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成人教育与和谐社会创建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成人教育与和谐社会创建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成人教育与和谐社会创建

一、成人教育在“城市化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发挥和谐作用

加快城市化进程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于是,转移进入城市的农村劳动力和城市待岗或转岗人员的庞大队伍,亟需掌握新知识、技能,以便适应新形势和新岗位。为此,成人教育应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劳动就业的培训重任,促进就业的充分和优化,以利社会的安定与和谐。有两种现象形成突出问题:一是农村劳动力剩余数量十分庞大,转移任务相当艰巨。1990~2002年,尽管我国乡村从业人员所占比重由73.7%下降到66.4%,但农村富余劳动力仍在1.5亿人左右。二是一些地区和行业的工人却十分短缺。企业缺工主要发生在“珠三角”、闽东南、浙东南等加工制造业聚集地区,重点地区估计缺工10%左右。劳动力技术素质不高是造成这个强烈反差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使中国制造业面临挑战,高技能人才数量短缺,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要。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4年4月对40个城市技能人才状况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技师和高级技师占全部技术工人的比例不到4%,而企业需求的比例是14%以上,供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调查还发现,企业当前最急需的前三位人才依次是:营销、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分别占调查企业需求的14.4%,12.1%和10.9%。对一般技术工人的需求排第六位,占8.9%,加上企业对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的需求,企业对技工岗位的需求比例为31.9%。这种供需之间的不和谐制约了我国工业的发展,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成人教育跟不上去。从中可以看出,成人教育在我国社会的转型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基础、只接受过基础教育尤其是仅有初中程度的进城青年农民,今后在城市求职将十分困难,即使进入某些企业也难以得到发展。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前所长陆学艺先生指出:“现代化国家的历史证明,工业化、现代化过程,是农民无论绝对量还是相对量都逐年减少的过程……其就业总的趋向是劳动力由乡村向城市转移;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再向第三产业转移。”成人教育应该也必须在这种“转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在其中捕捉自我完善的机遇。成人教育的充分发展,必将迅速提高农民工的职业素质、在城市中的生存能力,并进而融入城市,和谐城市秩序,提高我国工业的产能和质量。

二、成人教育促进城市社会安定与整体和谐

成人教育与城市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的关系,可从三个方面来考察。一是从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的市民化来考察。在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迅速扩大,大片的乡村划入城市,数量巨大的昔日的农民失去往日赖以为生的土地,成了市民。失地农民没有城市中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技能,很难一下子融入城市生活,一些人情绪低落,无所适从,成为社会不和谐、不安定的因素。培训这些失地农民,是成人教育的重要任务。二是城市农民工的职业培训。随着城市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增加,大批农民工也涌入城市。但是,由于他们文化素质低,职业技能差,许多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明明有一些工作岗位,却因为自身的职业技能达不到要求而无法上岗。现实的矛盾,只有通过系统的大规模的职业培训来解决。三是城市下岗工人的再就业问题。据资料统计,2004年,我国城镇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目标是500万人,帮助“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目标100万人。到9月底,全国共有城镇登记失业人口821万人。从城市人口总量上来说,这个数字也许不大,然而,这部分人的就业、生活问题若解决不好,将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和谐安定。搞好成人教育,可促进再就业问题顺利解决。

三、成人教育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持续的增长,但是,经济的高速增长带来了某些经济社会不协调,以及人和自然关系不协调的问题。2006年1月27日,评估世界各国环境质量的“环境可持续指数”在瑞士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正式对外公布,在全球144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位居133位。这是个令人感到尴尬,同时也感到危机的数字。事实告诉我们,对自然的过分索取,不能和大自然和谐相处是不利于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前一段出现的“环保风暴”正是体现了政府对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视和决心。有识之士强调,重要的是教育。一方面在广大中小学学生中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使青少年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和知识,提高他们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健康意识,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通过成人教育,重点对广大干部、职工等全体公民实施专门性可持续发展教育,改变他们传统的发展观,唤起人们的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帮助他们自觉地为维护和实现可持续发展采取新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开展适应保护环境,发展循环经济需要的科学技术教育,增强有关的技术开发和生产操作的能力,确保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的持续、健康和良性发展。中国人口众多,人力资源丰富,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在人口素质方面存在着差距。文盲人口群体依然存在,国民受教育平均年限较低。2000年,15岁以上的国民受教育平均年限不足8年,高等教育的入学率也刚刚进入大众化的初始阶段,国民素质竞争力和科学素养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国民素质不高,劳动生产率得不到提高,就难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民素质不高,也会直接影响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实现。重要问题是教育,除了加强“普教”提高国民受教育的年限外,还要不断对国民进行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环境友好等方面的成人教育,不断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是成人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总之,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宏伟的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成人教育应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发挥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