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移动社交下的高校班级管理对策

移动社交下的高校班级管理对策

摘要:随着互联网移动社交的普及,大学生可以通过其与外界进行通信、沟通。高校管理中,高校班级管理呈现出管理信息化、文化网络化、接受信息多元化以及表达方式舆情化四个特点,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挑战。从事学生管理的高校管理者,特别是辅导员和班主任,要转变管理思路,要用新思维新方法对班级进行引导和管理,以构建良好的班风。

关键词:高校;班级管理;移动社交;管理信息化

移动社交(MobileSocial),是指人们在移动通信终端设备上通过移动社交平台来进行社会交往的行为。随着智能移动通信终端的普及和互联网社交平台的多元化,移动社交呈现出Anytime,Anywhere和Anyone三个特点,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移动社交平台和社会上的个体进行信息沟通。在此背景下,加速了大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活动的进程,由移动社交产生的风险影响着大学生的行为,使高校管理者在班级管理面临新挑战。

1移动社交环境下班级管理研究现状

目前,针对移动社交环境下以班级管理作为研究对象不多,而主要关注点是基于新媒体背景下班级的管理,研究的切入点是除报纸、电视广播、杂志等传统媒体之外的新传播媒介,包括QQ、微信、微博移动社交平台,研究的领域主要包括新媒体下班级、学生行为呈现的新特点以及对班级的影响及挑战。新媒体背景下,班级管理呈现出开放性、交互性、趣味性、技术性、无屏障性五个特点[1],学生思想行为呈现出接收信息碎片化、价值观念多样化以及生活方式多元化等[2]。新媒体对高校学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在目前的研究中,既包括对班级对班级管理的积极影响,也包括消极影响。积极方面,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有利于加强班级形象的宣传和风采展示,有利于心灵沟通和情感交流和班级管理目标的实现。消极方面,新媒体的负面影响冲击大学生的“三观”,不利于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和价值观的确立,网络的虚拟性容易引发大学生的诚信危机[3]。

2移动社交环境下班级管理的必要性

2.1高校互联网移动社交的普及化

首先,移动通信智能终端的普及,使大学生成为移动互联网应用推动的主要力量。根据互联网信息中心公布的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我国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到97.5%,即时通信用户规模达到7.2亿,占网民总体的93.3%,其中手机即时通信用户6.94亿,占手机网民的92.2%。在高校学生群体,由于其正接受高等教育,智能手机使用率较高,是互联网应用推广的主要力量,以此推测,通过移动互联网上网的大学生占比远高于全国水平。其次,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催生了种类繁多的移动社交平台和应用,有单纯的IM工具,还有兼具游戏、学习、生活、娱乐、电子商务等社交平台。移动社交平台的多元化、普及化使得大学生接触和移动社交的机会大大提高,已经成为大学生活动的一部分,在影响着每一个高校学生。第三,社交网络的普及化源于移动社交网络生活化。随着移动社交互联网平台对个人消费领域的影响,移动社交平台将信息通信功能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生的很多生活信息都来源于移动社交平台,其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2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传统媒体项目相比,新媒体在打造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合力”方面更有优势[4]。互联网移动社交环境下,当前采取的面地面、思政课程教育来开展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发展的需要,应该通过互联网的新视角来发现影响大学生的过程。因此,随着大学生对互联网的聚焦点在转移,过去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已经不能解决现阶段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所有问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从过去略显模糊的互联网泛概念向互联网移动社交领域集中,学生的互联网活动也集中转移到移动社交平台,学生的学习、娱乐、交际等活动都是基于移动社交的环境下开展的。对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而言,需要通过关注新的焦点和使用新的载体来开展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3移动社交互联网经济进入学生班级管理领域

随着个人移动智能通信终端的普及,个体被纳入班级管理的时空界限被打破,班级管理的界限不仅仅停留在课堂和校园,而是已经延伸至新的虚拟空间领域。互联网产业已经开始逐步涉足很多班级管理领域,特别是催生了一大批基于移动社交平台的微管理软件。这些软件以传统班级管理为依托,基于移动社交群体管理理念开展课程教学、班级事务等。例如:基于微信平台搭建的微课程、微班等管理软件已应用在班级的管理中。

2.4班级管理信息化是教育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班级信息化本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一直以来,高校班级信息管理主要围绕教学环节开展的,而班级日常管理由于班级具有虚拟性,通过学生自我管理维系组织的存在,也就是班级管理往往是在辅导员(班主任)的监督下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班级日常管理并没有实现信息化。班级管理信息化是教育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内容,移动社交平台给班级管理信息化带来了一定的支撑条件。

3移动社交下班级管理新特点及挑战

3.1管理信息化

当前,班级管理出现了信息化的迹象,很多班级通过使用计算机软件和网络平台来实现对班级的管理。例如:目前很多班级在信息管理中实现了无纸化信息管理,班级管理制度和通讯录等电子文档共享在网络平台上。通过建立QQ、微信群来通知班级事务,使用QQ、YY等即时通讯软件开展班会。但是使用互联网信息工具管理带来信息传递快速,高效管理的同时,也给班级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负面作用,例如:有的学生忽视了网络信息的重要性,过度依赖网络信息导致信息传递失效。学生之间通过线下互动的机会变得更少,以网上的虚拟身份来沟通和交流使学生表达能力和活动能力降低,信息共享不当导致信息泄露,进而引发诈骗和人身攻击等情况也时有发生。

3.2班级文化网络化

传统的班级文化更多地通过黑板报、班级展示墙等来营造班级的文化氛围,但是随着移动社交的发展,很多班级将班级的文化转移到了网络,有的班级建立了自己的班级网站,有的是建立了班级微信公众号,班级之间的文化建设和传递大多是通过网络交流的形式完成的。通过依托网络平台来展示班级文化已经成为很多班级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成为一个班风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文化建设的网络化带来的负面效果是学生的真实情感陶冶机会和个体之间的思想和情感交流变少。

3.3接受信息多元化

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普及和互联网便利接入,使大学生接受的信息多元化,信息不仅仅从以校园内为主要活动空间中获得,而是扩展到整个互联网中,受社会信息的干扰较大。因此,在班级管理中,辅导员(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变得困难,特别是学生接受社会的信息变得多样化,很多学生从纷繁复杂的社交网络中看到了社会的现实,金钱、地位的诱惑等方面的场景容易诱发学生的思想偏移。在这样的影响下,学生的出现了如功利、炫富等现象,例如:高校中有的大学生通过互联网贷款负债创业和使用高端手机就是典型例子。

3.4表达方式舆情化

新媒体3A特性强力渗透人们工作、学习、生活各个层面,在带来惊人传播效率的同时,也酝酿着不容回避的传播风险[5]。伴随新媒体和移动社交的发展,大学生也成了自媒体社交中的一员,“人人都是记者,个个都有麦克风”的舆论环境也影响到了大学生群体,很多学生关注社会的舆论热点,关注学校的发展和校园热点,对社会和学校的热点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而在班级内部,学生对关注的热点话题容易产生“一窝蜂”“一边倒”等情况,对某些同学的观点看法容易产生跟风现象。对很多网络、校园传言没有做进一步的核实,人云亦云现象严重,并对未经核实的消息添油加醋并转发到移动社交平台。例如:贵州省某高校的后勤工人在疏通下水道时,学生和工人没有正确沟通理解的情况下,进而将疏通下水道的图片传到QQ空间和微信朋友圈,进而在全校范围内造成“学校食堂使用地沟油”负面影响,之后学校通过发通告以及食品检验报告后逐渐把事态平息。以上的班级管理新特点给班级的网络舆情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困难,特别是移动社交带来负面效应将影响到学生个体的心理、思想和行为。因此,在移动社交互联网时代,必须关注这些新特点导致的学生思想变化动态和网络舆情。

4应对移动社交环境下班级管理措施

4.1注重线上监管,将班级作为管理信息化基本单位

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责任人,要负起管理班级的责任,把握好移动社交班级管理的四个特点,监管同学在移动互联网上的行为,避免因使用移动互联网平台管理班级带来的负面效应。特别在班级QQ、微信群等平台,班主任要引导班委做好监督管理,不能随意在移动社交平台上不宜大学生阅读,不便于班级管理的一些信息,如禁止不利于大学生身心成长的涉黄、涉反或者有悖于“三观”的信息,不能随意不利于班级团结、班风建设等相关信息。重视对匿名信息的监管,匿名信息往往会影响到班级管理,有的甚至影响到学校和社会层面,要积极防范和采取措施严格管理匿名信息的和传播。

4.2重视线下和线上互动管理

在使用信息化来管理班级的同时,要重视线下管理,做到线下线上互为补充,双重作用。首先,班级管理的核心是育人的管理,在开展班级管理过程中,要将现实解决问题和网络独特性两者结合起来,共同促进育人作用。其次,使用社交平台和应用来管理班级时,由于个体对于信息化管理的接受度存在差异,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管理的缺失,此时,线下管理仍然是解决信息化管理中存在挑战的最佳途径。

4.3构建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作用

在互联网移动社交环境下,以班级作为管理对象,可以通过移动社交平台构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作用。通过使用移动社交平台,构筑班级日常管理、互动交流、班级文化展示、学习等方面提高高校班级管理的有效性。通过移动社交平台,提高班级管理的便捷性和效率,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强班级的文化建设和凝聚力,可以通过移动社交平台分享学习资料和经验,促进班风的建设。

4.4强化引导,使移动社交成为育人的新途径

大学生成长与移动社交环境交融的趋势已不可改变,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社交应用的不断深入,班级管理将不断被互联网移动社交影响,面临新挑战和新形势。因此,作为高校的管理者,必须围绕学生互联网社交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跟移动互联网社交的发展趋势,熟悉移动互联网发展状况,使用互联网移动社交工具,引导大学生使用移动社交平台和资源,把新的理念和方法使用到班级管理当中,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苏琰,李融.新媒体发展对高校班级管理的影响及对策[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18(1):71-73.

[2]王戈弋.新媒体作用下高校班级管理研究[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6,31(4):30-34.

[3]颜小燕.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J].职业与教育,2016,(2):61-63.

[4]季海菊.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

[5]梁刚,王盼盼.移动社交媒体传播风险管理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2):1-6.

作者:王兴标 单位:贵州民族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