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校干部考察报告范文

学校干部考察报告精选(九篇)

学校干部考察报告

第1篇:学校干部考察报告范文

一、考察对象和范围

(一)校办公室副主任

(二)校教务科科长、副科长

(三)校总务科科长或副科长

(四)校远程教育中心副主任

(五)校学生科副科长

(六)校招生就业中心副主任

范围是学校符合任职条件的人选。

二、考察工作小组

组长:符绍基

成员:肖正林、廖文军

三、考察时间安排

200*年3月26日起至3月30日为考察时间

200*年4月2日至4月6日为考察组向学校全面汇报考察情况、写好考察材料、提出考察组意见。

四、考察工作步骤

(一)200*年3月26日召开全校教职工大会,进行动员,并布置考察工作有关事项。

(二)提前一天向考察科室发出考察预告,学校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三)考察组进行考察

采取个别谈话、民主测评、民主推荐、查阅资料、专项调查、同考察对象面谈等方法,广泛深入地了解情况,考察时间为一天。

1、民主测评、民主推荐;

在学校全体教职工中进行,全体教职工必须参加。

2、个别谈话,必谈人员:学校全体教职工,谈话内容是全面了解所推荐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开拓创新精神、事业心与责任感、遵纪守法、职业道德、工作态度与劳动纪律、群众关系、专业知识、组织协调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科研能力、身体状况。

3、考察内容:

考察对象履行工作职责及德、能、勤、绩、廉方面的主要表现和主要特长,主要缺点和不足。

4、查阅资料,如有必要进行专项调查,

5、汇总:

汇总考察情况,对考察对象作出综合评价,撰写考察材料。

(四)考察组汇总考察情况,形成考察报告,向学校领导集体汇报考察情况。

五、考察工作要求

1、考察工作必须坚持民主、公开、客观、公正的原则,必须坚持注重实绩的原则,必须坚持依法办事的原则。

2、考察工作必须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要求,根据所在岗位的性质、类型、工作要求和工作条件等实际情况和任职条件,全面考察干部的德、能、勤、绩、廉,对干部个人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为学校党组织选拔任用中层干部提供充分的依据。

3、学校要及时召开全校教职工会议,认真做好宣传工作,使广大教职工能明确本次考察工作的目的、意义和要求,动员教职工积极参与考察工作。妥善安排好民主测评、民主推荐等事项,确保考察工作的顺利进行。

4、考察组成员要加强保密工作,不得泄露考察情况,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及时向学校领导报告。

*

二00*年三月二十一日

主题词:干部考察方案

主送:各科室

第2篇:学校干部考察报告范文

一、总体要求

2009年,我区教育系统纪检监察审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工作方针,按照上级纪委的部署和教育局党委的要求,紧紧围绕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工作目标,全面履行教育纪检监察职能,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为争创“双一流”机关和“双高目标”学校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和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工作重点

(一)加强教育,筑牢反腐倡廉思想基础

1.拟于4月上旬召开本年度全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部署2009年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任务,维护教育系统稳定,着力破解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加强教育系统行风建设,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2.分解本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任务,明确责任分工,进一步落实“三书二报告”(三书:责任分工报告书、牵头工作责任函告书、落实责任建设书;二报告:牵头单位专项工作落实情况报告、负责领导专项任务落实情况报告)制度,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要把执行责任制的情况作为领导班子业绩和领导干部奖惩、任用的重要依据,要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实行党风廉政建设“一票否决制”。稳步推进领导干部述职评廉、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加强对各学校(单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3.深入开展“抵制人情风,把好权力关”专项教育活动。加强《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中共中央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等各项廉洁自律规定的教育活动,认真开展学习讨论,对照检查,整改提高,确保专项活动取得实效。加强预防职务犯罪专题警示教育,组织一次校级领导干部警示教育活动,增强领导干部筑牢防线,不踩红线,守任底线,努力促进领导干部作风的进一步转变。

4.继续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示范点建设活动,协同有关部门以橱窗陈列、网站宣传等形式,着力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校园廉政文化氛围。

(二)健全机制,充分发挥制度的保障作用

1.要以规范权力运行为核心,针对关键岗位和环节,加强制度建设和监督管理,推进教育系统惩防体系构建。认真落实《教育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2010年工作要点》,对干部人事、毕业生分配、职称评定、基本建设、物资(设备)采购、财政资金使用、招生考试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建立监管工作机制。

2.加强保廉措施,建立健全教育系统重大建设项目和政府采购招投标制度,完善标前标后监管。进一步完善企业资源库和专家库的管理。加强对教育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和审计,进一步完善对校级领导干部实行任职谈话、廉洁自律谈话、诫勉谈话和谈话等各项廉政制度。

3.加强考核,严格执行“一岗双责”制度,做到“年初有部署,平时有检查,年终有考评,责任要追究,奖惩要分明”,推进业务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相结合,保障反腐倡廉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落实。

4.根据市、区纪委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加强公车使用、公务接待、集体外出考察等管理,降低公务开支,做到公务接待经费压缩5%的要求。

(三)强化监督,完善权力运行监控机制

1.强化对分管人、财、物等重点部门和容易滋生腐败行为的薄弱环节的监督检查。加强行风建设,着力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切实加大监督力度,发挥职能作用,从源头上预防职务犯罪。

2.继续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范教育收费行为。全面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教育制度,坚持执行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泽校生“三限”政策,坚持教育收费公示制和违纪违规收费责任追究制度,坚持规范教育收费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与纠风、物价等部门联系,坚持教育收费专项检查制度,坚决制止不合理的收费和明令禁止的收费项目,开展教育收费自查自纠工作,积极开展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区)和收费示范校创建活动。

3.继续强化以纪检监察机关牵头的党政监督,以行风监督员牵头的民主监督,以政策宣传牵头的舆论监督以及以案件牵头的群众监督的四位一体的监督网络体系。

4.积极探索效能监察的有效途径,按照工作安排对执行和落实情况进行跟踪问责,确保政令畅通。

(四)依法依纪,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

1.认真贯彻中央纪委《关于纪检监察机关严格依纪依法办案的意见》,健全办案程序,严格案件管理,严明办案纪律,确保办案质量。认真办理群众来信来访,注意保护举报人。完善内部案件通报制度,建立和完善“一案两报告”(向上级教育纪检监察部门和当地纪委监察局报告)制度,加强警示教育。

2.继续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依纪依法严肃查处违纪政纪的行为以及领导干部滥用权力、谋取私利、贪污贿赂等方面的案件。

3.积极整合资源,畅通诉求渠道,提高工作质量,妥善解决教职工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时发现苗头性和倾向性的问题,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切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维护教育稳定,促进校园和谐。

4.加强对在职教师有偿补课、有偿带生的监督检查,严肃处理违纪违规行为。加强对在职教师为社会教育机构上课的监督检查,严肃违反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规定的行为。

5.深入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加强与检察机关、行政执法机关的协调配合,逐步建立预防职务犯罪预警机制。

(五)注重学习,加强纪检监察队伍建设

1.教育系统纪检监察干部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中共中央印发《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处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及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提高自身政策和理论水平。组织纪检监察审计干部进行业务培训学习。

第3篇:学校干部考察报告范文

一、认真履行职责,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党委(党组)和各高校党委要切实把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中心组学习、组织生活会和专题民主生活会等形式,教育引导领导干部深刻理解新形势下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的科学内涵,与“八荣八耻”有机结合,自觉加强道德修养,认真查摆问题和不足,研究制定改进措施,进一步转变思想作风、领导作风、工作作风和学风。

2.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党委(党组)和高校党委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重点抓好责任分解、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三个环节,充分发挥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的引导、规范、激励和约束作用,真正把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3.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党委(党组)和高校党委要高度重视制度建设,要做到阳光建制、有的放矢、切实可行,并不断改革创新,抓好执行,特别要抓好核心制度的贯彻执行,着力构建惩防体系,有效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

4.加强对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三重一大”制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财经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监督检查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述职述廉述学、民主评议、谈话诫勉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执行情况。加强对领导干部廉洁从政“五个方面”问题的监督检查,继续从严查处领导干部违反规定收送现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等问题。

5.纪检监察机构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反腐倡廉“大宣教”工作格局,深入开展和法纪教育,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协助党委(党组)把廉洁从政的正面教育、警示教育纳入反腐倡廉教育体系,紧密结合教育系统实际,把廉政教育、师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贯穿其中,采取多种有效形式,促进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严格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提高拒腐防变的自觉性。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重点,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

二、认真履行行政监察职能,推进依法行政、廉政勤政

6.继续推动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严格执行招生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开展考风考纪检查工作,对招生考试、录取实施全过程监督制度,确保国家教育招生考试的公正、安全。

7.坚持依法治教,完善制度,规范管理,继续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切实完善组织人事与纪检监察机构联席会议制度,规范干部人事管理。进一步推进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加强对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单位招考录用(聘用)工作人员和教育系统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的监督检查。

8.围绕规范决策行为、行政行为、办学行为,加强财务、基建、物资采购、校办企业等重点岗位、重点人群的监管,不断加大防治腐败工作力度。全面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强化财务内部监控机制;加强学校收费资金管理,建立学校资金使用公示制度、经常性审计及审计公告制度,提高资金使用透明度。

9.积极开展行政效能监察,促进廉政勤政建设,努力推动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

三、加大治本力度,严格规范教育收费行为,促进教育系统行风建设

10.会同有关部门认真做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改革各项措施落实的监督检查工作,确保农村中小学专项资金安全到位,杜绝“一边免费,一边乱收费”现象的发生。

11.配合有关部门推动落实政府责任,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衡发展;配合有关部门推动各地对改制学校清理整顿工作,严禁搞“校中校”、“一校两制”和以改制为名乱收费。

12.继续坚持治理教育乱收费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协调配合,完善有关制度,建立健全监督制约长效机制;继续巩固执行义务教育阶段“一费制”收费办法和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三限”政策,严格规范高等学校收费行为,杜绝与招生录取挂钩的各种形式的乱收费。定期开展专项检查和治理工作。

13.继续开展创建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市、区)活动,充分发挥正面典型的示范作用,形成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认真落实示范县(市、区)动态管理规定,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市、区)发生违规行为,视其情节轻重,给予警告或取消其示范县(市、区)荣誉称号并在全省予以通报批评。

四、认真做好和案件查办工作,建立治理商业贿赂和预防职务犯罪长效机制

14.建立举报通报机制和处理机制,做好群众来信、来电、来访调查,严格按照有关制度、规定处理,及时回复办理结果,提高办信质量。

15.加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严肃查处党员领导干部、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的案件,重点查处图书教材采购、基建工程建设、学生用品采购等工作中商业贿赂案件,查处利用人事权、行政审批权、办事权谋取私利的案件,查处招生、考试、收费中权钱交易、、严重损害教育形象和群众利益的案件。进一步总结查办案件的经验教训,落实“一案两报告”制度。

16.继续深入开展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工作,搞好检查验收,健全制度,强化管理,巩固成果。加强与检察院的沟通配合,研究发案特点和规律,扎实开展警示教育和送法进校园活动,建立健全预防职务犯罪的有效机制。

五、进一步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自身建设

17.按照省纪委的部署和要求,继续深入开展“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促进教育纪检监察机构自身建设,全面提高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素质,认真做好全国教育纪检监察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推荐工作。

18.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体察民情,对解决当前教育工作面临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要针对反腐倡廉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机制,把研究做深做透,把工作抓好抓实,以理论研究推动教育纪检监察工作深入开展。

第4篇:学校干部考察报告范文

一、考核时间

2019年8月份,具体时间由学校自行安排。

二、考核对象

学校领导班子及成员(其中区教师进修学校、莆田第六中学、莆田华侨中学、莆田锦江中学、莆田第七中学、莆田第十四中学、莆田第十七中学、莆田华侨职业中专学校共8所学校班子以及学校科级干部由区委组织部考核,不列入本次考核范围。以上8所区管学校及区管干部的年度考核时间另定)。

三、考核任务

1.考察了解学校领导班子运行情况以及班子成员履职情况;

2.民主推荐2018-2019学年度校级领导干部考核优秀等次人选。

四、步骤程序

年度考核工作按总结述职、民主测评、综合分析、评定等次、反馈结果等程序进行。

1.成立考核组。由1名组长和4名成员组成,组长由学校党支部书记担任,校长兼任党支部书记的由副书记或工会主席担任。成员从非校级的学校职称考评小组成员、支委成员和工会委员中选取4名,考核成员名单要在考核工作预告中公示。

2.公示。在学校校务公开栏中考核工作预告,公示学校及班子成员任职期述职述廉报告以及学校考核组人员名单。

3.召开干部大会。①总结述职。由校长代表班子向大会作学年度班子总结述职,其他校级领导干部采取书面形式述职;②测评推优。对学校运行情况以及班子成员履职情况进行民主测评,并书面推荐2018-2019学年度考核优秀等次人选。

4.综合分析。对民主测评、年度推优结果进行统计汇总,结合平时工作,综合评价意见,形成年度考核材料,学校班子及班子成员的考核材料经过考核组成员签名后由学校统一存档;民主测评和年度推优汇总表纸质材料报组织股存档(电子稿于8月30日前发至zz309@126.com。)

5.评定等次。区教育局根据学校报送的民主测评和年度推优情况,结合征求纪检监察部门意见情况以及局机关各股室反映情况,集体研究决定年度考核等次。

6.反馈结果。年度考核结果采取适当方式反馈,各学校在领导班子范围内通报反馈的有关情况,结合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或专题会议,认真总结经验,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针对存在的不足提出整改措施。

附件:

1.学校领导班子2018-2019学年度考核民主测评表;

2.学校领导班子成员2018-2019学年度民主测评表;

3.2018-2019学年度校级领导干部考核优秀等次人员推荐表;

4.2018-2019学年度学校领导班子及校级领导干部民主测评、推优情况汇总表。

第5篇:学校干部考察报告范文

一、认真学习十7大精神,在思想政治和理论方面与时俱进

1、认真学习*****讲话和党的十*大精神,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通过学习,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全面加深,坚决拥护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对《》有关党的性质、申请入党条件的修改等都衷心拥护,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充满信心,感到我们党是一个与时俱进的伟大的党,进一步坚定了理想和信念。

2、认真学习《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并结合高校实际加深理解,体会到干部制度改革中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重要意义,

3、组织部门的业务学习活动,坚持每周一上午的业务学习制度,协助做好总支理论学习中心组的有关工作。

二、认真完成纪检监察有关工作,为我校党风廉政建设上台阶作出努力

1、做好全校纪检监察工作会议的筹备和会务工作,起草了会议的主报告,着力推动我校各负其责地抓党风廉政建设的良好运行机制的建立。

2、协助做好省纪委、省委教育工委来我校巡视我校

党委落实党风廉政建设情况的准备工作,起草了我校的汇报总结材料。

3、分管的党风廉政教育工作,组织干部参加省教育纪工委的知识测试,党风廉政教育网页不断更新,教育功能逐步扩大。

4、分管的档案工作被评为校先进单位。

5、以招生监察为主,做好行政监察工作。先后参加了烹饪专业单招考试、普招专业加试和成教专业加试、高考录取等工作的监察,在参与中监察,在监察中服务,无责任事故的发生。

三、认真做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办公室有关工作,为试点取得成功作出应有的贡献。

1、先后赴张家港、南通、宿迁等地调研,解放了思想,明确了思路。

2、起草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动员大会的讲话稿。

3、负责干部测评系统研制的组织协调工作,设计测评表,协助做好测评组织工作,负责测评系统的演示课件制作的有关工作。

4、起草了《**大学处级领导干部“能管能教”暂行规定》、《**大学不称职处级干部认定标准和调整办法(试行)》、《关于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的意见》、《**大学学院、部门、单位考核评估办法(试行)》、《**大学关于实行处级干部诫勉制度的规定》、《**大学关于实行处级干部谈话制度的规定》、《**大学关于处级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的规定》、《**大学关于实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制的规定》、《**大学关于建立组织部与纪检、监察等部门联系会议制度的规定》等9个制度。

3、完成了《论高校干部考核评估机制的建构》的论文,并在我校学报上发表。

三、做好党群总支的有关工作

1、完成年度和学期工作要点和小结的起草工作,并对每学期的组织生活、政治学习作出安排。

2、协助书记做好总支大会和集中学习活动的安排和组织工作。

3、完成了支部目标管理终期评估的有关工作。

4、做好职工考核、职称晋升测评等有关工作。

四、廉洁自律情况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情况

在纪委工作4年半来,廉洁自律的意识不断增强,用纪检干部素质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不接受任何与工作有关的吃请和礼品,坚决拒收礼金、有价证券,并经常向自责任人汇报自己廉洁自律的情况,对责任对象开展教育。

五、存在不足

第6篇:学校干部考察报告范文

关键词:国联教育考察团;民国;高等教育;演进

中图分类号:G64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610(2013)02-0064-05

1931年9月至12月由波兰教育部司长华尔斯基(M.Falski)、柏林大学教授卡尔・柏克尔(C.H.Becker)、法兰西学院教授蓝格汶(P.Langevin)和伦敦大学教授唐奈(R.H.Tawney)四人组成的国联教育考察团来华考察,是近现代中央政府首次邀请西方学者对中国教育作“概括的考查,作系统的报告”的活动。[1]252考察团通过各种途径考察中国教育状况,在事后提交的报告书中检讨了中国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状况,并提出不少改革建议。其中有关高等教育的检讨,为国民政府改造中国高等教育提供了重要参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国中后期高等教育发展的进程。探讨国联教育考察团来华与民国中后期高等教育演进之间的关系,对于梳理近现代中国高等教育史而言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一、考察团来华考察的背景与

概况

1931年国联教育考察团来华考察,是在国民政府大举改造中国教育的背景下启动的。据1929年“三大”通过的《政治报告决议案》披露,训政之初的国民政府对当时中国教育状况很不满,痛斥中国教育存在着“六滥”(即学校滥、办学人滥、师资滥、教材滥、招生滥和升学滥)和“四恶”(即教育成为个人造势的工具,浪费了师生的才气、增加了学生的欲望及增加了分利失业之徒)等问题。对此,《决议案》指出各级政府须抓紧“救治”,“以三民主义之精神,融化东西文化之所长”、“矫正从前教育放任主义之失,而代之以国家教育之政策”。[2]此决定宣示国民政府将改造中国教育。尔后,教育部一面着手改造事宜,一面借鉴西方经验,以使中国教育“融化东西文化之所长”。当时,以胡汉民为代表的政府高层认为中国教育的“放任主义”问题是由教育界人士片面学习美国引起的,他们更欣赏欧洲教育经验。[3]故1931年三四月间,教育部、行政院分别致函国际联盟秘书处,请求委派欧洲专家来华考察。于是,同年9月,国联教育考察团来华。

按国民政府邀请之意,考察团来华是为了帮助“拟定并实施中国政府所颁布的改造中国的计划,以期促进中国教育制度之改善”[4]1。据此目的,考察团于1931年9月至12月间在上海、南京、天津、北平、河北定县、杭州、镇江、无锡、广州等地考察教育管理体制、学制系统、教育财政、教学组织、各级各类教育、师生关系等方面情况;并于1932年出版总计15章222页的考察报告――《中国教育之改进》。该报告检讨中国教育状况,提出不少改进建议。如考察报告指出中国小学教育普及率太低,小学生多是富家子弟;中等教育方面则未重视职业教育。针对于此,报告建议中国政府应推行免费义务教育,在中学开设职业技术课程。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中国高等教育有着不少问题,国民政府痛斥这些问题是造成国家缺乏建设人才的主因,故考察报告第三章对高等教育作了份量较重的检讨,篇幅约计58页。

而对考察团的检讨,政府高层和教育界人士很关注。如在考察报告撰述完毕后,戴季陶和朱家骅两位政要为之作了序,蒋梦麟[5]、任鸿隽[6]、李建勋、罗廷光[7]、廖世承[8]、张佛泉[9]、尚仲衣[10]、黄问歧[11]、章光涛[12]、许恪士[13]等人撰写了评论文章。从这些文章看,当时政界人士的褒奖较多。如考试院院长戴季陶称赞考察团提交的报告书“对于各级教育之制度方针与乎其内容之剖析”,有着诸多精到处。[14]教育界人士对考察团开展的考察则提出了批评。如认为考察团仅在中国东部地区作考察,考察范围有限;认为考察团开展的检讨意在推动中国教育欧洲化。不过,在考察团检讨高等教育方面,教育界人士不吝赞誉。1933年,署名为“青士”的学人撰文说,考察团提出的意见很有价值,值得参考[15]。同年,李建勋说,除大学教授由教育部任命以及取消学分制的建议“尚有讨论余地”外,考察团提出的其他建议“均为改良吾国大学教育之良策”,倘若政府当局“照此方策进行,则吾国大学教育不能蒸蒸日上者,吾不信也”。[1]167事实上,国民政府在改造中国高等教育时的确参考了考察团的意见。

二、考察团对中国高等教育状况的检讨

如前所述,国联教育考察团重点考察了中国高等教育状况,并在考察报告第三章中作了检讨。其中,该章第二、三节批评了中国大学分布失衡、高校间缺乏分工合作、课程设置不合理、学分制实施不当、教师聘任不规范、招生缺乏严格标准、过于注重讲授法、教材内容过于西方化、学生太过放任等问题。第四节提出了设立全国大学会议、促进大学间分工合作、加快发展理工科学校、以考试制代替学分制、规范教师聘任、成立大学教授会议、组织大学统一招生考试、试行大学毕业考试、厘定大学课程标准、编写本土化的大学教材、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等建议。从这些内容看,考察团较系统地检讨了中国高等教育状况。

值得一提的是,在检讨时,考察团依据国民政府希望加强调控教育及增进中外教育交流的意旨[4]1,积极引介欧洲教育经验。如考察团建议由大学教员、大学行政人员、社会知名人士及教育部官员组成全国大学会议,并由该会职掌“决定各区域应设国立大学之数目及种类”、“大学教育经费之分配,并规定付款之条件”、“校长及教授之委任”、“厘定关于人员之安置,教职员之薪俸与进级”等事务。[4]194-195该建议就把英国设立大学拨款委员会及法国设立大学评议会的作法介绍到中国。[16]考察团建议中国大学取消学分制,实施毕业考试,考试及格的学生“方能毕业”,该建议则与英、法、德各国推行的中学毕业考试制度相近。[17]1-2

从检讨的内容看,考察团看出了20世纪30年代初期中国高等教育的问题,提出的解决办法也有针对性。如考察团对中国大学分布失衡的批评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考察报告指出:中国大学分布“杂乱无章”,东部地区高校过多,而其他区域的学校较少;“在同一区域内常有多所大学,诸大学间亦无合理之分工”。考察团认为,这种不合理的高校分布如不消除,“有效之大学制度实无从兴起”。[4]160-196从1931年的情况看,考察团的批评是正确的。因为这一年,东、中、西部地区分别有76、21、8所高校。其中,上海一地就有23所高等院校,超过西部各省总和。[18]

再如,考察团检讨中国大学课程的问题也是一个突出例子。报告指出:中国大学课程有三点问题。第一,用学分制组织课程,使得课程支离破碎,学生的学习缺乏整体感;同时,一些学生拿满学分后,即以能毕业为由,“将该学科束之高阁”,不再认真学习。[4]178-180第二,许多大学将某一学科分为“若干不同之学程”,希望把该学科的前沿成果介绍给学生,这使得基础科目未受到重视。[4]180-181第三,许多大学教材过于西方化,这将使得中国“民族文化必致堕落”,使得学生脱离本国实际。[4]181-184考察团遂建议中国政府应重视基础科目、推动教材本土化。[4]205

此外,考察团对中国大学招生的批评也很有见地。报告指出,中国大学招生缺乏统一标准。如“被此校淘汰之学生,往往因他校之条件不甚严格,得以考入肄业,若再被第二校拒绝,尚有第三校可以收容”,这种招生办法产生了严重后果。首先,大学为了招满学生,降低招生标准;这使得教学工作“降格以适合学生所能达到之水平线”,进而大学的办学质量下滑。其次,由于招生标准宽松,许多入校学生不合格,他们也不认真学习,学校就无法培养合格人才。鉴于此,考察团提议,中国政府应试行全国大学统一招生考试,以提升大学生质量。[4]174-175具体作法为:管理上,“教育部特派之大学教师及教育部代表组织一委员会主持”,并由该会“确定录取标准”;考试上,政府部门把“投考一切国立大学之学生于一处而行之”,或“分大学为数组而行之”;录取上,“投考学生应叙明其所愿入之大学,考取之学生,则按照各校设施之方便及其在考试中之名次,分配于各大学”。[4]204从这些内容看,考察团的提议有着较强的针对性。

三、考察团来华考察对民国中后期高等教育演进的影响

由于国联教育考察团认清了中国高等教育的若干问题,提出的解决办法有着针对性,故考察团来华考察对民国中后期中国高等教育的演进产生了影响。影响较大者为以下三方面。

(一)推动了民国中后期西部高校的发展

1931年前,西部高校稀少,国内教育界人士也很少讨论西部高教。但国联教育考察团提交报告书后,教育界人士的相关讨论增多,并形成两派。一派赞成考察团的意见,认为应均衡发展中国高校。一派认为没有必要对中国高校布局作调整,而应让各地根据自身的物质和文化条件自行发展。[19]而对这两派意见,国民政府采纳了前者,即按国联考察团的批评,均衡发展中国高校。抗战期间曾任教育部长的陈立夫就于1972年回忆说:针对战前国联考察团批评中国大学分布不合理问题,战时教育部发展高校“注意合理分布的原则”,并“将大学的文理法三学院合成为综合大学,在后方分区设置;将农、工、医、商、教育等专门学院由大学分开就各地区需要分别设置”。[20]65战后出任教育部长的朱家骅也说,国联考察团曾批评中国大学地理分布“杂乱无章”,故战后教育部对高教资源分布“作相当合理的配备,以奠定整个国家未来教育发展的基础”。[21]

具体来讲,1932年后,国民政府采取了两类措施发展西部高校。其一,为促进大学分布均衡出台政策。1936年,国民政府颁行《中华民国宪法草案》规定:“国立大学及国立专科学校之设立,应注重地区之需要,以维持各地区人民享受高等教育之机会均等,而促进全国文化之平衡发展。”[22]2871938年,《战时各级教育实施纲要》规定:“对于各级学校教育,力求目标明显,并谋各地平均发展”。[23]14同年,教育部拟定《专科以上学校分布原则》,规定:国立大学将“就全国地域予以适宜之分布”,师范学院以分区独设为原则,农、工、商、医等独立学院就各省需要分区设置。[24]711-712其二,在西部地区新设高校。或将迁入西部的部分东中部高校改组,留在西部办学;或在西部地区新设国立高校,或将西部省立高校改为国立高校,批准成立省立和私立高校(参见表1[25]588-794)。而通过创设,近现代中国大学分布失衡问题纾缓。1947年,西部高校增至50所。[25]578-587高校的分工也较明晰。如贵州省有综合、医学及师范三类高校,甘肃省有综合、师范、医学、工学四类高校。

(二)促进了战时大学课程的改革

如何解决民国时期大学课程不重视基础课程和过于西方化的问题,国联教育考察团的提议与国内政教界人士的看法大抵相近。如1931年时任国立中央大学校长朱家骅在作《中国大学教育的现状及应行注意各点》的演讲时指出:中国大学“每每迁就学生的意见,因把习见的基本功课都轻视”的作法有问题;他建议改革大学课程,促使“大学毕业生具有普通的常识,了解基本的理论”。[26]这一相近表明考察团确实发现了当时大学课程的问题。而针对这些问题,国民政府接受国联考察团及国内教育界的意见,从1932年开始改革大学课程。[27]大规模的改革则在抗战时期开展。1972年陈立夫回忆说,鉴于战前国联教育考察团批评了中国大学课程“不切中国需要”、“内容支离分裂”等问题,他在战时主持教育部时,主要从课程标准、科目设置和教材编写三方面着手改革。[20]661976年曾任战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的吴俊升也回忆说:针对战前国联考察团曾批评中国大学课程过于西方化、不适合中国需要的问题,他协助陈立夫部长整理了大学课程。[28]

从战时教育部采取的措施看,国民政府大体解决了大学课程过于洋化和不重视基础科目等问题。如1938年,教育部确定了三点课程设置标准:第一,课程内容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须“与国家文化及建设的政策相吻合”;第二,课程教学应“注重基本训练,先从事学术广博基础的培养,由博返约,不因专门的研究而有偏固之弊”;第三,课程设置应“注重精要科目,所设科目,力求统整与集中,使学生对于一种学科的精要科目,有充分的修养而有融会贯通的精神”。[20]66据此,国民政府随后出台各专业必修和选修科目表,其中,有关中国的科目及基础科目明显增多。如法学院政治学门开设中国通史、中国政府、中国外交史和中国政治史等科目,理学院气象学组开设中国通史、中国地理总论和中国区域地理等科目。基础课程方面,政治学门开设国文、中国通史、西洋通史、论理学、哲学概论、政治学等科目,气象学组开设国文、中国通史、高等数学、微积分学、地理通论、气象学、地形学、测量学和制图学等科目。[29]

(三)影响了公立大学统一招生考试的试行

1938至1940年间,国民政府试行公立大学统一招生考试,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一项创举。而这也受到国联教育考察团的影响。如前所述,1931年考察团建议中国政府试行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建议提出即后受到国民政府的注意。但由于种种原因,战前这一意见未能采纳。[30]抗战爆发后,陈立夫深感战时“交通困难”,认为战前国联教育考察团提出全国统一招生考试的建议在此时有必要推行。故1938至1940年间,教育部试行公立大学统一招生考试[20]67(见表2[25]531-537)。

具体作法为:管理上,教育部成立统一招生委员会,办理“制定法规、制定试题、订定标准、取录与分发学生”等事宜;各考区成立招生委员会,办理“报考、考试、监考、阅卷、造送成绩表册、榜示学生”等事宜。考试科目上,凡报考文、法各院系,师范学院教育、公民训育、体育、国文、英语、史地、家政等学系,以及工学院铁道管理系的学生,须参加公民、国文、英文、本国史地、数学、外国史地等科目的考试,以及任选物理、化学、生物一门考试。凡报考工学院各系,理学院数学、物理、化学、天文、气象、土木等系,师范学院数学、理化等系的学生,须参加公民、国文、英文、本国史地、数学、物理、化学等科目的考试。凡报考医学院、农学院各系,理化院生物、地理、地质等学系,以及师范学院博物系的学生,须参加公民、国文、英文、本国史地、数学、生物等科目的考试,以及任选物理、化学一门考试。此外,报考体育专业的学生还须加试术科。[17]3-4通过试行统一招考,国民政府初步改变了近代以来大学招生各行其是的局面,提高了入校生的质量,“免(除了)考生徨歧路兼考数校之苦”[17]3,意义可谓重大。

四、结 语

推动民国中后期高等教育演进的因素有许多。比如:国内教育界人士深入探讨,各级政府出台调控政策和措施,以及抗战建国的需要,都是重要的因素。此外,国联教育考察团来华考察所起的作用也不可忽视。从本文的探讨看,考察团开展的检讨,对1931年以后中国大学分布、课程设置、招生制度产生了积极影响。其实,考察团的检讨还影响到民国中后期高等教育管理机制、师资聘任、会考制度和训导制度。如抗战期间国民政府成立学术审议委员会就是以考察团提出的全国大学会议为“最初构架”的。[31] 20世纪30、40年代国民政府审定大学教师资格,也与考察团的提议有关。[20]66总之,国联教育考察团来华所起的作用是全方位的。

当时,由于考察团产生的影响,以及与其他一些因素的交相作用,中国高等教育的演进呈现出两点显著变化。其一,与1931年以前中国大学实行选科制、学分制,以及大学缺乏明确的课程标准,并表现出鲜明的美国模式相比[32],民国中后期中国大学吸收了欧洲各国高等教育的一些作法。其二,与1931年以前中国大学在设校、招生、教学、管理等方面呈现出混乱的局面相较,1931年以后中国大学的发展更有秩序,学校分布失衡问题有所缓解,入校学生素质有所提升,课程克服了脱离中国实际的弊病。

参考文献

[1]李建勋.国联教育考察团报告之批评[G]//许椿,等.李建勋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2]佚名.对于政治报告之决议案[G]//荣孟源.中国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上).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645.

[3]胡汉民.胡汉民演词[M]//吴相湘,刘绍唐.第二次全国教育会议始末记(影印本).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71:59-63.

[4]国际联盟教育考察团.国际联盟教育考察团报告书[R].台北:文海出版社,1986.

[5]蒋梦麟.国联教育考察团报告书中几个基本原则的讨论[J].独立评论,1933(41):17-21.

[6]叔永.评国联教育考察团报告[J].独立评论,1933(39):16-21.

[7]罗廷光.评国联教育考察团报告书《中国教育之改造》[J].中华教育界,1933(11):9-18.

[8]廖世承.评国联教育考察团报告[J].中华教育界,1933(11):1-7.

[9]张佛泉.中国教育基本问题――读国联教育专家之《中国教育改造》后[J].国闻周报,1933(24):1-6.

[10]尚仲衣.国联教育考察团建议书的批判[J].中华教育界,1933(11):19-23.

[11]黄问歧. 国联教育考察团报告书中引证错误之纠正[J].中华教育界,1933(11):33-47.

[12]章光涛.国联教育考察团报告书之批判――从中国现社会的观点[J].东方杂志,1933(8):1-7.

[13]许恪士.从国联教育考察团报告书说到中国需要的到底是哪一种教育[J].时代公论,1933(8):47-51.

[14]邓小泉.国联教育考察团来华考察述评[J].南通大学学报:教科版,2006(3):62.

[15]青士.国联教育考查团报告书中之中国大学教育[J].教育与职业,1933(144):250.

[16]黄福涛.外国高等教育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24-152.

[17]黄龙先.大学统一招生考试的检讨(上)[J].教育通讯,1939(46).

[18]国民政府教育部.民国二十年度全国高等教育概况统计表[G]//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1编教育1).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248-271.

[19]霍益萍.抗战前十年我国关于大学若干问题的讨论[J].江苏高教,1997(1):90.

[20]陈立夫.战时教育行政回忆(上)[J].东方杂志,1972(4).

[21]朱家骅.全国教育善后复员会议开会致词[G]//王聿均,孙斌.朱家骅先生言论集.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7:178.

[22]佚名.中华民国宪法草案[G]//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1编政治1).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287.

[23]佚名.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之战时各级教育实施方案纲要[G]//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2编教育1).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14.

[24]国民政府教育部.教育部制定之专科以上学校分布原则[G]//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2编教育1).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711-712.

[25]教育年鉴编纂委员会.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K].台北:文海出版社,1986.

[26]朱家骅.朱家骅在中央党部总理纪念周上讲演“中国大学教育的现状及应行注意各点”[G]//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1编教育1).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281-284.

[27]黄建中.教育部最近改进专科以上学校之要点[J].广播周报,1934(8):14.

[28]吴俊升.教育生涯一周甲[M].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76:81-82.

[29]黄龙先.我国大学课程之演进[J].高等教育季刊,1941(3):121-122.

[30]罗立祝.高校招生考试政策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5.

第7篇:学校干部考察报告范文

随着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党政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为了保证高等学校健康稳定的发展,把德才兼备的人选拔到学校各级领导岗位上,探讨如何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并行之有效的选拔任用机制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就高校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在如何实现高校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科学化提出了几点思考。

一、当今高校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成效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坚持和完善公开平等、规范有序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一是不断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各高校在坚持党管干部的前提下,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通过公开职位、民主推荐、资格审查、民主测评、确定考察对象、组织考察、党委讨论、任前公示等重要环节,坚持扩大民主的基本方向,健全集体领导制度,实行民主决策。二是充分扩大干部推荐考察层面的民主化。公开干部选拔任用方式,组织和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使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主评议、考察预告、任前公示等制度得到切实贯彻执行。

2.坚持和完善监督有力、纪律严明的干部管理监督机制。一是实行干部考察预告制度,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在考察前,组织部门向全校发出考察预告,将考察对象、考察内容、考察的方法和步骤等向全校教职员工进行公告。二是实行党委讨论干部表决制度,防止选人用人的偏差。三是实行干部任前公示制度,拓展社会监督面。

二、实现高校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科学化的必要性和目标

1.必要性。随着深化教育改革,特别是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全面开展,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大力度,引入竞争机制,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创建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管理干部队伍,全面提高办学效益和办学水平,成为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重点的新一轮校内管理体制改革的突出问题。

2.目标。实现高校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科学化,是高校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目的是通过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特性,按照科学、民主的程序,实现高校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营造一个“公共、公平、公共、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健全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满活力的高校干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优秀管理人才脱颖而出,纠正和防止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提供制度保证。

三、如何实现高校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科学化的几点思考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积极推进竞争上岗制度。竞争上岗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新的突破和尝试,能否保证机构调整中的人事安排顺利进行,真正实现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优胜劣汰,成为全校干部、广大教职工关注的焦点。首先,学校要不断加强领导,成立由学校党政一把手亲自挂帅,校领导、组织、人事、纪检监察等部门参加的干部竞争上岗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组织实施。其次,针对各种思想反映,按照“下透雨、再播种”的思路,把宣传动员,统一思想放在首位。在学习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文件的基础上,层层召开动员大会,广泛宣传竞争上岗的目的、意义、转变观念,增强改革意识,端正竞争动机。

2.制定政策、规范程序,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长效机制。为确保高校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质量,各高校要认真学习国家、省市有关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相关文件,并以此作为开展工作的依据,同时,借鉴其他高校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做法,结合学校具体情况,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民主方式,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符合高校自身实际的干部选任管理条例,从任职条件、操作程序、待遇、管理等作出明确规定,做到有章可循、按章办事,逐渐建立起高效干部选拔任用的长效机制,用于指导高校的干部选任工作。

3.把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走群众路线结合起来。在竞争上岗确定有关职位人选时,一方面,积极扩大群众的参与程度,把竞争上岗的程序、环节、步骤等及时公之于众,使竞争上岗工作始终处于群众监督之下;另一方面,学校党委要牢牢把握竞争上岗工作的主动权,在方案设计、资格审查、组织考核、择优任用等程序中,坚持党委集体讨论,坚持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用人原则,使竞争上岗工作始终处于党委领导之下。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还必须立足于我国的国情和政体,将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干部制度改革中引入的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精神有机结合起来,以有利于更加积极稳妥地推行干部制度改革工作,真正实现高校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科学化。

参考文献:

[1].邓晓梅:《高校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改革的实践和思考》,《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12。

[2].张晓红:《关于高校干部制度改革的思考》,《辽宁教育研究》,2006.7。

[3].赵承胜:《高校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探析》,《西安石油大学学报》,2003.3。

第8篇:学校干部考察报告范文

学生会作为党领导下的青年学生群众组织,是实现学校教育质量和目标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它的作用就是遵循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组织同学开展学习、科技、文体、社会实践等多项活动,促进同学全面发展,维护校纪校规,倡导良好的校风、学风,促进同学之间、同学与教师之间的团结,协助学校建设好良好的教学秩序和学习、生活环境,协助学校解决同学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沟通学校相关部门与广大同学的联系,通过各种正常渠道,反映同学的建议、意见和要求,维护同学的合法权益和正当利益。

一、招干计划

一、对干事的要求及培养的目的

根据学生会的性质与需要,以基础、品德为主要标准计划招十名预备干事,六至七名正式干事,目的是更好的发掘和培养有特长的学生会人才。

二、流程:分三轮进行

第一轮:笔试

宣传部就现场画实物,写字(硬笔或软笔),所有部长进行评分;

第二轮:面试

以问问题为主,通过此面试考察其恒心、礼貌、还有工作的积极性等问题。

第三轮:综合面试

①画出平面图,要求画出立体图(考察空间想象力);

②自由分组组队拼拼图(考察团队合作性);

④对某个图案的改造(考察创新思维)

③五个部长共同对候选人进行面试、评分(拿上年的海报让其自己来进行评价)。

备注:第一、二轮面试均要求自带作品前来面试,第三轮面试初定在星期六下午14:00开始,到时候会请我们宣传部的老部长来参加干事的评选。

三、主要问题设置

1、请先作个自我介绍

2、请问你觉得你自己画画(写字)的水平怎样?

3、宣传部的工作除画画(写字)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宣传工作,对于工作多、工作忙,你会用怎样的态度来对待?会不会坚持到底?你对自己有没有什么打算?

4、若在工作中与部长或其他干事在想法意见上发生矛盾,你将会如何应对?

5、你会经常到其他宿舍串串吗?

6、你觉得你自己的性格特点怎样啊?

7、有时工作会很忙很累,你觉得你会抱怨,会中途放弃吗?

8、当工作与学习发生矛盾冲突时,你如何处理好学习与工作之间的关系。

下面几个方面讲招干后怎么建设学生会

(一)组织学生会各部门认真学习

通过组织学习让各部门熟悉本部门的工作制度以及学生会的各项管理制度。如果在学习过程中,对工作制度有异议,可向主席团提出,并提出改革意见。这项工作由各部门自主进行,由各部部长负责落实此事。在学习两周以后,主席团进行组织验收。验收办法:通过抓阄方式在各部门中随机抽取一人进行考察,以了解其学习效果。对验收优秀的部门予以表扬,对不合格者予以批评教育,并责令其限期整改,直到合格为止。

(二)建立工作汇报制度

学生会每月举行一次工作汇报会。各部部长在每月的最后一周周末前向其分管主席提交本月的书面述职报告,内容包括一个月的工作情况,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获得的经验教训,对下个月的工作展望等。各分管主席需认真查看各部门的工作述职报告,并结合自己的工作情况,撰写总结报告提交执行主席。由执行主席在工作汇报会上向大会作报告,并形成文字材料上报院团委。办公室在下月的第一周内将所有的述职报告进行整理汇编,然后交予各部门传阅,以此作为经验交流的一种形式,通过它来了解其他部门的工作情况,获得相关的工作经验,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为学生会实行轮岗制提供可能。

(三)建立健全考核制度

通过大家分析讨论,进一步完善目前现行制度中的不足,使制度更加体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我个人认为应该着手制定《心理学院学生会工作量化办法》、《心理学院学生干部目标管理手册》、《心理学院学生干部绩效评价手册》,以解决考核过程中所存在的缺少量化标准和考核笼统的问题。定期对学生干部进行考核,对不称职的学生干部提出任免意见,同时应该加强学生会对班委工作的指导检查力度。

(四)建立健全评比表彰和奖惩制度

学生会每月对本月当中工作表现突出,为学院作出了突出贡献的人员进行适当表彰奖励。对每月部门考核前三名予以适当奖励。每学期对全体学生干部进行一次考核评比,对表现突出者予以适当奖励。每学年综合所有考核记录,评选出优秀学生干部和积极分子,/zt/jsfa/予以适当物质奖励,并将学生干部考核成绩存入学生个人档案。

(五)加强对学生干部的教育和培训

定期举办学生干部培训班,加强思想理论教育,提高学生干部的思想素质。各分管主席原则上每月在其分管的部门内组织的理论学习不得少于一次。同时,在学生会每周例会前抽出十分钟,进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通过对学生干部的教育和培训全面提高学生干部的自身素质,提高义务能力,增强组织能力,预判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六)注重情感培养,建立长效沟通机制

作为一名优秀的学生干部在开展工作时应“以理服人”,更应“以情感人”。主席团要与各部门进行有深度,全方位的交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总结经验教训。建立定期会谈机制。主席团根据实际需要,制定定期会谈时间表,召开座谈会,了解其真实需要和想法,帮助解决其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七)建立群众评议制度

定期对学生会工作满意度进行民意调查,并随机从各年级中抽取一部分同学对学生会干部进行评议,使大家注意与普通同学之间的沟通合作。

(八)建立学生会干部预警机制,防止学生会干部的倦怠现象

预警的目的主要在于两点,发现哪些学生干部处于或即将处于困难当中和及时发现哪些可能导致学生干部倦怠的因素。预警的内容大致包括:建立学生干部日常工作档案,建立学生群众意见回馈制度,制度化学生干部经验交流会等。

第9篇:学校干部考察报告范文

一、组织领导

成立市委党校科级干部空缺岗位竞争上岗工作领导组。

组 长 : ×××

副 组 长 : ××× ×××

成 员 : ××× ××× ×××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以《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为依据,认真贯彻《××市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竞争上岗试行办法》,坚持德才兼备、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标准,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严格按照竞争上岗的程序,采取竞争上岗的办法,任用事业管理空缺岗位的科级领导。

三、竞争上岗的职位、职责

(一)岗位设置

1、正科级职位(2个)

市情研究中心主任 1名

后勤服务中心主任 1名

2、副科级职位(1个)

教研处副主任 1名

(二)岗位职责

1、市情研究中心主任

①在校委领导下主持市情研究中心全面工作,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组织教师对××市情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组织开展市情教育,负责组织、督促、检查中心各项工作的完成;

②负责市情研究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的制定,有针对性的组织开展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专题调研;

③负责对外联络和协调工作, 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 组织开展市情研究工作, 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可靠的研究成果;

④负责市情研究中心形成的各种文字材料和统计报表的审核把关工作;

⑤完成校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2、后勤服务中心主任

①在校委领导下负责后勤服务中心全面工作,确保后勤服务中心各项任务的完成;

②负责制定校园管理、安全卫生、资产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切实加强日常管理工作;

③负责对学员公寓的监督、管理和服务工作,为教学服务,为学员和教职工服务,确保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和正常的生活、工作秩序。

④协助校办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⑤负责中心人员的思想政治、业务考核和日常管理工作;

⑥完成校领导交办的其它任务

3、教研处副主任

①协助主任抓好教研处日常业务工作;

②根据教研计划,负责教研活动的具体组织、管理工作;

③负责教研处工作计划、总结、请示、 报告等文字材料的草拟工作;

④负责教研处教师的思想政治和日常管理工作;

⑤完成主任交办的其它工作。

四、竞岗人员的基本条件和资格

(一)条件

1、具有履行职责所需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知识水平,努力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坚决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具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忠于党的干部教育事业,立志改革开放,献身现代化建设事业,在工作中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做出成绩。

3、坚持实事求是,认真调查研究,积极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反对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

4、热爱本职工作,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胜任本职工作的组织协调、文化水平、专业知识、文字综合、语言表达能力。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决策能力。善于处理和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保证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

5、坚持群众路线,遵纪守法,坚持原则,作风正派,清正廉洁,办事公道,不,不。

6、坚持和维护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有民主作风,有全局观念,善于团结同志,包括团结与自己有不同意见的同志一道工作。

7、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二)资格

1、具备事业人员身份,近三年年度考核为称职以上等次;

2、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

3、竞争正科级职位的,应具有五年以上工龄,现任正科级职务或连续任副科级职务两年以上,年龄在五十周岁以下;竞争副科级职位的,应具有四年以上工龄,年龄在四十五周岁以下;

4、竞争市情研究中心主任者须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

5、符合任职回避规定。

五、竞争上岗的程序和方法

1、公布职(来源:文秘站 )位及岗位职责。在校内通过职工大会并用张榜的形式,宣传竞争上岗的目的、意义,公布竞争职位、岗位职责、任职条件、竞争上岗程序、办法等相关事项。

2、公开报名。凡符合条件和资格的人员,均可在规定的时间内书面申报职位。一般由个人报名,也可以采取群众推荐和组织推荐的方式进行。竞争职位数与参加竞争人员的比例不得低于1︰2,达不到此比例则取消该岗位。

报名者应持有以下材料:

(1)毕业证复印件1份。

(2)小一寸照片1张。

(3)连续3年年度考核称职证明1份。

(4)身份证复印件1份。

3、资格审查。根据竞争上岗的条件和要求,由科级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工作领导组对报名竞岗者进行资格审查,确定资格审查合格者,公布报名人员及资格审查结果。

4、笔试。组织资格审查合格者考试,内容主要是履行竞争职位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和理论。笔试成绩满分为30分。

5、面试。确定参加面试的人员,在教职工大会上作竞争上岗演讲。介绍自己的工作和经历、主要优势,自己所竞争职位的工作设想和任期目标,并就有关的问题进行答辩。演讲答辩结束后, 由领导组成员和群众代表共同组成的评分组给每位竞岗者打分。计分方法是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求出平均分即是竞岗者面试得分。面试满分为40分。群众代表8名, 由全体教职工无记名投票产生。根据得票多少, 从最高得票者开始, 从高到低顺序确定8位群众代表。

6、民主测评。竞争上岗演讲结束后,由与会全体教职工对竞岗者进行民主测评,用无记名方式填写测评表。得不到多数群众拥护的,不能选拔任用。民主测评成绩满分为30分。测评为优秀等级者得分 30分(30×100﹪), 测评为优良等级者得分24分(30×80﹪), 测评为中等等级者得分 18分(30×60﹪),测评为差等级者得分12分(30×40﹪),测评为不合格者不予评分。

7、组织考察。把笔试成绩、评分组评分及民主测评成绩三项相加后的总分即确定为每位竞岗者的综合成绩。根据综合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确定每一职位前两名竞岗者作为该职位的考察对象。然后组成干部考察组, 进行考察预告,对考察对象进行考察, 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着重从思想政治素质、组织领导能力和工作实绩等方面进行。考察要做到全面、准确、客观、公正,并实行考察人责任追究制。考察结束后形成考察组全体成员鉴名的书面考察材料。

8、确定拟任意见。由竞争上岗工作领导组依据笔试成绩、面试成绩、民主测评成绩和干部考察组意见,集体讨论决定竞岗者的拟任用意见。领导组成员必须全体到会,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进行表决,半数以上同意的,决定方为有效。

9、公示。对拟任用人员进行公示,时间为七天。

10、上报审批。经公示后,形成书面拟任用意见呈报中共××市委组织部审批。

六、笔试内容

一、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作的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

二、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题为《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报告

三、中共中央印发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 》

四、《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六、中共云南省委关于贯彻《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的实施意见 (云发〔20__〕24号)

七、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同志在20__年11月14日全省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八、云南省委副书记、云南省委党校校长李纪恒同志在20__年11月15日全省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提高认识改革创新真抓实干在新的历史起点推动党校工作迈上新台阶》

九、中共××市委党校关于党务、教学、科研、队伍建设等方面的规定和办法。

七、任职和任期

1、科级领导干部的任用,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市事业单位聘用制暂行规定》的规定办理。

2、竞争上岗的科级领导干部实行试用期制度,试用期一年。试用期内,按照所担任的职务履行职责,享受该职务的相关待遇。

3、试用期满,考察合格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正式任命。试用期满,考察不合格的,免去该职务,安排到竞争上岗前职级相同的岗位工作,并按新岗位确定工资待遇。

八、任职回避

领导干部竞争上岗时有下列亲属关系之一的,必须按规定实行任职回避。

(一)夫妻关系;

(二)直系血亲关系;

(三)三代旁系血亲关系;

(四)近姻亲关系。

九、组织纪律

科级干部竞争上岗工作,在市委党校科级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工作领导组的领导下,严格按照《××市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竞争上岗试行办法》实行。对竞争上岗中出现的违纪行为,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中纪委中组部《关于对违反〈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行为的处理规定》等有关法律和规定给予严肃处理。全体教职工要正确对待竞争上岗,不得在竞争上岗过程中弄虚作假,搞拉票等非组织活动。

教职工对竞争上岗工作中出现的违纪行为,有权向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纪委或市委党校科级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工作领导组检举、揭发。

十、时间安排

1、公布职位及岗位职责:20__年3月15日

2、公开报名:20__年3月16日—18日

3、资格审查:20__年3月19日

4、复习备考:20__年3月19日—20__年3月30日

5、笔试考试:20__年3 月31日上午9:00—11:30

6、竞岗演讲及民主测评:20__年4月5日—7日

上午9:00—11:30 下午3:00—5:30

7、组织考察:20__年4月12日—14日

8、确定拟任意见:20__年4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