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这样想象真有趣范文

这样想象真有趣精选(九篇)

这样想象真有趣

第1篇:这样想象真有趣范文

关键词: 思想品德课 激发 兴趣

思想品德教材中的一些理论比较抽象,但这不能和枯燥无味划等号。如果我们在注意理论性、科学性的同时,能讲究一点趣味性,把阐述理论同形象化叙述融为一体,就可以使理论增添感情的色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激发兴趣

在讲授中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可以达到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以少胜多的效果。比喻恰当,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和理解,以加强巩固。如在讲“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是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一节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道理,可以用“量体裁衣”打比方,即把生产力比作人的身体,把生产关系比作衣服,并说明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高不断地增加,所穿的衣服也要随身高的变化而不断更换尺寸,这样做出来的衣服穿在身上才合体。正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辩证运动,才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都是这一客观规律起作用的结果。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然胜利,同样是这一规律所决定的。这样就把这一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了,这比泛泛地谈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效果要好得多。

二、疑问、解疑激发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解疑,有所进取。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释疑、解惑,可极大地引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当他们“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给予解惑,就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如在讲“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在我国已被消灭,但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将长期存在,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能激化”这一问题时,问学生这句话是否矛盾,应怎样理解?问题一提出,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议论纷纷,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很快进入了角色,引起了兴趣,明白了道理,提高了思想觉悟,这比平铺直叙讲理论更有峰回路转之效。

三、以知识结合点激发学习兴趣

知识结合点是不同知识之间的有机结合,它反映了客观世界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产生于学生认识各种事实和现象之间,能正确把握知识结合点,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努力思考和理解那些结合点。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取得更新颖的、出人意料的效果。教师讲课时要注意由个别到一般,这既符合认识的规律,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掌握比较抽象的知识。只有教师在教学中恰当、准确地把握了各种知识的结合点,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

四、以优美感人的语言激发兴趣

闪耀着智慧光辉的语言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如果你想使知识不变成僵死静止的学问,就要把语言变成一种最重要的创造工具。思想品德课的说服力、感召力、战斗力来自教师的语言力度、语言技巧、语言风采。如果一个教师富有严谨、简洁、精炼、准确、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就能拨动学生的心弦,促进其记忆的持久、思维的活跃、想象的丰富,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实效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五、以形象的漫画激发学生的兴趣

漫画不仅生动、形象、幽默,而且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道理,能发人深思,回味无穷。在教学中恰当运用漫画会使学生情趣盎然,学习兴趣倍增,课堂气氛活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讲“社会主义民主”时必然会提到“资本主义民主”,如何对照资本主义虚伪的、有欺骗性的民主,讲清社会主义广泛的、真实的民主呢?除了运用列表对照分析,还可以采用漫画的形式加强教学效果。如用“跷跷板”漫画――跷跷板一端坐着一头驴头人身像,另一端坐着一头象头人身像,中间是美国白宫,在象驴身上分别写着“”、“共和党”字样,他们分别代表美国和共和党,这表明了美国思想品德两党轮流执政的真实面貌。这就清楚地说明,资本主义的民主,不过是两党之间的民主,是有范围、有层次的民主。反之,则说明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具有广泛性、真实性的真正民主。这比抽象的讲授更生动形象。运用这种方法达到了既掌握知识,又用知识理解社会现象的目的,增加了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以良好的态势激发兴趣

态势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适用的肢体语言,包括教师讲课中的态度、表情、姿态等。态势是一个人内心心理活动的对比,它反映了一个人喜、怒、哀、乐、爱、憎等丰富的情感,这种肢体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不仅对口语起辅助作用,而且本身就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容易引起情感共鸣。因此,教师在课堂上除了运用有声语言外,还可恰当运用肢体语言,用亲切和蔼的语言、面容、期待的目光、适当的手势动作,来发挥态势对口语的深化补充作用,使教学有张有弛,富有节奏,有声有色,妙趣横生,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理论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掌握所学的知识,使学生把思想品德课不再看成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精神上的陶冶。

七、用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2篇:这样想象真有趣范文

一、趣味课堂导入,让学生兴趣倍增

有趣的东西总会受到学生们的欢迎,那么,在课堂上,我们为何不延续这种趣味的教学方法呢?有趣的课堂导入,可以让学生顿时对本堂课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老师在进行小说教学时就显得轻松多了。那么,怎样的课堂导入才是有趣的呢?

以小说《孔乙己》为例,他是中国文学史上有名的人物,他悲剧的一生让人同情,他独具个性的性格又使人发笑。总之,孔乙己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物,同时也是一个难以让人琢磨的读书人。那么,在进行这堂课的开始,老师应该怎样进行开场呢?我在这堂课的准备上花了一些功夫,为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看到真正的现代版孔乙己。

在课前,我自己仔细揣摩孔乙己的性格以及文中的细节描写,在课堂开始,我扮成孔乙己的样子走进教室,然后慢慢地在教室里走上一圈,慢慢走的时候,口中也说着孔乙己的经典台词。停在一个同学的身边,学着文中的孔乙己的样子叫小二拿出酒来,同时从袖子里排出九文钱来。

总之,在课堂的开始,我会试着扮演小说中的人物,然后再问学生我扮演的是谁。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一定会被我的扮演逗得哈哈大笑,他们在看我的表演时,一定也注意到我的动作、语言以及神态,这些都会是课堂的教学内容,学生看了我的表演后,他们学习小说时也会轻松很多,这样的课堂导入确实值得一用。

二、把握小说文本,多方面了解小说特点

了解小说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阅读文本,在初中小学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定不能脱离文本来对学生进行教学,这样就达不到我们的教学目的。但是,文本教学也有多种方式,我们可以选择让学生感兴趣且易于活跃课堂气氛的方式来进行小说文本教学。

比如,在学习《骆驼祥子》时,我采用的文本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小说,这样,学生在学习时就不会显得糊里糊涂。《骆驼祥子》中的人物都比较有特色,我在安排学生朗读这篇小说时会让学生自愿来参加。在学生朗读小说文本时,我会先让全班同学自由阅读小说文本,大概了解文章内容,然后让学生分组来朗读这篇小说。待各组学生分角色朗读完文本后,我让学生选出此次朗读中读得最接近人物性格的同学,然后进行鼓励。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很好地对小说文本进行了解,也能让学生把握住每个小说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合理想象,活跃学生思维

在初中小说教学中,老师需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课文中的小说可以通过学生的想象而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小说趣味。初中生的想象力是无穷的,我们可以利用他们的想象力让小说教学变得更加有趣。

比如,在学习《孔乙己》后,我会问学生,如果你们是孔乙己,会选择怎样的生活道路。当我提出这样的问题后,很多学生都抢着会答问题,有的同学说如果是他,他会选择去做生意,根本就不会再次去考试。有的同学说如果自己是孔乙己,他会利用自己的才华去开一个私塾,然后教更多的学生,让学生去实现他没有实现的梦想,还有的同学说如果他是孔乙己,会跑去砸了考试的地方。听了学生的回答,我觉得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所以很欣赏学生的想象力。

比如,在学习《最后一课》时,我试着让学生想象本堂课就是最后一节课,上完这堂课以后,大家都不能说自己的母语了,也不能读自己的汉字,然后让他们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影片进行介绍,设置一定的历史环境,让学生能够重回历史情境中,体验作者当时的心情。结果这样的提问方式很受学生们的欢迎,学生们也很积极的回答问题。有的学生说出了很多平时都不敢说的话,这样使整个课堂也显得特别真实。通过让学生想象,是为了激发学生最潜在的情感以及他们丰富的想象力,这样也能让学生的思维能力更加强大、更加活跃。

所以,在学习小说时,老师也不妨试着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想象一下,在教师所设计的情境中,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地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体验故事中的悲喜欢忧,这样他们才会真正感觉到小说课堂的快乐。

第3篇:这样想象真有趣范文

关键词:创作理念;画面感受;儿童心理

趣味首先是快乐、高兴、有兴趣,反面,是干瘪,是萧索。将有趣的、幽默的、引人入胜的视觉元素与形式美的表现手法结合,画家在绘本的设计中丰富形式美的表现方式,达到更好的与儿童内心世界交流,建立良好的阅读兴趣,提高读图的能力,让儿童在快乐的氛围中更为主动的热爱阅读,使用“有意思的,孩子感兴趣的”的图画设计形式,构建一个生动的故事世界。而这样的一个空间的塑造完全依赖画家展示的画面效果,能否满足儿童需要的新奇、幽默和美感,是儿童绘本画家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以下几个方面制约了原创绘本画家在趣味化设计中的表达。

一、新奇元素的创造力

新奇元素的创造力其实就是形式美的多样化的体现。儿童绘本的绘制过程,需要画家本身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不拘泥的绘画表现手法,新奇元素的创造可以通过造型的设计和绘画表现手法的丰富性展示,其中造型设计中的想象力与夸张感的表现不是一朝一夕练就的本领,在我国儿童绘本设计的画家中之所以会欠缺这方面的能力,与我国的美术教育有一定的关系,国内画家大多数接受的是传统写实的学院派的教育理念,以空间质感及扎实的素描绘画能力作为衡量一个画家的基本要求,学习期间的基本课程也始终围绕着长期作业为主,速写的练习中被强调的形神兼备及熟练的线条技巧,虽说也有强调形式感及独特绘画魅力的变形手法,但是对于“优美感”“拙味感”“厚重感”等具有传统绘画欣赏范围内的形式美感比较偏向,有机体无机体的造型怎样塑造,使无中生有的想象从无意义到有意义,这对大多数传统画家都是一个挑战。中国画家和文学家在专业学习与成长的过程中培养了扎实的基础和朴实的艺术观,但是缺少了更为自由与想象的空间,所以在文学内容和绘画造型中,国产的儿童绘本都显得单调而缺乏想象力,国内的画家根据文字内容把故事交代清楚没有问题,但是在画面的延展性的设计中,用图像去表意的能力就有所欠缺了。

二、“传神论”与趣味感的表达

“传神写意”本就是中国传统美术观中最为重要的观点,眼神的刻画是十分重要的表达手段,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作品无论繁复与简练,描绘物体无论人或物,都可以从眼神动作的刻画中看出心理年龄和情绪表达,儿童的眼神时而单纯善意,时而天真滑稽,有时也会愤怒而邪恶。国内画家在刻画人物和动物形象的时候,往往不够关照儿童的情绪和心理感受,简单的将其统一化一视同仁的对待,在刻画的眼神中我们看到的即是空洞的、幼稚的、老成而呆板的,刻画的儿童形象也是过于乖巧和少年老成缺乏生机,眼神姿态中传达不出情绪,随即故事的吸引力也就随之降低了。国产原创绘本有很多作品都给人以平淡无趣的感受,与眼神的刻画也有一定的关系。成功的儿童绘本中在神态描绘时,应关注儿童世界的单纯化特点,这一特殊的群体决定了此中的“传神”应建立在“童趣化和轻松感”的基础上,神情神态都是“传神”需要关照的方面。传神的刻画不在乎绘画的简单或复杂,在绘画的表现手法上也没有特殊的形式上的界定和约定俗成的套路,它是画面中幽默感与轻松感传达的必要手段。优秀的儿童绘本画家应该拥有一双画家的手,一颗儿童的心,才能符合儿童对趣味关注的要求。

三、抽象具象中的呆与趣

谈到绘画首先说到风格,儿童偏向于什么样的绘画风格的表现取决于对具象与抽象的理解。普通的绘画观点认为,越为具象的造型越能让读者产生共鸣,所谓的具象既是较为写实的手法,弗里曼发现,学前儿童更喜欢小的居中的画不喜欢写实的;而阿姆斯顿得出的测试结论则是:“幻想性的绘画作品比忠实与生活的绘画作品更受欢迎。但是在一些年龄稍大的儿童当中,写实的绘画手法更受到女孩子的喜欢,比如对美丽事物的刻画越是详尽越是能够激起阅读的兴趣,这样的测试有一定的局限性与随机性,所以可以说在这个方面至今未有一个定论,其中应多加考虑文字提供的想像空间是决定风格的必然之路,但是不论具象还是抽象的画面都有其趣味理解范围,在设计中也应有年龄层次的划分。虽然儿童对于绘画的具象和抽象没有明确的界定,但是对于画家来说如何处理好真实与想像,老练与稚嫩,童趣与低幼都是在趣味化的表达中制约画面趣味化的条件。国产绘本画家不能一直将视野停留在一般趣味形式的表现上,如添加有趣的道具丰富画面或是让主人翁做逗趣的动作,添加动物与之产生有趣的互动,应该将对趣味的理解建立在情感的传递及内心刻画上。

第4篇:这样想象真有趣范文

一、在童谣里寻找“趣味点”

将童谣从词、句、篇这三个角度来深入感知,并且分开解读,通过“读――思――找”这样三个步骤来进行分解童谣,重点是“找”。以童谣《会走的花》:“哗哗哗,下雨啦,起来一群小娃娃。红的伞,绿的伞,路上开满会走的花。”为例,引导学生自由地读一读,想一想你从童谣中读到了哪些形象、事物、情节、故事?

(一)找元素:发现――提取

可以找到的词有:雨,娃娃,伞,路,花。

可以找到的句有:哗哗哗;下雨啦;路上开满会走的花。

可以找到的整篇的意思是:下雨啦,路上有很多撑着伞的人。

(二)找情景:感悟――想象

童谣的内容丰富有趣,短小精悍的语言中蕴含着许多情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读一读童谣,说一说感悟,并且进行情节的想象。比如上述童谣中,就可以联想到下雨天人们在雨中疾走的情景,伞很多很多的情景;水花像小娃娃一样飞溅的情景。

(三)找故事:发散――联想

童谣的想象丰富,有些童谣虽然字里行间里没有直接写出故事,但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联想童谣中蕴含的故事。比如上述童谣,就可以联想出孩子们在雨中互相帮助的故事,雨中玩水的故事,雨中嬉戏的故事等等。

二、借“趣味点”进行“巧构思”

把在童谣中找到的去趣味点,比如元素、情景或故事聚集到一起,摆在一起,统筹设计,整体构思,形成一个创作的思路,我们可以通过“定点”和“创想”两种方法展开巧妙的构思。

(一)“定点”构思

“定点”构思的意思是确定一个“点”进行创作的构思,这个点可以是学生感兴趣的“兴趣点”,也可以是童谣中有创意的“创意点”。

1、按“兴趣点”构思。“童谣”中的兴趣点,就是指儿童感兴趣的地方。可以从找到的元素、情景或者故事中去确定,学生对什么最感兴趣就确定以什么点进行构思。再拿童谣《会走的花》举例,有些学生对“伞”感兴趣,有些学生对“雨中的故事”感兴趣,有些学生对“雨点飞溅的情景”感兴趣,这样就可以确定不同的兴趣点,构思的画面也就各不相同了。

2、按“创意点”构思。“童谣”中的创意点,就是童谣中描绘得比较有特色、有创意的地方。创意点,需要反复诵读,并且通过教师的引导才能有所体会。确定创意点,就相当于确定了整个作品的全新构思。比如童谣《荡秋千》中,傻大妞的一悠、二悠、三悠,就比较有创意,由此构思的作品也定会充满创意。

(二)“创想”构思

“创想”构思指的是通过有创意的想象,构思创作,通过创意想象形成有特点的、有个性的画面。当我们把头脑里的灵光乍现和幻想付诸实践变成真实的作品,这个过程是非常令人愉悦的。

1、元素多悟。就是要求每个学生用自己独特的内心情感去感悟所要表现的那个“元素”,对一个“元素”感悟出不同的意象来。比如对“雨”这个元素,先让学生们说说自己意象中的雨,因为个性、生活经历等的不同,他们对“雨”的感悟就各不相同,因而创作的作品也会呈现出丰富多彩、各不相同的情景。

2、情景扩展。对“情景”的扩展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感受。如“哗哗哗;下雨啦!”这个句子,首先请学生讨论下雨时候的场景,有趣的雨中画面,雨中的景物等等,并注进自己真挚的情感,然后再开始感悟。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尽快寻找到自己欣赏的意境。

3、故事延伸。是指针对学生对童谣的故事性比较感兴趣的心理特点,通过大胆的想象,延伸故事的情节,深入想象到很丰富的画面。这样的构思不但新奇有趣,而且作品也极其丰富。

(三)“表现”构思

在仔细品读童谣的基础上,既要让学生带着想象从童谣里走出来,又要让学生带着想象把整首童谣的意境画出来,还要让学生带着新思路把童谣的意思进行全新的改变,从而使创作的作品内容更加丰富,构图更加多样,颜色更加多彩。那么用怎么样的方式方法表现自己的构思,进行组织和表现画面,创造作品的形式美,是在构思之后的重要环节。通过我们的实践,发现以下几种创作形式,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能够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

1、拼贴画,呈现简约大气。拼贴方式可以使人轻松地关注要点。拼贴方式过滤了繁杂的思绪,沉淀了丰盈的内涵,为微妙的精神建构出纯净的形式。

2、刮蜡画,展现单纯精致。用刮画纸进行刮画创作,材料简单,创新方法。学生画得单纯愉快,同时作品又不失精致。

3、蜡彩画,体现童趣童心。通过用油画棒和水粉颜料结合的方式,表现画面,凸显蜡彩的自由趣味,体现童心童真,美妙无限。

4、构成设计。也就是练习点、线、面的组合。对学生讲点、线、面,虽然显得空洞化和概念化,但它却实实在在存在于童谣绘画创作中,对它的运用表达及处理的不同效果,将体现出不同学生不同的审美倾向及素养。对学生来说,他们掌握了点、线、面的构成组合方式,就能随心所欲地表达自我。运用童谣中提取的元素,就可以进行这样的尝试。

5、意象表现。是指根据童谣中提取的某些元素,进行意象画的构思。意象画的重点不是画面的内容表现,而是画面的“意”。

冈布里奇曾说“一个人永远不能穷尽对美术的探究,他会在其中不断发现新的东西。美术本身是一个令人兴奋不已的世界,有着它本身独特的法则和神奇的境界。”作为美术教师,我们要带着孩子们欣赏那些有着悠久历史、蕴含了丰富文化的童谣,尤其是那些已经展现在我们教材中的“经典”童谣作品,我们更要将它们好好利用起来,引领着孩子们探究童谣,解构童谣,体验绘画创作的各种乐趣,发展思维,创造出精彩的作品。

参考文献:

[1]胡明哲 《视觉语言基础研究》 《中国中小学美术》 2010年第3期

第5篇:这样想象真有趣范文

一、利用好奇心,巧设导入环节激趣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结合美术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曾经在一年级美术课《谁画的鱼最大》一课时,我在开课前的互动环节就设计了“正反话”游戏。以老师说学生对的形式,“我说前,我说后;我说左,我说右;我说小,我说大。”等等,并且边说边做动作。同学们一听活动要求就乐了,此环节的设计不仅快速调动了学生的课前注意力,还调动了手、脑、口的协调能力,为课内知识重点的传授打好铺垫。紧接着播放电影《海底总动员》片段,通过欣赏,引领孩子们走进充满童趣梦幻般的海底世界。适时提问:“你都看到了什么?能叫出哪些鱼的名字?它们和平时我们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对影片中哪条鱼的印象深刻,为什么?你知道影片中的形象是如何制作的吗?”通过谈话式的提问引导,不失时机诱发,使学生了解到这些生动可爱的海洋明星形象都是根据生活中真实的海洋生物通过想象绘制出来的。这就大大的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及创作欲望,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的视觉产生有图形可画,有东西可联想敢联想,从而画出充满童趣的极富想象力图画。

再如,在上《漂亮的瓶子》这堂美术课时,我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想象,进一步体现瓶子的造型特点,于是,课前悄悄地在篮子里装上几个不同的瓶子并在上面盖上彩色的衬布,请几位不同小组的学生把手伸进袋里摸一摸,感觉它究竟是什么形状,有什么质感,从感受中来大胆猜想它们的形状。学生们个个都好奇地皱着眉,积极思维,互相讨论猜测,这时再让他们立即彩泥快熟捏出自己所感受到的瓶罐不同形状,学生们兴致勃勃,捏出的瓶子竟比原有的更漂亮、造型更新奇富有创意。在课堂教学中,通过适时置疑的方法,引起学生兴趣,展开“想象”,从而得到乐学的效果。

二、营造宽松课堂氛围,激活“想象”灵感

作为美术教育者的我们总会寻找孩子们在画中表现出的奇思妙想。那些与众不同的色彩、线条与构图,灵动而富于个性,常令成人们惊叹不已。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尤其喜欢绘画,甚至作为一种闲暇课间的消遣,当五颜色六色的颜料通过他们的小手自由地挥洒在纸上时,他们的脸上会写满笑意,因为他们真正的轻松而快乐。作为美术教师应尽量为孩子们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启发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有充分施展个性的机会,从而使他们尽情的勾画出那份“匠心独运”的妙笔佳作。

如:在高年美术教学中《奇思妙想》一课,利用多媒体课件,先出示一块巨石图片,问:“你认为它应该出现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在沙漠里。”“在草原上。”“在原始森林里。”……老师再将画面补充完整,出现的是悬浮在海面上。这一结果大大超出了孩子们的答案,既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也扩宽了孩子们的想象空间,使他们了解到绘画没有唯一对错的答案,每一幅作品都需要画者对生活的感悟,并要勇于打破常规。课堂的氛围是轻松的,但不等于不负责,真正的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创作灵感的萌发是至关重要的。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到由“被学习”为乐学习。

三、赏析提升,融情创作

以情启学,在教学中,教师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动机、情感赋予感彩,学生的学习活动就不会感到枯燥和单调。

在这一过程中,启迪学生的情感,能调动学生绘画的积极性,强化绘画动机,激趣乐画。

例如,在上校本美术课堂《戏曲脸谱》一课时,教师一开始就放出一段京剧录像,给学生以直接的感受。再告诉学生戏曲的种类繁多,京剧是中国最典型的传统形式之一中,人物脸上涂满了花花绿绿的图案,很好看,那就是京剧脸谱。有人说脸谱是“心灵的画面”,以大胆的想象写意地勾画出各种不同性格的人物:红脸谱象征忠正刚烈的人,紫脸象征孝顺稳重的人,黑脸象征正直爽快的人,粉脸象征忠正的老人,小白脸象征奸诈邪恶的人,绿脸象征暴躁蛮横的人,金银脸象征神仙、佛祖、精灵、妖怪……通过介绍,使学生对脸谱有所了解,从而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一种喜爱之情,更有助于脸谱的绘制技法的研究学习。课堂上教师还准备了油彩,让孩子亲身体验在脸上勾描添画的乐趣。

四、利用童瑶故事、神话传说,激情创想

我们知道小学生最爱看的书大多是传说、童话、科幻杂志,常常使他们静静的坐在那儿半天。随着读书活动的开展,既然学生对童话这么感兴趣,我何不就从这一点入手,让他们画出一些创意想象画呢?

第6篇:这样想象真有趣范文

关键词:小学习作;三年级;兴趣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小学三年级学生刚学写作文,会感到困难、吃力、束手无策,教师也感到很棘手。但只要教师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传授恰当的写作方法,充分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自发自觉的经常练笔,才能更快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一、激发兴趣,乐于写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先导”,可见有了兴趣就有写作的动力。浓厚的写作兴趣,能够激发学生写作主动性的发挥,当学生对写作产生了兴趣时,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悦地投入到写作中去。比如,小学生比较喜爱、熟悉小动物,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可以安排学生一次习作,讲清观察方法,引导学生去观察一种动物,有重点地观察这种动物外形特点及活动情况,到作文课时,大家一起交流自己喜欢的动物,学生的兴趣瞬间就能提起来……老师对学生习作里用得好词好句、好段都给予肯定和表扬;对学生的一丁点儿进步,都要及时肯定,使学生感到作文并不难,从而产生对作文的莫大兴趣。

二、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积累写作素材

作文要做到观察、思维、表达密切结合,教师要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学生作文的内容来自对生活的观察、感悟。作为语文教师,要有勇气打破传统的课堂作文教学的模式。可以带学生走向大自然;积极引导学生去认识、探索、思考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物,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观察的指导途径很多,例如:课内阅读教学中结合课文,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再者根据训练的需要指导课外系列观察活动,并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分析、思考,选取材料。

无论是看图学文还是阅读课文,都可用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富饶的西沙群岛》为例,在教学时,教师先引导学生找出作者观察的顺序:水面――海底――沙滩――海岛上,告诉学生这是按空间顺序来写的;再引导学生学习观察的侧重点:水面主要观察了颜色及变化来表现其美丽的特点,海底主要观察了海洋动物的样子及活动来说明西沙群岛的富饶,海岛上则是抓住树多、鸟蛋多、鸟粪多来表现起鸟多。在教学之后,及时让学生练习。再如上《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又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按时间顺序来观察和描写景物,以及抓住有代表性的景物来表现特点的方法。教学后教师让学生按时间顺序来介绍自己熟悉的一个景点,使他们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所熟悉的景物。提起植物,小学生脑海里会出现许许多多的花草树木的样子,但是如果要将平时所熟悉的植物写成作文,极多数学生会感到无从下手,有的会觉得无话可说,有的三言两句就写完了。怎样才能写好植物呢?首先要细心观察缩写的植物,并做好观察记录。观察时,先看整体的特征;再看颜色、枝叶及生长环境。接着,安排好写作顺序。

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外,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的情境,引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让他们在想象中感受习作的快乐。

四、拓展阅读,教学生学会积累

杜甫有句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就是说要多读书,读好书。那教师怎样教学生读书积累呢?教师可以介绍相关书目给学生读,如《格林童话》、《中国成语故事》、《伊索语言》以及一些本年段的优秀作文等,引导学生认真地读,反复地读,直到把它读懂。学生阅读时需要在书中画出关键词语和精彩的语句。并把优美的词语和精彩的句段都摘抄下来,丰富他们的词句库,胸中有积蓄,以便在习作中能随手拈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读了文章之后,有什么感受、想法,让他们想清楚,理清楚,再写下来,并且能够联系实际生活谈点体会。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只有书读多了,积累的多了,练笔多了,作文才能写得好。

五、结语

第7篇:这样想象真有趣范文

一、创设情景巧妙导入 激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头是一节课成功的前提,教师应认真设计导入这一环节。上好一节课,巧妙的导入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注意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在上课一开始就能注意听讲,才有可能连续认真地听下去。教师要创设各种教学情景,渲染课堂气氛,引起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兴趣。那么,怎样才能巧妙地导入呢?导入新课这一环节至关重要,方式方法非常多,如用寓言故事、相声、小品、流行歌词、发人深思的名言警句、新闻资讯和时事、在身边而常见却视而不见的生活事例、让人在笑声中感悟诙谐、幽默、恰当的比喻……让学生感到亲切、真实并且具有丰富的内涵让人欲罢不能。这种教学资源能够在一瞬间打动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思想产生震撼的效果,能够一下子让学生进入我愿学习的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参与课堂,融入课堂,达到教育优化的效果。

二、开展丰富活动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课程下的思想品德课中,每一课后面都有“阅读与活动”这一栏目,其中有阅览人生、感悟名言、辩论时刻、活动体验、点睛之笔等模块。如果认真组织学生开展相关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既能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感受,又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达到思想品德课最终的教学目的。

三、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思想品德这一门课的兴趣爱好,时常取决于学生对教师的情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使学生“亲其师”,为此,教师除要有自身的人格魅力外,还要以一颗火热的心爱护学生,真诚对待学生。教师应该明白,学生是自己的服务对象,是自己的朋友,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多与学生交流沟通,解决他们心理上的困惑,矫正学生不良的行为,这既是思想品德课教师份内的职责,又能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思品课教师应努力塑造可亲、可敬、可信的人格形象,以激发学生情感,取信学生。学生回答不上问题时,教师及时引导,回答问题后及时鼓励。如教师面带微笑走进课堂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和蔼可亲与殷切的期望,从而自觉愉快地学习。真诚的微笑又会给学生以莫大的鼓励和鞭策,焕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当学生回答不上问题时,教师及时引导,回答问题后及时鼓励;在课间教师多与学生谈心,真诚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使学生健康成长。

四、将政治知识生活化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由于存在着抽象的讲解过多,从概念到原理即空泛而枯燥,而对现实问题不是熟识无睹,就是避重就轻,轻描淡写,这样就无法真正满足学生的需要,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必须把握思品课的特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新课程下的思想品德课打破了原来政治课的束缚,很注重学生所学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更要强化时事知识的渗透与讲解。对于新世纪的中学生而言,国家的“三农”政策、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中央一号文件、各项民心政策、中东冲突、问题等等都是应该有所了解与掌握的,真正体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求学思想。除了教师的讲解与渗透外,关键是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搜索、掌握时事资讯,并形成这方面的兴趣,进而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学习效果。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尽量联系社会生活、用书本知识分析社会生活中的问题,甚至让学生走出课堂到生活中去,到大自然中去感受体验生活,联系实际,用课本知识解释社会问题,让学生感到政治就在身边,从而培养学生兴趣。

五、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思品课之所以不受欢迎,其教学方法单一、手段陈旧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此,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采取多样的教学手段,特别是充分利用电子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切实提高思品课教学的吸引力和趣味性。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代替了过去“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模式,既能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动画、图像、图形、声音等有机结合,将学生带入一种心旷神怡的境界,更使之具有身临其境之感,学生感觉生动有趣,自然激情高涨,教学效果也就事半功倍了。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直接形象的感知背景,使抽象化、理论化的知识具体化、感性化,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教学重点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六、锤炼语言,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8篇:这样想象真有趣范文

一、活动背景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对事物有一定的好奇心和强烈的创作欲望。因此在本次活动中,采用了不同的绘画方式表现兔子的动态,如先用拼摆表现兔子的各种动态、后用绘画的方式进行装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明确指出:“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所以本节课主要让幼儿在了解兔子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拼摆,表现兔子的各种动态,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充分挖掘美术教育的价值。

二、活动目标

1.幼儿在了解兔子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拼摆,表现兔子的动态,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2.尝试用各种线条表现兔子的有趣动作,并添画相关背景。

重点:表现兔子的特征。

难点:通过拼摆,表现兔子的各种有趣动态。

活动准备:

1.教师教具一套(内有兔子的耳朵、头、身体和四肢。)

2.幼儿绘画工具材料人手一份。

三、活动过程

(一)观察导入——寻找了解兔子的主要特征

师:今天我们班里有一位小动物。这个小动物它很顽皮,他想让大家先猜一猜?瞧!它先露出了他的两条腿。看到了这两条腿,你们猜一猜他是谁呢?

幼:通过观看、自由猜测是什么小动物的腿。

师:哦!你们认为是小狗的腿……看一看是不是呢?瞧!他又调皮的把他的小肚皮露出来了。

师:哦!你们认为是小猫,我们来看看他到底是谁呢?呦!他又把他的小门牙也露出来了。

幼:(幼儿异口同声的回答)是兔子。

师:你们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幼:兔子的三瓣嘴。

师小结:兔子有三瓣嘴,是不是呢?(师把布拿开,露出兔子的长长的大耳朵)。你们还真能干,真的是一只可爱的兔子呀。一起跟兔子打声招呼吧!

(二)请幼儿表演兔子的动作

师:刚刚我们跟兔子都互相认识了。谁来学一学兔子是怎么走路的?

幼:上台表演兔子走路时的样子。

师:哦!你觉得兔子走路是这样的,那你能不能来摆一摆兔子的动作呢?(哦!他是这样摆的,兔子的一只腿抬的高高的,另一只腿还弯了过来,两只手还来回晃动呢。)

师小结:原来呀让兔子的胳膊和腿都动一动,就会做出很多有趣的动作。你觉得兔子还会做什么有趣的动作呢?

幼:幼儿自由想象兔子的有趣动作。

师:你觉得兔子会跳,那你来摆摆看。

师:哎呀!他摆的兔子很开心的跳了起来!两只手都举起来了,他又调皮的把他的两只脚也都翘起来了,看来这只兔子是很开心的。

师小结:刚刚你们帮兔子摆出了这么多的造型,都是通过兔子的四肢来改变他的动作。那你们想想看,兔子除了会走、会跑、会跳,还会做什么动作呢?(师可提示幼儿想想看,兔子吃东西时是什么样子的?)

师:哦!他是这样摆的。兔子的两只手都放在了嘴巴的下面,手里还拿了一根胡萝卜,就好像在吃东西一样!想想看,兔子还会不会像我们人一样做运动呢?

师:原来兔子也可以像我们人一样倒立!也真有趣啊!那你们再想一想,兔子累了他会想干嘛呢?

幼:想躺下来休息一会。(摆出兔子休息时会做出的有趣动作。)

师:我们一起来看兔子躺下来休息的时候他的四肢发生了什么变化呀!兔子休息的时候,两只手枕在了自己的头下面,一只腿还放在了另一只腿上面。

师小结:要想兔子做出不同的动作,我们除了可以移动他的头,更重要的是移动它的四肢来改变动作,这样兔子就会做出很多有趣的动作!那么接下来你们就用手中的画笔把它画下来,然后送给他的伙伴们,好吗?

(三)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师:你们在画兔子的时候,一定要让他的四肢都扭动起来,这样你画出的兔子才会更有趣。(此环节主要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大胆想象和画出兔子的各种有趣动作。)

(四)欣赏交流——说说兔子的各种有趣动态(玩接龙游戏依次介绍自己的兔子在干吗)

师:你的兔子在干吗?

幼:我的兔子在跳舞。

(五)活动结束

第9篇:这样想象真有趣范文

关键词 音乐教育创新教学幻想的翅膀

一、打开学习之门,架一座“兴趣之桥”

音乐课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儿童,然而能否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学得主动轻松,我觉得非常重要,因为兴趣是打开学生主动学习之门的钥匙。为了让学生学得轻松,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注重诱发学生兴趣,在学生与音乐之间架一座“兴趣之桥”。

(一)围绕“兴趣”,选择教法。

围绕“兴趣”也就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依据儿童的特点选择贴近他们生活,容易被接受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去,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切分节奏XXX,学生对切分节奏中“中间长,两边短”的节奏特点很难把握,容易读成X XX或XX X,如一味地领着学生反复进行机械地练习,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我根据学生喜欢喝酸奶,让他们念酸奶的广告词“甜甜的”、“酸酸的”多念几遍,然后再移到XXX上来,这样学生看到XXX出现,就会高兴地说:“酸奶型的节奏来了”,学生就轻松地掌握了切分节奏,就会觉得学习音乐也是乐趣无穷。

(二)诱发“兴趣”,贯穿始终。

小学生好奇心强,但持久性差,要让他们在四十分钟内,始终保持积极主动,难度很大。所以,我们必须在教学中时时注意对学生进行“兴趣”的诱发,并要贯穿始终。如:常用音符X 、X 、X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准确牢固地掌握其时值,我是这样设计的:课前我用火柴盒制作了“魔盒”教具,将一个彩色线团放在中间,并把钱头露在外面,上课时拿出教具,告诉学生:这是一个神奇的盒子,它能测量X 、X 、X的长度,然后我请一位学生捏住线头,让他在我开始读时向外拉线,读音停,我就把盒子外面的线剪断,让学生在直观演示中,认识音符的时值,接着,我因势利导,运用体态律动来配合读节奏,指导学生准确认识X 、X 、X。因为学生很喜欢小动物,我让他们戴上小猫、小鸭、小老鼠的头饰,然后指导他们边做体态律动边学小动物的叫声来读

2/4 XX X XX X X X X XX X X X

喵 喵嘎嘎嘎嘎 吱吱吱吱 吱吱吱吱

同学们始终兴致很高,也很开心,对X、X、X几个音符也牢牢记住了。因此,要提高我们的音乐教学效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别忘了在学生和音乐之间架一座“兴趣”之桥!

二、真诚交流,搭一座“心中的桥”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研究发现:如果教师以真诚的态度面对学生,学生会逐渐向老师敞开心扉,说出自己心理的感受,指出自己的看法,使师生之间有深刻的沟通。 “亲其师而信其道”。情感有迁移的功能,学生对教师的情感,迁移到学习上,可以产生巨大的学习动机。教师看到的将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高涨,教育工作的事半功倍。那如何孕育这巨大的教育“亲合力”呢?

(一)真诚的课堂对话。

陶行知先生说道:“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但在如今新课改的大环境下,课堂上老师跟学生玩假的并不少见:有的老师表扬时信口开河,说某同学你真了不起,长大准能成为文学家,某同学这么聪明,将来当个科学家没问题,却并不是真心话……在这样的熏陶下,学生和老师的对话中也缺少了真诚,他们总是猜测说什么话才是老师喜欢的。我觉得在课堂上,教师应该以真实又真诚的态度与学生交流,消除学生的疑虑,让他们敢与老师讲真话,乐于和老师讲心里话。

我经常想起加里宁的一句话:“教师每天仿佛都蹲在一面镜子前,外面有几百双精细的、富于窥伺出教师的优点和缺点的孩子眼睛在不断地盯视着他。”教然后知困,学而后知不足,与学生真诚以待,平等对话彼此有收获。

(二)真诚的课外交流。

在孩子们的心目中,老师往往是一种威严的、高高在上的形象。小学生很少会想到与老师进行交往,尤其是情感的交流。作为教师,只有积极主动地丰富自己与学生间轻松、自然的交流,才能使学生消除戒备心理,成为学生信赖的大朋友。事实上,与学生进行真诚的感情交流,是了解学生,对学生进行个体心理素质培养的最有效途径。只有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态度亲切、真诚地和他们互相交心,架起一座师生间心灵的桥梁,这样的交流是润物细无声,不露教育痕迹,但又切实地对学生心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古云:教师心不诚,教育则不灵。有了真诚,才能创造出教育的美好境界,有了真诚,才能搭起一座师生心中的桥……

三、因势利导,插一双“幻想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