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海底世界手抄报范文

海底世界手抄报精选(九篇)

海底世界手抄报

第1篇:海底世界手抄报范文

赵敏恒教授大我父亲李振麟(复旦大学教授、语言学家)十岁,清华先后同学,关系密切;赵伯母谢兰郁(生前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和家母卢慈和也是老友。父母眼中的赵家人善良、正直、有学问。笔者通过多种渠道了解了赵敏恒不凡的职业生涯和上世纪50年代的惨痛经历,在同他儿子的多次交流中知道了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不要命”的新闻记者

赵敏恒是少有的新闻奇才,这在新闻界早有认同。他之所以名扬国际新闻界,是在于他有多次极具分量的报道,在世界新闻史上留下了华彩的一笔 。他是最早向全世界报道“九一八事变”、国际联盟李顿调查团秘密调查报告和西安事变的记者;最早以路透社记者身份向世界报道开罗会议的信息,而美联社关于开罗会议的报道,比路透社整整迟了14个小时。因为开罗会议报道的特殊成绩,赵敏恒获得了金烟盒奖。这是路透社内的最高奖项。

上世纪40年代,日本侵略者对重庆狂轰滥炸,赵敏恒不炮火,多次去电报局发电讯稿。一次日机轰炸,他去大棵子电报局,电报局已是一片火海,空无一人。走出电报局后路上碰到一逃避轰炸者,赵敏恒向其打听哪里还有可发电报地方。那人认为赵是疯子,惊讶地说,这个时候你还要发电报?无奈之际,赵登上嘉陵江上的英国轮船请求发报,终于将日军暴行在第一时间向全世界。后来英国驻华大使批评赵借用英舰电台发报,赵说,我是路透社记者,我要完成我的工作。我不是你的雇员,你无权命令我。他妻子谢兰郁说:“他采访新闻,不要命。”又如,在开罗会议期间,他敏锐嗅觉到有重大新闻,于是克服重重困难,一路追踪并冒着可能被军事法庭审判的风险,第一时间发出报道。赵敏恒在《采访十五年》中写道:“好外勤,应当一生只当外勤;好编辑,应当一生只干编辑。做新闻记者的,不应当争名夺利,而应当求事业的成功。”他的忘我铸就了他的成功,也应验“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这句古训。

应陈望道之邀赴复旦任教

1949年的赵敏恒和谢兰郁出于对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热爱,毅然选择了留下。 赵敏恒曾对留下来毫无悔意,他和夫人说道:“我们不能让维承出去当‘白华’。”真是一位爱国者。

复旦大学校长陈望道识人才,敦请赵敏恒到复旦新闻系教书,担任新闻采访和写作教研室主任。赵敏恒在重庆时期就是复旦新闻系兼职教授,现在回到复旦做专任教授,驾轻就熟,得心应手。 在几年教学的时间里,经常伏案写教案,累积了12本教案。赵敏恒的儿子赵维承对此印象极为深刻。一次,他告诉笔者,他经常半夜醒来上厕所,看到他父亲还伏案写教案。可惜这教案以后被系里借走,从此再没有归还,这是后话。赵维承听母亲告诉他:父亲的课既有理论,实践性又强,受到学生热捧。他在课堂上曾对学生说过:“写文章,前面三句话抓不住人(读者)的话,后面的话都是废话。”这句话到现在仍被复旦新闻系奉为经典。赵维承对笔者说:“其实,这话不是我父亲的发明,父亲曾对母亲说过,这话是当年他在美国密苏里大学读书时,他的导师对他说的。他写新闻一直尊崇这个原则。”

1955年大难临头

但没有想到的是,尽管赵敏恒以很大的热情投入在教学之中,仍没有摆脱厄运的降临。1955年7月的一个天气闷热的晚上,几个身穿便衣的不速之客来到复旦大学第五宿舍38号赵家。赵维承在院子里玩,同伴沈靖东跑来告诉他说,“你家好像出事了”。赵维承连忙跑回家,看到父亲已经不在了。母亲说,是被公安便衣带走的,说是带去核实一些情况。后来听说,当时便衣检查后,说带父亲到外面谈谈,接着上了手铐,并用衣服遮盖,带上了汽车。赵维承事后听说,来了两部车子。一部车先走,带走父亲。他回到家,看见还有五六人在翻箱倒柜,他们要的是信件、文字性材料。每一本书都被翻过。他们把需要的东西包扎好,装上另一部车子扬长而去。

原来,赵敏恒曾于1944年供职于国民政府国防部,其时正值赵从路透社辞职,为养家糊口经清华学校老师推荐于此处就职,国防部给了他上校军衔,任国防部宣传处长。赵敏恒只干了两个月就觉得没意思,走马到上海《新闻报》程沧波处担任总编辑。

于是,有关部门对赵敏恒在国防部两个月的工作经历罗织罪名,说他在伪国防部为反动派大量收集情报。罪名不小,但又没有证据。在那个年代,又需要什么证据呢。说你有罪,就是有罪。没有任何司法程序,敏恒被判七年刑入狱!

含冤莫白 客死他乡

“当再一次看到父亲,是五年以后在上海提篮桥监狱。”赵维承告诉笔者。赵敏恒被抓后曾羁押在上海第一看守所、第二看守所。被判刑后,关押在提篮桥监狱。赵维承说:“我们去提篮桥探监时,从边门进入,进入房间,有一个约三米长的走廊,有栅栏将家属和犯人隔开。等到父亲和一些犯人走出来了,我发现父亲完全变形了,很瘦。我母亲问父亲,要不要上诉?父亲说,不需要了,没有用的。他指着我说,维承已经这么大了。母亲说,他想长大了学外交、新闻。父亲说,还是根据国家的需要吧。他又意味深长地对母亲说:‘以前,我以为什么都懂,其实,我们什么都不懂。’”

那次会面的时间很短,十来分钟哨子响了,赵敏恒又被带回监房。赵维承想不到这竟然是见父亲最后一面。

1961年冬天某日,赵维承和母亲在胜利电影院看电影,有工作人员举灯光提示牌,上面写有:谢兰郁家有急事,速回。到了家中,看到江西新余劳改营打来的电报,说是赵敏恒已在当地病亡。

第二天,赵维承和母亲即去上海北站买火车票乘车到江西新余站。下车后,没有车到“矿口”这个地方。他们找了许久,得知有一辆油罐车去,便和司机商量,付给他钱带他们前往,司机同意了。于是谢兰郁坐在驾驶室,赵维承则坐在椭圆形油罐车后部,死死抓住一根铁棒,汽车在天寒地冻的崎岖的山路上一路颠簸,寒风中赵维承的手都冻僵了。车子开了两个多小时总算到达矿口。

他们到了劳改犯管理处,第一感觉是管理人员个个面目狰狞,对他们冷若冰霜。谢兰郁对这样的场面经历得多了,能够应付。她不卑不亢,几分钟后便反客为主,外强中干的对方也凶不起来了。谢兰郁提出希望见一见医生,了解一下死因。对方说:不可能。她又要求见一见同监犯人。对方也不同意。最终勉强答应可以看一看棺柩。管理人员领他们走到后山,在一间房子前面停下,门口放着一口棺材。谢兰郁要求开棺让母子见赵敏恒最后一面,但遭到无情拒绝。谢兰郁扑到棺材前,从隙缝中望去,看了许久。这是口薄皮棺材,制作粗劣。事后,谢兰郁对儿子赵维承说,你父亲的脸是浮肿的。

谢兰郁还想向管理处讨个说法,但被赵维承劝住了,对这些凶神恶煞之徒无理可讲。在这荒山野岭,绝非久留之地。

经历三次抄家

父亲出事,赵家被赶到复旦中心村住楼下一间房子。以后搬到老第八宿舍,那里住了七个“反属”(反革命家属),后又赶到邯郸路桥下、上海香料厂隔壁的铁工厂宿舍,最后赶到国年路新民里的复旦工棚。墙壁是毛竹片,大梁是毛竹,烂泥地,下大雨屋内常积水,家具脚都烂了。赵维承和母亲在新民里从1957年一直住到1983年,一直到复旦落实政策安排新居才离开。

1955年,赵家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家中被抄了个底朝天。1966年,他们又遭遇两次抄家,一次是里弄抄家,抄去一些所谓“四旧”书籍。第二次8月份又来复旦地区抄家,是复旦附中带北京红卫兵来抄家,其中有女儿张维维。北京来的红卫兵说要给上海红卫兵做个示范,看看怎么抄家。这次抄家是毁灭性的抄家。把书橱、衣橱等家具都撬开,把赵家挖地三尺,翻了个底朝天,查看有无“反动”的东西。把一些生活用具也抄走,不过倒是写了收条。当晚,谢兰郁连饭都没法烧,是好心的隔壁邻居端了一碗面过来,才算是有了饭吃。谈到这件事,赵维承站起身来,似乎有点激动,口气依旧是淡淡的:“当时我妈妈没敢通知我,他知道我那时的脾气,在场会和他们拼命的。”这哪像现在儒雅的赵维承。不过设身处地想想也是的,把人逼到死角,没得活了,怕什么?

“”后,赵维承凭了当年保有的抄家清单,到处去问,要求归还抄走的物品。后来一架抄去的海鸥照相机赔了30元,以前是120元买来的;一副当时价值上万的翡翠手镯赔了20元(现在值十几万元)。复旦中文系乐嗣炳的儿子告诉赵维承,他父亲说,赵家有一幅董其昌的画相当值钱。赵维承说,现在早已不知去向。应该是在抄家中被窃。

留给家人的哀思

在家庭横遭不幸的过程中,也有一些事情让他们颇费猜测。赵维承为减轻家中负担,高一就考取了贵州建筑工程专科学校,远走他乡,以后病退回上海,来年报考上海戏剧学院。这所学校很难考,赵维承虽然一表人才,也考得出色,可在那个讲出身的年代,其实录取的概率极小。令人意外的是,他居然被录取了。有一个细节是,那段时间,他母亲和到上海的安娥(田汉夫人)见过面,曾说起此事。有关部门知道赵敏恒过去为中共做过好事,也许是出于对赵敏恒不公的一种平衡,介入了对赵维承的录取。和他一起参加考试的曹景(复旦大学曹亨闻教授的长子)则无此好运,他通过了笔试、面试,最终还是名落孙山。

“”中,母子两人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来了五人上门作调查。这五人态度温和,操北京口音。对赵家很熟悉,显然是有备而来。他们对赵敏恒接触过的一些人,有过的一些活动都进行询问。比如,当年,赵敏恒和黄佐临等五人聚会,讲了些什么,当时座位怎么坐的,他们也很清楚。又要谢兰郁说说去江西看赵敏恒遗体的情况,并一一作记录。来人都懂英语,讲政策,提问都在点子上。

赵敏恒含冤死后,他的家人也度过了痛苦的岁月。几次听赵维承的讲述,深切感受到他和母亲谢兰郁这几十年间所受的精神和经济上的痛楚都是常人难以忍受的,他们总算是捱过来了。是金子总会发光,1980年,谢兰郁被聘为上海市文史馆馆员,全国妇联也经常找她商量工作。儿子赵维承和太太是上海戏剧学院同学,当年发配外地,调回上海后即有出色表现,不久。赵维承就成为上海轻工业专科学校教学骨干,以后又担任系主任。赵维承大我十岁,爱好广泛、思路敏捷,退休后有不少画作。他曾送给我一本油画专辑,题材广泛、取法独到,构思精巧,不乏上乘之作。其中一幅兼具人文、自然风光的《母亲河》很有意味。画面呈现的是一位西北农夫手握毛驴的缰绳站在黄河壶口一侧,他背对黄河似乎在踟蹰观望,面对“黄河之水天上来”,给人的印象是无可奈何,不知路在何方。赵作寓意深刻,留下太多空间给读者以联想。画面较为鲜明的特点是色调冷峻,透过作品,我读到的是赵维承的坎坷经历,读到的是他的思索,这不也和他父亲当年的追求、经历一脉相承吗?

第2篇:海底世界手抄报范文

曾经有人做过这样的教学尝试:让学生坐在教室里听教师讲要尊重、帮助残疾人,这是间接学习;而让学生坐在轮椅上像残疾人那样驱车爬坡,这便是体验学习。将两种学习的效果进行比较,后者肯定优于前者。因为通过后者,学生亲身感受到了残疾人的生活艰辛,从而增进对他们的理解和尊重。这种学习活动是知情合一的学习,所以这种学习活动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正因如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迫切需要提倡这种“体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调动各种感官去体验、感受;只有注重实践,多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具体形象的问题情境,才能填补学生经验的不足,从而促使学生的体验学习获得成功。

二、体验学习的实施

1.提供学习材料,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

(1)课前关注学生值得体验的内容

小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的经历,有些知识学起来感到吃力,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这些知识之前,组织学生参观或收集生活中相应的语文素材。“生活化”的学习材料为学生提供了感性认识。

在教学《海底世界》一文时,课前我给学生布置任务:每人或小组合作设计一张主题为“海底世界”手抄报。于是,全班学生回家后纷纷行动起来,收集图片、资料,有的画画,有的写字,还有的设计版面。学生在亲手制作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知识。虽然学生第一次做手抄报,但作品令我非常满意。版面设计美观、内容丰富,甚至在手抄报中有许多我们教师不了解的海底知识。结果在正式上《海底世界》一课时,学生们就显得轻松多了。原本感觉很难讲授的知识,学生对答如流,并且还提出了许多超出本课内容的东西。正是学生有了这些亲身体验,他们上课时思路打开了,非常投入,热情很高,学习起来特别轻松。

(2)课上开放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体验

教育是人的教育,是科学教育与生活教育的融合。因此,教学内容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在教学中,教师只有把教材与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很好地把语文知识与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也才能很好地运用我们祖国优美的语言文字。这对于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浓厚兴趣、提高其创新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一只小鸟》时,我在课的最后提出一个问题:“事情后来怎么样了?”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反馈,学生给出两种答案:(1)小鸟死了,再也听不到歌声了;(2)小鸟被救活了,小朋友还可听到歌声。接着,学生就这两种答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由于所设计的问题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情境中的问题是开放的、能向学生提出智力挑战,所以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大家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多角度地进行思考。虽然各有不同的见解,但我能看到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激活了。

2.提供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

(1)提供“玩”的机会,让学生在玩耍中体验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是他们的兴趣所在。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促进人们素质、个性发展的最主要途径是人们的实践活动,而“玩”正是儿童这一年龄阶段特有的实践活动形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课本中的一些新授知识转化成“玩耍”活动,创造这样的氛围以适应和满足儿童的天性。

在教学《集市和超市》一文时,我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表演“到超市里买学习用品”。学生在热烈的气氛中学会了礼貌用语、寻找所需物品、到收银台付钱、刷卡等知识,并且在遇到困难时能寻求帮助。

通过把课本中的新授知识转换成“玩耍”活动,不仅使学生心情愉快、厌学情绪消失,而且还能从“玩耍”中自觉地探求有关知识、方法和技能,使“玩”向有收益、有选择、有节制、有创造性的方面转化。因此,玩的过程也是一个体验学习的过程。

(2)提供“做”的机会,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

“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操作,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此,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创造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也是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一种方式。

第3篇:海底世界手抄报范文

此前在4月底王健林出现在清华大学演讲,随后网络盛传王健林说:“未来一年万达将有震惊世界的并购发生”。不久,万达收购全球第二大院线集团AMC可谓万众瞩目。因为此次并购既是中国民企在美国最大规模的收购,也是国内文化产业迄今最大一笔海外并购。

不少专家说万达此次并购是蛇吞象,王健林不服气,他甚至赌气说:“我看到有专家评论说这个并购会失败那个并购会失败,可惜我没时间,我要有时间我也写文章反驳他,问他到底什么并购会成功”。显然,对于万达此次行动,王健林已是成竹在胸。

而对于民企并购,王健林更直言“民企要敢于走出去”、“要宽容失败”。接受完采访,王健林送记者一行走出办公室,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话:“以后走出去了,还会更累的”。

海外并购不能有抄底心态

房地产世界:全球经济形势走低,欧债危机余波未平,万达在此时选择海外并购是为了抄底,还是有其他考虑?

王健林:对于海外并购绝对不能有任何抄底心态,抄底本身就是一种,可能抄到底也可能抄到顶。我们从2010年就开始运作此事,走出去的核心原因就是要把企业做大做强,万达的产业归纳起来只有三种,商业地产、文化产业和零售百货。我们给自己的定位是在这三个行业内都要做成世界龙头企业。现在来看,商业地产和零售百货已经基本实现,文化产业要想做成世界龙头难度较大,我认为这个行业要做大就必须依靠并购。

我们不止收购AMC,还将收购欧洲的大型院线。希望未来在各占世界三分之一市场份额的美国和欧洲,加上中国本土电影市场的巨大潜力,如果我们的院线能够在世界三个主要的市场上占据主要的份额,在这个行业里就能够拥有话语权。所以我们提出到2020年占据世界电影市场的20%,这样的目标靠发展并不可行,只能走并购的路,预计并购AMC之后,到明年底就能达到10%左右的份额。

房地产世界:据了解,院线在美国属于夕阳产业,穆迪的一些公开数据也显示AMC的各种负债叠加已经接近20亿美元,您如何评估AMC的负债情况?

王健林:外界对于企业估值存在误读。有公开数据显示,去年对AMC估值15亿美元,万达以26亿美元买入,溢价率是73%,这是完全错误的概念。

首先,AMC不是上市公司,何来溢价之说?其次,这个估值是五家基金公司将持有的股份递交IPO,指去掉公司负债之外,对于五家公司手中持有股份的股票估值,对于公司估值一定要减去现有债务。因此,按照15亿美元的估值减去近20亿美元的负债才合理。而且可以透露的是这次并购是有相当大的折扣,具体数字受到协议约定不便对外透露,待全部转让完成后会做出相关说明。

无论如何,都根本不存在溢价收购的问题。而且AMC账面还持有现金,此外还持有其他公司的股权。且不说这些持有股份变卖即可套现,即使把这些全部刨除之后,实际只需要支付21亿美元左右。

房地产世界:万达此次收购是否如外界所言是一次“赔本生意”?

王健林:很简单,用实际支付的21亿美元除以5000块屏幕,每块大概是250万、260万元的价格。我们曾经计算过,影院内如果一半的屏幕是3D,大概每块屏幕的成本都在350万元人民币,一个影院以10个影厅计算,总投资将达到3500万元。如果把账面现金和上市公司股权去掉,以21亿美元的价格来获得5000块屏幕,其中还有一半的IMAX和3D屏幕。万达不是一个刚刚成立的企业,24年的历史证明,我们有自己的判断,我们认为购买这个公司是值得的。

对于中国企业到发达市场去买公司,不要有去捡便宜的心态。同样的26亿美元,如果放在国内投资肯定要比当前的利润大得多,但之所以舍高求低,甚至还承担一定的风险,正是因为我们的并购不仅仅是营利方面收取的回报,看重的是中美两国,一个是最大的市场,一个是最大的成长型市场,两者相融合一定会出现新的价值。

我们并不期望它在2012年、2013年就能产生效益,因为前期投入影院升级改造,呈现出的利润还有可能出现下滑,但两年以后AMC的增长速度一定会有大的变化,万达有这个实力,也有这个信心。

万达现金流无问题

房地产世界:万达院线正在申请IPO,有业内人士认为此次海外并购事件会为院线上市增加筹码,您怎么看?

王健林:这个观点完全是错误的。我们申报的上市仅仅是中国院线业务,和美国方面没有任何关联。上市以后即使要将AMC打包进来还要受到两方面制约,一是监管层要同意;二是我在两个公司都是大股东,没有投票权,就要看小股东是否同意这样操作。

还有,万达院线能否上市还存在不确定因素,我们依然决定海外并购,为什么?因为我们想只要把真实利润做出来,在何处上市,采用何种资本平台都不在话下。内地不让我们上市,我把院线打包进入香港一样可以上市,有的是平台。将来如何操作,现在都还不好说。因此我们买AMC一切的目标都是为了创造核心净利润,让投资增值就可以了。

目前,AMC已经撤回在美国的上市申请,将来我们也不会考虑在美国继续申请,可以根据情况通过内地或者香港的平台运作,但这些都是后话了。

房地产世界:31亿美元的交易价格折合人民币196亿元,对于万达商业地产的高速运转是否会形成拖累?

王健林:整个并购的资金是由集团拿钱,不会对商业地产公司和院线百货等板块造成任何影响。我们对现金流的管理是非常严格的,这个钱是在2010年就留出来的预算。其实说是200亿,真正掏出来的也就几十亿承担它的债务。除非是所有的债权人要求提前赎回,这时候银行就要兑现承诺,但我认为这个几乎是不可能的。

你可以到万达官网上看一下,今年1到5月份我们买了多少地,以及还有多少既定的购买目标,你就可以判断出我们的现金流情况。除了万达没有几家能在最近的市场上,以二三十亿的价格连续拿地。

房地产世界:万达的商业地产模式在保障现金流上有何优势?

王健林:我们商业地产的模式是长期的,一般是3年甚至更长时间。如果没有既定目标,今年开10个,明年开2个,那公司就完了。而且商业企业的利润一般比较薄,一旦时间拖了之后很可能就把后面两年的利润全干掉了。我们提出的考核目标就是,让所有的商家都赚钱,所以我们规定什么时候开业就什么时候开业,所以我们租金收缴率几乎就是接近百分之百。

万达就像一部机器,编好程序运转即可。我们把工业企业严密精算的管理模式,运用到房地产行业中来。我们每年9月到11月就开始编排下一年的计划,包括投资计划、成本计划、利润计划及现金流计划等,要细化到每一个单位,比如商业地产细化到每一个公司、每一周。排完出来后分成三级节点,如集团层面是我和总裁及CFO要关注的一级节点,二级节点就是系统总经理要关注的,还有三级节点,那是非常严格的,完全上线运行。万达就是这样严格计划,严格现金流,什么事必须有计划了才干,更改计划可能要提前半年。

万达海外并购“三个方向”

房地产世界:相比此前不少民企海外并购的失败,万达此次并购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王健林:我们现在也并没有取得完全的成功,只是签署了协议,尚处于并购过程中,还需要中美两国有关机构进行审批。中方应该问题不大,在签署协议前已获发改委的预审批;美国方面,我们自己认为前景乐观。因为首先,我们并购的是一个低利润的传统行业,并非IT、科技等;其次,AMC在美国院线行业中只占接近20%的份额,并未构成垄断。而且在签协议之前,通过和基金、管理层及相关部门的沟通,都认为问题不大,前景还是乐观的。

我们将谈判期拉长至两年,谈得成就去海外发展,谈不成万达影院就继续自己的发展。在正式谈判之前,万达就聘请了海外的投行、组织、法务等机构进行长达一年的资产调查,通过无数次的谈判来说服对方接受万达这个企业的同时,也接受国内税务净利润的资产清算方式。付出这么多努力,我们就是希望至少从明年开始能够取得大幅度盈利。

房地产世界:万达在未来的并购计划如何?

王健林:未来的并购有三个方向,第一个是文化产业,比如现在的院线并购,欧美的其他院线正在洽谈中,预计在明年还将会有大的并购。第二个是酒店行业,比如并购管理公司或酒店资产,第三个就是零售产业,和现在的百货结合。所有的并购都将预留两年的时间来做充分准备。

万达已经把国际化作为一个重要部分,宁可牺牲一点国内的利润空间,也要与国际接轨。如果万达做到超过500亿或1000亿美元收入规模的时候,我不希望它只是一个国内公司,应该是一个世界性的品牌公司。2010年提出2015年要做到2000亿收入的时候,很多人都觉得不可能。现在看来,2014年可能就会超过2000亿,说不定2020年可能还会提前实现4000亿目标。我们要依靠输出文化产品,来更好地走出去。

房地产世界:你认为对于民营企业,海外并购最大的障碍是什么?

第4篇:海底世界手抄报范文

人们总说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然而,中国人均资源水平极低,几乎所有人均资源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石油、煤炭、铜、铁、锰等45种主要矿产现有储量,能保证到2020年需求的只有六种。而重庆是中国资源贫乏的缩影:总量不高,人均较低,分布不均,开发较难。更要命的是,重庆资源型企业占比很大,经济结构正处于资源依赖的强势阶段。资源短缺,正成为制约重庆及中国成长的“致命烦恼”。

“走出去”不是赶一场远集,而是充分利用市场杠杆,实现以“丰”补“欠”。

在重庆资源紧缺的画布上,博赛、重钢、重庆粮食集团,正以不同以“丰”补“欠”方式,挥毫泼墨。

短缺之痛

空闲时,煤老板曾刚眼前总是一阵恍惚:大院里,货车排着长队,收账处,挤满挥着支票的拉煤人。

“尽管要从早忙到晚,但我心里特别舒服。”几年前的辉煌,在曾刚眼里发着光。

辉煌从2008年开始转向晦暗。

随着产煤量的每况愈下,院里货车一天天稀少起来。“现在一天能接待六辆车就万幸了,差的时候只有一辆。”曾刚一脸无奈。

辉煌尽处是落幕。

“再等几年,矿尽山空。”曾刚忍不住叹气,“好日子就彻底到头了。”

矿尽山空,不仅是曾刚的烦恼,更是整个万盛区的隐痛。

煤炭,曾是万盛人自傲的“黑金”。

鼎盛时期,万盛不但提供了四川省1/4的工业用煤,更撑起重庆工业用煤的半壁江山。凭借煤炭资源,万盛从一个小乡场发展成一座现代化矿业城。

鼎盛的下一步往往就是衰退。

2009年3月2日,国土资源部下发“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名单”,万盛赫然在列。

70年持续开采,已让万盛上百平方公里地域矿尽山空――重庆唯一资源型城市就这样心酸落幕。

万盛之痛,不过是重庆资源“贫血”的缩影。这种“贫血”,日愈制约着重庆的生长发育。

2011年1月28日,在全市工业与信息化工作会上,市长黄奇帆大声疾呼:“未来五年重庆要力争实现三万亿元工业总产值,现在最头痛的问题是能源瓶颈。”

走出去,寻找工业发展的“氧气”,“十二五”别无选择。

抄底并购

袁志伦是个“猎人”。

早年,袁从事有色金属贸易。1997年,他出任重庆博赛集团董事长。

袁善战,短短七年就将博赛打造成中国最大氧化铝生产民营企业。

2004年,博赛遭遇阻击――中铝豪掷50亿元,直奔博赛根据地南川。

“南川有5000万吨铝矾土矿。”袁志伦说,“但被中铝一口吃掉4000万吨,剩下1000万吨,以博赛每年100万吨的胃口,十年就没饭吃了。”

老巢失守,袁踏上漫漫寻“源”路。

先入贵州,再征云南,“粮食”依然堪忧,博赛氧化铝扩建工程被迫停工。

迫不得已,袁将目光投向海外。

尽管饿着肚子,但袁没有盲动,他在等待良机。

2006年底,金融危机初现端倪,袁兴奋起来。

“在别人贪婪时,你要恐惧;而别人恐惧时,你要贪婪。”袁借危出击。

遍访之下,佳音传来:世界第一大铝矾土企业欧迈陷入困境,准备抛售圭亚那铝矾土矿。该矿储量高达1.86亿吨,相当于中国已探明储量的1/3。

“不惜血本!”在20多家竞争者瞻前顾后之际,袁果断出手,6000万美元,抄底成功。

一年后,每吨铝矾土熟料暴涨240美元,竞争者大悔,袁大赚。

从圭亚那运回的铝矾土熟料,让博赛获得了抗衡中铝的砝码。

“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铝加工,这条铝业链,因资源限制,民企只能涉足其中一块,但现在,我们终于可以全线出击了。”袁说。

更得劲的是,这次海外抄底,彻底改变了重庆70%的氧化铝依赖高价进口和外省提供的格局,“中国铝加工之都”获得加速度。

联手开发

2010年8月,烈日当空。

重钢董事长董林,俯身坐于桌前。

办公室很静,唯闻“沙沙”写字声。董林正在批阅收购亚洲钢铁控股公司60%股权的合同文本――下月将完成交割。

时间拨回到2009年9月24日。

伴随一块火红钢板缓缓下线,重钢长寿新厂4.1米宽厚板生产线开炉。

“此前,重钢只能生产宽度为2.7米的船板。”董林说,“船舶外壳采用船板焊接,船板越窄,工序越多。”

正因如此,此生产线还未投产,重钢已接到十亿元订单。

欣喜背后是隐忧。

“在产能扩张之前,重钢每年需500万吨铁矿石,其中80%需要进口。”董林蹙眉说,“产能扩张后,明天的早餐在哪里?”

在中国铁矿石资源全面告急之下,建立海外基地成为唯一选择。

这条路并不平坦,中国有色矿业集团等行业巨头,海外并购时频频碰壁。

为何频频失败?董林通过摸底发现:外矿拒绝国企背景。

既然不能像博赛那样抄底,那就只能选择曲径通幽:寻求民企共同开发。

重钢找到全球投行大鳄摩根士丹利。“他们出现的地方,多与企业重组有关。”董林说。

果然,摩根士丹利很快带来情报:香港民企亚钢资金链断了,欲寻伙伴共同开发其澳大利亚磁铁矿。

重钢集团与重庆外经贸集团迅速组建重庆矿投,以2.8亿澳元,买下亚钢所属澳矿60%的股权――将参与开发,并获得优先购买权。

“拿下澳矿后,重钢不仅实现了铁矿石自给,还可帮助国内兄弟企业规避进口铁矿石涨价风险,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董林说。

“有了这一矿产资源,重钢将向千亿级企业冲刺。”重庆市长黄奇帆说。

借“源”下蛋

2011年2月,多国民众游行,抗议粮油上涨。

“粮食危机已成事实。”联合国粮农组织说。

此时,在巴西亚马逊河旁一块土地上,一茬茬大豆嫩苗正破土而出。

万里外的重庆,胡君烈正喜色上脸:“三月后,我们就能收割这片大豆了。”

“进口粮食,不如进口土地。”近几年,国家部委一再呼吁。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5――建立海外粮仓迫在眉睫。

2008年2月,重庆粮食集团成立,胡君烈出任董事长。一上任,胡就将建立海外粮仓列为“势在必行”。

但胡极其谨慎,前车之鉴就在眼前――“一亩地只要每季两美元,原以为能挣大钱。”去老挝种粮的四家渝企,全部铩羽而归。

种子不适应老挝气候,基础设施几乎为零,国内水稻需求低迷……老挝突击,就这样化为泡影。

这次教训让胡警醒:建立海外粮仓,须立足中国急需。

一番分析后,“大豆”让胡的眼睛亮了起来:中国大豆进口依存度高达60%,如要实现自给,需五个黑龙江省的大豆种植面积。

但胡没有冲动,他沉下心来,寻找着最佳种植之地。

2009年5月,巴西总统卢拉访华:“欢迎中国企业到巴西买地发展农业。”

这条信息让胡欣喜若狂。

十多次巴西考察,胡终于发现亚马逊河旁一块土地很适合种大豆,且基础设施不错。

胡立即将“巴西计划”上报市里,市里随即上报国家部委,获大力支持:将优先采购。

得到鼓励,重庆粮食集团果断出手:58亿元买下巴西300万亩土地永久经营权。

第5篇:海底世界手抄报范文

美国金融危机蔓延至实体经济,导致一些公司运行出现问题,国内抄底海外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尤其是近期中国南车和中海油服分别成功并购外国公司,为在走出去的道路上艰难前行的中国企业带来一丝曙光,不断地有企业公开表达了对跨国并购的期望和信心。但是,此时走出去的风险真的降低了吗,中国企业以前走出去所面临的瓶颈,如今又得到多大程度的改善,如何才能真正的走出国门?

危机的本质是风险

随着危机的进一步蔓延,国外部分公司出现流动性紧缩问题。这为中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提供了比较宽松的环境,但是专家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危机毕竟是危机,它意味着不确定性,意味着风险。

中国企业相对来说比较年轻,没有足够的应对全球性危机的经验和能力,面对此次美国金融危机带来的一系列变动,可能考虑不足,盲目乐观。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宋泓在接受《小康・财智》记者采访时说:“不要单纯的因为美国发生危机而抄底,应该考虑到,一、并购对象所在国家的这种危机是否充分显现出来,中国企业是否有足够的能力驾驭这种风险;二、此次危机对中国经济,从而对中国企业的影响是否显现出来。”目前,一些中国企业资金比较充足,但是受此次危机的影响,这种情况可能过段时间就会结束,企业是否可以在对外扩张的同时,应对全球性经济危机,需要慎重。

拥有核心竞争力一直是中国企业国际竞争的硬伤,也是进行跨国并购的重要目标之一。目前个别较优质的外国公司面临破产危机,急切需要外部援助,人们可能以为这是一次机会,但是宏源证券固定收益总部结构融资部总经理宋鸿兵告诉《小康・财智》记者:“从难易程度上讲目前的情况是有所改善,但是国外让你并购的东西决不是它的核心资产。人们有个误区,认为市场经济什么东西都可以卖,这是不对的,关于这一点中国企业还没有防范,这是非常危险的。”

能力决定成败

目前,人们总是将关注的焦点集中在是否是抄底海外的最佳时机,其实,真正的问题在于中国企业是否具备抄底的能力。跨国并购是企业在全球化背景下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必然选择,但是从企业扩张战术上讲,从并购对象的判断选择,到具体并购方案的谈判实施,以及并购成功后资源的整合管理等等,它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远非人们所想的那样买入了之。因此成功的并购要求发起方必须具备较强的判断能力、谈判能力、融资能力和管理能力,然而这正是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比较欠缺的。纵观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史,成功率可能尚不到40%,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正如前文所讲,危机带来了机遇,但是危机的本质并没有改变,它带来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大了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对象判断选择上的难度。汉能投资集团董事长陈宏对《小康・财智》记者说:“目前的抄底关键是判断并购对象能否抵抗住这次危机。”他建议,在选择并购对象时,首先应该考虑同行业公司,如今,国内企业十分注重全球市场信息的搜集和分析,对国外同行业情况比较熟悉,可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风险和成本。其中最重要的是选择可以达到“1+1>2”效果的并购对象,也就是说两者之间存在互补关系,通过资源整合,可以充分发挥这种互补效应。另外,因为并购结束后,面临着管理的问题,所以在选择并购对象时,应该注意双方的理念是否相合,是否沟通顺畅,做到这点可以大大降低谈判成本和管理难度。

融资难是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过程中的又・难题,即使在国内称得上是行业龙头的大企业,在国际上也只能算中小型企业,“供血”有限。因此选择合适的支付和融资方式尤为重要。目前,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使用较多的支付方式主要有现金并购、资产折股、无偿划拨、换股以及少量的杠杆并购等,这些方式各有利弊,需要企业根据自身情况,权衡使用。另外,中国企业的融资渠道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狭窄,尤其是在国外融资,中国企业的资产在国外认可度有限,难度较大。

管理不善是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总的来说,并购是为了资源整合,增长企业竞争力,并非单纯地为买而买。管理的难度主要来自于对并购公司以及公司所在国的不了解、不融入,因此人们提出了本土化管理战略。陈宏非常赞成这种方式,他认为,从目前比较成功的案例看,基本上都是实行的本土化管理,但是他同样认为,本土化管理也有自身的缺陷,比如可能在发展规划上,海外子公司与国内母公司存在分歧,公司内部沟通障碍等,因此,最关键的是母公司自身拥有较强的管理能力,或者找到自己可以管理的人才帮自己进行管理。

四类企业宜“出海”

虽然目前中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依然面临重重风险和困难,但是毕竟这次危机在一定程度上使整体环境放宽松了,如果操作得当,成功的机率增大了,中国企业应该审时度势,抓住时机推进自身的全球发展战略综合考虑国内外的现实情况,比较适合实施海外扩张的公司和行业主要包括:

一、个别产业的龙头老大,比如家电行业的海尔、TCL等,这些公司的客户需求比较集中,凭借自身实力易于开拓市场。

二、像联想这样做技术的IT产业,因为技术具有外溢性,它的社会因素、商业因素限制相对较小,通过与国外高技术公司合作,比较容易接触和掌握最新的尖端技术,并内化为自身竞争力。

三、资源能源类行业应该抓住时机,积极走向国际。一方面中国属于资源贫乏国家,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不可再生,中国应该在目前价位较低的时候,果断出手,即便短期内这种投资出现亏损,但是长期看,它们肯定可以获取高额回报;另一方面这种产品与市场供求密切相关,涉及人、社会等因素较少,易于管理,所以成功的机率也相对较高。

四、需要在国际上打品牌的企业,比如中国的制造业,技术过关,并且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可以考虑买入国外一些知名品牌,凭借自身的成本优势,达到扩大市场和获取高利润的双赢目标。

此次危机导致美国金融业遭受重创,日本等国大手笔地买入美国大型金融集团的资产和业务,于是国内也出现了呼吁中国金融业抄底海外,与日本一争高下的声音。然而,宋泓认为,中国金融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驾驭全球性危机和美欧等国金融业务的能力尚有不足,目前是中国金融业引进人才的好时机,而不应该盲目抄底。“金融这样的服务性行业应该是伴随着自己客户一起成长,一起走出国门,金融业先于实业走出去这种思路本质上就是错误的。”宋鸿兵如是说。

内外兼修防“被抄”

第6篇:海底世界手抄报范文

国内学者研究《蒙古秘史》,已有悠久的历史。学术界也有人认为《蒙古秘史》研究始于明朝。白·特木尔巴根就曾在《明代史乘著录〈元朝秘史〉考略》(《内蒙古师大学报》,1990年,第3期)一文中,指出了我国学者对《元朝秘史》的研究不是始于清代,其时间上限应推至明洪武年间。认为明代学者开创了《元朝秘史》研究的先河。明代,将《元朝秘史》十二卷本录入黄虞稷所撰《千顷堂书目》。明永乐年间,并将十五卷本《元朝秘史》编入《永乐大典》(此版本迄今不见)。另外,明朝翰林院编修,对畏吾儿体蒙古文《蒙古秘史》进行了汉字音译,并附录了汉译(分为旁译和总译)部分。

清代学者,对《元朝秘史》的研究,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这一时期,出现了《蒙古秘史》诸多抄本。自十二卷本版本产生了顾广圻的《元朝秘史》(1805年)校勘本(被称为顾校本)。自顾校本又派生出《四部丛刊》三编本(以下简称四部丛刊本)和叶氏观古堂刻本。1885年,文廷式复抄顾校本,出现了文廷式抄本。1908年,叶德辉复抄文廷式抄本,成木刻版十二卷本《元朝秘史》,即所谓的叶氏观古堂刻本。

清代学者钱大昕(1728-1804年),将汉字音译蒙古语和汉译对照的《元朝秘史》从《永乐大典》中抄出来,成为元史学上的一大发现。而永乐大典所收为十五卷本《元朝秘史》。其后,1896年,李文田(1834-1895年)参考六七种典籍为《蒙古秘史》作注,有《元朝秘史注》十五卷刻本(第一、二、三册,商务印书馆,上海,民国二十五年,1931年),属于最早的译注本。

这一时期,除各种版本广泛流传之外,还出现了许多考证文章。阮惟和的《元秘史地理今释》和施世杰的《元秘史山川地名考》,为这一时期代表性著作。

民国时期,1927年,王国维在《元朝秘史之主因亦儿坚》(载《王国维遗书》第三册,上海古籍书店,1983年版,《观堂集林》卷16)一文中,考证了《元朝秘史》中的主因亦儿坚就是金朝后期的札军。并有《蒙文元朝秘史跋》(《观堂集林》卷16)。陈彬和在其选注的《元朝秘史》新序(商务印书馆,上海,1929年)中,对《蒙古秘史》的作者、成书年代等问题作了探讨。1934年,陈垣在《元秘史译音用字考》(载《陈垣学术论文集》,第二集,中华书局出版,1982年版)中,探索了《元朝秘史》译音用字规律问题。

新中国成立之后,谢再善以叶德辉观古阁刻本汉字音写原文为底本,出版了最早的《蒙古秘史》(开明书店,北京,1951年版)汉译本。

1978年以后,国内学者对《蒙古秘史》的研究,有了快速的发展。出现了《蒙古秘史》不同版本的译注本和蒙文还原本,研究论文数量也惊人之多。

额尔登泰、乌云达赉的《〈蒙古秘史〉校勘本》(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是以四部丛刊本《元朝秘史》12卷本为底本,参照叶德辉观古堂刻本及苏联的藩克福的15卷本,是对照三种版本《元朝秘史》的最早的校勘本。此外,这一时期的译注本,还有满昌的《蒙古秘史》简译本(蒙文,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道润梯步的新译 简注《蒙古秘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同时,国内学者对《蒙古秘史》也进行了畏吾儿体蒙文还原工作,亦邻真和巴雅尔的《蒙古秘史》还原本,是最具参考价值的还原本。此两种还原本的出现,不仅象征着国内《蒙古秘史》畏吾儿体蒙古文还原工作,取得了最辉煌的成果,而且,与各国学者对《蒙古秘史》所进行的畏吾儿体蒙古文还原情况相比,两位学者的还原本,也是属于世界一流的。不仅在国内《蒙古秘史》研究史上,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在世界《蒙古秘史》研究中,也具有极大影响。为各国学者研究《蒙古秘史》提供了方便。 转贴于

亦邻真的《蒙古秘史》畏吾儿体蒙古文还原本(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就《蒙古秘史》的书名和作者、成书年代、汉译年代、以及版本等诸多问题进行了研究,是从历史学角度对《蒙古秘史》所进行的研究著作。巴雅尔的还原本《蒙古秘史》(上,中,下三卷,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属于有关《蒙古秘史》作者、音译者、意译者而撰写的学术论文;第二部分是根据《蒙古秘史》汉字音译原文和旁译、总译,而对其所进行的罗马字转写和畏吾儿体蒙文还原文等;第三部分是附录的《注音字典》,共收入了《蒙古秘史》音译过程中所用的五百多个汉字。这将对《蒙古秘史》语言学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

《蒙古秘史》文献学方面的研究专著,有甄金的《蒙古秘史学概论》(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还有论文集《蒙古秘史研究》(蒙文)(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编,1990年版)。收入了1990年,在乌兰巴托召开的“纪念《蒙古秘史》诞辰7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国内学者所提交的二十多篇论文。

前者,是国内唯一以专著形式出现的有关《蒙古秘史》文献学方面的研究著作,由代序及正文十二章构成。在总结前人研究基础上,就《蒙古秘史》与《圣武亲征录》、《史集》、罗卜桑丹津的《黄金史》等其它史料的关系问题;《蒙古秘史》的成书年代、书名和作者、以及汉字音写年代、及汉译底本等谜多问题;《蒙古秘史》的版本源流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后者,是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蒙古秘史》所进行的研究成果的总括。就《蒙古秘史》的作者、版本、写作年代等问题,进行了不同角度的考究。

方龄贵在《记所见阮惟和〈元秘史地理今释〉抄本》(载中国蒙古史学会编《中国蒙古史学会成立大会纪念集刊》,1979年)一文中,考证了上海复旦大学善本书目中所见《元秘史地理今释》抄本为阮惟和书。他在《我和蒙元史研究》(张世林编《学林春秋》初编,朝华出版社,1999年,下册)中,讲到对《蒙古秘史》的研究时,也提到了当时对此抄本的考证情况。俞宏标《施世杰〈元秘史山川地名考〉》(内蒙古社会科学,1999年第2期)一文,对施世杰及其著作进行了介绍。

关于《蒙古秘史》版本问题,国内学者也有深入研究。《蒙古秘史》有两种不同版本。十二卷本抄本和十五卷本抄本。这两种版本在内容方面,没有差别。前者,将《蒙古秘史》的内容分为十二部分,后者,将《蒙古秘史》的内容分为十五部分。十二卷本为明洪武十五年所译《元朝秘史》,称为明洪武刻本,由正文十卷和续集二卷组成。学术界研究、译注《蒙古秘史》,通常是以十二卷本为底本,这一版本错误少一些。《蒙古秘史》十二卷本,普遍以《四部丛刊》本和叶德辉本为底本。

陈彬和在《元朝秘史》(学生国学丛书,商务印书馆,上海,民国二十二年,1929年,《新序》第52页)新序中对诸种版本进行了介绍。共列举了三十二种版本,属于中国的有二十四种版本《元朝秘史》。1951年,洪业撰《〈蒙古秘史〉源流考》(洪业撰,黄时鉴译,《中国元史研究通讯》,元史研究会编,1982年,第2期。英文发表在《哈佛亚洲学志》第十四卷第三、四期合刊)一文,就《元朝秘史》永乐大典原文本和明刻原文本诸抄本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甄金在《蒙古秘史学概论》(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中专设一章,介绍了《蒙古秘史》版本流传情况。制表分别介绍了明洪武刻本和永乐大典本的流传、派生出的复抄本情况。又有《〈蒙古秘史〉源流研究概述》(载《中国蒙古史学会论文选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4年)一文。白·特木尔巴根《清代藏书家著录〈元朝秘史〉考略》(内蒙古师大学报,1992年,第3期)一文,就清代藏书家所藏《元朝秘史》的流传状况进行了研究。他的《喀喇沁亲王府所藏〈元朝秘史〉抄本及其学术价值》(内蒙古师大学报,1998年,第1期)一文,披露了一部鲜为人知的蒙古王府藏本,认为这部喀喇沁亲王府所藏《元朝秘史》抄本,是唯一的内廷抄本。另两篇《马玉堂十五卷本〈元朝秘史〉抄本》(蒙文)(《蒙古秘史研究》,1990年)和《十五卷本〈元朝秘史〉和清代蒙古学者博明》(蒙文)(《内蒙古师大学报》,1987年,第2期),就十五卷本《元朝秘史》进行了研究。

国内学者,在研究《蒙古秘史》版本问题的同时,也对《蒙古秘史》进行了文献学方面的研究。

《蒙古秘史》文献学研究方面,一直以来存在着诸多的谜。例如《蒙古秘史》的书名及作者、成书年代、汉字音写本底本及汉译年代等。

关于《蒙古秘史》的书名问题,有几种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在此书开头的《元朝秘史》卷一之下以小字所记:“忙豁仑纽察脱察安”(即“元朝秘史”)为原书名。这一观点,已成为世界各国学者公认的观点。顾广圻误将“忙豁仑纽察脱察安”为撰书者名字。这一观点,又被李文田、丁谦等学者沿用。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此书第二行的“成吉思合汗纳忽札兀儿”(成吉思皇帝的根源)为原书名。亦邻真则指出,认为“成吉思汗纳忽札兀儿”为《蒙古秘史》原书名的观点是错误的,他在《元朝秘史》蒙文还原本(1987年版)中指出,此书原来没有书名,“忙豁仑纽察脱察安”是后来译者所加。

关于《蒙古秘史》的作者问题,学术界有不同观点。一部分学者认为《蒙古秘史》是由一人撰写的,有些学者则认为《蒙古秘史》不是由一人撰写的,是由若干人撰写的。这种观点首先是由内蒙古大学学者亦邻真提出,他认为《蒙古秘史》的作者不是一人,寻找《蒙古秘史》的作者是徒劳之事,这是有难度的问题。巴雅尔在《关于〈蒙古秘史〉的作者和译者》(卢明辉 余大钧 高文德编《蒙古史研究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69页。另见巴雅尔的《蒙古秘史》前言).一文中,反驳德国学者海涅士早已提出的《蒙古秘史》作者为“失吉忽秃忽”的观点,指出《蒙古秘史》的作者为右丞相镇海、必阇赤长怯烈哥、必阇赤薛彻兀儿等人。

关于《蒙古秘史》的成书年代问题,争议最大。根据《蒙古秘史》书末所记载的:“召开大忽里勒台,在鼠儿年七月,在客鲁涟河阔迭额阿勒的朵罗安勃勒答黑、失勒斤扯克两地之间驻扎行宫时修撰完了” ,根据这鼠儿年七月,提出了几种观点。

首先,1240年说,是史学界公认的说法。最早认为《蒙古秘史》成书于1240年的,是清代学者徐松、李文田等人,屠寄和陈彬和也持这一观点。李文田在其《元朝秘史注》(光绪丙申年(1896年)渐西村舍刻本,第15卷,第十叶正面。或商务印书馆,上海,1931年版)中指出,“按太宗崩于十三年辛丑十一月,其鼠儿年则十二年庚子也”。这里所谓“太宗崩于十三年辛丑”即指元太宗窝哥台死于1241年之事,“其鼠儿年则十二年庚子也”即指《蒙古秘史》成书的鼠儿年1240年。

其次,有1228年说,首先提出《蒙古秘史》的成书年代应是1228年的,是清末学者丁谦。1901年,丁谦在《元秘史地理考证》(浙江图书馆丛书第二集,上下册,《元秘史作者人名考》,第2叶正面)中指出,“按《秘史》末条,明大聚会著,鼠儿年写毕。鼠儿年,戌子也。元太祖殁于丁亥,次年大会诸王公,议立新君,书即成于是年”。这里所谓的“元太祖殁于丁亥”是指成吉思汗死于1227年,“次年大会诸王公,议立新君,书即成于是年”即指1228年。1927年,陈彬和在其选注的《元朝秘书》新序中,对于丁谦的1228年说,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1228年,太宗窝哥台还没有即位(1229年即位),《蒙古秘史》1228年成书的话,怎能记载太宗当国之事呢?并对《蒙古秘史》成书于1240年说进行辩护。内蒙古学者甄金在《试析〈蒙古秘史〉成书年代》(《蒙古秘史研究》,1990年版,第198页)一文中,指出《蒙古秘史》是由序文、正文、续文、结束语四部分组成,《蒙古秘史》序文、正文、和结束语三个部分,成书于1228年的说法。

再者,有1252年说,这一观点,首先是由法国学者格鲁塞提出(《蒙古帝国》1941年)。过了四十年以后,国内学者余大钧极力支持这一观点,他在《〈蒙古秘史〉成书年代考》(《中国史研究动态》,1982年,第1期,第157页)一文中,反驳1228年说和1240年说的观点,认为此说缺少理论依据,指出《蒙古秘史》成书于壬子年七月,即1252年8月。

亦邻真则持《蒙古秘史》不是一次成书的观点。他在《蒙古秘史》还原本序文中指出,“《蒙古秘史》成书年代问题是个没有结果的问题,因为这部书不是一次修成的。鼠儿年,即1228年甲子,只是写成第1—268节的初稿时间”。

此外,洪业在《〈蒙古秘史〉源流考》一文中,提出了《蒙古秘史》的著书年代为1264年的说法。

.

关于《蒙古秘史》的汉字音译问题,国内学者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一是对《蒙古秘史》汉字音译原本问题的研究,二是对《蒙古秘史》汉字音译者、汉字音译年代的研究。

《蒙古秘史》汉字音译原本问题,学术界存在着四种不同观点。一种为《蒙古秘史》汉字音译原本为八思巴字原本说;一种为畏吾儿体蒙文原本说;另一种为1941年,由前苏联学者科津提出的《蒙古秘史》原本是以汉字标写蒙古语的观点。国内学者满昌在《论〈蒙古秘史〉的原文是用汉字写成的》(蒙文)(《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1990年)第1期)一文中,支持科津的这一观点。第四种观点则是陈彬和的三原说,他在《元朝秘史》新序中指出:最早的蒙古语本子、灭了乃蛮之后修订过的畏吾儿体蒙古文本、以及最晚的八思巴文本,都可以说是原本。

一直以来,《蒙古秘史》汉字音译底本为畏吾儿体蒙文原本说,是学术界公认的。持八思巴字原本说的学者认为,《蒙古秘史》的汉字音译底本为八思巴字本,认为汉字音译《蒙古秘史》是,先将《蒙古秘史》畏吾儿体蒙文原本转写为八思巴字本,再从八思巴字本进行汉字音译。这种观点肯定《蒙古秘史》的原本为畏吾儿体蒙文本,在这一方面,八思巴字原本说与科津的观点是有本质区别的。

巴雅尔在《〈蒙古秘史〉原文续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3期)一文中,提出《蒙古秘史》汉字音译原本为畏吾儿体蒙文本的观点,并反对科津的观点。甄金在《试论〈蒙古秘史〉原文》(内蒙古师大学报,1986年,第2期)一文中,反对陈彬和的三原说,认为其说是不足取的。并表示不赞同科津的汉文原文说和服部四郎的八思巴字原文说,主张畏吾儿体蒙古文原文说。

关于《蒙古秘史》汉字音译者和汉字音译年代问题,国内学者主要是根据《明实录》第一卷,第四十一条中所记载的:“命翰林院侍讲火源洁等编类华夷译语。上以前元素无文字、发号施令、但借高昌之书、制为蒙古字以通天下之言。至是乃命火源洁与编修马沙亦黑等、以华言译其语。凡天文地理人事物类服食器物靡不具载。复取元秘史参考、纽切其字以谐其声音。既成。诏刊行之。自是使臣往复朔漠、皆能通达其情”。

关于《蒙古秘史》的汉译者问题,国内学者普遍 认为《蒙古秘史》的汉字音译者,为明代翰林院侍讲火源洁、马沙亦黑等人。关于这一问题,内蒙古师范大学巴雅尔教授提出不同观点。他在《关于〈蒙古秘史〉的作者和译者》一文中,指出《蒙古秘史》的汉字音译者和意译者,是翻译《圣武开天记》的察罕。

关于《蒙古秘史》的音译年代问题,国内学者主要从《蒙古秘史》音译年代和《华夷译语》的成书年代的先后问题着手进行研究的,有两种不同观点。一些学者认为《蒙古秘史》的汉字音译在先,另一些学者则认为《华夷译语》的成书年代在先。解决《元朝秘史》的汉字音译年代和《华夷译语》的成书年代问题,是确定《元朝秘史》汉字音译年代的关键所在。《蒙古秘史》的汉字音译年代,大体上,认为是明朝洪武初年,由太祖编修史书之臣所译。这里提到的《华夷译语》是指成书于明朝洪武15年(1382年)的甲种本,《华夷译语》有甲、乙、丙三种本。

第7篇:海底世界手抄报范文

卖掉房子,去美国抄底

沈勇生于20世纪60年代,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一家国营单位。后来,他停薪留职自己创业,此后一直从事“特殊摄影”。

因为从小生活在北京海淀区一带,40岁置办第一套房产时,沈勇自然而然地选择了上风上水的海淀万柳。2002年,那一带还是鱼塘和稻田,他买下这套房子,“当时的想法是,在北京四环内留一套属于自己的住宅也算是这辈子没有白折腾”。在这套166平方米的房子里,沈勇一家平静地生活了7年。

2009年底的一天,沈勇跟家人在楼下遛弯时,在房屋中介的门店前看到,自己当初7800元/平方米买入的房子价格已经涨到了3.4万元/平方米。他的心着实被触动了。中介告诉他:“房价正是高涨的时候,几乎没有卖不出去的房子,房产公司到处在找房源。”而此时,美国的房价却跌到了2006年以来的最低价格。

这样的反差,让沈勇有了一个想法:卖掉房子,去美国抄底。于是,在2009年12月,沈勇快速完成了换房的第一步:“看房的那一天,我家接待了100多人——我家从未进入过这么多人,有人甚至想直接放几百万的现金立刻成交。”沈勇最后以581万元将房子卖掉。“现在看来,万柳的房子还是卖亏了,据说现在均价已经8万/平方米了,美国房价涨得没这么快。”

PK掉了两个美国买房者

2007年,沈勇的儿子考取了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每月租房要近1000美元,4年下来也不是个小数目。这正是去美国抄底的好时机。

沈勇和儿子在一个房屋中介网站查找房源。网站上各个地区的房源都有,找中介看房也是免费的。在网站注册后,网站给他们安排了一位年轻的越南女孩儿当中介。

“当时就想着在孩子学校附近选套房,而且价格锁定在25万美元左右。按着这个条件,那位越南女孩儿向我们推荐了离戴维斯分校20公里的萨克拉门托市下面的伍德兰德。”

萨克拉门托是加利福尼亚州的首府,中介推荐的地方离儿子学校近,即使今后去硅谷或者洛杉矶工作,开车也只需要1个小时。下一步就是选择价位和如何买到手的问题了。

他们看了近10套房子,最终一套2004年建造的房子进入了他们的视线。卖主是个不到40岁的精英,买房时花了50万美元。2009年经济危机后,房价一路下跌,房主觉得继续还贷不值得,就干脆让银行收回房子了。这样的房子在美国叫作“法拍屋”,在次贷危机爆发后有很多,银行的对外报价是28万美元。

考虑成熟后,中介替沈勇一家递交了购房申请。据说排在他们前面的还有两个美国人,报价都比他们高,但因为时值2010年11月底,银行急于发奖金,就问他们能否全部现金结算。沈勇当然没有迟疑,拿出北京卖房不到1/3的房款,就成功地把排在前面的两个美国购房者给PK掉了。

8.57万美元买了两套房

买到房子后,沈勇觉得美国房子的装修还不如北京中档房子。但那时的房价确实很低,于是投资下一套房产就提上了日程。

中介帮着出了个主意:价格越低的房子,租金越合算。在萨克拉门托比较好的小区,中介找了三四套七八十平方米的两居室公寓,单套价格只有4万美元左右。买独栋的价格可以买两套公寓,两套公寓的租金加起来要比独栋高。

沈勇决定先买3.3万美元那套,这套房子最高时曾经卖到20多万美元,银行裁定这套房子不许贷款买,而对美国人来说,不贷款是根本买不起房子的,于是就降到3万多美元的超低价。“美国没有户籍一说,人的流动性比较大,不少人选择租房,少缴税费、免去维修的钱,还省去很多麻烦。美国人的消费习惯跟中国人不同,社会保障比较好,不习惯攒钱,所以美国人兜里是真的没钱。”

几个月后,沈勇又看中了一套5.27万美元的房子,同样是公寓,与之前3.3万美元的房子在同一小区,这个房子是前两年的精装修,设施很新,于是又欣然入手。买了3套房子后一算,沈勇发现自己在北京卖房的钱只用了一半。

第8篇:海底世界手抄报范文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曾经轰动全国的长篇小说《第二次握手》终极版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在北京的签售活动上,年过70的老作家张扬像青春作家一样被粉丝热捧。看到这篇报道,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那已经尘封的“地下读书”岁月又浮现在眼前。

20世纪70年代前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中世纪”。神州大地卷起“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狂飙,对文化进行全面的扫荡,彻底的革命。在“破四旧、立四新”的革命行动下,一切中外的文化艺术都被打上“封、资、修”和“大毒草”的烙印,全部毁灭殆尽。那些作家、艺术家都被打成了资产阶级反动文人,成为“牛鬼蛇神”,要接受灵魂洗礼和劳动改造。经济生产全面停滞了,文化生产彻底停止了,“读书无用论”大行其道,中国人生活在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极度贫乏之中。到了“文革”的中期,对文化出版的管制稍稍的松动一点,这时候出版了一些工农业生产技术类、医药类、地图和词典等文化类的书籍。为了开展“大批判”和“改造思想”、“反修防修”的需要,也重印和出版了一些文学艺术类的书籍,如“四大名著”和鲁迅的作品,但更多的是那些反映阶级斗争的革命文学作品,最著名的有表现农村题材的《金光大道》、《艳阳天》、《虹南作战史》,工业题材的《沸腾的群山》,解放战争题材的《桐柏英雄》和抗美援朝题材的《激战无名川》等等。

在“知识越多越反动”的口号流行的年代,读书是要受到严厉批判的。但是,黑暗总是遮挡不住光明。虽然“文化大革命”的洪流波涛汹涌,但是,还有学习文化的暗流在涌动。在青年人的心里,依然萌动着青春的激情,还有对文化知识的渴望与向往。由于严厉的文化专制恐怖,没有人敢于公开读书,只能是转入“地下”秘密阅读。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很多青年组织了“地下”读书会,我们也把那些劫后余生的书籍拿出来,在家里和要好的同学串换着阅读并交流读书体会。在工作单位,我们几个爱读书的青年工人在劳作之余,经常偷偷聚在一起,找个安全的地方,互通信息、传借书籍。有一次,我把一本书带到单位去,准备借给我们的青年工友,不小心让领导看见了,马上叫我交出来,我不得不把书交到他的手里,他翻看了一下,原来是苏联小说《普通一兵》,这才网开一面把书还给了我,但警告我不许看别的书籍。在那种极端恶劣的社会环境下,我们大家自嘲是“地下读书者”。

社会的文化需求催生了私自出售和交换书籍的市场。这个市场就在市新华书店的路南小马路上,我们经常去那里买书和换书。可是,好景不常。一个星期日的上午,我和一个朋友去那里买书,那天天气非常好,“书友”也特别的多。我买了几本书,其中一本是我一直想要的1961年版的《世界文学》。大家正在互相交流读书心得的时候,忽然来了一群身穿蓝色制服、荷枪实弹的“人保”(‘文革’时期公安局改为‘人民保卫组’,警察简称‘人保’),厉声宣布取缔我们的“非法”行为。有几个眼尖脚快的“书友”迅速逃跑了,我们这些反应迟钝的,都被抓了起来。“人保”勒令我们靠墙站成一排,把书捧在胸前,到新华书店办公楼里登记上缴,我几次想趁“人保”不注意,把那本《世界文学》藏匿身上,然后蒙混过关,但是,在那些表情冷若冰霜的“人保”面前,终究还是收回了这个念头,乖乖地把那几本书全部上缴了。后来,多亏了一个亲属走了后门把那几本书给我要了回来。多少年后,在影视剧里看到二战时,战俘被押进集中营的画面,我就不由自主的想起曾经的那一幕。但愿这极其荒谬的历史活报剧不再重演。

面对严酷的文化专制,一些年轻的文学爱好者不仅仅局限于“地下阅读”,更是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偷偷的开展“地下文学”的创作,并以手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传播。《第二次握手》就是其中之一。在那偷着创作、偷着流传和偷着阅读的年代,我借到这个手抄本后,用了整整一个晚上的时间就读完了。书中主人公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深深感染了我,使我们感到在冷漠疏离的社会中还有爱和温暖的存在,也看到了在假恶丑的现实环境中还有真善美的高尚情怀。

第9篇:海底世界手抄报范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凭借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感知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海底世界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2、继续巩固理解本课词语,学会用“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的句式说话写话。

3、在品读文字中,继续巩固总分的构段方法,初步学习围绕中心句概述自然段主要内容。学习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等写作手法的使用,初步感悟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

通过对文本的品读感悟海底世界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

结合自己的想象,从具体语言文字中感悟海底世界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引入:同学们,上节课你们在海底第一站的旅行愉快吗?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去探索奇妙的海底世界吧!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和这些小动物们成为好朋友吧!(齐读词语)

1.课件出示词语。

窃窃私语 警报 肌肉 章鱼 细胞 海藻 长达 储量 金属 危险

攻击 迅速 后退

2.质疑: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知道大海深处是什么样的吗?课文中哪句话概括了海底世界的特点?

3.出示中心句齐读: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4.导入:这节课,我们就去海底参观一番。看看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现在我们就一起到海底世界探险吧。

【设计意图】:从复习词语入手,回顾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又创设了潜海观光的生活情境,不但扎实,而且有趣。

(二)、抓住声音,“说”出趣味

1.自由读第2、3自然段,说说你觉得哪些地方特别奇异、有趣。

2.感受反差,初识海底的宁静、黑暗。

(1)出示海面波涛澎湃的图片,引导学生说一说可以用哪些词语形容海面?(波涛汹涌、波浪滔天、惊涛骇浪……)

(2)指名回答:当海面上波涛汹涌的时候,海底又是怎样的呢?

(3)引导学生抓住“水越深光线越暗”“五百米以下就全黑了”来了解海底的特点。

(4)重点品读:“在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却有许多光点像闪烁的星星,那是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在游动。”引导学生体会比喻句的生动。(把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比喻成闪烁的星星,这些深水鱼为海底增加了几分奇异与神秘,衬托出海底世界的奇妙。)

(5)出示视频,欣赏黑暗的海底中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在游动。

3.出示句子读一读: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相机指导学生了解设问句:像这种自问自答的句子就是设问句。

4.过渡:那海底都有什么声音呢?戴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你听到了哪些有趣的声音?

5.课件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打鼾……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

6.引导学生发现这个句子中的省略号,理解这个省略号是说明海底还有很多其他的声音。

7.思维训练:指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用以下句式想象说话。 “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小结:多么有趣的情景!无数的动物在海底小声交流着,真够神奇的!

9.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

10.指名读,师生合作读,齐读。

【设计意图】:在体会海底世界也不是没有一点儿声音时,教师抓住拟声词和比喻句,引导学生精读感悟,让学生体会到了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多种多样,感受在“宁静”的海底世界中有动物在窃窃私语的神秘有趣。更重要的是,扎实地落实了语言训练。

(三)、围绕活动,“读”出趣味

1.过渡: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奇妙无比!那么它们又是怎样活动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4自然段,找出你最喜欢的动物的活动方式读读,然后告诉大家。

2.指名说,边说边在课件上出示:

(1)“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

①海参是怎样活动的?(靠肌肉伸缩爬行)通过做动作帮助学生理解“伸缩”。你见过什么动物也是这样前进的?(毛毛虫等)

②它们的活动有什么特点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速度很慢,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

③谁能通过朗读把海参活动的慢表现出来?

(2)“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

①你从哪里看出了身体像梭子的鱼的活动特点?(从“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比普通的火车还快”可以看出梭子鱼的运动速度快。)

②同样一小时的时间,身体像梭子的鱼能游几十千米,而海参只能前进四米,这梭子鱼的速度可是海参的多少倍啊!你能通过朗读把身体像梭子的鱼的快表现出来吗?

(3)

“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

①观看乌贼和章鱼活动的视频,了解它们的活动特点。你知道还有哪些动物也是这样活动的吗?(虾)

②乌贼和章鱼多可爱呀!你能读好这个句子吗?

(4)

“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①“巴”是什么意思呢?你能换个词理解吗?(贴)

②这些贝类可真悠闲哪,自己不动,轮船航行到哪儿,它们就旅行到哪儿。谁愿意来读?

3.这个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4.指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

【设计意图】:在了解海底动物的活动方式时,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来感受,通过图片、视频深化直观感受,借助朗读加深理解,读出趣味。同时,了解本段的构段特点,体会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具体展开介绍的。

(四)、对比差异,讨论“趣”味

1.过渡:在辽阔的海洋里,除了生活着形形色色的动物之外,还有种类繁多、形态万千的海洋植物。

2.自由读一读第5自然段,思考交流:海底植物的差异大都体现在哪里?相机引导学生抓住“多种多样”“最小的”“最大的”来体会海底植物色彩的多种多样,形态各不相同。

3.海底的植物是什么颜色的?还可能有哪些颜色?

4.引读:是呀,这么多的颜色,真是五彩缤纷。这样有趣的海底植物,你能通过朗读把这种奇异的景象展现出来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学,抓住关键词语体会海底植物差异大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抓住丰富,了解矿物

1.过渡:海底的动物真多,海底的植物也很多,那海底的矿产呢?

2.你从哪个词体会到海底的矿产多呢?(丰富)

3.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

【设计意图】:此部分引导学生抓住“丰富”一词体会海底矿产的特点,简单了解即可。

(六)、总结全文,体会情感

1.总结:正因为海底有这么多的动物、植物、矿物,所以海底是个物产丰富的世界;又因为海底有这么多的动物、植物,所以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的世界。难怪作者赞叹道——(课件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2.再次齐读,发自内心地赞美大海。

3.延伸:其实,人类对海底还没有完全认识,就等着你们去挖掘、去探索、去研究、去发现。

(七).布置作业

1.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把它们写到积累本上。

2.搜集海洋的相关资料,制作手抄报。

【设计意图】:课程结束时,让学生感悟海底世界景色的奇异和物产的丰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和探索大自然的激情,并且,重视写字指导,鼓励学生积累优美词句。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对于海底世界还是非常感兴趣的。同时,在引导学生了解海底世界的同时,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