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幼儿数学教案范文

幼儿数学教案精选(九篇)

幼儿数学教案

第1篇:幼儿数学教案范文

活动目标:

1、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幼儿大胆进行推理与预测,初步感知概率,建立统计的概念。

2、愿意探索生活中事物之间的关系,体会数学活动的乐趣。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PPT课件 一手一张统计表 铅笔 橡皮

活动过程:

一、引发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1、这是一家什么店?

2、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故事《蜘蛛和糖果店》(让幼儿说说自己爱吃的糖果,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听故事根据线索预测不同人物喜欢的糖

1、咪咪来买糖,蜘蛛出示咪咪的买糖记录。

提问:你们同意蜘蛛的猜测吗?从记录中的哪里可以看出咪咪喜欢吃棒棒糖?都记录了什么?

2、东东来买糖,咪咪出示东东的买糖记录。

提问:东东来过几次糖果店?买过什么糖?这次要买什么糖?

3、羊羊来买糖,咪咪出示羊羊的买糖记录。

提问:羊羊买过几种糖?他来过店里5次,怎么只买了4种糖?这次羊羊要买什么糖?(幼儿操作记录表)

小结:要观察和多了解客人,把客人来的次数和买的名称记录下来,通过统计我们可以猜测出这个客人可能喜欢会吃什么糖?(从生活中的故事出发,以绘本为主线,让幼儿在已有的经验上,边看边推理,边预测边验证,训练孩子通过观察到进行推理到验证预测的思维能力)

三、最受欢迎的糖果

1、阿姨又准备进货了,怎样才能知道哪种糖果最受欢迎呢?

2、出示"糖果一周销售记录表"和"统计表",引导幼儿观察,理解。

3、幼儿人手一份操作统计表,找出最受欢迎的糖果。

小结:通过这个表格我们很快找到了最受欢迎的糖果,阿姨非常感谢蜘蛛的帮忙,平常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帮助身边的朋友和爸爸妈妈,来统计看看他们喜欢的东西。

四、活动结束

课程介绍:

它的画面有的湿漉漉有的暖洋洋,有的栩栩如生有的惟妙惟肖,有的穿越时空直抵心灵有的精确严谨干脆是照片。它讲故事,只看图也让幼小的心灵感悟到世界的和美丽。

它的更大魔力在于,它讲的是世界万物的道理,讲的是世界万物的规律,讲的是孩子能懂秩序和方法,它讲的是数学。年轻的妈妈们一定困惑,怎么给讲时间呢?

怎么让孩子知道统计和概率归纳了生活?还有平面和立体、收集和刯、分类和排序、整体和部分、加加和减减,这些充弥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最初的最浅的最好玩的最实用的数学知识数学概念,都完美蕴藏在美妙的故事里,让孩子在感动的同时也打开了心智。有美有暖有智慧陪伴童年。

第2篇:幼儿数学教案范文

1.    学习比较物体的粗细,能从粗到细给五个物体排序.

2.    培养观察,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

准备各种粗细不同的毛线,笔,积木,纸棒、可乐瓶等.

活动过程:

1、孙悟空会变的金箍棒引题,让它变粗或变细。

2、幼儿在活动室中寻找一个粗的一个细的物体,并说一说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细的?启发幼儿知道是通过比较而知道的。

3、出示‘奇妙的口袋‘让幼儿从中摸出粗或细的物体,知道粗细是相对的。

4、出示圆柱让幼儿找出最粗或最细的,并按从粗到细进行排序。

5、分组操作:

(1)、从奇妙的口袋里摸出粗或细的物体,

(2)、按粗和细把物品分成两类

(3)、让幼儿从“奇妙的口袋”里摸出粗或细的物体。

(1)  给粗细不同的小棒排顺序.

第3篇:幼儿数学教案范文

目的:

初步建立幼儿的序数概念,并能从不同的方位准确说出动物的位置。

材料:

5个小动物玩具:小兔、小狗、小猫、小鸭、小象,1块盖布。

玩法:

1.用可爱的小动物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家长用神秘的语言对孩子说:“今天有几个小动物来我们家做客,你想知道它们是谁吗?””——拿出小动物,散放在桌子上,让孩子确认动物的名称。

2.“今天小动物要和我们玩排队的游戏,咱们来给小动物排好队吧!””家长指导孩子把小动物排成一横排。

3.家长分别从两个不同的方向(左、右)引导孩子准确说出动物排在第几位。然后;家长用手指着从左数起,并问孩子:“请你来告诉我,从这边数,小兔排在第几?”让孩子回答并指出小兔所在位

置(如孩子回答对了;可用小兔来亲亲孩子的脸。)……让孩子熟悉从左边确定所有动物的位置。

4.换个方向(从右边)让孩子说出动物的位置。家长手指向右边:“现在我们从这一边数,排在第一的是谁?”“请你把排在第二的动物拿给我。”小狗排在第几?”用不同的提问方式让孩子学会从不同的方向确认动物的准确位置。

延伸活动:

第4篇:幼儿数学教案范文

全国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教育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00398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现代学前教育的最重要实施形式是

A.社区学前教育 B.托幼机构教育

C.家庭学前教育 D.大众传媒教育

2.学前教育具有“公有公育”特点的人类社会历史发展阶段是

A.现代社会 B.工业社会

C.原始社会 D.农业社会

3.罗伯特·欧文于1809年开办的专门招收1~6岁贫穷儿童的教育机构,名为

A.人格形成学园 B.品格形成学园

C.体格形成学园 D.性格形成学园

4.儿童最早的社会交往对象,也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是

A.幼儿园教师 B.产院的护士

C.幼儿的父母 D.幼儿的保姆

5.把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过程概括为新手、进步的新手、胜任型、能手、专家五个阶段的是

A.布鲁纳 B.伯林纳

C.贝尔纳 D.加德纳

6.已有研究发现,5—6岁是幼儿

A.口语学习的敏感期 B.掌握词汇最快的时期

C.语言学习的敏感期 D.掌握数概念的期

7.人生的第一阶段,也是人生中发展变化最为迅速的时期是

A.青春期 B.少年期

C.童年期 D.学前期

8.托幼机构教育效益最根本的内涵是

A.托幼机构的教育教学质量 B.托幼机构中受教幼儿的数量

C.托幼机构经济效益的提高 D.托幼机构办园成本的降低

9.现代(当前)我国的托幼机构一般包括

A.托儿所、幼儿园 B.托儿所、幼儿班

C.托儿所、幼儿园和学前班 D.托儿所、幼儿班和学前班

10.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家庭教育主要对象是初生到

A.10岁的孩子 B.14岁的孩子

C.16岁的孩子 D.18岁的孩子

11.儿童最自然的生态环境是

A.大自然 B.家庭

C.社区 D.托幼机构

12.我国托幼机构教育长期以来存在的诸多问题中最明显的是

A.小学化、成人化 B.小学化、专业化

C.贵族化、专业化 D.贵族化、成人化

13.决定幼儿园班级活动运行特征的主要是

A.幼儿的游戏活动 B.幼儿园领导的指示和计划

C.幼儿教师的活动 D.幼儿的兴趣活动

14.我国幼儿教育被纳入国家规划发展始于

A.唐朝末年 B.明末清初

C.清朝末年 D.民国初年

15.解放战争期间,陕甘宁边区等解放区创办的一种新型的幼儿教育机构,名为

A.育婴堂 B.保育院

C.幼稚园 D.保养所

16.幼儿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尚的动机是

A.对幼儿有爱心 B.喜欢在幼儿园工作

C.对教师职业向往 D.忠诚于人民的幼儿教育事业

17.“全纳式教育”的兴起始于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18.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目标是

A.经验型教师 B.专家型教师

C.家长型教师 D.知识型教师

19.我国《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规定,每班的游戏场地面积不应小于

A.40平方米 B.50平方米

C.60平方米 D.80平方米

20.教师对幼儿影响的是在

A.师幼互动的教学活动中 B.幼儿的日常生活中

C.幼儿的游戏活动中 D.幼儿的体育活动中

21.目前,从多数国家来看,幼儿班级的编班基本上是

A.按兴趣编班 B.按年龄编班

C.按能力编班 D.按性别编班

22.以分组活动为主,满足不同年龄幼儿活动和发展的需要,这种生活指导方法适合于

A.小班 B.中班

C.大班 D.混合班

23.现代的行为辅导观点认为,幼儿行为辅导应当是一种

A.矫正性教育 B.治疗性教育

C.发展性教育 D.干预性教育

24.幼儿园课程这个词,被我国幼教界普遍使用的时间是

A.20世纪上半叶 B.本世纪初

C.20世纪下半叶 D.上世纪末

25.建国以来影响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的一种关于幼儿园课程的一般看法是

A.幼儿园课程即教学科目 B.幼儿园课程即教育计划

C.幼儿园课程即教学进度 D.幼儿园课程即学习经验

26.20世纪80年代,全美早期教育协会提出的0—8岁儿童教育方案,即

A.“皮亚杰课程模式”方案 B.瑞吉欧幼儿教育方案

C.确保“提前开端”计划方案 D.早期教育适宜发展性方案

27.创办燕子矶幼稚园、著有《幼稚园之新大陆》的教育家是

A.陶行知 B.陈鹤琴

C.张宗麟 D.张雪门

28.因人施教的理论基础是

A.“个别差异” B.“智力差异”

C.“兴趣差异” D.“气质差异”

29.在获得师幼交往、教育活动、物质环境的使用情况等资料的最基本方法是

A.与幼教人员交谈 B.向幼教人员发放问卷

C.在活动室进行观察 D.查阅托幼机构保存的材料

30.整个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程序的中心环节是

A.评价组织准备 B.评价方案准备

C.评价实施 D.评价结果的分析处理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31.幼儿教育观

32.幼儿园物质环境

33.整个教学法

34.小组教学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35.简述家庭与托幼机构合作的主要内容。

36.简述专业化幼儿教师的特征。

37.简述幼儿园教学活动组织的实践要点。

38.简述我国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的集中点。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9.论述大班幼儿班级生活的年龄特点与指导。

40.评述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思想体系。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0分)

第5篇:幼儿数学教案范文

幼儿期是人的艺术才能开始表现的时期,这一时期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马克思说:“社会的进步是人类对美追求的结晶”。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小班艺术主题活动方案,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小班艺术主题活动方案1活动目的:

1.感受歌曲优美、流畅的情绪,知道春天季节的变化,感受大自然的美,并能用歌声表达内心的感受2.能根据歌词的内容,创编有关小燕子的动作。

3.能在熟悉曲调的基础上较为清楚的唱出歌词。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之前活动中对春天和燕子的初步认识2.物质准备:小燕子的图片(头饰)、歌曲磁带、歌词配图活动过程:

1、猜谜,导入。

教师:小朋友,开动脑筋猜一猜什么动物白肚皮,黑衣裳,尾巴像把小剪刀,爱吃害虫保庄稼,我们大家都爱他?

2、教师出示小燕子的图片:小朋友,你们说它是谁啊?春天到了,小燕子飞到了小(二)班来做客,它还想教小朋友们唱一首歌,小朋友们要不要跟小燕子学本领?播放音乐,请幼儿仔细听"大家听一听这首歌唱的是什么?歌词里都出现了什么?播放完毕教师进行提问,幼儿边说教师变按照幼儿说的把歌词的配图按歌词的顺序粘贴在黑板上。

遇到难点可再播放一次,帮助幼儿一起找出歌词演唱的内容。在幼儿说出歌词的同时可以让大家共同想想歌词可以配上怎样的动作。

3、学唱歌曲,并可适当的加上创编的动作。

(1)教师有表情地范唱,边唱边指示歌词相应的图片。

(2)幼儿跟着伴奏学唱2~3遍,用图谱来提示幼儿来记忆歌词。可以配上之前想好的动作,以便幼儿记忆,感受歌曲的优美。

4、幼儿完整地进行歌曲表演。

(1)教师应用图谱轻声地带幼儿完整地表演歌曲,并提示之前一起创编的一些动作,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歌曲表演。

(2)请幼儿完整的演唱《小燕子》,可以带上肢体的一些动作,感受音乐的柔美。

5、结束部分

小燕子的歌很好听,小燕子的舞也可好看啦,我们一起来跳一个小燕子的舞蹈吧。(在歌曲音乐的伴奏下,边唱边跳,并引导幼儿用身体的其它部位舞蹈)

小班艺术主题活动方案2教学目标:

1、学习用一次性纸杯制作挂表,培养幼儿剪、涂、固定的动手能力。

2、认识表上数字的意义及认识区分时针和分针。

3、通过用废旧的一次性纸杯来进行创作变废为宝,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废旧的一次性纸杯数个、剪刀数把、水彩笔数套、绳子数根、胶带一卷、大挂表一只、图钉一盒、卡纸做的分针时针数套。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出示大挂表,请幼儿观察,提问:它的作用是什么?表上面都有什么?它们各自的作用是什么?幼儿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表是用来掌握时间的,一天共有24个小时,白天12个小时,晚上12个小时,表上面有1-12的数字,有两个表针,长的是分针,短的是时针,时针跑两个数字间一个空格是一个小时,分针跑一周是一个小时。今天我们自己做一个挂表如何?

二、基本部分

1、出示纸杯,这是一只废旧的纸杯要丢掉的,为了减少对地球的污染,保护我们生活的家园,我们可以将它变废为宝,你们想想可以做些什么呢?发挥幼儿的想像进行讨论,教师加以引导。

现在,我要把纸杯做一只小挂表来装饰我们的活动室,你们觉得如何?

2、介绍示范制作过程

(1)用剪刀从杯口向下至杯底随意剪成数条。

(2)把剪好的条条从杯底向外压成象一盛开的太阳花状,把条条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或花纹进行装饰。

(3)用胶带在其中一片花瓣上粘上绳子,用黑水笔在杯底粘绳子的花瓣正下方写上数字12,其余1-11的数字如挂表数字一样填写一周。

(4)将分针时针用图钉固定在杯底中心位置,针头用胶泥堵上防止扎伤,就这样一只漂亮的纸杯挂表就做好了。

3、交待注意事项

(1)使用剪刀时,不要把剪刀头对准别人或自己,防止扎伤。

(2)把纸杯剪成条条时,尽量剪匀称,以免影响视观效果。

(3)在填写数字12时,先拎起绳子找准正上方。

(4)在固定时针分针时注意保护自己,防止扎伤。

4、分发制作材料,请幼儿自己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适时协助个别幼儿,鼓励幼儿坚持独立完成作品。

三、结束部分

展示幼儿作品,让幼儿相互欣赏并评价同伴的作品,最后教师总结评价幼儿作品。

小班艺术主题活动方案3【活动目标】

1.能够用线条、图案进行组合,装饰小蛇的身体。

2.体验线描活动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谁呀?小蛇的身上有哪些漂亮的图案呢?

2.小结:小蛇的身上有很多线条和图形组合起来的漂亮的图案。

二、教师讲解示范画装饰图案。

1.那你发现了哪些漂亮的图案?还有哪些好看的图案呢?

2.教师根据幼儿的发现进行范画。

3.请个别幼儿来尝试画装饰图案。

(1)那这个图案是用了那些线条和图案组合成的呢?

(2)那谁来试试,这个图案可以怎么画?

4.引导幼儿在画面空白处进行绘画

(1)其实这条小蛇可贪吃了,你们觉得它可能会吃些什么呢?

(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画面空白处画上一些吃的,丰富画面内容。

4.小结:今天,我们发现这条贪吃的小蛇身上的图案不只是简单的线条或者图案了,而是把线条宝宝和图形宝宝组合在一起,画出了好看的装饰图案。

等会儿就请你们也来试试吧!别忘了画画它爱吃的东西!

三、组织幼儿操作

提出操作要求:我们装饰的图案要整齐地排列在小蛇的身上才好看哦!现在一起去装饰吧!

活动反思:

本次线描活动是幼儿第二次接触这种复合式的装饰图案,我在示范时示范了比较多,在幼儿操作时也鼓励幼儿进行模仿为主,因此效果还比较好,个别能力强的孩子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创作。

小班艺术主题活动方案4活动目标

1、能顺利地画圆和放射性线条

2、能自主选择颜色给太阳涂色

3、感受太阳给大家带来的温暖

活动准备

教师范画、勾线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1)谜语导入:一个勤劳小宝宝,天一亮就上工若有一日不见他,不是下雨就刮风

让幼儿猜出谜底(太阳)

(2)出示太阳。师:“今天,老师就把太阳宝宝请来了,你们看太阳宝宝怎么啦?”

(3)教师讲述太阳宝宝的光芒和笑脸到哪里去的故事。

师:太阳宝宝身上本来有许多漂亮的光芒,就在来幼儿园的路上,他遇见了一位太阳公公,太阳公公年纪大了,身上没有了光芒,生病了。于是,

太阳宝宝就把自己的光

芒全给了他。太阳宝宝的光芒给了太阳公公,他也就失去了笑脸。我们小朋友怎样来帮助太阳宝宝呢?

2、范画展示,引导孩子欣赏画面,学习装饰太阳宝宝

(1)教师引导幼儿欣赏画面,说说:图上有什么?太阳宝宝的脸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红色的)它的光芒是什么样子的

(2)师生共同讨论如何表现太阳的光芒,说说:你想画什么样的光芒,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用点、线和各种颜色来表现,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回

答,在操作纸上画一画,

帮助幼儿学习装饰的基本方法

3、交待绘画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先用笔勾画出太阳宝宝的基本形象,然后用油画棒进行涂色

(2)鼓励幼儿表现出与他人不同的太阳光芒和太阳宝宝的笑脸

(3)教师交待绘画要求,提醒幼儿选择鲜艳的色彩装饰太阳宝宝

(4)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大胆地在纸上进行装饰

4、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展示太阳宝宝,让幼儿说说:你最喜欢的太阳宝宝,并说出原因

绘画《暖暖的太阳》教学反思

太阳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亲身感觉到的事物,对于小班幼儿非常熟悉,幼儿也有感性的认识,因此本节课我以暖暖的太阳为主题,把

目标定位于通过绘画让幼儿在了解太阳的外形、颜色的基础上学习画圆及放射性的线条,学会自主选择颜色给太阳涂色,并让幼儿感受到太阳带给

大家的温暖。

教学亮点:

1、兴趣是的老师,针对小班幼儿的特点,我用拟人化的手法,设计了太阳宝宝的光芒和笑脸到哪里去的故事,简短、生动的小故事,一

下就激发了幼儿的积极性,同时还给幼儿进行了一次乐于助人的爱心教育,一举两得。

2、为了充分发挥幼儿的想像力和表达能力,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许多启发性的问题,让幼儿根据问题,从具体的内容,有方向性地引导幼儿大

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对事物的认识,对太阳的外形、颜色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

3、注意了幼儿绘画技能的培养。

小班幼儿才接解绘画,如何勾画,如何上色还是一张白纸,所以在这一环节,我进行了认真的示范和详细的

讲解,让幼儿进行了书空练习,从一开始就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启示:

1、长期以来,我们在上美术活动时都忽略语言方面的技巧,语言的感染力,和语言的精辟性。

一个有效的问题能引导幼儿乐学、好学,能引

导幼儿多看多思、各抒己见,发表出自己观点的问题。提问的导向性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知识辐射开去,找出新路,挖出新意。所以,教师不但要

在语言活动和要在教学中时刻注意提出有效性的问题,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真正做到有效,让幼儿能真正的去体会,去感受,去评析。

2、教师应充分地发挥幼儿的想像力和表达能力,这就须要给幼儿表达的充足的时间。

3、在幼儿绘画时,要鼓励幼儿大胆的作画,教师应注重活动的过程,而不要太过于注重结果。

小班艺术主题活动方案5活动目标:

1、对鞋底感兴趣,并能用语言表达观察后的感受。

2、学习用鞋底印画,能根据鞋印的形状大胆地想象,进行简单的添画。

3、能大胆积极地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平底有花纹的鞋子若干、白纸、水粉色、调色盒、油画棒、湿抹布,鞋印添画范例一张

活动过程:

一、观察鞋子,引起兴趣。

“今天,许多的鞋子宝宝要来参加舞会,它们在哪儿呢?(引导孩子发现脚上的鞋子,引起观察的兴趣)找一找,你喜欢谁的鞋子宝宝?为什么?”(启发幼儿说出鞋子不同的样式、颜色、图案等)

二、观察鞋底的花纹,激发想象。

“请你们看看自己的鞋底:

(1)你看见鞋底上有什么?

(2)花纹有什么不同?

(3)看看这些花纹象什么呢?”

三、尝试用鞋底印画,体验活动中的趣味性。

“鞋底的花纹真有趣,看鞋子宝宝跳舞了(教师示范印画)。你们的鞋子宝宝想跳舞了吗?选你最喜欢的鞋子,穿上漂亮的衣服跳个好看的舞。

(幼儿活动,教师指导幼儿注意印画的画面,并将鞋印画放到桌子上晾干)

四、欣赏鞋印添加想象画,拓展幼儿的想象能力。

“刚才我的鞋子也去跳舞了,看,它们在这儿呢。咦?怎么变了。原来它们刚才化妆了,看看,它们化妆成什么了呀?怎么化妆的呢?”

(引导幼儿观察在鞋印的不同部位,添上线条、点、圈,变成不同的东西)

五、幼儿进行鞋印添加想象,鼓励幼儿大胆添画

六、展示作品,师幼共同欣赏。

第6篇:幼儿数学教案范文

关键词:学前教育;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作为一门培养和锻炼思维能力的基础学科,其对于个体人格塑造和思维能力养成发挥着巨大作用。研究表明:3岁是幼儿数组及加法学习的关键时期;5岁开始,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开始萌芽。所以说,3~6岁是幼儿数学学习乃至思维能力发展的黄金阶段。在本阶段适时地对幼儿实施数学教育,对儿童终身发展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数学教育的四个目标:一是教导幼儿掌握一些浅显的数学知识,二是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爱好,三是培养幼儿初步思维能力与逻辑能力,四是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但在当前的学前教育架构下,部分幼儿教师的教育实践活动还是为了完成某种既定的学习任务,也就是仅仅停留在《纲要》指出的第一阶段。不可否认,这类文化课确实能为幼儿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为幼小衔接提供便利,但是让幼儿主动地学,有意识地把幼儿的兴趣引导到对数的概念的认识和运算上,发展幼儿思维,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在本阶段教师应该着重要思考的。在幼儿思维养成的关键时期,培养其正确的思维习惯要远比告诉他们“1+1=2”重要。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幼儿应该是整个学习活动的中心和重点。但是,在授课活动中,幼儿教师绝对是整个活动过程的主体。教师的教育实践过程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教师要想获得突破性的成效,必须从注重自身素质提高和教学理念的转变。

一、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鼓励幼儿自主解决问题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一道题:5+6=()。这类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很常见。对这个问题幼儿只要注意到“+”“=”就可以判断这是一道加法题,幼儿只要把两个数字相加就能得到正确的答案。像这类常规问题,不需要阅读任何文字信息,只需要根据记忆就可做答。

另外,一位教师给出了这样一道题:小明和小红想买一些水果,需要15块钱,小明现在有5元钱,小红有6元钱,他俩加起来的钱够么?这是一个非常规的问题,需要认真阅读题目,不放过每个环节才能正确做出答案。在测试阶段,大多数的幼儿能在纸上写出11元钱,却很少有幼儿能写出“够”或者“不够”,因为他们忽略了题目问的是“是或者否”。幼儿在解决某些非常规问题时受到了常规问题的干扰。

两道题提炼出来的数学运算都是5+6=11,但是运用到了不同的数学模型。第一题,简单的个位数加法,求和后写出答案即可;第二题,不但需要求和,还需要将两个数比较大小,还需要判断在生活中能否用11块钱买15块钱东西的现实实际。如果把第二个题目再加上实际的元素,比如商场正在打5折,是否能购买下原来的那些水果,这样不但能把乘法运算融入其中,还能向幼儿讲授“打折”是怎么一回事。常规问题和非常规问题对于幼儿思维的锻炼程度是不一样的,常规问题往往是复杂问题的提炼化和理想化;非常规问题更贴近于实际,需要幼儿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独立地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更加贴近生活,更能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

二、善于观察,在幼儿一日活动常规中寻找教育契机

对幼儿的教育应该是全面、普遍的,要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让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时刻感受到数学的存在,体验到数学给生活带来的方便,让幼儿由内而外地感受到数学之美。

在幼儿喝水、吃饭、如厕时经常会出现拥挤推拉,这时可以让幼儿主动提出解决办法,有的幼儿就说可以分组,将所有小朋友分成几组,然后按照次序依次进行;在幼儿户外活动时经常会抢先要做,这时可以要求他们排队、报数,按照次序依次活动;在幼儿入园离园时,家长要出示接送卡,这时可以安排一些幼儿值日,帮教师把收到的接送卡依次放在指定位置,并报出接送卡总数,统计还有几个小朋友没来等。类似这样的事情就发生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细小环节中,说明幼儿生活中确实蕴涵着丰富的数学教育时机和内容,只要教师心中有明确的教育目标,有对数学学科的了解,善于观察和思考,就能抓住教育的时机,支持并创造条件让幼儿大胆猜想探索,幼儿就可以学会解决问题,获得主动发展。

总之,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授课理念体现了幼儿教师对学前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不同理解程度,也体现了对这份神圣职业的责任感。以上列举的是笔者的几个小的教学案例,在日常教学中还有很多需要我们不断思索、内化的东西。学前教育是个体成长的启蒙阶段,在这个阶段教给幼儿正确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第7篇:幼儿数学教案范文

[关键词]园本教研 情境教学 数学教育 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11-0186-01

一、一个案例引起的思考

案例一:学前班(学习5以内数的加减法时,叫到了一个运算速度很慢,并且正确率很低的幼儿)教师:“5-1等于?”幼儿:……(想)教师:“你再想想,5可以分成1和几?”

幼儿:……(还在想)教师:“五支粉笔分在两个盒子里,一个盒子里有一支,另一个盒子里有几支呢?”幼儿(想了几分钟):“不知道。”(当时我不知道怎么才能让这个幼儿尽快地想出答案,不经意间看到电脑桌上有一块别人给我的糖,忽然想到了新课改中提倡的情境教学。)

教师:“假如你有5块糖,吃掉了一块,还有几块?”幼儿:(紧接着我的问题)“4块!”

教师:“那么5-1等于?”幼儿:“4。”

为什么做不出简单口算题的幼儿却能如此迅速地回答一道应用题呢?而且做出的回答完全正确?我想了很久,唯一的答案就是孩子对吃糖的情境十分熟悉。学前班的幼儿由于刚从大班升上来有着许多不适应,尤其是数学教学,逻辑性强,幼儿可能一下子无法理解。因此数学课对幼儿来说是比较枯燥的。怎样才能使学前班的孩子喜欢上数学课呢?我想,情境教学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正如这个案例中的幼儿,因为孩子都喜欢吃糖,一定有过吃糖的经历,因此在他听到5块糖吃掉一块的时候,马上就能想到答案是4,这比他想抽象的口算5-1等于几要容易许多。这就是情境对孩子的启发。

二、初试情境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案例二:学前班(数学排列与组合)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吃肯德基吗?”幼儿(幼儿开心):“喜欢!”教师:“昨天老师也去了肯德基,看见肯德基里有这些吃的(教师出示画好的图片)冷饮:可乐,冰淇淋,蛋筒。食品:汉堡,鸡肉卷,鸡米花,薯条(幼儿兴趣高昂,注意力集中)。老师只想要一种冷饮,一种食品,你能帮老师找找共有几种分法吗?”幼儿 (幼儿积极性高,一组一组说,经过教师整理最后全班幼儿得出结论): 汉堡可以和可乐、冰淇淋、蛋筒组合;鸡肉卷可以和可乐、冰淇淋、蛋筒组合;薯条可以和可乐、冰淇淋、蛋筒组合;鸡米花可以和可乐、冰淇淋、蛋筒组合。

这是一节思维训练课,在上这节课前,我曾上过一次,但用的是教材的例子:3条裙子和2件衣服怎么搭配?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气氛比较沉闷。在经过反思后我认为是光以题目的形式出现幼儿没有兴趣。因此我在经过反复思考后选择了幼儿喜欢的肯德基作为情境教学来引起幼儿的兴趣,果然幼儿看到肯德基的图片后兴奋异常,整节课的氛围十分好,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很高,教学任务很快完成,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由此可见,情境的选择也是十分重要的,既要能说明问题,也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三、如何更好地将情境教学运用于教学中

(一)利用好现有的教材

其实数学教材在体现情境教学这方面编写得非常的得当。它的每一页内容都由一个主题图情境引入,幼儿对页面创设的情境非常有兴趣,让幼儿通过情境问题去发现新的数学知识与方法,再通过自己的发现解决新的情境问题,让幼儿不知不觉地学习数学。因此不管是什么教材一定要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二)从生活入手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是数学的源泉。除了课本以外,还要充分发挥生活这个大课堂的作用,选择各种适合的情境来帮助教学。如在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我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境:把带有不同面值的学具纸币发给幼儿,有20元的、有10元的、有1元的、有5角的等让幼儿到我这里买一本标价是11元的书,让幼儿想一想准备怎样付钱?想怎样简便地把钱付清又不用教师找钱,你有好办法吗?然后请代表说说看。这样借助幼儿观察的生活经验,让他们议一议,说一说,初步建立十进制的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这样联系幼儿生活实例进行教学就会感到生活处处有数学。

(三)情境的创设贵在精

第8篇:幼儿数学教案范文

数学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对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效手段。为了更好地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所提出的“注重活动过程,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精神,提高数学教育的实效性,必须把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从单向传授、灌输知识转为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变幼儿被动地接受为主动积极地操作、思考、学习,从而使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帮助幼儿建构数、形方面的初步概念,促进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初步发展。

关键词

数学教育 主动活动 创造环境 提供材料 引导评价

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和逻辑性的学科。根据幼儿思维的特点,在数学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把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简单地“复制”到幼儿的头脑中,很多数学知识,单靠教师的讲解、演示,幼儿难以内化为自己的经验。因此,要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具体操作、主动探索,建构数学概念,获得数学经验,从而真正地理解有关的数学知识。

一、创造良好的数学教育环境,是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基础

幼儿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丰富的环境刺激对幼儿的感知认识起着重要的作用,创设与数学活动相适应的教育环境是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基础。因此,在平时的数学活动中,笔者很注重创设一些与数学学习内容相适应的环境。如教大班幼儿学习8的组成时我在“娃娃家”里放了7顶小草帽和1顶大草帽;绘画角添上鸡爸爸、鸡妈妈和6只小鸡;体育角上又出现了5个大皮球和3个小皮球;手工角了粘上了4朵红花和4朵黄花等等。幼儿会说:“鸡爸爸、鸡妈妈两只大鸡和6只小鸡合起来是8只鸡。” “5个大皮球和3个小皮球合起来是8个球” “4朵红花和4朵黄花合起来是8朵花”……老师在环境中设置的小秘密被他们找到了,他们开心地笑了。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幼儿学习、掌握了8的几种组成方式,同时,激发幼儿以更积极的热情去寻找周围环境中的其他“数”的秘密。为了幼儿寻找“数”秘密的情趣得到进一步升华,我在活动室里为幼儿设立了“数学活动角”,首先放置了各种数学材料,如冰棒棍、彩笔、纽扣、核桃、各种果实、1~10的数学卡片、各种运算符号、图形标记、分类盒以及大小、颜色不同的几何图形,让幼儿可以三三两两地、自发随意地操作。还让幼儿经常从家里带一些形体、颜色不同样的废旧物品充实数学角,让幼儿通过摆弄这些废旧物品探索、掌握初步的数、形知识,保持幼儿对数学活动的长久兴趣。幼儿在这些主动实践活动中逐步体会、理解了数、形之间的概念和相互关系。

二、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是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前提

“规程”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主动活动”,“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因此,在组织数学活动时,应根据活动的内容、本班幼儿的实际水平和兴趣爱好,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如:大班在学习数的组成时,根据幼儿从直观—形象—逻辑思维的发展特点,为幼儿提供了三种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第一层次是用实物或实物图片操作一个数的分解与组合,体验一个数的可分性;第二层次是用电子图或格子图操作分解与组合;第三层次是用数字和符号表示一个数的分解与组合。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可选择适合自己能力的操作材料,同时又为幼儿创造了提高的机会,使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都得到发展。

首先,中班在学习按规律排序时,教师可以把需要幼儿掌握的学习内容分解成不同的层次,并配以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1)按范例图案规律找到相应的图案追加1个;(2)按所给的排列规律(至少包含两个循环节)进行扩展;(3)自选图案按某种规律排序;(4)观察范例,发现图案排列规律并填满所缺部分的图案。如此层层递进,幼儿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相应难度的操作活动,这样给幼儿以更多选择的机会,让他们在适应自己发展水平的活动中得到相应的发展。

丰富的操作材料能够充分地调动幼儿的感官,使幼儿在观察、操作、分析、比较等多种探索活动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体验。同时,教师应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事物的认识和感受。如在中班数学活动“认识椭圆形”中,教师为每一位幼儿准备一个椭圆形和一个圆形,让他们比较椭圆形与圆形的异同,通过看一看、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操作活动,体验椭圆形的特征。幼儿在主动参与过程中有了真实的体验,并在操作中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

三、教师的及时引导和恰当评价,是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关键

在数学活动过程中,提倡幼儿主动活动,并非教师只要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操作材料,就可以放任自流,相反要使幼儿真正掌握知识,还需要教师的及时引导和恰当评价。如大班幼儿在学习容量守恒时,有这样的操作活动:幼儿先把一杯水分成两杯等量的水,再将其中的一杯倒入另一个细长的杯子。有的幼儿因为年龄小,在操作过程中动作不协调,不能把杯子里的水顺利地倒入细长的杯子中,试了几次都没能成功,似乎有放弃实验的打算。我发现后及时地对他们有针对性地示范、引导,告诉他们两个杯子的口要靠近一些,并鼓励他们再去试一试。当他们取得成功时,显得非常高兴。教师的及时引导与鼓励,使幼儿在主动活动中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并理解了容量守恒的概念。

第9篇:幼儿数学教案范文

1.1活动设计与幼儿的年龄特征不相符

幼师生应在幼儿年龄特征的基础上设计数学活动方案,但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的特点理解缺乏实际了解,因此设计活动目标时容易过高或过低,对内容难易的处理不恰当.虽然学生在思想上有考虑到幼儿各年龄阶段特点的意识,但因为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特征也是一知半解,只是按照自己主观的理解设计.例如大班数学活动“认识时钟”,67%的学生设计的目标仅仅是结合日常生活理解时钟的用途,知道钟表表面和数字,掌握整点、半点.

1.2活动目标设计不科学

设计活动目标应根据数学教育的总目标和各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特点,在整体把握活动内容的基础上设计的.通过学生平时练习以及目标设计训练,笔者发现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目标设计定位与幼儿各年龄段不相符,如中班数学活动《自然测量》,学生表述是:能选择不同的自然物测物品的长度,初步掌握测量方法,知道不同的量具所测量的结果不同.这一目标与中班幼儿不相符,目标定的过高;第二,我们现在提倡活动目标涉及三个维度:情感态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能力目标,而学生在设计时往往比较单一,偏重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忽视能力和兴趣的培养,尤其是数学活动,更应把培养兴趣放在首位;第三,目标的表述啰嗦,不准确.例如,数学活动《10以内数的比较》,学生表述为:通过教师的讲解幼儿掌握10以内物体的数量,通过教师的指导感受自然数列的等差关系,会说“x比x多1,x比谁x少1”,这个学生在表述时不简洁,感受一词比较模糊;第四,目标内容之间重复过多,表述不一致.例如,大班数学活动《学习6的分解》,有的学生表述为:通过操作玩教具幼儿学会6的分解组成,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前者是从幼儿的角度,后者是从教师的角度表述,前后不一致.

1.3掌握数学知识和数学素养问题

学生在进行数学教育活动设计时,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概念的掌握及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可看到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尤其是数学素养和数学能力.笔者在多年的从教经验中发现五年制幼师生数学基础比较薄弱,对数学概念的掌握不扎实,有57%的学生的水平达不到初中二年级学生的水平,甚至有一些达不到小学毕业生的水平.这些学生因为基础差,底子薄,所以对学习数学失去兴趣,笔者曾做过调查,84%的幼师生不喜欢开设数学课.因此,幼师生在设计数学方案时,出现诸多错误.例如,在大班活动“认识时钟”中,许多学生将整点界定为3点、4点、8点、10点;半点就是2:30、5:30等具体的时间;还有很多学生教幼儿认识秒针;更有学生这样表述目标中“通过教师讲解,知道整点、半点和秒针没有关系,主要是时针和分针”,这些都是错误的认识,体现了学生的数学素养较低.

1.4活动过程设计简单,层次单一,不易操作

学生在活动设计前尽管已经通过观察模仿和单一练习的方式学习,但学生在真正设计教案时,笔者发现学生设计的环节简单,不容易操作,层次感不强,结构零散,整个过程中方法使用单一.以大班活动“认识时钟”为例,幼师生设计的过程如下:(1)教师出示表盘,引导幼儿发现指针不同,引导幼儿观察钟表(2)提问幼儿发现了什么(表盘、数字、指针),和其他幼儿交流发现;(3)教师指导幼儿认识整点;(4)教师指导幼儿认识半点.从幼师生设计的活动过程中可以发现:教学设计过于简单,环节衔接缺少层次,整个活动都在观察钟表,通过讲授认识整点、半点.第三步和第四步是活动重难点,整个活动设计没有凸显出重点,教师引导幼儿掌握整点、半点的策略不清晰,没有展示出具体的操作方法.

1.5教学方式重讲授,缺少引导探究和操作练习

数学知识本身是比较抽象的,而幼儿的思维又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这种矛盾决定了数学教育活动要以幼儿的自主探究和教师的引导为主,辅以操作练习,但在学生所设计的数学教案中大多是以教师向幼儿讲解知识概念以及幼儿的机械学习为主,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不能将理解的理论转化为教学实践,自身没有能力或者没有意识到怎样通过创设情境及所提供的教具、学具来引导幼儿自主操作和主动探究.在幼师生设计的大班活动“认识时钟”的活动设计中,教师灌输讲授的较多,幼儿的实际操作少,尤其是向幼儿解释整点和半点.

2提高幼师生数学活动设计能力的对策

2.1提供优秀活动案例,加强基本理论的学习和应用

数学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要理解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能够理解并转化成教学实践自己应用.因此,在教学中建立幼儿园优秀视频案例资源库(包括数学活动优秀教案及教学录像),通过分析活动案例和视频,将实践和教学理论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教育的基本结构和框架,利用分组进行模拟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教育活动的基本观念、知识结构及常用教学方法.

2.2增加幼师生练习实践的机会,及时反馈总结

学生通过案例的学习和模仿所得到的是理论的、间接的经验,而学生的教学技能需要在练习中才能得以提高的,从而获得直接经验.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是五年制幼师生必须掌握的技能,需要经过反复练习和实际训练才能加强和熟练.在目标设计、活动过程、准备教具、过渡部分等环节中,学生通过实践练习(教学模拟)才明白自己的错误在哪里,怎样修改更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哪些地方自己容易出现问题.不仅如此,她们存在的更大的问题是绝大多数幼师生自己缺少思考的能力,同时,自我评价的能力也较低,这就需要教师对幼师生实践练习的效果及时给予反馈总结,帮助学生反思自己活动设计中的问题,从而提高活动的效果.

2.3密切与幼儿园合作,加强幼师生与幼儿的接触

尽管在教学中提供给学生案例和练习机会,但学生真正和幼儿接触的机会少,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的阶段特征缺少感性经验,提供给学生与幼儿相处的机会,通过学生观察分析幼儿的生活学习与发展情况,掌握学生的发展特点以及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式,了解不同阶段儿童的发展水平,以便于学生在设计数学活动时能根据不同年龄的儿童设计活动目标并选择适合的活动内容及教学方法.

2.4强化基本课程的学习,训练幼师生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又称抽象思维,具有严密、规范、正确等特点.这恰恰是幼师生所缺少的,笔者经过调研发现在课程设置中,幼师生普遍未开数学、生物、物理、化学等可以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理科课程.当然这和幼师生理科课程普遍基础较差,对这些课程没有兴趣,感到枯燥乏味,不愿听讲有很大关系.虽然如此,我们的教学不能放弃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担任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的教师应意识到该学科培养学生素养的任务和意义;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在教学中采用一些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的方法.

2.5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参与,提高数学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