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传统工艺在手制书艺术中的运用探究

传统工艺在手制书艺术中的运用探究

摘要:目的新型阅读时代的来临使纸质书籍的阅读形式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如何使手制书在这种冲击下走出新的方向具有极大的意义。方法以传统工艺在手制书中的运用为例,从传统工艺的材料、技术,到手制书的文化形态、艺术表现等方面进行探讨,为手制书的发展方向提出思路。结论手制书的发展与传统工艺相结合,为手制书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与方向,更好地体现了艺术与文化的双重价值。

关键词:传统工艺;手制书;多元化;多维度

随着数字时代、信息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新型的阅读时代已经来临,人们从纸质书籍的阅读形式转换到了电子书籍的智能阅读模式,这种改变除了阅读方式以外,更是从生活方式、娱乐方式,情感表达方式的改变,其中部分已经影响到了纸质书籍未来发展的方向。纸质书籍作为信息承载的功能由于新媒介的涉入开始发生转型。传统的手制书籍发源于西方,据记载已经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本文所探讨的手制书主要倾向于艺术家手制书,“艺术家手制书”作为一个专业术语是直到20世纪才出现的。和西方不同的是,虽然中国的制书文化和历史也很悠长,但是在很长时间这个领域并没有被国内的艺术界所介入和认知,直到2012年中央美术学院推出了“钻石之夜”,国内首次大规模的世界艺术家手制书展[1],将艺术家手制书这一定义引入中国。展览的成功举办不仅让手制书在国内受到了关注,而且也开始迅速出现了手制书工坊,对中国的书籍设计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目前全球有专业的手制书协会,依据不同的主题有固定的大型展览,其中规模最大的展览要数美国的CODEX书展,有超过22个国家的艺术家参与。

1手制书形态特征

手制书的创作者有书籍爱好者、装帧设计师及诸多艺术家。随着手制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欣赏其独特性与艺术价值,手制书的发展也呈现以下几个特征。

1.1情感理念的展示

除了信息传递以外,手制书不单单只是书,也是一件富有情感的艺术品,其中包含有艺术家与读者相互情感的共融。艺术家在对书籍内涵自我解读的基础上,巧妙地利用不同的视觉元素与材料语言来传递情感与理念,而读者则通过翻阅书籍时的行为、视觉、触觉等感知来传递对于书籍的喜好、感悟与思考,手制书通过艺术的形式搭建了艺术家与读者之间的桥梁,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手制书不仅具有一定的艺术性,而且有较强的神秘性和感染力。

1.2文化形态的转变

手制书由于有着无限可能的创作空间与独特的艺术语言,正逐步转化为文化产品或艺术品形态,与其他艺术类书籍不同的是,它既具有书籍形态又具有艺术品特征。艺术家利用各种媒材的特性如:气味、肌理、色彩、触感等对书籍整体及细节进行表现,从而创造出极为丰富的内容与形态,代表着一个空间、一段青春,甚至一段情感,由此页面间的每一次翻阅变得惊喜、独特而感动,同时阅读也就成为了一种截然不同的身心体验,以至于有时难以界定它是书还是艺术品,这其中体现了艺术家太多思维的睿智与巧妙。艺术家手制书体现的不仅是书籍的新形式,更是一种新的美学态度,一种新的方向,一种新的艺术价值。

1.3一种潮流的呈现

在情感与个性定制不断需求的今天,手制书不仅成为了艺术家情感与设计思维的载体,而且更是一种艺术收藏品。一方面手制书在带来书籍精神共鸣的同时,其艺术性也触动了读者收藏的心理,收藏同时更为手制书创造了更高的价值。另一方面,手制书的制作大多采用了多样化的材料与形式,如稀有的纸张、独特的材料、精美的制作工艺等,形成了手制书独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再加上大部分的手制书制作是依靠艺术家纯手工完成,多数是限量限版,甚至有时会仅仅制作一本,因此其具有独一无二的艺术价值与收藏意义,在未来也或将成为一种潮流及新的收藏热点。

1.4材质的多样性表现

手制书的形态万千,材质各异。多样性的材质是手制书表达设计理念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能够被视觉、被触摸、被感知,不同的材质会有独特的质感特性,而不同的质感又将引起阅读者不同的心里与感知的反应。除了常见的纸质材料外,手制书的材质选用广泛,具有自由性,包括如皮革、塑料、织品、玻璃、金属、木竹等,其种类繁多。艺术家将这些常见的材质依据各自不同的属性、形态、感观等特性,与书籍主题内容、作者的情感表述、工艺的制作方式等紧密相联系,通过融合与创新,进行创造性的转换运用[2],尝试突破不同材质在表现上的各种可能性,由此拓展与众不同的思路和空间。选择材质本身就是设计,对艺术家来也说是考验。书籍设计与材质是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材质能为主题说话,替内容表现[3],材质选用是否恰当巧妙也决定了手制书设计语言的独特性与不同的表现力,使书籍形态多样性成为可能[4],从而赋予阅读新的精神内涵及艺术价值。

1.5互动性的对话

匠心独具的互动性设计是艺术家手制书的重要特征,艺术家常常会在书籍中通过形态、材质、空间变化等来制造互动关系,使阅读者与创作者之间通过这种别具一格的体验进行信息和情感的对话,独具艺术魅力。互动性能为手制书带来多维的视角转换,从而产生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互动惊喜。

2传统手工艺在手制书中的运用

书籍的发展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根基。和手制书相似,中国的传统手工艺也同样有着丰厚的历史,且种类繁多,其最大的特点是工艺性较强且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5]。这些异彩纷呈的传统工艺有着地域文化的多元性,同时也集装饰性、艺术性、文化性于一身,是一种活态的历史文化资源[6],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手制书与传统工艺的结合一方面可以传承璀璨的民族文化,另一方面延展了手制书艺术的形态与发展方向,寻找即有文化底蕴又具时尚个性的设计语言,使手制书形态更加多样化、设计语言更加多元化,探索新的艺术表现方式。文章以下面几种传统手工艺为例,探寻手制书与传统工艺交叉融合的思路与方法。

2.1剪纸工艺在手制书中的运用

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已有1500多年历史的剪纸以其简约、夸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为特点,同时精湛的剪刻技法和丰富的象征寓意,映透出东方美学思想的深厚与民族精神的质朴[7]。传统剪纸作为一种独特的视觉语言被艺术家运用到手制书设计中,通过剪刀、刻刀在二维空间的纸面上进行雕刻、裁剪、镂空等工艺创作,使不同层次页面的图形、文字通过透叠产生相互渗透,呈现出独具匠心的虚实关系,将阅读的空间营造得精彩诱人,为手制书的表现语言提供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更强的表现力,此外,阅读形式与内容的“艺术化”带给了读者出人意料的惊喜和兴趣。

2.2纸雕艺术在手制书中的运用

纸雕也叫纸浮雕,是从古老的剪纸与刻纸艺术中延伸出来的,是用纸塑形达到设计意图的艺术形式。纸雕工艺作为一门艺术表现语言,形态上可分为平面与立体纸雕。平面纸雕和剪纸艺术有相似之处,都是利用雕刻、剪切的技法使作品呈现出阴阳镂空的视觉关系。而立体纸雕则是运用叠压、凹凸、穿插、镂空等多种手法创造出一个立体的、多层次的、出人意料的艺术形态。目前,书籍设计与纸雕相结合的表现形式在国内开始引起关注,并在手制书中得以实践。艺术家通过异化书籍的外部形态和立体化书籍的内部结构,来塑造书籍的多维度空间[8],在阅读者翻动书页的一瞬间呈现有趣的立体三维空间,这其中无论是错落有致的造型结构还是多样化的空间层次都令人惊叹。阅读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纸雕艺术与手制书的结合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艺术性,扩大了读者的认知领域和设计师的创意空间[9],对手制书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拓展,全方位地展示了其艺术魅力。

2.3织绣工艺在手制书中的运用

织绣历史悠久,是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其种类繁多,有刺绣、织锦、缂丝等表现形式,风格多样,精致典雅。尤其手工织绣由于精细明快,色彩华丽,品质别具一格,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将传统织绣工艺融入手制书创作中,将二维的插图或文字用三维的织绣来表现,为书籍设计增添了许多不同的工艺情趣。试想当读者翻阅书籍,在页面中呈现纺织工艺元素,那种温馨亮丽的视觉感与光洁柔软的触摸感,将是无与伦比的惊喜与体验。织绣通过多样的针脚与经纬交织的线形成有韵律的动态美感,其针法、色彩、表现形式千变万化,艺术家依据书籍主题内容将采用不同的艺术表达,表达方式的变化将展示出不同的肌理,传递不同的情感、不同的状态。这无疑拓宽了艺术家的创作视野,同时为创作出更多精美的织绣书籍作品打开了想象空间。如经典的真丝织锦书籍《孙子兵法》,采用彩色丝织技术,用上万根桑蚕丝,经过上亿次经纬交织将书中的字与图画都织绣出来,它是现代艺术与传统工艺、文化相融合的经典之作,极具艺术性和美学效果,被视作珍贵的国礼艺术品[10]。

3结语

显而易见,艺术家手制书的创作是一个开放性的、多元化的艺术天地,传统工艺与手制书创作交叉融合的设计方法,不仅是传统与现代、文化与艺术的相融,而且更是思想内容与创意设计的高度碰撞。未来的手制书不再具有单一的阅读属性,更可以作为一件独立的艺术作品而呈现。艺术家利用传统工艺的元素及创意思维的多元化带来了新的思路和表现维度,力求塑造出有意味的手制书。传统工艺丰富了手制书作品风格各异的面貌,为其多样的艺术形态创造了一个精彩世界,给未来提供了无限发展的空间,推进了手制书设计的更多特色性与收藏价值。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传统工艺在艺术家手制书艺术形态的拓展上起到不可小觑的作用,但是在创作的实践中要恰当把握好传统工艺与设计创新的关系,手制书的艺术形态与读者的阅读体会相契合是其得以新生的关键。目前,中国的艺术家手制书设计还处于探索和学习阶段,期待传统工艺的介入能在拓展手制书未来发展的平台上,探索出更多的创新性和可能性,走出属于中国自己的手制书特色之路。

参考文献:

[1]徐冰.关于“钻石之叶”展[J].世界美术,2016(1):2—7.XUBing.About"theLeafofDiamond"Exhibition[J].WorldArt,2016(1):2—7.

[2]王亦敏,刘元寅.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形和意对产品设计的影响[J].

作者:晏莉 单位:四川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