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交往的质量阅读答案范文

交往的质量阅读答案精选(九篇)

交往的质量阅读答案

第1篇:交往的质量阅读答案范文

事实果真是这样的吗?当然不是。同是做题,甚至同样是做得十分认真的学生,其阅读的境界也不尽相同。表面上看做了同样的功课,实际上做这些功课的过程却不尽相同,我们关注的更多的是结果,对错或是成绩的高低;很少关注过程,例如如何做,订正答案之后如何处理做过的习题等问题。综合学生做题的过程和做题效果,文言文阅读可分为四种境界。

第一层境界,只为完成文段后的习题而阅读。这种阅读只为了做题而阅读,做完后有的学生认真订正了答案,也有不少学生只是把错误选项改了,选项中有错误的地方却没有纠正过来,更有甚者,连错误选项都没有纠正。这类学生往往只注重结果是对是错,选对了就不再看答案的解释,其实选对了并不意味着你的理解就是对的;做错了也不深入思考为何会做错,对出错的原因也不加分析,下次出现类似情况,依然接着错。这类学生往往不能从成功中总结经验,不能从错误中汲取教训。处在这种境界的学生学习效率往往很低,文言文阅读成绩也不是很稳定。

第二层境界,在阅读中不仅完成了习题,还积累了相当数量的文言知识。处在这一境界的学生,在订正答案时能深入思考,总结归纳,不仅对习题中出现的文言知识进行梳理,还对文本中一些不熟悉的拿不准的文言字词进行考证:或查阅工具书或和同学探讨或请教老师,同时,把每个字的含义和用法都尽量弄通弄懂,并有详细的文字记录,难能可贵的是还能对这些总结归纳的文言知识进行定期的巩固复习。这类学生往往自觉性强,学习较刻苦,学习效率也很高,通过反复训练成绩能得到稳定提升。

第三层境界,举一反三,能把所学的知识所读的素材灵活运用。这类学生思维活跃,联想能力较强,能在写作文的时候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到以前所读的文言文中的人物故事、出现的名言警句等,因此不仅文言文阅读做得好,写作时也能灵活地运用这些素材,在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同时,还积累了大量的历史素材,可谓一举两得。处在这种境界的学生学习起来轻松自如,学习效率较高,成绩优异。

第四层境界,能汲取古文的思想精华,并把它内化为自身的修为。文言文阅读文本不仅有着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还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它们蕴藏着古人的人生智慧和哲思,千年之后仍能引起后人的共鸣。这些精练的文字让我们心灵得以净化,视野因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处在这种境界的学生悟性极高,能以他人之智慧弥补自己的不足,能从别人的经历中总结出为人处事做学问的经验教训,并把那些良好的德行内化为自己的修为,用古人的思想精髓来指导自己的行为。达到这种境界的学生往往出类拔萃,品学兼优。

第2篇:交往的质量阅读答案范文

关键词:政治教学;阅读考题;应试能力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启动,政治中考已全面实行开放性考试。这一改变要求学生必须提高学习能力、认识能力、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应用。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通过阅读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一、教会学生学会阅读教材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就是倡导由“道德教育”向“道德学习”转变,重视学生的参与、体验、践行、思考,强调引导学生自己认识、自己体验、自己感悟。而让学生学会阅读教材就能很好地达到这一理念要求。现以九年级政治教材第四课第三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例,说明一下我的阅读式教学流程。

1.读教材,自构知识结构。这一环节以自学为主。让学生先把本框题的内容浏览一遍,然后根据本框题标题的主框架(一、我们共同的家园,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和“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常规思路,自行整理出本框题的知识结构图,并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多思善疑,找出不懂的地方,以便下一环节讨论。

2.读教材,共建知识结构。这一环节主要以讨论交流为主。上一环节学生的自我归纳,难免有疏漏和不完整,通过本环节的四人小组的讨论交流,总结出本框题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图,为内化教材奠定基础。

3.读教材,落实知识结构。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明确知识点在书中的坐标,对知识点作出直线、浪线、打圈点等标记,同时在知识点旁写上相应的问题。

4.读教材,拓展知识面。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合作探究,交流各自的疑难问题,学生解决不了的再由教师作讲解和点拨。如本框题可能存在的问题有: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为何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资源开发为何难度大?开发利用为何不尽合理,不够科学?这此问题的提出、探讨和解决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从宏观知识体系中把握、理解教材,另一方面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拓展了学生的思路,从而有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养成。

通过上述的四步阅读,既能训练学生的主动思考、分析、归纳等能力,又可培养其团队合作意识;既对教材进行了加工处理,为日后考试理解答案、查找答案提供了便利,又在学习过程中提高了探究合作的兴趣,并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从心理上、情感上达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完美转化。

二、引导学生阅读生活,活化教材,努力做到学以致用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用生活来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新思品课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是本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虽然新教材也提供了很多鲜活的生活情景,但其内容与生情、校情、镇情、市情等实际很难完全吻合。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教材、教育的生活化,让学生阅读自己身边的生活就显得尤为重要与必要;另外,开放性试题题目相对都比较灵活,不单考查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识记和理解,更主要的是考查其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自己学习、生活及社会中各种相关问题的能力。一旦遇到教材中没有现成答案的问题,学生往往无所适从,思路狭窄,答案更无创意可言。为此,我要求和鼓励学生运用各种途径和方法去广泛地阅读生活,特别是阅读与教材知识相关联的生活和实际。

通过这种“从教材到生活”、“从课内到课外”的阅读,既使学生将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提高了学生认识生活、理解生活及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又使他们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与他人、社会、自然相融,使他们在与生活的沟通中真正感受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同时又检验和丰富了课堂知识,提升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三、训练学生阅读考题,抓住题眼,力求提高学生的答题技巧和应试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不少平时学习很好的学生考试成绩却往往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大多是因为审题不清,出现了很多无谓失误,甚至还有漏题的现象。这些都暴露出其阅读试题的技巧不够强。针对这一现状,我在平时的训练和考试中,要求学生三“读”而后写。

一读考题,找出关键词,避免低级失误。这一点在做选择和简答题时尤为重要。

二读考题,抓住重点,避免答非所问。有些学生在做材料分析题和辨析题时往往就材料谈材料,找不到重点,故而失分率较高。如果能引导他们通过阅读找出关键词,把握住题目重点,便能使其快捷地找到答案的切入点,同时使答案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例:有人认为,对于西部来说,最根本的就是发展经济,所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也是可以的。请问,这个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初读题目,不难发现此题涉及了两个方面的问题——西部同样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只要能发展经济,牺牲环境也未尝不可。但问题的重点在哪儿?组织答案的重点在哪儿?细读题目,再次进行分析,可得出此题的重点不在于谈“西部也应发展经济”,因为该观点已得到认可,而在于反驳“可以牺牲环境来发展经济”的错误观点,此可得出答题的明晰思路——1.西部确实要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2.但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必须保护好环境,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3.保护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不能把经济建设和保护环境对立或割裂开来。

三读考题,把握内在联系,避免偏离书本。不少学生在做材料题时往往就材料谈材料,脱离了书本,这也是考试之大忌。

例:在初三毕业主题班会上,甲、乙、丙3名同学就“艰苦奋斗”发言——

甲:昔人已乘黄鹤去。

乙:过去时,现在时,将来时。

丙:一条直线。

你认为哪一个同学的观点最为合理?为什么?

此题首先要求学生要读懂题意:谈对艰苦奋斗的正确看法,其次要读懂甲、乙、丙3人的各自喻意;最后还要联系材料,读懂对艰苦奋斗的正确理解。

第3篇:交往的质量阅读答案范文

关键词句是相对一般词句而言的,它是对文章的内容表达至关重要及对文章价值观有重要支撑的词句。没有了关键词句,尤其是一词值千金的“灵魂”词句,作者的思想就得不到充分展示,内容就缺乏表现力,表达就不形象、不生动。在听课中,常常发现很多含金量高的词句,有的老师抓不住,其根本原因是找不到支撑点,缺乏语感。每篇课文都要抓住关键性词句,引导学生揣摩其蕴含的意义。做不到这些,学生捞不到“干货”,理解力得不到培养,文章的精神就得不到领会,自然,学习就肤浅了。而且,这些关键词句都与文章的旨意紧密相关,不拎出它们,教师课堂教学就缺少了抓手,语文学科基础的“工具性”就得不到体现,语文味道也会寡淡,“教文育人”就不能很好地落实。因此,找出文中的关键词句对学生理解课文及教师传递价值观念都十分重要。如《金色的鱼钩》中“威胁”“哽咽”“严厉”等词语和“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等句子,都是文章的关键词句。教师需要结合上下句或上下文帮助学生推测其中蕴含的深意。这些关键词句散落在课文各处,教师只有细心品读、将心比心地“做文中人”,才能发现。

2.创设情境教学,培养学生形象思维

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的固有模式,只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听教师所讲述的文字资料,严重束缚了学生的独立思考空间,降低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致。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根据具体知识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在大量感性素材的影响下集中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小学生在上课听讲时经常会被其他事物吸引,遗漏教师对于知识的讲解。多媒体技术拥有很强的感染力及表现力,能够使学生在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条件下获得思维与情感上的共鸣,将阅读知识在多媒体技术的艺术加工后直观展现在学生面前,将抽象的文字语言转换成生动具体的声音画面,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意境,加深学生对于阅读内容的理解。

3.关于课外阅读

3.1课外阅读要重视学生阅读“小”习惯的培养。小学生处于阅读的初始阶段,正是进行阅读习惯训练的黄金时期,好习惯一旦养成,就能终生受用。在课外阅读指导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只关注阅读内容的指导,而忽视学生阅读当中的一些小习惯。因此,教师在指导课外阅读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学生一些阅读小习惯的养成,如一贯地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自始至终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简要批注,在阅读过程中或多或少留下思考的痕迹。阅读的“小”习惯还有很多,比如勤交流、敢质疑、会求证,还有精思、博览、积累等,都需要教师在小学阶段就重视培养。

3.2努力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首先,要给学生阅读的时间。每个星期不管功课多紧,我都要抽出一节课给学生看书,我们称之为“阅读课”。让完成作业快的学生先看,接着让全体学生看,然后通过学生发表阅读意见、谈体会等形式,引导学生多看书、怎么读书。其次,在班上设立图书角,通过竞选,选出专门负责的管理员,让学生选择自己爱读的图书;不定期让学生从家里拿自己的课外书,在班上交流着看。再次,在课前五分钟进行读书交流,当做口语交际的内容。也就是让学生把课外书上有趣的、有意义的东西与全班学生进行分享。这样既可以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又可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4.熏陶感染配乐

读王维写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要让学生读出诗人独在异乡的思乡情怀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学生中很多人既没有独自在他乡的经历,更不明白插茱萸的意义。此时,教师可以播放陈少华演唱的《九月九的酒》,这首歌通俗易懂,音乐哀怨低沉,配上陈少华沙哑沧桑的嗓音,定能打动学生心灵。学生听完这首歌后,感性地体验到作者一人独在异乡的漂泊感、孤独感,教师再配上音乐让学生诵读这首古诗,他们就能体会出王维登高时的思乡之情。

5.针对性地给学生准备一些可以使用的经验技巧

学生阅读能力不高,做阅读题的经验和技巧积累也不多,如果教师能够针对性地给学生准备一些可以使用的经验技巧,则想必对学生也会有重要的启发作用。小学生阅读基础有限,教师当然不能给学生讲太高深的做阅读题的策略。像答题的规范化的问题,很多学生就对此认识得不够,认为书写、格式、标点等内容对答案没有太大影响。这当然是错误的认识。教师在评价这些答案时,不仅要看内容找要点,而且要对格式卷面等因素做综合考虑。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印象分”,这个分数是无形的,但往往是最关键的因素。在阅读题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思考性很强的问题。像“读了文章之后,你得到什么样的启示”,或者是“你有什么收获”。这样的题型是学生感觉最难的,因为原文中根本找不到答案,只能通过原文阅读找思维生发点。其实,这类题目根本就没有“标准答案”,关键要看答案是不是言之有理,表述是不是有条理,联系实际是不是到位。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几条经验。如回答思路:联系原文相关内容―发表看法―联系自身生活―深化论证观点。答案安排:提出问题(自己的观点)―分析问题(结合原文,联系生活)―解决问题(给出结论)。只要答案设计合理、丰满,结果当然就值得期待。

第4篇:交往的质量阅读答案范文

关键词:阅读 上下文 词汇量

阅读教学在职业高中英语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以学生实践为基础来引导学生多看、多读、多练,通过一系列阅读培养学生阅读的技能,提高其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阅读课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为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学习和掌握课文内容所涉及的语言知识(词汇、句型、语法和习惯用法等),以及了解课文内容所涉及的文化背景,进而在阅读方法、阅读速度、阅读技巧和阅读理解的准确和深度(阅读欣赏)上得到提高。精选材料,扩大阅读范围,增加阅读量。在材料的选择上,要使所选择材料在题材、体裁、难度等方面适合教学的实际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日益丰富的阅读中丰富阅读体验,从而提高阅读能力。阅读材料可以是名人轶事,历史传说、民间故事、寓言、幽默小品、新闻报道、史地常识、科普文章等,要求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篇幅适当、内涵丰富、难度适中、生词较少。在阅读教学的提高阶段,通过增加阅读量,让学生阅读一定数量的学科性较强、富于哲理、异国文化较深层次的文章,加深拓宽内容,使之“英语化程度”在两方面得到和谐平衡的发展。在阅读知识中,教师有意识地分析文章中心,分析文章结构。通过广泛的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开阔视野,开拓思路,还有利于学生了解英美民族的文化背景、生活、习俗、思维习惯及英语特有的语言表达方式,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英语运用能力。学生学到的知识不断出现,反复循环,因而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加深,记忆更加牢固了,同时学生从阅读材料中获得诸如语言背景、生活习俗、风土人情等文化信息,开阔视野,增长了见识。在阅读过程中,学会摸索阅读技巧,积累阅读经验,他们的理解能力和直接应用能力不断得到训练和提高。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尽量做到课文阅读训练与课外阅读指导相结合。由于学生在阅读中扩大了眼界,增长了知识,英语知识水平得到了强化和巩固,进一步开发了智力,而智力的开发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动机等非智力因素,促使自己去阅读更多的课外读物。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现代教育更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而且还要教学生“会学”。要用各种方法教会学生“怎样学”,使学生具备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和要求,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和策略,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概括的顺序要求阅读。常见解答阅读理解的方法有:

一、按题寻答案

最重要的方法是先看试题的选择项,知其所问,然后带着问题找答案。这样做既省时,又见效,对解答主旨和事实题效果最为突出。

二、认真阅读文章的主题,特别是每段的开头两句

每段文章的主题大部分体现在第一段里,其次是最后一段,个别的文章在中间或每段中都有。读懂文章的开关两句或第一段十分重要,因为每段的中心意思大部分都在开关两句。而且开头两句即使不是主题句,那也是文章的背影,读懂了,有利于理解下文。

三、粗读全文,按段找答案

在回答有关文章的含蓄意思,即言外之意或问到几个观点时,应该记住哪个内容,哪一项选择项在原文未提及,则该项、该点便是错的。做这类试题时,要先看问题,后逐题在文中找答案,或先通读全文,经推理分析得出结论,最好两种方法相结合。因为有些问题往往是不能看一段就能找出答案的。

四、每题必做,每题必答

当遇到短文较难,生词较多时,千万别放弃不做,也别紧张、灰心、慌乱。此时应牢记阅读理解题是考查对语言,对整篇文章的理解力,考答题的技能,而不是考词汇,考语言知识,考翻译。所以考生只要能找到问题所在处就行。通常只要按顺序逐段去找,定能找到。实在找不到时,也要敢于猜答,敢答总比放弃好。

在阅读教学中,采用提问式、谈话式、讨论式教学法,将课堂教学引向激发――创造性模式。阅读文章时,对所学文章要点,教师提出要求,学生阅读,寻找答案、引导学生阅读时注意抓住全文的主旨,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回答。在听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弄清学生的薄弱环节。这样阅读时,就能有的放矢,既不浪费时间,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解答问题的同时,阅读能力和口语能力都得到了锻炼。这样就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阅读前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篇章结构,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预测性问题,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和讨论,激活学生大脑中相关的知识网络,使他们处于主动认知状态,从而产生阅读的愿望和心理准备。不在阅读前单独教生词,而在讨论和语境中呈现生词,并借此检测或巩固学生对单词的理解。变单讲语法知识为知识讲解和能力培养的相结合,变单纯讲语言结构为结构讲解和语言功能应用相结合。语言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语言知识是语言运用的基础,语言知识的运用促使焦急能力的形成,焦急能力的提高又促进语言知识的巩固和发展。复述是有效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手段。

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的具体特点,精心设计展望式问题,以启动学生的联想思维。所谓联想思维,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思维过程。教师要善于以问题为载体,以联想思维训练为主线来组织教学。要善于设疑,围绕教材内容的中心问题巧妙地进行教学过程设计。通过引疑、激疑、质疑,引导学生从观察、猜想中提出问题,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参与到结论产生的过程中去,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使学生自身产生一种对学习的需要,一种强烈的求知欲,由“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要让学生自主地学习。重视师生之间的思想的交流,情感的交融,创设一种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的轻松课堂环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新教材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并借助教育机制和教育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的情景中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展开交际活动,组织比赛、猜谜、游戏等活动,培养口头交际能力。运用电化教学和情景教学意境诱发兴趣,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第5篇:交往的质量阅读答案范文

【关键词】阅读教学;想象力;个性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4-0074-02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一直是花时间最多但收效较差的一个部分。虽然广大语文教师一直通过课文的讲授和课外篇章练习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训练,但学生的自主阅读和个性化阅读能力仍然较差。

首先,问题之一在于,我们的阅读教学存在着另一个根深蒂固的弊端,即“相信课文是外在于读者(教师与学生)的阅读客体。其中的意义是作者早已赋予的,是客观的,永恒的和不变的。”如学习《岳阳楼记》一文的主旨,学生记住的是唯一的标准答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教师按这个标准答案去讲,学生按这个标准答案去记。难道真正有思想感情的文章都有大家公认的中心思想吗?难道《岳阳楼记》一文的学习仅仅就是为了理解和记住这句话吗?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也决不会只有这一句话。在标准化解读的作用下,阅读教学变成了单向、静态、封闭的活动,忽略课文本身的开放性,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理解的多样性,不关注学生的期待视野、前经验积累,以及个性化的理解。问题之二是我们的阅读教学是一种停留在静态的阅读客体(文本)的分析层面上,单纯着眼于文本的内容、关系、结构、写作特点分析以及内容要点、中心思想和作者观点的归纳等等,由此,导致了语文阅读教学的“程式化”现象比较突出,往往只注重文本知识的讲解,拘泥于只言片语的分析,名篇佳作在学生心目中变得支离破碎、味同嚼蜡。阅读教学本应最能体现学生的个性,然而对阅读内容的肢解却使知识的碎片充斥于学生的头脑中,他们无法再对原本很优美很感人的文章进行感悟。上面这两个问题的诱因很大程度来自于单一的评价把阅读教学导入应试的误区,学生的个性也就得不到发展。于是,学科教学重“术”轻人,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与训练,轻视人的全面培养与发展,片面的教育质量观偏离了育人的大目标。考试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根指挥棒。在考试的压力下,教师为让学生考出好成绩,对学生进行大量的“强化训练”,迫使学生做大量的语文试题。为了应付考试,在教学中形成了一套僵化的教学模式,考试考什么,就讲什么。这样,影响了学生对课文的咀嚼、品味、感悟和创造课文的意义世界与情感世界的过程。在新课程标准下,阅读教学方式有了新的尝试,在教学中,我们把课文的分析权交还学生,给予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讨论,时下,新课改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多了些新气象:内容丰富了,形式新颖了,气氛活跃了,教学的手段灵活了,师生的互动提高了,整个课堂动起来了……然而,在取得令人欣喜的成绩的同时,静下心来,却发现这些“热闹”和“繁荣”的背后多了一些急躁和肤浅,少了一些实在和研究。整个课堂仍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在教师设计好的程序中前进。这种“读”的结果,只是教师对文本的理解,学生通过努力所获得的是教师已预备好的答案。这是另一种形式的“伪阅读”,它再次剥夺了学生主动探索、展示自己个性化思维的机会。而许多初中语文教师由于评价体制、生活压力、职业倦怠等原因,无暇顾及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的“充电”,教育素养的提升亦无从谈起,驾御课堂的能力自然也就不强。一些老师虽然在课堂给了学生讨论的时间和机会,却无法掌控课堂,看似热闹的课堂却没有实质性的深刻的讨论,学生满足于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的探究,而对于重要的内容仍在期待老师的答案而放弃思考。一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表现常常畏首畏脚,怯于将课堂放给学生,不敢让学生对文本有自己个性化的解读,他们最大的担心是:“阅读教学,放给了学生,自己在课堂上却收不回来了,丢了面子怎么办?”可见阅读教学方法单一,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受到压抑。教师自身知识储备、理论储备和教育素养的缺乏,已成为制约个性化阅读教学实施的瓶颈。针对以上的问题,我想首先得让学生真正地阅读文本,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诵读时间,达到书与我化,我与书化,书为我用。不要急于完成文本的细评细讲,关键是学生对文本的熟悉和感悟,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要先读后教,给学生充裕的诵读时间,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达到以读悟义,以读悟情,以读悟理的目的。凡是学生自主读书能体会到的,教师重在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朗读,复述、默读以及略读、浏览、精读。其次,根据文章创设情景,让学生能投入到文章中去。语文教学是以情感为基础的,一个语文老师光靠呆板的冷冰冰的说教是难以成功的,课堂的活跃也能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因此,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全身心投入,激起和调动学生相应的情感,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的寓意。阅读教学是一个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情感与情感的交流,智慧与智慧碰撞的过程,只有情深才能感人,这样的阅读教学才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是最大的难题,学生阅读文章往往不知道该看什么,从何入手,故而要慢慢引导学生学会咀嚼欣赏,领悟意蕴。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专心倾听,并对其作出谨慎的反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宜直接解答,而应该尽可能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启发学生去思考、讨论、解答,这样学生从讨论中获益较多。当教师不得不对讨论作出评价时,应做到公正,不带偏见和个人感彩。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讨论,对讨论是否切题和讨论的事实基础等适时地予以分析和评价。教师还要做到适时地介入讨论,以确保讨论不离主题和顺利进行。在讨论的某些环节上,教师可适时地做简短的小结,明确当时面临的问题,这既帮助学生理清已经走过的讨论轨迹,预示下一步讨论的方向,又教会学生讨论的方法。这样能更好地掌控课堂的节奏,而学生的讨论也不会过于单一。

第6篇:交往的质量阅读答案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理解 习惯 自主阅读 教学技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0.137

在初中学生之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得阅读者得天下。”的确,阅读理解是初中时期学生语文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阅读理解因其在考试中所占分值的比重和题目的难度而成为了令初中生感到苦恼的学习内容之一。毋庸置疑,学好阅读理解对学生来讲意义非凡。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帮助学生尝试各种有效的途径,稳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的能力,最终掌握解答阅读理解的技巧和学习方法。阅读理解,不言而喻,是由阅读和理解两个方面组成的。其中,阅读是前提,理解是关键,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只有从两个方面双管齐下,才能最终拿下这个学习的重难点。本篇文章,笔者就主要从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这两个方面的能力的提升谈起,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分享一些教授好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的心得体会。

一、加强学生的阅读量的教学技巧

在阅读理解的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铭记的就是:阅读是前提。没有阅读这个前提,学生不可能顺利开展和建构对文章的理解。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读了足够数量的书籍之后,往往能够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有更多的看法和主见,也能够驾轻就熟地应对不同的阅读理解题目。学生的阅读量,可以说从根本上决定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在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方面,关键是要引领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1.培养学生多读书——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我们强调学生多读书,但是正处于初中时期的学生性格一般比较贪玩。完成了基本学习任务之后,显然没有几个愿意坐下来认真地阅读书籍。所以,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此,教师可以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之后,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推荐一些符合他们的书籍来阅读。虽然说学生的课下娱乐时间本来就有限,但是,课下阅读本身就是一种娱乐活动,而且是有益学生身心的最佳娱乐活动之一。习惯的建立关键是要有规律性,比如每天晚上抽出时间阅读十分钟、每个周末阅读一个上午等,都是有规律地阅读。当学生的阅读习惯建立起来以后,学生就会逐渐将其转化为一种爱好,一种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渐渐就会不断提升阅读量,从教师引导的“要我读书”变为有自觉意识的“我要读书”。总之,多读书是学生提升自身阅读能力的最重要和最直接的方式,教师的职责就是通过有效的督促和引领帮助学生真正建立起阅读的习惯。

2.引导学生读好书——发挥教师的甄别指导作用。

在学生读书数量上升的同时,教师需要密切关注的就是学生读书的种类。教师在人生阅历、社会经验以及读书上面,都比学生的经验要多得多。因此,在阅读的时候,教师最重要的就是发挥帮助学生甄别不同书籍的作用和影响力。在书店里,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生都在认真地看书、读书,但是,当我们走近他们会发现,很多的学生都在阅读一些青春文学小说、一些追星的杂志。我们并不是说这些书完全不能读,而是读这些书给学生带来的积极影响是非常有限的,而其消极影响是非常明显的。教师在这时,就应该给学生推荐一些好的适合他们这个年龄段的书籍来阅读。只有学生读的好书多了,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鉴赏能力和阅读水平。教师可以通过定期要求学生做一些适量的读书笔记的方式,了解到学生都阅读了哪些书,然后挑选合适的机会跟学生沟通和交流,引领学生朝着更加正确的方向进行阅读上的积累。因此,我们进行阅读教学的第二个关键步骤就是指导学生多读好书,帮助学生甄别一些更加积极、向上、阳光和切合生活实际的书籍。

二、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的教学技巧

上文我们讲过,“阅读是前提”。那么,阅读是我们教学的终极目标吗?显然不是。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才是我们的教学理想。学生在阅读和涉猎了足够数目的书籍之后,就增加了学生形成自己主观见解的可能性。关键是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理

解的时间和空间。在这里,教师主要发挥的作用就是增强学生的自主理解能力和开展班级读书文化活动的教学技巧。

1.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理解能力。

学生的阅读量和所阅读书籍的质量得到保证之后,最关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理解能力。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初中的阅读理解的教学中,教师为了节省有限的教学时间,一般采取的都是代替学生思维、直接让学生记录正确答案的教学方式,有的时候甚至都不要求学生进行思考。这样的教学方式,就直接剥夺了学生的思考的机会和自主理解能力的提升,也是学生不能够真正战胜阅读理解一类题目的主要原因。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理解能力的时候,最关键的就是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足够的时间内,不断品味文章,得到自己对所问问题的答案和见解。尽管学生的答案有的时候不尽正确,甚至和参考答案大相径庭,但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和锻炼。教师的另外一个激发学生理解能力的方式就是提问。教师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短时间内进行头脑风暴,学生往往能更加灵活地、随机应变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不论学生说得好与不好,教师都要给学生充分的尊重和肯定。总之,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理解能力。除了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提问学生之外,还有很多的方式都能够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师要注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每一个教学情境中找到最合适的技巧和方法。

2.定期开展班级读书交流会。

第7篇:交往的质量阅读答案范文

一、合作学习的定义

合作学习,简单来说就是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参与到学习中,通过同小组内其他成员的合作来完成学习任务。科学的合作学习方式包括五个要素:一是学习小组内关系非常和谐,不会出现个别组员逃避学习任务的情况;二是在解决学习任务时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任务安排;三是小组成员讨论问题时是面对面的,这就保证了学生的交往是平等的;四是小组成员既要提出自己的意见,还要学会听取他人的意见,最终通过合作讨论确定正确的答案;五是小组成员要对小组讨论进行反思,发现其中的不足,并及时予以改正。

二、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1.小组合作学习没有做到人人参与其中

小组合作学习要求人人都参与到合作讨论中,这样会形成“以优带劣”的互帮互助的学习方式,会实现学生的共同发展。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小组合作学习并没有做到人人参与其中,一些学生碍于面子问题,怕自己说出的是错误的答案,总是等待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发言,时间长了,学生一有问题就会等待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回答的答案,这样的话,他们就不会在合作学习中获益。

2.学生对合作学习存在误解

学生对合作学习存在误解,这也是导致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质量不高的一大原因。有些学生独来独往惯了,对合作学习方式并不是很喜欢,甚至有些成绩优秀的学生觉得合作学习是浪费自己的时间。还有些学生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备受父母的宠爱,在思考出问题的答案后不愿意将其共享给其他成员。

3.教师对自身定位不是很明确

由于教师对自身定位不是很明确,常常会出现一边是学生进行合作讨论,另一边教师没有事情可做的情况。同时,有些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常常作为一个旁观者,为了省事,将英语课堂全权交给学生;此外,还有一些教师虽然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了一定的指导,但是并没有指出应当发扬的地方以及需要改进的

地方。

三、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的具体对策

1.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英语阅读,以使课堂效果得到极大提升。比如,教师了解到学生比较喜欢小兔子,就可以在英语课堂开始前给学生讲一个有关小兔子的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下来,告诉学生本节课来做一个有关小兔子故事的阅读,学生想要迫切知道这个故事,因而做阅读时就会特别认真。

2.要让学生有充足的合作讨论时间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有充足的合作讨论时间,让学生感觉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以更好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比如,教师要科学地划分英语课堂,将开始的10分钟作为英语阅读任务的布置,将中间20分钟作为学生的合作讨论时间,将最后的15分钟作为本节课内容以及合作讨论情况的总结。

3.要注重对合作学习进行评价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对合作学习进行评价,不仅要对本节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评价,对于在合作学习中表现比较好的学生,要对其竖大拇指,并对他说“你真棒”,对于合作学习表现不佳的学生,要对其说“你那么聪明,我相信你下次肯定会做好的”。这样,学生的英语学习就会更加卖力。

第8篇:交往的质量阅读答案范文

一、学生阅读能力的问卷情况

学生的需求是能够进行有效阅读的根本保证,为此,我对我校高二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有关英语阅读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1.50%的学生喜欢课外阅读,他们认为课外阅读不仅扩大知识面,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惯、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还对学科成绩特别是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他们还认识到制约自己阅读能力提高的关键在于词汇量不足和高质量的阅读材料匮乏。这为我们的实践提供了心理保障,因为学生主观上已有了心理需求。

2.学生的阅读面比较广泛,但阅读兴趣各不相同,喜欢的程度,由强到弱排列为:记叙文、应用文、说明文、议论文。这说明我们的实践应选材广泛,尽可能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

3.有37.8%同学喜欢做主旨题,35.4%的学生喜欢做推理题,27.4%的学生喜欢做细节题,这表明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除了阅读本身的目的,已提升到比较高的层次。这为我们的实践提供了一些依据。

4.对于阅读习惯,60%的学生在课内学习中是主动阅读,但对阅读方法了解甚少,欠良好的阅读习惯;33%的学生被动阅读,依赖于老师的提示、分析,只有11%的学生是主动参与到活动中,且有意识地运用阅读方法,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5.运用构词法去猜测生词的能力较弱,只有5.7%的学生能,41%的学生不能,51.8%的学生基本能,对于关联词,替代词的所指,完全理解的22.6%,不能的17.5%,理解较少59.4%。这说明扫除学生阅读障碍的关键是教给学生对生词、关联词、替代词的正确理解的方法。

二、思考及对策

通过问卷调查,我发现大部分学生无阅读英语的兴趣,更无良好的阅读习惯,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到有的放矢,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精心选材

良好的阅读能力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要读得准,二要读得快。

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于阅读材料的选取受到限制,学生从高一到高三所读材料的梯度较为模糊,在同一层次上重复过多,虽经师生共同努力,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往往却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忽略了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望特别强的年龄阶段,他们常常对熟悉或感兴趣的内容比较关注,因此,为了满足他们的这种需求,教师在选取材料时既要考虑满足教学的需要,又要注意材料的趣味性,特别是在教学的起始阶段,更应重视这一点。同时,还要注意各种不同材料的交替使用,尽量避免体裁和内容的单一。另外,不同性别对同一种内容的兴趣也不一样,这也是教师必须引起重视的。为了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教师还可从网上下载一些笑话和幽默故事,贴在教室的贴报栏里,让学生课前课后随时阅读,这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也可让学生得到片刻的放松和休息。总之,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兴趣所在,了解他们的热点问题。 这样,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的整体素质。

(二)教给学生阅读技能,帮助扫除阅读障碍

这里先介绍一些常用的有效的阅读技巧:

1.略读法是快速阅读中的一种方法,通常又称为浏览。略读的关键是在能抓住文章要点的前提下以个人最快的速度阅读,主要目的是获得足够的信息以便准确地回答有关文章主旨和大意的问题。利用略读法做阅读时,要特别注意文章首尾两段,因为文章的第一段往往点明文章的主题,或中心思想,或作者的意图,而文章的最后一段则常常总结归纳或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2. 查阅法 考生从文段中获得所需的具体信息,可以不需要阅读整篇文章,而只需找出可能包含所需信息的部分,然后加以阅读就行,这种方法就是查阅法。查阅法主要是获得具体的信息,回答具体的问题,即测试中的细节问题,它常常Who,What,When,Where,Why和How有关,有时跟具体的数字如长度、宽度、高度、距离、大小、尺寸等有联系。考生在使用查阅法时,应该注意文章的结构和顺序排列,文章的结构有的是按时间顺序排列,有的是按空间顺序排列,有的是按逻辑顺序排列。弄清楚文章的排列顺序能帮助考生在阅读和回答问题时做到高效省时,准确无误。

3. 根据上下文判断词义法. 考生应该有意识地积累英语单词,没有一定量的英语单词作基础和保障,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等各项技能都无从谈起。考生可以根据“词不离句”的原则,把一个生词放在具体的句子语境中记忆。

第9篇:交往的质量阅读答案范文

经过多年阅卷、分析我总结出如下解答材料题的技巧:

一、读——是解答的前提。阅读理解材料是解题的必要前提,读懂、读透、弄清材料,是解好题的第一步

1.先读设问,后读材料。先读题目设问,给材料内容定位,明确答题方向、目标,带着问题阅读材料更显思路清晰明确。

2.阅读材料的基本原则:①看两头,找信息。材料的首尾两头,一般是命题者对材料的出处和内容作简要介绍的地方,内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时间、国别和作者,甚至材料的中心等一个或多个信息。这些说明性文字,往往给解题者某种暗示和引导,有可能埋伏着解题所需的信息,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不可漏读。②读懂、读透材料。对材料的阅读,一般情况下应读三遍:第一遍粗读,找到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第二遍细读,正确理解材料的观点,获取有效信息,要防止似是而非,一知半解就匆忙答题的毛病。第三遍重点读,带着设问有重点地阅读,提取有效信息,搁置无效信息,并确定材料与相关知识的联系,破解命题能力的考查方向。

二、找——是解答的关键。“找”就是从材料和有关知识中,找取解题的信息点、信息源,它往往是与“读”交织在一起的,而且方向是一致的,无需将两者截然分开

1.从材料内容本身——找取有效信息。在找取每段每句的含义时,要注意抓取关键词语,不论题目所给的材料文字多少,无效信息和虚假信息的干扰程度多强,材料的含义往往就在几个关键词语上,它们是信息的集中表现,是解题时所要用的重点。当然,也别忘了有时关键信息还可能出现在材料的首尾,即材料的介绍和出处上,它有时会给解题以一定的暗示和启发。

2.从材料与课本的关联——找取相似点。

试题虽然是新材料、新情景和新设问,但迄今为止,任何一道材料题的解答,都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不管材料多新,必定与课本有不可分割的关联,“貌离神合”于课本知识。这里的关联一是指试题以课本知识为背景或依托,二是指试题的一两处设问需用课本知识来回答或确定大方向。确定了材料与课本的某个或某方面重要知识的关联,这样材料便与课本联系在一起,回答问题就不难了,甚至有的设问可以在课本中“对号入座”。

3.从材料内容与设问角度——找取相关点。材料解析题,顾名思义是要求把对问题的回答建立在对材料的分析应用上,突出运用材料论证,说明问题的特征和坚持“论从史出”的原则,以充分发挥材料本身在解题中的价值。所以读材料时要处处想着设问,把设问放到材料中互相对照,从材料中找出回答设问的信息,或从设问的行文中重新获得读材料时忽略了的重要之处,以纠正在答题时抛开材料或设问,随意发挥、答非所问的错误倾向。

三、答——是解答的落点。材料解析题的读、找只是为最后的解答作准备,答才是最终的落点

这个落点是否准确、恰当、完美,是否能够充分体现命题的意图,还要做到“六个注意”:

1.注意答好第一问。除了材料小论文外,每道材料解析题基本上有多个设问,设问间往往是相互紧密联系着的,而第一个设问的定位作答是否准确、完整,直接影响着下一问的作答。因此,第一问作答一定要细心推敲,力求全面准确。对起点设问的错认,将会误及后面的答案

2.注意审准设问。在好多设问中,都有一些引导性、限制性词语对问题的回答作出限制要求,这些限制词语大体上代表了设问内容的本质含义和考查的能力要求,要给予充分注意,以防“南辕北辙”,造成“劲没使到点子上去”的局面。

3.注意设问分值。每个设问后的括号里都有一定的分值,分值大,回答要详尽一点;分值小,回答要简省一点;不能置分值于不顾,自己熟悉的问题虽分值小也大肆铺张,不熟悉的问题虽分值大却片言只语。

4.注意解析的完整性、层次性。材料题解答的完整性和层次性如何,直接决定着得分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