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应对策略

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应对策略

摘要:创业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提出了应对当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主要策略:转变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合理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重视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重视学生社会实践及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建立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教育;应对策略

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是国家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国高校每年都有几百万大学毕业生,大学生就业的压力显而易见。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把创业作为他们的职业追求,国家和各级政府也都出台了一些相关的优惠政策,大学生创业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当前我国正处于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只有大力发展创业型经济,以创业带动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才能从根本上缓解就业难题。

一、创业的定义

创业是不拘泥于当前的资源约束、寻求机会、进行价值创造的过程。大学生创业,是指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或者在毕业后不选择就业而直接成立公司创业。大学生创业的主要表现方式为,利用自己的知识与技能,自筹资金或以技术入股,寻求合作方式创办企业,使自己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二、创业的功能

(一)推动社会的经济发展

一个社会的创业活动发展的水平越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也就越高,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程度也就越高。创业是经济增长的积极的促进因素,是创造财富的过程。创业为我们带来了广泛的社会财富,丰富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

(二)促进创新

创业是科学技术的孵化器,人类每一项新的技术发明,几乎都是在创业过程中得到应用的。创业是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最有效的途径,而且,创业还可以有效的进一步促进新产品、新发明的出现,从而进一步推动和深化创新,提高国家和企业的创新力。在激烈的竞争下,企业不得不创新,不创新就难以生存。

(三)提供就业机会

就业问题是一个社会是否稳定的重要因素,每一个国家都把解决就业问题当作头等大事来抓。而在提供就业机会方面,扩大就业渠道、缓解就业压力是创业企业在社会发展中所发挥出来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功能。据资料统计,截止2017年4月底,全国各类私营企业的从业人员达到3.14亿人。新增个体私营人员持续快速增长,由此可见,创业已经成为劳动者解决就业的重要渠道。

三、创业要素

创业要素指的是影响创业活动的主要因素。创业需要很多的条件、前提、资源和要素。通常来说,创业的核心要素包括创业者、创业机会、创业团队、创业资源,在这些核心要素中,创业者是创业的主体。四、当前大学生创业环境创业环境是创业活动的基本条件,是影响或制约创业企业发展的外部条件的总称。总体来说,创业环境包括社会环境、政策环境和资金环境。

(一)社会环境

现今的时代是不断变革、不断发展的时代,是高速度、快节奏、竞争和自主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利益诱惑和挑战的时代。创业是时代的产物,创业代替传统的就业,正以越来越强劲的姿态改变着人们的思维。人们对私营经济的态度和看法已经有了根本的改变,创业光荣已经成为一种共识,鼓励创业的社会观念正在形成。我国社会规范和文化对鼓励大学生创业具有积极地作用,鼓励他们通过个人努力来获得成功。

(二)政策环境

为了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国家以及各级地方政府都出台了许多创业优惠政策,包括创业指导和培训、开业、融资以及税收等多个方面。近十几年来,我国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环境经历了从无到有并且得到迅速改善的过程。综合国内现有的政策,可以把支持高校毕业生进行创业的优惠政策概括为:注册登记优惠政策、贷款优惠政策、员工待遇优惠政策和税费减免优惠政策。

(三)资金环境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相关创业政策的驱动,高校毕业生的创业资金的来源日益多元化。目前,高校大学生创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有四种方式:1.传统的融资方式,这是一种适用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好或具有较好社会关系的创业者的融资方式,一般是通过亲属或者朋友等获得创业资金;2.政府和高校设立的创业基金;3.个人创业贷款,目前,个人创业贷款优惠政策已经推广到全国的大部分地区;4.风险投资,这种融资途径是一种比较自由的资金渠道,目前在我国呈发展的态势。

五、高校创业教育应对策略

创业,就其奠基性和开创性来说,对社会和个人都有着巨大和深远的影响。创业不是随随便便、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做足够而充分的准备,尤其对于渴望创业、又没有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的大学生而言,创业的准备更需充分和细致。对于从事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高校工作者来说,如何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创业观,以及如何有效的培养他们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转变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认为大学生面临的选择是就业、考研和出国,整个社会和家庭也缺乏对孩子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在创新教育上,中国的平均水平远远低于全球创业观察统计的平均水平。因此,我国必须尽快转变整个社会的传统教育理念,从就业教育转变为创新创业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起既可以就业也可以创业的观念。在创业教育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要对我国目前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学习国外先进的创业教育经验,把创业型人才培养放在较高地位。在高校中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创业教育,并且把各类创业资源引入高校,使创业型人才培养逐步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构建合理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高校开展创业教育课程要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素质为基本目标,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以及创业能力为价值取向,帮助他们建立科学的创业观,使他们具有比较强的开拓创新能力,使其能够走上正确的创业道路。大学创业教育是一个新的领域,一方面,要破除原有的教育即是单纯的传授知识的观念,要建立合理科学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选择适合的课程、教材和读物,为学生形成创业型的知识结构提供教学支撑。另一方面,要邀请企业家、投资者与学生交流,使他们知道创业所必需的条件和能力。

(三)重视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

创业教育的课程实施需要一支专业的师资队伍。一方面,进一步加强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的专业知识培训,或者选派教师直接参与创业实践;另一方面,要积极打开校门,选聘社会上有创业经验和创业理论基础的社会人士担任创业教育教师,扩大和充实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同时,也要积极地探索创新创业实践,加强国内外的创业领域的学术交流和科学研究。

(四)重视学生社会实践及团队合作能力培养

创业能力与创业品质的培养重在实践,专业知识可以通过书本和实践来获得,但是能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够获得。高校要培养创业人才,必须使学生在创业实践中磨练创业意志,得到相关的创业技能训练。一方面,要多多支持和鼓励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具体的实践活动环节得到锻炼。创业的核心要素里包括创业团队,学生通过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建立小组合作关系,使他们能够明白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仅仅依靠个人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而是要依靠团队的力量,在团队相互帮助协作下会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他们以后走上创业道路奠定基础。

(五)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每一个学生都是相对独立的个体,由于受到家庭、环境以及性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他们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我们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这是做到因材施教的前提。这就要求高校创业教育的教学方法、课程内容、课程设计等要针对不同专业,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进行教学设计,开展分层次教学,针对学生的情况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

(六)建立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单单依靠学校的理论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学校必须要与企业单位紧密联系,创建形式多样的创业实践、孵化基地,切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为学生提供创业实战演习的机会。通过实习,学生可以把书本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形成一些自己将来创业的基本技能,为他们将来进行自主创业奠定基础。另外,高校也可创建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园具有高新技术性、现代性和创新性等特征,可以吸引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进行创业。大学生创业园的建立,可以为大学生提供自主创业的活动场所,也为他们将来进行真正的创业积累必要的经验。总的来说,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发展创业型经济已经成为扩大就业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正如所指出的:“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世界性的难题,要从全局高度重视就业问题,就业问题的根本要靠发展。要摒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冲破制约发展的旧框框,让各种发展活力迸发出来。”因此,要大力发展创业教育这样一种新的教育形态,引导学生正确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是高校贯彻落实党中央培养创新性人才、建设创新性国家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王森.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体系构建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5(26).

[2]赵艳峰.浅谈高校大学生创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0).

[3]李莉.基于高校与政府协同创新的大学生创业政策与保障机制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15(01).

[4]徐小洲,梅伟惠,倪好.大学生创业困境与制度创新[J].中国高教研究,2015(01).

[5]张志祥,李衔.高职院校就业与创业“校企结合”教育模式的现状与完善[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02).

作者:许众威 单位:盐城工学院信息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