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组合作学习经验总结范文

小组合作学习经验总结精选(九篇)

小组合作学习经验总结

第1篇:小组合作学习经验总结范文

关键词:初中化学;小组合作;应用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中小学教学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但是新课改提出的教学要求,而且也是化学教学的需要。在目前的初中化学教学中,许多教师仍然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样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也让学生在课堂教学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造成化学教学有效性不高。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化学教学中的主动性,是提高化学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法和途径。笔者结合初中化学教学实践,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方法进行实践探索。

一、科学合理建立小组,加强小组应用指导

要发挥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作用,就必须做好教学前的准备工作,进行科学合理分组与分工是保证合作学习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为此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全面了解学生情况。建立合作学习小组需要教师对全班学生有一个全面细致的了解,了解每个学生化学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智力水平、学习方式与学习习惯等情况。在尽可能满足学生意愿的基础上建立学习小组,确保小组人员和谐相处;二是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在化学教学中组建合作学习小组,要根据班级人员情况,有目的地将不同学习能力层次的学生组建为一组,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原则组建学习小组,这样能促进每个学生的化学学习得到进步。每组以4~6人为宜,各小组之间的能力水平要相当,为各小组进行公平竞争奠定基础;三是合理分工,加强指导。每个小组要设置一名组长,负责本组人员学习、作业检查、给组员进行答疑等工作,同时要对其他组员进行合理分工,使每个人在组内都有明确职责。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指导非常重要,教师应参与到各小组的学习中,以伙伴的身份指导学生,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交流讨论的技巧等内容。在指导中教师要区别对待不同能力的学生,要有耐心,多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二、进行化学理论教学,加深化学知识理解

在化学理论知识的教学中,对于一些学生通过自学能够理解掌握的知识,教师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教师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指导,通过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化学学习积极性,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这样能给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提供思考、创新、成功的表现机会。学生通过广泛的交流讨论,相互借鉴,互相取长补短,既能拓展学生的化学思维,又能加深学生对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初中化学“氧气”这一节内容的学习时,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如下:一是教师进行引导。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应提前安排布置学生进行预习,并为学生的预习制定导学案,提出本节学习的主要内容、重难点内容、讨论研究的问题及注意事项等内容,让学生通过自主预习,对本节内容有一个初步认识。二是开展合作学习。各小组根据教师的提示讲解开展合作学习,各小组对氧气的物理化学性质、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氧化反应、化合反应等内容进行交流讨论,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三是学习检测。各小组在学习结束后进行学习结果检测,由教师安排内容,组长负责监督并把结果向教师汇报。四是总结讲评。教师对各组检测情况进行总结,并回答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这样就能让学生全面深入掌握本节内容。

三、进行合作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通过进行实验教学就能让学生加深对化学基本概念、定理和规律的理解掌握,并且实验教学也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它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就要注重对各环节的安排。一是提出合作实验目标。教师要根据化学教学的内容要求,选择适合合作实验教学的内容,并对合作实验目标、过程提出明确的要求,让学生掌握实验要达到的目的;二是动手实验操作。在实验操作环节中各小组应根据实验方法步骤进行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在实验操作时,教师要进行巡视,对于出现困难或问题的小组及时进行指导,保障实验顺利进行;三是交流讨论。实验完成后要进行小组交流讨论,这也是合作学习的关键环节,通过对实验内容、方案、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等进行讨论,能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可在学习了“氧气”的基本理论后,运用小组合作方式进行“氧气”的化学性质验证实验:首先要让学生掌握通过碳和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来验证氧气的化学性质,然后根据教材的实验方案,各小组分别进行碳粉和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生成物,让学生总结氧气的化学性质。实验操作完成后各小组进行交流讨论,总结氧气的化学性质,总结什么是氧化反应,什么是化合反应,实验中有什么收获体会等内容,掌握化学实验的操作技巧与实验内容。

四、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及对策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虽然在实践化学教学中,对提高学生化学学习积极性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重要作用,但是任何学习方式和模式都有其不足之处。一是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明确分工,但每个人的学习能力、基础不同,在交流讨论中,经常是少数学习较好的学生发言,不少学生经常是“一言不发”,这就需要各小组在交流时合理安排发言人员,教师也应加强巡视,督促更多学生参与交流;二是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能力素质提出更高要求。不但要有较高的化学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验动手能力,而且还要能及时处理小组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做好协调工作等。这些都需要教师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素质,不断研究创新合作教学模式的运用方法策略,才能提高化学教学效益。

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拓展学生化学学习的思维,促进化学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合理恰当应用合作学习方式开展教学。

参考文献:

[J]王文元.初探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8).

[2]王汝洁.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5(5).

第2篇:小组合作学习经验总结范文

省市配套实验室布置以及我们的实践均表明,最佳的小组合作人数应是4人,其中又以两两成对的“四人小组”最为适宜.因为不论对于学习还是管理来说,四人小组都具有很多的好处,如:

(1)四人小组变成两人一对,可以在最大范围内实现学生的互动.

(2)省市配套实验室也只能2人成一小组,4人成一大组.四人小组有利于学生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

(3)小组规模越大,某些学生隐藏或被忽略的机会就越大,而四人小组恰好可以避免这一问题.

(4)四人小组优于两人小组的地方在于,学生有更多的主意和力量去完成任务.

2合理划分实验小组

小组的建立主要目的就在于帮助每个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因此小组的划分应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重要依据.一般情况下,应使每个小组都同时具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学生的性别、性格及单科成绩等特点进行个别调整,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组合,我们将其称之为“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原则.所谓异质小组,表现为小组成员在性格、成绩、能力、家庭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和互补性.“组间同质”即小组间尽量减小差异.使其各方面情况相当.尽量使小组之间的竞争公平、合理,尽量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初中生学习基础、学习态度能力、兴趣爱好特长等存在一定差异,这就决定在组建合作实验小组时,尽量保证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各具特色,能够取长补短,保证了小组成员的多样性,从而使小组实验活动中有更多、更丰富的信息输入和输出,可以激发出更多的观点,使全组学生形成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学生不仅在组内合作,还可在小组之间交流,进而培养合作意识,实现资源共享.在这一原则下,结合实践经验,我们推荐一种小组划分的具体方法,供同行借鉴、参考.

(1)以上学期期末考试的班级名次为依据,以40人为例,1~10名分别为10个小组的1号组长,11~20名为各组的2号组长,21~30名为3号组员,30~40名为4号组员,原则上1与20名,2与19名……搭配,然后再根据性别、性格、学科优势等再做微调.

(2)10个小组的再组合:每两个小组组成一个大组.1号组长的班名次即为该小组的序号,那么大组原则上采用1组与10组,2组与9组……的组合方式.

(3)大组座次安排:(①②③④为各组组员号)

这样的座次方式既有利于“一帮一”的小组互助,①号帮④号,②号与③号互帮,又有利于优生的发展:两个小组的①号②号挨着,可合作解决拓展拔高的疑难问题,再者将相对差的学生隔开,从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班级的纪律,也创设了后进生转化的有利条件.

3实验小组合作完成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在实验教学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它一般大于个人能力,小于集体能力.组织学生合作设计,可以使学生思维互补、设计优化,科学思维能力得到培养,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在老师的适当指导下,学生通过合作设计把握重点化解难点.例如,例如苏科版八年级上册《声音是什么》一节中可进行合作学习的地方很多:①声音的产生; ②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③气体能传声;④固体、液体体能传声;⑤真空中能传声吗?⑥声音是具有能量的等.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为了课堂效益的最大化,一般会安排①④⑤.教师在课前给出课题,让学生提前预习,明确实验目标,回顾相关知识,收集有关资料,初步完成自己的设计思路.然后,按合作小组进行合作设计.在活动过程中学生都会以自己的方式,基于已有的经验来建构对于客观事物的理解.由于学生已有经验、知识、背景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同,学生对设计方案也不相同.教师必须重视引导学生开展交流活动,使学生发表自己小组的设计方案,倾听他人的设计方法并进行客观比较和鉴别,从不同角度修正自己的设计方案.例如,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这给学生留下创造性思维空间.学生以此为课题,以实验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设计实验、交流,得出几种不同的结果.如此合作设计能扩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或抑制.从而建构起新的更深层次的理解.

4优化实验小组合作分工

实验方案确定后,在实验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应分工合作,可以围绕小组的建设给组员设置分工.即在小组内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开始时,小组长选有较强组织能力,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一段时间后则应轮流担任.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进行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记录员的职责是记录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实验数据、小组交流时的发言情况、纪律情况等;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如实验中遇到障碍,应当有的负责查资料,有的负责请教师指导等,做到人人动手,个个进入角色.遇到意见分歧,心平气和地分析、提炼,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进而提出新的解决方案,然后带着一系列新问题再查阅、再思考、再组织,如此反复、滚动,使学生扩大阅读面、知识面,最后达到实验的学习目标,形成小组的实验总结报告.如在《温度计的使用》实验中,学生用温度计测定一杯热水在相同时间内温度的变化情况时,就按学生的能力结构来划分小组:有的学生手拿温度计测定水温、有的记录时间、有的观察温度计的读数、有的填写实验记录表等.这样每个小组成员都明确自己的职责.

5实验小组成果交流

让各组代表对自己的总结报告自评,然后各组互评,评判以“实验方案是否科学,装置是否合理,效果是否达到目的,是否具有合作精神,报告语言流畅与否等五个方面作为标准”.按“好、较好、一般”三档评分,对每个实验小组的实验报告进行评选.通过学生一系列的评选,既解决了实验小组成员的沟通问题,也有效地解决了小组内的冲突,保证了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有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同时还能形成“小组内成员合作,小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

6反思

6.1实验研究的初步成果

评选之后,教师应预留一定时间给各实验小组讨论,总结每次实验的经验,成功在哪里,失误在哪里,并提出弥补的方法.这样,让每个参与者在课前查阅时扩大知识面;在实验中充分展示自我,得到发展,在课后增进团结合作.这种具体反思使学生能总结得失,认识合作精神在实验中的重要性,掌握终身学习的方法.在一年左右的教学研究过程中,我们通过理论学习,模式建构,实验研究,初步获得了一些实验结果:

(1)在物理实验 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能促进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水平的发展.

(2)在物理实验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改善学习态度.

(3)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4)小组合作学习对富有挑战性学习内容比一般性学习内容学习效果更显着.

6.2小组合作学习实施中的问题和思考

在小组合作实验过程中,教师不再是充当裁判员的角色,而是学生实验的合作伙伴、指导者、支持者、帮助者、激励者.虽然每次实验过程都由学生自主决断,但教师在组织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小组的结构优化.学生合作实验小组应该是动态的,既不能一成不变,也不宜过于频繁地更改分组情况.一般依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根据具体实验分组.如何尽最大可能发挥小组合作效果值得摸索.

(2)克服学生不均等的参与机会.在某种情况下,那些能力强和自信的学生很可能支配和控制整个实验,他们几乎包办全部实验任务和发言机会,致使一些学生在实验中无所事事,这时教师要适时介入,又不能回到包办一切的传统教学模式中.

(3)教师如何掌握介入的时机和火候.在学生合作实验中,教师要关注活动的全过程.如是否所有学生都参与,是否每组都取得满意的学习成果,是否小组成员相互支持、正确对待争论等.对实验失败的小组要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援.当然教师介入也要掌握时机和火候,不要稍有偏差就马上介入,应相信学生的协作精神,既使非介入不可,也不要越俎代庖.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相信学生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何况实验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实验过程,在这个实验过程中总结出未来要解决的类似问题的基本模式和方法,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第3篇:小组合作学习经验总结范文

中学物理是理科中较难的一门学科,一方面是由于物理学科理论比较抽象,学生理解和学习时存在一定困难,教师会选择用大量习题训练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另一方面则是物理学科实践性较强,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和运用物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主要体现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在物理教学中主要面对的教学困难就是物理理论知识教学、习题训练及实验教学。下面笔者将结合实践教学经验,提出三点建议和措施,希望教师有所借鉴,有效运用合作学习模式解决物理教学中的难题。

第一,运用合作学习模式提高理论教学质量。物理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兼具的学科,由于物理理论表达比较偏向于学术性和专业性,学生难以从严谨的专业名词中准确把握物理原理的本质。教师在物理理论教学中可以运用合作学习模式帮助学生准确把握物理理论。比如,教师在教到声现象时,可以让学生一起弹动尺子或者在说话的时候触摸其他学生的咽喉,了解声音的振动原理,并且让学生一起模拟声音的传播过程。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敲杯子,感受不同水位的杯子经过敲击后发出的不同声音,分辨乐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别。教师在课堂理论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模式,主要是让学生探讨物理理论时,能够在讨论组明确理解物理原理的本质意义,学生可以在沟通过程中相互帮助,在思考和辨证物理知识的对与错的过程中,吸收其他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长处和优势,互相分享自己认为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经验,取长补短,最后提高班级学生的整体成绩。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分工合作,在期末复习的时候,每个人负责某一部分或者某些章节的物理知识总结和复习工作。每个学生复习时都深入学习和总结自己负责的物理知识部分,认真整理重要的知识点和考点,配套相关习题练习及易错点总结等,然后所有学生一起共享自己精心准备的复习笔记和知识点总结。

第二,运用合作学习模式开展物理习题训练。初中物理教学中,习题训练是物理学科的重中之重。加强物理习题训练有助于学生在创设的物理情境中掌握物理知识的运用,并且在解题过程中积累实用解题技巧,增强考试应变能力,提高物理成绩。教师可以运用合作学习模式开展物理习题训练。比如,教师可以为班级学生安排习题训练,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习题训练和比赛,小组成员一起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定量题目,并以小组整体成绩作为每位成员的成绩。小组成员在共同解答题目的过程中,一起经历解析题意、分析题目中蕴含的物理信息、提出解题思路及结合课本知识和例题得出完整的解答过程。这个过程中,小组成员可以在每个环节发挥自己的力量,在和其他学生探讨和分析中加深对题目的理解,借鉴其他学生的解题方式,完善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最后学生一起检验解题思路的正确性,共同运用课本知识和解题技巧写出完整的解题过程。每个学生都参与了整个解题过程,并且在解题过程中看到了自己在题意解析、思路分析及计算等环节的不足或者易错的地方,学生相互帮助,都在别人身上看到值得自己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最终促进学生共同进步和解题能力提高。

第三,运用合作学习模式辅助物理实验教学。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有着重要地位,教师通过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的来源和发展,并且在物理实验中体会物理世界的奇妙。教师可以运用合作学习模式辅助物理实验教学。比如,教师在教光直线传播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孔成像实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实验流程和实验步骤,在有序的分工和合作中完成实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运用在实验教学中,可以锻炼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学生分工完成实验操作、实验结果记录及实验总结等工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综合素质。

二、结语

第4篇:小组合作学习经验总结范文

【关键词】 综合性学习 因材施教 教学实践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从教育的时代性、社会性来看,语文综合性学习方式也必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语文课程中占主导地位的学习方式。

1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五种

笔者通过实践后认为,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以下五种基本活动策略是切实可行的,也是可操作的。

策略之一:社会生活性学习。如我们每学期的家乡景区(青山湖、玲珑山)的“考察”活动,既有强健体魄的直接体验,又有感受人文美景的直接体验。又如我校分班组织的“上街头宣传创建文明城市”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语言,应用语言。每人写一份宣传方案,设计宣传传单。发传单时,讲一些礼貌语言。

策略之二:电脑虚拟性学习。如利用互联网、局域网让学生自已制作语文学习网页,编辑小作文集,制作演示文搞等,并交流演示。

策略之三:实践模拟性学习。所谓实践模拟是指通过模拟的物化世界,让学生去实践。例如:以“怎样布置我们的教室”为主题,学期初,教师和学生协商如何布置教室,成立“组委会”。首先根据需要和学生提议,设立不同性质的合作小组,如组建名人名言组、书画组、图书角组、审核组等;接着撰写广告,组织招聘活动,然后各组提交方案,组际交流;最后模拟布置,解说,全班评选最佳方案。

策略之四:进入角色性学习。如教学《叶公好龙》时,教师首先创设任务情境,引导提出把这篇课文演下来,在课文读正确、通顺的基础上,共同协商人物角色,如导演、演员、动作设计、评委、顾问等;接着学生自由选择角色,选择学习伙伴练习;然后,组织组际汇报交流。最后自由练习,把课文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加上合理的想象,组织创造性表演大赛,由学生评委评出最佳创意、最佳演员、最佳合作、最佳编剧等奖项。

策略之五:专项研究性学习。如结合课文《大自然的语言》学习,指导学生去提出问题。如提出我校周围的自然物会有什么语言?然后引导学生收集资料,调查采访,并将收集到的信息、资料加以整理,形成自已的观点,让学生策划,组织观点报告会,先组内报告,再组际交流。最后回到课文,续写课文。

2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应遵循的原则

2.1 教育性、趣味性原则。语文教育的社会性很强,同时语文学科本身的系统、规律性也无不对课程设置发生影响。换言之,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必须以语文教育观念的转变、更新为前提,体现活动主题的教育效能。但主题的教育性并不意味着灌输和说教,往往是愈见成就的教育愈具有鲜明的形象和活泼趣味的多样性。

2.2 实践性、创造性原则。知识源于实践,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首先从学生口语交流的实践开始,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机会,通过各种渠道,打通学校、社会、家庭语文教育之间的信息通道,让学生动口动身动脑,在交流、合作的体验中,在角色创造中掌握技能,积累经验,培养创新意识。

2.3 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原则。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既要服从教学计划,统筹安排,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不同,让人人都当主人而不当“陪客”。此外,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要考虑到师资条件、场地设施、经费来源以及社会需求等实际情况。

2.4 灵活性、开放性原则。灵活性来自综合性学习活动的非科学性质,开放性则是由语文学科的社会性决定的。活动的实施可以充分利用社会环境和语言实践的多样化特点以及社会、家庭多层面的教育资源,校内外结合,大小课堂并举,充分拓宽活动领域,开展灵活多样的活动。

3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操作步骤

3.1 学习的准备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工作是培养学生确认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如以阅读为主、听说读写为主或其它学习活动);提示学习要求与学习的方式方法,如竞赛式、欣赏式、游戏式、操作式、考察式、研究式、信息式、综合式等;确定组织形式,如以班级为单位还是以小组为单位或其它多种不同单位的整合。

3.2 学习的开展阶级。主要的工作是指导学习的实践;运用媒体与实际操作;获得即时的或综合的信息与直接的经验;培养协调能力。

第5篇:小组合作学习经验总结范文

[关键词] 动物实验;外科学总论;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 R3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28-0117-03

外科学总论是从基础医学课程过渡到临床医学课程的桥梁,是医学生顺利完成由学校学习到临床学习及临床工作过渡的重要阶段。在现代医学快速发展的今天,外科先进的手术器械、手术技术、手术方法不断涌现,但仍然不能替代对外科手术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只有在牢固掌握了外科各项技能的基础上,才能在所研究的领域深入发展和提高。外科学总论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一方面,实践需要理论做指导,另一方面理论又必须在实践中理解、巩固和提高。这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须经过实习、实验来实现[1]。外科学总论动物实验给这种结合提供了一个最好的平台。

1 动物实验在外科学总论教学中的意义

1.1 通过动物实验,将外科学总论所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系统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外科学总论主要讲述了无菌技术和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技术,其中无菌技术包括刷手法、泡手法、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病人皮肤消毒、不同手术部位无菌巾的铺盖方法及手术过程中无菌操作原则。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技术包括外科手术常用器械的识别和使用、切开、分离、手术视野的暴露、止血、结扎和缝合。每一种技能又有其规范操作原则及注意事项。而这些复杂繁琐的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是在开展动物实验之前陆陆续续分各章节独立讲述的,在学生们的脑海中是支离破碎的、混沌的,感觉彼此之间的联系并不大,很难将外科学总论所学知识技能和未来的临床手术建立起直观的联系。通过动物实验,学生们从准备实验开始,随着手术的进行,将所学内容形成一个完整的操作系统:病人的无菌准备、手术人员的无菌准备、手术的麻醉、手术器械的规范使用、手术刀口的切开、分离、手术视野的暴露、止血、结扎、缝合;同时手术过程中无菌原则的贯彻执行及手术过程中各人员的协作配合也得到了较好地练习等。

1.2 有利于建立牢固的无菌观念

无菌观念是每一名医疗从业人员贯穿整个职业生涯的中轴线,是所有医疗人员的根本[2]。形成和建立牢固的无菌观念,这对于医学生后期的课程学习、临床见习、实习乃至毕业后临床医疗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均有至关重要的影响[3]。在一定意义上,无菌技术的严格执行有时比手术本身更重要。通过动物实验,更容易检验出同学们对无菌技术的掌握情况及无菌观念的形成与否。在动物手术过程中,通过不断强化无菌观念,让同学们由开始的有意识去执行无菌技术,转化成一种无意识的自觉行为。

1.3 提供一个相对真实的手术模拟环境,完成由学校学习到临床见习和实习的顺利过渡

各章节讲述的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技能训练都是在各种模型上进行的,模型上的感觉和真实的躯体存在着很大差别。例如打结缝合,同学们练习的时候是在缝合盘上进行的,打结的力度只能由同学们自由发挥,因为很难用语言恰当描述,许多学生在打结时要么张力很小要么张力很大,很难准确把握。缝合用的模拟皮肤是用橡胶或袖口做成的,这两种材质和人体皮肤感觉截然不同,并且操作时手是的。在动物实验中,缝合的针感、打结的力度及在有限的手术视野中各种操作如何完成等,同时操作时必须戴上无菌手套进行,这些都需要在动物实验的过程中重新找到感觉。另外在实验模型上的练习过程中,无菌观念会出现削弱,学生潜意识中会认为即使违反了无菌操作原则也不会在模型上引起感染[4]。动物实验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全面的练习平台,从而缩短了进入临床见习和实习的适应过程,能够取得更好的临床见习和实习教学效果。

1.4 有利于一些非技术能力的培养

1.4.1有利于培养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对任何一个企业或组织来讲都是不可或缺的精髓,否则就如一盘散沙[5]。团队成员有着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他们之间的行为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因此必须很好地合作,追求集体的成功。一台复杂手术的成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任何人无法独立完成,团队凝聚力发挥巨大作用。在外科学总论的动物实验中,学生们能够轮流担任不同角色,每个人既要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又要注意和其他人之间的配合;同时在不同角色转换中体会到每个角色的重要性,意识到每个环节若出现失误都会影响手术效果,甚至会出现手术并发症及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而且每次动物实验手术的成功对于每一个同学来说都有一种成就感,更容易使同学们找到集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1.4.2有利于培养沉着冷静、综合分析判断、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激能力 手术本身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风险性,而不同的个体又有着其特殊性。学生们首次面对动物实验明显存在着自信心不足,在处理突况时学生们表现为手足无措、大脑空白,而这些表现对于一个外科医生来说是致命的。随着动物实验的开展,随着动物实验难度的逐渐增加,学生们身临其境地在活体上真实操作,去处理一次次突发事件,比如切开过程中的喷溅型出血、实验未结束时动物麻醉的清醒等。也就是在这些处理的过程中培养了同学们综合分析判断、沉着冷静处理的能力,心理素质得到很好地锤炼,这些能力即使通过大量技能操作练习、理论培训也是无法达到的。

1.4.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及爱伤观念 动物实验时,学生们面对的是一个真实、鲜活的生命。我们要求学生们对待动物要像对待患者一样,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时在动物实验过程中不断强化学生的伦理道德教育,从爱护、关心动物到爱护、关心病人,培养学生以病人为中心、为病人服务的职业意识[6]。

2 动物实验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

2.1 明确最终教学目标,强调技能操作和无菌技术学习的重要性,重视前面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

运用加强理论模式指导实验教学,在外科学总论学习的开始阶段,明确告知学生各项手术基本技能学习的重要性,并且重点强调前面技能操作的学习和后面开展的动物实验之间的关系。如果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娴熟的手术技能作为基础,通过动物实验训练,外科学总论的学习将会产生一个质的飞跃;假如前面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不能很好掌握,在动物实验的过程中将会被动地去完成,很难有较好的学习效果。学习目的的明确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同时我们通过利用业余时间开放实验室,安排专人指导,规范手术基本技能操作的每一个细小动作,为下一步开展的动物实验奠定良好的基础。

2.2 加强课前预习。

采用 “以问题为基础”(Problem-based-learning,PBL)的实验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对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人际沟通技能、团队协作精神、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独特作用[7]。所以每次实验课结束前布置下一周动物实验课内容,要求同学们在一周内预习外科学总论实验指导,熟悉动物实验操作的每一个步骤,并结合以前所学解剖学知识,明确手术部位的解剖层次及毗邻关系,并提出几个和下次动物实验有关的问题供同学们思考。同学们课下可通过翻阅相关书籍了解和本实验有关的内容,也可利用网络视频提前了解动物实验的操作步骤,这样学生们在手术时才能了然于胸游刃有余。

2.3 重视教师示教在动物实验中的重要地位

对于动物实验示教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示教老师单纯地把手术演示一遍即可,那样同学们只是被动接受,而不能发挥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3.1示教形式 我们采用边说边做的形式讲解实验步骤,讲解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不断提出问题,让同学们来思考解决,培养他们主动思考、综合分析的能力。同时临床让同学思考如果某些操作不当将会带来怎样的危险,例如结扎不牢等,培养他们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2.3.2 预见性问题的处理 结合以往动物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容易出错的地方以及在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办法,防患于未然。

2.3.3选拔职业素养高、手术基本操作规范、娴熟的临床外科医师充实到实验教学岗位上 示教老师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思想和行为在示教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学生;娴熟的技能操作、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也会对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上进心产生积极作用。

通过示教,同学们在预习中产生的一些疑惑及时得到了解决,实验步骤得以夯实,还掌握了潜在问题的解决办法,同学们对于整个手术过程清晰明了,手术的成功率会大大提高,对手术的自信心也会随之建立。

2.4 合理安排好动物实验开展的顺序

动物实验内容的安排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让同学们有一个心理及技能操作的适应过程。我们从最初的实验动物麻醉开始,让同学们首先掌握手术区域的备皮、消毒、静脉穿刺、物剂量计算、麻醉分期观察、器官插管等,这些操作相对简单但同样重要。随后开展静脉切开术、清创术、动物盲肠切除术,中间还穿插着模型换药术、离体肠端-断端吻合术,最后开展动物肠切除-肠吻合术。随着手术难度的不断提高,有着逐渐积累起来的经验和教训,同学们的无菌观念不断加强、手术操作技能不断提高、心理素质也由最初的紧张恐惧逐渐变得较为成熟与稳定。

2.5 组建实验学习小组

在外科学总论学习之初,就组建实验学习小组,将一个班大约50人分在两个实验室里,每个实验室再分5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大约4~5人。每个小组人员组成由班长和学习委员根据学习成绩、学习积极性、性格特点及男女比例等多方面合理配置,挑选学习态度端正、工作积极大胆的同学担任组长,使实验学习小组能真正发挥作用。要求每个小组根据本小组特点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按照一般手术人员分工,在5次动物实验中,5人可轮流担任主刀大夫、第一助手、器械护士、巡回护士、麻醉师,若4人组麻醉师和巡回护士由一人担任。组建的学习小组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小组,他们除了轮流承担卫生打扫工作,还要在前面基础理论知识技能操作的学习中、每次动物实验课的预习、操作及课后讨论中相互监督,相互促进,及时发现同学之间不规范的操作,及时给予指出改正,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2.6 加强巡视指导,规范其正确操作。

每个实验室同时开展5台动物手术,安排2名教师给予指导,在指导工作过程中既要放手不放眼,又要时时刻刻指出缺点与错误[8]。老师要对学生的操作严格要求,遇到错误及不规范操作要耐心给予指导,若不能及时更正他们错误或不规范的操作,就等于在他们今后的见习、实习和未来的临床工作中埋下了隐患,并积极督促他们尽快建立严格的无菌观念。

2.7 实验结束后,组织同学课下讨论并书写实验报告

课下实验学习小组组长组织小组成员讨论本次动物实验整个操作过程,各成员积极发言。首先对每个同学担任的角色进行综合分析评价,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和错误,并找出弥补不足、改正错误的方法;其次提出实验操作过程中自己的一些想法和疑问,有些疑问通过大家讨论就可以解决,有些可以重新回到实验指导教材中寻找答案,或查阅相关书籍解决。讨论之后要求每个同学书写一份实验报告,实验报告除了书写实验目的、物品准备、实验步骤外,还必须有实验小结,实验小结中不但有每个同学记录自己在本次实验中成功的经验总结、也有失败的教训剖析,他们就是在这种总结剖析中不断反思、不断提高。下次上课时由每组担任主刀的同学将各小组的实验操作情况进行汇报,最后教师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性发言,针对多数学生出现的雷同错误,可在正面讲解的同时,从反面做一些示教,以防止学生反复出现类似的错误[9]。

1959年,英国学者就已经提出动物实验的“三R原则”,即少用或不用(reduce)、最佳使用(refine)、替代使用(replace)[10]。虽然我国的医学教育目前还很难真正做到“三R原则”,但是我们可以重视动物实验,尽可能使其实现最大价值,这是对它们生命的一种尊重;现在通过动物实验夯实了我们的外科基本技能操作,全面培养了医学生外科职业综合素质,将来走向临床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患者,这也是对他们生命的尊重。

[参考文献]

[1] 周荣祥,孟庆海,刘玉河.外科学总论实习指导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2.

[2] 王瀚. 浅谈无菌术[J]. 中外健康文摘,2014,(6):83.

[3] 张世荣,刘勋,樊武等. 以学员角度浅谈无菌观念的培养[J]. 局解手术学杂志,2009,18(3):210-211.

[4] 马春芸. 浅谈教学过程中护生无菌观念的培养[J]. 科教导刊,2012,(6):222-223.

[5] 张智慧.团队精神[M]. 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1:18-25.

[6] 张国忠,译. 美国医学教育中有关动物的伦理问题[J]. 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1996,(1):183.

[7] 马建辉. 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7,27(5):1-2.

[8] 彭玉红. 手术室无菌观念的临床带教体会[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13):22-23.

[9] . 外科无菌术的教学设计[J]. 基层医学论谈,2012, 16(16):2162-2163.

第6篇:小组合作学习经验总结范文

一、问题的解读

小组有效合作学习是"345"高效优质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但在实际教学应用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如班额大导致小组成员较多,小组长的组织活动往往顾此失彼;部分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不好,不能真正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小组长组织能力有限,不能全面有效完成带领全组成员完成合作学习任务;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其他环节占用时间过多,小组合作学习的安排时间不能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仅仅局限于课堂学习,没有拓展到课外学习中,致使无法保持学生合作学习习惯培养的长效性等等。此种种原因,都将导致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不高,不仅不能完成学习任务,掌握知识,培养合作互助学习的良好习惯和合作学习的能力的目标,还将导致学生产生惰性心理,将小组合作学习时间当作偷懒的良机,从而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将会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

综合其原因,造成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不高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

(一)教师不注重小组建设。在合作学习之初,只是根据某一方面的依据(或成绩,或座次等等),将全班学生平均分成几个小组,任命学习成绩好或学习认真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而不注重分组的方式和方法,更谈不上小组的建设。从而致使小组管理混乱,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无法高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

(二)不注重合作学习内容的设计、方法的指导、实效的监控、评价的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只是机械地设计合作学习的任务,让学生合作谈论得出结论,让学生进行展示。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只注重了合作学习的结果,而不注重合作学习的过程,对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最终造成了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成为了一个或几个学生的"一言堂".好学生的观点得不到完善和升华,思路无法拓展,差学生被动接受,从而懒于思考,懒于表达,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我通过理论学习发现,现阶段国内对合作学习的价值和有效性已经相当重视,许多组织和个人都进行了本问题或类似本问题的研究,有一些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论系统。但对于"345"优质高效课堂环境下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却不多,而且对于本问题的解决没有形成系统的方法。

二、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我们所处的时代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变革,社会对人才标准做了重新的界定,创新和合作能力是人才最重要的特征。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教育界培养大批有创新和合作能力的人才。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也把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作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合作学习"是我国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和组织实施的学习方式。

(二)课题界定: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或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在行动上互相配合的过程。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营造宽松、和谐、自由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断,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善于合作交流,从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力。 研究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指出目前我国教育现状中存在着学习方式单一的问题,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美国心理学家AqHq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学生有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不同的个性心理随着学习过程的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的展开,不断发生碰撞与相融。合作学习联系的建立,为学生创造了与他人交往合作的空间,顺应了学生的心理需求·

三、理论依据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题合作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习交往理论认为,学生思维的活跃程度受课题教学氛围的影响很大,多种形式的小学讨论交流,是学生之间信息交流量增大,交流方式增多。这样有利于生动活泼课堂气氛的形成,有利于课内信息的 沟通交流,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时重要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索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相互启发。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并且指出,要"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使学生"认识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与健康向上的品格".在小组中具有不同智力水平和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成员可以互补,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实现思维、智慧上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相互团结的力量使小组成员互勉、互助、互爱。一个学生的成功同时会帮助别人成功,包括组内、组间存在着一种合作学习共同进步关系。

依据以上理论,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为: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一整套提高学生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并在实践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2、通过研究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和团结互助的精神。

3、通过研究活动的开展,探索合理分组的策略和小组长培养的策略。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依据以上研究目标和我校班级及学生情况,本课题针对小学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有:

1、小学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现状研究。

2、学习小组建设的研究。

(1)优秀小组长培养策略的研究。小组长的选择和培养,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2)合理分组策略的研究。分析班内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对本班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提高小组成员间参与学习和合作互助的效率的原始几率,为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奠定基础。

(3)学生合作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

3、合作学习建设的研究。

(1)合作学习任务设计、内容确定策略的研究。精心设计课内课外的合作学习任务,使合作学习的任务有层次性,进行合作学习任务设置的研究,针对不同基础和学习习惯的组员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以保证每个组员都能"吃得饱,吃得好""交完租子,手有余粮".进行课内外合作学习内容确定策略的研究,正确把握合作学习内容与任务。

(2)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有效评价机制的研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研究,建立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长效机制,实施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策略。将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与课堂总体评价机制相结合,引入有效评价机制,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本校四年级学生。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中主要运用以下方法:

(1)行动研究法。本课题的研究,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参与,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反馈后在进行研究,将研究成果重新再活动实践中进行再次的实践检验。

(2) 文献资料法。整理收集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文献资料,进行相关理论的学习,梳理有利于本课题研究理论资料,应用于研究活动的开展。

(3)调查研究法。在课题研究之初,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状态进行前期调查,分析得出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症结所在,有针对性地制定研究方案。研究过程中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及时调整研究方法和策略。研究总结阶段,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进行后期的调查测量,对研究的成果进行有针对性的总结和分析。

(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对实践中的具体情况及时地进行归纳和分析,找出实际经验中的规律,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从而更好地,更加理性地指导教学实践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 课题准备申报阶段(2014年11月——2014年12月)

进行理论学习,收听或收看有关的课题讲座,广泛收集与课题有关的资料,认真研究各地有价值的经验。提高理论素质,组织落实,论证课题。明确课题研究目的和任务,制定实施方案,掌握实验的步骤和方法申报课题立项并完成开题工作。

(二)课题实施研究阶段(2014年12月——2015年1月)对"合作学习"课堂模式的有效性进行探究

以课堂教学为载体,追踪教研为形式,开展实践活动与研讨交流工作,每周有教研活动,期末有总结交流文章。

这一阶段结束后,开展阶段评估工作,撰写学科组规范、实用的课题方案,形成中期研究报告。

(三) 课题反思阶段(2015年2月——2015年4月)

这是课题的关键阶段,不仅把第一阶段的成果运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反思,更重要的是,深入研究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文本问题如何提出、如何达到学习目标,以及问题的地位、问题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和发展前景。同前一阶段一样,有活动安排,有期末总结,并形成阶段性的总结成果,如教学案例、论文和展示课等。

第7篇:小组合作学习经验总结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合作学习;学习质量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法因为诸多的优点被引入中小学课堂教学中,成为风靡中小学的教学模式。

两年来,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实际情况,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发现在实施过程中有两个主要因素制约着学生的学习质量,一是如何能让学生有效地自主学习,二是如何保证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并得到提高。带着这两个问题,我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与思考,总结出一些经验,在此提出以供同仁讨论,互相促进。

一、如何让学生有效地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但我们每一节课的时间都是短暂而宝贵的,所以如何让学生有效地自主学习,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甚至学以致用,就成为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实践证明,做好下面两个前提,可以让学生的自学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

1 要求教师精心准备自主学习的辅助教程和帮助资源

如果进行自主学习的凭借仅仅是课本的话,那么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去寻找知识点并进行自学会觉得困难重重且枯燥无味,这样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自主学习的开展。所以老师可以通过课程教学网站,通过多媒体形式来精心准备辅助教程,这样可使学生更加直接、清晰地定位我们所学习的知识,更有效地吸收新知识,这样既节约了学习时间,又提高了学习质量。

2 要有设计精良的学案

学案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一个良好的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能为学生达到高质量的自主学习提供有效途径。它能够明确向学生提出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学习任务和学习步骤,引导学生完成—个个老师精心设计的学习任务,从而完成个人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学习和小组作业,并从中吸收、掌握新知识,最后学会运用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二、如何保证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并得到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一个突出贡献在于它强调团队内部组员之间的互相帮助和分工合作,使团队成员共同进步。也就是说能否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方法,使小组成员得以全面地学习与提高,这是检验该学习方法是否成功实施的重要标准。

要保证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并得到提高,关键在于要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小组学习,在不断总结经验与实践验证中。提高学生的小组学习参与度。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并得到提高,核心是教师要制订小组合作学习合理的、严密的实施细则。任何事物要能够有效地实行,必定要求具备与之相对应的一套规章制度,小组合作学习亦是如此。

1 引进竞争机制

无论何时何地,良好的竞争氛围总是能够活跃学习气氛,增强学习动力,激发学习热情,从而使学习效果得到巨大的增益。那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可以引进小组积分排名榜,促使学习小组之间能够形成良性竞争,明确小组的计分方式,对得分与失分进行详细的说明,打击懒惰者,鼓励全员学习、讨论发言和创新思维。

2 组长责任制

(1)组长在组织队员的进行自主学习,并进行适当监督,确保每位组员都完成自主学习任务;

(2)在小组合作任务中,组长要起到组织领导作用,对任务合理分工,确保组员各司其责,各有所得,任务难易适当;

(3)在小组讨论中,组长要起到组织作用,鼓励队员发言,督促组员积极参与;

(4)每节课组长都要填写合作学习反馈表,总结本课本小组的学习情况,并对各组员学习态度、学习状态及学习结果进行客观评价,方便老师与存在问题的学生及时进行沟通。

3 小组交叉监督

交叉监督的小组双方分别派一名同学查看对方小组组员的自主学习完成进度,并且进行评分,以便与组长监督相结合,进一步确保每位组员都能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4 拥有恰当的奖惩机制

老师小小的褒奖。对于学生来说却是意义重大的激励,老师的一句批评,也总是能给学生以警醒的作用。老师要机智地运用奖罚机制。给予表现好的学习小组以鼓励。例如把该小组评为“最佳团队”,把表现突出的学生评为“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把进步最大的学生评为“最有前途新人”,并留影挂到课程网站中去,这样既缓和了气氛,又能激励学生追求进步,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学习和课堂学习。

第8篇:小组合作学习经验总结范文

【摘要】  为了激发学生的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某校对医学五年制解剖学实验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核方式作出较系统的改革。

【关键词】 改革 实验考核 互动教学 教学效果

解剖学是一门医学基础的形态学科,在其教学活动中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因此,实验课教学在其教学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解剖学实验课教学对医学生今后的临床课程及其它基础课程的学习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随着科技和人类的进步以及医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解剖学的教学面临许多新的课题:教学模式的转变,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等等,尤以实验教学为甚。如何使解剖学教学适应新形式的需要,是广大解剖教学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任。为探索解剖学实验教学的规律,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我校五年制医学本科班的解剖学实验教学作出大胆的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调整教学课时分布

解剖学教学活动分为理论课教学和实验课教学。解剖学实验课又分两部分,一部分为系统解剖实验课,另一部分为局部解剖学实验课。

系统解剖课一般安排在第二学期进行,其理论课安排在多媒体教室讲授,实验课分批分组在解剖学小实验室完成(每批约120多人,每批分6组,每组约21人)。系统解剖学课传统的课时安排为:理论课/实验课=2:1(总学时为120学时)。为适应解剖学教学新形式和新教材(全国统编、人卫出版社出版的五年制系统解剖学最新版),学校将系统解剖学教学活动的课时调整为:理论课/实验课=56/66(总学时为126学时)。通过总课时的调整,加大实验课时的比例,利用课余时间开辟尸体解剖开放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巩固强化理论知识。

局部解剖学课一般安排在第五学期进行,其理论课安排在多媒体教室讲授,实验课分批分组在解剖学小实验室完成(每批约110多人,每批分6组,每组约18人)。由于尸体来源紧张,理想的局解实验课教学模式(课堂尸体解剖)难以实施,参照兄弟院校,我校传统的局解教学活动安排为:理论课/实验课=3:1(总学时为80学时),实验课以解剖操作录像、课堂游离标本及陈列标本观察为主。从历年局解考试成绩、课堂标本考查和学生教学反馈意见来看,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随着科技和人类的进步,高等医学教育对解剖学的教学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从知识传授型向能力培养型转变,把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寓于教授解剖学知识活动之中。为此,自2000年以来,我校对局解教学作出调整:增加实验课的比例,理论课/实验课=2:1(总学时为54学时);利用课余时间开辟开放性实验,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提供尸体解剖操作机会,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2 教学方式的改革

解剖学是一门医学科学的入门的专业基础课,据统计,医学临床课程的专业名词有80%源自解剖学。人体结构复杂、形态多样,因此,在学习解剖课程的过程中,须学习、掌握的新的医学专业名词较多,甚至多达每堂课(2学时)200多个,记忆的内容教多,学习的任务非常繁重。解剖学的教授非常依赖实验课的教学环节,而传统的解剖学实验教学方式是要求学生先预习,熟悉实验内容的相关理论知识,进入实验室后,在教师指导下对标本进行观察,以便更好的帮助及深化记忆理解,课后再复习回忆,以期巩固实习效果。然而,医学生学习负担重、科目多,真正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较少;另一方面,有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较差或心态浮躁,易受外界社会因素影响,难于静下心来学习,因此预习和复习便成为空谈,仅是考前突击复习一下,结果考核成绩及学习效果均不理想,而学生则反映解剖难学、难懂。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形成一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和合理应用教师的主导性的"互动实验教学"方式。具体为前一次实验课教师提出下一次实验课的内容、目的和要求,学生分组预先预习,确定实验重点观察内容,设计实验操作规程;实验课堂上学生分组(每小组4~5人)讲述标本,操作解剖尸体(小组成员相互补充),小组间相互探讨、交流;教师指导检查,结合临床应用知识或予知识点于解剖歌诀、故事进行小结。自2002年实施上述教学方式以来,总体上来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普遍提高,客观上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研究设计、实践操作的能力。

3 更新教学手段

作为医学基础学科的人体解剖学,其研究对象是人体,而人体结构复杂、形态独特而非简单的几何形状。实验教学在解剖学的教学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解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人体形态结构;各器官、结构及组织的位置、毗邻、血供、淋巴回流及神经支配;身体各部由浅入深的层次。传统的实验教学手段主要是"挂图、模型、录像加标本",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教学手段不断出现,已由电动模型发展到CAI(计算机辅助教学),甚至是人体断层计算机三维重组技术的应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已不能满足现代的解剖学的教学需要,为提高教学效率,我校在原来的基础上不但丰富教学手段。如教师在讲解陈列标本(装在密封的有机玻璃缸中)时,不能直观指示标本的有效部位,往往出现教师拿着标本缸示教一通,学生还是不能明白,我们给教师配备了激光教鞭后,利用激光的穿透性和有颜色的特点,教师可利用激光教鞭直观的指示标本的结构和有效部位,学生一眼就明白。在学习脑干内部结构和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时,学生普遍反映难懂。由于脑干标本小、结构成份特殊,很难做成显示内部结构的实物标本;而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比较特殊,不可能做成实物标本;我们购进脑干内构和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的电动模型,使用后,学生乐于接受,反馈的效果较好。

4 改革考核方式,客观平定学生素质

解剖学是一门直观性很强的形态学科,传统的单靠一张考卷已不能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实际动手能力,通过几年的努力和探索,我们建立了新的考核方式:①增加解剖学考核中实验考核分的比值(系解实验考核分占总评的30%;局解实验考核分占总评的40%);②增加实物标本考核(分期中和期末实物标本考核,各占实验考核总分的30%);③开设课堂讨论、提问及操作的考核(占实验考核总分的40%)。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以兴促学,以趣促思(思考问题),以思促练,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明显地提高了教育效率。

通过对医学五年制解剖学实验教学的教学计划、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的改革,在我校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实验教学机制,激发学生的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综合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赵小贞.解剖教学改革研究.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3,5(4):375~376.

2 袁玉林.临床医学五年制解剖学实验课的改革与实践.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3,5(2):173~174.

3 陆国明.人体解剖学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3,3:40;51.

第9篇:小组合作学习经验总结范文

(一)教学分组

根据实验前学生的篮球成绩、学习动机和兴趣、身体素质等情况遵循“组内异质,组内同组”原则进行分组,使小组内成员在成绩、性格、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性,各组间的整体水平相当。每个小组成员以3~6人为宜。考虑本次试验的总人数,每个小组暂定5人。在实验过程中,小组成员人数保持不变。

(二)教师授课

初中篮球教学内容包括运球、传球、上篮和投篮。课前,实验班的教师围绕教学内容设置一些问题,如传球的动作要领、特点、容易犯的错误、该如何纠正等,同时给学生提供一些收集材料的线索和途径,让学生自学。课堂上,教师讲解示范要求时间短、效率高,为小组活动留下了更多时间。

(三)小组学习和练习

小组学习阶段,教师要进行教学巡视,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小组和个人进行指导和帮助,将全班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生的个体发展相结合。针对教师设置的问题,小组成员查阅资料,分配任务,开展合作活动。教师随机抽查学生,以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认真学习。此外,小组成员相互检查同伴的动作情况,遇到问题先请教同伴,对错误动作及时改正。

(四)小组竞争

小组成员掌握动作要领后,进行小组间的测试和比赛,如投篮比赛、运球测试等。对取胜的小组给予表扬和奖励,并把小组成绩和个人成绩进行加权计分,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同时,还可以让掌握较好的小组或个人进行示范、讲解。这既是对表现较好小组或个人的鼓励,也是对学习相对较差小组和个人的鞭策。

二、实验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篮球学习兴趣调查及分析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对篮球的学习兴趣有了很大变化(见表1)。实验班与对照班相比,学生对篮球课兴趣强烈的高出16.2%;对篮球课兴趣比较强的高出3%;对篮球课兴趣非常差的低6.4%;对篮球课兴趣比较差的低5.9%。可见,采用合作学习方法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篮球学习兴趣。

(二)合作意识与能力调查测试结果

实验后,通过问卷调查统计相关数据。数据显示,采用合作学习模式的实验班与采用传统模式的对照班经过t检验发生了显著变化,表明实验后两班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有较大差距。从表2来看,实验班的平均分比对照班高13.6,表明采用合作学习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小组成员为完成共同任务,明确责任分工,互相支持、配合、帮助,齐心协力,共同提高。可见,采用合作学习方法能很好地唤醒学生潜在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三)技能水平比较分析

学生篮球技能掌握情况测验主要对学生运球、传球、投篮、上篮四项基本技能进行测试,并由有经验的教师担任评委。表3显示,实验结束后,实验班与对照班的t检验发生显著变化,表明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篮球技能水平有了较大差距。对两班学生的篮球技能进行测试,实验班的平均分高出对照班14.5分,表明合作学习模式更加有利于学生掌握篮球技能。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积极主动学习,平等交流,团结互助,为集体荣誉共同努力。小组讨论时,可以帮助同伴巩固正确动作,纠正错误动作,解决疑难问题;小组骨干成员讲解示范时,其他成员可以一遍一遍回想记忆动作要领,巩固技术要领。因此,采用合作学习方法对学生掌握篮球技能和提高篮球成绩有显著效果。

三、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是合作关系,师生之间是帮助和被帮助关系。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与他人合作,主动构建知识。本次调查针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篮球学习兴趣、篮球学习成绩、篮球技能水平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班学生的篮球学习兴趣、篮球学习成绩和篮球技能水平都高于对照班。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合作学习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篮球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大幅度提高学生的篮球技能水平。

(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