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病房管理范文

病房管理精选(九篇)

病房管理

第1篇:病房管理范文

【关键词】儿科病房;护理管理;护患关系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393-02

1管理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1.1关心和尊重护士:现在儿科患者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都视为掌上明珠倍加爱护,一个小孩就有两个甚至四五个家属围着,对头皮静脉穿刺的要求高,护士如果不能“一针见血”,常常遭到家长的责怪和投诉甚至谩骂,“一针打不上”就否定你的一切。而且儿科患儿病情变化快,小孩自我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差,病情观察较成人有一定难度。因此儿科护士在工作中要承担很大的心理压力,很多年轻护士都不安心儿科工作,所以护士长在工作中既要对护士严格要求,督促其按要求完成各项护理工作,又要关心护士,尊重护士,理解护士,在关键问题上勇于为护士承担责任和风险,有错误应在事后单独批评,维护护士的自尊心。如果护士在生活上有什么困难,护士长应尽量创造条件给予帮助,关心体贴她们,使她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安心在儿科工作。

1.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过程在一定意义上说是护士对病人的管理过程,而管理过程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护患关系,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孩子有病家长格外着急,对护理的要求很高。为此我科安排2个责任心强,静脉穿刺技术过硬,有沟通技巧的护士做责任组长,专门上白班,负责新入院患儿的接诊、治疗与护理,要求她们做到接诊热情,健康宣教全面,治疗护理及时,给家属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并负责科内危重患儿的一切护理工作和所管辖组内病人的健康宣教,让家属了解病情与治疗。同时每个病房都有专门的管床护士配合责任组长的工作,定期在病房召开健康教育小课堂,由护士讲解疾病知识、喂养知识,发放科普知识宣传单,增进护患沟通,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减少护患矛盾。

1.3加强医护合作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儿科由于患儿年龄小,病情变化快,危重病人多,周转快的特点,医护合作显得尤为重要,但在合作的过程中难免产生一些分歧和磨擦。如:医生查房不及时、医嘱更改频繁、临时医嘱过多,造成护理工作忙乱,护士对医生有意见等,对于这些矛盾,护士长首先从护理上查找原因,与科主任反映协调医护关系,改进工作流程,以病人为中心,准确及时执行医嘱。并且危重病人多时护士实行弹性排班,增加中午和中班高峰时段工作人员以保证治疗护理工作的及时准确,由上白班的主管护师、护师上备班,抢救病人时及时增援,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

1.4护士长要树立自身的威信

1.4.1以身作则,身先士卒:护士长在工作中要身先士卒,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要求护士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好,要求护士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但身先士卒的同时又不能“一手包揽”,“苦干”式的领导者已被现代管理所淘汰,一个出色的护士长是要合理使用激励机制,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让每个护士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常见的激励方法有奖励激励、感情激励、目标激励及行为激励。

1.4.2护士长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过硬的技术,开拓创新的意识,儿科病种繁多,专科性强,这就要求护士长在认真钻研业务、不断进取、掌握儿科疾病相关知识等方面走在护士的前面。在技术操作方面护士长也要有过硬的本领,护士们懂的,护士长要精,护士们不懂的护士长应熟,护士头皮静脉穿刺不成功时,护士长能“一针见血”,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护士们的尊重。

1.4.3正确用人,平易近人:任何一个护士长都是从普通护士中走来,虽然工作职责不同,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护士长用人要公平合理,任人为贤,发挥每个护士的专长,努力为他们创造实现自我价值的空间。

2灵活使用管理策略,加强病房管理

2.1围绕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在病房制定并推行“首问负责制”,“首问负责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护士要主动开口问:您找谁,有事吗?需要帮助吗?第二方面是患儿家长有什么疑问,如果问到哪位护士,那位护士马上负责解决,不推给其他护士,即使护士解决不了的医疗问题也必须由护士传达给医生,避免家属传达不清或家长认为护士是在有意推委等情况发生。

2.2根据儿科特点创造人性化环境:为了减轻患儿对医院陌生环境的恐惧心理,在病房创造家庭式的温馨环境。我们在病房门上张贴儿童喜欢的卡通唐老鸭、米老鼠等图案;在病房走廊的墙壁上张贴色泽鲜艳的育儿知识并配有好看的卡通图画;在每个病房里挂有色彩鲜艳图文并茂的育儿小册子,病房内有各种温馨提示卡。免费提供电磁炉给患儿热饭、热奶。为远到而来的病人提供整理箱装物品,保持病室清洁整齐。努力为患儿创造良好的康复环境。

2.3加强护理人员专科技能培训:护士的专科业务素质是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护士只有具备过硬的护理技术操作,丰富的专业知识,才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制定不同层次护士的专科知识学习和操作培训计划,定期开展各类专科知识讲座,疑难病例讨论,重症护理查房或外出培训,鼓励护士参加继续教育,更新护理理念,以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同时加强对年轻护士的培养,采取以老带新,一对一传帮带的作用。

2.4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护理安全是医院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围绕护理制度的落实和安全环节质量的控制。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儿科身份识别的重要性,交代患儿及家属佩戴手腕带,有利于核对身份,保证治疗护理的准确性。病床加床栏并挂有防坠床、防跌倒的标识。由科室安全员每周检查,每月召开护理质量分析会,把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做到防患于未然。若有差错事故发生,按其性质与情节组织本科护理人员讨论分析事发原因,责成相关人员认真总结、吸取教训,使护理人员的纠纷意识和安全意识常备不怠。

2.5严格控制交叉感染:儿科是控制交叉感染的重点科室。每位护士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和消毒隔离制度。做各种治疗护理前洗手,接触不同的病人用快速手消液消手。病房开窗通风,大病房安装空消机,病房定期用紫外线照射消毒,出院床单元臭氧消毒机消毒备用。积极推广一次性物品,如小儿胃管、雾化吸入器、小儿吸氧管、小儿吸痰管及一次性中单已经得到普遍使用,一次性物品既方便了护士操作又受到了家长的普遍欢迎。对不能一次使用的物品如氧气表、呼吸机管道、吸引器装置等均做到严格消毒处理,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3正确对待护理纠纷

3.1儿科护理纠纷的原因:①采血输液没有做到“一针见血”②患儿皮肤娇嫩,液体外渗,致局部出现红肿、水泡;③拔针后针眼压迫不好而出血;④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挂错补液;⑤护士忙着抢救重病人或处置新病人而没有立即为某位患儿处置;⑥病人多,治疗、护理不能及时;⑦各种处置、操作未告知家属目的、注意事项;⑧解释不耐烦、态度生硬。

3.2纠纷的防范措施:①加强“三基”训练,提高自身技术水平;②护士长排班根据护理人员技术水平高低、责任心强弱、新老搭配、优势互补;③强化法律意识,进行责任心教育,认真做好每一项护理操作,如实记录护理文档,在保护患儿的同时保护自己;④严格查对制度,每位患儿每日输注的液体(包括临时液体)都要认真查对,药名、剂量、配制人、每瓶液体的输注时间及更换补液护士都要有签名,责任到人;⑤严格执行告知制度,每项操作和处置都要告知目的和注意事项;⑥执行纠纷预警制度,对有纠纷倾向的患儿,除向主任、护士长汇报外,当班护士要做好交接班,将信息迅速传递给各班,使各班谨慎对待,防止事态恶化。

3.3护士长的应对策略:护士长首先对护理纠纷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理,对有情绪不满或过激行为早制止,及时阻断其恶性发展。对待纠纷要做到三宜三不宜,即宜见不宜避,宜劝不宜激,宜散不宜聚。[1]其次要临危不乱处变不惊,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面对患儿家长,心平气和,满腔热情地接待,耐心倾听申诉和反映,让他们把心里话说出来,如确实是我们的工作不到位,要向家属解释、陪礼道歉。积极采取补救措施,避免和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坏或将损害降低到最低程度,让患者及家属满意。

第2篇:病房管理范文

资料与方法

2013年8月-2014年3月收治行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100例,采用计算机法将其平均分为试验组(无痛病房组)和对照组(普通病房组)。试验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16~74岁,平均(36.3±6.4)岁。对照组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龄18~73岁,平均(38.4±5.3)岁。两组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认知、麻醉及手术方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方法:对照组实施普通病房干预。试验组实施无痛病房干预模式,由麻醉师、科主任、骨科医师、护士、患者及其家属组成的团队共同完成。通过疼痛治疗专家讲课,利用护理查房、实践指导、病例讨论等形式对科内护士进行疼痛评估、疼痛干预药物的作用与不良反应、手术期间的镇痛新观念、人文关怀、疼痛控制理论等多方面的培训。全面评估患者情况,与医师一起进行疼痛干预,干预措施:①保持病房内安静舒适,尽量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②建立并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③避免加重疼痛的因素,如不当、患肢位置异常、固定过紧、操作次数过多等。④实施非药物干预措施,如物理治疗(按摩、热敷、冷敷等)、心理疏导、分散注意力、音乐治疗等。⑤遵医嘱采用药物治疗,实施按时给药的方法,而不是按需给药,即塞来昔布400mg早晚各口服1次至术后第5天;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盐酸丙帕他莫2.0g静滴2次/d至术后第3天。当评分>3分时,遵医嘱临时给予帕瑞昔布钠40mg静推或肌注。观察指标:在本组100例患者接受疼痛干预后,采用数字评定量表(NRS)及面部表情量表(FPS-R)相结合评估的方法,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和统计时两者均采用1~10级制,疼痛强度越重得分越高。在患者入院后8h内完成首次评估,以后每天于9:00和21:00进行2次疼痛评估,术后分别于4、6、8、12、24、48、72h对疼痛进行评估,对于疼痛评估>3分者,报告医生,给予镇痛处理后0.5h再评估1次,再次疼痛评估<3分,详细记录疼痛评分、伴随症状及处理过程。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结果以(x±s)表示,两组之间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见表1。两组患者疼痛控制满意度,见表2。

讨论

无痛病房干预模式旨在于树立“免于疼痛是患者的权利”的理念[4]。传统观念认为疼痛只是疾病的症状,是正常生理反应,能忍就忍,用多了镇痛药对身体不好,有成瘾性。然而对于患者而言,疼痛可引起机体明显的应激反应,可影响切口愈合及康复,并且常常还会导致患者睡眠不足,造成患者情绪低落,机体免疫力下降,使致痛物质ACTH、儿茶酚胺、皮质醇等产生过多[5],不利于患者切口愈合,影响术后恢复。术后因疼痛惧怕功能锻炼,容易出现深静脉血栓、肺栓塞、感染、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并发症[6]。自实施无痛病房管理模式后取得了以下的效果:①使临床护理与人文护理相结合,消除或减轻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和基本生理需求,让患者真正体会到住院期间被尊重、被关怀,是新时期护理管理者的责任所在。将新无痛理念与临床结合使患者从入院的第1天开始就被给予及时、连续的疼痛评分及疼痛教育、疼痛评估、疼痛干预等无痛病房管理模式,实施按时给药的方法,而不是按需给药,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疼痛,充分体现了人性化及人文关怀。②提高了护士的疼痛管理知识和技能,提高了患者的疼痛控制质量及对手术质量的整体评价,患者得到了优质的无痛护理服务,减少了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及不良反应,避免了非合理用药产生的不良后果。使患者在无痛或轻微疼痛中得到了较好的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③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了患者疼痛,患者得以尽早开始功能锻炼及下床活动,从而降低了肺部感染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早期活动利于肠道通气,增进食欲,增加了患者的免疫力及自身抵抗力,改善睡眠,促进机体的全面康复。④缩短了住院天数,提高了床位的周转率与使用率,提高了满意度使其在无痛或尽可能轻的疼痛中获得较好的治疗,更早地开展康复训练,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最终达到医院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的双赢,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第3篇:病房管理范文

1无痛病房的管理流程

1.1医生与护士协作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医生和护士要熟悉疼痛相关知识和熟练掌握评估方法,并定期加强对临床疼痛理念和知识的学习,以适应工作的需要。

1.2主管医生根据疼痛评估的结果和患者的实际情况,决定疼痛治疗措施。对进行疼痛评估的患者进行效果评价,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必要时请麻醉科、疼痛科会诊。

1.3责任护士将疼痛评估结果和治疗措施及效果均记录在疼痛评估表中。在疼痛治疗前,医生与患者及其家属要充分沟通,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充分考虑患者和家属的要求。

1.4医护人员应对患者和家属进行疼痛知识的介绍,使患者及家属配合并参与疼痛治疗过程,让他们明白,消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

2疼痛评估的具体方法

2.1笔者所在科采用NRS评分以及笑脸评分法评估疼痛,评估频率为:入院8h内,首次评估;术前1次/d;术后6、24、48、72h进行评分,并记录于评估表中。

2.2评分≥3分的患者,护士报告医生,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个体化、多模式的镇痛方案。评分≥5分的患者,护士报告医生处理后,每4h要对患者进行再评估,直至疼痛评分≤3,特殊情况根据医嘱评估,让患者在全方位、规范化的疼痛管理中远离围手术期疼痛。

2.3进行镇痛治疗的患者,治疗后护士进行追踪评估(静脉注射30min后,口服给药1h后),将结果记录于评估表中。医生根据护士评估结果,将患者的疼痛部位、性质、发生频率、持续时间、活动时疼痛程度以及用药情况均记录于病历中,并跟踪治疗效果,直至患者评分<3。

3无痛病房的镇痛方案

3.1轻度疼痛疼痛评分0~3分,NSAIDS(如塞来昔布)、非药物治疗(如心理疏导、分散注意力等)。

3.2中度疼痛疼痛评分4~6分,弱阿片类药物+NSAIDS(塞来昔布、帕瑞昔布)+非药物治疗。

3.3重度疼痛疼痛评分7~10分,强阿片类药物+NSAIDS(塞来昔布、帕瑞昔布)+辅助药物+非药物治疗(包括健康教育、冷热敷、按摩、听音乐、分散注意力、放松等)[4]。

3.4辅助药物应用镇静药、抗焦虑药或肌肉松弛药等。国外学者建议对骨科疼痛进行药物处理时,根据轻、中、重不同程度由弱到强给药[5]。

4无痛病房的镇痛管理核心及原则

4.1重视健康教育患者常伴有焦虑、紧张,因此重视对其进行疼痛知识的健康教育,使其配合并告知疼痛治疗过程。

4.2选择合理评估一般患者均使用NRS(数字等级评定量表),对于交流困难的患者,如3~5岁儿童、老年人、意识不清或不能用语言准确表达的患者,运用wong-baber部表情量表进行评估。

4.3尽早评估疼痛疼痛一旦变成慢性,治疗将更加困难。因此,早期治疗十分必要,对于术后疼痛的治疗,提倡超前镇痛,即在伤害性刺激发生前给予镇痛治疗。

4.4提倡多模式镇痛联合使用镇痛机制不同的药物,发挥镇痛的协同或相加作用,降低单一用药的剂量和不良反应,同时可以提高对药物的耐受性,加快起效时间和延长镇痛时间。

4.5注重个体化镇痛不同患者对疼痛和镇痛药物的反应存在个体差异,因此,镇痛方法因人而异。个体化的镇痛目标是运用最小剂量达到最佳效果。

5无痛病房的护理管理的意义

第4篇:病房管理范文

【关键词】 特需病房;护理质量;护理管理;满意度

特需病房是根据患者需求而设置的具有独特性的一类病房,目的是为满足社会特殊群体的医疗服务需求[1]。我院现对5年来的特需病房反复及阶段性住院的150名患者进行询访,基于分析结果对护理管理模式进行改革。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

选择5年中在我院特需病房反复、阶段性住院的患者150名,进行追踪、随访、回访。其中男90例,女60例,经商人士45例,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领导35例, 演艺界人士8例,港澳台人士9例,外籍人士6例,学生12例,普通患者(因相关科室无床位)32例,其他3例。按年龄分类,25岁以下12例,26-60岁86例,61-80岁42例,>80岁10例。

2 方法

2.1 设计调查问卷,对我院特需病房反复、阶段性住院的150名不同身份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主要针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理论、技术、服务态度、沟通能力、应急处理能力等人员素质及病房外观环境、各项功能配套设备等基础设施方面,综合他们的实际需求、对特需病房护理的期望及要求。

2.2 根据分析结果对我院特需病房护理质量管理进行改进。

通过调查,汇总所有问卷、随访资料,有针对性与现阶段我科的患者满意度,特需病房护理质量进行比较、分析,查找不足、制定改进方案、实施改进措施,完成改进目标。最后再次进行问卷调查、跟踪、随访、回访。了解满意度程度及缺陷改善的情况,从而达到提高特需病房护理质量满足患者需求。

3 结果

3.1 意见分析

150例患者出院时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分析:护理操作不熟练的有39人、服务欠周到50人、疾病知识掌握欠佳31人、健康教育不到位38人、管理缺乏人性化65人、病房分配不合理39人、护士态度不够好32人、护士仪表欠佳14人。

3.2 特需病房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变革 针对以上问卷整理的表格分析,我院与护理部共同探究与制订了优化特需病房护理管理的方案。

3.2.1 病房管理人性化 由于特需病房患者疾病种类多且很多患者身份特殊,而不同患者对病房管理需求也不相同,给病房管理来说有一定难度,需要护士长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因需而异,灵活运用病房管理制度。

3.2.2 对护士进行专业培训 所有护士都要进行相应的专业知识培训,邀请我院相关专家进行授课,每名护士自己准备一堂课程,给全体护士授课,同时进行相互之间的讨论,使全体护士能够熟知并全面掌握护理知识。

3.2.3 安排相应的护士进行护理工作 在经过以上具有针对性的培训后,根据入住患者的具体病种,安排相应专业的护士进行护理工作,使这些护士可以发挥自我专长,从而使护理质量大大提高。

3.2.4 合理分配病房 重点患者实施重点照顾,让患者对特需病房的护理服务感到放心。同时应与普通病房保持联系,一旦有空床位,便及时与患者沟通,以便患者转科。

3.2.5 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 分析资料显示,很多患者对于健康教育的需求还是很大的。护士要详细了解重点病患的日常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使他们的不良生活方式得到改善,帮助他们早日康复。

4 讨论

特需病房护理是在各专科护理基础上发展起来又不同于专科护理的具有自身护理特色的护理工作。随着医疗改革和护理学科的发展,新的护理模式应该确立“以人为本,人性化服务”的宗旨。护理管理者更应充分认识到护理人员的素质培养同样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关系到病患能否接受良好的护理治疗,从而有助于身心康复,同时也体现了服务消费的价值[2]。所以特需病房护理首先要提供护理人员的素质,推进服务的新理念,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坚持推行个性化服务,注重细节服务,同时积极营造病区的服务环境,打造高品质的护理服务品牌,是提高特需病房护理质量特别是提高护理效率的重要手段。

我院通过问卷调查随访、回访了过去五年不同身份和病种的患者,总结了他们对特需病房的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宝贵意见。根据调查的结果,分析提出了我院护理工作中所存在的不足,并进行了针对性的改进,全面优化了护理管理模式,在短期内取得了良好效果。此模式的运行仍需要不断地进行动态调整,以期产生更为积极的效果。

参 考 文 献

第5篇:病房管理范文

[关键词] 骨科病房;基础护理;人性化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7[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4(c)-116-02

骨科病房的基础护理繁重,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患者的疗效,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通常情况下,骨科患者会比较多,而且大多数是因为突发事故,如车祸等入院,因此患者及其家属都比较急躁。因而,防范、预防和解决护理纠纷,一方面,可以维护患者权益,另一方面可以改善护患关系[1]。同时骨科患者很多会长期卧床,因此注意防范神经营养障碍及压疮的发生对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及康复进程有积极意义。本文对本院加强骨科病房的基础护理管理,实行人性化护理后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09年6月~2010年6月,对骨科病房的基础护理管理进行了改革,加大了基础护理管理的力度,充分落实了病房护理责任制,实行人性化护理。实施1年后,骨科病房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

1.2 基础护理方法

1.2.1 心理护理方法对患者讲解功能锻炼和康复训练过程中极易出现的问题及注意事项,以缓解患者沉重的心理负担[2],使患者调整心态,积极主动的配合康复功能锻炼,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这样就可以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

1.2.2 创口的护理方法为有利于减轻或消除患者创口的肿胀。患者必须服用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功能的中药及制剂,尽量消除水肿。早期的局部冷敷有利于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渗血得以减少,可以达到及时凝固止血的效果[3],同时使肿胀得以减轻。而对于严重的肿胀,必须要警惕骨筋膜间综合征的发生。

1.2.3 饮食的护理方法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利于活血化瘀[4] ,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禁食辛辣刺激食品。

1.2.4 肿胀的护理方法调整肢置,以促进静脉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减轻肢体的肿胀[5];根据病情的实际情况,尽早进行患肢活动,必要时进行理疗,以促进水肿的消退。

1.2.5 疼痛的护理方法骨伤患者的疼痛都会比较剧烈,有的患者还携带有镇痛泵,应防止因扭曲受压而导致的如头昏、恶心及尿潴留[6]等不良反应。同时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运动,听音乐、看电视等,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减轻痛苦,必要时使用镇痛药物。

1.2.6 伤口感染预防①注意增强患者的免疫力,预防伤口感染的发生;②对患者的全身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如果患者术后出现体温持续过高,则应当密切注意及防范伤口感染的可能性,并及时通报医生进行对症处理;③对患者的骨伤伤口的情况进行密切注意,观察患者创口疼痛的性质,查看有无红肿及波动感。

1.2.7 康复功能训练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与术后选择适当的时机开始进行患肢及关节的活动。后期功能锻炼以患部不产生锐痛为原则。

1.3 人性化管理原则

开设人文关怀以及人性化护理相关的课程,让每一个护理人员充分了解护理发展的趋势,了解人性化护理服务的理念和要求,为在病房开展人性化护理工作打下理论基础。同时,还请了专业礼仪老师进行护理人员的行为和语言培训,制定详细的行为规范标准。

1.4 护理管理

除了严格执行本院的各种护理常规外,还要在此基础上建立各项护理工作的考核制度,落实责任制。在基础护理方法,建立由护理部质控、大科室质控和科室质控[7]等三级管理模式。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明确分工,同时又兼顾综合协同,分明各级质控小组的权力范围和责任,保证任务的完成和护理管理质量。具体由护理部提出总体质量要求,质控组组长制定工作计划,然后明确分工、职责、工作内容,有明确的管理目标,有年计划、月重点、周安排。在职责划分上,整体护理部分负责落实开展护理程序,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定期对护理人员服务质量进行综合考评;护理文件一部分主要是对护理文件的书写进行规范,点评护理记录,制定护理记录标准,抽查住院病历、出院病历,对病历进行质量监控;护理技术操作部分主要对科室护理质控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并考核,上报,然后由大科室和护理部进行抽查和点评。

2 结果

经过护理管理的调整,2010年6月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患者满意度为92.1%。而在进行护理管理调整之前,患者的满意度仅为64.6%,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落实和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做好骨科病房基础护理的根本要求和保证。对于骨伤患者而言,临床医疗护理的每个环节都带有不确定因素。为避免医疗纠纷,必须使医务人员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进行护理操作,最大限度地防范存在的风险。同时,提高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责任心,严格落实并执行规章制度,最重要的落实责任制,只有如此,才能保证治疗过程安全、有效地进行,提高患者及护理的相互依存度,维护好护患关系。

合格的护理人员不仅仅应该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具有良好的责任心,时时恪守和履行自身的职业道德。同时,必须克服护理人员的麻痹大意的心态,惩治其任何的渎职行为。因此,医务人员应真正落实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规程[7-8],不仅使护理人员养成良好的习惯,自觉严格遵守查对、交接班及消毒隔离制度和种种医院的护理常规,同时可以培养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良好的道德素质。从而加强骨科病房护理管理,实行人性化护理,落实护理责任制,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减少医患纠纷。在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患者家属的性别、年龄及受教育程度,使用恰当的沟通方式,真正的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参考文献]

[1]徐国梅,张彦春,陈宏.骨科病房基础护理的管理[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2,5(9):981.

[2]林碧娥,陈燕琴.骨科病房预防褥疮的几点体会[J].福建医药杂志,2001,23(3):156-157.

[3]董凤仙.骨科专职康复护士对促进骨折病人康复的作用[J].护理研究,2007,21(12):3328-3329.

[4]艾红珍,王莉娟.授权管理在骨科病房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4):108-109.

[5]刘兰芳.关于骨科病人压疮成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医学信息,2010,5(6):1448.

[6]杨晓霞,阮满真,李素云.骨科病房推行明星护士前后护理质量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06,2(3):74-76.

[7]周艳琼,李向真.骨科病房实施压疮三级监控187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2):2796-2797.

第6篇:病房管理范文

【关键词】护理标识;老年病房;护理管理

随着现代临床护理事业的不断发展,临床护理工作向完善化发展,而护理工作其中风险防控是临床护理管理的重点。老年患者年龄较大,疾病复杂,且认知及反应能力下降,护理风险较大,因而必须强化老年病房护理管理力度[1,2]。我院自2016年1月开始在在老年病房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标识,选择应用前和应用后本院收治老年住院患者各43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护理标识应用于老年病房护理管理中具体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护理标识应用前(2015年1月~12月)本院收治老年住院患者各43例作为对照组,另选择应用后(2016年1月~12月)收治的同类患者43例作为观察组。观察组男27例,女16例,年龄61~75岁,平均年龄(68.04±7.03)岁,疾病类型高血压18例,糖尿病15例,脑卒中10例。对照组男26例,女17例,年龄62~75岁,平均年龄(67.44±6.53)岁,疾病类型高血压17例,糖尿病14例,脑卒中1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行老年病房护理管理,包括输液护理、用药护理、营养干预、基础护理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护理标识,具体如下。

1.2.1制定护理标识

由护士长、主管护师及部分骨干护士共同负责护理标识制定,根据日常护理中易出现的识别错误、意外脱管、查对失误等问题,从患者自身、治疗护理、科室环境三方面入手,针对各方面安全隐患制定相应的护理标识;同时,编制规范化护理标识实施方案,便于指导护理人员按制度执行、使用标识。

1.2.2标识分类及使用

患者方面,统一使用腕带标识,采用可调节的PVC软塑料腕带,标注患者的姓名、床号、年龄、住院号、诊断等信息,腕带上还可标注家属电话、既往史、过敏史、并发症高危因素等,患者入院后即戴上,直到出院才可取下。治疗护理方面,采用不同颜色的标识,采用颜色区分一般药物和高危药物;采用干胶材质制成管道识别标识,带有标签,一类管道统一使用对应的颜色,护理人员及时更新和填写标识信息;制定“不要随意调节滴速”的标识牌,输液时树立在患者床旁,提醒家属请勿调节滴速。科室环境标识方面,根据位置、危险因素制定不同的醒目标识,例如治疗室等闲人免进的房间贴上禁止出入的标识,在卫生间、刚擦过地面等张贴小心地滑等标识;开水炉边贴上“小心烫伤”标识等。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包括坠床、错误用药、操作失误、自伤、跌倒等。患者离院前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包括护理技能、护理安全、护理态度、健康指导等,总评分0~100分,评分越高表明护理满意度越高;评分85~100分为非常满意,60~84分为满意,评分0~59分为不满意;由2名专职护理人员负责发放和回收问卷,统计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住院期间未发生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对照组发生操作失误1例、跌倒2例、意外脱管2例,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1.63%(5/43)。观察组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住院期间护理满意度97.675,显著高于对照组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随着现代医疗体系的不断完善和群众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提升,现代护理要求也逐渐替代,而护理安全问题是临床护理管理的重点对象。近年来,较多文献研究提出有效利用护理标识,可防范多种护理风险,提升护理质量,但如何使用护理标识尚无统一要求,仍需进一步探索分析[3-4]。老年病房临床护理难度较大,是护理管理的难题,为此本院基于老年患者临床护理特点和危险因素,制作了对应的护理标识,并自2016年1月开始在老年病房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标识。本次研究对比实施前后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发现,观察组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规范使用护理标识可有效降低护理风险,提升临床护理安全性。此外,本次研究还发现,观察组住院期间护理满意度97.67%,显著高于对照组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患者对于该护理标识认可度较高,临床应用可行性强。综上所述,老年病房护理管理中规范使用各类护理标识,可有效规避护理风险,提升护理安全性和质量水平,且患者较为认为,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作者:马士英 单位:济南市第八人民医院托老病房

参考文献

[1]李丽芬,刘华芬.护理标识在老年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10(11):44-46.

[2]臧建君.浅析护理标识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6):243-244.

第7篇:病房管理范文

【摘要】:妇产科作为高危险科室,病房护理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病人病情的发展。病人在住院期间,护理工作关系到病人和胎儿的安危,因此,护理者做好病房的安全管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对保障母婴的安全起着关键性作用。

【关键词】:妇产科;病房管理

Paper about nursing management about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ward

【Abstract】:Obstetrics and gynaecology is dangerous institutions, hospital nursing quality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atient''s condition . In the hospital, nursing work is related to the safety of fetus and patient . Therefore, it is the key for the safety of the hospital to maternal and child safety management,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Keywords】: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Wards management

1 妇产科病房护理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护理服务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进行优质的护理服务势在必行。妇产病人作为特殊群体,有需要妇科手术的病人,有寻求医疗救助的孕产妇,还有需要得到照顾的新生儿,孕产妇在住院期间,情感容易波动,会出现情绪激动,产后心境不良等现象,更需要在这个特殊的阶段得到细心的照顾,而一旦出现管理上的疏漏和失误,将对孕妇、产妇、胎儿和新生儿在人身安全等其他方面的埋下隐患。因此在对待孕产妇这个特殊群体时,不仅需要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专业护理知识和技能,还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经常进行沟通,了解其身体和心理状况。此外,护理人员更要注重管理的人性化,让患者在生理、心理、安全和精神状态上都处于满足舒适的状态。因此,提高护理管理水平,除了能更好的满足患者的需要外,并且能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建设和市场竞争力。

2 妇产科病房护理存在的问题

2.1 妇产科病房安全隐患

住院区的环境多为半开放,工作时间,探望陪侍人员比较多,这就给小偷等不法分子伺机作案留下了隐患。尤其是在凌晨、午休和下班后,这个时段的管理人员比较少,工作上容易出现疏漏,容易出现钱财和新生儿丢失现象。此外,在有的病房内,电饭锅等电气设备比较多,用电量的增加,容易为火灾发生留下隐患。而且病房病人周转较快,消毒不彻底。

2.2 妇产科病人安全隐患

病人在入院后,对医务人员的依赖性大大增强,个人安全意识降低了。有的病人擅自外出和离院,不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导致意外事件的发生。

第8篇:病房管理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此次研究的科室中一共有护理人员60名,都为女性。职称:主管护师6名、副主任护师以上2名、护师20名、护士32名。学历情况:本科17名、大专23名、中专20名。

1.2方法成立相关的病房管理小组:主要成员为护士长和护理人员,一共为3名。

所有的护理人员都需要对医院的护理相关规则制度要熟悉,主要包括:抢救制度和交接班制度以及查对制度、查房制度等。要对环境的安全和患者的安全以及仪器故障等制度进行熟记,并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2]。所有的护理人员都需要每个月参加一次相关制度的学习,同时对护理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和理论知识的培训和考核。

在护理管理中,护理质量管理则是其中的核心部分。同时也在护士长管理职能的最终表现。要对质量管理的相关组织机构进行不断的完善,进而能够有效地提高医院护理质量。对于护士长来说,其要对医院病房的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督促和监控,进而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护士长的主要工作则主要是给病房区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患者住院环境,建立较好的工作秩序来保障患者的安全。管理小组每个月都需要对病区护士长的工作的工作记录进行查阅和总结,其中主要包括护士长的工作记录和月计划和总结以及学习和会议记录等。管理小组通过查阅这些资料来总结相关的问题并采取相关的控制措施[3]。

在护理质量中,护理安全则在一个十分重要的标志,同时也是护理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护理人员在护理的工作中,其的工作量非常大,同时所涉及的面也非常广,接触的人员也较多,因此所涉及到的环节也是非常多,然而其所发生的细微差错则可能会造成严重性的后果。所以进行细节管理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因此要树立其细节决定成败的观念,同时要注意对细节问题的管理,进而有效地保证护理安全和护理质量[4]。

随着经济地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患者对医院的住院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患者希望得到一个安全性高和舒适等的住院环境,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也有很大的帮助。

1.3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AS19.0软件处理,采用X2检验,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2结果

经过实施病房管理小组后,我院的病房安全和护理人员的操作技术以及物品管理等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见表1。

3讨论

第9篇:病房管理范文

1.1一般资料

结合我院心内科病房患者,患者中年龄最大的93岁,年龄最小的27岁,平均年龄(57.21±2.17)岁,患者的疾病主要为糖尿病、心血管病、先天性心脏病等,有75%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另25%患者具有半自理生活的能力。

1.2方法

结合我院心内科病房、患者、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等内容,制定相关的细节管理制度,具体做法如下:

1.2.1患者入院细节管理患者入院后,由专门的护理人员进行接待,并由该护理人员负责该患者的今后的主要护理工作,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入院患者到达病房后无人接待过问的发生。之后,将患者安排到事先准备好的病床旁,向患者进行相关介绍,使患者快速熟悉医院环境,消除陌生感。帮助患者家属办好入院手续;在和患者的交流过程中,始终面带微笑,语气和缓,使用文明用语,耐心和患者讲解,和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使患者充分信任护理人员。

1.2.2基础护理管理协助患者的日常生活,如为患者剪指甲、擦脸等,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保持病房内空气的流通,定期通风透气等。在饮食上,对患者进行指导;另外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前,交代相关注意事项,治疗目的等,使患者安心治疗;此外,护理期间,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进行,特别是在为患者输液时,应一次成功穿刺静脉,减少患者的痛苦,当护理人员没能一次成功时,需在取得患者同意的情况下行二次穿刺或换人进行穿刺。同时,还必须做好预防交叉感染的工作,通过日提醒、调、月检查等方法,强化消毒隔离意识,督促每位护理人员自觉遵守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1.2.3心理护理管理受疾病的影响,绝大多数患者的心理会出现一定的变化,对此,护理人员需要积极引导患者,多和患者讲述相关疾病成功病例,鼓励患者,为患者加油打气,和患者沟通时,以朋友的角度,聆听患者的倾诉,并耐心开导患者,缓解患者的精神压力。嘱咐患者的家属多关心患者,在患者面前尽可能少涉及钱的话题,以免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通过一系列心理暗示,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树立信心。

1.2.4健康教育很多患者对自身疾病并不了解,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定期展开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知识,为患者讲述相关疾病知识,告诉患者今后如何预防、怎样治疗、注意事项等等,使患者重视该疾病并自觉配合治疗。

1.2.5出院指导患者在即将出院时,交代患者相关注意事项,叮嘱患者定期复查,若出现不良反应及时进行治疗,并留下相关医生、科室及医院的电话,便于患者咨询。

1.3观察指标记录

护理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同时向患者就护理质量进行调查。

2结果

通过细化管理,不良时间大大减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