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学科素养下的初中地理教学策略

学科素养下的初中地理教学策略

摘要:新课改要求各学科教学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优化教学模式,探究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其在学习探究中提高自身的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本文就基于学科素养探究初中地理教学策略,以期对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水平及学生的地理素养有所增益。

关键词:学科素养;地理学科;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学生的学科素养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它决定着学科教学的方法与目标。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能力素养提升需求,不断吸纳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探究精神,并通过知识的丰富和能力提升,不断优化自身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即是学生在社会生活以及生存活动中通过学习、实践所应具备的、具有重要意义的地理素养,包括多样化且在各领域有广泛应用的地理知识、以及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可以说对学生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要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地理素养,对教师的教学模式有较高的要求,它需要教师从地理教学思维、地理教学方法、地理教学模式以及地理教学的培养方向等进行不断优化。所以,在实践地理教学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要摒弃传统教学模式,灵活调整教学策略,以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有目标、有针对性、有步骤地落实到地理课堂教学各环节中,使学生具备地理学科核心及必备的能力与品质。

二、基于学科素养下初中地理教学策略

(一)优化教学理念增大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具备了良好的人、地协调观,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环境、人类活动及其内在关联产生清晰、科学的认知,能够促使学生在学习、反思过程中认识到人类活动对于环境的影响方式,以及这种影响所带来的后果。基于这种教学理念下,学生能够清晰感知人们对人、地关系的理解和认知在不同阶段的体现,并了解产生不同认知的内在原因。同时,有助于学生针对现实环境中出现的人、地之间的矛盾分析原因并提出优化和改善的建议。这种协调观念从理论意义上反映了学生基于良好地理教学理念下而形成的一种科学发展观和客观清晰的思维方式。比其他学科相比,初中地理学科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形式上均有明显不同,包括从文字到各种类型和地理特征的图表。如,地理教材中所罗列和展示的不同地貌图、景观图、示意图及比例图等,这些教学因素也都决定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有效利用这些图表展开教学,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又如,教师可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及相关图表,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要求各小组展开读图讲图竞赛。从最初各组在读图讲图中的无序和目标不清晰,到经过不断的观察、比较、总结,形成对不同图表意义的认知,学生在看图中的目的性、方法性和整体性会不断增强。这种由直观具象到抽象的教学方式,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积极性,使其在观察、分析和思考探究中不断优化自身的人、地协调观,促进学生地理学科素养不断提升。

(二)梳理地理课堂教学主线搭建其思维体系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学习特点,启发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及不断的探究,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体验,在自然与社会等学生更易理解的环境中设计形式多样、有助于激发其地理思维的教学实践活动。同时,教师要充分借助信息技术,以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为学生营造出生动、具体、直观的教学情境。如,在地形图的判读章节教学中,教师可以苏轼的名诗《题西林壁》明确为课堂教学的主线,并围绕诗中所描述的庐山游历的感触及其中所蕴含的哲学思维和辩证思维展开教学,提高学生的探究积极性。教师可通过设定课堂教学脉络,由庐山高峻、庐山山貌、地理物产等内容展开教学,为学生讲解与此相关的地理海拔、等高线、相对高度以及如何绘制、使用地理图的相关知识,营造出浓厚的地理学习探究氛围。可见,教师通过在教学中明确教学主线,能够引导学生围绕主线展开有效的自主学习和思考,使其产生真切的感受和体验,有效激发学生探究地理现象、地理奥秘及其内在规律的积极性。同时,教师通过这种有目的探究学习,有助于优化学生的地理思维和空间想象力,使其在思考学习中不断创新理念,帮助学生搭建起一个整体且宏观的知识体系,并对各章节知识点产生全面且清晰的认知。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使其具备更好地运用知识体系学习地理的能力,提高其学科记忆力和分析总结能力,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究建立知识框架、实践教学等多种方式,包括采用绘制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以帮助学生梳理地理各章节的知识点,不断强化学生的知识体系,提高其对知识的综合掌握和运用能力,带动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

(三)结合教学内容设计问题以创设教学情境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包含有不少抽象性、理论性和专业性较强的知识,这部分知识点也成为学生学习的重难点。为了增进学生对这些抽象知识点的理解,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系列引导性的探究问题,营造出相关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调动自身原有认知体验和结构,进行思维整合,继而建立新的认知体系,不断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整合能力,并优化其地理综合性思维[2]。如,在香港和澳门相关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春晚节目中所呈现的壮观、美丽的港珠澳大桥视频,营造出相关教学情境,同时,设计出如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香港和澳门两地的地形、气候特点、人口情况、当地物产情况、经济发展支柱产业等,使学生认真研读教材,并利用网络查找拓展相关地理问题,以增进学生对香港和澳门两地的综合地理情况形成全面的了解和认知。在创设问题及教学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可在问题设计时有针对性地将问题与新、旧知识以及社会生活知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中复习巩固旧知识,以旧知识增强对新知识的了解,并在学习社会生活知识的过程中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大大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涉猎点[3]。要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训练学生的地理思维及能力发展。如,在地理测试卷中,我们可以看出,近年来试卷中包含有较大比例的填空、选择及判断对错题,这种题型虽然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但呈现的知识点却是孤立的和碎片化的,没有考虑到地理学科测试应注重整体考察学生的知识结构,这种题目会限制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的提升。如,在亚洲的自然环境章节的教学中,在完成亚洲地形特征学习的基础上,可设计综合性的问答题,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亚洲的地形特征进行归纳和总结。在这个题目的答案中,教师不仅要考察学生对题目表面问题的回答情况,还可从中考察学生有没有具备从地形类型构成,到该地区的地形分布特点,以及地势变化特点这三个方面对地形特征进行归纳的思维方式和思维结构。同时,在地理试题命题中,教师还可安排一定比例的、有助于考察学生思维结构、思维方式的具有一定灵活性和开放性试题。在课堂教学提问中,教师也可依据学生的回答,以及测试卷中的答案,找出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思维结构方面的漏洞,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策略,不断优化学生的地理学习思维方式和思维结构。

(四)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辅助教学提高效率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从七到九年级教材中包含有大量内容抽象、类型繁多的地理知识点给学生的学习理解及记忆、应用带来了不小的难度。这些繁杂的知识点需要学生不仅牢牢掌握,还要具备良好的知识整合和实践应用能力,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较大的压力和挑战。为了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增强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和趣味性、系统性,降低学生学习理解难度,帮助其有效整合各类知识点,教师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优势。需要教师善于通过备课整合地理知识点,通过视频加以呈现,便于学生充分利用课余碎片化的时间随时观看学习,以整合知识体系,查找自己的知识漏洞,促进学生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的明显提升。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和拓展,有助于学生建立更为充实和完整的地理知识体系,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和知识整合、应用能力都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学科素养的初中地理教学符合目前新课改的教育环境,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的素养能力提升需求,创新教学理念和模式,采用教学问题情境创设、梳理整合知识内容、发挥信息技术优势辅助教学等方式优化课堂教学及学生的学习思维模式,提升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吴春燕.融入乡土元素的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8).

[2]边美婷.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地理教育,2017(5):10-11.

[3]张三元.克服“碎课”现象,让地理教学“神不散”[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12):33-34.

作者:王新村 单位:甘肃省酒泉市玉门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