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考物理范文

高考物理精选(九篇)

高考物理

第1篇:高考物理范文

许多学生在解物理题的时候会感觉无从下手,不知道该如何打开思路,找到突破口,从而顺利解题,追根究底是因为学生没有能够抓住物理题目的核心所在。教师应该教导学生关于物理题目的一些基本了解:物理题目与数学题目并没有很多的共同点,它不是一开始就有公式往上套。解决物理题目时应该是对题目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也就是抓住整个问题解决的方向与核心,教师在这一方面应该努力去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关于这一方面能力。一定要让学生自己走出这关键的一步,自己抓住题目的核心,不能过分依赖教师的分析与讲解,这样无异于劳而无功,对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是没有任何帮助的。

二、如何解决与实际相联系的高中物理习题

1.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

物理题目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将物理的基本定与日常生活与物理有关的实际结合起来。例如力、热、电、光等,这些都是物理中最常见的与实际相关的存在,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用物理基础理论解释身边常见的物理现象,而不是围着教材转,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不仅会影响学生做题时的灵活理解能力,同时也会渐渐消磨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导致成绩的下降。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学生应用物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的图解能力。

在物理试题中,其实有很多题目用图解的方法更能一目了然,轻松解决。例如一道试题:一质点从静止开始,先以加速度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紧接着又以大小为a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静止,质点运动的总时间为t,求它运动的总位移?解析1(公式法):设质点做加速运动的时间为t1,根据位移公式可知:质点做加速运动的位移是S1=1/2a1t12此时t1时刻的速度为V1=a1t1设质点做减速运动的时间为t2,通过位移公式可知:质点做减速运动的位移是S2=v1t2-1/2a2t22,此时a1t1=a2t2因此解得:S=a1a2t2/2(a1+a2)解析2(图解法):作出物体运动的速度图像,如图所示:因此,根据此图可解得:S=Vm/2t,t=Vm/a1+Vm/a2,代入得S=a1a2t2/2(a1+a2)通过上面两种解题的方法,我们便会发现,图解法是解决物理题目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它能够将抽象的文字条件形象化、具体化,不仅简单直观,同时能够让学生在应用图解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结语

第2篇:高考物理范文

关键词:复习备考;考试大纲;方法;应试能力

搞好高三物理的总复习,不仅对学生的高考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思考问题的方式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高考物理一般要经过三轮复习,每一轮复习目的各有侧重。第一轮复习是以章、节为单元进行单元复习。在这一阶段里,要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解题方法与技巧,要全面阅读教材,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要重视对物理状态、物理情景、物理过程的分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勤翻书本,多注意书本中的一些物理小实验,还要多注意书本中和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物理场景。第二轮复习主要是以专题为主,强化知识的深度和难度,强化知识的联系,使得知识的运用能够连成一体。这个过程是一个知识网络的大集合。第三轮复习主要是以高考前的模拟试卷为主,多关注各省份的新题,多留意高考的热门话题。实现考前的知己知彼,胸有成竹。下面对高考备考中的一些问题谈谈我的看法:

一、复习中要注意有所侧重

这几年全国很多省份都使用了新课标卷,考试大纲也有些变动,但是物理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解题的基本思路不会变。高中物理学习的内容仍然包括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原子物理学五大部分,高考的《考试说明》把它们分成20个大项,100多个知识点,但是这些知识点的高考要求并不是一样的,虽然我们在复习中力求知识的全面性,但是不能平均给力,要注意有所侧重。例如:力学中的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定理、功能关系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电学中的电场力的做功问题、带电粒子加速和偏转问题、欧姆定律、电功和电热、楞次定律、电磁感应和交流电;热学中气态方程等这些核心知识要重点突破。所以一定要把握好第一轮复习的进度和深度。

二、注重学科思想方法的掌握

学习物理的目的,就是要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领悟其中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仔细审题的习惯和能力。为什么有很多学生感到物理课听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原因就在于没有掌握物理学科科学的研究方法,而是死套公式。为此,在物理复习过程中要适时地、有机地将科学方法如:理想法、模型法、整体法、隔离法、图像法、逆向思维法、演绎法、归纳法、假设法、排除法、对称法、极端思维法、等效法、类比和迁移法等进行归纳、总结,使之有利于消化吸收,领悟其精髓,从而提高解题能力和解题技巧。

在物理中分析问题的基本步骤是:1.首先搞清研究对象。无论是力学问题还是电学问题或热学问题都有一个确定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可能是一个物体也有可能是一个系统(两个或多个物体)。有的问题始终都是固定的一个研究对象,而有的问题研究对象在不同的阶段会发生变化。2.建立物理模型。在实际的物理问题中物理现象都很复杂,而高中物理研究的是经典物理,那么我们就必须要学会忽略物理现象中的一些次要因素,建立起一个简易的物理模型,例如:质点、点电荷、光滑的斜面、理想电源、理想变压器、理想气体等等,都是理想模型。对于一个物理问题,建立好物理模型是处理好问题的关键。3.分析好“状态和过程”。处理物理问题其实就是要求我们能够处理好物理中的状态会随着过程在怎样发生变化。例如:利用动能定理解题就是要搞清楚做功的过程会决定物体始末动能的变化;对于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就是要看3个物理参量“温度、压强、体积”在气体变化中如何变化等等。对于一个物理问题,如果能够把对应的状态和过程分析清楚,这个物理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4.规律的运用。在解决物理的状态和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好几种规律的运用,可能存在好几种解题的方案。例如:在解决力学和运动学的问题中我们既可以采用纯粹的力学和运动学解题,也可以采用动能定理解题,还可以采用功能关系的思想进行解题,那么哪一种思路解题好,那就要视具体情况灵活运用。5.论证和思考。对解答出来的结果进行必要的讨论,看是否符合题意,物理意义是否明确。例如:在解决运动学中的刹车问题时,如果盲目地带入公式解答出来的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有可能出现了车停止后又有折回的现象,当然刹车是不可能出现折回现象的。

三、加强对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

首先,加强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审题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包括阅读、理解、分析、综合等多种能力,也包括严肃认真耐心细致的态度等非智力因素,因此,提高审题能力不仅是考试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审题能力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对关键词句的理解;2.对隐含条件的挖掘;3.对干扰因素的排除。

其次,注意要求学生解题的规范化训练。审题是解题的关键,而解题的落点是书写的规范性,表达的完整性,这是提高高考成绩的一种有效途径。高考主观题分值的增加,说明对思维的科学性,解题的规范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要为了节省时间,在解题时只剩下光秃秃的几个公式和结果,题目的分析、解题的中间过程全无,这样的状况在高考中无疑是要吃大亏的。

最后,注意要求学生合理分配答题时间。试卷难、中、易分数分配约为2:5:3,平时做一份完整的试卷应先易后难,要敢于放弃,拿到该拿的分数,注意合理分配答题时间,要留有一定的时间进行复查。

四、加强学生心理辅导,为学生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

进入高三后,因为面临升学的压力,再加上课业繁重,或者还有成绩不理想等等因素,很多学生在思想上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整天显得心事重重;相反,还有一部分学生因为觉得自己升学无望,反而自暴自弃,彻底放弃学习,这些情况都会影响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这种心绪,对学生的学习和对教师的上课都有负面影响,当然也就影响到我们复习的效果了。我想这时老师应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平衡心态,调整情绪,让他们放下包袱,提高认识,振作起来,努力学习。这对提高学生在高三阶段的复习效果和学习效率实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作为物理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或者课后给学生介绍一些著名物理学家的人生奋斗经历,可以介绍一些物理学发展史上的故事,介绍一些我国科学家对物理学发展的贡献等等,来帮助学生调整心理。

第3篇:高考物理范文

[关键词]中学教育 高考物理 电学实验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a)-0010-01

实验是高中物理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重要环节,而电学实验又是实验内容中最复杂的部分。教学大纲对这一部分提出了明确教学目标,就是要通过教学,让学生能够理解相关原理,会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进行设计,并能够熟练使用常见仪器如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进行测量等。由于电学实验涉及到的物理知识较为综合,各类实验器材组合类型较多,导致很多学生面临这类问题时不能很好进行问题解决。

1.高考分析

电学实验在我省历年高考实验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几乎年年考、卷卷考,是高考复习中的重中之重,但每年都有许多考生在此留下遗憾。电学实验对于大多数考生感觉难度大,平时备考时做题较吃力,但电学实验以其较强的适用性和独有的魅力,赢得了高考命题者的青睐。就我省而言,高考实验第二题基本考电学实验,而且分值一般都较大。可见电学在高考实验中的重要地位,值得考生重视。根据我对近几年高考试卷的分析,对电学实验总结如下:

(1)仪器的使用。主要考查螺旋测微器和游标卡尺使用和读数,多用电笔的使用和读数。

(2)测量电阻。几乎年年考,且题型较开放。其中用伏安法测电阻最多,主要涉及到电表的选取、电路设计、实物图连接、误差分析、以及描绘电性曲线等。

(3)测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考查较多,涉及到选电表、电源、滑动变阻器、设计电路、误差分析、曲线分析等。特别是用数学知识结合曲线求得某一物理量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

(4)改装电表。基本上不单独考查,结合在2、3中考察,涉及计算。

(5)传感器及探究性电路设计。近几年也时有考查,主要出现在一些地方卷上,要学会审题,正确分析工作原理。

综上所述“电学实验”的题型多样化,但考查的思路比较清晰。绝大多数电学实验却是以测量电阻为背景展开命题。

2.应对策略

实验题的设计体现了“来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的原则。2004年全国卷I第22题考查电压表内阻的测量方法――半偏法。直接来源于课后学生实验――把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但改测电压表内阻,考查了学生的实践迁移能力。这就要求考生备考时要熟练掌握课后学生实验,真正理解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灵活运用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实验相关问题的能力。能力二考查比较全面,其中涉及误差分析,利用图像或公式处理数据、有效数字的保留等方向。所以要求考生备考时应注意一下几点:

(1)养成良好的学习物理实验的习惯,要注重培养实验的迁移能力、多思考实验原理、方法,探究思路,不断提升能力,可遵循以下步骤:明确目的――尝试原理――选择器材――确定步骤――误差分析。

(2)重视课后实验,熟悉基本实验器材的使用,争取做到一“材”多用。如利用描述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器材,能否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3)平时多总结一些实验方法及题型,善于归纳总结,作为自己的知识储备。如对电阻的测量方法:伏安法、替代法、半偏法、多用电表测量法等;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方法有:伏安法、两阻(定值电阻)-表(电压表或电流表)法-箱(电阻箱)-表(电压表或电流表)法等。

(4)对于同一电路中出现的“双调节”或“双控制”元件,要注意操作步骤。如用半偏法测电流表内阻的实验步骤在高考中考查过,电路中两个变阻器、两个电键在调节和操作上有先后顺序。

(5)掌握实验技巧:

①对一些特殊电阻的测量,如电流表或电压表内阻的测量。电路设计有其特殊性:一是要注意到其自身量程对电路的影响,是要充分利用其“自报电流或自报电压”的功能。即测电压表内阻时,无需另并电压表,测电流表的内阻时,无需另串电流表。

②当电流表内阻已知时,它可以当电流表和电压表使用,同理当电压表内阻已知时,它可以当电压表和电流表使用,考生一定要注意电表的这些性质。

(6)多进实验室进行实际操作,熟悉多种实验器材的使用

第4篇:高考物理范文

高三物理的复习,要求全面系统地掌握物理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并熟练掌握物理规律、公式及其应用,总结解题方法与解题技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对高三学生的物理学习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细化复习计划。高三物理复习可分为四个阶段:(1)利用暑假全面回顾教材,复习原有笔记及相关例题,巩固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2)从9月到春节前后,针对各单元知识点进行分析、归纳,明确各概念间的相互关系、物理规律的应用和基本解题方法;(3)从3月到4月,进行专题强化训练,查漏补缺,总结典型物理题所蕴含的思想方法,做到全面扎实、系统灵活;(4)5月份进行大综合复习训练,模拟强化,把知识整体化、系统化,进一步提升综合运用能力。

第二、注重复习方法。选定科学的物理复习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重视基本概念、基础规律的复习,归纳各单元知识结构网络,熟识基本物理模型,并通过练习完成对基本概念的辨析理解、对基本规律的综合应用;(2)注重解决物理问题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如外推法、等效法、对称法、理想法、假设法、逆向思维法、类比和迁移法等,要认真领会并掌握运用;(3)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变、多题归一等形式,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重点热点知识真正做到融会贯通;(4)用记图方式快速做好笔记,整理易错点,并经常性地针对笔记进行“看题”训练,掌握重要物理规律的应用。如:动能定理的应用、用图象法求解物理问题、极值临界问题的分析研判等。

第三、处理好几个关系。知识是基础、能力是表现、思维是核心。(1)处理好课本与复习资料的关系,以课本为本,利用好复习资料,掌握物理问题的主要分析方法与解题技巧,突出查漏补缺;(2)处理好做题与能力培养的关系,高考物理题常以不同的情景或不同的角度考查同一知识点,对于新题要科学有效地加以应用,提高应变能力,不能专门做难题、怪题;(3)培养良好的思维和学习习惯,要认真审题,区分背景材料,挖掘隐含条件;要明确研究对象,通过画示意图建立清晰的物理情景,解题要注意科学规范;(4)处理好理论与实验的关系,掌握基本仪器的使用,加强物理实验思想、原理、方法与技巧的训练,注重运用物理知识、原理和方法去解决生活、生产科学技术中开放性的实际应用题。

第5篇:高考物理范文

[关键词]物理;高考信息;五性

物理高考信息既要有利于当年高考的顺利进行,更要面向未来,有利于指导学生学习、教师师教学和国家的长远发展。除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外,高考信息更直接地影响着当年或下一年的教学和高考的进行。甚至可以说,过去有人仅依赖透露试题的所谓高考信息,疏远甚而违背教学大纲和考试的大纲的要求,专搞“泡沫”短线教学。因此,务必避免高考信息的负面影响,认真研究高考信息的合理性,充分发挥高考信息的导向性。

一、全面性

物理高考信息应全面而有分寸。相关部门应一次性把该告诉师生的内容有分寸地全面公开,而不要这里开会透露一点,那儿开会又透露一点,让大家去捉迷藏。高考信息不同于商业信息,它应由国家教育机构掌握。凡须公开的东西,应全面地详细地正式公开;如不可公开的,则至始至终不可对任何人透露。每年可选定一个日子把经讨论成熟的高考信息通过新闻会或公共媒体向公众一次性全面公开。其内容应考虑方方面面,既有利于教学、考务和招生,又有利于家庭、学校和社会,让师生能准确把握高考方向。

二、稳定性

物理高考信息应如高考一样先选定一个日期,且每年如此。其内容和改革力度也应循序渐进,预先通告,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不能一个时候一个说法,一个地方一个传闻。对下一年的改革意见应随上一年的高考信息一起,供人们讨论。这样良性循环,则可保证高考的相对稳定性,让家长安心,师生放心,社会稳定。

三、公正性

物理高考信息应面向全国各个地方,以国家法令或公文形式通过各种最快捷的正式传媒手段传达给祖国的每个学校、每个考生、每个家庭。高考信息应是一种严肃的问题,容不得任何人拖延、封闭或伪造。不允许近水楼台先得月,以致城市或条件好的学校则可取到“正果”,成为高考升学率的超级学校;而偏僻落后的地方则靠人“救济”一直沦为“难民窟”。而且,不允许任何人以编印复习资料或搞信息加盟方式传达高考信息,从而谋取暴利。高考信息应该是免费的,彻底杜绝非法单位或个人有高考信息的权力和机会,避免发生为获取高考信息而劳命伤财的现象。同时,要建立监督机制,打击把高考信息作为商业信息营利的不法行为,真正体现高考信息的公正性,使全国城乡每个考生都能平等竞争,让优秀人才都能脱颖而出。

四、快捷性

物理高考信息的日期应尽量早,最好在每年春节以前公布,让考生有个明朗愉快的来年,减少其迷茫和身心压力,这也有利于教学的开展。同时,高考信息应采用电视、电传、报纸等最快捷的正式传媒传达给每个学校。即使最偏避的地方也不能比大城市迟于一周获取高考信息。

第6篇:高考物理范文

成功所依靠的惟一条件就是思考。当你的思维以最高速度运转时,乐观欢快的情绪就会充斥全身,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二物理复习常考题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直线运动问题题型概述:直线运动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可以单独考查,也可以与其他知识综合考查.单独考查若出现在选择题中,则重在考查基本概念,且常与图像结合;在计算题中常出现在第一个小题,难度为中等,常见形式为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

思维模板:解图像类问题关键在于将图像与物理过程对应起来,通过图像的坐标轴、关键点、斜率、面积等信息,对运动过程进行分析,从而解决问题;对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应按顺序逐步分析,再根据前后过程之间、两个物体之间的联系列出相应的方程,从而分析求解,前后过程的联系主要是速度关系,两个物体间的联系主要是位移关系.?

2.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题型概述: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是指物体始终处于平衡状态,但受力不断发生变化的问题.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一般是三个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但有时也可将分析三力平衡的方法推广到四个力作用下的动态平衡问题.

思维模板:常用的思维方法有两种.(1)解析法:解决此类问题可以根据平衡条件列出方程,由所列方程分析受力变化;(2)图解法:根据平衡条件画出力的合成或分解图,根据图像分析力的变化.

3.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题型概述: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常见的模型有两类.一是绳(杆)末端速度分解的问题,二是小船过河的问题,两类问题的关键都在于速度的合成与分解.

思维模板:(1)在绳(杆)末端速度分解问题中,要注意物体的实际速度一定是合速度,分解时两个分速度的方向应取绳(杆)的方向和垂直绳(杆)的方向;如果有两个物体通过绳(杆)相连,则两个物体沿绳(杆)方向速度相等.(2)小船过河时,同时参与两个运动,一是小船相对于水的运动,二是小船随着水一起运动,分析时可以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也可以用正交分解法,有些问题可以用解析法分析,有些问题则需要用图解法分析.

4.抛体运动问题题型概述:抛体运动包括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不管是平抛运动还是斜抛运动,研究方法都是采用正交分解法,一般是将速度分解到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上.

思维模板:(1)平抛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位移满足x=v0t,y=gt2/2,速度满足vx=v0,vy=gt;(2)斜抛运动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做上抛(或下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两个方向上分别列相应的运动方程求解

5.圆周运动问题我渐渐就安于我的现状了,对于我的孤独,我也习惯了。总有那么多的人,追寻一些甜蜜温暖的东西,他们喜欢的永远是星星与花朵。但在星星雨花朵之中,怎样才能显得出一个人坚定的步伐呢。

6.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问题题型概述:牛顿运动定律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每年在高考中都会出现,牛顿运动定律可将力学与运动学结合起来,与直线运动的综合应用问题常见的模型有连接体、传送带等,一般为多过程问题,也可以考查临界问题、周期性问题等内容,综合性较强.天体运动类题目是牛顿运动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及圆周运动的综合性题目,近几年来考查频率极高.

思维模板:以牛顿第二定律为桥梁,将力和运动联系起来,可以根据力来分析运动情况,也可以根据运动情况来分析力.对于多过程问题一般应根据物体的受力一步一步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直到求出结果或找出规律.

对天体运动类问题,应紧抓两个公式:GMm/r2=mv2/r=mrω2=mr4π2/T2 ①。GMm/R2=mg ②.对于做圆周运动的星体(包括双星、三星系统),可根据公式①分析;对于变轨类问题,则应根据向心力的供求关系分析轨道的变化,再根据轨道的变化分析其他各物理量的变化.

7.机车的启动问题题型概述:机车的启动方式常考查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以恒定功率启动,一种是以恒定加速度启动,不管是哪一种启动方式,都是采用瞬时功率的公式P=Fv和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F-f=ma来分析.

思维模板:(1)机车以额定功率启动.机车的启动过程如图所示,由于功率P=Fv恒定,由公式P=Fv和F-f=ma知,随着速度v的增大,牵引力F必将减小,因此加速度a也必将减小,机车做加速度不断减小的加速运动,直到F=f,a=0,这时速度v达到最大值vm=P额定/F=P额定/f.

这种加速过程发动机做的功只能用W=Pt计算,不能用W=Fs计算(因为F为变力).

(2)机车以恒定加速度启动.恒定加速度启动过程实际包括两个过程.如图所示,“过程1”是匀加速过程,由于a恒定,所以F恒定,由公式P=Fv知,随着v的增大,P也将不断增大,直到P达到额定功率P额定,功率不能再增大了;“过程2”就保持额定功率运动.过程1以“功率P达到最大,加速度开始变化”为结束标志.过程2以“速度最大”为结束标志.过程1发动机做的功只能用W=F?s计算,不能用W=P?t计算(因为P为变功率).

8.以能量为核心的综合应用问题题型概述:以能量为核心的综合应用问题一般分四类.第一类为单体机械能守恒问题,第二类为多体系统机械能守恒问题,第三类为单体动能定理问题,第四类为多体系统功能关系(能量守恒)问题.多体系统的组成模式:两个或多个叠放在一起的物体,用细线或轻杆等相连的两个或多个物体,直接接触的两个或多个物体.

思维模板:能量问题的解题工具一般有动能定理,能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1)动能定理使用方法简单,只要选定物体和过程,直接列出方程即可,动能定理适用于所有过程;(2)能量守恒定律同样适用于所有过程,分析时只要分析出哪些能量减少,哪些能量增加,根据减少的能量等于增加的能量列方程即可;(3)机械能守恒定律只是能量守恒定律的一种特殊形式,但在力学中也非常重要.很多题目都可以用两种甚至三种方法求解,可根据题目情况灵活选取.

9.力学实验中速度的测量问题题型概述:速度的测量是很多力学实验的基础,通过速度的测量可研究加速度、动能等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因此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验证牛顿运动定律、探究动能定理、验证机械能守恒等实验中都要进行速度的测量.速度的测量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打点计时器、频闪照片等方式获得几段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从而研究速度;另一种是通过光电门等工具来测量速度.

思维模板:用第一种方法求速度和加速度通常要用到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两个重要推论:①vt/2=v平均=(v0+v)/2,②Δx=aT2,为了尽量减小误差,求加速度时还要用到逐差法.用光电门测速度时测出挡光片通过光电门所用的时间,求出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则认为等于该点的瞬时速度,即:v=d/Δt.

10.电容器问题题型概述:电容器是一种重要的电学元件,在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历年高考常考的知识点之一,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难度不大,主要考查电容器的电容概念的理解、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决定因素及电容器的动态分析三个方面.

思维模板:

(1)电容的概念:电容是用比值(C=Q/U)定义的一个物理量,表示电容器容纳电荷的多少,对任何电容器都适用.对于一个确定的电容器,其电容也是确定的(由电容器本身的介质特性及几何尺寸决定),与电容器是否带电、带电荷量的多少、板间电势差的大小等均无关.

(2)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由两极板正对面积、两极板间距离、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决定,满足C=εS/(4πkd)

(3)电容器的动态分析:关键在于弄清哪些是变量,哪些是不变量,抓住三个公式[C=Q/U、C=εS/(4πkd)及E=U/d]并分析清楚两种情况:一是电容器所带电荷量Q保持不变(充电后断开电源),二是两极板间的电压U保持不变(始终与电源相连).

11.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问题题型概述: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问题本质上是一个综合了电场力、电势能的力学问题,研究方法与质点动力学一样,同样遵循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功能关系等力学规律,高考中既有选择题,也有综合性较强的计?算题?.

思维模板:

(1)处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问题应从两种思路着手①动力学思路:重视带电粒子的受力分析和运动过程分析,然后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并结合运动学规律求出位移、速度等物理量.②功能思路:根据电场力及其他作用力对带电粒子做功引起的能量变化或根据全过程的功能关系,确定粒子的运动情况(使用中优先选择).

(2)处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问题应注意是否考虑粒子的重力

①质子、α粒子、电子、离子等微观粒子一般不计重力;

②液滴、尘埃、小球等宏观带电粒子一般考虑重力;

③特殊情况要视具体情况,根据题中的隐含条件判断.

(3)处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问题应注意画好粒子运动轨迹示意图,在画图的基础上运用几何知识寻找关系往往是解题的突破口.

12.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问题题型概述: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问题在历年高考试题中考查较多,命题形式有较简单的选择题,也有综合性较强的计算题且难度较大,常见的命题形式有三种:

(1)突出对在洛伦兹力作用下带电粒子做圆周运动的运动学量(半径、速度、时间、周期等)的考查;(2)突出对概念的深层次理解及与力学问题综合方法的考查,以对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考查为主;(3)突出本部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考查,以对思维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考查为主.

思维模板:在处理此类运动问题时,着重把握“一找圆心,二找半径(R=mv/Bq),三找周期(T=2πm/Bq)或时间”的分析方法.

(1)圆心的确定:因为洛伦兹力f指向圆心,根据fv,画出粒子运动轨迹中任意两点(一般是射入和射出磁场的两点)的f的方向,沿两个洛伦兹力f作出其延长线的交点即为圆心.另外,圆心位置必定在圆中任一根弦的中垂线上.

(2)半径的确定和计算:利用平面几何关系,求出该圆的半径(或运动圆弧对应的圆心角),并注意利用一个重要的几何特点,即粒子速度的偏向角(φ)等于圆心角(α),并等于弦AB与切线的夹角(弦切角θ)的2倍(如图所示),即?φ=α=2θ.

第7篇:高考物理范文

一、与日常生活有关的问题

例1(重庆卷第1题)如图1所示,某人静躺在椅子上,椅子的靠背与水平面之间有图1固定倾斜角θ.若此人所受重力为G,则椅子各部分对他的作用力的合力大小为().

A.G B.Gsinθ

C.Gcosθ D.Gtanθ

解析本题以人躺在椅子上这一情境考查受力分析和平衡条件的应用. 以人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他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椅子对他竖直向上的合力而处于静止状态.由人受力平衡可知:椅子各部分对他的作用力的合力大小与重力大小相等,故选项A正确.

例2(安徽卷第18题)由消防水龙带的喷嘴喷出水的流量是0.28 m3/min,水离开喷口时的速度大小为163m/s,方向与水平面夹角为60°,在最高处正好到达着火位置,忽略空气阻力,则空中水柱的高度和水量分别是()(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A.28.8m1.12×10-2m3

B.28.8m0.672m3

C.38.4m1.29×10-2m3

D.38.4m0.776m3

解析本题利用消防背景考查斜抛运动相关规律的应用.水离开喷口时竖直分速度为v=vsin60°=24 m/s,在竖直方向上升的高度H=v22g=28.8m,水离开喷口到达着火位置所用时间为t=vg=2.4 s,空中水柱的水量为V=Qt=0.2860×0.24m3=1.12×10-2m3.正确选项:A

例3(全国大纲卷第21题)在学校运动场上50 m直跑道的两端,分别安装了由同一信号发生器带动的两个相同的扬声器.两个扬声器连续发出波长为5 m的声波.一同学从该跑道的中点出发,向某一端点缓慢行进10 m,在此过程中, 他听到扬声器声音由强变弱的次数为().

A.2B.4C.6D.8

解析本题以生活中广播的声音考查根据波的叠加规律,波程差为波长整数倍的点振动加强,波程差为半波长奇数倍的点振动减弱,因此,相邻的振动加强点(或振动减弱点)的波程差相差一个波长,向某一端点行进10 m时,该点距两个端点的波程差为(25+10)m-(25-10)m=20 m,为波长的4倍,这样听到由强变弱的次数总共为4次.选项B正确.

点评盛夏中人躺在椅子上乘凉,消防水带向外喷水,操场上两个喇叭声音的加强与减弱.这些都是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但这其中就蕴含了许多物理基础知识.我们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多关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多从物理的角度去思考生活中的问题,真正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理念.那么,学生在解决这一类问题就能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二、与社会热点事件有关的问题

例4(全国新课标卷1第20题) 2012年6月18日,神州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离地面343 km的近圆轨道上成功进行了我国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对接轨道所处的空间存在极其稀薄的空气,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为实现对接,两者运行速度的大小都应介于第一宇宙速度和第二宇宙速度之间

B.如不加干预,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天宫一号的动能可能会增加

C. 如不加干预,天宫一号的轨道高度将缓慢降低

D.航天员在天宫一号中处于失重状态,说明航天员不受地球引力作用

解析我国航天事业近年迅猛发展,“神舟”、“嫦娥”、“北斗”,几花齐放,以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命题层出不穷.本题考查万有引力定律、卫星的运动、第一宇宙速度、机械能、失重等基础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应用相关知识定量分析物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实现对接,两者运行速度的大小都小于第一宇宙速度,选项A错误.如不加干预,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天宫一号的机械能减小,天宫一号的轨道高度将缓慢降低,重力做功,动能可能会增加,选项BC正确.航天员在天宫一号中处于失重状态,但是航天员仍受地球引力作用,选项D错误.答案:BC

例5(新课标卷1第21题)2012年11月,“歼15”舰载机在“辽宁号”航空母舰上着舰成功.图2图(a)中是利用阻拦系统让舰载机在飞行甲板上快速停止的原理示意图.飞机着舰并成功钩住阻拦索后,飞机的动力系统立即关闭,阻拦系统通过阻拦索对飞机施加一作用力,使飞机在甲板上短距离滑行后停止.某次降落,以飞机着舰为计时零点,飞机在t=0.4 s时恰好钩住阻拦索中间位置.其着舰到停止的速度一时间图线如图(b)所示.假如无阻拦索,飞机从着舰到停止需要的滑行距离约为1000 m.已知航母始终静止.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为g,则().

A.从着舰到停止,飞机在甲板上滑行的距离约为无阻拦索时的1/10

B.在0.4 s~2.5 s时间内,阻拦索的张力几乎不随时间变化

C.在滑行过程中,飞行员所承受的加速度大小会超过2.5 g

D.在0.4~0.5 s时间内.阻拦系统对飞机做功的功率几乎不变

图2解析本题以我国“歼15”舰载机在“辽宁号”航空母舰上着舰成功为背景考查相关运动学问题.设着舰时舰载机的速度为v,无阻拦索时舰载机加速度大小为a,所以a=v22x1=7022×1000=2.45 (m/s2),速度一时间图线面积表示位移,从着舰到停止飞机在甲板上滑行的距离x2=70×0.4-12×2.45×0.42+70-2.45×0.4+102×2.1+12×10×0.5=113.28 (m),A选项正确; 0.4 s~2.5 s时间内舰载机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阻拦索的张力的合力一定,阻拉索之间的夹角变小,阻拉索的张力变小,B选项错误;0.4 s~2.5 s时间内飞行员所承受的加速度大小a=70-2.45×0.4-102.1m/s2=28.1m/s2,C选项正确;0.4 s~2.5 s时间内,由P=Fv知,阻拦索对飞机做功的功率减小,D错误.答案:AC

例6(四川卷第9题)近来,我国多个城市开始重点治理“中国式过马路”行为.每年全国由于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引发的交通事故上万起,死亡上千人.只有科学设置交通管制,人人遵守交通规则,才能保证行人的生命安全.

如图3所示,停车线AB与前方斑马线边界CD间的距离为23 m.质量8 t、车长7 m的卡车以54 km/h的速度向北匀速行驶,当车前端刚驶过停车线AB,该车前方的机动车交通信号灯由绿灯变黄灯.

图3(1)若此时前方C处人行横道路边等待的行人就抢先过马路,卡车司机发现行人,立即制动,卡车受到的阻力为3×104N.求卡车的制动距离;(2)若人人遵守交通规则,该车将不受影响地驶过前方斑马线边界CD.为确保行人安全,D处人行横道信号灯应该在南北向机动车信号灯变黄灯后至少多久变为绿灯?

解析“中国式过马路”在过去的一年引起持续的热议,以此为背景命题也不足为怪了.已知卡车质量m=8t=8×103kg、初速度v0=54 km/h=15 m/s.

(1)从制动到停车阻力对卡车所做的功为W,由动能定理有:W=-12mv20 ①

已知卡车所受阻力f=-3×104N,设卡车的制动距离为s1,有W=fs1 ②

联立①②式,代入数据解得s1=30 m③

(2)已知车长l=7 m,AB与CD的距离为s0=23 m.设卡车驶过的距离为s2,D处人行横道信号灯至少需经过时间Δt后变灯,有

s2=s0+l ④

s2=v0Δt ⑤

联立④⑤式,代入数据解得Δt=2s ⑥

图4例7(浙江卷第19题)如图4所示,总质量为460 kg的热气球,从地面刚开始竖直上升时的加速度为0.5 m/s2,当热气球上升到180 m时,以5 m/s的速度向上匀速运动.若离开地面后热气球所受浮力保持不变,上升过程中热气球总质量不变,重力加速度g=10 m/s2.关于热气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受浮力大小为4830 N

B.加速上升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保持不变

C.从地面开始上升10 s后的速度大小为5 m/s

D.以5 m/s匀速上升时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为230 N

解析2013年2月26日埃及热气球爆炸致19名游客遇难,其中包括9名香港同胞.本题便以此为背景考查了动力学相关知识.对初始状态F浮-mg=ma,则所受浮力大小为4830 N,A对;上升过程空气阻力不断增大气球的加速度逐渐减小,B错;由于气球初始阶段为变加速运动无法确定开始上升10 s后的速度大小,C错;以5 m/s匀速上升时F浮-mg=F阻,F阻=230 N,D对.答案:AD

点评“神九”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 “歼15”在我国首艘航母“辽宁号”上着舰成功; “中国式过马路”;埃及热气球事件……去年高考以后发生的这一系列事件都曾在一段时间内引起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关注与热议,这些事件中的物理问题肯定也会被命题者充分运用起来.不难预见,对于刚刚在“神十”上进行的太空授课相关的问题将频频出现在各地的训练题甚至高考试题中.还有哪些事件,我们要随时关注并合理利用.

三、与体育、游乐设施有关的问题

例8(天津卷第 2题)我国女子短道速滑队在今年世锦赛上实现女子3000 m接力三连冠.观察发现,“接棒”的运动员甲提前站在“交捧”的运动员乙前面,并且开始向前滑行,待乙追上甲时,乙猛推甲一把,使甲获得更大的速度向前冲出.在乙推甲的过程中,忽略运动员与冰面间在水平方向上的相互作用,则().

A.甲对乙的冲量一定等于乙对甲的冲量

B.甲、乙的动量变化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C.甲的动能增加量一定等于乙的动能减少量

D.甲对乙做多少负功,乙对甲就一定做多少正功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能量(做功正负判断)、动量(动量定理、动量守恒)相关知识.设甲乙两运动员的质量分别为m甲、m乙,追上之前的瞬间甲、乙两运动员的速度分别是v甲,v乙, 根据题意整个交接棒过程可以分为两部分: ①完全非弹性碰撞过程“交棒”;m甲v甲+m乙v乙=(m甲+m乙)v共.②向前推出(人船模型)“接棒” (m甲+m乙)v共=m甲v甲′+m乙v乙′.由上面两个方程联立可以解得:m甲Δv甲=m乙Δv乙,即B选项正确.经历了中间的完全非弹性碰撞过程 会有能量损失,C、D选项错误.答案:B

图5例9(江苏卷第2题)如图5所示,“旋转秋千”装置中的两个座椅A、B质量相等,通过相同长度的缆绳悬挂在旋转圆盘上. 不考虑空气阻力的影响,当旋转圆盘绕竖直的中心轴匀速转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的速度比B的大

B.A与B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

C.悬挂A、B的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相等

D.悬挂A的缆绳所受的拉力比悬挂B的小

解析本题以游乐场常见的当“旋转秋千”为背景考查与匀速圆周运动相关知识.旋转圆盘绕竖直的中心轴匀速转动时,二者的角速度ω相等,由v=ωr可知,A的速度比B的小,选项A错误.由a=ω2r可知,选项B错误,由于二者加速度不相等,悬挂A、B的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不相等,选项C错误.悬挂A的缆绳所受的拉力比悬挂B的小,选项D正确.答案:D

点评从最常见的田径、球类项目,再到近年新增的各种运动项目,每一种运动项目都包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因此,每年的高考题中都会出现一些与体育运动有关的试题,特别是在当年有重大体育事件的时候(比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日益普及的大型游乐场所,里面的游乐设施也是物理命题的一个很好的资料来源,平时要引导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思考其相关物理问题.

四、与技术应用有关的问题

例10(广东卷第15题)喷墨打印机的简化模型如图6所示,重力可忽略的墨汁微滴,经带电室带负电后,以速度v垂直匀强电场飞入极板间,最终打在纸上,则微滴图6在极板间电场中().

A.向负极板偏转

B.电势能逐渐增大

C.运动轨迹是抛物线

D.运动轨迹与带电量无关

解析本题以喷墨打印机为背景考查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微滴带负电,所受电场力方向指向带正电荷的极板,故A错; 在电场力方向做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故粒子动能增加,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B错; 不计重力的带负电微滴初速和恒定电场力垂直故轨迹为抛物线,C对; 由F=maF=EqU=Ed得:a=Uqmd可知粒子加速度和电量有关,加速度直接影响电场力方向上的加速运动,也会影响轨迹的,D错.答案:C

例11(浙江卷第15题)磁卡的词条中有用于存储信息的磁极方向不同的磁化区,刷卡器中有检测线圈,当以速度v0刷卡时,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其E-t关系如图7所示.如果只将刷卡速度改为v0/2,线圈中的E-t图关系可能是().

图7解析本题以刷卡机为背景考查电磁感应相关知识.如果只将刷卡速度改为v0/2,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减小为原来的1/2,刷卡时间增大为原来的2倍,线圈中的E-t关系可能是D.

答案:D

第8篇:高考物理范文

1.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基本训练包括两个方面:(1)运用已掌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2)物理实验技能的训练。通过基本训练可以深化、活化学生已掌握的物理知识,它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成败的关键在于精选好例题和练习题。精选的例题和练习题,应该有代表性,能收到举一反三 的效果:有针对性,能针对知识的重点、关键和学生的水平;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思维。对学生分清正确与错误并灵活运用知识有较大补益。下面谈谈例题教学与定时练习两个问题。

例题教学,侧重在开拓思路,放手让学生搞一题多解、一题多思,在“解”、“思”中“自悟”,以期形成深刻的记忆和能力。教师在例题课上的讲解,是在学生“悟”不出的时候,侧重在物理模型的分析上花功夫,教给学生如何针对所研究的问题,应用物理模型、构造物理模型的方法,例如在复习动量守恒与机械能守恒时,通过小球在圆弧槽中滑下,不计摩擦的例题分析,构造了这类问题的物理模型:(1)不计摩擦,水平方向又无其它外力,系统动量守恒;(2)小球和圆弧槽系统,只有重力做功,无机械能与其它形式能量转化,机械能守恒。由于重视物理模型的分析,去年高考第五题,学生很自然的把上面所讲物理模型与平抛运动的物理模型结合起来,顺利的作了正确的解答。

单元例题教学以后,安排了二课时的定时练习,题目是精选了的,题型较活,有浅有深。要求学生按时完卷,教师及时进行批改评分,根据反馈信息,上好评讲课。对难度大的题一般不在课堂评讲,原因是评讲这类题花时较多,针对性不强,可做好答案,让有能力的学生自己去钻研,评讲的重点是那些错误较多,难度不太大的典型题目。评讲侧重分析物理模型,因为这是正确解题的关键。模型错了,结果肯定不对。对于多数学生已掌握,少数差生未掌握的题目,则只进行个别辅导,辉诳翁媒彩凇根据题目的重要程度与考试情况,把答案分别做成“详解”、“略解”和“一题多解”,为学生提供正确的依据,让他们自己去对照、思考。

在此基础上,以练带讲,重点做好以下几件事: 1、帮助学生纵观整个知识体系,在头脑中形成三条清晰的主要线索:(1)力的线索;(2)能的线索;(3)动量的线索;结合知识跨度大的综合性例题进行分析,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9篇:高考物理范文

电磁学部分电场和磁场的性质,带电粒子在场中的运动问题;电路中的实验;电磁感应现象及规律;电磁感应的力电综合问题。

考点一:直线运动

要点提示:直线运动有四个基本公式,两个重要推论,常用比例法解题,预测2013年高考追及和相遇问题是高考的热点。

例1 2011年7月23日发生了震惊全国的D301次列车与D3115次列车追尾事故,国家安监总局网站2011年12月28日晚间公布了“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管理不善是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我们应当吸取这一惨痛的教训。现假设D301正以60m/s的速度在平直的铁轨上行驶时,发现前面1000m处D3115正以18m/s的速度匀速同向行驶,D301立即合上制动器,以2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试判断两车是否发生撞车事故。

分析:本题考查在一条直线上的追及和相遇问题。当两车就要相遇时速度相等是不相撞的临界条件。

考点二:牛顿运动定律

要点提示:本部分是物理学的核心知识,高考常结合最新的科技、体育、重大热点事件,结合物理图像考查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矢量性,考查力与运动的关系等知识点。

考点三:曲线运动

考点四:万有引力

要点提示:天体运动的模型分为行星模型、双星模型和三星模型等。

1.行星模型:中心天体的质量M远大于绕它运行的星球的质量,如地球围绕太阳运转,我们要忽略地球自转,把地球的椭圆轨道近似看成匀速圆周运动,建立起行星模型。

2.双星模型:由两颗相距较近的星球组成,每一个星球的线度远小于两个星体之间的距离,而且双星系统一般远离其他天体。它们在相互之间万有引力的作用下,绕连线上某点做周期相同的匀速圆周运动,象用一个无形的杆连接着,这是双星模型。

3.三星模型:质量相等的三颗星组成三星系统,稳定的三星系统存在两种基本的构成形式:一种是三颗星位于同一直线上,两颗星围绕中央星在同一半径R的圆轨道上运行;另一种形式是三颗星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并沿外接于等边三角形的圆形轨道运行。

点评:建立起中心天体环绕模型和变轨模型是解题的关键。

考点五:电场的基本概念

要点提示:描述电场力的性质引入电场强度的概念,形象化的描述引入电场线,描述电场能的性质引入电势概念,形象化描述引入等势面。本章公式多,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公式的适用条件。

例5 某电场的电场线的分布如图3所示。一个带电粒子由M点沿图中虚线所示的途径运动通过N点。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粒子带负电

B.粒子在M点的加速度大

C.粒子在N点的速度大

D.电场力对粒子做负功

分析:区分电场线、等势线和轨迹线,图中实线为电场线,虚线为轨迹线;做曲线运动的物体一定要受到指向轨迹内侧的合外力

点评:解题时一定要注意实线代表什么,虚线代表什么,即区别电场线、等势线和轨迹线。

考点六:电学实验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