作,从而实现动态采购的目的。

(三)财务报表管理分析

在煤矿企业进行月底结账时,信息化管理系统会根据本月的月末结账结果自动生成库存账本,然后管理人员可以根据企业的经营需要总结整理出相关数据的报表。在该项工作过程中,将企业内部发生的各类物资变动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将打印出来的各项报表数据交送到相关的各级部门领导,部门领导根据打印出来的数据内容将物资的供应管理指导下达到各个单位,并通过数据反馈的信息及时将物资的使用量调整信息传达到相应的领料单位[4]。另一方面,各级领导也能够根据该报表对本企业的材料采购和资金投入与占用状况进行实际的掌握,从而规划出最佳的企业发展路线。

(四)各级领导的管理

领导管理这一模块主要由物资配额、出库过程中的系统账面调控、库存实际剩余的设置、库存盘点的系统指令以及每个月的月末结账等模块组成的。

四、煤矿物资进行信息化管理的好处

将煤矿物资进行信息化管理具备原始煤矿企业管理模式不可比拟的及时、严谨、安全特性的好处。在煤矿物资进行信息化管理的工作过程中,首先将票据进行了更加规范的改革,在此基础上,票据的办理手续进行了简化,保证各个基层单位在使用过程中,减少由于手工笔误造成的数据填写错误的事件发生。如此一来,不仅将基层单位的财务账务处理负担减轻了,还在生产服务优化的过程中提升了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其次,在岗位规划中,将员工的个人具体职责进行了详细的明确工作,使工作流程规范化,简化并加快了煤矿企业的日程经营业务的处理工作,使信息传递速度达到快、准的最佳状态。然后,在物资的实际管理工作中,相关领导及管理人员能够随时进行对库存情况的监察工作,将数据合理有效的运用到物资采购计划的定制过程中,从而避免了采购计划指定的重复性和遗漏性状况的出现。最后,在物资申领申报,采购管理、库存发放等环节中,大大减少了错误的出现频率,避免相关管理部门出现管理散漫的现象。

五、结语

伴随着我国各大煤矿企业的飞速发展,想要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拥有一方不败之地,就必须在自身的物资管理过程中,运用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对企业的发展进行开拓和持续创新。只有建立完善、高效率的,并具有快捷和科学性的信息化物资管理网络系统,使煤矿企业的物资管理工作朝向更加透明、公平的方向努力发展,才能将企业煤矿的物资在供应、管理、应用的各个环节产生更好的协调效果,最终让煤矿企业向更加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前进。

参考文献:

[1]李晓芳.浅谈煤矿物资超储和积压的原因及解决途径[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02).

[2]杨景枝.浅谈改进煤矿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措施[J].商,2014(04).

第2篇:煤矿信息中心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煤矿企业;供应物流;工业工程;信息系统

0 前言

供应物流管理是煤矿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从计划、采购、仓储、发放、合同管理等方面探讨了如何加强供应物流管理,为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提供有力保障。因此,加强供应物流管理,合理地组织采购、存储、使用物资,对于促进企业生产发展,降低原煤成本,加强资金周转,提升企业盈利能力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企业物流管理中,供应物流的好、周转快、消费低、费用省才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在煤矿企业管理过程中信息是基础;企业信息按一定程序进行流动,经过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环节后进行反馈,这样不断地循环运动而形成了一个动态的信息流。一方面企业可按照企业目标要求,将管理信息以计划、任务、指标等形式下达流动,形成自上而下的信息流进行传递信息。另一方面执行部门又根据企业目标的要求,将各种收集来的信息自下而上地反馈,形成向上的信息流。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从各个管理部门之间和各管理人员之间,都是依靠信息进行联系的,形成了一个内部网络关系,管理部门就成为信息的存取、加工、传递等处理中心部门,管理人员也成为信息工作人员。同时企业还要不断通过各种手段不断地获取企业外部的信息(如在国际互联网上获取国外和国内的信息),使它转化为企业内部信息。由此可见,管理过程实质上就是信息产生、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人们在其中寻找管理的漏洞,旨在加强企业管理职能。

在现代化煤矿建设过程中,煤矿企业物流管理中信息流和物流是同时进行的。信息流伴随着物流而产生,又反过来控制和调节物流。要实现管理层对操作层的管理,其关键在于两者内容是否一致。煤矿企业物流管理部门应该努力采用一个强大的计算机信息平台来对信息流进行处理,对物流管理活动实施动态控制,从而改善煤矿企业内部物流,使之成为企业的“第二利润源”。

1 煤矿物流信息系统的特点及功能

煤矿现代物流的供应链管理,实际上就是在满足均衡价格理论的信息上,通过链上煤矿企业之间、企业内部各部门的有效协调,同步运作,达到物资制造者、采购者、使用者之间的均衡状态,从而实现物流“第二利润源”的目标。现代物流理论认为,物流作业系统只有与物流信息系统很好地结合成一个总系统,才能完成一个真正的物流系统。

基于供应链的要求,把物流信息功能设定在四个层次上展开。(1)用于启动和记录物流活动的最基本的交易系统;(2)管理控制;(3)决策分析;(4)制定战略计划,包括确立服务目标、物流总成本确定与分解等。如果一个信息系统实现了上述四个层次的功能,那么,在实践中煤矿管理者对信息的获取将有四个层次的表现。第一能提供对静态数据的静态访问,对公共信息实现基本共享;第二能引入检查工具,提高企业信息库的实用性;第三能提供对动态数据的动态访问,数据从现有的、联合管理的数据源动态生成;第四能使访问所有联合信息成为可能。

2 建设煤矿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的意义

近年来,国有大多数煤矿逐步进入深部开采,生产成本上升,生产费用紧张。这在客观上使需用计划不可能按原有的方式正确申报,这意味着将使采购期缩短。从另一个角度看,传统的计划在形式和内容上过细、过具体以及编制方法上的问题而导致计划工作本身就缺乏应变能力,很难根据变化的客观情况及时调整;加之计划申报环节多、编制及调整的程序多,极易导致所传递的信息失真、扭曲,产生了计划没有变化快。计划的不确定性直接导致物流工作的被动,这种被动突出地表现在两点:①计划与采购、采购与供应脱节;②物流部门不能对所供物资实行全过程的监督和控制,而不得不把管理重心放在目标控制上。

针对上述问题,在建立煤矿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过程中,一方面,不刻意追求恢复原来的管理模式,简单地实现用计算机信息系统模拟手工业务处理流程;另一方面,依据需求拉动的物流管理模式的要求,建立面向供应链的煤矿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就煤矿企业内部物流而言,从可能取得的效益看,它可以实现:①增强响应客户能力,交货期缩短;②有效地消除不确定性,进而消除“需求放大”及“需求短缺”效应;③库存周转天数减少,库存量减少;④建立共享信息平台,有效减少信息交换不充分带来的重复与浪费;⑤加强各部门的业务沟通和信息交流,责权明确,增强了实现煤矿企业内部物流的无缝作业以及实现从物流管理目标控制转向物流管理过程控制的可能性;⑥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并为绩效评定提供更准确、全而的数据;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管理概念;使企业内部运作机制趋向灵敏,加快决策过程,有效调和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并促进由职能导向型向流程导向型的转变。

3 煤矿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

国有煤矿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正确的物流管理信息网络系统结构。即作业活动、管理控制、决策分析以及制定战备计划系统结合实际。

(2)努力体现供应链管理的信息控制和对供应商的选择和管理。我们要建立一个计算机用户查询窗口,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便于使用单位合理安排费用,编制需求计划。通过减少物流部门与使用单位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来减少需求计划的不确定性;同时还要看到既使实现了需求信息快速、同步传递,缩短了订单处理时间,但供货周期并没有缩短。实际上,减少库存的根本途径是缩短供货周期,即取决于对市场货源的获取能力、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和确定合理的采购方式。

(3)在作业流程中,变书面文件驱动为信息驱动,促进业务流程的改变。现仅以采购与应付业务流程为例说明见图1。

采购部门把采购合同书的等内容输入到系统后,待供应商把货物送抵仓库时,仓储部门把原有的合同内容调出来,在原有的订单基础上做一个收货确认,采购部门据此开入库单,办理入库业务,并通知供应商开发票,随后连同入库单、发票送财务,财务同样基于原有信息记录核实后进行相应的应付账款核算,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性的工作量。同样,在计划管理系统中。使用单位的需求计划也是同时传递到供应站、采购部门和计划管理部门。通过信息驱动方式推动业务活动开展,在企业物流管理部门建立了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使得部门间协作得到加强,责权明确,业务流程顺畅,从而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4)库存管理处于供应物流的核心地位,也是供应物流的转折点。鉴于当前国企煤矿物流管理的现状,又由于煤矿生产所需物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统管后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库存管理模型,必然存在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①首先需要对业务的基本数据进行去伪存真、不断修订的过程。②在以上的基础上,对物流进行分类和重要性分析。为消除主观因素的影响,应取一定时期内物资的实际消耗额,而不是该物资的平均库存占用额。③确定库存管理模型。在现实的物流管理活动中,没有任何一种物流的作业活动完全符合订货点技术的模型体系,又由于订货技术本身的理论缺陷,这使得库存管理模型的确定既复杂又困难。

(5)建立物资消耗定额管理系统。在现行体制下要对煤矿物流工作进行准确的定量管理,就要科学地核定重要物资的消耗定额。物资的现场管理是消耗定额管理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其直接责任人是二级单位使用车间的物资管理人员。为避免人为地将这些基础数据失真的现象发生,需要:①建立大宗物资消耗的原始记录台帐,并从实物量和价值量两方而进行消耗情况分析,得到这些物资的消耗规模、特点和变化趋势;②加强对物资的消耗方向监控。煤矿生产主体设备的备件消耗管理要向实现建立单台设备备件消耗明细台帐过渡。这需要计算机网络公司会同有关部门充分沟通、协商,在系统设计中努力体现上述两方而管理内容。

第3篇:煤矿信息中心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控制论;煤矿安全管理;应用

1 引言

煤炭一直是我国最主要的能源,其在我国能源消费的比例一直在70%左右。虽然我国一直在努力发展其他优质清洁能源或可再生能源,如水能、风能、核电、太阳能等,力求降低煤炭在能源中所占的比重。但无疑煤炭的主体地位在未来数十年之内还不会改变。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国,同时还是世界上发生煤矿事故最多的国家。煤矿事故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生命安全,虽然近十多年来我国的煤矿安全生产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我国的百万吨死亡率、总的死亡人数等仍然远高于其他国家,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所以我国的煤矿安全问题依然任重而道远。

控制论是一门研究动态系统在变化的环境条件下如何保持平衡状态或稳定状态的学科。控制论自诞生以来,已经在生物学、经济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中得到了应用,出现了诸如生物控制论、神经控制论、工程控制论等控制理论。从控制系统的特征来看,管理系统是一种典型的控制系统,从某种意义上说,用控制论的概念和方法分析管理过程,更便于揭示和描述被控制系统的内在机理。上世纪80年代初,德国学者A.Kulman提出了将控制论引入到安全学科的命题。本文拟在将控制论引入到煤矿的安全管理方面做一些探讨。

2 控制论与管理

控制论的核心是反馈,这是因为反馈本身是控制理论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控制论系统的特征客体就是信息的获取、处理,以及利用信息实现控制目的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实现必定要求控制系统的结构是闭合的,即整个控制系统中必要有反馈回路。而反馈,就是系统的输出对输入的影响。系统对于环境的适应性,主要靠反馈来实现。

管理,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制定,执行,检查和改进。①制定,就是制定某种规范或计划,诸如“xx规定、xx标准、xx法规”等,都可以视为某种规范或计划;②执行,就是按照规划的内容去实施;③检查,就是看看执行的结果与预期效果是否存在差异,并及时总结出经验;④改进,在检查的基础上,对原来的规范或计划做出修改,使其更符合管理者的期望。

由上述管理的本质可以看出,管理本身就是一种控制,管理工作中的检查和改进就是控制中反馈,它们具有的系统性质或突现性质是相似而是同构系统,具有同构关系。而反馈原则旨在强调管理活动离不开灵活、准确、快速的反馈,围绕着企业生产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及时捕获、分析、回馈各种信息,及时采取行动,以保证生产活动有效进行。

3 煤矿安全管理控制模型

煤矿安全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既要求管理者具备充足够的煤矿开采方面的知识,又要求管理者具有很强的管理水平,它把人、物、环境三者进行有机的联系,防止人员出现不安全行为,防止物处于不安全状态,控制环境中的不安全条件,理顺人、物、环境之间的关系,排除对煤矿生产构成威胁的事物。同时也是安全工程的组织、计划、决策和控制过程,保障安全生产和人员健康安全的一种管理措施。

而在煤炭企业的安全控制信息管理方式包含有:反馈控制,实时信息控制,前馈控制。根据控制封闭系统的模型,模拟建立煤矿安全管理封闭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煤矿安全管理封闭模式

4 控制论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频繁的矿难都是由于事故的隐患没有得到及时的发现或排除,或是管理者对煤炭产量增长盲目的追求而忽略了安全管理是否到位所致。现在的煤炭企业,由于没有形成共识的安全信息管理系统,没有把安全信息及时的利用,导致矿难反复发生。针对前文提到的煤矿安全管理的缺陷导致事故的发生,笔者建立了如图2所示的煤矿安全管理反馈控制系统模型。

图2 煤矿安全管理反馈控制系统模型

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要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理念,形成国家和有关行业协会等共同监管,群众、社会媒体等共同监督的良好局面。煤矿领导在管生产的时候也必须抓安全管理,做到生产与安全统筹兼顾。

国家的安全监察,采用垂直管理,分级监察的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各个监察人员的作用,建立健全、完善的煤矿安全监察信息回馈体系,有效提高和改进煤矿安全监察执法的方法,明确执法重点、要点、难点,增强监察执法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以便采取有效防范事故的措施,保障煤炭企业工人的安全和健康。煤炭行业的监督,通过对安全工作的组织指挥、计划、决策和控制等对企业进行实时的管理,并且把检查的信息回馈到行业的相关部门,对回馈信息统计、分析。煤矿企业应建立煤矿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安全监察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现场进行例行检查、专项检查,并及时将检查结果反馈给安全信息管理系统,主管部门再根据系统所提供的信息采取相应的措施。在实施安全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到影响安全生产的各种因素,如煤矿赋存的地质条件、企业的开采技术、设备条件,以及人员配置等。

在实施控制管理系统中,把煤矿安全管理看作一个大系统来管理,在实现企业安全目标的过程中,控制组成这个系统的每个元件,进行多级控制、多层控制与多段控制。在安全管理这个大系统的结构上进行多级(递增式)管理:从工作现场的管理运行内部进行局部的控制;再到部门的制定与执行的规章制度实现管理控制的最优化;最后到企业总体控制管理,安排并组织协调各个部门的具体工作。通过多级的任务安排与控制,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

要充分利用反馈回来的安全信息。安全信息管理是一个从整体出发考虑人员与安全信息交流的系统,其中,企业安全信息数据库是中上层管理与下属工作人员的安全信息交流的桥梁。通过将各个部门的技术和安全信息汇集到安全信息系统, 再通过企业安全信息数据库对安检人员和现场工作人员的安全信息反馈,提供给中上层管理人员作出计划和决策,维持煤炭企业的生产安全,如图3所示。根据图2、图3的2个模型,结合反馈信息,对煤炭企业安全管理的应用提出如下建议:

图3 煤矿企业安全信息管理系统模型

(1)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采用矿长对煤矿的安全实施垂直管理和分级监察的管理方法。组建一支直接归属矿长管理的安全队伍,队伍由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师傅组成并采用聘任制,这样回馈的信息在执行安全检查任务时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回馈信息的价值,立足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2)煤矿企业要通过安排并组织各个部门具体的协调工作合理有效地利用反馈信息,在管理工作中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在全过程中,同一时间、同一范围内的相关工作人员,任何人均有权力、有责任、有义务对他人的“三违”行动进行劝阻和制止;对现场存在的危及他人安全的隐患信息,及时提醒受到威胁的同志并向现场安全负责人汇报,采取临时措施进行处理,从而消除安全隐患,共求人身平安。

(3)部门之间的监督是通过下属班组的执行来实现,加强班组安全生产建设是强化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反馈信息系统的健全。健全班组机构,设立班组安全检查员、质量监督员、群众安监员和瓦斯检查员之间的信息交流畅通。

(4)定期组织总结性的安全会议,是对反馈信息系统的一种短时间监测。及时地绘制该期间的事故控制图和事故趋势图并且加以分析,总结上阶段的安全目标的实施效果和明确下阶段安全管理计划,掌握生产的安全形势和安全管理发展趋势,采取抑制事故所需要的方法。针对前阶段出现的问题应吸取相应的教训,同时在工人之间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定期公布该阶段的安全情况和下阶段的生产计划。

5 结论

(1)针对近年来我国煤矿事故频发的状况,将控制论应用到煤矿安全管理工作中,采用安全管理与控制论相结合的方法,提出煤矿安全管理封闭模式。

(2)建立了煤矿安全管理反馈式信息控制系统模型和煤矿企业安全信息管理系统模型;指出我国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是要建立并保证反馈信息系统的健全畅通,以便及时、系统、准确地为安全管理人员提供信息,分析计划的执行进度,辨识执行中出现的事故隐患及危险源大小,据此找出事故隐患产生的原因。

(3)对于可控制的隐患,通过组织机构,分配责任,及时消除;而对不可控制的隐患,则应及时收集信息和修改方案,保障计划安全目标得以实现。这样,可为决策者及其相关人员提供帮助和指导,以实现煤矿企业的安全计划,保障煤矿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徐永圻.煤矿开采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1999.

[2]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安全规程[S].2005.

第4篇:煤矿信息中心工作计划范文

(一)、煤质工作是2006年的工作重点

2006年我矿己15煤层是入洗煤的主要战场,但己15煤层在我矿地质条件较复杂,煤层厚度不稳定,毛煤灰分偏高。外运动力煤的主战场是戊组中区的戊0煤层和戊组东区的戊9、10煤层。加大入洗煤和外运动力煤的质量管理力度,是2006年经营管理的重中之重。2006年要努力全面完成公司下达的煤质计划,杜绝商务纠纷和质量事故。

1、充分发挥煤楼振动筛、螺旋筛的作用,加强筛上物的人工手选管理,并根据井下毛煤灰分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煤楼螺旋筛的筛孔,以满足用户对煤质的要求。

2、对重点头面,要实行一头一面一措施,特别是戊0—20160和戊9、0—21190采面的夹矸和顶板管理。

3、充分发挥洗煤厂水洗、风洗的作用,充分利用快灰仪,做好煤质检测,杜绝商务纠纷和质量事故。

(二)、2006年运销工作安排:

1、各单位要紧密联系集团公司相关处室,加强攻关,及时了解信息,多要车皮,争取政策支持,全力保证外运煤催装发运,和直达专列的顺利完成。

2、切实做好已组煤的销售。已组煤是我矿的主要利润支撑点,这项工作做得如何,关系到全年利润计划能否实现,关系到我们能否顺利实现提质增收,关系到我们全矿各项经营指标能否实现,应该说责任十分重大。所以要求运销站、销售科要想方设法,在2005年工作的基础上,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寻求扩大销售渠道,力保产销平衡。这要做为一项硬任务,必须保质保量完成,不能打折扣。产销力争达到100%。我们必须照这个目标努力。

3、销售科、运销站要密切配合,积极联系铁运处、运销公司,加大攻关力度,继续坚持优质诚信的服务意识,做好我矿原有老客户、地销大户和直供户的工作,明年还要切实做好售前售后服务,保证不出现煤质纠纷。

(三)、2006年物资管理工作思路:

2006年我们将以完善机制为主题,降低成本为重点,以“务实、创新、高效”为宗旨,全面推行材料消耗目标管理,强化执行力;在完成矿和战线下达任务的同时,自我加压,寻找差距,力争实现计划管理、材料消耗、回收复用、修旧利废等项工作有新的突破。

1、加强计划采购,提高管理水平。

针对现在项目多、各单位上报计划不够及时、以至材料需求临时计划偏高的状况,为了确保各单位物资供应,2006年我们将重点把计划管理放在首位,提高计划工作的严肃性、科学性,降低临时计划提高准确率。对特殊材料、加工周期较长的材料要提前以书面形式提给驻矿站督促其提前备料,确保特殊材料不影响矿生产进度。

完善物资供应流程,灵活运用市场信息,库存信息,合理利用仓库,降低物资价格成本,控制库存储备,降低储备奖金占用;减少现场的物资管理环节,根据仓储时间、存货数量,提高供应效率,加快租赁物资周转率,达到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对各单位用料过程实行动态管理,降低临时计划,提高准确率及供货及时性。

2、加大管理力度,提供物资信息服务。

由于近来我矿材料消耗上升幅度较大,我们除按照计划及时供应外,还派人员深入生产一线,了解生产一线单位计划编制、材料消耗等全过程的第一手资料,超前制定材料供应方案;根据留矿物资和各单位库存情况,每月编制物质信息,并及时反馈至相关部门,并明确责任,落实到人,提高材料信息的准确性,为各单位提供可靠的物资信息服务和决策参考。

成立信息反馈单制度,相关部门每月定期召开物资管理例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为相关部门和领导提供有效的第一手参考资料。

3、以生产一线满意为准绳,全面提升服务意识

在新的一年中我们将继续完善各项服务承诺,注重物资管理人员的意识培养,树立用户为主的服务意识。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生产,我中心今年将在去年基础上,继续实施配送制,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效率,减少各用料单位的人力和物力的浪费,更重要的通过多跑勤送减少各单位的库存和材料浪费流失。

(四)、2006年劳动工资及人力资源方面工作:

1、要在2005年度深化工资分配制度改革,收入继续向苦、脏、累、险和技术含量高的岗位倾斜及深化劳动用工制度改革,整合人力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合理进行人力资源配置,精减分流富余人员,提高劳动生产率,并进一步深化工资制度改革,强化工资分配,实现由岗效工资制向绩效工资制的过渡。

2、要认真配合集团公司在我矿进行的“定员、定额(双定)”工作,协助公司制订出适应现代企业生产需要的集团公司现行的“劳动定额定员标准”,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矿生产布局的调整及机电设备的变更情况,按照“一线满员精干,井下辅助定岗定员,机关科室定岗定编,地面模拟市场动行”的原则,进行我矿“双定”工作,合理调整我矿劳动组织,优化我矿人力资源配置,并建立我矿内部劳动力市场,安置精减分流人员,形成干部能上能下、工人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走出一条减人提效之路,从而使我矿快速迈进高突条件下的高产高效现代化矿井行列。

3、深化工资制度改革,修订完善工资分配办法,实现由岗位效益工资制向绩效工资制的过渡,稳步提高职工人均工资收入。2006年度,在集团公司工资制度改革的基础上,我们要进一步深化我矿工资分配制度改革,本着效率优先,公平合理的原则,遵循职工收入稳步提高的道路,在2005年基础上,争取2006年人均增加工资2000元以上。在工资分配中,我们要引入OPM全方位精细化管理,加大对基层单位及个人的量化考核力度,进一步合理工资分配,使职工个人收入切实与安全、工程质量、效益充分结合,使人本安全、本质安全的理念深入人心,实现由岗效工资制向绩效工资制的过渡。另外,还要进一步完善单项承包单位内部工资分配办法,规范各种有资假期工资支付,加快后勤服务社会化进程,提高我矿经济效益。

4、建立技师、高级技师、工人技术大拿评聘制度,以充分发挥高技术工人的作用,形成崇尚技术的氛围。

5、进一步加强外来工和多经三产人员管理,使我矿外来工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合理化,多经三产人员真正纳入大矿劳动用工管理,杜绝私招乱雇和冒名顶替现象。

总结:

建章立制是经营管理的关键所在。2005年是我矿的管理年、制度年、流程再造年。2005年又是我矿提出大经营大管理格局理念后的第一年。在经营管理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制定和完善了内控体系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成功地完成了由旧的经营管理模式过渡到新的经营管理模式。各单位、各工种业务范围、岗位职责明确了,制度严明了,执行力、监督力加强了,各项工作逐步走上了正规化、程序化、科学化的轨道。

第5篇:煤矿信息中心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煤矿自动化;监控网络;中央集控系统;远程集控中心

中图分类号:TD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 (2010)12-0002-02

自动化是指机械设备或生产过程、过程管理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经过自动检测、信息传输、信息处理、分析判断、操纵控制,实现所要达到的目标。

一、我国煤矿自动化的现状

(一)监控网络

目前在我国煤矿使用的高速监控网络主要有工业以太网、专用工业控制Controlnet网、GEPON网络和MCTP系统。我国煤矿自动化系统采用冗余工业以太网作为主干传输平台,已得到广泛认同,不少矿井已装备使用。专用工业控制Controlnet网由于其开放性较差,只有少部分矿井装备使用,并有被逐步淘汰的趋势。

(二)只有局部生产环节自动化

1.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目前我国使用煤矿监控系统还停留在集散式监控水平上,仍以主从式窄带低速通信体系结构、时分制通信为主流技术,主要有RS485,FSK和DPSK等几种通信方式,系统反应速度慢、稳定性不好、抗电磁干扰能力差。

2.矿井电力监控系统。现有煤矿供电系统,虽然微机保护和监控系统也得到了应用,但主要是针对地面供电系统,井下微机保护和监控装置应用还不多,大部分是在配电柜或防爆开关中设置漏电保护、过载保护、短路保护、欠压保护、断相保护等保护功能,采区内配电设备的联网功能较弱。由于井下供电网络结构复杂,采区变电所和工作面配电点供电服务对象主要为采煤、掘进、运输以及排等主要生产环节,供电负荷种类繁多、区域分布广、负荷工作场所地质条件复杂,影响供电系统运行的不确定因素也较多,事故发生率高,故障排查、停送电周期长。

尽管近年来,煤矿供电管理部门在改进井下配电装备、应用新技术新成果的同时,不断强化人员素质的管理,煤矿井下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得到了提高,但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供电事故时有发生,影响了煤矿的安全生产,并且导致供电部门每天用于值班和线路维护的工作人员较多,降低了劳动生产率。

二、我国煤矿自动化的趋势

(一)高度集成的现场信息

现场信息的高度集成是过程控制系统远控集控时的基本要求。传统的过程控制自动化系统虽然能够满足现场设备自动化控制的要求,但不能为远程监控提供足够的现场设备信息,即传统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现场设备远程的可视化程度较低。智能化仪表技术、现场总线与工业以太网技术的发展,为过程控制系统现场信息的高度集成提供了基础。过程自动化思路是在设备自动化的基础上,实现矿井安全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并形成本地、远程、固定、移动的立体数字信息网络管理系统。其实现方式是对现场设备控制系统通过传感器对现场信息进行采集,并按照主控器指令通过执行机构对现场设备进行控制;然后网络传输系统通过各种协议把各个现场控制系统连接起来,将各个现场控制系统的信息传输到地面集中监控中心,并通过监控中心服务器和监控软件 (HMI/SCA-DA)实现对矿井所有自动化子系统的集中控制管理。

(二)使自动化过程控制基于企业级中央集控系统

1.建设全矿井过程自动化的集中控制中心。在矿一级自动化集中控制中心引入先进的井下采煤作业的过程控制技术,建设最新和高效的自动化控制系统,采用先进的自动化采掘设备和工业以太环网技术,在建设矿井集中监控中心的基础上,实现在企业集控中心实现对矿井关键设备的远程监控、远程监视和远程操作。在集控中心采用统一的标准化组态软件进行编程,在地面进行各类系统或设备的在线参数化,并通过地面支援中心进行远程诊断;下达故障指令并通知矿井人员及时处理;实现对企业各类资源的集中统一调度。

2.建设企业级过程自动化集中控制中心。在矿级过程自动化集中控制中心建设成功的基础上,建设起企业级的整体作业流程的自动化过程控制的监控中心是煤矿自动化发展的方向。

未来的煤矿过程自动化集控中心将弱化并逐步取消矿级集控中心,是煤矿企业过程自动化集中控制的必然。煤矿企业级过程自动化集中控制中心将跨矿井地实现对基础设备层、过程控制层、企业安全生产调度层和企业各级管理层等集中统一控制,改变现有的煤矿安全生产模式,建立起企业的数据仓库,在建立数学模型、充分进行数据挖掘的基础上,汇总并分析用于企业管理层的决策支持系统的数据,实现矿井的管控一体化,使企业的自动化成为重要的决策支持系统。企业级集控中心将成为煤矿企业的未来的技术支持中心、生产指挥控制中心和决策支持中心。

(三)企业级远程集控中心的主要功能将发生的变化

1.通过高效的自动控制网和快速的通讯传输网,远程对企业所有矿井的采煤、掘进、运输、提升、供电、通风、排水、压风等系统进行全生产过程的远程在线监控、监测和远程操作。

2.实现对矿井主要设备的远程开、停车。借助中心集控软件,监视矿井各类设备的运行状态,远程诊断并对设备参数进行调整。下达设备的检修、维护计划。根据系统或设备故障类型下达维修指令,指挥矿井人员迅速到达现场进行处理。

3.在企业集控中心建立起企业级的数据仓库,借助于矿井生产制造执行系统 (MMES),对生产计划调度、设备监控分析、对各类生产过程数据的综合分析,对生产过程及重要设备检修时间的合理变更和优化。集成公司资源计划系统(ERP)和自动化生产控制系统,在集控中心进行生产计划的编排、下达、查询和反馈,实现对各类设备、备品、备件的合理配置和优化调度。

4.结合实时数据、过程组态画面,提供关于作业进程、现场环境、设备状态、能耗生产实绩等实时、历史的综合信息平台,实现生产现场监视与跟踪。实现对自动化的分析处理和知识挖掘系统,形成智能化和自动化的企业级专家知识库。形成专家决策支持系统,为企业的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提供支撑平台,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动化效能,并为企业带来总体效益。

未来的企业级集控中心将利用标准化的技术和工序、高效的自动化设备、快速的自动化网络、最新的调度室技术,实现在集成的自动化平台下调用所有矿井的自动化控制画面,可检测到所有的传感器,通过整合不同部门甚至不同矿井的数据,增加包括所有合适程序管理的过程的透明度,实现跨部门、跨系统的采矿过程自动化。最终达到提高公司的生产力、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增强公司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海东.煤矿自动化的现状与发展[J].煤矿现代化,2005,(5).

[2]罗驱波,孙彦景,钱建生.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8,(3).

第6篇:煤矿信息中心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 信息网络;监测监控;数据库;路由器;防火墙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7-0226-02

1 概述

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利用信息技术提升传统的煤炭企业整体水平,已成为煤炭生产和煤炭销售企业的发展趋势。陕北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是陕西煤业化工集团下辖煤炭系统直属企业,公司所属单位韩家湾煤矿、大哈拉煤矿、神木煤炭运销公司、包头煤炭运销公司,分布在陕、蒙两省境内。为构建本质安全型数字化企业,依靠科技进步,建设一流现代化矿区,进一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公司计划实施陕北矿业公司信息化平台建设项目。通过信息化,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以及安全技术水平。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目前全公司及各下属煤矿的信息资源整合,全公司信息化管理,下属各单位远程管理,以及实现与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安全、生产信息互通。

2 煤炭企业信息网络建设的现实性

2.1 符合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迫切需要

煤矿安全事故中,水、火、瓦斯、煤尘、顶板事故是我国当前煤矿生产的主要灾害,目前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无法及时了解生产矿井现场的安全状况,不能对煤矿生产环境进行实时的在线监测,导致煤矿事故频发。

煤矿安全监控是我国当前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重中之重。建设一个系统的、全面的矿井生产状况及环境实时监测、预防报警系统,对煤矿进行分级管理,进行有效监管,减少和预防煤矿事故的发生。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建立,不仅能随时掌握矿井瓦斯、一氧化碳、风量、风速、风压、温度等矿井环境参数的变化情况,而且可以掌握矿井风机运转情况、风门开闭、矿井排水、皮带运输、矿井供电等主要设备的工况参数。实现煤矿生产状况、安全状况及环境远程实时监测,早期预警,全方位识别,全天候处理,可以有效防范煤矿事故。充分运用当前先进的通信网络及信息技术,是提高安全生产监督、监察、管理的有效途径。

2.2 是完善安全生产信息系统的重要措施

目前煤炭行业的信息化网络建设已初具规模。但从整体上来讲,煤炭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还是落于其它行业,特别是产、运、销等业务,大多数煤矿企业仍采用手工处理,信息收集效率不高,统计过程中人为失误较多,造成煤炭企业的管理决策水平跟不上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对市场信息反应迟钝。

在网络平台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目前陕北矿业公司还不具备自己统一的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平台、数据库和经营调度系统。需要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逐步实现企业从经营决策、生产管理、安全监控、自动化办公的全面集成。

3 陕北矿业公司企业内部信息网络建设内容

项目总体建设目标是建设完成陕北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信息化平台,通过全公司及各下属煤矿的信息资源整合,实现全公司信息化管理,下属各单位远程管理,以及实现与上级主管单位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安全、生产信息互通。具体内容见图1。

3.1 主要建设内容

1)陕北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信息平台建设,包括计算机局域网网络建设、核心数据库建设、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系统建设;

2)陕北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门户平台建设,建设公司WEB站点;

3)传输系统建设,主要包括陕北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与下属各单位之间工业视频及数据传输系统、陕北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与上级主管单位陕西煤业化工集团之间工业视频及数据传输系统建设。包括传输线路、路由设备、数据安全设备等;

4)陕北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总调度中心建设。包括调度平台建设、调度中心建设、数据机房建设;

5)大屏幕显示系统及会议电视系统建设。实现下属单位及与上级主管单位陕煤集团间工业视频监控,计算机信息显示、会议电视系统显示功能;

6)电力监控系统建设;

7)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包括安全生产监测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物资管理系统、运销系统、人力资源系统、企业文化建设等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3.2 项目建设规范

依据《煤炭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煤炭工业设计规范》、《煤矿安全规程》和相关设计规范。其中包括

1)煤矿“一通三防”远程监察信息网络系统;

2)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建设技术指导书;

3)实时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要求;

4)煤矿安全监察地理信息系统(GIS)规范;

5)《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

6)国家煤监局《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装备联网和维护使用工作的指导意见》;

7)国家安监总局《关于推广煤矿数字化瓦斯远程监控系统的通知》。

4 设计原则

考虑到本项目的实际应用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结合系统建设的具体特点,兼顾技术发展,整体方案设计遵循以下设计原则。

4.1 先进性、成熟性和实用性

充分考虑到煤炭行业信息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使用先进、成熟、实用和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技术,使整个系统具有整体技术先进,同时兼顾经济适用,既能满足当前需求,又能适应未来发展。

4.2 可靠性

系统的稳定可靠是项目实施正常运行的关键保障,在设计中选用高可靠性的产品,合理设计系统架构,制定可靠的技术方案,最大限度地支持系统正常运行。

4.3 安全性

全面考虑整个系统的安全保障,制定统一的全网安全策略,以有效防止因病毒、木马、恶意攻击、误操作等对整个系统安全的影响。

4.4 灵活性、可扩展性

根据未来应用的增长与变化,系统应可平滑升级,最大程度的减少重复投资及对系统架构及调整。兼顾集团公司规模发展、技术发展及未来与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监控网络连接需求,系统应具备较强的扩展性。

4.5 统一标准性

系统的互联互通关键是对标准的遵循程度。本项目建设中,由于有多种系统并存,同时要实现业务整合及数据集中等建设,未来还要与地区安全生产信息监控网络连接,就必须统一标准。

5 结论

煤炭企业信息网络建设,进一步加强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满足了事故抢险的需要,既是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经营管理科学决策的基础。该系统建成后,通过作业现场信息采集、特征提取、加工处理和数据传输,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调度、物流、销售、财务等各个环节的全面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技术将为企业创造出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第7篇:煤矿信息中心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字】煤矿;信息化;自动化;建设

一、煤矿信息化自动化现状

近年来,煤矿企业为应对市场的发展变化,提高核心竞争力,积极实施科技兴企发展战略,高度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引进和应用,逐步建立了安全生产调度指挥系统,矿井瓦斯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安全定位监控系统,井下皮带机集中控制系统,井下电力监控系统、井下主排水监控系统、工业电视视频监控等系统。煤矿信息化自动化建设,大力提高了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为建设本质、安全、高效的现代化矿井奠定了技术基础。

但以上各子系统分属归口管理,占用人员多,且资源不能共享,不能为煤矿安全生产、调度指挥、科学管理提供全方位、即时信息、数据。要实现全矿井各环节的信息化控制自动化、生产综合调度指挥和管理网络化,使煤矿安全生产、达到减员提效、降低成本,数据平台共享,网络协议转换,标准化的数据通讯、系统联动,管控一体化,使决策者能快速、准确地了解其各个系统运行情况及特点,实现对个子系统信息的融合、共享,消除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孤岛”。并从科学的角度做出准确的决策,就必须建设煤矿信息化自动化系统,为建设本质、安全、高效的现代化矿井奠定技术基础。

二、煤矿综合信息化自动化的实质

煤矿综合自动化实质是依赖对矿井生产、安全、设备、管理等方面的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处理、应用和提升,达到信息增值的目的。其主要内容包括信息的采集(传感器与检测)、信息的传输(通信)、信息的处理(计算机)、信息的应用与集成(自动化)等等,信息是未来煤矿企业的重要战略资源,拥有全面、完整、准确的信息是企业提高生产能力,保障安全、提高管理水平、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重要保障。

三、煤矿综合信息化自动化系统的建设

煤矿综合信息化自动化系统,是一个集系统硬件、软件、子系统和各种信息设备于一体的综合性系统。因此在建设过程中,要综合考虑系统所涉及的各个方面。首先,要根据煤矿实际情况,重点确立工业以太网络交换机的安装位置,从安全、易维护、供电、光(线)缆敷设,方便设备接入等多种因素全面考虑。其次,系统的核心设备(如软件平台、各种服务器、存储设备、工作站等)在安装前要按各自承担的功能及设备间相互联系做好规划,然后按照拟定好的顺序逐项安装,便于设备的有序使用及后期识别和维护。

1、具体方案见下图1

2、具体步骤

1)必须建立矿用数据的自动采集和更新系统;

2)搭建矿用监测数据中心,可以灵活使用、管理各种监测监控数据,使各子系统数据实现高度融合;

3)搭建矿用空间数据中心,可以灵活使用、管理各种固有数据;

4)基于两个数据中心,构建各种专业算法库;

5)构建数字矿山基础信息平台。采用三维、二维、组态等各种形式表现数据;构建基础信息平台的另外作用是:搭建一个开放的集成平台,以后用户可以方便的在此平台上接入其他子系统。

6)构建信息化自动化专业应用系统。

四、煤矿综合信息化自动化的结构

煤矿综合信息化自动化系统自下而上可分为以下七个主层次:

1、基础数据层。即数据获取与存储层。数据获取包括利用各种技术手段获取各种形式的数据及其预处理;数据存储包括各类数据库、数据文件、图形文件库等。该层为后续各层提供部分或全部输入数据,基础数据主要来源见图2(基础数据图)。

2、模型层。即表述层。如空间和矿物属性的三维和二维块状模型、矿区地质模型、采场模型、地理信息系统模型、虚拟现实动化模型等。该层不仅将数据加工为直观、形象的表述形式,而且为优化、模拟与设计提供输入。

3、模拟与优化层。如工艺流程模拟、参数优化、设计与计划方案优化等。

4、设计层。即计算机辅助设计层。该层为把优化解转化为可执行方案或直接进行方案设计提供手段。

5、执行与控制层。如自动调度、流程参数自动监测与控制、远程操作等。该层是生产方案的执行者。

6、管理层。包括MIS与办公自动化。

7、决策支持层。依据各种信息和以上各层提供的数据加工成果,进行相关分析与预测,为决策者提供各个层次的决策支持。

五、煤矿综合信息化自动化的功能

按功能划分,信息化自动化建设包括六大类系统:数据获取与管理系统、数字控制系统、矿区地理信息系统、选矿数字监控系统、管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其中数字开采系统是核心系统,也是效率和效益的主要创造者。可实现以下功能。

六、存在问题

1、各子系统自成体系,没有提供综合自动化接入所需的数据来源和控制端口。例如:井下电力监测系统在接入时,变电所使用的高低压开关综合保护器无远程数据传输接口,需要通过增加第三方的综合保护器才能够接入电力监控系统,同样在皮带运输系统中也存在类似问题。

2、各子系统的接入不是用户和综合自动化厂商单方面的工作,同时需要各子系统生产厂家共同配合,提供良好的合作和支持。但由于关键技术等原因,导致出现部分厂家不配合现象,使有些子系统无法接入综合自动化系统。因此,在以后建设子系统时,除提出具备必要的软硬件要求外,还需选择具有良好信誉的厂商。

七、结束语

第8篇:煤矿信息中心工作计划范文

一、方案

构建基于防爆工业以太网的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总方针是立足信息化大前提,以网络化、自动化为核心,保证系统的先进性、安全性、可靠性,安装、使用和维护方便简单。在一定的资金资源下,尽量有效地利用,以适当的投入,建立一个尽可能高水平的、完善的网络系统。设计立足信息化大前提,保证系统的先进性、安全性、可靠性,安装、使用和维护方便简单,结合淮北矿业集团公司规划的要求,将杨柳矿井综合自动化项目建设成为国内领先的一流煤矿自动化、信息化系统。

要实现整个杨柳矿井综合自动化、信息化,必须采用多种现代化信息与自动化技术,建立全矿井监测、控制、管理一体化的、基于网络的大型开放式分布控制系统,形成全矿井生产各环节的过程控制自动化、生产综合调度指挥和业务运转网络化、行政办公无纸高效化,以保证对全矿井安全状况和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测、监视、控制和调度管理,使矿井高效集中生产,达到减员增效、降低成本,提高矿井整体生产水平。杨柳矿井的全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就是要使杨柳矿井的自动化、信息化建设摆脱传统基础框架的制约,建立新型的综合自动化模式,以高速的千兆工业以太网络平台为基础,通过对各单机自动化子系统的升级改造及建设,对目标项目的统一规划,力求使矿井各系统实现异构条件下的互联互通与资源共享,讲究统一的网络平台、统一的软件平台、统一的管理平台、协调综合应用,以安全生产为前提,最大程度的避免重复投资及资源浪费的同时,做到减人提效,提高生产效率。

系统以全矿工业以太环网为信息传输网络,真正实现先进的工业控制网络结构,使整个系统配置合理,信息共享,提高指挥效率和生产率,达到减人提效的目的;在地面安全生产控制中心实现对矿井安全生产设备的集中控制和监测。尽量利用现有设备,增加、更换必要的设施,实现井下主煤流胶带机及相关设施的集中控制;实现井下变电所的无人职守;实现通风机、压风机集中控制;实现地面变电所在安全生产控制中心的远程监控;系统具有自诊断功能,并具有语音、图像以及报警功能,具有实时数据采集、处理及显示功能;采集到的数据存在数据库中,可以方便地查询;利用信息融合技术、故障诊断技术、专家系统分析等技术对数据进行处理,对设备故障进行早期预报,提供故障诊断信息,提高生产率,保障设备安全运行;

系统通过集中监控自动化技术减少岗位工,从而实现自动化系统、安全管理的一体化管理,为安全管理与生产流程管理、控制井下人员数量打好坚实的基础。通过视频、音频、画面系统的有机结合,充分将现有的技术管理实现完美的整合,达到综合控制与综合管理的目的,实现以安全生产为主线的矿井安全生产,同时有效的对矿井人员、安全、设备、材料、成本、计划、报表等进行管理,并提供帮助领导进行辅助决策的系统功能,同时兼顾与上级领导部门的数据交换的向上兼容性。

二、系统组成结构

煤矿综合自动化的内容概括起来就是采用统一的工业以太环网作为基础通信平台,通过应用软件平台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安全监控的数字化、管理过程的信息化、信息管理的集约化。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工业以太环网网络平台是整个系统的基础,采用设备层 + 工业以太环网 + Intranet管理网络的三层结构模式。

网络平台在技术设计时,其可靠性和安全性是第一位的,采用全光纤工业以太冗余环网组成,主干带宽可选择100M或1000M。网络结构可选择单环或双环冗余结构。为了安全和可靠在工业以太环网和企业管理层局域网之间设置防火墙,用来隔离管理网与生产控制网,保证生产控制网的安全。

软件平台采用先进的计算机、信息处理、应用软件和多媒体等技术开发,集生产自动化、监控数字化、管理信息化、图像数字化为一体,完成煤炭企业各种信息的集成、融合,消除信息孤岛,为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化提供平台,实现较为完整的煤矿信息化和管控一体化,保障煤矿安全生产与科学经营管理。主要由系统信息集成软件、Web软件和自动化子系统集控软件三部分组成。

系统信息集成软件采用通用的组态软件开发,采用统一的操作界面,将煤矿采、掘、机、运、风、水、电等各个自动化系统和矿井监测监控系统集成起来,提供实时信息查询,并对历史数据进行存储、发掘,以提高调度、指挥、决策的科学性。

Web软件采用.net技术定制开发,以网页形式提供动画、报表、历史曲线等的查询,可以通过局、矿局域网提供远程服务。

集控软件根据不同的自动化子系统的特点定制开发,通过以太环网平台,直接连接到执行设备,操作可靠,安全性高,执行速度快,状态反馈及时。

工业电视系统相对独立,是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重要补充,图像采用光缆直接传输到控制中心,在控制中心数字化后送入网络。图像可以进行浏览、存储,并能和集控软件、系统信息集成软件进行联动。

三、杨柳矿井实施综合信息化建设实施、应用

思想观念是工作行为的先导,在实施项目之前通过各种方式宣讲实施企业信息化的意义、目标及任务,使所有参与者能统一认识,准确把握煤矿综合监测监控定位,有信心、有决心构建现代煤炭管理体系。同时,树立先进的现代市场化观念,用系统的思想,整合现有各种资源,优化业务流程,集成物流功能,强调整体管理和运作。

成立一个信息化领导小组,帮助与协调解决构建信息化体系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同时,为保证信息化长期有效、有序运行,还设置相应机构或加强信息中心的职能,完善监督制约机制。

杨柳矿井实施综合信息化主要目标达到了可靠、实用,既能保证全矿井安全、生产的实时监测,又能够达到控制的要求。基于该平台,为实现矿井安全生产调度的统一管理,实现对自然灾害的有效预防、抢险救灾的统一调度指挥,远程管理监测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工具。同时,数字化矿山建设可有效提高煤矿企业的管理水平及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建设现代化本质安全型矿井提供技术保障。

经过杨柳矿井的综合自动化的建设后,各个职能部门的主管技术人员在监控中心集体办公,出现问题后各部门协调解决,岗位工大大消减或取消,职工从繁琐的日常业务工作中解脱出来,致力于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我技能。杨柳矿井成为一个以信息化为先导的学习型企业、知识性矿井,完全达到国内一流高效的现代化矿井水平。

参考文献:

[1]钱建生等. 煤矿井下光纤综合监控系统. 《光纤通信技术》2000 (4)

[2]杨柳煤矿综合信息化 淮煤WZ08-029

第9篇:煤矿信息中心工作计划范文

在矿山开采机电专业中,最为重要的一门课程是煤矿电工学,它涵盖了煤矿生产中的多个重要环节的的工作要求,学生可以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充分的了解到现有的煤矿生产的方式,以及在煤矿生产中,矿区的供电状况和电气设备的使用情况。在了解了这些以后,可以根据实际的煤矿生产案例来设计出最优的配置方案,也能够更好的对于电气设备进行检测、维修。另外一方面,在煤矿的采掘方面,可以改善机械的以往工作性能,通过不断的技术改革来完成智能电气化的目的。鉴于这些原因,在专业的教学当中,就对于专业知识的教授有一定的侧重性,必须有更为合理的教学方案。这些方案包括:

1.煤矿专业学习中,关于电工和机械电子方面的基础知识学习;

2.矿井生产中,机电设备的使用情况学习;

3.煤矿采矿机械的电气使用情况;

4.煤矿生产中整体的机械电子设备的电气使用状况;

5.对于煤矿生产的安全性监控知识的了解。

在教学的方案当中可以看出,主要强调的是对于煤矿机械电子设备使用中的服务功能,以服务为宗旨,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加的了解煤矿生产行业的现状,更好的培养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随着社会科学的不断进步,在煤矿生产中所使用的技术也在不断的革新,设计的技术和知识也在不断的扩展,要从实践教学作为突破口,不断的构建更加完善的教学方案,以实践为主体,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为目标不断推进教学方式的进步。

二 煤矿电工学课程实践过程

在煤矿电工学课程开展之前,需要有一定的准备工作。在对于机械电子工程的专业学习中,选择教材尤为关键,我们将煤矿机械电子类的专业岗位要求知识作为学习技能的标准,结合现阶段的就业要求。教材的内容必须在有使用价值和实际操作之间,更加的突出机械工程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力。

此外,在对于老师教学方面也有一定的要求,要在课程开始之前,制定好相关的教学方案,了解教学的大致框架,在这个框架内不断的晚上教学的具体内容,留给学生更多学习和思考的空间,采用点拨的方式更为妥当。在教学之中,更加的鼓励学生在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学习中提出自己的心得和想法,尤其是在学习课程之后有能有更过的创新性思维方式。

在电工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要对于工程实例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同时在一些工程实践中,初步的估算能力也需要在要求之内。以及电工仪器的使用检测和电气设备的故障排除都是课程的内容。在老师给学生制定好了学习计划之后,学生根据日常的学习提交学习的心得体会,并完成一份实训报告,老师根据心得体会和实训报告来评判学生的学习质量。

根据以上的实践教学过程我们可以看出,在教学中,关键在与师生之间的配合,通过在一些电子工程专业学习中遇到的难点攻破来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专业水平,老师还要起到辅助的作用,使得学生在该领域的学习更加的全面,知识面拓展的更加广泛,以达到目标为任务,学到知识为宗旨的计划。

三 项目教学课程实践细则

在日常的理论学习中,主要是对于学生的电子工程类专业的学习,通过分析和介绍课本中的内同,能够将理论顺利的过度到实践当中,对于知识了解到掌握。下一步就是不断的强化电子工程的专业学习,在了解煤矿机械装备的电气化时候以后,通过对于电路图的学习,学生自己可以分析实际电路情况,并且有一定设计电路图的能力。在学习到这个基础之后,就要考虑到实践阶段,学习能够在理论知识的指引下对于机械电气能够有一定的独立安装、调试的能力,以后在设备使用阶段对于内部原件的维修检测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过程中,对于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及时的记录下来,将问题系统的整理好,以便与老师交流的过程中得到正确的解答。

老师在学习实践学习的过程中要对于课程的安排周密,适当的在教学的过程中加上相关的实作课程,把煤矿电气设备的相关扩展资料在课堂上进行补充,让学生更加系统的对于知识点的进行掌握。需要在额外的时间里建立老师与学生相互沟通的平台,在平台中保存和谐和平等,老师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悉心解答,同时对于知识点的梳理认真的传授给学生,形成良好的教学模式体系。

(1)在理论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电工电子专业基础知识,分析专业课程内容,强化实用电工电子知识的掌握,使学生能顺利过渡到专业电工知识的学习及掌握。

(2)强化实践教学,以实际的煤矿电气设备的基本功能、结构组成及电路工作原理的分析为重点,让学生学会分析复杂的实际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具备识读电路图、绘制电路图、设计电路图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安装、调试、维修及维护煤矿常用电气设备的能力。对重点应用知识在实训室训练,学生自评,教师严格考评,直到达到教学目标为止。

(3)教师将煤矿现场实际搜集的煤矿电气设备及相关资料补充到课堂中,并从网络搜索相关煤矿电气新技术,做成多媒体课件讲授,如开关磁阻电动机调速系统、综采工作面设备、采煤机电控箱的电气元器件等,使学生直观、方便地学到先进的专业技术知识。

(4)将计算机知识应用在专业课程设计中。课程设计选题结合目前综采工作面供电系统情况,进行移动变电站供电设计,要求学生运用计算机(excel)表格计算,计算机绘制供电系统图。

四 电工学课程学习中信息收集及信息反馈

对于在项目的学习过程中,对于教学任务必须建立合理的档案资料,资料还要在专门的部门进行管理归档,这个部门要对于项目实践学习中的内容信息做及时的整合,负责收集信息,并将信息记载的内容在记录中详细的标示,建立较为完善的教学计划督导文件。有了教学督导文书档案管理机制,就能在很大程度上使教学督导形成规范性、针对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