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尔夫前台工作总结范文

高尔夫前台工作总结精选(九篇)

高尔夫前台工作总结

第1篇:高尔夫前台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国家政策;高尔夫产业

一、我国高尔夫产业现状

高尔夫运动在进入中国的27年间一直以较快的速度发展,特别是在1995年至今,我国的球场数量大幅增加。2010年度,国内球场设施增长速度更是达到了13.5%。①目前我国除了自治区以外,别的省、直辖市、自治区均有数量不等的高尔夫球场。

我国高尔夫球场的分布呈现出很明显的偏向发达地区的趋势,在全国人均GDP最高的六个地区,上海、北京、天津、浙江、江苏、广东,高尔夫俱乐部共有236家,占到了全国高尔夫俱乐部总数的51.3%。而在我国定义的西部地区,暨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广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总共只有高尔夫俱乐部64家,仅占全国球场的13.9%。

由于高尔夫球场的激增,高尔夫产业也在不断延展,并形成了以高尔夫俱乐部为核心的高尔夫产业链。主要包括高尔夫球具、服装的生产、销售,高尔夫球场专用设备的生产销售,高尔夫球场设计,高尔夫球场草坪种植与养护,高尔夫俱乐部,高尔夫教学,高尔夫旅游,高尔夫订场,高尔夫赛事组织,高尔夫室内模拟器等。

2010年,我国高尔夫核心人口数量达到了33.3万。②在北京、上海和深圳,高尔夫大众参与率分别达到了11%、26%、和13%,但由于该三地均为经济发达地区,该比率并不适用于全国。而目前由于人们对高尔夫的不了解,高尔夫运动被大部分人认为是“贵族运动”。而在美国,高尔夫全民参与率已达到12.9%,可见高尔夫并不是人们所想的贵族运动,而是可以向大众推广的一项很好的健身休闲运动。在海南和云南,已经率先建设起来了一些公众球场,这为高尔夫走向大众化打下了基础。

二、我国有关高尔夫产业的国家政策的现状

自2003年起,国家出台了许多政策限制高尔夫产业的发展。2003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暂停新建高尔夫球场的通知》,要求各省市、自治区,国务院各机构部委、直属机构一律暂停批准建设新的高尔夫球场项目,在该规定出台前未按规定履行规划、立项、用地和环境影响评价等建设审批手续而擅自开工的高尔夫球场建设项目一律停止建设、尚未开工的项目一律不许动工建设。2005年,国家相关部委出台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别墅类房地产项目及高尔夫球场项目被列为限制类项目。2006年,国土资源部及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关于实施和》,别墅类房地产项目及高尔夫球场项目等用地被明令禁止。2007年初,国家税务总局将入境的高尔夫球具的进口税由10%调整为30%。2007年末,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7年修订)》,高尔夫球场的建设及经营禁止外商进入。2011年,国家发改委、监察部、国土部、环保部等十一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高尔夫球场清理整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开展高尔夫球场综合清理整治工作,并在2011年6月底前,将本地区所有球场名单及违规球场清理整治情况进行汇总并上报国家发改委。此外,高尔夫俱乐部还需缴纳20%的营业税、3%的文化建设税、7%的渠道维护税、0.6至30元每平米不等的土地使用税及额外的税率为23.07%的土地使用税。②另外,国家还在2003年至今出台了诸如《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决定的通知》等文件。

三、国家相关政策对高尔夫产业的影响

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有关高尔夫产业或直接针对高尔夫产业的政策,目的就是为了减慢并规范高尔夫产业的发展并控制球场的数量,以适应人多地少的国情并保护林地与耕地,保障农民的权益。但由于高尔夫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尽管国家设立了重重限制,2003年至今,我国的高尔夫球场数量还是由原来的100余家增长到了2010年的490余家。而与我们的邻国日本相比,很明显就可以发现我们的球场并不多。日本共有2600家高尔夫球场,而日本的面积仅为中国的二十五分之一。

由于政策的限制,2003年以后的高尔夫球场建设项目多以生态园、体育公园或绿化项目申报,而地方政府又因为地方形象及绿化指标等原因对高尔夫球场采取了保护的态度,因此在重重禁令下,高尔夫产业还是在不断发展。但由于高尔夫产业面临的重重制约,使得其建设成本增加,原本普通的高尔夫球在中国演变成了一项贵族运动,使其无法大众化。又由于中国巨大的贫富差距,高尔夫产业给普通群众留下的印象不断恶化,导致2011年5月出台《关于开展全国高尔夫球场综合清理整治工作的通知》(发改社会[2011]741号)后,全国出现了由媒体牵头的对高尔夫产业的大范围声讨。

在政策的重压下,高尔夫球场由于拿地成本的增加,纷纷借助房地产项目来帮助收回成本。以浙江德清莫干山观云高尔夫球会为例,由于政策压力,该球场的土地均为征用,将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这样就避开了现行政策的制约,但由于征用土地成本高,高球场建设成本达到了30亿元人民币。如此巨大的投资如果单单靠高尔夫球场日常运行的收入是无法收回的,因此该球会还开发了以高档别墅为主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并将会籍卡的价格定为40万元至80万元人民币不等。导致球场势必走上高端路线,使其无法亲民,无法为普及高尔夫运动做出贡献。由于政策的重压,使得高尔夫产业必然走向高端化,使得产业发展出现畸形,并且有悖于国家发展全民体育的宏观目标。而目前由于国家针对房地产项目的大压力度不断增大,导致一些大城市的房价已开始松动,房价下降也成为必然的趋势。房地产市场的不景气也将影响高尔夫球场的发展。

国家出台的例如“增加高尔夫用品进口关税”等政策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尔夫用品行业的发展。目前,美国每年75%的高尔夫球杆和杆头产自中国。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钛金属木杆头的出口国。③尽管是中国制造的产品,由于贴上了国外的知名商标在从国外进入中国,又必须承担针对高尔夫球具的高额关税,因此国家对高尔夫用品的进口限制,实际上影响了中国自己的高尔夫球具制造业的发展。而且由于政策的不支持,中国的高尔夫球具产业虽然产量高,却未能得到好的发展,仅仅是停留在代工的阶段。由于我们自己的球具生产商没有自己的技术和商标,虽然付出的很多,但回报却很少。这制约了我国高尔夫球具制造业的发展。

当国家政策对高尔夫俱乐部的发展进行制约时,无形中也通过高尔夫产业链对高尔夫产业中的其他环节产生着影响。由于高尔夫俱乐部是高尔夫产业链的核心,当高尔夫俱乐部的发展速度受到制约时,高尔夫球场设计、草坪供应、高尔夫相关机械设备的生产等许多产业也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可以说国家一系列政策严重制约了高尔夫这个夕阳产业的发展。

从另一个方面讲,新一轮的高尔夫政策,也是高尔夫球场面临的新机遇。《关于开展全国高尔夫球场综合清理整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地方政府对高尔夫球场进行彻查,并汇报当地所有球场及违规球场名单。这也就成为了无违规行为球场的正名机会。在2003年以后,所有球场都没有获得真正的高尔夫球场建设项目审批,此次清查,未违规的球场应该能真正的获得高尔夫球场进行许可,并得以规范化。这样许多高尔夫球场都能走向规范化并获得国家的认可。

四、对高尔夫产业及国家相关部门的建议

高尔夫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我们必须顺应高尔夫产业发展的趋势,并对其进行引导,使其走向合理与健康的发展轨道,并打造出一个健康的、能创造价值、能为大众提供一个健身休闲方式的高尔夫产业。

但要想让高尔夫产业真正健康的发展,政府与高尔夫产业内部的每个经济个体都必须做出努力。由于高尔夫运动的成功入奥,国家对高尔夫运动的重视也应逐渐加强。但若想高尔夫运动真正的在中国发展起来,最重要的就是将高尔夫这项运动大众化,使所有想接触这项运动的人都能参与到这项运动中来。而要想将一个运动搞好,最重要的就是群众基础和大众的参与度,就像乒乓球、跳水、篮球、足球等项目,这些项目都有广大的受众群体,有些项目还是所有人都能参与进来的。由于这些条件使得这些运动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国家也就重视这些项目,而且广大的受众为这些项目提供了很大的市场,使得这些项目具有了商业价值,值也就能吸引外来资金的注入,从而推动项目的发展。对于高尔夫产业内部来说,也应为产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相应调整,并应对政策带来的各种影响。

1.针对高尔夫产业内部的建议

对于高尔夫产业内部的各个经济个体,不仅要应对由政策带来的影响,还要对整个高尔夫产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下面我将着重针对高尔夫俱乐部谈谈我的建议。

(1)高尔夫俱乐部应顺应国家土地政策

国家相继出台各项政策,目的就是为了打击高尔夫球场占用林地、耕地等违法违规现象,而国家对高尔夫球场占地问题的重视程度也相当之高。高尔夫球场想要在这样的政策环境中生存发展,最重要的就是顺应政策的形式。因此高尔夫球场应当尽量避免在水源不充足的地方建设并避免占用任何林地或耕地,如果球场能够做到这两点,相信就能在政策中获得好处,并获得合法化的机会。

(2)高尔夫产业应向公众化方向发展

前文强调过公众球场对高尔夫产业发展的必要性,在此不再赘述。公众球场的建设对整个高尔夫产业未来的发展相当重要。新建的高尔夫球场可以考虑向公众球场方向发展,并打造出自己的特色与定位以适应市场的需要。在中国已经新建起了包括昆明牧场高尔夫等的一些公众球场,其他的高尔夫投资商可以参考已有的先例进行工总高尔夫球场的投资建设。另外,目前的高尔夫球场项目建设太注重球场的高品质以迎合高贵、奢华等概念,然而要想高尔夫产业的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不应一味强调高贵与奢华。公众对高尔夫运动的误解就是起源于高尔夫产业进入中国后的定位偏差,高尔夫本就是一项普通的休闲健身运动而并非一项贵族运动,中国的高尔夫普及进程缓慢也是这个原因。因此,高尔夫球场应在规模、豪华程度等方面有所下降以降低成本并适应大众的消费水平,推进高尔夫大众化。

(3)高尔夫产业应向集约化方向发展

在集约化方面,发展大型高尔夫管理公司或连锁制的球场可以说是不错的方案。成立了大型的高尔夫委托管理公司或连锁球场,可以降低高尔夫球场的管理成本并整合相应的资源,使球场的生存与发展变得更加容易,并能在行业树立标杆以引导行业的发展,并促进高尔夫运动的普及。另外,政府也应对这样大型的高尔夫委托管理公司或连锁球场进行扶持,并要求其规范化以树立行业的标杆。这样也有助于推进高尔夫产业的规范化进程。朝向高尔夫管理公司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高尔夫管理公司,它为整个高尔夫产业的发展做出的贡献有目共睹,作为行业的领头羊,朝向的成功就在于他的集约化,它能有效的整合资源并优化要素的配置并且能获得最优秀的人才,以降低成本、获得更高的生产效率。国内的某些大型高尔夫球场也可以通过集约化发展取得更大的利益。当然,高尔夫产业的集约化也应适当控制以避免寡头垄断等现象的出现。

(4)大力发展高尔夫传媒

要提高高尔夫产业的影响力并推广高尔夫产业,传媒是必不可少的工具。想要公众接触高尔夫并喜欢上高尔夫,传媒是最简单的方式。

但目前高尔夫赛事的电视报道还是十分有限,高尔夫赛事主办方应当多利用国内的知名媒体进行宣传以扩大影响并提升赛事内在的价值。

2.针对政府有关部门的建议

政府有关部门有着政策这项强有力的工具可以推进或抑制高尔夫产业的发展,然而面对高尔夫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认为政府不应当采取一刀切的政策,应当有所针对并向正确方向引导高尔夫产业的发展。

(1)扶持公众球场的发展

公众球场对高尔夫产业的发展和高尔夫运动的大众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政府也应对公众球场进行扶持,不能对所有球场采取一刀切政策,这样才能真正促进高尔夫产业的合理发展。在税收方面,政府应当将高尔夫球场区别对待并对公众球场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这样才能使收费低廉的公众球场有利可图以吸引投资的进入;在土地方面,政府应当对公众球场采取更宽松的土地政策,使公众球场拿地成本更低、手续更简便;另外,在政府的各项城市建设项目中,可以采取PE模式,由政府牵头引进投资进行公众球场的开发,比如说当政府要拆除城中村并通过招投标选择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发一个大型社区时,可要求房地产开发公司在大型社区中建设供公众使用的高尔夫练习场或小型的9洞高尔夫球场,并以成本价工社区居民使用。采取这样的方式不仅大大降低了高尔夫球场的使用价格,也让高尔夫运动真正的走向了大众,并在大众中推广开来。

(2)扶持大型高尔夫管理公司或连锁制球场

通过扶持大型高尔夫管理公司或连锁球场,政府可以在行业内树立标杆并促进高尔夫产业的规范化进程。针对大型高尔夫管理公司或连锁球场,一方面,国家有关部门可采取一定的税收优惠以鼓励其发展;另一方面,国家有关部门也应对这些大型公司进行严要求、严审查,为整个高尔夫俱乐部行业树立标杆。另外,政府有关部门也可要求这些公司成立公众球场以促进高尔夫运动的公众化。

(3)扶持高尔夫教育的发展

由于高尔夫赛事在国内不断地发展以及高尔夫的重归奥运会,高尔夫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目前高尔夫产业面临的人才缺口也很大:在管理人员方面,目前许多高尔夫俱乐部的管理人员这都是球童出身,不一定具备管理高尔夫球场的相关技能,要想高尔夫产业合理的发展,人才是必备的因素。在运动员方面,由于高尔夫入奥,国家也急需培养一批高水平高尔夫运动员以推动我国的高尔夫竞技水平。

因此,国家有必要促进高尔夫运动技能教育与高尔夫管理教育的发展。政府有关教育部门可以建议高校开设体育经济或高尔夫管理等相关专业,以培养相关管理人才;另外,政府相关部门也应给予高尔夫培训学校等民间高尔夫运动技能培训机构一定税收等方面的优惠,以促进其发展;政府有关部门也可以多为高尔夫相关赛事提供资金等发面的支持,以促进高尔夫赛事的发展从而未改尔夫运动员们打造一个良好的训练比赛环境。

注释:

①《朝向白皮书》.

②《从中国高尔夫运动的现状谈我国高校高尔夫教育的前景》.

第2篇:高尔夫前台工作总结范文

10月3日。IMG旗下的高尔夫名将泰格・伍兹出现在上海外滩半岛酒店的顶楼平台上,参加世锦赛・汇丰冠军赛开球仪式。汇丰冠军赛创办于2005年,第一年就吸引了老虎伍兹这样当之无愧的世界顶级选手参赛。2009年,汇丰冠军赛升级为世界高尔夫锦标赛,成为世界职业高尔夫十大赛事之一。汇丰冠军赛不仅以世界一流球手参赛而著名。而且为期4天的赛事中穿插了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俨然是一场以高尔夫为主题的嘉年华。

在世界级高尔夫嘉年华拉开帷幕之前,《新营销》记者采访了IMG国际管理集团副总裁、中国区高尔夫董事总经理柯思乐。他陪同记者参观了汇丰君军赛的贵宾包厢一位于高尔夫球场的18个洞旁边,有270°落地玻璃,是观看比赛的绝佳位置。人们踏进贵宾包厢,不会感觉这里是为比赛而设置的临时场所,因为它提供白金五星级服务,为贵宾提供恬静的享受。此外,汇丰冠军赛设置了轻松活泼的观众活动区,包括挥杆练习区、迷你高尔夫球场等。2010年汇丰冠军赛增加了一个项目,凡是来此挥杆的人都可以在有观众的背景下,拍下自己挥杆的动作,尝―下当球星的感觉。

2010年的汇丰冠军赛不仅吸引了老虎伍兹、菲尔米克尔森等世界顶级选手,还吸引了陈道明、孙楠、王志文、佟大为、霍思燕等演艺明星,让这场高尔夫球赛变得分外有看头。

由此可见,2010年的汇丰冠军赛依然沿袭了IMG的大手笔风格一高端赛事、顶级赞助商和一流球员,这正是IMG体育赛事营销的“三驾马车”。

商业模式创新

《新营销》:IMG作为体育营销的大公司,曾把比赛场地冠名权、场地广告,甚至专营的汽水冠名权集中包装起来销售,创造了一项新的商业模式一场地管理,那么就高尔失赛事而言,如今IMG的场地管理业务包含哪些内容7

柯思乐:虽然两者同属于IMG高尔夫业务部,我们的高尔夫球场管理服务与高尔夫赛事管理服务有着明显的区别。与IMG高尔夫球场管理相关的是赛事开始前的各种准备事务,包括高尔夫球俱乐部的规划、市场定位以及各项设施的配备,确保其顺利开业运营。我们参与的部分包括高级管理人员的聘用(如总经理及高尔夫球场监督)、市场营销及销售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开业前的预算制定以及人员编制计划、俱乐部会所设计评估等。俱乐部开业后,IMG将代表场地所有者运营和管理高尔夫俱乐部,就像高级酒店管理公司代表酒店业主管理酒店一样。

《新营销》:IMG如何把高尔夫赛事的场地管理业务销售出去?有怎样的销售模式和销售策略?

柯思乐:在高尔夫球场开发初期的每一阶段,IMG都会通过球场管理部门与球场拥有者保持沟通。如果业主有兴趣举办高水平的国际赛事,在球场开业后我们将向他们建议多种可行的赛事选项。举一个成功的案例:2003年,IMG参与了佘山高尔夫俱乐部的筹备工作;2004年。球场开始运营并计划引进汇丰冠军赛;2005年,首届汇丰冠军赛开战。可以说,在汇丰冠军赛的帮助下,佘山高尔夫俱乐部被定位成了或许是中国最顶级的高尔夫俱乐部,而JMC与此项赛事的种种联系也来自我们最初提供的高尔夫球场管理服务部门。

《新营销》:IMG在客户选择方面有什么要求?IMG在选择销售对象方面有哪些要求?

柯思乐:对于ING高尔夫球场管理部门来说,我们最为看重的是那些有意将自己的俱乐部定位为高端、世界级球场的客户。与酒店经营类似,三星级、四星级和五星级酒店对运营的要求是不同的。对于高尔夫俱乐部,IMG是五星级运营者,而业主必须有同样的理念。我们会考察球场设计师是谁、高尔夫俱乐部的位置、当地高尔夫会员市场的现状等多种因素。

平台间相互结合

《新营销》:有好的赛事,才能有商业运作的空间,IMG在高尔夫运营中涉足哪些赛事?针对不同的赛事,IMG如何通过体育明星和赞助商来包装?

柯思乐:对于企业赞助商而言,高尔夫是一个非常好的营销平台,因为这项运动将关系营销平台与媒体和市场营销平台很好地结合起来。由于有庞大的电视观众和高端的观众人群,这项运动还有助于赛事主办国及旅游业的推广。围绕赞助关系准确传递宣传目标是非常重要的。围绕明确的目标不断努力,已升级为世界锦标赛的汇丰冠军赛就是赛事全球化定位、场地优势、媒体推广和客户体验等方面的完美案例。

IMG高尔夫事业部有三大业务:客户管理、赛事运营及推广和电视制作、发行。我们非常自豪能一些当今最优秀的男子和女子球员,我们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参与的男、女高尔夫赛事多达43个,与所有的赛事认证机构保持着密切合作。

衡量一个赛事的美誉度和成功与否的指标有很多个,最重要的就是场地优势。汇丰冠军赛在场地方面的优势就非常明显。有了优质的球场和球员对赛事的重视,其他方面也就水到渠成。如媒体关注度的提升、观众的支持、电视收视率的上升等,确保赞助商的投资回报。

《新营销》:高尔夫是IMG中国的核心业务吗?如果是,你们为什么会选择高尔夫而不是其他比赛?

柯思乐:IMG很早就发现了高尔夫市场的巨大潜力。最近几年,高尔夫运动在中国得以推广高尔夫是IMG中国的核心业务。IMG已与央视体育推广有限公司签署了20年的合作协议,在中国推广创新的电视体育和娱乐节目。作为IMG在中国积极推动高尔夫运动发展的策略重点,我们的目标始终是把汇丰冠军赛打造成最好的赛事,吸引世界高尔夫球坛顶级的选手汇聚此项赛事,从而吸引全球重要媒体的目光,进行广泛传播,引起全球受众对于此项赛事的关注,从而将赞助商对于此项赛事的投入转化为实际的经济效益回报。此外,我们曾帮助美国橄榄球联盟(NFL)与CCTV 5合作节目,在中国推广橄榄球运动;我们还参与了中国网球公开赛(北京)的赞助销售和实施。

《新营销》:目前,IMG在中国经营、重点推广和运作的高尔夫顶级赛事有哪些?

柯思乐:2011年,IMG将在中国两大全新赛事,更多的详细信息到时会公布的。此外,除了我们的旗舰赛事一汇丰冠军赛,我们还参与了“中高协一汇丰青少年高尔夫发展计划”。我们对中国2011年的高尔夫赛事感到非常兴奋。

《新营销》:IMG中国的高尔夫业务采取了哪些行之有效的推广策略及营销手段?在中国市场,IMG的高尔夫运营战略是什么?

第3篇:高尔夫前台工作总结范文

他们是20世纪70年代初认识的。那时戈尔巴乔夫在北高加索苏共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委任第一书记;利加乔夫则在西伯利亚西部任托木斯克州党委第一书记。一次同机外访给了这对都在基层工作又感同身受的地方官有了充足的交流空间。此后关系渐熟,每当他们到莫斯科开会见面时,就像老朋友一样经常交往,每每“英雄所见略同”。1983年4月,利加乔夫就任苏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与先他五年进入莫斯科,时任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苏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的戈尔巴乔夫汇合。作为苏共急切改革的新生力量的代表,他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可谓志同道合。不想,随着改革的深入,这对曾经“只说半句话就能心领神会的”的改革盟友变成了政治宿敌。

投桃报李,分任苏共一、二把手

进入20世纪80年代,苏联国运不昌,苏共高层领导危机,在不到两年半的时间内,克里姆林宫就三易其主,三位最高领导人相继去世。

1982年11月10日,苏联最高领导人勃列日涅夫猝然去世。不过,在他离开人世前,勃列日涅夫将苏共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委第一书记戈尔巴乔夫调入克里姆林宫,出任苏共中央书记,进入中央书记处工作;并在他的推荐下戈尔巴乔夫于1979年11月和1980年10月分别当选为苏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戈尔巴乔夫举荐利加乔夫出任苏共中央组织部部长。继任苏共最高领导人的安德罗波夫时下正在进行大胆的改革,戈尔巴乔夫作为安德罗波夫最器重的“农业专家”,一跃而成为控制整个苏联经济的人物。安德罗波夫对戈尔巴乔夫还有更高的期待,他要求戈尔巴乔夫“不要把自己的职责范围局限在农业方面。要多多考虑全盘工作”。还说“总之,你要像万一有一天需要你挑起全副担子那样去干。我这话是认真的”。1984年2月,任苏联最高领导人仅1年又4个月的安德罗波夫壮志未酬便撒手人寰。值得一提的是,在戈尔巴乔夫的推荐下,安德罗波夫于1983年4月,将时任西伯利亚西部任托木斯克州党委第一书记的利加乔夫选调进宫,委以分管党的组织工作的中央书记处书记的重任。当时戈尔巴乔夫向安德罗波夫说,这个职位需要的是利加乔夫类型的人。他精力充沛、坚毅果敢。在众多州委书记中,他的出众之处不单是精明干练,而且视野开阔,文化素养高。安德罗波夫听后哈哈大笑:“既然已经有了个利加乔夫,咱们干吗还需要去找什么‘利加乔夫类型’的人呀?”对自己能到中央任职,利加乔夫心知肚明。他后来在回忆这段历史时深情地说:“在当时的苏共中央政治局里,有一个人(指戈尔巴乔夫)不仅向安德罗波夫推荐我作候选人,还积极推动把我调到莫斯科。”

利加乔夫力挺戈尔巴乔夫继任总书记。1984年2月,安德罗波夫死后,又一位老人契尔年科掌了权。谁来当二把手?在这个节骨眼上,利加乔夫借机在契尔年科面前为戈尔巴乔夫说了许多好话,使契尔年科全力支持戈尔巴乔夫。1985年3月10日,契尔年科又去世,苏共出现高层领导危机!最后接替总书记的人选集中在戈尔巴乔夫与政治局委员、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格里申身上。不到两年半时间就三丧总书记,使苏共政治局成员得出了必须实行“代际接班”的共识,接班者必须年富力强。戈尔巴乔夫时年54岁,而格里申已71岁,前者无疑占有优势。但当时私下流传着契尔年科留有保举格里申为继任者的‘遗言’。尽管这种‘遗言’未必会对新总书记的选举产生决定性影响,可它无疑将给推荐戈尔巴乔夫为总书记候选人造成困难,票数会分散。谁能胜出尚不分明。利加乔夫事后这样说:“当时我直接目睹并参与了那场事件,那时我是这样想,事过多年我仍然这样认为,我还绝对有把握地说,政治局委员中有人明显地不赞成戈尔巴乔夫为总书记候选人。”在政治局讨论新任总书记人选时,利加乔夫极力推荐戈尔巴乔夫。他这样说:“戈尔巴乔夫最大的特点是满腔热情地工作,事无巨细都努力进行探索,善于组织安排。而大家都知道,这对党的组织工作有着巨大的意义……米・谢・戈尔巴乔夫在党、工会、共青团等组织和党的积极分子、全体人民之中,都备受尊敬。今天有许多州委和边区党委的书记都向我谈到了这一点。推选米・谢・戈尔巴乔夫必将在我国人民中激发自豪的感情,提高苏共中央政治局的威信。”利加乔夫利用他兼任中央组织部部长的有利位置与另两位元老――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葛罗米柯和政治局委员、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一起展开了斡旋,使戈尔巴乔夫终于登上了总书记宝座。对利加乔夫等人当时的所作所为,在博尔金的《戈尔巴乔夫沉浮录》一书中得到了映证:“自从1985年3月一小部分人通过巨大的阴谋活动,在一个大国推出这位领袖。”

戈尔巴乔夫挺够朋友,一上台就把几个“有功”人员加以重用。其中连政治局候补委员都不是的利加乔夫则直接晋升为政治局委员,还主持中央书记处会议,在戈尔巴乔夫出访间隙代行主持中央工作,成了事实上的苏共中央二把手。踌躇满志的利加乔夫表示要在戈尔巴乔夫的领导下“好好干一场”。

通力合作,将叶利钦赶出政治局

戈尔巴乔夫和利加乔夫是在苏联社会“步履蹒跚,内外交困,危机四伏”的时期执掌苏联的。不改革就没有出路,要改革就必须有改革急先锋。利加乔夫向戈尔巴乔夫举荐了苏共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党委第一书记叶利钦,先让他出任苏联建设部部长一职。

心高气傲的叶利钦起初并不买账。他首先是考虑到自己已经50多岁,在本地出生、长大、学习和工作,已在这里建立起良好的社会关系网,人地皆宜,不想再换个地方从头干起;其次他心里感到憋气,瞧不上建设部长的位子,他觉得自己是个中央委员,在苏联这个大工业州干了近10年的第一书记,其职务已经与苏共中央的部长是同一级别。按传统,先前的州委第一书记到中央一般都是中央书记,凭什么自己到莫斯科只是担任不显眼的建设部长?第二天,利加乔夫正式打电话给叶利钦,话说得非常干脆,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叶利钦只好服从中央的决定。他未曾料到,没过多久即1985年11月,自己就被任命为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并成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叶利钦心满意足,上任后的第一把火就是干部大换班。他定下方针,市委机关的人,特别是那些长期与前市委领导人共事的人,一定要撤下来。他还认为,这些官僚们染上了只会做官而不会做事的坏毛病,靠再教育已不可能,只有进行更换才能解决问题。大换班不仅在市委一级,而且在区委一级也进行。由于叶利钦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莫斯科的工作有了起色。戈尔巴乔夫赞扬叶利钦为“首都的工作带来了一股清新而强劲的大风”。1986年6月,利加乔夫还亲自提名叶利钦出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委员。

但是,好景不长,叶利钦的改革主张和措施越来越“离谱”。他多次公开抨击党和政府工作中的“”,对改革“进展缓慢”表示不满,并在1987年10月的苏共中央全会上全面爆发,连发三箭。第一箭射向戈尔巴乔夫,他在即席发言中,由着自己的直性子一连对戈尔巴乔夫的报告提了20多条意见,其中包括对苏联70年历史的评价、改革进展缓慢、反腐败、批评无、公开无界限等。还批评戈尔巴乔夫喜欢用一些听话乖巧的人。第二箭射向对他有提拔之恩的利加乔夫,直接指名道姓攻击利加乔夫,认为他是党内的“阻碍机制”。第三箭射向中央集体。他说“目前改革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我们当中的每个人都负有极大的责任”,提出要追究“停滞”时期苏联党与国家领导人的责任;还说党内存在一股“惰性十足的随波逐流者阶层”,这个阶层正在“抵制改革”。因此他说应立即把党的机关裁减50%,要求对政治局进行“大换血”。还认为党的领导在执行改革中缺乏“革命的坚毅性”。最后,叶利钦竟以辞去政治局委员和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的职务来要挟。

叶利钦的发言破坏了几十年来在权力堡垒中形成的行事规则,引起公愤,27名与会者纷纷起来反驳。尤其是利加乔夫,坚决反对叶利钦在改革的速度问题和深度问题上所持的激进立场,并批判了叶利钦在选拔和撤换干部问题上所持的严厉观点。他还愤怒地谴责叶利钦所批评的一切是在社会革新的重要时刻,企图破坏最高领导层的团结,并建议戈尔巴乔夫一定要给叶利钦严厉的处分。与会者纷纷附和。

1987年11月11日,戈尔巴乔夫在利加乔夫的陪同下,亲赴苏共莫斯科市委全体会议,代表苏共中央宣布解除了叶利钦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职务,改任建委第一副主席。戈氏把这个决定通知叶利钦时,特意强调:“叶利钦你要记住:我决不会再让你搞政治。”

渐行渐远,戈尔巴乔夫打压利加乔夫

在经济体制改革进展缓慢、未见明显成效的情祝下,戈尔巴乔夫认为根本原因是政治体制起了阻碍作用。于是他把改革的目标指向了政治领城――苏共的执政地位和社会主义制度。1988年6月28日至7月1日,苏共第十九次全国代表会议召开,戈尔巴乔夫在会议报告中提出了根本改革政治体制的任务,提出了公开性、民主化和社会主义多元论这三个“革命性倡议”,尤其提出了“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概念,主张对现存体制进行“革命性的改造”。这次会议实际上是苏联改革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在这次会议的影响下,苏联报刊纷纷由一般地揭露阴暗面、批判历史失误,发展为对社会主义制度和苏联历史的全盘否定。社会上各种思潮、各种观点、各派政治力量,都在报纸上亮相,表达他们对苏联政治前途的看法。例如:由“激进分子”组成的俄罗斯民主论坛宣称,要“把苏共赶出历史舞台”;无政府工团主义者提出要“建立没有党和国家的社会制度”;立宪人主张“全部财产私有化”,“使国家返回到过去的生活方式”;等等。一时间,要求摆脱苏联共产党的领导、实行多党制,成了舆论的焦点。戈尔巴乔夫还亲自打电话通知持不同政见的领袖萨哈罗夫,允许萨哈罗夫夫妇返回莫斯科,并允许其发表文章和参加政治活动等等。这个口子一打开,党内外反动文人墨客、西方敌对势力等,在“公开性”“民主化”的掩护下,组成了主义的大合唱,掀起了全盘否定苏共、苏联历史和社会主义实践的浪潮。他们胡乱叫嚣,“共产党不只是犯了错误,而是犯了罪的组织”,甚至“同法西斯组织一样”。他们把现实社会主义制度说成是“极权社会主义”“军营社会主义”和“官僚社会主义”,给人民带来的“只是灾难”。他们攻击十月革命是“少数暴徒发动的”,使俄国离开了“人类文明的正道”,说社会主义是一部“不光彩的历史,必须与之一刀两断、彻底决裂”。一时间,“转变观念”“敢于突破”“告别革命”以及“炸毁过去的一切”等口号充斥舆论界,成为宣传上的主调。

分管意识形态的利加乔夫对此忧心忡忡,尤其对总书记戈尔巴乔夫“没有看到对污蔑我国的历史表现出愤怒”感到十分遗憾,逐渐对戈尔巴乔夫这条错误路线和根据这条错误路线制定的各方面的改革政策产生了疑问,进而在政治局和一些重大原则问题上,同戈尔巴乔夫发出了不同的声音。1988年3月13日,戈尔巴乔夫赴南斯拉夫访问。在此前后,列宁格勒工学院化学教员安德列耶娃先后写了七封信给利加乔夫,不点名地指责力主改革的戈尔巴乔夫及其支持者对苏共历史等的错误态度。利加乔夫如获至宝,认为这是对“反历史和反苏浪潮的反击”。经利加乔夫同意,上述七封信中的三封改写成《我不能放弃原则》的文章,发表在《苏维埃俄罗斯报》上。此信发表后,全苏许多地方和军队报纸纷纷转载,许多地方和单位到处张贴和组织学习。列宁格勒党委组织了多次讨论会,电视台还报道了其中两次讨论会的情况。很明显,利加乔夫企图乘戈尔巴乔夫出访之机,扭转国内舆论导向。

戈尔巴乔夫对利加乔夫的所作所为十分不满,并开始酝酿重用雅科夫列夫以取代利加乔夫。雅科夫列夫是戈尔巴乔夫的心腹和智囊人物,戈氏的《新思维》就出自于他的手笔。戈尔巴乔夫上台仅4个月就任命雅科夫列夫为苏共中央宣传部长,继而提拔他为苏共中央书记、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1987年苏共一中全会后,戈尔巴乔夫又安排雅科夫列夫与利加乔夫一起主管意识形态工作。《真理报》总编辑阿法纳西耶夫说他从此“不得不膜拜两个偶像,受到两个意识形态书记――利加乔夫和雅科夫列夫的领导”。戈尔巴乔夫后来承认,他之所以重用雅科夫列夫,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改革之初主管意识形态工作的利加乔夫常常与他唱不同的调子,有时甚至唱反调。在这种情况下,他想利用雅科夫列夫来取代利加乔夫。“安德列耶娃信件”事件发生后,戈尔巴乔夫毫不犹豫地指定意识形态工作改由雅科夫列夫一人负责,而利加乔夫则被改任负责农业的中央书记,变相地被夺了权。刚一独掌意识形态大权的雅科夫列夫马上在《真理报》组织文章《思维和行动的革命性》,对安德列耶娃的信大肆攻击,认为是“反改革的宣言”。苏联社会出现的反苏维埃、、反马克思主义反动思潮正是此人秉承戈尔巴乔夫意志操纵的结果。

第4篇:高尔夫前台工作总结范文

台州

台州市位于浙江省沿海中部、上海经济区的南翼,是中国黄金海岸线上经济发达的港口城市。台州是中国股份合作制经济的摇篮、中国民营经济的发源地、长江三角洲先进制造业基地。

全国1%的国土、4%的人口,却创造了全国7%的经济总量。靠着“四千精神”——“踏尽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浙江人在祖国的东海之滨创造了美丽的神话。

如今,越来越多浙江人踏上了一师、阿拉尔市的土地,他们正以“不满足、不懈怠”的精神,让兵团的职工群众享受到越来越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三年来,浙江省台州市紧紧围绕“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以产业发展为亮点、以智力支持为支点,以促进受援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为落脚点”的总体要求,向一师、阿拉尔市投入援建资金6.9亿元,实施援建项目42个,打造了对口援建工作的“台州模式”。

“兵团对于国家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兵团职工群众的奉献精神令人钦佩!援建是我们分内的事!”5月15日,谈起对口援建工作,浙江省台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锐敏十分动情。

“尽全力做些实实在在的事”

“江南园林风格”的白墙黑瓦间,一抹亮丽的红色;错落有致的居民住宅楼前绿植繁花相拥,集商业、餐饮等多种配套功能于一体……

这里是台州援建的“台州新村”,被誉为兵团援建项目的标杆。

也许你难以想象,这个居民小区是台州人在洪水侵袭过的废墟上,利用短短7个月时间建设起来的。

2010年8月11日,和田河决堤,百年不遇的洪水袭击了一师、阿拉尔市及周边5万亩农田,逾千户职工的住房倒塌。

为了让受灾职工群众尽快住进新房,台州市和一师、阿拉尔市决定建设“台州新村”。来到一师、阿拉尔市不久,台州人迅速进入角色。

融入和谐人居理念,景观营造、太阳能一体化利用、水循环和地源热应用、现代化物业管理……这一切都让一师、阿拉尔市的职工群众大开眼界!

一时间,“台州新村”成为兵团很多团场学习的样本:不再只重视“盖房子”,水系和景观也很重要,配套更要完善!“城镇化怎么发展?去看看‘台州新村’!”

当年,与“台州新村”一道,阿拉尔市自来水厂改扩建工程完工,阿拉尔市20万居民的安全饮水问题解决!一师高级中学教学楼建设工程完工,囊括建筑工程领域浙江“钱江杯”、新疆“天山杯”和兵团“昆仑杯”3项大奖,创造了援疆工程纪录!

“以‘台州新村’等工程为代表的台州援建项目,很好地发挥了‘集中连片、形成亮点、作好示范’的效应,体现了台州人超强的战斗力!我们在尽全力为一师、阿拉尔市做些实实在在的事。”张锐敏说。

三年来,台州投入资金6.44亿元,大力实施“安居富民”工程、“人才培育”工程、“健康普惠”工程、“基础设施”工程以及“社区阵地”工程等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五大民生工程”,一大批职工群众热切期盼的民生项目相继建成。

“全力以赴增强本地自我发展能力”

台州是我国民营经济发达地区,如今,大批企业期待转型升级,赢得新一轮的发展。一师、阿拉尔市具有资源、政策、区位、体制等方面的比较、特色优势。如何结合两地实际在产业援建方面取得突破,增强一师、阿拉尔市内生发展能力?

搭建对口支援平台,大力引进民间资本。台州与一师、阿拉尔市达成共识。

基于此,台州注入5000万元资金,用于14.5平方公里的阿拉尔台州光伏新材料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致力打造实施产业援疆的主平台。

目前,通过台州、一师、阿拉尔市的共同努力,园区已经引进投资15亿多元。

“这些是依托一师、阿拉尔市的资源、市场进行的市场行为的投资。一师、阿拉尔市适于其发展。我们正全力以赴搭建更广阔的平台。”张锐敏说。

在阿克苏地区和一师、阿拉尔市,有1000多名台州商人投资创业。如何利用这一资源借力发力?

台州人有了绝妙的思路:成立阿克苏台州商会,让台商成为支援一师、阿拉尔市发展的生力军!

这一做法很快取得成效,会员单位迅速增加至200家。仅2012年,就有120余人次企业家赴阿拉尔考察,共引进投资企业9家,项目计划总投资达394.26亿元。

“我们在促进产业、项目落户一师、阿拉尔市的同时,十分注重吸引更多的兵团职工群众进入工厂工作,让他们成为产业工人。这将对促进新疆稳定发挥积极作用。”张锐敏说。

三年来,台州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促进一师、阿拉尔市就业的主渠道,积极引导落地项目吸纳当地劳动力就业。

在阿拉尔一号工业园区洁丽雅品牌产业生产研发基地,项目一期30万平方米的主体厂房建设已基本完成。

洁丽雅集团新疆公司副总经理金越飞介绍说:“集团计划在5年内投资35亿元,达成30万锭纺纱、10万锭倍捻、2万吨毛巾的产能。项目全部达产后,用工可达8000人,如果加上配套产业,可以带动1万人就业。”

“今后,我们将努力把更多适于到一师、阿拉尔市发展的产业和投资,准确地介绍过去,促进一师、阿拉尔市和企业实现双赢。台州一定要也一定会在产业援建上走在全省乃至全国援疆的前列!”张锐敏充满信心。

“用心、用情、用智援建,培养一支能扎根的人才队伍”

在一师、阿拉尔市,“网络学习城”小有名气。这是台州人才培养、智力支持创新项目之一。

现在,这座“学习城”的触角已经延伸至一师、阿拉尔市各团场、连队。越来越多的一师、阿拉尔市干部、职工在这座“城”中,听到了来自发达地区顶尖专家讲授的课程。

一位师、市干部说:“搞网络学习城,一开始我并不看好,觉得这是虚的东西。学了一段时间,越来越觉得自己眼界开阔了,思维活跃了,工作理念也不断在变。”

“初到一师、阿拉尔市,最大的感受是阿拉尔人的发展理念和创新思维与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而这,恰恰是发展的关键。”台州援疆指挥组副指挥长郑志敏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到阿拉尔几个月后,我们就考虑建一个网络学习城。”

“人才是发展的基石。只有用心、用情、用智援建,才能培养一支能在一师、阿拉尔市扎根、结果的人才队伍。”张锐敏说。

三年来,台州市选派64名党政干部、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到师、市工作。同时,采取“一对一”对口支援模式,有力促进了两地各个领域的合作交流。

在台州市的温岭、临海、椒江,11所中小学、幼儿园的师生看到了来自一师、阿拉尔市的老师忙碌的身影;在一师医院、阿拉尔医院,越来越多的病患得到了浙大邵逸夫医院、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及台州恩泽医疗集团,医技高超的医生的救治;在台州,越来越多的人们通过当地媒体的推介,了解了三五九旅文化、了解了兵团。

“援疆情、送教下乡”,“援疆情、巡回义诊”,“手拉手、传帮带”……三年来,台州着眼于师、市“三化”建设需要,提高智力援疆项目效果,共安排智力援助资金4500多万元,协调争取计划外援助资金和实物折合人民币6000多万元,实施项目71个。截至2012年年底,完成项目52个,培训师、市干部人才3200多人次。

“浙江把援建一师、阿拉尔市的任务交给台州,是相信我们一定能像当年建设台州一样建设今天的一师、阿拉尔市;像当年书写台州辉煌一样再创新的辉煌!”这是台州人心底的声音!

丈夫援疆三年,我也成长了!

任菊香

“久等啦!”5月16日下午,陈慧一下班就赶到与记者约定的地点见面。“见到你们这些从兵团来的朋友,有种莫名的亲近感。”陈慧快人快语道。

2010年6月,陈慧的丈夫,台州援疆指挥部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副指挥长郑志敏,离开她和仅6个月的女儿,踏上了援建一师之路。

回想丈夫援疆前的情景,陈慧仍记忆犹新。“当时孩子那么小,我坚决反对他去援疆。”陈慧说,那段时间,平时话不多的丈夫突然变得“健谈”起来,一有机会就给她讲全国对口援疆的政策、兵团屯垦戍边的重要性等。郑志敏甚至还请来单位的领导说服陈慧的父母给她做思想工作。

后来,陈慧渐渐理解了丈夫。“我不能拖丈夫工作的后腿!”陈慧说。

郑志敏走后,陈慧实在忙不过来,便将孩子送到母亲家,每天开车两个多小时奔波于母亲家和单位之间。一次,遇上高峰期,陈慧在路上被“堵”了3个多小时。

“这还不算最郁闷的,咬咬牙坚持一下就过去了!最难过的是孩子生病的时候,没有个能商量的人;父母年龄大了,身体不好还要替心带孩子……”说起这些,陈慧的眼圈红了。

丈夫走后,陈慧开始关注有关新疆的新闻以及天气预报。一次,陈慧了解到,阿拉尔市发生了地震,连忙打电话过去询问。没想到丈夫平静地说:“当时我睡着了,没什么感觉。”可是陈慧得到的消息是,有人被震得从床上掉下来。

“他一定是太累了。”陈慧说。三年来,丈夫每次回家总是带着工作。“有时夜里一两点还不睡觉,不是写材料,就是在房间里踱来踱去地思考问题。”

去年,由于工作成绩突出,郑志敏被评选为“感动台州十大人物”。“我心里真的为他感到骄傲!”陈慧说。

“三年来,我也成长了!我现在十分理解他当初的决定。既然去了,就希望他能把事情做好!”陈慧微笑着说。

台州湾:循环经济蓝图落地

5月15日,在浙江省台州市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记者看到,在海边人工围起的一道道塘坝间,一辆辆大型工程机械正将砂石从海面运往陆地。

“台州倚靠东海,最大的潜在资源是海洋,最大的比较优势是海洋,未来最大希望也是海洋。”5月15日,台州市发改委副主任、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副主任梅跃森说,“台州发展海洋经济的主平台在沿海产业带,核心区块是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其特色是打造循环经济。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是台州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战场,也是台州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梅跃森介绍,规划区内产业以“大循环、大产业、大配套”为特色,形成“一轴一港,一核三区”。“一轴”,指依托规划中的沿海高速路和75省道沿线形成的沿海产业发展轴;“一港”,指台州港区;“一核”,即台州市区东部组团;“三区”,包括临海东部组团、台州石化工业基地和温岭东部组团三个区块。

梅跃森说,集聚区最终将形成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产业、大企业、大集团,同时建立企业“内部循环”、区域“产业循环”和社会“资源循环”,实现物质闭环循环和能量多极利用,达到物质能量利用最大化和废物排放最小化。

在这片人工修筑的陆地上,台州人正将发展循环经济的蓝图变为现实。

搭建平台 提升文化生产力

在台州市椒江区前所街道的僻静一隅,一栋其貌不扬的建筑里,藏着一个云霞般的锦绣天地——台州市部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台州绣都服饰有限公司。

20多年来,廖春妹用手中的五彩丝线绣出了年产量50万件套,年销售额达3000多万元的绮丽“绣都”。“作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台州刺绣’的传承基地,公司始终致力于将文化资源转化成文化产业。”5月15日,台州绣都服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设计总监廖春妹说。

近年来,台州市致力于搭建平台,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培育壮大文化企业,搭建企业扶优扶强平台;建立文化产业行业协会,搭建政府与企业的联系平台;落实文化产业引导资金,搭建政策保障平台。

第5篇:高尔夫前台工作总结范文

一、我国高尔夫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高尔夫运动作为一项集运动、休闲、娱乐和社交等为一体的体育休闲运动,自 21 世纪以来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据统计,到 2008 年底,我国已有 500 座 18 洞球场,每年打球的人约有 600多万。但是,由于高尔夫球运动在定位、管理中的偏差,我国高尔夫尚未形成产业化,高尔夫运动也未能走向大众化。

1.对高尔夫运动定位不清。当前,我国高尔夫产业陷入困境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包括政府在内的社会各界对高尔夫缺乏正确的科学认识。甚至错误认为高尔夫球运动是有钱人的高消费运动,不符合我国开展大众化体育运动的方向和国情实际,高尔夫球运动是对资源的侵占和浪费,是一些人违法、腐败的温床,等等。高尔夫球运动在我国应予以限制,甚至禁止。这些偏见是对高尔夫运动本质的误解,不利于高尔夫产业的健康发展。

2.高尔夫运动管理体制不顺。目前中国的高尔夫球场缺乏有效的管理部门。虽然中国高尔夫球协会对高尔夫运动、赛事进行管理,但是球场建设、草坪和园林又归不同部门管理。多个管理单位在对高尔夫产业管理过程中,以各自职能为出发点,以各自利益为目标,制定各自政策。凡对管理部门不利的事就相互推诿,借机回避。行业的多头管理就成为高尔夫产业完全市场化经营的最大障碍。

3.高尔夫球场营业税率过高。过去对高尔夫球经营的税收一直采用弹性税,营业税的税率在5%~20%之间浮动。2001 年 5 月,国家调整了娱乐业营业税的有关政策,变浮动为定税,统一按照20%的标准收取,高尔夫球、保龄球、台球等也被列入调整范围内。如今台球、保龄球的税率已经下调到 5%;但对高尔夫球场仍按娱乐业征税,总税率达 23%(目前也有个别省份把高尔夫球场的经营税率调整到 5%或 10%),加上较高的土地税,我国高尔夫球场整体税率在 50%到 65%之间。这种高税率使高尔夫消费一直保持“高”姿态。

4.国家关于高尔夫球场的用地标准、运营标准等政策不明确。目前,我国至今没有出台任何针对高尔夫的指导性政策和法规,无法可依的状况导致了高尔夫的种种不良发展。比如,关于高尔夫球场用地政策,虽然 1999 年国土资源部出台的土地用地目录中,高尔夫球场被列为限制用地,但文件却没有具体规定哪些土地可以用来建高尔夫球场,这样就导致现有文件成为投资商进入高尔夫产业的政策壁垒。法规制度的缺位,导致了各投资商在申请球场用地时,只能以其他项目来申请。有的高尔夫球场与房地产项目在一起,有的高尔夫球场建在开发区、旅游度假村中,这样就造成在高尔夫球场建设方面的无序性和投机性。又如,由于政府对高尔夫产业定位的不明确,我国政府一直没有制定相应的具体政策。高尔夫究竟是运动产业、园林业,还是休闲娱乐产业,分类不清。政策的缺位造成相关职能部门、球场等等各利益主体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的现状。此外,政府职能管理部门的缺位、行业指导标准的缺乏,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高尔夫的盲目无序发展。

5.高尔夫产业相关人才培养与技术设备滞后。中国目前高尔夫球会 90%以上的技术、设备和人才都是依赖国外进口,无论是球场的设计与建设,机器设备的采购,还是球场经营管理人才的引进,都要一笔庞大的开支,从而导致国内球场经营者管理成本居高不下。美国高尔夫研究的数据表明,在2002 年全球 20 亿美元设备出口额中,中国占 43%,达 8.6 亿美元。亚洲 PGA 执行董事施佛德森认为,人才在高尔夫运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国缺少专业的管理队伍、有经验的教练,但最缺乏的是了解高尔夫运动的“商业头脑”。因此,加快高尔夫产业相关人才的培养与技术设备本土化的步伐,是推进高尔夫运动公众化的必然要求。

二、促进高尔夫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性建议

高尔夫运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在改善我国城乡投资环境、招商引资、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进程、扩大就业、统筹经济与生态环境科学发展、激发广大群众运动健身热情、倡导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高尔夫回归体育运动,客观上要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理性看待高尔夫产业的发展;尽快出台针对高尔夫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高尔夫球场的运营标准;创新管理模式,强化高尔夫的宏观管理,进而实现高尔夫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一)解放思想,科学地认识高尔夫运动的本质

第一,高尔夫的本质是一项体育运动,而不是娱乐项目。高尔夫运动与其他竞技体育一样都具有观赏性,但这并不代表高尔夫是一种娱乐项目。高尔夫成为 2016 年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便有力地证明高尔夫球是一项健康、绿色、受到世界大众喜爱的体育运动。

第二,高尔夫运动仅是一项运动,不属于贵族。高尔夫由于在中国大陆地区的消费档次与普通老百姓的消费能力严重背离,故而被戏称为“贵族运动”。高尔夫球场的建立付出了高昂的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所以它必须提高收费等级以保证球会的正常运转。但是,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经济收入提高以及相关政策的调整,高尔夫会走向公众化,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

既然高尔夫的本质是一项体育运动,而不是娱乐项目,政府就应该按其体育属性,调整目前的歧视性政策,促使高尔夫运动公众化。这是推进高尔夫运动“公众化”的必然要求,也是进一步促进高尔夫产业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理性看待高尔夫产业的发展

从 2004 年起,我国对高尔夫了一道道禁令:2004 年 1 月下发的《国务院关于暂停新建高尔夫球场的通知》明确要求地方各级政府和国务院各部门一律不得批准建设新的高尔夫球场项目;2004年 10 月下发的《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中明确要求,国土资源部门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对淘汰类、限制类项目分别实行禁止和限制用地,继续停止高档别墅类房地产、高尔夫球场等用地审批;2005 年 12 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国家发改委则根据国务院文件精神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 年本)》,分别对别墅、高尔夫球场用地禁令;2006 年 12 月,国土资源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关于实施〈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06 年本)〉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06年本)〉的通知》,两目录规定,别墅类房地产开发、高尔夫球场、赛马场项目等六类被明确列入禁止用地项目。不难看出,我国从 2004 年起对高尔夫产业是实行全面禁止的。然而,让人们不得其解的是,在 2004 年国务院明令禁止前,全国高尔夫球场的数量为 170 多个,发展到如今增至 500 多个。仅北京市,2004 年前有 20 多个高尔夫球场,如今已增至 60 多个,京津冀加起来已经有 100 多个。在这么多禁令面前,高尔夫球场 7 年来却增加了近 400个,说明堵的措施根本行不通。国家应将其视为一个产业加以疏导。对待任何事物,一味禁止或支持,都是错误的,关键是什么样的要禁止?什么样的要扶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才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更是我党坚持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坚持和贯彻科学发展观,首先要求我们科学理性看待高尔夫产业健康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体育形成一定规模时,体育与经济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关系就变得更加紧密。现代高尔夫已经成了一项全球性的体育产业,高尔夫运动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以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为一体化的、新兴的、具有高附加值的社会产业。国外的实践证明,球场每增加一个贷币单位的投入则将导致相关行业增加 2.18 个货币单位的产出;每增加 1 个高尔夫就业岗位即可导致相关行业增加 35 个就业岗位,具有良好的产业带动效应。发展高尔夫运动,既可丰富人们的业余体育文化生活,又能有效带动旅游业、地产业、高尔夫用品业、草坪园艺业、商务会展、运输、通信、媒体广告、优育赛事以及餐饮酒店业等诸多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具有着极强的综合效益。据研究表明:经济发达国家高尔夫产业乘数能达到 10。例如,美国 2002 年高尔夫俱乐部的直接收入为 228.3 亿美元,却带动了2200 亿~2500 亿美元的相关收入,创造了大约 200×108 个工作岗位,员工工资总收入达 610×108 美元。近年来,我国高尔夫产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据《国际市场导报》报道,2002 年我国出口美国的高尔夫球杆占美国当年市场销售额的 70%,球杆配件占到了 44.5%的市场份额,其它相关设备占到了 39%的市场份额。而全球 85%以上的高尔夫纺织品(高尔夫服装、球包、球鞋)由中国制造。2006年,我国高尔夫产值为 749 亿元,而美国高尔夫产业 2001 年的产值达到 1500 亿美元,2006 年的产值达到 1980 亿美元。所以一些战略咨询机构纷纷将其誉为经济发展中“不落的太阳”。高尔夫产业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添加剂”,还能成为招商引资的“助推器”,它对改善地区的投资环境、提供各种合作平台、树立区域国际形象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有研究表明,中国内地各省市的 GDP 和实际利用外资情况与当地的高尔夫球洞数相关。广东、北京、上海、海南和福建属于高尔夫运动发达区域,占全国总球洞数的近 70%,该区域 2008 年的 GDP 总金额占全国 GDP 总额的近 30%。广东东莞的长安高尔夫俱乐部,云集了大批台、港、澳、日、韩的商人,长安镇不仅被外商球员们誉为“投资乐土”,还曾获得“中国乡镇投资环境 100 强”的荣誉称号。实践证明,高尔夫运动的发展,可增加外商在中国的投资欲望,加强他们对在我国发展及生活的信心,这对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是大有裨益的。

坚持和贯彻科学发展观,还要求我们科学认识高尔夫产业发展的空间和前景。同世界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中国的高尔夫产业有着巨大发展空间。根据美国《高尔夫文摘》统计:2003 年,全世界已有30000 多家球场分布在 119 个国家,约有 0.57 亿高尔夫人口。主要分布是,美国球场数为世界第一,共有 18800 家,占全球高尔夫球场数量的 59%;欧洲占有 19%,亚洲占有 12%,其他国家占有 10%。在亚洲,日本高尔夫球场达 2500 家;韩国与印度各有 170 家;泰国是观光旅游的好地方,有球场 260家;缅甸虽然是穷国,其球场也有 115 家。从高尔夫运动的世界发展趋势看,各国高尔夫球场数量的多少与该国的土地资源、人口密度和经济状况(GDP、人均国民收入)紧密相关。2005 年的研究数据显示,如果按每家球场(18 洞)1200 亩保守估计,美国球场(18800 家)占本国国土总面积的1.61‰,韩国球场(170 家)占本国国土总面积的1.37‰,日本球场(2500 家)占本国国土总面积的5.30‰。假如参照美、韩情况,中国未来球场建设占国土总面积 1.116‰的话,在中国,总共可建造13375 家球场。当然,虽然中国的土地资源和人口密度可以支持这一数字,但由于中国的经济实力还远远逊色于美、日、韩等经济发达国家,因而这一数字仅为未来理想数字。但是应当看到,以我国目前仅 500 多个球场的数量,相对于迅猛发展的高尔夫运动和迅速递增的高尔夫人口,以及我国飞速持续发展的经济态势,未来中国对高尔夫球场的需求必定会越来越大,球场建设的空间也必定会是巨大的。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高尔夫消费区域性差异大的特点仍将持续,因此未来球场建设的潜力和热点将更多集中在高尔夫运动发展较快的地区和经济发达的地区。

坚持和贯彻科学发展观,还要求我们按照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条件和要求以及高尔夫产业发展的内在客观规律, 有规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我国高尔夫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为此,重点应把握三个方面:一是要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相同步。高尔夫运动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有资料表明:美国 1995 年人均 GNP 为 1158 美元,高尔夫球场数量为 2000 家;2000 年人均 GNP为 30600 美元时,高尔夫球场数量为 14270 家。2003年,我国高尔夫球场数量为 236 家,人均 GDP 为1090 美元,从国外高尔夫运动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到 2020 年,我国人均 GDP 将达到 3600 美元,高尔夫运动同时也将进入提速发展阶段,高尔夫球总数预计将达到 2000 家左右,各类高尔夫球练习场预计将达到 8000 家左右,参与运动人数预计将达到 900 万。二是与我国对外开放、引资的政策需求相协调。对外开放,引进资金加速我国经济的发展是一项长期的经济发展政策。应充分认识高尔夫球运动对改善我国投资环境,增强招商引资能力的有效作用。我国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应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招商引资的需求等,在城郊区域经济技术开发区附近等,适度规划建设一至数家高尔球场,对吸引内、外资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三是与社会不同消费层次需求相协调。我国目前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不同,社会财富分配存在差异,个人生活条件、生活水平、消费能力等不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高尔夫球运动的健康和乐趣,是社会,尤其是高尔夫行业人士应该追求的目标。优化高尔夫球俱乐部的投资结构、降低消费门槛是解决消费层次需求的有效措施,若按相关的科学分析发展,到 2020年我国普通档次球场和公众球场应占球场总数的50%左右。总之,我国高尔夫产业的发展必须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相协调,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实际,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有规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我国高尔夫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三)尽快出台针对高尔夫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高尔夫球场的运营标准

一是要明确规范高尔夫球场的选址。在这方面,苏格兰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苏格兰将土地分为七级,一至四级是适合于耕种的土地;五至六级是地势不平整,即使改良后也不适于变为耕地,只适合生长草类和放牧;七级是几乎没有农业价值的山石地、海边沙石滩、不能耕种的沙地、沼泽地等。明确的土地政策,使苏格兰 500 多个球场除个别选用 4 级半的土地外,绝大部分球场建在五、六级的土地上。在这类土地上兴建高尔夫球场可以说是对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有鉴于此,国土资源部门应准确进行土地分类、科学规划,并且在地图上明确标示土地的类型和级别,制定相关的土地利用政策,建立有法可依、依法监管的高尔夫球场用地的监管体系,从而规范高尔夫球场建设的征地行为。只有相关法律健全,高尔夫球场才能按市场规律来运作。

二是要规范高尔夫球场的规模大小。在国外对不同球洞数目的高尔夫球场所用地大小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如韩国《体育设施的设置及占地面积限制事项》规定:“高尔夫球场占地面积不得超过以下面积:6 洞以下: 6 hm2的基础上,超过 3 洞的每洞可增加 1. 3 hm2;6 洞以上 9 洞以下: 34 hm2的基础上,超过 6 洞的每洞可增加 1. 5 hm2;9 洞以上 18洞以下: 50 hm2的基础上,超过 9 洞的每洞可增加 2hm2;18 洞以上的: 108 hm2的基础上,超过 18 洞的每 9 洞可增加 46. 8 hm2。”结合我国大陆的实际情况,以上用地面积的数据还可以减小。严格控制就杜绝了各种圈地行为,也使盲目追求高标准用地的高尔夫球场建设得到遏制。

三是要规范高尔夫球场的生态建设标准。在国外已经有针对高尔夫生态建设的相关规范和标准,以保证高尔夫球场建设在合理的规范生态标准下进行。对于高尔夫球场本身来说,它是有利于生态环境营造的。欧洲的高尔夫球场对自然保护做出了很大贡献。最显著的证据是鸟类数目日益增加,球场上记录到 132 种,占欧洲鸟类的 25%。一些高尔夫球场在不同保护区之间提供了宝贵的生境联络或缓冲地带。我国的生态环境意识相对薄弱,在这方面更要加强控制,以引导我国的高尔夫球场更加生态和环保。

四是要健全高尔夫球场选址审批制度。高尔夫球场的规模与该地区的未来一段时间内经济发展水平是相联系的。由这个地区的经济水平和相关的发展需求来确定这个地区是否需要修建高尔夫球场,该修多少高尔夫球场,这是高尔夫作为一种经济语言的必然属性。在规划中就明确不可建设用地范围,或者高尔夫类体育用地在该城市未来 10~20年的用地规模等。未达到规划选址要求和建设标准的高尔夫球场禁止建设,其申请一律驳回。这样,方可保证高尔夫用地在规划选址上的合理性。五是要规范高尔夫球场的运营标准。比如,明确规定不同规模的球场每天的用水量、用水标准、水处理标准、水排放标准以及水回收利用的标准,以防止球场过度无序的用水所造成的浪费,控制污水的排放;还应明确规定不同规模的球场每天对场地施用的农药、化肥的健康标准,施用量标准等等,以及球场的草坪种植标准、树木种植标准等等,从根本上规范球场的运营行为,杜绝破坏生态环境的球场出现。

(四)创新管理模式,强化高尔夫的宏观管理

如前所述,目前中国的高尔夫球场缺乏有效的管理部门。虽然中国高尔夫球协会对高尔夫运动、赛事进行管理,但是球场建设、草坪和园林又归不同部门管理。多个管理单位在对高尔夫产业管理过程中,以各自职能为出发点,以各自利益为目标,制定各自政策。凡对管理部门不利的事就相互推诿,借机回避。行业的多头管理就成为高尔夫产业完全市场化经营的最大障碍。有基于此,当前政府应立足创新管理模式,以强化政府对高尔夫产业发展的指导功能。

1.创新管理部门,建立统一的主管部门。政府有必要由发改委、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林业管理部门、旅游管理部门、农业管理部门等联合成立各级“高尔夫管理委员会”,加强高尔夫产业宏观监管。

2.创新管理内容,强化行政部门的指导、服务功能。

一是完善高尔夫用地法规,细化高尔夫用地标准。政府的当务之急应在出台高尔夫用地政策的基础上,对全国已建、在建、拟建的高尔夫项目的规划、用地和审批情况进行普查和清查,彻底摸清我国高尔夫产业“家底”,切实解决好“遗留”问题。

二是完善审批流程,对高尔夫规划、审批、建设实施全过程监管。目前我国政府相关文件对高尔夫可用土地没有作具体规定,也没有明确具体的审批程序;而房地产开发、旅游度假区、娱乐休闲项目的审批又分属不同的部门,这就造成多头审批,各自为政。为此,必须完善高尔夫专项管理的制度体系,明确规划编制、项目审批、土地审批以及监管流程和措施。高尔夫用地的管理,也要进一步细化,既要综合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严格控制利用可耕地、成片林地、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建设高尔夫球场,又要根据客源对高尔夫球场距离不敏感的规律,鼓励利用荒地、盐碱化滩涂、垃圾掩埋场、工业废地等一些不宜耕作的土地,变废为宝开发高尔夫球场。

三是制定产业规划,强化主管部门的服务功能。参照国际高尔夫产业的运作原理和具体的做法,制定全国高尔夫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对高尔夫数量、省区布局及规模予以宏观调控,避免“一刀切”引起省区之间结构失衡。各地政府在充分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土地资源状况、市场等条件下,将高尔夫产业发展纳入地方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克服地方政府的不合理干预,减少投资盲目性。四是创新、改革高尔夫税收管理。高尔夫税收管理可考虑在适当时候与国际接轨,按照体育产业或房地产业的征税标准,而不是现在采用 23%左右的高档娱乐业税率,降低高尔夫球场的运营成本。五是加强环境管理,发展绿色高尔夫产业。追求高质量的休闲体验,发展绿色高尔夫产业,是高尔夫追求生态化健康生活的本质要求。一些地区的高尔夫球场在改善局部生态环境、净化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地面沙化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高尔夫球场生态标准未能出台,少数高尔夫球场存在农药残留物过多的现象。因此,政府应通过规范引导球场使用有机肥和天然防虫害的方法,来避免因维护球场而造成的环境危害,从而将高尔夫球场建成生态平衡球场,使球场建设与环境保护形成良性循环。

(五)加快高尔夫人才培养,有效推进高尔夫球运动的公众化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高尔夫球在中国被称为“贵族运动”、“有钱人的娱乐”;如今,高尔夫球入奥使这项运动回归体育本身,证明高尔夫球是一项健康、绿色、受到世界大众喜爱的体育运动。目前,高尔夫球在中国还属于新兴的体育项目,高尔夫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高尔夫产业起步时间短、群众基础差、周边设施较薄弱,与国外高尔夫产业繁盛的国家相差甚远。高尔夫回归体育运动,客观上要求政府在国家奥运的大战略下,坚持高尔夫球“面向大众、服务青少年”的方针,制定出有效的发展战略,推进高尔夫球运动在中国的普及和提高,促进高尔夫产业在中国的快速发展。

第一,引导高尔夫产业向公众化方向发展。公众高尔夫球场在一些高球发展较早的国家是相当普遍的,美国的公众球场占到其球场总数的 80%以上。国外的做法是,由政府出面,拿出一部分公用绿地,比如垃圾填埋场,来做公众球场。因为,实际上,高尔夫球场的投入 65%在土地成本,所以这项的节省可以使一个公众球场的建设成本降低至4000 万左右,如果经营年限可以维持 50 年以上,那么消费者只需支付场地维护费之类并不昂贵的费用,就可以参与高尔夫运动。不过,这些国家大多是人少地多,有着我们无法比拟的优势。目前,公众高尔夫球场也开始在我国出现,如广州从化、深圳相继建成公众高尔夫球场,并对外开放。因此,政府应出台一些具体政策,尽量降低用地成本,引导高尔夫产业向公众化方向发展。比如,在建设推广高尔夫公众球场时,可采用政府出地、企业投资的模式,企业经营一定期限后交还给政府向公众开放;可把一些经营困难的球场过渡为公众球场,与初具规模的营利性球场形成高、中低不同档次。总之,在规划球场建设中应着眼于公众需求,不要求标准规模,因地制宜,较多考虑以中低档为主、以非会员制为主的球场建设。同时,可考虑丰富球场的功能,提供多种环境类型和特色,如儿童、青少年以及残障人球场等。

第6篇:高尔夫前台工作总结范文

在一些人看来,勃列日涅夫时期,是“苏联综合国力最强大的鼎盛时期”。20世纪60年代下半期开始,苏联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从经济实力看,苏联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到了70年代初,苏联战略核武器达到与美国不相上下的水平。勃列日涅夫时代的苏联,与美国争霸,不可一世。1968年镇压“布拉格之春”,1979年出兵阿富汗,甚至不惜和曾经的“盟友”中国大打出手―1969年,中苏边界冲突。

在当今俄罗斯人中间,勃列日涅夫仍保持着较好声誉。据2006年俄罗斯权威民意调查机构(列达瓦中心)的调查,39%的民众对这位曾经执掌苏联大权18年的苏共总书记表示欣赏、有好感或尊重,与此相比,对斯大林有同感的大约占36%,戈尔巴乔夫则有20%;对勃氏感到愤恨的只有12%,而憎恨斯大林和戈尔巴乔夫两位领导人的则高达38%和43%。一半人认为勃列日涅夫在苏联历史上是个正面的角色。全俄舆情研究中心的调查则表明,勃氏是仅次于普京的、声望最高的领导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陆南泉在其新书《走近衰亡―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研究》中却给了我们关于勃氏执政18年的另一幅景象。

“身材魁梧的美男子”

1964年10月,苏共中央书记苏斯洛夫、克格勃负责人谢列平以及波德戈尔内密谋把赫鲁晓夫赶下台。在14日下午的苏共中央全会上,他们以“因年迈和健康状况恶化”为由,逼迫赫鲁晓夫自己提出解除他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职务的“请求”。

最终被推举出来的是勃列日涅夫。可事实上,在勃列日涅夫登上政治舞台之初,压根没有人会把这位性格温和、“身材魁梧的美男子”(斯大林语)同苏联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职位联系起来。

原来,赫鲁晓夫下台后,苏斯洛夫和谢列平为争夺高位陷入僵持,谁都不愿看到一个强有力的对手占据最高领导职务,因此胜利者们之间不得不作出妥协。为避免两败俱伤,大家只好推举勃氏为苏联最高领导人。

关于勃列日涅夫,刘少奇曾有一段回忆:“(1960年)我访问苏联时,勃列日涅夫一路陪我,从莫斯科到列宁格勒,到明斯克,到伊尔库茨克。一路上他给我总的印象是,这个人……不是一个办大事、成大业的人。在火车上也好,在宴会上也好,在日常接触中也好,他跟我谈话翻来覆去就是一些老话、官腔,没有什么新鲜的语言,连开玩笑都说不上。但也可能是伪装的。他的毕恭毕敬给人以虚伪的印象。”

当然,其时勃氏并非没有竞争者。但是,与当时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中的其他三个元老(即米高扬、苏斯洛夫和柯西金)相比,勃氏是最年轻的。而且,后三者身上都有自身的弱点。米高扬是高加索的亚美尼亚人,历史上俄罗斯人对高加索人一直持排斥态度。柯西金是一名技术人员,名义上是党的领导机构成员,但与党的机构无联系。至于苏斯洛夫,虽说是俄罗斯人,但他只是个理论家,同样在经济、党务与军队没有较深的关系。

与米高扬、苏斯洛夫和柯西金不同,勃列日涅夫却在党政机关和军队都工作过。不仅如此,尽管勃列日涅夫在青年时代并没有显示出什么过人之处,但其升迁之路却异常顺利。

一帆风顺的仕途

勃列日涅夫是一个轧钢工人的儿子,于1906年12月19日生于沙皇俄国的卡缅斯克耶市一个俄罗斯族家庭(1936年这座工业城市更名为第聂伯罗捷尔仁斯克,现在是乌克兰领土)。1930年,他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曾先后从事技术工作、行政工作和党务工作,可以说是一名标准的技术官僚。

1937年,勃列日涅夫任第聂伯罗捷尔仁斯克市的苏维埃副主席,1938年调任第聂伯罗彼德洛夫斯克州的联共(布)州委商业部长。1939年,年仅33岁的勃氏就担任了州党委书记,并在卫国战争中先后担任了第18集团军和乌克兰第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被授予少将军衔。

有意思的是,1942年有关部门对时任第18集团军政治部主任的勃列日涅夫作的鉴定耐人寻味:“(勃列日涅夫)怕干粗活,军事知识极差。许多问题是作为总务管理人员,而不是作为政治工作人员来解决的。对人不是一视同仁,喜欢安插自己偏爱的人。”

战争结束后,勃氏连升三级,1946年8月任乌克兰扎波罗热州党委第一书记。1949年经赫鲁晓夫推荐任摩尔达维亚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接着在联共(布)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继而成为苏共中央主席团候补委员与中央书记。

“这里要指出的是,在当时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党中央第一书记中,只有3个人以第一书记身份进入主席团,除勃列日涅夫外还有乌克兰的列?格?麦里尼科夫、白俄罗斯的尼?谢?帕托里切夫。而勃列日涅夫任职的摩尔达维亚,是15个加盟共和国中最小、最弱的一个,并不具有最重要的地位。他之所以能进入主席团,与赫鲁晓夫的推举有关。”在书中,陆南泉写道。

从此,勃氏的政治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进入到高层领导核心。1955年,赫鲁晓夫派他去哈萨克斯坦担任该共和国第一书记,推动垦荒计划。1956年,勃列日涅夫晋升为中央主席团正式委员,并于1960年5月被任命为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成为国家元首。

“尽管这是个无实权的虚职,但享有很高的荣誉,并且有利于他躲过党内、国内种种激烈的政治斗争,避开了很多的政治风险。”1963年,赫鲁晓夫又让他进入握有实权的中央书记处,集中力量抓党的工作。

据一份苏共党史资料记载,赫鲁晓夫将要被赶下台之际,当时,有人要勃氏给正在度假的赫鲁晓夫打电话,他竟“害怕得差一点昏厥过去,后来被别人强拉硬扯到电话机前”。

最成功的一个五年计划

在陆南泉看来,勃列日涅夫的18年可分为两个阶段:从开始执政到20世纪70年代初为第一个阶段;从70年代上半期到1982年勃列日涅夫逝世为第二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勃列日涅夫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调整赫鲁晓夫时期的政策,二是积极经营与巩固权力,三是探索改革与全面推行新经济体制。”

“赫鲁晓夫迈着笨拙的步子急急忙忙地去追赶美国,最终以出丑告终。”1956年到1963年的8年间,苏联社会总产值增长速度降低了50%。与此同时,国民收入指标也出现了下降。到1964年初,年均国民收入增长速度降低了2/3。

面对前任留下的混乱状态,勃氏上台之后首先要做的就是在不致发生大的波动的前提下,尽快对一些具体政策进行调整和纠偏。首先是政治领域。1964年11月,苏共中央全会通过决议,“重新恢复按地区生产特征建立统一的党组织与领导机关,取消赫鲁晓夫时期以生产原则为基础分别成立的工业党组织与农业党组织”。

此外,勃列日涅夫上台之初还谨慎地恢复了赫鲁晓夫执政后期遭到严重破坏的党的集体领导原则。在一段时间内,他与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和最高苏维埃主席波德戈尔内,形成了被称为“三驾马车的、体现最高权力的集体领导框架”。

在经济方面,勃氏一上台就对农村个人副业采取措施,决定取消赫鲁晓夫时期的种种限制性规定。针对农业政策中存在的问题,勃氏在农业方面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实行了固定收购和超计划交售奖励的制度―凡是农庄超过固定收购计划的农产品,国家按比收购价格高出50%的价格收购;国营农场推行完全经济核算制,扩大其经营自和生产积极性,并改革农庄劳动报酬制度,按照国营农场相应工种职工的工资标准,对庄员实行有保障的劳动报酬制度(发给货币与实物);在农村试行和推广小组包工奖励制,同时对农庄庄员实行社会保障和保险制度等一系列的改革。

与此同时,在工业部门,勃氏遵循三个原则进行改革:一是扩大企业经营管理的自;二是管理经济由行政方法与经济方法相结合,逐步转向以经济方法为主,加强经济杠杆作用;三是贯彻国家、企业和个人利益结合的原则。不仅改革计划体制、企业利润分配制度,而且调整国家财政对企业拨款制度和企业利润的内部分配和使用制度。

这一系列措施下,在勃氏执政的苏联第八个五年计划时期(1966-1970年),经济状况明显好于赫鲁晓夫执政后期的第七个五年计划。“八五”期间社会总产值增加了43%,高于“七五”的37%;国民收入增加了45%,高于“七五”的37%;农业产值增加了23%,高于“七五”的12%。

“第八个五年计划期间社会总产值增长率达到7.4%,远高于同期西方国家的增长率。”诚如俄罗斯学者菲利波夫所言,勃氏领导下的“八五”计划是“作为斯大林时代以来最成功的一个五年计划载入苏联历史的”。

新沙皇

1967年,勃列日涅夫宣布苏联现已建成发达社会主义。

然而,在陆南泉看来,从20世纪70年代起苏联却步入了“停滞期”。

“勃列日涅夫当政开始的几年,在经济管理体制上作了一些改革,生产也有些上升,这是事实。但随着其领导地位日益稳固,他的一些亲信逐步进入各级领导岗位,依赖旧体制生存的既得利益的官僚权势阶层和反对改革者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作为本质上保守、怕承担责任,以及从来不想对传统体制进行根本改革的勃列日涅夫来说,一方面,越来越自信,并发展到自以为是;另一方面,对改革的态度开始消极起来,乃至最终取消了改革。”

在1971-1985年的3个五年计划时期,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下降一半以上。

由于社会经济状况恶化,在1966-1980年间,苏联人口寿命减少了两岁,而西方工业化国家在同期内人口寿命增加了3-4岁。

“政府管理机构就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部长会议下属各部委的现职正副部长达800多人,一个钢铁工业部就有正副部长19人之多。”陆南泉明确指出这种体制上的问题是苏联“停滞”的主因。

实际上,勃列日涅夫实行的就是个人和极少数人的寡头统治,同他的前任斯大林和赫鲁晓夫一样,绝对是“新沙皇”时代(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高放语)。

后来成为俄罗斯总统的叶利钦在其自传中,根据个人亲身经历对苏联“特权阶层”的种种特权加以揭示:特权阶层有“专门的医院、专门的疗养院、漂亮的餐厅和那赛似‘皇宫盛宴’的特制佳肴,还有舒适的交通工具。你在职位的阶梯上爬得越高,你享受的东西就越丰富”。

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勃氏有个女儿加琳娜已离了四次婚,42岁时嫁给了34岁的克格勃警卫员丘尔巴诺夫。为讨女儿欢心,勃列日涅夫把这个警卫员从上尉一直提拔到了上将,只花了10年的工夫。

其实,自1974年勃氏中风以来,他就已经不适合担任领导人的工作了。当时,“很多人都非常清楚,勃列日涅夫不能继续领导党和国家,中央政治局会议越开越短。勃列日涅夫茫然坐在那儿,并不十分清楚自己身在何处,会议室里都有谁,应该做些什么。经常出现这种局面,他坐在那儿,读着助手们用特制大号字母打字机打出的简短讲稿,有时读错行,前言不搭后语,他大概自己也意识到这一点,用忧伤的目光望着在场的人。”

第7篇:高尔夫前台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北斗/GPS GPRS 高尔夫球场管理 系统设计

1 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计算机和网络已经走进了人类的生活和工作中,远程高尔夫球场管理系统越来越普及,电脑办公的形式因为其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较好的交互性与较出色灵活性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人们的日常工作。远程高尔夫球场管理系统是衡量高尔夫球场综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标准,其为高尔夫球场提供了具有开放性、灵活性,面向高尔夫球场应用服务的信息化管理与交流平台,是实现远程高尔夫球场管理科学化、信息化的必要前提和基本途径。大力推进远程高尔夫球场管理系统的数字化建设,已成为高尔夫球场管理机构转变管理职能、转变工作方式和作风的重要策略。

2 系统分析

球场场地管理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的信息处理,信息管理的效率直接影响到球场场地管理的效果。球场场地管理信息系统是为实现场务管理信息化而设计的系统软件,能够实现球场场地管理人员在场务管理中各类信息的获取、处理、查询等功能。它以计算机信息管理替代原来的人工劳动,提高了信息的准确性,同时采用科学的流程设计,有助于促进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本项目基于球童机与球车机软硬件,实现高尔夫球场内球员与球车自动定位并主动上传相关数据信息,实现在后台电子看板或其他电脑设备上进行球员与球车的地理信息展示、球分等数据统计及后台辅助球场综合管理功能。软件主要需要满足以下功能:

(1)系统要能及时获得信息平台中其他相关系统(如库房、人事)的实时信息,并能从中抽取、查询所需数据,提供显示和编辑功能,以辅助管理计划的制定;

(2)对球场中各球童机与球车机的时间、经纬度、球员得分、ID号等数据按照设定时间间隔进行采集,通过GPRS移动网络传送至后台管理系统进行分析和处理;

(3)后台管理系统可通过GPRS移动网络对球场中的球童机与球车机个别或群发送不同级别文字通知信息;

(4)可通过电子看板或其他电脑设备显示球场中各个球童机和球车机的位置,并按照最新接收到的位置数据即时更新地图信息;具备地图引擎功能;

(5)根据通过GPRS移动网络传送的各个球员得分,或打球结束后从各个球童机内拷贝的球员得分,可对各个球员的成绩进行统计、存储、查询、打印;

(6)具有系统基础数据设定、系统管理权限设定、球童机和球车机入库登记和发放管理。

3 系统设计

通过分析,我们对高尔夫球场管理系统的体系架构进行了设计,架构图如图1所示。

通过图1看出,系统软件架构分三层,即基础设施、平台和应用系统。基础设施主要包括硬件资源池和支撑网络,硬件资源池是服务器、存储设备和防火墙的组合,支撑网络主要涉及到GPRS移动网络、公众因特网、无线通讯网和专用网等;平台实现系统的开发和运行,主要包括操作系统、软件开发平台、数据库和GIS相关技术等;应用系统是平台的显示层,包括门户、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和数据中心。其中门户是信息和系统的接口部分,包括身份认证、界面集成、公共服务和终端设备等,系统管理涉及到角色管理、登记管理、用户管理、安全管理、日志管理和权限管理,数据中心存储着高尔夫球场管理系统的数据资源,功能模块主要包括球童机管理、球车机管理、球场综合管理、球员信息管理、球分统计和后台管理。

本系统中采用了北斗/GPS和GPRS技术来对高尔夫球场进行管理,进一步提高了球场的管理水平和效率。GPRS,通用无线分组业务,是一种基于GSM系统的无线分组交换技术,提供端到端的、广域的无线IP连接。通俗地讲,GPRS是一项高速数据处理的技术,方法是以分组的形式传送资料到用户手上。虽然GPRS是作为现有GSM网络向第三代移动通信演变的过渡技术,但是其在许多方面都具有显著的优势。

GPS是全球定位系统,该系统是美国布设的第二代卫星无线电导航系统。它是在地球上空布设24颗GPS专用卫星,卫星轨道即每时刻的精确位置由地面监控站测定,并通过卫星用无线电波向地面发播;地面上用GPS接收机同时接收4颗以上卫星信号,根据卫星的精确位置以求得地面点位置。它能为用户提供全球性、全天候、连续、实时、高精度的三维坐标、三向速度和时间信息。 GPS具有精度高、速度快、全天候、距离远等特点,促使大地测量的作用大大向外扩展延伸。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系统用户终端具有双向报文通信功能,用户可以最长一次传送120个汉字的信息。在远洋航行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北斗系统具有精密授时功能,可向用户提供20ns-100ns时间同步精度。水平精度100米,设立标校站之后为20米。

高尔夫球童机/球车机采用北斗/GPS双模定位模块,采用优化算法为后台系统提供更加可靠准确的定位数据,为球场管理提供更加有力的技术支持。

4 系统实现

在高尔夫球场管理系统运行中,球童机管理和球车机管理模块主要实现球童机和球车机的入库登记信息、发放信息和回收信息进行统计管理;球场管理主要是将球童机和球车机的经纬度数据、时间信息、球员得分等信息,通过GPRS移动网络定时传送到后台管理系统中,系统通过GIS百度地图动态显示所有在场球员和球车的位置和识别编号,并根据球员信息对球员的球分进行动态更新和统计分析,最终实现对球员成绩的统计、存储、查询和打印功能。通过GPRS移动网络,系统可对球场上各球童机/球车机单独或群发送不同级别的通知信息,实现双向远程管理。系统总体流程如图2所示。

5 结束语

远程高尔夫球场管理系统作为数据采集管理的重要工具,主要用于内部工作信息的传递,其承载了越来越多的关键信息,这就需要更高的可靠性以及高性能。我国远程高尔夫球场管理系统仅仅处于起步阶段。本课题通过对远程高尔夫球场管理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得出了一个高效的、稳定的和安全的远程高尔夫球场管理系统。本文的研究虽然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但依然任重道远,尚有许多有待进一步深入进行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周浦.浅谈高尔夫文化[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0(07).

[2]李明.我国高尔夫产业研究现状综述[J].经济研究导刊,2010(11).

[3]付成.论高尔夫文化在中国的传播[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12).

[4]刘娜.基于GIS的商业网点选址研究与实现[J].四川测绘,2005(02).

[5]郝伟.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5(01).

第8篇:高尔夫前台工作总结范文

三年前,中国(香港)和越南广宁有关出资方联营投资建设越南芒街国际高尔夫球会。从项目规划到建成并对外营业,只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创下佳绩,成为越南联营企业精诚合作的典范。近日,本刊记者就芒街高尔夫项目的开发建设和市场前景问题,采访了芒街国际高尔夫球会总经理陈光第先生。他曾经在中国珠海经济特区从事过金融、贸易、房地产开发等方面的工作,属于中国经济特区早期开荒牛一类的人物,具有丰富的项目开发与运作经验。

以下为本刊记者与陈光第的问答录。

投资芒街点石成金

问:当初是怎么决定要在芒街搞高尔夫球场的,依据是什么?

答:从政府的公告和统计数字来看,芒街是中国第三大陆地口岸(香港、澳门、芒街),人口通行量很大。从历史上看,北部湾经济圈,并不是现在才有的概念,历史上早就形成了。过去由于国际国内因素的影响,无法发挥优势。在中国和越南都处于发展的鼎盛时期,北部湾经济圈的作用开始显现,不发展是不可能的。它必然要发展,而且,越南已经把芒街看成是越南的深圳,这是有根据的,有文件证明。我们是从中国经济特区来的人,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在这种环境之下,谁能够捷足先登,谁就能把握机遇。

问:所谓捷足先登,是不是趁人家不懂这个项目的意义的时候就去做,以避免竞争?

答:不是。在越南,对高尔夫球场的投资是非常受欢迎的。

越南中央政府和广宁省政府对高尔夫的认识很充分。他们的高尔夫历史很早,在法国殖民统治时期就已经有高尔夫球场,是那些统治阶层的高级官员出于自身的习惯好创建的。越南实施改革开放以来,他们发现高尔夫球场的确能吸引各地的高尔夫球爱好者和有经济实力的人来打球。所以他们渴望有人来投资高尔夫。

问:就目前状况而言,越南各地到芒街的交通并不是很便利,你们对市场的预测和评估的依据是什么?

答:我们的市场定位在三个方面:第一是大中国市场,包括中国港澳台地区,第二是越南本国市场,第三是韩日市场。我们认为这三个市场都存在。首先,珠江三角洲的人要到越南来打球,是很方便的。珠江三角洲几乎占了中国高尔夫市场的一半,首先我们会有这个大客源的支持,而从珠江三角洲再扩大到港澳台,也是很现实的。现在,实际的情况跟我们当时的认识是一致的,包括广西也是,所以我们有信心。

这个地方交通不便,是一个难点,也是卖点。对越南人来讲,这是靠近中国友好邻邦边境的一个球场,他们会想到“我们来这里打球会碰到友好邻邦的许多球友”,很自然地就会形成一个交流平台。同时它位于越南最北方,气温最低,盛夏期间比中国好多地方的温度还低,海洋性气候,是越南的避暑胜地,每年5月到10月,有好多越南中部和南部的人来此避暑,也就是说有很大的国内市场。而交通条件正在迅速改善。

国际市场方面,对韩国、日本来说,这里又是一个避寒的胜地。越南四季如春,客源一年四季是平衡的。

我们讲的这个卖点是越南最北端,是零公里所在地。越南从北到南有两千多公里的海岸线国道,我们是零公里起点。从旅游观念来说,零公里是一个景点。无论是中国的旅游者还是越南的旅游者,还是外国到越南的旅游者,都感觉到这个零公里很神秘,都要来看看。

问:也就是说芒街高尔夫是离中国最近的外国球场。

答:是的,人们拍照的时候,就站在零公里起点的地方向中国方向照个相,在球场14洞。

问:边境因素对人员往来是否有所影响?

答:目前有一定的影响,随着两个国家的边境事务的改善,会简化。我对此持乐观态度。比如说,广西的汽车开过来不是没有可能。历史上都有边民的往来。随着环境和条件的改善,办证过关手续会进一步加快。

精诚合作 实现双赢

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当地政府的支持力度是不是很大?

答:是的。你一旦提出建设球场,他们就会意识到这是一个经济平台,可以引来很多发展机遇。他们的认知很充分。

在我们建设球场的过程中,省政府和国家国务院都很关心,2004年一申办他们很快就批了,而且非常关心球场什么时候组织筹建班子,希望尽快把球场建起来,我们很快就组建了班子。

问:在规划、征地等等环节当中有什么问题吗?

答:在这些环节当中,我们边规划,边申报,他们非常照顾我们,只要有真正好的设计图纸,即使手续一时半会办不了这么快,他们都很照顾,一边开工一边办手续。

越南国家领导人和广宁省的领导人经常来视察。他们在视察过程中会问我们有没有什么困难?当我们大胆如实地讲出困难时,他们非常认真地记录下来,一件件帮我们去解决,他们真的做得到。国家领导人不是一般的领导人啊,他们都有这种姿态,都是毫不犹豫的。我们肯定碰到过困难,有些个别地方政府机构,为了自身的利益,给我们设置一些障碍,造成困难,我们敢如实向上级领导部门反应,他们很认真地听取去解决。

问:在这个过程当中牵涉到农民的具体利益时,怎么处理?

答:当地农民的具体利益,由当地政府组织的一个机构来处理,一个联合机构来为你办理农民的事情。他们很努力的。

我们跟当地政府是合作的,政府派了一个官员来当副总经理,他不再兼任政府的职务,具体来帮我们办理有关的手续。

至于我们该给农民的征地补助,都是及时支付,没出现什么问题。

问:总的来说,当地政府和群众对这个项目是欢迎还是反对?

答:欢迎。我们建球场的许多劳动力是从当地招聘的,有的是正式员工,有的是临时工。当地市政府、区政府经常和我们沟通联系,是一个不错的环境。他们认为建成高尔夫球场,对芒街的茶古旅游区是一个核心旅游项目,可以带动旅游,促进经济的发展。他们很清楚地认识到,这是一个高尔夫球场,还是一个经济交往的平台。

在越南各方的精诚合作之下,这个项目进展很顺利。2005年7月份我们开始搞土方,2006年底已经种好草了,可以打球了。这个进度大家有目共睹,所以我们被越南政府评为优秀单位。

尊重“三情” 忠诚项目

(记者按:高尔夫在中国的发展只有20多年历史,属于“引进项目”。如今芒街高尔夫球场的建设,从施工到管理, 全部是由中国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负责组织和实施,球场建造质量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可以说,他们率先实现了中国高尔夫球场施工技术的“出口”,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问:在越南,有韩国人、日本人、中国台湾人搞的球场,中国大陆人搞的球场在竞争上有实力吗?

答:对中国的好多技术,越南都是认可的,特别是近几年来,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取得的经济成果,他们很赞同,也在研究怎样吸取中国的成功经验。中国的专家来建设高尔夫球场,他们也认为是应该的。毫无疑问,我们的这批专家都是从中国成功的球场里挑出来的,都有十几年的专业经验。

现在事实证明了我们办高尔夫球场并不差,华人(包括中国大陆、港澳台和海外)在这个国家表现是比较良好的。华人对越南政府的守法和尊重,对越南民众的感情,比其他国家都深。我们华人是很勤劳的,办事速度非常惊人,很快。每一位经营者都这么说。

问:在这里工作的华人员工,来自四面八方,怎样让他们融入到这个项目当中去?

答:这个我们要学习,首先要学习和了解越南的国情、民情、实情,我们称之为“三情”。其次我们很重视对华人的教育,我们非常强调除了越南本国员工,还要团结国外的员工,因为我们公司的员工是一体的,国外的员工要靠我们国外的高级员工去管理教育,教他们充分尊重民情、国情、实情。这个一定要做到。我们华人在异国他乡谋生,我们还要办事,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华人的优良传统。

同时我们也非常重视对越南本国员工的管理教育。

问:怎么管理教育?

答:越南的员工有高层、中层、基层,对高层的,你要尊重“三情”,你尊重他,他也尊重你。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向他提出要求,要越南的员工帮助我们去管理和教育好本国的员工。我们这个公司是越南本国的公司,应该去团结外国人,要从这个角度去教育。如果我们不能团结好外国人,我们就不能成功。这是站在越南本国高层员工的角度,和他们讨论问题。这个岗位角度的互换非常重要。他们经常有误会,因为“三情”不同,外国人对“三情”的理解始终不深透,所以你说出来的话办的事总是互相之间有误解和冲突,这些误解和冲突是必然存在的,但是必须要及时解决。每解决一次,层次就提高一次,他们双方的关系就更紧密一步。

我在中国是一个产党员,是一个领导干部,越南政府派来的也是领导干部,等于是我的下辈,但是我办事时时刻刻都是为越南办好事情,他们非常认同我是实实在在地为越南办公事。

问:你和你的越南同事关系如何?

第9篇:高尔夫前台工作总结范文

上面说过,六大财团在其形成过程中为了进行原始积累,曾通过加强与政府机关的联系和借助某些高级官员的"合作"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成为俄罗斯新资本主义的一大特点。随着六大财团经济实力的增长,它们已不满足于以往的"求助于人"的做法,在政治上有了新的要求。它们开始变得财大气粗,仗着手中掌握的金钱,直接干预政治和影响政局,甚至采取行动来谋取政治权力,其目的是为了利用政权的力量巩固自己的地位和保护既得利益,进一步攫取更多的财富。六大财团的这种"向政权进军"的倾向,到1996年已经十分明显地表现出来,它们的具体做法一是寻找人,二是直接从政。1996年它们在总统选举中所起的作用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1996年总统选举前的形势,对俄罗斯新资产阶级来说是比较严峻的。在头年12月的议会选举中,俄共取得了巨大胜利;不久,俄共领导人久加诺夫宣布参加总统竞选,根据当时的民意测验来看,他当选的呼声很高。金融巨头们觉察到共产党有重新上台的可能,他们便联合起来,采取行动阻这种事情的发生。据英国《金融时报》透露,1996年1月,六大财团的七大巨头利用去瑞士达沃斯参加"世界经济论坛"的机会,在幕后成立了一个"重新塑造自己国家前途的联盟",这就是所谓的"七人集团"。他们决定支持叶利钦竞选总统,组织了一个以丘拜斯为首的十人竞选班子,并为竞选提供了大约300万美元的经费即等于法律规定的每个竞选者的全部竞选经费的数额(英国《金融时报》1996年11月1日)。在竞选过程中,六大财团开动它们掌握的宣传机器,尤其是利用独立电视台、俄罗斯公共电视台以及一些发行量大的报刊,为它们支持的竞选者大造舆论,同时造谣攻击他们反对的候选人。在这方面那个被称为新闻媒体大王的古辛斯基表现得非常积极,他让他所控制的独立电视台的台长马拉申科参加竞选班子。总之,六大财团在这次竞选中出了大力。别列佐夫斯基在一次谈话中得意地说:"俄罗斯的商人们对叶利钦总统取得胜利来说,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对谁来说都不是秘密。这是一场为我们的切身利益而战斗的战斗。"(见《克里姆林宫的教父》一文,载美国《福布斯》杂志1997年12期)《福布斯》杂志甚至称别列佐夫斯基为"克里姆林宫的教父"。

上面提到过,波塔宁在1996年8月曾出任俄政府第一副总理,主管经济部、反垄断委员会、国家财产部。据"七人集团"的成员之一阿文透露,这个推选一个金融巨头直接从政的决定,是经他们集体研究后作出的,因为他们认为在政府里应该有自己的人。波塔宁入阁后,被报刊称为"拥有私人帝国的公务员"。

"七人集团"另一个曾经从政的人是别列佐夫斯基。上面提到过,此人曾于1996年被任命为俄罗斯安全会议副秘书。安全会议是一个负责国家安全事务的重要机构,任命这个据说具有俄罗斯和以色列双重国籍、与黑手党关系密切的金融巨头作为领导人这件事本身,无疑具有讽刺意味。无怪乎一家美国刊物挖苦说,这是让狐狸来看管小鸡。波塔宁和别列佐夫斯基担任公职后尽管表面上辞去公司的职务,实际上继续从事金融活动和商业活动。俄罗斯战略研究中心领导人皮翁特科夫斯基曾这样说过:"您以为古辛斯基已与桥银行没有关系,别列佐夫斯基突然靠工资生活了?当然不是这样!他们作为自己的事业的领导人,继续在那里当第一把手。"(转引自《苏维埃俄罗斯报》1997年2月20日,原载《资本报》1997年2月18-24日)波塔宁和别列佐夫斯基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发展本财团的势力的做法一方面引起了公众的反对,另一方面激化了各财团之间的矛盾,后来终于被解除了职务。但是他们并未就此罢休。波塔宁与丘拜斯结为盟友,保持着他在政府内的影响。别列佐夫斯基活动频繁,据报导他有意利用某杜马代表出任部长而空出仪席的机会进入杜马。又据某些报刊透露,他在最近俄罗斯政府危机中起了重要作用。上面已经提到过,不久前他被任命为独联体执行秘书。在最近组成的所谓"不受寡头集团左右的政府"中,仍有六大财团的人参加。据报导,曾在霍多尔科夫斯基控制的尤科斯石油公司工作、后任梅纳捷普银行副董事长的格涅拉洛夫被任命为重要的燃料动力部部长。

在七大巨头中,别列佐夫斯基可以说是对政治最感兴趣的一个,同时也是他们当中的"思想家"。根据他的自述,他从1995年底就把主要注意力放在政治上,因为他认为"巩固在政治方面已取得的东西,是比积累愈来愈多的财富更为重要的任务"。他针对有人认为企业界对国家的影响太大的看法提出,一方面资本应当具有高度的独立性,不受国家干预,另一方面企业家应加强他们在国家中的作用。他认为今于俄罗斯国家的强大支柱是大资本家。在他看来,在目前的俄罗斯还存在着"共产主义复辟和再一次重新分配财产的危险",因此保持政权至关重要(转引自《苏维埃俄罗斯报》1998年3月7日,原载德国《焦点》杂志1998年3月号)。98年年初在达沃斯聚会时他又在考虑如何准备1999年议会选举和2000年总统选举了。别列佐夫斯基提出,"重要的是要使下次总统选举能保证连续性"。这里所说的"连续性"指的是方针政策的连续性,也就是说,他认为应该选举能继续实行现行政策的人当总统。他认为卢日科夫、久加诺夫或列别德等人都不合适,只有切尔诺梅尔金能做到这一点,于是便把赌注押在切尔诺梅尔金身上。他这样做是有道理的,因为第一,切尔诺梅尔金当了五年总理,参与制订现行政策,并且是这一政策的积极执行者,让他当总统,自然可以保证政策的"连续性";第二,切尔诺梅尔金像众多巨头一样,也在私有化进程中成为富翁。据有的报刊透露,他领导的天然气工业公司实行股份化时,他得了5%的股份。如果属实,那么他就有可能拥有几十亿美元的个人资产。他从政期间,仍然与天然气工业公司保持着密切的关系。由此可见,切尔诺梅尔金与其他金融巨头有着共同的利益。

除别列佐夫斯基已开始考虑下一届总统选举外,古辛斯基似乎也在为此做准备。上面说过,在上次选举中六大财团掌握的新闻媒体起了很大作用。大概根据这个经验,古辛斯基最近采取了一个步骤,离开了桥银行,把精力用到新组建的公司--新闻媒体"桥"上。根据人们分析,他这样做主要不是因为他偏爱新闻媒体,也不是因为搞新闻媒体收益较大,而是由于政治原因,是为了给下一届选举做准备。预计到1999年和2000年议会选举和总统选举时,六大财团将会在俄罗斯的政治舞台上有一番精彩的表演。

六大财团都在不同程度上重视新闻媒体,它们或者单独地、或者联合起来控制了一些电视台和电台以及许多重要的报刊,在这方面最先下手的是别列佐夫斯基和古辛斯基。前者曾在一次谈话中说:"我的古辛斯基集团最早认识到新闻媒体能够帮助实现我们想要采取的各种步骤。倘若报刊不是自由的或者不是属于私人的,那么我们就不能在选举中取胜"(英国《金融时报》1996年11月1日)。今天,在实行所谓的"新闻自由"的俄罗斯,谁只要掌握了新闻媒体,谁就既能将其用于政治目的,也可将其作为反对竞争对手的工具,它同金钱、黑手党的子弹一起,成为金融巨头们保护自己利益和对付敌手的重要手段。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电视以其覆盖面广、形象生动直观等优点,在新闻媒体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群众当中产生的影响特别巨大。因此金融巨头们在控制新闻媒体的过程中首先就瞄准了它。上面说过,古辛斯基于1993年创办了所谓的独立电视台,拥有它的77%的股份,这个电视台对1996年叶利钦取得总统选举的胜利起了巨大作用。作为回报,官方允许其增加播出时间。后来古辛斯基又开辟了独立电视台五个增设频道。

1995年根据总统命令创建的公共电视台,成为各财团争相控制的对象。创建时,国家保留51%的股份,而将其余股份卖给私人。别列佐夫斯基联合阿尔法银行、梅纳捷普银行和首都储蓄银行,购买了公共电视台38%的股份(其中别列佐夫斯基的汽车经销公司和联合银行各占8%)。电视台的首任主席利斯季耶夫的被杀,警方曾怀疑是别列佐夫斯基等人所指使。利斯季耶夫死后,大财团加强了对该电视台的控制。1997年10月,在它们的要求下解雇了该电视台经理,由合乎它们心意的人接替,这样一来,这个在国内具有巨大影响的电视台已基本上为它们所掌握,杜马虽进行干预,但是无法改变这种状况。此外,电视台六频道也为别列佐夫斯基、俄罗斯最大的石油公司--卢克石油公司的老板阿列克彼罗夫等所控制。

古辛斯基和他的"桥集团"除了建立自己的电视台外,还买下了莫斯科回声电台。上面说过,古辛斯基另外成立了一个专门经营新闻媒体的新的大公司--新闻媒体"桥",并亲自领导。这个大公司除包括独立电视台及其增设频道以及莫斯科回声电台外,还控制了发行量很大的报纸《今日报》的股份,出版了《七天报》和《总结》杂志,拥有一家也名叫"七天"的出版社,可谓门类齐全。与此同时,古辛斯基通过直接或间接提供资金的方法,试图扩大对《莫斯科共青团员报》、《莫斯科真理报》、《自鸣钟报》、《文学报》的影响。最近他看上了历史悠久的莫斯科电影制片厂,打算购买它的49%的股份。

别列佐夫斯基控制了目前俄罗斯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独立报》的股份,同时拥有《今日报》、《新报》的股份。曾为"改革"造舆论立下汗马功劳的著名彩色杂志《星火画报》现在也受到别列佐夫斯基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