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病人心理护理的措施范文

病人心理护理的措施精选(九篇)

病人心理护理的措施

第1篇:病人心理护理的措施范文

临终关怀是一种特殊的护理。它不以延长临终者生存时间为重,而以提高病人临终阶段的生命质量为宗旨。它直接的目的不是为更好的生,而是为了更好的死。〔在面临死亡阶段保持舒适状态,走完人生的最后道路。〕

据我们对30例诊断明确,治疗无望,濒临死亡的住院病人,实施了临终护理体会最深的是,对临终病人在积极抢救的前提下,辅以心理治疗,使处于濒死阶段的病人可能得到快慰和生命延长。不仅可以达到相对“安乐”的目的,而且更能体现人道主义精神,符合我国国情,这就是当今提倡“临终关怀,人文护理”的内容。

利用语言的感染力及其诱导作用,提倡优质的生物环境与人际环境是心理护理的主要手段,如何发挥语言艺术的作用、注意观察临终者的心理变化和要求,以及灵活的调整周围环境,去理解、调整病人的心理状态,给病人以坚强敏感的心理支持,是心理护理成败的关键。本文着重谈一下如何满足临终病人的心理需要并给予心理支持及护理措施。

一、 语言与非语言交流技巧的运用

交流是一个人把他的思想观点或感情传递给另一个人的过程。护士交流的技巧和灵敏的感觉能力,常有助于安慰病人和解决病人身体或心理方面的痛苦。只有掌握交流的技巧,对病人表示深切的同情与理解,启发病人讲出自己的思想顾虑,然后再通过交流,对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工作和医疗指导,在减轻病人心理负担的基础上,相应地减轻其身体方面的痛苦。结合临终者生理、心理的特殊规律,从生理角度,并不期望治愈其所患疾病,而是为了使患者置于较为安适状态。从心理学角度,使预感临近死亡,对疾病的进展感到不安和畏惧的患者,从对死亡的恐惧和不安中解脱出来,从容地死去。我们对不治之症的病人进行临终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我们利用语言交流的方法使临终者,正视现实,摆脱困难。如:一位x线科副主任,患急性白血病,因他已感冒就诊,加上几日内周身出现大片的出血点与瘀斑症状,一系列血象检验,出于职业敏感引起他的怀疑和重视。当他被确诊为白血病时,他与其他患者一样进入否定阶段,不敢面对自己的疾病,产生了恐惧心理,惧怕死去。此时出现害怕孤独,需要有人陪,需要能多听到他的病情,他非常希望医护人员去探望,接近他,有更多的机会了解他的病情,是否还有其他疾病可出现类似症状,不会的,一定是化验结果搞错了,渴望医生护士能常看望他。这时,护士要尽量注意倾听,表示热心、支持和理解。使用合适的神态,维持适当的希望感,但不应该采取回避或欺骗手段。我们是这样对他讲的:“您多年从事x线工作,是否有过这种症状?”他回答:“没有。”“那我们就要观察一下了,先好好休息,从饮食上多注意一下,如:多吃些花生皮煮水、肉皮、大枣……”在与病人交往中使用通俗、明确、易于为病人理解的语言,注意说话的语气音调的使用,它会起到帮助表达语意的效果。尤其是对癌症病人,随着病情加重,甚至面临着死亡的威胁,他们的心情沉重,情绪很坏,焦虑伴随着侥幸,悲哀,伴随着反抗,担心和忧郁,平静和绝望,在这种消极复杂的心情支配下,多数患者表现出烦躁易激怒,护士面对这种情况,除十分必要的提醒和制止外,最好的办法是坐下来保持沉默,对病人各种责问,不满等不作回答。在这种情况下保持沉默,能很快地使病人冷静下来。

相反,对答、解释、争辩会进一步激化病人的情绪。坐下来就证明我们已经腾出时间行动上表现出同情与理解,让病人尽量倾泻自己的情感。护士也要让病人觉得你是在积极认真的特别关心地去听,不是听听而已,花上充分的时间去倾听,在谈话中随时注意病人的反应,护士善于从病人的言语特点,语调、声音大小,面部表情等方面,发现他的内心活动,然后据此而因势利导地引出问题,这是十分重要的。按上面的病例继续为例,他按着护士交代的饮食去做了,可仍有新的大片瘀斑出现,病情不断的恶化,他的情绪进入了绝望,问到了我是否快死了。在表达了“是不是白血病”这一内容的同时,话里还倾诉着痛苦和郁闷的心情。如果我们单纯的告诉他:“是的,你患的是白血病。”不如我们带着感情去安抚,关怀地答到:“你所患的病很严重,院里正在全力以赴地对你进行治疗,你所需的药品,正在想尽办法,保证用药,你知道已有专人去外地专程为您购药。有这么多同志在你身边,你不会感到孤独的,你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出,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会随时出现在你的身边。”使临终者在生前最后一段时间内看到自己价值的意义。通过临终护理,让病人看到社会、国家、家庭在自己临终前仍然对自己进行无微不至地照料,将是对他的一种极大的安慰。因而可以减少恐惧。这无疑是对临终者和活着的人的一种精神净化。临终护理也是对患者家人的一种精神宽慰和精神补偿。自己的亲人即将离自己而去,对谁来说都是痛苦和不安的,对谁来说都愿意为即将死去的人做些什么,满足死者的一切要求,以减轻自己的悲痛。这位病人在临终前说到我不在恐惧,不在忧虑,不在孤独,也没有被抛弃,没有受鄙视,看到的是尊敬,关怀。爱护我。即使我马上离别人世,也无遗憾,谢谢大家!医护人员的语言只有引起临终病人的心理共鸣,才能奏效。所以,只有细心观察,灵活诱导,抓住病人瞬间表情,言谈举止的细微变化,以窥探其复杂多变的心理特征,敏锐地选择恰当的语言,抓住主要矛盾,巧妙地配以适当的表情和手势,有的放矢地进行语言诱导,逐渐消除病人的愤怒、疑虑、烦躁、悲伤等有害心态,代之以镇定自若、信赖、快慰的有利心态,去正视事实,配合积极的对症治疗和抢救措施,使病人真正能在临终阶段尽可能多点的享受人间的友善和温馨,美好与幸福,在自然的安乐中渐渐离开人生。

(二)非语言交流包括眼神、面部表情、神态、体态、姿势等。非语言的行为,往往体现一个人的真正动机和内在需求,一般患者的需要常用语言方式表达,而临终病人随着病情的恶化和出现复杂的心理,这对他们的需求多为非语言式表达。在死亡不可避免时他们更多地需要身体的舒适及心灵上的平衡和安宁。维护临终病人的尊严,减轻其生理、心理上的痛苦及其家庭成员的悲痛,实行人道主义,是非语言行为护理要达到的目的,目光接触是非语言交流的主要信息通道,人们常称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目光可以传递感情,也可以影响他人的行为,可以保持双方的思路一致。如:语言障碍的病人对某些护理人员的到来会表现出欣喜、欢乐、兴奋的目光,说明他们欢迎护理人员的到来,目光中流露出信任的情绪。如病人用愤怒的目光或是面对墙壁,或是闭上眼睛,表示他有不信任感,或是有难言之处。这时护士不要回避,应找出根源加以解决才是。我们曾护理过一位喉癌术后一年,转移多处的患者。此患者已40岁,孩子只有7岁。他的心情明显的忧郁,极度的悲哀和痛苦,经常流泪,妻子怎么护理也不对,经常摔东西,又经常用乞求的目光看着护士。他的情绪进入了绝望期,逐日沉默,出现了孤独感。针对此情况,我们坐下来开始同样保持沉默,用关怀的目光看着他,似乎在问他有什么要求吗?无声陪伴在他的身旁,这种做法也是给病人温暖与力量的一种表现,等他安静下来,我们便询问加以手势进行开导式的发问,他的妻子才告诉我们,她把孩子寄托给亲属照管.他放心不下,加上有生之年已不多了,希望女儿也能在身边。我们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具体的处理方法,用真挚的语言,充满同情、关切的目光告诉他,破例让妻子和女儿一起陪伴他度过最后的时光,在病室可以摆放鲜花和他喜爱的用品。他用满意而感激的目光微笑点头向护士表示谢意。他的情绪一下就好起来了。这一实例阐述了对临终病人非语言行为的护理,它不同于一般的护理,它通过患者的细微甚至瞬间举止神态来窥探其心理状况,要研究临终者的心理,并对他们有一颗爱心,诚心和责任心。这样,护患之间才能沟通,在临床上才可以真正实施非语言行为护理,同时,也体现对其家属的关怀,从而减轻他们的负担,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共同帮助垂危病人平静地度过人生的最后时刻。

二、环境的灵活性与心理的重要性

南丁格尔曾说过:症状和痛苦一般认为是不可避免的,并且发生疾病常常不是疾病本身的症状,而是其它的症状,全部或部分需要空气、光线、温暖、安静、清洁……。环境对一个即将结束生命的人来说,是需要感觉温暖和情谊的,为此要为临终者创造一个优美的周围环境是极为重要的。临终护理是特殊的护理,如果仍按教条的管理病室,严格控制探视,会使病人及家属感到不尽情理,增加悲哀。为此我们采取了放宽正常的病房管理:1.对环境的处理。我们除提供充足的空气,光线及温暖、安静、清洁的环境。对病室的空间设计采取灵活的态度,病室摆设鲜花,精美的挂画,允许摆放病人喜爱的物品,避免产生死亡之屋的气氛。2.根据临终病人对生活的依恋和亲人永别的痛苦心理,在处理人际环境中,允许最亲密的人日夜陪伴,在不影响病人休息情况下,可以允许适当的探视,不规定时间,让病人多享受一份人间的情谊,针对患者对死亡的否认――回避――认可的心理。护理人员不能采取回避的态度,主动关心病人,象对待其他患者一样,从他们语言或非语言的表情暗示中,了解病人的真正需要,主动询问,鼓励,而不象以往对待危重病人那样忙于处置给药,要充分理解病人的情感,协助安排处理未了的心愿,使病人及家属的心理尽量放松,坦然的迎接死亡的来临。优质的生物环境和人际环境,会使病人在临终前的一段特别人间的温暖,社会的尊重。医护人员的关怀,会使病人感到他晚期的生命与他的死亡对人们是重要的,从而使生命垂危者安静、舒适的走完人生的旅途。

随着人们对二个文明要求的提高,对临终问题越加关注,每个人都希望安详、平静的死去,为此给护理工作提出了特殊的护理内容,要求通过良好的临终护理,使之能够比较“舒服的死”,通过临终护理体现出一种社会道义和社会精神,有利于密切人们之间的情感和增强社会凝聚力,体现医疗职业的崇高和尊严。人们从对一个临终前的人仍然进行无微不至的护理工作,仍然百厌不烦设法满足临死者的要求,看到了医疗工作的洁白无私。让我们去关怀临终者吧!

第2篇:病人心理护理的措施范文

1 概述

1.1 病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管腔狭窄和心肌供血不足,而侧支循环尚未建立时,由于下述原因加重心肌缺血即可发生心肌梗死。

1.1.1 冠状动脉完全闭塞 病变血管粥样斑块内破溃或内膜下出血,管腔内血栓形成或动脉持久性痉挛,使管腔发生完全的闭塞。

1.1.2 心排血量骤降 休克、脱水、出血、严重的心律失常或外科手术等引起心排出量骤降,冠状动脉灌流量严重不足。

1.1.3 心肌需氧需血量猛增 重度体力劳动、情绪激动或血压剧升时,左心室负荷剧增,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心肌需氧需血量增加。

1.2 症状

1.2.1 梗死先兆 多数病人于发病前数日可有前驱症状,心电图检查,可显示ST段一时性抬高或降低,T波高大或明显倒置,此时应警惕病人近期内有发生心肌梗死的可能。

1.2.2 症状

(1)疼痛:为此病最突出的症状。发作多无明显诱因,且常发作于安静时,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同,但疼痛程度较重,持续时间久,有长达数小时甚至数天,用硝酸甘油无效。病人常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有濒死感。少数病人可无疼痛,起病即表现休克或急性肺水肿。

(2)心律失常:约75%~95%的病人伴有心律失常,多见于起病1~2周内,而以24h内为最多见,心律失常中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如室性期前收缩,部位病人可出现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而猝死。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也不少见,室上性心律失常较少发生。前壁心肌梗死易发生束支传导阻滞,下壁心肌梗死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室上性心律失常多见于心房梗死。

(3)心力衰竭:梗死后心脏收缩力显著减弱且不协调,故在起病最初几天易发生急性左心衰竭,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烦躁、不能平卧等症状。严重者发生急性肺水肿,可有发绀及咳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后期可有右心衰竭,右心室心肌梗死者在开始即可出现右心衰竭。

2 护理措施

2.1 一般护理

2.1.1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 遵医嘱给予溶栓、扩冠、抗凝及镇静药物治疗,缓慢静脉滴注。24h更换输液部位,防止静脉炎发生,准备好口服药物(如肠溶阿司匹林、卡托普利、硝酸异山梨酯等),并且预置一个静脉留置针,以备24h之内抽血用,避免不必要反复穿刺。

2.1.2 建立重症记录单 随时记录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用药情况,以及神志、心律、心音变化。做好多参数监护,备好抢救物品。

2.1.3 供给足够量的氧气 一般先给3~4L/min,病情平稳后,可给予低流量持续吸氧1~2L/min,如有以下情况,应持续给予氧气吸入。

2.2 病情观察

2.2.1 急性心肌再梗死的早期发现

(1)突然严重的心绞痛发作或原有心绞痛程度加重,发作频繁,时问延长或含服硝酸甘油无效并伴有胃肠道症状者,应立即通知医师,并加以严密观察。

(2)心电图检:查S-T段一时性上升或明显下降,T波倒置或增高。

2.2.2 并发症观察

(1)心律失常:①R on T现象:室性期前收缩,即期前收缩出现在前一心搏的T波上。②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每分钟超过5次。③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或室性期前收缩呈二联律。以上情况有可能发展为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必须及时给予处理。

(2)心源性休克:病人早期可以出现烦躁不安,呼吸加快,脉搏细速,皮肤湿冷,继之血压下降,脉压变小。

(3)心力衰竭:心衰早期病人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心率加快、舒张早期奔马律,严重时可出现急性肺水肿,易发展为心源性休克。

2.3 休息、饮食与环境

2.3.1 环境 有条件的病人应置于单人抢救室或心血管监护室给予床边心电、呼吸、血压的监测,尤其在前24h内必须连续监测,室内应配备必要的抢救设备和药物,如氧气装置、吸引装置、人工呼吸机、急救车,各种抢救机械包以及除颤器、起搏器等。

2.3.2 休息 AMI病人一般应完全卧床休息3~7天,一切日常生活由护理人员帮助解决,避免不必要的翻动,并限制探视,防止情绪波动。从第二周开始,非低血压者可鼓励病人床上作四肢活动,防止下肢血栓形成。两周后可扶病人坐起,病情稳定后可逐步离床,在室内缓步走动,对有并发症者应适当延长卧床休息时间。

2.3.3 饮食 不宜过饱,坚持少量多餐。第一日只进流质饮食。食物以易消化、低脂肪、低盐、低胆固醇、少产气者为宜。禁食刺激性食品,禁止吸烟和饮茶。

2.3.4 其他 保持大便通畅,便时避免过度用力,便秘时可给予通便药物。加强病人的口腔及皮肤护理,防止口腔感染及压疮发生。

2.4 并发症护理

疼痛病人绝对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并遵医嘱给予解除疼痛的药物,如硝酸异山梨酯,严重者可选用吗啡等。心源性休克应将病人头部及下肢分别抬高30°~40°,高流量吸氧,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尿量,必要时留置导尿管观察每小时尿量,保证静脉输液通畅,有条件者可通过中心静脉或肺微血管楔压进行监测。应做好病人的皮肤护理、口腔护理、按时翻身预防肺炎等并发症,做好24h监测记录。加强心律失常与心力衰竭的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预防并发症,如肌功能失调或断裂、心脏破裂、室壁瘤、栓塞等。

【参考文献】

第3篇:病人心理护理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老年;心血管疾病;护理措施;护理效果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793-01

老年群体中的一种常见疾病是心血管疾病,是一项死亡率很高的疾病,严重的影响了老年人的生命健康问题,该疾病引起了世界范围内医学人员的普遍关注[1]随着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在老年群体的疾病中呈现着明显的上升趋势。本文选取了某院治疗的老年心血管疾病100例进行临床观察,对照分析并给予其中一部分患者护理措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某医院2010年,在这个期间的进行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的患者案例200例作为实验的组员,将这100例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例数均为100,观察组中分别是男性52例,女性48例,年龄处于55-80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45例,患者的年龄也是处于60-85岁。这两组的患者文化程度分别是中学50例,中学至高中100例,高中以上30例,其他2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可以临床对比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情况及护理效果。

1.2 方法 对照组和观察组的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医务人员去总结其的护理情况及护理效果,治疗护理的结束后,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治疗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5.0%,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差异性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 讨论及护理

3.1 我们知道心血管疾病是老年群体中的一种常见疾病,老年人的生命健康问题严重的受其的影响,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采取一定护理措施,及时有效的帮助患者减轻病情。

3.2 护理

3.2.1 医务人员要定时对患者进行测量脉率、脉律,心率、心律、呼吸和血压,相应的使用血压等的监督及护理。

3.2.2 要细心的观察患者的症状,做到及时了解患者情况,有效与患者沟通病情进展,住院期间,患者若出现胸闷、胸痛等情况,医务人员要进一步观察其的问题,及时采取如吸氧等的相应措施。

3.2.3 针对患者具有心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等情况出现,医务人员要对其进行生活护理,发挥协,护理患者的生活起居及个人卫生问题。

3.2.4 重症患者他们必须卧床进行休息,那么医务人员要对其进行休息护理。病情逐渐稳定的患者,鼓励其进行床上活动或是下床活动,长期卧床的患者,护理人员要按时帮助其更换,也需要根据其病情的轻重,细心、有耐心的进行护理。

3.2.5 患者的护理措施还涉及到药疗护理。心血管常用药物的剂量、方法、作用及副作用一定要掌握好。如应用洋地黄类药物时,医务人员应该准确掌握好药物的剂量,用药前后,密切注意患者的心率、心律变化等等。

3.2.6 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采取护理措施最重要的一项是急救护理,因为心血管疾病是一项死亡率很高的疾病,如果急救及急救护理不及时,就会造成患者死亡。因此,护理人员对常用仪器、抢救器材及药品的使用方法等等要熟练掌握;定点放置,定人保管,定量供应,定时核对,定期消毒各抢救用物,保持各抢救用物的完好备用状态;如果患者发生晕厥等状况,医务人员一定要立即就地抢救,及通知其的主治医师;各类药物的使用遵医嘱,快速、正确地进行;如果患者出现心脏骤停等紧急情况,医务人员一定立即采取心、肺、脑复苏措施。

3.2.7 健康指导是一项辅护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很好的促进性作用。因此,医务人员可以向患者及家属,宣传有关疾病的防治与急救知识;积极鼓励患者去治疗各种原发病,尽量减少各种诱因的出现;根据患者不同病情,指导其掌握劳逸结合的原则,确保足够的睡眠,避免任何精神刺激的情况出现;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医务人员指导其选择相应的治疗饮食;冠心病患者应提醒其要随身备好急救药物,避免紧急情况失控;医嘱患者应遵按时服药。

本文研究中,讨论了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措施以及护理效果,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有效的帮助患者减轻病情,对其康复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及提出一些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冯杰,宋克群,杨君,郎森阳.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合并抑郁症状的初步研究[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0.10.28,9(05):172-176.

第4篇:病人心理护理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 青年直肠癌;Miles手术;护理

[中图分类号]R7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1(b)-063-02

直肠癌是严重威胁人群生命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胃癌[1],病人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但近年有年轻化趋势。直肠癌术式的选择取决于肿瘤部位。随着医学的进步,临床手术中吻合器的运用,大大提高了保留括约肌的几率,不需作永久性结肠造口术,但仍有低位直肠癌需要做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手术)。直肠癌Miles手术切除范围大,治愈率高,但手术创伤大,需行腹壁永久造瘘人工手术,病人很难接受这一术式,特别是青年直肠癌病人,心理更是痛苦、恐惧。近年青年直肠癌病人又有增多的趋势,如何有针对性地做好病人的心理和生理护理,帮助他(她)们克服恐惧情绪,积极接受和配合手术治疗,并在术后逐步适应新的生活方式,提高生存质量,是护理工作者应该重视的课题。我科2005~2007年收治直肠癌Miles手术病人63例,其中青年4例,现将青年直肠癌Miles手术病人存在的护理问题及相应的护理措施和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青年直肠癌病人Miles手术4例,男3例,女1例,26~38岁,平均32岁。手术切除范围包括乙状结肠下部及其系膜和直肠全部、肠系膜下动脉和周围淋巴结、肛提肌,坐骨直肠窝内脂肪、肛管和周围 5 cm直径皮肤以及全部肛管括约肌,乙状结肠近端在左下腹壁做永久性人工。

2 护理

2.1 术前存在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2.1.1 焦虑、恐惧护理措施:热情接待病人,关心、同情、体贴病人。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心理承受能力、家庭、社会的支持力。诚恳地与病人交谈,介绍同类疾病治愈的病例,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直肠癌Miles手术对青年病人身体外形和自尊方面都是一种恶性刺激,因此,术前应耐心详细地向病人讲解施行肠造口手术的原因及重要性,使病人懂得只有通过手术才能够解决大便的出路问题。解除病人顾虑,使病人认识到造口手术只是排便出口途径的改变,对胃肠道功能无影响,病人只要掌握造口护理知识,同样可以过正常人的生活。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护理中,要善于利用家属因素,并与家属共同携手帮助病人渡过生命中最艰难的日子。可邀请配偶、家属参与诊疗过程,对于已生育的青年病人,还可利用其子女一般较小的事实,唤起病人做父母的责任感,促使他(她)们下定决心,勇敢面对疾病,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尽早康复。

2.1.2 排便异常护理措施:认真观察大便的颜色、性状、量,观察有无出血,有无肠道梗阻,有无腹胀、腹痛,定时做好病情记录。

2.1.3 缺乏有关知识包括疾病知识、饮食知识、用药知识、术前术后的配合知识等。护理措施:疾病知识方面,给病人讲解疾病的诱因、主要的临床表现和预后,消除病人的恐惧心理;饮食知识方面,嘱病人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少渣饮食,讲解营养的重要性,进食不足的给予胃肠外营养支持;用药知识方面,嘱病人进行深呼吸训练、戒烟,预防术后肺部感染;术前术后知识方面,讲解肠道准备的重要性,术前两天口服庆大霉素、甲硝唑,术前1 d全肠道灌洗,口服20%甘露醇500 ml+生理盐水1 500 ml,口服后注意有无腹痛、腹胀。

2.2 术后存在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2.2.1 有生命体征改变的可能护理措施:术后平卧6 h,每小时监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变化,观察腹腔引流物的颜色、量、性状,准确记录出入量,发现异常及时汇报。麻醉清醒后取半卧位,遵医嘱补充液体、药物。

2.2.2 舒适的改变护理措施:协助病人取舒适的半卧位,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道,解释疼痛的原因,必要时给予止痛药物。

2.2.3 清理呼吸道低效护理措施:鼓励病人深呼吸、咳痰、预防肺部感染,帮病人翻身、拍背,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

2.2.4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护理措施:给予胃肠外营养支持,肠功能恢复拔除胃管后给予流质饮食,无腹痛、腹胀后逐步改为半流质饮食,以豆类、蛋、鱼类为好,另加菜汤、果汁,使大便成形,便于清洁处理。

2.2.5 排便方式的改变护理措施:术后2~3 d造瘘口开放[2],加强结肠造瘘口的护理。注意观察瘘口形状、颜色的变化及大便排出是否顺利等情况,及早发现水肿、出血及狭窄等造瘘口并发症。造瘘口开放初期,粪便稀,次数多,对皮肤有刺激,大便污染被单,青年病人常常觉得很难为情,手足无措,护理人员要主动帮助他(她)们,指导并教会病人及家属正确使用人工肛袋,指导病人及家属护理人工,经常清洗造瘘口周围皮肤,涂擦氧化锌软膏。让病人避免右侧卧位,防止大便污染伤口。造瘘口开放1周后指导病人每日扩肛,防止造瘘口狭窄。

2.2.6 潜在感染护理措施:鼓励病人深呼吸、咳痰,预防肺部感染。每日行口腔护理两次,预防口腔感染。每日行尿管护理两次,预防尿路感染。

2.2.7 潜在引流无效护理措施: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道,防止引流管脱落、扭曲、折叠、受压,观察引流物的颜色、性质、量,并准确记录。

2.2.8 潜在皮肤完整性受损护理措施:帮助病人取舒适卧位,定时为病人翻身,保持床铺干燥、平整、舒适。加强营养,术后3~5 d鼓励病人下床活动。

2.2.9 缺乏康复知识护理措施:指导病人掌握造瘘口的护理知识,指导病人继续扩肛,每日两次,一次2~3 min,坚持3个月。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进食生冷、有刺激气味或胀气性食物,如大蒜、韭菜、洋葱、红薯、山芋等。避免服用引起便秘的食物,如坚果、玉米、油炸食物等。逐步训练人工规律排便,掌握造瘘口的自我护理方法。嘱病人定期进行化疗、定期复查。给病人以安慰,进行心理疏导与支持,鼓励病人正确对待疾病,面对现实,战胜自我,保持心情舒畅,生活有规律,积极参加户外活动。鼓励青年病人从极度的绝望痛苦中走出来,克服自卑心理,重返社会,健康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3 体会

随着护理模式的改变,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将护理程序运用到临床护理工作中,针对青年直肠癌Miles手术病人的护理问题,进行深入的心理、生理护理,最终目的是不但使青年直肠癌病人康复,保存年轻的生命,还要让他(她)们重返社会,健康地生活和工作,恢复做人的尊严。

[参考文献]

[1]曹伟新.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70.

第5篇:病人心理护理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病人参与护理措施;骨科病人;康复

【中图分类号】R473.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328-01

美国著名护理学家多罗西亚.奥瑞姆(DortheaOrem)对自理的定义为“人为维持生命在平稳或变化的环境状态下,保持或恢复功能及保持或恢复健康来调节自己的功能和发展所进行的活动”。根据这个定义简言之,自我护理即自我生存,自我料理的能力。[1]病人参与型护理模式是通过调动患者自身的积极性,使其参与到自己的健康决策和自我护理中来[2]。我们科于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在病区进行“病人参与护理措施”试点,让病人住院后参与围绕治疗疾病和促进康复所进行的自我观察、自我心理调整等自我护理活动[3],以期达到增进护患沟通与交流,提高护理效果的目的。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参与对象均为在我科住院的择期手术病人,共112例.男42例,女14例,年龄最小者17岁,,最大者58岁,平均年龄39.2岁。

1.2 实施方案

1.2.1 护患双方明确参与范围:

1.参与患者自理能力及对疾病认知水平的评估。

2.参与制订护理措施。

3.参与力所能及的自理。

4.参与"配合行为"指导练习。[4]

5.参与肢体功能锻炼。

1.2.2 运用护理程序指导病人参与实施:

1.2.2.1 评估:主管护士通过采集病史,让病人参与评估本人的自理能力和对疾病的认知水平,鼓励病人说出自己的感受。

1.2.2.2 针对健康问题,制订护理计划及相应护理措施:

P1:焦虑:与对手术及疾病知识缺乏有关

P2:自理能力下降:与肢体牵引(或石膏)制动有关

P3:便秘:与肠蠕动减慢有关

P4:疼痛:与骨折有关

P5:由外周血管神经功能障碍的危险(患肢)与牵引或石膏绷带固定

有关

P6: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可能:与卧床局部组织受压有关

潜在并发症:

PC1:肺部感染:与卧床有关

PC2泌尿系感染及结石:与留置尿管和长期卧床有关

PC3废用综合症:与制动及缺乏活动有关

1.3 实施参与措施:结合骨伤科卧床病人特点,责任护士要为病人的积极参与提供各种信息和必要的护理介入,指导督促病人依照护理措施逐步进行。

1.3.1 信息性支持:包括疾病知识:如疾病名称、部位、治疗方案、预后等;用药知识宣教,药理作用及常见副作用,药物名称;手术名称,简单过程,及术后注意事项。

1.3.2 情感支持:针对病人的恐惧及紧张心理,友善,和蔼的安慰他们,深入浅出地介绍疾病的治疗,手术,预后以及成功病例。及时解释患者提出的疑问。根据不同因素,有针对性进行心理护理,使病人能面对挫折,接受现实,积极配合治疗,参与自我护理。

1.3.3 合理的饮食指导:由于长期卧床,都会引起食欲不振,腹胀和便秘等一系列症状,首先使患者明确饮食在疾病康复中的意义,可以指导病人进食易消化食物,采取少量多餐的方式,少食甜食及产气食物。列举出数种富含粗纤维的蔬菜供病人参考。指导病人揉按腹部促进肠蠕动,防止便秘。

1.3.4 皮肤完整性自我护理指导:向病人讲述褥疮发生的原因,症状以及进行皮肤护理和定时更换卧位的目的和注意事项。

1.3.5 牵引或石膏固定病人的自我观察指导:向病人讲述牵引或石膏固定的目的,肢体要求,观察末梢血液循环,皮肤温度,活动感觉的重要性,以及异常情况的症状。

1.3.6 留置尿管和术后负压引流管及伤口的自护指导:保持局部清洁干燥,保持引流管通畅,讲述膀胱冲洗及消毒尿道口的目的。

1.3.7 有效咳嗽、排痰的指导:讲述有效咳嗽在预防肺部感染的重要性,指导病人掌握有效咳嗽,排痰的要领。

1.3.8 督促病人参与功能锻炼:首先向病人家属说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调动其积极性制订合理有效的锻炼计划,每日督促完成,逐渐进行,直至恢复最大活动量。

1.3.9 并发症的自我观察:

(1)肺部感染的发生由于麻醉,卧床,切口疼痛不能有效呼吸,咳嗽排痰引起,发生时表现为体温异常升高,咳嗽加剧,痰液难以咳出。

(2)泌尿系感染:表现为尿液浑浊,有沉渣颜色变红。

1.4 效果评价

每周由护士长及护理质量监控组成员对参与护理措施的病人进行提问,以了解主管护士的宣教能力及病人的接受程度,通过发放出院病人护理评价表,发现参与护理措施的病人,对疾病的了解,用药知识及功能锻炼,并发症的预防等方面均有明显提高。

2 结论

2.1 病人参与护理措施有利于稳定病人情绪,有利于病人角色的转换。让病人在并请允许范围内进行必要的自理活动,可以分散病人对自身健康状况的过分关注,减轻病人对挫折的感受,形成积极的自我暗示,从而恢复病人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有益于提高病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病人的康复创造有利的心理环境。

2.2 病人参与护理措施有利于疾病的康复,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病人配合制订治疗性自理计划,充分了解所需治疗措施的重要性,主动参与功能锻炼循序进行,达到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的目的。

2.3 病人参与护理措施能促进护士水平的提高。实施病人参与护理措施,使我们深深体会到:面对文化层次复杂的患者人群,不仅仅应有精湛的临床专业知识,娴熟的护理操作技术,还需要掌握丰富的人文社会知识,只有不断的加强学习,不断得更新知识结构,才能适应新的护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王雯,刘新芝.护理社会学概论.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1,第1版:80

[2] 裴显俊.病人参与型护理模式的研究和探讨.中华护理杂志,1999,34(7):415

第6篇:病人心理护理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  急诊  护理  纠纷  防范 

        护理纠纷是指在临床诊治及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与病人及其家属或陪伴所发生的各类矛盾。从所周知,急诊病人病情急重,变化快,病死率高,如若诊治、护理不当,或是护士的技能和人文素养欠佳等均可诱发护理纠纷,直接影响护理效果和医院形象。本文在总结继往护理工作的基础上,我院急诊科于2009年10月实施了规范化管理,有效地防范了护理纠纷的发生。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规范化管理措施

        1.1 一般资料 

        2009年9月我院急诊科针对近年来所发生的护理纠纷进行原因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制订了规范化管理措施。通过一年来的实施,实践证明,规范化管理措施有效地避免和遏制了护理纠纷的发生。

        1.2 护理纠纷的原因

        1.2.1 护理人员因素 主要包括:①责任心不强,接诊、分诊概念不清,服务意识淡漠或语言表达欠佳,工作无头绪、无重心而导致分诊混乱。②院前急救意识淡漠,毫无准备而草率出诊;接听呼救电话不详,或是出诊缓慢;未告知病人及其家属在转运途中可能存在的风险。③缺乏牢固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专业急救技能;抢救物品或急救药品不齐备;缺乏应变能力。④人文素养不够,缺乏医患沟通技巧,对病人及其家属的心理疏导重视不够,或是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未履行告知义务及签署知情同意书;抢救病人时手脚忙乱,或是毫无头绪和重心,甚至必要的治疗或护理措施尚未实施;护理记录书写不及时或欠规范。

        1.2.2 病人及其家属因素 主要包括:①病人及其家属在突如其来的急症情况下措手无策,感到恐惧、惊慌失措而致使心理障碍。②因突发的疾病以及经济上的困扰而急躁或对他人感到十分不满。③健康教育不够,患者及家属缺乏应有的健康知识,对医务人员出言不逊或缺乏应有尊重。④对疾病的诊治和护理不配合。

        1.3 护理纠纷评定标准

        根据我院护理纠纷发生的原因及其解决的结果自行拟订评估标准,并分为3级。Ⅰ级:一般矛盾,经护士本人与病人及其家属沟通后即可化解;Ⅱ级:矛盾突出需经科室领导或护士长亲自协调才能解决,而事后双方均能谅解;Ⅲ级:矛盾尖锐需通过医院领导协调才能解决。

第7篇:病人心理护理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酒精所致精神障;临床表现;护理措施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表现具有特殊性,为了做好这类患者的护理工作,探讨其护理特点,使病人早日康复,我们对此进行了探讨: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来自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病区收治的40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均符合CCMD-3关于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1.2 方法:自行设计“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调查表”,共6个项目。由1名医生和2名护士对病人的情况进行调查评定,根据调查所得,对病人进行护理。

2 调查结果

2.1 40例患者全部男性。年龄28~71岁,平均42.7岁。婚姻状况:已婚27例(67.5%),未婚4例(10%),离婚8例(20%),丧偶1例(2.5%)。文化程度:文盲2例(5%),小学6例(15),初中24例(60%),高中6 例(15%),大学2例(5%)。职业:农民17例(42.5%),工人20例(50%),干部3例(7.5%)。

2.2 病程1周~20年,中位数病程3年。饮酒史6~40年,平均17.8年。日饮酒量:500ml以下7例(17.5%),50ml以上25例(62.5%),1000ml 5例(12.5%),1500ml 2例(5%)。

2.3 住院次数:首次住院25例(62.5%),2次住院5例(12.5%),3次住院2例(5%),3次以上住院5例(12.5%)。

2.4 入院方式:自动入院5例(12.5%),平车推入10例(25%),强制入院25例(62.5%)。入院状态:对检查合作者24例(60%),不合作者16例(40%)。

2.5 临床精神症状:40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均存在精神症状,其中被害妄想7例(17.5%),关系妄想5例(12.5%),嫉妒妄想3例(7.5%),幻听7例(17.5%),幻视4例(10%),打人14例(35%),毁物12例(30%),行为紊乱21例(52.5%),易激惹30例(75%),兴奋乱语29例(72.5%),失眠26例(65%),肢体震颤17例(42.5%),无自知力34例(85%),记忆力下降6例(15%)。

3 护理措施

3.1 一般护理:病房实行封闭式管理,以彻底断绝酒的来源。病人入室后根据病情,尽量安排在舒适整洁,安静安全的病房,护理人员细心地照料病人的日常生活,每天督促病人洗漱,定期洗澡,更换衣服,保持床铺的整洁、干燥。

3.2 饮食护理: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营养状况大多很差,由于病人长期以酒代饭,停酒后会出现恶心、呕吐、不思饮食等症状,护理人员耐心地劝导病人进食,对于合并肝损害、胃炎的病人应给予高热量、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及生冷刺激。部分病人应遵医嘱进行输液补充营养,以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和充足的营养。

3.3 戒断症状护理:40例病人在治疗期间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戒断症状,如焦虑、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恶寒、出汗、心悸,17例(42.5%),病人有肢体震颤。当病人出现不适时,及时让病人卧床休息;恶心、呕吐时侧卧或头偏向一侧,防止发生吸入性肺炎;汗多时及时擦干并更换衣服;震颤病人卧床休息,应防止坠床,必要时给予保护性约束;同时配合医生施用药物,尽快使病人安静下来。护理人员此刻多陪伴和安慰病人,增强病人的信心,使其顺利度过戒断症状的不适期。

3.4 精神症状护理:40例病人均存在精神症状,尤以幻觉妄想、易激惹、兴奋乱语、打人毁物、失眠为明显,对此类病人的护理,视其症状进行心理疏导,确保病人的安全,护理人员主动了解病人幻觉妄想内容,注意观察病人行为表现,清除环境中的危险物品,接触病人时态度要温和,避免激惹病人,有明显兴奋、躁动者可给予保护性约束。

3.5 药物治疗的护理:地西泮替代治疗是治疗酒戒断状态常用的方法。大部分病人对疾病不能正确认识而自觉配合用药,护理人员要耐心劝说,避免激惹病人,本文患者有28例是经过劝说后将药物服下,拒服药者可改用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同时要及时发现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如出现头晕、无力、走路不稳等要防止跌伤,并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3.6 心理护理:40例病人中85%入院时无自知力,否认有病,经过治疗后自知力恢复较快,对病中表现能够正确分析批判,此时应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及时进行心理护理。在病情稳定时,病人心理是复杂的,一方面对过去酗酒后悔内疚,一方面对酒仍存有渴望,对此类病人心理护理的重点是,帮助他们正确对待疾病,了解他们的饮酒史和生活处境,分析病人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安慰和指导,使他们从郁闷、抑郁等情绪中走出来。认清酗

(上接第22页)酒的危害性,使病人从自己或他人的饮酒史中吸取教训,坚定戒酒的信心。

4 治疗护理效果

40例患者住院7~125天,平均住院34天。治疗效果:痊愈17例(42.5%),明显进步20例(50%),进步2例(5%),未愈1例(2.5%)。

5 讨论

酒精属于精神活性物质,其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与其他精神障碍不同[1],因而护理措施亦有特殊性,护理措施应因人而异。本文通过对40例患者的观察护理,认为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并加强心理护理,才能提高病人对酒危害性的认识,进而主动配合治疗,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第8篇:病人心理护理的措施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2~11月本院收治的神经内科住院患者200例,男120例,女80例;年龄42~81岁,平均年龄(66.5±5.5)岁;脑卒中50例、脑梗死70例、神经衰弱60例、精神分裂14例,其他6例。人选患者诊断明确,没有交际障碍,排除严重的肝与肾等脏器疾病。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00例。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住院诊疗的常规护理,给予健康宣教,讲解病房住院注意事项等。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措施,具体如下:①健康教育:了解掌握患者的病情,给患者讲解神经内科常见病及治疗措施;评估患者的检查方案及治疗方案,给患者制定操作性强的康复训练方法。②心理护理: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由于病程比较长,病情比较严重,内心容易出现焦虑、烦躁、不安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应该加强心理护理,积极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③完善基础设施:加强病房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为患者提供纸杯、指甲刀、床帘等基本生活用品。④增强护患沟通:护理人员应主动跟患者沟通交流,将患者的住院感受放在第一位,积极听取患者的意见及建议,不断提升护理质量,努力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⑤加强护理人员培训:通过讲座、主题报告、培训会等形式加强神经内科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业务素质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增强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感,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

1.3 观察指标

护理1个月后,比较两组神经内科病房红灯呼叫率,运用调查问卷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病房红灯呼叫率为42%(42/100),对照组为64%(64/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8%(2/100),对照组为77%(77/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神经内科患者大部分是老年患者,大部分存在活动障碍,并且心理与生活状态均不佳。病房红灯呼叫率属于评价神经内科护理服务的一个重要指标,如何降低病房红灯呼叫率是神经内科护理的重要课题。

本研究针对本院神经内科护理工作特点及患者特征,制定了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并将其应用于2015年2~11月本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临床护理中,研究结果显示,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0.05),病房红灯呼叫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究其原因,这可能跟如下因素有关:①对护理人员加强培训,可以让护理人员加深护理知识的理解,助力护理人员查找护理工作的缺点及不足、提升自己的护理技能及素质,帮助护理人员改进护理措施,并将制定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效地运用在神经内科护理工作当中,并积极落实到位,从而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及降低病房红灯呼叫率;②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要求对每例患者实施个性化、针对性强的健康教育,让患者能够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心及关怀;也让患者学会换位思考,让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所了解,明确自己该做什么及不该做什么,降低患者病房红灯呼叫的盲目性;③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会结合患者的内心不良情绪进行疏导,传授其自我调节的技巧,可以有效排解患者的负面情绪,进而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减少病房红灯呼叫率;④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体现出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给患者提供纸杯与指甲刀等一些日常生活的基本用品,以更加优质的便民措施服务患者,让患者感受到温馨、优质的护理服务;⑤综合护理服务措施的开展也为患者与护理人员提供了良好的沟通平台,也可以获得医护人员的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指导,降低患者出院之后的盲目性,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回归社会。

第9篇:病人心理护理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 妇产科;个性化护理;效果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34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074-02

在妇产科病人中,由于每个病人的情形都不相同,统一的护理模式不能更好地针对每个病人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护理,不能实现对每个病人都有效的护理。个性化护理就是针对每个病人的病情,分别制定护理措施,对他们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以求实现对每个妇产科病人的有效护理[1]。在妇产科护理中,一般的护理仅是针对病人的生理进行护理,而个性化护理在很大程度上针对病人的心理也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妇产科个性化护理的重点是,针对孕妇在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变化,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降低孕妇的痛苦,安慰孕妇的心理,促进孕妇以及胎儿的健康成长。我院选取了200名妇产科病人进行分组护理,对其中100名护理组的病人实施个性化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现做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200名妇产科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他们当中的100名组成护理组,另100名孕妇组成对照组。护理组中的100名孕妇中最小年龄的是22周岁,最大年龄的是26周岁,平均年龄在23周岁,怀孕时间最短的有35个星期,怀孕时间最长的有40个星期,所有孕妇平均怀孕的时间为36.5个星期。对照组100名孕妇当中年龄最小的是19周岁,最大年龄的是27周岁,平均年龄在24周岁,怀孕时间最短的有34个星期,怀孕时间最长的有42个星期,平均怀孕的时间为37个星期。两组数据对比无明显差异(P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对照组中的孕妇采取一般临床护理措施;护理组孕妇实行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措施。

个性化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充分了解每个孕妇的个人具体特征和病情,针对性地制定一对一的护理措施,并且在护理中做到对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护理,给予病人生活指导和心理安慰,对孕妇的一切护理都注重根据孕妇的个人需要,要通过各种护理措施以及与孕妇之间的交流促使孕妇感受到护理带来的温暖,产生受重视的感觉,并且对自身的病情有较好的了解,促使孕妇心理得到安慰,对身体不感到担惊受怕,缓解他们的精神压力。

个性化护理的措施:第一,护理人员要加强自身的护理能力和护理意识,认识到妇产科病人之间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化护理措施的重要性,促使他们在工作中能够认真对待护理工作,能够有效地执行每项护理计划,真正的在护理中使孕妇能够感受到护理人员给予的温暖。在病人入住医院之后,护理人员要加强与病人的交流,在交流中将病人的具体身体特点和心理特点大致了解清楚,结合病人的相关资料为病人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护理计划中不仅要包括日常生活中的生理和饮食护理,而且要包括对病人的心理护理措施。在心理护理方面,护理人员要从生活中的细节入手,加强与病人之间的接触和交流,在交流中要选取孕妇比较感兴趣和健康的话题,拉近与孕妇之间的距离,为护理工作打好基础。护理工作中,个性化护理需要注重细节护理措施,护理人员需要在护理工作的每个环节中,都铭记孕妇的具体特点,采取适合的护理措施。日常生活护理中要求护理人员将孕妇的病情告知清楚,对孕妇的生活进行全面指导,重点加强孕妇对生活禁忌以及其他注意事项的注意措施,在心理护理中要求护理人员能够及时掌握孕妇的心理变化,对孕妇心理给予安慰,避免孕妇心理产生畏惧、紧张、焦虑等心理。第二,在孕妇临近生产时,护理人员要针对性地给予术前护理措施,一方面给孕妇讲解生产的过程和生产中应当注意的事项,让孕妇有一定的心理准备,打消他们心理的疑惑和顾虑。另一方面要带领孕妇充分了解产房的环境,在生产时,根据需要让家属在旁边看护,让孕妇感到更安心。第三,在生产过后,护理人员要针对孕妇产后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特点重新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大多数孕妇在产后沉浸在拥有孩子的喜悦中,但是也不缺乏有些孕妇在产后存在对生产有不满意的地方,特别是有些家庭中有重男轻女思想的孕妇生的是女孩之后,以及在生产过程中失去孩子的孕妇,都要给予特别的关注和重视,根据他们的心理重点给予相应的安慰。第四,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针对病人的特点,为病人提供特俗的康复环境,有利于使孕妇保持良好的心情,有利于孕妇早日康复。第五,在孕妇将要出院时,针对孕妇出院后的生活给予一定的健康生活指导。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治疗进行数据的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P

2 结果

两组护理期结束后的调查中显示,实施个性化护理措施的护理组在护理结束后有87人对护理非常满意,有11人对护理满意,仅有2人对护理不满意,护理的总满意度为98%,而实施一般护理的对照组有73人对护理满意,有12人对护理表示满意,15名孕妇对护理不满意,总满意度为85%,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

3 讨论

基于孕妇每个人的不同生理状况和心理状态,以及孕妇在每个生产环节中的不同生理和心理变化需求,需要对他们针对性地实施个性化护理措施,才能够促使对每个孕妇的有效护理,促使护理效果的发挥,使每个孕妇在护理中都能够感受到护理的作用和护理的人性化关怀[2]。个性化护理是基于孕妇的具体情况采取的护理措施,因此,在护理过程中首先要弄清每个孕妇的不同身体和心理特征,制定相应的个性化护理计划。针对孕妇情绪上与常人不同,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加强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以孕妇的切身健康为护理出发点,并着重给予心理上的安慰和生活指导。在个性化护理过程中,应当注重在生产的每个过程给予阶段性的个性化护理对策[3]。生产阶段可以划分为产前护理,产中护理,产后护理,出院指导等几个方面。产前护理和产后护理作为护理的重要阶段,这时的孕妇心理落差最大,而且容易发生变化,因此,在这两个阶段要着重关注孕妇的心理健康,加强与孕妇的日常交流,缓解孕妇的心理压力。产中护理和产后护理要注重对孕妇的指导,促使他们认识到相应注意事项的重要性,在产中积极生产,在产后健康生活。

我院通过对200名妇产科孕妇的分组护理,护理结果显示,采用个性化护理的护理组中的孕妇满意度要明显优于采用一般护理的对照组,证明个性化护理措施能够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能够促进孕妇对护理的认可和满意。

参考文献

[1] 胡忠萍.医院妇产科临床个性化护理实践小议[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11):4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