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匠精神心得体会范文

工匠精神心得体会精选(九篇)

工匠精神心得体会

第1篇:工匠精神心得体会范文

他的内涵包括以下四点:

1、敬业。敬业是从业者基于对职业的敬畏和热爱而产生的一种全身心投入的认认真真、尽职尽责的职业精神状态。中华民族历来有“敬业乐群”“忠于职守”的传统,敬业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之一。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主张人在一生中始终要“执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 。“执事敬”,是指行事要严肃认真不怠慢;“事思敬”,是指临事要专心致志不懈怠;“修己以敬”,是指加强自身修养保持恭敬谦逊的态度。[1]

2、精益。精益就是精益求精,是从业者对每件产品、每道工序都凝神聚力、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职业品质。所谓精益求精,是指已经做得很好了,还要求做得更好,“即使做一颗螺丝钉也要做到最好”。正如老子所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能基业长青的企业,无不是精益求精才获得成功的。

3、专注。专注就是内心笃定而着眼于细节的耐心、执着、坚持的精神,这是一切“大国工匠”所必须具备的精神特质。从中外实践经验来看,工匠精神都意味着一种执着,即一种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与韧性。“术业有专攻”,一旦选定行业,就一门心思扎根下去,心无旁骛,在一个细分产品上不断积累优势,在各自领域成为“领头羊”。在中国早就有“艺痴者技必良”的说法,如《庄子》中记载的游刃有余的“庖丁解牛”、《核舟记》中记载的奇巧人王叔远等。[1]

4、创新。“工匠精神”还包括着追求突破、追求革新的创新内蕴。古往今来,热衷于创新和发明的工匠们一直是世界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工匠,如倪志福、郝建秀等,他们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改革开放以来,“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王选、“中国第一、全球第二的充电电池制造商”王传福、从事高铁研制生产的铁路工人和从事特高压、智能电网研究运行的电力工人等都是“工匠精神”的优秀传承者,他们让中国创新重新影响了世界。

我区的“五细”工作具体内容是:掌握情况要细、分析问题要细、工作落实要细、制定方案要细、配套措施要细。

通过以上学习,我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敬业精神有待提高。由于多方面因素导致自身对于工作要求没有以前严格,有待于提高。

二、业务不够精通。新岗位业务不够熟悉,有待于大幅度提高。

三、工作不够细致。

整改措施:

一、加强学习,克服诸多因素,树立牢固的敬业精神。

第2篇:工匠精神心得体会范文

在宽度为0.16毫米的焊点上给火箭发动机焊接,高凤林把看似简单的焊接技术做到了极致,让人叹为观止。航空手艺人胡双钱专注打磨飞机零件,做到了无人替代的“零差错”,让人钦佩不已。

什么是工匠精神?有坚定的目标,有顽强的毅力,有卓越的才干。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具备工匠的潜质,也都有练就成工匠的可能性,关键就在于我们能不能做到脚踏实地,精益求精。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美好明天等待着我们去描绘,去实现。我们只有具备大国工匠的条件,才能更好地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

我总以为工匠离我们很远,只知道商场里有很多精美的商品,让人看一眼就忘不了,自从看了央视新闻推出的《大国工匠》之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工匠无处不在,我们的衣食住行样样离不开工匠。

惊叹钦佩之余,我们也深深地懂得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真正含义。对于焊接工作来说,一点小小的瑕疵可能就会导致一场灾难,因此,高凤林对每一个焊接点的位置、角度和轻重,都要进行缜密思考,35年间,他专注地把焊接技术做得炉火纯青,用执着的坚守诠释了一个航天匠人对理想信念的无悔追求。

第3篇:工匠精神心得体会范文

梦的背后,是一张保护网大国工匠,匠心筑梦。但梦的背后,有太多辛酸,有太多不为人知的血与泪。一个人太渺小,生活能轻而易举地将他击倒,一个工匠形单影只,聚不起社会的力量,中国制造跟不上工业4.0的步子,大国工匠梦的背后,工匠精神的背后,需要我们用网来保护。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工匠精神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参阅。

工匠精神心得体会1我们何曾注意过那默默无闻的工匠?那看似平凡的职业,我们可曾有过那般体会?那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工匠才会有确切的体会。

也许,很多人会认为工匠就是个一直重复工作的工作者。甚至会认为工匠就是做苦力的,工作得辛苦,赚的钱还少得屈指可数。那就大错特错了。工匠是一种伟大的职业,虽然看起来平凡得扔进人群里找不出,但在他们的精神之中,工匠是比其他职业更加高尚的。

因为工匠乃精雕细琢之人,拥有着一颗细腻而质朴的心,两只粗糙而勤劳的手。他们只靠着这神奇却又普通的心与手,把有价值的事坚持下去,并且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得极其精致,就算最挑剔的人也找不出一点瑕疵来。但是,做这些事的辛苦,与收获成果的甘甜,也许我们一辈子都体会不到,只有用心做一件事的人才能真正地感受到从中的乐趣与甘甜。

那是一种极高的感受。通过辛苦而获得的成果,比世间万物都甜蜜,即便有一丝苦涩,但那一丝苦涩早已被甜蜜代替。这工匠魂,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这工匠精神,不正是我们所缺的吗?现在,我们何尝不是经常半途而废?做了开头就撒手逃跑?其实学习也是这样。如果你嫌累、嫌烦、没兴趣、上课走神,那么这不就只是个借口吗?但你静下心来,心平气和地重新捧起书来,控制住自己拿贪玩的心,慢慢地,也许学习会好一点呢?所以,工匠魂是一种高尚的精神,而这种精神的益,是无限的,无尽的,而我们为什么不学习这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呢?

一个不起眼的职业,却仍然有着如此高尚的精神。身为学生的我们,难道还不该学习吗?

工匠精神心得体会2工匠,并不陌生,但你了解过这个职业么。——题记

世界上各种职业千千万万,大到从这个国家跨越到另一个国家,小到从总裁到收废品。然而,工匠你懂么。工匠,只是那么简单地动动手就好了?并非,要是只要动手做一件成品出来,我也会,找几块木板随便钉一钉,不一样是成品么。做工匠事业,首先得有一定的基础,一定的实力,还要有一颗细腻的心,遇上脾气好的顾客算是幸运的了,要是遇上脾气暴躁,爱挑人毛病的顾客不就倒霉了?动不动给你扣一半钱,那还是轻的,重一点直接扣光。那还活不活了?

工匠并不特别,一双手,一颗心,一个大脑,就这么做着工作,我们一样。一双手,一颗心,一个大脑。也只是一些细节罢了,工匠的手伤疤许多,旧的未好新的又来。一日复一日,手就变得“坑坑洼洼”了;工匠的心细腻的多,一个好的成品决定权在工匠的心。细心耐心一些,没有什么做不好;工匠的大脑变化多样,想象力丰富,因此才能铸就那么多精致的雕刻等作品。

有一种坚持叫工匠;有一种美德叫工匠;有一种智慧叫工匠;有一种朴实叫工匠;有一种巧夺天工叫工匠;有一种勤奋叫工匠;有一种情怀叫工匠。

工匠朴实勤奋的可贵精神作为祖国后代的我们要把它发挥到极致,所谓工匠就是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做下去。就好似那苍天大树,从幼苗一步步成长。所谓工匠精神就是时刻保持细心的心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人们常说巧夺天工技艺精湛,却没有想到前人的成语是指谁。后人往往是误解了前人意味深长的语句。

工匠并非随处可见,但一定存在,工匠的质朴无法超越,工匠或许是最能体现中国人朴实的`美德了。——后记

工匠精神心得体会3什么是工匠?一砖一瓦,一凿一砌,让全身的心血用在工作上,其中的艰辛历历在身而不跟别人说。更有一些人终究一生都没人知道,受人辱骂,亲人疏远朋友离去,身后的辛劳数年还没人知道,这些工程十分艰难只因人们的称赞而放弃了所以的荣誉,这般的成就,就是工匠所得。不把富贵看成喜事,不把贫穷看成悲事,这不正是“天降大任于是人也”?现在的人都是看外表,轻内在;追求利益,看轻信仰;追求效率,不看品质。

我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是一个人来到工地上寻找最有耐心的的工人并提拔他。这个人首先来到了一间楼房,里面的工人正在细心地把粘稠的水泥扶上墙,可是看这手法却不怎么娴熟,一看这就是刚来的工人。这个人走上前去问道:“师傅应该是新来的吧”。

可是这个工人却丝毫不理踩。那人纳罕到:这么?我打扰到他了?算了我一会再来吧!”说完他便走了。接着他来到了建修花园的工地上,他看见一位脸上布满皱纹的中年男子正搬着砖往水池的反向走去。这个人怕打扰他于是便又走了。之后他又回到了楼房这时他看见那个工人坐在地上喝水,看看他扶的那面墙,哇!不可能啊,从之前笨拙的手法,经过几十分钟的时间竟被这个年轻小伙扶的看不出一丝遗漏。这个人怀着好奇的心理走到小伙面前说道:“小伙子,你是怎么把这面墙扶的这么好的?”这时小伙便应声答道:“我想我也不知道,大概是耐心与承载着之后住进这套房的人们喜悦的笑脸吧!”那个人又问道:“刚刚,就在前不久我来过,记得吗?”小伙平淡的说:“有吗?对不起,可能投入的太认真了,没听见。”

聊完,这个人又回到那个中年男子的工作地点,这时他看见的是全部人都坐地休息而唯有这位男子依旧搬着砖,流着汗。他没有去打扰他,因为他心里清楚中年男子所做的无非是为了给人民们的眼球有道保护色,为了家庭的幸福。

太阳落山,那个人找到了自己想找的“工匠”也找到了所谓崇高的“工匠精神”,他们的认真与坚持给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这两位“工匠”很辛运,之后的他们获得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不过我相信这样的“工匠”在我们身边处处存在。建设美好家园,传播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心得体会4在宽度为0·16毫米的焊点上给火箭发动机焊接,高凤林把看似简单的焊接技术做到了极致,让人叹为观止。航空手艺人胡双钱专注打磨飞机零件,做到了无人替代的“零差错”,让人钦佩不已。

什么是工匠精神?有坚定的目标,有顽强的毅力,有卓越的才干。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具备工匠的潜质,也都有练就成工匠的可能性,关键就在于我们能不能做到脚踏实地,精益求精。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美好明天等待着我们去描绘,去实现。我们只有具备大国工匠的条件,才能更好地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

我总以为工匠离我们很远,只知道商场里有很多精美的商品,让人看一眼就忘不了,自从看了央视新闻推出的《大国工匠》之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工匠无处不在,我们的衣食住行样样离不开工匠。

惊叹钦佩之余,我们也深深地懂得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真正含义。对于焊接工作来说,一点小小的瑕疵可能就会导致一场灾难,因此,高凤林对每一个焊接点的位置、角度和轻重,都要进行缜密思考,35年间,他专注地把焊接技术做得炉火纯青,用执着的坚守诠释了一个航天匠人对理想信念的无悔追求。

对处于学生阶段的我们,也是未来的工匠,只不过我们现在是学徒而已。每天,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聚精会神地听课,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点,恨不得一下子就把内容全掌握。我对学习乐此不疲,虽然也体会到其中的苦闷,但想想谁会随随便便就能成功,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工匠精神心得体会5第一次读到付守永先生的《工匠精神》一书,是在今年3月中旬到河南许昌胖东来游学参观时,封面并不花哨的这本书却用烫金工艺突出了“工匠精神”四个字,好奇引导我继续读下去。

我看书的习惯是先看目录,翻开目录看到了我熟悉的企业案例,比如德胜洋楼,比如热门的乔布斯。这都是让我尊敬和敬畏的企业与企业家,我倒想看看作者都会怎样来剖析和介绍。

重新翻开封面,扉页上的第一句话牢牢的吸引了我:“工匠平静、安适、充实、愉悦、幸福,活在当下,强在内心;打工者焦躁、忧郁、惶恐,永远为看不清的明天奔忙,外表强悍,内心空虚。” 在当今这个浮躁的社会里,每时每刻都在热议商业模式、盈利模式的今天,在时代热情鼓噪快公司大跳跃的时刻,我们距离平静、安适、充实、愉悦、幸福都貌似太远了,所以为什么中央电视台会在新闻栏目中发起“你幸福吗”的问话。我也问过身边很多朋友,多数朋友都会觉得并没有达到自己想象的幸福,问及他们想要的幸福,回答是“农妇、山泉、有点田”或者“在海边有一套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也许物质程度能满足,却唯独失去了内心的幸福。前几天罗永浩的锤子手机因为质量问题给当初宣传自己的工匠精神一个响亮的耳光,其实互联网时代,怎样营销、推广、吸引粉丝,那都是后话,互联网时代,产品仍然是最本质的核心。

何谓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就是有信仰的踏实和认真!小野二郎的寿司店、苏州德胜洋楼、河南许昌胖东来都是对工匠精神最纯真的呈现。

用一生为代价去做一件事情,那是一种纯粹的伟大。用修行的价值观代替浮躁功利的工作观,才能让你的生命沉淀下来,才能让你拒绝身边无穷无尽的诱惑,才能抑制你的贪欲,才能让你专注、聚焦,才能让你把“简单的动作练到极致就是绝招”。很多企业都在追求做大、做强;很多员工都在追求只想做“大事”而不想做“小事”。试问:什么是真正的大,什么是真正的小?小的事业做到极致并一直去追求更高的极致,这事业就是“大”,就是“强”;一旦你决定好职业,就必须全心投入到工作中去,你必须爱自己的工作,千万不要有怨言,怨言会扼杀你的激情和价值。成功其实很简单。成功不在大小。工作无论大小,如果毕其一生去做,那就是一种巨大的成功。敬畏自己的工作,用正确的工作理念指导自身工作,才会有善果。

我们经常被宣导,“知识就是生产力”“知识就是力量”其实这话是不对的,单纯的知识储备不会成为生产力,更不会给你力量,只有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才有可能产生生产力和力量。所谓知道并不一定会做到,做到不一定会做好,做好才能产生成就感。手工艺的匠人们从来不贪多求快,任何一点的小细节都会深思熟虑、仔细斟酌。匠人们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一门职业,埋头苦干,孜孜不倦,精益求精,视工作为修行,视品质如生命,这样的人最有魅力,也最能打动自己与别人的心弦,感动自己的灵魂。所谓“慢就是快”“不走捷径就是最快的捷径”。“砍掉多余的野心,专心地做一件事,要胜过马马虎虎地做一堆事。”不要让自己走的太快,有时也要停下来,等一等我们的灵魂。

西方人找工作的观念是:只选对的,不选贵的;中国人找工作的观念是:只选贵的,不选对的。其实,打工的状态不可怕,打工的心态很可怕。敬畏自己的工作,因为你所做的工作就是你生命价值的体现,敬畏工作就是敬畏自己的生命。

第4篇:工匠精神心得体会范文

Abstract: The spirit of a craftsman is from a craftsman who has mastered a skill and earned a living by it, its core connotation includes excellence, dedication, sustained attent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ctivities and the realization of their own value, makes the spirit of the craftsman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scientific research personnel.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era of innovation driven development strategy, fostering the spirit of the craftsme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ersonnel needs to make efforts from reform the current scientific research evalu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of social culture advocating the spirit of craftsmen, efforts of researchers themselves and other aspects.

关键词: 工匠精神;科研人员;启示

Key words: craftsman spirit;scientific research personnel;enlightenment

中图分类号:G71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4-0244-03

0 引言

工匠是指凭借自身手艺而从事器物制造的人,在2015年5月,随着《大国工匠》的播出,工匠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与热议。2016年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在说到“提升消费品品质”时,强调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此时提倡工匠精神,究其原因,正是其契合了当今中国的现实发展的需要。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时期,越来越多的人深刻意识到,只有发扬工匠精神,打造高品质产品,才能提高核心竞争力,从而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到强国的转变。

1 国内对工匠精神的研究

虽然工匠精神是时下的一个热词,但我国学者对其已有研究,并取得一些新成果,在概念范畴、缺乏工匠精神的原因、如何培育工匠精神等方面论述颇多,下面详细介绍。

1.1 工匠精神的概念

尽管工匠精神屡屡被提及,但人们对其含义缺乏准确而具有共识性的描述。肖群忠、刘永春在《工匠精神及其当代价值》一文中,把工匠精神定义为“狭义是指凝结在工匠身上、广义是指凝结在所有人身上所具有的,制作或工作中追求精益求精的态度和品质”。有的人则从多角度阐释工匠精神。例如,刘志彪在《工匠精神、工匠制度和工匠文化》中认为,“如从供给方面来看,主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的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细节的精神;从需求方面看,则主要是指满足消费者挑剔的需求,从消费者角度不断地改进产品质量和性能;从行为方式角度看,则是指做事情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孜孜以求的长期化行为。”此外,还有对工匠精神分层次下定义。《工匠精神在出版行业的传承与创新》认为,工匠精神第一个内涵是严谨专注,第二个内涵是注重细节,第三个含义是精益求精。尽管缺乏统一而确切的定义,我们不难发现,精益求精、注重细节、追求极致是其核心内涵。

1.2 缺乏工匠精神的原因

时下重提工匠精神,恰恰说明了当今我们缺乏工匠精神。至于其原因,不同学者给出了不同的解释。邓成在《当代职业教育如何塑造“工匠精神”》中认为,历史文化和现存制度是其原因:“主流的儒家观念注重人文教育,轻视专业教育,认为匠人们营营役役都是些奇技淫巧,君子应该修齐治平,不为物役”,“没有理想的教育环境与氛围,现行的教育体制却错误地引导全民争当大学生,裹挟青年人去实现经济白领化”。

李宏伟《工匠精神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培育》认为,近代工业的兴起造成了工匠精神的没落,“随着西学东渐近代工业兴起,工厂化机器化等近代工业制度削弱了传统工匠伦理,某些传统工匠技艺走向衰落乃至失传”。张博在《重塑“工匠精神”》文中认为,企业家快速盈利、追求速度的价值观,使得工匠精神难以在我国制造业中形成,“出于快速挣钱的动机,他们当然不可能精心设计和雕琢企业的产品、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他们急功近利,盲目扩张,以数量换取钞票”。

1.3 工匠精神的培育

正如造成当代中国缺乏工匠精神的原因是多种的,学者就如何培育工匠精神的看法也各不相同。有的认为应多措并举推动工匠精神的树立。例如,李宏伟在《工匠精神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培育》中认为,要打破就业体制,改革就业观念,提高工匠职业威望;树立杰出工艺大师、工人技师榜样,引领工匠精神示范;保护工匠、技师合法利益,借用现代手段拓展技艺传承;通过传统手工艺生产演示与精美产品展示,传达工匠精神;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以双元制、双导师制培养工匠技师;加强职业资格认证,实行职前宣誓,将工匠精神社会化、具体化。有的认为要以制度的方式来培育工匠精神。陈金灿在《工匠精神需要制度保障》一文中提出,“别用工匠精神的浪漫,掩盖工匠制度的缺,用制度养成制造业的工匠习惯,再把工匠习惯升华为工匠精神。制度――习惯――精神,这是中国制造‘文艺复兴’的必由之路,锻造工匠精神首先必须依靠制度”。还有人从社会文化的层次出发,“我们缺失的是社会鼓励工匠精神的文化”,必须构建支撑工匠精神的文化。刘志彪在《要工匠精神更要工匠文化》中提出,要建设支撑工匠精神的物质文化;建设支撑工匠精神的行为文化;建设支撑工匠精神的管理文化;建设支撑工匠精神的体制文化;建设支撑工匠精神的价值观文化。

2 工匠精神在国外:以德国和日本为例

提到工匠精神,许多人自然而然的想到德国和日本,其产品精致巧妙、结实耐用的特征中受到国人的普遍认同。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在19世纪“德国制造”却是仿冒劣质的代名词。原来德国在19时期中期才完成国家统一,作为后发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制造分布分散且粗放,赶超式发展模式明显。模仿、剽窃甚至伪造商标等违背商业道德的潮流席卷全国,通过打上“英国制造”的标签以次充好,以至于英国议会在1887年8月23日,修改《商标法》条款,要求所有从德国进口的商品必须标明“德国制造”,通过以这种带有侮辱性的规定将劣质的德国货与优质的英国货区分开来。外部贸易环境的恶化,倒逼当时的德国企业家开始高度重视产品的质量与性能,工匠精神树立起来,不到10年时间,“德国制造”的产品品质便超越“英国制造”的产品。有鉴于此,英国罗斯伯里伯爵在1896年痛心疾首呼吁道:“德国让我感到恐惧,德国人把所有的一切……做成绝对的完美。我们超过德国了吗?刚好相反,我们落后了。”由此可见,工匠精神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可以并且能够在实践中培育出来的。

2.1 德国产生工匠精神的原因

2.1.1 严谨的民族性格

德国人的极致严谨常常被调侃成为刻板,德国人的严谨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反映出日耳曼人的民族性格。例如科隆大教堂,虽然开始在1248年开始建造,但直至1880年才由德皇威廉一世宣告完工,耗时超过600年。德国人用这种“慢功细活”的方式打造了最完美的哥特式教堂。德国人常说,“准时就是帝王的礼貌。”因而在德国公交车站,站牌上不仅标有首尾班次时间,还标明一天中每一班次的时间,精确到几点几分,比如8点15分。

2.1.2 “双元制”教育体系

德国属于制造业强国,制造业人才需求量大,而支持其制造业持续不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职业教育,通过“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德国培养出了大量的优秀制造业人才,造就了德国制造业强国的地位。双元制是指职业培训要求参加培训的人员必须经过两种场所的培训,它是德国的一种职业培训模式。其中一元是指职业学校,另一元是指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前者主要负责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后者主要负责使培训人员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特别是实际操作与练习。

德国学生在“双元制”教育体系下,需要经常交替在学校和企业两处学习,在学校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然后在企业进行实践。而该教育体系能够在德国被广泛应用的前提是政府的支持,德国政府要求自己国家的企业义务提供职业教育的培训岗位给学生,该教育模式对于学校和企业而言是双赢的,学校能够通过实习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从而提升学校的教学水平和质量,而企业通过招聘具有相关理论知识的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也能够帮助企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我国应该积极借鉴“双元制”教育模式,学习其先进经验。

2.1.3 对品质苛刻的德国企业

对于大多数德国企业家来说,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比投机行为创造的财富更有价值,更有成就感和获得感,他们更加看重长期成功带来的益处而非短期收益。对于产品品质的高度重视,为工匠精神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一方面使得德国企业家不打价格战,德国人自己都承认“德国货就是物美价不廉,甚至不承认有“物美价廉”这回事。另一方面较高的收入保证了技工的待遇。西门子电机部薪水最高的反而不是总经理,而是一位负责安装调试的老技工,虽然他没有大学文凭,但经验丰富,并且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无人可及。这种制度上的保障、企业文化的肯定,使得工匠精神能够在德国企业获得更多的利益、更高的尊重。

2.2 日本产生工匠精神的原因

公正的评价机制和法律监管。日本各行业的评价不受行政因素的干扰,来自消费者中立客观的评价占据主导地位。“短、平、快”,“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等同于承认自己没有竞争力。这样就形成了优胜劣汰的评价机制。企业和商家把信誉看成是上一辈留下的财富和遗产,不到万不得已的地步是决不能轻易自毁招牌。尽管日本也不乏不择手段、弄虚作假、获取名利的人,但是一旦被发现揭穿,不仅要承担相关的刑法责任,民法诉讼的巨额索赔也会让他倾家荡产,社会的谴责会让其难以翻身。在日本,从小学到大学都不评选优秀学生,职场也没有先进和模范。电视、电影中的聚焦点除了成功人士外,更多的是普普通通的小人物。不仅如此,每个人的身边都有认真、勤劳、追求极致的熟悉身影,良好的社会氛围为工匠精神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3 经验与启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反思自身缺乏工匠精神的同时,应当吸收和借鉴德国和日本在培育工匠精神方面的做法,为中国从制造大国跨入制造强国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3.1 政府要重视和倡导工匠精神

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培育工匠精神离不开政府的“有形之手”。在这里,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的管理规范和创新管理方式。例如,政府若无视市场中出现的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那么无疑就是纵容这类行为,长此以往下去市场上各类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就会更加猖獗,也会降低政府的权威性。为了给具有工匠精神的企业创造生存的市场环境,鼓励技术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还应当严格地监管市场竞争者,严惩造假、侵犯知识产权等不法行为。假货盛行与工匠精神水火不容。如果市场秩序混乱,造假、贩假与售假得不到应有的处罚,工匠精神将无法生存,结果就是毁了整个行业。

3.2 社会要形成崇尚工匠精神的文化

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技术工人作为社会关系中的存在,时时处处地收到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倘若一个社会追求是“短平快”、速度与效率优先,那么精做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工匠精神就不会有生存的空间。

因此,培育工匠精神,必须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文化氛围。一方面要树立尊重劳动、尊重人才的理念,并将这种理念落到实处,进一步改善技术工人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另一方面树立崇尚 “十年磨一剑”的理念。慢工出细活,某种程度上而言,盲目追求速度往往是以牺牲质量为代价。社会应当抛弃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风气,让踏实工作、一心钻研的技术工人得到应有的尊重。

3.3 高职院校要承担培育工匠精神的责任

通过高职院校教育的方式来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的做法,这是世界各国普遍的做法。高职院校应当发挥贴近学生和丰富教学资源的优势,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一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主阵地。通过这一阵地,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使其明确工匠精神的实质与内涵,认识其价值和意义,并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理解并自觉践行工匠精神。

二是将包括工匠精神在内的正确的职业观纳入到专业教育当中去。在专业教育中,除了传授专业的理论知识外,还应结合专业特点,将工匠精神渗透其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工匠精神,进而认识到工匠精神在提升其专业能力和水平中的重要作用。

三是将工匠精神贯穿到实践教育中去。职业精神通常需要通过实践才能内化为从业者的职业素质。当工匠精神与具体的职业情景相结合时,学生能更加真切地体会到工匠精神的实质与价值,进而将其作为自己的职业信仰与追求。在职业精神的实际实践过程中,往往可以采取建立模拟场景的方式,激发并训练学生形成相关职业情感。

3.4 企业要成为工匠精神的维护者

企业是制造业的主体,同时企业组织必然有自身的做事标准和行为方式,这就是管理文化。精益求精、消费者至上的工匠精神,应当成为的企业一个最具体、最基本的目标、信念和价值观。只有把客户、消费者摆在第一位,才能赢得市场并逐步盈利;只有精益求精,才能把商品和服务做到极致,吸引并留住消费者,实现以最有利于社会的方式体现企业存在的价值。一些企业的工匠精神不足,一个重要的表现是习惯耍“小聪明”,把才能用在“灵活性”上,经常对应该遵守的程序和规则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处理方法,很难想象以这样的工作态度能够生产出德国那种高精尖的好产品。

3.5 劳动者要有工匠精神的职业观

《尚书・大禹谟》有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培育工匠精神,离不开每一个劳动者。只有每一个劳动者将精益求精、专注持续的职业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工匠精神才能真正落地生花。

具体而言,就是要做到:一是要保持从容淡泊工作心境。从容淡薄,方得始终;急功近利,终无大成。外面世界很热闹,自己的内心却很平静;灯红酒绿中的诱惑很多,自己却坚守“初心”,一切“走心”。对于名利,能够甘于“坐冷板凳”;对于工作劳动,做到“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人消得人憔悴。”二是树立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劳动者要有“人有我优”的技术追求,选定一个目标,努力用一生的时间和更多的精力,精心打造,永不放弃,不遗余力,精益求精,甚至用强迫一样的思维,让技术和产品从99到达99.99%。三是以持之以恒之志对待科研。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树立工匠精神,对于劳动者来说,就是要有一颗专注的心,坚持不懈的在自己的事业上不断努力,终将会有所成就。行百里者半九十,如果对待科研只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就不可能磨练出炉火垂青、巧夺天工般的技艺。

参考文献:

[1]邓成.当代职业教育如何塑造 “工匠精神”[J].当代职业教育,2014(4).

[2]李宏伟,别应龙.工匠精神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培育[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5(8).

[3]肖群忠,刘永春.工匠精神及其当代价值[J].湖南社会科学,2015(6).

[4]史俊.工匠・工匠精神・工匠文化[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6(4).

[5]李砚祖.工匠精神与创造精致[J].装饰,2016(5).

[6]刘志彪.要“工匠精神” 更要“工匠文化”[J].企业观察家,2016(8).

[7]李梦卿,任寰.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培养:诉求、价值与路径[J].教育发展研究,2016(11).

[8]陈润.德国工业两百年:工匠精神永不磨灭[J].中国工人,2016(8).

[9]唐林涛.设计与工匠精神――以德国为镜[J].装饰,2016(5).

[10]李德富,廖益.中德日之“工匠精神”的演进与启示[J].中国高校科技,2016(7).

[11]汪中求.日本“工匠精神”:一生专注做一事[J].决策探索,2016(3).

第5篇:工匠精神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 高职生 工匠精神 培养方法

什么是“工匠精神”?有的学者认为是“工匠们对自己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追求极致、追求完美、追求更好,努力把品质从99%提升到99.99%的精神”[1]。有的学者认为工匠精神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爱岗敬业,热爱所从事的职业;二是能吃苦耐劳,耐得住寂寞;三是精益求精,追求极致和完美;四是甘于奉献,具有崇高的职业使命感。”[2]有的学者强调“工匠精神”是“指手工艺匠人在制作过程中追求完美、追求极致的精益求精的专业态度。工匠精神的核心是对品质的追求,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的精品”[3]。根据学者们的阐释,结合高职学生现状与未来发展,笔者认为,所谓“工匠精神”就是一种喜欢自己从事的职业、对职业充满敬畏、对工作专注执着、对产品追求精益求精、对人生追求极致、追求完善、止于至善的精神。

2015年“五一”开始,央视新闻推出八集系列节目《大国工匠》,节目播出之后,工匠的故事很快引起社会热议,几乎震撼了每一位爱国者的心灵,举国上下,掀起了学习工匠精神的热潮。其实,我们是工匠精神的始祖,这只是工匠精神的失而复学。

《大国工匠》讲述的是8个工匠所缔造的神话。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职业技能的极致化,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缔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制造”。从他们的身上不难看出他们独特的现代气质、魅力:认可和热爱自己的职业、对自己从事的职业充满敬畏感、有专业功底、对工作执着、对职业忠诚,永不放弃,不改变初心,对自己的职业有超乎寻常甚至近乎神经质般的追求,对产品和服务的“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精品打造”,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新的创造。工匠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工匠不一定都能成为企业家。但大多数成功企业家身上都有这种工匠精神。这正是高职学生成就精彩人生必须具备的工匠精神。

总理在2016年两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4]这是“工匠精神”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工匠精神在经济向创新型转变、“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中的不可估量的作用,表明了国家层面上弘扬和培养“工匠精神”的决心。

高职学生是推动经济向创新型转变,实现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转变的一支重要的后备军,是未来的企业高技能型人才,是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不可忽视的力量。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至关重要。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

“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使人在认识过程或活动过程中对某事物带有稳定、主动、持久的指向性,是人们行为的内动力”[5]。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人们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探索、认识事物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6]。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行为的动力元素之一,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驱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学生愿意学习的第一前提,学习兴趣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重大的价值与意义。

高职学生由于高中生活紧张,鲜有时间对专业深入了解,填报志愿是比较盲目的,甚至有不少学生的专业是在父母或者招生老师的建议下填写的,更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这个专业,总之对专业一头雾水。再加上受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一些学生对专业学习没有兴趣。如何激发他们对该专业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紧迫与重要。著名心理学家勒温认为:“一种目的或一种意向,可以形成一种准需求,产生具有动力意义的紧张系统。”[7]人的心理紧张系统代表的是一种心理需要,假如我们让学生在学习方面有这种心理需要,学习兴趣就会得到有效激发。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是学习的需要和心理紧张系统不健全,也就是学生尚未树立科学正确的学习价值观。如何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专业的价值观?结合当前高职教育教学实践情况,笔者认为,首先,在大学生新生入学教育时,加强学习价值观的引导,让学生尽早明白学习的价值与意义;其次,专业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结合对专业的深刻认识与感悟,教育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价值观;最后,对于教学管理者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班会时间,紧抓班级学风建设,定期召开学生学习的经验交流会,及时与任课教师沟通,让学生在快乐氛围中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相互学习、教育与影响,共同树立正确的学习价值观,真正对自己学习的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在平时能够认可、热爱自己的专业,这正是成为能工巧匠的必备的基础。

二、激发学生渴求专业成就的欲望

成就是工匠精神的精神激励,也就是人生通过一个个小目标的实现实现大的职业目标,一个人渴求成功的欲望越强,他人生的目标就越明确,在奋斗中更乐于拼搏,敢于面困难,勇于迎接挑战,做事越努力,越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容易具有工匠精神;没有渴求专业成功欲望的人,很难做出较大的专业成就。

如何激发学生渴求专业成就的欲望呢?首先让学生接触本专业大师级人物,了解大师们事业发展的历程,发现专业大师的伟大成就,得到社会的认可与尊重,体会到大师级人物洋溢在脸上的快乐与幸福,促使学生看到自己专业的光明前途,内心真正渴求专业成就;其次,结合高职生的实际情况,在专业教学和班级管理中,设立一个个逐渐升级的目标,让学生不论在专业学习中还是在班级活动中,都能够轻易实现目标,体现价值、展现风采、感受快乐,对自己充满希望,相信自己会有精彩的人生。

三、激励学生对专业的专注

专注就是对专业的专心注意、执着、全神贯注、痴心不改、锲而不舍,是培养工匠精神的核心。任何一个成功匠人,或者大匠,都会对自己的职业专注,都是有过水滴石穿、铁杵磨成针、十年磨一剑的经历;在从事自己的职业中忍不住孤独,耐不住寂寞,是很难成为大匠及人物的。

格拉德维尔说过,任何一个人经过一万小时的努力,可以由平凡变为超凡;马克・吐温说过,只要专注于一项事业,就会做出使自己感到吃惊的成绩来[8]。因此,平时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专心做事,尤其是在实验和实训中,安排学生独立完成工作,独立承担责任,每次实验课和或者实训课结束后,对能专注于布置任务的同学,要大力表扬,树立典型和榜样;在学生管理方面,哪怕是简单的大扫除或者每天的劳动值日,都要督促他们认真对待,对于表现好的同学,要及时给予赞扬,使他们在追求精细的工作过程中获得快乐,从而养成专注做事的好习惯。

四、培养学生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精神

精益求精、勇于创新是每位工匠具备的优秀品质,也是职业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要求匠人凡事追求极致完美,善于发现问题,善于学习,永不满足,乐于思考创新改革,精益求精,努力超越自我,执着解决问题,向着职业的宽度和深度发展,这正是每个工匠成功的基础,这正是学生应该具备的重要品质、顺利就业和走向事业成功的基石。

要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我们平时必须要求学生在精益求精、勇于创新方面有所作为,在实验室,要求每一位学生必须认真做好每一个实验步骤,不容许任何马虎,实验数据有问题的要重新做,实验来不及做完,课后一定要补上,对于实验认真仔细,在实验结果还可以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再做一遍的学生一定要大力表扬,把他们作为学习的榜样,对提出改进实验措施的不论效果如何,只要没有安全隐患,对于他们的创新精神就一律要给予肯定;在实训室,严格要求学生做好每一步骤、每一道工序、每一个半成品、每一个成品,对成品的检验、验收绝对严格,如对学生所做的染色小样与岁给标准样的色差,以企业的要求色差0.6为标准,凡是大于0.6的一律重新打样。当然,对于做得好的学生,我们给予高度的肯定与赞扬,并让这些学生分享经验,用事实证明谁善于思考,勤于动脑,精益求精、勇于创新,谁就可以赢得快乐与尊重。

五、营造崇尚工匠精神的文化氛围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良好的工匠精神文化氛围可以熏陶出匠人坯子,结合本专业的实际情况,将工匠精神显性化,在教室、实验室和实训室墙壁等地方悬挂本专业能工巧匠的事迹介B和工作照,关于8个工匠的格言提炼作为班级标语,定期聘请企业的技能专家、能工巧匠等来校做讲座或报告,用他们的经历向学生诠释工匠精神,教育感染学生。

班主任要注重班会的质量,和班委一起策划和召开工匠精神方面的一系列班会,如我们班开展系列主题班会:我的青春我做主(邀请本专业成功的学生讲解对职业的看法、自己在企业的奋斗经过、自己取得成功的体会等,让学生了解工匠精神对自己走上人生的成功之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弘扬工匠精神,成就精彩人生(畅谈对职业的认识,掌握工匠精神的内涵,让自己具有工匠精神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还可以利用学院公众号、QQ群、微信群等信息平台,大力宣传本专业的能工巧匠,成功校友的典型事迹,全国技能大赛获奖者的事迹与感言等,组织学生观看《大国工匠》等节目,用一个个鲜活的故事震撼学生的心灵,并要求学生写观后感,将工匠精神内化为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为学生具有工匠精神奠定良好的基础。

希望每一位高职生能成就精彩人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就至关重要,这种培养是多方位的、长期的,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采用多种形式和内容教育、熏陶,还要求我们坚定地、一如既往地做下去,更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帮助和共同努力。让我们一起努力,匠心筑梦,擦亮中国制造。

参考文献:

[1]郑荣胜.让工匠精神成为广大职工的主体意识和主流精神[N].杭州日报,2016-4-18(11).

[2]聂伟.经济社会转型期应彰显尊重“工匠精神”[N].中国教育报,2016-4-19(05).

[3]张昭阳.东北振兴尤其需要“工匠精神”[N].吉林日报,2016-3-29(04).

[4]作政府工作报告(摘登)[N].人民日报,2016-3-6(02).

[5]瞿葆奎,吕达.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244.

[6]刘志运.大学学习理论与方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68.

第6篇:工匠精神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创新工匠精神创客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信息化产业备受关注,制造业的社会地位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不少企业倡导科技化、创新化,而忽略了制造业的重要性。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提出,制造业的社会地位回归重要的位置,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支撑着科技创新的发展。

信息化和再工业化的双重冲击,使工匠精神和创客文化应运而生。而工匠精神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促进创新创业。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提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涌现了一批创客,但是这些创客发展力不持久,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因此,不管是在制造业,还是在其他产业,都必须培养工匠精神。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所谓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使之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即追求极致,专业且专注。中国之所以是制造大国而非制造强国,关键正在于此。

德国人的制造业享誉世界,“德国制造”也成了世界制造业的引领者。究其发展,有其深刻的原因。德国的学徒制和二元教育培养了众多技艺精湛的人,他们做事严谨,一丝不苟,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工作,制造的产品质量上乘、可靠。也正是德国人科学严谨的态度与精神,成就了先进高端的德国制造,而这种精神正是工匠精神的精髓。

结合当前的创新思维来说,工匠就是能够用我们周围已经存在的事物制造出某种全新东西的人,他们身上就具备工匠精神。它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工匠不一定都能成为企业家,但大多数企业家身上都能寻找到这种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核心就是不只是把工作当做赚钱的手段,而是树立一种对工作执著、对所做事情和生产产品精细雕琢的精神。工匠精神也是当前我国企业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坚实桥梁。

二、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各个方面都快速崛起的同时,也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需要各行业的工匠用创新性的思维和全新的技术和方法来解决这些难题,推动社会的发展。具备工匠精神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保证产品质量

我国产品的质量有所欠缺,就是因为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缺乏严谨的工匠精神,无法持之以恒,保质保量。我国很多先进的制造设备都依赖进口,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国家的员工做事更严谨、更理性、更专注。“德国制造”之所以能吸引消费者,是因为他们能专注地用心钻研,能耐住寂寞地踏实苦干,能精益求精地提高产品质量,锤炼“一技之长”。

随着现阶段消费的转型升级,人们需要的不再是一次性的、便宜的消费品,而是更高质量的耐用品。如何在现有大工业生产的基础上提升质量,将是我国未来在全球化市场中取胜的关键。在创新创业方面,我们也因为缺乏工匠精神无法实现产业特色化,从而在很多方面需要外力才能有所发展,有一定的局限性。

2.国内产品急需转型升级

从去产能化角度来说,我国正处于国内商品产能过剩和境外购物消费旺盛的尴尬处境,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我国供需结构不匹配造成的。加快我国制造业供给侧改革,促进产品的转型和升级,需要创造力。

我国自古以来都不缺优秀的匠人,现在也不缺高超的技艺能手。但如今的祖国缺乏追求最佳的精神和匠心独运的创造力,缺乏尊重工匠精神的文化。工业化和信息化理应融合,不可失之偏颇。因为在信息化时代,工业化所重视的动手能力在市场经济中也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现“中国制造”,甚至“中国创造”,需要长期实践经验的累积和技术操作的不断改进,更需要有一大批年轻人用坚定、踏实的精神去传承技术,做出经得起岁月检验的产品。

3.提升各行业员工素质

从各行业的员工素质来看,各行业的员工素质培养与提升主要依靠两方面:外在需要依靠各种培训、学习、交流,内在需要依靠自己的努力与坚持。对于外在来说,内在是决定外在的必要因素。而对于创客来说,其是互联网发展的产物,既能够创造满足已有需要的事物,也能开拓满足新需要的事物。

在政府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创新创业大潮已成为信息化时代不可或缺的队伍。创客需要信息化的推动,更需要动手来践行,也需要技术的支持。因此需具备“工匠精神”,以坚韧、顽强、高超的技术去支撑创新,用信念去坚持创新。现在的创客都极可能是未来企业家,他们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希望,以匠人的精神去推动创新、去坚持创业,去改进工业生产中的每一个不完美,去完善商品中的每一点瑕疵,为每一个消费者提供最可靠的质量保证。

三、如何用工匠精神推动创客发展

无论技术发展到什么水平,都离不开人这一核心的生产要素,对于创新创业,更是离不开人。推动创客发展,要从人本位出发。

1.弘扬工匠文化,营造氛围

工匠精神能够在国外持久发展,是因为他们的文化土壤里早就有了对创新者的崇拜。工匠精神需要厚植的土壤,用百年树人的战略眼光,以人为本,构建工匠精神的激励体系。中央电视台为弘扬工匠精神,组织了一系列的大国工匠宣传片,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对于创客来说,最需要的是精神上的鼓励,从而树立创新创业的信心。因此,可以继续做诸如此类的报道,除制造业的工匠以外,以创新创业成功的匠人为例,宣传其事迹,用匠心去铸就每一个创新梦想,使社会上的人能够了解、尊重工匠精神。

2.提升企业工人价值,加大产权保护力度

工匠精神要进行推广和实践,必须让企业专业技术工人的价值得以实现,最基本的体现在其工资水平及发展途径上。物质待遇是人们安身立命的根本,是个人自身价值体现的重要部分,我国技术工人的较低薪酬体系,大大降低了该职业对人才的吸引力,减弱了其后续发展的持久力。此外,企业大规模投入研发,其研发成果得不到保护,这使得众多搭便车者得利,损害了投入研发企业的切身利益。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使得企业员工的知识技术产权得不到保护,劳动成果流失严重。这种情况对于全国企业的技术创新都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冲击,所以需国家加强立法监督,加大对技术知识产权的保护。

3.加快课程改革,打通校企合作通道

第7篇:工匠精神心得体会范文

工匠精神,曾经在我们祖先的身上体现得非常充分。我们通过出土文物精湛的制作工艺,可以看出古代工匠们的专注和精益求精。

现如今,工匠精神只是在我们这个时代的极少数人群中,或者极个别角落里,才能偶尔感受到。绝大部分时候,我们所能够感受到的,只是一种工匠精神消失后的凄怆、悲凉和无奈。工匠精神赖以存在的土壤,早已荡然无存――如果不能正视这个令人痛楚的现实,我们永远也无法找回源自我们伟大祖先的工匠精神。

每当提到工匠精神,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德国、日本、瑞士……没有人不喜欢高品质的产品。哪怕极普通的产品,如果出自工匠精神盛行的国家,经常都会让人感受到如艺术品般的精美。

工匠精神源于哪里?表面上可以理解为认真专注,把产品做到极致,后来我反复思考,觉得它应该源于一个字:“爱”,它的核心应该是爱的传承。

我们都知道著名的埃及金字塔,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金字塔是奴隶建造的。但是,考古学已经用确凿的证据证明:建造金字塔的人不是奴隶,而是自由的拿工资的专业工匠。而早在1560年,一名瑞士钟表匠参观金字塔时就断言,金字塔一定不是奴隶建造的,因为带着仇恨的人不可能建造出如此精美的金字塔,只有带着爱的人,才会有如此完美的创造。

德国人培养工匠精神,是从孩子就开始的。德国的教育,绝不允许强迫孩子,给孩子增加负担,却让孩子在后来走得更稳、更快。孩子活得轻松,活得快乐,还有什么比这更能激发孩子的爱心呢?

我曾经多次到海外游学,从孩子们的身上,可以感受到他们快乐的心灵对未来的憧憬,他们的想象力没有被世俗的东西破坏和束缚。这样的孩子从小没有被沾染上功利心,无论长大成人以后从事的工作是什么,他们都会倾注精力,认真做好,而不会以功利之心去衡量这份工作是让他卑微还是能够在人前炫耀。这不正是培养工匠精神的土壤吗?很多人都说发达国家的数学很差,说他们工作上灵活性差,原则性太强,殊不知,这正是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的玄妙之处。

培养工匠精神,首先应该从爱开始,让孩子们从小就懂得爱。道理非常简单,人渣做不出好产品。

中国要培养工匠精神的最大难点,其实是爱的缺乏。一个孩子,从进入幼儿园,就开始了繁重的学前教育。在不能输在起跑线的观念深入人心的情况下,孩子们的负担越来越重,压力越来越大。这种负重之下,幼小的心灵很容易滋生出仇恨,而不是爱!

更重要的是,与工匠精神相匹配的,是匠人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上升,是匠人受到社会的尊重。试问,现如今,有多少父母愿意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匠人?实际上,工匠精神正是源于这些千千万万的普通人。

德国的孩子,有2/3无需上大学,他们直接选择走向蓝领岗位,但他们的社会地位并不比博士生差,中国的家长扪心自问有谁愿意精心培育一个做蓝领的孩子呢?

在中国,几乎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人上人”,这种世俗的目标是无数家长的梦想。这也是宫廷剧在中国一直很热的重要原因。许多人都有一个帝王梦,一个皇家梦。匠人地位的低下与这种虚幻的追求一起,成为扼杀工匠精神的利器。匠人精神的延续,主要靠的是传承,如果父母以工匠身份为耻,谈何传承呢?

第8篇:工匠精神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新时代;电子商务人才;工匠精神;内涵;特征

一、导言

为了更好地研究“工匠精神”的内涵与特征,本文在中国知网搜索获得相关文献1万多篇。总体来看,国内外专家对于“工匠精神”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特别是2015年以后,关于“工匠精神”的研究文献明显增多。专家学者从多个维度研究了“工匠精神”的内涵特征、缺失原因、培育路径等。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学术界对于工匠精神的具体内涵特征,并没有统一、明确的表述。2015年以后,关于“工匠精神”内涵特征的表述大体有肖群忠(2015)、李宏伟(2015)、张连起(2016)、庄西真(2017)等人。主要可以概括为尊师敬业、传承创新、严谨专注等。显然,广义的工匠精神将具体的内涵特征上升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各行各业都要具备的精神,是对工匠精神的更深层次的理解。

二、新时代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工匠精神内涵研究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需要培养与地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相适应,面向电子商务网站规划、网站美工设计、网店装修、网络运营、网络客服、移动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等电子商务领域第一线,厚德与强技兼备的创新型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高职电子商务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专业技能,更要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由此可见,新时代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工匠精神的内涵可以从思想、行为、目标三个层面展开分析。

(一)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工匠精神的思想层面

工匠精神意味着“德艺双馨”的职业信仰,即在力求技艺水平提高的同时,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高职电子商务人才一般就职于电商产业,而电商产业普遍存在“诚信”问题。2018年4月,第四届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博览会上的《电商行业诚信度调研报告》指出,超过90%的消费者都有过网购经历,但有49%的用户在网购时遭遇过不诚信行为。电商行业的不诚信行为主要有故意掩盖产品质量瑕疵、描述与实物不符、售后承诺不兑现、发货迟、制作虚假广告、先涨价再降价等。高职电子商务人才的工匠精神首先体现在“诚信友善”上。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在从事电商工作的时候应该以善为本、诚信经营,利润的获取是建立在诚信基础上的。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对于善的追求,必须超越对利润的追求,这正是工匠精神的重要思想体现。高职电子商务人才一般从事客服、运营等电商领域一线岗位,工作时间长,工作压力大,工作内容相对枯燥。高职电子商务人才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是工匠精神的重要体现。高职电子商务人才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能见异思迁。对待自己的工作,要勤勤恳恳、认真负责、无私奉献。高职电子商务人才的工匠精神是甘于在电商一线岗位上工作数十年,干出一番事业,成为“爱岗敬业”的典范,成为电商领域真正的“工匠”。

(二)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工匠精神的行为层面

开拓进取、不断创新是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也是高职电子商务人才需要具备的精神品质。电子商务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进行的商务活动。21世纪以来,电子商务得到了迅速发展,各种形式的电子商务模式不断出现,各种技术层出不穷,电子商务领域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高职电子商务人才不仅需要掌握与电商相关的技能技术,更需要培养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一定程度而言,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工匠精神就是在电商领域开拓创新的精神,是每一个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应该具备的精神。高职电子商务人才的工作,比如商品图片处理、客户投诉处理等,往往是日复一日的不断重复,需要在平常的工作中积累经验,提升技能。这时候,高职电子商务人才的工匠精神,就体现在对待工作是否细致严谨、持续专注上。企业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商品,需要将商品的图片上传到电商平台,图片的质量会影响商品的销售。高职电子商务人才从事的工作可能就是对商品图片的处理和美化,这一看似简单的工作却需要从业者严谨的作风和专注的品质。只有对这一工作的持续专注,电商从业者才能真正地成为企业需要的人才,才能持续为企业创造利润,为社会创造价值。同时,高职电子商务人才的工作,还需要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和传统工匠不同,高职电子商务人才所承担的工作,不再是简单的“手工活”,需要在各部门同事的配合下才能完成。企业团队成员的分工合作、共同进步是电商企业能够不断发展壮大的关键,因此高职电子商务人才需要学会协作共进,这也是工匠精神的重要体现。

(三)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工匠精神的目标层面

高职电子商务人才的工匠精神反映在目标层面应该是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精益求精,是指一份工作,本来做得很好了,但永不满足,还要做得更好。而追求极致,是指一份工作,不仅仅停留在“好”上面,而是要追求“最好”,尽自己的所有能力去做好这份工作。以电商领域的客服工作为例,电商从业者要将客户满意度从99%提升到99.9%,甚至是99.99%,无限接近100%。精益求精、追求极致是高职电子商务人才所需要的“工匠精神”。工匠之所以能成为“工匠”,能在省市级、部级甚至国际级舞台上展示自己的绝技,就在于平时对待自己的工作能够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目标。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具有工匠精神,意味着对工作的精益求精,以及追求“最好”的终极目标。

三、新时代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工匠精神的特征

党的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经济增长更加重视质量,产品供给更加重视品质。因此,“工匠精神”显得尤为重要,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工匠精神也将更加体现新时代的特征。

(一)工匠精神与核心价值观相结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到的“诚信”“敬业”等,与工匠精神的内涵是吻合的。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工匠精神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劳动精神的具体实践。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工匠精神”,必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紧密结合。新时代,“工匠精神”被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得到了社会大众的高度认可,“工匠”的社会地位也越来越高,经济待遇和社会待遇得到了显著提高。高职电子商务人才从事电商工作,只要爱岗敬业、不懈追求,就能实现自身价值,获得社会的尊重。

(二)工匠精神融入创新发展理念

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的时代,是社会主义“日新月异”的时代,工匠精神也有新的特征。新时代,中国实施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工匠精神融入了创新发展理念。工匠精神不再仅仅追求传承和更新,更追求创新和突破,在坚持不懈的基础上,敢于超越自我。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工匠精神也更加注重创新,从技能技术创新,提升到意识创新,将创新看成工匠精神的核心。新时代的新工匠不再是“埋头苦干”,而是要有开放、包容的心态,积极汲取他人的优点,在创新中成就自我。

第9篇:工匠精神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 技术哲学;“工匠精神”;本质特性;培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04-0018-06

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解释世界的认知活动及其形成的系统的知识体系,技术是人类在生产生活实践中为了达到一定目的、实现一定目标而采用的技能、技巧、方法、手段以及相应的逻辑体系[1]。科学与技术本是一对孪生兄弟,两者只有互相扶持才可能真正造福人类,但在这对关系中人们往往轻视了后者。自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将“科学技术”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概念。虽然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在我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技术作为一种有别于科学的独立文化体系往往被忽视,人们很少会提到技术理性、技术精神。而当今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关系如同技术与科学的关系,两种地位相同的教育类型却受到了社会不同的对待。如果说“科学精神”是普通教育的精神支撑,那么“工匠精神”则为职业教育的精神引领。当代中国社会“工匠精神”的缺失已经影响到了经济结构的转型和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中国制造”呼唤“工匠精神”的培育。

一、“工匠精神”的本质特性

科学过程重在认识世界、探索未知事实,敢于批判和证伪,因此科学精神的实质是求真,追求真理是科学家们一生的任务。而技术过程重在从事生产、满足人们需求,勇于改进和创新,因此工匠精神的实质是求效,追求效用使产品和服务尽可能达到最好的效果、最佳的效能甚至最高的效率。目前,中国社会越来越重视这种遗失已久的“工匠精神”,2014年,在河南调研时提出,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2016年,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2]由此,“工匠精神”被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重树“工匠精神”业已成为制造业强国和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必不可少的精神支柱。因此,正确认识“工匠精神”,厘清“工匠精神”的内涵和本质特性至关重要。

(一)别具“匠技”

所谓“匠技”,是指工匠的技术、手艺、本领,这是一个匠人赖以生存的基本能力。经济学家罗森布鲁姆认为,技术是企业发展、生产、传达其产品和服务的知识、诀窍、技艺的理论与实务的总和[3]。显然,技术无论在生产实践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德国技术哲学家卡普在《技术哲学纲要》一书中对人类通过技术获取自我解救的伟大活动发出赞叹:“人,这个在紧要关头突然出现扭转局面的人,从他所创造的工具和机器,从他所想出的铅字中显现出来,面对他自己,这是何等的伟大啊!”[4]马克思同样认为,人无论制造工具还是使用工具,其本性都是关于技术与技巧的创造性活动[5]。两位哲学家的观点不仅是对工匠们技术、技巧的高度肯定,更是对他们行为及精神的高度赞扬。几千年来,有许多能工巧匠,磨制石器,冶炼青铜器,铸造铁器,打制各类武器,制作精美家具,精雕细刻各种工艺品等,他们可能不识字,没学过太多文化知识,但靠父母教养,靠师傅传授,经过千百次的尝试、磨练,最终掌握熟练的技能技巧[6]。这些匠人利用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打造的精美器物,正是依靠着他们默默坚守、孜孜以求的不舍精神。“工匠精神”发展到当今社会,更需要发扬这种专注执着的品质,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二)独具“匠心”

所谓“匠心”,是一种独到灵巧的心思,指工匠们在技巧和艺术方面的创造性。工匠们对工具的打磨、数值的计算、产品的成形以及精度的检测都制定了一套严格的程序,他们尽力打造精品,竭力追求完美,努力将产品与服务的品质从99%提高到99.99%[7]。亚里士多德认为,“对于一个吹笛手、一个木匠或任何一个匠师,总而言之,对任何一个有某种活动或实践的人来说,他们的善或出色就在于那种活动的完善。”[8]柏拉图认为,“没有一种技艺或统治术,是为它本身的利益的……一切营运部署都是为了对象的完美。”[9]至善尽美的产品正是源于工匠们对工作的一丝不苟、精雕细琢。当然,除了精益求精的品质,作品还充满了巧妙的设计。实用主义技术哲学家杜威就曾夸赞工匠们所仿效的模型和式样已经达到了高度的美术发展水平[10]。或许在旁人眼里,工匠们的工作只是机械化的打磨、乏味无趣的修改,但是在他们自己眼中,这是在创作一幅画、一首诗,不知不觉便倾注了内心深处最丰富的情感。正是有了这种精益求精、不断创新的“工匠精神”,才成就了古今中外工匠们对设计的独具匠心、对质量的追求完美、对技艺的优化升级、对品质的始终不渝,不断实现着“自由创造、价值创造、协同创造”的完美统一[11]。

(三)颇具“匠魂”

所谓“匠魂”,是指工匠们对工作的敬畏、入魂,达到人与物的高度契合。魏源指出,“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即当某项技艺达到巅峰后,再前进一步就能接触到“道”,即天地规律[12]。匠人们将自己的“魂魄”和全部心血都投入到工作之中,向世人诠释万物有灵,把打造精美绝伦、令人称道的产品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马克思认为,“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他不仅使自然物发生形式变化,同时他还在自然物中实现自己的目的,他必须使他的意志服从于这个目的。”[13]工匠们总是根据社会的需求、大众的需要对产品进行创新,用心为消费者营造最舒适的环境,送上最体贴的关心。《论语》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业是最高境界,是最好的职业导师,也是最能够激发人类工作热情、奉献激情、创新灵感的境界[14]。因此,只有真正热爱自己的职业并为之付出真心,才能在岗位中体现出良好的职业素养,才能不断激发出无限的创造力、活力,将产品和服务推向极致。匠人们这种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工匠精神”时刻提醒着人们要具有崇高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事实上,正是由于“工匠精神”w现着“大禹治水”的职责与信念、“精卫填海”的气魄与豪情、“铁杵磨成针”的坚定与执著、折射着“卖油翁”的自信与淡定、蕴含着“凤凰涅”的勇敢与坚韧,才使其日益成为一种当之无愧的塑造经典、成就伟大、缔造传奇、传承文明的重要精神力量[15]。

“匠技”是载体,“匠心”是桥梁,“匠魂”是升华,三者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关系。单有“匠技”不代表具备了“匠心”和“匠魂”,“匠心”则在拥有“匠技”之后方得以体现,“匠魂”也只有和“匠技”“匠心”融为一体才富有生机和活力。“匠技”、“匠心”与“匠魂”构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底座,共同支撑起“工匠精神”的智慧与奉献。

二、“工匠精神”缺失的表现

技术过程的求效思维与科学过程的求真思维既密切相关又独具特色。求效思维更注重对目的的把握,着眼于从现实到目标的综合分析,明确技术实施的前提,包括有利条件、制约因素、主观因素、客观因素、最佳结果、最佳途径、最坏可能、机会成本、人力因素、投入产出、阶段目标的分析等[16]。经过这一系列条件的分析加之工匠们忘我的努力,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必然是完美无瑕、不可挑剔的。但现实社会的结果却非如此,产品质量令人担忧。卢卡奇认为,人类文明始终存在两种张力,一种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特征的人本主义,一种是可计算化、可定量的科学精神,科学精神与经济的结合在现代社会里,演变成了建立在被精细计算基础上的经济理性[17]。质量低劣产品产生的根源正是这种经济理性的非理性扩张,使得代表人本主义的“工匠精神”不断萎靡、逐渐缺失。

(一)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产品和服务发展的品质却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人们在这个以经济理性为主流的社会里,从某种程度来说,似乎已经形成了一种较为严重的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首先,表现在企业的平均运营寿命上。据美国《财富》杂志报道,美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到7年,大企业平均寿命不到40年;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仅7至8年;美国每年倒闭的企业约10万家,而中国有100万家,是美国的10倍,不仅企业的生命周期短,能做大做强的企业更是寥寥无几[18]。企业被这种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所影响,盲目追求周期短、投资少、见效快的运营模式,却忽视了产品的质量和企业的长期发展。其次,表现在企业和商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上。由于企业和商家不规范的运营模式,导致其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市场上充斥着各N假冒伪劣商品,新楼裂缝、疯抢日货的新闻频繁曝出。这些现象表明部分企业把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作为发展的主要目标,却忽视了自身的信誉和消费者的利益。第三,表现在工匠的社会地位上。作为培养工匠主阵地的职业教育常常被冠以“次等教育”的名号,“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传统观念使得工匠们的待遇偏低、地位不高。大众对“工匠”职业抱有浓厚的歧视和偏见,加之社会等级观念作祟,崇尚宗法伦理道德,习惯性地将工匠视作“苦役”,将工匠实践视作“奇技淫巧”[19],致使人们普遍不愿从事有关技术劳动的工作。

(二)墨守成规的发展态势

精雕细琢的产品应当是完美无缺的,能够满足人民的需求,但是如果这些耗费匠人巨大心血的产品和服务只是模仿前人、没有创新,那么结果不会令人满意。“工匠精神”不仅体现了对产品精心打造、精工制作的理念和追求,更是要不断吸收最前沿的技术,创造出新成果[20]。但从目前发展态势来看,社会各行各业墨守成规、不善创新的案例比比皆是。首先,表现在核心技术的匮乏上。例如,中国正在使用的高端医疗器械中,80%的CT、中高档监视仪,85%的检验仪器,90%的超声波仪器、磁共振设备、心电图机都是外国品牌。号称“制造大国”、工业生产增加值早在2010年就排名全球第一的中国仍处于许多重大技术产品不具备自主生产能力及技术附加值高的设备不得不依赖进口的尴尬境地[21]。究其原因,并不是中国不具备这些技术,而是因为缺乏创新思维,不懂得技术的迁移和变通。其次,表现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上。当前中国经济受到了内外夹击,从外部来看,西方国家相继提出制造业回归,例如,美国提出的再工业化战略使中国经济面临着被边缘化的风险;从内部来看,由于廉价劳动力和原材料的优势转移,越南等发展中国家把控住低端制造业对中国形成一定的竞争压力。正是因为缺乏一种不断创新的“工匠精神”,致使中国经济结构迟迟难以转型升级。再次,表现在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上。职业院校没有担当起培养技术人才的责任,不加创新、一味地模仿普通教育的模式,重理论、轻技能,重知识、轻实践,根本没有形成适合职业教育的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导致高技术人才和工匠人才极度缺乏。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