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煤矿个人工作计划范文

煤矿个人工作计划精选(九篇)

煤矿个人工作计划

第1篇:煤矿个人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 新时期 煤矿企业 计生工作

中图分类号:F24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7)06-000-01

在煤矿企业的发展中,要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各项要求,其中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政策。想要保证煤矿企业的计划生育工作不会出现问题,就必须加强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与制度建设。当然,计划生育政策并不仅仅限制生育,还需要保证职工的生育安全,解决职工再生雨中出现的问题与疑惑,提高整个煤矿企业计生工作的满意度。煤矿企业做好计生工作,就要解决在计生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让煤矿企业的计生工作在合理的制度下运行。

一、煤矿企业计生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煤矿企业职工的计划生育观念薄弱

由于煤矿企业比较容易发生事故,所以煤矿的职工都想多生几个孩子。在目前阶段的煤矿企业计生工作中,煤矿企业往往比较重视企业的经济发展,而忽略了煤矿企业的计生工作。煤矿企业的超生现象不断的增多,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煤矿企业的发展。很多煤矿企业的领导者认识,开展计生工作,完全是没有必要的,认为生育是职工家庭的事情,不该由企业参与。这种观念显然是错误的,因为超生现象一旦发生,就代表着企业没有落实好国家的政策,并且也会严重影响煤矿企业日常的工作。煤矿企业职工计划生育观念薄弱也与企业的不宣传政策有关,职工就不会重视计划生育政策。

(二)煤矿企业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工作能力较低

煤矿企业没法优先开展计划生育工作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煤矿企业的计生工作人员工作能力比较低。煤矿企业需要的往往是一些技术型人才和一些普通卖苦力的职工,所以煤矿企业会加强这两方面职工的招聘,会忽略了煤矿企业计生工作人员的招聘。对于煤矿企业已经拥有的计生工作人员,煤矿企业对他们也没有进行合理的培训,导致了他们对政策理解得不够深刻,没法在煤矿企业中开展有效的开展计生工作。

二、做好煤矿企业计生工作的途径

(一)大力宣传计划生育政策,让政策深入职工内心

想要做好煤矿企业的计生工作,宣传计划生育政策是必不可少的,要做到对每个职工都宣传到位。宣传的对象不仅是适龄的女性,还要对老职工和小职工进行宣传。煤矿企业可以采用多种宣传手段,例如在煤矿企业安装液晶电视,定期播放有关计划生育的内容;可以在煤矿企业的宣传板上,张贴一些与计划生育政策有关的海报;还可以创建专门的计划生育政策宣传的微信公众号等等。多种宣传手段,可以增强职工对计划生育政策的了解。由于煤矿企业职工在工作的时候,往往都不带手机,也没有时间观看宣传板,煤矿企业就可以设置一个专门的政策询问点,职工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就近询问,增强便利性。

(二)强化煤矿企业的计生工作管理,全面综合了解职工生育情况

煤矿企业的职工大部分都是底层职工,对计生工作的政策也没有深入的了解。并且处于煤矿企业工作的危险性,每个职工都会选择多要几个孩子,作为家庭的保障。煤矿企业的工作量都是非常巨大的,所以煤矿企业就在周围建立了一些职工宿舍楼,保证企业的业务量可以达标,也可以让职工在工作之余有休息的地方。煤矿企业对职工宿舍楼缺乏管理,这些地方就被一些超生的职工当成了逃避检查的场所。为了杜绝超生情况的出现,煤矿企业需要加强对职工宿舍楼的管理,设置专门的管理人员,做好宿舍楼人员出入的登记工作。煤矿企业也需要做好对职工生育情况的登记工作,了解职工目前的家庭成员情况,防止出现超生现象。加强管理,加强计划生育政策的宣传,会有效的减少超生情况的出现,也会提升职工的思想素质。

(三)煤矿企业要提升计生工作服务的能力

煤矿企业的计生工作是围绕职工展开的,所以企业要提升计生工作服务的能力。煤矿企业的职工由于平时的工作量比较大,没有时间去医院检查身体,也没有认识到生殖健康的重要性,所以就容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生理问题。这样不仅会影响职工的身体健康,还会阻碍煤矿企业的正常工作。所以,煤矿企业要在企业内部展开计生工作,对职工进行检查,保证检查的质量。企业在发放计生用具的时候,要意识到职工会比较难为情,没有职工去领的现象。企I就可以设置一个专门的无人售货机,每个职工可以利用自己的职工卡免费领取计生用具。提升计生工作服务的能力,会让职工感受到企业对计生工作的重视,感受到企业对自己的重视,从中认识到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与企业共同完善企业的计生工作。

三、结语

在煤矿企业的计生工作中,虽然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企业还是采取措施解决了。企业要根据自身企业的特点与发展状况,设置适合企业的计生工作制度,保证计生工作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第2篇:煤矿个人工作计划范文

2021年度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计划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安全生产年度监督检查计划编制办法>的通知》(安监总政法〔2017〕150号)要求,结合全市煤矿安全监管工作实际,编制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安全生产工作重大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和红线意识,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双重预防机制,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全面推进依法治安,强化监管执法,进一步落实安全责任、夯实安全基础、突出灾害治理,确保全市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二、工作目标

将防范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作为目标任务,突出重点,加大对灾害严重、管理薄弱、问题突出、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煤矿的执法力度,以煤矿风险管控和重大灾害治理为主线,以灾害严重且治理效果差的煤矿、安全上不放心及近五年内发生过较大及以上事故的煤矿等为重点,紧紧围绕抓大系统、治大灾害、控大风险、查大隐患、防大事故,坚持“管理、装备、素质、系统”并重,强化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突出董事长、总经理、矿长、实际控制人、总工程师等“关键少数”,重点检查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董事长、总经理、矿长、实际控制人)的履职情况;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第一责任人(总工程师)的履职情况;聚焦煤矿存在的突出问题,强化对生产计划安排、煤矿开拓部署、采掘布置、安全投入、安全监控系统运行等情况的监管执法,强化对煤矿瓦斯、水、火、冲击地压等重大灾害治理情况的监管执法。有效推进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人员素质提升和主体责任落实,确保煤矿生产领域安全稳定。

三、主要任务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注重规范执法和创新监管方式,加强事前事中煤矿安全风险管控,积极与煤监、发改委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严厉打击煤矿安全生产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二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煤矿安全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要求,加强对县(市、区)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的监督指导,强化煤矿安全专项整治,推进部门监管责任落实。

三是督导煤矿企业建立健全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深入排查和有效化解各类安全生产风险,推进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

四、行政执法人员数量和总法定工作日、监督检查工作日、其他执法工作日、非执法工作日测算

(一)行政执法人员数量和检查生产经营单位数量

煤监处现有4人。其中:处长1人,负责煤矿采掘、防治水监管1人,负责煤矿机电运输监管2人。目前没配备煤矿通风、地质测量等专业监管人员。

计划检查10户煤矿,其中:重点检查企业4户,一般检查企业6户。

(二)总法定工作日

2021年共有法定工作日250天,煤监处总法定工作日:国家法定工作日×人数= 250天×4人=1000工作日。

(三)其他执法工作日

1.煤矿安全监管,进行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抽查、检查,配合部门联合执法,核查安全生产投诉案件,参与安全生产事故调查。每人约96天,共计96×4=384个工作日,占总工作日38%。

2.有关安全生产会议、文件办理。每人约50天,共计50×4=200个工作日,占总工作日20%。

以上总计:384+200=584个工作日,占总工作日58%。

(四)非执法工作日

1.参加学习、培训、会议;参加党群活动;机关值班等预计所占用的工作日。每人约40天,共计40×4=160个工作日,占总工作日16%。

2.公务员法定的休假、探亲假、婚(丧)假及病、事假;每人约20天,20×4=80个工作日,占总工作日的8%。

以上总计:160+80=240个工作日,占总工作日24%。

   (五)监督检查工作日

2021年总监督检查工作日:总法定工作日-其他执法工作日-非执法工作日=1000-584-240=176个工作日,平均每人44天,占总工作日18%。

五、重点监督检查安排

   (一)重点监督检查单位数量、方式

1.重点监督检查企业数量:4户。具体名单如下:吉林省龙家堡矿业有限公司、吉林省宇光营城矿业有限公司、吉林省华安矿业有限公司、长春市双阳区长岭煤矿。

3.重点检查方式:采取全覆盖检查,年度检查不少于2次。

   (二)在年度监督检查计划中的占比

重点监督检查企业数量占全年监督检查计划的57%。

   (三)时间安排

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

六、一般监督检查安排

   (一)一般监督检查单位数量、方式

1.一般监督检查企业数量:6户。具体名单如下:长春羊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一矿、长春羊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一矿、长春市双鑫煤业有限公司、长春市双阳区二道南山井、长春市双阳区双鑫煤矿、吉林省春谊煤矿。

2.一般监督检查方式:采取全覆盖检查,年度检查不少于1次。

(二)在年度监督检查计划中的占比。一般监督检查企业数量占全年监督检查计划的43%。

(三)时间安排。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15日。

序号

检查矿井

检查时间

检查次数

1

吉林省龙家堡矿业有限公司

5月、9月

2

2

吉林省宇光营城矿业有限公司

6月、10月

2

3

长春羊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一矿

4月、10月

1

4

长春羊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二矿

5月、11月

1

5

吉林省华安矿业有限公司

4月、9月

2

6

长春市双阳区长岭煤矿

6月、12月

2

7

吉林省春谊煤矿

7月

1

8

长春市双鑫煤业有限公司

11月

1

9

长春市双阳区二道南山井

7月

1

10

长春市双阳区双鑫煤矿

8月

1

 七、监督检查工作要求

(一)认真执行监督检查计划。根据监督检查计划的要求和工作职责,细化分解检查任务,重点检查制定现场检查方案并认真实施。

第3篇:煤矿个人工作计划范文

一、煤矿超能力生产的危害

随着2016年下半年以来煤炭市场的回暖,加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逐步深入,全国煤炭市场需求持续旺盛,局部地区呈现煤炭供应紧张局面,煤炭市场淡季不淡,煤炭企业几乎都在开足马力组织生产。随着迎峰度冬的到来,煤炭市场预计将持续保持高位运行,煤矿超产冲动大、欲望强。遏制超能力、超强度生产形势严峻。

超能力生产违背了安全生产科学规律,且多数伴有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现象,易导致采掘接续紧张、施工组织混乱、多头多面等情况,是引发煤矿重特大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历史上煤炭经济运行紧张,企业追高产、追进尺引发煤矿事故教训非常深刻,近年来发生的多起事故均不同程度反应出下井人数多、采掘工作面集中及超能力超强度开采等突出问题。

例如: 2017年1月17日,山西省朔州市中煤集团担水沟煤业有限公司发生一起顶板事故,造成10人死亡,事故暴露出的问题有:一是矿井采掘接替紧张,上一阶段的矿压未稳定就开始施工新工作面,4203工作面掘进施工时,相邻的4202工作面正在回采。二是超能力组织生产。该矿核定生产能力90万吨/年,每月产量应在7.5万吨左右,但2016年11月份生产原煤40万吨,12月份生产原煤26万吨。

 

二、组织开展2018年超能力专项监察主要原因

2016年,国家局组织了煤矿超能力生产专项监察,累计抽查煤矿989处,查处安全隐患2976条,下达执法文书2181份,依法实施行政处罚1842.14万元,责令停产整顿煤矿15处,责令停止采掘工作面79个,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5个。这次专项监察成效明显,有效遏制了煤矿超能力生产。

2017年开展了煤矿安全体检活动,将煤矿超能力生产监察作为一项内容,纳入到其中,但纵观全年,超能力监察方面效果不太明显,几乎没有什么内容。但事实上并不是煤矿不存在超能力生产了,国家局组织的煤矿超能力专项监察,都发现了一些问题。

例如:2017年3月,国家局组织对山西开展超能力专项监察。

一是发现大同煤矿集团焦家寨煤矿核定生产能力为150万吨/年,2016年实际生产原煤180万吨。

处罚情况:给予矿井50万元罚款,主要负责人3万元罚款;责令停产整顿不低于7天。

二是发现大同煤矿集团挖金湾虎龙沟煤矿核定生产能力为120万吨/年,2016年全年原煤产量达338.2546万吨,超生产能力182%。

处罚情况:给予矿井200万元罚款,主要负责人3万元罚款;责令停产整顿不低于7天。

三是发现山西仁怀联顺玺达柴沟煤矿核定生产能力为600万吨/年,2016年全年原煤产量达1067.6万吨,超生产能力77.9%。

处罚情况:给予矿井200万元罚款,主要负责人8万元罚款;责令停产整顿不低于7天。

因此,2018年,按照国家局的统一部署,我们仍将煤矿超能力生产监察纳入专项监察的工作之一,予以继续开展,以期通过专项监察继续打击和遏制煤矿超能力生产的违法行为。

8月份以后,受煤炭市场和供需关系的影响,是煤矿企业超产的集中时段,也是历年来煤矿事故的高发时段,必须引起高度警觉,切实部署开展好超能力生产专项监察工作,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平稳局面。

 

三、2018年煤矿超能力生产监察的主要内容

(一)生产矿井

1.是否存在上级公司向下属煤矿下达超过其核定(设计)生产能力的生产计划及相关经济指标的行为。

例如:2018年1月份,国家局检查陕西煤化工集团韩城矿业公司发现,该公司超能力下达生产计划。公司所属桑树坪煤矿二号井核定生产能力90万吨/年,2017年韩城矿业公司向该矿下达了251万吨/年的生产计划,当年桑树坪煤矿二号井实际生产原煤261.8万吨/年,超能力达191%。2018年韩城矿业公司又向桑树坪二号井下达了260万吨/年的生产计划。

2.矿井开拓、准备、回采煤量可采期是否小于有关标准规定的最短时间组织生产,造成接续紧张,是否采用“剃头下山”开采。

3.是否按照核定(设计)产能,合理安排月度生产计划并组织生产,矿井月产量是否超过月度计划,没有月度计划的,是否超过矿井核定(设计)生产能力的1/12。

4.采掘工作面是否存在瓦斯抽采不达标组织生产行为。

5.2016年以来是否存在申请核增产能但还未批准,违规按照新增产能的组织生产的行为。

6.之前的专项检查或暗查暗访被检查出超能力生产的煤矿,是否重新调整了生产计划合法合规组织生产?

(二)列入2018年去产能矿井

1.列入2018年去产能淘汰退出计划的矿井,是否以“过渡期”或“回撤期”名义违规组织生产。

2.产能置换政策是否执行到位。一是核减产能的煤矿是否按核减后的产能组织生产,是否存在擅自恢复原有产能的行为;二是置换产能退出煤矿是否按期停止生产。

 

四、超能力专项监察的主要方法

近年来,煤矿超能力生产显现出隐蔽性日益加大,反监察能力逐步增强,事实不易查出,证据不易坐实等问题,结合近期明查暗访和超能力生产检查情况,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检查。主要归纳为:一抓、二核、三查、四验证。

一抓:抓一手调度材料。是指下矿检查第一时间到调度室,抓第一手的调度台账和相关资料。矿井调度台账和调度室内存档资料多数有较强参考价值,可初步掌握矿井采掘头面个数和工作面推进度,甚至有的煤矿可直接发现超能力生产事实。同时还要留心煤炭企业集团或煤矿的新闻宣传栏等相关信息报道,从中获取产量信息。

二核:一是核实回采工作面个数。通过查阅采掘工程平面图、隐患排查台账、调度记录台账、安监科原始隐患排查台账、技术科每年初采掘接续图、生产区队采煤队的班前会台账(或生产记录)等资料,可核实掌握回采工作面个数。

例如:

1. 2018年2月份,国家局组织对山西省煤矿开展明查暗访时,发现朔州市教场坪集团玉岭煤矿核定生产能力90万吨/年,2017年全年生产原煤351万吨/年,超核定生产能力的290%,2018年元月份生产原煤43.5万吨,单月产量达核定生产能力的48.3%。

检查发现该矿图纸作假,隐瞒采掘工作面。采掘工程平面图显示布置1个回采工作面和1个掘进工作面,经核实,全矿布置有3个回采工作面和4个掘进工作面同时作业,隐瞒了2个回采工作面和3个掘进工作面。

处罚情况:给予矿井200万元罚款,主要负责人8万元罚款;责令停产整顿不少于1个月。

2.2018年5月份,国家局组织对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煤矿开展明查暗访时,发现国家能源集团国电建投察哈素煤矿处联合试运转状态,设计生产能力1000万吨/年,2018年1-4月累计生产原煤445万吨,每月产量均超过设计能力的10%,其中4月份生产原煤127万吨,为设计生产能力的12.7%。

通过检查该矿调度台账、监控报表等资料,显示有4个掘进工作面,实际布置9个掘进工作面,恶意隐瞒工作面个数。

处罚情况:给予矿井150万元罚款,主要负责人3万元罚款;责令停产整顿10天。

二是核实回采工作面规格尺寸及退尺。根据采掘工程平面图、地质说明书、采掘作业规程等资料可掌握工作面退尺、倾向走向长和煤层厚度等参数,如感觉采掘工程平面图中退尺情况不准确,则可查阅回采作业规程编制日期,看规程编制日期与采掘工程平面图上退尺月份是否吻合,同时也可查阅矿井地测部门的手绘退尺图核实是否一致。至此,可初步计算原煤产量,对是否存在超能力生产会有初步判断。

例如: 2018年5月份,国家局组织对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煤矿开展明查暗访时,发现内蒙古伊泰公司纳林庙二号矿井核定生产能力500万吨/年,2017年生产原煤760.8万吨,达核定生产能力152%,2018年1月份生产原煤60.6万吨,达核定生产能力12.1%,5月1日-23日生产原煤53万吨,达核定生产能力10.6%,且该矿存在修改采掘工程平面图回采工作面退尺,蓄意隐瞒情形。

该矿为资源枯竭矿井,处末采阶段,隐瞒6-2100两个探巷掘进工作面,探测主副斜井周边被整合矿井煤柱,两个掘进工作面未标绘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也未安装监测监控系统和人员位置监测系统。

处罚情况:给予矿井150万元罚款,主要负责人3万元罚款;责令停产整顿10天。

三查:一是查阅矿井生产调度例会纪要。目前,大家下矿检查时,经常检查安全办公会议召开情况,很少查生产调度例会的情况,可以检查制度落实或生产调度会是否部署安全工作为切入点,查阅生产调度例会纪要。据我们检查发现,多数煤矿生产调度例会纪要中反映的煤矿产量比较真实。二是查阅生产例会参会人员的会议记录。生产调度例会参会人员(如调度主任、技术科长、采煤队长)对产量情况比较敏感,一般都有原始记录(个人会议记录本),可通过检查参会情况为切入点,查阅参会人员原始记录(个人会议记录本)。三是查阅调度和技术部门计算机内资料。目前超能力生产的煤矿绝大多数会有2套产量报表、2套生产计划、2套退尺图纸以应对检查,查阅调度、技术部门的计算机内资料,即可确定超能力问题的存在。

第4篇:煤矿个人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物资采购;计划考核;计划闭合

在许多行业产能过剩和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煤炭业的产能控制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很多煤矿被大型煤炭企业以收购、兼并、控股等方式整合改造,其部分物资的采购一般也由集团集中采购,采购级数和采购主体增多,如何协调物资供应、提高供应管理成为摆在他们面前的一个问题。本文通过对安阳鑫龙煤业物资供应存在的问题和采取措施的阐述,希望对整

一、安阳鑫龙煤业供应情况

安阳鑫龙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鑫龙煤业)为原安阳矿务局改制而来,2007年成为永煤集团控股子公司,2008年底成为河南煤业化工集团旗下豫北重要的煤炭生产企业。鑫龙煤业下设红岭矿、主焦矿、龙山矿、大众矿和果园矿5对生产矿井。

在河南煤化集团物资供应管理体系框架下,根据永煤公司规定,物资采购严格推行“三分离”(即监督权、管控全、操作权)和“三集中、五统一”

(即市场信息集中管理、采购资金集中管理、专业队伍集中管理;统一内控运作机制、统一采购计划管理、统一储备物资调度、统一对外规模采购、统一内部市场协调与对外营销运作)的现代物管模式。

鑫龙煤业物资实行月度计划申报,物资采购分为集团统管与授权分购,即大批量/金额物资由河南煤化集团、永煤公司统一集中采购,其他构不成一定规模的授权鑫龙煤业采购,鑫龙煤业再根据实际情况将部分零碎物资授权矿上自购。

二、存在的问题

“统管”有利于发挥集中采购的价格优势,“分购”有利于发挥采购的灵活性,二者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整体采购效益的最大化。但在鑫龙煤业被控股初期该物资统管模式优势在实际工作中受到一定限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区队计划计划参数不准确。计划是物资采购的依据,在整个采购过程中起到基础性作用。但是限于时间紧迫和基层区队专业技术人员水平,往往上报的技术参数过于简单,不能把需要的功能准确描述出来,给采购工作带来一定影响。

2.采购主体多,计划审批周期长。目前鑫龙煤业采取月度计划,计划每月从区队上报需要经过矿供应科、鑫龙煤业供应处、永煤供应部后上报到河南煤化供应部,然后逐级批复计划,采购主体达到了四级,计划从上报到审批一般都在半个月左右,审批周期长,物资供应的及时性不能得到有效保障。

3.物资采购主体不明确,催货麻烦。鑫龙煤业实行月度计划,月度招标,由于采购主体多,审批和采购周期长,而且初期沟通不充分,使用矿无法及时掌握所报计划哪些物资由哪一级采购主体采购,哪个厂家中标,什么时间到货,而送货到矿的物资又是哪一级采购的,致使初期的物资供应管理工作十分困难。

三、采取的措施

鑫龙煤业经过一年多时间与永煤公司、河南煤化的磨合和对物资供应模式的摸索,针对物资供应中存在的问题,鑫龙煤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效提高了计划的准确性,缩短了计划的周转时间,加强了各级采购主体与使用单位之间的沟通,物资使用单位能在第一时间了解物资情况,提高了物资供应管理水平。主要是采取了以下措施:

1.加强上下级间沟通。集团集中采购具有很明显的价格优势,但是由于集团下设单位多,批次招标物资多,涉及单位多,在初期招标结束后中标信息不能反馈至项目单位,致使项目单位无从催货。有时货直接送到矿但是不知是谁招的标又是什么货物,矿上不接收,容易产生矛盾。

沟通是物资供应管理的重要精要之一,鑫龙煤业通过与永煤公司、河南煤化上级物资招标部门沟通,要求在他们招标后及时将中标信息传真至鑫龙煤业供应处,由鑫龙煤业供应处负责向矿上通知。同时要求在送货前要传真通知收货单位,这样理顺了上级物资采购部门招标后中标信息传递手续和送货程序。

2.二次核对技术参数。月度计划上报由于时间紧,基层区队专业素质不强,上报计划比较随意,技术参数简单,特殊使用要求表达不出来,给招标及供货带来诸多不便,同时给安全生产带来潜在影响。

鑫龙煤业供应处作为鑫龙煤业的物资采购部门,针对此种情况开展了计划技术参数的二次审核工作,即当月计划上报后,将技术参数不全的计划打包送至相关矿,由矿上技术负责人对参数进行二次补充,并由矿机电矿长核实签字,然后将各矿返回的参数确认表统一传递至鑫龙公司机电部进行二次技术审核把关,确保计划技术参数完整,满足矿上使用要求。由于二次技术参数确认是在计划审批期间完成的,相比之前,合理利用了时间,缩短了招议标期间技术交流时间,提高了计划的准确性。

3.区队计划考核。区队未实行计划考核之前,计划上报随意,技术参数简单,要求不明确,临时计划天天有。为了鼓励区队上报计划的准确性和主动性,紧跟集团公司快速发展对物资供应的要求,鑫龙煤业各矿对区队计划的及时性、准确率等方面进行考核奖罚,并纳入了内部市场化管理。实行考核后,调动了相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计划申报变被动为主动,准确率明显提高,临时计划明显减少。

4.计划合同双闭合。计划合同闭合是指针对多采购主体或业务量比较大的情况,对各点进行全程跟踪,直至该事件结束,形成一个闭合环,目的在于促使各项工作都得到落实。在鑫龙煤业这种多采购主体下,计划闭合更加实用,计划自申报开始、招标、进货,直至验收使用结束,全程各个环节有专人追踪,确保每样物资每个环节得到落实,提高了执行力。合同闭合的意义在于追踪每样货物到货时间、未到货原因,及时掌握货物情况,确保安全生产物资需求。

第5篇:煤矿个人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煤矿 管理 PDCA

中图分类号:C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1(a)-0155-01

1 我国煤炭生产管理常见问题分析

我国的大中型煤矿数量所占比例相对较小,多数煤矿的生产管理采用传统的管理方法,以行政命令和经验来实施突击式或粗放管理方式。在安全管理方面多数依据上级管理部门组织的定期安全监察为时间节点来了解煤矿的生产状况,在平时的管理中缺乏系统性的制度。尽管这类管理方式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曾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传统的管理方式局限性也是明显的,就是在及时获取煤矿安全生产信息方便存在滞后性,在管理中获得的信息取决于检查人员的经验和态度,如果管理人员专业知识不足或疏忽大意,容易留下安全隐患。其次,在依赖于管理人员的管理方式往往由于缺乏对考察量的定量评定,更多的是依靠主观感觉,因此在生产和安全的管理缺乏系统性和定量分析。在这样的管理体制下,当上级部门对煤矿进行检查时往往就会采取突击式的整改,这也是传统煤矿管理方式最大的问题所在,是管理体制上的缺陷。这种管理方式的结果就是要么没有事故要么就会出现较大的事故。在安全生产保障和事故预防方面比较被动。

从以上分析可见,当前煤矿生产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是对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缺乏系统性的管理方式,不能对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处理和改进。对生产中的各个环节的管理是相对孤立的,缺乏综合性的评估体系和安全保障。因此要提高煤矿生产管理的水平,就需要建立起定量分析体系,对各种生产指标进行综合性的科学管理。在现有的管理理论中,PDCA管理模式是基于对全过程管理的模式,通过对计划(P阶段)、实施(D阶段)、检查(C阶段)和改进(A),以滚动循环和不断改进来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因此是适合于应用在煤矿的生产管理。本文将研究PDCA管理模式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展开研究。

2 煤矿PDCA管理模式研究

PDCA较多的应用在企业的绩效管理中,强调前馈控制、同期控制和反馈控制,将一个循环的末阶段作为新循环的起始阶段,通过不断向前滚动而逐步提高管理的水平和效率。就一个管理行为的循环而言,在计划阶段主要是制定管理目标和为实现这些目标所做的准备工作。在实施阶段,就是把计划阶段的各类行动方案付诸实施。在检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衡量在前两个阶段执行后,检验方案的执行效果,并确定管理目标和实际执行效果之间存在的差距。在改进阶段则是总体评价本阶段的管理行为,并对检查阶段发现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便于在下一个管理循环中提高管理水平。从PDCA各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可见,这一管理模式非常适合于煤矿的生产管理,现对各个阶段的管理模式分别叙述如下。

2.1 计划阶段

对于煤矿生产来说,制定计划阶段具有特殊的重要,这一阶段的成果对后续的三个阶段而言具有控制性的作用,在制定计划时需要以及一定的原则,使得计划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煤矿生产中对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明显要高于其他因素,因此在计划阶段将安全管理作为主要矛盾和工作重点是合理的。为了落实在特定时期内的工作重点,需要拟定一定的控制指标,这是计划阶段体现计划可行性和先进性的重要指标。具体而言,以年度为时间单位,在计划阶段,应首先明确本年度安全管理的目标,通过对煤矿的实地调研掌握当前煤矿的具体资料,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和总结,了解在现阶段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如经过考察,可按不同的类别,如人(工人&管理人员)、机械设备、施工工艺、煤矿井下环境等,对各类因素逐个排查和分析,对不同的类别分别制定有针对性的改进目标。在一定的管理阶段内,要解决所有的问题显然是不可能的,针对某些重点问题来制定解决方案才是可行的策略。还应当强调的是,在计划阶段要保障计划的可行性,就需要对计划的执行者、时间节点控制、地点控制、达到管理目标所用的方法等有明确的界定,并落实各个环节的责任人。

2.2 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的工作重点是落实和协调,其工作依据是计划阶段制定的各类指标、任务,并将具体的指标和任务分配和落实到部门单位以及个人,其核心是工作安排的有序性和协调性。因此在实施阶段需要有统一的组织,避免多头领导所带来的工作安排上的冲突。建议在组织安排时实施矿长负责制,建立起垂直的工作管理体系,避免政出多门和多头指挥。其次是要依据计划阶段所制定目标的重要性来做合理的人财物调配。在实施阶段的控制具有突出的重要性,是体现计划阶段目标和实际工作一致的必要手段,及时纠偏。这也对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人员对实施阶段的控制应有已经的预见性,即在偏差出现之前就作出预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避免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即实施阶段的重点是事前控制,管理人员通过控制行为来让工作人员的行为都为实现某种既定的目标服务。

2.3 检查阶段

从含义上将检查阶段是将实施阶段的结果和计划阶段的指标进行对比,从检查的内容上看,包括对本周期内煤炭生产工艺的检查、对生产流程的检查、对设备工作状况的检查、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煤炭生产的一个特点就是会随着技术的进步不断有新的采煤工艺和采煤设备进入行业钟来,在检查阶段需要协调生产管理制度和这些新工艺新设备之间的契合情况,通过检查及时进行调整,以便能够发现前面两个阶段中的问题。

2.4 整改阶段

整改阶段的含义是比较明确的,即采取措施来解决检查阶段所发现的问题。对煤矿生产来说,关键问题是排除安全隐患,对检查阶段所发现的危险源应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整改。其次是总结本轮PDCA中的经验和教训,巩固已经取得成绩。对过去发现的问题要做总结和归纳,避免再犯相同的错误。由于经历有限,对于在本次PDCA循环中没有解决的问题,应将其作为遗留问题滚动入下一阶段来寻求解决。

通过以上四个阶段的滚动进行,可完成一个周期的计划、实施、检查和改进,通过这种滚动式的管理方式,可不断的提高管理水平,提升煤矿生产的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第6篇:煤矿个人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开采顺序;配采;工作面接替

中图分类号:TD43文献标识码: A

1 开采顺序

1.1 合理的采掘顺序应满足的要求

合理的采掘顺序应满足如下要求:符合煤层之间采动影响的制约关系,最大限度地采出煤炭资源;保持开采水平、采区、采煤工作面的正常接续,使矿井持续稳产高产;充分发挥设备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巷道维护长度,实现合理集中生产;节省井巷工程,减少资金占用,提高矿井经济效益;便于灾害预防,利于巷道维护,保证生产安全可靠。

1.2 前进式与后退式

开采水平内采区的开采顺序有前进式和后退式两种。从满足矿井初期开拓工程量和基建投资少、工期短、投产快的要求出发,采用前进式有利;从便于运输大巷和总回风巷的维护,采后密闭、减少漏风,回收大巷煤柱考虑,采用后退式有利。由于矿井地质和开采技术条件不同,这两类因素在不同条件下表现出来的重要程度不同,在具体的矿井条件下,应根据主要影响因素加以确定。

对于上山采区,尤其是第一水平的上山采区,采用前进式开采可以减少初期工程量和基建投资,工期短、投产快,由于大巷一般布置在底板岩石中,大巷维护、矿井通风、采区防火密闭等都没有什么困难,因此一般均采用前进式。

1.3 下行开采与上行开采

上、下水平和上、下煤层之间的开采顺序,从防止采动影响的角度出发,一般均应采用自上而下的下行式开采。同一开采水平内的上、下煤层或煤组分别布置采区时,一般应先采上层或煤组的采区。只有当上、下煤层或煤组相距远,经论证或核查无采动影响关系,又有先采下部煤层或煤组的需要时(如井筒靠近下煤组,要求及早投产;下部煤层或煤组的煤质不同,配产需要等),也可以先采下部煤层或煤组。

2 配采及采煤工作面接替

2.1 配采

矿井在设计和生产过程中,为了满足用户需要,保证矿井产量,达到均衡、有效、合理地开采井田范围内的煤层,在设计和生产中应根据煤层赋存条件、分布特点和开采技术的不同,在相互衔接的各时期内,各采区、工作面开采程序和部署上所作的统筹安排称为配采,也称配产。

配采应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根据配采的具体内容不同,所遵循的原则各有侧重。

(1)不同厚度煤层的配采是对同时采薄煤层和厚煤层的矿井,为了防止吃肥丢瘦造成后期生产被动、产量下降,所采取的薄厚煤层之间产量按一定比例关系搭配开采,一般情况下应与其储量所占的比重大体相同。

(2)不同煤类或不同煤质的煤层配采,对于同时开采动力煤和炼焦煤的矿井,一般按其储量所占的比重,或者按地面洗煤厂的设计能力确定两者的产量比重,进行分采分运;对矿井所开采的煤层属于同一煤类,而煤质中所含灰分或硫分高低相差悬殊时,应根据混合后所要求达到的灰分或硫分含量指标,确定相应的产量比重,进行搭配开采,以满足用户要求和提高矿井生产效益。

(3)对于上、下组煤层或同一组内上、下部煤层,分别布置采区同时开采的矿井,应使上部煤层的开采强度不低于下部煤层的开采强度,并且避免在其开采范围内的相互采动影响。矿井生产初期上部煤层的产量比重大于下部煤层,拉开一定距离后,产量比重再作适当调整。

(4)厚煤层分层开采时,上分层与下部各分层的配采,要在保证上分层超前开采的基础上,按煤层分层数目和各分层采高计算上分层产量所占的比重,在配采中应不低于这一比重。

(5)矿井生产中两翼之间的配采,其产量比例应与储量分布的比例大体一致,以便防止一翼迅速采完,形成后期矿井长时间的单翼开采,以及由此所带来的难以保证矿井产量、运输紧张、通风不利、管理复杂、技术经济效果下降等问题。

(6)具有煤与瓦斯突出、需要先开采保护层的矿井,瓦斯涌出量大、需要预先进行瓦斯抽放的矿井,不仅保护层与被保护层要按一定比例进行开采,而且要考虑到超前掘进开拓巷道,准备巷道对配采比重的影响。

2.2 采煤工作面接替

矿井生产过程中,按产量计划要求,一个采煤工作面开采结束后,由另一个准备好的采煤工作面投人生产,所形成的相互衔接关系称为采煤工作面接替。采煤工作面的正常接替和接替工作面的合理安排,对矿井生产影响很大。为满足矿井产量、效率、效益等项技术经济指标的要求,在矿井生产期间,每隔一定时间需要编制长远的(5-10 a)采煤工作面接替计划,并在此基础上每年都要编制年度采煤工作面接替计划。采煤工作面接替计划是安排采煤队和编制掘进进度计划的依据。采煤工作面接替计划包括接替工作面的安排及与接替有关的工作。

2.2.1 编制采煤工作面接替计划的步骤和方法

(1)根据已批准的采区设计和工作面设计,在图纸上测绘并计算各个采煤工作面的参数,诸如工作面长度、推进长度、采高、煤层有效厚度、可采储量等,掌握煤层地质构造情况。

(2)确定各个工作面所采用的采煤工艺,安排采煤队组,估算预期的日进度、产量,计算可采期。

(3)编排工作面之间的接替顺序。当全矿同时生产的采煤工作面数目较多时,其接替顺序可能有若干个不同的组合排序方式。这时要按照开采程序合理、保证矿井产量、生产集中、便于采煤队组发挥各自的优势以及各项配采要求,通过对比分析,选取较为合理的方案,编制出采煤工作面接替计划图表。

(4)对照初步编制出的接替计划图表,检查并核实与此图表有关的巷道掘进、设备安装能否如期完成,运输、通风等辅助生产环节的系统和能力是否适应。如有问题,需调整接替计划,或提出应采取的措施,最后确定采煤工作面接替计划,正式编制接替计划图表。

2.2.2 编制采煤工作面接替计划时应遵循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1)要以可靠的储量为基础,充分掌握煤层及地质条件的变化,并预计到这些因素对开采的影响。对于开采村庄、水库、铁路下的压煤,要事先与有关方面达成必要的协议。

(2)在上、下煤层(煤组)之间,上、下区段之间,开采保护层与被保护层之间,确保技术上允许的合理开采程序和必要的超前时空关系。

(3)满足矿井生产能力或计划产量的要求,即选定的接替工作面应使各个时期的回采工作面产量之和,不小于矿井产量中所要求的回采产量。

(4)尽量满足各类煤层,不同开采技术条件的煤层、分布在矿井两翼的煤层之间,多项合理配采比重的要求。

(5)合理集中生产,避免战线过长和生产分散。尽可能提高采煤工作面单产和采区生产能力,减少同时生产的采区和工作面数目。

3 结论

(1)在矿井生产过程中,随着采掘工程的扩展和延深,对煤层地质条件的了解会更近于实际,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也将不断提高。因此,各类煤层的合理配采,不同开采技术条件煤层的合理配采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条件的变化进行适时的调整。同时考虑上述多种配采内容,全面综合的进行矿井配采,有时十分复杂,短时期的配采计划难以全部顾及,只能按主要的影响因素确定。配采原则主要通过编制采煤工作面和采区接替计划具体体现。

(2)采煤工作面接替时,与之有关的工作包括生产工作面开采结束时的“终采”和设备拆除,供接替的新工作面准备、设备安装、生产系统检查、验收和试生产,以及采区内通风系统的调配等,在编制接替计划时都要做适当的考虑。

采煤工作面接替计划以图表形式表达。表中的内容有工作面编号,所在采区和工作面的长度、采高、日进度、可采储量和月产量,开采的年度、月份。

参考文献

[1] 张先尘,等.采煤学[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89.

[2] 陈炎光,等.中国采煤方法[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1.

第7篇:煤矿个人工作计划范文

这次会议,是在我市电煤供应形势仍然严峻、煤炭产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落实全省经济形势通报会议精神,按照市委书记“立足现实、着眼长远、立即行动、务求实效”的要求,号召全市上下迅速行动起来,决战煤炭产业,全力推进我市煤炭产业加快发展和转型升级,为经济社会发展“提速赶超、转型跨越”提供能源基础和保障。下面,我着重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煤炭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煤炭产业摆在战略性、基础性地位突出抓好

第一,全市煤炭产业发展的成绩应当肯定,但存在的问题必须正视。纵向比较,进步很大,表现为“五个明显提升”;但横向比较,差距明显,表现为“三个十分突出”。“五个明显提升”:一是支柱地位明显提升。年,我市原煤产量1441万吨,煤炭产业实现增加值32.9亿元,同“”期末相比,原煤产量增长25.41%;实现增加值增长236.84%。煤炭产业在规模工业中的比重从2005年的2.68%提高到年的10.5%。二是规模化水平明显提升。先后关闭了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187家,对155家煤矿实施了整合及扩能技改,矿井建设规模从单井3万吨提高到14万吨。12处年产30万吨以上大中型煤矿先后开工建设,总规模达705万吨。其中7家年产30万吨以上煤矿相继建成通过验收投产或批准进行试生产,新增原煤产能380万吨。三是开发利用水平明显提升。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地质灾害治理得到进一步强化,和谐矿区建设积极推进,煤矿开采秩序进一步规范,煤炭资源回采率从30%左右提高到70%以上。瓦斯、煤层气、煤矸石等资源综合利用步伐加快,9家煤矿企业建成瓦斯发电厂,年利用瓦斯2000万立方米以上。规划建设了桐梓煤化工、桐梓火电厂、绥阳煤电化等煤炭资源深加工项目,资源开发附加值明显提高。四是机械化水平明显提升。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机车及皮带运输机械、锚喷技术工艺等广泛推广应用,煤炭产业科技装备水平和机械化程度明显提高。五是全生产水平明显提升。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和政府监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两个主体”责任不断强化,煤矿安全形势逐年好转。年,全市发生各类煤矿安全生产事故40起,死亡69人,同“”期末相比,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49.38%、57.02%;煤炭百万吨死亡率在2005年的基础上下降了5.7,降至年的4.99。“三个十分突出”:一是发展慢的问题十分突出。一方面,和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相比,煤炭产业自身发展相对缓慢;另一方面,煤矿建设速度慢。2006年经省政府批复整合方案和省煤炭局核准的项目共246个,建设总规模3135万吨,但经过5年的发展,到目前为止仅有66家煤矿建成投产(其中11家为试运转煤矿),新增生产能力仅828万吨,比例均不到30%。规划建设的大中型煤矿36个,总规模1695万吨,到目前为止仅有12个开工建设,建设总规模仅705万吨。二是小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我市现有合法生产煤矿以及建设煤矿单井规模仅14万吨,低于国家煤炭产业政策对贵州省不低于15万吨的规模要求,而六盘水市单井规模35.5万吨,毕节地区单井规模21.3万吨。如与山西、内蒙、新疆、河南等产煤大省相比,差距更大。除了徐矿、南桐等几家外来企业外,集团化、规模化、集约化均未形成,仍以小和散为主。三是低的问题十分突出。首先,机械化开采程度和安全生产水平虽然明显提升,但整体上仍然很低。地方煤矿仍以相对落后的炮采为主;年煤炭百万死亡率为4.99,而六盘水市、毕节地区分别为1.83、1.84,同时也远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其次,煤炭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和政府部门对煤炭产业的管理水平还比较低,煤炭专业技术人员十分缺乏,矿工流动性大,整体素质较低,安全生产操作技能低;而且政府服务指导煤炭产业发展的能力总体较弱,专业管理人员的配置和国家对煤炭行业的管理要求不相适应。此外,煤炭资源的地质勘探程度比较低,资源保障发展的能力不足。在充分肯定各级党委政府及企业所做努力、取得成绩的同时,以上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第二,加快煤炭产业发展,是实现“提速赶超,转型跨越”的迫切需要。煤炭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能源产业和主要的原料工业,具有基础性、战略性的地位,是实现“提速赶超,转型跨越”的重要保障。但是,由于取消保留生产系统等原因影响,今年1-3月,我市地方煤矿生产原煤仅162.19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了54.53万吨,同比下降了25.16%;今年一季度煤炭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2574万元,同比增长18.79%,仅为全年目标任务的14%。煤炭产业发展的现状,对于我们围绕“提速赶超、转型跨越”主基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战略造成很大影响。一是成为影响当前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瓶颈。今年一季度工业增长29.4%,这得益于各县、区(市)和各部门奋力拼搏,也得益于电力供应充足(一季度日均用电3600万度,同比日均增加600万度左右)。年全市完成地方电煤供应405万吨,占省下达计划的69.8%。今年一季度,我市地方组织电煤供应69.9万吨,同比减少电煤供应量17.4万吨,占省下达计划的13.2%。由于我市电煤供应不足,省电网公司按照省政府煤电挂钩政策的要求,从3月24日起对遵义网区进行了限电,日均供电量3000万度,造成我市32户高耗能企业中有20户企业全面停产、12户企业低负荷运行,工业经济运行受到严重影响,如果电煤保障工作仍然跟不上,省电网公司将进一步调减我市用电负荷,势必对全市的经济运行造成更加严重的影响。电煤保障已经成为牵动全局的问题。二是成为影响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从长远看,“十二五”时期将是我市经济社会提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按照“提速赶超、转型跨越”和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要求,我市将规划建设一大批工业项目。由于受产业结构、资源条件等的限制,以消耗煤炭、电力为主的资源型项目所占比重仍然较大,工业经济发展对煤炭的依赖程度增加,煤炭需求将大幅度增长。根据测算,到“十二五”期末,我市对煤炭产业的需求最低限度在4000万吨以上。如果按照煤炭产业现有的发展水平和速度,肯定不能满足“十二五”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需要。加快煤炭产业发展,已经成为我市当前刻不容缓的战略性任务,必须竭尽全力推进。

第三,煤炭产业发展的关键,是要把煤炭产业摆在战略性、基础性地位突出抓好。反思煤炭产业的发展现状,既有煤炭赋存条件较差、发展基础较差、产业政策多变、煤电矛盾制约等客观原因,但更应当注意的是主观原因。主要是我们的思想、工作、作风还不适应煤炭产业发展需要,对煤炭产业的战略性、基础性地位认识不足,在发展全局中摆的位置不够突出,在破除煤炭产业的发展难题、营造煤炭产业快速发展的环境方面攻坚克难的力度不够。我们最大的差距就在于没有将煤炭产业摆在战略性、基础性的地位来抓,仅是电煤问题就牵扯了各级领导大量的精力,如不将这一状况快速扭转过来,将会严重影响我们抓当前、谋长远的各项工作。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别是在西部地区,党委、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非常重要,要加快煤炭产业发展必须首先解决认识问题,各级党委、政府要真正将煤炭产业作为牵动全局的战略性、基础性产业摆在突出位置来抓。煤炭产业牵动全局,我们对煤炭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一定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既要重视用煤项目的引进,更要重视煤炭为主的要素保障能力,确保领导精力、干部力量、生产要素的投入,切实做到心中有数,系统谋划,扭住不放,强力推进;煤炭产业是长效产业,我们一定要对基础工作抓住不放,既要为本届政府的任期负责,更要为长远发展打好基础,扎实做好煤炭地质勘探、矿区公路建设、煤矿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创新等基础性工作;煤炭产业发展的主体是煤矿企业,我们一定要千方百计调动和保护煤矿企业广大员工抓发展的积极性,促进他们不断提高综合素质,营造尊重依法投资、尊重艰苦劳动的氛围,适应资金密集、技术密集、风险密集的行业发展需要;煤炭产业对政府监管和服务能力的要求很高,我们一定要理顺政府内部的体制机制,注重煤炭产业发展的政策研究,抓好监管和服务队伍的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加强改善对煤矿企业的服务和扶持,依法对煤矿企业进行监管和引导,促使煤炭产业健康发展。

二、坚持立足当前和着眼长远相结合,突出重点全力以赴抓好煤炭产业提速赶超、转型跨越

当前以及“十二五”时期,是我市煤炭产业加快发展的关键期和产业升级的转型期,煤炭产业发展各种短期矛盾和长期问题相互交织,头绪多,工作任务很重。各级各部门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总要求,围绕“提速赶超、转型跨越”主基调,以资源勘探为前提,以扩大产能和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为主线,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加快重点煤矿建设和促进煤矿兼并重组为突破口,以创新体制机制为保障,正确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生产和安全之间的关系,核心是要解决好发展慢的问题,在加快煤炭产业发展过程中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升煤炭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奋斗目标是要千方百计做大总量,提高煤炭产业的供给保障能力,“十二五”期间,全市煤炭产量必须确保年均增长600万吨以上;到2015年,产能总规模达到4000万吨以上,年产量确保3500万吨以上,百万吨煤炭死亡率降至2以下。各县、区(市)要结合实际,认真测算,在不低于全市目标的前提下确定各自发展目标。

围绕以上目标和要求,必须全力以赴抓好八项重点工作:

第一,千方百计加快煤矿项目建设攻坚,迅速提高煤炭产能。我市煤炭产业发展滞后,关键就在于煤矿建设项目特别是大矿建设推进慢,必须要把加快煤矿项目建设特别是大矿建设作为煤炭产业发展抓手,全力攻坚,力求突破。对于煤矿建设进度的问题,只要办法正确,措施得当是能解决好的,在这方面绥阳县、金沙县的做法值得学习借鉴。一是要全力加快桐梓矿区、二郎矿区和绥阳矿区、鸭溪电厂配套煤矿建设,2012年所有规划矿井必须全面开工建设,今年要加速推进;2015年前确保36对年产30万吨以上大中型煤矿建成投产,实现新增产能1500万吨。二是要着力加快186对各类已开工整合煤矿建设步伐,2012年全面建成投产,实现新增产能2250万吨/年;到2015年,市内中西部地区形成3650万吨以上煤炭生产能力;东部六县形成350万吨以上煤炭生产能力。三是要全面落实煤矿业主建设主体责任,各县、区(市)政府要与煤矿业主签定建设推进合同,所有煤矿建设项目必须倒排建设工期,明确建设投产时限,逾期没有按照合同建成的,除特殊原因外,依合同约定予以处罚,直至取消项目建设资格,提请有关部门收回采矿权。四是要建立推进煤矿建设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对有煤矿建设任务的县、区(市)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要实行奖惩。各县、区(市)也要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建立加快煤矿建设的相关激励约束机制。同时,今年要认真做好在建煤矿建设项目的竣工和验收投产工作,确保100对煤矿建成投产,实现新增煤炭生产能力1000万吨以上。

第二,千方百计抓好合法煤矿的生产,切实保障电煤生产供应。一是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强化合法矿井的正常生产。除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要求,以及存在安全生产重大隐患确需停产整改的煤炭企业外,一般不得对合法煤炭企业进行停产整改;不能对煤炭行业实施无法律法规依据的普遍性停产。如果确需停产整改的,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原则,相关主管部门、所在地县、区(市)政府要共同组成工作组,加强指导帮助,督促整改,限时验收复产。合法煤矿在兼并重组期间,不能以兼并重组为借口停止生产。二是要进一步强化电煤保障的责任制。省、市政府再三明确电煤保障是政治责任,特别是电厂所在地的县委、县政府要承担更为特殊的责任;电厂作为电煤保障的责任主体,责任重大,必须服从政府的统一调度,切实完成外购电煤任务。各级各部门要集中力量、层层落实。三是要坚持市场化配置和政府主导相结合,运用煤炭价格调节基金、煤电挂钩、煤税挂钩等行政措施,强化电煤供应保障。特别要按照省政府相关文件精神,继续做好电煤封关工作,在电煤供求矛盾没有完全缓解的条件下,严禁电煤外运。同时,要严格执行煤电挂钩政策,对没有完成电煤供应任务的县、区(市)要进行限电。四是要保证煤炭应有产量。在当前煤电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各级各部门以及各煤炭企业都要讲政治、顾大局,千方百计提高产量。针对当前计划电与市场煤的矛盾,省政府有明确意见,除专门为解决群众生活用煤批准建设的煤矿外,所有煤矿都必须无条件承担电煤保障任务。煤炭产品要优先保障市内以电煤为主的需要。所有在建煤矿要根据投产时限,承担电煤供应任务,不能按时建成投产的煤矿,到达建成期后要通过向合法煤矿购买电煤等方式,完成电煤供应任务。五是要建立电煤供应保障责任金制度。按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强化电煤保障应急管理的紧急通知》(遵府办发电[]100号)要求,落实电煤保障责任金制度。电煤保障责任金标准实行动态管理,根据供给形势变化适时调整。

第三,千方百计加快资源勘探,科学规划煤炭产业布局。一是各县、区(市)都必须重视和加强煤炭资源勘探工作。要进一步争取省国土资源厅的支持,尽快开展习水县煤炭资源的整装勘查工作,习水县要做好对接。根据国家政策,现在煤炭资源勘探必须是国有基金才能进入,我市要争取筹集资金,加入省地质勘探基金,增加煤炭资源的地勘项目数量。要积极对接反映有关煤炭资源精查探矿权问题,争取国家的支持。2012年要基本完成市内重点矿区煤炭资源勘查工作;2015年前完成全市+100米水平以上煤炭资源勘查工作。在煤炭资源勘查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勘查技术规程,提高勘查精度,保证勘查质量,加强勘查成果质量监管,提高煤矿项目建设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二是坚持“以资源定规划”,各重点产煤县、区(市)以及市级相关部门要科学编制煤炭资源开发相关规划。国土资源部门组织编制煤炭资源勘查规划,并依据煤炭开发规划和矿区总体规划,编制矿业权设置方案;煤炭行业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发展规划;发展改革部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组织编制矿区总体规划,年底前完成相关规划编制。各重点产煤县、区(市)相关规划编制完成后,由县级人民政府审核批准后,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三是要加强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工业发展规划、相关涉煤行业发展规划与煤炭行业发展规划的衔接,确保规划科学合理,煤炭资源配置可靠,切实可行。用煤项目的引进必须有煤炭资源作保障,要立足本地资源,利用外地资源,统筹考虑。四是要优化煤炭产业区域布局。习水县、桐梓县、遵义县、绥阳县要快速扩大产能产量,延长产业链;仁怀市要统筹煤炭产业发展和国酒生态区保护的关系,茅台上游在不增加现有设计产能前提下,加快兼并重组和整合,到2015年,地方煤矿控制在15对以内,提高单井规模和环保水平;东部六县要加快扩能技改,满足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用煤需要。

第四,千方百计推进煤矿兼并重组,促进煤炭产业规模化发展。对煤炭企业实施兼并重组,既是国家和省的产业政策要求,也是促进我市煤炭产业转型升级的客观需要。各重点产煤县要提前准备,切实推进这项目工作,省的工作方案很快就会出台。反思煤矿整合的经验,各级政府要牢牢掌握煤矿兼并重组工作的主导权,精心谋划,强力推进。一是要统筹协调关闭整顿、资源整合与兼并重组的关系,以资源为基础,以资产为纽带,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减少现有煤炭企业数量。二是要鼓励各种所有制煤矿以及电力、冶金、化工等工业企业参与兼并重组,促进优势企业进行强强联合,支持煤电化冶运一体化经营,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同时,要研究煤炭企业兼并重组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强政策扶持和引导,积极促进兼并重组。三是要坚持市场推动下,政府主导推动兼并重组工作。如果整合双方难于达成兼并重组协议的,由政府指定中介机构对重组煤矿进行评估,按评估价格进行兼并重组。如果还不能达成兼并重组整合协议的,依法予以关闭。四是要对年以来已转让煤矿企业登记和建设情况进行清理,不按规定工期建设且私自转让矿权的,国土资源部门要按照矿产资源管理的相关规定予以处理。通过兼并重组,到2015年,全市煤矿生产企业(集团)数量控制在24户以内,企业生产规模达到150万吨/年以上,规模化水平明显提高。

第五,千方百计推进技术进步,提高煤炭产业机械化装备水平。提高煤炭产业的机械化装备水平。既是加快煤炭产业升级发展的要求,也是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的重要保障,通过开采水平的提高和标准化矿井的建设,可以大大提高煤炭产业的生产能力和安全生产水平。要坚持把推广使用新装备、新工艺作为加快煤炭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全力进行推动。一是要淘汰煤炭行业的落后技术装备与工艺,加快安全高效高产矿井建设,提高煤矿装备现代化、系统自动化、管理信息化水平。新开工建设和技改煤矿,要全面推广使用刮板输送机、皮带运输机以及机械化采煤设备,30万吨/年以上大中型煤矿,具备条件的,一律要实行综采综掘。二是要鼓励煤炭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科技实力强的大型煤矿企业进行合作,加快提升煤炭产业科技水平。到2015年底,力争小型煤矿采煤机械化和掘进装载机械化程度分别达到55%、80%以上,促进煤炭产业升级。

第六,千方百计抓好煤炭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促进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煤炭资源是国家重要战略资源,不可再生,必须要坚持合理开发利用和积极保护相结合。一是要认真落实煤矿设计开采技术标准和规范,严格开采顺序、开采方法和开发强度管理,禁止越层越界,严厉打击私挖滥采等非法行为。二是要加强煤炭生产矿井资源回采率标准管理,鼓励采用先进生产工艺,开采极薄煤层和难采煤层,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三是要积极延长煤炭产业链。煤炭资源保障条件较好的县、区(市),在确保电煤供应的前提下,发展洗煤、型煤、焦炭、水煤浆、新型煤化工等精深加工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四是要加强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新建煤矿项目必须制定资源综合利用方案,具备综合利用条件的,一律要对瓦斯、煤层气、矿井水和煤矸石等实施综合利用。五是要大力提倡合理用煤、节约用煤和有效用煤,严格限制“两高一低”等行业低水平扩张,新建年消耗煤炭10万吨及以上工业项目,所在地县、区(市)政府以及项目业主要落实煤炭供求来源,并提供煤炭资源配置方案。

第七,千方百计抓好煤矿安全生产,提高安全发展水平。要坚持形式安全和本质安全相结合,更加注重本质安全,对于形式安全的内容要灵活变通,对于本质安全的内容必须抓死看牢,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尤其是在当前电煤保障任务艰巨的情况下,更是要加强安全监管。一是要全面强化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煤矿企业领导下井带班制度。强制推行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建设,加强瓦斯、水害等重大煤矿灾害治理,加强煤矿企业员工队伍安全生产宣传、培训和教育,提高煤矿全员安全意识。比如逢掘必探、放炮撤人、前探支护等简单有效的措施必须落实。二是要全面落实各级政府的煤矿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加强安全生产监管队伍执行力建设,落实各级领导干部包保制度和驻矿安监员制度。三是要加强煤矿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建立煤矿安全监管信息化监管平台,建成市级煤矿应急救援基地。四是要严格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考核和事故责任追究,建立科学严格的煤矿安全生产问责制度,将尽职免责与问责免职结合起来。

第八,千方百计推进和谐矿区建设,切实减轻煤炭企业负担。一是要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加强矿区生态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废弃物综合利用、地质灾害治理等,严格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完善矿区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切实保护矿区生态环境。二是要加强矿区地灾治理。矿区范围内,经评估确需整村(寨)搬迁的居民,坚持搬迁和建设开采同步进行。同时,统筹好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努力改善煤灾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地灾重的地区可以学习借鉴六盘水地区的做法。三是要健全完善矿群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加强矿区治安环境整治,妥善处理煤炭资源开发中涉及的群众利益问题。四是要大力开展煤矿企业负担专项治理,全面清理涉煤企业各类收费,坚决取消各种对煤炭企业的乱收费,严格查处涉煤“三乱”行为,规范煤炭企业税费,切实减轻煤炭企业负担。五是要进一步健全完善以工伤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为主的煤炭行业社保体系,督促煤炭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切实保护矿区群众及煤矿职工合法权益。六是要正确看待和评价煤矿企业,避免“妖魔化”煤矿企业。各级政府要发挥引导、教育的作用,共同创造有利于煤炭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千方百计破解发展难题,进一步建立完善促进煤炭产业快速发展的组织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哲学上讲,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必须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推进煤炭产业发展,认识上要将煤炭产业摆在战略性、基础性地位,工作上要解决与制约煤炭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

第一,千方百计加快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是要加快煤矿双回路、矿区公路、矿区铁路及运煤专线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所有煤矿年底前完成双回路电源点建设工作。到2012年底,30万吨/年以上煤矿配套建设四级以上矿区公路。二是要加快煤炭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鼓励设立开办煤炭行业安全技术服务等中介机构,加强煤炭产业协会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在技术服务、安全评价、市场开发、信息咨询、行业自律等方面的作用,为煤炭产业发展提供服务。同时,要加强对涉煤行业中介机构的管理,提高中介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凡是中介机构提供鉴定、开采设计方案等和实际不符,并因此引发重大事故或造成重大损失的,要追究中介机构的相关责任。

第二,千方百计加大要素投入,进一步破解发展难题。一是要强化煤矿建设用地保障。重点产煤县、区(市)要充分预留煤炭产业发展用地,重点煤矿项目用地指标、占补平衡指标在全市进行统筹。煤矿企业建设用地,可采取临时用地、向农户和村集体租用等形式获得;煤矿建设项目用地的土地价格,可以参照《省政府关于加快产业园区建设的意见》(黔府发[]17号)执行。二是要加大资金投入。在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投入的前提下,市级财政每年从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煤炭产业发展。各重点产煤县、区(市)也要按照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煤炭产业发展。三是金融及担保机构要积极为煤矿企业建设和发展提供融资服务。各重点产煤县可以借鉴六盘水和毕节等地做法,整合安全生产风险保证金、煤炭价格调节基金、生态治理保证金等各类资金中用于煤炭产业发展,为重点煤矿建设融资提供担保。四是要强化煤炭产业的招商引资。重点产煤县、区(市)要把煤炭产业招商作为招商工作的重要内容,落实责任制,大力引进有足够资金、足够技术力量的投资者投资煤矿建设。

第三,千方百计培养引进专业技术人才,进一步强化煤炭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煤炭专业人才不足是当前非常突出的问题,要切实强化人才引进、人才培养工作,并将其作为衡量我们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特别是重点产煤县要高度重视,打破框框套套,以非常规的手段,扎实抓好这项工作。一是要大力支持煤矿企业从国内各大高校、科研机构以及大型煤炭企业引进人才,积极鼓励煤炭企业、高校合作办学,采取定向、委培等方式培养煤炭专业人才。同时,要充分发挥遵义大中专院校、职业技术院校的作用,开设采矿等涉煤专业。全市煤矿企业技术管理人员配备在年底必须达标,否则视作重大隐患挂牌整治。二是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为煤炭产业发展所需特殊人才的聘用开设“绿色通道”。到“十二五”期末,全市煤炭管理和安全监管队伍涉煤专业人员数量占人员总数要达到40%以上,煤矿工人专业化程度要达到80%以上。三是要建立煤炭职业培训体系,落实职工的全员培训。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将煤矿企业新招井下作业人员纳入年度农民工就业培训计划,实行免费培训。同时,要定期组织煤矿管理干部学习培训,提高煤矿干部的专业技术水平。职业技术学校要研究设立涉煤专业。四是要认真落实《劳动法》等规定,大力抓好煤炭产业工人队伍建设。通过劳动合同制管理、健全养老医疗工伤保险制度、建立工资晋升机制、加强规范化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等措施,增强矿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煤炭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第8篇:煤矿个人工作计划范文

前 言

十二矿为了瓦斯区域治理的需要,采用开采保护层方法治理瓦斯,于2008年开始开采己14保护层,开采保护层后,产生了大量矸石。矸石主要来源于三水平保护层开采和高、低抽巷岩石巷道的掘进。2019年每月产生矸石量约3.83万吨,年产生量共计约46万吨。2020计划开采保护层和瓦斯治理工程较多、矸石产量大,合计产生矸石量约32万吨。对煤质灰分影响较大。十二矿煤质急剧下降,入洗煤灰分由开采前的20%-25%上升到开采后的35-45%。为应对保护层开采造成灰分升高的局面,结合集团实施的矿井矸石三年减量规划,制定了《十二矿矸石减量化处理实施方案(2020年-2022年)》。通过矸石减量的实施,逐步提高十二矿煤炭质量,通过近一年来的实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矿井概况

1.1交通位置

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十二矿(以下简称十二矿)位于平顶山市区东部,距市区7.5km,行政区划属平顶山市东高皇乡。井田地理坐标:东经113°21′21″~113°22′48″,北纬33°44′35″~33°47′54″。井田南北长约4km,东西宽约3km。十二矿距市区7.5km,交通便利。漯(河)宝(丰)铁路支线斜穿井田,东与京广铁路相接;西与焦枝铁路相连;平(顶山)舞(阳)支线与地方小铁路漯(河)南(阳)支线连接;矿区铁路专用线从十二矿主井、煤仓直达田庄集配站,并与漯宝铁路相接。矿井始建于1958年6月,于1960年7月简易投产,矿井原设计能力为30万吨/年,其后经过多次改扩建和技术改造,核定矿井综合生产能力130万吨/年。

1.2井田地质构造

东部边界:与八矿井田边界相邻。

西部边界:与十矿井田边界相邻。

南部边界:与二水平己七采区相邻。

北部边界:靠近李口向斜轴。

采区走向长2250m,倾斜宽1800m,面积为4.05Km2。适宜布置一个单一采区,开采已15、已16-17煤层。该采区煤层产状主要受李口向斜控制,位于李口向斜南翼,属于单斜构造,自南向北,煤层倾角由10°逐渐减小到2°,靠近向斜轴部近于水平。由于离李口向斜轴较近,受区域构造应力影响,中、小断层构造较为发育,而且同沉积断层与沉积岩石组合相关的构造也可能在一定部位出现。将对生产造成较大的影响。另外,局部地区可能会有次生小褶皱存在。

图1-1平煤集团十二矿位置图

1.3煤层赋存

井田范围内主要可采煤层和局部可采煤层8层,矿井只开采山西组(己组)和太原组(庚组)的煤层,现将矿井煤层自下而上叙述如下。

①庚20煤层

庚20煤层位于太原组的L5和L6灰岩之间,上距己16-17煤层64m左右。煤层厚度在0.45~1.10m之间,平均0.89m。顶底板均为泥岩和砂质泥岩互层,局部夹杂煤线,可采性指数为0.78,属不稳定煤层。

②己16-17煤层

己16-17煤层位于山西组下部,井田东北部煤厚1.7m左右,南部1.1m,西部与己15煤层合并,平均煤厚1.53m,可采性指数为1。

煤层上覆顶板为砂质泥岩或泥岩,直接顶平均厚3.3m,底板为灰色砂质泥岩。上距香炭砂岩(Sx)30m,砂锅窑砂岩(Ss)68m,上距戊9-10煤层175m,距己15煤层0~13.73m,一般2~5m。下距本溪组铝质泥岩84m,间距虽有一定变化,但层位清楚,全区可采,易于对比。

③己15煤层

己15煤层位于山西组中部偏下位置,煤厚在0.8~5.50m之间,一般厚度3.00~3.7m,平均厚度3.4m,简单结构,煤厚变异系数10.3%~23.6%,可采指数为1,属中厚可采煤层。己15煤层间接顶板为灰白色细粒砂岩和中粒砂岩,平均厚11m左右,全区发育。

④己14煤层

己14煤层位于山西组中下部,井田南部钻孔及井下工程偶见己14煤层,井田北部钻孔及井下工程均有见己14煤层,煤层厚度0~1.0m,平均厚0.6m,属薄煤层。直接顶为砂质泥岩和细砂岩,平均厚度6m,间接顶板为浅灰白色细粒砂岩或中粒砂岩,平均厚17m左右,底板是灰白色细粒砂岩和中粒砂岩,平均厚11m;下距己15煤层8~17m,一般为10~12m。

1.4矿井开拓方式、开采方法和水平及采区划分

①开拓方式:矿井开拓方式采取斜、立井混合多水平上下山开拓全井田。

②开采方法:矿井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综合机械化采煤法采煤,全部跨落法管理顶板。

③开采煤层及顺序。矿井主采煤层为已15、已16-17煤层,先开采已15煤层,后开采已16-17煤层。

④水平、采区划分:十二矿共划分为三个水平,分别是一水平(-150m),二水平(-270m),三水平(-600m)。七个采区,分别为己一、己二、己三、己四、己五、己六、己七采区。其中一水平己一、己二、己四、己五采区已回采完毕,己三采区为三下充填开采,二水平己六采区已经封闭,三水平采区为目前的生产采区。三水平走向长2250m,倾斜宽1800m,布置为单一采区,双翼开采。

1.5 矿井排矸方式

十二矿根据平煤神马集团瓦斯综合治理的需要,为释放三水平瓦斯,确定了开采保护层,把东翼开采己14煤层作为己15煤层上保护层进行开采,西翼开采下保护层及高抽巷作为己15煤层上保护层进行开采释放瓦斯。在排矸路线上,自洗选硐室以下有独立的排矸和矸石回填系统,东翼保护层开采(如己14-31010、31050、31070、31090,31040下保护层工作面及其他瓦斯治理巷排放)的砟煤都经过洗选硐室筛分后,矸石进入矸石仓;西翼排矸路线是西翼 (如第二、第三、己15-31020)瓦斯治理巷的矸石经过西翼排矸巷直接进入三水平矸石仓。到达三水平矸石仓的矸石在经过170主运输皮带系统措施运到地面。

2.课题实施背景

平煤股份十二矿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素以煤质优良而著称。矿井主要开采己组煤,煤种为肥煤、焦煤、低灰、低硫、高热值,是优良的入洗原料煤,随着采掘工作面向下延伸,分布在一、二水平的主采面相继开采完毕,现在工作面全部分布在三水平的己14、己15、己16-17煤层。根据平煤集团瓦斯区域综合治理的需要,自2008年8月份开始进行保护层开采和高低抽巷释放瓦斯,从而造成煤质下降、运输压力增大、地面环境破坏等诸多问题,是十二矿前所未有的。

一方面,自2009年保护层开采和高低抽巷的掘进,对煤质的影响开始显现出来,以2009年保护层开采开始为界,入洗煤灰分前5年(2005-2009)年21.04-23.19%,至2020年(2010-2020)年36.06-43.53%,平均上升15-20个百分点,煤中之“味精”的美誉不复存在。

另一方面,环保压力增大,矿区矸石堆放成为矿区重大污染源,为彻底解决矿区矸石堆放对环境的影响,必须实施矸石减量化。

综上所述,为解决上述问题,实施矸石减量化已迫在眉睫。通过巷道设计优化、设备选型、矸石回填、源头控制、杜绝超掘超挖等措施,实现矸石不升井或少升井,既解决了环境问题,又节约了土地资源,达到绿色开采目的。

2.1确定矸石减量化目标

本着“减头减量化,存量零增长”的矸石管理要求,集团出台了《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煤矿矸石减量化处理指导意见》(中平〔2019〕228号)。根据集团要求,经过实施矸石减量化处理:到2020年底,实现矸石产生量在2019年底基础上减少15%。到2021年底,实现矸石产生量在2019年底基础上减少40%。到2022年底,实现矸石产生量在2019年底基础上减少50%的目标。

2.2十二矿矸石产量和矸石处理现状

2.2.1十二矿2020年矸石来源、产量情况

十二矿2020年计划开采保护层2个,分别为己14-31090采面和下保护层31040采面,共计开采495m,瓦斯治理工程2122m。其中保护层开采所产矸石量约24万吨,瓦斯治理工程产矸量约8万吨,合计产生矸石量32万吨。

2.2.2矸石处理现状

十二矿积极采取措施,对升井矸石进行有效合规处置,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2.2.2.1治理矿东矸石山

建立了1.1万m2的矸石转运场临时储矸大棚,对升井的矸石进行合规暂存,棚内设置有洒水降尘喷头、喷雾炮等抑尘设施,可以有效控制落矸、装车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在临时储矸棚门口建立洗车装置,严格运矸车辆冲洗、覆盖后出矿。对临时储矸棚周边的区域进行覆土绿化,绿化面积达到3万m2。

2.2.2.2实现综合利用

十二矿升井矸石与综合利用砖厂签订综合利用协议,所有升井矸石全部拉至砖厂做成砌块砖实现综合利用。

2.2.2.3绿化北山矸石堆放点

2017年完成绿化面积9500m2,2019年对剩余的部分除留有自由落矸区外,全部进行了覆土绿化和地面硬化,绿化面积达到7500 m2,硬化(铺设彩砖)面积4100 m2,另外对翻矸架进行了封闭,封闭面积300 m2,可以有效抑制粉尘飞扬。

2.3矸石减量的目的

2.3.1实现绿色开采目的

通过矸石减量课题的实施,使瓦斯治理巷道和保护层开采的渣煤经洗选硐室筛分后,筛上矸石直接充(回)填,一方面将减少井下运输系统的压力;另一方面减少了大量矸石排至地面后占用土地,不但有粉尘污染,而且若矸中有煤,堆积发热后产生SO2、CO2等对大气造成污染。最重要的是实现了矸石不升井,达到了绿色开采的目的。

2.3.2实现煤质增收目的

通过矸石减量实现煤质增收目的,2020年为了实现全年40%的煤质考核指标,通过采取矸石井下回填、优化巷道设计、设备选型、控制采面采高、掉(冒)顶、杜绝掘进工作面超掘超挖、严查违规排矸等措施,减少矸石产量,加大煤质增收、增加销售收入。

3.课题研究方向

坚持“以安全环保为前提,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的理念,把《十二矿矸石源头减量方案》落到实处,把矸石减量融入到煤质管理工作中去,优化采面布置,优化系统设计,不断完善全岩掘进巷道排矸方式,实现煤矸分运,减少矸石产量,为提质增收创造条件,为净化矿区周边环境奠定基础。加大监督考核力度,严格考核兑现,确保各项制度措施执行到位,做到人人身上有责任,各个环节有保障,形成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的矸石减量管理体系,力争完成矸石减量目标。

4.主要采取措施

4.1把矸石减量工作写进煤质管理办法中去

完善《十二矿煤炭质量管理办法》,使矸石减量作为降灰提质的重要手段。成立了以矿党委书记、矿长为组长的十二矿矸石减量领导小组,明确部门分工及责任,统一指挥协调矸石减量工作,研究解决相关问题。

落实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的质量理念,就要把矸石减量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坚持从源头设计减少矸石量。采煤工作面设计前,应先进行矸石减量、经济效益论证。在满足矿井生产安全的前提下,考虑源头矸石减量,减少岩石巷道设计,合理设计巷道断面,从而提高煤质。

4.2 明确十二矿三年矸石减量规划指标

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关于煤矿矸石减量的管理要求,扎实开展矸石减量化处理的各项工作。结合十二矿目前的矸石生产状况,制定了《十二矿矸石减量化处理实施方案(2020年-2022年)》。

4.2.1 2020年计划

2020年,减少矸石产生量约7万吨,在2019年底基础上约减少15%。

(1)减少矸石产生量规划

①己15-31060进风巷低位瓦斯治理巷,计划施工457m,断面优化后,预计减少矸石8554吨。

②己14-31110进风巷,计划施工150m,断面优化后,预计减少矸石1404吨。

③己14-31220进风巷,计划施工630m,断面优化后,预计减少矸石11794吨。

④己14-31220回风巷,计划施工370m,断面优化后,预计减少矸石6926吨。

⑤己14-31110高抽巷,计划施工250m,断面优化后,预计减少矸石585吨。

⑥31040下保护层采高由1.8m优化为1.6m,计划开采370m,预计减少矸石23088吨。

⑦开拓工程根据计划调整施工,2020年暂不施工488m,预计减少矸石量17864吨。

综上,2020年预计减少矸石量共计69585吨,约为7万吨。

(2)矸石回填规划

2020年上半年由总办室组织,与中国矿业大学等高校科研组进行合作,完成回填方案初步方案的设计、论证工作, 充分分析十二矿矸石回填的可行性与回填方案、设备选型等,确定回填总体规划方案。

2020年下半年,根据回填总体规划方案,开展巷道工程、设备设备配套等相关工程建设。

4.2.2 2021年计划

2021年,减少矸石产生量约6万吨,回填矸石量约12万吨,共计减量18万吨,在2019年底基础上约减少40%。

(1)减少矸石产生量规划

①31060下保护层回风巷,计划施工780m,断面优化后,预计减少矸石7301吨。

②己14-31110进风巷,计划施工928m,断面优化后,预计减少矸石8686吨。

③己14-31220进风巷,计划施工370m,断面优化后,预计减少矸石6926吨。

④己14-31220回风巷,计划施工630m,断面优化后,预计减少矸石11794吨。

⑤己14-31110高抽巷,计划施工500m,断面优化后,预计减少矸石1170吨。

⑥31040下保护层采高优化,计划开采343m,预计减少矸石21403吨。

综上,2020年预计减少矸石产生量共计57280吨,约为5.7万吨。

(2)矸石回填规划

2021年实施矸石回填,预计回填矸石量约1.8万吨。

4.2.3 2022年计划

2022年,减少矸石产生量6万吨,回填矸石量17万吨,共计减量23万吨,在2019年底基础上约减少50%。

(1)减少矸石产生量规划

①31060下保护层进风巷,计划施工800m,断面优化后,预计减少矸石7488吨。

②己15-31050里采面第一瓦斯治理巷,计划施工1000m,断面优化后,预计减少矸石18720吨。

③31080下保护层进风巷,计划施工655m,断面优化后,预计减少矸石6131吨。

④己15-31050里采面第四瓦斯治理巷,计划施工1300m,断面优化后,预计减少矸石24336吨。

⑤31080下保护层回风巷,计划施工800m,断面优化后,预计减少矸石7488吨。

综上,2022年预计减少矸石产生量共计64163吨,约为6.4万吨。

(2)矸石回填规划

2022年实施矸石回填,预计回填矸石量17万吨。

4.3从源头设计方面,减小岩石巷道断面

根据十二矿实际,在满足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对巷道断面进行优化设计,减小巷道断面。如在设计瓦斯治理巷道时,由原净宽×净高=4.6m×3.4m的矩形断面优化为净宽×净高=4.4m×3.2m的拱形断面。通过优化巷道设计断面、杜绝超掘超挖,2020年减少矸石产生量25044吨。

4.4巷道一次支护到位,减少扩修、维修量

改进支护方式,增加支护强度,提高巷道施工质量,争取巷道一次支护到位,减少巷道扩修、维修工作量。如三水平开拓巷道剩余下延工程施工时层位选择在己14顶板坚硬岩石里面,加强支护确保一次支护到位。

4.5优化采煤工作面设计,减少矸石量

新规划设计的采面按照“长走向、大采长、大储量”的原则进行设计,尽量减少区域瓦斯治理工程量。借鉴先进单位的采煤工艺,一次采全高,减少掘进巷道施工量,从而减少矸石量。

4.6 采煤工作面设计时避开较大的地质构造

根据地质情况,采煤工作面设计时合理避开较大的断层、褶区、薄煤带等地质构造。回采工作面根据受地质构造带影响程度,合理选取降低采高、跳眼等安全技术措施,减少矸石采出量。掘进工作面要严格按照设计断面施工,遇到构造带时,要加强顶板支护,杜绝顶板矸石冒落。

4.7 优先选择薄煤层综采设备

保护层工作面综采设备招标选型,优选采用采高范围控制更低的薄煤层综采设备。下保护层采面采用了ZY4000/10/20型液压支架,由设计采高2.0m,降低为1.7m。解决了多采岩石的问题。

4.8 积极组织矸石回填,减少矸石升井

矸石回填是减少矸石量的关键办法,也是最有效的途径。根据十二矿实际,生产采空区回填、现有巷道、废弃巷道等回填方式中,选取合适的充填方法,实现矸石不升井。2020年根据十二矿实际,选取了己14-31050上进风和己14-31040上进风进行了充填。其中:己14-31050上进风回填78m,回填量3144吨;己14-31040上进风回填474m,回填量11164吨;合计回填552m,回填矸石14308吨。

4.9 加强源头控制,控制采高,减少破岩量

己15采面根据煤厚情况沿顶、沿底回采,己16-17采面采高控制在2.0m以下,煤厚不足1.9m,采高控制在1.9m以下。上保护层工作面采高控制在2.0m;下保护层工作面控制在1.7m一下。掘进工作面严禁超掘超挖,超过设计尺寸0.2m,进行严厉处罚。

5.矸石减量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5.1矸石减量的最大障碍

5.1.1保护层开采是矸石减量的最大障碍

以2020年为例,己14-31090采面及31040下保护层采面产矸量27万吨,占矿井矸石量的68.89%。现在还没有比开采保护层更好的治理瓦斯方案。只要开采保护层矸石就无法彻底减下来。

5.1.2瓦斯治理抽放巷道是矸石减量的第二大障碍

随着矿井采深增加瓦斯含量、瓦斯压力显著增加,开采保护层治理瓦斯需要施工必要的高、低位抽采巷道,产生不少矸石。以2020年为例,瓦斯治理巷道2122米,产生矸石6.3万吨,占矿井量的16.27%。

5.1.3开拓工程是矸石减量的第三大障碍

随着矿井的下延开掘工程(轨道、总回、运矸皮带、运煤皮带等)有增无减,每年至少需施工600~800m岩巷。产生矸石2.1吨,占矿井量的5.37%。

5.1.4随着环保形势严峻,矸石运输和处理难度增加

一是近几年矿区周边矸石砖厂由于环保要求纷纷关门或者外迁,造成矸石销路萎缩,远距离运输又成本较大,二是矸石带来的污染。矸石本身来自于井下,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在露天的状况下长期堆放对周围的环境有很大的影响。

5.2矸石回填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成本高问题,以巷道回填为例,回填一吨矸石成本达到70~80元;二是回填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由于没有先进的回填工艺,还是停留在用人工的方法进行回填。三是废旧巷道变形严重,回填量较小。四是废弃巷道由于存在瓦斯释放因素,安全管理难度较大,如己14-31040上进风回填时,多次出现瓦斯超标的现象。

6.经济效益分析

6.1矸石减量测算

以1-10月份矸石减量情况分析,己14-31050上进风巷和己14-31040上进风巷合计回填14308吨;设备选型、控制采高源头减量40933吨;优化巷道设计、杜绝超掘超挖25044吨,合计矸石减量80285吨。

6.2矸石减量前销售收入测算

原煤量为1597208吨(其中矸石量为80285吨),灰分为38.97%,对应售价为598.23元/吨(税后,下同)。销售收入为9.55亿元(598.23×1597208)。

6.3矸石减量后销售收入测算

1-10月销量1516923吨,灰分36.53%,售价642.08元/吨。销售收入9.74亿元(642.08*1516923)。

6.4矸石减量后提质增效测算

矸石减量后实现提质增收1900万元(9.74-9.55)。

6.5减少处理矸石的费用测算

如果矸石不减量进入流通环节的费用,洗选费用,环境生态修复费用共计903万元。其中减少流通费用27.52 元/吨,减少洗选费用 40元/吨,减少环保处理费用45元/吨。每吨矸石减少费用112.52元/吨。

其计算方法:(27.52+40+45)×80285=903万元

6.6矸石减量综合增收测算

其计算方法:1900+903=2803万元

6.7矸石减量净收益分析

根据核算,矸石回填月运行费用为133.52万元(含设备投入、折旧,人工工资,电费等)。那么净投资收益为:2803-133.52*10=1467.8万元。

综上所述,矸石减量直接净增加收入达到1467.8万元。

7.结论

《基于矿井矸石减量在煤质管理中的应用与研究》科技项目在十二矿的成功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项目工程于2020年1月份进入正常工业性试验。1-10月通过利用废弃巷道回填矸石14308吨;设备选型、控制采高源头减量40933吨;优化巷道设计、杜绝超掘超挖25044吨;合计矸石减量80285吨。通过该科技项目的实施,对今后十二矿加强矸石源头控制,达到矸石不升井或少升井,实现绿色开采起到积极的推广作用,必将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7.1经济效益

项目实施期周期内,合计矸石减量80285吨,净投资收益1467.8万元。

7.2社会效益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不再使80285吨矸石产生,以及不再混入煤中进入流通环节,将会大大降低流通成本和洗选成本,同时对提高洗煤厂的精煤产率,对减少洗选设备磨损率、延长洗选设备的使用寿命,都能起到积极的意义。

第9篇:煤矿个人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人力资源 管理 战略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对现代煤矿企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保障。目前大多数煤矿企业还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即使是有着长远战略目标的煤矿企业,其人力资源管理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所以需要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找到解决瓶颈的对策。

1.煤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1.1普遍缺乏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多数煤矿企业未针对企业的发展战略制定与之互相联系和配套的人力资源规划,在人才开发方面普遍缺乏前瞻性、预见性和计划性,出现诸多短视行为。往往在企业快速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捉襟见肘,因中高级管理人员与技术骨干人员的匮乏而致使企业发展后劲严重不足。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煤矿企业高层经营管理者缺乏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缺少人力资源规划的概念;二是煤矿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传统观念落后,仍然局限于节约人力成本的管理思想,缺少人力资源开发和规划的意愿;三是基层人力资源管理者虽有观念和意识,但因种种原因难以实行。

1.2缺乏长期而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目前,大多数煤矿企业对职工的绩效评估主要是基于产量既定目标下职工对岗位的服从和完成任务的效率,因而以职务晋升、年终奖、出勤奖等为基础的奖励手段就成为对职工的主要激励方式。由于绩效评估的单一、不完备,使煤矿绩效考核部门难以依据科学的考核结果对职工进行全方位的激励,挫伤了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其在企业中发挥更大的潜能。

1.3培训与发展机会缺乏

在职工培训方面,煤矿企业普遍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的培训工作,使职工能力的提高明显滞后于企业利润的增长。一方面,企业对职工的培训内容仅限于一般职业技能的掌握,培训方式也局限于师徒之间的“传、帮、带”。另一方面,由于煤矿企业更多关注的是短期产量和经济目标,而培训却无法给企业带来短期的经济效益回报,甚至有可能在职工得到充分的培训后离开企业,造成人才和资源的流失,这就使得煤矿企业不断的压缩甚至取消培训投资,以避免“入不敷出”的后果。在这种管理观念的影响下,加之部分农民工技术大拿到期辞退后,造成了煤矿企业培训不到位,一、二线职工整体素质不能尽快提高的局面。

1.4新酬福利政策不合理

毫无疑问,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获取报酬是他们工作的主要考虑,报酬可以从两个方面影响职工的忠诚度,一是报酬的多少,二是人们关于他们所得的报酬与别人相比是否公平的感觉,有研究表明,后者对职工满意度的影响比前者要大的多。目前煤矿企业职工的绝对新酬在各行业间还是处于偏下水平,而且煤矿内部的职工对薪水的获取缺乏公平感觉。如果不同行业职工的收入付出相比不公平;如果本行业职工之间收入付出相比不公平;如果煤矿职工与内部其他职工收入薪酬福利相比差距比较大,都将成为企业职工流失的因素。

2.加强煤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措施

2.1搞好企业人力资源的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是指企业对未来人员的需求和供给之间可能出现的差异分析,或者是企业对其人力需求与供给做出的估计以及煤矿企业如何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设计。人力资源规划分为长期、中期和短期计划。一般来说,5年以上是长期计划,1-5年是中期计划,当年计划是短期计划。煤矿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包括的内容有:岗位计划,人力分配计划,教育培训计划,人员补充计划等等。

2.2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到来,企业人才短缺的情况在加剧,尤其是现代煤矿企业争夺人才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为了吸引、激励和留住人才,许多企业在待遇、条件、股权等方面多管齐下。现代煤矿企业面对人才外流的压力,传统的“管、卡、压”的刚性措施防止人才外流已收效甚微。因此现代煤矿企业要最大程度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应当在建立科学的薪酬制度与激励体制上下功夫。同时也要根据人才的不同特点“按需激励”、“适时激励”、“适度激励”,注重激励的有效性、公平性、层次性、持久性,采用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正激励与负激励相联系、内激励和外激励相统一的方式,切实发挥激励机制的效能。

2.3建立系统性的教育培训体系

从需要层次理论分析,职工特别是核心职工对高层次的需要比较迫切,在工作中对自我实现的要求很强,比较容易自我激励。在许多企业,职工都认为教育和培训是企业为他们提供的最好的福利,因为教育和培训往往是提升的前提。因此,结合现代煤矿职工自身的特点,适当给予其进修深造,职务晋升、专业技术研究等方面的机会,以调动他们把握知识和技术能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内因和外因结合起来,是提高职工知识和技术更新能力,促进现代煤矿企业队伍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

2.4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面对其所处的社会和商业环境所形成的,为全体职工所接受和认同的一种价值观、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在企业中能创造出一种奋发、进取、和谐、平等的氛围,为全体职工塑造强大的精神支柱,形成坚不可摧的生命共同体。在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时代,现代煤矿企业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企业的文化,把企业的文化价值观建立在注重人的能力充分发挥这一基石之上,企业一切经营管理活动都要围绕如何发挥知识型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来进行,实现人尽其能,人尽其用,高效开发知识职工的能力与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