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互联网下高校思政教育模式创新探究

互联网下高校思政教育模式创新探究

摘要: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及大数据应用日渐兴起,对日常生产和生活等多个领域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文章就高校思政教育者如何利用互联网应用优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强和改进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大数据;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1研究背景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大数据的应用蓬勃发展。网络的开放性、多元化、碎片化等特点给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带来诸多机遇,也形成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及时了解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现状,掌握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积极与消极影响,根据大数据提出符合新时代大学生的教育机制。

2我国互联网的发展现状

2.1互联网使用情况

中国网民是指6岁以上,6个月内使用过互联网的中国公民。2020年8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了《第44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互联网普及程度达到8.54亿,较2018年底增加2598万,互联网普及程度达到61.2%,较2018年底增长1.6%。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占比达到99.1%,较2018年底增长0.5%,同时报告显示,33.1%的中国网民使用电视上网,46.2%的网民使用台式机上网,36.1%的人使用便携式电脑,28.3%的人使用平板电脑,可见互联网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2.2互联网对大学生影响的具体表现

网络已经成为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平台,为社会信息结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推动现代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在中国网民的专业结构中,学生网民的比例最高,与其他职业相比,学生更容易接受新事物,更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而高校网络的建设为学生上网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中国,20~29岁的网民比例最高,2018年底占比为26.8%,但是2020年6月,该年龄段网民比例为24.6%,呈下降趋势。因此,在我国青少年学生是参与网络活动的主要群体,如何更好地利用网络环网络对青少年思想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特别是优秀大学生,他们是上网的主力军,因此他们会受到网络的影响。

3互联网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影响

3.1互联网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挑战

3.1.1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及环境提出挑战。由于空间、时间等因素的制约,传统的思政教育局限于资源的使用和分配,存在界限清晰、缺乏整体协调、难以将有效资源整合为一个整体的问题,同时教师只向学生一个方向注入知识,很少进行双向交流。因此,在互联网广泛使用的环境下,在实时交流互动方面,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面临着互联网的挑战。3.1.2对大学生提出挑战。一方面,网络的开放性让大学生可以接受到更多、更广泛的信息,因此他们的思想更加开放和自由;另一方面,因为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网民都处在符号的面具下,大学生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很容易迷失自我。因此,相比较于传统,当代大学生会花更多的时间在网络上,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规律容易被打乱,学生的自我管理面临着挑战。

3.2互联网大数据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3.2.1大数据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资源。由于网络资源具有丰富性、开放性等特征,大学生可以主动地在网络上更自由地寻找自己需要、感兴趣的资料和资源,自主学习的机会和动力会因此大大增强。同时,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可以获得更加丰富的资源,有便利的条件获得学生感兴趣的各类型的思政教学资料。3.2.2互联网大数据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开辟思政教育新渠道。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严肃枯燥的特点,但是,在互联网大数据的背景下,思政教育者可以充分借助新兴媒体的优势,让授课内容声色俱全,使教学手段更加直观化、生动化和具体化,可以让大学生有更好的听课感受,提高大学生的听课积极性和互动性。网络上丰富的教育资源,可以让大学生实现从学校学习向终身学习的转变,更好地适应我们当前的“学习型社会”需求。3.2.3互联网突破思政教育时空界限,增强时效性。网络可以突破时间、地域、内容的限制。在智能手机普遍的今天,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接收自己需要的信息资源,随时对自己充电。思政教育也是如此,高校教育者要充分利用网络的特点,更好地将思政教育资源通过网络适时地传达给学生,随时与学生分享资源,实现高校教育者与大学生的共同成长。

4互联网背景下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4.1利用先进大数据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是把双刃剑,要充分利用其先进性的特点,同时也要克服负面影响,使得大学生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新媒介,在鱼龙混杂的网络环境下,取精华,去糟粕,让它更好地服务个人发展。

4.2加强高校互联网教学模式的建设,发挥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互联网教学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即发挥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如此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因此,必须加强大数据建设,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引导大学生正确的观念。

4.3建设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高校思政教育者要不断提高自我修养,加强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注重提高思政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教育方法的有效性,充分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藏,将热点和焦点及时体现在思政教育过程中,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4.4建立健全网络监督和管理机制

网络具有开放性、虚拟性等特点,因此,对网络进行强有力的监督,让网络环境受到规则的压力和约束才能更好地发挥网络的优势,规避其劣势。高校思政教育也必须注重对学生使用互联网时的自觉性进行教导,使其远离低俗文化侵害而获得更有效、有价值的讯息,促进成长。

4.5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者大数据人才队伍建设

大数据时代,要适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就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者互联网人才队伍的建设。在高校承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主要是思政教师、辅导员等,专业背景大都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他们熟悉教育规律,但是对于专业性很强大的互联网技术却显得力不从心。要让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更好地服务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是高校需要加强对思政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教师队伍的培训,如针对思想政治教育者开设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应用的专业培训、专业课程、专题讲座等,提高他们的素养,强化他们的技术应用能力。二是通过引进互联网大数据专业技术人才,改进和优化现有的大学生思政教育队伍结构。这样可以有效消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不会深挖大数据,不能有效利用大数据信息,而大数据专业人员不了解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方法”的弊端,有利于将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快速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2]王皓琪,迪力娜尔·艾尔肯.网络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的正向引导机制研究[J].现代交际,2019(02):25.

[3]黄鼎.以先进网络文化建设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黑河学刊,2013(01):47-49.

[5]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15.

作者:朱轶 单位:浙江警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