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优化企业成本管理论文

优化企业成本管理论文

一、目前我国企业成本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成本管理数据量大

现代企业的工业化生产将产品的生产过程划分为很多独立的生产工序,每道生产工序的成本包括材料、人工以及间接费用。因为工业化生产的复杂性,仅仅一种产品的一道工序可能就需要投入几百种甚至上千种材料,同时人工以及间接费用涉及到的成本数据也相当广泛可想而知,对于产品众多的工业化企业,生产工序纷繁复杂,每道生产工序涉及的材料、人工、费用等成本数据是多么庞大。

(二)数据存储分散

成本管理的相关数据分散在企业的各个部门,比如生产投领料数据在仓库,人工投入在生产部门,折旧费在财务部门,不同部门分别掌握一部分成本数据,这就造成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无法及时宏观上核算产品的实际成本。只有当生产结束后,所有部门掌握的数据集中起来,才能够计算产品实际成本,但此时生产已经结束,浪费已经发生。

二、信息系统进行成本管理的优势

(一)准确、快速的数据计算能力

信息系统采用计算机进行成本管理,计算机的优点在于计算准确、快速。一方面,信息系统能够精确到小数点后五位,这对于高科技企业的材料投放量管理尤为重要;另外一方面,信息系统数据计算速度已经进入云时代,快速的成本计算使企业能够掌握实时的成本资料。

(二)数据共享,及时发现偏差

信息系统通过网络将企业所有部门的数据联结起来。成本项目发生后,企业不同部门的工作人员将分散的零散成本数据及时录入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对生产材料领用、车间工序加工、产品完工入库等业务进行动态的反映,实现数据共享。企业能够及时得对生产过程中偏离计划成本的材料、人工等成本支出实时地进行揭示,及时发现超过标准成本的消耗,有利于企业迅速制定改进措施,纠正偏差,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三、企业运用信息系统进行成本管理的有效途径

(一)事前计划

事前计划是整个成本管理的起点。在生产开始前,制定一套符合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计划成本体系。合理有效的计划成本体系是企业在各个部门密切配合、反复研究和测算制定出未来某个时期内各种生产条件(如生产规模、技术水平、能力等)处于正常状态下的计划成本。信息系统成本管理与传统成本管理相比,其优势就是计划成本的实时更新。信息系统由于高速的数据运算能力,可以根据最新的技术水平以及材料价格对计划成本进行快速更新,更新频率能够达到每五天,甚至每天更新。而传统成本管理中计划成本的更新频率为每年或者每三年。在技术飞快发展的今天,计划成本的高速且准确更新对于成本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二)事中控制

首先,原材料成本管理。事前计划阶段,信息系统已经制了详细的物料清单。生产任务下达后,生产部门必须严格按照物料清单领料。在生产过程中,如果发生领用的原材料不够用,需要再次领料,必须由生产人员登录信息系统,向信息系统发出增加投料的申请,信息系统再次核算产品的成本并与售价比较,将比较的结果反馈企业管理人员,当管理人员许可后,信息系统才可以打印新的领料单。其次,人工成本管理。与原材料成本管理类似,当企业需要增加生产产品的人工投入时,必须取得管理人员的许可。因为不同熟练程度的技术工人做相同工作所需要的时间差别很大,获取的报酬也不相同,信息系统可以通过复杂的计算,直接计算得出使用哪位技术工人生产某种产品的成本最低,为企业节约成本。第三,间接费用管理。间接费用包括修理费、水电费、车间管理人员薪资等。当企业维持一定的生产规模时,间接费用浮动相对较小。信息系统进行间接费用管理时采取鼓励节约的方法,即当间接费用降低时,信息系统向管理层发出奖励相关人员的提示。第四,售价管理。信息系统根据原材料、人工以及相关费用的投入量,计算单位产品的成本,当发现产品的成本有超过售价的迹象时,马上向相关负责人发出预警。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避免亏损,包括的进一步控制成本、提高售价以及放弃订单等。

(三)事后分析

事后分析是企业生产过程结束后,信息系统自动计算实际发生的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即超额成本,分析超额成本产生的原因,追查责任部门。超额成本原因有很多,包括计划成本制定不合理、成本管理存在漏洞、企业外部因素。很多情况下,同一个超额成本可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因造成的。存在多种原因的情况下,需要量化每种原因的影响程度。进一步确定责任部门,且纳入部门考核指标之内。对于成本管理不认真的部门,实施严格的惩罚措施,矫正该部门不利活动,督促该部门发挥有效的成本管理职能。从根源上改进成本管理控制工作,将成本管理落到实处。

作者:张倩 单位:辽宁大学新华国际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