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物联网协会工作计划范文

物联网协会工作计划精选(九篇)

物联网协会工作计划

第1篇:物联网协会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 电网项目规划 项目建设进度 项目青赔

电力作为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承担着更为重要的社会责任,要以“安全可靠、适度超前、科学合理、有序高效、简洁明确”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原则,遵循电网发展的客观规律,准确把握制约电网发展的关键环节,认真研究配电网规划建设的原则、主要任务、需要处理好的关系和注意问题,努力建设网络布局合理、网架结构坚强可持续发展的电网,为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1 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为电网建设提速,实现降本增效

电网规划事关全局,规划是实现电网安全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是提高供电可靠率的第一个关键环节。好的规划是最大的经济,一个好的规划可以事半功倍,可以为电网建设、运行打下好的基础,必须始终牢牢把住规划这个龙头。电网规划是个系统工程,包含的内容、涉及的单位部门非常多,协调的工作量非常大,一个部门是干不成、干不好的。规划部门要毫不犹豫地肩负起组织、协调、带头的作用,各专业部门必须积极参与和配合,全力以赴做好电网规划工作。要特别注重规划的评价性和经济型。一个规划做出来好不好,电网投资值不值,必须要有一个衡量的办法,必须要对规划、建设、运行成本、效益有个全盘考虑。

2 贯彻“精益化”理念,推进“一体化”工作,提高电网建设管理水平,为电网建设提速

(1)电网项目建设进度、青赔、物资供应等工作,是电网项目建设的前提保证。严格执行电网项目建设的规范化、标准化,进一步提升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必须强化安全、质量、进度管理。电网建设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必须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强化安全培训和教育,完善施工应急预案,特别是要抓好施工过程中对安全隐患的排查;采用督查和联合检查并举方式,同时结合安风体系细化各项安全工作并形成PDCA闭环管理;电网建设质量是工程项目的生命,是衡量项目实施效果的标准。必须按照样板创优工程标准进行监督落实;电网建设进度管理是工程建设的基础,必须合理安排人力、物力、投产时间,确保均衡化施工,杜绝目前集中力量扎堆施工带来的安全隐患和质量隐患;采用按照年、月、周计划细化到日计划执行的管理。

(2)针对电网项目建设进度的时间,严格执行公司的合理工期及利用自身各种有利条件,合理安排建设时间。从项目的提出,深入思考项目建设的工程量、人力、物力及停电时间等因素,制定项目施工完成时间表。根据施工计划时间表、施工力量把项目建设工程量量化安排到每一天,形成每天施工计划安排,落实工程施工每天必须完成的工程量。例如,针对一间配电房的建设工期为35天,在制定5个周计划的施工安排的基础上,细化制定35个日工程施工安排计划表。列出每天工程完成的工程量及施工力量的安排,并由工程管理人员每天到点到位进行巡查,针对工程每天的完成的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及每周通报相关的内容,把分析汇总结果与工程奖罚机制有效结合。通过优化、细化相关管理,从而提高电网项目建设速度。

(3)青赔工作当前工程建设普遍存在的一个难点,必须结合省政府相继出台的一系列支持电网规划建设的规定和办法,如《广东省电力建设若干规定》、《关于加快我省电网建设的若干意见》,及各地级市出台的相应的规定和办法等等。把压力传递给各级政府,特别是要传递给区政府、镇政府、村委,要及时传递、早传递。必须与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建立联动机制,通过联席协调,解决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难点,尤其是青赔工作。

针对项目青赔工作,结合各级政府的相关文件及电力部门自身的有利条件,提前把各种困难消灭在萌芽之中。从项目提出,必须深入考虑项目建设的难点及突出点,在项目开工建设之前,属地单位必须利用与各级政府建立的联动机制,组织召开联席协调会,向各级政府及相关村委会详细介绍该项目建设的优点及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并提出项目建设的困难及突出点,把困难向政府传递,提前做好青赔的相关工作。例如,针对配电房的建设,属地单位必须通过协调会与各级政府规划部门或村委会签订配电房用地协议;针对高、低压线路走廊,属地单位必须与当地的政府规划部门及村委会签订线路走廊协议,及落实每段线路走廊的具体负责人,针对线路走廊中,存在的困难及突出点,由各级政府、村委会或村民承担协调解决;通过提前解决电网项目涉及的青赔问题,从而提高电网项目建设的速度。

(4)物资供应是电网规划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贯彻落实公司物资工作要求,深化物资管理,加强物资申报的全过程管理。继续强化物资供应链核心理念,加强物资采购全过程和供应商的全范围管理,确保物资供应的及时、准确、优质。梳理配送体系,推进地县“两级配送”的全面实施,提高配送能力。突出抓好物资申报管理、闲置物资处理等工作,扎实提升物资管理能力。

针对物资供应工作,严格执行公司的要求及相关制度,结合电网项目施工建设进度时间表,提前做好相应的物资供货计划表。实行黄绿红三盏灯跟踪机制,抓住关键时间节点,做到物资供货计划、物资到货计划与工程项目横道图的高度吻合。充分利用闲置物资,形成闲置物资材料库。项目规划的时候充分考虑各种闲置物资材料,从而缩短物质供应时间。通过物资细化跟踪管理,确保物质供应的时间,从而提高电网项目建设的速度。

第2篇:物联网协会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物联网;挑战;对策

中图分类号:G20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7-0265-02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积极谋划和争取在这次浪潮中占据制高点,掌握主动权,成为当前许多国家和地区政府走出金融危机,增强发展动力的一项重要举措。我国政府和相关产业部门高度重视、积极推动,部署早、研发早、应用早,在“物联网”领域具有先发优势。但是,在繁荣发展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目前中国物联网的发展也面临着不少问题。只有及早谋划、分析制约发展的阻碍因素,集中攻关、探寻应对挑战的对策措施,才能避免中国物联网发展“起大早、赶晚集”的被动局面。

一、国内物联网发展面临的挑战

国内物联网的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面临严峻挑战。制约物联网发展的因素很多,集中体现在体制、标准规范缺失、核心技术缺位和“无形”资源紧缺等几个方面。

(一)体制,迟滞物联网的产业化进程

物联网的产业化发展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不同地区、多个部门、多个行业,牵涉众多资源共享和利益协调问题,体制上的障碍将严重制约物联网的产业化进程。中国传统的行政管理体系是以一种条块分割的形式存在的,在部门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分割情况,比较普遍。这种分割,一方面造成行业信息难以共享;另一方面,作为物联网发展基石的基础性网络建设也受到阻碍;同时,条块分割的局面致使部门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沟通协作少,顶层设计缺乏,凸现出难以形成产业规划、研究成本过高、资源利用率过低、无序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的态势,不利于商业模式的形成,不利于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联动,不利于物联网大规模发展应用。

(二)标准规范缺失,制约物联网技术大规模推广

物联网具有多学科性质,其涉及的技术多样、标准繁杂,我国在基础标准方面功底薄弱,要建立起完整的物联网标准体系难度较大。而标准规范的缺失是制约物联网普及和终端大规模推广的主要原因,在硬件接口和数据协议等方面的不兼容问题,使不同厂商的设备和软件无法在同一个平台上使用,设备之间的协议没有统一的标准,客观上造成产品间互不兼容,应用成本较高,严重影响物联网信息采集、传输、处理的效果和效率。另外,国内物联网标准体系制定的落后,将直接影响我国在物联网领域国际标准制定上的发言权。

(三)核心技术缺位,导致成本过高和安全隐私问题突出

纵观我国物联网的技术创新,相当一部分是在原有信息化技术基础上的深化和发展,通过增加新功能,使物具备了物联网特性。但这并不是从无到有的原生态创新,所以也很难形成核心技术,缺乏关键技术的独立自主产权成为限制中国物联网发展的关键因素。首先,大量采用国外技术,在专利方面受制于人,在信息安全方面没有保障,更导致物联网数据采集环节的传感器、电子标签的成本过高拖累整个物联网行业的发展。其次,在物联网中,传感网的建设要求RFID标签预先被嵌入任何与人有关的物品中,物与物、物与人之间采用无线传输技术进行通信,安全隐私问题突出。如果在信息安全、数据加密等关键技术方面不能有所突破,对国家和企业的安全利益以及人们的安全隐私有所保障,势必阻碍物联网的推广普及。

(四)“无形”资源紧缺,阻碍物联网的长远发展

物联网是一个信息技术高度集成、各种网系高度融合的网络综合体,其无处不在的特点,使物联网的信息采集节点众多、信息传输以移动网络和无线接入方式为主。基于此,物联网的发展必然需要大量的“无形”资源作支撑。首先,是频谱资源问题。物联网未来将应用于无法准确估量的行业和场景,必然将产生海量终端,形成远远大于人与人通信互联的移动通信和无线接入的数据量,到那时,频谱资源的短缺将成为物联网难以克服的瓶颈。其次,是地址资源问题。组成物联网的众多节点需要地址进行通信,而现有IPv4的地址空间在2012年左右将被耗尽,资源逐渐不足的背景下,如何实现节点间的有效寻址是需要在应用中考虑的问题。

二、应对挑战的对策思考

总理在“无锡传感网中心”调研时指出,“在传感网发展中,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贯彻总理指示,针对当前物联网发展面临的挑战,我们应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顶层设计,发挥国家战略筹划能力

物联网作为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应该宏观把握,在战略高度进行整体和统一的规划。一是要注重顶层设计。明确物联网的产业定位、发展目标、时间表和路线图,描绘物联网发展蓝图,为物联网发展指明方向。二是要加大政策扶持。通过财政税收、优先采购、设立基金等扶持政策,引导社会的多元投资,引导企业加强研发,引导物联网的领域应用。三是要健全体制机制。完善物联网发展的组织体制,加强部门、地区、行业间的协作和资源共享;健全利益协调机制,推进物联网发展过程中部门、地区、行业间的互利共赢。四是要完善法规制度。完善立法,加大对物联网信息涉及到的国家安全、企业机密和个人隐私的保护力度;加强对监管机构的人、财、物投入,完善监管组织体系,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监管合力。

(二)尽快制定标准,确保在物联网领域的国际话语权

制定科学、统一、权威的物联网标准体系,是推进物联网规模化应用、产业化发展,赢得物联网领域国际话语权的首要前提。一是要尽快统一国内标准协议。物联网相关产业部门要加强合作,会同科研机构、各基础网络开发商、终端设备生产商,统筹协调、集中攻关,统一硬件接口标准和数据协议,制定完善物联网相关标准体系。二是要坚持国内标准和国际标准同步推进的原则,加强同国际权威机构、物联网研究先进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对话和合作,确立并扩大我国在物联网领域国际标准制定上的发言权。

(三)加快技术研发,形成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是物联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驱动力。因此,一方面要结合实际,确定物联网技术应用的重点和难点。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内,RFID、传感器、嵌入式软件、传输数据计算及物联网安全等技术是亟需研发的重点。另一方面,组织力量协力攻关。要组建由政府、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科研机构、金融行业协会等建立的产业联盟,在共性及关键技术的领域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形成更多更好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品牌,着力解决好制约物联网发展的成本、安全等问题。

(四)借力“两个融合”,实现物联网发展与国家信息化建设同步推进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战略决策,深刻揭示了信息化与工业化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和融合发展的特点,将信息化推到一个新高度。2009年3月,国家总理又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三网融合”的战略思想,旨在促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的相互渗透、互相兼容、并逐步整合成为全世界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从而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形成适应性广、容易维护、费用低的高速带宽的多媒体基础平台。“两个融合”的战略决策,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奠定了基础,在物联网发展过程中,要借势借力,与国家信息化建设同步推进。一方面,要把握住“传感”这个“两化”融合的关键点,大力发展传感网;另一方面,要乘着“三网融合”的东风,大力推进网系集成化、业务综合化、资源共享化,为加快物联网应用铺路。

(五)开发资源空间,应对物联网发展对“无形”资源的挑战

随着物联网的不断发展,对频率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多,对无线电管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军地无线电管理部门和频管中心要着眼长远、超前研究、加强合作、积极应对。以“十二五”规划的制定为契机,加强对频谱资源的需求研究;超前研究和规划频谱资源的配置,逐步改进电磁频谱管理的方式;认真研究感知无线电、频谱池等动态频率分配的方式,为物联网大规模发展提供保障。另外,针对网络地址即将耗尽的实际,一方面,要加强IPv6和私网穿越等技术的研究;另一方面,要详细思考和规划,既要解决好有效利用这些新技术拓展网络地址资源的问题,又要确保新的地址协议与现有网络地址的有效对接和相互兼容。

(六)发挥示范效应,加快“感知中国”中心的建设和推广工作

在推动物联网发展的过程中,应该以重点应用领域的重大专项为示范,通过“局部试点、重点示范”的发展模式,来带动整个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当前,要抓好“感知中国”中心在无锡的建设,利用技术优势、资金优势、政策扶持优势和人才队伍优势,突出抓好平台建设和应用示范工作,并迅速形成研发安全感与产业突破的先发优势。在示范区建设取得相当的成果后,注重做好向各个地区、各个行业的推广工作,确实在关键技术上、应用系统上、商业模式上起到表率和引领作用,引导物联网向着产业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

三、结论

物联网的建设和应用问题涉及多学科、多领域、多层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只是作了一些简单的探讨。加快国家物联网的发展进程,需要以政府的引领和扶持为导向,以核心技术的研发为支撑,以领域应用为突破,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整体协调、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帅.我国物联网的发展现状与策略[J].科技创业期刊,2009(12).

[2]张群.对物联网的深度剖析 [J].通信企业管理,2010(1).

[3]吴功宜.智慧的物联网――感知中国和世界的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4]宁焕生,王炳辉,等.RFID重大工程与国家物联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第3篇:物联网协会工作计划范文

【摘要】作为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先行区、领头羊,江苏省近年来积极探索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客观上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需要进一步克服。协同创新思想及其应用,为江苏物联网的科学健康发展提供了崭新思路。只有通过在省域领导模式、管理服务体制机制、产业组织运行方式、融资体系及创新平台等方面进一步发挥协同优势,才能实现江苏物联网产业更高水平的发展。

关键词 物联网产业;协同创新

【基金项目】2012 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2012ZDIXM032):江苏物联网发展的协同创新研究。

【作者简介】贾华,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信息化与信息产业;郭强,南京邮电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校科技产业;张志华,南京邮电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产学研合作。

物联网作为信息产业领域未来竞争的制高点和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已在世界各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物联网的发展,已将物联网产业列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江苏作为信息化强省,已将物联网产业作为提升江苏产业核心竞争力、发展创新型经济的战略选择。

一、江苏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江苏是我国物联网产业起步较早且发展相对集中的地区,在技术标准、市场应用、人才资源等方面拥有一定的先行优势。尤其是2010 年以来,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在创新资源集聚、产业集群发展等方面已具有明显优势,全省物联网产业创新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物联网产业链。

(一) 国内外发展环境优越,区域规模优势明显

放眼全球,当前全球物联网相关技术、标准、应用、服务还处于起步阶段,物联网核心技术持续发展,标准体系加快构建,产业体系处于建立和完善过程中。从世界各国发展来看,美国于2009年开始就大力实施“智慧的地球”战略,欧盟同年推出“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意在引领世界物联网发展。而在此前的2004年,亚洲的日本和韩国就率先制定了物联网国家战略计划,分别为泛在网“U- Japan” 战略和“U- Korea”战略,以提升国家的核心竞争力,确保在全球的科技领先地位。

立足国内,根据新华社的《2012~2013年中国物联网发展年度报告》显示,当前我国物联网发展势头持续强劲。2012年以来,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呈现四大集聚区逐步成型、热点区域不断涌现的局面。产业区域分布上,已初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等四大板块集聚发展的总体空间格局,其中,长三角地区产业规模位居各区域首位。从市场应用角度来看,随着社会各个领域加快向智能化推进,众多行业对物联网的需求显著提升,智能卡技术、二维码识别、传感器等细分市场增长态势明显。作为全国各省域产业发展的排头兵,2013年江苏物联网产业规模达到1950 亿, 占全国总量的近40%,具体如图1 所示。由此可见,江苏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形势良好,位处产业聚集区域的核心地带,区位优势不言而喻。

(二) 区内产业布局合理,要素集群效应显著

根据江苏省出台的《江苏省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2年)》规划部署,无锡被确定为物联网产业核心区,苏州、南京则处于物联网产业支撑区。目前,江苏以无锡为核心区,苏州、南京为“一体两翼”支撑区,无锡、南京、苏州和徐州四大集群板块的产业布局基本形成,区内产业规模占全省的比重超过80%,产业集聚发展态势明显,具体见表1。国务院《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2012~2020年)》已于2012年8月实施,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全省物联网领域已累计拥有部级工程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省部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20家;省内东南大学、南京大学等9所高校和省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2所重点高校及中国科学院积极整合资源分别建立物联网研究开发机构;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以及国家广电总局等企业纷纷在江苏设立物联网技术实验室和推广中心等;在产品制造、软件开发、系统集成、运营服务等产业链相关环节,以国睿集团、南瑞集团、中兴软创等为代表的一批竞争力强、行业影响力大的骨干龙头企业脱颖而出。目前,全省开展物联网研究开发的机构接近百家,研发人员超万人,其中50%以上的研发机构、40%左右的研发人员集中在无锡。

(三) 发展模式初步呈现政府主导、政策引导的特点

正如其他新兴产业初期发展环境一样,需要政府主导、政府帮扶的“保胎”阶段,物联网发展也不例外。首先,在国家层面,从2011年4月以来,中央政府先后出台了《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等5部文件,从物联网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保障措施、资金扶持等方面全方位对物联网产业发展给予支撑。其次,江苏省于2012年2月了《江苏省物联网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15年,将江苏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物联网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基地和应用示范中心,使物联网产业尽快成为支撑江苏创新型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已经初步构建了一套政策支撑扶助体系网络,具体见表2。

(四) 产业发展处于全国第一方阵,具有比较优势

江苏是国内物联网产业起步较早和相对集中的地区,在各方面拥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如表3所示。一是在技术和标准方面,较早开展了核心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示范推广等工作,在国际国内相关标准制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二是市场应用方面,传感器、集成电路、智能计算、无线通信等方面产业基础较好,尤其是以资源集聚、技术创新、产业培育、应用示范为亮点的无锡物联网产业发展特色进一步凸显。三是科技研发平台和骨干企业呈现汇集效应,物联网软硬件、系统集成等环节拥有中电科技十四所、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南瑞集团、三宝科技、熊猫电子等一大批骨干企业,技术创新与市场应用推广能力较强。此外,江苏的科教资源优势、人才优势和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经验优势均为产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江苏物联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核心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缺乏优势

虽然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几乎已覆盖物联网的全产业链,但在物联网传感领域占据重要位置的芯片研发及应用,却一直是个“短腿”。长期以来,全世界CPU芯片被INTEL、AMD两家跨国公司垄断,系统芯片则被三星等公司垄断。目前,江苏乃至全国物联网产业中使用的芯片约八成来自进口,芯片至今依然是制约我国物联网加速发展的瓶颈。在物联网产业核心技术领域,以传感器技术、RFID超高频芯片设计技术、信息处理与决策分析技术等为代表的关键技术的整体实力与国外相比依然处于弱势。如国内传感器产业链上的单位已超过1500余家,然而较高档次的传感器产品几乎完全从国外进口,传感器技术水平比国外要落后15年左右。

(二) 产业应用面有待拓展

物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前景是被普遍看好的,有数据显示,发达国家的ICT (信息通信技术)产值已经占到了GDP的60%~70%,已呈现“天花板效应”。而中国是传统的工农业大国,2013 年ICT产值在GDP中的占比仅为17.6%。这个数据一方面体现我国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但从另一个角度而言,也说明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市场潜力巨大。然而,目前困扰行业的主要问题是成熟产品较少,产业规模基础薄弱。另外,全行业大量的产学研投入也存在着重技术、轻应用的现象。因此总体而言,短期内相当一部分物联网企业还处于市场摸索起步阶段,目前全产业还处于推广应用的初级阶段。

(三) 缺乏产业链龙头型企业

根据江苏省经信委2012年的《江苏省物联网重点企业及产品名录》显示,江苏省共有235 家企业列入名录,充分展示了物联网产业的整体水平、创新成果和综合实力。然而,作为产业发展龙头区域的无锡市,相对于2013年物联网产业链上拥有的794家企业,同期年度的核心总产值为900亿元,由此推算平均每家物联网企业平均年产值仅为一亿元左右。由此可见,全省物联网企业普遍规模偏小,缺乏大型龙头企业,产业群体中联动效应不足。客观上,正是由于应用领域缺乏大型规模化企业,以应用为牵引带动产业整体发展的思路难以发挥成效,对培育市场规模、构建完整产业链也产生了制约作用。

(四) 行业组织效用的整合不够

作为物联网产业发展环境中的几个关键组织: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行业组织、政府等五大要素均直接或间接对区域物联网产业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发挥行业组织的联合协作中,客观上存在着普遍对于技术、市场、知识的高度重视,而相对弱化对管理、协调作用的认识。因此,行业组织之间缺乏有效的“合力”机制,使得整体产业链发展受到制约。具体表现在:全省缺少一个统一的行业发展组织,仅仅各重点地级市独立成立了产业联盟,如南京市物联网产业联盟、“感知中国”物联网联盟(无锡)等。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区域内“各自为战”的局面,极易产生重复投资、盲目跟风的现象。而且,也不利于全省“一盘棋”思想指导下的资源整合、统一配置的发展模式。

(五) 产业融资需求量大、渠道单一

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基础薄弱和产业的规模化优势特点决定了产业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随着物联网技术研发、标准研制、应用示范等方面的广泛展开以及国际竞争力的培育都直接依靠资金的支撑。为积极支持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中央财政从2011 年起设立了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为进一步加快江苏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步伐,近年来江苏围绕重点区域开展了专项投资,无锡全市已建和在建的涉及物联网的投资基金有124个,基金总规模达370亿元。然而,这些资金来源相对单一,大都基于政府的投资,难掩“僧多粥少”、“杯水车薪”的现实局面。尤其是基于物联网发展资金长效投入的角度出发,拓展融资渠道也是大势所趋。

三、基于协同创新的江苏物联网产业发展机制构建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吸收再创造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为推进实施协同创新发展战略,教育部、财政部及时启动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以下简称“2011计划”),“2011计划”的核心就是推动实施协同创新战略。毋庸置疑,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也必须走企业、高校、研究机构及相关组织发挥各自的特殊优势整合互补性资源,实现各方协同发展,共同推进物联网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道路。

(一) 协同各地,创新省域统一领导模式

协同创新的重要特点是整体性,创新生态系统是各种要素的有机集合而不是简单相加,其存在的方式、目标、功能都表现出统一的整体性。随着江苏各地区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深入推进,规模化、多元化、差异化的特点逐渐显现,这就需要在宏观层面上按照“一盘棋”的思路,加强组织领导。根据江苏的省情,可适时建立江苏省物联网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由省政府主管领导担任召集人,统筹协调政策、资金、市场等各方面资源,研究解决物联网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同时,配套设立省物联网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就江苏物联网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开展研究和论证,为联席会议决策提供智力支撑。其实,物联网产业领域的“联席会议制度”已有先例,在国家层面上,2012年8月,国务院批准成立了由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牵头的“物联网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并成立了物联网专家咨询委员会,首次在产业中对物联网产业发展成立两个部际联系会议机制进行协调和推动。

(二) 协同各方,创新管理服务的体制机制

协同创新的另一重要特点是系统性。按照协同理论和系统论的基本观点,解决一个复杂大系统的协同问题,需要由属性不同的各个子系统发生相互作用和协作,经历从“旧结构至新结构”的演化过程,实现整体的创新目标。物联网产业系统的运行也应遵循这一思想。物联网发展涉及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产业链长,涵盖面广,而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明确各自的职责尤为关键。因此,区域政府要加强组织协调,一方面,建立物联网产业发展工作推进机制和考核激励机制,用好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并有针对性地给予重点支持。另一方面,开展应用示范,抓好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建设和关键技术在各领域的推广应用,同时组织实施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努力增强发展后劲。此外,努力提高服务水平,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三) 协同关联组织,创新物联网产业组织运行方式

物联网产业发展应大力坚持市场化导向作为基本指导思想,以企业为主体,增强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因此,按照市场规模运行的必要举措就是要创建产业组织,凝聚要素,协调发展。虽然近年来江苏省内一些地市已先后成立了地市级产业组织,如南京市物联网产业联盟、无锡感知中国物联网联盟、苏州市物联网协会、徐州感知矿山物联网技术联盟等,但是目前尚无省域范围的物联网产业联盟组织。因此,适时组建江苏省物联网产业联盟,统筹协调各地市联盟成员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全省范围联盟成员共同参与市场开拓,对于推动区域物联网产业技术进步和规模化发展具有重大积极意义。

(四) 协同利益攸关方,创新多元化融资体系

客观来看,目前物联网产业属于初期发展阶段,大部分物联网企业还属于中小型规模,企业融资成为行业共同关注的焦点。要积极拓展融资渠道的多元化,一是充分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扶持作用,积极争取各类国家专项基金资金支持,同时省市政府应科学规划设立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成果转化产业化项目、重点应用示范项目、重大技术研发等;二是有序发展创业投资,鼓励设立物联网产业创业投资基金,引导国内外风险投资及社会资金投向物联网产业;三是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物联网产业的信贷支持,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立协调发展和良性互动的银企关系;四是积极引导和扶持条件成熟的物联网企业上市、发行债券以及招商引资,多渠道吸引资本市场的资金。

(五) 协同科技资源,打造高端物联网创新平台

协同创新的本质就是各个创新主体要素内实现创新互惠知识的共享,资源优化配置,行动最优同步,从而实现共同目标。而协同创新的有效执行关键在于协同创新平台的搭建。由于物联网产业发展目前尚处于早期的阶段,技术和业务模式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产业的市场还需要有一个长期培育的过程。因此必须整合产业资源和研发力量,围绕关键核心方向,打造一批高端创新研发平台,为产业链的协调发展构建技术基础。在推进建立物联网协同创新平台方面,江苏已迈出实质性的一步。2009年9月,南京邮电大学率先在全国成立了以培养物联网急需人才为根本任务的物联网学院和以研究物联网核心技术和标准化问题为目标的物联网研究院。2013年,由南京邮电大学牵头,包括省内外9 所高校、5 家科研院所、6家骨干企业、3大电信运营商、2个地方物联网联盟、4个政府有关部门共29家单位共同参与的“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作为全省首批省级“2011计划”的29个中心之一正式被批准立项建设,这一平台的建设将有力地推动江苏物联网协同创新的快速发展。下一步,江苏应继续以差别化打造多个高水平物联网创新平台,以这些重点平台为支撑,承接物联网领域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参与国家物联网产业共性技术标准的研制,创建专利池,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参考文献

[1] 王玮.建立21 世纪无所不在的网络社会:浅谈日本U- Japan及韩国U- Korea战略[J].信息网络,2005,(7):1-8.

[2] 孙琳.江苏省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J].中国科技信息,2013,(4):75-76.

[3] 樊哲高.政策给力江苏物联网发展步入快车道[N].中国电子报,2013-02-22.

[4] 段宝岩.实现协同创新的关键是体制机制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2,(20):15-16.

[5] 吴绍芬.协同创新与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J].高校教育管理,2012,(6):16-19.

第4篇:物联网协会工作计划范文

一、建立、健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工作体制和机制,切实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是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必须由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协调下,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密切协作,进行综合治理,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落到实处。镇、街道与相关部门、政府职能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树立全局观念,按照《决定》的要求,高度重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切实落实《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行区常住人口计划生育综合管理责任主体考核的实施意见》。镇(街道)要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内容,协调派出所、工商、税务、农贸市场、综治办、人口计生办以及相关村、居委,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综合管理联席会议制度,解决基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机构、队伍、经费保障问题。镇、街道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费要求达到人均1元(按常住人口数计)。要进一步明确和强化有关部门的职责,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目标责任制,分工负责,齐抓共管。区人口计生委要主动协调公安、工商、劳动保障、卫生、房产管理等有关部门,切实履行职责,加强部门协作,为强化属地管理提供有效服务,从而形成镇、街道一级政府领导、计生指导、部门配合、村居负责、管办落实的工作新格局。

二、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双向管理与源头管理的工作制度

(一)实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两地”共同管理以现居住地为主的原则,由区人口计生委统一制定“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双向管理协议书”文本,区、镇(街道)两级人口计生部门按流动人口迁入情况与流出地政府签订双向管理协议。

(二)由区人口计生委联系区劳动保障局共同实施流动人口源头管理工作。

1、区劳动保障局指导全区各用工单位在吸纳外来劳动力时应根据各单位岗位技术与劳务要求,进行必要的培训。可在外省市委托培训也可在本区劳动技术培训中心安排上岗培训,在开展上岗培训时纳入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培训内容(由区人口计生委统一制作VCD播放)。

2、各镇、街道外劳力管理所督促、检查使用外劳力单位对外来流动人员上岗前的安全、技术、计生等培训工作的开展情况,协助当地人口计生办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宣传、管理、服务工作。

3、各使用外劳力单位在录用外来流动人员时,应检查其是否已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采取有效措施督促其到镇外来流动人口综合管理服务站办理计划生育验证手续与补办手续(每年验证一次),并及时填写市人口信息个案信息单。

4、各镇、街道人口计生办负责对辖区内使用外来流动人员单位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指导,并进行每季度一次执法检查。由区人口计生委统一制定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六个告知单,各镇、街道人口计生办负责对辖区内使用外来流动人员单位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培训及有关宣传资料的发放。

三、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一门式制度

(一)在镇、街道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办事程序纳入镇、街道社区事务办理中心(镇、街道外来人口综合服务站),实现一站式服务。由区、镇(街道)两级共同投入经费落实一名计划生育协管员。区人口计生委负责提供网络设施,制定工作职责,开展业务培训,发放管理手册,制定考核制度。镇、街道人口计生办负责具体工作指导,联合执法,办证验证考核工作。

(二)规范流动人口一门式计划生育协管办理事务流程:

1、补办外来人口计划生育婚育证明及验证并现场发放免费药具。

2、采集外来育龄妇女信息,并输入人口信息交换系统。

3、发现外来育龄妇女无计划生育现象及时通报镇、街道人口计生办。

4、在镇、街道人口综合调控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由镇、街道人口计生办安排,会同外口综合管理服务站定期开展流动人口联合执法检查活动。

5、签订租赁房屋计划生育管理协议书。

四、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实行综合管理和经常性管理相结合

现居住地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委员会对辖区内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实行综合管理。同时,有关单位对下列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实施日常性管理:

(一)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雇用的流动人口由用工单位管理;

(二)集贸市场中属流动人口的私营业主和个体工商户,由市场管理机构管理;

(三)从事各类承包经营的流动人口,由发包单位管理;

(四)在租(借)房屋和旅馆居住的流动人口,由居委会落实出租(借)房主和业主管理并加强检查,对未办理手续的流动人口住户,及时向镇外口综合管理服务站提供信息。

(五)未设居委会的住宅楼群和别墅区中的流动人口,由物业管理部门或小区管理机构管理。

(六)镇人口计生办会同公安、综治办等部门根据外来育龄人口数据库情况,经常性对流动人口集中生产生活区域开展综合执法与宣传教育。

以上负有经常性管理责任的单位应与所在地人民政府签订计划生育管理责任书,并接受当地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监督和检查。

(七)违反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规定处罚措施。

对于违反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规定的公民、单位组织,将按照《市外来流动人员计划生育管理办法》第二十条的规定予以处理。

五、加强各镇、街道人口信息交换系统数据库建设,实现传统的“人对人管理”向“信息化管理”的转化

推广运用“一办两站(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服务站、外来人口综合管理服务站)三级网络(镇、村、组信息员网络)”人口信息采集方法,将外来人口与人户分离人口纳入信息管理网络,掌握外来人员流动底数,开展与外省市及时交换人口信息的网上管理。

(一)推广应用“一办两站三级网络(组信息员网络)人口信息采集方法,及时采集输入育龄人口信息,要求户籍人口信息入库率在90%以上,外来人口信息入库率在70%以上。

(二)继续加强村、组两级计划生育信息员队伍建设,村(居)委会要将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列入工作重要议事日程,负责全面落实村、组信息员例会制度,明确任务,兑现报酬,畅通计划生育信息反馈渠道,使基层的计划生育工作实现由“人盯人管理”向“网络化管理”的转化。

(三)各镇、街道人口计生办运用计划生育人口信息交换系统及时与外省市进行双向信息查询,收到外省市查询一般信息的,10个工作日予以回复,查询生育信息的,5个工作日予以回复。同时,本镇、街道遇到问题应及时向外省市通过专网或者电话查询(信息交换不少于20条)。

六、加强外来育龄妇女的计划生育分娩点和孕检管理服务工作

(一)流动人口要求在本区医院生育的,须向其户籍所在地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申请领取《准生证》,并到现居住地镇人口计生办办理《生育联系卡》;各级医疗单位和医务人员,对流动人口的怀孕妇女进行孕产期检查时,发现无计划怀孕的,应及时报告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并动员其落实计划生育措施。

(二)开展外来已婚育龄妇女定期查环查孕工作。区计划生育服务站对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中采取放环措施的对象提供尿验与查环服务,村(居)委会负责组织、通知居住在本辖区内的外来妇女定期接受检查,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督促外来妇女定期将《市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情况报告单》寄往户籍所在地。

(三)对于有用工单位的已婚育龄妇女的“孕查”工作,可根据管理实际,由镇、街道或居(村)委会与用工单位联系共同配合抓好检查工作的落实。

七、逐步形成基层企业计生工作网络

在全区推广建立私营企业计划生育联合协会,采用社会团体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参与形式,把加强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与促进企业发展、弘扬企业文化、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基层的企业计生工作网络。

(一)各镇、街道运用统一建立镇、街道企业计划生育联合协会的方法,在原有镇、街道计划生育协会网络的基础上,将工作点拓展到私营企业,凡职工人数在30人以上的企业均设立计划生育理事与联络员1名,各企业的理事与联络员人选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落实。镇、街道企业计划生育联合协会的会长由党委分管书记担任,副会长由政府(办事处)分管领导担任,并按照实际情况聘任1名专(兼)职秘书长,镇(街道)计生协会全面负责开展组建企业计划生育联合协会工作。协会的工作经费列入镇、街道计划生育工作经费预决算,以保障协会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规范企业计划生育联合协会工作流程:

1、每年用宣传版面、讲座等形式为私企开展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活动1至2次。

2、开展便民利民活动,主动上门为私企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与再生育申请工作。

3、设立企业计划生育免费药具发放点,形成企业免费药具发放渠道。

4、了解企业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情况,并与厂方进行沟通协商,督促其全面落实计划生育政策。

5、了解企业吸纳外来劳动力情况,督促其在吸纳外来劳动力时开展上岗培训,并纳入计划生育培训,督促办证。

八、建立奖惩制度,促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综合管理

对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由两级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

对举报流动人口计划外怀孕或计划外生育的公民,由区人口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给予奖励。

第5篇:物联网协会工作计划范文

一、请介绍一下《指导意见》出台的背景。为什么要提有序健康发展?

制定和出台《指导意见》,充分考虑了物联网发展的国际、国内形势。

在全球范围看,物联网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并在部分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从技术发展到产业应用已显现了广阔的前景。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其渗透性强、带动作用大、综合效益好的特点日益突出。抓住机遇推进物联网的应用和发展,对促进生产生活和社会管理方式向智能化、精细化、网络化方向转变,提高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带动相关学科发展和技术创新能力增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在物联网技术研发、标准研制、产业培育和行业应用等方面已初步具备一定基础。但关键核心技术有待突破、产业基础薄弱、网络信息安全存在潜在隐患等问题仍较突出,解决不好这些问题,就不能把握物联网发展的主动权。同时,在当前我国物联网发展过程中,确实还在一些地方或机构出现了超能力布局和贪大求全,盲目炒作概念、圈钱圈地和发展主题房地产等现象。为此,急需加强政策引导和规范,充分认识把握物联网的科学发展规律,推动物联网的应用和产业的健康发展。

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物联网的发展,近几年来就推动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做出了一系列指示,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研究提出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意见和措施。

二、《指导意见》确定的推动我国物联网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为推动我国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指导意见》根据对我国物联网发展状况和国际发展形势的分析判断,以“十二五”期间为重点,针对当前物联网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以及长远发展的需要,从全局性和顶层设计的角度进行了系统考虑,提出了推动我国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总体思路,即:“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突破关键技术为核心,以推动需求应用为抓手,以培育产业为重点,以保障安全为前提,营造发展环境,创新服务模式,强化标准规范,合理规划布局,加强资源共享,深化军民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产业体系”。同时,《指导意见》提出重点要从四个方面统筹好物联网发展:

一是统筹物联网各关键环节的协同发展,实现应用示范推广、技术研发攻关、标准体系建设、产业链构建、基础设施建设与信息安全保障环节的相互支撑和相互促进,形成协同效应。二是统筹物联网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将保障安全明确作为物联网发展的基本要求,强调安全可控。同时,对涉及国家公共安全和基础设施的重要物联网应用提出了自主可控的要求。三是统筹物联网的区域发展定位,根据区域条件差异提出了不同地区的发展重点。强调引导和督促地方根据自身条件合理确定物联网发展定位,因地制宜,有序推进物联网发展,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基础较好的地区要强化物联网技术研发、产业化及示范应用,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基础较弱的地区侧重推广成熟的物联网应用。四是统筹资源协同共享,提出了相关的要求,强调应用效能。从而避免形成信息孤岛、避免重复建设、避免不合理投资。

三、《指导意见》确定的我国物联网发展目标是什么?

《指导意见》提出了我国物联网发展的总体目标,即:“实现物联网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掌握物联网关键核心技术,基本形成安全可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产业体系,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针对“十二五”时期发展,提出到2015年,要实现物联网在经济社会重要领域的规模示范应用,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初步形成物联网产业体系,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高。具体包括:一是在协同创新方面,要使物联网技术研发水平和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感知领域突破核心技术瓶颈,明显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网络通信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保持同步,信息处理领域的关键技术初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协同发展。创新资源和要素得到有效汇聚和深度合作。二是在示范应用方面,要在工业、农业、节能环保、商贸流通、交通能源、公共安全、社会事业、城市管理、安全生产、国防建设等领域实现物联网试点示范应用,部分领域的规模化应用水平显著提升,培育一批物联网应用服务优势企业。三是在产业发展方面,要发展壮大一批骨干企业,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打造较完善的物联网产业链,物联网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四是在标准体系方面,要制定一批物联网发展所急需的基础共性标准、关键技术标准和重点应用标准,初步形成满足物联网规模应用和产业化需求的标准体系。五是在安全保障方面,要完善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建立健全物联网安全测评、风险评估、安全防范、应急处置等机制,增强物联网基础设施、重大系统、重要信息等的安全保障能力,形成系统安全可用、数据安全可信的物联网应用系统。

四、为什么要把技术研发和应用作为当前我国物联网发展的中心任务,《指导意见》在哪些方面体现了这个任务的中心地位?

《指导意见》将研发和应用作为物联网发展的中心任务,主要基于如下考虑:一方面,从全球来看,物联网大规模应用的技术条件尚未完全具备,许多领域亟待突破,我国面临着发展和赶超的重要机遇。同时,在已有的技术基础方面,部分领域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还较大,产业技术能力薄弱,必须将研发攻关放在优先位置。另一方面,物联网的发展根本上依赖应用需求的牵引,而当前物联网应用规模较小、需求尚需激发培育、应用模式尚需探索,做好应用示范和推广工作,特别是发挥好应用的先导作用是物联网发展的关键。国务院领导同志曾就物联网发展专门指出:“要加强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设计、规划、指导和支持,关键是技术研发和应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也曾明确提出“推动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和在重点领域的应用示范”。因此,《指导意见》在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方向、重点任务、保障措施中,均突出体现了技术研发和应用的优先性。

在技术研发方面,《指导意见》提出将突破关键技术作为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从物联网感知、网络通信、信息处理三大关键环节提出相应目标,明确了研发攻关的主要任务。

在应用方面,《指导意见》提出将深化应用作为物联网发展的抓手,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的重大需求出发选择了工业、农业、节能环保、商贸流通、交通能源、公共安全、社会事业、城市管理、安全生产、国防建设等领域作为应用试点示范的重点,通过示范在部分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培育一批物联网应用服务优势企业。

五、如何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建立物联网发展的长效促进机制?

党的十报告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物联网发展涉及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产业链长,涵盖面广,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明确各自的职责尤为关键。一方面,在当前物联网起步发展阶段,政府在统筹规划、规范引导、营造环境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应将建立应用示范、组织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推进产业链协同发展作为当前工作重点。为此,《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相关要求。另一方面,从长效机制来看,物联网的持续健康发展根本上还是要依靠市场的力量,《指导意见》也多次予以强调:

一是坚持市场化导向作为基本的指导思想,明确提出物联网发展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增强物联网发展的内生动力。考虑到物联网应用领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特别强调在竞争性的应用领域,要始终坚持应用推广的市场化。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政府作用相对较大的领域,也要积极引入市场化机制。

二是坚持通过市场的办法解决物联网发展的问题,提出将需求牵引作为物联网发展的重要原则,以重大示范应用为先导,统筹部署、循序渐进,带动关键技术突破和产业规模化发展。

三是将商业模式创新作为物联网创新发展的重要原则和重要任务,提出加大物联网建设模式、运营模式、应用推广模式的探索,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形成可持续的机制,培育发展物联网新兴服务业。

六、通过什么样的机制和政策保障物联网健康发展?

第6篇:物联网协会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物联网;智慧物流;发展现状;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993(2015)11-0111-04

物联网已经被列入国家“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而智慧物流则是物联网发展的十大流域之一,是物联网应用在物流领域的表现形式。智慧物流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形成物流行业的专业网,直接或间接地对物联网相关产业产生需求。目前,虽然物联网技术及智慧物流还处于技术层研发推广期,还没有发展至大规模的应用,但是在国家政策支持、关键技术攻关、产业化推进等多方面的共同作用下,物联网及智慧物流产业必将迎来爆发式的发展。为此,有关智慧物流发展的议题也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张军杰(2006)对智能物流的发展状况、发展动力、发展因素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汪鸣(2011)认为智慧物流是使物流业具有整体智能特征和与服务对象之间具有紧密智能联系的一种发展状态,可通过物流业整体智慧化来推动智慧物流的发展。李霞对利用物联网发展智能物流的作用、困难和重点领域进行了研究。以上学者虽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意见,但都未提出系统化的发展模式。本文借鉴了以上研究成果,分析了物联网和智慧物流的关系,总结了国内外智慧物流发展经验及几种典型的发展模式,提出了“政府推动、产业化推进、企业主导、技术和标准引领、市场化推广应用”的创新发展模式,希望能对智慧物流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物联网与智慧物流

1.1物联网是智慧物流发展的技术基础

物联网就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传感器、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ofThings”。物联网包括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在感知层,应用RFID、传感器、条形码等感知技术实时采集物的属性信息;在传输层,应用EDI、Internet、GPS、移动通信等现代通讯技术,对信息进行实时、准确、可靠的传输;在应用层,利用云计算等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化管理和控制。智慧物流是以物联网为基础,融合新一代声、光、电、机、信息等技术,高度集成社会各种相关资源,通过中枢式数据处理方式,及时提供最优的运作决策方案,以协同整个物流运作流程,从而实时高效、灵活地响应人性化的物流需求,并能动态、快速地适应物流环境复杂变化的新的物流业态。物联网通过智慧感知、智慧传输、智慧处理及智慧管控等技术,对智慧物流的运作和服务产生深刻的影响。基于感知技术对物流运作过程中的物流流体、载体、流向、流程、流量、流速等六大基础要素的感知,使得智慧物流在运作过程中更加透明,实现全程可视、可控、可追溯;基于先进的信息传输技术、标准化技术及协同平台的建立,实现物流主体之间的信息互联和业务互通,实现流程无缝对接、运作互补及市场互补;通过集中式数据处理和服务中心等对信息的深入分析、挖掘和计算,使得每个物流主体能够即时获取系统最优决策方案,及时与物流运作“前台”形成协同,围绕顾客提出的要求,通过协同预测、协同补货、协同运输、协同配送等方式,实时为客户提供人性化的物流服务。

1.2智慧物流为物联网发展提供市场需求

智慧物流为满足组织在物流领域进行多方案选择的决策需求,需要不断拓展物流信息采集感知的深度和广度,从而对仿真系统和决策技术产生需求。在构建和实施物流信息平台时,相应地要运用数据收集、传输、存储、处理及信息的展示和运用等相关的物联网技术。同时,在物流领域运用了物联网相关技术,催生了物流管理、物流信息服务、应急管理、软件开发、装备设计开发、物流电子产品研发、节能环保等相关的服务产业,衍生出对物联网相关产品或服务的需求,相应地拉动物联网产业的增长。总之,一方面,物联网作为实现智慧物流的手段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并使物流真正具有了智慧化的特征,具有了感知、自适应及与外界平滑交互的能力;另一方面,智慧物流领域是物联网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物流企业是物联网的重要应用用户,智慧物流也为物联网提供了需求支持和发展方向。

2国内外智慧物流实践发展概况

2.1国外智慧物流发展现状

在国外,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国家已经成为智慧物流产业发展的领头羊,国内市场规模巨大,相关技术处于国际一流水平,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智慧物流已经成为其发展现代物流产业,降低物流成本,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推动引擎。在物联网技术应用方面,美国的沃尔玛、德国的麦德龙、英国的Tesco等大型零售企业都宣布了自己的RFID计划准备进行巨额投资,相应带动它们的供应商在RFID市场的投入;联邦快递、联邦包裹等这些大的物流公司对物流跟踪和监控技术的应用,拉动SUN、Alien科技、惠普、微软在内的硬件及软件提供商的投入,进而形成RFID的巨大市场和完整产业链。M2M技术在欧美地区已经实现了在多个领域的应用,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亚洲地区日韩发展也较快。TNT运用云计算技术来提升供应链可见性、运营效率及客户服务质量,产生了较好效益。三维规划和仿真技术在日本企业得到很好的应用。在物流设施和信息标准化方面,欧洲企业做了很多工作。发达国家政府也为智慧物流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采用了政府和企业共同投资社会化运营的机制来建设和运营网络、公共信息平台等物流基础设施;二是开放市场,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三是通过政策支持、战略规划及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国家之间及国内政府、区域、企业等各方面有机地协调与合作的体制与机制,促进物流体系的国际化、标准化。

2.2国内智慧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2.2.1发展智慧物流的现有基础在国内,随着我国促进智慧物流发展相关政策、规划及方案的相继出台及实施,智慧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不断加大,各种与智慧物流有关的示范项目不断推出,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入,社会各界对发展智慧物流的经验不断丰富,认识不断提高,这些都为发展智慧物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比如在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方面,在医药、农产品、食品、烟草等行业领域,产品可追溯系统在货物追踪、识别、查询、信息采集与管理等方面已具有成功的应用,技术与政策等条件都已经成熟,正在全面推进;物流过程的可视化智能管理网络系统已有初步应用,初步实现了物流作业的透明化、可视化管理;在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及智能终端的网络化应用上,已有很多创新应用;部分企业所建立的智慧化物流配送中心,已建立物流作业的智能控制、自动化操作的网络,可实现物流与生产联动,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全面协同;智慧供应链的建设也有初步的尝试。2.2.2国内几种典型智慧物流发展模式分析2.2.2.1智慧物流产业联盟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主要是在具备发展智慧物流的政策支持、技术、产业等一定基础的地区,在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推动下,按照“技术共享、风险共担、协作、互利和有效利用资源”的原则自发组织非盈利性的企业联盟,联盟通过建立明确的工作目标和有效的合作机制,组织开展重大项目、关键共性技术的协作攻关,促进研究成果、知识产权的共享,推动联盟标准向行业、国家标准转化,最终实现技术研发、市场开拓、技术标准、产业建设四个方面的全面进步。这种发展模式的路径见图1。目前实施这种发展模式的有宁波智慧物流产业发展联盟和南京(江宁)智慧物流产业联盟。前者主要是为了实现互联互通而通过统一标准、建立平台及深化和优化应用而建立的联盟。后者是由社会各界共同推动的标准联盟,通过标准支持、提升和引领产业发展,通过联盟支持标准化工作。2.2.2.2“平台”载体型智慧物流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主要是基于智慧物流理念和先进的物联网技术,依据不同层面对智慧物流的需求,通过采用由政府主导、企业主导或政企协议共建等方式建设智慧物流园区、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及智慧物流网络等智慧物流基础设施,为聚集在“平台”上的各类企业提供智慧化的发展环境并提供优质的服务,充分发挥信息和物流资源集聚、交易、管理、监控、协调及供应链一体化等多功能优势,以吸引社会各界用户积极应用“平台”,并按照平台要求的标准改造和提升自己,以实现智慧化。待物联网应用逐步成熟及智慧型的物流企业逐步增多,可以把成熟的技术、流程及管理总结上升到产业标准,进而在产业推广,实现物流产业的智慧化。这种发展模式的路径是见图2。目前国内实施这种发展模式的地区和企业较多,比较典型的有马云的菜鸟网络平台,成都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浙江省宁波市的“1+7”的智慧物流协同平台,江苏省亚邦医药物流中心打造的智慧物流园区等。2.2.2.3示范工程带动型智慧物流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主要是由国家或地方的有关部门智慧物流示范项目,由相关政府部门或其委托的物流协会等中介组织负责项目实体前期的审查、评估,中期的跟踪及管理及后期的验收和考核,项目可获得一定的政策支持、财政补贴及其它服务的支持。这种发展模式通过智慧物流工程立项、实施及验收来选择、培育智慧物流主体,促进主体的成长、成熟及发展,这种发展模式的路径见图3。目前实施这种发展模式比较典型的是广东省的南方物联网示范工程,此工程是由九大领域的应用项目组成。其显著的特点是物流协会不仅代替政府承担了项目管理工作,还承担了为项目示范企业沟通、协调和服务的工作,为其提供了改造物流装备、培育企业品牌、提升管理水平、强化行业自律、应用物联网技术“五位一体”的服务方案。当然,以上几种发展模式并不是孤立的,各种模式之间也有交叉,比如示范工程带动型模式也包括物流信息平台和园区建设的内容。2.2.3发展智慧物流的制约因素当然,作为一种处于起步阶段的新型物流业态,智慧物流在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一是社会各界对智慧物流的性质、发展机制、对本区域产业发展的带动等方面的认识还不足,缺乏统筹规划及可操作的标准,至今还没有一个国家层面上的智慧物流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二是社会各界在智慧物流发展上存在本位主义,这与智慧物流的“跨界”(跨行业、跨区域、跨企业)特性是不兼容的,进而制约了“互联互通”;三是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上,存在着应用的比例低、应用范围小、应用层次低、应用成本高,共性和关键技术还未获得突破,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发展缓慢,信息化、标准化、网络化和协同化还未实现;四是智慧物流发展的基础薄弱,发展智慧物流所需要的资金、技术、设施及设备、人才等资源缺乏,缺乏成熟的发展模式,产业发展难度较大。

3我国智慧物流发展模式

借鉴中外智慧物流发展的经验,结合智慧物流发展现状,本文提出了“政府推动、产业化推进、企业主导、标准引领、市场化推广应用”的智慧物流发展模式。

3.1政府推动

3.1.1政府要为智慧物流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在智慧物流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的主要职责在于营造环境、全方位引导、培育整个产业的发展。一是政府应该把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同步规划、同步实施,把智慧物流中的公共服务内容与通讯等设施作为城市基础设施进行规划、设计、开发、建设、运营,营造物流信息化互联互通的环境,整合智慧物流资源,形成智慧物流发展的载体;二是培育、扶持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智慧物流企业主体;三是加快物流企业智慧化层次的分工,形成以智慧物流企业发展为导向,其他物流企业及相关智慧产业协调发展的智慧物流产业体系,努力构造社会化、专业化、智慧化、规模化的智慧物流服务体系。3.1.2政府是智慧物流技术的研发、推广及标准化的推动者一是政府采用招标等方式直接组织或战略引导的方式推动智慧物流技术的研发、推广工作,研发单位及其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研发和跟进,通过市场化运作将成果运用于物流产业;二是政府与研发部门、生产企业明确分工、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共同促进智慧物流技术的研发、推广工作;三是政府重点抓好标准建设,针对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物流作业,总结挖掘其中的共性特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制订出适合我国使用的物流标准和信息化标准。3.1.3政府是智慧物流投入的主导者和引导者智慧物流系统建设投资大、回收期长、风险大、社会效益显著,没有哪个单位有能力或意愿单独完成这样具有公益性质的复杂的系统。需要在政府的宏观指导和统一协调下,创新体制、机制和运营模式,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集中社会有效资源来共同完成。

3.2产业推进

要根据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针对不同领域的发展阶段与特点,按照产业发展规律,通过差异化策略推进智慧物流的发展。对电子商务物流、冷链物流、医药食品物流、危险品物流、烟草物流及港口和集装箱物流等重要领域和运输、仓储等重要基础设施,围绕物流管理流程推动物联网技术的集成应用,抓好一批效果突出、带动性强、关联度高的典型应用示范工程。要建设智慧物流产业集聚区和信息平台,制定产业标准,创造智慧物流发展的良好的生态环境,加快推进智慧物流产业高端化、规模化、集群化、协同化发展。要利用智慧物流的技术手段加强与其它区域的物流信息互通,推进跨区域的产业联动发展和经济合作;由政府、行业、科研机构及物流、金融、制造及商贸等不同的领域企业的组建智慧物流产业联盟或实体,合力推进智慧物流跨产业融合发展。

3.3企业主导

企业主导就是以企业为主体,实现数据智慧性、网络协同化、决策智慧化。数据智慧化就是企业使用智慧化的设备,比如通过传感器、RFID标签、GPS和其它设备构筑一个先进的、能够及时收集信息并及时把信息回馈给组织的系统。网络协同化,就是企业要与合作伙伴进行信息的共享,这些合作伙伴包括企业内部、部门和部门之间、外部的供应商之间以及与客户之间的信息共享。决策智慧化是指物流链上相关企业借助智能系统,根据收集的数据来衡量各种约束和选择条件,提供选择方案,以便决策者对各种行动过程进行选择,或由系统通过学习自动做出决定。

3.4标准引领

标准化工作可以保障物流科技发展的协调统一、实现物流管理现代化、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发展水平,消除组织及信息壁垒,引领物流业向智慧物流的方向发展。一是强化统筹协作,依托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的标准化协作机制,协调推进智慧物流标准体系建设和各项专业标准的制订,推动相关法规、配套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完善,逐步构建一个科学、系统、先进和开放的物流标准体系框架;二是加快编码标识、接口、数据、信息安全等基础共性标准、RFID等关键技术标准和感知技术等重点应用标准的研究制定;三是以信息平台标准化为重点,在智慧物流协同平台及数据中心建设的基础上,加强智慧物流技术标准、信息标准、数据标准及业务协同标准的制订和推广;四是以企业标准化需求为导向,鼓励企业购买或自主开发与自身业务相适应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系统能够与客户企业、合作伙伴、物流园区、口岸、公路、铁路、民航信息及公共信息平台有效对接,实现数据交换及信息共享。

3.5市场化推广应用

智慧物流的发展最终要引入市场机制,在政府“推力”和市场信号“引力”的双重作用下,增强智慧物流发展的内生性动力,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到智慧物流的建设中;更充分地利用信息市场和技术市场的媒介作用,完善与其配套的服务机构,使市场真正成为连接供需双方的信息和技术交易和扩散的场所;构建开放的市场化智慧物流推广服务体系,发展多元化的智慧物流服务主体,构建智慧物流企业应用性平台,引导企业根据智慧物流专业市场需求改善产品结构和技术应用结构。

4结束语

总之,通过政府推动、引领及带动,实业界及理论界的不断探索实践,产业层面的促进及市场层面的推广应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物流会出现更多的创新发展模式,直至最终形成可复制的成熟的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王继祥.物联网发展推动中国智慧物流变革[J].物流技术与应用(货运车辆),2010,(3):80-83.

[2]刘志硕.智能物流系统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10.

[3]张军杰.智能物流发展状况、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物流技术:装备版,2010,(34):62-64.

[4]章合杰.智慧物流的基本内涵和实施框架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1,(21):30-32.

[5]汪鸣.智慧物流重在智慧[J].物流时代,2011,(11):13-13.

[6]李霞.浅谈物联网时代的智能物流[J].江苏商论,2011,(26):9-9.

[7]蔡增玉.基于RFID的智能物流管理系统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8,(10):62-64.

第7篇:物联网协会工作计划范文

承办单位:华农公共关系协会

协办单位:华农吉他,舞蹈协会

赞助单位:

活动策划书目录:

1. 前言

2. 市场分析

3. 活动介绍

4. 工作计划

5. 宣传计划

6. 商家补偿计划

7. 经费预算

一. 前言

作为青春的代言人,大学生总洋溢着年轻的活力、充满着狂热的激情,对新奇刺激的大型活动必定会踊跃参与,全程投入。这类的活动必能让主办协会的知名度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也让赞助的商家达到想要的最佳宣传效果,从而大家都得以大丰收。本年的十一月是活动开展的最好时机,产品宣传的最佳时间,形象策划的最棒时段。因为新生的大学生活已进入了正轨,一切都相对顺利,而且该月的功课也相对于其它月份少些,会有更多的时间组织和参与活动,更何况学校的活动月也在这个时候完全开放,很有活动的气氛。在这个宣传的黄金月,哪个组织率先策划出极具创意的活动,哪个组织就能在新生中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同样哪个公司能在这个月做最有效的宣传,哪个公司就能树立稳固的公寓品牌,更快地占去这一片超两万人的大市场。因此,公共关系协会作为华农学生声望最高的协会组织又怎会错过这么好的一个黄金时机呢?!于是我协会精心策划了这次公寓狂欢夜联欢party!本次活动的策划不但在上年成功举办圣诞party的经验总结之上,而且通过了整个公关协会筹备委员会的分析讨论,极具权威性。况且本次活动是华农公关协会最具特色的招牌活动,也是本学年的重头戏,因此得到校团委、社团联合会等官方组织的高度重视,并给予大力的支持和配合。除此之外本活动还得到本校各兄弟协会、学生组织、外校团体、特邀嘉宾……的鼎立相助和参与。届时必将能让活动的参与者感到耳目一新,兴奋不已;让赞助商尽情享受投资少回报高的乐趣。华农公关协会也会为此而奋斗到底!

二.市场分析(投资高校活动的优势)

1. 同电视、报刊传媒相比,在学校宣传有良好的性价比,可用最少的资金做到最好的宣传。

2.学校消费地域集中,针对性强,产品品牌容易深入民心。其中高校学生作为现代青年都喜欢追求新鲜的、刺激的、浪漫的、能展示个性表现自我的时尚活动。若是商家能在party这种刺激狂野的活动中进行宣传,效果可想而知。

3.因为年年都有新生,如条件允许的话,商家还可以同我们公共关系协会建立一个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如每年共同策划一次圣诞party,将会使商家在公寓内外的知名度不断加深,甚至到石牌各个高校,极具有长远意义!

4.便捷的活动申请:商家在公寓内、高校内搞宣传或促销活动,一定要经过一系列的申请,而通过和我们公关协会合作,贵公司可以方便快捷获得校方批准,并且得到我们协会各部门的大力协作配合。

5.高效廉价的宣传:以往的校内活动中,我们积累了不少的宣传经验,在学校建有强大的宣传网,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很好的宣传效果。而且有足够的人力资源为贵公司完成宣传活动!

6.本次活动将有过两万人了解,并至少超500人能进场参与(因场地所限人不可进太多),并会在五山高校区广为流传。

7.假如这类活动能再度成功举办,我们华农公关协会将会在下年的圣诞节推动广州所有高校共同策划一个更大型的圣诞联欢party,其盛况也必定空前。本次活动作为关键的一炮,意义深远,商机无限!

三.活动介绍

1. 活动目的:

本次活动是本着丰富公寓文化,活跃校园气氛,提高会员积极性的大型特色活动。

2.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华南农业大学社团联合会

承办单位:华南农业大学公共关系协会

协办单位:华南农业大学吉它协会,舞蹈协会

赞助单位:

3. 活动时间:

2009-11-16,晚上7:30——10:50

4. 活动地点:

五山大学生公寓饭堂三楼

5. 现场布置:

楼梯(封) 聊天4(工作)

聊天1 观众1

主舞台音响

控制 物品储备

非会员入场区(买票) 聊天2 观

众2 吉协

会员入场区 观 众3

聊 天 3

门口1 门口2 小卖部

6. 活动内容:

当天活动详细内容是由理事委员会策划的,他们那里有一份详细方案,但在活动开展前暂不公开。至于活动流程见工作计划“7.活动进程”即可。

四.工作计划

1. 申请审批:

在2009年11月6日前落实策划的审批和场地的申请工作(由秘书部负责)

2. 寻找合作组织

在2009年11月1日前落实合作机构及合作项目(由会长负责)

3. 寻找赞助单位

在2009年11月13日前落实赞助情况(由外联部负责)

4. 邀请嘉宾

在2009年11月13日前落实嘉宾情况(由秘书部负责)

5. 筹备资金

在2009年11月15日前落实物资和金钱的筹备工作。包括:赞助资金,申请资金和门票收取。(由财务部负责)

6. 现场布置

活动当天由组织部和人力资源部负责

7. 活动进程

时间 内容 备注

12:30 布置现场 分工要细,效率要高

17:00 吃饭休息 注意道具和食品的保护

18:30 清场整理 保证非工作人员都离开

19:20 理事各守岗位 注意换班安排

19:30 会员,嘉宾,非会员进场 有序排队,防止拥挤,逃检

19:30 速配换礼品及跳舞 有序排队

20:00 主持人出场,开场白,介绍嘉宾,介绍节目及环境 语出惊人

20:10 会长致词,宣布开幕 有气魄,激情

20:20 游戏1 配对游戏

20;35 吉协表演 准备要快

20:50 游戏2 配对游戏

21:10 舞协表演 2个舞蹈

21:20 齐跳交谊舞 现场教和跳

21:35 游戏3 配对游戏

21:55 劲歌热舞 注意电器

22:20 合唱 防止乱

22:30 礼品大派送 小心拥挤

22:40 踩气球结束 注意电器

22:50 理事活动 happy到底

23:20 清理现场 有头有尾

8. 人员分工

由人力资源部负责

9. 清场处理

全体理事负责

五.宣传计划

项目 内 容 时间及频率效果备 注

网 络 宣 传 在以下网址中建立专栏 或大量“灌水”:

社联网页各社团网页

红满堂网站

学生公寓论坛

其他高校bbs

party前1-2周; 分期阶段性进行; party后跟踪报道 借助网络的力量将公 司形象大幅度推广,不仅使华农校园和学生公寓内对公司产品无人不知,而且推广到整个广州网络的世界! 华农红满堂网站是广州高校最知名的网站之一,学生公寓论坛是公寓学生流量最大的网页,而且该网站对公寓学生来说是全免费的

校 内 媒 体 华农广播站:专栏 party前三天,每天 两次 从校园媒体各个角度 进行大力度宣传,且历 时较长,使此次活动进程深入人心的同时,公 司品牌形象将影响到整 个华农及公寓! 建议公司自备1~2分钟录音节目,在华农广播站中随专访播出;及各相关资料,已备刊物排版

横幅 在教一过道和公寓过道悬挂 party前一星期悬挂到party结束 一目了然,持续时间长公司以私人名义是无法申请到横幅悬挂的

刊物 社团之声:专版 party后一星期 永留华农社团录,每届的新生均对其有所了解 社联之声是华农校内知名刊物之一

海报宣传 在全校各宣传栏 内张贴大型海报,内容激情 活力,不失清新高雅,在保证 相关活动的宣传的情况下, 可以体现赞助商的利益.party前一周分2次粘贴 华农大的各大宣传栏 和学生公寓宣传栏。置于校内外人口较多活 人口流动量大的路上, 和宿舍区 建议公司参与设计海报传单及自行制作,以求对公司的宣传达到最好最全面的效果

传单派发 各宿舍区的每一个宿舍

饭堂门前

教学楼 party前三天派宿舍;前一星期分两次派发 传单派发公司的形象将与大家“亲密 ”接触 传单可连同商家传单一起派发

展板 在公寓饭堂和教三各放一块 party前一星期跟踪报道,每天更新 位置摆放醒目,不受其它任何组织宣传影响该板为公关协会独家拥有

外校宣传 随校内宣传的进展,进行同 步外校宣传,在各兄弟院校 主要宣传栏中张贴海报,向 其学生派发传单 活动前一周左右公司形象将推向石牌 各校及广州高校界 本次活动将向各校展示我协会风采及公司品牌形象

产品展示会 在活动会场外设展览场地, 进行公司产品小型展览会 活动当天 使公司产品得到展示, 吸引校内人士参观及 过路人的目光建议公司准备具有公司特色的音像制品现场播放以求效果最佳

现场介绍shpw 华山饭堂和公寓饭堂门口吃饭时间 活动前三天 宣传效果好,形象生动,如有帅哥演唱和漂亮性感女郎派单效果更妙这种方法效果经证实不同凡响

六. 商家补偿计划

名称 形式 备注

冠名权 本次活动可以“××公寓狂欢夜”等来命名。 赞助总金额要过半数方有冠名权

传单宣传 传单上公司以赞助商的身份出现或同时派发公司的传单。 该项目可独立

小册子宣传 如公司有自新的宣传册子可协助派发 由商家自己提供

海报宣传 海报上商家以赞助商的身份出现,并可印上公司标志物 商家自行设计也可

易垃宝宣传 商家如有易拉宝我协可在活动当天协助摆放 由商家自己设计提供

展板宣传 展板上可贴部分赞助商自身的1-2张海报 本板不受其他组织宣传影响

宣传栏宣传 赞助商的传单和海报我协包办在校内和公寓宣传栏内张贴 两三会更新一次的

横幅宣传, 在公寓和学校过道可悬挂带有商家特色的横幅 不可太商业化

升空气球横幅 在公寓和学校过道可悬挂带有商家特色的横幅 不可太商业化

网站宣传 本次活动的网站报道中均可融入公司文化 最好商家有电子资料

广播台宣传 公司资料信息可以在校广播台专栏播出 要另收一些宣传资金

现场show可以现场介绍赞助商 需商家提供一些实物和资料

刊物宣传 在刊物社团之声内跟踪报道 具有历史价值

奖品宣传 奖品由公司赞助或可印有图案 跨地域,有头有面

产品宣传 公司产品可作为该活动的唯一指定用品 赞助产品必须满足现场需要方可

工作人员用品宣传 工作人员可穿上印有商家标志的服装工作,现场的道具等 该项目赞助可跨公协本学期所有活动

咨询点宣传 活动前两天和活动当天可设点接受学生咨询,从而介绍贵公司。 最好可给咨询人员一点金钱回报

促销点宣传 活动当天可在现场搞促销 要另收一些场地费

现场宣传 party现场可用到印有商家特色的道具进行布置 也可做些带公司特色的小游戏

嘉宾发言 贵公司可派代表过来参加我们的活动,并可在活动期间以嘉宾的身份上台发言 最好在开始或中间

现场鸣谢 活动期间,公司名称以口头鸣谢形式出现,并由主持、表演者,游戏者宣传商家口号、标语等。 效果十分明显

问卷调查 活动当天可在咨询处进行问卷调查 最好有抽奖

媒体宣传 有必要时可邀请广州各大媒体来采访。 要赞助较大金额方可

形象策划 公司在本活动后可商量合作策划一个形象show。 校内外均可,但费用另算

产品 贵公司的产品可由云风工作室 可长期合作

七.经费预算

项目 数量 单价 总金额 说明

大海报 20份 5元 100元 手制的,公司有提供亦可

小传单XX0份 0.06元 1200元折叠式的传单,力求精美,上面可作公司和本次活动的宣传。在上面印有号码,在活动举行前抽奖。

展板 2块 免费 公协自身拥有

宣传栏 10个 免费 学校本身有但如太商业就要收钱

入场卷 800张 0.05元 40元 每张款式不同

小册子 待定 公司提供

易垃宝 待定 公司提供

横幅 2条 64元 128元 一条在公寓一条在学校

广播台 120元 三天,每天两次

网站 100元 至少一星期

场地费 2个 200元 400元 一为活动现场,一为外面宣传

照片摄影 8筒 80元 640元 含菲林、电池、晒相、翻晒

数码摄影 100元 含电池

音响设备 1套 200元 租借一天

道具 100元 包括化装,游戏,表演等

用具 50元 包括透明胶,塑料线,剪刀等

奖品 50份 2-5元 200元 优胜者和嘉宾

工作人员饮水吃饭 100个 5元 500元 具体当天定

蜡烛 100支 0.2元 20元 持续时间要长些的

纸碟 200个 0.1元 20元 放食物

食品 500元 商家提供也可(瓜子,花生,水果等)

升空气球 1个 500元 500元 可给予考虑

荧光棒 1000根 0.25元 250元 可改为其他物品如气球,哨子,彩喷等

饮料 800支 1元 800元 商家提供也可

合计 5968元

补充赞助方案:

(1) 独家赞助

独家赞助拥有活动的冠名权,拥有活动的一切商家补偿计划。

(2)多家联合赞助(考虑3-5家,每个赞助商XX元左右)赞助最多的可以得到冠名权,其他的赞助商作为鸣谢单位出现在活动。享有部分商家补偿计划的条款,具体由赞助的资金的多少决定。

(3)商家可以自我选择宣传方式,不同的宣传方式赞助不同的资金和实物。商家也可以提供自己的方案给我们。如果是双赢的效果。我们将乐于接受。

除了赞助资金,公司还可以考虑以实物赞助,如赞助活动的礼物。提供贵公司的纪念品给入场的人员,如果是食品,饮料公司可以赞助活动所需的食品和饮料。

本次活动“形式之新颖、阵容之强盛、对象之广泛、节目之精彩、规模之庞大”实为华农之最,必为商家带来预想不到的宣传效果和商机。

本次活动华南农业大学公共关系协会拥有最终解释权

华南农业大学公共关系协会

2009-10-28到2009-11-16

会长签名:郭丹锐 138********

联系人:

联系方式:

关于拉赞助指导教材

1. 熟悉自己的学校,自己的协会。

2. 收集最近学校内外的活动信息,通过收集这些信息可以让你清楚什么公司有兴趣,什么公司没有兴趣。

3. 锁定公司后,先对该公司有初步了解,寻求话题和合作点。

4. 出发前多准备一些资料,可以是学校同类型活动好的一面或协会一些历史经典资料。

5. 选择好你的拍挡,每次拉赞助最好2-3个人一组,男女搭配。分好工:谁做记录,谁解说,谁回答问题。

6. 选择好去的路线、明确公司地址(最好一次去多家),并且与公司负责人先用电话约好时间。

第8篇:物联网协会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 精益化 物资管理

一、精益化配农网物资供应概述

(一)配农网物资供应管理现状

配农网工程项目需求逐年增大,一方面供应商履约率不高,另一方面配农网工程具有数量多、建设周期短、物资需求大、工地分散、工期紧等特点,导致地市公司物资供应压力较大。因此急需提升物资供应管理方法,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促进物资有序、稳定供应。

(二)精益化供应管理目标

配农网物资供应保障精益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针对公司内各类配农网项目涉及物资,通过建立精益化管控机制,实现物资专业化、集约化、精益化的管理目标;二是加强综合协调管理,有效衔接项目单位物资需求信息、供应商生产信息、物资管理部门采购供应信,形成物资全供应链上下游信息联动机制;三是积极开展配农网物资供应商寄存业务与验收业务,提升物资供应及时性与质量保障水平。通过分级负责、监控预警等手段,实现物资合同履约完成率100%。

二、精益化配农网物资供应管理机制建设

泰州供电公司针对配农网物资供应管理的新形势,不断探索物资供应管理新模式,创新做法,建立精益化物资供应保障机制,全面提升公司物资供应保障能力。

(一)“季度控制、月度调整”集中管控机制

为保障配农网物资有序供应,避免协议库存不能均衡执行以及订单集中下达导致的供应商产能饱和,通过建立配农网物资全业务流程管控机制,预测计划适度超前综合计划、执行计划紧密关联下达计划、供应计划直接对接生产计划,“执行保障配农网物资计划季度控制、供应计划月度调整”,强化“动态跟踪、集中协调、统筹调配”过程管控,制定配农网物资供应工作规范,确保配农网物资“计划合规、排产合理、供应有序”。

对于配农网大宗物资来说,此类物资标准化程度较高,通用性较好,按照省公司统一部署,采用供应商寄存业务模式。项目需求部门(单位)根据寄存储备物资目录、农配网年度投资和项目执行进度需求,以及现场施工许可、征地赔偿、土建施工进度、停电施工计划等不确定性客观因素,年初编制年度寄存物资需求计划,每月编制月度寄存物资需求计划。

对于其他配农网周转物资,主要采取实物储备的方式,存储地点为周转库和县周转点,并按各单位全年配农网物资年度投资规模和季度资金执行需求按季度上报配农网物资需求计划。

(二)“两个现场”动态管控机制

“两个现场”动态管控机制是以每月召开的省、市、县三级供应计划审核会为抓手,定期组织人员去项目工程施工现场需求和供应商生产现场情况进行协调对接,开展物资供应履约协调,确保物资供应计划能够满足“两个现场”(项目施工和供应商生产现场)的需求。

供应计划履约协调工作流程,履约协调人员依据同业对标考核内容,从系统中导出每月需维护的供应计划物资条目进行跟踪、维护,并收集公司物资供应环节存在问题的物资,进行协调处理。

对于重点物资,履约协调人员根据工程里程碑计划和现场实际需求,组织需求单位、供应商按照不同类别物资的合理生产周期,及时落实物资供应计划,形成《物资履约跟踪记录表》;组织供应商编制图纸交付、备料、关键工艺点、出厂试验等关键节点时间计划,及时跟踪和核实供应商生产进度,及早发现和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对于存在问题的物资,通过电话催交、现场协调会、供应商约谈等形式进行问题协调,填写《履约协调记录单》简要描述问题的出处和关键信息,详细记录协调过程,每周至少进行一次跟踪记录。对市公司无法协调处理问题,通过调配平台上报省公司,并根据问题严重程度及时通过电话、邮件、书面报告和当面汇报等形式向省公司领导汇报。

(三)物资到货验收监督机制

泰州公司结合自身管理现状,优化物资到货验收流程,针对不同类型的送货方式,严格执行物资验收“两单四签字”制度,建立了有效的物资到货验收监督机制。

对于配农网通用物资,一般送货到仓库,仓库人员负责物资交货数量和外观验收,并及时组织物资需求单位、供应商等相关单位进行物资开箱验收,验收无误后将物资进行ERP系统入库,并要求项目单位、物资部门验收人员和主管分别在《货物交接单》和《到货验收单》上签字盖章。

对于送货到现场物资,货物送达现场后,物资需求单位负责组织物资中心、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供应商进行到货验收,验收合格,项目单位、物资部门验收人员和主管分别在《货物交接单》和《到货验收单》上签字盖章,并将物资进行ERP系统入库。

三、问题分析与改进措施

(一)存在问题

1.供应商产能不足严重制约供应效率。随着物资需求量逐步增长,尤其是配农网物资需求数量大,现场变更频繁,交货期又相对集中,供应商产能难以满足项目现场的物资需求,导致物资延迟交货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制约物资供应的工作效率。

2.供应商资金链断裂,导致物资无法按期履约。供应商由于自身资金链断裂,导致物资无法按期履约情况时有发生,且呈上升趋势,如何规避该风险尚无特效方法(寄售物资种类无法全部覆盖公司所需配农网物资),对物资100%及时供应造成影响。

(二)改进措施

物资供应的时效性关乎电网工程能否按期投运,在新形势、新环境下,泰州公司将按照“物力集约化、服务专业化”的工作要求,统筹全省资源,进一步提升配农网物资供应保障能力、应急服务水平和物流服务水平。

1.物力集约化方面。一是推进仓储网络建设,实行仓储“一体化”管理模式;二是建立集体仓库物资规范化管理监督机制;三是通过引入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技术手段,试点开展现代物流技术在物资供应中的应用,提高物资供应保障能力。

2.服务专业化方面。一是提升主动配送服务水平,主动响应物资需求配送运作机制,保障项目物资的准确性、时效性。强化季度控制、月度调整的常态化工作机制,统筹运用主动配送、自主领用、供应商配送与第三方配送等方式,监控配送全过程,全局掌控配送状态,强化供应商交付物资运输管控;二是进一步加大基层物资人员培训力度,提高业务技能水平,有效提升物资队伍整体素质,确保系统应用操作准确。

四、结语

为适应国网公司、省公司精益化管理要求,泰州供电公司立足供应链全过程管理优化,以“创新、突破、规范、高效”为总体要求,从集约化、专业化、信息化三个方面全面深化物资管理,拓展管理范畴,发挥管理职能,完善管理流程,提升工作标准,强化考核措施,防范管理风险,建立了精益化物资供应保障机制,有效提高了泰州公司配农网物资供应保障能力。

(作者单位为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泰州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 聂卫国.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物资管理办法[D].暨南大学,2012.

[2] 陈瑜.浙江电力运维物资集中供应模式研究与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2014.

第9篇:物联网协会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构建;农村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7)04-00-02

0 引 言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知识、信息得到前所未有的广泛传播,这不仅加速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同时也扩大了电子商务的服务类型与应用范围, 促使各种商业活动在移动互联网上进行[1]。2015年3月5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移动互联网与电子商务相结合,将产生大量的创新性应用与机会,农村传统经营理念、市场营销、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也将随之发生深刻的变化。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兴起,并非单纯将终端从PC端迁移到移动终端,而主要有其自身的3大特点:

(1)每个移动终端都有一个唯一的SIM卡和确定的运营商,便于电子商务过程中个人身份的认证;

(2)移动终端随身携带,不像PC机终端那样时而在线时而离线;

(3)移动终端可以通过GPS或基站实现定位,为需要确定位置的电子商务提供方便[2]。随着我国智能手机的普及与移动上网资费的不断下降,移动互联网在农村地区的发展越来越快,农村居民使用手机移动互联网进行网上购物的人越来越多,相对于电脑, 智能手机的普及对农村网民的增长发挥了更加重要的作用。因此,大力发展移动互联网时代农村电子商务,以信息化带动农村跨越式发展,振兴“三农”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1 移动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

电子商务借助移动互联网东风,利用移动互联网的优势乘势而上,其发展趋势目前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3]。

1.1 传统电子商务将向移动互联网渗透

拥有市场上成熟传统电子商务平台的商家已经意识到移动互联网无处不在的威力,如淘宝、当当、Ebay等借助移动互联网大力拓展用户群,为移动互联网时代农村电子商务应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1.2 O2O模式的兴起

O2O(Online To Offline)模式指一种新的商业模式,网上的虚拟经济能够与网下的实体经济实现全面融合。O2O模式可以在移动互联网上完成生活中的任何商业行为,这为电子商务扩展其业务范围提供了全新的商业模式。

1.3 移动支付安全性的提高

移动支付手段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的基础,如果移动支付安全性出现问题,就不可能存在移动电子商务,随着移动手机支付软件的不断完善,移动互联网下的电子商务用户越来越多。

2 农村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虽然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发展势头迅猛,但城乡差别依旧很大,这是由我国现有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决定的。在城市,电脑普及率已经相当高,但在农村,电脑的普及率却很低。另外,广大农村地区相对城市来说,地广人稀,物流的营运效益普遍低下,这些问题给农村的电子商务发展确实带来不小的难度。因此,面对制约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诸多问题,下列问题亟待解决。

2.1 农村物流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营运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面临许多困难,但最大的障碍是农村物流问题。对地广人稀的农村来说,如果没有统一规划和协调营运,物流公司的营运经济效益就会十分低下,将严重打击物流公司设点的积极性。虽然国家有政策性支持资金扶持,但市场准入门槛低,造成物流企业无序竞争,加之物流企业经营粗放、基础设施落后、装备科技含量低、市场管理能力差等因素,缺乏全局一盘棋的统一规划与协调营运的协同作用机制,导致农村物流公司整体经济效益低下,服务水平较差,从而成为制约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一大瓶颈。

2.2 农村缺乏专用的信息平台

虽然互联网给城镇居民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信息渠道,具有信息储量大、全面、查询方便、更新及时等独特的优势, 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平台,但是针对我国农村特征的信息资源还很匮乏,要真正满足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对信息的需求,还需进一步丰富农村生产和生活的信息。由于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起步时间短,投入还不够,没有适合农村特征的专用信息平台,包括与这种专用信息平台配套的相关应用软件。该专用信息平台借助移动互联网搭建供需通道,一方面,有利于农民在平台上实现联合采购,购置农业机具、化肥、生活用品、其他工业产品等,降低各环节成本,为农民带来生产、生活的真正实惠;另一方面,有利于农民在平台上实现农产品的销售,方便他们及时了解市场需求、价格波动等信息,并建立将其生产的农产品推向市场的多元化销售渠道[4]。

3 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针对农村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在技术上充分运用云计算平台,形成移动互联网、农村电子商务、车联网和物流协同工作的构想,实现全局一盘棋的统一规划、协调营运的协同作用机制。云计算技术破解了企业独立建设高效可行信息化平台的高昂成本问题,大大降低了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门槛,这为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云计算技术的出现不仅改变了原有的工作方式和信息化平台实现模式,同时也给电子商务行业营运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5]。

图1所示为基于云计算的农村电子商务平台构建示意图。其由移动互联网信息导航云平台、车联网、物流公司、各电商企业、镇级收发站、村级收发站,手机用户(村民)等组成。

移动互联网信息导航云平台通过云计算平台整合所有参与者的资源,并为用户传递有价值的信息,完成电商企业的核心I务,而这也是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核心部分。信息导航云平台包含服务层、应用层和基础层。基础层对应于云计算的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它可以提供服务器、操作系统、磁盘存储、数据库等信息资源;服务层对应于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能够提供企业进行定制化研发的中间件平台,同时涵盖数据库和应用服务器等;应用层对应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它是电子商务的核心, 电商企业根据电商自身需求平台进行开发,利用云端平台提供的服务, 分析整理相关数据,以适应市场需求。

车联网最初是由车友互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车联网服务平台,其功能是通过移动互联网进行汽车信息的收集与共享,实现车与路、车与车主、车主与车主、车主与第三方服务商的沟通。在农村电子商务平台通过车联网技术来解决物流成本高的运营困难问题[6]。相对城镇来说,农村地广人稀,为减少汽车运输空车回程的现象,借助移动互联网信息导航云平台,物流公司可运用车联网技术整合运输信息,降低汽车运输费用,提高农村电子商务平台运行效益。

物流公司、镇级收发站、村级收发站是电商和村民之间实物传递的桥梁,由于农村居民不集中,农村的物流公司更需要与移动互联网信息导航云平台及车联网协同配合降低物流运营成本。

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架构中N家电商主要由两方面企业构成,一方面是生产日用品、服装、家电等品种的工业企业,为村民提供物质资源,另一方面是生产农产品的涉农企业或收集村民农产品的农产品销售公司。

4 农村电子商务的应用前景

4.1 移动互联网给农村电子商务带来发展的契机

智能手机技术使得手机接入互联网更为廉价和简便,移动互联网受到广大农村居民的欢迎,目前已成为农村电子商务的主要信息通道。其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1)电脑价格高、操作难度大,相对城市居民来说,电脑价格超出了普通农村家庭的承受能力,且就使用而言,电脑没有手机使用方便;

(2)网络宽带基础设施尚不能实现在广大农村地区的全面覆盖,导致很多地方宽带入户难度加大,且一般农村家庭支付上网费用意愿也相对较低。根据2014年5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2013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调查报告》可知,据统计分析,农村网民与城镇网民相比,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出5%,达到84.6%,到2013年年底,农村网民规模已达1.77亿人。

4.2 农村电子商务应用需求旺盛

随着农村经济条件不断提高,家住农村的居民对工业品、生活用品需求越来越旺盛,网上销售的低价位产品的诱惑力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加入移动互联网,由于农村大型商店的匮乏,农村电子商务应用需求将更为持久与强力。由阿里研究院的《农村电子商务消费报告(2014)》的统计数据可知,在农村网民中电子商务类的使用率在不断提高,2013年与2012年相比,旅行预订的使用率增长了11.3%,团购使用率增长了7.9%。根据该报告预测,到2016年全国农村网购市场总量有望突破4 600亿元,报告统计表明,就网购模式接受率而言,农村的年轻网民比城镇网民网购比例还高,农村居民的网购模式接受率高达84.41%,预测人均年网购消费金额在500~2 000元之间 [7]。

与网购模式接受率相对应的是通过移动互联网实现农产品的销售,有了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可形成农户、物流与商户三位一体的沟通交流模式,将三者同时纳入农村电子商务平台,使产品信息在市场上得到及时传播[8],解决我国农产品物流成本高、物流损耗大导致的农产品售价高的问题,这种农村电子商务应用需求也将越来越旺盛。

5 结 语

通过对移动互联网时代农村电子商务应用的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结合云计算技术,设计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的架构,在深入分析农村电子商务应用瓶颈的基础上,将现有移动互联网、农村电子商务、车联网和物流公司有机形成一个能协同工作的综合平台,从移动互联网给农村电子商务带来的发展契机和农村电子商务应用需求旺盛的现象可意识到移动互联网与电子商务相结合将会带来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高峰.互联网与电子商务对我国传统行业的影响与改变[J].项目管理技术,2009(S1):551-553.

[2]张建锋.移动互联网下的电子商务创新应用[J].信息通信技术,2013(4):8-10.

[3]邹捷.移动互联网引领电子商务未来[J].现代经济信息,2012(15):194.

[4]黄睿.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农业电子商务系统建设[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3.

[5]刘邦凡,詹国辉.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服务发展模式研究[J].电子政务,2014(2):107-113.

[6]王爱晶,祁明.应用车联网技术解决物流高成本运营困境的研究[J].物流技术,2013,32(15):262-265.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