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少数民族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想政治引导

少数民族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想政治引导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和创业技巧有很大的帮助,思想政治教育更是能够影响大学生一生的“良师益友”,二者的有机结合可以为社会培养出创新性人才。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创建符合蒙古族大学生特点和自身特色的蒙古族校园生活环境,特别是形成一种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校园氛围,对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勇于探索,敢于尝试的创新精神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了解和掌握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的思想状态是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并取得较好效果的关键,然而当代大学生在思想品德和行为表现方面不尽如人意,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去引导其革新观念、树立信心、形成稳定的价值观,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关键词]创新创业;思想政治;价值观;大学生就业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在这个时期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它能引导学生的思想境界、能融入学生的精神世界;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学习,学生在认识世界发展状态、中国崛起态势后才会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和创业技巧为基本内容,重视实践,讲究创新,力求培养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教育体系。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合理引导可以为大学生点亮明灯、为学校指引方向、为社会提供创新型人才,因为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的“三位一体”,即大学生、学校、社会共同配合才能出现理想的整体效应。然而高等教育的现实是培养了具有学位的毕业生,但现在拥有学位不等于拥有了工作,只有当毕业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创新精神、创业意识,才能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不断前行、不断进步直到实现自我价值。所以研究创新创业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是十分有必要,也是当前至关重要的问题。

一、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在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中,完备的课程体系和优秀的教学队伍固然重要,但是营造创建一个积极进取、充满激情的创新创业校园环境更加重要。这样的环境在一定意义上对蒙古族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应该致力于去营造出一个符合蒙古族大学生特点和自身特色的蒙古族校园生活环境,特别是形成一种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校园氛围,培养大学生那种积极向上,勇于探索,敢于尝试的无畏精神,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

2017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总理指出:我国当前就业压力主要就是大学生就业。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可以解决部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缓解当前中国面临的就业压力,这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项极为重要政策措施。大学应该以正确的引导为核心,积极宣传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媒体、校园网站、校园广播等宣传方式对其进行宣传,同时也要对校园典型和创新创业榜样予以一定的经济支持。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实战活动。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可以开展创新创业计划大赛、评选“创业之星”等活动,激发每个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激情,促进各民族大学生的沟通交流,培养蒙古族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全面提高每个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二)大学生创业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力量

大学生创新创业是促进国家当前面临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生力军,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大学生年轻而富有朝气,具备先进的知识和技能,有新的思想和锐意进取的精神,是当前乃至今后内蒙古经济领域最可能通过创新创业开辟新道路的主力军。同时,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急需人才,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创业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关系我国经济社会管理人才的使用。只要把民族地区的人力资源充分开发出来,才能更好地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问题在民族地区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民族地区大学生创新创业关联着民族团结、民族发展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当然也关联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政治意义。民族地区高校毕业生中有大量的少数民族学生,他们的就业问题一直是各界关注的重要问题,而少数民族大学生同时也是创业群体中不可忽视的成员,其创新创业与民族关系、民族发展和繁荣紧密相关,也与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有着间接的关联。尊重民族差异,人人平等,确立以学生为本的个性化的特色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大学应该根据蒙古族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尊重其民族特色和风俗文化,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创业教育,指导他们建立科学的、合理的、积极健康的创业理念。

二、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思想现状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对完善,能够根据大学生在校期间不同阶段开展基本道德素养教育、政治理论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但课程的开设是针对所有在校大学生进行的,大众化在所难免。然而每个学生都具有自身独特的一面,在创新创业方面的思想也不尽相同。对于大学生来说,大学意味着结束高中痛苦、紧张和束缚的生活。在高中时期,学生就被灌输了一种“上了大学你就自由了”的思想,所以上了大学之后能够自律的学生还是可以严格的督促自己去学习,而终于获得“解放”的学生则会每天浑浑噩噩的度日,对于这些学生来说学校安排了什么样的课程都无关紧要,得到所谓的学分就可以,至于到底学了什么根本不在意。很多学生都会出现智商很高,知识积累丰富,但是思想道德以及行为表现等方面与社会需求存在差距的现象。

(一)思想道德方面

1.大学生的功利主义思想严重高等教育早已经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所以普及大众化就业观念也就必然的成为各个高校应尽的责任,发展至今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和发展方向。这就要求大学毕业生以创造者和劳动者的定位和心态去参与创业和就业选择。可是现如今却还是有部分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观上有较强的精英意识,他们自认为自己是了不起的大学毕业生,觉得自己在知识和能力方面都高人一等,认为起点比普通人高,所以愿意选择那些薪酬高、福利好以及工作环境优越的岗位。他们根本就不考虑去乡镇和干杂活等基层工作,严重缺乏普通劳动者意识。重物质利益轻精神层面。大学生难免会有攀比心理,尤其是在物质层面,自己一定要比别人的更贵更好才能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却不去重视精神层面的升华。另一方面有些大学生的政治追求和人际交往过于功利。有很多学生将加入学生会和党组织作为实现自身发展的一种方式和未来求职的一项筹码;将人际交往利益化,为了钱、权来扩大交往范围,为的是以后步入社会能够让朋友助自己一臂之力。2.自我意识膨胀,集体观念淡薄热衷追求个人私利。大部分大学生主张利己主义,认为追求个人利益是重中之重,他们认为每个人都要从“我”的利益出发,在大学是为了实现个人的利益而努力。大部分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和任职都是为了能加学分获得奖励,从而使简历能够更丰富,找工作更容易一些。集体感较弱。当代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缺乏合作精神,团队感较弱。当出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冲突的情况时,大多数大学生便会选择个人利益而抛弃集体利益。集体正是因为由个人组成才称之为集体,如果集体里的每个人都不团结起来为集体做贡献,那么集体便会成一盘散沙,而部分大学生却意识不到这些问题,没有集体荣誉感,然而社会和用人单位需要具有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强的工作人员。3.尚未形成稳定的人生观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还不够成熟,内心充斥着许多矛盾,尤其是人生观方面的发展还不稳定。对人生目标认识不清楚,当代大学生从小生活的环境很好,从不会缺衣少食,不知道以后的道路会很辛苦,因此认为人生的目的就是享乐,最大限度地追求物质生活享受就是人生的唯一目的。社会需要的人才应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然而大学生轻生的新闻并不少见,现在是信息化时代,大学生接触的新鲜事物多,但是分辨力相对较差,所以很容易就受到消极腐败的风气影响,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会想要逃避,甚至会产生轻生的念头。不知如何实现人生价值,往小的方面来说,人生价值就是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往大的方面来说,人生价值就是对社会有所贡献。但是当代大学生追求的既不是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也不是想要为社会做贡献,生活没有目标和方向,甚至迷失自己。

(二)行为表现方面

1.当代大学生自身礼仪素养不佳高校本应是文明的象征,但在校园里经常会见到大学生不文明的一面:礼仪素养差,缺乏礼貌用语,甚至有些同学脏话连篇。还存在一些不文明行为,比如上下电梯拥挤、不爱护教室设施、随地吐口香糖、随地扔果皮纸屑等,正是这些最基本的文明素质却有很多大学生不去约束自己。高等教育之下的大学生应该具有良好的形象气质,较好的礼貌礼仪,更高的自身修养,这些方面能够直接反映出大学生素质,映射到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上。良好的素质才能使大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而大学生良好的素质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去引导。2.社会公德素质有待提高大学生距离社会只有一步之遥,应当具备良好的社会公德素质是步入社会起码的要求。社会公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是指对国家、民族和社会利益的道德,狭义的是指在社会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为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需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但当前,在少数民族地区大学校园里部分大学生公共道德感不强。爱护公共财物是每一位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有些少数民族大学生则认为公共财产与自己无关,不去保护反而去破坏,公共道德感的缺失使得学生的意识薄弱。其次部分大学生公共责任感缺乏。有些缺乏道德感的公民会做一些违背公共道德标准的事情,但是有许多大学生在遇到此类状况的时候不加制止,任由其发展,最终使得公共秩序受到破坏。再次部分大学生社会公德规范陌生。还有部分大学生不遵纪守法和秩序,在公共场所大声喊叫甚至打架斗殴,这都会严重影响公共形象。大学生在校期间具有良好的主人翁意识,走上社会后才会更加具有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主人翁意识的培养离不开学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

三、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的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是顺利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和方向,创新创业教育的全过程都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引导,正所谓“做事先做人”。所以在少数民族地区,为了培养适应地区条件和环境的大学毕业生,更应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政府和社会各方的组织应该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力度,内蒙古各高校应以马克思主义来指导工作,武装大学生的头脑,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从两个方面对学生加以引导。一是价值取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集体主义,能够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二是价值判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确立价值评价的标准,正确处理精神和物质的关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下,全面促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一)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

1.引导大学生革新观念,树立信心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大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高校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不动摇,充分发挥其对大学生的正确引导作用。大学生是否进行创新创业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自身利益,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主要动力源于自身,因此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还是在于引导学生的内在驱动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理念的培养与树立,于课堂上下培育其信心。另一方面大学生自身必须应该转变原有看法,不再只敢想不敢做,保持一个良好的态度,挖掘出自身创业潜利,运用自身的知识、技能以及手上的资金找到合作伙伴去创建就业职位,给自身甚至是他人提供更多就业岗位。2.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具有比较强的学习能力,走上工作岗位后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将增大。其成功之处在于:第一,可以用比较快的速率,比较短的时间,尽自己最大努力去获取新知识、技能;第二,公司高管工作人员或者个体通常会尽最大努力去提升自身学习能力,变成终身学习的公司或者个体。3.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课外创业活动作为培训与提升其创新能力的主要阵地,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创业活动,能够使得他们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磨炼。所以,大学应当鼓励学生去加入到创业活动当中去,去了解社会,提升自身实践能力,鼓励他们到实操当中去学习,并且在学习当中提升实践能力。

(二)思想政治教育推动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1.转变教育理念,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可以改变传统教育方式,创造起优良的创业环境;致力于提升大学生的信心、爱心、帮助大学生建立起科学的态度、牢固的创业理想、坚强的毅力、勇于冒险、勇于尝试的实干精神等等;将全方位素养培育当作目标,使得大学生全方位各层面获得成长;促进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努力发掘它们的个人潜力;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当作高校教育事业的重要构成成分之一,激励大学生勇于尝试与创新,使得他们能够由被动就业观念朝着自主创业、自我创新的观念转型。2.建设适应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高校要增加课程内容丰富度,保证让学生明白创业培训的目标,学生才能够更好地融入创业文化,有针对性的创新课程,提升培训的吸引力,增加学生的积极性。另外,挑选专业水平较高的教师,拥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是一个教师所必需的要素。一个合格的教师要有很强的综合素质,在理论上,无论是心理学,管理学,历史学都要有所涉猎,以此为基础才能更全面、深入的指导并引导学生。以此为衡量标准,内蒙古各大高校应该严格进行教师的挑选工作。3.注重提升少数民族学生沟通能力的教育创业人员日后成为领导者,其作为沟通当中的主要参与人员之一,其沟通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沟通效果。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应该提升大学生沟通能力的关注度,对学生进行沟通重要性的培训,将其作为找出学生潜能开发的主要课程之一进行设计与执行。沟通方法作为学生潜能开发工作的主要构成成分之一,沟通方法使用能力的好坏,将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其工作效果与效率的优劣。倘若运用的方法比较适宜的话,便能够获得出乎意料的效果与效率,所以,在学校教育改革当中,少数民族学生沟通方法的使用能力必须作为必修课之一。

[参考文献]

[1]张卫.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J].经贸实践,2017,(10).

[2]钟强,刘月秀.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关系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1).

[3]焦连志.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素质培育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7,(10).

[4]杨杨.以创业教育为载体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发展[J].思想政治教育导刊,2017,(11).

作者:张海庆 单位:内蒙古财经大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院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