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我国劳动节的由来范文

我国劳动节的由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我国劳动节的由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我国劳动节的由来

第1篇:我国劳动节的由来范文

劳动节主题活动策划方案

[活动思想]

以五月劳动节为契机,开展以“我劳动,我光荣”为主线的教育活动,让学生通过去学习,去实际操作,体验劳动所带来的快乐,知道热爱劳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劳动最光荣,从小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同时,让学生体会到爸爸、妈妈和老师劳动的辛苦,做到尊敬长辈,热爱长辈。

[活动时间] xx年4月28日——5月 3 日

[活动内容]

一 、快乐实践 负责:各班主任

全校同学利用春假或双休日时间,来尝试“做一名快乐的小能手”。根据“实践活动反馈表”(分低中高三个年龄段),开展实践活动,五一春假结束后把反馈表上交班主任老师,各班进行班级比赛,推选出“快乐小能手”两名。

二、精彩展示

1. “创意我们的美食” 负责:各班主任、大队部

三——六年级同学自愿参加《中国少年报》“创意我们的美食”活动,用自己的智慧和巧手进行美食创意活动。假期结束后取好作品名称,拍摄下作品照片,附上简短的文字说明(创意背后的故事+设计原因),将这些材料以电子稿形式交班主任老师。班主任以班级为单位交学生处后,学校择优推荐给《中国少年报》。

2. “劳动者是最光荣的”主题摄影 负责:各班主任、大队部

五六年级同学自愿参加以“劳动者是最光荣的”为主题的摄影作品展。拍摄一组在节假日期间仍然坚持在工作岗位上的叔叔阿姨的照片,洗出照片后参加少先队“五一”活动橱窗展。

摄影作品要求冲洗7寸以上照片。假期后交班主任老师。

三、能手比拼 负责:各班主任、年级组长

各班根据“快乐实践”活动竞选出班级小能手2名,参加年级“我是小能手”比赛,评选出各年级“快乐小能手”。

比赛内容:

一二年级系鞋带、理书包、叠衣服;三四年级钉纽扣、冷菜拼盘比赛;五六年级套被套、炒菜比赛。

奖项设置:各年级“快乐小能手”金奖1名,银奖2名,铜奖5名,优胜奖若干(各年级自定人数)。

[活动要求]

1. 各中队要高度重视,注重活动过程。

2. 对每项活动的开展,学生处及各班班主任进行检查监督和指导,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20xx劳动节活动策划方案

一、活动目的:

1、通过开展以“我劳动,我光荣;我创造,我幸福”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让同学们了解“劳动节”的由来,了解我国不同时代的劳模风采。

2、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各类活动,从宣传“我劳动,我光荣;我创造,我幸福”这个主题思想转化到我们每个学生的实际行动中。

3、通过在学校、家庭两个层面参与不同类型的劳动,培养爱劳动的热情,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争做“劳动小能手”。

二、活动主题

我劳动,我光荣;我自理,我能干

三、活动内容

(一)绘画比赛

1、绘画主题:劳动最光荣

2、绘画形式:绘画表现形式不限,儿童画、国画、版画等均可。每个班上交5件作品,可适当增加。

3、上交时间:4月30日前上交,逾期做自动放弃。

(二)我是劳动小能手

1、在“五一”放假期间与爸爸妈妈一起对自己的家进行一次彻底的大扫除;

2、能帮爸爸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洗菜、淘米、洗碗、扫地、拖地等

3、知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并能做到我的饭碗里没有一粒剩饭(菜);

(三)学唱劳动歌曲

1、各班音乐老师负责在本周学习有关“劳动光荣”的歌曲。

2、周五班队活动课,以班级为单位,举行“我爱唱歌更爱劳动”的个人演唱比赛。

四、活动要求

1、各校要组织好绘画比赛活动?将好的作品上交中小进行展览。

第2篇:我国劳动节的由来范文

说起五一国际劳动节,人们联想到的往往是苏联红场上的大游行,而不是美国芝加哥工人罢工斗争的腥风血雨。事实上,五一国际劳动节发源于19世纪80年代芝加哥工人为争取8小时工作制而开展的工人运动。不过,美国法定的劳动节不是5月1日,而是9月的第一个星期一。美国联邦劳动部官方网页上介绍劳动节由来的文章只字不提芝加哥工人的流血斗争,而如今红场上五一节的游行者也不再是“苏联”的劳动者。

劳动和劳动者实在是沉甸甸的历史概念。评价已经颁行11年的《劳动法》和正在经历立法程序的《劳动合同法》不能离开历史的视角。劳动一词古已有之。比如,《三国志・华佗传》:“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 白居易《初到江洲》:“遥见朱轮未出廓,相迎劳动使君公。”这些本意大都侧重人的肢体活动。而在现代话语里,诸如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光荣、劳动改造世界等,劳动一词则饱含理论分量和规范性内涵。上世纪的20年代初,进步刊物《劳动音》和《劳动界》分别在上海和北京刊行。同时,《国际歌》的汉译歌词以《劳动歌》为题在广州的刊物《劳动者》上首次发表。由于这些宏大话语规范性内涵的铺垫,《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都把“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当作天经地义、不证自明的指导原则。相对于内涵厚重的“劳动者”,作为劳动关系的另外一方却只有一个平淡朴实的功能性描述称谓,“用人单位”。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这一对形式上平等的民事主体,在文化意义上却分别立足于两个不同的时代。今天,市场经济下的用人单位需要的不是改造世界的劳动者,而是具备一定能力的雇员、劳力、人才、人力资源。诚然,概念上的不对称对于个别具体的劳动关系几乎没有影响,但在制度层面却折射出国家从无所不包的独家用人单位转换成守夜人角色过程中的尴尬境地。

1995年施行《劳动法》之前,劳动者是以全民或集体所有人的身份与具体的工作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在这种关系下,劳动是责任,具体何时何地履行这样的责任是要服从组织安排的。因此,事实层面的劳动关系在形式上的表现是组织关系、人事档案、调令指标等等。这种事实上的劳动关系和1995年《劳动法》之后的劳动关系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后者基于合同意义上的权利和义务的平等交换,前者讲究组织意义上的服从、待遇和奖惩。组织关系的原则对于南泥湾规模的一手抓革命一手促生产相当有效。然而,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对于一个拥有10亿劳动者的国家,组织原则主导的劳动关系变得难以为继。劳动由光荣的职责变成稀缺的机会,理想的政治开始遭遇现实经济的算计。细节层面上,大量的夫妻分居在“组织”里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人道主义危机迫使国务院要管到企业职工探亲假这样的琐事。宏观层面上,决策者一度凭着千百年身份社会养成的本能,用“职工顶替”这样的既不公平又缺乏效益的世袭制度来缓解迫切的就业压力。劳动或许光荣,但能够换得体面生存的劳动机会从哪里来?答案在于政企分离。经过十多年的改革,1995年《劳动法》的颁行标志着除了公务员或国有企业的员工与政府有直接的劳动关系之外,大部分就业者与政府之外的用人单位形成劳动关系。

立法的“事与愿违”

然而,政府并非从广大就业者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中彻底隐退。劳动关系的某些方面要接受政府的监管。政府自身不能直接为广大劳动者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刚刚完成痛苦而尴尬的抽身而退的进程,凭什么转身又对直接提供工作机会的用人单位有所作为?

答案是凭法律。不过,为政府干预提供合法性的法律,不是个别政府部门本位主义命令的精装升级版,而应该是反映多方主体的利益平衡和折衷的权利义务分配方案。劳动合同至少有员工与用人单位两方利益主体,而《劳动合同法》(草案)开宗明义地以保护其中一方的合法权益为指导原则,是在逻辑上颠倒顺序,因为问题并不在于是否保护合法权益,而恰恰是各方的法定权益事先如何划分、设定。基于如此一边倒的指导原则的立法在形式上不公平,在落实过程中可能事与愿违。

不久前,法国青年人因为新的《首次雇佣法》而持续抗议骚乱最后迫使希拉克政府撤销该法律就是立法事与愿违的一个生动例子。立法者本来是通过给予雇主更大的权利,推动更多的雇主更有积极性雇佣年轻人。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旨在帮助年轻人就业的法律却遭到年轻人的反对。此乃第一层面的事与愿违。更深一层的事与愿违在于,之所以很多法国年轻人难找工作,需要新的立法来解决危机,原因恰恰在于很多旨在保护员工的法律限制雇主解雇员工,而雇主的对策是在招聘新人的时候慎之又慎。没有经验的年轻人自然最不容易获得首次工作机会。保护一部分就业者的代价是另一部分人连就业的机会都受到消极影响。

因此,为了鼓励雇主雇佣年轻人,新的《首次雇佣法》允许雇主比较自由地解雇26岁以下首次受聘的年轻雇员。如此温和的改革,还没有落地的机会就被抗议浪潮颠覆了。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任何干预自由契约的“保护”都有社会代价和交易成本。以什么样的社会代价、交易成本为什么样的人提供什么样的保护?这样的政策问题,不是聪明而公正的公务员可以依靠查阅国际文献而求得准确答案的。针对《劳动合同法》草案,我们至少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保护就业者的权益与根据《中小企业促进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如何平衡?

一刀切地设定员工违约的经济赔偿最高额是否反而为那些违约获益显著高于法定赔偿金额的员工提供了违约的便利,从而事与愿违地背离了“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立法初衷?

保护就业者权益与增强我国就业大军在全球化竞争中的优势如何平衡?

形式上一视同仁的规则是否会带来实际上并非平等的效果?比如,根据草案,员工在雇主未能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情况下可以随时解除合同,此项权利对于具有竞争力的就业者是有效的救济,而对于本来就很难获得就业机会的人,解除合同反而不是有意义的救济。

已经就业者充分受益于法律的倾斜保护是否反而妨碍了不断新生的待业者获得第一次工作经验?比如,根据草案,大量有工作经验的就业者因为没有接受雇主付费提供的6个月以上脱产培训,而可以带着宝贵的工作经验,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代价离开旧雇主。面对这样的规则,雇主自然是乐于聘用有经验的员工而不愿意目送没有经验的新人获得经验后另觅高枝。

用于事后劳动监察的一部分资源是否可以更好地用于事前主动辅导城镇化进程中新就业者应对劳动关系?

这些问题的出发点是我国劳动关系与就业政策的经济全球化背景和复杂多样、迅速变化的国内社会现实。它们挑战的是高度形式化的、线性的立法思维。

国家父爱主义的限度

未来10年,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地区及阶层差异等复杂因素对就业政策与法规的制定构成巨大的挑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有心作为守夜人的政府,可能不经意地重蹈计划经济下自以为全知全能、事必躬亲的政府的老路。这个误区在于所谓的国家父爱主义。

国家父爱主义(State Paternalism)虽然是个舶来词,但其基本精神却很契合中国文化。从传统的“父母官”到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的大包大揽,我们内心里一直习惯于作为子民,向往和接受政府的照顾和安置。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亲力亲为参与经济活动的少了,但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干预监管的却不见少。管你,是为你好。如此家长般的善意心态在政府的监管活动中呼之欲出。很难想象,没有政府依法监管而能恰当运作的资本市场;很难想象,没有政府监管的医药食品行业能令人放心。这个罗列可以继续,但是在劳动关系领域,政府家长般地保护所谓作为弱势群体的劳动者却需要另外一类分析。

劳动或工作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自我塑造。常言道,“不能为了工作而工作”说的也是这个道理。19世纪80年代大西洋两岸的工人誓死争取8小时工作制,正是因为工作不是目的本身。对休息的追求成为人类劳动史上的一曲强音,不是意外,而是人类进步的必然。各国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方式通常是集会或休假,而不是更多的劳作。美国的9月劳动节在人们心中早已演变成夏日的最后一个长周末。人们通过劳动或工作追求的不仅仅是谋生,更是尊严、体面和鲜明的自我,否则与机器何异?

国家父爱主义充分认识到安全卫生的工作环境、必要的休息、公平合理的报酬、女工保护等对于就业者的体面和尊严的重要性。因此,国家推出一系列法律法规,以促成上述物质条件的落实。当国家父爱主义温馨的关怀超出这些具备理性衡量标准(比如粉尘含量、连续工作时间、最低可生活的工资)的客观领域,进而干预雇员与雇主之间民事合同关系的形成、解除、期限等主观范畴时,事情的性质有了根本的变化。保护一方的初衷可能实际成为对双方自主选择的过分干涉。

第3篇:我国劳动节的由来范文

关键词:德育;素质教育;做法;体会

德育是教育中最古老的话题之一,历来被人们关注,尤其是在素质教育已成为主旋律的今天,德育教育更是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幼儿期是人生的启蒙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质的重要时期。但是从目前独生子女所处的家庭环境看,幼儿所接受的道德熏陶和教育不容乐观,孩子从小逐渐养成了“以我为中心,骄蛮、任性、无理”等不良道德意识和行为。笔者根据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并结合实际工作的体会,浅谈在幼儿教育中如何做好德育教育。

一、充分利用幼儿园资源,丰富德育内容

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是平常而琐碎的,潜移默化之中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将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去,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最普通的德育因素,作为对幼儿进行良好习惯培养的重要途径。例如,午餐时,老师除了让幼儿品尝美味可口的饭菜外,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了解伙房工作人员是怎样工作的;饭后,老师可带幼儿去观察伙房,看工作人员如何给餐具消毒、拖地等;让小朋友亲眼看到工作人员的劳动,实际观察不仅可以让幼儿对工作人员产生敬意,而且还能够让他们懂得应该尊重和爱护别人的劳动成果,不浪费饭菜,不往地上扔脏东西。

二、将德育教育渗透于日常生活

在“劳动节”“国庆节”“中秋节”等一系列的节日当中,教师、家长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节日的由来、意义,在认识的基础上激发幼儿的兴趣。从幼儿感兴趣的和比较熟悉的事物中取材,让幼儿产生一种亲切感和愉。如,让幼儿观看电视直播,当五星红旗一次次升起,国歌一次次奏响,孩子们的自豪、敬仰、兴奋之情溢于言表;通过观看图片、录像了解首都北京、天安门等等。收集各种相关的戏曲、剪纸图片等,让幼儿从中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节日和习俗。又如,利用周围的有利条件带领幼儿参观城市及校园的变化等等。回到幼儿园让孩子们把看到的用语言表达出来,用彩笔画出来,用积木搭出来,将孩子们的作品布置在活动室中。这样孩子们的印象就会更加深刻,记忆更加具体形象,增强了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

三、在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各种游戏活动中,教育幼儿团结一致、互相帮助。如,在模仿动物、玩皮球等一些小型游戏中,教育幼儿互谅互让,不争抢玩具。在突发事件中,如激烈奔跑,幼儿不慎摔倒时;当活动场地受到干扰,幼儿注意力不易集中时;当幼儿要钻过障碍物,过独木桥,个别幼儿产生畏惧情绪时,老师要及时适当地进行引导和品德教育,让幼儿在活动中增强互相帮助、团结一致的意识。

四、充分利用家庭资源,提高幼儿德育效果

家庭是幼儿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主要场所,幼儿在家庭中的时间要多于在幼儿园的时间。幼儿与父母长期生活,他们往往受父母、家庭的影响更多。所以要培养幼儿优良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因此,作为教师要与家长经常保持联系。教师首先要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活动和表现,掌握幼儿在家庭中的思想变化情况,以便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同时教师也应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内的各方面的表现,宣传、强调正确的教育主张和对幼儿品德教育的要求,促使家长能够按照科学的教育要求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这样才能使德育工作产生实效。

总之,在素质教育当中,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并且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师和家长必须时常参与幼儿活动,与幼儿打成一片,充分了解幼儿思想、行为习惯的具体发展情况及个体接受差异。有针对性、有层次地帮助幼儿认识问题,抓住存在的苗头性问题,并及时予以纠正、教育,使之形成正确的品德、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李志宇.幼儿园课程改革理论指导.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08-01.

第4篇:我国劳动节的由来范文

关键词:技术创新;科技进步;经济增长;可持续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3-00-02

一、引言

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市场竞争愈发激烈,越来越多的国家把科技引领经济发展放在突出的位置。经济发达国家尤其重视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并把它作为衡量际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对于发展中国家,在不同的经济阶段和模式下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对于那些缺少常规技术支持的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技术引进以节省技术创新的物力和时间成本。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也带来了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迅速扩大,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产品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均可伴随技术创新的出现,如品种创新或质量提升创新等诸多方面的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技术创新的由来和发展

早在1776年,古典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亚当・斯密(Adam Smith)认为导致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自由市场、劳动分工、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1],而技术进步是提高生产率的重要推手。在斯密的理论基础上,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提出了财富积累的支撑在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要在尽可能少的劳动时间里能够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斯密和李嘉图是古典经济学发展史中的典型代表,在他们的理论研究中渗透着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起重要作用的思想。

在马克思经济学中,生产力的范畴涵盖了技术与技术创新,并把技术创新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对于生产过程中已存在的技术合理化,如可以使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各种技术进步;二是技术之间的转移,如以机器改良为基础的技术发明等生产方式的变革[2]。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了“相对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和“资本节约型创新”等概念,区分了资本是通过使用新机器来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还是利用单纯延长工人工作时间的办法来榨取的。使用新机器创造相对剩余价值的过程,正是改变生产方式、变革劳动过程的技术条件和社会条件。

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德国经济学家)在其新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创新与经济发展互为因果,创新是建立新的生产函数,把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型组合引入到生产体系中[3]。该理论重视经济变迁的过程,有效地从技术创新的视角来解释经济周期,指出在不同阶段的经济周期其技术创新活动是变化的。当工人工资水平较高时,资本家为了获得较大利润会注重成本节约类的技术创新,进而辐射到其他产业技术创新的发展,经济发展呈现繁荣,随后创新意识趋淡。经济萧条时期,资本家要在考虑降低成本的同时开发新的产品市场,技术创新再次出现。

罗伯特・索洛(ROBERT M. SOLOW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在系统分析研究熊彼特的技术创新理论基础上,提出新思想的诞生及持续发展是技术创新成立的两个重要特征。正是基于其开创性的研究成果,将“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称之为“索洛经济增长模型”。该模型揭示了“劳动、资本和技术进步”是对经济发展的主要贡献[4][5]。技术进步作为外生条件对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当外生技术增长时将会促进经济的发展,当外生技术基本不变时,经济将趋于停滞。同时在其理论中提出出两点,即对经济增长起决定作用的是技术进步,在经济发展中的起重要支撑作用的是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变革。

厄特巴克(J.M.Utterback)和R. Mueser(缪尔塞)是70-80年代的经济学代表,在他们的研究中,分别强调了创新是技术上的首次实际应用和获得最终的成功实现。缪尔塞在对技术创新的概念进行系统分析和实证论述的基础上,提出了构思的新颖性和成功实现应是技术创新具有的重要特征。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简称经合组织(OECD))在其发表的《技术创新统计手册》中也对技术创新做了定义,技术创新是指新的产品或工艺以及对旧产品或工艺的技术改造。

三、技术创新的主要类型[6]

从不同的技术创新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本文给出基于技术创新影响程度、基于创新对象、基于创新最终效益和基于技术创新战略的四种分类的方式。

1.基于技术创新影响程度

基于创新影响程度分类,可将技术创新分为渐近性创新和根本性创新。该分类方法具有代表性的是英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的技术创新分类法。

渐近性创新是对现有技术的改进和完善引起的渐进性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对原有技术的继承和提高,在现实经济活动中此类创新居多。根本性创新是指与现有产品和工艺完全不同的创新,以世界首创为重要特征,通常是应用新的科学原理,在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领域取得的发现或发明,该类创新往往表现出对原有技术的替代性和破坏性,也是最能体现人类智慧的创新。

2.基于创新对象

基于创新对象分类,可将技术创新分为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该类创新在现实经济活动中相互作用交替出现。产品创新是指在产品技术变化的基础上所进行的技术创新,既可是新产品的开发,也可是对现有产品局部的改进,伴随产品技术的发现与变革产生了新的价值。工艺创新是指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技术变革,伴随工艺技术上的发现与变革产生了新的价值。

3.基于创新最终效益

基于创新最终效益分类,可将技术创新分为劳动节约型、资本节约型和中性技术创新,并通过在单位产品中,比较劳动要素投入和资本要素投入的各自下降幅度来确定。

劳动节约型的技术创新是指资本要素投入的下降幅度小于劳动要素投入的下降幅度,使资本的边际生产能力获得提高的技g创新,其创新的结果使某一行业或领域内的商品价值构成中,产品成本中的活劳动减少。资本节约型的技术创新是指资本要素投入的下降幅度大于劳动要素投入的下降幅度,使劳动的边际生产能力获得提高的技术创新,其创新的结果使某一行业或某一领域的资本有机构成及商品价值构成中,物化劳动及物化劳动价值减少。中性技术创新表现出在资本要素与劳动要素二者投入的下降幅度基本持平,使资本与劳动的边际生产能力同比例提高,其创新的结果使整个劳动生产效率获得提高,在商品价值构成中物化劳动与活劳动的比重无明显变化。

4.基于技术创新战略

基于创新战略或创新技术源进行分类,可将技术创新分为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自主创新旨在通过自力更生攻克技术难关,突破技术屏障和使用新的工艺,完成科技成果的商品化。模仿创新是依托学习前人的创新思路和行为而进行的创新,主要是通过引进核心技术来提高产品性能和产品的质量。合作创新是指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等之间的协同创新,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合作各方共投入共参与,风险与成果共担共享。

在社会经济的发展史上,各类技术创新的活跃程度与其所处的社会条件和市场条件密切相关,因此,社会经济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技术创新类型可以反映出相应的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

四、技术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1995年,《财富》发出第一份既包含美国又包含其他多国企业在内的真正意义上的世界500强榜单。作为企业用来判断自身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经济指标,它不仅反映了各企业的发展规模和经营业绩,也对比了国家之间的经济实力。世界500强企业的发展轨迹和结构调整的步伐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变过程。近年在世界500强中,尽管美国企业在数量上有所减少,但由于其经济率先完成了从工业基础型向高科技型的转变,使其至今依然占据着世界领先地位。

波音公司无疑是航空工业的巨头,即使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也未能阻挡该公司的平稳或逆势增长,它的发展历程映射出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与变迁[7],故本文简要地从技术创新的角度探究它的发展脉络。

已有百年历史的波音公司,创业初始,其主要业务是设计制造航空邮政运输飞机,包括政府邮件航空邮政运输,同时它的发展又与军用飞机的市场发展需求密不可分,在军用市场的推动下,相继制造出战斗机、轰炸机等多种飞机机型,从而在美国军用飞机的发展史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世纪30年代,波音公司推出了首架民航客机(B247),也是当时容量最大的民用客机,更重要的一点是该飞机采用了更加符合空气动力学原理的最新研究成果,堪称是航空界的一次伟大革命,其中,技术创新作为核心要素,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创新的过程中,敢于向当时普遍采用的双翼技术发起挑战。随着硬铝表面阳极氧化技术、发动机整流罩技术和空气动力学的发展,使单悬臂翼机的综合技术得以有效实施并获得巨大的成功。

随着二战结束,各飞机制造商把目光投向民用航空领域,以期在民航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20世纪50年代初, B707的开发研制是波音历史上又一次重大的战略中心转移,在制造军用机的同时把目光聚焦在民用客机。民用航空机型707和727的问世,确立了波音公司在制造民用航空机领域的绝对领先地位。

在研制喷气式客机707的过程中,技术创新的关键是喷气发动机和后掠机翼研究成果的有效实施,使得飞机的速度接近音速,燃烧效率和续航能力均获得提高。波音基于对市场和技术的科学预判,不惜投入巨金建造了大型商用风洞,该风洞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它的试验能力远超其他飞机制造商[8],极大地提升了公司的研发能力和研发速度。50年代末波音开始将涡轮喷气发动机的成果用于研发B727,使飞机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60年代中期至今,波音在朝着制造出飞得更远、容量更大且更安全的飞机的目标不断前进,在技术上进行了一系列大胆的预判和改革,从而造就了它在民用航空领域的巨头地位。以“7”字头的波音飞机家族系列,撑起了波音民用客机的半壁江山。具有不同技术性能的737、747、757、767、777和787型号客机及其衍生机型相继问世,至今主导着各个市场的竞争。

最新的世界500强榜单显示,波音公司的排名为第61名,其2008年至2015年财年的经济数据如表1所示[9]。

波音在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即使处于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中,即使有低谷,但总体上波音公司一直保持了的平稳快速的发展,在长期竞争中,技术上的不断创新已然成为其竞争力的核心。

五、结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技术创新倍加受到重视。《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更是从整个创新全链条出发,从研究开发到产业化,对创新全过程进行的规划[10]。通过创新形成自主的知识产权,形成自主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Adam Smith.The Wealth of Nations[M]. New York:Modern Library,1994.

[2]任力.马克思对技术创新理论的贡献[J].当代经济研究,2007(7):16-20.

[3]徐则荣. 创新理论大师熊彼特经济思想研究[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4]Robert M Solow.Technical Change and the Aggregate Production Function[J].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57,39(3):312―320.

[5]E Mansfield,J Rapoport,A Romeo etal. Social and Private Rates of Return from Industrial Innovations[J].1977,91(2):221-240.

[6]柳卸林.技术创新经济学(第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7]Philip K. Lawrence, David W. Thornton. Deep Stall: the Turbulent Story of Boeing Commercial Airplanes [M]. Routledge,2005

[8]Clive Irving.Wide-Body : The Triumph of the 747[M].New York:Morrow,1993.

第5篇:我国劳动节的由来范文

中国节日从新历的节日上看有:元旦、劳动节、儿童节、国庆节……从农历的节日上看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新历的节日里有些是国际性节日,而农历的节日是中国特有的民间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一份有待挖掘的文化宝藏,有神话传奇故事、有民间风俗活动、有对历史人物赋予永恒的纪念。每一个传统节日里都有它的历史文化习俗,每一个文化习俗里也有与它相对应的民间风味小吃,蕴含着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这些节日不仅与幼儿生活紧密相联,又有着浓厚的民俗特色,蕴涵着不少精华,值得孩子们去了解、去探究。我们发现要挖掘民间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教育资源,“传统节日”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在我国的传统节日里,各民族和地区的民间风俗都不一样。泉州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在每一个传统节日里都蕴含着泉州风味小吃特殊的意义,如:润饼、糖果丸、粽子、九层果等。这些风味小吃正是这些传统节日中的产物。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家乡传统饮食文化,我结合泉州传统节日,利用本地营造的乡土节日氛围,设计了乡土资源主题活动“传统节日与泉州风味小吃”。

二、主题活动目标

1.知道祖国一年中的传统节日,了解传统节日里蕴含的民间文化习俗及风味小吃。

2.感受家乡特有的民间风俗气氛和体验家乡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激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3.幼儿对闽南童谣感兴趣,体验闽南童谣特有的韵律和节奏。

三、家长工作

请家长帮孩子寻找有关泉州传统节日活动和民间风味小吃的的图片,给幼儿讲讲传统节日和泉州饮食文化的有关典故等,并在节日里带幼儿去参加活动和品尝小吃。

四、环境创设

有关传统节日的图片,幼儿和家人一起参加过的传统节日活动照片,家乡举行传统节日活动的图片,区角 “美食街”材料投放,请幼儿自己动手运用各种材料制作泉州的风味小吃。

五、供选择的教育活动及目标

六、主题思考网络

七、相关的环境创设工作

八、主要活动教案、实录和活动照片

主题活动之一:泉州风味小吃自助餐(亲子活动)

设计意图:其一,了解品赏泉州传统民间的风味小吃,感受泉州丰富多样传统节日和相对应的民间小吃,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其二,为主题活动之二语言:“节日歌”做好知识和经验准备。其三,体验品尝食物的开心和互相分享食物和知识的快乐。

活动目标:

1.了解品赏泉州传统民间的风味小吃。感知其味道、口感的不同,并能用较完整的语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2.感受泉州丰富多样传统节日和相对应的民间小吃,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3.体验品尝食物的开心和互相分享食物和知识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请家长自带一道小吃,并和孩子说说这道小吃的名称,在什么传统节日里有吃这道小吃,讲讲有关典故,并和孩子一起参加亲子活动;

2.布置一个自助餐厅,每一道菜都标出菜名。

活动过程:

1.以“自助餐”的形式,开展泉州民间小吃品尝活动。请幼儿介绍自带的小吃名称,并给全班小朋友讲讲什么传统节日里有这道小吃,陈述与该小吃有关的典故。请亲长讲讲带来的小吃是在哪里买的或是怎样做的。

2.请幼儿品尝小吃。提出要求:和同伴们互享,品尝前要洗手,品尝时要借助餐具。

3.讨论:你吃了什么?什么特点(外形和味道)?用什么做的?自己认为最好吃的是什么?为什么?你在哪里也吃过?

4.收拾餐具。和同伴或家长谈谈刚才品尝美食的心情,以及分享食物和知识的快乐。

主题活动之二:节日歌(闽南童谣)

设计意图:

在我国的传统节日里,各民族和地区的民间风俗都不一样,泉州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在每一个传统节日里都蕴含着泉州风味小吃特殊的意义,如:润饼、糖果丸、粽子、九层果等风味小吃正是这些传统节日中的产物。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家乡传统饮食文化,我结合泉州传统节日,利用本地营造的乡土节日氛围,设计了乡土资源主题活动“传统节日与泉州风味小吃”。

我觉得需要有一个载体能把传统节日和泉州的民间小吃之间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表现出来,并通过教学活动传递给幼儿,让幼儿了解传统节日和泉州民间小吃的关联和内涵,让幼儿知道一年中的传统节日,并感受到家乡独特的饮食文化,激发了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那么,哪个领域最适合做这个载体呢?我思考着,最后选择了语言活动,而童谣作为我们闽南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幼儿喜欢的体裁,只可惜我一直找不到能表现这个主题的童谣教材,于是我便大胆创编了闽南童谣“节日歌”。

活动目标:

1.体验闽南童谣特有的韵律和节奏,能用泉州话有节奏地、大胆地朗诵。

2.知道一年中的传统节日,感受家乡传统节日里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有关传统节日的课件和图片;图谱、节奏卡。

2.知识准备:初步了解各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了解泉州民间风味小吃,学会闽南童谣“果子歌”,懂得新历与农历的关系。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复习闽南语童谣:“果子歌”,感受童谣的韵律和节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果子歌”是用什么话来朗读的?“果子歌”里提到月份是指新历还是农历?

2.一年中有哪些节日?引导幼儿用“几月几日什么节日”的句式完整回答。你们说的是新历,我们中国还有很多农历的传统节日,你知道多少?

二、观看课件,了解传统节日的时间、名称及与其对应的活动和小吃。

课件一:“庆春节”。

提问:你看到什么?这是在庆祝什么节日?春节是农历的什么时间?要求全班幼儿完整回答(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文字或图片)。

课件二:踩街游灯过元宵节。

提问:这是在庆祝什么节日?农历的什么时间闹元宵?这一天吃什么?

课件三:端午节扒龙船。

提问:他们在比赛划龙船和包粽子。这是在庆祝什么节日?

课件四:清明节。

提问:他们在做什么?每年的这一天你和家人是怎样祭祖的?

课件五:中秋节。

提问:中秋节是什么时间,全家团圆在一起吃什么吗?

三、多种形式学习“节日歌”。

1.完整欣赏一遍“节日歌”,感受童谣特有的节奏和韵律。

问题:这首童谣的名字叫什么?里面说到了哪些传统节日?哪些节日是你曾度过的?

2.观看“节日歌”的幻灯片,理解童谣的内容。

提问:每个节日里有什么活动?有什么小吃?

借助幻灯片,逐一引导幼儿用童谣的句式来完整回答。

3.借助图谱,分句学念“节日歌”,感受童谣的句式结构。重点理解和发音:节、煎嗲、赏月、重阳节、辞年。

(1)教师用图谱表示出句式一。

(2)问题:正月初一是什么节?这一天里大家都吃什么?

(3)看图完整念出句式一“正月初一是春节,面线鸡蛋过新年”。

(4)逐一出示每一句的图谱,以问题“这句里讲到什么活动?有什么小吃?”引导幼儿念出童谣的每一句。

(5)利用节奏卡感受童谣的节奏和韵律。引导幼儿边拍节奏边完整地念一遍“节日歌”。

X X X X X X XO X X X X X X XO

正月 初一 是春 节, 面线 鸡蛋 过新 年

4.师小结:这首“节日歌”里一句一个节日活动,有节日的时间、名称以及小吃。闽南语是我们的家乡话,你觉得咱们的家乡话好听吗?我们家乡有着自己的童谣、板书、闽南歌,可好听了。还有家乡人特别是老年人最爱看的歌仔戏、梨园戏等。

5.借助幻灯片有节奏地朗诵“节日歌”,感受闽南童谣的节奏和韵律美。

四、歌表演“天黑黑”,在歌表演中自然结束。

附1:

闽南童谣“节日歌”(自编)

正月初一是春节,面线鸡蛋过新年;

正月十五元宵节,游灯踩街上元圆;

四月五号清明节,祭祖扫墓包润饼;

五月初五端午节,煎嗲绑粽扒龙船;

七月初七娘妈生,牛郎织女糖丸;

八月十五中秋节,全家赏月月饼圆;

九月初九重阳节,尊长敬老九层;

廿九另晚年叨到,造龟炊来辞年

附2:

果子歌

正月甘蔗节节长,二月青果两头黄,

三月梅子酸兰兰,四月枇杷满街黄,

五月杨梅红贡贡,六月莲蓬水中央,

七月红菱人人爱,八月龙眼送上门,

九月香蕉双头翘,十月金橘满山园,

十一月柑仔用笼装,十二月红柿甜又软。

主题活动之三:龟果糕点元宵丸(泥工)

设计意图:

首先,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手工制作家乡风味小吃,进一步了解和体验家长风味小吃的各种制作手艺。感悟家乡人民心灵手巧,勤劳智慧的精神,增进幼儿爱家乡的情感。其次,巩固和感受前面语言活动:“节日歌”的节日民间风味小吃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容。再次,为后面的角色游戏“美食一条街”创设提供游戏材料。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团圆、压扁等技能塑泥,并用辅助材料装饰。

2.体验制作和成功的乐趣,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前一个活动已看过吃过的泉州民间小吃;

物质准备:橡皮泥、泥工板盘子、湿毛巾、牙签等。

活动过程:

1.回忆前个活动看过、吃过的小吃,激发幼儿的制作兴趣。

2.出示龟果糕点元宵丸,请幼儿说出小吃的品种和外形特征。

提问:你还吃过什么民间糕点?你们知道它们是怎么做的?

3.幼儿塑泥交代的注意事项:

(1)应在泥工板上塑泥,不要把橡皮泥掉到地上。

(2)注意按比例分泥。

4.幼儿操作,师巡视指导。

鼓励幼儿作品做大点,花样多点。

5.作品展示和分享交流:

(1)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谈谈哪些做得很成功,哪些要怎样改正才会更好?

(2)参观大家的作品,边和同伴讨论,你喜欢哪一件作品?为什么喜欢这件作品?

主题活动之四:爷爷为我打月饼(歌曲)

设计意图: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里,一个节日一个风俗,一个风俗一道民间小吃。中秋节是我们中国传统的团圆之日,月饼更是具有团圆意义的赏月食品。月饼作为传统的佳节美食,它所代表的不仅仅是吃的意义,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因此,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不仅让幼儿了解中秋节,更是为了让幼儿了解月饼的深远意义,了解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运用肢体和乐器表现歌曲的节奏感。

2.正确运用铃鼓、小铃、圆舞板等打击乐器来演奏歌曲。

3.了解歌曲的年代,感受歌曲中对爷爷的敬爱之情。

活动准备:

1.铃鼓、小铃、圆舞板等打击乐器。

2.参观面包房的师博制作月饼的过程,尝试“打月饼”。

3.动画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入活动,了解月饼的由来和制作方法。

教师:中秋节一家人会围在一起边赏月边吃什么?为什么吃月饼?月饼怎么做出来的?

2.介绍歌曲的由来,理解熟悉歌词。(让幼儿了解歌曲的年代,知道歌曲中的爷爷指的是谁)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这个爷爷是谁呢?爷爷为什么要打月饼呢?歌曲中的小朋友喜欢这个爷爷吗?为什么喜欢?爷爷为小朋友打了月饼,小朋友是怎么感谢爷爷的呢?

3.欣赏歌曲动画,熟悉歌曲的旋律。(幼儿通过欣赏动画歌曲,熟悉旋律并跟唱歌曲)

4.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的节奏。

(1)幼儿在每一句的最后一拍“呀”字的地方拍一下肩膀。

(2)练习“月饼圆圆甜又香呀”这一句中拍肩膀和拍腿。

(3)练习最后跺脚的两小节。

(4)身体和音乐结合整体练习。

5.打击乐:爷爷为我打月饼。

(1)按乐器的分类来分组练习拍打节奏。

(2)根据歌曲节奏进行打击乐器演奏。

主题活动之五:龙船赛(体育)

设计意图:

通过游戏再现端午节划龙舟的热闹场面,体验传统节日“赛龙舟”激动、令人振奋的心情。通过游戏让幼儿懂得只要团结起来,动作整齐、齐心协力,就能战胜困难,再次感受板书“节日歌”里五月初五端午节“扒龙舟”中所蕴含的文化精神,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感情。

指导要点:

1.教师讲解游戏玩法,请一组幼儿做示范。

幼儿自由结伴五人一组,后面的幼儿依次抱住前面幼儿的腰或者拉住衣服,蹲着向前走。哪一组先划过终点就是冠军。

2.播放背景音乐,幼儿边朗读童谣边游戏。

提醒幼儿步调一致,有节奏地蹲着向前走。

3.组织幼儿讨论:小朋友要怎样才能得冠军?

师小结:这个比赛就是要大家团结起来,动作整齐、齐心协力,才能战胜困难,夺得冠军。

主题活动之六:美食一条街(角色游戏)

设计意图:

游戏来源于生活,生活是游戏的素材。通过角色游戏体验生活,展现生活缩影;创设幼儿喜爱的角色游戏环境,使幼儿的创新能力和交往能力得到充分地发展,让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感受、体验家乡美食,爱乡之情得到升华。孩子在前面的泥工活动中的作品,得到了进一步地展示,孩子的作品发挥了极大的价值,孩子再次体验成功的喜悦。

主题活动之七:踩街游灯闹元宵(表演游戏)

设计意图:

通过游戏再现正月十五元宵节的热闹场面,把平时学过的歌曲、舞蹈、表演等表现出来,体验泉州元宵节的传统节日气氛和所蕴含的文化内容。通过表演游戏进一步体验“正月十五元宵节,踩街游灯闹元宵”的含义。

附:主题活动剪影

九、主题活动反思

当今,洋节日正逐步进入我们日常生活,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针对当代青少年有热衷西方节日而淡漠中国传统节日的倾向,在幼儿园开展中国传统节日活动使下一代秉承祖先遗留下来的优秀传统美德是有必要的,也是非常紧迫的。我们发现要挖掘民间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教育资源,“传统节日”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一)寓民间传统节日文化教育于主题活动中

在整个主题活动中,我尝试以“传统节日文化”与“泉州民俗和风味小吃”为切入点,开展研究将传统文化教育融于情感教育、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融入主题活动和课程生成之中。围绕中国一年中的传统节日,我班先后开展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中秋节、重阳节、除夕等主题教育活动。每个主题中的每个活动内容都围绕节日展开。如:在“端午节”主题活动中,通过“包棕子品棕子、看龙船赛龙船、听屈原故事”来了解历史人物和典故、进行爱国教育;在“元宵节”主题活动中,通过“画灯做灯逛灯会、做元宵吃元宵其乐融融、唱歌跳舞游灯踩街”来体验热闹喜庆的民俗活动气氛;在“重阳节”的主题活动中,通过“请爷爷奶奶到幼儿园参与活动,忆苦思甜、展示夕阳红才能、一起品尝重阳糕”来引导幼儿尊敬父母孝敬老人,学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二)民间传统节日文化与主题活动的整合

泉州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其中泉州风味小吃以其品种繁多、美味可口享誉海内外。每一个传统节日里都蕴含着泉州风味小吃特殊的意义,如:润饼、糖果丸、粽子、九层果等风味小吃正是这些传统节日的产物。我结合泉州传统节日,利用社区营造的乡土节日活动氛围,开展主题系列活动。

从主题活动目标来看,每个活动既是单一的,又是相关联的,前一个活动为后一个活动做知识和经验上的准备,后一个活动进一步巩固和体验前面的活动。每个活动的目标也是循序渐进,相辅相成的,使民间传统文化与主题活动得以有机整合。

(三)民间传统文化与生成课程的方案

在民间传统文化与主题活动整合的探索中,形成了一套“生成课程”的方案。如:在语言活动“节日歌”里生成了泥工活动“龟果糕点元宵丸”,体育活动“龙船赛”。因为有了“泉州风味小吃自助餐”做知识准备,又有了泥工“龟果糕点元宵丸”的作品做材料,角色游戏“美食一条街”应运而生。从闽南语童谣“节日歌”里这句“踩街游灯闹元宵”和“煎嗲绑粽扒龙船”,生成了表演游戏“踩街游灯闹元宵”和体育活动“龙船赛”,而幼儿在角色游戏和表演游戏中又进一步感受和体验了“节日歌”的内容。

就这样,从中国传统节日的主题里生成了闽南语童谣“节日歌”,又从“节日歌”里生成以上每个领域的课程和创造性游戏,形成了一套“生成课程”的完整方案。

(四)将民间传统文化融入各领域教学活动中

在“节日歌”里,以童谣形式让幼儿了解传统节日、民俗活动、风味小吃,感受童谣的韵律和语感、节奏感;在社会领域里我们向幼儿进行“节日歌”里的传统节日的教育(如清明节、端午节、元宵节等);通过手工制作“节日歌”提到的风味小吃,了解和体验家乡风味小吃的各种制作手艺,感悟家乡人民心灵手巧;亲子活动“泉州风味小吃自助餐”分享传统食品,让幼儿感受浓浓的节日气氛;音乐活动“敲锣打鼓放鞭炮”向幼儿进行民间音乐节奏的学习,体验过春节的热闹非凡的气氛;美术活动中,我们通过剪纸、欣赏作品和画节日等,让幼儿领略民间艺术的绚丽多彩;在健康活动中,结合民间体育游戏“龙船赛”让幼儿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充分体验游戏的快乐;通过角色游戏体验生活,展现生活缩影;表演游戏“踩街游灯闹元宵”借助学过的歌曲、舞蹈、表演等再现正月十五元宵节的热闹场面。就这样,通过民间节日在各领域教学中的渗透,让传统文化和各领域活动有机的融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