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血透室年终总结范文

血透室年终总结精选(九篇)

血透室年终总结

第1篇:血透室年终总结范文

1.1诊断标准

(1)123例患者均符合尿毒症的诊断标准:具备尿毒症的临床表现,内生肌酐清除率<10mL/min,并接受透析治疗。

(2)49例患者符合心衰的诊断标准:具备典型的心衰临床表现,并排除原发性心脏病。1.2一般资料心衰组49例,男21例,女28例,年龄(49.7±9.7)岁。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28例、慢性肾衰12例、糖尿病肾病5例、高血压肾病5例、乙型肝炎性肾病1例。非心衰组74例,其中男42例,女32例,年龄(48.8±11.5)岁。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32例、慢性肾衰6例、糖尿病肾病11例、高血压肾病19例、痛风性肾病6例。病程:最长8年,最短2个月。透析:每周1~3次,时间4.5小时。

1.3方法

对上述123例患者的血压、营养状况、合并症、实验室指标及透析治疗情况等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JMTJEX简明统计分析14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两组患者心衰的发病率为39.84%(49/123)。心衰组合并营养不良71.43%(35/49)、单侧或双侧胸腔积液14.29%(7/49)、心包积液4.08%(2/49)、高血压为83.67%(41/49)、贫血95.92%(47/49)、各种类型的高脂血症23.08%(6/26)、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38.46%(10/26)、代谢性酸中毒57.14%(28/49)。心衰组与非心衰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上述结果显示:两组在收缩压、舒张压、血红蛋白(P<0.05)、尿毒症毒素(血肌酐为代表)、干体重的增量(指两次透析间体重增加量超过干体重的5%为判断标准)和透析的充分性(P<0.001)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患者的高血压、贫血、尿毒症毒素、体重的增量和透析的充分性均与心衰相关(r=0.4392、χ2=27.474、P=0.0000;r=0.3842、χ2=21.4673、P=0.0000;r=0.3443、χ2=14.2920、P=0.0019;r=0.4992、χ2=30.6535、P=0.0000)。而高脂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酸中毒和血尿酸水平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心衰组患者发病年龄较小,发病率较高,合并症较多。高血压、贫血、尿毒症毒素、体重的增量、透析的充分性等均显著高于非心衰组,并与尿毒症透析患者心衰的发生具有相关性,因此是尿毒症合并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

3讨论

本实验中尿毒症并心衰的患病率为39.84%,比相关报道的45.95%[1]低,可能与患者接受透析治疗有关。但仍有较高的发病率。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3.1高血压和容量负荷

长期高血压会导致左心室负荷过重,心肌细胞肥大。患者的不规律透析致使钠、水潴留,容量负荷增加,不仅增加左心室容量负荷,同时加重患者的高血压和降低动脉的顺应性。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向心性左心室肥厚和远心性的左心室肥厚。随着疾病的进展,心脏这种结构上的变化导致毛细血管密度的减少、心肌灌注不足。心肌牵张过度伴随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等,最终导致心肌细胞死亡,心肌纤维化。左心室顺应性降低和舒张延迟,心室收缩力的降低和充盈压异常导致心衰,成为其独立的危险因素。心衰组高血压发病率为83.67%,无论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均显著高于非心衰组(P<0.005),与心衰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3.2贫血研究

贫血与进行性心室扩张、肥厚、心衰密切相关[2]。在心衰组也显示贫血与接受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并心衰显著相关。贫血可降低患者血液黏滞度、携氧能力和外周阻力,增加静脉回流量和交感神经的活性,从而增加心输出量和静脉张力。这种代偿性改变增加了心室壁和动脉张力,最终导致心室肥厚和动脉硬化而致心衰。

3.3差异

第2篇:血透室年终总结范文

《财经》记者 刘京京

一场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丙肝的风波,在山西至今余波未息。

事发的两家医院,分别是山西煤炭中心医院(下称煤炭医院)和太原公交公司职工医院(下称公交医院)。今年2月27日,六名曾先后在两家医院进行过透析的患者,因感染丙肝向山西省卫生厅投诉。山西省卫生厅立即责成太原市卫生局进行调查。随后,卫生部医政司组织的专家组也来到了太原。

经对公交医院和煤炭医院进行检查,当地卫生主管部门认为两所医院管理不规范,存在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丙肝的隐患。2009年3月3日,山西省卫生厅、太原市卫生局责令公交医院血液透析室停业整顿,并对煤炭医院下达了整改意见。

两家医院的有关医务人员受到了严厉的处分。公交医院主持工作的常务副院长和副院长被撤职,并给予行政记过处分;煤炭医院主管副院长也被撤职,并给予警告处分。两所医院的血液透析室主任、护士长等相关责任人被免职。

就此事,卫生部还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辖区内的医疗机构开展血液透析全面检查,同时还火速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不定期“飞行检查”。

在山西,《财经》记者得知,3月至4月初,主管部门对太原市各医院进行了检查。随后,除煤炭医院与公交医院,还有太航医院、铁道医院、市商业职工医院、化工厂医院等四家医院的血液透析室,或被停业,或被取消医保资格。

然而,因透析价格低廉,煤炭医院和公交医院在当地透析患者当中颇有影响。其中,煤炭医院更以其环境和服务,吸引了近百透析患者常年在此就医。一旦取消其医保资格,透析患者难以在短期内联系新的医院;而其他医院更高的价格,也令这些患者感到不堪承受。

4月7日,众多煤炭医院透析室的医保患者先后聚集在山西省卫生厅和太原市医保中心进行“抗议”。反复协商后,卫生部门最终恢复了煤炭医院的医保资格。

事情并未到此而止。自费透析患者们很快发现,随着太原市对医院透析室的检查,各家医院不约而同“严格管理”,血液透析的收费相应提高。就连原本低价的煤炭医院和公交医院也是如此。

患者们向《财经》记者反映,卫生部门的整顿,使得血液透析可以更好地规避丙肝感染的风险,但如此一来,成本也相应提高。几位最初上访的丙肝感染患者,现在也有了悔意。因为公交医院透析室被关闭,让他们再难寻觅廉价透析的机会。

难道说,透析的感染风险或高昂的透析收费,非此即彼,都必然是患者“不得不承受之重”?在这两难选择之间,医院、医务人员和患者之间,究竟应当建立什么样的关系?

山西血液透析两难困境

本文见《财经》杂志 2009年第9期 出版日期2009年04月27日共有 3 条点评

打印

推荐

收藏

RSS

分享

Linkedin

Facebook

Mixx

Yahoo Buzz

Twitter

豆瓣网 单页阅读 字号:

山西血液透析感染丙肝事件中,感染的风险或高昂的透析收费非此即彼,是患者在现实条件下“不得不承受之重”

《财经》记者 刘京京

第1页:第2页:第3页:第4页:第5页:

丙肝从何而来

4月初,《财经》记者来到山西煤炭医院。这是一所二级医院,位于太原市学府街。血液透析室在特服楼的三层。丙肝感染者、乙肝感染者、非肝炎患者,被分别安置在三间治疗室中进行透析。每位患者的床头都有一台小电视,可以在长达四五个小时的透析中看电视解闷。

前来透析的主要是晚期肾病患者。由于体内的毒素难以通过肾脏排出,患者会非常痛苦,并导致碳中毒及各种并发症,直接威胁生命。解除痛苦的主要方法只有两个――换肾与透析。然而,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讲,换肾过于昂贵,且肾源难觅;比较实际的是血液透析。但透析只是缓解症状的权宜之计,且需要长期使用,相当于终身治疗。

中国的血液透析最早开始于1957年,中国著名泌尿外科专家吴阶平等人在唐山应用血液透析成功救治了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在此之前,急性肾功能衰竭被认为是“不治之症”。1972年,中国开始应用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而尿毒症正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终末阶段。1973年后,中国各大医院普遍开始了维持性血液透析工作。这才为大量尿毒症患者带来了生存的希望。但是,透析价格并非绝大部分患者所能承受。

来自山西吕梁的退休职工刘俊,六年前被诊断患有尿毒症。他告诉《财经》记者,煤炭医院一次透析的费用仅为265元;一年透析104次,每十次免费一次;医院还派车接送患者。依靠退休金生活的他能够支付得起,对这里的服务也感到满意。

煤炭医院透析的低廉价格,与所谓“承包制”相关。煤炭医院透析室曾被该室的主任仲兆光个人承包。仲兆光与血液透析各种设备、材料的供应商十分熟络,且会维修设备。低廉的价格使煤炭医院透析室在太原市名声日涨,到2008年下半年,吸引了80多个患者来此透析,透析机的数量多达20多台。

2008年10月,煤炭医院和仲兆光解除了合作关系。知情人士称,煤炭医院管理层觉得透析室效益不错,希望收回来自己经营。仲兆光离开煤炭医院后,前往公交医院担任透析室的工程师。

公交医院也是企业医院,但尚未获得评级。其透析室空间狭小,患者刘俊也曾去考察过,他感觉 “设备、条件都不如煤炭医院”。虽然已经经营了三年,但到2008年,透析患者只有16人。刘俊称,公交医院曾向他们宣称,计划在2009年扩建透析室,还要再购买50台透析机,而且要把透析价格调整到每次仅为221元,低于煤炭医院。

于是,2008年底,公交医院吸引了大量透析患者前往。据该院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管理层人士介绍,在30多名新增的患者中,有29人来自煤炭医院。

这位人士还透露,因为血液透析患者均有感染丙肝的可能,对新接收的透析患者,应及时检测其是否感染。但直到2009年1至2月间,公交医院才把所有患者送到太原市传染病医院检查丙肝感染情况。结果发现,47名患者中有多达20名丙肝抗体阳性者。

在公交医院看来,丙肝感染未必是他们造成的。因为该院原本的16名患者中,只有三人感染丙肝;从煤炭医院转来的29人中,却有14人感染丙肝;从264医院转入的四个患者,也有两个感染丙肝。

可是,问题复杂之处在于,部分患者在离开原来的医院时,并没有检测丙肝。因此,根本就弄不清他们到底是原来就感染了丙肝,还是在公交医院透析时感染上丙肝。

“知情同意书”

其实,血液透析患者原本就是感染肝炎的高危人群。

浙江医院检验科的吴国友,曾对该院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00年1月至2006年10月的210例透析患者进行检查,发现在丙肝抗体IgM、丙肝抗体IgG、丙肝病毒RNA三项指标中,至少一项为阳性的患者占55.7%,三项均阳性的患者占38.6%。

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肾移植透析中心,是当地一家最为正规的透析场所,透析患者多达100多名。该中心主任医师陈再彬告诉《财经》记者:“除非不透析,否则患者感染丙肝、乙肝是正常现象。”

血液透析的原理是将血液导出体外,借助仪器的力量清除毒物;其间血液会接触透析器、透析液、回路管等器械。血液透析可能导致感染的环节是多种多样的,包括输血、使用血液制品、透析器的复用、多人共用一台透析机、免疫力下降导致的日常感染等等,还有很多医学界目前没有查明的原因。

其中一个关键的因素是,丙肝感染存在“窗口期”,即一个人感染了丙肝病毒之后,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产生抗体。在这段时间内,仅凭常规的丙肝抗体检测,难以识别出丙肝病毒感染者。这就给隔离防护措施的落实增加了难度。

正因为血液透析存在如此多重感染风险,很多透析患者和医院都会签署一份《知情同意书》,上面说明了进行血液透析有感染丙肝的可能性。煤炭医院、公交医院也是如此操作。

此外,透析器是患者透析的重要工具,也是带来价格差异和感染风险的关键所在。使用一次性透析器会大幅降低感染丙肝的风险。然而,一个透析器的价格约120元-150元。如果重复使用,可大大降低患者开支。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医生告诉《财经》记者,使用一次性透析器,透析的费用是420元;如果复用,费用仅为300多元。对于财力紧张的患者而言,复用无疑是最佳选择。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很多患者主动要求透析器复用。刘俊更称,在这次感染事件之前,太原市几家有名的医院都复用透析器。

由于透析器复用广泛存在,卫生部于2005年9月了《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其中要求,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患者使用过的血液透析器在复用时,应与其他患者的血液透析器隔离。

在这个环节,据卫生部专家透露,经调查,煤炭医院和公交医院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纰漏。

卫生部专家组成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李六亿告诉《财经》记者,公交医院首先没有能够通过有效体检,区分开丙肝患者和非丙肝患者,故而导致透析器的复用没有能够有效隔离;此外,丙肝阳性患者的透析器复用,是在水处理房间中进行,存在安全隐患。

卫生部的通报称,公交医院还存在重复使用一次性血液透析管路的现象;煤炭医院也有对血液透析器的处理过程不规范、消毒方法不正确的问题。

事实上,透析室操作不规范的现象在国内广泛存在。仅以消毒液为例,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张聿为等人,曾对辽宁省七市共27家医疗机构的血液透析中心进行了调查,发现消毒剂有效含量检测合格率仅为77.8%。

“全国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丙肝的,不只是太原;在太原有隐患的,不只是这两家医院。”太原市某医院肾内科的医务人员向《财经》记者说。

低价难持续

煤炭医院的80多个患者中,大约一半是自费患者,一半是医保患者。医保患者的境况,要比刘俊等自费患者好得多。

太原市医疗保险中心结算科科长申志奇表示,太原市医保的参保者,一年最多能报销4万元的门诊透析费用。目前太原参加市医保的透析患者有300多人,市医保每年为此支出1200多万元。

太原市医疗保险中心结算科科长申志奇告诉《财经》记者,太原市提供血液透析治疗的医院有十八九家。按照物价部门的规定,太原市三级医院一次血液透析治疗的价格是300元,二级医院是255元,但这不包括并发症的药费、部分材料费。在太原市有名的公立医院做血液透析,每次的总费用要400元至600元,高的甚至能达到800元。这意味着,如果以一年透析100次计算,在上述医院透析的年费用至少要4万元。然而,太原市2008年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1523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也仅为6355元。

前文所提及的患者刘俊没有参加医保。他每月只有1700元-1800元的退休金,每隔两三天就得透析一次,平均每月大约九次。显然,大医院的治疗费用,不是他所能承受的。选择煤炭医院和公交医院,对他来说,也是不得已。

刘俊告诉《财经》记者,感染事件后,煤炭医院的透析价格从原来的265元涨到了311元。

煤炭医院一位患者的收据显示了涨价的原因。这位患者4月3日透析一次的费用是463元,其中透析费255元、一次性透析器152元、一次性穿刺针8元、注射器2元、血液回路45元,其中主要是增加了一次性透析器的费用。显然,在卫生部门的整顿之下,医院为了规避丙肝感染的风险,开始提高透析的安全标准。

“如果以后真的只能使用一次性透析器,我们自费的肯定负担不起。”刘俊对《财经》记者说。

生命的权衡

血液透析患者的经济负担沉重,是不争的事实。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王娟娟等人曾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长沙、郑州的十家综合性医院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2003年血液透析患者的人均总费用约10万元,其中直接治疗费用83242元。而且,在尿毒症患者中,退休、因病丧失工作能力的患者又占了很大的比例。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科教处的祝延红、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胡善联对上海地区240例透析患者的研究显示,39.6%的患者丧失工作能力,疾病使得一半以上的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600元。浙江省杭州市医疗保险管理服务中心的陈正祥等人在2005年的研究表明,在299个血液透析患者中,平均月收入仅1094元,其中26人无收入来源。

在山西煤炭医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退休职工杨烨(化名),从2008年1月1日起在煤炭医院开始血液透析,2008年6月15日的体检还显示未感染丙肝。在2008年底至2009年初的时候,杨烨通过体检发现自己感染了丙肝。

然而,他顾不上埋怨煤炭医院。在他看来,对尿毒症患者而言,能有低廉的价格维持透析是最重要的;能透析,就意味着能活下去,“相比之下,丙肝只是毛毛雨。”

一般来说,丙肝感染者经过治疗以后,在20年到30年的时间内,大约有20%会转变成肝硬化,其余患者则能与丙肝病毒“和平共处”。杨烨感慨地说:“我们透析病人,还有几个20年?”

日前公布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提出,将尽快扩大医疗保障体系的覆盖面,并提升报销比例,完善城乡医疗救助体系,这或许可以让尿毒症患者们看到一丝曙光。

但是,统计显示,中国的透析及移植患者每年以11%的速率增长,按照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教授王海燕的估计,2005年中国肾脏替代治疗(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肾移植)的人数约6万。假设其中90%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即血液透析者约为5.4万。如果每人每年的透析总费用在四万至十万之间,则全国2005年的血液透析费用为21.6亿至54亿,这占到了当年卫生总费用的0.25%至0.6%。如果把所有血液透析患者都纳入医保,对于财政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第3篇:血透室年终总结范文

走进血透室,看到的是一张张灰暗的面容,一双双忧郁无助的眼神,这是一群特殊的病人--尿毒症患者。他们长期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和沉重的经济负担,病人多半非常抑郁和失落。他们肾功能衰竭,水电平衡失调,必须依靠血液透析才能生存。袁中敏同志为了给患者创造舒适的就医环境,她始终坚持舍小家顾大家,早上提前1个小时到达工作岗位,做好透析前的准备工作,在透析过程中主动和患者拉家常,潜移默化影响病人,耐心地为患者解释病情,使很多患者及其家属在住院期间积极配合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护患关系。血透室的另一类服务对象是各种中毒的急诊患者,半夜三更的急诊加班是个常事,她已记不清多少次顶着月色一个人跑在为患者做血液透析的路上,忘记了多少回没有休息的周末、节日……

多年的护理实践让她对这份职业有了更深更广的感悟。对病人需要有一颗关爱和同情的心,尤其面对这些维持性血透病人,他们患病后社会地位、工作、家庭关系大多发生很大变化,对自己生命、事业、前途忧心忡忡,再加上疾病带来的痛苦和经济负担,这些问题都可能转化为精神负担,因此她除了要做好日常护理,还要做好病人心理护理,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每个尿毒症病人每周至少治疗两次,每年需要进行上百次的透析,医院实际上已经成了他们第二个家。一个鼓励的微笑,一次关爱的举动给原本苍白的生命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有一次,正在上下机高峰忙碌的时候,有一个截瘫病人却发生了严重的低血压,病人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已经神志不清,在紧张抢救的同时,她看见病人的左手伸在半空,正痛苦地痉挛着……她立刻紧紧握住了那只冰凉的、已经变形的手,她希望他能知道她们正在全力抢救,她希望她手心的温暖带给他坚持的力量……很快,补充血容量后病人清醒了,血压也恢复了,当时他还无力说话,但他感激的眼神却深深地感动着她!震撼着她!

二、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护理水平

人们常说:“护士要有一颗仁爱的心,要有一双勤快的手”。真诚的微笑,细心的关怀固然能得到病人的认可,然而,仅仅有热诚的服务态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精湛的专业技术,才能完全胜任工作,才能切实提高医疗质量。她们的工作不能简单地停留在打针、发药、执行医嘱上,更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力,要坚持理论指导实践。血液透析专科知识涉及很多方面,对医护人员的专业要求也很高。例如动静脉内瘘的穿刺和维护,体外循环的观察监测,血透设备的使用消毒等都是她们要熟练掌握的内容。对于新学者来说,全面规范的带教,认真系统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她针对科室都是年轻的护士特点,始终坚持强化理论学习和技能的培训,吸取新知识,钻研新业务,总结实践经验,在临床中言传身教。为更好服务患者,共同提高护理水平。

病人在血透过程中都经常发生低血压,低血压是血透治疗常见而又危险的急性并发症,一次抢救不成功就意味着一次死亡。怎样才能有效预防?怎样教会病人控制饮食?怎样发现低血压先兆?这都考验着她们对于专科知识的掌握运用水平。针对这一问题,她们经过收集资料,反复讨论总结,采用高低钠序贯透析结合阶梯式超滤,有效减少了这一并发症的发生。

三、加强病房管理,严格把质量安全关

第4篇:血透室年终总结范文

苦钻研,扎实工作,无私奉献。参加工作近二十年来,她在血透室做过护理工作,服从组织安排,严格要求自己,爱岗敬业,辛勤工作,任劳任怨,无怨无悔是她的一惯本色;她严格遵守医院的各项工作制度,从不迟到、早退,以自己扎实的理论知识,过硬的护理技能,出色地完成院科分配的各项工作。

自2000年起她被安排到医院血透室从事血透护理工作,岗位的变化使她认识到对病人更需要有一颗关爱和同情的心,尤其面对这些维持性血透病人,他们患病后社会地位、工作、家庭关系大多发生很大变化,对自己生命、事业、前途忧心忡忡,再加上疾病带来的痛苦和经济负担,这些问题都可能转化为精神负担,因此她除了要做好日常护理,还要做好病人心理护理,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作为一名血透护士,因工作的特殊性,她每天坚持提前一个多小时上班,她习惯了这样的日子,更习惯了新春佳节和血透患者在一起的感受。

急诊就是无声命令,她习惯了半夜三更被急诊电话惊醒,有一次深夜一点多钟,遇到一位由于透析不充分而引起心衰肥胖病人,由于病人过度肥胖,股静脉穿刺时穿刺针不够长,非得用手用力向下按压,才能有充足的血流量,2个小时过去了,病人脱离了危险,她的手麻木了,手指伸不直,双腿僵硬了。为此家属非常感动,又是请吃饭又是送东西,她都婉言谢绝了。她对患者家属说:“这是我份内的工作,应该做的”。还有一次也是深夜为一位急诊病人做血透,患者由年迈的父母陪着,看着病人年迈的父母,她不由想起了自己年迈的父母,一股关爱同情之心由然而起,她为病人做完了血透护理后,还帮病人取药、化验、检查等,楼上、楼下不知跑了多少网趟,而一点怨言也没有,患者的父母感激万分。像这样的情况她遇到网过很多次,她就是这样经常换位思考别人的苦外,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认真帮助每一位病人。

她除了认真做好自己份内工作同时,为了节约开支,她利用下班时间,自己动手把锈迹斑斑的无菌柜、病历车擦试修理完整。由于她的工作认真做事有条不紊,科室管理规范,血透室一直保持清洁的工作环境和良好的工作秩序,得到了医院领导和兄弟单位同行的肯定,也得到前来就诊病人的一致认可和赞扬。

第5篇:血透室年终总结范文

【摘要】随着现代血液净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生存期的延长,感染血液性传染病的危险性也不断增加,尤其是病毒性肝炎,由于血液净化室是医院感染的高危区之一。所以血液净化室的感染监测与管理,不仅直接关系到病人及医护人员的健康,而且决定着医疗质量和透析水平,是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血液净化室 交叉感染 监测

1感染原因(1)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免疫功能紊乱,低蛋白血症,重度营养不良。(2)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重度贫血,反复接受输血及各类血液制品。(3)临时、长期置管术,维持性透析患者反复动静脉内瘘血管穿刺,无菌操作不严格有可能导致感染。

2 医护人员的检测和防护(1)工作人员进入透析室应更换工作服和拖鞋,戴口罩、帽子,病人操作、后都要进行严格认真的洗手。凡上机、下机、穿刺、抽血等操作均需戴手套,防止医护人员的手作为传播媒介将血液污染其它环境或者造成交叉感染。(2)工作人员定期检查肝炎病毒系列和肝功能。对乙肝易感者(表面抗原和抗体均显阴性者)应给予注射乙肝疫苗。

3患者的监测和防护(1)新透析患者在接受血透治疗前需检测肝炎病毒全套及艾滋和梅毒的检测,对乙肝、丙肝阳性患者行隔离透析,采取专用透析机和固定床单位。(2)做好饮食指导,加强营养,改善贫血,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对贫血患者尽量动员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最限度减少血液制品的使用。(3)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严禁在感染处穿刺,内瘘穿刺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4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卫生部文件[卫医发(2005) 330号]《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建立了我院《血液净化室的医院感染管理》、《血液净化室消毒隔离制度》、《血液透析用水要求》、《透析器复用处理规范》、《透析器复用质量控制规范》等制度。使责任落实到人,各司其职,制定了《血液净化室医师职责》、《血液净化室工程师职责》、《血液净化室护士职责》、《血液净化室感染管理小组的组成人员职责》、《血透室质量考核标准》等。

5加强全员感染知识培训 加强对医护人员消毒、隔离及无菌操作的培训,并定期检查、考评、督导。医院对各级管理、医务、工勤人员进行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常规培训。

6透析用品的管理 对透析用一次性物品,认真执行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规定,使用前检查物品的有效期及外包装的完整性,使用后(如废弃的血路、穿刺针、透析器及带血的注射器、敷料等),经消毒处理后装入黄色医疗垃圾袋,送焚烧室。

7血液净化室医院感染的管理与控制

7.1 布局合理,符合消毒隔离流程 工作人员与病人分通道进入透析间,有单独的污物通道,血液净化室应明确划分清洁区、半清洁区和污染区。

7.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7.2.1提高消毒灭菌质量 提高消毒灭菌质量可直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同时把住消毒灭菌质量关,可预防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为此,必须加强对消毒灭菌物品质量管理,严格区分无菌与非无菌物品,并分室存放。严格执行医疗卫生用品次性使用制度,使用核对物品的有效期,使用后一次性用品应进行消毒毁形置入黄色塑料袋密闭运送,达到无害化处理。

7.2.2血液透析机使用后严格消毒透析机一用一消毒。每天用含氯消毒液擦拭血液透析机表面。透析前的病人严格筛查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艾滋病病毒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病人应做好隔离透析。

7.2.3水处理系统的消毒管理透析用水质量是保证透析疗效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每次4 h的血液透析治疗约消耗120 L透析用水,因此,透析用水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透析质量。我们根据生产厂家的要求每3个月对反渗膜、管道进行化学消毒,每月热消毒。水处理每日清洗再生,使透析用水电导度达到25 US/cm,微生物要求标准达到:内毒素≤2 EU/ml,细菌≤200 CFU/ml。

7.2.4透析液的配制 采用符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的、符合卫生部公布的Ⅲ类医疗器械管理要求的透析粉配制透析液,A液存放时间不超过1周,浓缩B液现用现配。严格控制透析粉配制浓缩液的精度,控制反渗水的化学和微生物浓度在规定范围,并将浓缩液桶每周冲洗、每月消毒,使透析液微生物的要求达到内毒素≤2EU/mL,细菌≤200 CFU/ML。

7.2.5其他感染监测每月监测空气培养细菌菌落总≤500 CFU/m3,物体表面和工作人员的手细菌菌落总数≤10 CFU/cm2,使用中消毒剂细菌菌落总数≤100 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7.2.6工作人员监测工作人员防止锐器刺伤,污染的针头应置入锐器盒内焚烧。每年必须对医务人员进行乙肝、丙肝的检测,抗乙肝表面抗原阴性者注射乙肝疫苗;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医务人员不宜从事血液透析工作。

7.2.7 成立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每月对各项监测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及时向科室医务人员及医院感染管理科反馈。对监测不合格者组织讨论,分析原因,制定有效整改措施,跟踪复查结果。

8微生物检测 (1)每月检测血透室、治疗室、库房、配液室、水处理室的空气培养,空气细菌≤500cfu/m 3 。(2)每月检测透析液、透析用水、消毒液、物体表面细菌数。透析用水细菌数

综合国际、国内文献报道,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对医、护、患均构成很大威胁,日本平平山报道,透析单元HBsAG阳性是一般单元的7倍~14倍[1],有报道血液透析患者HBV、HCV、HGV的感染分别高达58%~78.4%、3.3%~80%、3%~26%[2]。美国CDC报道2170个透析中心进行维持性透析的170028例患者中1.5%患者发生HIV感染[3]。这些病毒的传播途径中,它们通过血液和血液制品传播的效率最高,一次即可感染[4]。血液净化护士每天频繁的进行动静脉内瘻穿刺、输血、留取血标本、给病人拔针回血、冲洗下机后血管路均可以接触到病人血液,血液净化护士成为易受血源性传播疾病感染的高危人群。因此,必须重视透析单位的感染管理,每天均严格执行透析单位的终末消毒,使用正确浓度的消毒剂。加强科普宣教,增强医护工患的自我防护意识,并且还应注意感染管理制度的实施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王质刚.血液净化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317.

[2]陈超生,唐少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肝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研究[J]中华医学感染杂志,2000,10(3):184.

第6篇:血透室年终总结范文

广东省东莞市清溪医院血透室,广东东莞 523660

[摘要] 目的 探讨在血液透析患者当中,采取不同的透析频率进行治疗对维持性微炎症和营养状态的作用。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48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照不同透析频率分为A/B/C 3组,其中A组1周3次透析组、B组2周5次透析组、C组1周2次透析组,对3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以上3种不同透析频率方案,对病人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红蛋白(Hb)、血白蛋白(ALB)、总胆固醇(CHO)、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影响。 结果 通过治疗,透析持续时间6个月,象征微炎症指标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平均值如下,C组(15.72±2.8)患者最高,B组(15.65±3.0)患者次之,A组患者最低(15.89±2.7)。其他的象征营养状况的指标例如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红蛋白(Hb)、总胆固醇(CHO)、血白蛋白(ALB),对于A组患者来说,效果比较明显,得到了改善,B组患者效果不如A组的患者明显,C组患者的改善情况在3组中是最不明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综合考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长期生存质量,建议B、C组患者适当增加透析频率,以减少微炎症,改善营养不良,有助于降低长远并发症发病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 不同透析频率;维持性血液透析;微炎症;营养状态

[中图分类号] R31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8(a)-0063-03

[作者简介] 孙秀雯(1979-),女,广东东莞人,本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肾内科、血液净化工作。

美国肾脏数据系统(United States Renal Data System, USRDS)及欧洲资料显示,慢性肾脏疾病患者人数每十年翻一番,已成为一个急需尽快解决的健康问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2年统计,血液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主要方式。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的生存率伴随着透析设备和技术的不断更新而越来越高。除了要重视透析患者的生存率,更要重视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研究表明[1],炎症、微炎症和营养不良影响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长期生存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伴有微炎症发生,微炎症与营养不良密切相关。如果患者营养不良,有时会伴随着严重并发症,例如,心脑血管疾病,感染,炎症—动脉粥样硬化综合征等,对患者的生存质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目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病的死亡率和发生率提升的比较明显,其中75.0%的患者伴有心血管疾病。其死亡率比一般人群高出10-20倍[2]。所以,该研究对该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总结性分析,一共48例患者,评价在血液透析患者当中,采取不同的透析频率进行治疗对维持性微炎症和营养状态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48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样本,患者都是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病程区间3个月~5年。按照不同透析频率将48例患者分为A/B/C 3组,其中C组进行透析频率最低,1周2次透析组,B组其次,2周5次透析组,A组透析频率最高,1周3次透析组。A组16例血液透析患者,年龄27~80(43.4±3.7)岁;B组16例血液透析患者,年龄30~80(44.5±3.1)岁;C组 16例血液透析患者,年龄28~81(43.1±3.4)岁。

1.2 方法

透析器选择膜面积为1.3 m2的F60聚砜膜,该透析器为德国Fresenius公司生产的,可复用8次,超滤系数为40 mL/(h·mmHg),关于透析器的详细复用方法为:在透析结束后,使用200 mL生理盐进行回血,之后用反渗水彻底冲洗透析器,再接着用306双氧水(含量为27.5%~35%,规格为25 200)注灌至满透析器膜内外,静置2 min,再冲洗干净,最后于膜内外灌满0. 4%的过氧乙酸,静置半天到天后,利用反渗水冲洗,冲洗时间持续10 min,观查是否有渗漏现象,对透析器整体纤维的容积进行测定(Total cell volume, TCV):将透析器中充满水,保持在67.9 kPa的水压下持续1~2 min,然后,把水倒入备用量筒内,记下容量刻度,如果TCV380%时,即为合格。压力试验:将血室充气至250 mmHg停止,等待30 s,压力下降应保证在<0.83 mmHg/s。待测试合格后,再用0. 396过氧乙酸注灌至满膜内外,最后在室温下保存备用。

该次研究分组根据患者的透析频率,分为3组,C组进行透析频率最低,1周2次透析组,B组其次,2周5次透析组,A组透析频率最高,1周3次透析组;每次透析血流量在200~250 mL/min,持续时间4 h左右。在患者进行6个月透析治疗之后进院复查,对患者的以上指标进行观察,评价A/B/C不同透析频率的方案,对病人的超敏C反应蛋白、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红蛋白和血白蛋白、总胆固醇的影响,根据患者的病情提供一种可行的透析频率方案来改善患者的透析生存质量。

1.3 统计方法

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计量资料的检验方法采用t检验,用spss18.0 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

2 结果

6个月透析治疗过后,A/B/C 3组患者的结果如下,微炎症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C组患者最高,B组患者次之,A组患者在3个组中是最低的。营养指标血红蛋白和血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A组患者改善明显,B组患者次之,C组患者改善较A、B组的幅度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对于终末期肾脏病患者来讲,透析治疗是一种终身替代疗法,不同透析频率会对患者产生不同影响。研究表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的指标随着透析频率的升高而降低[3]。我们可以从该次实验中得出如下结论,C组(1周进行2次透析组)患者的微炎症指标高于B组(2周进行5次透析组),B组(2周5次透析组)患者的微炎症指标也高于A组(1周进行3次透析组)。临床上预示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可靠指标即为微炎症的状态程度[4]。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而言,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主要因素是微炎症,并且,它是影响残余肾功能和透析充分性的关键因素,也是营养不良、淀粉样变性、动脉粥样硬化、促红素抵抗等并发症发生的中间环节。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相当普遍的现象是营养不良,有学者研究表明[6],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25%~75%,其中约有7%~9%的患者属于严重营养不良。相关研究表明[7],患者的综合营养状况随着透析频率的增加而变好。该研究还可以从该次实验中得出如下结论,A组(1周3次透析组)患者的营养指标改善优于B组(2周5次透析组),B组(2周5次透析组)患者的营养指标改善也优于C组(1周2次透析组)。营养不良对患者身体情况的影响主要包括感染频发,免疫力功能低下、贫血、使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并发症和死亡率增高 [5]。该次实验还有一些需要让我们总结的,在感染的48例患者次中共只有17例次进行了病原学检查,并且只有12例次的检测结果为阳性,这说明之前我们不够重视病原学的检查,所以,病原学的检查应该在我们的工作中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对我们临床用药进行指导。另一方面,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感染机会。

由上面分析可以知道,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来说,病人的营养状态、微炎症状态与长远生存率、死亡率、并发症有着明显的关联[8]。研究表明,透析频率越频繁,患者的微炎症发生率越低、综合营养状况越好。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而言,透析频率与患者的生存状况息息相关。因此,综合考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长期生存质量,建议B、C组患者适当增加透析频率,以减少微炎症,改善营养不良,有助于降低长远并发症发病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徐世青. 5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中心律失常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34):184-185.

[2] 李娟娟,徐爱晖,胡先纬. 尿毒症肺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微炎症状态研究[J]. 临床肺科杂志,2011(6):927-928.

[3] 侯佳.不同透析方式对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和贫血的临床观察[D].新疆医科大学,2012(3):14-15.

[4] Hsu HJ, Yen CH, Chen CK,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uremic toxins and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 undergoing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J]. Gen Hosp Psychiatry, 2012[Epub ahead of print].

[5] 朱征西,陆绍强,梁碧琴,等.不同的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J]. 中国血液净化,2011(1):18-28.

[6] 李智,陈晓婉,沈阳.血液透析频率对终末期肾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J]. 中国血液净化,2011(5):59-62.

[7] Hedayati SS,Minhajuddin AT,Afshar M. Association between major depressive episode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 and initiation of dialysis,hospitalization,or death[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2010(19):1946-1953.

第7篇:血透室年终总结范文

关键词:腹膜透析; 持续质量改进;容量负荷;心功能不全;脑钠肽

良好的容量平衡是腹膜透析充分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反之不仅影响腹膜透析的溶质清除,也是退出腹膜透析的主要原因。而容量负荷过重在腹膜透析患者中比血液透析患者更常见[1,2]。容量负荷过重会导致患者长期水潴留,诱发血压升高、心血管疾病发生、体内炎性因子失调以及贫血程度加重等不良后果,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长期预后,其中心血管疾病是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的最常见原因[3-4]。因此,方便、准确地评估腹膜透析患者的容量负荷变得极为重要。近年来,B型钠尿肽原(BNP)的浓度升高被证实与心室容量的扩张和超负荷程度成正比,其水平与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力衰竭分级呈正相关[5]。我科于2012年1月―2014年4月对终末期肾病腹膜透析非冠状动脉硬化患者血BNP水平进行测定,总结探讨血BNP水平对于腹膜透析患者容量负荷及心功能评估的临床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间来我院行腹膜透析治疗(透析龄≥3个月)的患者68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28例,年龄25~78岁;透析时间6~96个月,平均(32.4±19.2)个月。原发病因包括:慢性肾小球肾炎25例,高血压肾病16例,糖尿病肾病11例,梗阻性肾病6例,多囊肾3例,痛风肾2例,间质性肾炎1例,肾病综合征1例,原发病不详3例。所有患者使用广州Baxter公司的乳酸盐透析液,双联系统管路,葡萄糖浓度为1.5%和/或2.5%,每日交换透析液在6L以上。排除以下患者: ( 1)近1个月内感染、手术、创伤者; (2)近1个月内发现急性冠脉综合征者、心包填塞者、房颤者、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器质性心脏病变者; (3)近6个月内使用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者; (4)合并恶性肿瘤、急性脑血管病和结缔组织病者。另取20例本院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者, 其中男12例,女8 例,平均年龄(50.28±12.56)岁; 既往无糖尿病、高血压、肾脏病和恶性肿瘤史。

1.2 研究方法

1.2.1 血BNP的测定 受检患者清晨空腹采血,采用酶联免疫(ELISA)方法测定。用EDTA抗凝管抽血, 2h内2500r/min离心10min, 取上清置于-20℃冰箱保存。ELISA试剂盒由美国GBD公司提供。

1.2.2 超声心动图检查:入选病例由1名经验丰富的心脏超声医生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仪器HPSONOS5500心脏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0~2.5MHz。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期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舒张期室间隔厚度(LVST)及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LVEDD反映左室舒张功能,LVEF反映左室收缩功能,LVPWT和LVST均反映左室壁肥厚程度。

1.2.3 容量状态的评估 动态记录入选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体格检查如有无水肿、体重、血压、心胸比。水肿情况分级:轻度:踝部以下水肿;中度:膝关节以下水肿;重度:膝关节以上或全身水肿。

1.2.4 心功能分级 按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纽约心功能分级(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 class,NYHA,将心功能分为Ⅰ~Ⅳ级。

1.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用Spearman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BNP水平比较 入选的CAPD患者和对照者的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PD患者与对照者相比,BNP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各组患者临床资料及血BNP水平

2.2 不同水肿程度及充血性心衰组间BNP、心胸比及超声心动图参数比较 见表2。不同心功能分级CAPD患者的血浆BNP水平变化:根据水肿程度将患者分为5组,包括无显性水肿(A组)、轻度水肿(B组)、中度水肿(C组)、重度水肿(D组)以及充血性心衰(E组),5组之间的BNP及LVD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不同水肿程度及充血性心衰组间BNP、心胸比及超声心动图参数比较

注:各组间两两比较BNP浓度,a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者分别与其他组比较心胸比,a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者与余下两组间两两比较LVEF,aP

2.3 不同心功能分级CAPD患者的血浆BNP水平。4组之间的BNP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3 不同心功能分级CAPD患者的血浆BNP水平

注:各组间两两比较BNP浓度,P

2.4 水肿及心衰治疗后BNP水平比较 见表4。纵向比较患者经治疗后,水肿减轻以及心衰控制后BNP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4 水肿及心衰治疗后BNP水平比较

3 讨论

容量超负荷是腹膜透析患者常见的临床问题,长期容量超负荷可导致左心室肥厚、高血压、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液体和钠清除不良是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识别及治疗心血管疾病有助于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些腹透患者早期对容量超负荷往往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而诊断容量超负荷和心功能衰竭主要依靠症状、体征、超声心电图、人体生物电导率等,易受主观因素影响且难以发现早期病变,所以需要一个更简便、有效及敏感的方法早期诊断腹透患者容量负荷和心力衰竭,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目前关于生物学标记物(BNP)在透析患者中的应用的研究很多,为我们评估患者容量负荷提供了一个简单准确的手段。BNP主要存在于心脏,也存在于脑、脊髓、肺等组织,心脏释放的BNP60%来自心室,在血管容量和压力升高时由心室肌细胞产生和分泌。 BNP的清除主要通过与钠尿肽清除受体(NPR-C)结合继而被吞噬或被溶酶体解除,只有少量BNP通过肾脏清除,对于肾功能中度或重度受损的患者(GFR

国外的一些研究认为,在肾脏病早期,BNP即可增高,预示血容量负荷增重,是早期心功能不全或实质性心脏功能疾病早期诊断的有力信息。近年来很多研究已经证实,血浆BNP水平与心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BNP水平越高,心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也越重。研究表明,容量负荷引起的心室压力改变以及室壁张力的增加是刺激BNP分泌的主要因素,因而bnp能反映心室的功能状态。本研究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将CAPD患者分为4组,发现随着心功能分级严重程度的增加,血BNP浓度也随着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CAPD患者BNP可作为反映腹膜透析患者容量负荷的一项生物学指标,同时可用来评价CAPD患者的心功能情况,动态监测患者的BNP水平比单次测量更有诊断价值,更有利于监测患者的容量负荷以及心功能水平。今后还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进行研究; 以及目前缺乏统一的BNP水平标准来预测容量负荷及心功能情况。

参考文献:

[1]Koc M,Toprak A,Tezcan H,et al. Uncontrolled hypertension due to volume overload contributes to higher 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 in CAPD patients. Nephrol Dial Transplant,2002,17( 9) : 1661-1666.

[2]Kalantar-Zadeh K,Regidor DL,Kovesdy CP,et al. Fluid retention is associated with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in patients undergoing longterm hemodialysis. Circulation,2009, 119(5):671-679。

[3]Aci G, Ozkahya M, Duman S, Toz H, Erten S, Ok E.Volume control associated with better cardiac function in longtermperitoneal dialysis patients[J]. Perit Dial Int, 2006,26:85-88.

[4]Chen W, Cheng LT, Wang T. Salt and fluid intake in the development of hypertension in peritoneal dialysis patients[J]. Ren Fail, 2007,29:427-432.

第8篇:血透室年终总结范文

【关键词】血液透析;转运交接单;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502-02

血液透析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主要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之一[1]。住院患者根据病情一周常需要透析3―4次,住院期间需经常往返于病房和血液净化中心。而且住院透析的患者住院原因多为肺部感染、心力衰竭、高钾血症等病情较重的患者。每年在我血透室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住院患者约有800人次,病房和血透中心需对住院患者的透析方式、体重、尿量、脱水量等大量信息进行及时、正确的传递和交接。为了保障患者转运安全,加强病房、血透中心的有效沟通,我科于2011年7月起在原有的交接程序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了血液透析患者转运交接制度,设计使用了表格式血液透析患者转交接记录单。以加强转运交接环节管理,提高护理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2年1―6月我科采用血液透析患者转运交接记录共完成住院患者血液透析转运842例,设为观察组,其中男425例,女417例,年龄18―84岁。选取2011年7―12月820例住院血液透析转运患者设为对照组,其中男416例,女404例,年龄22―86岁。两组患者均为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1.2 方法

血液透析患者转运交接记录单的设计:本着确保患者安全、明确责任、直观实用、书写简便、方便交接的设计理念,在认真研究我科住院血液透析患者的住院原因、病情特点、血液透析要求,充分征求病房、血透中心医师、护士意见的基础上,最终形成了血液透析患者转运交接记录单,于2011年12月试行,不断修改完善后,于2012年1月份正式使用。其内容涵盖患者一般信息,生命体征、透析相关要求、血管通路方式、透后是否采血等内容。设病房、血透中心人员签名栏,同一患者一张转运单,无碳复写一式两份。

1.2.1 血液透析患者转运交接记录单,使用前准备病房与血透中心进行沟通,告知当日需进行血液透析患者名单,患者接受透析治疗后,透析室责任护士电话通知陪检服务队人员需转运患者的名单,确定输送人员转运责任范围,凡病情危重、在透析过程发生特殊病情变化的患者、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者必须由透析室护士或医生与陪检服务队人员共同转运,确保转运途中安全。

1.2.2 血液透析治疗后,由透析室责任护士评估患者病情,如是否达到透析时间、脱水量、透析时血管通路方式、血管通路透后评估等,如实填写转运交接记录单,通知陪检服务队人员将患者推回病房与病房护士交接,双方在转交接单上签字。

1.2.3 定期检查、落实交接单的使用情况:将交接单的使用纳入三级质控范围,定期召开协调会,持续质量改进,将交接单使用长期化、制度化。

1.3 效果评价

通过使用透析患者转交接记录单后,收集血透转运不良事件登记资料及我院透析质量数据进行整理,同时采用我院统一制定的“住院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通过使用血液透析患者转交接记录单,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 讨论

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07年将如何解决“患者交接”问题列为“患者安全”中前三位被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认为病房之间或医护人员之间或医护各组内部交接时的沟通裂痕会导致对患者 服务严重的联系性中断、治疗不当及潜在伤害[2]。血液透析患者转运交接记录单针对急慢性肾衰竭患者透析后病情评估、透析相关要求进行记录、血管通路方式、透析后血管通路评估等透析后患者的情况一一进行梳理,结构分明、填写简捷,对患者病情及透后相关护理要点进行了规范交接,有效地把握了转运交接的正确方向,提高了患者的转运安全及降低医疗风险。

2.1 转运交接单的使用有效地减少了透析后患者转运交接中不良事件的发生。

2.2 转运交接单的使用规范了转运交接流程

转运交接单的使用,使交接流程更趋规范化、标准化,探索了多科合作的有效模式。将多科交接要点表格化,将琐碎复杂的工作简单化,有效控制了多环节工作的风险。整个交接过程条理清晰、依据明确,记录简明扼要,操作有章可循。

2.3 转运交接单的使用提高了血透室护士对住院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

住院血透患者病情比较严重,院内转运存在较大风险。转运交接单的使用,使交接内容更加细致、全面、规范,转运交接过程大部分有陪检队完成,减少了护士往返病房和血透室的时间,使护士能留出更多时间直接用于其他患者身上。填写转交接单的过程使护士对患者的病情、血管通路方式、用药、特殊病情变化、体重变化等透析治疗更加清楚明确,便于有的放矢地对患者进行正确的治疗护理,有效提高了责任护士对患者的护理质量。

第9篇:血透室年终总结范文

【关键词】 肾疾病.治疗;血液透析;肾疾病.并发症;护理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入终末期肾衰竭的老年患者越来越多,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老年人比例也呈快速增长趋势。但老年人存在着与年龄相关的生理特殊性,从而增加了透析治疗的困难。笔者通过对321例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临床资料的总结分析,提出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中常见并发症的防治与相应的护理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0年1月~2006年5月,共有794例患者在本院接受常规血液透析治疗,其中老年人(≥60岁)321例(占40.4%)。321例中男186例,女135例。年龄60~94岁,平均(67.5±5.0)岁。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119例(占37.2%),高血压肾病85例(占26.5%),糖尿病肾病70例(占21.6%),梗阻性肾病15例(占4.7%),多囊肾8例(占2.5%),痛风肾7例(占2.1%),其它病因17例(占5.3%)。

1.2 方法 采用意大利金宝AK-95及日本日机装DBB-26型血液透析机。患者透析初期行颈内静脉或股静脉置管,4~6周待内瘘成熟后使用动静脉瘘透析。每周透析2~3次,每次4~4.5h,血流量200~250ml.min,每次脱水0~4.5kg,均采用碳酸氢盐透析。

2 结果

321例老年患者透析1~96个月,平均50.5个月,转归中改腹膜透析8例,放弃透析11例。患者 在透析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有低血压、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绞痛、低血糖、尿毒症脑病、消化道出血、脑溢血、心肌梗死等。

3 讨论

20世纪90年代以前,70岁以上老年人曾作为血液透析的相对禁忌证。随着透析技术的提高,现在高龄已不再是透析的禁忌证。我院2000年前老年血液透析患者(≥60岁)占透析患者总数的19.l%,2006年上升至40.45%,年龄最大为94岁。经血液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老年患者存活率及生活质量均明显提高,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3.1 血管通路 老年患者多有动脉硬化及静脉纤细、短缺、闭塞的病理特点,手术失败率高。本组8例患者因多次动静脉内瘘阻塞,自身血管无法再利用改腹膜透析;1例因上肢血管无法利用,选择人造血管搭桥建立内瘘,现已成功使用19个月;2例实施锁骨下静脉永久置管术。为减少内瘘阻塞,内瘘术后要严密监测血管杂音及震颤,发现血栓形成及时处理。早期内瘘血栓常发生于手术24h内,主要原因是吻合的血管扭曲成死角,包扎压迫、吻合手术中损伤血管导致水肿,吻合口过小,动静脉剥离不干净或动脉痉挛,亦可见于低血压及高凝状态。措施:及时发现,立即处理,再次手术吻合,改正吻合技术,注意保温及维持血压,有高凝状态者术后给予抗凝治疗。晚期内瘘栓塞常见于早期使用尚未成熟的动静脉内瘘、穿刺和压迫止血不当、低血压和血液过于粘稠。防护措施:①严格掌握内瘘使用时间,一般内瘘成熟于术后3~4周。②要正确操作和注意内瘘护理。老年患者血管条件差、血管脆弱,首次使用要选择有经验的护士穿刺,拔针时在皮肤穿刺部位和血管穿刺孔处准确压迫止血,压力为40mmHg左右,达到在血流不间断的止血部位可以感到波动的程度。动脉止血时间15min,静脉止血时间为10min,确认止血后再用弹力绷带持续压迫止血,定期更换穿刺部位。此外,高超的穿刺技术和精心的护理是内瘘长期通畅的保证。③及时纠正低血压和血液粘稠。老年患者透析过程中较年轻人更易出现低血压,特别是循环系统不稳定的重症患者,由于出入量平衡变化更易致低血压。如果发现血压低,一边探察其原因,一边连续测定血压,持续观察循环状态;同时减小超滤速度和血流量,必要时可以输液,如不见好转,报告医师,请求处理。指导患者限制饮水和盐分摄入(

转贴于

3.2 心血管并发症 大多数老年终末期肾病患者在进入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前即有明显的心血管系统损伤,血液透析中更易出现心血管并发症,这是本组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

3.2.1 低血压 血液透析过程中,老年人较年轻人更易出现低血压,且症状更为严重。因老年人往往合并左心室肥厚、心肌供血不足等,导致老年患者心脏储备功能低下。当周围血管阻力降低时,心排血量不能相应提高,血管硬化,血容量相应不足,允许血压波动的范围小,血管充盈差。为防止老年患者血透过程中血压下降,我们采取以下措施:①控制超滤速度(

3.2.2 高血压 高血压是血透患者心血管疾病主要的但是可逆的危险因子。对于老年透析人群,血压 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可能引起低血压或心肌低灌注,所以

3.2.3 心力衰竭、心绞痛及心律失常 在透析条件相同的条件下,老年患者的心血管并发症明显多于青壮年组,包括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心绞痛等[2[ ,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其中心力衰竭主要与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以及透析不充分等因素有关;而心律失常及心绞痛的发生主要与超滤脱水引起的低血压有关。对于以上情况我们在药物控制高血压的基础上采取个体化透析,即增加透析频率,限制每次超滤量;或采用对血液动力学影响小的血液透析滤过模式(HDF),提高血液透析质量;必要时输血纠正贫血。

3.3 心理状况分析及护理 尿毒症患者普遍存在着心理障碍,抑郁症发生率较高。一部分老年患者因丧偶、经济负担重等原因更易产生悲观情绪,导致不配合治疗,增加了透析并发症的发生。临床中,我们首先争取其家庭配合,同时多与患者交流,努力提高其对血液透析的认识,鼓励患者树立信心,鼓励其适当活动,适当参加体育锻炼。 尽管改善老年维持性血透患者的预后需要多方位的治疗,但可以肯定的是,早期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是显著改善患者长期预后的唯一方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