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感悟范文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感悟精选(九篇)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感悟

第1篇: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感悟范文

程元友,汉族,1946年生,上海人,大专学历。1964年参加工作,进入上海市机关事务管理局。1992年成为专业画家,现任上海市闸北区石友轩画廊经理,专业画家兼摄影师,中国高级专家学者联合会会员,专业聘任美术家。

论文联盟

因为在国画上的深厚造诣和独特感悟,他被誉为“创新国画的领军人物”。多年来,为扩大国画的表现能力和表现范围,他精意覃思,执着无悔。

用勇气呐喊,用行动践行,他继承了国画家优秀的特质,并不断加以创新,在他的作品中我们感觉到国画也可以拥有更多的内容和更大的张力。

用心感悟,用情描摹,契合着时代的节拍,反映了科学发展的真实面貌,在他的智慧和灵气中凝结出了不断超越自我、超越时代的丰富内涵。

创新国画促发展

程元友曾经是一名优秀的专业摄影家,历年来经常为各类画家拍摄绘画素材并翻拍绘画作品。为了使拍摄作品让画家们满意,他不断地揣摩并认真分析这些画家们的不同观念和表现手法,这让他对画作有着更宽泛的感知视角,同时也和许多画家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并有机会和不同派别的画家切磋技艺,也能听到许多别人听不到的高手的观点和心得体会。“这使我开阔了眼界,打开了欣赏的宽容度,加深了对光影、色彩、形式和图像寓意的感悟,艺术鉴赏力和创造力迅速提高。”程元友说。这种独特的经历对他日后在画作上的造诣大有裨益,这也使得他在国画和油画创作方面颇有创新和建树。他的一些创新作品被收入不少书刊杂志之中,如他的《大师背后的女人》人物国画等作品选入中国文化信息协会编辑的《中华艺术名人博览》等书。

长时间对国画的感悟,使程元友对国画的不足之处有着深刻的体悟。为了国画的创新,他对宣纸进行深加工试验,其中涂布了加有安息香的绿豆粉矾胶的宣纸有了生熟两种宣纸的效果,2007年他设计制作了大幅面(2米×1米)的调温热压机,使加工过的宣纸绘画性能有了极大的改善,尤其在可修改和承载色彩方面有很大提高。材料的创新突破,使程元友在国画创新上有了底气。他勇敢地选择了中国画中高难度课题:现代城市灯光夜景——“这是古代大师没有遇到,现代国画家也没有解决好的课题。”程元友解释说,“也是中国画增强表现能力,扩大表现范围的迫切需要,更是歌颂改革开放伟大成就不可或缺的内容。”

经过一年努力,种种难题终获突破。凝聚着程元友许多创新元素的新作《银城夜景图一》终于在建党90周年之际完成。这幅画描绘了改革开放标志之一的浦东国际金融中心的灯光夜景,还题上了他创作的诗“浦东夜景妙”。在绘画的过程中,程元友在笔墨上不拘小节,有收有放,色彩上大胆运用了许多新的颜色,这正好印证了他在几年前为中国画发展写的一付对联“改革笔墨万象俱更新,开放色彩生机即顿现”。

为了国画题款的需要,程元友在篆刻和诗词的创作方面也下了功夫。他的篆刻得到大师们的首肯,刘海粟、童衍方、陈巨来等名家都为他的印谱题写了签条。他撰写的多条格言被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评为金奖作品,载入汉英双语版《中外哲理名言》等书。2008年程元友应邀参加第11届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展出了其近年创作的国画和摄影作品,得到了同行和观众的好评。留德博士沈为平教授(原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为他作了“从技术到艺术”的序言。

近几年,程元友致力于国画和诗词的继承、创新和发展,做一些扶正光大的事情。他认为,在我们国家经济上崛起的时候,需要有相应的中国独特的文化艺术来陪伴、支撑及引领。中国文化应该走向世界,尤其是非常优秀和与众不同的国画和传统诗词。为此,程元友研究和分析了十四、十五、十六世纪欧洲文

转贴于论文联盟

艺复兴中许多画家的个案。他发现欧洲绘画史上的文艺复兴并非是老画种的复兴和发展,而是新画种的产生和壮大,这新画种正是我们今天熟悉的油画。程元友说:“欧洲文艺复兴之前的画基本上是由蛋清画、胶彩画和湿壁画构成的,这些画种的绘画性能都不如油画。所以我提出中国画应该扩大外延,传统水墨写意画和工笔重彩画只是中国画中高级的一部分,需要保护和继承,并将我们的一些优秀的有极大生命力的创新画种纳入中国画范围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画迅速地走进现代、走向世界,做大做强,并在世界艺术品市场中占据相当的份额。”

爱国情怀抒壮志

程元友推动创新,力促国画取得新的发展和突破,不仅表现在身体力行的创作中,也凝结在他的论述与爱国情怀中。为了更好地推动国画的发展,程元友将自己的创新国画《上海浦东新貌》捐赠给了上海世博会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主题活动组委会,荣获“上海世博会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爱心人士”证书。程元友又根据自己长期的亲身经历和体会,写了论文《为实现中国画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被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评为“共和国60年重大创新理论华表奖”,并被载入中共中央党校理论前沿杂志社和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编辑的《闪光的足迹——中国领导干部科学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理论卷中,还被翻译成英文,用中英文双语方式刊登在对外发行的期刊《今日收藏》2010年10月期上,共计有10个整页。

2011年1月21日《中国改革报》还整版发表了他的文章《中国画:守护华夏儿女的精神家园》,文中大力呼吁社会各界重视中国画的传承和创新。为了将中国画推向世界,就在福岛核泄漏事件发生后,程元友赴日参加了第四届中日友好文化艺术交流展,并荣获“中日文化交流特使”称号和证书。

第2篇: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感悟范文

2018年12月18日,根据总行党委统一安排,我支部组织集中收看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并认真学习重要讲话。直播结束后,支部召开党员大会交流畅谈感想感悟,各党员根据自身的经历和理解,联系个人、家庭、单位和行业实际畅谈改革开放40年来的巨大变化,分享改革开放带来的幸福感。

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一个行业的发展可以体现一个国家整体的发展风貌。农商行的发展就是40年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历史见证。四十年来,改革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展开,农商行的的改革开放便是其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回首过去,信用社还是算盘、账本、人工点钞,老一辈用勤勉的双手,不断推进农信的发展。在改革开放后,科技飞速发展,而信合人也凭借其敏锐的科技触觉,始终走在时代的前沿,自助设备、计算机大数据、影像仪和各类智能终端等一系列便民服务手段不断创新,但信合人严谨、细致、追求卓越的工作态度从未改变,服务的质量向着更加高效、更加便捷、更加安全的方向进步。改革开放40年不仅是发展还是传承,不仅是树立了开拓创新的精神,更是加快了发展的速度。

改革开放的40年,也是中国银行业柜台窗口变化的40年。以前办业务必须到银行柜台,存折、存单,还不能通兑,再后来有了银行卡,可以实现通兑还可以通过自助设备办理存取款,现在更是有了网银、手机银行等便捷渠道,让银行的窗口从柜台走了出去。金融科技的创新走进了千家万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改革开放的40年,也是农商行大刀阔斧改制的40年,从最初的农信社到现在的农商行,从原来的治理结构不清晰,到现在的现代银行业公司治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可以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农商行的今天,也就没农商行的明天。

今天的农商行面临的经营和管理压力依旧巨大,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不亚于40年前,因循守旧永远没有出路,畏缩不前只会坐失良机,除了深化改革开放,我们别无他途。毫无疑问,我们只有在更高起点谋划和推进改革,开拓实干,为发展打开新空间,才能让我们赢得下一个40年。

 

第3篇: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感悟范文

今天,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观看了大庆活动,心朝澎湃,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砥砺奋进、从胜利走向胜利。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大党风华正茂。

1921年,中国革命的航船从南湖扬帆起航。风雨苍黄百年路,小小红船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这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

“在庆祝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发表重要讲话,对党史学习教育进行全面动员和部署,为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学党史,悟思想,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应急人,学党史就是要学出“党史中蕴含的主义”,就是要学出“党史中凝铸的热血”,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西方单边主义和民粹主义的迎风再起,学党史显得更加重要必要紧要。

在党史学习中感悟担当的意义。共产党人埋头苦干,始终把为人民谋幸福视为己任,敢为人先、甘做人梯,一心为民。共产党人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党的战斗历史中汲取斗争经验,在党的奋进历史中积淀中国智慧,在党的复兴伟业中铸就民族未来。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只有在党史学习中,感悟共产党人生命的价值,才知道自己的生命该融入怎样的历史长河;才知道干困难事必有所得;才知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尽大多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

今年,面临多项应急任务,又逢人员更迭,任务多,倍感压力山大。党的历史告诉我们: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在党史学习中感悟追求的真谛。在党的历史长河中,志存高远者比皆是,无论是坚守真理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还是立志兴邦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无论是凝聚夙愿的“中国梦”,还是忠于理想的“出来工作,就不能够做官,不能够有私心杂念,不能够有别的选择”,都无不诠释着一个道理——坚定执着追求理想。

“仁者不以盛衰改节,义者不以存亡易心。”立身、处世、干事都必须有坚定执着的理想追求。面对物欲横流的思潮,共产党人是随波逐流还是坚于职守,历史中都能找到答案。因为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西柏坡革命圣地上镌刻的“两个务必”依然振聋发聩,这是跳出历史周期率的必然选择。

第4篇: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感悟范文

去北京看,来天津看

有这样一句话:去北京看,来天津看。的确。

“端午节放三天假,我自驾,特意带着孩子从北京来天津看周邓纪念馆。我是一代伟人的FANS。”来自北京的王梃年先生在周邓纪念馆的大门前对笔者如是说。

走进展馆内,在、邓颖超汉白玉雕像前,王梃年深深鞠躬。也许受他的感染,他的儿子王伟也随着鞠躬。雕像背景是大型壁毯《海阔云舒》。两侧浮雕墙镌刻出、南昌起义、红军长征、西安事变和开国大典、祖国建设等历史性画面。

王先生说:“看到的肖像,我有一种莫名的冲动,眼前浮现出那曾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少年俊朗的身影和在革命峥嵘岁月里那许许多多的故事……”

就在与王先生交淡之际,展厅内人流渐多。尤其是上百名的小学生秩序井然,一声不响地听着讲解员的讲述。我们随着一同听讲。

据介绍,馆内藏品丰富,文物价值甚为珍贵。现已征集到文物、文献、照片及其他资料8000余件,珍品达百余件,很多珍贵文物都是第一次与公众见面。纪念馆展厅包括瞻仰厅、生平厅、情怀厅以及竹刻楹联厅和书画艺术厅。

生平厅是纪念馆的主体陈列中心,面积1200平方米。陈列内容按照时间顺序和专题依次分为:风采、追求真理、拯救中华、总理国务、领导妇运、力挽狂澜、继承伟业、英灵永驻、遗愿化宏图九个部分,全面、系统、生动地概括介绍了邓颖超的光辉一生。

听着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解说,看着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幅幅生动的照片、一个个感人的事迹,全面形象地再现当年波澜壮阔的伟大场景,大家的心灵被深深地震撼了。

展厅内的荧幕上展示了十里长街送总理和举国上下哀悼邓颖超同志的情景时,我想起《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文章。王先生说:“那时,我才十几岁,就在十里长街上。这一幕,我是终生难忘的。、邓颖超为后人留下壮丽辉煌的事业,自己带走的却是一身忠骨,两袖清风。”

情怀厅撷取、邓颖超情感世界中的几个侧面,以“伉俪情深”、“爱满人间”、“举世敬仰”为题,展现他们博大爱心,公仆风范和人格力量。楹联厅和书画厅汇集来自全国的知名人士和著名艺术家们讴歌、邓颖超的竹雕艺术品和书画作品。纪念馆还设有影视厅、多功能厅、贵宾厅,以多种功能来发挥其教育作用。

在电子留言簿上,王伟写下情真意切的观后感:做为一名即将走上社会的大学生,我深知自己的历史使命,从现在开始,严格的要求自己,在做事业之前先学会做人。

展厅中还有互动数码桌、虚拟翻书、150度弧幕电影等高科技展项。互动数码桌边,观众选择一张照片后,可将其放大欣赏,并收听插音器中有关这张照片的故事,新的展示方式让观众非常感兴趣。来自唐山的李先生说:“这里的展览内容特别丰富,展示的手段也多种多样,真好。”

出了周邓纪念馆,王先生决定去觉悟社旧址参观。

、邓颖超始终把天津作为第二故乡。他们在天津度过青少年时代,在天津相识、相知、相爱并共同走上革命道路。他们在这里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一起组织革命社团,传播革命思想,共同投身革命斗争。

位于天津市河北区宙纬路的觉悟社旧址,是一套由7间平房组成的小宅院,青砖木结构,坐东朝西。在繁华的闹市内,这里显得幽静,古香古色。

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刚从日本留学归来,抱着“返国图他兴”的立即投入到这场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斗争,很快成为其中的著名领袖。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经过“五四”运动的锤炼,天津的学生运动已经涌现出两支革命队伍,一支是以南开学校、官立中学等男校为主的“天津学生联合会”,一支是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为主的“女界爱国同志会”。这两支队伍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共同的奋斗方向,但缺乏共同的领导核心。当时,在参加和领导天津革命运动的实践中,逐步认识到:要根本改造中国、改造社会,一方面必须研究新思想,继续探索革命真理;另一方面,必须组织起来,结成坚实的团体,长期奋斗。于是在提议和组织下,一个革命青年组织――觉悟社,于1919年9月16日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前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团体之一。

院内,东面两间是社员们开会、学习和出版社刊《觉悟》的地方。当时参加觉悟社的,恰好是10个男生10个女生,有、邓颖超、郭隆真、马骏、刘清扬等,他们都是骨干。觉悟社成立第6天,共产党创始人之―来到天津,给他们进行首次演讲,表示鼓励和支持。说来有趣,当时为了不影响学习和研究,觉悟社成员规定,在社里不允许恋爱。后来觉悟社解散了,大家各奔东西,最终竟有3对社员结为革命伴侣:和邓颖超,潘世伦和李愚如,谌小岑和李毅韬。

觉悟社旧址从1984年修复以来,每年都要接待数以万计的国内外观众。

平津战役纪念馆,走进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平津战役纪念馆位于天津红桥区子牙河畔,是一座全面介绍平津战役的现代化展馆。聂荣臻元帅题写的“平津战役纪念馆”,镶嵌在展馆的巨大牌楼式眉额上。纪念馆主要由多维演示馆、纪念广场、胜利花园、序厅、战役决策厅、战役实施厅、人民支前厅、伟大胜利厅、英烈业绩厅等组成。

平津纪念馆大厅正中央的铸铜雕像《走向胜利》,再现了中共中央和刘少奇、、、任弼时五位书记的领袖风采;墙屏上主席关于平津战役作战方针的浮雕手迹熠熠生辉;环周巨幅壁画《胜利交响诗》反映东北、华北两大区军民英勇奋战、夺取战役胜利的宏大场面。

战役决策厅内,追溯了中共平津战役的方针和部署等诸多重大历史事实,展示平津战役发生的背景与全国战场的关系,着力表现中央军委,特别是主席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做出将傅作义集团抑留于华北就地歼灭的英明决策的过程。厅内设置主席西柏坡办公室旧址复原蜡像以及大量历史文物,将彼时彼刻的情景生动地再现出来。

战役实施厅内,通过大量照片、文献、实物等史实材料与图表、绘画等辅助展品有机结合,全面、真实地展现平滓战役从发起到胜利结束的光辉历程。该厅设置的巨幅塑型电动图、大屏幕电视、战场景观、电动沙盘等,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和形式,逼真地再现战争场面。人民支前厅内,运用大量史料,翔实地展现了东北、华北各级中国共产党组织、政府和解放区广大人民群众踊跃支前的历史场景,深刻地揭示兵民是胜

利之本这一革命战争规律。

纪念馆陈列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核心、邓小平、和其他领导同志的题词;该展厅介绍了平津战役中牺牲的32位著名烈士和团以上干部、26位战斗英雄和109个英模群体的事迹;悬挂英模群体的锦旗;展出大量奖章、证书和英烈所用物品。英烈名录墙将战役中牺牲的6639名烈士姓名镌刻在上,寄托了对烈士的深切怀念和敬仰。

多维演示馆内,运用现代声、光、电高科技与多元化视听的技术手段,把全景式超大屏幕环球电影、背景画、战场微缩景观结合起来表现战争时空氛围的音响合成,创造出新颖、独特的视听艺术形式,气势恢宏地演示了平津战役多维空间历史画面。

与其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聚餐、聊天上,还不如来这里感受一下良好的文化氛围,边休闲、边长知识,还受教育……很多游客都颇有感触地表示。

盘山,曾经的抗日英雄在此安息

蓟县盘山以其独特的人文景观吸引着游人的眼球。盘山烈士陵园坐落在此,这是为纪念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而修建的。

1941年春,八路军十三团一营,利用盘山天然屏障,抗击数倍日军两天两夜,取得突围战的胜利。陵园附近还有冀东抗日战士当年在岩石上刻写的标语口号和战场、会场、电台、报社等遗迹。园内的纪念碑用汉白玉石块砌成,四周碑文分别是聂荣臻题写的“光荣烈士永垂不朽”、谢觉哉题写的“永远活在人民心中”、李运昌题写的“为人民革命事业而牺牲的英雄们永垂不朽”、宋劭文题写的“抗日英雄浩气常存”。烈士纪念馆内有主席的题词和烈士遗像、传略及烈士英名录。

碑前甬路两侧为烈士墓区,安葬着205名阵亡先烈。主墓为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包森和冀东西部地分委书记田野,陪墓32座,群墓171座。

革命烈士纪念馆位于陵园正中,这里分别介绍了抗日战争时期,曾经在蓟县和冀东从事抗日工作的53名烈士。其中包括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包森、冀东西部地分委书记田野、冀热辽第一专署专员杨大章、抗日支队副司令员白乙化等。馆内依次悬挂烈士遗像以供瞻仰。

园内的石海,是闻名的抗日战争时期的战斗遗址。

据介绍,多年来,在国家有关部门和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陵园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面貌和功用已经发生可喜的变化。这里已是宣、教、训、游为一体的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活动的基地,并辐射到京、冀等地区,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一朵朵浪花,都是传奇

有一天,我路过和平区哈尔滨路,猛然看到墙上嵌着有关佛照楼的简介。1919年3月,时任北京大学图书馆助理员的为送赴法国勤工俭学的留学生,来津住于佛照楼旅店,并结伴前去塘沽观潮,留下“苍山辞故国,溺水投邻村”的诗句。1928年12月中共中央委派政治局常委、中央组织部长在此转达中共“六大”精神,并召开改选后的中共顺直省委常委会议。因该遗址处在市金融中心,现已拆除。据有关部门介绍,已将拆下的遗物保存,择地另建。相信不久的将来,佛照楼这处革命遗址将焕发出美仑美奂的神采。

天津的红色旅游景点其实不少,宛如朵朵浪花,都是传奇:

中共中央北方局旧址纪念馆。1936年至1937年,刘少奇同志受党中央的委托来津担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在此领导华北地区的抗日运动。北方局重组后,统一了思想,肃清了“左”倾错误,为以后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吉鸿昌是著名的爱国将领,为抗日反蒋,他携家来津,现在的和平区花园路4号就是他的居所。这座居所记载了吉鸿昌生前可歌可敬的爱国行为。

第5篇: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感悟范文

[关键词] 每周评论 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 贡献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号角,鼓舞着全世界被压迫的人民。随着世界革命运动的蓬勃开展,中国国内革命形势日益迫近,急需一种小型的政治刊物。与《新青年》等发表长篇论著的刊物互相配合,在群众中展开宣传教育工作,《每周评论》应运而生。从1918年12月22日创刊到1919年8月31日被迫终刊,《每周评论》共发行了36期,刊登了不少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为处于迷茫中的中国人提供了指引,是青年“无限欢喜”的“明灯”。

一、《每周评论》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

撇去资产阶级右翼的恶意攻击,《每周评论》从整体上来看,对帝国主义侵略、资本主义制度和封建军阀口诛笔伐,对俄国十月革命、欧洲各国社会主义革命以及亚洲民族解放运动赞赏有加。将“主张公理反对强权”[1]作为创刊宗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俨然是该刊的政治导向。

(一)坚持政治导向,公开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

十月革命后,率先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公开在《每周评论》等报刊上撰文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阶级竞争与互助》等文章中,详细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并指出“阶级竞争说恰如一条金线,把这三大原理从根本上联络起来”,指明马克思主义“为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

1.唯物史观。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有两个要点:其一,人类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了社会经济的基础。“社会上法律、政治、伦理等精神的构造,都是表面的构造。他的下面,有经济的构造,作他们一切的基础。”[2]“人类的生产方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人类的社会关系又随着人类生产方法的变化而变化,人类的精神的文化更随着人类的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3]其二,生产力与社会组织有密切的关系。“社会组织固然可以说是随着生产力的变动而变动……到了生产力非常发展的时候,与现存的社会组织不相应,最后的阶级争斗,就成了改造社会消泯阶级的最后手段。”[3]向读者们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基本原理。

2.政治经济学说。认为,马克思的《资本论》是“首位一贯的根据那‘在今日社会组织下的资本阶级与工人阶级,被放在不得不仇视、不得不冲突的关系上’的思想立论”[4]。他着重阐述了“剩余劳工”和“资本集中”,剖析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在原始社会,经济上的技术不很发达,一个人的劳动,只能自给,并无余裕。后来技术日精,经济上发展日进,一人的劳动渐有余裕。这个余裕,就是剩余劳工。”[3]在阐述“资本集中”时,他还运用“Trusts”和“Cartels”的组织作为佐证,说他们“把资本都集中于一处,聚集在少数人的手中。于是产业界的权威,遂为少数资本家所垄断”[5]。持有生产手段的乘机夺取剩余劳工,加之资本的垄断,最终会造成阶级对立。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产物,到后来必定反过来消灭资本主义。“此后的世界,全是劳工的世界呵!”[6]

3.阶级斗争说。马克思主义认为,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7]p31。“所谓阶级,就是指经济上利害相反的阶级……一阶级运动改造,一阶级反对改造,遂以造成阶级竞争的形势。”[3]而关于实际运动的手段,马克思主义是“主张除了诉于最后的阶级竞争,没有第二个再好的办法了”[8]。“社会组织的改造,必须假手于其社会内的多数人。而为改造运动的基础势力,又必发源于在现在的社会组织下立于不利地位的阶级。”[3]在中国,工人、农民是占绝对多数的,他们处于劣势,受资本家、地主掠夺和压迫,是运动改造的基础势力。因而,号召“劳工阶级联合他们全世界的同胞,作一个合理的生产者的结合,去打破国界,打倒全世界资本的阶级。总同盟罢工,就是他们的武器”[8]。《每周评论》鼓舞中国人民为自己的彻底解放而斗争。

(二)关注国内外时政,以马克思主义思想观点针砭时弊

“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没有意义”[9]p292。在了解、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同时,先进的《每周评论》作者群自觉将它与社会实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观点剖析社会现象。

1.揭露和批判帝国主义和北洋政府的阴谋,宣传反帝反封建。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人民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如何认识帝国主义和北洋政府是关乎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问题。先进的《每周评论》作者群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揭露了帝国主义和北洋政府的阴暗嘴脸,揭示了他们的侵略和压迫本质。

陈独秀指出,欧战后东洋民族“对外的觉悟和要求是人类平等主义,是要欧美人抛弃从来歧视颜色人种的偏见;对内的觉悟和要求是抛弃军国主义,不许军阀把持政权”[10]。尽管此时陈独秀还没能完全认清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但他揭露了“军阀的亲善是假亲善,是破坏和平的”,踏出了反对军阀专制的第一步。也以犀利的言辞指出:“秘密外交是他们作鬼的契约,常备兵是他们作鬼的保障。他们总是戴着一副鬼脸,你猜我忌的阴谋怎么吞并、虐待那些小的民族。虽然也曾组织过什么平和会议,什么仲裁裁判,但在那里边,仍旧去规定些杀人灭国的事情。”[8]号召一切被压迫的民族团结起来,积极开展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

2.重视国内劳工现状,启示工人通过罢工等形式维权。刊物还很重视中国国内劳工问题,专设《国内劳动现状》栏目,报道国内劳工现状。刊物先后报道了北京、唐山、上海等地的工人状况,涉及煤矿工人、人力车夫、理发师等多个行业。通过文字,真实地展现了底层工人的劳动状况。作者主张工人成立团体,加强团结,进行自觉的有组织的罢工。此种看法,不仅体现了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勇于在理论上进行探索,而且已注意到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他们的这种启蒙性宣传,对于中国工人阶级实现从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的转化,是必不可少的。

3.报道世界革命高潮和工人运动,讴歌劳农。在关注国内劳动界的同时,《每周评论》还积极报道世界革命运动,尤其在1919年2月以后,对于世界革命高潮和工人运动的报道更是不绝如缕。《每周评论》第11期报道了“巴哇利亚的革命”。第13、14期报道了东方民族解放运动,介绍了朝鲜独立、汉城工人罢工、商店歇业的动态,第16、17期连续报道了匈牙利革命的情形以及新政府的状况,其中说道,“从俄国革命以后,发生了一个布尔扎维克主义,欧洲各国惊慌得不得了,深恐这种布尔扎维克主义传到他们国里来”[11]。第18期又以《各国劳农界的势力》为标题,综合报道了“俄国劳农政府的组织”“匈牙利新政府中劳农的势力”“巴利维亚劳农政府的宣言”,指出“自俄国布尔扎维克主义战胜之后,欧洲劳农两界,忽发最大的觉悟,人人出力和资本家决斗。他们的势力,已经征服了好几国”。文中还指出,“俄、匈、德、巴(巴利维亚)等国劳农一个个都出来组织新政府,实行他们社会共产主义”[12]。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欧洲掀起革命浪潮,世界革命运动随之高潮迭起,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意识到“现在和从今以后的革命,是无产阶级对于资产阶级的革命,这种革命有世界的性质,将来的中国,自然也是不能免的”,“这种革命,一定要是从劳农阶级起的”[13]。正如所说:“俄国的革命,不过是使天下惊秋的一片桐叶罢了。Bolshevism这个字,虽为俄人所创造,但是他的精神,可是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精神。所以Bolshevism的胜利,就是二十世纪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新精神的胜利!”[14]世界革命运动报道激发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觉悟,他们开始重视理论的力量,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反思国情,主张用革命手段改造社会的思想逐步萌芽和成熟。

二、《每周评论》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贡献

一纸文字,胜过十万毛瑟枪。作为大众传媒,《每周评论》每周发行,信息传播快,实效性较强,且发行量大,读者面广,宜于阅读和保存,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推动进步报刊的涌现和成长,扩大了马克思主义传播渠道

《每周评论》出版后,带动和影响了一批进步报刊的创办和成长,例如《星期评论》《湘江评论》《星期日》等等,它们在精神上和形式上都与《每周评论》很是相似,因而《每周评论》给予这些刊物兄弟般的评价[15]。当时,上海的《星期评论》与北京的《每周评论》、湖南《湘江评论》齐名,“以研究和介绍社会主义特别是世界和中国的劳动运动获得了盛名,在当时的进步知识分子中起过很大的影响”[16]p162。而湖南的《湘江评论》在的主持下,成为当时宣传反帝反封建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力阵地,许多人认为它“眼光远大”,“魄力充足”,“议论精湛”,“内容完备”,是全国“最有分量、见解最深刻”的刊物之一。正如欢迎陈独秀出狱诗中说的:“你今出狱了……却不见了你和我们手创的报纸!可是你不必感慨,不必叹息,我们现在有了很多的化身,同时奋起;好像花草的种子,被风吹散在遍地。”[17]进步报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渠道,许多爱国青年正是在这些刊物的影响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二)促进的开展,促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18]p1471期间,《每周评论》如实、详细报道了五四当天下午学生运动的情况、学生喊的口号、游行路线、沿街群众对学生运动的反映、巡警宪兵游击队批捕学生的经过等等;揭露了反动政府的镇压行为,披露了反动政府限制爱国人士爱国活动、控制不利于其统治的言论的卑劣行径;及时总结了运动中的经验教训,号召人民群众团结一致对付当前的主要敌人。为了赢得斗争的胜利,《每周评论》郑重地告诫人们要加强团结。为了对付共同敌人,即使革命队伍内部立场观点暂时不一致,也要顾全大局,团结合作。“我们抱暂时同一目的的人,不要管以前的事,不要问以后的果。现在要努力合作,既然看破卖国贼的奸计,更要努力合作[19]。《每周评论》时刻关注五四动态,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指导具体的社会运动,为的开展提供了方向指引。

《每周评论》在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和作用。《每周评论》所进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提高了人们的思想觉悟,促进了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在先进知识分子中间掀起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热潮,帮助进步青年树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走上了正确的革命道路。

参考文献:

[1]陈独秀.每周评论发刊词[J].每周评论,1918(1).

[2].再论问题与主义[J].每周评论,1919(35).

[3].阶级竞争和互助[J].每周评论,1919(29).

[4].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J].新青年,1919(5).

[5].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下)[J].新青年,1919(6).

[6]蔡元培.劳工神圣[J].每周评论,1918(1).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新纪元[J].每周评论,1919(3).

[9]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0]陈独秀.欧战后东洋民族之觉悟及要求[J].每周评论,1918(2).

[11]匈牙利的情形[J].每周评论,1919(16).

[12]各国劳农界的势力[J].每周评论,1919(18).

[13]一湖.中国士大夫阶级的罪恶[J].每周评论,1919(20).

[14].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J].新青年,1918(5).

[15]欢迎我们的兄弟[J].每周评论,1919(28).

[16]五四时期期刊介绍(第1集)(上)[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8.

[17].欢迎独秀出狱[J].新青年,1919(6).

第6篇: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感悟范文

一、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

在全公司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对于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政治意识、提高政治站位,从讲政治的高度做好企业工作,坚定不移贯彻落实系统“十四五”战略规划,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党史学习教育的目标要求

坚持学习党史与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企业发展史相贯通,坚持理论指引和战略引领相结合,坚持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相统一,坚持固本培元和守正创新相融合,从企业发展历程、行业发展趋势中准确把握物流行业发展规律,自觉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贯彻落实系统“十四五”规划落实的具体措施。

三、学习重点

(一)主题主线:

“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二)主要内容:

1.深刻铭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

2.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国家和民族做出的伟大贡献。

3.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为人民的初心宗旨。

4.系统掌握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

5.学习传承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中铸就的伟大精神。

6.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成功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宝贵经验。

四、工作安排

党史学习教育贯穿2021年全年,突出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全面学习党史为重点,深入了解党的百年奋斗史,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特别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学习注重融入日常、抓在经常,面向全体党员。具体安排如下:

(一)部署启动(5月6日-5月11日)

1.成立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组员:XXX XXX XXX XXX XXX

以上人员如有工作变动,相应职务由接任者自然接替。

2.设立党史学习办公室

党委工作部

3.召开党史学习动员部署会

根据上级党委部署研究制定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在公司召开党史学习动员部署会。

(二)开展专题学习(5月-12月)

1.学习内容:

(1)认真学习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和总结大会讲话,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持续跟进学习最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

(2)学好用好《论中国共产党历史》《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论述摘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中国共产党简史》等指定学习材料和《中国共产党的1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改革开放简史》《社会主义发展简史》等重要参考材料。

(3)深入学习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

2.学习形式:

(1)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在自学为主的基础上,采取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举办读书班等形式,分专题开展学习研讨。

中心组学习(4次):

5月11日:学习《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学习研讨

7月:学习《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学习研讨

9月:学习《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论述》,学习研讨

11月:学习《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学习研讨

读书班(3次):

6月:《中国共产党简史》学习研讨

8月:《论中国共产党党史》学习研讨

10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学习研讨

(2)党支部:各党支部采取“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等形式,结合实际开展座谈会、故事会、读书活动、知识竞赛等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以上活动均可与共建单位联合开展。

5月座谈会:学习《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或公司《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施方案》,对党支部学习党史工作进行部署,党员谈谈学习党史的途径、方法等

6月读书会:领导班子成员到所在党支部参加读书会,选择一本自学的党史书籍,分享学习感悟。(领导班子在党员发展大会上讲党课)

7月或11月故事会:党支部书记分享党史故事,全体党员参加故事会。(支部书记在组织生活会上讲党课)

8月知识竞赛:各党支部在内部开展党史知识竞赛,每支部选拔2名党员参加党委党史知识竞赛决赛活动。(党委为全体党员发100道党史学习题库,择日在会议室组织8名党员同台竞技,一个支部一组,轮流答题,一组20道题,一共5组,答对1题得1分,答错不得分,超时不积分,平手时加时答题库外的题目,积分最高的党支部为冠军,给整个支部党员奖励电影票或话剧票)

(3)全体党员:在参与党支部集体学习外自学上述学习内容,每位党员从指定书目中选择1本党史学习书籍。

(三)讲专题党课。(6月-7月)

“七一”前后,党委班子成员到所在支部讲党课1次,党委班子成员可以从党的历届代表大会、党的重大历史事件、党的重要人物、党史故事、读党史书籍感悟等方面准备党课内容(可结合读书会内容准备),党支部书记在所在党支部讲党课1次(可结合故事会内容准备)。

(四)加强教育引导。(5月-12月)

1.配合集团及上级党组织积极参与“大国顶梁柱、永远跟党走”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央企百年跟党走”主题党日活动。

2.开展 “两优一先”表彰,深度挖掘提炼宣传先进精神,着力打造系统献礼建党百年的精品文艺力作,汇聚做推动企业深化改革、转型升级的强大精神动力。

3、结合建党100周年主题,组织开展“齐心向党,学党史主题拓展活动”,主题参观等实践活动,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引导。

(五)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专题组织生活会。(12月)

党委要召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各党支部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要严肃认真,开展党性分析,交流学习体会。

(六)注重总结成效。及时总结提炼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做法经验,把学习教育成效体现在公司未来五年发展开新局、起好步上,体现在公司改革企业高质量发展和党的建设创新拓展取得的重要成果上,体现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实践效果上,及时健全完善相关制度,形成长效机制。

五、工作要求

1.压紧压实责任。党委和党支部要切实扛起主体责任,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把学习教育紧紧抓在手上。

第7篇: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感悟范文

一、对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的感悟体会

在江西视察期间,对江西工作提出了新的希望和“三个着力、四个坚持”的总体要求。他殷切希望江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向改革开放要动力,向创新创业要活力,向特色优势要竞争力,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新胜利。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为我省发展把脉定向、量体裁衣,提出了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总体要求和目标路径,为江西改革发展赋予了新使命、描绘了新蓝图,确立了新坐标、指明了新方向。实践已充分证明,的莫大关心、悉心指导,是推动我们前行的澎湃动力和根本遵循。我们一定要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的基础上,切实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我区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向改革开放要动力,向创新创业要活力,向特色优势要竞争力,攻项目、壮产业、促改革、优环境,全力当好九江市发展‘火车头’,助力九江融入长江经济带,振兴江西北大门,打造区域率先发展战略高地。

二、对关于全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示的感悟体会

指出,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福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安全主管部门广大干部职工贯彻安全发展理念,甘于奉献、扎实工作,为预防生产安全事故作出了重要贡献。他还强调,各级安全主管部门要牢固树立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的红线意识,以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为重点,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系统建设,统筹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当前,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工作不能有丝毫松懈。我们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践行“两个维护”的高度,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安全生产意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防范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确保全区住建系统安全生产形势平稳,为迎接新中国70周年华诞提供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三、对关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重大战略部署的感悟体会

第8篇: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感悟范文

关键词:主导角色;主体意识;共同体;对话

从教即将满十年,读到新课标中“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句话时,我竟蓦然一惊。我在心里问自己,十年之前,我初读这些印在课本中的文字时是怎样在感受?十年之间,我能记住多少反复阅读文本时产生的新的念头?十年之后,我能否找到阅读带来的新的振奋?所谓“对话”,作为“对话”中的“你”和“他”――学生、编者,似乎已经在被忽略与被遗忘中。连对话必需的对象――文本都已经被省略。徒自剩下看到重难点的“我”自言自语。又谈何“对话”!如果“对话”的只剩下自己,所谓的“研读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就一定是空谈!如果教学只知道重难点,“课堂改革”“教育改革”终将殊途同归!

教学的意义何在?“课改”的目的何在?我想,新课标已经给了我明确答复,那就是让学生、教师、编者作为“你”“我”“他”进驻文本,在语文课堂实现真正的对话!

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阐述我的理解。

一、要求教师必须作为主导者“我”的角色进驻文本

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阅读教学中起着引领作用。阅读首先应该是教师从文本中感知、感受、提炼以至提升的过程。唯有教师进驻文本,抛却任何解读和教参,秉怀一颗赤子之心真正实现“裸读”,“对话”中才会有“我”这一主角的真实存在。才能在课改后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从容不迫、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如何实现进驻文本?

1.教师必须有高度的自信和对文字持续的热情

回顾这十年的教学,我依然怀念刚走上讲台时的自己。狂妄而自信,几乎每篇都是在用自己真实的阅读自我陶醉和自我表演,激情昂扬的投入震慑住了学生。学生虽有些云里雾里,却对文字、对文学有着向往和憧憬。学生崇拜的眼神更是激发了我对课本延伸拓展的热情。课余的交谈也无形中感染和影响了学生的阅读取向。那时,我真正感受到“教学相长”的满足与充实。

2.教师对文本还得有探索和研究的自觉

常常在困惑,是什么改变了我,让我失去了阅读的兴奋和满足。最先降低我热情的应该是考试吧。学生和我的陶醉,并没有带来他们成绩的骄傲。许多涉及原文的考题,他们无法在我的课堂找到标准答案。我心急如焚,四处讨教的结果是奉教参书为“法宝”。阅读已经无关紧要,拓展更是看不到实效。失去阅读的自觉,语文课变得味同嚼蜡。

二、强化学生作为主体带着“你”的意识进入文本

众所周知,阅读教学真正的“难”,并不在于教师自己掌握知识、挖掘教材的困难。而在于学生对“教”的认知和态度。“课改”之难,也不在于教师能否把课堂还给学生,而在于学生是否能真正把自己当课堂的主人,是否有自己就是“对话”中的那个“你”的意识。

1.教师体悟学生“学”之难,以“学”定“教”

解决“教”之难,首先得体悟学生“学”之难,让学生认可你的“教”。如果我们老师不体悟学生“学”之难,徒自慨叹“你们怎么这么笨”“基础这么差”。其实也就意味着你无法真正研究教学。甚至会意识不到,教学中真正的重难点就是学生出错和不会的地方,从而导致设定无效的教学目标。自然就会使教学难上加难。体悟学生之难,打开理解的窗户,学生才能在课堂敢说、能说。

2.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建立主动进入文本的意识

如何帮助学生进入文本,新课标也给了我们明确的方向。“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感受”是我们从文字中汲取的第一口“奶”,就像珍贵的“初乳”,是我们阅读体悟、阅读教学的起点。只有有了感受,兴趣和探索意识的纽带才能形成。当然,教师必须把握恰当的引导点,切忌在这一阶段围绕相关语文知识进行“系统、完整的讲授与操练”。

三、推动教师“我”和学生“你”作为共同体对话编者“他”

课改环境下的课堂,需要引入第三方来推动探究文本的深度,新课标也要求我们实现“教学内容的整合”。而教学内容整合的第一人是编者,课堂对话的基础――文本,也有编者的意图。所以,在师生合作基础上,我们还必须推动教师“我”和学生“你”作为共同体对话编者“他”。

当然,共同体中,亦有主次。教师作为主导者必须先行,了解课文的来源、原著、原址,课文性质、编入缘由、编者意图……把读课文的感受和体验放到原文、原著、原书中去品读感悟,记录同与不同,找到与编者对话的契合点。同时,判断和选择出能与学生共享的收获,共析的困惑。最后确定与学生共同对话编者的问题。

四、认识四者的对话是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和有选择性的过程

第9篇: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感悟范文

庆祝七一建党100周年心得感悟材料一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7月1日上午8时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将发表重要讲话。“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我们党发展壮大起来不容易,夺取政权不容易,建设新中国不容易。老百姓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各民族谋幸福。”今年6月,在青海考察时指出。总书记这一精辟论述,是对党的百年历史的深刻总结,是对党的性质宗旨的生动诠释,是对党的初心使命的高度概括。

“只要我们为人民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中直接阐明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党的十八大以来,更是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一系列关于“人民”的论述凝聚着“人民至上”的崇高情怀。“人民至上”不只是一句响亮的口号,而是中国共产党的制胜“法宝”。

中国共产党把“人民”定位得如此之高,就奠定了其不变的追求。中国共产党之改变、影响历史,根本之点就在于把“人民”深深地烙写进了历史。历史从来都是人民的历史,但有了中国共产党,历史才真正具有人民色彩。“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既符合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更凸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无论纵观历史还是放眼全球,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有如此的心胸,才有如此的底气!

在百年奋斗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如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实现,并以更加蓬勃的姿态奋进新时代。在的系列论述中,“人民”始终是核心,要求“全党同志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战胜重重困难,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把国家建设得繁荣昌盛,其根本原因就是自始至终把“人民”作为自己坚强后盾和力量源泉。“永远同人民在一起”,这不仅是的执政理念,也是中国制度的真实写照。

回首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其根本出发点就是“惠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将“计划经济”转向了“市场经济”,激活了民生发展最关键的密码。四十多年过去了,中国的变化岂是一个“翻天覆地”形容得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翻了好几番,从基本解决温饱到部分实现小康,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路走得艰难,但也走得辉煌。无数实践再次证明,只有依靠人民,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才有日新月异的辉煌。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的民生工程更成了最主要的工程。反复强调:“一切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我们就坚决地干、一刻不停地干”。不管是反腐倡廉还是脱贫攻坚,其实目的就是一个:让群众的利益不受伤害,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在这两场攻坚战中,我们党始终以百姓的满意度来衡量工作的好坏。为此,亲自走进很多农家,实地考察调研,与百姓亲切交谈,目的就是了解最真实的农村,然后才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关的策略,确保“人民”满意。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红色江山来之不易,“人民就是江山,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要守住这片红色江山,让人民的江山永固,“人民至上”就是最强势的“法宝”。站在“两个一百年”的交汇点上,新的征程已经启航,承载着人民利益的伟大事业将展现出更加勃勃的生机,从而凝聚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向着更加高远的目标前进!

庆祝七一建党100周年心得感悟材料二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7月1日上午8时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将发表重要讲话。

看着今天的新中国,我不禁回忆起这一百年来你所走过的风雨历程。你就像是一把烧穿旧中国黑暗**的不屈烈火,也是一轮照耀新中国迅速前进的当空骄阳,带领中国人民走上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道路。从小小红船到今天行稳致远的巍峨巨轮,未来我们也将以你为启明星,继续跟着你的步伐,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

你作为燃烧旧中国黑暗的“烈火”,传给世人以坚定信念就失志笃行的忠贞精神。1840年鸦片战争后,神州陆沉,中国羸弱,百姓疾苦,众多仁人志士为救国救民于水火之间,倾其所能,但都以失败告终。直到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社会主义,诸多革命先驱们在经过不断的实际验证和理论选择后,你作为中国的第一个工人阶级政党诞生,名叫中国共产党,并以推翻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为目标而奋斗。你始终坚守着信念,从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到井冈烽火,从西安事变到全面抗战,从重庆谈判到三大战役;又从“不能因为今天你们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的李大钊,到“坚持革命继吾志,誓将真理传人寰”的夏明翰,再到“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赵一曼,不论是你还是为你而浴血奋战28载的勇士们,都为忠贞不渝的革命理想而奋斗,至死不休。回首28载解放路,你是烧穿旧中国黑暗的烈火,而我们也能从你身上汲取源源不断的英雄气概、坚定信念和不惧前路艰险、笃定前行的无畏勇气。

你是照耀新中国迅速前进的“骄阳”,传给世人以要搞建设就要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上下举民同欢,但你丝毫没有松一口气的想法,反而提振信心,紧抓建设。面对着清理战后余毒、改善民生发展、振兴国家经济等重大方面的严峻考验,你也没有遇难而畏,反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拿起“拼搏”的武器,开展自力更生。从“一化三改”到提出“五年计划”,每一步都精心筹备,从“小米步枪”到“两弹一星”,每一步都坚定不移,又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改革开放每一步创新求进……你始终像是当空激情燃烧的骄阳,感染着团结勤奋的中国人民开展如火的建设。尤至今天,耳边听到“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感谢党把我派到最困难的地方,越是最困难的地方越能锻炼人”“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等话语就能感知到建设年代前辈们拼搏奋斗的干事精神。70余年的激情建设下,中国愈加富强、民族愈加壮大、人民愈加幸福,而你从中所展现出来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的干事作风和纪律严明的做事风格,时至今天依然是全国上下所推崇的。

你是指明中国未来道路的“启明星”,继续引领中国人民走向幸福、中华民族走向复兴。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一百年”目标已经实现,并胜利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然而“行百里者半九十”,伟大复兴中国梦,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必将持续围绕你的发展路线开展奋斗、拥护你所做出的正确决定,确保你始终是全国各族人民的主心骨。而且你通过百年来所经历的奋斗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也生动形象的印证了这一点,从团结带领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到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很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经验;再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了经济的迅速飞跃发展,中国成功绝非偶然,只有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道理早已根深蒂固!未来我们也将继续以你为“启明星”,不断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中国复兴梦!

庆祝七一建党100周年心得感悟材料三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7月1日上午8时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将发表重要讲话。在讲话中提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讲好党的故事,党员干部可以更加深刻地领悟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真谛,不断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初心使命,发扬斗争精神,凝聚奋进力量,奋力谱写新时代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

讲好党的故事,传承信仰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首关不过,余关莫论。信仰坚定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对党忠诚是党员干部的根本政治担当。百年党史孕育出无数信仰坚定、对党忠诚的英雄人物。无论是“砍头不要紧,只有主义真”的夏明翰,还是“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赵一曼,他们以生命赴使命,用热血铸忠诚,誓死捍卫心中那份坚定的革命信仰。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学好党的历史,讲好党的故事,在政治历练、思想淬炼、实践锻炼中提高政治站位,把准政治方向,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让理想信念更牢,思想境界更高,党性修养更纯,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

讲好党的故事,厚植坚守本心、一心为民的深厚情怀。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始终是共产党人不变的初心和使命。长征时期,三名女红军在自己缺衣少食的情况下始终心系群众,剪下自己的“半条棉被”送给老百姓;“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的原兰考书记焦裕禄即使病重也依然坚守在治沙一线……这些感人至深的故事无不体现着共产党人矢志不渝、为民奉献的精神品格。广大党员干部要讲好党的故事,讲好英雄的故事,在实践中不断厚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为民情怀,砥砺“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初心,尽心尽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讲好党的故事,赓续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红色基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伟大的斗争史。敢于斗争是我们党的鲜明品格。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改革开放,我们始终坚持斗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换来如今和平稳定、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广大党员干部要讲好党的故事,从红色故事中汲取精神力量,赓续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红色基因,激发党员干部的爱党爱国之志和奋进奋发之力,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踔厉风发的先行姿态、实干苦干的工作作风,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让民族复兴的希望在心中升腾,让全民奋进的力量在脚下汇聚,携手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庆祝七一建党100周年心得感悟材料四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7月1日上午8时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将发表重要讲话。在讲话中提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这既是穿越百年的青春回答,亦是历经百年的时代考题。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有着新的使命、新的奋斗、新的未来,唯有激荡青春热血、牢记宗旨理念、保持拼搏姿态、树牢道德风范,方能在这份历经百年的时代“答卷”里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激荡青春热血,以坚定信仰领航奋斗人生。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信仰不只停留在穷苦潦倒、头破血流的“觉醒年代”,在富裕富足、平安喜乐的今天依然十分重要。在国民尚未觉醒之时,陈独秀、李大钊等思想先驱,用新文化、新思想激发国民奋发图强之热血,毛泽东、周恩来等一大批青年人,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和探讨人生价值意义的思考与选择中,毅然走上革命道路。直至今天,“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燃灯校长”张桂梅、“当代愚公”毛相林等新时期最可爱的人依然用信仰标定着新时代的航线,为我们躬身示范、挺身引领。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我们应当更加坚定理想信念,翻涌心中热血,带着前人的精神和意志,砥砺前行、奋发作为,不断攀登新的人生高度。

牢记宗旨理念,以孜孜深情渲染人民底色。“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对“人民”二字的深刻见解,饱含着人民领袖对人民的真挚情怀,映照出百年大党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为我们一切工作指明方向、提供遵循。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人民是力量之源,我们党只有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奋斗,才能够立于不败之地。一旦损害人民利益,失去人民的信任,离开人民的支持,我们党就会被人民所抛弃,被历史所淘汰。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我们应当时刻牢记为民宗旨,吹着振兴的“号角”,搭上发展的“快车”,立足岗位,多为人民做“好事”,多帮人民解“难事”,让“一枝一叶总关情”成为敬民亲民、爱民惠民的生动实践和具体表达。

敢于知重负重,以拼搏姿态斗罢艰难险阻。近日,在“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强调:“越是伟大的事业,越是充满挑战,越需要知重负重。”知重负重,这一铿锵有力的表达,是总书记对全体党员干部的殷殷嘱托、切切期许。从一代人的思想觉醒到革命战争的全面胜利,再到决胜脱贫攻坚、决胜小康社会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全面稳定可控,我们一批批党员干部,不畏困难,负重前行、负重“逆行”,用清晰的足迹印刻着时代前行的“道路”,为时代新人“打样”,为党的事业“赋能添彩”。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迎难而上,敢去啃“最硬的骨头”,敢去抓“最烫手的山芋”,不断拼搏奉献,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