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安全生产信息化范文

安全生产信息化精选(九篇)

安全生产信息化

第1篇:安全生产信息化范文

关键词: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

随着现代企业管理体系的逐渐复杂,企业管理已经称得上是一种系统性工程,为了在这种发展背景下实现企业的相关发展,对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体系的相关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

1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的发展过程

1.1发达国家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模式

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经历了传统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对象性安全生产管理模式、过程安全生产管理模式以及系统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四个阶段的发展。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相关理论体系的完善,现阶段发达国家企业中普遍采用的是系统安全生产管理模式。

1.2我国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模式

虽然现阶段发达国家的企业中大多采用系统安全生产管理模式,但由于我国企业相对发展落后,现阶段大部分企业中还是采用过程管理模式进行自身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当然,随着我国近年来科技与经济的飞速发展,很多企业已经开始认识到过程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的弊端,一些大型企业也开始进行系统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的相关尝试,这些都直接促进着我国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相关发展。

2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体系的运行模式

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体系的运行模式由管理组织决策、风险评估、隐患排查、安全信息分类、生产H标制定、相关考核、方案传输等内容组成。在完成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体系运行模式的规划与决策后,我们就需要对其生产管理组织机构与责任制进行相关研究,以此构建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体系中的具体功能模块,最终完成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体系的相关建设。在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体系的运行中,相关设计人员需要对其绩效进行测量与监视,对具体运行效果进行优化,并根据相关优化中得到的信息对管理体系的外部进行评审,实现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安全、健康、高效运行。

3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具体架构

为了实现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体系的相关功能,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提出了一种较为符合我国企业发展实际、组织结构也较为完善的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体系,其具体架构如下:

3.1理论基础层

在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构建中,理论基础层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其最底层。在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中,安全生产理论是随着相关技术不断发展而来的一套完备的理论体系,这也使得相关理论体系的存在为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体系中,理论基础层由基本管理理论与综合管理理论两部分组成。基本管理理论指的是企业安全生产中通用的方法与规则,综合管理理论则是由安全教育学原理、安全法原理、事故学理论等多种理论综合而成,这些理论都在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1。

3.2技术实现层

在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体系中,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实现层是第二层,其发展于第一层的理论基础之上,通过多种技术对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体系进行支撑。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的实现层具有数据实时采集、实时共享、多种数据分析等功能,并能够以此确保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体系功能的正常运转|41。

3.3功能模块与业务层

在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体系中,功能模块与业务层是第三层。第三层主要由安全信息中心、企业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功能模块、企业安全生产监控管理模块、企业安全检査管理功能模块、安全生产风险评估以及应急管理功能模块、企业安全生产环境控制管理功能模块这六大功能模块构成。这些模块的存在为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体系提供具体服务的支持,是管理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4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是必然的历史发展趋势。在未来的企业竞争中,一家企业是否拥有完善的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体系,将是其自身竞争力的重点体现之一为了提高企业的生产管理效率,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建立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为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体系提供了一个可行性架构模型,希望能够为相关企业的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体系发展带来一定帮助。

作者:吕鹏 单位:神华煤制油鄂尔多斯分公司

参考文献

[1]杨宇,王坚.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探讨m.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丨4(6>:29-31.

[2]栩勇,刘继元.浅谈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的实际应用[J].建筑安全>2015(8>:63-66.

第2篇:安全生产信息化范文

建立三级安全生产信息平台

近年来,阳煤集团以管理创新为动力,积极推广和应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充分挖掘、整合企业内部信息,提高了集团公司的集控和管控能力。目前阳煤集团公司建设的三级安全生产信息平台,主要有安全信息平台,以及建立三级隐患信息收集排查、地质预测预报、调度生产指挥子系统、接入工业视频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大动力设备监控、瓦斯监测系统。初步搭建了三级安全生产信息平台基础。

在这覆盖全局的三级隐患信息收集排查系统中,阳煤集团按管理层次建立起了各个级别与专业的隐患信息采集体系,按照“现场采集——分级汇总——明确权限——逐级处置”的隐患信息处理流程,最大限度地收集各类隐患信息,按集团公司、区域公司和矿三级权限控制,各调度单位按专业类型分级处置,责任落实到人,明确整改措施,限定整改期限,事后跟踪复查。逐项逐条形成严格闭合考核管理网络,建立系统化、智能型的隐患信息化收集排查系统。实现隐患排查整改的动态化、透明化、全覆盖、严闭合,目前该系统在全集团公司投入运行一年多,使用该系统的部门有集团总部(10个专业部室)、二级单位(四个区域公司)和集团下属的煤炭、化工、铝电、装备制造业、 地产、物流贸易业、服务、中小企业8大产业的58家基层单位,上传和处理各类生产隐患共18万多条(包括A类隐患53条, B类909条, C类181322条)。真正做到了自下而上建立采集、上报、处理隐患的工作流程,分级别、分类别、分权限处理隐患,达到了系统化、智能化,保证隐患及时反馈,形成了闭合管理。同时,在三级安全生产信息平台上建立的标准接口程序,使单位自行开发的隐患系统数据统一汇总到集团公司,方便了进行全面的数据分析。

煤矿企业“安全数据中心”的建立,将矿井安全三大要素(人员、设备和环境)信息数据集于同一平台,采用面向同一集成平台的数据挖掘技术实现面向安全生产主题的数据建模,为分析决策提供科学的信息支撑。在现有对生产现场和管理过程中信息数据实现动态采集、及时监控、远程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信息数据集中融汇、管理过程精细化、辅助决策智能化的要求。

据介绍,对拥有270多家分、子公司的阳煤集团,采用集团统一系统,仅仅需要开发一套程序,配置一台性能较好的服务器即可,系统开发费用约50万元,性能较好的服务器约20万元,共需大约70万元。同时,由集团总部统一维护,每年维护费约2万元。这样每年还将节省大笔开支。

以新景矿为切入点

新景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隶属阳煤集团,是阳煤集团标志性矿井。该矿信息化建设起步早,工作扎实,具备信息化示范矿井条件,他们从2003年开始铺设井上、下局域网,逐步到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在安全生产中的应用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的使用,信息化在生产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随着智能化、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传统模式下的成本管理和控制系统由于其事后性、粗放性等特征,已不能满足新景公司在实时管理精细化、本质安全预见性和资源节能性等方面的要求。如何实现矿井本质安全和节能降耗、员工素质的全面提升、产能精细核算、成本的动态管控等已日益成为备受关注的课题。

2006年,新景公司就初步建成了具备三层智能交换模式的一套井上、二套井下的100M工业以太环网信息传输平台。网络平台选用的是重庆煤科院生产的KJJ103型矿用隔爆型网络交换机,目前井下工业以太网共计铺设13个网络站点,井上工业以太网共计铺设5个网络站点。在新景公司信息机房安装1台港湾6802作为核心网络配置交换机。同时,公司各楼宇间通过光缆连接24E交换机,组成公司办公管理网。安装在信息中心机房的CISCO3800出口路由器,实现与集团公司网络之间互联。为保证安全生产检测、控制系统的安全运行,在工业以太网与信息化管理网络之间设置了物理隔离网闸,物理隔离网闸实现了两个网络之间的物理隔离,中断了两个网络之间的直接连接,所有的数据交换必须通过物理隔离网闸,网闸从网络层的第七层将数据还原为原始数据,然后以“摆渡文件”的形式来传递数据。没有“包、命令、和协议”可以穿透物理隔离网闸。

目前,矿井已建成了包括KJ90煤矿瓦斯综合监控系统、KJ251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系统、井下无人值守配电室电网监控系统、井上降配电系统、井下皮带集中控制系统、CST皮带运输机软启动控制系统、KJ15A型井下机车运输信集闭系统、地面洗煤厂集中控制、地面提升及风、水、电、液远程数据采集系统、地面压风机房无人值守系统、井下泄漏通讯及小灵通通信系统、地质测量预测预报系统、皮带产量计控系统在内的共13套自动化生产子系统。

第3篇:安全生产信息化范文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贯彻落实、总理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国家、省、州安委会的工作部署,严格落实“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行业监管责任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按照魏宏省长关于安全生产“三个务必”的要求,按照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建设,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杜绝重特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遏制较大事故,控制和减少一般事故,全面完成县安委会下达的安全生产目标任务。

二、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我县的降雨量较往年有增多迹象,我县局部地区发生中等强度洪涝灾害的可能性增大,2008年“5.12”地震后我县极端天气增多,特别容易诱发山洪泥石流塌方等自然灾害的规律,而我县重点工业企业多处于震后地质脆弱地段,工矿企业面临的安全隐患不确定因素增多,同时,今年元月我州新能源、理县硅业试生产期间发生爆炸,一般性事故常发易发,暴露出我州企业特别是工业企业在日常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着诸多的薄弱环节和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

各企业要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从“促安全就是促发展”的高度来切实增强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安全生产“红线”意识、人民群众生命意识,进一步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切实做好工业和信息化行业的安全生产工作。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抓好安全生产基础工作

一是强化责任落实。按照“一岗双责”要求,做到安全生产与日常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实施。各企业一把手要亲自牵头安排部署安全生产工作,带头贯彻执行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强日常监管和指导服务。要根据实际情况深入调研本企业的安全生产情况,分析、跟踪、监控各项安全生产条件的动态变化,加强自身安生生产情况的自查工作,定期公告安全生产形势,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不断提高行业安全生产保障水平;各企业要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细化安全生产责任,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认真执行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建立企业领导干部现场带班制度,确保安全生产责任到岗位、到人头。

二是加强现场管理。要进一步严查企业作业现场的规范管理情况,重点查作业现场有无防违章违规现象,设备设施有无跑、冒、滴、漏现象,仪表有无超温超压情况,物料仓储有无乱堆乱放现象,电力线路有无乱拉乱接现象,重点部位和重大危险源监控到位情况,劳动保护用品配备使用情况,现场管理有无混乱情况,应急预案制定及演练开展情况;特别是重大危险源实行“三查一控”,建立健全信息台账情况,确保安全可控。

三是加大安全生产投入。企业要集中力量解决安全生产欠账问题,及时淘汰更换带病运行机械设备,定期维修检测运行设施设备,大力推进安全生产技术进步,改善劳动条件和环境,在关键环节、要害设施和事故易发区域加大推广使用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力度,保障生产环节始终具备安全条件。

四是广泛宣传普及。加大安全发展理念、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的宣传力度,坚持深入一线,采取通过发放宣传手册、深入企业宣讲、召开安全生产例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强国家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安全生产常识的宣传,提高企业及职工的安全意识。

五是做好教育培训。各企业通过邀请专家、以会代训、学习考察等方式开展安全生产培训,突出抓好非煤矿山、有色冶金、水电、民爆物品、成品油、通信等重点监管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以及特种作业人员的教育培训,严格持证上岗。企业要抓好普通工种特别是新录用员工的全员培训,通过脱产培训或带岗等方式进行培训,尽快熟悉操作方法,提高操作水平。

(二)抓好安全生产日常工作,确保安全生产工作正常有序进行。

一是提早安排,周密部署各阶段安全生产工作。各企业要结合具体实际,及时对全年安全生产,汛期、高温天气、低温雨雪等各重要阶段,元旦、国庆等重要节点的生产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抓好州行业主管部门、县安委会组织“百安行动、安全生产大检查”等专项行动,提早制定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并及时安排落实。

二是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检查工作,加快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要按照《省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监督管理办法》(川办发〔2013〕54号)要求,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预防理念,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整治管理台账。强化督促检查,加大事故隐患整改督办力度,做到整改责任、措施、资金、时间、方案“五落实”。

各企业要认真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和地质灾害隐患的排查,加强边坡治理、河堤修复,机器厂房的检修、尾矿处理等薄弱环节、重点环节的整治,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化、常态化机制。

州、县经信系统将按照“四不两直”要求,定期、不定期地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环节的明查暗访,重点检查安全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制定落实、应急救援预案制定演练、设备设施的维护检验、危险作业的现场管理、重大危险源的管控、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防护用品的落实、教训培育持证上岗情况。对检查出来的问题将责令企业限期进行整改,加大管控力度,确保安全生产。对整改不到位的企业要勒令停工进行整改,对经整改仍达不到要求的企业当地安监部门将采取措施进行关停,消除安全隐患。要重点监控2013年“7.10”泥石流受灾企业复产验收工作,严禁未达到安全生产条件企业带病复产。

三是加强防灾减灾应急演练。针对省气象预报今年汛期我县降雨量将超去年同期1-2成,发生中等强度洪涝灾害的可能性较大的预判,各企业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树立主动避让、预防避让、提前避让的防灾减灾意识,结合实际,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方案,开展应急演练,确保应急预案达到用得上、抗得住,减损失的目的。

各企业要根据行业特点和企业实际,制定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和岗位应急处置措施。要加强人才培训,加强物资储备,开展企业防灾救灾实战演练,通过演练发现不足,及时完善应急预案,提高企业的紧急避险和应急救援能力,提高一线员工的应急逃生技能。

今年,全州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将组织开展防灾减灾综合演练,请各企业抓好落实,确保演练实效。

四是加强值班值守和突发事件及时报告制度。除加强安全生产的监测管控力度外,“元旦、春节”、两会、汛期等特殊时期要实行领导带班、24小时值班值守制,要保持通讯畅通,确保信息渠道畅通,发生突发事件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妥善处理,并按按程序及时报告当地党委政府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主要领导要靠前指挥,最大限度地降低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损失。

四、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

州、县经信部门将针对工业行业安全生产的关键部位、薄弱环节,指导重点企业、重点行业做好重点生产系统、生产环节生产岗位的安全生产管理、隐患排查整治和防范措施落实工作。

(一)冶金有色工业企业:要按照特种设备管理的有关规定,及时淘汰明令禁止使用的危及安全生产的炉窑设备和带病运行、超期服役的设备设施。及时更换、检测和维修化铁炉、电炉等工业炉窑,定期校验、维护保养锅炉、蒸球等压力容器,对新购买或维修后的非标件设备仪器要求经权威部门检测合格后同时得到安监、质检部门批准后方可投入使用。

(二)民用爆炸物品销售企业:州民爆公司要加强民爆物品销售各环节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加强民爆物品专用仓库的地质灾害隐患治理、民爆物品(雷管、炸药、导爆索)的运输、储存安全,督查各分公司加强值班值守、产品出入库登记管理、防火防爆设施配备及管理,切实防范民爆物品的盗抢、遗失、损毁等事故的发生,特别是要防止民爆物品流入民间。

(三)非煤矿山企业:州内非煤矿山合法生产企业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配合安监部门督促企业严格执行行业安全操作规程,实行现场安全监督管理,各类设备设施必须达到安全作业要求,制定预防边坡滑落和尾矿处理措施。

(四)医药、化工、食品加工企业:要严格执行危化品使用、储存、运输环节安全管理规定,重点加强电石、氯酸盐生产企业和使用红帆、氰化钾的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落实生产安全防范措施。

(五)发、供电企业:要按照相关安全管理规定和行业标准做好发电设备、输电线路等设施的日常维护和定期检测,制定安全应急预案,严格执行安全值班制度,定期检测水库大坝,保障电力正常供应,不断提升电力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和应对处置突发事故的能力。

(六)通信企业:相关企业要根据行业“全程全网,联合作业”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的各项法律法规,开展经常性的安全生产培训教育活动,培训工作人员迅速、准确、安全使用专用设备设施的操作技能,落实日常安全生产检查,加强对通信线路、机房设备、移动基站、电源设备等的检查和加固,确保参与电信生产的所有设备、设施的技术性能安全可靠。

(七)各油库和加油站(点):定期不定期的检查企业设备设施是否齐备,警示标牌是否明显齐全,防火防静电措施是否严格,现场管理是否规范,安全管理制度贯彻落实情况。

五、切实抓好防汛抗旱指导工作

根据今年汛期我县较往年来得较早,持续时间增长、降雨量较去年增多、发生洪涝灾害可能性较大的预判,我县重点工业县多处“5.12”震后地质脆弱地带,极易诱发泥石流、塌方等自然灾害,工业企业面临的安全隐患不确定因素增多等因素,为防止因自然灾害给企业造成较大损失的现象发生,各企业要结合实际,提前抓好汛期安全生产的各项准备工作。

一是落实企业防灾减灾措施。要吸取去年“7.10”泥石流教训,各企业提前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处于山洪泥石流易发区范围的工矿企业、化工企业要切实做好防灾减灾准备,及时转移危险地段的仓储物资;对不具备防灾避灾条件的,主汛期前要限期整改和停工整改,科学选定建设场址和搭建安全工棚,避免因山洪泥石流发生人员伤亡和危险化学品的泄漏。

二是水库水电站要服从州防汛办的统一指挥,抓好汛期科学调度。我州具有调节水利功能的大型水电站集中在岷江流域,各水电站企业不能只强调经济利益而忽视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必须具有全州一盘棋的思想,严格执行电调服从水调,水调服从洪调的原则规定,汛期要对大坝、闸门进行检修检测,汛中要降低水位预留防洪库容,汛后要加大拉蓄提高抗旱的能力,积极探索以水清淤以水疏淤的措施,提升河道的行洪能力,流域电站切实发挥梯级拦洪的作用。

三是强化防汛减灾宣传教育,加强企业特别是普通工人防灾知识教育培训,增强企业和员工的防灾意识和避险逃生能力。

四是完善企业防汛抗旱应急预案,不断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汛前,要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汛期来临时,要严密监测气象、水文部门的预警信息和企业周边的地质灾害隐患,确保一旦突发事件发生即可迅速启动应急响应,调动各方面的力量,组织紧急避险,开展应急救援,将因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五是加强值班值守和突发事件及时报告制度。各企业汛期要坚持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主汛期要求各单位主要领导到厂在岗,24小时保持通讯联络畅通,确保信息传递渠道畅通。发生突发事件要求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同时及时按程序报告当地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及县经信局,县经信局将在第一时间奔赴现场,靠前指挥,指导企业开展抢险救灾、生产自救的各项工作,最大限度的减少企业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帮助企业早日恢复生产。

六、工作要求

(一)各企业要高度重视,结合本企业实际和重点行业情况,全面安排部署企业安全工作,深入调研、及时分析、抓好隐患整改,加强与各部门沟通协调,建立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联动协调机制。

第4篇:安全生产信息化范文

关键词: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生产安全;

一、生产安全管理理论发展

生产安全管理理论出现较晚其涉及到多个学科、发展的速度比较快。发展阶段主要从事故学研究到危险分析与风险控制研究再到安全科学理论。工业的发展推进了事故预防科学,

早在上世纪30年代,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发表事故致因理论奠定了事故学理论基础。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出现了危险分析与风险控制理论,之后以安全工程等理论为基础的风险控制理论快速发展,上世纪90年代至今,现代生产安全科学管理理论出现并不断发展、完善。

二、生产安全管理现状

当前国际上普遍采取系统安全管理模式。国内工业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以过程安全管理为主,对风险的控制比较有限,近年来我国对安全生产逐渐重视,努力构建高效的风险控制安全管理体系。在系统安全管理模式下,信息是重要的管理资源也是企业决策、管理的依据。工业企业的生产安全管理通过信息化,构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提高安全生产的管理效能。

三、生产安全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工业企业生产安全管理信息化程度相对落后,难以适应现代安全管理的要求。信息未在网络、数据库的支持下形成数据共享、信息的集成,利用率较低。系统缺乏统一标准的接口,没能实现真正的系统集成。安全过程控制薄弱,在问题处理过程中,涉及多角色、多部门协同工作,没有按严格规定的业务逻辑控制业务的进行来保证安全信息的传递。缺乏安全分析改进。

四、生产安全管理信息化设计

1.理论层面。由基本管理和综合管理构成。基本管理是在生产管理原理基础上,对工业企业安全生产有指导性的通用方法、准则,从而准确、有效处理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的诸多要素间的关系, 以实现生产安全管理的目标。工业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涉及诸多领域,建设一个完整的系统,需要相关领域的知识框架给予支撑即综合管理。综合管理包括了事故学理论、系统工程原理、安全法原理等,这些理论与工业企业安全生产结合,为企业的管理水平的提高带来帮助。

2.技术层面。在理论的基础上通过相关技术来实现业务管理。现代信息技术有信息管理、监测预警、安全评估、应急响应、事故管理等,融合最新的物联网、云计算等。通过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撑,实时收集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安全相关数据,通过网络和管理系统在企业的安全管理平台上共享,对各项数据加以综合分析及时做出行动决策,以保证工业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得以高效实现。

3.业务层面。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提供系统、全面的安全业务管理功能。主要包括信息采集、基础管理、监控管理、检查管理、风险评估与应急响应、环境控制。(1)信息采集。建立信息中心采集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安全相关数据,加以分析、处理和传输,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生产过程的安全数据,向管理层及时提供安全决策、预测和控制的必要信息。(2)基础管理。主要有工业企业安全目标管理、安全法律法规管理、安全教育管理、安全生产事故管理、设备设施管理、安全绩效与改进管理、职业健康管理等。(3)监控管理。主要包括危险源监控和管理等。(4)检查管理。指工业企业定期安全检查、事故排查机制, 生成各类报表。(5)风险评估与应急响应。主要包括了工业企业应急救援、风险评估等。(6)环境控制,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加强对环境与能耗的管理。

4.信息储备层面。工业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要遵循的各种法律、法规、标准以及规范, 提供工业企业生产安全管理的信息储备。

工业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化是满足当下工业企业安全生产监管管理的工作要求,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结合安全管理理论,更加高效、便捷地实现工业企业生产安全管理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常占利.安全管理基本理论与技术[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7:23-45.

[2]罗云.现代安全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50.

[3]陈维民,徐莲.安全风险预控管理.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6,5

[4]李仪欢,陈国华. 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学的创建、内涵和外延.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17(6):129-134

[5]吴宗之.安全生产关乎可持续发展.北京:中国经贸导刊,2005,(19):31

[6],帆,张志鸿.基于构件的多层体系结构的研究与应用.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0,(6):1255-1258

第5篇:安全生产信息化范文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可视化; 数据处理; 计算机

前言

可视化技术涉及到的计算机技术领域很是广泛,比如说:图形学、对图像的处理方面、视觉、辅助设计等,是对数据进行表示、处理以及决策等所有问题的一门综合性较强的技术。现在它已经担负起了为人们分析自然界的一些现象、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式以及认清事物的内在的责任。在煤矿这个行业里面,由于相关的研究人员没有对人看、听等的认知规则进行充分的考虑,所以很多的可视化研究在实际的应用方面,效果都是不太如人意。所以,科学的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网络技术等知识,并设计出在认知规律方面比较符合工作人员的煤矿安全生产地理信息系统就会变得十分重要。

一、对可视化安全生产地理信息系统的相关介绍

现代科技的发展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计算机在视觉方面的技术也有了很深层次的发展。慢慢的,开发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技术――可视化技术,这种技术可以用视觉性的图形来代替那些繁琐、枯燥的数据。在现如今的天文学、物理研究学等的研究领域都会利用可视化这项技术来对一些不能用视觉效果图进行表示的现象。我们可以将可视化的实现过程用简单的文字书序一下:对相关的数据进行采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利用可视化技术实现可视化的图形、对得到的可视化图形进行再次操作。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交叉性的学科,它是可以对空间信息进行描述、储存、分析、计算以及输出等操作。它是建立在地理空间的数据库之上,采用的分析方法是地理模型,为人们提供各种空间与动态的相关地理信息,它是专门为对地理进行研究和决策方面的工作人员进行服务的一种计算机技术操作系统。

二、对煤矿进行安全生产就必须采用可视化技术

煤矿的安全生产在地理空间方面的特性决定了信息系统必须要能够将采集到的空间数据和属性分析结果进行综合,将空间分布、收集到的数据以及图形进行融合。这个操作系统还可以在数字方面的思维和在空间方面的思维同步进行,可以建立一个精准的信息来源,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安全生产的信息流通的速度,实现科学化、现代化的安全生产管理。尤其是在编图方面要有强大的功能,保证使用者可以对选定的图形中各种元素进行不同的操作,比如:添加,删减和修改等。

相关的工作人员为了能够把工作中那些枯燥、繁琐的煤矿安全生产相关的数据信息进行形象化,让其更加的符合人类感受和作出判断的方式,能够帮助相关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更加快速的对有关情况做出决策,就会在工作中采用可视化技术,将大量的数据转换为一目了然的图形进行表示。

可视化这项技术有着很多的优点,其最大的优点就在于可以将数字所表达的信息用人类的视觉系统进行表达,使得相关的研究人员可以十分快速的从收集到的大量数据或者复杂的数字计算结果中得到有用的信息,这样就会给工作人员省去相当大的数字分析和计算工作,减轻了他们的工作负担以及思维上的负荷,他们就可以把精力放在那些问题的本质上,而不是在问题的表面现象上纠结。

(1)煤矿的安全生产对可视化技术的根本需要

分布在三维的地理空间里面的矿体就是煤矿进行开采的对象,而专门为矿井的生产进行服务的井下通道也是属于比较复杂的一种空间实体。地理空间的信息收集情况和煤矿在生产量和安全性方面的不断提高有着很紧密的联系,这种紧密的联系也反映了煤矿生产中对地理信息进行分析的工具的渴望。

(2)在对员工培训的时候对可视化技术软件的需要

对于煤矿的生产工人来说,很多都存在一下方面的问题:在素质方面不高、在文化水平方面比较低、在安全意识方面比较淡薄,这些问题都需要一个生动、直观、高效的培训来进行解决。而在进行培训的时候,一个功能完善,处理能力强大的培训软件也是必不可少的。

(3)相关的管理和决策人员对可视化技术的需要

在煤矿进行生产的过程中,负责安全方面的管理人员想要准确、科学的进行决策,就必须要从大海般的数据中选择出有用的信息,再将这些信息转化成比较直观、形象的表现形式。

三、对系统可视化的功能进行进一步的设计和研究

煤矿在进行生产的时候,在安全性方面有着一定的需求;对于管理系统的数据而言,人们不仅仅希望它可以方便维护,还要求其在安全性以及共享方面有着不错的功能以及使用起来比较方便的用户界面,这些要求都是对管理系统提出的考验。想要系统可以在煤矿进行安全生产、合理经营方面发挥出不可替代的影响,就要求这个操作系统是将地理信息系统方面的技术、物联网方面的技术等以及安全系统的开发设计知识综合的运用起来。客户使用端和服务器端是系统的功能设计两大分支。对于服务器端而言,它主要包括了以下四个主要的功能:显示、编写、查询以及输出。但是对于客户端而言,是没有提供编辑这项功能的,因为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信息的安全。相关的设计人员为了使数据在实时性方面有所保障,特地添加了对数据进行实时更新这一 功能,拥护可以利用这个功能了解数据是否可靠。从开发和设计煤矿安全生产的地理信息系统角度出发,采用GIS技术、采集数据建成数据库技术等的技术,从而实现可以将管理方面、生产方面、安全方面的信息进行一体化,并能够自动的对数据进行采集、共享和使用等操作。然后再使用数据仓库技术、自动化的控制技术以及仿真模拟技术创建出一套集检测,控制和决策管理于一体的、能够自动化控制的安全监测体系。

3.1 对可视化功能进行设计

(1)图形的显示。对于各种类型的基础型图形来说,系统可以对其进行多种操作。比如说:分层、综合性的显示,还可以对输入的图形进行无极缩放、漫游、所在位置的显示、将图层进行综合性的显示、系统自动标注、将矿井主题进行动态的闪烁设定、对查询设备进行统计再显示、超限预警报告等。

(2)对图形进行编辑。对于图形里面的数据,可以利用系统对其进行加入、改正以及删除等操作。

(3)对空间进行查询。操作系统具有很多种实用性很强的功能,其中一个就是对图形和属性进行相互间的访问功能,通过输入一些关键性的字词来进行查询,查询到的结果不仅仅可以在亮度方面、统计方面、动态方面以及定位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显示和对比,还可以对其进行统计、顺序排列、数据输出等操作。

(4)将数据进行交换。换言之也就是系统可以将数据进行输出操作,它的主要就是可以将系统里面的数据和外界的数据进行交换、备份以及将损坏的数据进行恢复等的一系列功能。

3.2 对可视化功能进行描述以及和显示的效果进行对比

(1)在对信息进行显示的时候,不仅仅有大量的数据,还配有和输入数据相对应的图形。对于所有的灾害来说,并不是凭空发生的,每一次的灾害都有其积蓄、发生、继续演变和转换的地点和时间。如果人们想要对灾害进行防治并制定相关的决策以及对灾害过后的评价总结,那么发生灾害的环境背景和位置这些信息就显得尤为重要。灾害信息各不相同,从时间的角度来看,它可以分成以前的历史性的、现代的以及实时性的,还有一些是孕育灾难的环境、导致灾难发生的因素。由此看来,如果人们设计开发的这套操作系统可以对灾害的一系列信息和相关的地理环境数据进行掌握,那么对于人类掌握灾害信息就是十分有用的。如果按照综合论的事故模型来说,所有的事故都是因为一些偶然事件碰触了事故的隐患而导致地理信息系统事故的发生。所以,一个应用型的地理信息系统想要是被人们认为是成功的,那么它就必须要有一个在设计方面比较完善的地理空间数据库、不同属性的数据收集库以及一个各种偶然性事件的数据收集库。但是偶然事件的数据并不是能够看到的,它是人们在对生产前线的具体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在对其进行分析和预测得到的。所以,对于一个合格的煤矿安全性生产的地理信息相关数据收集库应该包含了一下几个:对自然环境的背景数据进行收集的数据库、对经济背景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的数据库,对灾害历史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的数据库、对安全生产的检测系统数据进行收集的数据库、对空间图形的信息数据进行收集的数据库、对控件属性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的数据库以及对煤矿的地质的相关数据进行手机的数据库。将这些多元化的,各不相同的数据通过数据融合技术进行完美的无缝结合。对灾害情况和灾害的背景数据进行多方位、多种方式的显示,方便为负责管理的决策者在对灾害进行分析时提供第一手的可靠资料。

(2)在矿井地图上对特定主题的专属地图进行渲染和显示。在煤矿进行生产的现场,有着属性众多的物品和设备,为了能够特别的突出某一特定的主题,相关的工作人员可以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可以利用专属地图将某一个主题在地图上进行一定的渲染,这样就能够让人们可以在显示屏上看到那些不能够在数据列表中发现的信息,比如说:数据的模式以及相关的发展趋势。如果是想要创建一个范围值的专属地图,操作人员可以利用系统属性列表里面的数据。

(3)导航的动态显示。在导航系统里面,他提供了一种叫做“鹰眼”(也就是图中图)的功能,这一项功能可以帮助使用者在放大地图到极致的时候进行定位,知道部分和全部的联系。使用者不仅仅可以在对系统进行操作的时候,利用图层设置里面的对话框对可见的状态、可以进行选择的状态以及可以自行标注的状态进行设置,还以在地图的背景颜色、是否在地图中将标题进行显示,是否利用鼠标的滚动来对地图进行放大和缩小等的操作上有很大的自主选择性。因为使用者可以任意的将地图进行放大和缩小操作,所以他们对地图上的任意两点之间的实际距离没有很明确的认知,距离测量就在这种情况下发挥出了重要功能:使用者可以利用系统的距离测量这一功能对地图上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进行测量。如果对于一个地图来说,它只有空间上的数据,而没有和空间数据对应的相关文字说明与解释,那么这样的地图就不太适合人们进行查看。针对这种情况,系统的开发设计人员提供了一种可以进行专门的标记功能以及让系统自动的对地图进行全部标记的功能,甚至是对距离进行实时的显示。

(4)将安全监控的系统信息进行可视化显示。相关的开发设计人员在对煤矿安全生产的信息显示系统进行开发设计的时候就是将重点放在了对相关信息进行监测和记录等方面,被没有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对系统自动控制的研究开发上。但是对于煤矿的安全生产来说,它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涉及到了很多的方面,例如:信息科学、管理学、控制学等。在灾难性的事故即将发生的那一刻,控制生产的管理系统能不能够及时自动的开启安全保护设施,相关的决策者和管理者能不能够立刻做出科学合理的命令,可视化安全生产的一线信息在这些时候都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如果说相关的设计人员能够将系统和现有的安全监测系统进行完美的整合,将瓦斯的浓度以及含量等信息以可视化的方法进行显示,那么就会在抵抗灾难、减少灾难方面的工作作出无可替代的贡献。

四、在煤矿安全生产中所使用的地理信息系统需要改进的地方

想要煤矿可以安全的开展生产工作,地理信息系统就发挥出了其不可替代性的作用,但是这个系统还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所以还有很多的地方需要相关的开发设计人员改进。比如说:能够把多种多样的数据进行完美的结合;还要对模拟仿真技术进行更深层次的开发、发展;让这个系统可以自动化的控制。

总结

计算可视化也简称可视化,它是在八十年代以后建立在发达的计算机技术基础上新兴的一门技术。它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可以将一大堆枯燥、无聊的工程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和科学计算,从而为相关的工作人员展现出一个直观形象的表示方法。在很多行业的生产当中,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相关的数据进行可视化的转换,能够更好地帮助相关的管理人员对生产进行监控,从而能够在安全性方面有一定的保障。可视化技术的发展前景很是广阔,希望有更多的研究人员投身于相关的开发研究工作中去。

[参考文献]

[1]牛聚粉,程五一,王成彪. 可视化煤矿安全生产地理信息系统[J]. 煤矿安全,2008,01:61-63.

[2]熊书敏. 地下矿生产可视化管控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2.

[3]邱家驹,钱源平,刘艳.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电力系统静态安全分析可视化方法[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1999,05:63-67+85.

第6篇:安全生产信息化范文

根据《钦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贯彻落实重要指示精神坚决防范遏制重大事故的紧急通知》精神,为扎实深入地排查治理各类事故隐患,坚决遏制重大事故的发生,我局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现将专项行动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全区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后,我局立即组织班子领导和各股室负责人召开专题会议学习传达国务院安委会《关于认真贯彻落实重要指示精神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的紧急通知》精神,并部署我局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专项活动,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明确了排查内容、实施步骤和工作要求。会后,制定印发了《钦北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实施方案》。

二、认真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

排查采取企业自查、部门督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我局安全检查员联合皇马工业园区和小董镇安全检查员就企业依法取得各级规定相关证照情况、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设及落实情况、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生产经营现场安全管理情况、隐患自查自纠和按要求上报情况、员工安全教育情况、新改扩建工程项目依法履行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情况、重大危险源监控情况等几个方面先后到皇马工业园区、那蒙、小董镇等企业特别是有色冶金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排查督导工作。

本次专项行动共走访企业5家,大部分企业均能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在厂区内醒目位置设置安全生产标语,安排专人负责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定期开展消防演练,加装了环保排放设备,购买了安全生产责任险,定期组织职工开展职业病检查;

但个别企业,如钦州刚祥硅锰合金有限公司(小董)没有督促外包拆卸工程的工人佩戴安全头盔,存在安全隐患。对于以上问题,我局安全检查人员站在企业的角度向企业说明了利害关系,并要求刚祥公司立即进行整改,同时要举一反三,认真排查是否还有人员在厂区作业时未佩戴安全头盔。刚祥公司也马上进行了整改和排查。

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第7篇:安全生产信息化范文

为贯彻落实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调度统计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调度统计行政执法体系,加快全省安全生产监管系统信息化建设,为安全生产监管和监察工作提供全面、科学的决策依据,省局决定召开这次全省安全生产调度统计信息工作会议。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和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4年全省安全生产调度统计和信息化工作,明确今年任务,深入探讨新形势下安全生产调度统计和信息化工作,推动调度统计和信息化工作的创新和发展,为安全生产监督和监察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服务和保障,促进全省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这次会议,是省局组建以来召开的第一次全省安全生产调度统计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省局党组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下面,我代表局党组讲几点意见。

一、调度统计和信息化工作开局良好,为全省安全生产监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全省各级安全监管机构正式组建以来,高度重视调度统计和信息化工作,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调度统计和信息体系为目标,以完善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指标为主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开了个好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安全生产调度统计和信息体系建设进度较快。

一是各级领导重视。省局和各地区安全监管部门都在工作分工上,明确了一名领导分管调度统计信息工作,落实工作职责,并把调度统计和信息化工作纳入安全监管工作的总体布局,做到了统一安排、统一部署、统一落实。

二是加强了机构和队伍建设。省局从工作需要和长远发展出发,组建了吉林省安全生产调度中心,我省的调度中心是全国地方安全生产监管中成立的第一个机构。目前,全国只有吉林、河北成立了调度中心。各地区也安排了专兼职人员,机构和队伍日益壮大。

三是建设了安全生产信息网络。省局组建后,为适应安全生产监管现代化的要求,在省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帮助下,在没有投入的情况下,在较短时间内,于去年5月31日,开通了“吉林省安全生产信息网”。完成了内网和外网建设,实现了各部门之间方便、快捷的信息传递;建立了与国家局和省政府互通的两套视频会议系统。同时,在省局支持下,长春市安监局去年已完成了网站建设,松原市安监局网站正在建设之中。省局网站在省政府办公厅去年举办的48个省政府部门网站评议考核中,公众投票优秀率第一名,被评为2004年省政府部门优秀互联网站。

(二)安全生产调度统计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一是伤亡事故快报实效性明显提高。省局调度中心运行以来,较好地协调了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加强了伤亡事故快报工作,使伤亡事故快报工作有了明显提高,保证了按时限要求上报省政府和国家局,为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赢得了时间。

二是伤亡事故统计质量有所提高。全省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及有关单位,认真执行《安全生产事故统计报告制度》,做到了在规定时限内报送统计月报,保证了月报内容完整、数据准确。

三是开展了安全生产形势分析工作。调度中心定期编发《安全生产简报》,及时向省政府、安委会成员单位以及有关部门提供安全生产形势分析资料。各地区安全监管部门也相继开展了安全生产形势分析工作,及时向省局和本地政府报送分析资料,为各级领导提供了快捷、全面、翔实的决策依据。

(三)调度统计工作初步实现了规范化、制度化

一是省局根据安全生产调度统计工作实际,制定了《吉林省安全生产调度、统计工作暂行规定》、《吉林省安全生产调度中心生产安全事故信息处理程序》、《吉林省安全生产调度值班制度》等一系列相关制度、规章,实行24小时值班。

二是严格执行和规范事故信息处理程序,建立事故信息档案。为了规范安全生产事故的报送和处理,省局和各地区安全监管部门严格按照规定和程序,对事故信息报告、处理、通报、,准确无误。确保了省局及时掌握事故信息和有关情况,及时组织事故救援和调查处理。对事故举报工作实行规范化管理。在处理事故举报工作上,编制统一的《安全生产事故举报信息登记卡片》,按事故分类,及时报告,登记存档,跟踪了解,按有关程序和要求处理。

三是搞好培训,不断提高调度统计人员素质。为保证全省调度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提高调度统计人员业务素质,7月份,省局举办了全省伤亡事故调度统计培训班,邀请国家局信息中心业务处室领导,对全省负责伤亡事故统计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并对省局调度中心全体工作人员进行了业务考试,提高了全省调度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为开展调度统计工作奠定了基础。

安全生产调度统计信息工作从无到有,从单一事故报告到目前的全面化、系统化和规范化,是各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密切协作的结果,同时也是与广大调度统计信息人员的辛勤努力分不开的。借此机会,我代表省安委会办公室、省局党组,向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总结去年工作,我们主要有以下体会:

一是必须自觉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求真务实精神抓好调度统计信息工作。从我省实际情况出发,加强安全生产调度统计信息工作,正确分析和掌握全省安全生产形势,制定正确的政策和措施,促进安全状况的根本好转,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同时,必须认识到,调度统计信息工作是一门科学,必须有一个科学态度,必须自觉遵循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必须自觉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真实准确地反映全省安全生产实际情况。只有如此,才能做好调度统计信息工作。

二是必须坚持服务宗旨,自觉服从、服务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大局。安全生产调度统计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为安全生产监督和监察工作提供信息支持和决策依据。因此,必须自觉坚持服务的宗旨,紧密围绕全省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部署和阶段性工作重点,调整完善调度统计工作思路。既要对安全生产总体情况进行全方位的调度统计,又要做好特殊时段、重点问题的调度统计。

三是必须加强基础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调度统计信息体系。安全生产工作的立足点在基层,调度统计信息工作立足点同样在基层。抓基层,打基础,是做好安全生产调度统计信息工作的前提。只有加强基层和基础工作,才能建立起完善的安全生产调度统计信息体系,从整体上提升调度统计工作质量,必须进一步加强基层机构和队伍建设,做到机构健全、人员力量有保障、工作机制完善、信息网络健全、装备先进可靠,确保安全生产调度统计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二、认清形势,增强做好安全生产调度统计和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我省安全生产调度统计和信息化工作,虽然在较短时间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国家局、省政府的要求相比,与全省安全生产的形势任务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突出表现在:一是安全生产调度机构和队伍有待健全和完善。目前,部分地区、县安监部门,没有专职调度统计人员;有的虽有工作人员但不具备应有的业务素质,难以适应开展工作的需要。二是基础工作尚需进一步加强。部分地区安全生产调度统计工作职责不明确,难以全面、系统地开展安全生产调度统计信息工作。有的地区由于规章制度不健全,信息渠道不畅,事故报告和事故跟踪不及时;有的快报内容不完整、不规范;有的不能及时续报事故抢救和处理情况。综合统计分析方面,有的地区上报的材料仅仅是一些简单数据。一些安全调度统计信息装备存在数量不足、性能低的问题,影响了信息的及时报送和传输。

以上问题既有机构不健全、资金能力有限等客观原因,但最主要的还是部分单位对安全生产调度统计信息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工作不到位。对此,各级安全监管部门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要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调度统计工作既不是可有可无,也不是简单的事故报告和数据统计,而是安全监管、监察的关健环节;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一项系统性、专业性、科学性很强的工作。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对这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是做好调度统计和信息工作,是贯彻国务院《决定》的需要。国务院《决定》部署的各项重点工作,包括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建立安全生产行政许可证制度、强化安全监管、监察行政执法,加强对小企业的安全监管,建立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等,都需要加强调度统计。通过调度统计来反映进展情况,督促各地加快工作进度。尤其在对安全生产控制指标进行过程控制,实施定量考核方面,调度统计的作用更是其他工作所无法替代的。

二是做好调度统计工作,为安全生产提供决策依据,是促进全省安全形势稳定好转的需要。要扭转我省目前事故总量过高,事故多发的局面,必须在全面掌握安全生产情况的基础上,制定更加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只有做好调度统计工作,全面、科学地分析安全生产形势,才能做出科学的决策。

三是做好调度统计工作,是加强安全监管工作的需要。随着国家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安全监管的范围逐渐扩大。安全监管和监察工作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必须拓展调度统计和信息工作的领域,进一步完善调度统计工作的思路。一方面,要从整体上把握安全生产态势;另一方面,要对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伤亡事故发生的特点、规律和原因进行全面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监管措施。

四是做好调度统计工作,是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的需要。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一方面要抓好立法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另一方面,要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坚持依法行政,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要做到依法行政,必须对行政执法情况进行量化统计,全面、科学、合理地评价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的状况和效果,针对行政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改进措施,促进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正确、有效地开展。

五是做好调度统计和信息工作,是构建全省安全生产信息体系的需要。调度统计体系是全省安全生产信息体系的主体。安全生产信息主要通过调度统计体系进行传输和反馈,能否建立健全调度统计体系,直接影响到全省安全生产信息体系的有效运作。

三、发扬求真务实精神,全面提升调度统计和信息化工作水平

根据去年8月全国安全生产调度统计工作会议精神和我省今年确定的工作目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安全生产调度统计和信息化工作总的要求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从我省实际情况出发,为安全生产监管提供全面、科学的决策依据,努力开创安全生产调度统计信息工作新局面。为此,我们要认真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完善组织机构,强化队伍建设

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是建立安全生产调度统计信息体系的基本条件,是保证安全生产信息畅通的基础。有条件的地区要从开展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调度统计信息机构,全面负责本地区安全生产调度统计信息工作。其它地区也要明确职责,有专人负责这方面的工作。县以下要设立兼职人员,使之形成完善的安全生产调度统计信息网络。

安全生产调度统计信息工作实效性强,准确性要求较高。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同志,不仅要有安全生产专业知识,而且要熟悉信息报送的各项具体要求,了解和遵循工作程序。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关心安全生产调度统计信息人员的工作和生活,保持这支队伍的相对稳定;要采取脱产培训、岗位练兵等多种形式,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省局将结合工作业务,经常组织开展调度统计信息人员的专业培训,不断提高调度统计信息人员分析事故能力和计算机处理能力。

(二)进一步加强调度统计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制度化和规范化是正确、有序地开展调度统计工作的保证。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就是这个道理。安全生产调度统计工作本身就是与制度和规范联系一起的。有制度、有规范,就有可以遵循的规矩和准则;没有制度和规范,工作中就会出现盲目性、随意性和无序性,决策上也难免出现失误。各地安全监管部门要高度重视,从组织领导、工作职责、调度值班、事故报告和统计、行政执法统计、事故信息处理、信息管理、安全生产与行政执法情况分析、专项调度统计、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建立健全一整套工作制度和规范,将安全生产调度统计工作真正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这次会议上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调度统计工作的通知》、《吉林省安全生产调度统计工作考核办法》,是新制定的规范、制度,请大家认真学习,抓好落实。

(三)加强事故分析,提供及时、准确的安全生产信息

搞好安全生产调度统计信息的目的是提供及时、准确的安全生产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及时掌握安全生产动态,采取应对措施,预防事故发生。各地区要将事故统计分析做为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要通过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带有倾向性和规律性的问题,提出工作建议,争取主动,推动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越是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领导不重视,越需要我们的努力工作,有为才能有位,有位才有威。通过我们的工作,证明安全生产调度统计信息工作的重要性,建立安全生产调度统计和信息化工作的权威,取得领导的大力支持。省局调度中心今年应在事故分析上下功夫,各地区安全监管部门也要有新的举措,力求准确把握安全生产的发展趋势,预见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全面提高全省事故统计分析工作的质量。

(四)加快建设全省安全监管信息网络

信息化建设是国家确定的重要基础性建设,是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重要支撑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对于促进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科学化和现代化,实现全省安全形势基本好转,促进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具有重要意义。省局自组建以来,十分重视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先后下发了《关于建设全省安全生产信息网的通知》、《吉林省安全生产监管系统信息化建设实施意见》;开通了“吉林省安全生产信息网”,这对于宣传全省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实现全省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快速反应,发挥了积极作用。

今年初,国家局在京召开了安全生产信息系统技术研讨会。目前,国家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方案已经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将落实项目建设一期配套资金,整个项目在今年4~5月份全面启动。在这次会议上,国家局已基本明确将我省作为国家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支撑体系和危险化学品监控试点省份,在资金、设备上将给予适当倾斜。我局信息化建设将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强化重点、整体推进、注重应用的原则进行。

信息化建设是安全生产监管的基础性建设,是实现科技兴安的重要措施,是提高安监系统广大干部素质、工作效率和水平的重要手段。各地要把推进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化作为一项大事来抓,充分认识加快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健全信息化工作领导责任制,明确工作职责,配备懂技术、热爱信息化工作的人员负责信息化建设。

要积极筹措资金,保证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得以顺利进行。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投入较大的工程,要积极争取财政支持,保证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同时,要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多方筹措资金。在资金使用上要统筹管理,避免盲目建设,重复投入。

(五)拓展调度统计工作新思路,开创工作新局面

面对我省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变化,为安全监管服务的调度统计信息工作,就应当注重研究新情况,注意解决新课题,不断探索在新形势下调度统计和信息化工作的新路子。

一是工作要有新思维。要结合我省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实际,加强安全生产调度统计理论的研究和探索,把握新形势下安全生产调度统计信息工作的本质特征、规律和特点;要根据安全生产形势的变化和安全生产工作的发展,不断调整和创新工作思路,把握安全生产发展态势和安全生产大局,更好地为安全生产工作服务。

二是要研究工作的新方式、新方法。综合运用法律的、经济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采取全面调查与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和不定期调查等相结合,运用多元统计方式,力求真实、准确地反映情况。

三是要运用调度统计信息新技术新手段。先进的调度统计信息技术,是全面、高效开展安全生产调度统计工作的保证。要创造条件,逐步建成语言、数据、传真、视频“四位一体”的安全生产调度统计信息传输网络;同时,要积极研发先进的应用系统,充分发挥网络信息平台的作用,提高安全生产调度统计工作的科学性和高效性。

第8篇:安全生产信息化范文

关键词: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

1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近些年,随着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在煤矿企业的地位越来越高,并在煤矿安全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急需解决,例如,对硬件投入过分重视,而忽略对软件设施的建设,也就是说忽略对内部信息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对于煤矿企业而言,属于高危行业。据相关调查显示,当前超负荷生产的国有煤矿约占1/3。煤矿企业超负荷生产,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事故隐患,而且对于煤矿企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煤矿企业的生产环境具有很大的特殊性,且存在生产自动化程度相对低下,缺乏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手段,产业基础相对薄弱等劣势,对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事业带来较大困难。

2信息化简要概述

企业信息化,即企业在正常运行、作业、经营及管理等环节,通过对计算机网络及通信技术的运用,对企业内外部信息资源进行充分开发与全面应用,进一步促进企业运行过程中的信息自动化,逐步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进而实现企业现代化建设。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即在煤矿企业的正常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事务处理及资金流动等各项环节与领域中,实现企业运行业务的数字化管理,促进煤矿企业所有资源的合理利用与配置,提高煤矿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而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在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通过对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应用,进一步增强企业生产安全系数,提升企业相关业务的运行效率,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减少企业运行过程中的生产成本,改进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煤矿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3.1煤矿企业生产经营特殊性决定其必须实施信息化建设

众所周知,煤炭资源属于紧缺型的不可再生资源,为煤矿企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同时,煤矿企业属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在生产经营等方面存在较大的特殊性,为进一步提升自身竞争力,煤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实施信息化建设。对于煤矿行业而言,其同行业产品之间差异非常小,但在实际生产操作过程中,因消耗其他辅助材料,导致生产成本相对较高,再加上煤田地质条件相对复杂,生产计划于材料消耗具有一定的随机性与不确定性,存在许多易变因素,在具体生产经营过程中容易导致一些不可控事件的发生,进而增加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因此,煤矿企业急需进行信息化建设,来有效控制生产经营成本,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3.2综合自动化信息系统的建立是煤矿企业的发展趋势

当前,煤矿企业在正常运行中应用的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人员定位、考勤管理、瓦斯通风、矿压监控及矿井运输等,各系统自成体系,且相互之间独立存在,导致各系统之间无法进行数据共享与信息整合,对生产运行数据难以准确采集,而管理人员对煤矿开采现场监控情况及相关数据无法实时掌控,影响管理人员的正常事务管理,因此,煤矿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在煤矿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进程中,要想实现矿井综合信息化,就需要对多种现代化信息自动化技术进行综合运用,建立起大型分式网络控制系统,实现无纸高效化办公、全矿井监控与管理一体化建设、生产环节自动化控制以及生产调度业务网络化运转,进而有效提升企业生产运行效率、降低运行成本,保障矿井安全作业,提升生产水平,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在煤矿企业运行过程中,将网络信息技术融合到企业的安全、生产、经营及管理各环节中,基于企业现代化管理理念,充分运用智能专家系统,为企业的安全生产与营销管理等工作提供重要决策支持,以进一步实现煤矿企业运行自动化与信息化,达到保障作业安全、提升工作效率、提高企业效益的最终目的。

3.3信息化建设能有效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

3.3.1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

近些年,随着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与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各类市场信息迅速超越各大企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市场信息的透明度,企业经营活动所面临的产品、市场信息逐渐变得更为广阔,且各大企业的贸易交往逐渐冲破时空界限,在很大程度上压缩了企业与市场的时间与空间,使得交易成本大大降低。通常情况下,在煤矿企业中,材料成本占据产品总成本的大约70%,因此,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物料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能够进一步优化企业管理,压缩物料周转时间,增加企业利润。同时,通过企业自建网站,实现企业产品采购电子化与销售自动化,不仅能够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生产效率。

3.3.2保证企业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在煤矿企业的生产运行中,企业管理者需要对多方信息进行全面了解与综合掌握后,才能制定相关管理决策。而企业信息化建设,有效提升企业相关信息的传递速度,提高企业信息的传递质量,企业管理者能够对企业内部管理信息与外部市场变化信息随时掌握,利用信息系统分析、总结相关信息,最终做出正确决策。因此,可以说,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中,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在信息获取与利用环节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有效手段与重要依据,进而减少决策的失误与风险,保证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3.3.3提高煤矿企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从某种角度而言,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之间的竞争。而在煤矿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能够转化为人才竞争优势,进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离不开信息技术专业人才,而企业信息化建设从某种角度也为企业信息技术专业人才提供了展示自我、发挥才能的平台。为了适应企业信息化建设形势,每位员工必须提升自身素质,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这不仅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在员工内部培训方面的成本,而且有效提高煤矿企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3.3.4增强企业生产运行中的管理效能

在煤矿企业运行中,通过网络信息化建设,不仅有效简化企业管理结构中原金字塔的多余环节,使企业上下级人员的沟通获得很大方便,为企业横向、纵向沟通做好铺垫,增强企业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交流,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企业管理辅助人员,简化人员,促进企业管理的扁平化发展,进而提升企业管理效能。另外,机电设备作为煤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要设备,通过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提升机电设备的技术含量,实现企业生产经营设备的现代化建设,进而促进其最佳效能的充分发挥。

3.3.5推进企业管理改革进程

在煤矿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进程中,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运用,将自身企业与外部信息系统关联起来,能够有效掌控外部市场发展状况,紧跟市场发展脚步,抓住发展机遇,及时发现企业运行中潜在的风险因素,并及时处理,调整运行步伐与经营管理战略,了解自身行业最新科研成果,并将其转化进自身企业管理中,推进企业管理改革进程,提升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经营效益。

4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

4.1煤矿安全生产发展总目标

《国家安全生产信息化“十二五”专项规划》提出安全生产信息化的发展总目标,并明确指出安全生产信息化的未来发展方向。在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应将企业作为发展主题,充分发挥市场调节机制,在建设进程中统筹规划,分步进行;统一管理标准,充分保障生产安全;讲求实效,合理整合资源;以企业实际需求为主导,坚持急用先行的原则;突出发展重心,坚持整体发展。全面建立安全生产信息体系,建设安全生产监管机构,设立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创设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组织,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资源专网,并建设供各级监管机构共享、共用、共通的信息系统,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管理,完善煤矿安全监察系统,实现煤矿行业安全管理信息化,进一步强化煤矿行业电子办公系统的相关功能,进而实现行业内部信息共享,提升企业运行管理效率。

4.2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内容

4.2.1建立健全信息化集成系统

对于煤矿企业而言,安全生产是其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因此,在煤矿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生产安全为重要因素。在信息化集成系统的构建过程中,应在保证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提升监控质量的前提下,做好成本控制工作。充分运用多种信息技术,包括自动化监控技术及数字信息可视化技术等,对煤矿企业生产运行过程中的各项安全数据进行全面监控与随意掌控,及时了解机电设备的运行状况,消除安全隐患,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如此一来,保证安全生产过程中,各项信息数据灵活掌握,提高通信速度,为生产调度提供便利,进而保证企业管理者的正确决策,有效提升生产效率,改进现代化管理水平,最终达到提升企业经营效益的最终目的。

4.2.2建立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化体系

建设并完善事故统计与调查分析系统、危险源动态监控与安全状态评估系统、重特大安全隐患动态管理系统;基本形成与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一致的信息网络系统框架;形成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培训、安全生产信息技术研发、安全生产监测监控、事故救援电子装备等技术保障体系框架。

4.2.3建设各级安全生产监管信息体系

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事故处理和应急救援、专家远程会商等工作的重要作用。依托资源专网系统将覆盖范围的煤矿重大生产事故隐患纳入安全生产信息系统管理;煤矿执法文书实现数字化处理并入库;对高瓦斯矿井基本实现监管;有关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信息上报在专网覆盖范围的系统内实现随时报送,以明显提高对事故应急响应、救援指挥决策和综合协调的效率,缩短响应时间。

4.3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化发展前景

数字化———综合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自动检测技术对矿井安全、生产、管理和生活服务等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和集成,实现多源煤矿信息的采集、输入、存储、检索、查询与专业空间分析,并实现多源信息的多方式输出。程序化———流程的电子化、规范化,把煤矿规范的流程、入井人员定位、考勤管理、矿井运输管理等用软件或其他手段固化,这样该流程所涉及的岗位员工的工作更加规范和高效。科学化———对决策的科学支持,通过信息化手段对数据库中的原始数据进行科学的加工和处理,对现场隐患排查和突发事故的应急控制与处理,实时联机分析处理与决策、专家会诊煤矿安全事故和生产调度指挥等,得到有助于管理层做出科学决策的有效信息。贸易信息化———信息化是培育和发展以具有信息获取、传递、处理等功能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充分运用IT技术,在业务流程优化或重组之基础上控制和集成化管理煤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所有信息资源,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来达到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价值流在企业信息网络中有机统一的目的。

5结束语

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综合考虑企业体制、实际需求状况及技术情况等各要素,建设周期长,程序复杂。在现实管理与建设过程中,许多煤矿企业缺乏正确且长远的建设规划,机电设备通信功能不足,导致企业信息资源无法实现有效共享与共用。而在企业管理观念方面,相关管理人员缺乏先进的管理思想,采用封闭式数据软件,加上资金、技术等因素的局限,通常对某一子系统不经仔细认证与审查便忙于实施,导致大部分系统仅仅停留于重复单项开发与应用的低水平上,导致企业内部信息孤岛的出现。因此,在煤矿企业信息化进程中,应综合考察多方面因素,制定合理科学的总体发展规划,充分发挥信息网络技术的优势,降低企业运行成本,提升运行效率,进而促进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来存良.煤矿信息化技术(第1版)[M].煤炭工业出版社,2007.

[2]夏士雄,等.煤矿通信与信息化[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7.

[3]李强.煤矿综合信息化系统实施方案的研究[J].煤矿机械,2013,02.

第9篇:安全生产信息化范文

论文提要:当今世界已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一条“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道路。信息资源随之成为社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信息资源不同于其他资源的特殊性质,如何保证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成为我国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信息化的内涵、信息资源的性质及信息的安全问题

“信息化”一词最早是由日本学者于20世纪六十年代末提出来的。经过40多年的发展,信息化已成为各国社会发展的主题。

信息作为一种特殊资源与其他资源相比具有其特殊的性质,主要表现在知识性、中介性、可转化性、可再生性和无限应用性。由于其特殊性质造成信息资源存在可能被篡改、伪造、窃取以及截取等安全隐患,造成信息的丢失、泄密,甚至造成病毒的传播,从而导致信息系统的不安全性,给国家的信息化建设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如何保证信息安全成为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信息安全包括以下内容:真实性,保证信息的来源真实可靠;机密性,信息即使被截获也无法理解其内容;完整性,信息的内容不会被篡改或破坏;可用性,能够按照用户需要提供可用信息;可控性,对信息的传播及内容具有控制能力;不可抵赖性,用户对其行为不能进行否认;可审查性,对出现的网络安全问题提供调查的依据和手段。与传统的安全问题相比,基于网络的信息安全有一些新的特点:

一是由于信息基础设施的固有特点导致的信息安全的脆弱性。由于因特网与生俱来的开放性特点,从网络架到协议以及操作系统等都具有开放性的特点,通过网络主体之间的联系是匿名的、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保密的。这种先天的技术弱点导致网络易受攻击。

二是信息安全问题的易扩散性。信息安全问题会随着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因特网的普及而迅速扩大。由于因特网的庞大系统,造成了病毒极易滋生和传播,从而导致信息危害。

三是信息安全中的智能性、隐蔽性特点。传统的安全问题更多的是使用物理手段造成的破坏行为,而网络环境下的安全问题常常表现为一种技术对抗,对信息的破坏、窃取等都是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的。而且这样的破坏甚至攻击也是“无形”的,不受时间和地点的约束,犯罪行为实施后对机器硬件的信息载体可以不受任何损失,甚至不留任何痕迹,给侦破和定罪带来困难。

信息安全威胁主要来源于自然灾害、意外事故;计算机犯罪;人为错误,比如使用不当,安全意识差等;“黑客”行为;内部泄密;外部泄密;信息丢失;电子谍报,比如信息流量分析、信息窃取等;信息战;网络协议自身缺陷,等等。

二、我国信息化中的信息安全问题

近年来,随着国家宏观管理和支持力度的加强、信息安全技术产业化工作的继续进行、对国际信息安全事务的积极参与以及关于信息安全的法律建设环境日益完善等因素,我国在信息安全管理上的进展是迅速的。但是,由于我国的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相关体系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等诸多因素,我国的信息化仍然存在不安全问题。

1、信息与网络安全的防护能力较弱。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各个企业纷纷设立自己的网站,特别是“政府上网工程”全面启动后,各级政府已陆续设立了自己的网站,但是由于许多网站没有防火墙设备、安全审计系统、入侵监测系统等防护设备,整个系统存在着相当大的信息安全隐患。美国互联网安全公司赛门铁克公司2007年发表的报告称,在网络黑客攻击的国家中,中国是最大的受害国。

2、对引进的国外设备和软件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改造。由于我国信息技术水平的限制,很多单位和部门直接引进国外的信息设备,并不对其进行必要的监测和改造,从而给他人入侵系统或监听信息等非法操作提供了可乘之机。

3、我国基础信息产业薄弱,核心技术严重依赖国外,缺乏自主创新产品,尤其是信息安全产品。我国信息网络所使用的网管设备和软件基本上来自国外,这使我国的网络安全性能大大减弱,被认为是易窥视和易打击的“玻璃网”。由于缺乏自主技术,我国的网络处于被窃听、干扰、监视和欺诈等多种信息安全威胁中,网络安全处于极脆弱的状态。

4、信息犯罪在我国有快速发展趋势。除了境外黑客对我国信息网络进行攻击,国内也有部分人利用系统漏洞进行网络犯罪,例如传播病毒、窃取他人网络银行账号密码等。

5、在研究开发、产业发展、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等方面与迅速发展的形势极不适应。

造成以上问题的相关因素在于:首先,我国的经济基础薄弱,在信息产业上的投入还是不足,尤其是在核心和关键技术及安全产品的开发生产上缺乏有力的资金支持和自主创新意识。其次,全民信息安全意识淡薄,警惕性不高。大多数计算机用户都曾被病毒感染过,并且病毒的重复感染率相当高。

除此之外,我国目前信息技术领域的不安全局面,也与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技术输出进行控制有关。

三、相关解决措施

针对我国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要实现信息安全不但要靠先进的技术,还要有严格的法律法规和信息安全教育。

1、加强全民信息安全教育,提高警惕性。从小做起,从己做起,有效利用各种信息安全防护设备,保证个人的信息安全,提高整个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从而促进整个系统的信息安全。超级秘书网

2、发展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安全产业,加大信息产业投入。增强自主创新意识,加大核心技术的研发,尤其是信息安全产品,减小对国外产品的依赖程度。

3、创造良好的信息化安全支撑环境。完善我国信息安全的法规体系,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例如信息安全法、数字签名法、电子信息犯罪法、电子信息出版法、电子信息知识产权保护法、电子信息个人隐私法、电子信息进出境法等,加大对网络犯罪和信息犯罪的打击力度,对其进行严厉的惩处。

4、高度重视信息安全基础研究和人才的培养。为了在高技术环境下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安全产业,应大力培养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建立信息安全人才培养体系。

5、加强国际防范,创造良好的安全外部环境。由于网络与生俱有的开放性、交互性和分散性等特征,产生了许多安全问题,要保证信息安全,必须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通过吸收和转化有关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的国际法律规范,防范来自世界各地的黑客入侵,加强信息网络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