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经营模式范文

经营模式精选(九篇)

经营模式

第1篇:经营模式范文

马太效应加速了网店的优胜劣汰。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网购用户规模达2.47亿人,相比2011年的2.03亿人,同比增长21.7%,据预测2013年网络交易用户数将会超过3亿人。但与其市场需求截然相反的是,2012年实际运营的个人网店数量(1365万家)较2011年(1620万家)同比下降15.7%,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预测预计到2013年中国个人网店将会下滑到1124万家。据有关资料显示,淘宝网很多职业卖家辛苦经营后,却面临无钱可赚甚至停业倒闭的尴尬局面。有专家分析会有这样的市场环境改变,一方面是由于C2C经营模式门槛低,低成本、收益快、易操作的特点往往会使网络投资者盲目跟风、一哄而上,大都缺乏后续资金支持或创新理念,运营监管不到位,在其发展到一定阶段必定会出现优胜劣汰,马太效应愈演愈烈;另一方面由于长期忽视行业行为准则,商家信用缺失问题严重。随着网络零售市场的日益发展和用户对网购要求的日益提高,个人网店“鱼龙混杂”的时代已经过去,接下来优胜劣汰还将继续,消费者在网上购买商品时,会更好地进行理性分析和判断,不再是一种盲目的消费态度。消费者的择优消费理念和商家间的激烈竞争使网络交易市场进入一种优胜劣汰的环境,而电子商务市场的逐步成熟也为消费者判断商品的优劣提供一定的参考,个人网店也在不断规范中逐步前进。同时,个人网店市场的逐步成熟也要求个人网店与实体店根据纳税能力来“分摊税负”,以促使网店、实体店处于一种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维护各经济主体平等竞争的条件与机会,促进我国经济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使网店纳税尽快走出“灰色地带”,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税收公平和税收正义。网店交易额突飞猛进。随着个人网店实名认证的开始和工商营业执照的登记,个人网店发展正在朝着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快速迈进。《2012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检测报告》显示,2012年12月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高达13205亿元,同比增长64.7%,预计2013年有望达到18155亿元。作为我国最大的C2C电子商务网站的淘宝网,2012年的交易总额就突破1万亿元。另外,从图4中可以看到网购规模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也从2008年的1.3%增长到2012年的6.3%,预测2013这一比例将会达到7.4%,有些网民在电子商务市场上的消费高达几万、几十万,这一比例的稳步、快速提升,充分说明发达的网购市场带动了居民消费。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仅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缓解了社会人员的就业压力。2012年6月份数据显示: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直接从业人员超过190万人,间接带动的就业人数已超过1400万人。可见,网店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如此举足轻重,政府对其加以规范就显得尤为重要,以实现其有序、健康、持续发展。政府从电子认证、签名以及消费者维权等诸多方面对网店这一新兴产业给予了积极关注,而且对于从事与网店行业相关的物流企业、支付平台也积极采取优惠措施。国家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为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其行业的规范发展给予必要的积极指导。

二、税收干预网店经营活动的合理性

(一)纳税的社会公平原则———纳税能力说征税是政府参与社会产品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直接导致纳税人已得收入或者利益的减少,所以某种程度上会出现纳税人对政府征税的抵触,反过来,纳税人对是否享有税收的公平性和合理性也就格外关注。其中“不患寡而患不均”就充分说明国人对社会公平问题的关注由来已久,也说明了税收公平的重要性。如果政府在征税的时候出现不公平现象,则政府在征税时阻力就会特别大。因此,作为税收原则的基本要求,强调税收的社会公平性显得极为重要,这样不仅有利于实现经济主体间的公开、公正、平等竞争,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而且还能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和规范行业间的市场竞争。网店现在已成为大部分消费者的购物首选,而且其发展极为迅速,成交额与日俱增,网店店主的收入也急剧增长,有的网店经营规模与某些实体中型企业不相上下,如果还对其进行免税,实在有违税收公平。“纳税能力说”即根据潜在纳税人的财富数量、经营情况等作为纳税能力依据。所以,既然发生了商品交易行为且具备了纳税能力,对网店纳税是势在必行的,从而促进实体店和网店的纳税公平,实现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不同经营形式间的公平竞争。(二)纳税的经济效率原则———纳税收益说政府对纳税人进行征税是集中社会纳税人的财富,并有效地利用这些资金进行社会资源调整,实现社会经济和行政管理的高效运行,可以说税收是经济机制有效运行的强力支撑。缺乏政府干预或者是税收干预的网络环境极易发生市场扭曲,网店售假、网络敲诈、信用缺失等一系列网络经营问题会相继出现,商家苦恼永远不会令消费者满意,消费者由于假货泛滥、理赔困难永远不会轻信商家,与所有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一样,缺少“看得见手”的干预,任由网络交易市场恣意发展,势必会在发展的一定阶段上遭遇运行瓶颈、低效运行。政府在制定税收税种等征税方式时要尽量减少其对经济运行甚至资源配置的干扰,遵循税收经济效率原则。针对网店目前的发展现状,设计合理的税收制度,选择合理的网店税源和税种,对网店的规范、高效运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为税收政策的合理运用不仅能降低对网店征税的经济成本,而且能够弥补由于市场失灵存在的缺陷,提高网店经营和电子商务市场的运行效率,保证社会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三)最适课税原则最适课税原则就是政府对某些税源进行征税时,税制的建立、税种的选择和税率的设计、税收政策的运用要兼顾税收的再次征收问题,争取做到“放水养鱼”,税收收入取之有度。针对我们目前最优课税原则以及最优征税标准就是要求税收负担一定要合理,不能逾越纳税人承受范围,否则纳税人就会选择逃税。具体来说,税收最适一是要满足正常的财政支出需要,二是能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协调同步,使网店的整体税收负担尽量从轻。美国经济学家阿瑟·拉弗(ArthurLaffer)提出拉弗曲线来表示税率与税收收入、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的关系,X轴代表税率,Y轴代表税收收入,当税率为零时,得到的税收也为零;当征税的税率提高到A点时,税收总额会增加到B点;当征税的税率上升到E点时,税收收入最大化,这一点就是税收征收的最佳点F,即最佳税率;但是如果继续提高税率,这时征税的税基会加速缩小,市场效率会进入低效运行,这一阶段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拉弗”;当税率提高到100%时,税收也相应降至零。这一曲线也意味着并不是国家在制定税率时,征税的税率越高,税收收入就越大。最适的课税原则要求兼顾财政正常支出所需要的财政收入以及经济持续发展现实需要的可能,使宏观税负落在或接近拉弗曲线的“最佳点”,即最佳税率点。同样,对网店征税仍需设置合理税率,若税率设定的过高,不仅会影响税收收入,更会影响网店经营,有些店主甚至会通过税收转嫁把税负附加到网店所经营的产品中去,这样都不利于健康、公平网络商业市场的构建。(四)预期效用最大化预期效用是指在一定风险情况下,个人所作出的选择是追求某一数量的预期价值最大化。预期效用理论早期是研究纳税人遵从行为的理论,纳税人是风险厌恶者,是努力追求预期效用最大化的经济人,经济学假设中作为理性的纳税人(不遵守道德约束),会十分了解税收相关法律知识,会根据税务机关稽查概率和惩处力度来考虑自己是否纳税申报以及是否完全申报纳税,因此,纳税人和税收征管部门之间会形成征纳博弈。从网店自身来说,为了规避纳税风险,会选择纳税不遵从,如果税务机关并未察觉,那么就会实现预期效用的最大化。税务机关虽然通过物流企业、金融机构等中介部门能够获得某些信息,但由于网络经营活动无纸化、虚拟性、隐蔽性等特点,税务机关仍会处于不完全信息的状态,只能通过加大稽查力度、惩处力度来负面激励网店纳税人进行完全申报纳税。因此,对网店征税以及设定税率时要考虑到纳税遵从度的影响,若是纳税人认为自己的纳税成本比较高,纳税人选择逃税的概率则会比较大,若是税务机关加强征收征管、加大逃税处罚力度,或者通过正面激励机制,给按时足额纳税申报人予以某种优惠,则纳税人会强化纳税遵从,选择完全缴税。

三、个人网店税收征管的优化构想

第2篇:经营模式范文

现代物流企业是指以现代物流理念为指导,采用现代物流的组织方式和现代物流技术,为客户提供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合理化水平的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现代物流企业在经营理念、运作模式、服务内容、信息化程度、物流技术、企业制度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以反应快速化、服务系列化、作业规范化、目标系统化、手段现代化、组织网络化的显著特征区别于传统物流企业。而现代物流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正确的经营模式,所以各个公司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寻找和完善更加适合自己公司的经营模式。

二、物流企业经营模式概述

物流企业经营模式是物流企业根据企业的经营宗旨,为实现企业所确认的价值定位所采取某一类方式方法的总称。其中包括企业为实现价值定位所规定的业务范围,企业在产业链的位置,以及在这样的定位下实现价值的方式和方法。由此看出,经营模式是企业对市场作出反应的一种范式,这种范式在特定的环境下是有效的。

一般来说各个行业企业的经营模式有很多种如:

根据企业在产业链的位置来分类:生产代工型(纺锤型)经营模式、设计+销售型(哑铃型)经营模式、生产+销售型经营模式、设计+生产+销售型经营模式和信息服务类型。

根据企业的业务范围来分类:单一化经营模式和多元化经营模式,多元化经营模式又分为集中化多元经营、横向多元化经营和混合多元化经营。

从上可看出企业的经营模式根据企业的定位和角度不同有很多不同的选择,所以对于企业来说如何选择适合自己企业的正确经营模式是非常重要的。

三、我国物流企业经营现状

我国物流业随着近几年经济的迅速发展,前进的步伐也相当快速,在物流市场上出现了多种类型的物流企业,传统运输、仓储、货代企业开始向物流领域拓展,新兴物流企业大量涌现。国外物流企业也看好中国物流市场,加快在中国市场的拓展速度。物流业形成了多种类型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但与物流业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物流业仍处在发展初期,物流企业发展还不成熟,主要体现在物流理念的淡薄,经营理念的落后,缺乏现代物流服务模式的开拓创新。

在近些年我国企业物流发展壮大和迅速,但从网络、功能、管理、服务、业绩等方面综合评估,真正实力超群的,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仍是寥寥无几。而根据调查显示中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物流企业功能单一,增值服务薄弱,缺乏满足客户的个性化物流需求能力。现代物流的本质是服务,物流企业的目标是要满足货主企业向其客户提供物流服务的需要,因此无论是在服务能力上,还是在服务质量上都要以货主满意为目标。随着工商企业物流管理理念的成熟,他们在要求提供运输。仓储等一般性服务外,还希望物流企业提供物流网络设计、库存管理、订单管理、流通加工、订单处理、信息服务等一系列的增值服务。然而,国内第三方物流企业收益的百分之八十五来自基础性服务,诸如运输管理和仓储管理等,增值服务及物流信息服务等的收益只占百分之十五。

从表象上看,物流企业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服务内容单一,物流手段落后,信息化程度低等方面,但通过进一步分析不难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物流企业缺乏对

四、对物流企业经营模式的思考

(1)经营模式是物流企业成功的关键

在物流市场被普遍看作是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市场以后,进入物流行业的企业数量逐年增多,行业内部的竞争日趋激烈,而且竞争已经由单纯的价格竞争开始走向服务质量和服务层次的竞争。此外,我国加入WT0以后,已经陆续开放了部分物流市场,一些跨国物流企业,如马士基、UPS等相继进入中国,国内的物流企业面临着来自跨国物流公司和国外物流资本的挑战。

(2)经营模式是现代物流服务理念的体现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顾客需求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企业对于物流服务的准时性、及时性、全面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物流企业针对客户的经营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因此,在提供服务时,要仔细分析客户的需求,了解客户的经营规律,以便提供精确的物流服务。

(3)经营模式的选择要结合物流企业实际

第3篇:经营模式范文

为了实现企业的目的,企业其实可以有很多的商业“模式”以供选择。即便是在可替代特许经营的模式上,企业的模式选择也可以有许多,包括、经销、直销、设立分公司或办事处等。毫无疑问的是,每种商业模式,都是各有利弊的,并不是在模式的任何特性方面,某种商业模式始终比别的模式更好。举一个小小的例子。虽然通常来讲,相比于其他的商业模式而言,特许经营的模式具备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更小的风险、更大化的整合外在资源等优势,但这种被誉为“21世纪最主流的商业模式之一”的模式却仍然具有一些局限性,比如采用这种模式需要进入门槛(在我国需要备案和信息披露、需要先有两家经营一年以上的直营店等)。

既然每种商业“模式”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那么,作为企业来讲,正确的做法就应该是在选择商业“模式”上,不能局限于追求某种所谓的“纯正”模式,而应该以某商业模式为基础或中心,取长补短地糅合各种商业“模式”之长,而规避其各自之短。

模式无定

举个大家都熟悉的例子。李小龙在拳法的“模式”上,走的就是我提倡的“模式无定”的战略。比如,李小龙能在咏春拳的基础上,很聪明地吸取欧美的拳击、泰国的泰拳、日本的空手道、韩国的跆拳道、中国不同流派的武术等不同“纯正”模式的优点和长处,甚至吸取了唱戏、恰恰舞等看起来和武术无关的事情中的长处,并同时规避了其各自的短处,最后成功地创造了专属于李小龙的“模式”――截拳道。李小龙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大师,不是别的,正是因为他知道自己的拳法的其中一个目的所在:能打倒对手的就是好拳。所以,在明晰了这个目的之后,李小龙的具体拳法之道其实围绕这个目的而进行,而不是为了拳法而拳法。

既然现实生活中有那么多的商业模式,而且是都取得了一定成绩的商业模式,而企业的目的是实现企业的扩张、产品或服务的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并铸造一个著名的品牌,具体采用哪种商业模式,则绝不是企业的目的。所以,企业在做特许经营的时候,应该以特许经营这种商业模式为基础和主线,同时敞开心胸,放开眼光,广泛并实际地采纳与使用包括但不限于、经销、直销、设立分公司或办事处等在内的各种商业模式的长处。

创造自己的模式

你要学会创造一个以你自己的企业名字为名的独特的商业模式,创造属于你自己的、不是依附或从属于某个拳派的“截拳道”,而不仅仅是生硬地把自己划归为某一个所谓的“纯正”的模式。

具体到实施这种糅合后的“模式无定”的大特许经营模式的细节上,连锁企业可有许多文章可做。比如,在连锁分店的开设类别上,不要被某些幼稚且愚蠢的“双轨制”谬论限制住,只开设直营店和加盟店,而应该以多轨的思路进行,比如在单店的供应、销售等上采取自由连锁或自愿连锁的形式;比如采取实体店和虚拟的网店相结合的方式;比如把生产、加工、销售、售后服务等价值链予以重新分配与整合;比如在连锁单店的投资上,可以把单店的有形、无形投资等分类,然后由特许人、加盟商或甚至另外的投资方分别进行比例不同的投资,除了直营、加盟之外,还可以有合伙店、合资店等多种经济形式;比如在连锁单店的经营权和所有权上,可以实现更有效、更创新的经营,比如店的投资各方可以分别承担店长、技术人员、服务人员的职责或义务。

第4篇:经营模式范文

关键词:商标特许经营 品牌扩张 特许人 受许人

特许经营是特许人与受许人之间的一种契约关系,是顺应新经济时展的一种商业经营模式。关于特许经营的定义有多种,根据原国内贸易部颁布的《商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特许经营是指特许人将自己所拥有的商标(包括服务商标)、商号、产品、专利和专有技术、经营模式等以合同的形式授予受许人使用,受许人按合同规定,在特许人统一的业务模式下从事经营活动,并向特许人支付相应费用。而商标特许经营是特许经营的一种,市场概念称为品牌租赁,是指特许人(品牌所有者)将商标及经营模式等以合同的形式授予受许人(品牌运营商)的一种商业模式,特许人一般只对商标的使用方法有一定的要求和限制,对受许人所从事的经营活动并不做具体的规定。

商标特许经营与其它契约经营模式的比较

契约经营模式种类较多,常见的有贴牌生产(OEM)、特许经营(连锁经营的高级形式)、、经销等,其许经营又可分为生产特许经营、商品商标特许经营、经营模式特许经营,而商品商标特许经营又包含产品特许经营、商标特许经营、品牌特许经营三种模式。须要区分的是品牌是比商标更宽泛的一个概念,品牌的特许就意味着传递一个带有文化内涵、明确定位、品质服务等级等诸多内容的资产。与商标特许经营相比,在进行品牌特许经营时,特许人对受许人的要求更高,不仅要求受许人有提供达标或服务的能力,而且要求受许人在整个经营过程中都要符合品牌所代表的水准。对特许人来说,品牌特许经营比商标特许经营具有更强的限制性,风险也更小一些,当然也就要承担更多的监管职责。

商标特许经营(品牌租赁)与贴牌生产(OEM)也有很大的不同,前者由受许方承担产品开发、新产品研制以及营销服务,而后者由品牌方承担;商标特许经营模式对产品或服务质量以及生产与管理都无检验与指导要求,而贴牌生产则有要求。品牌特许经营和贴牌生产(OEM)在降低品牌方的风险方面都较商标特许经营要优,当然前两种制度安排的成本比后者也要高。贴牌企业选择何种品牌经营模式,取决于对风险与成本-收益的比较、企业所处行业、资源占有情况以及管理能力等等诸多因素。另外,商标特许经营与连锁经营,经销等商业模式的差异比较明显,这里不做详细比较。

商标特许经营模式的必然性

商标特许经营模式的存在和发展有着其内在必然性和一定的合理性,可以从特许方和受许方来分别加以说明。

对商标特许方来说存在着如下的一些利益或行为动机:品牌扩张,通过这种模式,特许方可间接享受受许方自己花成本打广告,做营销而对原品牌带来的好处,随着品牌知名度的提高品牌无形资产的价值也随之增加;弥补特许方品牌的产品线单一,通常一个品牌需要与其相称的产品来支撑,由资源或生产能力不足等造成的产品线单一而短期内又无力进行多元化发展的企业可考虑通过商标特许向原有的产业(行业)领域之外扩张,从而达到支撑品牌的目的;在长期利益尚不能确定的情况下,却能够实实在在地获得短期利益,品牌是一种资产,对它的经营要考虑到长远利益,但在尚看不清长远利益的时候(通过商标特许经营可能对长远利益有损害),短期却能获得品牌使用费,品牌保证金以及品牌价值提升等益处。节约资金,可以利用受许方为品牌扩张支付成本,从而特许方可以大量保留自己的资金。

对商标受许方(品牌租赁者)来说,商标特许经营模式同样存在着一定的利益诱因:降低品牌经营成本,品牌的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而通过商标特许经营来租赁品牌,则成本要小得多,风险也要小得多;借助品牌优势能够迅速将产品或服务推向市场,品牌从建立、维护直至成熟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并且存在较大的风险,而借助于已有品牌的市场优势受许方的产品或服务较容易得到市场的认可;能够迅速获得短期利益。如果企业通过传统自创品牌的经营模式,那么它的产品或服务是很难迅速占领市场的,因为成熟品牌的建设是需要花费时间和成本的且有一定的风险,而商标特许经营却能使受许方从市场上迅速获得产品收益,短期利益明显。

商标特许经营模式的运营机制

商标特许经营的主要参与者包括特许方、受许方和顾客,根据会计系统、市场反馈系统、监控系统将三方联合起来就形成了商标特许经营框架(见图1)。

特许方只在产品的营销(品牌建立)上进行投资,对商业扩张负责,让品牌形象深入顾客心中,特许方授予受许方商标使用权,同时提供必要的培训支持收取受许方的特许权,特许方根据受许方的反馈报告和顾客提供的反馈信息,对受许方的品牌运营在质量上进行一定的监督和控制,对在受许方的营销行为上给予一定的限制,这也是建立完善的危机预警机制的重要环节。

商标特许经营的受许方在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售后服务上进行投资并辅以相应的销售宣传,产品或服务从受许方转移到顾客,受许方获得服务支付的费用,同时也获得顾客反馈的信息。受许方的行为使特许方的品牌形象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在整个商标特许经营框架中,必须保证反馈系统和监控系统的正常运转,这对商标特许经营模式的双方,尤其是对特许方,意义重大。

商标特许经营模式的注意事项

商标特许经营模式的成功运用固然能够给特许和受许双方带来预期的收益,但是如何才能成功地运用商标特许经营模式,以下几点是需要值得注意的:

特许方提升品牌管理能力。特许方特许商标给予受许方使用,实质上是品牌规模的扩大,品牌的市场反馈信息的搜集、品牌产品的质量监控、品牌使用者营销行为的限制,这些都要求特许方有很强的品牌管理能力。

特许方(品牌所有者),必须巩固品牌的核心产品。一个品牌固然需要与其相称的产品群来支撑,但品牌的核心产品是品牌得以发展和成熟的关键。在品牌的主导产品不突出时,盲目地进行品牌扩张,极易造成品牌形象的弱化,对品牌的长期建设极为不利。

对受许方所在产业或行业进行市场考察。在国外,许多国家的特许经营已遍布几乎所有的零售业和服务业,但并不是所有的行业或领域都适合商标特许经营,竞争异常激烈而(行业)利润并不高的市场就应该避免品牌租赁。

考察受许方企业。受许企业必须有足够条件和能力运作一个知名品牌,具体到经营能力上要求生产的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企业的财务状况,企业诚信状况等都要达到特许方的要求,特别是在商标特许之后,更要加强对受许方品牌运营的监督与控制。

租赁品牌考虑业务专长。如果受许方不是新办企业而是原来就有产品生产线,那么欲租赁品牌生产的产品最好与原业务相关,这样不仅可以降低经营成本,还可以降低经营风险,对特许方来说也同样降低了风险。

了解内在缺陷。在这种模式中商标特许和受许双方在对待品牌利益期限上存在明显的不匹配,特许方不仅考虑短期利益,同时也会注重长期利益,而受许方更关注的是短期利益的最大化,利益分歧导致了这种制度安排的内在矛盾,同时由于特许方以契约方式对受许方实施间接监控存在一定的难度,进一步增大了商标特许经营模式的内在缺陷。

商标特许经营是一种品牌快速扩张的商业模式,避其弊端用其长处对满足条件的企业双方来说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与发展,商标特许经营模式在我国也必将迎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参考文献:

第5篇:经营模式范文

一、何谓虚拟经营

(一)虚拟经营概念。所谓虚拟,其实是一种形象化的称谓。虚拟就是指将自己不擅长、实力不够或没有优势的职能分化出去,向外部借力,通过整合外部资源,使其为我所用,拓展自身的疆域,利用外部的能力和优势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和劣势,这是企业在有限的资源下,为了取得竞争中的最大优势所采取的一种有效方法。虚拟经营最早是1991年由美国著名学者罗杰・内格尔首先提出,在1995年出版的由罗杰・内格尔等人合著的《灵捷竞争者与虚拟组织》中,对虚拟组织理论与实践作了比较全面、系统的阐述。根据罗杰・内格尔的观点,所谓虚拟经营,是指企业针对市场需求急速变化、产品周期日益缩短的现状,采取企业内部和企业间的资源灵活重组,以企业联盟体形式共同应对市场挑战的一种经营模式。

(二)虚拟经营的产生。采用虚拟的经营方式,实质上是对企业旧的生产组织模式的一次革命,也是资源寻求战略的一种形式。在竞争压力下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许多公司大量增加了在国外的资源寻求,尤其是在包括新加坡、韩国、台湾地区、香港地区、巴西和墨西哥在内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起初,许多公司直接将生产任务承包给承包商,但是八十年代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NICs)实际工资不断增长,承包商的成本不断提高。不断上升的劳动力成本成为各外国公司关注的重点。因此,外国公司会寻找成本更低、质量更可靠、交货更及时的厂家。这时,那些承包商为了能够与外国公司保持持续的贸易关系,会想尽办法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很多承包商就将生产工厂迁移到那些更低收入的国家。随着时间的推移,工厂与承包商就逐渐分离,随着这种分离的产生,就产生了两种贸易模式,一是外国公司直接与这些工厂进行贸易,二是外国公司将生产任务承包给韩国和台湾地区的承包商,由承包商再去寻找生产厂家。由于直接与生产工厂进行贸易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因此,许多外国公司更倾向于把生产任务承包给比较有经验的承包商,由他们与生产厂家进行协调。对于这些外国公司来说,他们进行的就是虚拟经营。

(三)虚拟经营模式。虚拟经营基本有五种模式:虚拟生产、共生、战略联盟、虚拟销售网络、虚拟行政部门。虚拟生产是虚拟经营的最初形式,即OEM(原始设备制造商),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贴牌生产。它是指厂商本身没有一个工厂实体,它以集中公司的资源,专攻附加值最高的设计和营销,或营销的网络规划,并创造自主品牌,其产品生产则委托那些人工成本低的企业进行加工生产。共生是指对于一些企业不擅长的且只作为一种支援性的工作,由于在成本或保密的考虑下又不愿外包于人,于是几个同行共同组织一个作业中心,共同负担其成本,使其支援性工作业务达到规模经济状况,可以达到节省运作和管理成本的目的。战略联盟是指几家公司拥有不同的关键资源,而彼此的市场有某种程度的区隔,为了彼此的利益,进行战略联盟,交换彼此的资源,以创造竞争优势。虚拟销售网络,即公司总部对下属销售网络解放“产权”关系,使其成为独立法人资格的销售公司。虚拟行政部门是指一个企业集团的总部,可将下属的部门,如市场企划部、推广部、储运部等,寻求境外专业化公司承担部门业务,而这些部门的负责人则是集团虚拟部门的负责人,为本公司统筹兼顾,参政议政。

二、虚拟经营的优势

(一)对公司而言

1、降低成本。虚拟经营可以降低成本、分摊经营风险。虚拟经营不仅为这些公司节约了大量的生产基础设施投资、设备购置费用、人工费用,还降低了单一企业的经营风险。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承包商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通过在承包商中改变需求量分配,采用虚拟经营的公司能够最小化他们的成本。

2、组织结构弹性化。虚拟企业组织结构灵活,更具弹性。虚拟企业是根据市场需求针对特定任务组成的实时高效联合体,在内部组织结构、规章制度等方面具有较大的适应性。虚拟企业的组织通过一套完善的网络系统,不受空间的限制,迅速地将分散于世界各地的各成员的核心能力和资源整合起来,实现企业间的资源特别是知识资源的共享,达到在最短的时间内,以低成本、高质量提高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与服务的要求。

3、资源配置范围扩大、敏捷性增强。传统的生产管理着重研究企业内部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虚拟经营的管理不单注重对企业内部资源的有效利用,还注重把企业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条件结合起来,以少量资本有效地调动所需的各种资源,制造出终端产品,并进行全球销售。

4、提高核心竞争力。虚拟经营有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对企业核心竞争力重视不足是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采用虚拟经营的公司由于减少了非战略环节,有利于将精力集中在附加值高的功能上,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公司的特有优势,提高核心竞争力。

(二)对发展中国家而言

1、发挥比较优势。虚拟经营可以充分利用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低廉的比较优势,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这些接受虚拟经营的发展中国家可以更迅速的接受标准化的生产和成熟的技术及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可以在这个基础上根据本国的特点进行专业化分工,发挥自己的优势,从而创造出自有的核心竞争力。

2、减轻就业压力。虚拟经营为发展中国家部分解决了就业问题。对发展中国家而言,虚拟经营的合作公司为这些国家或地区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缓解了就业压力,也为当地的稳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因此,很多发展中国家的政府会积极创造条件吸引这些企业的进入。

3、加快国际化进程。虚拟经营加快了国家的国际化进程。引入虚拟经营的国家和地区比其他封闭的地区更快的接触到来自于世界的新技术、新思想,技术外溢和知识外溢的带动作用加速了当地的国际化进程。

三、虚拟经营应用上应注意的问题

采用虚拟经营方式,实质上是对企业旧的生产组织模式的一次革命,也是资源寻求战略的一种形式。在竞争压力下,为了降低生产成本,降低经营风险,许多公司大量增加了在国外的资源寻求。在这个时候,我国就更应该发挥自己的特定优势,灵活地运用虚拟经营,积极参与国际协作。虚拟经营是一种有效的经营模式,若能运用得当,必将深刻改变我国传统企业的生存发展态势。但虚拟经营并非完美无缺,实现虚拟运作需要许多前提条件,也面临许多制约因素,因此在实施虚拟经营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确定虚拟环节。企业虚拟环节的确定问题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因为如果企业将自己的战略环节进行虚拟经营,不仅达不到企业扩张的目的,甚至会使整个企业“虚脱”。所谓战略环节是指在企业的价值链上,所存在的一个或几个能形成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特定环节。只有抓住这些特定的环节,才能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确保在虚拟经营中不被协作者影响。因此,企业的战略环节要牢牢控制在企业内部,不能进行虚拟经营。战略环节的确定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行业特征。不同的行业具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也决定了其战略环节有所不同。比如,电脑行业注重新产品的开发,因此研发环节是其战略环节。化工行业重在生产制造,因此生产制造是其战略环节。

2、竞争形势及竞争对手。企业战略环节的确立,也要充分考虑当时的竞争形势和竞争对手的情况。“可口可乐”的战略环节是其已经具有的标准化的配方和品牌优势,而“非常可乐”则选择了规模生产和开发中国人自己的口味作为其战略环节。

3、企业的竞争战略。企业战略环节的确定必须要考虑其竞争战略的选择。如果企业竞争战略选择的是成本领先战略,那就应该把战略环节确立在影响产品成本的关键环节;如果企业竞争战略选择的是产品差异战略,则应该把战略环节确立在影响产品差异的关键环节。

4、企业自身的条件与优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的竞争优势环节,是企业确定战略环节的重点。IBM公司已经形成的全球性的销售组织、维修服务体系及其高信誉的优势,因而该企业以此为战略环节,而对个人电脑的生产技术开发与零配件的生产则进行了虚拟,同样在竞争中赢得了市场。

(二)把握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又称为核心能力、特有竞争力、组织竞争力和企业特殊能力。最初由C・K Prahalad和Gary Hamel于1990年在发表于《哈佛商业评论》的“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提出的。“普拉哈拉和哈默认为,核心竞争力是指组织内部知识的汇总,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融合多种技术的知识汇总。从本质上讲,核心竞争力是一种隐藏在产品背后的能力,它由企业内专业人员与技术组成的企业技术系统与管理系统的核心部分构成,企业凭借这种能力,可以整合企业的优势资源,形成其他企业无法取代的特殊专长,开发出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产品或服务。简言之,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发展独特技术、开发独特产品和创造独特营销手段的能力。”虚拟经营实质上是一组相关的核心竞争力的组合。所以,企业必须尽可能培养并突出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企业要做到“有所不为而后有所为”,不要盲目多元化。

(三)选择合适的虚拟模式。“虚拟经营”的模式并非适用于每家企业。由于单个企业的产品技术、市场环境及销售方式的不同,所采用的管理手段亦应不同。因此,每个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明确自己经营领域的优势,认真分析企业的内外部因素来决定自己的经营模式。

(四)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虚拟经营存在和运行的依托就是高度发达的现代化信息网络。借助互联网,可以快速实现企业和虚拟伙伴之间的信息沟通,使各环节变得更加协调有序,并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因此,各虚拟经营的企业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最大限度的发挥虚拟经营的优势。

(五)解决好文化冲突问题,实现文化的融合。对于虚拟经营的企业来说,由于是开放式的管理,常常出现伴随虚拟经营而流入的外来文化与本企业文化产生矛盾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好文化冲突问题,就会影响虚拟经营业务的顺利开展。对待这一问题,我们的企业在实施虚拟经营策略中,要通过积极重塑企业文化基础来减少多种文化的摩擦,并使之在企业的虚拟经营中能够相互融合,从而为企业虚拟经营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第6篇:经营模式范文

关键词:马关县;金城林场;森林;经营模式

随着我国近些年地区开发范围的逐渐扩大,越来越多的建筑拔地而起,但是代替的却是越来越多的树木被移除,由此可见,发展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当前我国各地区天气环境恶劣,雾霾情况严重,所以,针对当前现状,我们更应该对林场森林经营模式有一个新的管理体系和方法,森林是净化空气的最佳选择,而森林的养护和管理对森林的成长和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1马关县金城林场概况

1.1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马关县地处云南省东南部,是我国西南地区对外开放及通往东南亚的重要窗口,马关县金城林场场部设在马关县的经济中心马白镇石兴路1号,林场经营区域位于马关县境内东北部,林场总面积7170hm2,辖九个营林区,经营范围东西宽38km,南北长38km。马关县金城林场地处滇东南岩溶高原南部六沼山脉南缘,境内山脉连绵,峰峦起伏,为中山切割地貌类型。一般坡度为25°~45°,最高海拔为老君山顶,海拔2579.3m,最低在大三家,海拔900m。相对高差1679.3m,大部份地区海拔为1400~1800m。

1.2气候特征以及水文地质条件

马关县金城林场位于云南省低纬高原东南前沿,气候属中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地形复杂多样,故其气候垂直差异较大,主要特点为:冬无严寒,夏无酷热,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干湿季分明。非常适合森林植被的生存。马关县金城林场境内河流属红河流域泸江水系,林场范围内无较大河流。东北边的溪流流入盘龙河,经麻栗坡县注入越南泸江汇入红河;西南面的溪流流入响水河、小白河,注入越南斋河汇入红河。马关县金城林场境内土壤以黄壤为主,其次为黄红壤,土壤厚度以中厚层土为主,土质疏松,结构良好,土壤肥力较高,pH值4.8~7.3之间。成土母岩以千枚岩为主,其次为花岗岩、砂岩、石灰岩等。

2马关县金城林场森林经营模式探讨

2.1坚持林场森林分类经营

马关县金城林场属于商品林,林场的发育和管理要坚持以分类经营、分类指导的原则来进行管制,在生态环境管理方面,积极严格的管理各种类型的公益林区,尤其针对石漠化以及水土流失情况较为严重的林区和国家重点保护的公益林,一定严格按照国家对重点公益林进行的相关规定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经营。在生态经济效益方面,做好森林的生态环境保护系统和生态效益补偿工作,呼吁并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是大家主动的参与到森林生态环境的保护当中来,让全社会都参与生态环境的建筑工作。在林场产业建设领域,要在保护好现有的林场资源情况下,积极主动的探索周边地区地质土壤情况,并进行相关林业的种植和管理,使商业林模式彻底做活,做大,开创个体、集体以及企业林业经济产业链和多种发展模式同时进行的商业林种植区,促进林业产品的多样化,利用好当前主要的林业资源,并在其基础上发展新的区域林业产业,最终实现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的和谐体系。

2.2加强当前森林资源的保护

马关县地处我国西南地区,是交通要道,并且该地区人口居住稀少,森林规模巨大,由此可见,森林资源的保护工作十分重要并且任务艰难。根据森林的分布情况和社会的发展状况,不同的地区要采用不同的森林保护模式来进行整体系统的管理,当地相关部门积极引导群众,增加群众对于森林资源保护的意识,发动集体参与到森林资源的保护中来,抓紧森林的培育工作,增加资源数量,把握好林业产业发展的机遇,加强植树造林的力度,抓紧一切时间完成云南省防护林建设任务何退耕还林任务。在进行森林资源管制的过程中,不同的植物品种对于不同地区不同地质土壤情况有不同的要求,根据森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来对不同地区低产、低效的森林进行品种改造,调整树种结构,加强对于幼林的抚育工作,提高现有林产业的质量,对于受病虫严重危害的树木品种进行改造,积极培育高产量、强抗逆性、生态功能好的优质林业品种。

2.3发展特色林业,实现生态经济循环

马关县所处地区温度差异较大,气候以及土壤成分多种多样,光热条件和水资源十分丰富,适合多种植物生长,具备大规模林业种植的条件,应该加大投入力度,本着以市场经济发展情况为导向,实施定向培育林业产业,进行适度规模、集约经营的原则大力发展珍贵稀有树种以及名贵药材林业和开发名、特、优、新经济林业品种,大力发展该地区特色产业,不仅可以帮助马关县农民增收致富,还可以加速该地区整体林业产业链的结构调整,对于建立大型产业林,促进了县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

2.4非木质资源的经营

多种经营模式,是当前林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立体林业,调整林场产业结构,搞活经济,以短养长,促进林场自身发展的有效措施,是变资源优势为商品经济优势的重要手段,是林场经济增长所在,也是解决富余职工就业的有效途径,林场应在以林为主的前提下正确、稳妥地发展多种经营,有利于增加职工收入,搞活林场经济,增强林场活力。根据金城林场的经营现状,地理环境,森林资源优势,林场多种经营项目中,种植业主要是云南红豆杉药用林、草果和八角种植;养殖业主要是野生动物驯养及家禽、牛、羊等的养殖;第三产业主要是开展休闲、娱乐、餐饮项目,进而开发生态观光旅游项目。

3结论

马关县金城林场森林经营模式是当前我国林场管理经营模式中较为经济有效的管理体制,林业产业的管理方式和经营模式是对森林社会经济效益造成影响的主要条件,以上通过对马关县金城林场森林经营模式进行简单的叙述,希望能对我国林场产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作者:谭成 单位: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昆明分院

参考文献:

[1]刘仁东.国营洪雅林场森林经营模式探讨[J].四川林勘设计,2006-09-30.

第7篇:经营模式范文

[摘要]在《关于从事相关创新活动证券公司评审暂行办法》的指引下,国内券商必将出现分化。作为券商业务重头戏的经纪业务,如何适应这一形势,本文提供了具体的操作办法——以市场细分和营业部分类为前提,开展错层竞争和差异化营销,这是证券经纪行业未来的战略方向。

[关键词]经纪业务;市场细分;营销策略

我国证券经纪业务发展至今,尚处于低水平无序竞争状态,主要表现在产品无差异、业务结构雷同、竞争手段基本停留在价格竞争上等。2004年颁布的《关于从事相关创新活动证券公司评审暂行办法》体现了政府树立行业品牌,引导资源合理配置,推动证券业创新的政策意图。在此形势下,证券经纪业务行业如何顺应政府的改革要求对营业部进行合理定位,并进行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是监管层、业界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话题,也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关于证券经纪业务的突破和创新,现有文献大多从证券经营机构本身寻求答案。吴晓求(2004)指出,国内证券经纪业务创新的必由之路是从现有的“通道赢利模式”转向“服务赢利模式”,使证券业的收入与二级市场走势的相关性大幅降低,以改善证券业现存的风险收益结构,增强行业的抗风险能力。潘伟明(2004)总结了部分券商的改革经验,提出了几种经纪业务创新赢利模式:理财顾问模式、网上交易模式、全员经纪人模式和金融控股集团的金融超市模式。蔡世锋(2006)认为,经纪业务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当从制度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多方面共同推进。

本文从市场角度来探求经纪业务的突破方向。从地理位置上看,任何一家从事经纪业务的证券营业部都定位于某一城市或地区,在一些政治、经济相对发达的大中城市,往往聚集着为数众多的证券营业部,它们几乎在同一水平上展开竞争,表现出产品无差异、定价能力差、技术壁垒低等特点。本文试图从市场细分角度就如何开展错位竞争,合理分配资源,以提高全行业的赢利能力,给出客观的分析和合意的答案。

一、证券经纪业务市场细分

迈克尔·波特在《竞争战略》中提出了竞争的三大基础战略一一低成本、差异化和目标聚集。证券经纪业务发展至今,各家营业部互相竞争、彼此模仿,使得产品无论从品质上还是价格上都越来越接近,同质化现象严重,价格战连绵不绝。因此,差异化战略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企业冲出价格战重围的必经之路。对证券经纪业务而言,差异化是指营业部根据自身资源优势,采用不同的销售业态,并通过市场细分,在各自的细分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

实现差异化战略的前提是市场细分,即把市场划分为各次级单元。关于如何细分市场,或者说以何种指标作为市场细分的依据,迈克尔·波特提供了四类细分市场的变量。(1)产品种类。为了辨识产品细分市场,应当把产业中生产或有可能生产的不同的产品类型隔离开来。但是,从目前证券界的业态来看,各家营业部的经纪业务结构雷同,产品无差异。对此,理论界和业内都寄希望于通过提供证券增值服务来形成产品差异。由此,我们把证券经纪产品分为两类:有增值服务和无增值服务,简称“有增”和“无增”。(2)买方类型。即考察产业最终买方的所有不同类型。经纪业务的买方是投资者,通常营业部从投资者的规模一一成交量大小来区分买方的类型。由此,我们把买方类型分为:“量大”、“量中”和“量小”。具体的划分标准应当根据各地区市场的实际情况而定。(3)销售渠道。经纪业务目前的销售渠道有两种:营业部直接销售和经纪人代销,简称直销和代销。(4)买方的地理位置。地理位置可以作为成本驱动因素而对市场细分具有直接的重要性。我们简单地将买方的地理位置划分为中心城区和周边地区。这里的中心城区一般指地级市以上行政区域,营业部数量众多,投资者聚集;而周边地区一般指县级市、乡镇、农村等。

在辨识出上述相应的细分变量后,接下来是把它们组合起来完成对市场的总体细分。为此,我们运用的基本工具是市场细分矩阵。

在被细分的市场中,每家营业部都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从中选择在哪一个子市场展开竞争。

二、证券经纪业务市场细分下的营业部分类

虽然有了市场细分这个前提,但是营业部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子市场进行业务开拓,从而实现该地区整个证券经纪行业的有序竞争,还必须对营业部进行分类。毫无疑问,任一产业内的企业都有经营业绩的优劣之分。对处于同一地区的证券营业部,其经营水平和赢利能力也必然各不相同。而且,营业部之间的优劣之分不仅相当明显,而且已渐成定局,这就为同一地区营业部分类提供了可能。

笔者建议运用多元统计的聚类分析法,对证券营业部进行统计分类。(1)分类目标。以经营业绩和实力水平为主要依据,将同一地区内的所有营业部按照从优到劣分成三个等级。(2)变量选择。变量的选择应当与聚类分析的目标密切相关。据此,推荐这样四个变量:利润、成交额、客户保证金、托管市值。笔者认为,这些变量能较好地反映营业部的经营业绩和实力水平。(3)数据来源和样本选择。数据选择距离研究时间最近的连续三年年度数据(以2007年为例,可选择2006年、2005年、2004年三年数据)。之所以选取三年,是因为不同年份的数据所得到的分类结果可能存在一些差异。为了客观地反映一个营业部所属等级,采用三选二办法,即某营业部在三次分类结果中,只要有两次属于某一等级,就将之归入该等级(在一个较稳定的市场中,一般不存在一个营业部在三次分类中属于三个不同等级的情况,万一存在这种情况,则取平均值,将之归入第二等级)。样本选择统计期内正常营业的所有营业部。(4)分析软件:SPSS11.5-聚类分析(HierarchicalC1uster)。

三、基于市场细分的经纪业务营销策略

市场细分和营业部分类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各家营业部在不同的子市场拓展业务。

第一等级的营业部,主要应拓展细分矩阵的1、2子集,兼顾3、4子集。该领域客户的主要特征是经济实力雄厚,对营业部提供的产品品质、服务和产品附加值更感兴趣,他们对价格不敏感,甚至需要以高价格来满足其炫耀和富有的心态。对此,第一等级营业部应发挥品牌优势,模仿零售业中的品牌专卖店特点,为高端客户提供能满足其身份象征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如格调高雅的投资环境、丰富的金融产品、专业而周到的理财服务和投资顾问服务、组建投资沙龙等,使客户感到物有所值而心甘情愿支付高价格。而对于现存的10万元以下的客户,建立以电话服务为基础的财务顾问中心,以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这种模式的先例是美林证券,美林收取的佣金很高,平均每笔交易在100至400美元之间,它能为客户提供终生资产运营计划、税务咨询和资产投资组合建议等全方位服务。美林的“综合性选择服务”是针对客户个性化要求开展的差别服务,通过差别化的服务和差别化的价格,形成强大的、独特的竞争力。美林又通过发展“现金管理帐户”促进银证保业务集成化,通过发展“综合管理账户”进入资产管理业务,而这些业务又反过来促进了经纪业务,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第8篇:经营模式范文

依据当前陕西省体育场馆所有权以及其对大众的开放程度,笔者将陕西省体育场馆分为三类,即公共体育场馆、学校体育场馆、其他体育场馆。

1.1公共体育场馆

本文在研究中将我省的公共体育场馆定义为完全由政府出资建设,以实现全民运动训练、健身娱乐及各种竞赛为主要目的的社会公有体育场馆。据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结果显示,陕西省公共体育场馆共有19225个,各市、县政府投资体育场馆具体情况分别如表1、表2所示。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已经在2013年12月正式开始,并即将出台最终的统计结果,预计陕西省会比第五次统计结果中的数据要高出很多。

1.2学校体育场馆

学校体育场馆主要是学校为学生及教师员工参加体育锻炼而建设的场馆,其主要任务就是进一步提升教职员工及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体育教学中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为当前社会发展提供具有健康体质的合格人才。从我省的学校体育场馆建设情况来看,其建设资金一般是由政府财政支持,学校、社会及个人共同出资建设,其体育特征是归学校所有,由学校独立经营。其规模较之于公共体育场馆相对较小,只对本校师生完全开放,配套设施也不是十分完善。其功能主要用于学校体育教学,并对于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随着我省校园建设的快速发展,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的不断进步,该类型体育场馆的数量在逐渐增加,据统计,目前陕西省大专院校体育场馆共有1万多个,学校体育场馆建设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1.3其他类体育场馆

除上述公共体育场馆与学校体育场馆之外的体育场馆,统称为其他类体育场馆。这类场馆一般包含两种类型,一是除学校外各政府,行政单位及企事业单位的体育场馆,这类场馆主要存在于本单位内部,其主要功能是满足本单位职工文化生活,增强本单位员工体质,但是这类场馆一般场馆设备和条件相对较差;二是以营利为目的而兴建设的私人体育场馆,比如高尔夫球场,保龄馆、台球馆等,这类体育场馆在陕西数量较少,但是其优点在于设备专业,经营灵活多变,具有较高的服务质量,以盈利为目的只对会员开放,这类体育场馆将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而快速发展。

2陕西省体育场馆经营模式及市场运作创新机制

针对于当前陕西省体育场馆的分类及性质,笔者认为应当主要发展以下两种经营模式,实现体育场馆市场运作创新机制。

2.1公共体育场馆委托经营模式

在受托人接受委托人委托的情况下,按照合同规定由受委托人对体育场馆进行委托经营,有效的经营与管理委托人交代的委托事项。一般情况下,政府会以招标的方式让各家企业进行公平竞争,选择合适的合作企业签订经营合同,把体育场馆的经营权与经营效益在一定时间内交付于合作企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在保证国有资产不受损失的基础上,可以运用灵活的经营方式,人、财、物由企业根据市场的变化自行调整,不受行政干预与约束。企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及企业发展实际需要招聘与引进相关岗位人才,这样一方面减轻了政府在资金投入上的压力,避免了公共体育场馆的闲置现象,另一方面也为企业的发展与盈利带来了契机。

2.2学校体育场馆物业公司模式

物业管理公司属于服务性企业,它接受业主的委托,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或合同的约定,进行相应的专业化物业管理,并从管理中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的企业。我省的体育场馆主要包括公共体育场馆、学校体育场馆及其他体育场馆三类,其中前两类占据了我省体育场馆的主要部分,同时这两类场馆又存在着经营方式落后、投资力度大、长期闲置等重要问题,因此,为进一步解决这两类体育场馆面临的问题,推动体育场馆的更好发展,应当及时改革其运营模式,实现市场运作创新机制。为此,笔者认为公共体育场馆可以采用委托经营模式,而学校体育场馆则可以实施物业公司模式,既不影响学校体育场馆以教学为主要功能,发挥其重要作用,同时对于物业公司和体育市场都有促进作用。

3结论

第9篇:经营模式范文

关键词:“一日游”;城市旅游综合服务平台;经营模式

“一日游”是旅行社将零散旅游者,临时组成团队,统一乘车时间、统一行程安排、统一导游讲解服务,在一天内对一个或多个旅游景点进行游览,并于天返回出发地的旅游活动。它萌芽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兴起于90年代中期,发展至今。纵观世界,几乎所有旅游城市都有“一日游”旅游产品,“一日游”所展示的是这个城市最有代表性的景观,文化,历史和风情,它是一个城市宣传的窗口,因此,“一日游”已经成为一个城市旅游业成熟发达的标志。但《旅游法》颁布至今,国内各城市的“一日游”屡次整治仍乱象不止,苏州同样如此。课题组在调查走访了各大旅行社和苏州市各著名景点,对苏州市“一日游”现状做了较为详细的调研后,认为,粗放式经营、自由竞争,是苏州“一日游”市场乱象成因的始俑者,为此需付的城市社会治理成本已难以估算。当务之急,政府要转变观念、认清整治必须与引领城市旅游公共服务平台运营机制创新,重构一日游经营模式同行,这才是保护古城文明促进旅游健康发展的关键。

1 苏州“一日游”的发展及现状

依据“一日游”的“零散性”与“临时性”,政府把其定性为城市公交式旅游,归旅游局管理。从经营者角度看,须依靠现场临时组团,成团较难一般不愿接收。从零散旅游者角度看,他们非常需要依赖城市旅游的综合服务体系来完成旅游活动,这当中“一日游”往往是散客在一个城市停留时最重要的旅游需求。由此,这似公交似旅游的一日游活动随市而生,它在旅游局推动引领下,开始了与城市公交截然不同的市场运行。

1.1 苏州“一日游”的发展初期

(1)政府对“一日游”有完整严格的准入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金字招牌”的东方水城――苏州,吸引着无数国内外游客以团队和散客的形式悉数前来。在旅游局“一日游”完整严格的准入制度规定下:企业须自有“一日游”专用车辆;须经旅游局资质审核并指定旅游线路,线路报价须报物价局收费核准;发票须至税务局印领苏州“一日游”定额专用票,方可经营。

(2)苏州“一日游”创始人曾是苏州旅游的一道亮丽风景。面对城市公共服务平台的缺失,与不断增长的来苏散客旅游市场需求,旅游企业对政府倡导的“一日游”都采用了企业减负法,即将公司车辆承包给导游驾驶员,一批自食其力的服务群体就此产生。他们在旅游局监管下,像社会闲散人员式游走在城市各入口处,成了为社会遗拾补缺“一日游”创始人。这一时期,“一日游”赢利点是车辆满座率,它的温馨便捷广受游客欢迎。

随着旅游市场日趋繁荣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个性化休闲需求不断增长,随着信息网络进一步普及,人们自行出游能力不断增强,散客自助游客的流量迅猛增长。这对于地方旅游业和城市经济的发展,固然有积极意义,但同时对城市旅游的监管和城市综合服务都提出了挑战。

1.2 苏州“一日游”的发展现状

(1)“一日游”市场不断扩展,旅游景点不断完善,新产品不断推出

近年来,来苏旅游人次逐年增加,以观光游为主,且自助游散客约占总游客的比例增加到80%以上。并且,随着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积极发展旅游业等政策的推动,我市城市发展和各主题旅游景点也得到进一步完善。旅行社在老牌“古典园林一日游”基础上,相应推出周边区域“一日游”产品,城市吸引力越来越强。

(2)旅游市场的火爆和管理的粗放,“一日游”经营形成新的利益分享链

它吸引着社会多方参与:为满足旅游市场用车,厂包车市内经营被合法化。宾馆饭店通过,分享住店客人参加“一日游”红利。一些非专业单位和个体经营者通过出租车、三轮车等工具,将招揽的游客,送往“一日游”经营点,分享输送游客参加“一日游”的红利。专为游客团开设的地方特产购物店,以产品虚高价给带团者高回扣。小园林私人承包,为冲量,以高出其他景点多倍的回扣,吸引“一日游”经营者带团前往。

(3)“一日游”赢利点发生质变,陷阱式高额回扣致城市名片的“一日游”变了味

这赢利空间的骤增,利益分享的驱动,旅游市场的粗放及监管滞后,使得几乎所有旅行社都以低于成本价进行市场竞争,在“一次性消费”观念驱使下,各种“利润至上”非法经营层出不穷,而陷阱式的高额回扣成了“一日游”经营者唯一的潜在利益来源。一时引发旅游黄牛现象的泛滥,景区门口黄牛聚集,给苏城窗口形象造成了极坏影响。

(4)政府与时俱进建立城市旅游综合服务平台――苏州集散中心的现状

苏州旅游集散中心是苏州市2000年、2001年实事工程,是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扶持设立的城市旅游公共服务平台,主要作用是整合散客资源,规范散客市场。在近期政府扶持下,购入新能源车,以“苏州好行”命名为来苏散客旅游者,提供景点之间交通服务和优惠旅游套票服务。

(5)《旅游法》颁布后,政府部门打建结合,但治理成本大,效果却难显

针对旅游乱象,政府加强了防范提示和整治,以强化实施签订《“一日游”合同》来保护旅游者和旅行社双方合法权利;政府尝试扶持性企业进入“一日游”市场;推动成立旅行社“一日游”联盟;在火车站布置服务台为游客提供旅游信息;开发了漫游卡,可以直接刷卡入园;发放了2万多份的文明旅游,理性消费的各种提示;发放40多万份的消费提示卡,希望游客理性消费;联手工商、税务、物价各部门联合执法等。

但纵观全国旅游整治现状,“一日游”乱象己成“顽疾”,苏州也不例外,总是死灰复燃。

2 苏州“一日游”市场乱象成因分析

2.1 旅游配套资源的完善,降低了游客对“一日游”的依赖

城市公交、酒店等旅游配套资源的完善,给“一日游”聚客增加了难度。公交部门通过公交车辆的服务运送游客,多为自助式旅游客,几乎所有的景点都有公共汽车可以抵达,而且开通了多条旅游专线车。城市道路、旅游景点道路标识的完善,降低了游客对“一日游”的依赖,让可能成为“一日游”的客人都轻松实现了自驾。

2.2 粗放经营、自由竞争,是苏州“一日游”市场乱象成因的始俑者

从“一日游”特征和市场竞争,可见,黄牛特性是营商无可替代的遂利依赖。粗放式经营是苏州“一日游”文化保护的“摧毁剂”,而自由竞争的自利性,会可怕地激励出大量不法行为,给城市造成窗口环境的破坏,城市不仅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社会成本,而且治理难度大、时间长、成本高,乱象理应促使人们觉醒。

2.3 城市旅游公共服务平台与其它经营者之间的激烈竞争

在舆论媒体眼中旅游集散中心是苏州唯一“合法”的“一日游”经营单位,但目前其它经营者已陷入一定的经营困境中。

3 苏州“一日游”市场乱象治理难点

3.1 执法的困境

一般“一日游”投诉的问题很复杂,涉及的部门很多,投诉反映的很多问题不在旅游局的职权范围内。面对“一日游乱象”背后复杂的利益链,单靠几个执法人员的力量不免捉襟见肘,效率低下。政府也采取了多种措施予以围追堵截,但是,对某些行为的打击,由于法律依据不足或处罚规定太轻而效果不明显,有些则因为属于综合性问题,公安、旅游、交通、工商、城管、税务、物价等各自只能查处固有职责范畴的一小块问题,执法力度与效果受到极大制约,即使是联合执法也难见成效。

3.2 “一日游”经营商与黄牛无法定关系,行政执法难

经营商与黄牛只有金钱交易。尽管黄牛手持的都是旅行社的“名片”,这仅是骗取旅游者的信任,因为二者间不存在内部用工关系。随着黄牛利润越来越高,在外地游客较为集中地段“越界”冲突频频爆发。对于这些没有从业资格的闲散人员随意兜售揽客、欺行霸市无人举报的行为,目前还没有相应的法律条文给予明确规定,出现了行政执法难的困境。

3.3 政府整治观念转变难

从北京和上海两地来看,北京集散中心由五家“国企汽车公司”组建,因各方利益需求不同,长年陷入纷争,有的退股离去,有的减少股权只享分红,最后由控股方独家经营。而早期经营北京“一日游”的合法企业却游离在外。北京旅委为整治,牵手“一日游”企业打造优质诚信联盟,但经记者暗访因其换汤不换药的实质,消费者上当受骗现象仍未有所好转。上海集散中心直属上海旅委管理,为上海市民提供出游服务很成功。但因外地零散游客难组织特性,却呈现上海“一日游”的短板。随着周边城市“一日游”乱象漫延,上海小陆家嘴地区黄牛现象泛滥。

在旅游业发展中,“一日游”乱象已不是一个短期的行业单性问题,这里错综复杂,究其根源,有管理层面的,也有利益的分割造成的旅游链条产业的混乱等。在深入了解不充分的前提下,要求新管理者能马上精准整治,也是免为其难。

4 构建创新经营理念,重构一日游经营模式

4.1 以政府倡导的混合经济模式,实现城市旅游综合服务平台的创新整合

(1)自由竞争不适合代表城市文化窗口接待的散客“一日游”。苏州“一日游”是我市向外展示文化的窗口,“一日游”特性与它的经营难度,管理粗放式所产生的具大社会成本,己让大家明白:自由竞争不适合代表城市接待的散客 “一日游”。

(2)政府发挥职责,消除那些无法定价的社会成本,给社会提供公平良序的环境。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不能被忽悠,“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共同发挥作用,而且是同时发挥作用。

(3)政府要注重当下与长远利益的关系,聚集睿智精英。以政府倡导的混合经济模式,实现城市旅游综合服务平台的整合规范。市场稳了,黄牛岂不安之?城市窗口岂不美之?政府应注重旅游业的长远发展规划,以良性、高效地发展模式,提升城市旅游品牌。

4.2 强化旅游品牌形象

目前国内旅游城市之间竞争日趋激烈,竞争内容已从传统的旅游产品竞争转向了旅游服务的竞争、旅游品牌的竞争,抢占服务品牌的制高点是旅游目的地获得持续发展,不断强化旅游品牌形象的策略选择。

(1)科学行业监管,树立行业责任感和经营幸福感

政府“一日游”专项整治,符合旅游市场优化发展需要,符合苏州抢占服务品牌制高点的需要。以全方位眼光去审视“一日游”曾经的历史功德、散客旅游经营的难度、城市综合服务平台的缺陷、无序竞争引发社会十多年乱象的事实、行业监管自身乏力原因,积极鼓励企业参政议政积极性和创新性,营造政企合力正能向。

(2)政府要高度重视健康打造由“一日游”经营者共同参与的城市综合服务平台

政府高度重视健康打造由“一日游”经营者共同参与的城市综合服务平台,提高苏州优行满座率、减少空驶率,这是为实现“一日游”市场长治久安,值得一试的科学良方。认真研究如何弘扬企业社会责任感,引领企业探索创新“一日游”经营模式。只有行业监管科学,民心所向,才是政企合力战胜“一日游”十年乱象的正确方向。反之行业在无环境自律又无创新的情况下,想要规范旅游市场,无异于一纸空谈。

(3)加强政府对行业协会的监管和整治,高度认识协会不自律的行业危害性

事实上,人们所期待的行业协会应该是一种民办公助,具有自律、自治、自我服务性质的社团组织,维护的不是个人利益而是行业利益。因此,要激发它的机能,就必须对它进行彻底改革,刮骨疗伤。政府整治要以“公平”为原则,打击违法乱纪现象。

(4)政企合作率领创新,颠覆旧模式培育新方法,打响“苏州一日游”品牌

眼前如何着力破解“一日游”黄牛乱象、虚假广告、非法招揽、强迫或变相强迫旅游消费等重点难点问题呢?笔者认为“先旅游后付费”的诚信招徕方法,就是眼前最有效地顽症破解良方。它既是黄牛低价揽客的克星,更是一场“一日游”黄牛乱象的颠覆。“先旅游后付费”,它把“诚信”交给游客,让来苏零散旅游者放下选择迷茫,让黄牛无机可乘,促其自行退市,真正让游客在苏率先享受诚信旅游的服务,打响“苏州一日游”品牌。

(5)政府联企共建“诚信旅游一条街”,为“先旅游后付费”搭好台唱好戏

创新经营模式,让“先旅游后付费”的阳光驱散“一日游”阴霾。将政府坚定地整治决心转换成联企共塑“诚信旅游一条街”的信心,把利用各种非法手段为在竞争中求生存的所谓“一日游”合法企业,孵化成以“先旅游后付费”地诚信企业。政府配合在整治区域各相关路口建亭树牌,并协助“倡导企业”组建以“四统一”为基准的公司化联盟。联盟运作实现优质管理、分工协作、合理分配、不断创新。联盟义务要处理好当下黄牛退市工作,响应“先旅游后付费”的转型策略。只有加强宣传,把它建成品牌样板,有待试点成功并全面推广。

(6)让市场培育游客理性消费,发挥市场优化功能,重塑城市窗口新形象

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倡导企业”以游客为本,以开发苏州深度游、文化游、品质游、纯玩游等产品,明明白白供游客自主选择,并愿带头将风险留下,把诚信交给游客,以真情实举配合政府整治,政企协力、创新颠覆,重塑“一日游”好口碑,让“诚信旅游街”为古城苏州“一日游”添彩,一个好口碑能槌闲帕盟带来更多效益,也能为“美丽苏州”增加光彩。

激发行业活力,发挥行业自律,激发政府搭台积极性和各职能部门监管热情,不断提升“一日游”体验满意度,这才是整治的众望所归。

参考文献

[1]龚鹏.旅游文化[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6.

[2]王艳平,彭建.小一日游及相关概念[J].湘南学院学报,2014,3:33-36.

[3]韩琦.试论上海“一日游”旅游市场乱象的成因及治理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4,10:226-227.

[4]梁峰.基于消费行为的城市旅游服务质量问题及提示策略――以苏州一日游为例[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21-26.

[5]王艳平,段浩然.基于一日游的空间区位研究――交通高速化的影响[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6,3:1-5.

[6]贺勇.非法“一日游”顽疾如何治[N].人民日报,2016-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