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儿科病房给药安全管理实践

儿科病房给药安全管理实践

摘要:目的探讨三维质量结构模式在儿科病房给药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方法自2018年元月起,将三维质量结构模式应用于儿科病房给药安全管理中,从结构管理、过程管理、结果管理三个方面确保用药安全。以护理部每月质控药品管理是否达标为评价指标。结果三维质量结构模式实施后,药品管理检查达标率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质量结构模式应用于儿科病房给药安全管理中,可以显著提高药品管理质量,切实保障患儿用药安全。

关键词:三维质量结构模式;儿科病房;给药安全;实践

给药安全管理是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着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临床上,药品使用环节涉及到药品储存、给药流程、护士操作等多方面原因,给药差错发生率居高不下,达14.9%~28.2%[1,2]。三维质量结构模式即“Structure-Process-Outcome”模式,由美国学者AvedisDonabedian提出,他认为评价医疗质量包括三大方面:结构、过程和结果,三者相辅相成,呈现线性关系,良好的结构影响良好的过程,良好的过程影响良好的结果[3]。目前,三维质量结构模式被广泛应用于护理质量标准的制订和护理质量的评价中,促进护理质量的不断提升[4-6]。为了完善护士给药安全系统,避免给药差错的发生,保障住院患儿用药安全,我院儿科某病房自2018年元月起,将三维质量结构模式应用到给药安全管理中,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儿科某病房现有编制床位54张,为综合性儿科病房,年收治患儿3500余例。在岗护理人员22人,均为女性。其中,硕士1人,本科21人;主管护师3人,护师13人,护士6人;工作年限>15年2人,10~15年1人,5~9年6人,<5年13人。

1.2三维质量结构模式的具体应用

1.2.1组建给药安全管理小组由6名成员组成,包括:1名护士长,2名辅助岗护士,3名责任护士,1名医师。小组成员构成及职责要求见表1。1.2.2给药安全管理的结构评估结构是指相对稳定的医疗支持环境,如人力资源配置、组织架构、相关政策等[7]。结构直接影响着实践情况,是良好医疗护理体系的支撑[8]。我们主要从备用药品管理和加强用药安全知识培训两方面做好安全用药结构管理。1.2.2.1加强备用药品管理在美国医疗安全协会高危药品分类的基础上,根据医院药学部的要求,建立病房备用药品目录。给药安全管理小组在充分评估病房用药现状的基础上,每隔半年梳理一次备用药品,逐渐减少种类及数量,截至到2018年12月31日,病房备用药品由原来的35种减少为21种,包括A级高危药品8种、B级高危药品2种,精神类药品3种,一般药品8种(含外用药1种)。制定备用药品管理制度,实施“五定”管理规范:定数量品种、定人管理、定点存放、定类放置、定班清点。建立备用药品使用登记表,见表2,使用备用药品时做好记录,及时补充。1.2.2.2加强用药安全知识培训病房共有护士22人,其中,工作年限不足5年的有13人,占比59.09%。护士是药物治疗的直接执行者,是用药安全的重要环节。有研究称,护士的用药不安全行为会导致50%的用药错误[9,10]。因此,一定要做好护士的用药教育,做好培训工作,提高护士安全用药水平,减少用药不良事件的发生。病房将用药安全知识培训作为护理教育的重要内容,每季度一次,由给药安全管理小组负责,培训内容包括:消毒灭菌技术、药物适应证、剂量核算、疗效观察、皮内注射技术等。常规培训之外,用药培训还要把握三个节点:出现新药时、出现新的治疗方案时、出现问题时,及时组织培训和学习,使全体护士迅速掌握药品知识,及时应对变化。1.2.3过程管理过程是指在结构环境影响下,实施规范性实践活动,控制医疗行为,满足患者需求及期望[7]。安全用药的过程管理较为复杂,涉及多部门、多环节,因此,应做好每个步骤的把控。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2.3.1医嘱管理加强医嘱转抄管理,细化工作流程。在护理部医嘱转抄制度的基础上,制订医嘱转抄标准化流程,设计医嘱记录本,专人转抄医嘱并记录在册,责任护士核对医嘱无误后执行,确保双人核对医嘱过程。责任护士下班前,必须再次核对医嘱记录本上的医嘱内容,避免遗漏医嘱。加强对重点时段(夜班)、重点人员(低年护士)的监管。1.2.3.2摆药管理病房摆药环节主要涉及输液、雾化、口服药物摆药。严格摆药管理,做好双人核对,把握每个药物的去向。具体核对过程见表3。1.2.3.3配药管理配药责任到人,在上午治疗高峰时段设置配药岗,集中配置长期输液药物。配药时穿专用背心,防止打扰。临时输液药物需由责任护士自行摆药,配药岗配药,实现药物的双人核对过程,避免出错。1.2.3.4给药管理给药时护士必须使用PDA扫描患者的手腕带识别患者身份,并扫描药物条形码,以确认患者身份与药物信息相关联。严格落实“三查七对”,加强督查,对以下情况零容忍:非开放式提问,不使用PDA核对,超前2h配药,一经发现,护理质量扣6分,与护理绩效挂钩。1.2.4结果管理结果是指过程所带来的结局表现,以评价该项目的实施是否成功[6]。护理部每月组织护理查房一次,其中用药安全为必查项目,内容包括药品管理、用药护理、健康教育等,满分100分,得分≥95分为达标,否则视为不达标。统计三维质量评价模式开展后检查结果,统计时间为2018年1月—12月,共计12次,与开展前一年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即2016年1月—12月,共计12次。

2效果

三维质量评价模式开展前护理部组织的用药安全检查中12次有6次不达标,最低90.5分,开展后12次检查中有1次不达标,最低94.5分。开展前后达标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42,P=0.025<0.05)。

3讨论

用药护理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着患者的医疗安全和治疗效果。药品种类繁多,用药途径多变,用药安全隐患较大,易引发用药差错等不良事件,危害患者安全,引发医疗纠纷[11,12]。儿童为较为特殊的群体,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中,各器官发育不成熟,对药物反应个体差异大,药物剂量常常需要核算,这些因素常影响到患儿用药安全。住院患儿的用药错误发生率可能是成人病患的3倍[13]。因此,住院患儿的用药安全管理尤为重要。三维质量结构模式的提出只有短短的50余年时间,但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中,持续改进临床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水平。本研究中将三维质量结构模式应用于药品管理中,从药品使用的各个环节入手,进行全面的结构管理、过程管理和结果管理,旨在构建一个更安全的给药系统,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保障用药效果,效果显著。实施前,护理部12次的药品管理质控中,有6次不达标,不达标率占50%,而通过三维质量结构模式管理后,护理部12次的药品管理质控中,仅有1次不达标,不达标率占8.33%,达标率明显提升,χ2=5.042,P=0.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见,三维质量结构模式的实施确实提高了儿科病房药品管理的水平,保障了用药安全。药品管理是长期而持续的过程,涉及到每个班次,每个护理人员,我们应当使用科学的管理工具不断提升管理水平,确保用药安全,减少用药风险[14]。住院患儿处于特殊的生长发育阶段,病种复杂,病情多变,用药种类更多,剂量要求更准确,因此,要求我们更严格、更精细地做好患儿用药管理,以减少用药不良事件的发生,切实保障患儿用药安全,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6]刘敏杰,张兰凤,刘谆谆,等.采用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实施延续护理的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1):74-78.

[7]崔金锐,陈英.Donabedian结构-过程-结果模式在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构建中的应用进展[J].护理研究,2015,29(3):769-772.

[11]于奚,林平,吕冬梅,等.用药环境对护士用药不安全行为的影响[J].中国护理管理,2018,18(2):169-174.

[12]张成云.PDCA结合质量管理工具在病区药品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当代护士,2018,25(7):185-187.

[13]郭礼,丁娟,李亚南.住院患儿药物类不良事件人为因素的奶酪模型分析[J].全科护理,2019,17(1):94-96.

[14]周迎杏,沈奕新,张琳敏,等.药品监管小组运用PDCA模式提高血液病房用药安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7,24(12):153-155.

作者:刘玉芬 袁惠丹 朱振云 许雯 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