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幼儿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幼儿教育毕业论文精选(九篇)

幼儿教育毕业论文

第1篇:幼儿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为客观公正地开展评选活动,本届评选活动特邀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院校的部分学科带头人组成评选委员会,采用双官方式评选。现将结果公告如下(获奖证书随即寄出)。

第六届(2012年)评选活动将自2012年3月起开始征稿,截稿日期为2012年6月10日。第六届评选结果拟于2012年6月30日前揭晓。

期待大家一如既往的热情参与和大力支持。

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幼儿教师教育委员会

研究生组

一等奖

北京师范大学

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幼儿保育与教育政策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

汪寒鹭《提升上海市幼儿园教师文化素养的模式比较研究》

云南师范大学

钱晓玲《近十年来印度学前教育政策研究》

张红娟《近十年来英国学前教育政策研究》

沈阳师范大学

赵琳《3~6岁幼儿秩序感的发展特点》

二等奖

华东师范大学

余舒《父亲教养行为及与2-6岁幼儿社会的关系

研究》

上海师范大学

贺婷婷《父母对幼儿消极情绪反应方式、父母情绪调节方

式和幼儿情绪理解能力的关系研究》

河南大学

李攀《河南省幼儿教师流动现状研究――基于教师激励的视角》

马灵灵《幼儿消极等待现象研究》

首都师范大学

潘茂明《6-7岁儿童数字估计能力发展的追踪研究》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张欢《学前融合教育环境下自闭症幼儿早期干预的个案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

张育文

《幼儿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现状研究――以长春市幼儿园为例》

南通大学

沈玉萍《迁徒人生――进城务工家庭学前期亲子互动个案研究》

哈尔滨师范大学

杨迪《哈尔滨市城区3-6岁学前儿童忽视现状及其与家庭资本关系研究》

三等奖

华东师范大学

时莉《我国幼儿园教师地位政策状况及其政策建议的评价研究》

上海师范大学

傅芳芳《幼儿园班级常规教育研究――以上海市某一郊区幼儿园为例》

郭晓轩《以图画书为媒介对幼儿开展情绪教育的实践研究》

杜慧婷《小班幼儿父母的育儿焦虑及其受状态焦虑影响的研究》

福建师范大学

蒋盈《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有效性的课堂观察研究》

王翠玲《幼儿园社会教育中幼儿体验式学习研究》

云南师范大学

曾明鸣《近十年来新加坡学前教育改革研究》

高桂梅《农村幼儿教育中“小学化”现象研究》

内蒙古师范大学

哈斯其其格《教育公平视角下内蒙古中东部偏远农牧区学前教育的调查研究》

温婷《幼儿园体育活动现状与改革的研究》

首都师范大学

李娜《幼儿情绪表达规则认知与运用的发展》

于晓晴《幼儿阅读策略运用能力的培养研究》

王俊红《4~6岁幼儿社会、同伴接纳对友谊质量的影响研究》

李原《父亲参与教养与幼儿创造力的关系研究》

李帆《幼儿家庭常规和学习品质的关系研究》

王新洁《幼儿在园常规行为与其同伴接纳的相关性研究》

山东师范大学

朱政《幼儿教师职业适应性的阶段发展研究――基于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的理论》

魏洪鑫《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幼儿违反规则的体验与反思――

教育现象学的视角》

孔凡云《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研究》

沈阳师范大学

孙倩倩《沈阳市3-6岁流动儿童社会适应行为发展状况的调查》

索长清《城市弱势群体子女早期教育现状调查――以沈阳市3~6岁流动儿童为例》

哈尔滨师范大学

陈红梅《幼儿退缩气质与问题行为及感觉统合能力的相关研究》

赵晓茹《城市幼儿家庭文化资本与其亲子阅读活动的关系研究》

河南大学

徐莎莎《幼儿教师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关系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

冀永慧《3~4岁幼儿自我控制训练活动的实验研究――基于体育活动的设计》

鼓励奖

杭州师范大学姚雪姣

内蒙古师范大学杜秀荣安梅琴苏慧

河南大学张园园

首都师范大学曹明正

广西师范大学马磊

山东师范大学李娟

本科生组

一等奖

南通大学

周星星陈帅《七巧板训练方式影响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实验研究》

王彦妮《3~6岁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现状研究――以南通市为例》

朱冠男《南通市校外幼儿美术教育状况的个案研究》

庄云《3~6岁流动人口子女同伴交往能力发展研究》

常熟理工学院

王靓《幼儿园公开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杭州师范大学

徐利智《基于家长与教师视界的“儿童幸福观”比较研究》

翁如仙《“虚拟关注”阶段应答语困境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

陆眷行《走在城市边上――一个“山寨园”园长办园经历的叙事研究》

首都师范大学

崔卓《北京市以社区为依托的0-3岁非正规学前教育实施现状》

马晓萌《中班幼儿游戏情境中压力应对策略的研究》

沈艳军《本科层次职前幼儿教师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现状研究》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张哔《小中大班幼儿积木游戏行为差异分析》

李婧菁《非合法收养儿童生存发展状况个案研究》

王静梅《绘图方式与脸型对卡通面孔吸引力影响的研究》

丁虹《探究一段体幼儿歌曲特征及创编实践》

莫青青《M幼儿园扁平化管理的案例研究》

戴忐慧《4-6.5岁自闭症儿童积木测验的实验研究》

中华女子学院

韩《扩招后北京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的研究》

二等奖

杭州师范大学

张瑜佳《不同社交地位的大班幼儿择伴行为研究》

龙娜《幼儿园绘本阅读环境现状调查与策略研究》

肖婷《杭卅市学前全纳教育现状初探》

吴丹《高师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学生父母对其专业认识的现状调查》

北京师范大学

侯莉芳《在四环游戏小组开展乐高建构活动的可行性研究》

首都师范大学

安瑶《朋友情境和陌生人情境下3~6岁幼儿加入同伴游戏的策略研究》

侯娜《幼儿园传统民间游戏运用的现状调查》

梁晶《大班幼儿数字线估计能力的发展与策略运用》

李雪梅《本科层次职前幼儿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言语行为的现状研究》

刘《混龄角色游戏中幼儿不当行为及教师干预策略的研究》

焦丽《5~6岁流动儿童、城市幼儿、郊区幼儿同伴冲突行为的差异比较》

耿雨平《北京市幼儿园教师阅读现状调查研究》

张辉《城郊区父母与祖父母家庭教养方式的比较研究》

常熟理工学院

李磊《A市民办幼儿园发展现状调查研究》

陕西师范大学

祁小琳《走进“飘飞的蒲公英”――关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现状的质性研究》

云南师范大学

吴英莎《壮族幼儿与汉族幼儿情绪理解的比较研究》

内蒙古师范大学

李春苹《促进民办幼儿园教师自我评价的策略》

广西师范学院

邓进红《幼儿园新人职教师工作压力调查研究》

徐庆萍《关于幼教实习生集体教学活动的问题与对策》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杨盛超《宁波市慈城镇幼儿园教师领导力现状调查》

王菁《阿诺德・洛贝尔作品的田园风格和哲学意义》

江苏教育学院

苏南《南京地区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的调查研究》

南通大学

陈梦珠《0-3岁婴儿家庭亲予阅读指导策略的现状研究》

汤爱莉《倾听儿童的声音――3~6岁儿童对于快乐的理解的研究》

中华女子学院

董瑶《多声部节奏游戏在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中的实践研究》

刘新鑫《北京市幼儿教师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张小珊《大班幼儿的数学入学准备研究》

娜《家庭中的媒介和亲子沟通与中班幼儿语言发展的相关研究》

三等奖

内蒙古师范大学

周丁《教师在组织大班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指导语运用情况的调查研究》

马丽娜《不同类型幼儿园经费收支状况的调查研究――以呼和浩特市为例》

刘思敏《关于幼儿园户外活动开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闫红伟《幼儿园和家庭中幼儿进餐习惯的比较研究》

郑雪《中国古代“争”“让”哲学范畴对幼儿谦让教育的价值评析》

韩培《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师资保障机制研究》

莫迪《对我国学前教育“义务化”论争的评析》

河南大学

赵杏《入园适应期师幼互动的常人方法学探析》

北京师范大学

李顺霞《北京市街道幼儿园的历史沿革与发展前景探析》

熊国李《改进“自办园”家长工作的行动研究――以x幼儿园为个案》

上海师范大学

修成静《园本课程背景下幼儿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的探析》

杜培君《幼儿早期书写能力培养:幼儿园的实践现状分析》

杭州师范大学

李珂《事业编制与幼儿教师从业积极性的调查与分析》

张佩斯《幼儿文明礼貌行为的现状调查》

黄文彦《幼儿园室内区角活动环境创设与使用情况的研究》

蔡汶静《影响幼儿建构游戏因素分析研究》

云南师范大学

王静《家庭精神环境对3~5岁幼儿行为自主发展影响的初步研究――以圆通幼儿园为例》

鲍雪《吴家营乡幼儿教育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熊娜《富源县农村学前班儿童家庭道德教育现状调查》

常熟理工学院

曹亭亭《A市幼儿园美术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

沈丽雯《幼儿园自主性游戏开展状况的调查研究――以吴江市S幼儿园为例》

晏丽星《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研究――基于常熟市A幼儿园的个案研究》

常州工学院

陈方园《常州工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就业取向的调查=研究》

首都师范大学

赵智虹《朋友和陌生人情境下中班幼儿同伴冲突解决策略特点的差异比较》

张爽《农村幼儿园双语教育现状的个案研究》

广西师范学院

纪琳春《幼儿园户外游戏开展的现状调查研究》

李钰燕《南宁市公立幼儿园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状况与成因研究》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刘敏《浙江民间音乐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个案研究》

王芬《职前职后幼儿教师的隐喻调查研究》

黄燕虹《幼儿园家园互动论坛个案研究:家园合作的视角》

陈思思《(幼儿园科学教育)教材使用的调查研究》

金钰《幼儿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基于幼儿视角的调查研究》

黄凤《浙江省乡镇中心幼儿园园长领导风格调查研究》

汪艳《幼儿玩具分享行为的博弈分析》

南通大学

高亚青《幼儿园初任教师的入职适应研究――以南通大学为例》

岳磊《学前教育男本科生职后专业发展影响因素研究――以南通大学3位毕业生为例》

朱铃铃《建构主义教育理念下大班美术活动(秋天的美)的设计》

朱毛倩《实习生与幼儿园优秀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对比研究――以语言教育活动为例》

成都大学

谌雅《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对专业发展评价的调查分析》

薛小林《中班“被冷落”的活动区角改进策略研究》

中华女子学院

邱珍《幼儿园男教师职业认同现状调查研究》

王利《中华女子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化现状水平的研究》

颜雅娜《探析青年男性对幼儿教师职业的认识现状》

刘华《大班早期阅读活动中教师互动反馈指导策略的现状调查》

王苗《西峰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研究》

袁蕾《中班幼儿教师集体科学活动中教学语言运用策略之研究》

陕西师范大学

马春琴《小班幼儿情感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

李慧《乌海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的调查研究》

鼓励奖

内蒙古师范大学 赖晓倩 樊学敏 王婧 赵珊珊 凌宇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 王圆 宋岩 王珍 宋长健 周红燕 吕鹏飞 王琰 刘彦 李霞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王巧红 董晓君 费雯

山西师范大学 刘婧 贾慧慧 祝亚丽 黄岩

山东师范大学 姜晓艳 张真 胡冉冉 李慧云 马凤娟 任衍薇 舒斐 王盼盼 邢振兰 杨晨晨 危婷婷 张世超

成都大学 袁芙蓉 王超

中华女子学院 樊虹 李青杨 陈秀丽

陕西师范大学 董正东

第2篇:幼儿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岗位定位;解决途径

一、职业人才要求分析

1.专业理念与师德

幼儿教师必须充分了解自己所从事职业的专业性和独特性,充分了解所面对的教育对象的特点:3~6岁这个时期的幼儿身心发展迅速,可塑性极大同时又容易受伤害。因此,幼儿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将幼儿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放在首位,掌握和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个体差异,重视生活对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价值,并给予幼儿精心的呵护和教育培养。

2.专业知识

保教并重、教养结合,不仅将“幼儿一日生活的组织与管理”作为重要的专项领域要求,同时还要能合理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科学细致地照料幼儿的日常生活,将五大领域的教育内容灵活、有效地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当中。充分利用一日生活中的各种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教育,将保教并重、教养结合落到实处。

3.专业能力

《幼儿园教师职业标准(试行)》特别强调了教师要具有观察、了解幼儿,掌握不同年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的能力;具有利用不同材料进行环境创设的能力;具有组织与管理幼儿一日生活的能力;具有组织与引导区域活动及各种游戏活动的能力;具有设计与实施五大领域集中教育活动的能力;具有激励与评价幼儿发展的能力以及自我反思与自主专业发展的能力。

二、职业价值分析

当一个人被聘为幼儿教师后,他应该体现的职业价值主要有:

(1)发现教师所授课程的价值所在。通过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方面幼儿逐渐形成正确价的价值观、人生观,在快乐中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与人交流。

(2)运用已有的专业理论知识,了解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发现孩子成长的规律,认同、尊重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个体的差异,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培养每一个孩子富有个性化的发展。

(3)能掌握、利用不同的材料进行环境的创设,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坚持保教结合,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能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组织教育活动,指导幼儿使用学具和操作材料,启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幼儿动手能力;能充分利用一切条件合理安排游戏环境,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让每一个幼儿都能保持愉快的情绪参加活动,促进了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4)对社会、家庭正确地培养孩子起到指导、引领作用。幼儿的社会化发展首先是从家庭开始的,在家庭中,幼儿通过父母的影响及指导获得了最初的生活经验、社会知识、行为规范。可以说家庭是幼儿社会化的最早执行者和基本执行者。幼儿教师正是通过家园联系、家园共育,帮助、指导家长掌握正确的科学育儿知识和育儿方法,把社会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态度体系及社会道德规范传授给幼儿,使幼儿长大后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职业岗位定位研究

(一)往届毕业生就业现状

据对2012年以来往届毕业生的就业现状的调查发现,中职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存在学历低、没有教师资格证、职业能力弱、转岗流动性强、工资低、工作压力大等问题,这些直接影响了中职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的质量。

1.学历低

中职学校的学生毕业后持有的是中专毕业证,这在学前教育行业中已属于不合格学历,因此受学历限制,大多数毕业生只能在一些规模比较小的私立幼儿园工作,仅有极少数的毕业生能到公办、大型的幼儿园工作。

2.没有教师资格证

由于中职学校的学生入学年龄较小,多数学生在毕业时也达不到参加成人高考的年龄,没有大专学历,直接影响教师资格证的取得。

3.职业能力弱

幼儿教师的职业能力是指从事幼儿一日活动组织与管理必须具备的,特别是在幼儿园核心岗位中表现出来的多种能力的综合。中职学校的学生,凭着兴趣,在校能够完成专业技能的学习,并能达到一定的水平,但由于文化底子较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较弱,导致其在幼儿园工作的教学组织管理能力弱。

4.转岗流动性强

幼师毕业生与同期毕业的已经转岗的同学相比,工资低、工作强度大、工作压力大,加之没有教师资格证,岗位竞争强,导致许多毕业生出现跳槽、转岗等现象。

(二)解决途径

1.加强自身学习,提高教学组织管理能力

俗话说:“打铁还要自身硬。”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学习。除了练好专业技能要求的弹、唱、跳、画、讲、说,还要注重加强文化及专业理论的学习,掌握幼儿一日生活组织与管理的方法;注重加强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爱幼儿、爱幼儿教育事业;注重加强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就业的竞争能力。

2.通过现代学徒制,深化校企合作

(1)通过学徒制,创新、改变校企合作的学习模式。突破学校课程设置,将学徒的内容与幼儿园工作中的典型任务相结合,通过师傅的言传身教,分析讲解幼儿园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讲解幼儿教师的职业标准;到幼儿园观摩教育教学活动及幼儿的一日生活的组织与管理工作;利用假期让徒弟到幼儿园真实的岗位上进行实践,让理论与实践对接,使徒弟在知识及技能等方面得到全方位的、综合的锻炼,提高了教学、学徒的实用质量。

(2)校企双导师制,提升实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学生在二年级后就要离开学校进入幼儿园进行顶岗实习,虽然离开学校,但学徒并没有结束。为了保证徒弟的实习效果,在徒弟进入幼儿园之前,除了让徒弟明白实习的任务和要求,还要与实习的幼儿园对接,确认幼儿园的指导老师,在实习过程中实行幼儿园与学校的双指导,保证徒弟在岗位上既有幼儿园老师的指导,又有学校的师傅的指导。在实习的过程中,定期召开徒弟总结会,师徒间进行交流、总结、反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不仅互通信息、积累了教育和实践的经验,还培养了徒弟间的团队意识,增强了沟通能力、人际交流能力,为将来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拓宽多渠道就业。为了解决不能考取教师资格证的问题,要提前帮助徒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在努力备考、取得大专学历的同时,鼓励徒弟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如保育员上岗证、育婴师证、早期教育指导师证,有了这些证书,就业方向就不仅仅是幼儿园了,他们可以到早教中心等幼儿教育机构入职,这样就全方位、高层次地拓宽了就业渠道。

参考文献:

[1]杨黎明.关于现代学徒制(一)――什么是现代学徒制[J].职教论坛,2013(6):1.

第3篇:幼儿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 学前教育;男毕业生;幼教职业;影响原因

个体对于幼教职业的端正态度、合理认识还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并由此而组成的内部心理机制,就是学前教育专业的男毕业生的职业认同感。这个认同感对于学前专业的男毕业生来说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到他们对于这份职业的情感认同,也是他们从事该职业的基本心里诉求和准备。

本文对我省幼师专业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男毕业生的进行了调查,以调查结果为依据,从而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男毕业生从事幼教职业的状况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和研究。

一、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男毕业生的职业认同感调查分析

在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男毕业生的调查中,本文发现:在目前社会需求不断增加的情况下,男幼教师的增长并未随着需求的增加而大量增长,这是一个非常突出的供需矛盾。当前幼儿园本身的体制问题和学前教育专业的男毕业生对于职业的认同感普遍偏低,是造成这个现象的重要原因。分析下来,受到传统观念影响、对于幼教专业男性作用的认识缺乏和自身性别优势不自信,是造成这个原因的三大影响因素。

1、传统观念对于男幼教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观念认为,对于幼儿的抚育和教育是女人的是,男人的粗心等天性,造成了他们应该从事更加具有竞争性的行业。在这样的心态下,男性对于幼儿园教育很少涉足就不足为怪了。学前教育专业的男生在还没有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就已经受到社会和周边环境等多重方面的压力,得不到来自家庭的支持和理解。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对于职业的选择就会想尽一切办法选择逃避,从而导致幼儿教育男教师师资力量长期以来得不到应有的增长速度。

2、对于幼教专业男性作用认识的缺乏

男幼儿教师既能作为父亲角色在校园的延续,也能成为幼儿活动的有效组织者。虽然在组织幼儿活动中,男教师在某些方面不具备女教师的部分优势,但是男教师对于幼儿性别认同能够起到相应的启迪和促进作用。一项调查发现,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和母亲的相处时间和亲密度一般都远远胜于父亲,男幼教的出现能很好的弥补这个不足。学前教育的男生如果能够对于这个特点加以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并且坚定从事该职业的决心,一定能在幼儿成长的过程里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3、对自身性别优势不自信

不可否认,在艺术领域如舞蹈、唱歌和乐器方面,女幼师确实存在一定的优势作用。不过看这个问题应当全面,男教师不能只看到自己的劣势而忽视自身优势所在,幼儿园的目标应该是充分发挥男幼师的性格特点和性别幼师,从而促进幼儿的性别行为、认同和人格特点的初步认识和形成,以及健康成长。另外,在武术、书法、体育等多方面,男教师具有的优势女教师同样无法对比。学前教育专业的男毕业生,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性别幼师,并且在实际工作中充分运用,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男毕业生提升职业认同感的对策

因为来自社会舆论压力和自身的认识不足等原因,学前教育专业的男毕业生对于自己的专业没有充分的职业认同感,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树立这个群体对于该职业的高度认同和信任感。本文认为,应该加大宣传力度,改变人们对于男幼教普遍错误的理解和观念。对于高校来说,加强本专业男生技能的培养和心理的引导,强化该职业的性别认同观念。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对于男幼师的职业认同感进行有效的提升:

1、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男生进行思想教育,坚定其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这份调查问卷中,更多的人希望男性能加入到幼儿教育的这个职业中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男性幼教的加入对于促进儿童心理健康成长和促进其性别意识和行为的形成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前教育专业的男生要充分意识到男性在该职业中的重要作用,摈弃传统思想的束缚和制约,为幼教事业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和努力。

2、克服性别认同危机,打造健康的性别形象

在长期女性占据主导位置的幼教领域,学前教育专业的男生难免存在一定的性别认同危机,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出现女性化教育倾向,并无法保持自身的性别优势,他们进入这个领域的优势将不复存在。高校应该对学生进行男性气质和心理特征的着重塑造和引导,从而打造一种阳刚的男性美感,并对于幼儿进行影响和熏陶,从而为幼教事业注入一股新鲜的活力。

3、从性别角度出发,培养男性特点的幼教技能

男生在舞蹈、乐器和唱歌等方面可能确实不如女生,但是在书法、武术、计算机和体育等方面相对女生也存在非常明显的优势,这样的特点就决定了各高校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男生,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从性别角度出发对于男性优势特征进行充分挖掘,从而探索出符合男性特点的幼教技能,弥补女教师在此方面的不足,从而在幼儿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提高上实现创新发展,为幼儿园的教育的发展发挥重要的优势作用。

三、结束语

从事幼儿教育的工作者,不论是男生还是女生,为教育事业的发展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同时也实现了自身价值。对于男生来说,应该对这个职业充分了解、积极认同,并且以爱和投入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理想。

参考文献:

[1]蔡迎旗.幼儿教育财政投入与政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94.

第4篇:幼儿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一般认为,培养目标是指:“培养各级各类人才所要达到的目的或规格,是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教育目标的落脚点,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影响着课程的构建、实施和评价,从而将影响着本专业学生的长远发展。

我国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设置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2年7月教育部规定,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任务是“培养师范学校学龄前教育学及心理学教员”。后来教育部在一些文件中把培养幼教管理人员和幼教科研人员作为两项新的内容纳入到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体系中。至20世纪末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一直沿用这些培养目标,未有较大改动。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尤其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和迅速发展,学前教育本科专业也不断面临着挑战。旧的培养目标指导下的学前教育专业逐渐显现出不适应性,以及发展中的不合理性,具体表现为:首先,我国现行的师范教育模式正在由三级向二级转化,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中等幼儿师范教育或升为大专学校或并入其他高等院校,并逐渐淡出历史的舞台。学前教育内部结构的这一突破性进展冲击着高等学前教育毕业生的社会需求。其次,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学前教育领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为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供了许多就业岗位的同时也提高了对人才需求的规格。原有的培养目标若没有做出适时的调整,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将受到挑战,难以胜任这些不断变化的学前教育领域的工作。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原有的培养目标所面临的这些挑战已经引起了重视,许多学者都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同时,全国各地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也相继作了一些调整。

事实上,本科学前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盲点,不仅影响着学前教育的应有发展和良性运行的形成,也极大影响着在学学生的专业发展和报考学生的专业认识,以及本科学前教育的市场形成,并强烈地反映在近些年的招生中。如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本科学前教育专业03级的38名学生中仅有2名同学是以第一志愿录取的,而剩下的36名同学都是从其它专业调剂的。这使得她们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识从一开始就处于空白的状态,对学前教育专业有一个艰难的认识过程。因此,笔者设计了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调查问卷,试图通过她们的体验,客观反映和了解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本专业培养目标的认识和看法,希望能为学前教育培养目标的改革提供学生的意见和观点。本调查以笔者所在校学前教育专业2003-2006级在学的全体学生为主要问卷调查对象,共发放104份问卷,回收9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达93.27%。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一)基本认同以培养幼儿园教师为本科学前教育的主要任务

在回答“许多幼教学者认为,学前教育培养目标应该主要为:幼儿园教师。您认同这一观点吗?”这一问题,选择同意的同学占总数的60.82%,选择不同意的占39.18%,而且各个年级的选择比率差异不大。

(二)入学前与入学后对培养目标的看法表现出很大的差异

笔者所做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回答“入学前,您认为学前教育本科的培养目标是什么?”这一问题时,43%左右的学生都选择了“幼儿师范院校教育学科的教师”,另外各有20%左右的学生入学前认为本专业是培养幼儿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人员和幼教方面的科研人员,选择培养合格幼儿教师的仅占8%。由此可见,学生们入学前对本专业培养目标的认识与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偏差,入学前学生对中等学前教育的变化及其对本科毕业生就业所造成的冲击不清楚,对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正面临的改革也不太了解。

入学后学生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在现实情况下需要转化的意识比较强,其中大一的学生中认为本科学前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幼儿师范院校教育学科的教师的占全班总数的23.52%,大二的占全班总数的14.28%,大三的占全班的11.11%,大四的学生中仅有一名。从侧面显见年级越往上,学生对本专业培养目标改革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的认识越清晰,对专业目标改革的意识越强。

学生入学前与入学后对培养目标的看法表现出很大的差异的原因在于:首先,专业目标的转化对学生的就业和将来的社会适应性都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容易成为学生的关注焦点;其次,由于专业培养目标的特殊重要性,本专业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经常提到相关问题;再者,同专业前几届毕业生就业的实际情况也会影响着学生对本专业培养目标的认识。

(三)大部分学生愿意毕业后去幼儿园任教,而幼儿教师待遇低则是影响另一部分学生做出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前很多学者认为,本科学前教育目前的培养目标应该调整为培养幼儿园一线教师,那学前教育本科学生他们是怎么认为的呢?她们是否愿意去幼儿园任教?笔者的调查问卷统计显示,四个年级中有67.5%的学生愿意在本科毕业以后去幼儿园从事幼儿教育,32.5%的学生不愿意去幼儿园任教,其中毕业班的学生不愿意去幼儿园任教的比例相对比较高。但是从这些数据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大部分的学生愿意在毕业后从事幼儿教师的工作。

调查结果也表明,不愿意去幼儿园任教的学生仍然占有相当一部份的比例。这些学生不愿意去幼儿园任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55%左右认为幼儿教师的待遇低、自身的社会地位不高是影响自己做出选择的重要因素,25%的学生认为幼儿教师自身的发展空间有局限性是主要原因。另外有些学生认为普通的幼儿教师平时的工作量较大,事情比较琐碎,保育成分高,她们认为幼儿教师实际上是不需要高学历的。

(四)学生认为能够进行教育科研是本科、大专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区别要素之一

随着原来幼儿师范学校的不断升格,由原来的中专层次提高为现在的大专层次,专科学前教育的培养目标得以提高,那么学前教育本科的目标定位与普通幼师(大专)是否应该有区别,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哪里?学前教育本科的优势在什么地方?对待这一问题,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看法,其调查结果如下表:

*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社会发展需求的变化,以及目前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和就业状况,根据对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调查结果分析,针对目前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状况,笔者认为在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改革中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关注。

(一)加强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宣传与教育

通过调查可以看到入学前很多学生对本科学前教育的培养目标缺乏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专业认识和学习。笔者建议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在招生之前就应加强本专业的宣传力度,一方面,让学生在入学前就充分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另一方面也可以吸引一些对本专业有浓厚兴趣或者有一定音乐、美术、舞蹈基础的高中毕业生,加入学前教育专业的队伍。同时,调查数据也充分表明,学生的年级越高,对本专业培养目标改革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的认识越清晰,对专业目标改革的意识越强。可见,入学后,学生接受专业培养目标的教育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的认识,进而达到认同状态。笔者认为学生对专业培养目标的认识越早,认识的越充分,越有利于学生的专业学习与成长。所以,建议在招生前,就应对高中毕业班的学生开展专业介绍工作,宣传专业的特点和发展需求,学生一入学后,就应对学生进行专业的培养目标的全面教育,让学生对专业的培养目标有明确的认识。

(二)培养目标应兼顾继续深造与直接输送幼教工作者的需求

调查数据显示,在调查的对象中有49%的学生有继续深造的愿望,其中毕业班的学生与大学一年级学生中有意愿深造的人数所占的比例更高,分别达到56%和58.3%。从这些年毕业生的去向来看,以笔者所在校学前教育专业为例,每年都有若干名学生获得了继续深造的机会。通过实际访谈,笔者了解到许多学生是迫于就业压力,其中主要以毕业班的学生为主,在寻找就业岗位的过程中,由于本专业就业的行业局限性,认为自己需要进一步的深造。另外一些学生希望自己能够从事学前教育科研工作,科研是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的,而本科的学前教育理论学习相对肤浅,直接从事学前教育科研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她们也有继续深造的愿望。总之,从学生的角度而言,希望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在为直接输送幼儿教育工作者做准备的同时,也能够考虑到学生继续深造的需求,为学生未来的深造做准备,从而有利于提供给学生多方面的选择。

(三)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科研能力

幼儿教育科研人员与一般的幼儿园教师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普通的幼儿教师的主要是有一定理论基础的操作型教师,对实践的要求比较高,而幼儿教育科研人员则对理论的要求比较高。在实际工作中,普通幼儿教师平常的工作量很大,对科研的兴趣相对较低,难以真正地从事科研活动。但是,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科研的积极支持,所以,幼教机构需要有兼任从事幼儿教育科研的人才。而这部分人才的最佳来源渠道即是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

实际上,培养能够从事幼儿教育科研的人才,一直以来也是高师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一个比较重要的任务。大专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幼儿园的教师,学生在专业学习中也主要是以实践学习为主,对理论的学习积累不够,难以直接胜任学前教育科研。但从我国幼儿园的发展来看,急需能进行科学研究的幼教工作者。因此,有必要把培养学前教育科研人才作为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一个比较重要的培养目标内容。笔者的调查也表明,大部分的学生们都认为能够进行教育科研是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与专科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区别要素之一。所以,如果把高师的培养目标仅仅定位在培养普通幼儿园教师的话,那么在课程设置上,就会更倾向于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技能技巧,忽略一些理论知识的养成。学生毕业后,即使从事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也很难将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不会独自地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因此,笔者建议在高师学前教育培养目标纷纷转向定位服务于幼儿园的改革中,仍然要重视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四)形成符合培养目标的课程设置

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是“源”和“流”的关系,培养目标的更动,必然会引起课程设置的一系列变化,所以在学前教育专业传统培养目标向现代培养目标的转化的过程中,要形成符合培养目标的课程设置。“一般来说,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课程包括三大类:专业基础课、技能技巧课、教育调查和教育实习。”

首先,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本专业理论类课程设置的数量比较多,但是理论体系建构似乎又显得不够完善和深入,难以形成深厚的理论素养,毕业后从事学前教育科研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们认为为了培养研究型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有必要提高学前师范教育领域的理论深度和层次,重视学前教育的专业基础课,提高学生的科研水平,同时理论应该更好地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建构起较为合理的个人理论素养的框架体系。

其次,在学前教育行业的工作人员没有一些弹、唱、跳、画、写、说的基本功和活动技能,要做好幼儿教育行业的工作有一定的困难。本科学前教育学生大都来自应届高中毕业生,弹琴、舞蹈等技能水平几乎是零,而本科阶段的琴法等技能课开设的时间普遍较短。在大多数学生没有任何技能基础的情况下,仅仅依靠短时间的训练显然无法满足实际的技能需求,而且,就目前的训练内容而言,让人觉得过于宽泛不深入,传递的知识不够系统,很难使学生全面掌握应有的技能水平,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对自己所掌握的技能缺乏自信。所以,笔者认为有必要加强技能课的培训,建议在大学一年级就开始开设技能课,让学生尽早接触并培养良好的兴趣;适当增加一些技能课的课时,专业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进行课后的练习;技能课的设置和内容选择应该与幼教工作紧密联系;另外,加强本专业音乐、舞蹈、美术等方面师资的建设和教材的开发,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实践方面,希望能够注重提升教育实践的地位,尤其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理念应用于儿童教育教学实践;建立常设的实习基地,分阶段、有步骤地提供实际锻炼的机会,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实践能力和内在的自信走进课堂。

(五)拓宽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口径

第5篇:幼儿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一)幼儿教师缺口大,且专业化教师不足

湖南省学前教育发展态势迅猛。2010年湖南省启动了学前五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幼儿园数量迅速增长,在园幼儿人数迅猛增加。2013年,全省共有幼儿园12236所,比上年增加1206所,在园人数达191.24万人,从业人员近8.39万人,按每年幼儿园净增8.4%计算,加上原有从业人员中至少还有25%没有取得职业资格需要进行职业培训的教师,预计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型人才需求量将非常大。以岳阳市为例,由于幼儿园数量的迅速增长,在园幼儿人数的增加,幼儿教师缺口较大,尤其是持证专业教师,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用人需求。岳阳市2013年幼儿在园人数达到156708人,幼儿教师8480人,持证教师仅4012人。依据《湖南省教育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到2020年,湖南省幼儿入园率达100%,在园人数240万。按照这个发展目标,区域内岳阳市的幼儿将达到21万人,至少需要幼儿教师11364人。因此,岳阳市幼儿园教师的需求量比较大,尤其是持证的专业教师。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毕业生主要就业机构包括幼儿园、早教园,主要就业岗位群包括幼儿园专任教师、保育员。调查数据显示:各级各类幼儿园专科学历专任教师比例相对大,中专学历员工数量只占一定比例。有幼儿教师资格证的专任教师和有保育员证的保育员中中专学历所占比例相对偏低。说明幼儿园可吸收一定数量的中职毕业生。调查发现,中专学历的专任教师中,持有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的教师只有50%,持有保育员证的教师只有30%。这表明,目前在幼儿园专职教师中具有教师资格证和保育员证的比例偏少。在座谈中,园长们表示比较看重专科层次以上的员工。

(二)毕业生质量与幼儿工作岗位需求脱节

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需要,决定了幼儿园教育的特殊性:保教结合。对用人单位关于“目前毕业生存在的问题调查”一项中统计发现:目前毕业生存在的问题包括:21.3%的用人单位认为在学校中所学在实际工作中所起的作用不大。25.3%的人认为毕业生实践实训能力差。这说明目前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能满足幼儿园工作岗位要求。在“用人单位对员工专业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一项调查的统计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员工的要求中专业理论知识非常重要,占90.40%。同时,笔者在与园长们的访谈中了解到,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是每个幼儿园都期待的。

(三)中职毕业生就业形势不乐观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对口率达到79.23%,但是毕业生的就业稳定性较差,一方面表现在毕业生不停的跳槽,更换工作单位,更换过工作单位的毕业生达到66.9%,使工作单位的人才流失率增加;另一方面,表现在毕业生丧失了对所从事职业的信心,对本行业的前景抱以悲观态度。”调查发现,27%的人认为“毕业生没毕业就有幼儿园与其签约”,40%的人认为“毕业生很轻松的找到工作”,17%的人认为“毕业生找工作难,常处于待业状态中”,16%的人认为“工资太低,对学前教育专业失望而转行”。这反映了当前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特别是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在与幼儿园园长交流中发现,60%的园长比较看重大专毕业生,这也表明中职毕业生有待提升自己的学历和专业素养。

(四)中职毕业生的学历提升意愿强烈

笔者对与本院合作的三所中职学校的部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专业意愿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抽样人数240人,学生中职毕业后具备愿意提升大专学历的人数有215人,占89.5%,其中选读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数有194人,占总抽样的80%。三所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表达了愿意继续就读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数达910人,占总毕业人数的64%,说明绝大部分中职生愿意提升学历,并且大部分愿意继续就读学前教育专业。由于幼儿园常见岗位群对教师的职业能力和素质要求,大部分幼儿园更看重大专毕业生。随着国家政策对学前教育的倾斜,以及国家对幼儿教师素质要求的提高,中职生升学需求不断增强,升学比例不断增加。各级各类高校对口中职生招生计划大幅增加,为中职生升学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为中高职衔接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二、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策略

(一)试点学校双方要明晰人才培养目标,深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明晰

幼儿教师缺口较大,尤其是持证专业教师,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用人需求。因此,试点学校双方首先要明晰各自的人才培养目标,真正做到中高职协调发展,培养适应幼儿园岗位的专业化教师。中等职业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重点放在,能胜任幼儿园一线保教工作的技能型人才,以保育员培养为主。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是高素质高技能型专业人才,以幼儿教师为主。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应该具有科学的学前教育专业理念、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掌握通识知识、婴幼儿发展、保育教育知识,具备环境创设、一日活动、游戏、教学活动组织等基本能力与教育科研、早期教育指导等拓展能力以及自我反思与自我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中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试点学校双方要构建项目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入“三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即做到“三对接、三融合、三证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实习岗位与就业岗位对接;在教学上,把职业标准融入教学内容,专业教师与行业专家相互完成教学实施过程,对学生进行多元考核与评价。学生毕业后取得三类型的资格证书,即毕业证、职业资格证、职业技能证。

(二)幼儿园、试点双方学校三方共建与工作岗位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课程体系是否科学,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效果。根据用人单位对幼儿教师能力评价,可以发现目前幼师培养上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比如幼儿园班级管理与活动组织中的应用型技能:与家长沟通、环境创设、教学活动设计与组织等,这些直接体现了课程设置有待完善。试点双方学校要与幼儿园共同来构建与幼儿园工作岗位能力需求相适应的课程教学体系,采用“对接岗位、能力递进”的方式,构建任务驱动型专业课程体系。该体系主要有三个板块,人文素质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技能课程,每个板块要求的素质能力是通过相应的一系列课程来完成的。试点双方学校尤其要重视专业核心课程的开设与衔接工作。同时,中职和高职都要注意各自要加强的课程。中职需加强开设的课程主要包括实际操作类课程、文化基础课程、培养职业意识、劳动意识、礼貌意识的相关课程等。高职阶段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因此要加强专业理论课程和实际应用型课程的开设。试点双方学校要结合幼儿园岗位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来构建学生实践教学体系和基本理论课程体系,真正培养市场所需要的学前教育专业实用人才。

(三)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师培训与学生辅导

第6篇:幼儿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本文通过对三个学历层次的毕业生的访谈,试图了解同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他们的选择会一样吗?是什么因素在影响着他们的选择?

幼儿园实习使我提高也让我犹豫

访谈对象:程晓,女,23岁,xx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系本科毕业生

问:实习前后,你觉得自己变化最大的是哪方面?

答:首先,在带课方面有很大的提高。实习之前,我虽然在班里也练习过,但受众对象不一样感觉是完全不同的。实习之后,我觉得自己在带课方面心里有底了,它不会成为我找工作的障碍:其次,在技能技巧方面也提高了。实习之前,我钢琴技能不是太好,但给孩子们讲课就必须去好好练,美术,舞蹈的基本功也大有提高;第三,幼儿园是个锻炼人的地方,像蒙氏课要求缝蝴蝶结,之前没有做过针线活,心想会不会缝地很难看呀,幼儿园的老师就和我开玩笑说等你实习完了就什么都会了,第四,和幼儿在一起挺开心的,但工作也挺累的。幼儿教师的案头文字工作量很大的――要写教案、观察记录、日志、周志、学期计划、学年计划,还要,这让我心里很有负担,第五,幼儿教师就是“十万个都知道”,如果家长想请教你一些育儿方面的知识,绝对不可以一问三不知。所以,做一名幼儿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理论和实践中提升自己。

问:开始实习时,你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进入幼儿园的?

答:开始报志愿时并不是全心全意地喜欢这个专业,但真正进入了,也就用心去学了,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就喜欢了,就像我们老师说的女孩子为了将来能够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也应学学前教育。而且,在幼儿园听老师的英语课特别受感触,我们都听不懂,幼儿却已经和老师交流了。面对这种情况难免会有些急躁情绪。

问:在实习过程中你最高兴的是什么?最不满意的是什么?

答:最高兴的是带课水平大大提高了,最不满意的是,有的临时工水平并不比正式工差,但工资却比正式工低很多,无论你再怎么努力也不会改变。

问:你现在找工作了吗?准备去幼儿园吗?为什么?

答:实习刚结束时想,如果可以去小学或中学,我一定不去幼儿园,太累了l目前看来,还是想找个有“指标”的幼儿园,这样稳定些。如果没有指标,但工资高的幼儿园我也会去的,因为,在幼儿园能够体现自己的价值,毕竟学了这么多年了。条件不好的幼儿园就不想去,因为那里的工资太低、环境太差,没有发展的前景。

幼儿园是我最后的选择

访谈对象:崔宏博,男,24岁,xx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系毕业生

问:实习前后,你觉得对自己变化最大的是什么?

答:在课程设置方面,我体会到整个过程――导入、中间、结尾部分都贯穿有游戏,学会了幼教专业用语,以前讲成人话,现在知道只有讲幼儿话他们才听得懂,还有,幼儿教师要有耐心,我在的那个班,英语老师用她自己的方式上课,可课上到一半,幼儿就不愿意听了,教师也就不想上了,最后还是我替她继续上完――我用游戏做引导,幼儿更愿意听。

问:你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去幼儿园实习的?

答:开始挺想去的,以前去过好的幼儿园,心想要是这么好的话,我也愿意去。但去了以后,发现我原先的想法有点理想化。首先实习幼儿园的气氛和以前去过的幼儿园不一样,我进了教室,老师刚和我说了一句话,孩子们便乱成一片了。

问:实习过程中最高兴的是什么?最头疼的是什么?

答:最高兴的就是和幼儿在一起挺开心的,他们都喜欢我,包括家长说孩子们回去经常提起我。头疼的就是抬床,每天上课的时候叠起来,睡觉的时候展开。至少“摸”100次床,好多老师都在逃避这事。

问:你觉得男生进入幼儿园和女生比起来会有什么不同吗?

答:待遇不一样,但差异不大。男生的待遇会高一点。

问:你现在找工作吗?准备去幼儿园吗?为什么?

答:如果作为实习或短期的工作还可以,如果作为终身的职业,我不愿意。一方面太累,另一方面,中国的传统观念是很难改变的,男孩子以后要买房、找对象、结婚,做男幼儿教师别人会看不起的。

问:你在实结大会上不是说毕业后愿意去幼儿园的吗?

答:幼儿园只是我最后的选择。

通过对两位本科毕业生的访谈,改变了我起初“异想天开”的想法――即通过实习可以改变他们对幼儿园的认识,喜欢上幼儿园的工作。从访谈中可见,在实习中,本科生能比较好地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现象结合起来的,对幼儿教师的职业素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程晓和崔宏博都认为,实习给他们带来了锻炼自我、充实自我的机会,同时也让他们“尝尽了苦头”,体验到幼儿园工作的“累”。尽管孩子们是那样的可爱,尽管在幼儿园可以实现自身的价值,而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使他们在择业的时候还是会把幼儿园作为无奈之选、有条件之选、甚至坚决不选。

去一所有“指标”的幼儿园

访谈对象:赵燕,女,20岁。xx市幼儿师范学院大专部毕业班学生。

问:实习前后,你认为自己变化最大的是什么?

答:讲课比较自然了。实习之前,曾经见习过几次幼儿园的课堂活动,感觉幼儿教师能轻松自如地给幼儿上好一堂课,感觉上课也挺容易的。但是,当真正面对幼儿的时候却很难。

问:开始,你是怀着什么样的目的进入幼儿园实习的?

答:实习是锻炼自己的一次机会。在学校学的都是基础知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够得到很好的利用。对我找工作也有帮助,最起码能消除面对园长讲话时的紧张情绪。和孩子们在一起也挺高兴的。

问:你觉得和三年制大专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比起来,谁更能胜任幼儿园的工作?

答:我们更能胜任幼儿园的工作。也许我们的文化课比不上他们,可我们的技能技巧课上五年,他们只上三年。但是和师大的学生就不敢比了。

问:为什么不敢比?你刚才不是说你们学了五年的技能技巧课吗?本科只学了四年,而且课时也没有你们的多。

答:因为文凭高嘛!文凭毕竟是敲门砖。

问:如果你和本科生一样有机会进入幼儿园的话,你会觉得自己不占优势吗?

答:我认为差别不会太大。只要我努力就能胜任这份工作。

问:你愿意去幼儿园吗?

答:愿意。因为我学的是这个专业,我就会尽力去做。

问:你现在找工作了吗?

答:我找了好几个幼儿园,正在等通知,有一所幼儿园愿意让我去,但是我不想去。

问:为什么不想去?

答:因为那所幼儿园没有“指标”。他们承诺:如果你以后成为骨干教师,就会给你“三金”。而

且那所幼儿园规模不大,是一个企业幼儿园,工资也不高。因为我觉得幼儿教师挺累的,孩子不好管。工资就应该高一些。

问如果入编和工资发生矛盾的时候,你会选择哪一个?

答:我会选择入编,因为这样稳定,工资以后可以慢慢长嘛。

问:如果你有机会进入中专(幼师)时,你会去吗?

答:会。因为中专比较轻松。幼儿教师全天都得待在幼儿园。而中专的老师讲完就可以离开。

与本科生不同的是,大专生在实习前很自信,通过买习,他们明白了万事做起来比想象的要难。实习锻炼了自己,认识到幼儿教师职业的光荣和幼儿的可爱,也体验到了幼儿教师的辛苦。他们认为在幼儿园中,技能技巧比较重要。他们比同等学历的大专生更能胜任幼儿园的工作。在他们选择幼儿园的时候,工资待遇、追求工作性质的稳定依然是他们的主旋律。也许是专科生对社会地位的感受没有本科生强烈吧,当我提及到“社会地位”时,他不假思索给我的回答是“投其所好,我不会觉得社会地位不高”。然而,当我给他们提供自由选择的权利时,他们却不选择幼儿园,因为,幼儿园教师太累了。

找一所能锻炼自己的幼儿园

访谈对象:孙瑾,女,17岁,xx师范大学幼师培训学院毕业生

问:你觉得实习前后,自己变化最大的是什么?

答:实习之前,只是学习知识,没有实践经验。实习之后,认识到所学的理论知识还不够,更不能得以灵活的运用。没有实习之前认为孩子不听话就应该批评,再不听话就把家长叫来。实习之后,就知道尽量不要批评孩子,不要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还要针对个别幼儿进行教育,不应该回避个别幼儿提出的问题。幼儿教师要有耐心。

问:开始你是怀着一个什么样的想法进入幼儿园实习的?

答:开始,我挺不想去的。因为孩子们又吵又哭,让人心烦但也出于好奇吧,见习的时候看到幼儿老师能把这么吵闹的孩子组织好,想尝试一下自己是不是也能组织好。

问:在实习过程中,你最满意的是什么?最不满意的是什么?

答:最满意的是幼儿园的制度,比如教师不能和幼儿一起吃饭。不仅幼儿吃饭的种类和成人不一样,而且教师吃饭时一些不好的习惯也会影响幼儿。孩子们也没有我想象得那么糟糕,挺可爱的。最不满意的是临时工的待遇不高300-600元/月。幼儿教师挺辛苦的,如果工资不高,他们的积极性就不高。另外,幼儿教师自身的技能也应该提高,有的老师只会一项技能,不能很好地满足幼儿教学内容的需要。

问:毕业后愿意去幼儿园吗?

答:愿意。因为幼儿园和我所学专业对口。

问:你会期望幼儿园给你提供哪些待遇?

答:首先要有住宿。幼儿园规模要大、教师要专业。刚进入幼儿园时,希望先听最好的老师上两周课,然后自己锻炼。工资最低在800-1000元/月。如果幼儿园各方面条件都很好,工资低一些也可以,主要是锻炼自己。

问:如果你有机会进入小学或中学,你会去吗?

答:不会。能力不够,自己也喜欢幼儿园,压力比较小。也许为了换种环境,调节心情,会去小学尝试一段时间,但最后还是会回到幼儿园。如果以后有能力了,希望自己能开一所幼儿园。

第7篇:幼儿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学前教育 招生工作 幼儿教育

[作者简介]林宜玉(1965- ),男,贵州黄平人,凯里学院教科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与成人教育。(贵州 凯里 556000)

[中图分类号]G6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3-0173-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有关学前教育问题,不仅体现了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更是国民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古今中外都有很多例证,正如《颜氏家训·勉学篇》云:“人生小幼,精神专利……固需早教,勿失机也。”西方教育界研究认为:“5岁以前的早期教育是开发智力的关键时期。美国科学联合会去年提议修改中小学自然科学课程准则,希望提前对中小学生进行科学技术教育。”随着时代的变迁,在我国学前教育问题关系到家庭的幸福与社会的稳定。

一、新办学前教育现实困惑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有关学前教育问题主要有三方面:“其一,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其二,明确政府职责。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其三,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发挥乡镇中心幼儿园对村幼儿园的示范指导作用。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但是目前学前教育的主要困难是新办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素质不高。尽管近几年不少地方师范院校承担了学前教育专业本、专科的办学任务,然而,新办学前教育专业依旧会出现师资严重短缺的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对有关学前教育的专业知识宣传不够,致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多数是以服从志愿的方式调剂录取的。

1.新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比例小。回顾20世纪八九十年代,师范院校培养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去向以幼儿师范、中等师范学校为主。现在地方院校新办学前教育是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类幼儿园师资,也正是“我国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就业市场已悄然下移。原来全国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层次的培养目标即培养中等幼儿师范学的教师,现在,全国中等幼儿师范学校约有54所,且大部分挂靠当地其他的本专科学校,开始培养本专科层次的幼儿教师”的时候。由于各办学单位的学前教育专业专科人才培养尚处于摸索阶段,因此,在这过程中产生一些问题,例如,凯里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2006级48名学生,07级35名学生全部是通过调剂录取的,根据问卷调查,83%的学生到大三还没有对学前教育专业感兴趣。而从已经走出校门一年多的2006级48名学生来看,主要是考上小学教师,其次在民办幼儿园工作。但是2007级毕业生中有75%准备报考不对口的专业:小学教师,公务员等。这其中原因应该是他们对幼儿教育工作没有信心。

2.现实急需学前教育专业发展。要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重视0至3岁婴幼儿教育”的宏伟目标学前教育专业必须快速发展。另外,社会、各级政府已经非常重视幼儿教育,例如云南省决定“2010年将建1000所乡村幼儿园,力争3年内每个乡镇至少有一所公办示范园”。其目的是保障边疆、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儿童在教育起点上的公平。贵州省黔南州政协的一项调查显示:大部分乡镇没有幼儿园,学前教育优质资源匮乏,幼儿教师严重短缺,幼儿教育小学化。“全州235个乡镇建有中心幼儿园,村里没有幼儿园”。其实,贵州其他地区也是如此,笔者对黔东南州的黄平县进行检查,该县14个乡镇,仅有5个镇有幼儿园。5所公办幼儿园有教师41人,原始学历为幼师的仅仅11人,没有学前教育专业专科以上学历教师。未来几年内各级政府为了促进教育公平将大力发展面向城乡贫困低收入家庭儿童、流动人口儿童、留守儿童等各类弱势群体的公办幼儿园,大力建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解决目前的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

3.新办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缺乏艺术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16条规定:“专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可见无论专科层次还是本科层次都强调“专业”二字。近几年应该关注乡镇、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需要,按需培养学前教育人才,如城镇、农村幼儿园及小学附属学前班教师以及学前儿童英语教师、高级家庭教师,正如有的学者认为“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生就业去向就自然转为托幼机构、儿童服务、儿童文化传媒、玩教具开发、动漫制作等领域。这些行业普遍需要‘弹、唱、跳、画、做’五项全能。”可见,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舞、美专业工作能力是务实的东西。以凯里学院为例,担任钢琴、舞蹈、声乐、美术、乐理、视唱、幼儿游戏、幼儿手工制作、幼儿园教具、玩具制作、幼儿园环境美术设等课程的教师学前教育学生的满意度较低。教师认为多数学生都没有艺术基础,教起来太吃力,没有过去的幼师学生接受能力强,这是可以理解的。

以凯里学院为例,2006、2007级专科录取的学生除预科直升外都是调剂录取。2008级、2009级本科学生除预科直升外都仍是调剂录取,在目前的高考压力下,在高中阶段除音、体、美特长班外有艺术基础的学生定然不多。对凯里学院2006、2007级83名学生问卷调查表明:觉得自己音乐能力能胜任幼儿教学工作的占21.3%;觉得自己美术能力能胜任幼儿教学的占78%;觉得自己舞蹈能力能胜任幼儿教学的占39%。其实多数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工作不是信心十足。凯里学院担任音乐、舞蹈、美术课程的教师是由原来黔东南民族师范学校幼师专业的教师整合而成。他们毕业于艺术类名校,专业功底扎实,多年幼儿师范教育经验,教学方法独特。他们自己或者指导的学生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项目在国内、国际赛事上有可喜的成绩。老师为了达到教学要求不得不给学生施加压力。有的学生以此为动力,进步很明显,但也有学生因此而要求退学,这对学校、学生都是很遗憾的事。

二、学前教育专业招生改革的可行性探讨

1.学前教育专业能否纳入艺术类招生。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应该将学前教育招生纳入艺术类招生系列,一旦纳入艺术类系列招生,学校能录取到喜欢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学生也自愿就读自己想读的专业。录取时可以适当降低一些要求,那些义务教育阶段能歌善舞的学生有一部分因自己的音、舞、美特长而选择高中艺术特长班。这样解决目前新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学历高,而从事幼儿教育工作能力低的现象。其实,国家对学前教育非常重视,除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外,教育部2010年工作要点中就提到“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支持中西部地区乡镇幼儿园建设。修订《幼儿园建园标准》,研究制定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政策措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修订《幼儿园工作规程》,加强学前教育管理”。中国教育重视学前教育应该重视学前教育的师资培养,这不仅是关注中国拥有的1.3亿儿童,也是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文关怀。学前教育招生纳入艺术类招生系列进行录取,学生的文化素质可能不够高,科研能力也许没有现在的学生强,但是通过现在办学单位的培养,学生未来的教育工作中的努力与发展,也能胜任幼儿教育工作,为学前教育事业服务。

2.进行五年制或六年制培养模式探索。由于学前教师教育是特殊性质的教育, 必须通过招生改革的办法改变学前教育的发展规模、结构,从而提高学前教育教学质量。比如,可以直接从初中毕业生中招生,即新办学前教育的五年制或六年制培养模式。目前,特别是西部农村,有的家长由于经济原因,供养学生读高中很困难,其中有的学生能歌善舞,性格开朗活泼,如果进入高校加以培养,是未来幼儿园理想教师的好苗子。如果五年的学习各方面达到要求颁发大专毕业证书,对于其中表现特别好的学生,比如计算机等级考试以及大学英语过级成绩达到有关院校的要求,特别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本科要求的学生继续学习一年颁发本科毕业证书。如果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管理条例》规定的还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由于学前教育教师培养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又没有现成的模式,只有锐意改革,合理论证,勇于创新才会摸索出有价值的东西。

3.进行面试是必要环节。目前多数学校招收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都是按照高考当地本专科分数线录取,由于社会、高中学校以及有关高校宣传不到位,报考学前教育的学生较少,往往都是降分补报或者服从调剂录取。这种方式录取的学生学习理论没问题。但是这些学生一旦进入学校,承担办学任务的教学单位最棘手的就是很多学生要求调专业。有的学生读了一个学期、甚至一年还继续提出转专业申请,学校为了支持新办专业的发展以及国家的培养计划也不得不做一些困难的说服工作。

为保证未来幼儿教育教师的各方面素质都能得到培养与提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学生今后能胜任幼儿园教师工作,以及对不愿读该专业的学生施以人性关怀,有关招生部门应该组织领导对报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全面检查,进行必要的面试。面试应该由省级招生部门统一组织,为了方便考生在各地(州、市)设置一个地点。面试成绩作为全国各高校学前教育招生的参考与依据。除了按照国家有关师范专业要求外还应该注意考生的仪表是否端正大方,手指完好无损;行走步态无明显跛;脊柱无明显侧弯;无驼背;在面试时要展现出自信,展示考生唱歌、跳舞、画画等潜力。如果录取学校只看网上提供的考生信息,还是很难发现有些未来不适合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的缺陷的。的确,目前很多幼儿园管理者在挑选学前教育专业本、专科毕业生做教师时首先就是看应聘者会不会唱歌、跳舞、画画,也许这些招聘方式存在问题。为了尽量避免用人单位在招聘幼儿园教师时,重视艺术方面能力而出现宁可要中职毕业学生而舍弃学前教育本、专科毕业生,面试应该是最低的底线。

[参考文献]

[1]蔡迎旗.时代变迁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改革[J].当代学前教育,2007(3).

[2]郭尚花.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素质[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3]洪国伦.知识经济的呼唤:科学启蒙教育[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版),1996(6).

[4]劳凯声.高等教育法规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彭世华.学前教师教育急需加强和完善招生计划调节[J].学前教育研究,2006(11).

[6]文隽永.乡镇没有幼儿园,黔南州学前教育现状堪忧[N].贵州都市报,2010-08-10.

[7]杨云慧.力争3年内每个乡镇至少有一所公办示范园[N].中国教育报,2010-03-09.

第8篇:幼儿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台湾高校;幼儿教师;职前培训;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3)07/08-0030-05

【作者简介】任建龙(1984-),男,陕西宝鸡人,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助教,硕士;吴振东(1969-),男,福建惠安人,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系主任、教授,硕士。

十九世纪末至今,中国台湾地区(下统称台湾)幼儿教师教育发展经历了萌芽期、过渡期、受挫期、停滞期、再生期、茁壮期六个阶段,在此过程中,台湾高校幼儿教师职前培养课程设计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向日本、欧美等学习,与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融为一体,日臻完善。台湾“教育部”1985年颁布的《大学校院教育学课程师资及设立标准》和1984年颁布的《师资培训法》对教师教育课程(包括幼儿教师教育课程)做了统一要求,因而,台湾多数高校幼儿教师职前培养课程设计方面表现出高度的共性。本文在综合考虑台湾的高校地理位置、高校所处地区经济水平、高校公私立性质的基础上,选取了台湾国立东华大学花师教育学院幼儿教育系、台湾亚洲大学(私立)人文社会学院幼儿教育系、台湾首府大学(公立)人文教育学院幼儿教育系,以及台湾新竹教育大学、台北市立教育大学的幼儿教育系课程规划进行分析,现将台湾高校幼儿教师职前培养课程设计的特点阐述如下。

一、职业性

“高等教育的职业性既是一个基本理论问题,更是一个意义重大的实践问题。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教育改革的呼声日渐高涨。这主要是由于长期以来高等教育过于强调学术性,而职业性总被有意无意地忽视,致使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出现缺位。从某种意义上说,对职业性的把握关系到高等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1]在台湾这样高学历化的地区,就业难的问题显得更为严重。台湾劳委会统计长郑文渊指出,全球经济成长放缓、台湾薪资水平成长有限、物价上涨冲击消费意愿等造成台湾招聘岗位大幅度减少,这是台湾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一方面原因。另一方面,人口仅2000多万的台湾高校林立,竟达到160余所,高校招生率过高(近几年都在95%左右),毕业生人数过多,这是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另一重要原因。这种背景下,台湾高校幼儿教育专业职前培养课程设计试图通过加强职业性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力求使学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立于不败之地。

(一)课程开设以教育实践为导向

台湾高校幼儿教师职前培养对于职业性的强调首先体现在课程开设以能力本位为导向。台湾高校根据社会对于幼儿教师职业能力的要求和自身教育目标定位,明确细分了幼儿教师的核心能力,如理解幼儿专业知能、幼儿教育专业知能、幼儿教学创新及反思能力、儿童媒介识读能力等,并切实将这些职业核心能力渗透到课程设计与实施中去,通过能力本位的课程设计与实施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如,通过《幼儿园课程设计》使学生了解幼儿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理论,了解幼儿教育课程的目标和结构,分析幼儿园课程纲要,讨论幼儿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相关议题,练习设计统整性的幼儿园课程活动。通过为期1学年、4学分的《幼稚园教材教法》学习使学生掌握身心领域、语文领域、艺术领域、探索领域,以及各领域之教材教法。透过课堂讲述、讨论、坊间教具教材评析、教具教材设计与教学演示,培养学生的幼儿园教学实务知识与能力。通过《幼儿语言表达》培养学生了解幼儿语言的获得与学习,提高学生与幼儿之间的语言交流能力,并探讨常见的语言问题与母语之外的语言学习相关课题等。通过《幼儿行为观察》使学生重视对幼儿行为的观察,并掌握观察幼儿行为的基本技能,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通过《幼儿学习环境设计》使学生了解学习环境与幼儿发展之间的关系,掌握学习环境设计的基本理论和理念,学会分析幼儿环境常遇见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通过《幼儿评量与辅导》使学生掌握对幼儿进行人格、气质、身体动作、感觉、智力的评量、评分及解释。通过《幼儿教具设计与应用》使学生掌握搜集材料自制教具的能力,学会应用、保管、收纳和保管教具。其次,台湾高校幼儿教育专业课程实施注意将能力本位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实践。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模拟实践为主线,例如教师会给学生抛出一个论题请同学们运用相关知识讨论、作报告。二是在课堂之外,幼儿教育专业学生必须有大量的幼稚园见实习及详实的相关记录,此外,还可以通过工作坊、幼教周、喜乐夏令营、幼儿辅导个案研讨会、健康儿童夏令营等途径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台湾高校对于幼儿教师的培养还广泛采用跨系学习方式,以便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为优质、更为专业的教育资源,如《键盘乐》在艺术系上,《英语教材教法》在外语系上。

(二)专业教育和师范教育紧密结合

台湾高校幼儿教师职前培养课程设计的职业性还体现在将专业教育和师范教育紧密相结合,将专业要修习的课程和获取幼儿教师资格证书必须修习的师资培育类课程相结合上。在台湾,修习师资培育类课程获得《幼稚园教师教育学程学分证明书》是取得幼稚园教师资格证书的必要条件之一,因此,为了提升幼教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台湾高校普遍将幼儿教师师资培育类课程融于学生的学程之中。从台湾首府大学幼儿教育系师资培育课程表(表1)可以看出,这些课程是保证和提升幼儿教师职业能力的必要课程。

台湾“教育部”颁布的《大学校院教育学课程师资及设立标准》《幼稚园教师职前教育课程教育专业课程科目及学分》都明确规定幼儿教师的学程中至少要修习26学分的师资培育课程(各校幼儿教育系规定的具体学分数不尽相同)。各校师资培育学程之具体科目、学分数、每学期修习学分数之上限及修业期程由各校拟定,报经“教育部”核定批准后方可实施。师资培育类课程大部分为必修课程,且和幼儿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重叠,剩余为限选,但是无论是必修还是限选,它们都和幼儿教师的基本素养、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密切相关。学生必须修满至少26学分才可能取得幼儿教师资格证书,才可能从事幼儿教师一职,这样一来,台湾高校幼儿教师职前培养就将平时学习和幼儿教师资格证书的获取紧密结合起来,“硬性”地促使学生认真学习师资培训类相关课程。前页为台湾首府大学人文教育学院幼儿教育系规定未来的幼稚园教师职前培养过程中必须修习的师资培育课程(26学分,见表1):

此外,台湾高校在专业学习的同时极为重视师德教育。虽然自古以来教师的师德被人们所重视,但是当下层出不穷的教育问题反映出师德问题仍旧是教师教育的软肋,师德教育迫在眉睫。台湾高校幼儿教师职前培养普遍重视师德的塑造,例如专门开设《幼教人员专业伦理》课程,用一学期时间来学习,旨在培养幼儿教师的专业伦理知能,并以议题讨论、幼教现场案例收集和邀请幼教工作者实务分享的方式,从不同的主体提出不同观点,探究幼教人员专业伦理相关议题,议题内容丰富、涵盖国内外,主要包括:幼儿教保育的内涵、幼儿教保专业伦理、伦理规范与伦理两难、幼教人员伦理守则、幼教人员的角色与言行举止、幼教人员与幼儿家长关系、幼教人员与园所主管同侪关系、实习老师的专业伦理、与幼教人员的生涯规划与专业成长等。最终通过对课程的学习和相关议题的探讨,理解和内化幼儿教师职业伦理。

(三)开拓系统的课程结构

台湾高校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思考如何提高高等教育的职业性,并在向欧美、日本等国家学习的过程中,借以开拓系统的课程结构增强学生学习的系统性,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横向来看,《大学校院教育学课程师资及设立标准》规定国民小学和幼稚园教师教育学程必须包括教学基本学科课程、教育基础课程、教育方法学课程、及教育实习课程四类。从台湾国立东华大学花师教育学院幼儿教育系等高校幼儿教师职前培养课程设计来看,其学程主要包括通识学程和系学士班主修学程两大类,通识学程类似于我国大陆的校级公共课程,系学士班主修课主要包含学院基础学程、幼儿教育系核心学程、本系学士班专业选修学程(一般为多选一)和一个副修学程。幼儿教育系非师培生毕业时不得少于128学分,师培生不得少于148学分,二者相差的学分主要集中于专业选修学程上。从具体内容可以将这些课程分为研究法类课程、儿童发展类课程、儿童教育学类课程、保育与家政学类课程、媒体类课程、创意类课程、管理类课程、社会学类课程、特殊教育类课程等模块,每一模块又包含具体的多门科目,如媒体类课程包括媒介传播、儿童刊物编辑与制作、儿童广电节目企划、儿童多媒体的设计与制作等。

纵向来看,台湾高校幼儿教师职前培养课程设计层次清晰、相互衔接、层层递进,例如在入学的前两年,课程主要以通识课程、学院基础课程为主,并逐年增加幼儿教育系核心课程和学士班的专业选修课程,通识课程和学院基础课程同步减少。在大学的最后一年,学生还必须参加为期至少8周的幼儿园实习,为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其次,该专业学生4年的学分(包括选修)的分配也较为适宜,大一42学分左右,大二51学分左右,大三63学分左右,大四只有31学分左右,选修科目比例大,课程弹性大,毕业时只要按规定修够要求的学分即可。除此之外,台湾高校幼儿教育专业课程设计以社会需求为重要依据,切实力行,从学生一入学就直接指明了该专业学生毕业后可能从事的职业和就业方向。以下为东华大学花师教育学院幼儿教育系的纵向学程规划图:

二、基础性

台湾高校幼儿教师职前培养课程设计的基础性,体现在课程设计凸显了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基础课程,这类课程主要包括技能和理论两块内容。台湾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计紧密围绕其专业培养目标,狠抓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其重视综合素质教育和强化专业素养的特点直接反映着课程设计的基础性特征。

(一)重视综合素养教育

从选取的5所高校幼儿教育专业课程规划来看,通识教育在台湾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备受重视。

台湾高校普遍重视通识教育,在课程设计上凸显了内容的丰富性和必修选修安排的适宜性。一般来说,大部分台湾高校的通识课程主要包含文学(包括赏析与写作)、英语(包括阅读、听讲、写作和实用)、计算机、军事与国防、体育、生活应用、人文、社会、科学九大领域,这九项是台湾高校规定的要成为台湾合格公民必须要修习的领域,藉以形成学生的国际视野和综合素养。针对学生兴趣和某些领域具体内容的多样性,在生活应用、人文、社会、科学四个领域还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科目,例如人文艺术创意、伦理学议题、休闲与当代社会、人权与民主、全球化议题、环境变迁与永续发展等,学生可以在这四个领域进行选修,具有一定的自由度。从台湾亚洲大学幼儿教育系的学程来看,从大学4年期间,学生每年都要对这些领域中的某几个取得一定的学分,生活应用、人文、社会、科学四个领域学生只要每学期选取每个领域的一个科目即可。

(二)强化专业基本素养教育

在台湾,大部分的幼儿教育专业开办于师范院校,隶属于教育学院或人文教育学院。各院基础课程非常强调师范生的基本素养,普遍为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开设了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学、教育行政、教育哲学、教育研究法、心理测量与统计、教育经典研读、教育社会学、教师职业道德、特殊儿童发展与教育等科目。台湾高校幼儿教育专业的专业理论课程包括认识幼儿和认识幼儿教育两项。在认识幼儿方面,开设了幼儿发展与保育、幼儿心理学、幼儿语表达、幼儿文学、特殊幼儿教育、儿童早期阅读与发展、幼儿自主游戏理论与实务、幼儿议题探讨等课程。在认识幼儿教育方面,主要开设了幼儿教育概论、亲职教育、幼教思潮、学前融合教育、幼教课程模式研究、幼教统整教学课程发展、各国幼儿教育比较研究、幼教专题研究、感觉统合研究等课程。我们从幼儿教育专业的学院基础课程、专业理论课程门类的多样性可以看出,台湾高校重视学生专业理论素养的养成。除此之外,从台湾高校幼儿教育系师资力量来看,教授理论课的教师大部分为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博士,或职称高且具有博士学历的教师。在打造学生专业能力方面,学校除了设置大量的专业必修课程,同时也围绕幼儿教师必须的核心能力开设了大量的选修课程,除了我国大陆大多数高校开设的领域教学法课程以外,还有大量的专门培养幼儿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课程,如幼儿行为观察、幼儿园学习环境设计、幼儿行为辅导、幼儿班级经营、幼儿评量与辅导、儿童节奏乐、儿童歌曲与创作、键盘乐等。

三、前瞻性

课程是教育走向实践的桥梁,只有具有前瞻性的课程设计才可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人才,才能使教育先行落到实处。台湾高校幼儿教师职前培养课程设计具有时代性特点。

(一)首先重视特殊教育

从台湾高校学前教育的课程设计来看,大部分学校不仅在学院基础课程中开设了《特殊儿童教育概论》,而且在专业必修课程中开设了《特殊幼儿教育概论》《幼儿行为观察》《幼儿游戏治疗》《幼儿行为辅导》等科目。《特殊幼儿教育》的课程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实行学前阶段特殊幼儿教育之专业知能与素养;激发接纳有特殊需要之幼儿的教育爱,养成有爱无碍之精神;培养实行学前融合教育课程设计之专业知能与家长沟通之能力。《幼儿行为辅导》的课程纲要指出:要通过课程的学习认识、理解、辨别幼儿健康发展的心理与行为问题,及其成因、辅导策略。能和幼儿建立良好关系,应用教育家满足孩子需求的信念与策略教保幼儿,并经常反省思考自己的辅导信念与态度。”

(二)其次重视研究能力的培养

台湾高校幼儿教师职前培养课程设计,他们在学院基础课程中开设了《教育研究法》《心理与教育统计》《幼儿行为观察》等多门课程专门培养教师教育研究能力,甚至个别高校还专门开设了《质的研究法》《量的研究法》等课程,课程纲要中明确指出:“这些课程旨在建立学生对基本教育研究法的概念;彻底了解基础的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所涵盖之理论与在研究中的应用、计算基础的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所涵盖之各个统计数,培养应用SPSS pc+ 统计软件包分析教材中之统计问题、将分析结果做适当呈现与诠释等能力。除此之外,台湾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大量采用学生分组研究、做汇报,教师归纳、提升的形式,甚至大部分课程的期末考试,也采用独立研究、撰写论文、做汇报的形式进行,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将教育研究能力的基本理论运用于实践当中,切实形成学生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

四、开放性

在课程设计的开放性方面,台湾高校幼儿教师职前培养课程设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培养目标的开放性

从培养目标来看,大部分高校重视学生未来生涯发展,强调学生兴趣的多样性和未来从事工种多种可能性,以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因此,台湾高校将幼儿教育专业不仅要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理论、专业实践能力的人才,而且要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国际视野,不但要将培养目标定位于托幼机构从业人员,而且要广泛涉及家庭教育专业人员、幼儿文化创意产业人员、幼儿文化产业行政人员、教育行政人员、幼儿园教育科研机构研究人员、课后照顾中心保姆(如安亲班保姆)、特幼照顾人员等。

(二)课程内容的开放性

从课程内容来看,除了设置常规课程,还善于向美国、日本、中国大陆等国家和地区学习,引进了多种学前教育课程模式和教学法,并以选修课和必修课的形式开设,例如:意大利的方案课程、德国华德福课程、美国的高瞻课程、中国大陆的行为课程和五指活动课程、德国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意大利的蒙台梭利教学法、匈牙利的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瑞士的达克罗斯音乐教学法等。除此之外,其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的视野和大教育观,例如台湾高校开设了一定量的家庭教育、家政服务、社会教育科目,强调儿童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强调儿童是在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良性的影响下健康成长的个体。

(三)培养方式的开放性

首先,培养方式灵活。台湾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逐渐向开放型转变主要体现在各种类型的大学或学院均可以开设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课程,培养学前教育师资。台湾教育主管部门在1994年颁布的《师资培育法》及《大学校院教育学课程师资及设立标准》中规定:任何一所大学或学院只要设有26个学分的幼儿教师师资培育课程,都能招收幼儿教师专业的学生。这就在政策上准许非师范类的大学和学院加入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行列,标志着台湾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制从最初的单一形式不断向多样化、开放型的模式转型。

其次,步出课堂的学生培养方式。台湾高校幼教专业的学生必须在毕业前参加至少30场的幼儿教育专题讲座,而且要对讲座的时间、地点、内容、启示等做详细的笔录,并得到系部相关部门盖章方可承认和存档;除了大一修习一年的《服务与学习》0学分之外,学生在毕业前必须参加至少8小时的志工服务,如义务清洁校园活动,有的学校甚至规定学生每周必须有30分钟的志工活动;除了三、四年级幼稚园教学实习的6学分和平时的参观幼稚园、见习、试教外,学生在三、四年级须自行见习或通过幼稚园教师的介绍,提交至少160小时的个人实习纪录,并要在得到认证之后存档。除此之外,还针对幼儿专业开设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参加儿童夏令营、幼儿教玩具制作比赛、幼儿辅导个案讨论会等。

【参考文献】

[1] 刘国磊.高等教育的职业性发展规律[J].教育学术月刊,2012,(06).

[2] 黄新宪.台湾教育的重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 黄新宪.台湾教育的历史转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4] 钟启泉.课程设计基础[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5] 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6] 陈琦,吕苹.台湾幼儿教师教育发展的历史与启示[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01):29-36.

[7] 张杰.台湾学前教育研究概况[J].教育科学研究,1992,(05):33-37.

[8] 毛曙阳.台湾幼教师资培养简述[J].学前教育研究,1995,(01):56-58.

[9] 黄富顺.台湾技职教育新近发展与特色[J].教育发展研究,2009,(06):45-49.

[10] 任建龙,吴振东.台湾高校关于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的研究综述[J].儿童发展研究,2011,(04):1-3.

[11] 张颔.台湾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特点及启示[J].山东英才学院学报,2010,(12):32-35.

第9篇:幼儿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国培计划;思考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2)11-0019-04

国培计划是指专门为基础教育教师设计的部级培训计划,包括对幼儿园教师的培训。该计划于2009年提出,2010年正式实施,中央财政配套投入专项资金作为保障。国培计划是我国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首个出台实施的重大项目,〔1〕为实现教育公平和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简称四川幼专)2011年通过竞标承担了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的“国培”工作,共培训了来自四川绵阳、德阳、广元、遂宁、巴中五地的320名教师。笔者是项目申报和培训成员,对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实施部级培训有一些体会和思考。

一、培训方案制订前的调研

参加四川省2011年转岗培训的教师来自乡镇中心幼儿园、乡镇小学附设学前班或幼儿园和当地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这里所指的转岗教师是指农村幼儿园新入职的尚未从事过学前教育的教师和非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毕业生。

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根据转岗教师的特点,设计针对性强、实效性高的培训方案极其重要。为此,四川幼专成立了相应的专家团队,并专程到所在辖区江油市的3所乡镇民办幼儿园和3所农村小学附设幼儿园进行调研,调研内容主要包括办园规模、师资条件、职后培训、教学管理、经费来源等几个方面,发现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一)办园不规范,运营不合理

1.园所条件简陋

本次调研对象中有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公办园的经费靠政府供给,条件尚可;民办园的经费自筹,条件相当简陋。这些民办园的园舍都是租借的廉价民房,普遍低矮潮湿,采光和通风条件极差,连幼儿专用的饮水和洗手、入厕等基本设施都缺乏,更别提玩具、图书和多媒体设备了。很多转岗教师正是来自于这样的幼儿园的。

2.运营不合理

当下,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但一些教育主管部门缺乏对资源的整体规划和统筹安排,导致了相关资源的极大浪费,例如,由于农村地区居住分散,幼儿园收费较低,生源也较少,因此大多为村办园,规模普遍较小。但有一所小学附设的幼儿园有一幢四层楼房,却只有66名幼儿就读。一方面资源浪费极大,另一方面办园者收益甚微,因此办园者在师资、教学设备等方面能减则减,久而久之,幼儿园运营越来越不合理,当地的学前教育发展也因此整体滞后。

(二)师资条件差,缺乏专业性

1.教师学历层次偏低,专业不对口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某民办园有近200名幼儿,却只有5名专职教师。就这5名教师而言,2名是中师毕业的,2名是本地职高非师范专业毕业的,剩下1名是普通高中毕业生。可见,该园没有一位教师是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这些教师不但专业不对口,学历水平也较低,平时更缺乏学习培训机会,保教质量可想而知。

2.办学不规范,“小学化”倾向严重

调研发现,绝大多数幼儿园尤其是民办园,都因缺乏合格的师资和专业的管理,出现了明显的市场化特征和“小学化”倾向。有的幼儿园直接以赢利为目的,教学内容根据家长的需求设置。在当地农村,留守儿童日渐增多,作为主要照看人的祖辈父母基本不懂学前教育,大多希望孩子上幼儿园能学写字、做算术。为了迎合这样的要求,当地多数幼儿园从小班开始,即以小学的授课方式教孩子学拼音和数学,有的幼儿园还给孩子布置家庭作业,完全违背了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方式的幼儿教育规律。

二、培训方案的制订

培训方案的优劣直接影响转岗教师的培训质量。在充分总结分析调研的前提下,四川幼专培训团成员与本地省级示范园园长一起讨论制定了转岗教师的培训方案。

(一)科学确定培训目标

根据《教育规划纲要》的精神和实施国培计划的要求以及转岗教师的特点,我们确定的项目培训总体目标是:对从事农村幼儿园教育的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型的15天培训,以增强这类幼儿园教师的岗位适应性,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念、认同幼儿园教师职业并尽可能掌握科学的幼儿保教方法,从而提高其保教能力和水平。

(二)合理设置培训课程

转岗教师培训课程的设置严格遵循以下原则:以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发展需求、幼儿园的发展规划以及四川幼专可以利用的资源为依据;在培训课程内容的选择方面,强调相关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重要性、常用性。〔2〕

重要性是指有些知识和技能虽然不一定是常用的,但非懂不可。如有关幼儿教育的基本理念、幼儿的安全防卫知识和技能等。

常用性是指这些知识和技能会经常用到,并且学习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对日后的继续学习有积极意义,如农村幼儿园游戏的组织及其材料的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为此,我们设置的课程内容涉及师德及人文修养、基础理论、专业能力、教学实践等四个方面。

1.师德及人文修养课程

转岗教师大多是非师范专业毕业,基本没有学习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方面的课程,相应的人文修养也很欠缺,因此,与此相关的内容就成为培训的首要内容。鉴于此,相关培训课程内容包括幼教法规、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内容,以期提高转岗教师的师德及人文修养。〔3〕

2.学前教育基础理论课程

转岗教师大多缺乏学前教育基础理论知识。为此,我们采取必修课形式,要求这些教师参加有关幼儿心理及教育基本理论的学习,以保证他们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课程设置包括教育学原理、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学等方面内容。为了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将上述学科内容细化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幼儿园工作规程》解读、农村幼儿园游戏的组织及其材料的开发利用、农村幼儿园课程的开发与整合、农村幼儿园环境创设、留守幼儿的家庭教养、农村幼儿园教师与家长的沟通艺术、农村幼儿园的安全工作等。

3.专业能力课程

专业能力具体包括教学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组织与管理能力和科研能力,〔4〕是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转岗教师专业能力参差不齐。为确保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我们将培训对象分为师范生(以前从事过小学、初中教学的转岗教师)与非师范生(初高中学历、非师范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两类。在通识课程的设置上充分考虑两类培训对象的特点与需求,各有侧重地确定课程与课时。对于“师范生”,主要加强其学前教育实践能力的培训;对于“非师范生”,则侧重于帮助其获得理解幼儿教育课程、设计活动等方面能力的培训。

4.教学实践课程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是本然的统一,教师唯有将所学理论付诸实践,才能更快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和专业水平。因此,教育实践是教师专业素养的外化表现。从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来看,国培计划最终的价值就在于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5〕

为提高转岗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我们设计的相关培训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与家长沟通的策略、具有地方特色的环境创设、教玩具制作、乡土游戏开发、专题学习与案例研讨、领域教学实践、在岗实践等。此外,我们在培训中还设置了一日生活活动组织、五大领域活动组织、幼儿园教师专业技能、一日游戏、户外活动组织等内容。

(三)灵活选取培训方式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农村转岗教师由于专业素养较低,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对课堂讲授式培训较难接受。为此,我们尽可能避免程式化培训方式,强调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建立学习共同体。为此,我们灵活采取问题研讨、案例剖析、现场观摩、实践操作、经验分享、专家讲座、学员论坛等培训方式,以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提高培训质量。

三、培训方案的实施与评估

(一)培训方案的实施

1.打造具有宽广视野的省内外培训专家团队

为确保培训团队的学术水准,有效促进转岗教师的专业成长,拓展他们的知识与学科视野,我们特聘请了北京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多位知名教授为客座教授,指导我校培训方案的制订,并为学员开设专题讲座。

2.组织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本地培训专家团队

为有效提升培训对象的教育实践能力,确保培训质量,我们精心打造了一支具有一定专业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本地培训专家团队。该团队包括两部分成员:一是四川幼专多年来担当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工作的、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二是本地省级示范幼儿园的园长(均为幼教高级教师)。这支队伍既参与培训方案的讨论制订,也参与对转岗教师的培训。

3.较为有效的教学管理

为提高学员自主学习与管理的能力,我们在培训班建立了班委会,由班长、学习委员和生活文艺委员组成。我们还以组为常规活动单位,每组选出愿为大家服务的教师作为组长,与班委会一起组织和带领本组成员完成培训任务。

在班务管理方面,培训班实行双班主任制,即一个培训班配备一名学科专家为教学班主任,重点指导学员的专业学习与实践,另配一名工作人员为生活班主任,重点为学员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并提供全程跟踪服务。

另外,为切实提高转岗教师的专业技能,我们推出了“小导师制”管理模式,即选拨本校学前教育专业高年级大专班的优秀学生担任每个小组的小导师,负责组织和指导该组学员参加各种技能培训,以帮助转岗教师提高相应的教学技能水平。〔6〕

(二)培训评估

为考察培训效果,我们采用了多种方式对学员进行考核评估。如:即时评估,让学员现场展示基本技能;结业总结设计,在培训结束时,让每位学员写一份1000字左右的反思性总结报告;成效评估,通过调查问卷或访谈等对培训成效进行跟踪了解。

对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的培训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事关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事关农村幼儿教育的质量。“国培计划”刚刚开始,根据《教育规划纲要》的有关精神,我们需要建设一个完善的培训体系,这将有助于切实促进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的专业发展。〔7〕

参考文献:

〔1〕朱旭东.论“国培计划”的价值〔J〕.教师教育研究,2010,(6):3-8.

〔2〕高闰青.“国培计划”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培训体系的构建〔J〕.西北师大学报:社科版,2011,(3):75-79.

〔3〕朱新卓.“教师专业发展”观批判〔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8):32-36.

〔4〕王攀峰.论教师的专业素养〔J〕.成人高等教育,2007,(4):24-26.

〔5〕葛建中.科学统筹着力创新打造湖南“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特色〔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