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心衰病人护理措施范文

心衰病人护理措施精选(九篇)

心衰病人护理措施

第1篇:心衰病人护理措施范文

方法:以我院2010年1月-12月老年科收治的80例确诊为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全部病患的发病诱因以及实施的护理措施、护理效果。

结果: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病患的发病诱因主要包括:呼吸道感染、高血压、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输液太多、用药不合理、劳累或者精神情绪等。经发病诱因预防护理、心理护理、用药护理、生活护理以及饮食护理后,全部病患的心率及血压均得到有效改善。

结论:对于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病患,应全面掌握冠心病心力衰竭的发病诱因,并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同时给予有效临床护理,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改善病患的心功能,提高病患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发病诱因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406-02

心力衰竭是一种由于多种心脏疾病造成的心功能衰竭的综合征,随着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冠心病等发病率日益上升。为了掌握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的发病诱因,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以提高病患的生存质量。本文以我院2010年1月至12月老年科收治的80例确诊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病患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地分析方法对全部病患的发病诱因以及实施的护理措施、护理效果等展开分析及总结。现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我院2010年1月份至12月份老年科收治的80例确诊为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病患中,男性48例,女性32例,年龄均在55~75岁之间,平均年龄65.4岁。全部病患都和心力衰竭的相关诊断标准相符[1]。

2临床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80例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病患的发病诱因展开分析,并根据发病诱因展开综合用药治疗,即病患均进行3个疗程的抗凝、强心以及扩冠、抗利尿等常规药物治疗。3周为一个疗程。在治疗过程中,给予病患心理护理、生活护理、用药护理以及饮食护理等护理措施。

3结果

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病患的发病诱因主要包括:呼吸道感染20例,占25%;高血压15例,占18.75%;心肌缺血13例,占16.25%;心律失常12例,占15%;输液太多10例,占12.5%;用药不合理10例,占12.5%;劳累或者精神情绪方面10例,占12.5%。经发病诱因预防护理、心理护理、用药护理、生活护理以及饮食护理后,全部病患的心率及血压均得到有效改善。

4讨论

4.1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发病诱因及预防诱因。掌握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的发病诱因,对诱因的预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的发病诱因主要包括:呼吸道感染、高血压、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输液太多以及用药不合理、劳累或者精神情绪方面等。因此病患应加强保暖,以避免着凉感冒;时刻保持病房的空气通风清新,避免过多人员探视,以预防交叉感染;心力衰竭病患,若没有禁忌证,可以通过注射流感疫苗以及肺炎疫苗开避免感染;病患应尽量避免过重劳动机体力活动,应保持情绪稳定、精神舒畅状态。在康复期的活动量应尽可能使每分钟的最高心率不超过120次为佳[2];加强改善病患心肌供血以及纠正病患心律失常,同时加强病患血压的控制,以避免心衰出现。对全部冠心病心力衰竭病患,都要实时监控血压,注意其血压变化,血压过高则给予有效降压药,以确保血压稳定;心力衰竭过重者,应给予低钠饮食,并严控水分的饮用。

4.2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

4.2.1心理护理。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病患由于年老体弱,病痛反复折磨,往往对治愈不抱希望,容易形成抑郁、绝望的心理,这对临床治疗的影响很大,不利于治愈。所以,护理人员必须要遵循整理的护理原则,对病患的病情以及心理、家庭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全面评估[3]。同时对病患展开及时有效的心理指导以及安慰。护理人员应用平和态度与病患沟通,以了解病患的心理,并向病患及其家属详细解释治疗方案及愈后康复,耐心为病患解答疑问,嘱咐其加强休息,不可劳累;鼓励病患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保持乐观心态。同时还应指导病患的家属全面配合。

4.2.2用药护理。病患在用药时,必须严控输液的速度,以避免由于输液过快或过多导致医源性的心力衰竭。每日值班的护理人员要详细记录各时间段病患的尿量,确保出入量的平衡。应对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病患用药前后的心室率以及持续的时间、心功能的状态等等[4]。要密切观察由于肝肾功能衰竭造成的药物不良反应。护理人员应定期检测病患的血压、脉搏及呼吸、心率等的变化,发现任何变化,要及时告知医生,以及时确诊并及时治疗。

4.2.3生活护理。嘱病患取半卧位休息,尽可能采取下肢下垂的方式来控制回心血量,严控给氧量以及肌耗氧量,为减轻病患的肺表面张力,可给予40%左右的酒精湿化氧气,同时进行血气分析氧分压以达到正常的指标[5]。若病患的心功能达到Ⅱ级,则可在护士协助下进行床边活动,禁剧烈活动。嘱病患禁酒戒烟,以温水洗澡。对于排便困难德病患,应给予缓泻剂,应按摩腹部,应尽可能避免用力排便,以避免用力屏气后加重心脏的负担。

4.2.4饮食护理。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病患由于身体条件比较差,胃肠功能减退,因此在饮食方面要格外注意。早餐应以清淡为主,晚餐不宜进食过多,六至七成饱则可,多进食粥类的流质食物。在饮食上要严控钠盐的摄入,每日以不超过5g为宜;严重的病患则不可超过3g。在水分控制方面,每日应在1.5L为宜。尽量不饮用浓茶;在烹调时,用植物油最佳,不可摄入动物脂肪;每日适量摄入糖以及蛋白质;提倡多食冬瓜、芦笋之类的降压、利水及消肿的蔬菜;营养不良的病患,宜多食高维生素以及高蛋白的食物,但也要合理控制量,以避免造成心脏负担过重。

参考文献

[1]郭凤仙.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临床特点及护理[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1(06):48-50

[2]赵巧红.心力衰竭病患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12):72-74

[3]刘艳.老年性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1(03):36-38

第2篇:心衰病人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3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1-0031-02

小儿肺炎是临床常见的儿科疾病,其发病原因为患儿肺部出现致病微生物侵袭[1]。肺炎患儿常伴有各类合并症,其中合并心力衰竭为肺炎患儿较为严重的心肌损害合并症之一。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心力衰竭[2],患儿心脏泵血功能出现降低,身体肺循环以及体循环静脉压升高,无法满足患儿正常机体代谢以及生长发育所需心脏排血量,其特点为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若不对此类患儿进行正确及时的治疗与护理措施,将会危及患儿生命安全[3]。本文将对我院自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前来就诊的62例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进行临床分析,从而探讨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临床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为提高患儿的护理效果以及生命安全提供可靠临床依据,现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将对我院自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前来就诊的62例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进行临床分析,其中男性患儿为34例、女性患儿为28例,年龄在6个月至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1±0.7岁,病程在3天至24天之间,平均病程为12.6±2.7天。

1.2 方法

1.2.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 62例患儿均经《儿科学》中相关诊断标准确诊为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2. 患儿于发生肺炎疾病3至14天之内出现呼吸、心率突然加快现象;3. 患儿呼吸速度每分钟不少于六十次,心率每分钟不少于180次;4. 患儿临床表现为肝脏增大、烦躁不安、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发绀、鼻翼煽动、心率加快等;5. 排除患儿自身患有原发性心力衰竭疾病;6. 排除患儿由于其他原因所致心力衰竭;7. 排除患儿具有精神类疾病。

1.2.2 护理方法: 对62例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进行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相结合的综合性护理措施进行临床护理。常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监测、呼吸道护理、药物护理、体位护理、休息护理、皮肤护理等;护理干预措施包括环境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指导等。观察并记录62例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护理前后呼吸、心率以及肝肋下增大变化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62例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进行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相结合的综合性护理措施后,患儿护理前后呼吸、心率以及肝肋下增大程度变化情况对比分析,具体结果见表一。

由表一可知,62例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经护理后,呼吸频率、心率、肝肋下增大程度均较护理前明显改善,且p<0.05, 临床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 常规护理措施: 对患儿进行密切的病情观察与生命体征监测,给予半卧位进行绝对休息,其目的在于减少患者体内组织对氧气的需求,从而相应的减轻患儿心脏负担。若患儿处于婴儿时期,应取半高斜位,达到降低患儿静脉回流以及心脏负担。肺炎患儿常伴有水肿现象,应对患儿皮肤进行相关护理措施,如保持患儿被单及被罩干燥,对患儿日常行为进行规范,从而避免患儿出现水肿皮肤发生损伤,若患者出现皮肤损伤现象,应及时将被褥、衣物等物品进行消毒,从而避免院内交叉感染现象发生。患儿给药治疗时,若其年龄较小,则输液量则相应降

低:新生儿输液速度为每分钟4至6滴;幼儿及儿童每分钟输液量应控制在6至10滴为宜;若患儿同时伴有急性水肿,则应降低患儿饮水量。对患儿进行保暖,应注意患儿口腔内部清洁,防止患者出现任何口腔疾病。若患者出现发热,则可使用物理降温法首先对其进行降温,若仍无明显效果,可使用化学降温法进行降温。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可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从而避免患者口腔分泌物堵塞呼吸道。及时进行排痰、清除鼻腔内异物等工作,若患儿由于多种原因无法进行排痰,可使用辅助机械完成。必要时可对患儿进行吸氧,氧气浓度在35%左右。

3.2 护理干预措施: 为患儿提供舒适安静的治疗环境,室内应经常通风,室温在20摄氏度左右,相对湿度维持在55%。患儿年龄较小时,可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患儿家属担心治疗结果不甚满意,易出现紧张、焦虑等心理问题,此时应为患者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并适当给予家属自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患儿治疗;若患儿年龄较大,可直接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如运用语言、肢体等方式增强患者自信心,使患者以最佳心态接受治疗,达到更为有效的治疗与护理结果。患儿饮食应以营养丰富易消化为原则,并限制钠盐摄入量。食用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等食物,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饮食应以少量多餐为宜。避免食用产气食物,使患者发生胃膨胀现象。若患者发生便秘并发症,应及时通知护理人员进行相关护理,必要时可使用缓泻剂。为患儿家属进行正常生活习惯宣传,及时添加辅食并加强饮食营养,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患儿免疫力。

综上所述,对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进行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相结合的综合性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以及肝肋下增大程度,从而提高患儿治疗效果,保障患儿生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杜军保,郭志良.关于支气管肺炎患儿心功能状态的一点看法[j].中华儿科杂志,2011, 39(10): 638-639.

[2]张红玲,国红霞,高慧 . 规范流程对小儿肺炎合并急性心衰的护理分析 [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0):75-76.

[3]金霞, 刘德龙, 刘波, 等. 73例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体会[j]. 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13): 224-225.

[4]王春明. 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体会[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 3(7): 4-6.

第3篇:心衰病人护理措施范文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科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90例,临床症状、心功能检测及病理检查结果均符合慢性心衰诊断标准。其中男58例,女32例;年龄51~82岁,平均年龄64.5岁;病史3~16年,平均8.3年。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40例,Ⅲ级36例,Ⅳ级14例。原发病类型:冠心病31例、扩张型心肌病27例、高血压心脏病18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1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日45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史、疾病类型及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常规护理措施

2组患者据医嘱均采用常规护理措施。

1.3舒适护措施

治疗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提供舒适护理模式,即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包括:(1)心理辅导:由于病程长及反复入院治疗,患者常出现焦虑、恐惧等心理不适感,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且对治疗效果造成不良影响。护理人员以亲切和蔼的态度对患者加以安抚,为患者解答疑虑,帮助其消除紧张、焦虑的情绪,使患者在心理上获得安全感,并对疾病治疗树立信心。(2)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应积极开展健康宣教工作,向患者讲解疾病有关的注意事项、预防措施、服药方法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3)环境护理:病房环境应保持安静舒适,应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清新,避免噪声干扰以免加重心脏负担。温度应维持在22~25℃,湿度维持在50%~60%,并随时根据外界环境进行调整,注意保暖。(4)饮食护理:患者饮食上宜进食低盐、低脂、易消化、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纤维素的流食或半流食,少量多餐,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切忌饮食过饱及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加重心脏负担,同时有利于肺部气体交换,防止窒息。(5)护理:呼吸困难、气喘、发绀、水肿是慢性心衰的主要临床症状,患者宜取半卧位减少静脉回心血量,从而减轻心脏负担。患者背部可放置靠垫,以舒适为宜。(6)吸氧护理:患者应持续低流量吸氧改善低氧血症,氧流量一般为2~4L/min,并由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及呼吸困难程度调节氧流量及持续时间,氧气管和湿化瓶应及时更换避免污染。(7)病情观察:由于部分慢性心衰患者症状不典型,这就要求护理人员更加密切观察患者体温、血压、心率、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变化。如果心率加快、出现心律失常或夜间呼吸困难则表示患者病情恶化,需及时采取治疗和护理措施。另外,还需密切观察水肿及肺部感染征象,避免心衰加重。(8)输液护理:护理人员应严格控制输液量和输液速度,避免因输液速度过快导致患者心脏负荷增加和急性肺水肿。(9)康复指导:指导患者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及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劳累、情绪激动、烟酒、呼吸道感染等危险因素。指导患者进行适当体育锻炼,做到自我保健。需长期服药患者护理人员应详细讲解用药注意事项、剂量、服药时间、不良反应等,定期门诊复查。

1.4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心功能Ⅰ级,症状、体征消失及辅助检查结果正常;显效:心功能恢复至Ⅱ级以上,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显著改善;有效:心功能有所改善,但未达Ⅰ级,相关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也有所改善;无效:经治疗后患者心功能无改善,症状加重。

1.5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珋±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与对照组有效率82.2%比较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2组症状控制效果比较

治疗组气喘缓解时间为(2.8±1.1)d,明显比对照组(6.2±1.5)d缩短(P<0.05);水肿消退时间治疗组为(3.7±1.5)d,对照组为(6.9±1.8)d,治疗组也明显比对照组缩短(P<0.05);、心律恢复时间治疗组为(7.9±2.2)d,对照组为(9.6±3.2)d,治疗组比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2组护理效果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住院时间为(10.5±2.1)d,对照组住院时间为(18.2±2.5)d,治疗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治疗组出院后3个月内再住院率为17.8%(8/45),而对照组再住院率为46.7%(21/45),治疗组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病死率在治疗组为2.2%(1/45),在对照组为6.7%(3/42),治疗组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2组舒适、满意度比较

应用量表评分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焦虑评分在治疗组为(4.5±1.4),而在对照组为(11.2±1.9),2组比较治疗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抑郁评分在治疗组为(4.9±1.9),而在对照组为(12.2±2.3),2组比较治疗组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睡眠维持率为(97.5±6.2)%,而对照组睡眠维持率为(80.2±5.7)%,治疗组睡眠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转(P<0.05)。对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满意度的调查发现,治疗组患者满意度为97.8%(44/45),对照组满意度为75.6%(34/45),治疗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第4篇:心衰病人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社区 呼吸衰竭 心力衰竭 急性中毒 院前急救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4(c)-0215-01

院前急救又称院外急救,指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害事故等伤病者进行现场救护、转运及途中监护的统称[1]。据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统计,我国每年有超过50万人死于心脏性猝死,其中70%的人是因为得不到有效的现场救护于院外死亡,这部分病人的抢救成功率不到1%[2],抢救的“黄金时间”只有4~6 min。如果超过8 min,救护的成功率只有5%;超过16 min,基本不能救活。因此,在黄金时间内正确实施院前急救是挽回许多患者的生命的关键举措,本文在查阅众多文献的基础上,对社区常见的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急性中毒的院前急救措施作如下综述。

1 心力衰竭

1.1 定义

心力衰竭是由于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和(或)射血能力低下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3]。

1.2 社区院前急救措施

如果在社区或家里遇到此类病人时,家属或目击者应该在评估周围环境安全的情况下:(1)让病人安静,减少恐惧躁动;(2)快速有效的拨打120,确保患者可以及时被送入医院;(3)松开衣领,让病人取坐位,两下肢随床沿下垂,必要时可用胶带轮流结扎四肢,每一肢体结扎5 min,然后放松5 min,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4)如有心脏骤停,应立即给予心肺复苏术。

1.3 救护车到达后急救措施医护人员应迅速将患者置坐位,双腿下垂,立即建立静脉通路,给予吗啡、血管扩张剂、利尿剂、氨茶碱、正性肌力药等

用正性肌力药需避免过量,以防中毒。保持呼吸道通畅,即时排出咽部痰液;呋塞米的药效快、安全性高,对治疗肺水肿及脑水肿非常有效;硝酸甘油是一种血管扩张剂,具有降低心脏负荷、减少心肌耗氧量的作用,减轻呼吸困难的症状;吗啡是一种镇静剂,对治疗急性心力衰竭非常有帮助,但吗啡具有不良反应也比较大,因此,用小剂量即可,避免过量[4]。

1.4 讨论

急性心力衰竭其抢救最佳时间为发病1 h内,如不能及时给予患者救治,会危及患者生命甚至导致死亡。在急诊抢救时,应尽快建立静脉通道,以便给药[5]。在院外发现急性心衰患者,应立即正确迅速诊断并及时给予正确的急救措施如对猝死病人,除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外,不能盲目地等待医护人员的到来,把握黄金时间4~6 min立即就地进行抢救,即现场实施心肺复苏技术[2]。

2 呼吸衰竭

2.1 定义

呼吸衰竭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发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6]。

2.2 社区院前急救措施

遇到此类病人,最重要的就是:(1)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头偏向一侧;(2)可以的话,让患者半坐卧位;(3)立即拨打120求救。

2.3 救护车到达后急救措施医护人员要立即给患者吸氧,并建立静脉通路,给予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β2受体激动剂解痉平喘,机械性喉梗阻时可切开环甲膜进行通气

如因缺氧引起心跳骤停则行心肺复苏术,并迅速送至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2.4 讨论

呼吸衰竭的患者常伴有COPD,COPD合并呼吸衰竭若救治不及时有效,易导致患者死亡。所以早发现早诊断早给予正确的院前急救,能大大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早期院前急救使用无创呼吸机可以较早地纠正缺氧,并有利于进一步治疗。提高治愈率,缩短住院时间[7]。

3 急性中毒

3.1 定义

急性中毒是指有毒的化学物质短时间内或一次超量进入人体而造成组织、器官气质性或功能性损害[1]。

3.2 社区院前急救措施

(1)首先最重要的是隔离毒源,防止患者继续摄入毒性物质;(2)拨打120求救,并规劝患者不要过于紧张;(3)如果是吸入性中毒,应将患者转移至新鲜空气充足的环境,选取坐位利于患者进行气体交换,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适当降低体温,利于患者呼吸;如果是食入性中毒,应立即阻止患者继续摄入毒性食物,清除患者口腔及咽喉部未吞下的毒性物质;对于进入食道且未吸收的毒性物质,用筷子刺激会厌部进行催吐。

3.3 救护车到达后急救措施

迅速进行洗胃,对于已经吸收的毒性物质,要促进排出,导泻、灌肠等;同时给予利尿剂,吸氧等的生命支持,到医院后再进行后续的治疗与护理。

3.4 讨论

急性中毒发病急骤、症状凶险、变化迅速,如不及时救治,常常会危及生命。一方面需要患者学习相关知识,避免摄入有毒物质,部分患者需保持健康的心态,避免选择摄入毒性物质而自杀。另一方面需要目击群众或者患者本人在黄金时间内进行急救。通过积极的院前急救,可争取有效的急救时间,对挽留患者的生命有重要意义[8]。

4 结语

患者在院外疾病突发,离医院远,多数患者附近没有医护人员,而医院救护车是在接到电话后内出车,不能立刻到达。所以很多情况下,医护人员错过了救护病人的最佳时间,需要患者自救或目击群众救助因此普及急救知识是院前急救的保障。希望本文对社区常见疾病院前急救措施的论述,能够使得社区群众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识,为患者争取更多时间,挽救生命,降低伤残。

参考文献

[1] 张波.急危重症护理学第十二章:急性中毒[M].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54-162.

[2] 黄一红.现场救护:把握急救的黄金时间[N].晋江经济报,2010-09-29(6).

[3] 尤黎明.内科护理学第二章第三节:心力衰竭[M].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20-126.

[4] 谭建新,关永东.吗啡在急性左心力衰竭院前急救中的安全性[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36(5):630-632.

[5] 吴艳强.急性心力衰竭的急诊抢救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4):117-118.

[6] 尤黎明.内科护理学第二章第十五节:呼吸衰竭[M].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59-170.

第5篇:心衰病人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小儿肺炎;心力衰竭;干预性护理;效果

在临床上,小儿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疾病,实践研究发现,小儿肺炎极易出现合并心力衰竭的症状,主要是由于患儿心脏功能未完全发育,心肌纤维细小,在发生肺炎状况下,肺炎缺氧或感染导致心脏负荷功能增加,心肌收缩乏力等引起的一种综合性病症。本文分析了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接治的120例小悍窝缀喜⑿牧λソ呋级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即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为2个月~6岁,平均年龄为(2.1±0.8)岁,病程为2~7 d,平均病程为(4±1.2)d;对照组男性31例,女性29例,年龄为2个月~6岁,平均年龄为(2.3±0.7)岁,病程为2~7d,平均病程为(4.1±1.2)d。经临床诊断120例患儿均符合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诊断标准,两组患儿基础性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入选标准 120例患儿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①患儿心率超过180次/min,或>200次/min;②突发性呼吸急迫增快,频率>60次/min;③突发性躁动不安;④出现明显发绀症状,患儿皮肤苍白,呈灰色、花色等肢体冰凉,指甲微血管充盈时间增长,尿少甚至无尿症;⑤奔马律症状显现,颈静脉怒张、心音低纯,X线显示患儿心脏扩张,肝脏增大,足背及下肢胫骨处发生水肿。

1.3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儿临床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抗感染、吸氧护理、强心利尿、血管活性药物等治疗。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儿干预性护理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3.1护理评估 患儿入院后给予个人建档,开展护理评估工作,为医生确诊和开具治疗方案提供参考。评估患儿发病时间、病因,确定其是否存在呼吸道感染,或具有反复性肺炎发作史,家族性哮喘病史、气促、发绀等症状,是否存在突然性躁动、吐出白沫、呕吐、呼吸急促、嗜睡等临床症状,对患儿的发育状况和营养状况进行评估,详细评估患儿的呼吸频率、呼吸节律等,并有针对性的建档归类[1]。

1.3.2心理护理干预 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症状会对患儿多种系统脏器带来影响,导致患儿发生情绪波动、躁动不安、呼吸急促、嗜睡惊厥等症状。为此,在护理评估的基础上,针对患儿家属开展临床宣教,获取患儿家属的积极配合,同时重视对患儿及其家属对病情和疾病的了解程度。待患儿清醒时积极同患儿进行语言和肢体上的沟通,通过抚摸、安慰等方式,缓解患儿的紧张躁动情绪,转移患儿的注意力,降低疾病疼痛感,提高患儿对临床治疗的依从性。确定患儿的临床需求,指导患儿家属积极配合临床护理。

1.3.3呼吸道护理干预 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造成患儿肺部有效通气量降低,心脏需氧量增加,从而致使患儿出现呼吸急促和困难症状,为此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在评估的基础上,给予患儿呼吸道护理干预措施,如定时为患儿更换,确保30°~60°的卧位姿势保持头肩抬高,以便于肺部交换和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同时使患儿病情,给予供养处理。确保患儿病房内温度适宜,空气流通清新,定时开窗换气,促进室内气体的流通,并与此同时降低因温度变化造成的风感发生几率[2]。避免不同源肺炎患儿的而交叉感染,尽可能的分室居住。与此同时,定人定岗定时对病房进行清洁消毒处理。

1.3.4饮食干预护理 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导致患儿营养供给不足,吸收消化不畅等。为此,临床护理中需要给予患儿必要的饮食护理干预措施,以便增强患儿的免疫力。指导家属以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为主,避免食用刺激性或易产生气体的食物。采用多餐少食的方式,避免晚餐过足造成睡眠问题。同时多次少量对婴儿喂奶,避免过度饱和,增加患儿肠道负担,降低回心血量。

1.3.5用药安全性护理 多巴酚丁胺、利尿剂、多巴胺等药物是治疗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常用药,但部分药物毒性较大,误食会产生重度现象。为此,在护理实践中,应针对患儿家属开展用药安全性护理宣教工作,指导患儿家属对不同药物药效、作用、用法用量的了解和掌握,科学给药。与此同时,护理人员在患儿用药期间,对患儿心率、血压、尿量等指标进行密切观察,做好临床预防措施。

1.4 疗效评价指标 本次护理疗效评价标准包括两个方面:①治疗前、治疗48 h后患儿心率(HR)、呼吸频率(RR)以及肝肋下增大程度;②患儿心衰纠正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3]。

1.5统计学处理 本文所有研究数据均经统计学软件SPSS 21.0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其中P

2 结果

经统计发现,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不难发现,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是一种极具危害性的儿科疾病,随着发病率的增加,干预性护理措施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更加突出,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的病情,降低不良症状发病率,提高患儿及家属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杜文丽,陈亚玲.小儿支气管肺炎合并心衰的心肌肌钙蛋白Ⅰ表达与预后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5,21(9):115-116.

第6篇:心衰病人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心力衰竭;护理方法

对于终末期肾病患者,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方式就是血液透析,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原因,此类患者会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均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在这些并发症中,最严重的就是心力衰竭,这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我院对于收治的终末期肾病并发心力衰竭采取血液透析进行治疗的患者进行了针对性的护理,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将其总结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60例终末期肾病并发心力衰竭并采取血液透析进行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上60例患者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临床表现以及胸部X线确诊,年龄23~57岁,平均(47.2±3.1)岁,其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透析时间为1~7年,透析频率为2~3次/w,透析时间为4h。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从年龄、性别、透析时间、透析频率等方面来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 对照组 对于对照组30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护理内容包括心理护理、用药护理、一般护理与透析护理几个内容。

1.2.2 观察组 对于观察组3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护理。①呼吸道感染的预防: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免疫力较低,抵抗力差,很容易出现呼吸道感染,如果未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就会导致肺部感染与肺水肿,因此,对于此类患者,要帮助患者做好保暖工作,叮嘱他们少到公共场所中,若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的情况,就要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防止病情加重[1]。②高血压的控制:对于高血压患者,需要采取的药物进行治疗,降低高血压对患者心脏功能的不良影响。③限制水钠摄入:肾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脏负荷增加,采取血液透析治疗后,患者多会无尿、少尿,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控制好患者的水钠摄入量,饮食应该以低脂、低盐、高蛋白、易消化食物为主。

1.3 疗效判别指标 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种。显效:心功能改善级别达到2级或以上,体征与症状均显著改善;有效:心功能改善级别为1级或者未达到1级,体征与症状有所改善;无效:患者心功能无变化甚至加重。有效率=显效人数+有效人数/总人数 100%[2]。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中的所有实验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经t检验,期间比较以χ2检验并以P

2 结果

观察组中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分别为17、12和1,对照组中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分别为13、13、4,观察组有效率为96.7%,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6.7%,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3 讨论

心力衰竭是导致血液透析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掌握此类患者出现心力衰竭的原因,在进行针对性治疗的前提条件下,予以相应的护理,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生存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3]。今年来,我院对于收治的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合并心力衰竭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导致此类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因素包括高血压、感染、体重控制不良几个方面。本组研究结果也显示,对于观察组患者在实施了抗感染、控制高血压、控制体重、饮食干预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之后,患者治疗有效率达到了96.7%,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6.7%,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因此,对于终末期肾病并发心力衰竭采取血液透析进行治疗的患者,除了要给与心理护理、用药护理、一般护理与透析护理之外,还要予以抗感染、控制高血压、控制体重、饮食干预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这样才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唐玫,刘猛,于芳.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早期识别和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12,08(22):216-217.

第7篇:心衰病人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心力衰竭;体征观察;护理措施

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心力衰竭在我国呈现出愈演愈烈的增长态势,严重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心力衰竭具有发病突然的特点,如果不及时诊断和及时的抢救,那么患者可能会有生命危险。一旦确诊患者患有心力衰竭,应该及时采用静脉融栓治疗,以此来改善患者预后情况,减少并发症,缩小梗死范围,有效地保护患者濒死的心肌。心力衰竭可分为右心衰竭和左心衰竭两类,主要是由于排血功能减弱、过度疲劳、心脏疾病问题所导致。临床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体征表现,采取积极预防措施,做好患者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制度建设

要真正最好临床护理工作,就应该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一是加强保障体系建设,制定实施针对临床护理质量的考核标准,特别是对基础护理质量的标准;二是建立并落实基础护理责任制,由护理管理部门和临床科室共同对临床护理工作进行指导和质量考核,不断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三是建立护士绩效考核制度,把护士的护理工作数量、质量、满意程度作为以后评优、晋升的重要参考依据;四是加强护士队伍建设,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对护士岗位进行合理安排调整,对非护理岗位严格限制护士安排,保障临床护理岗位的护士配备

2观察呼吸

在患者使用无创呼吸机的过程中,护士应该密切观察患者呼吸,观察患者的呼吸深度、呼吸节律和呼吸频率,四肢末梢及口唇有无发绀,鼻翼是否扇动,颈部有无增粗,以确保无创呼吸机的各项参数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倘若患者出现了呼吸机呼吸与自主呼吸不同步、烦躁不安的情绪时,护士应该严格监控患者的血常规指标、血生化指标、血气分析指标、血压、氧分压(SpO2)、出入量、体温、呼吸、心率、神志等,适当调节患者的通气量大小,如果发现患者出现呼吸道痰液堵塞的现象,护理人员应该在第一时间为患者将呼吸道堵塞的痰液清除感觉,以确保其呼吸通畅。

3心理指导

由于所收治的患者平均年龄为60.45岁,大多数患者年龄都在60岁以上,文化程度不高,接受能力差,应该耐心地向他们进行急性心肌梗死的健康宣传。对于那些初次住院的患者,为大幅度缓解患者恐惧、紧张等心理压力,更应该通过讲解让他们了解急性心肌梗死的注意事宜、各种治疗中出现的状况、如何更好配合义务人员治疗。此外,务必让患者和家属对病情有充分的知晓,并让他们认识到,及时治疗的重要性,一旦延误了治疗,不但会增加医疗开支,还会增加患者的身体痛苦,延迟病情,影响治疗效果。应当经常注意心律和心率的变化,并定期到医院复查,一旦发现异常应该立即治疗。此外乐观的情绪对治疗也十分重要。由于心衰患者常年卧床,易产生悲观情绪,因此护理过程中应进行感情的沟通,使其心情舒畅,建立乐观的心境,不要过度紧张。

4饮食护理

以低热量、清淡易消化为主,并摄入充足维生素和碳水化合物。心衰患者每日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在5g以下,重度患者控制在1g以下,适当控制水分摄入,不吃或少吃咸菜等含盐量大的食品以及碱发酵的馒头。心衰病人应当戒烟酒,不食用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一天分4-5顿饭,每顿切忌吃饱,因为这会增加心衰病人的心脏负担,诱发心力衰竭。多喝开水,并多进食一些容易消化吸收和富含营养的清淡食物,如蔬菜、水果、鱼肉和瘦肉等。严禁进食吃动物内脏,少吃肥肉,更不能大量饮酒,以免血脂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加重心脏负担。此外,应适当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如慢跑、打太极拳、练气功、和做健身操等,以增强体质,增强心脏功能。

5小结

心力衰竭的护理是一个长期而需要耐心的过程,但只要注意正确的护理方法和生活方式,就可最大程度降低心衰病人的痛苦;对于心力衰竭患者来说,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专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提高病人的满意度,体现护士的专业价值。

参考文献

[1]林爱菊,陈来来,吴.健康教育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研究(下旬版),2006(18).

[2]王新,王丽姿.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治疗与护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8(09).

[3]徐耿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院外护理干预方法及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08(24).

[4]侯云英,范秀珍.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J].护理研究,2005(11).

[5]龚开政,张振刚,张昕,严俊峰,王顺娣,仲玉琴,何黎民,凤以良.明尼苏达州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与36条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估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5(28).

[6]罗仕兰,江洁.出院指导对预防老年心力衰竭复发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3(01).

[7]杨兰菊.自我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4(02).

第8篇:心衰病人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小剂量;多巴胺;联合;速尿;顽固性心衰;护理

【中图分类号】R54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1-0065-01

近些年来,临床上常用的治疗顽固性心衰方法为小剂量多巴胺联合速尿持续静脉泵入治疗,由于多巴胺具有较强的扩张血管及兴奋心脏作用,加上速尿的降低血容量作用,容易导致低血压、脏器灌注不足、心动过速等副作用,故需加强护理和观察[1]。笔者总结多年临床经验,对采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速尿持续静脉泵入治疗的顽固性心衰患者实施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和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顽固性心衰10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心功能分级(NYHA):Ⅲ级22例,Ⅳ级86例;病程在6个月~3年之间,平均病程为1.28±0.52年;将10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心功能分级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的护理基础上给予全面的护理措施,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患者的满意程度,并做好记录,以便统计学分析。

1.3疗效判断标准。显效:胸闷、喘憋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心功能改善2级或以上,呼吸困难明显减轻,双肺音显著减少,水肿消失;有效:胸闷、喘憋、呼吸困难、水肿等临床症状减轻,心功能改善1级;无效:临床症状未见改善,或有加重甚至死亡[2]。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速尿治疗的效果方面,观察组显效例数为28例,有效例数21例,无效5例,分别占总例数的5185%,38.88%,9.26%,总有效率为90.74%。对照组显效例数19,有效例数为23,无效例数为12,分别占总例数的3518%,41.59%,22.22%,总有效率为77.78%,由此可以看出,观察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无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综合护理措施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在患者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满意度在90 分以上的有42例,在80~90分有12例,分别占总例数的77.78%,22.22%,对照组满意度在90分以上的有31例,在80~90分有19例,在70~80分有4例,分别占总数的57.4%,35.18%,7.4%,由此可以看出,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综合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护理质量。

3讨论

本文研究中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0.74%和7778%,但由于多巴胺的扩张血管及兴奋心脏作用较强,加上速尿的降低血容量作用,容易导致低血压等副作用,因此严密的病情观察和护理是十分必要的,笔者总结多年经验,总结出一套针对小剂量多巴胺联合速尿持续静脉泵入治疗的综合护理措施:

3.1促进患者舒适:为患者提供安静、整洁、舒适的病室环境,保持合理的温湿度,控制探视的时间和人数,保证患者足够的休息和睡眠时间;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防止压疮的形成;有痰液者协助或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并排出痰液;患者病情发作使陪伴安慰患者,给予心理支持,减少患者的紧张、焦虑及恐惧情绪[3]。

3.2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少量多餐,饮食不可过饱,以免加重心脏负担;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含适量蛋白的饮食,保证足够的营养及蛋白质的摄入,适量进食水果及新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4]。

3.3输液泵的调节和使用:熟悉输液泵的使用方法及步骤,可随时根据病情变化调节输液速度,能及时解决输液泵的报警等常见问题和故障,保证治疗的顺利实施[5]。

综上所述,对采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速尿治疗的顽固性心衰患者实施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措施,有利于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参考文献

[1]邓翠东, 李方安, 赵茂. 低分子肝素联合前列地尔治疗高原心脏病顽固性心衰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导报, 2011, 8(31):64-65

[2]郑玉珍.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心衰64例疗效观察[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 24(7):779-780

[3]申屠敏华, 陈彩翠.微量泵入多巴胺与呋塞米治疗利尿剂抵抗难治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1, 22(1):35~36

第9篇:心衰病人护理措施范文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有效性。方法:对我院2010年2月-2011年5月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6例进行本次实验,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加强心理护理,护士采用多种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给予其心理支持,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前后的焦虑状态和患者的心功能。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入院时焦虑状态及心功能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焦虑状态降低,其心功能改善更佳,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干预中加强心理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需要护士不断学习各种心理护理措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关键词】心理护理;心理支持;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高龄患者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0926-02慢性心力衰竭是老年常见临床综合征,是心脏病发展严重阶段,发病率比较高,有报道其五年内存活率基本和恶性肿瘤差不多[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逐渐显现,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也成逐年上升的趋势。本文对我院2010年2月-2011年5月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6例进行本次实验报告,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加强心理护理,护士采用多种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给予其心理支持,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前后的焦虑状态和患者的心功能,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1年5月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6例进行本次实验,均被本院确诊为心力衰竭患者,其中男性59例,女性37例;年龄最大的87岁,最小的66岁,平均年龄(69.2±2.3)岁;病程最长的12年,最短的1年,平均病程(5.1±1.2)。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在数量、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1.2.2实验组: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加强心理护理。使用真诚的语言和患者进行交流,对其出现的不良心理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要发自内心的关心、照顾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了解其顾虑并帮助解决,使其以良好的心态来进行治疗,当患者出现不配合的情况,更要耐心,先设法使患者的情绪稳定下来,使用和蔼的语言分散患者对疾病的注意力,使其心情放松,给患者讲解和病情相关的知识,使患者了解病情,增强治疗的信心。

1.3观察项目: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情况评分及心功能情况。

1.3.1焦虑状态评价:本院参照汉密顿的焦虑量评定表[2]自制焦虑测试表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状态进行评价,并在测试前对相关评价问题的含义及具体测定的方法向患者进行讲解,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焦虑程度越高。

1.3.2心功能治疗评价[3]:①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心功能达Ⅰ级或者心功能改善Ⅱ级以上;②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心功能改善Ⅰ级以上;③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改善或加重,心功能改善没达到Ⅰ级或加重;④有效率,(显效病例数+有效病例数)/总病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数据结果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x2和t检验,以P

2.1焦虑状态评价:实验组治疗前焦虑状态评价(43.25±10.36)分,治疗后焦虑状态评价(85.11±11.02)分;对照组治疗前焦虑状态评价(44.12±10.41)分,治疗后焦虑状态评价(65.12±10.36)分。两组在治疗前焦虑状态评价没有显著性差异,两组在治疗后焦虑状态评价具有显著性差异,(t=11.0210,P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状态评价

组名病例数治疗前治疗后tP实验组 48例(43.25±10.36)分(85.11±11.02)分11.0252

表2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情况比较

组名病例数痊愈显效好转无效显效率实验组48例16例(33.33%)25例(52.08%)5例(10.42%)2例(4.17%)85.42% 对照组48例6例(12.50%)20例(41.67%)20例(41.67%)2例(4.17%)54.17%x2〖7〗12.13P〖7〗

由于老年人的免疫功能比较低下[4],当出现心力衰竭时临床症状比较多样,并且会反复发作,病情变化比较快,很容易出现情绪上的激动和心情上的烦躁,本文实验组就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强了心理护理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焦虑状态降低,其心功能改善更佳,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干预中加强心理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需要护士不断学习各种心理护理措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参考文献

[1]宁杰良.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影响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7):136-137.

[2]曾利娅,秦银波.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中医药导报,2010,7(12):128-129.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