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辅导员笔试范文

辅导员笔试精选(九篇)

辅导员笔试

第1篇:辅导员笔试范文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辅导员 专业化

Research on constructing the specialized assistants under the science developing view and eyeshot

Chen Xiaodong

【Abstract】Starting from how to establish the specialized assistants under the science developing view and eyeshot, the writer in this paper has analyzed the disadvantageous factors which is controll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pecialized assistants and particularized the effective ways which had advanced the specialized developed of the assistants before and brought forward the innovative thoughts in the futur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pecialized assistant.

【Keywords】Science developing view Assistant Specialization

科学发展观确立以“以人为本”为核心;强调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顺应时展主旋律,为建设和谐社会指明方向。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辅导员的队伍建设是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明确指出:“要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机制,采取有利措施,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

1.目前制约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的不利因素。16号文件下发以来,高校在辅导员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喜人的成绩,辅导员队伍数量有所提高、素质有所增强、待遇有所改善、专业化程度有所发展。但是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一些制约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的不利因素还普遍存在。

1.1 选拔和准入的标准参差不齐。各高校在选拔辅导员方面做法不一,部分高校在选拔辅导员的过程中缺乏科学的选拔办法。在对部分高校的调查和走访中,我们了解到,单一面试的选拔办法被大多数高校采用,约占调查高校的六成左右,还有部分高校采取单一笔试、笔试与面试结合、履历笔试面试加权量化等选拔办法。单一面试和单一笔试的选拔方式,由于考核方式单一、评委的组成和个人倾向等因素,会造成考核的片面性,影响到吸引高素质人才加入辅导员队伍。

1.2 工作和职能的内涵含糊不清。辅导员本职工作应该是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工作。但目前各高校普遍感到,在一线从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专职辅导员配备不足,因此在具体工作中往往有意或无意地把辅导员当作“多面手”来使用。有的辅导员反映说,“很多部门在学生身上出问题,都需要辅导员去处理协调。学生对餐厅有意见,你去说服学生,学生对教务有意见,你去说服学生,学生对宿舍有意见,你也去说服学生,甚至,某个活动缺少观众,你也要带着学生去充数。”这种观点虽然有失全面,但是也从侧面反映了部分高校的一些辅导员的工作现状,即“教育、管理、服务、导航”的职能要求过于宽泛;多重领导,多头管理,往往使工作陷入低水平重复;“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没有在部分高校最终形成。

1.3 培养和发展的方向迷茫不明。辅导员工作属于基层工作,处于行政一线,有很多辅导员在一线工作了一辈子。辅导员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日常事务管理,做好大学生涯规划、开展就业指导,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和心理障碍学生等等。事务性工作多而繁杂,工作缺乏分工和协作,结果导致部分辅导员在某些方面能力越来越退化,最终只能继续做一线人员。

2.以往促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的有效做法。克服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的不利因素,直接效果是加强了辅导员的队伍建设,间接效果将波及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学教学效果的提升。各高校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纷纷采取了有利的做法,现博览他山之石,以供分析借鉴。

2.1 以人为本地推进辅导员队伍选拔。为了克服选拔辅导员过程中主观人为因素的影响,大连理工大学尝试采用“履历、笔试、面试加权量化”方法选拔辅导员。即以符合选拔基本标准为前提,采用履历初选,笔试初试,面试复试等手段相结合的方法选拔辅导员。选拔过程中,把党员政治面貌、不同的学生干部经历、奖学金获得情况、荣誉称号获得情况、社会实践情况、初试(依据公务员考试拟题的职业能力测试)成绩、复试(由人事处、学生处、组织部、院系代表组成面试团)成绩,按照不同权重,加权平均,量化学生的考核成绩,并最终排名,保证了选拔优秀人才加入辅导员队伍的科学性。

2.2 全面协调地推动辅导员队伍提高。武汉大学规定,辅导员队伍是学校后备干部培养和选拔的重要来源,对优秀的辅导员给予重点培养,在选拔中层干部时重视选拔有辅导员工作经历的干部;学校也可根据个人的条件和志向,向教学、科研工作等岗位输送。同时确定辅导员各级行政岗位,实现辅导员队伍职业化。辅导员设副主任辅导员、主任辅导员、副处级辅导员、正处级辅导员。辅导员行政职务晋升实行工作年限和考核相结合,硕士研究生毕业辅导员在辅导员岗位上工作3年,经考核合格可晋升为副主任辅导员;在辅导员岗位上工作6年,经考核合格可晋升为主任辅导员;在辅导员岗位上工作10年,按照一定比例经考核优秀可晋升为副处级辅导员;在辅导员岗位上工作13年,按照一定比例,经考核优秀可晋升为正处级辅导员。博士研究生毕业担任辅导员1年考核合格可直接晋升为主任辅导员。这种做法,为辅导员队伍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促进了辅导员安心工作,专心提高,建功立业。

2.3 与时俱进地促进辅导员队伍发展。清华大学不断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调整辅导员队伍的组成结构,促进辅导员队伍的协调发展,目前已形成一支强有力的专兼结合的辅导员队伍。清华大学从1995年起开始设置研究生德育工作助理,在研究生中尝试纵向条块式的辅导员设置,后来又增设党建、网络等专项工作辅导员,2007年开始设立心理辅导员等。为了使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更加深入、细致、到位,学校由原来每三个本科生班配备一名带班辅导员变成每两个班配备一名带班辅导员,定向生每班配备一名带班辅导员,并确定了“以青年教师为骨干、研究生为主体”的辅导员组成原则,着手增加专职辅导员的比例,同时还加强了从青年教师和博士后中选拔和培养兼职辅导员的工作。

3.今后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的创新思考。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的目标是以专业化作为前提发展职业化,通过各种层次和类型的教育、培训和研修,构筑起辅导员立体化的素质结构和多方面的工作技能,促进辅导员队伍发展的专家化。

3.1 认清职业化不等于专业化。我们通常会提及辅导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两个概念,其实两者存在异同。专业化是指一个职业逐渐符合专业标准,更强调从业者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职业化是指一个职业的专业性质和发展状态所达到的状态和水平,侧重于职业本身的社会认同和制度确认。具体到辅导员而言,其职业化进程是以专业化为前提的,职业化是专业化发展水平的制度化体现,是专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也并不意味着每一个辅导员一定要走职业化的道路,我们要做的是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和鼓励辅导员成为专家型的职业辅导员。

3.2 辅导员管理重心应该向院系倾斜。辅导员队伍的管理在校院两级管理的基础上,应该进一步将重心向院系下移,这样有利于实现辅导工作“以学生为本”的科学发展宗旨。在党委领导下,在学生工作部的宏观指导下,高校应进一步扩大院系的自主管理权限,包括院系决定选聘人选、考核标准、岗位待遇、院内流动、职称和职级评定等,使辅导员队伍建设和管理在统一指导下实现多样化和特色化,促进辅导员做好本职工作,加大和改善辅导员针对所在院系学生的工作投入、工作力度和工作实效。

第2篇:辅导员笔试范文

在参加河北省社科院2011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前,今年毕业的河北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李娟已经参加了3次公务员考试。但在这3次考试中,她均没能“晋级”面试。

今年4月,河北省社科院网站上发出公告,宣布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李娟也看到了这份公告。

在公告中,河北省社科院对于招聘的“科辅人员”,“学历、学位要求”为“硕士研究生”,“专业要求”是“公共政策研究”,同时还要求:参加省人社厅统一考试;2011年全日制普通类高校毕业生;30周岁以下;中共党员。

对于“科辅人员”的招聘办法,公告还作了进一步的说明:需参加省人社厅统一组织的招聘、笔试,根据笔试成绩排名,按5∶1的比例确定面试人选。

5月24日,笔试成绩公布,李娟的笔试成绩排在第一位。

李娟的笔试成绩为128.9分,比第二名的116.4分高了12分多,而排在第三、第四的分别是:115.9分和103.8分。

李娟很高兴,为了准备即将到来的面试,“还专门花钱去听了面试辅导班的课”。

7月12日,满怀信心的李娟和其他3人一起参加了“科辅人员”的面试。

但到了7月15日,面试成绩公布时,她被浇了一瓢冷水。 面试考核成绩排名第二的她,以0.08分之差,综合成绩排在了第二位。综合成绩第一名则是笔试成绩第三名的另一应聘者――李娜。

与之前参加的3次公务员考试不同,对于这一次失败,李娟并不认可。她认为,在这次招聘过程,特别是面试环节的种种“疑点”,让她不得不质疑这次招聘的公正性。

败北者的愤怒

李娟告诉记者,在她看来充满“疑点”的面试,是在笔试成绩公布近两个月后的7月12日进行的。

那一天,共有4人进入社科院“科辅人员”面试环节。

李娟说,7月12日上午,在进行资格复审后,有工作人员通知:在省社科院会议室,部门领导要先进行一次“简单的面试”,“不打分”。

而这次“简单的面试”,共有3个面试官在座,两男一女,自称是“《经济论坛》杂志社的领导”。

李娟告诉记者,此次招聘的“科辅人员”就是到河北省社科院主管、主办的《经济论坛》杂志社做编辑。

“每人的面试时间大约为5分钟。”李娟回忆,就是做了一下简单的自我介绍,很随意。但一位面试官的问题,却给李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位考官问我,你和李娜是一个学校的吗?你们认不认识?”

正式的面试开始于当日下午3时。4个人抽签决定了面试次序。“我是第2个,李娜是最后一个”。

李娟告诉记者:面试时并没有抽题,而是面试官根据准备好的题目,随机提问。

7月15日,河北省社科院网站上公布了《2011年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面试考核考生成绩公告》。

笔试成绩排名第3的李娜,在面试中戏剧性地以高分逆转,获得了91.6分的高分。李娟的面试成绩为82.8分,另两名进入面试的应聘者面试成绩分别为80.6分和79分。

据李娟了解,此次和她一同应聘的李娜,也就是此次招聘的最终胜出者,是去年毕业于河北经贸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在《经济论坛》杂志社实习”。李娜是《经济论坛》杂志社社长兼主编李现科的女儿。

李娟得知情况后,一度愤怒地将自己的网络签名改为:“考得好,不如生得好。”

在7月15日的公告中,在“科辅岗位”一栏的旁边,河北省社科院对总成绩的计算方法作了说明:笔试成绩占总成绩的40%,面试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60%。《河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暂行办法》第33条规定:“笔试成绩占考试总成绩的比例一般不得低于40%”;“具体加权比例,考试组织单位应当在向社会的招聘公告中载明”。

“这一比例,并没有按要求在招聘公告中载明。”李娟质疑说,河北省社科院只是在综合分数计算完毕,公布成绩时,才首次说明了总成绩的计算办法,“这显然是违规的”。

“40%只是有关部门要求笔试成绩所占比例的最下限。”李娟强调说。

岗位有量身打造之嫌?

如今,在李娟看来,这次招聘从一开始,岗位似乎就有量身打造的嫌疑。“一个萝卜一个坑。大萝卜为小萝卜挖了一个坑。”李娟说,她参与了一次“萝卜招聘”。

当时河北省社科院招聘“科辅人员”的专业要求为“公共政策研究”,而在高校的专业设置中并没有“公共政策研究”专业,这只是“行政管理”专业下设的一个研究方向。

在李娜曾就读的河北经贸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目录中就有行政文化、地方行政管理、人事行政、公共政策分析4个研究方向。

面试成绩公布后,李娟曾致电河北省社科院人事处。

“李娜是社科院子弟,而且面试评委都是社科院的人。”李娟对工作人员质疑招聘公正性,要求“由第三方重新组织面试”。

对于李娟指出李娜是社科院子弟,这位工作人员没有正面回应,他只是说:“规定上也没明确子弟不能报考。你们都参加了笔试,都入围了,并且面试阶段的评委组成也不只是社科院的。”

工作人员解释说:“咱们这个面试,包括面试方案,都是上级部门批准的,都跟他们备过案的。”他强调:“评委是经过上级部门批准之后组成的,然后他们也派了专门的评委到现场。”

而当李娟要求公开面试评委的姓名和身份时,这位工作人员回答说:“我们评委应该是不公开的。”

对于李娟重新组织面试的要求,工作人员说:“我们这儿有省纪委派驻的纪检组,当时他们是监督员,监督员的职责就是负责整个过程的监督。”

工作人员告诉李娟:“按照监督程序,你向我们反映,我给你解释了。还有疑问,你可以去纪检反映。”

招聘单位自称很避嫌

8月2日,记者到河北省社科院了解相关情况。人事处工作人员请示后表示,这段时间为该院集中调研时间,领导们都不在,因此今天不能接受记者的采访。

10天后,河北省社科院在《关于2011年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关情况的说明》(以下简称《说明》)中首度证实,被招录者李娜确系该院《经济论坛》杂志社社长李现科的女儿。

同时《说明》指出,经调查组调查核实,该院2011年事业单位人员招聘工作没有发现暗箱操作与违规违纪问题。7月14日,经院研究决定,根据考生的综合成绩及专业表现,对2011年该院拟招录(招聘)工作人员(含科研、科辅人员)进行了院内工作岗位初步分配,并明确待招录(招聘)工作按规定履行程序结束后到岗。其中,李娜被分配到该院科辅部门――社科信息中心。

《说明》意提到“媒体披露的李现科是李娜的父亲,系我院《经济论坛》杂志社社长。但他不是本次面试考核的评委,也没有参加本次面试的考核工作”。

针对7月12日正式面试开始前那次“简单的面试”,河北省社科院人事处的工作人员解释说,那是该院科辅部门对应聘者进行的一次专业能力考查。科辅部门共有3个:《河北学刊》杂志社、《经济论坛》杂志社、社科信息中心,进行“专业能力考查”的评委来自科辅部门。

而对记者询问“当时的评委是如何组成的?有无《经济论坛》杂志社的工作人员?”人事处工作人员表示不清楚。

在《说明》中,河北省社科院就笔试与面试成绩比例解释说:按照《河北省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暂行办法》中“笔试成绩不低于40%”的规定,结合该院近5年招聘工作中一直掌握的比例,即笔试成绩占40%、面试成绩占60%,在本次招聘考试之前,由社科院研究确定了笔试、面试成绩比例为4∶6。

第3篇:辅导员笔试范文

关键词:独立学院辅导员专业化自我成长

踏入21世纪的十一年间,我国高等教育呈现出“大众化”、“平民化”的发展趋势,其中作为合理开发与运用已有资源为更多的公民提供高等教育的独立学院,也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这个高等教育的新鲜事物的发展,极其需要建立起一支出色地实施教育教学的教师队伍,选拔出一批优秀的骨干力量进行科学有效的教育、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工作,这就为身处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第一线的年轻辅导员的发展与成才,提供了较大的空间。那么该如何把握机会,将个人的专业化成长与学院的发展结合起来,充分展示并发挥自己的工作能力?笔者以一名独立学院基层辅导员的身份,就这个问题进行简单的阐述,以此勉励自己与同行。

一、把握社会发展潮流,提高政治敏锐度,明确岗位职责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大学四年是青年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作为辅导员应当非常明确而自己肩负着从思想、学习、生活、就业等全方位引导学生的重任,应当坚持育人先育德,做事先做人的理念,努力做好学生的“引导者”。

辅导员要关注时事,具有较强的政治敏锐度,是非观念明确,能够予以大学生正确的思想引导。尤其注重学生品行的培养,例如,通过班级建设机制可以培养学生的大局意识和团队观念,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培养学生对社会和人民群众的深厚情感,通过历史知识竞赛、参观革命遗址等丰富的党团组织生活可以引导学生树立理想信念。

管理要民主、规范,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更新理念,尊重意见,细心发现,规范管理,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学生管理办法,规范而不失民主的管理过程会让你赢得的是学生的尊敬,同事的钦佩,领导的称赞。

辅导员要始终坚持“平等、尊重、信任”的基本理念,关心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能够平等地与学生对话,愿意倾听学生的声音,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作为青年辅导员,应当把握社会发展潮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笔者曾策划组织了两届班级文化节——班歌比赛、班规班训班徽班服展示活动,都很成功地推动了班级文化建设,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在党建工作中,尝试建立了“创先争优”的有效机制,号召并鼓励学生争先进,创成绩,激发大学生创新、奉献、责任、自信品质的养成。

二、深入了解当代独立学院学生特点,探索有效管理方法

当代大学生基本为“90后”,从笔者接触了解以及相关调查来看,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可以简单概括为:文化基础总体较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觉性;家境普遍较好,学生兴趣广泛,个性张扬,思维活跃,社会活动能力较强;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心理问题相对突出,挫折承受力较差、自我定位不准、易冲动、易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缺乏社会责任感等。

结合笔者近几年来的工作经验,笔者认为,作为一名辅导员,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1.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对此,在大学低年级的课程管理上,辅导员要引导学生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可根据本校情况建议学校适当加大数学、英语、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基础课程的课时量。授课方式也应更加活跃,以开设讲座、增加讨论以及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替代部分授课,从而既不加重学生的课时负担,又活跃课堂气氛,夯实学生文化基础。

2.通过班级风建设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辅导员在对班级的管理工作中,要注重培养激发热情和智慧,催人奋进的风气。具体来说,在组建班委时,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中党员、团员和学生会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鼓励指导建立健全学生社团组织,教育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3.辅导员可利用学院自身的优势,积极联系社会企业单位,帮助学院多建立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环境。对于实验、实习、设计等实践课程,辅导员要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参与。

4.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而非研究型,因此辅导员在给学生作就业指导时,应积极给学生灌输独立创业的思想。可以建议学院请一些著名企业家进行讲座或者报告会,通过他们让学生了解创业的过程和所需条件;同时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社会实践,了解社会,为独立创业打下基础。

5.注重培养学生的特色能力。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和社会所需,聘请社会上有实际经验的专家,为学生开设特殊课程。如金融专业学生开设注册会计师资格证的考试的培训课程,针对开设公务员考试培养课程,针对工程监理师考试课程等,对学生进行特色能力的培养。

6.对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辅导员要按照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来完善学生的价值观取向,集中性教育、经常性教育。有意识向学生介绍学校的先进、模范人物的业绩和他们成长的正确道路;请一些优秀毕业生、系友来班级介绍他们成长过程,让他们谈自己的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成才观;通过播放反映今天安定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英雄人物事迹纪录片等形式,以此启发学生,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影响带动另一部分的人,为形成良好的班风打下基础。

三、了解自己的职业发展需要,合理进行规划

辅导员在大学里扮演的是教育者,管理者和服务者三位一体的角色。工作杂,事情多,容易蜕变为学生的事务员,使得工作停留在较低水平上。要改变现状,笔者认为必须要根据自身特点与发展需求,找准方向,制定职业规划:

一是在角色定位上,要有由事务管理员向专职思想政治工作者转变的思想认识,从办公室走出来,从杂务中解脱出来,走进学生群体,了解把握学生的最新思想动态,解决学生思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二是在工作方式上,要有由传统经验型向学习研究型转变的思想认识,要多学习、多研究、多思考、多总结,与时俱进,用科学的观念指导工作,处理问题。

随着教育的发展进步,各种辅导员制度陆续出台,这标志着国家和学院对辅导员岗位的越来越重视。毫无疑问,这是一项可以大有作为的职业。但是要在取得良好的成绩,促进自己成长成才,归根到底来说,就是需要我们怀着一颗负有远大理想,认真负责的心,坚持不懈,努力工作。

参考文献:

[1]陈娜,张彦通.对独立学院教学管理工作若干问题的分析[j].理工高教研究,2005(24)

[2]周德才,邹丽阳.基于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教学质量提高途径[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12)

第4篇:辅导员笔试范文

Abstract: Aiming at the hot current civil service applicant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feasibility of comprehensively setting the course "Guide to the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faculty, and so on, combining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etting this course, and discusses to set this course in ways of professional elective course, public elective course or other ways within the school.

关键词: 公务员考试指南;课程;实施途径

Key words: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 guide;curriculum;implementation ways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8-0216-02

0引言

近年来,在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现状下,公务员报考热一直高温不下,特别是《公务员法》颁布实施以来,公务员俨然成为高校应届毕业生最热门的职业选择。引导和规范高校毕业生科学合理地应对公务员考试、有效地提升他们在公务员考试中的竞争力,已成为大理学院课程建设中的重要课题。通过对在校学生的抽样调查和已开课的学生与未开课的学生考试效果的对比,探讨开设《公务员考试指南》课程的途径。

1大理学院全面开设《公务员考试指南》课程的必要性

1.1 大理学院目前开设《公务员考试指南》课程的薄弱性经过笔者的调查,问卷中“大学需不需要设置《公务员考试指南》这门课程?”12%的同学认为无所谓,6%的回答不需要,88%的调查者回答是需要的,适应潮流。在专业计划调整和实行“三学期”制改革(2009年8月)之前,仅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和体育教育专业四个本科专业面向毕业班开设了《公务员考试指南》选修课程,人数共有228人,仅占到全校毕业生的9.71%,大部分报考公务员的毕业生只能求助于社会上开办的短期公务员考试培训辅导班,而这种民营培训机构具有上课的时间短、课程量大、效果差、辅导费用高等缺点。在问卷中“你打算报考公务员吗”的问题上,有总计86%的学生选择“要报考”和“试一试”。因此,能让学生在离校以前接受系统、全面的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考试等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培训,是学校教学和招生就业部门的重要职责,而这种课程的科学设置正是目前众多高校容易忽略的问题。

1.2 学生缺乏对公务员职业、考试基本内容和应试方法的认知

通过笔者的大量走访和问卷调查,部分在校学生对“公务员考试”的认识,仅仅是停留在――“只是一个想法而已”,具体对公务员职业的了解、如何报考、考些什么、如何准备等问题一知半解。

在调查中,对问题“你如何看待公务员这一职业”,37%的学生认为考上公务员能当官,未来有好的发展前景,27%的学生回答能吃喝玩乐,是容易腐败的职业,26%的认为公务员职业福利待遇好,工作稳定,也体面。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缺乏对公务员职业的正确认识。就“你了解公务员考试的基本内容吗”的问题,竞有74%的人回答不了解,这种回答很令我们费解,在目前“公务员考试热”的社会氛围中,不应该有这样的回答,那毋须提“你对公务员考试的基本应试方法与技巧掌握多少”的问题了。

1.3 毕业生参加公务员考试的竞争力相对不足笔者追踪调查了三年来大理学院2008、2009、2010届毕业生累计120名学生,报考“国考”,竟无人考上,在学校的招生就业处的档案记录中也实无一人被录取。而云南大学2010届毕业生有11人考上部级公务员,云南师范大学2010届毕业生有7人考上,相比之下,大理学院毕业生参加公务员考试竞争力相对不足。在省、市、县、乡镇一级的公务员考试中,我校毕业生在的竞争力也表现为明显不足,2008届毕业生招生就业处登记在册的、已被录取为公务员34人,2009届为57人,相比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2009届毕业生分别为487、374人考取公务员*,虽两所高校的毕业生人数要比我校略多,但确实竞争力明显不足。

2大理学院全面开设《公务员考试指南》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2.1 强大的公务员考试培训辅导的师资力量整合课程的师资队伍是搞好课程建设的根本。目前,我校具有多位权威的公务员考试辅导专家和学者,如:赵金元教授、胡椿教授、李钢副教授、杨运星副教授等,他们具有多年的公务员考试辅导经验和命题经历,在这一领域已积累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另一方面,学校教务处已连续多年开办公务员考前辅导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和良好的口碑。因此,盘点大理学院现有的公务员考试教学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整合他们成为一支强大的教学团队,从而成为全面开设这一课程的支撑主体。

2.2 学生报考公务员,希望学校给予开课或辅导近年来,公务员考试的竞争是越来越激烈。中央机关及直属机构的招考,即国家公务员考试俨然成为了“中国第一考”。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录取比例46:1,2009年录取比例78:1,2010年录取比例100:1,激烈程度可谓百里挑一。在日益公平和现代化的公务员考试的今天,未经学习或培训的学生报考公务员,无疑是去“凑热闹”而已。在目前无序的公务员培训市场上,5天初(笔)试的培训班费用需5万元,7天的面试培训高达7万元,这让许多贫困学子,望而却步。在调查中,86%的学生选择要考公务员,88%的学生认为需要学校开设公务员考试的相关课程。他们迫切想了解当前公务员考试的形势、招考程序,对考试形式和考题进行练习和考前准备,掌握招考岗位与自我匹配性等相关知识。

2.3 全面开设《公务员考试指南》课程的效果预期实践证明:在2008年和2009年两年间,大理学院在思想政治教育、公共事业管理、旅游管理和体育教育四个本科专业的毕业班课程设置中,开设了《公务员考试指南》等相关课程,考试的效果是明显的。在2008年,四个专业毕业生报考公务员人数是170余人,笔试过关的就有35人,考取的有18人,约11%;2009年,四个专业毕业生报考公务员人数是240余人,笔试过关的就有47人,考取的有31人,约13%,笔试的过关率和录取率远远大于其他专业未开课的考生。因此在学校全面开设《公务员考试指南》课程的效果我们是可以预期的,对提高学校的就业质量是有帮助的。

3大理学院全面开设《公务员考试指南》课程的实施路径选择

3.1 借修改专业计划之机,列为专业选修课专业计划的制定及修改是专业建设的基础,科学地设置课程是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根本。管理类、文秘类、教育类等专业,借学校专业教学计划的调整和修改之机,可以将《公务员考试指南》或两门考试科目(《行政职业能力倾向》和《申论》)直接列入教学计划,作为专业选修课,开课在大四上学期。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88%的被调查学生认为需要设置《公务员考试指南》这门课程,53%的学生选择开设为专业选修课。虽然,大部分学生对专业计划的修订、课程设置等不太熟悉,但数据明确表示:学生迫切需要选修《公务员考试指南》课程。

3.2 顺应学生需求,列为全校公共选修课了解、关注、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需要与共性需要,是教师和学校要关注与研究的问题。教师要通过学生调研的方式切实了解学生的内在需求,据此制订合理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目前,许多高校顺应社会趋势,帮助本校毕业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提高学校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纷纷开设了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考试的课程。如: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将《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试》、《申论》和《公共基础知识》等公务员考试相关课程列为全校性公共选修课,由学生自主选修。大理学院是正在蓬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学科专业门类齐全,其中大部分专业符合报考公务员考试的条件,且学生正有此需求,因此在全校范围内,设置《公务员考试指南》及相关课程为公共选修课,将势在必行。如何开设呢?笔者认为将列入通识教育选修平台,课程为32个学时,计2学分;或为24学时,计1.5学分。目前,大理学院也正实践这样的做法,每年的小学期(夏季学期)大约250名大二、大三学生接受课程的教育,但由于有最大人数限制性,存在许多学生想选选不上,毕业班学生想修修不了的矛盾。笔者以为放宽公共选修课程年级限制,特别是最大容量的限制,顺应学生的需求,自主自由的选择公共选修课程。

3.3 以讲座等多种形式,规范和引导学生开设公务员考试方面的讲座,将是更灵活的教学与辅导形式。安排大量的专题性讲座,如:《公务员考试形势探析》、《公务员考试内容与方法解析》、《历年公务员考试真题研究》、《公务员考试面试突破》等针对性强的一系列讲座。通过专家讲座,规范和引导在校学生科学的报考公务员考试和备战公务员考试。

参考文献:

[1]郭晓F.对高校毕业生公务员考试指导工作的理性思考[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08,(6).

[2]贺先志.开设公务员录用考试课程的实践与探索[J].高教研究,2005,(2).

[3]王瑞丰.夯实基础从容应试―刍议五年制司法警官高职学生公务员考试辅导问题[J].2008,(1).

第5篇:辅导员笔试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团体生涯辅导;改革:行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11)06―0072―03

在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进程中,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促进大学生就业已然成为高校一项基本职能。2007年,教育部印发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提倡从2008年起,全国所有普通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中。高校依据自身情况制订具体教学计划,分年级设立相应学分,并建议学时安排不少于38学时。据北京师范大学乔志宏对全国的103所高校调查,通过了三、四年的努力,目前全国课程开设的情况有了根本性的变化。现在没有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学校约为4%,而在2008年以前,这正是开课的数量。教师认为,学校对课程建设比较重视的是34%,一般的也是34%,不太重视的13%;学生对课程的说满意的约为40%,其中985、211高校学生满意的比例是最高的,学生不太满意的高职高专类的最多。面对媒体出现“部分高校就业指导课成摆设”的质疑,如何提高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质量是一个现实的急迫的课题。从国外的经验来看,被动式、应急式的“注重就业安置和信息提供”的就业指导效果并不明显。职业选择不是短期行为,而是一个人在学习期间不断学习、不断调整、不断完善的持续行为。主动式、预防式的“关注个体长远生涯发展和生涯满足,将事业、心理、学习三合一”的生涯辅导效果更为显著。因此,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第一要务是理念的更新,B口突破传统的“季节性促销”就业指导模式,转变以指导学生获得一种面向社会和面向未来的生存发展能力的生涯辅导模式。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改革是历史必然。

一、改革动因和目标

本次教学改革动力首先来自于多年的教学反思。笔者深深地感受到传统的知识传授教学模式难以达成教育部制订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一是单向的灌输式教学很难从“态度层面”帮助学生树立起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实践证明,被动地接受生涯知识,一般不能做到让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念。二是由于我国内地生涯辅导服务体系很不完善,劳动力市场信息不透明,已有的就业政策法规执行力度不够,在较短的教学时间完成“知识层面”的教学目标,不能不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三是教育部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大学生应当掌握自我探索技能、信息搜索与管理技能、生涯决策技能、求职技能等,还应该通过课程提高学生的各种通用技能,比如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和人际交往技能等。要想达成此“技能层面”的目标,不投入大量的时间,不经过周密的设计,不运用合适教学策略,事实上也是不切实际的。健全完善生涯辅导服务体系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不过通过团体生涯辅导能形成态势良好的院系小气候,却是完全可行的。

动因之二是寻求适合大学生生涯辅导模式。金树人认为,以辅导人员涉入程度为指标,生涯辅导的服务方式可以概分为六个层次:信息提供、自助式活动、工作坊、生涯规划课程、个别生涯辅导、团体生涯辅导。生涯课程覆盖率较高,但互动性弱;工作坊、结构性团体辅导,改变是有可能的,但持久的改变却没有把握,如果新行为模式没有因为练习而形成自动化。又会回复到原有旧行为;非结构性团体辅导,改变的动力来自于成员对自己和其他成员实存状态的觉察,成员一方面想做出改变,另一方面又得面对势力庞大的家庭、学校、社会、性别角色等的主宰,改变策略会在理想(我希望我是谁)与实际(我是谁)之间协商、酝酿。个别生涯辅导,辅导人员涉入的程度最深,所需专业程度和要求最高。大学生团体自然而然存在,毋需刻意地再去组织。在团体的情境下,大学生通过互动方式,可以有效地传播生涯信息;获得支持,消除孤独感和不正常感;在类似现实的模拟情境和实践练习中彼此学习与成长。美国心理辅导教育家Gladding曾说,在帮助那些有着共同成长课题和有类似问题及困扰的人时,团体辅导是一种经济且更容易产生效能的方式。但是,如何构建团体生涯辅导的模式,切实促成团体成员在体验、分享、交流中找到适合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行动,这是笔者试图通过教学改革来探索的。

动因之三是实践生涯辅导的团体技术。乔志宏调查发现,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师资队伍的构成:院系学:亡干部约为60%,就业指导中心教师约为21%,专业课教师占到了12%,校外人员达到了7%。基本胜任的是有66%,有欠缺的31%,而认为绰绰有余和完全不能的加在一起是3%;约有60%的教师接受过基本培训,23%的教师是接受了很少的培训,而接受过比较多培训的只有6%。笔者在一次培训中,接触到生涯教练技术(强调对话双方平等地位,追求在行动中探索问题解决,着眼未来,带着“问题”前进,在行动中解决部分问题,注重结果的达成,只需用很短的时间激发被教练者自身的潜能),感觉生涯教练技术特别适合对现阶段在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师资队伍中占多数的院系学工干部开展生涯辅导。具体效果如何?只有在实际运用中才能得到可靠的检验。

针对当前大学生较为普遍存在的盲目而考、盲目而学、盲目求职等问题,我们期望通过实施团体生涯辅导,达成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生涯信念,提升生涯适应力两个基本目标。一是树立积极的生涯信念。所谓生涯信念,是一组对自己,以及对自己在工作世界未来发展的综合性假设。信念与行为、情绪的关系十分密切。生涯信念经常会以消极或积极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生涯行为。抱有不合理的假设有可能阻碍迈向生涯目标。积极的生涯信念则可以促进当事人在生涯决定中产生正面的期待,不断发展出有效的问题解决行为。生涯行为的结果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因而,笔者认为,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生涯信念。积极的生涯信念能够带来快乐的情绪,也能导引出建设。简单地来说,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生涯信念,就是要帮助学生理清目前的生涯状态,厘清自己的快乐来源,认清影响决定的因素,明确自己愿意做的改变和努力。

二是提升生涯适应力。所谓生涯适应力是指个体对于可预测的生涯任务、所参与的生涯角色与面对生涯改变或不可预测之生涯问题的因应准备程度。当前部分大学毕业生“频繁跳槽”和“有业不就”广为用人单位所批评。现象背后是复杂的原因。不过,据笔者调查,这与部分大学生一味强调、夸

大兴趣在生涯发展的作用有很大关联。美国学者奥西普等指出:“当生涯有多种选择时,个体强调的是对满意度和兴趣的期待,当生涯几乎没有选择余地时,个人的能力和技能及其应用,都是个体在其生涯决策中所重视的。”提升个体的生涯适应力水平以促使他们在充满变化和困难的生涯道路上既考虑职业对个体需求的满足,也关注个体对职业要求的符合,从而更有效地发展。

二、改革实施过程

2010年秋季学期,笔者启动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改革。按照学校制订的课程方案:大学一年级以专业导论、就业环境、职业规划的基本理论、职业规划的制定与实施为内容,10学时;大学二年级以大学生活与职业素养培养、创业教育为内容,lO学时(其中4学时以职业规划与创业大赛为内容);大学三年级以就业态度与成功就业、面试与面试礼仪为内容,12学时(其中8学时以企业家与成功校友就业创业讲座为内容);大学四年级以就业准备、求职安全与就业权益保护为内容,6学时。2010年秋季学期和2011年春季学期,笔者分别担任的是大学一年级(职业发展)和大学三年级(就业指导)的教学任务。

四年仅38学时,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有限时间的重心不应在就业现象描述和生涯规划理论解释,而要重点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譬如,职业规划的基本理论在我校的课程方案中安排了4学时的教学时间,无论是帕森斯特质因素论、霍兰德职业性向理论、罗伊的需要理论、职业生涯发展的阶段性理论、职业性理论,还是认知信息加工理论、克朗伯兹的生涯决定社会学习理论等,在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课堂教学中,只要简单介绍即可,不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梳理理论的来龙去脉。由此,笔者在学校制定课程方案的基础上做了以下调整:

一是课前与授课班级班长面谈,了解学生生涯发展方面的现实需要和潜在需要;组织班长收集本班同学生涯困惑相关的问题。大学一年级用4学时,大学三年级用2学时,采取互动式生涯课程方式完成课程方案规定的教学内容并解答同学的普遍性问题。课后布置参与MBTI职业性格测试(提示学生“在时间充裕、精神饱满状态下完成测试,主要是从中有收获,关键是多思考;测试结果只是一个参考,测试结果如果与自己特质有明显不同时,可以持不疑态度),参考测试结果选定5个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并对其中最感兴趣的一个职业进行职业探索。

二是大学一年级分2次共6学时,大学三年级用1次2学时进行班级团体生涯辅导。在与学生沟通时,主要运用的是生涯教练技术。基本程序是:1)辅导教师积极的开场引导;建立团体规范。2)小游戏热身活动。3)大学一年级:生涯幻游;分组发剪报(就业形势与环境媒体报道)给成员,讨论应对方案;分组汇报职业探索的“职业十项”(职业描述;职业的核心工作内容;职业的发展前景及其对社会和生活的影响、作用;薪资待遇及潜在收入空间;岗位设置及不同行业、企业间的差别;人门岗位及其职业发展通路;职业标杆人物;职业的典型一天;职业通用素质要求及入门具体能力;工作与思维方式及对个人的内在要求);分组讨论课前收集的生涯困惑相关的问题(所有授课班级的问题分类汇总后,总结为lO个典型生涯发展问题),讨论解决方案。大学三年级:“哑人”求职(体会求职简历的重要性;学会通过用手势、表情等体态语言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感受);示范面试与面试礼仪,分组演练。4)“生命线”练习(探索人生期望,思考生涯规划)。5)行动计划。6)评估。

三、研究结论与困惑

1.研究基本结论

通过上述一学年的教改实验表明:以课程化建设为主导的团体生涯辅导在一定程度上可克服个别生涯辅导师资不足而学生渴望获得生涯成熟的具体帮助的矛盾。团体生涯辅导尊重个人选择,强调思想引导,重视潜能开发,有群体动力效应,每个人作为团体的一份子,他的内在需求在群体互动中能够获得满足,得到大学生普遍欢迎。

通过实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从目标来看,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要以学生潜能的激发,积极的生涯信念的树立,行动中生涯问题的解决,现实需求满足过程中生涯适应力的提升为目标;从内容来看,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应涉及工作、学习、休闲等多方面的积极引导;从方法上来看,以班级为单位实施团体生涯辅导,课堂内体验和学习必须是个体的自觉接纳,但课堂外必须开展一些半强制性的团体职业探索活动,才能持久地做到内化和外显一致的正向改变。

2.研究面临的主要困惑

一是,如何弥补大学前生涯教育的缺失。学生积极参与团体生涯辅导活动的热情让笔者深感身上的责任重大。然而,内地大学生的基础教育阶段缺乏生涯认识、生涯试探、生涯准备等的引导,更多的是注重书本知识的教育。这一大段成长黄金时期的生涯教育空白,是否有好的方法进行弥补?

二是,如何激发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师开展团体生涯辅导的信心和热情。实施团体生涯辅导并非易事,需要辅导教师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去精心设计辅导活动,并不断尝试、修正方案。一个有效能的团体生涯辅导教师要有健康的自我形象、对辅导理论有良好理解(前文提到的特质因素论等,可以不要求学生深入了解,但教师必须能熟练运用)、掌握团体生涯辅导的方法和技术、有不断成长的意愿等。欧美、日本、港台从事生涯辅导工作的辅导员,无需对任何学生实体负责,可以专心致志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辅导咨询服务。而我国内地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师大部分是没有接受专业训练的“兼职”教师,在这种背景之下,如何推广团体生涯辅导?

参考文献:

[1]王洪才,陈娟,促进学生就业:当代高校一项重要新职能[J],江苏高教,2010,(4):77-80。

[2]乔志宏,高校生涯与就业指导教育课程体系建设[EB/OL]。http://group.datihu.com/hutong/article 33 2627_1.html,2011.06-02。

[3]王培莲,部分高校就业指导课成摆设[N],中国青年报,2011―5―16(03)。

[4]赵荣生,美英日三国青少年生涯辅导经验及启示[J],中国青年研究,2011,(4):106―108。

[5]金树人,生涯咨询与辅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6]樊富珉,何瑾团体心理辅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7]savickas,M.L.Career adaptability:An integrative con―struct for life-span.1ife-space theory [J].The Career De―velopment Quarterly,1997,(45):247-259.

第6篇:辅导员笔试范文

一、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1.建立健全普通话测试管理机构

为能确保普通话测试工作的顺利进行,河北大学专门成立了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由主管教学副校长任委员会主任,教务处处长任副主任。河北大学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下设语言文字工作办公室,挂靠教务处,设立专职岗位,由专人负责全校的语言文字工作。学校还建立了河北大学语言文字培训测试站,负责全校各校区普通话测试的组织、协调、管理等各项工作。

2.建立健全普通话“机辅测试”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普通话“机辅测试”各项规章制度,是完成普通话测试工作重要保障,也是普通话“机辅测试”规范化管理的政策依据。针对普通话“机辅测试”特点,结合学校具体情况,河北大学语言文字工作办公室按照普通话“机辅测试”的测试流程分别制定了候测室、备测室、测试室各岗位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与工作流程,以及测试系统管理员的工作职责与工作流程,做到职责分明,环环相扣,使普通话“机辅测试”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3.组建普通话“机辅测试”专兼队伍

普通话测试采用“机辅测试”后,前三题由测试系统自动评测,第四题需要人工评测,因此需要有一只普通话测试员专兼队伍。从原有普通话测试员中遴选一批对工作负责、业务能力强、时间相对充足的测试员进行专门在培训,使他们熟识普通话“机辅测试”下的测试评分办法、评分标准和网上评分操作流程,并定期组织普通话测试员校内、校外学习培训及研讨交流,加强测试员之间经验交流和相互学习,统一评分尺度,不断提升测试员的思想觉悟、业务素质和心理综合素质,以保证普通话“机辅测试”评分的准确性和公平性。

二、规范组织过程管理

(一)考前环节

1.制定测试计划

为顺利完成全校各校区本年度普通话测试任务,需提前谋划好本年度测试方案和计划,充分考虑普通话测试工作过程中涉及到的各个方面,尤其是测试时间和测试场所等。根据学校普通话水平测试测试计划,测试时间一般安排在上半年,这样有充足的时间给测试员对第四题进行评分,下半年能顺利完成本年度的测试和评分工作,并发放通过测试考生的普通话成绩单。在制定测试日程时,测试日期的选择尽量选择星期六和星期日,且要避开节假日和大型考试(如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职业资格考试等),适当预留考生报名时间和考前培训时间,提前借用普通话测试用公共机房(用作测试室)和公共教室(用作候测室和备测室),按照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要求,在保证测试质量的情况下合理设置测试考场数,保证单个校区在一天内完成所有考生测试。

2.组织考前报名

为保证普通话测试工作的顺利进行,考生报名信息的准确性是十分关键的。为保证报名信息的准确性,应测年级的考生信息从学校综合教务系统学生信息库中导出考生信息及照片,再将导出的学生信息进行整理,将整理后的考生信息(包含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姓名等)下发至各学院,由各学院核实报名考生报名状态并收取相应报名费用,各学院将核准后的报名考生及费用上报语言文字办公室。语言文字办公室汇总各学院报名考生信息及费用,并以此作为考生报名依据,按照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信息管理系统报名要求格式进行系统报名,批量上传考生信息及考生照片。

3.组织考前培训

组织考生考前培训,对普通话“机辅测试”工作的顺利开展是非常关键的,直接影响到效果。目前,大部分高校均未开设普通话必修课程,部分选修课程开设班容量较小,覆盖学生面较小,致使学生对普通话“机辅测试”的工作流程和注意事项了解较少,严重影响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质量和效果[2]。因此,河北大学借助“可视化网络群控多媒体教室管理系统”组织全员覆盖的普通话考前培训就显得极为重要。河北大学考前培训内容应当包括应试必备心理、语言文字基本知识、发音技巧、“机辅测试”流程、测试纪律及相关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培训,避免考生测试时因紧张而出现漏读、错读、漏行、误操作等现象,让学生熟悉测试评分细则及容易扣分点,指导学生加强普通话“机辅测试”实践机会,不断增强学生的语感和实践经验。

4.组织考务准备

按照普通话“机辅测试”工作计划和测试日程,提前准备好各项考务工作。根据总体测试计划及考生报名情况,合理设置考场数目,安排相应候测室、备测室、测试室场地,并按照候测室、备测室、测试室各岗位工作要求分别准备好所需考务用品(考生花名册、考生签名表、工作证、测试记录单等),测试室需提前准备好测试环境。为进一步节约普通话“机辅测试”成本,在保证测试质量和效果的前提下,候测室、备测室选用学校公用教室,测试室选用学校计算机公共机房。因此,测试室需提前布置好测试环境,按照普通话“机辅测试”考场环境布置要求,根据计算机公共机房面积及计算机台数,一般建议安排两个测试考场,两个测试考场需分区隔离,考试机之间前后左右距离均保证2米以上。考试机采用计算机公共机房的计算机,需在测试前安装好考试机客户端和耳机,并对安装好的考试机进行语音环境测试。监考机建议采用笔记本电脑,一个考场安排一个笔记本电脑做监考机。笔记本电脑需提前安装好监考系统,下载测试任务,随机分配测试用试卷,测试完成后便于带回上传测试数据。

5.组织考务培训

测试工作人员的考务培训对于规模大、场次多、连贯性强的普通话测试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对备测室、候测室、测试室各岗位工作人员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考务培训,对于时隔一年再次承担测试任务的工作人员,不仅有利于熟悉普通话“机辅测试”工作流程,还有利用强调普通话“机辅测试”工作的考务纪律。在普通话“机辅测试”考务培训会上,要重点介绍各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责及考务纪律,明确责任到人,强调考试考务工作的纪律性和严肃性[3]。负责“监考机”操作的测试系统管理员需单独培训测试用监考机使用及其他相关事宜。

(二)考中环节

1.考务人员管理

按照普通话“机辅测试”工作总体安排,根据考务工作人员的岗位设置,可以将备测室、候测室、测试室的考务工作人员设置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设置一个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本小组考务人员和各项任务的管理工作。在测试室内,可单独设置一名测试系统管理员,负责测试监考机的操作、测试进度和评测异常信息等,一个机房内多个测试考场可根据具体情况增加测试系统管理员。

2.测试环境管理

在普通话“机辅测试”工作开始前,需对测试用考试机进行测试环境布置,主要包括考场分布设置、考试机机位确定、考试机系统设置、测试软件安装、调试、试音等。河北大学公共计算机机房一般都是200台以上的大机房,一般一个机房设置2个考场,每个考场20个考试机机位。在考试机位确定时,应保证考试机前后左右间距在2米以上。监考机和考试机的操作系统要纯净,各类驱动程序完整,关闭防火墙、关闭杀毒软件,同一个考场的考试机和监考机要处于同一局域网网段,切断外网连接。检查监考机用加密狗授权数额,若不足测试用数需及时更换新的加密狗。测试完毕后可以将笔记本电脑直接带走上传数据,公共计算机机房可以直接恢复教学使用。备测室1-20号座位的备试用试卷应于同考场1-20号监考机分配的试卷一致。另外,需在校园内、备测室、候测室、测试室悬挂“严肃纪律、认真考试”等条幅,在电子滚动屏上显示“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河北大学考点”等信息。

3.考试过程管理

普通话“机辅测试”具有考生多、批次多的特点,因此,组织考生从候考到备考、再到测试之间的连冠有序就显得极其重要。考生提前半个小时到候测室报到,在候测室内观看“普通话‘机辅测试’考生要求及测试流程介绍”,熟悉考试流程。考生在测试前15分钟进入备测室进行准备,随机抽签确定测试机位号,到达相应座位上准备相应的测试试卷,15分钟后到达测试室在相应考试机上进行测试。测试室工作人员讲解考场纪律及注意事项,引导考生正确佩戴耳机、输入准考证号的后四位,核验考生个人信息,信息无误后等待考试指令。测试系统管理员操作监考机完成“系统检测”、“准备考试”、“分发试卷”、“自动试音”、“开始考试”、“结束考试”、“下场考试”等指令。

4.考场状况处理

在测试过程中,考点负责人及各工作小组负责人要加强巡视,及时处理各种突发状况,保证测试工作的顺利进行。测试室工作人员应加强考场纪律巡视,处理考场突发状况,如考生试音失败、考试机死机、前三题评测失败等。若考生出现前三题评测失败,测试室工作人员需登记考生信息及失败原因,并让考生重回候测室排队准备下一次测试。测试系统管理员要监控监考机运行状态,及时对无法连接考试机、考试机闪断、监考机无法发送试卷、监考机无法收取试卷、加密狗失效等各类状况进行处理,以免影响总体测试进度。

(三)考后环节规范化

1.测试数据管理

普通话“机辅测试”完毕后,测试站负责人与工作人员要及时将各类考试材料回收,及时整理汇总各测试考场的数据和信息,并及时将监考机测试数据上传至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信息管理系统。当天测试任务完成后,测试系统管理员就可以将监考机用笔记本电脑连接外网进行数据上传,由于测试数据较大,需要较长的时间上传数据,晚上互联网速相对较快适合数据上传,第二天早上数据便可全部上传完毕。上传完毕后,监考机上测试数据需再保存半年,待本年度测试任务全部评分完毕后,可再选择长期保存或删除。

2.成绩评判复核

普通话“机辅测试”的前三题由计算机系统自动评测,第四题“命题说话”需要进行人工评测,需要安排普通话测试员进行第四题评分,而由于考生数量较多,第四题评分一般需要较长的时间。在开始评分之前,要组织普通话测试员进行评分专题培训,统一评分尺度,严肃评分纪律,明确测试任务和完成时间,以保证普通话评分公正、公平、高效。评分完成后,学校普通话测试站要对评分结果进行复审,包括“偏差复审”、“一级复审”、“异常复审”等,以保证普通话测试员评分的准确性。

3.证书发放管理

普通话测试任务全部评测复核完成后,可向省普通话测试站申请打印证书。省普通话测试站按照普通话测试任务的批次分彼此打印普通话等级证书,打印完毕后下发到各高校。学校可根据需要将普通话等级证书批量扫描为JPG或PDF格式电子版,用于存档备查。学校按照考生报名信息分学院分班级分发普通话等级证书,由学院教务科长统一领取,做好证书领取记录登记。

4.数据分析报告

根据全校学生的报名情况、考前培训情况、机辅测试情况、成绩等级情况,以及普通话“机辅测试”考务组织情况和普通话测试员的评测复核情况等各类信息进行数据分析,撰写普通话“机辅测试”年度数据分析报告。通过分析参测考生的生源地因素、专业因素、性别因素等对考生成绩等级的影响,以及考生失分项目,分析原因并总结规律,提高下一年度考生考前培训的针对性和效用性。

5.测试工作总结

通过对本年度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各类数据信息的综合分析,概述全校本年度普通话“机辅测试”工作状况,总结普通话“机辅测试”工作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为下一年度测试提供改进的建议,以提高下一年度普通话“机辅测试”工作质量和效率。

6.测试档案管理

普通话测试各项任务全部完成后,应对本年度各批次普通话测试用材料及时汇总、整理、归档,做好档案归结工作。普通话测试工作的档案材料应包括:年度测试计划、测试日程、报名通知、报名信息、考务工作手册、各类测试用表、报告单、数据分析报告、测试工作总结等纸质版和电子版材料。

三、规范化管理

1.完善规章制度,优化工作流程

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是保证普通话“机辅测试”工作顺利开展的基本条件,也是圆满完成普通话“机辅测试”工作的重要保障。建立健全普通话“机辅测试”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普通话“机辅测试”各环节的工作程序,优化工作流程,明确各岗位工作职责,落实责任到人,认识普通话“机辅测试”工作的重要性、规范性和严肃性,各岗位工作人员按照既定工作程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地完成了普通话“机辅测试”工作的各项工作任务。

2.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测试成本

按照国家语委、省语委关于计算机辅助普通水平测试工作的各项要求,学校在保证普通话“机辅测试”工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前提下,通过不断完善普通话“机辅测试”工作计划,优化工作流程,提升工作效率,降低测试成本,降低人、财、物、时等各类资源消耗。

第7篇:辅导员笔试范文

关键词:学生;自主学习;做法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2-0115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能够很好地完成这一教学过程,使学生如愿地完成学习任务并达到预期的效果,笔者认为最关键的是组织教学。

所谓万事开头难,对于从事多年教学工作的教师来说,新课改理念要求我们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动者,从而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不学”的教学目的。笔者认为,课前的组织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它是为我们完成正常的课堂教学的必备前提,这一前提的准备是否充分,对课堂教学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此,笔者是这样来完成组织教学这一前提的:

第一是分组:所谓分组,并不是把学生简单的分成几堆,而是要根据班级学生的人数以及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状况,进行平均的分配,一般来说,一个组内的学生人数在5~10人不等,而且,要注意组内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状况,可大致相同(便于讨论),也可以参差不齐(便于辅导)。

第二是选组长(或队长):担任组长(或队长)的人选要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那是因为:课前组长(或队长)要组织本团队的同学进行必要的预习,为课堂的正常学习做准备;此外,上课的时候,组长(或队长)除了组织本队的同学,和他们一起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共同完成自己应有的学习任务外,还要注意留心一下本队同学在课堂上的表现,对于学习主动、交流积极、发言大胆的同学,要把名字登记下来,课后交给教师,一定时间后,开一次学习方法总结会,对这些同学进行表扬,鼓励他们扬长避短,勇往直前;同时,还要号召其余的同学向这些同学学习,尽快的冲破自己思想的禁锢,从“不敢说”变成“敢说”、“想说”,从“不会学”、“不想学”变成“我会学”、“我想学”、“我要学”;从曾经的“只能在课堂上通过耳朵从教师那以“听”来获取知识”变成自己主动的从课本上而通过眼睛来“看”、大脑的“思”、动手的“做”、用口的“谈”、与同学们的合作交流、共同讨论来获取知识。

这是一种激励,也是一种动力,毕竟,“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当学生们看到别的同学得到表扬的时候,往往自己也有想得到表扬的冲动,于是就会效仿,也想要试试,所以哪怕是从来不曾发言的学生(比如八(7)班东方队的唐方燕),也渐渐地开始走向讲台,开始参与到这种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中来了。当然,她的第一次是绝对不成功的,因为她“怕”,怕自己说得不好,怕被教师批评,怕被同学们笑话,所以,自己说话的声音就比平时小了很多很多,以至于她自己都没听清楚自己就了些什么,这时,教师的只言片语,对于类似唐方燕的同学来说,是继续向以前那样沉默不语?还是从此而改变以前的现状,变得健谈、想谈?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了。所以,笔者不断地提醒自己:“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于是,笔者没有批评她,而是给她注射兴奋剂:首先试探性地帮她重述了一遍她说过的话,让别的同学能够明白她发言的内容;然后,对她能走上讲台进行的及时的表扬: 表扬她的勇气、表扬她的进步。并告诉她(同时也是告诉全班同学)说:“老师相信:下一次你一定会说得更好。”冲着这句话,笔者想,唐方燕同学一定是下去练习了无数遍的,要不然,第二天,她怎么上去讲的是和前一天的就截然不同了呢?如是不知道的人的话,还以为她是本班常常上台发言的优生呢。

第三是选辅导员:辅导员的选拔,实际上就是在各个组内为学生建立一种“一帮一”或“一帮二”的帮扶关系,所以,在选拔辅导员之前,教师要做到对各组学生的基础状况了如指掌的程度,然后根据学生的基础状况分别确定各组内的第一梯队、第二梯队、第三梯队的辅导员人选。

第四是分任务:当组长(或队长)与辅导员的人选确定之后,紧接着就是开会分任务。这个时候的会议,就是比较有针对性的分别召开:

各组长(或队长)的会议,召集这些学生开会的时候,要让他们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任务:

1. 组长是本组内职任最大的学生干部,肩负着全组同学前进与否的重任,组长的表现,代表着全组同学的素质的高低。

2. 课前组织本组的同学做好预习工作,,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

3. 上课时组织本组同学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并注意观察本组同学的表现,将积极、主动,参与情况好的同学的名字登记下来,课后交给教师。

4. 每周组织本组同学开一次总结会,评选出本组的优秀队员,并预以鼓励;对表现欠缺同学,帮助他们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调整好自己的状态,以便在下一周的学习活动中能够有所提高。

各组辅导员的会议:

(1)第一梯队辅导员的会议,让这些辅导员们清楚地认识自己,虽然他们的成绩在班上还算可以的,但本身也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对于他们的不足,由教师亲自来辅导,对于他们已有的优点,则需要进一步的强化和提高,让他们去辅导别第二梯队的同学,既可以起到帮助别人的作用,又可以达到提高自我素质的目的,从而起着一种承上启下的桥梁的作用。

(2)然后分别是第二梯队、第三梯队的辅导员的会议,让他们各自明白自己的辅导员是谁,以及自己将会辅导的同学又是谁,至于具体操作,就向自己的辅导员去咨询请较。

(3)各梯队辅导员的共同任务是辅导本组同学的学习,并进行交流与合作、形成成果,并与组长配合起来确定本团队同学的发言的次序,对于在展示成果或讲解成果得来的过程中,表现干脆、利落,思路清晰者,是周总结时评为优秀的必备条件。

第五是上课:上课时要根据每堂课应完成教学任务的知识结构,以任务的形式分到各个组内。原则上,每个团队都必须完成当堂课的学习任务,但是,对于某些问题来说,就要根据各团队能力的大小,由各团队的队长和辅导员在领着本队的同学预习的时候,重点攻克,努力完成自己团队的任务,并将其成果展示在黑板上,将分析的过程说出来与别的团队进行交流、讨论,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如八(7)班的“一鸣队”、“智联队”;八(8)班的“超越队”、梦之队”等等,在这方面都是做得相当优秀的团队。必要的时候,课堂上也要实时地对学生进行鼓励,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都动起来,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第8篇:辅导员笔试范文

河北省2015 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科研合作课题经费支持项目(JRSHZ-2015-04001)。

一、前言

早在2005年11月,原人事部颁布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办法》(原人事部令第6号),其中指出事业单位新进人员除确需使用其他方法选拔任用人员外,都需要面向社会,实行公开招聘。2012年7月5日,在青岛举行的全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座谈会上,更是指出公开招聘制度将在全国各级各类事业单位实现“全覆盖”。2011年11月24日,国务院法制办就《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公开征求意见,中央政府首次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专门立法。这也是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实施多后年,中央首次以立法的形式给予制度明确。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载体,要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离不开良好的师资队伍。

二、人事人员招聘工作现状

近年来,高校作为事业单位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其人事制度改革逐渐向市场经济模式转变,人事制度被引入了部分教师、行政教辅人员的聘用中。以燕山大学为例,燕山大学自2005年开始实行人事政策,一直坚持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原则,坚持“阳光操作”、有序操作,做到信息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防止“萝卜招聘”、“内部招聘”、“人情招聘”等问题发生。招聘工作的主要流程如图所示。

三、人事人员“阳光招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近年来招聘人事人员的实践工作经验,总结出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第一,各类岗位招聘职数与合格报名人员的数量比较相对悬殊,竞争激烈(以燕山大学招聘人事人员情况为例,近三年数据如表所示)。报名人员的过渡集中体现出社会关注度的提高,同时对招聘工作的程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第二,笔试的试题缺少权威性,题型不灵活。事业单位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事业单位笔试题型及考核内容的复杂性。对于事业单位不同岗位类型人员而言,其岗位职责任务的要求有所差异,应聘考察的素质重点及其组合也应不同,这就要求招聘组织部门注重笔试试题及内容的灵活性。按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的要求,考试的内容应该与岗位所需知识相符,不要忽视实际工作的需要,考试科目的设定要考虑到行业及岗位的特点,不仅要考察应聘者的专业知识,还要考察其实际工作能力,避免高分低能现象的发生。

第三,面试打招呼、拉关系的情形屡见不鲜,应从根本上杜绝此类情形的发生。与笔试相比,面试较偏于主观,且面试考官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即使存在裙带关系,也难以被发现,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因此许多人都想尽办法在面试环节争取更多机会。面试环节的透明度较低。透明度低是许多地方面试中存在的一个通病。同时,在面试环节,考生本人只知道自己面试时的情况,其面试过程完全是封闭、不公开的,考生本人根本不会了解其他考生的面试情况。基于以上两点原因事业单位招聘的面试环节,成了“托关系、走后门”现象的高发区。

四、高校人事人员“阳光招聘”对策

1.招聘工作全程公开公示。为提高招聘工作的透明度,贯彻“阳光招聘”理念,将公开公示融入招聘工作的各个环节。招聘启事、招聘方案、初选通过人员名单、参加面试人员名单、备选人员名单及拟聘人员名单均上网公示。扩大网络公示范围,招聘启事及方案可选择在全国范围内影响力较高的招聘网站招聘信息,并直接联系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部门,要求在其校园网站上招聘信息,最大范围的提高招聘信息的有效率。

2.建立健全的抽签制度。第一,抽签确定笔试出题人。首先由纪检部门与招聘组织部门建立出题人员库;然后,由纪检部门确认参与抽签的工作人员,通过抽签确定抽取人;最后,由抽取人根据笔试出题要求抽取出题人,并现场与出题人电话联系,随后封闭环境出题,直至笔试开考后半个小时。第二,抽签确定笔试试题的A、B卷。笔试出题过程中,要求出题人出题两套,即A、B卷。招聘组织部门将全部A、B卷试卷带入考试现场,由考生随机抽签确定题组,现场拆封组织考试。第三,抽签确定应聘人员面试分组及答辩排序。根据参加面试的人数确定面试组数及每组人数后,制作同时确定组别和答辩排序的序号签,例如“1-1”即代表为第一组第一位答辩人。应聘正抽取序号签后需签名确认。第四,抽签确定面试评委。首先由纪检部门与招聘组织部门建立评委库;然后,由纪检部门确认参与抽签的工作人员,通过抽签确定抽取人;最后,由抽取人抽取评委人,并现场与出题人电话联系,随后封闭环境等候至面试开始。第五,抽签确定评委组别及提问排序。面试环节要求评委按顺序向应聘者提出1 - 2个问题,需由招聘部门工作人员提前制作确定组别和答辩排序的序号签,例如“1-1”即代表为第一组向第一位应聘者提问的评委。

3.提高笔试试题的灵活性。针对不同岗位应采用不同类型的试题,注重实际工作能力,真正通过笔试遴选出水平、素质、能力较高的应聘人员。例如,辅导员招聘笔试内容由行政能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辅导员实际工作三部分组成,分别占30%、30%、40%,每名命题人负责一部分;行政及教辅人员招聘笔试内容有行政能力及时政论述两部分组成,分别占80%、20%。

4.面试采用结构化面试。面试评委仅知道应聘者顺序号,应聘者其他信息不予提供。考前由招聘组织部门指定每名评委出2道面试试题。应聘者进入面试考场后不得介绍姓名等识别性较高的信息,可以针对应聘岗位的优势、工作经历等方面作简单介绍,并需回答抽取的面试试题及评委提出的1-2道随机问答题。

5.全程录像。招聘过程中的笔试出题人、面试评委、面试现场均设置高清录像设备,将涉及主观性操作的抽取人、评委、应聘人员的一言一行全部进行全程录像,既可以留存资料备查,同时也起到了有效的监督作用,确保整体米那是工作公开、公平、公正、阳光透明的进行。

6.纪检部门全程监督。招聘过程在纪检部门全程监督下进行。招聘工作严格按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实行回避制度。在招聘过程中相关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凡涉及与本人有直接亲属关系或者其他可能影响招聘公正的关系的,要主动提出回避。

第9篇:辅导员笔试范文

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使得电子线路设计人员能在计算机上完成电路的功能设计、逻辑设计、性能分析、时序测试直至印刷电路板的自动设计。笔者在“电子线路”这一课程中就采用了Multisim电子仿真软件进行辅助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在的多媒体课件已日趋成熟,能生动、清晰地展示所要讲授的内容。在理论授课中,笔者除了利用这些动态的课件外,遇到较难的内容还让学生当场在电脑上利用电子仿真软件进行操作,给学生提供了虚拟实验环境,与真实的实验室相比,做起实验来更方便,更快捷。通过自己动手实践,学生不再觉得理论课枯燥,还深化了所学习的内容。

2.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在一个班集体里,对于不同的学生,我们要区别对待。学得快的学生对他们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并让他们适当参与辅导,通过辅导别人也可让他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对学得慢的学生要耐心辅导,这部分学生通常是愿意学习,但理解能力不太好,即使教师讲过几遍的问题也有可能做不出来。对于这部分学生,如果还责骂他们或表示不满的情绪的话,就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所以我们应该对他们耐心辅导,并鼓励他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于那些不肯学的学生,应该尽量从他们的兴趣入手,引导他们向本专业一步一步地学习,对他们的要求也要适当降低,特别要注意对他们进行必要的鼓励。即使是一点点的进步,适当的鼓励也会使他们受到激励。当他们有想学习的念头时,要马上抓住这一机会,对他们特别辅导,因为相对而言他们的基础较差。

3.改革考试内容和评价方式

考试作为学生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传统的考试方法更多的是对学生掌握书本知识程度的测试,难于考查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况和陷入考前突击的误区。事实上,有的知识必须牢记,有的知识在实践中需要时可以查找,只要知道从哪里查找以及如何查找即可。如果不加选择,全部要求考试,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觉得读书读得乏味,没有兴趣,慢慢形成“厌学”。在上学期“电子线路”这门课程的考试中,笔者改变了考试内容和方式。由传统的笔试改为机试,考试内容是基于课本,但又超出课本,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大多是综合知识运用的设计题,并允许学生开卷考试。结果,不到考试结束学生都不肯交卷,而且及格率翻了几番。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