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诚信教育融入高校资助育人体系探析

诚信教育融入高校资助育人体系探析

摘要:诚信是中华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而资助育人工作是各高校的重点工作。在新时代背景下,将诚信教育融入高校资助育人体系,有利于丰富和完善资助育人工作的内容,有利于推动资助育人的实践创新,有利于改善社会信用环境。将诚信教育融入高校资助育人体系的路径有:融入实践活动,让诚信意识转化为诚信行动;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优化资助育人环境;完善诚信规范制度和监督机制,为资助育人的公平公正提供制度保障。

关键词:新时代;诚信教育;资助育人

高校资助育人体系指的是学生资助制度体系与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相融合的系统工程实施体系[1]。诚信是中华传统美德。在新时代下,各高校在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的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采用多种方式,将诚信教育融入资助育人体系,这有利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所需人才。

1高校开展资助育人工作所处的新时代背景

1.1党和政府对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学生资助工作的重点是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2]。当前,我国各地各校在学生资助方面,还要进一步强化资助育人理念,构建资助育人质量体系,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学生资助工作全过程[3]。因此,新时期高校要更加关注资助育人的质量和成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1.2“互联网+”为开展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提供了新方式

进入21世纪后,互联网得到了快速发展,人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互联网+”时代,CNNIC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64.5%;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4.23亿,较2018年底增长110.2%,占网民整体的46.8%,在线教育呈现爆发式增长[4]。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是伴随着互联网发展而成长起来的“数字一代”。因此,高校要与时俱进,建立学校资助中心与就业中心、教务、财务等部门的数据共享平台,灵活动态地掌握学生有关资助方面的信息,通过对数据的横纵、交叉分析对比,有助于发现学生的诚信问题,也能更精准地帮扶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公平与温暖;或开设资助育人专题网站、利用学校官方公众号积极宣传资助育人相关政策,将诚信教育贯穿其中,积极推进互联网技术在资助育人工作方面的运用,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高校思政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1.3高校学生的新特点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带来新挑战

目前,我国高校中的“95后”大学生已经陆续毕业,第一批“00后”大学生基本都读到大三,他们的成长过程大都受到了互联网的影响,他们通过互联网能够更快地获得新知识,掌握新科技的能力相对较强,视野也更为开阔,对于学生工作或者校园活动的诉求也更加多元化。因此,资助育人工作的开展要更加科学合理地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诚信教育要采取更为丰富新颖的方式融入资助育人工作。此外,网络中难免存在一些未能遵守道德准则的不良信息或行为,例如言而无信、网络欺诈、散布不实信息等行为,这些违背诚信的行为有可能会误导学生,使得他们在家庭经济困难认定申请的过程中有弄虚作假的想法,从而导致诚信问题的出现。因此,这些影响为资助育人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新的挑战,资助育人工作者要紧跟时代步伐,加强专业素质与业务能力的提升,让资助育人工作更加科学、顺畅地开展。

2新时代下诚信教育融入高校资助育人体系中的作用

高校要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使一代代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之一,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方法,将诚信教育融入资助育人体系,有利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1诚信教育有利于丰富和完善资助育人工作的内容

资助育人工作不仅与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还与学生的家庭密切相关,更与社会的稳定发展息息相关[5]。正确引导经济困难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先学会做人,成为一名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高素质人才,是资助育人工作的重要目的之一。而诚信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以诚为本、以信为先的优秀文化传统,历史上也有韩信守信报恩、曾子以身作则,教子诚信做人、郭伋守信、商鞅立木建信等诚信典故。诚信教育与资助育人是培养积极进取、品质优秀、全面发展大学生的重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资助育人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诚信教育,将诚信教育融入资助育人体系,可以设立诚信教育月,举办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等,不断完善资助育人工作内容。

2.2诚信教育有利于推动资助育人的实践创新

目前,虽然高校在资助育人方面比较注重增强经济困难学生的自信心和提升受助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相应开展了一些诚信教育,但将诚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仍旧任重道远。大多数高校并未根据学生在资助工作中出现的诚信问题制订专门的教育方案,而是笼统地将诚信教育纳入思政教育[6],资助育人工作中实践活动的创新也相对较少。因此,将诚信教育有针对性地融入资助育人体系,例如发挥学生的绘画、演讲等特长,开展资助诚信教育的插画、墙绘活动,宣传助学贷款政策的社会实践活动等,不仅能够让学生将诚信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还能够推动资助育人工作的实践创新。

2.3诚信教育融入高校资助育人体系,有利于改善社会信用环境

学生想要拥有良好的道德修养,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容小觑。但是通过对一些社会生活的观察,当发生违约、造假等违背诚信的行为导致恶劣影响时,多数人碍于人情或者面子,解决问题时倾向尽可能降低曝光率,希望“息事宁人”[7]。在有些家庭中,家长或亲戚片面地看重学生的学业成绩或者专业水平,而对于学生诚信等良好品德的养成并不关注,甚至有些家长有时会不遵守与孩子的约定,先违背了诚信原则,未起到表率作用。此外,高校大学生尚处于学习知识、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成长阶段,他们还未形成坚定的诚信信念,容易受到不良价值观的影响从而做出考试作弊、求职简历中编造虚假实习经历、恶意拖欠助学贷款等不诚信的行为。而高校具有培养高尚道德品质学生的责任,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家庭道德素养水平的提高,而家庭诚信水平的提高又能逐步改善整个社会的信用环境。因此,将诚信教育融入资助育人体系,不仅可以让学生和家长在申请高校助学金或家庭经济困难救助时,能如实填报各项信息,减少学生诚信问题的产生,推动资助育人工作的顺利开展,还能增强学生和家长的诚信意识,逐步提高诚信水平,形成诚实守信的良好家风,从而有利于改善社会信用环境。

3诚信教育融入高校资助育人体系的路径探索

3.1融入实践活动,让诚信意识转化为诚信行动

目前,有部分高校对于诚信教育还停留在理论说教层面,并且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8]。诚信理论学习能够进一步加深大学生对诚信的认知,而实践活动不但能够增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还可以升华诚信情感,将诚信信念逐渐内化于心[6]。将诚信意识转化为行动,根据实际情况,将诚信教育科学而灵活地贯穿入学教育至毕业教育的各个环节。在开展与资助相关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逐步达到培养人、教育人的效果。一是开展“知恩志诚,立德立行”等系列主题教育特色活动。例如可以组织师生志愿服务团队,开展“国家资助和助学贷款政策下乡行”活动。通过走学校、下乡村、访群众开展基层调查,引导师生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多方位、多渠道地调查了解国情、民情。科学有效地将诚信教育贯穿活动中,还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加大国家资助和助学贷款政策的宣传力度和执行力度,帮助有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尤其是将在基础教育、脱贫攻坚、振兴乡村、改革创新、民生建设、文化繁荣等方面存在的困难作为调查研究工作的重心,在实践中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发挥学生的特长优势,例如发挥绘画特长,让学生运用画笔,在校园内外开展诚信教育主题创作活动,例如可以通过开展“艺术为民助力乡村,画笔传承历史文化”等活动,带领学生深入乡村、深入基层,组织学生开展诚信绘画作品展览、绘画作品义卖、守信插画作品创作等活动,利用教育管理微信公众号推文大力宣传。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特长,让学生自觉参与实践活动,将诚信教育融入资助育人体系。

3.2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优化资助育人环境

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帮助大学生养成健康向上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7]。将诚信教育融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中营造良好的诚实守信氛围,能够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进一步优化资助育人环境。一是加强融入校园物质性文化建设。校园物质文化主要包括校园环境和景观等[9]。因此,可以根据校园建设的实际情况并征集师生的优秀创意,将诚信文化融入校园的环境等设计。例如在全校范围内征集有关诚信教育的宣传画、标语、海报等设计创意,挑选优秀作品,在校园教学区或者生活区的宣传栏内张贴,同时利用室外电子屏幕或投影等播放诚信动画等宣传视频,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诚信教育的熏陶,进一步优化资助育人环境。二是融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例如助学贷款知识竞赛、诚信教育主题班会、辩论赛、评选诚信自强先进个人等活动,将诚信教育融入活动主题。例如可以结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举办“红色经典作品说画”比赛。比赛面对所有在校学生,以演讲为主,邀请评委进行评选,运用官方公众号或抖音做直播或宣传。可以动员勤工助学先进学生积极参赛,锻炼口才、展现自己,通过演讲比赛,学习红色经典作品中的党史,促使新时代中国青年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经典文化和优良传统,促使当代大学生练就过硬本领,诚实守信,始终艰苦奋斗,不断向前奋进;可以开展“情系母校,诚信离校”贷款毕业生主题教育活动,例如利用“易班”平台,在贷款毕业生中开展包含助学贷款还款流程、逾期还款的影响以及诚信教育等相关知识的贷款毕业考试,让学生在学习还款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诚信意识,主动按时还款。三是运用新媒体将诚信教育融入校园文化。高校要十分重视新媒体在资助育人有关方面的功能[10]。师生可以不断学习、探索新媒体的技术潜力,结合工作实际,培养专业的新媒体资助育人工作团队,将诚信教育的内容例如诚信还款等知识采用图片、音频等具有吸引力的方式呈现,通过新媒体向师生传播和覆盖,以此来提高诚信教育的感染力,相比传统传播方式,覆盖面更广,也更为高效;可以积极开设资助育人专题网站,在网站上刊登诚信教育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在专题网站上相互学习交流,还可以让学生积极学习我国政府主办的“信用中国”官网中的诚信教育内容。此外,还有微信、微博、抖音视频等新媒体手机客户端,师生可以积极展开互动。教师在线上为学生答疑解惑,相比传统教学模式,减少诚信教育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诚信教育更好地融入资助育人体系。

3.3完善诚信规范制度和监督机制,为资助育人的公平公正提供制度保障

在资助育人的相关制度中,要强调诚信的重要性,完善的诚信规范和评价体系以及诚信监督机制,是形成良好校园风气、维护高校诚信环境的制度保证[7],这也能为资助育人工作的公平公正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第一,要组织学生学习关于诚信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诚信与法制教育。可以通过思政课程设置“诚信法制”专题,或开展诚信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竞赛,尤其是资助育人相关的诚信法律法规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法制观念。第二,要完善诚信规范和评价体系。健全的诚信评价体系可以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可以在征集师生意见及建议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可行的诚信规范,也要建立合理的诚信评价体系,不仅要明确诚信红线和法律底线,还要结合奖惩制度和新时期大学生的特点,引导他们积极向上,为资助育人中的诚信制定具体可衡量规范和标准,规范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学生的诚信意识,减少学生诚信问题的产生,降低资助育人工作者解决学生诚信问题的难度,提高资助育人的公平性,这也是将诚信教育融入资助育人体系的路径之一。第三,建立科学、严格、有效的诚信监督机制。在经济困难认定时,必要时可以寻求正规评价机构的帮助,通过严格审核相关材料等方式,从诚信角度进行科学有效的监督,为资助育人的公平公正保驾护航。

作者:周易 单位:广州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