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党的基础知识体会范文

党的基础知识体会精选(九篇)

党的基础知识体会

第1篇:党的基础知识体会范文

党支部书记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组织者和带头人,是基层党建工作的“灵魂”,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支部书记的综合素质,作为党支部书记,一定要牢记自己的职责,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公司机构体制改革之后,作为一名新党员,有幸被选举为保定公司北部片区党支部书记,通过本次党建培训班的学习,感触颇深,收获良多。

一、学思践悟,扎实党支部理论知识水平。《中庸》里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就要求我们要学思结合,层层递进,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培训过程中,老师带领我们系统学习了党史、党章、精神、工会工作等日常工作内容。在此之前,对党建工作的认识还是肤浅,总认为做好党员管理、活动组织和宣传报道就完全足够,但通过对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切实发现自身在专业理论知识方面有很大欠缺,可以说是越学越不自信,越学越丰富,进一步消除了过去个人在党群工作实务中的一些思想误区和理解错误,更加深刻认识到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支部书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下大功夫来补强知识,刷新技能。

二、学以致用,夯实党支部基础工作。培训过程中,通过河北公司党委工作人员的讲解,和兄弟单位党支部书记交流,发现我们在党支部基础工作方面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尤其是我们新成立的党支部,在支部建设、规章制度和基础工作方面存在短板,诸如基层党组织相关机制,党支部书记职责履行和党支部达标晋级管理、党员量化考核等方面亟待具体落实。看似繁复琐碎的基础工作,但我想只要我们运用本次培训所得,充分发挥党支部的作用,这些基础工作的建立和完善,应该是一劳永逸的过程。律己足以服人,身先足以得人,通过此次培训学习,我会在党支部书记的工作角色中,积极组织,认真落实,严格按照三会一课、三化三一等内容的要求,在公司党委的帮扶指导下,扎实规范基础流程,逐步夯实党支部的基础工作。

第2篇:党的基础知识体会范文

关键词:党员干部;实效性;教育规律;学习纪律

【中图分类号】G420

对党员干部进行培训,是党不断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的、提高执政能力主渠道。特别是,作为全党构成中绝大多数构成的基层党员干部,他们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者,是党的形象代言人,是社会矛盾冲突的直接解决者和参与者,是我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想信念基础,他们的理论水平和能力高低直接影响着党的政策在社会各领域的开展,因此,切实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实效性,对保持党的纯洁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 当前,基层党员干部培训的现状

1、党员干部素质提升不明显。培训过程注重形式,对在党员干部中存在的党性修养问题解决不够,导致了整体素质提升缓慢:信仰缺失,宗旨意识淡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缺乏、思想庸俗化,抗腐蚀的意志薄弱;思想解放不够,创新意识不强,部分党员干部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对科学发展、改革发展重要性缺乏认识动力;服务意识不够强,工作落实力度不大,党员干部公仆位置摆不正,工作中语气生硬、态度差,造成群众对基层党员干部的服务很不满意;领导艺术及其管理、服务社会的经验欠缺,大多基层干部应对层出不穷的各种社会问题的经验和能力不足,加之生活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党员干部形象失范。

2、培训组织工作及管理工作缺乏科学性和纪律性。表现在:党员干部培训组织工作涉及组织、纪检、用人单位及培训机构,权责不清,没有形成合力,造成被抽调的党员干部对培训缺乏知情选择权、个人意愿与需求被弱化,干部参训热情不高;对培训对象的学习情况考核较难,缺少有针对性的量化考核细则,也得不出定性的考核结果,特别是培训组织管理松散,致使基层党员干部普遍存在对培训敷衍现象;部门或行业自行举办培训混乱,客观主观上造成培训形式化、经费浪费、资源浪费等后果,特别是对党员干部培训基础的党性修养、基础理论教育严重缺失,使得党员干部培训等同于企业技能培训。

3、缺乏对成人教育规律的认识,教学方式创新能力不足。党员干部培训对是成人的继续教育,而现在普遍沿用普通学历教育的教学方式,又由于缺少量化考核,导致培训教学效果不理想,表现在:以知识传授为导向,存在与社会实际相脱节的课程建设误区,现有课程设置存在重基础性、学术性忽略了党员干部的职业特征,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对其素质提高的需要;以职能分科为参照的课程结构缺乏整体联系,各科之间存在着相互割裂,直接影响了知识的运用;教学方式不能完全适应成人学习规律要求,由于成人学习的自我主体性、个性化和实践性特点鲜明,现有的讲授教学、考察教学其本质是灌输式,抑制了培训学员的主体性。

二、党员干部培训需强化的几点认识

1、明确入党的自愿性,严肃党的纪律。加入中国共产党必须是自愿的,并严格遵守党的纪律,而党的纪律是全体党员必须严格遵守的行为规则,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保证。一则党的纪律是以全党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基础;二则党的纪律对每个党员和党组织都有普遍的约束力。而对全体党员进行培训教育,是党提高党员素质的重要手段,更是保持党的组织性和纪律性的重要体现,要解决党员干部培训中松散的组织管理带来的不良影响,就必须明确党员身份、严格执行党的学习纪律,以此保持党的纪律的严肃性,保证党组织的严肃性和整体性。

2、加强学风建设,以良好的培训风气促进学风建设。学风问题是党性党风问题,学习透视作风。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关键要解决学习态度不正的问题。对党员干部进行有组织、定期的培训,是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重要手段,是塑造全党学风的直接手段和直观感受,必须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学风建设,保持和展示党的良好组织形象。

3、科学分类党员的职业特征。对党员干部培训教育要做到与党员工作实际结合,科学分类普通党员、干部党员、公职党员、新党员的职业的工作时间和空间特征,根据实际工作对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及其所取得的经验进行分析,制定分层、分类的培训课程和培训计划,使培训针对性和基础性相结合、更加符合实际。

三、把握成人学习规律,提高培训质量

党员干部培训过程实质上是引导成人自主学习的过程,为此在进行培训课程的设计和管理中,必须把握成人学习的规律。

1、充分利用成人已有知识和经验在学习中的积极方面。党员干部原有知识和经验对其学习有双重影响,即有利于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但也可能成为进一步学习的障碍,特别是学习内容与原有有价值观发生冲突,接受新观点、新思想阻碍较大,必须最大限度地扩大原有知识和经验对当前学习的积极作用而削弱其消极作用。为此,首先要主动激发其对过去的经历的回忆,掌握教育的主动性;然后,启发对这些经历进行反思,检讨这些经历的成功与失败之所在;最后,引导发现缺少的理论、方法和工具,从而进入学习理论、技巧、方法和工具的过程,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2、利用成人学习的选择性较强的特征。清楚的认识到成人的学习从属于工作,在坚持党性锻炼的基础上,充分认识成人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价值观为尺度,来判断培训发出的各种信息的正确与错误的规律,利用成人自身的思考方式和需求进行选择性接受外来信息的特征,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

3、根据成人学习的生理特征,创新课堂教学。成人在接受教育培训的过程中是通过自己的感官来接纳各种信息的,接纳信息过程中,也是认识、思考、识别、取舍的过程,只有入耳、入眼、入脑、入心、入行动,才算真正的接受,根据成人五官在学习时的知觉比率规律,创新课堂教学,增加视觉和听觉的比率,引导其思考、理解及内化。

参考文献

第3篇:党的基础知识体会范文

(一)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工作

4月初至6月底,党校积极认真地组织了第九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共培训学员4732名(其硕士357人,教职工26人)。

本期培训中,我们注重加强了以下几项工作:

1.实行民族生单考制度。考虑到民族学生由于汉语掌握程度不尽相同可能影响笔试效果,为保证在民族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力度不减,在考核中,除更加注重衡量民族学生培训期间接受党性锻炼的效果外,在结业考试中对民族学生还试行单设考场、闭卷与开卷相结合的笔试制度。

2.进一步规范结业考试的组织工作。为使结业考试更客观地反映培训班的整体教学质量,在考试前,组织各分校开展考前动员,严肃考风考纪,对抽调的200余名监考教师和考务人员进行考前培训;在考试期间,组织各分校负责人成立巡考组,抽调相关部门和各基层党委的部分负责人组成督导组,形成了监考、巡考、督导协同工作、紧密配合的考场纪律和考场秩序维护机制。

3.选点开设诚信考场。为了加强党校优良学风建设,在自愿申请的基础上,党校将葡萄酒学院分校学员所在的2个考场列为诚信考场,实行全程免监考,展现了党校学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展示了党校教育的育人成果,达到了预期目的。

(二)新生党的基本知识培训

随着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规模的逐年扩大,对如何保证培训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党校经过校内外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在总结2006年新生入党知识教育的基础上,在新生中正式开设了党的基本知识培训班,与已经开设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和预备党员培训班共同构建了我校“以两级党校为基础的党员发展前后三级递进式教育培训体系”。 中国教育查字典语文网 chazidian.com

党的基本知识培训班在学院(系)党委(党总支)的领导下,由党校各分校独立组织实施。通过课堂授课、电化教学、自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使4700余名学员认识了党、了解了党,激发了政治热情,明确了努力方向,坚定了以实际行动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的决心。

(三)支部工作实务培训

为了进一步提高基层党支部的工作水平,促进基层党支部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与林学院党委共同举办了党校第三期党支部工作实务培训班,结合支部工作的理论与实践以及党的十七大精神对32名基层党务干部进行了系统培训。培训班采取听专题报告、自学、分组讨论等教学形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我校党务干部培训工作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二、师资队伍建设

(一)组建了党校兼职教师队伍

党校教育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资队伍的合理构成。3月份,党校在全校范围内通过自愿报名、单位推荐、组织遴选等程序,选聘了包括领导干部、政治理论课教师、有理论基础的党政干部、离退休同志和学生政治辅导员在内的74名兼职教师,组建了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为提高党校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举行了党校教师集体备课会

第4篇:党的基础知识体会范文

在高校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对于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推动学校事业发展、促进党员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创建高校基层学习型党组织是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必然要求。高校是人才的汇聚之地,是各种思想文化的集散之地,也是新思想新观念的发源之地。在高校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积极探索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有效做法和长效机制,使高校党组织永葆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对其他各类党的基层党组织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

创建高校基层学习型党组织是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建设高水平大学的任务还十分艰巨;高等教育大规模扩招后,教学基本条件建设明显滞后;建立以市场为导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任重道远,这些都对高校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创建高校基层学习型党组织,有助于高校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新的举措应对面临的挑战,以新的思维解决崭新的课题,从而推动学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创建高校基层学习型党组织是促进高校党员全面发展的内在需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项重要内容,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实现党员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可以促使广大党员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非无产阶级思想的侵蚀,筑起思想上的钢铁长城;可以促使广大党员自觉做到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不断促进自身全面发展,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可以促使广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奋发有为、求真务实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教育改革的大潮和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中。

第5篇:党的基础知识体会范文

时间,确实是个琢磨不透的东西:如果不是因为事件,如果不是因为记录,昨天、今天和明天也许根本不会有什么不同;然而又有哲人说:“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时间确确实实是存在的,而且是永不停止的。不仅是时间,世间万物大都以看得见或者看不见的姿态发展变化着。比如,中国***的性质;比如,保持党的先锋性;比如,党的阶级基础等等。

我也是到上最后一节党课的时候才意识到那一节课已经是倒数第二节了,倒数第二节党课,我们学习“中国***的性质”。党的十七大通过的《中国***章程》,对党的性质表述为:“中国***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从这个定义中我们不难发现党的先锋性质被放到了最开始的位置,保持***先锋性质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那么我想你一定要追问“怎样保持中国***的先锋性质呢?”若是从前,我可能会说“请百度”,不过现在,在系统学过了党的性质的课程之后,我想我能给出一点想法。

首先,要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我们知道,政党都是建立在一定阶级基础之上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也不例外。工人阶级是***的积极基础,自然而然,中国的工人阶级就是中国***的阶级基础。列宁说过:“党是阶级的先进觉悟阶层,是阶层的先锋队。”中国***由中国工人阶级中具有****觉悟的先进分子组成,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因此,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是保持党的先锋性的首要条件。为此,我们一方面要坚持工人阶级的基础地位不动摇,另一方面又要用发展的、辩证的眼光看问题,与时俱进地理解“工人阶级”这个概念。以前我总是幼稚地认为工人阶级就是那些在国有企业工厂里上班的人们,想来着实可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终于清楚工人阶级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群体,而是一个与时俱进的阶级。进城的农民工,私营企业的打工仔,建筑公司的工程师……诸如此类的新兴工人力量也日益成为工人阶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另一方面,要增强工人阶级的素质,使广大工人阶级日益成为有文化、有知识、有技术、懂科学的高素质阶层。只有这样,工人阶级才能在科技日新月异,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时代始终代表最先进的生产力。

第6篇:党的基础知识体会范文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

当今,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已成为人们眼见的事实,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文章将围绕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领导中国人民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展开论述。笔者认为,中国共产党能做到清醒和自觉是其关键。

知识分子建党是初步基础

“知识分子”是一个近代词汇。关于“知识分子”这个概念的来源、内容和特征,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如台湾大学社会系的叶启政教授认为“知识分子”这个词是西文的译语,学者余英时则认为“知识分子”是中国古代“士”的继承和延伸。如今,关于知识分子的定义,国内外的主流看法是:受过专门训练,掌握专门知识,以知识为谋生手段,以脑力劳动为职业,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群体。知识分子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受过专门训练,掌握专门知识,以知识为谋生手段,以脑力劳动为职业,与社会中其他阶级不充分整合的、不依附于现存体制的、相对独立的社会阶层;第二,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历史上,《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实行了一系列新政,其中一条主要内容是废科举、办学堂、派留学。于是在此后几年,中国新式知识分子的队伍壮大起来,这是当时中国社会阶层发生的一个重大变化。与当时的农民、买办、民族资产阶级和旧官僚等社会阶层偏重于经济利益不同,知识分子群体具有更强的社会责任感,对国家的出路和前途更为关注。另外,由于知识分子文化层次较高,所以在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的道路上,知识分子相对于其他群体更加清醒和自觉。

十月革命的发生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最先受影响的就是当时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南陈北李、相约建党”,陈独秀、都是曾经留学日本的新式知识分子,虽然说中国共产党是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政党,但其最初建立却是当时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促成的,而且知识分子在以后的党内一直都有较大的影响,所以中国共产党始终具有知识分子阶层所特有的社会责任感,在国家的前途上也有相对开阔的视野和清醒的认识,所以在领导人民实现国家独立富强的道路上能做到高度的清醒和自觉,这就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初步基础。对比太平天国运动,这个基础就更加容易使人明白了。如“天京事变”体现了农民群体很难摆脱迷信、特权等封建思想,很难有开阔的视野建立一个全新的不同于封建制度的新制度,很难把自身利益放在民族、国家以下,因此也很难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领导者。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现实条件

仅仅通过知识分子建党,还只是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提供了一种可能,真正把这种可能变成现实的,是中国共产党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个强大的思想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它以无以伦比的强大理论说服力阐述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趋势和人类社会的结构及发展规律,使中国共产党在总体上能自觉做到按规律办事,从而为能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现实的条件。

马克思主义由三部分组成: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首先研究了自然哲学,指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是在一定的规律中运动,而人的思维意识是能把握这种规律的。马克思主义在自然哲学的基础上,运用研究自然哲学得出的结论来推广到研究人类历史,从而揭开了“历史之谜”,指出人类社会也和自然界一样也是在运动的,而且也是有规律的。在详细分析了人类社会结构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找到了这个规律:即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然后,马克思主义从资本主义社会的细胞—商品出发,步步深入,层层推进,以细致入微的分析研究和无可辨驳的逻辑说服力,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从而阐明了现实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揭示出资本主义最终要被社会主义社会所代替的规律。最后,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做了科学说明。

另外,马克思主义的一些立场和观点如生产力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观点还给人们提供了认识人类历史和社会的角度。马克思主义理论视野宏大、思维开阔、结构严密,自问世以来,便以巨大的理论魅力征服了世人。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并深入学习研究,后来又把它和中国实际相结合,这些就必然使中国共产党能自觉的按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办事,虽然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党在一定时期内出现过失误,但总体上能保持在一种清醒的状态,这就为中国共产党能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现实条件。

党的性质和宗旨是有力保证

一方面,从管理学的角度讲,充当任何组织或群体的领导者,必然在道德和能力方面有一定的要求,这是组织或群体的本质、特点和目标任务等决定的。像中华民族这样一个大的群体,要担当好其领导,使她实现伟大复兴的目标,这必然会对这个领导者提出更高方面的道德和能力要求。这种要求是对中华民族这个领导者自身条件的要求,无论谁担当这个领导者,都必须达到这个要求,否则无论外在条件再好,也不会实现中华民族这个群体复兴的目标。实践证明,就是纯粹从管理学的角度讲,中国共产党担当中华民族这个群体的领导是完全合格的。从道德方面讲,中国共产党把自已的宗旨定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本着对中华民族高度负责的精神,严格要求自己,从不谋自己团体的私利,时刻警惕不使自己蜕化成一个特殊的利益集团,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并把要使自己“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写进,这说明,在担当中华民族这个群体的领导者上说,中国共产党在道德要求方面上是完全合格的。

另一方面,从能力要求方面讲,中国共产党也是完全合格的。中国共产党多年的建党实践,使党在性质上成为了“两个先锋队”,即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始终坚持严格的入党标准,保证党员的先进性,从而保证了党的整体能力水平;另外,人类社会已由农业社会过渡到了工业社会,工人阶级是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先进阶级,是处在成长中的阶级,中国共产党把工人阶级做为自己的阶级基础,本身就保证了她有自觉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能力。

在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都做出了切切实实的业绩,这充分证明党是“德才兼备”的合格领导。党的道德和能力同时也决定着中国共产党总体上能做到清醒和自觉,这就为她能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符合国情是落脚依托

中国是一个大国,从历史上看,当一个中央政权后,因为其大,中国立刻就会面临一个艰难的统一问题,如果机遇不好,很可能几百年都不能把国家统一起来。如东汉中央政权后,中国经历了几百年的分裂和战乱。当然,也有机遇好的时候,如隋朝末年,唐朝就很快结束了分裂的局面。中国最近的一次中央政权是1912年清政府的,但在经过仅仅三十几年的分裂和战乱,中国就很快在1949年实现了国家的统一,这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个历史功绩要归功于中国共产党,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把马克思主义做为指导思想并在行动上动员工农大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使中国人产生强大的思想凝聚力。“凝聚”这个状态是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最可贵的东西,如果大国没有凝聚力,一盘散沙,那么她甚至可能还不如一个小国家好!“凝聚”最重要的是思想上的凝聚,思想上的分裂往往就会导致组织上的分裂。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这个科学的、具有强大理论魅力的思想做为指导思想,并进一步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而使中国人有了强大的思想凝聚力,这个思想凝聚力很快又在组织上显现出来,使中国共产党成为组织性、纪律性强的一个团队。

历史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用较短的时间结束了清政权后中国陷入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国家统一,从而最终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提供了落脚和依托。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完成这个历史的丰功伟绩,是因为对中国国情的认识是清醒的。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成功的思想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中国共产党在认清国情的基础上,在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上形成的。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是一首宏大壮丽的凯歌,使中华民族能以崭新的时代面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也为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这必然以不朽的丰碑永远留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第7篇:党的基础知识体会范文

中图分类号:D267文献标识码: A

2013年,我们党支部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认真学习,提高素质,切实加强支部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

1、认真贯彻、深刻领会局党委党建工作会议精神,认清发展新形势,明确工作新思路。

年初,局党委召开了文广系统党建工作会议,局领导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会议指出,201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创新争先突破年”的要求;局党委提出了“创新党建工作思路,推进文广事业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健全“学习教育机制、党建工作责任制、党组织工作制度”,抓好“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的年度党建工作总体思路。我们正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一个特征鲜明的关节点。会议结束以后,我支部立即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局领导的重要讲话。通过学习,大家一致认识到,加强和改进党支部的建设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大家明确了当前我们面临的新形势和今年党支部建设的新思路。在明确目标任务的基础上,我们制订了年度党建工作规划和实施计划,并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2、强化对党的基本理论、法律法规和专业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整体素质。

年初,我们支部围绕学习计划,有计划地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认真学习《》,组织全站人员学习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结合党风廉政建设,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内容。为提高全站同志的岗位技术业务水平,我们又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认真学习岗位专业技术业务知识。在开展“读书修德、思廉创新”主题活动中,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认真阅读《干部从政道德读本》、《细节决定成败》,还要求全站党员干部和职工认真学习《有线电视技术》等业务书籍。在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同时掌握更多业务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本领,提高业务技能,提高服务水平,提高综合素质,以适应改革和发展新形势的需要,为“创新争先突破年”的宏伟目标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规范管理,夯实基础,切实加强党支部组织建设。

1、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增强党支部的战斗力。

(1)、要求支部领导班子按照“学习、团结、廉政、求实”的要求,切实转变作风,努力形成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思想品质,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解放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

(2)、以争创先进党支部和党建工作示范点为抓手,落实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

为切实加强党支部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我们始终把争创先进党支部和党建工作示范点列入支部工作重要议事日程,明确指导思想,围绕事业抓党建,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

(3)、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年初,局党委与我支部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后,我们立即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反复学习《责任书》中的全部内容,按照《责任书》要求,积极开展廉政教育,以“八项规定”为切入点,解决“”问题。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原则,卓有成效地推进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全面落实。

2、加强对先进分子的教育培养,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

要使我们的党永葆青春和旺盛的生命力,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在全体职工群众中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正确,大力宣传党的基本知识,使广大职工群众对我党的先进性和党的基本知识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从而自发地、积极地向党组织靠拢。在此基础上,坚持标准,保质保量,在先进分子中培养和发展党员,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为党补充新鲜血液,壮大党的队伍。通过宣传教育,2013年,已有5名同志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做好了预备党员钱尚伟同志的转正工作,接收赵志恒同志为中共预备党员,确定钱军、龚艳红两位同志为入党积极分子,并已完成局党委组织的培训课程。

3、加强党支部制度建设。

按照局党委的要求,我们支部在积极开展“加强基层党建,建设和谐港城”主题实践活动的同时,建立健全了支部党建工作目标管理制度,以党员目标管理、《党员手册》为基础的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内民主生活制度,党支部议事规则,党员干部培训制度,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制度,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党务公开制度等。

4、切实抓好党员教育管理,光大先进性教育成果,推动“争先创优”活动。

为切实抓好支部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我们支部除建立和健全有关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制度外,进一步加强了党员活动阵地的建设,完善了阵地设施,做到阵地建设上档次,活动内容更丰富,活动质量上水平。2013年,我们组织全体党员和干部职工收看警示教育片5部;召开党员大会5次;召开支委会12次;党课5次;民主生活会2次;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样化、全方位的教育活动,使支部党员教育管理逐步趋向制度化和规范化,效果更加明显。

三、党建与业务科学结合,支部建设和行政业务协调发展。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支部建设和其他各项工作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广电站的事业建设、综合创收、规范服务和综合管理等工作是支部工作的中心。反之,这些中心工作的成果是检验党支部战斗力、创造力、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标准。

第8篇:党的基础知识体会范文

一、执政党必须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

执政党执掌国家政权,决不能以为只要掌握了执政权就可以高枕无忧,必须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从执政地位的视角看,这种忧患意识至少应该包括:

对党的建设和执政地位的巩固要有忧患意识。邓小平同志告诫全党:“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说到底,关键是我们共产党内部要搞好”。同志也指出:“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必须从严。要深刻认识和吸取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共产党丧失政权的教训。党执政的时间越长,越要抓紧自身建设,越要从严要求党员和干部。”把党建设好,是巩固执政地位的关键。

对用好手中的权力要有忧患意识。要教育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坚持权为民所用,防止有了权就为所欲为,就腐败变质。“不要以为有了权就好办事,有了权就可以为所欲为,那样就非弄坏事情不可。”邓小平同志还指出,“我们进了城,执了政,是做官呢,还是当人民的勤务员呢?这个问题是同志过去多次讲过的。可以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做官,一种是当人民的勤务员。如果不是做官,而是当人民的勤务员,那就要以普通劳动者的面貌出现,要平等待人,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但是,进了城,执了政,做官的条件是具备的,这就最容易沾染官气。事实上,我们许多同志确实已经沾染了不少官气。所以,我们每天每时都要注意执政党的特点。认识了这个特点,我们就能更加注意坚持党的优良传统。这样,就可以避免沾染官气,就可以避免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就可以使我们的国家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并在将来发展到共产主义的道路上去,就可以使我们党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则。”真正彻底地把思想和认识从官本位意识、体制和做法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对不断完成党的执政使命、不断出科学发展政绩要有忧患意识。中国共产党以执政地位为依托完成执政兴国使命,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造福人民的执政宗旨,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在政绩面前决不能居功自傲、骄傲自满,要正视前进中的各种困难和风险,努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同志指出:“不论我们党取得什么样的成就,都必须长期艰苦奋斗,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和宗旨,不断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样我们党才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对国际国内各种矛盾、困难特别是突发事件可能引发的风险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对眼前的矛盾和困难要正确分析、妥善应对,对潜在的矛盾和困难要见机早、有预案,不能麻木不仁,贻误时机,更不能激化矛盾。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客观上印证了执政党对执政风险要有忧患意识的理论所具有的实际价值。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各地有效应对南方特大雪灾、汶川特大地震灾害,成功举办奥运会和残奥会,沉着应对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动荡,灵活调控和竭力保持国内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等等,客观上诠释了同志关于“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正视和经受四大考验、预防和应对四大危险的前瞻深意。

二、锐意进取提高执政能力

不断增进执政自觉,以执政党的要求来引导、规范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努力珍惜、维护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牢固确立和不断增强党的执政意识。“巩固执政地位,是任何一个执政党都极力追求的,共产党也不例外。如果共产党缺乏执政意识,放弃自己的执政地位和领导权,就是对人民利益的背叛。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放弃执政地位的教训是极为惨痛的。它说明,党一旦丧失执政地位,便会同时丧失领导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资格,甚至会失去党自身生存的权利。”(卢先福、端木婕语)强化党的执政形象意识,只能做于民有利、为党增光添彩、有利于巩固执政地位的事,决不能做于民有害、给党抹黑、不利于巩固执政地位的事;确立执政责任意识,执政党的党员和各级组织对人民对国家和社会负有庄严的责任,执政党的执政行为包括组织和党员干部个人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后果,对这些行为及其后果,党的组织和个人必须承担相应的政治责任、法律责任和行政责任。比如,对严重违纪问题的查处,进一步体现了我们党从严治党的根本要求和依法治国的执政理念,进一步表明了我们党反对腐败的鲜明立场和坚定决心,进一步彰显了党的执政责任意识。同时,这也告诫全党,要确立把党的执政地位与党员干部的执政工作岗位有机统一起来的意识,执政党的党员特别是受党委派在国家政权机关执政的干部,应该自觉地把工作岗位看成是党的执政地位的延伸和窗口。许多案例表明,一个党员,如果忘掉了我们党是执政党,忘掉了自己是执政党的党员,把党的执政地位作为自己的资本,把自己受党和人民委托所供职的领导岗位作为自留地甚至私人领地,就会给党和人民造成巨大损失和危害,也会在腐败的道路上葬送个人的前程。

始终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执政为民、造福人民的执政理念。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树立以民为本、以人为本、执政为民、造福人民的执政理念。执政对党来说既是目的更是手段,是兴国为民的手段,而且党执政这个目的和手段本身都应该服从更高的目的,这就是更好地尊重和保障人权,更好地领导、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中国共产党来自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只能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必须摆正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不能把人民群众作为党的政治工具,相反,执政党是人民实现当家作主的工具,要建设服务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之源,党执政为了人民,党执政也必须依靠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

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巩固执政地位,离不开牢固的执政基础。基础越牢,执政的根基就越扎实,执政的地位就越巩固。执政基础,包括阶级基础、群众基础、党员基础和干部基础;包括经济基础、政治基础、文化基础、社会基础、生态基础等。如何增强党的执政基础?首先必须增强党执政的工人阶级基础。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方针。像中国这样的后发国家,仍然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信息化、国际化进程之中,农民阶级中的许多人向工人阶级行列和其他社会阶层转变、工人阶级中的许多人知识分子化以及人们在各种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和转化仍然是一个客观趋势。必须看到,工人阶级人数进一步扩大、知识化程度进一步提高,随着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和人力资源市场的发展,工人阶级成员在不同行业和工作岗位的流动性进一步增强,由农民和农民工转化而来的“新工人”呈现出新特征,工人阶级在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实践中维权意识和国际视野得到进一步增强和拓展。必须针对工人阶级的新特点发展其先进性,才能使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建立在工人阶级先进性的牢固基础之上,才能巩固党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阶级基础,这个基础巩固了,党作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的基础也就有了坚实的根基。同时,执政党除了巩固工人阶级基础外,必须考虑和解决在新的执政条件下如何全面巩固执政基础的问题。有效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在城乡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等方面不断促进公平,实行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公民人人享有国民待遇,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工农联盟,增强与新社会阶层人士的联系,进一步扩大和夯实群众基础;锤炼和锻造党执政的党员基础和干部基础;按照十关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要求,通过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来进一步夯实党执政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基础。

在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中巩固执政地位。深化执政体制改革,以执政体制改革带动国家政治体制改革,更好地掌握国家政权特别是政权命脉,更好地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通过深化执政体制改革,坚持党的领导权,加强对人大工作、行政工作和司法工作的领导协调,支持人大、政府和两院依法开展工作。国家武装力量和机关是国家政权的命脉。必须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实现军队作为党所领导的人民军队、国家军队的有机统一。同志指出:“从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学说的观点看来,军队是国家政权的主要成分。谁想夺取国家政权,并想保持它,谁就应有强大的军队。”要善于依法运用力量维护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人民当家作主地位。邓小平同志指出:“无产阶级作为一个新兴阶级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本身的力量在一个相当长时期内肯定弱于资本主义,不靠就抵制不住资本主义的进攻。坚持社会主义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我们叫人民民主。”“运用人民民主的力量,巩固人民的政权,是正义的事情,没有什么输理的地方。”执政党要善于把党的领导权、执政权与人民当家作有机统一起来,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

维护和巩固执政地位,归根到底必须不断持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改革和完善执政体制,提高执政绩效,有效应对执政风险,通过执政为民的有效实践,将党的执政地位牢牢建筑在人民满意和拥护的坚固基石之上。

第9篇:党的基础知识体会范文

论文摘 要:深入分析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载体的现状,探索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栽体创新的对策,增强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的实效性,进一步深化大学生对党的理论认同、思想认同和感情认同,是社会主义高校教育目标的根本要求。  

 

将党的基本知识贯穿于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始终,从根本上帮助广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共产主义道德和理想信念,是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的基本要求。随着国内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变化以及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研究和创新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载体,增强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的实效性,进一步深化大学生对党的理论认同、思想认同和感情认同。是社会主义高校教育目标的根本要求。 

 

一、几个基本概念的界定 

 

(一)载体。载体通常是指能贮存,携带其它物体的事物。最初在化学反应中有比较明确的表述,是指为了使某种化学反应更充分。让反应物质通过某种特殊物质携带进入反应之中。但这类特殊物质本身不参加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变化,这种物质就称为载体。载体的作用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贮存和携带其它的事物;二是促进其它事物之间的反应。 

(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能够承载、传递思想政治教育因素,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且主客体可借此相互作用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 

(三)教学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要发生相互作用,教要有学的回应,否则就没有效果,不能称其为成功。教学载体是贮存、携带教学信息的载体,是教师针对一定的教学目标,在相应的教学策略指导下为传递教学内容而设计编制的教学内容的组合形式和形态。 

(四)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载体。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载体是指在实施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的过程中,能够连接大学生党的基础知识全程化教育工作过程中各要素,承载党的知识教育因素,连接党的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互动性。实现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的手段与形式。 

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载体的表现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党的知识教育发展历程划分,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载体可分为传统载体和现代载体。传统载体是指在党的知识教育过程中早就产生并在继续发挥作用的载体,如学生党支部载体、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党校载体等;现代载体是指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具有时代特征的党的知识教育新载体,如网络载体、社会实践载体、红色资源载体等。不同的党的知识教育载体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及教育功能。 

 

二、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载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载体的效果不好。主要表现在:存在课时消减、大课教学的现象,影响教育效果。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上简单灌输,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导致学生在教学中参与程度较低,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削弱了大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学生党支部载体的作用发挥不够。在学生党支部设置模式上缺少针对性,大多采用的是横向设置模式,即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设置,不能按照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党的教育工作中,学生党支部应该是党的教育工作者与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纽带,起着上沟通、下帮扶的作用,但是在现实工作中,学生党支部在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开展党的知识教育工作上发挥作用不大,注意力过于集中在党员发展的事务性工作,对支部党员自我管理的引导教育也做不到位。 

(三)网络载体开发力度有限。网络载体在高校党的知识教育过程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多数高校通过网络平台来开展教育,但其作用多是用来作为开展日常党建工作的平台,网络资源有效利用率不高,缺乏针对性、互动性。这样的教育常常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因而难以达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另一方面,信息网络本身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学生利用网络接收、传播黄色信息、反动言论、电脑病毒等违法信息,而普通高校对于网络教育监控力度不到位,使得网络载体的作用得不到有效的发挥。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使用网络进行党的知识教育,成了党的知识教育网络载体建设面临的最大的难题。 

(四)社会实践载体拓展不够。党的知识教育应该增加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内容,发挥学生党员的专业优势,培养他们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道德情操。但是大多数高校社会实践活动更多注重的是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与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联系不够紧密,以党的知识教育为主题的调研不多,如:政治信念、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实施与经济发展状况,教育文化现状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现状的联系开展实践不多。 

(五)校园文化载体挖掘不够。校园文化是高校党的知识教育的有效载体和重要途径,它在对大学生进行党的知识教育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就目前高校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情况来看,党的教育工作者虽然注重了对校园文化活动载体的运用,但没有不断地对活动载体进行拓展,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将党的知识教育内容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中去,使之产生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因此大学精神感染力度不够,党的知识教育的主导位置也不突出,达不到娱乐之中教育于人的目的。 

(六)红色资源载体的整合不够。在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中,红色资源载体指的是承载大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必要的历史教育,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的教育,以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不骄不躁、脚踏实地的优良作风的教育形式,最典型的就是参观革命基地。就目前大学生红色教育开展情况来看,高校对于红色资源整合不够,形式单一,涵盖范围太过狭窄,大多数高校的红色教育都是到革命基地参观考察,这使得高校红色教育流于形式,未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创新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载体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随着时代多元化的发展,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延伸到新的领域,更多的元素加入到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载体的集合中,如互联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生社区建设等等,丰富了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的内涵。 

 

(一)课堂教学载体的创新 

在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过程中,转变观念是先导,由灌输式教育向引导式转变,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并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载体,实施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要努力贴近学生实际,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提倡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以案例为导引,采取用事例说理的方式,以研究重大现实问题为出发点,激发参训学员学习理论的兴趣,增强运用理论联系实际问题的能力。现代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过程中,还应该注重体验性,实行校内教学与外出学习、参观、考察、调研相结合的开放式教学方法进行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广泛利用社会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培训质量。在教学资源的利用上,要大力推进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

(二)学生党支部载体的创新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党支部要适应形势的发展,在支部设置方面可根据大学生的专业设置、学习生活等方面来设置。不可否认的是,高校宿舍文化、社区文化逐渐成为影响党建工作开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党的教育工作进公寓、进社区对开展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有积极的作用。在宿舍、社区建立学生党支部,有利于党的教育工作者走近学生生活,深入了解学生学习生活情况,把党的知识教育渗透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去。同时,实现党建组织创新,积极探索在宿舍、在社区建立党组织以及党建运行、党员评价机制,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在营造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社区文化中的带头作用,正确引导宿舍文化、社区文化的发展方向。 

(三)网络载体的建设与创新 

一方面,要大力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积极开展网络对话。提高大学生党的基础知识全程化教育的针对性。应充分利用网络开展工作,如可以在网上开辟“在线课堂”“时事快递…入党导航”“知识长廊”“党史人物”“视频赏析析”和“在线考试”等栏目,宣传党的基础知识,宣传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对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可以将组织生活和学习讨论会放到网上进行,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讨论和有关党支部建设问题讨论;在网络上开展在线思想调研,了解学生党员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及时解决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增强党的知识全程化教育工作在网络上的实效性和吸引力;通过开设师生个人主页、bbs、博客、电子邮件、qq群等方式,通过交流思想,表达意见、观点,发现问题并及时指导和帮助学生,实施个性化教育。另一方面,要加强校园网络软硬环境建设和网络管理,做到时时监控、过滤、消除可能侵入学校网的消极信息,争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保证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网络载体的健康发展。 

 

(四)社会实践活动载体的创新 

要突出社会实践大课堂的教育作用,将党课搬到社会大课堂上去,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组织学员参观考察实践,用实践让学员感悟社会,并组织学员畅谈社会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扩大社会实践教育的成果。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将大学生党的基础知识全程化教育引向深入,把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党情、国情教育和科技知识服务社会等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党员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将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展现在公众的面前,让学生党员加深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认识和理解。如此实践教育方式能使大学生接受大量的活生生的现实教育,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转变自己的思想,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思想觉悟,升华对党的认识,坚定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念。 

 

(五)校园文化活动载体的创新 

校园文化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和无形的精神力量。大力营造先进的社会主义校园文化氛围,让大学生党的基础知识全程化教育融入更多的文化因素,一是充分发挥学校制度文化的育人功能,让大学生认真学习制度,模范遵守制度,促进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工作等各方面争当模范和标兵,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二是要寓大学生党的基本知识全程化教育于校园文化活动之中,既要运用讲座、党课、报告会等集中教育方式,又要结合大学生实际,通过通过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活动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经常教育,使大学生从活动中得到崇高的情趣和精神上的享受,从而受到教育。三是通过校史校情教育,发挥学校办学成就的鼓舞和鞭策作用、榜样力量的引导和教育作用、学校美好前景的激励和召唤作用、大学精神的熏陶和感染作用,对大学生党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四是要着眼于满足大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利用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六)红色资源载体的扩展与创新 

大学生的红色教育应不拘泥于形式,党的教育工作者应开放眼界,把红色教育的范围扩展,可以根据地方的发展,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时代需求,组织学生参加老少边穷地区寻访、国情民情乡情调查、优秀校友跟踪调查、改革开放先进地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考察等社会实践,也可以根据当前时事政治,结合校园文化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办一些主题活动,如针对十七大精神理论实践开展的“祖国万岁”红歌比赛。使大学生在深入基层、了解社会的过程中政治上逐渐沉稳成熟,在体验民情、考察民意的基础上坚定共产党员的宗旨观念、服务意识,收到提高、增强政治责任感的目的。 

综上,只有深入研究和思考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载体现在及存在问题,创造性地运用传统的教育载体,挖掘和创新新的载体,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才能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思想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才能在新的机遇与挑战中增强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的预期效果,实现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