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学科微课程实践与探索

学科微课程实践与探索

摘要:基于学校的课程体系存在的不足,倡导教师在微课程研发中发挥更大的自主灵活性,建立基于教师自身优势的个性化的学科微课程。学校通过学科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融通学科教学与课程研发,创新教学形式与实施方式,改变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促进师生成长与学校发展,让教师找到专业“成长点”,形成个性化的教学特色,从而让学生的素养也逐渐提高。

关键词:学科微课程;课程个性化;课程创新化

校本课程的改革是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也是对中小学校的一个挑战。目前很多学校积极开展校本课程特色化建设,但有些课程缺乏普适性,课程的设计更多的是自上而下,远离学生的经验世界,学习方式也多以接受式学习为主。因此,笔者觉得学校有必要改变这样的校本课程,建立基于教师自身优势的个性化的学科微课程。学科“微课程”是一种基于学校资源、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师研究方向,以主题模块形式组织起来的相对独立与完整的小规模学科课程,是一种具有灵活性、半独立性与校本性的新型课程,在人才的培养中具有传统课程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1)灵活性。主要体现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课程形式的设置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兴趣、现实需要来自由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开发。同时,在形式上也具有很大的灵活性。(2)半独立性。它既是根据学生兴趣、社会生活的经验以及教师的能力和社会的需求来决定的,同时,在各单元的编排中,又无法避免运用已有的知识,并且要与现行的课程配合使用,互为补充,共同完成教育目标。(3)校本性。教师在开发学科微型课程的时候,要考虑学校现有的师资状况(教师的能力、学校的师资配置等),所开设的课程要在学校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并且符合学校的现实情况和特色。

一、学科微课程融通了学科教学与课程研发

当前,很多学校学科教学仍然处于封闭状态。学生长时间禁锢在课堂里、课本中。而学科微课程则把学科教学和微课程开发很好地结合起来,让学科教学拥有了更广阔的课程背景和丰富的课程资源。太仓市双凤中心小学将基于学生发展需求和教师个人特长的“教师自主模式”与基于学校办学特色追求的“学校主导模式”进行整合,提出课程开发的主导方向——“福地主题文化”的学科微课程研究,进行理念引领,具体开发项目则完全由教师自主选择,形成了“学校引领、教师自主”学科微课程研发模式。课题组的教师一起通过开发福地文化特色课程,将地方传统文化揉进语文、艺术、德育和综合实践课程,在不断的教学探索中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开展了自己的学科微课程研究。学校在推进福地微课程研究活动中,注重学生的自主参与、活动体验与创新实践,在探究活动中发展个性与良好的心理品质。通过福地寻访活动、参观体验活动、成果展评活动等形成福地文化浸润下的学生特色品牌活动,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幸福感,让每一个儿童都有不同的个性发展。如:利用语文课程,将福地文化引进课堂。教师们进行了福地童谣课、福地故事课等的课程研究,开展了双凤童谣进校园活动,让学生学童谣、创童谣。利用研究性学习课程开展各种形式的乡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如三年级的福地版画文化研究,四年级的龙狮文化研究,五年级的福地美食文化研究。近年来,学校教师的“福地主题文化”微课程不断涌现:顾佳毅老师的“小古文课程”,陈刚老师的“童诗童谣”,顾雪琴老师的“福地主题文化”写作之旅,夏俊俊老师的“双凤山歌”,兰金兰老师的“福地版画”主题微课程……便应运而生了。教师们还一起编写了《福地雅韵》校本教材。实践证明,一旦打开了学科教学与课程开发的通道,就会极大地激发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学科微课程创新了教学形式与实施方式

以往的教学没有注重学生的自主参与、活动体验、创新实践,而学科微课程注重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发展个性与良好的心理品质。因此,学校鼓励教师基于自身学科优势和个性化特点,结合“福地主题文化”进行创新实践和研究。在学科微课程打造中充分发挥教师的自主灵活性,创新课堂教学形式与实施方式,让师生在教与学的实践中找到自己发展的成长点。在实践研究和专家指导的基础上,学校构建了“福地主题文化”微课程体系(如图1),分为“福地品读”班级学习课程、“福地文化”走课传承课程和“福地寻访”社会实践课程三大板块,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拓展课程创新化,共同推动“福地主题文化”微课程的研究、体验与创新。在课程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引入“互联网+”的“微课”“走课”的创新实施机制研究,探索福地文化微课程学校层面的实施形式。(1)基于“互联网+”的“微课”创新实施机制。师生共同用现代互联网技术方式开发校本微课程。(2)基于“互联网+”的“走课”创新实施机制。“互联网+”视野下的“走课”与传统的走课相结合,打破原来时间、空间上的限制。根据学校课程实施的创新机制,探索出体现学生参与性、主体性、体验性、发展性的多元化的“福地主题文化”微课程。具体而言,学校通过“福地品读”班级学习课程,引导整班学生在语文、英语等语言课程中开展福地经典诵读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音乐等艺术课程中开展福地古典人文艺术鉴赏活动,在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等探究性课程中开展福地品味探究活动,激发全体学生对福地文化的认同与喜爱,培养“乐于学习”“快乐探究”的良好品质。学校通过“福地文化”走课,引导学生根据学习兴趣自主选课,开展福地美食、福地龙狮、福地山歌等微课程研究,促进学生传承和发扬福地文化,培养“善于学习”“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学校创新利用“微课”“智慧教育云平台”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实现“互联网+”视野下的“走课”。“福地寻访”社会实践课程,引导学生在寒暑假等课余时间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走访福地名胜、福地遗迹,寻访福地文化传承人,通过积极主动的探究性学习更深入了解福地文化的精神内涵,培养“笃志好学”“勤学好问”的良好品质。三种不同类型课程的相互促进,共同提升学生的福地文化素养,构成了完整的“福地主题文化”微课程体系。学生通过“乐”学、“善”学、“好”学,逐步成长为具有福地文化素养的、被社会认可的优秀小公民。

三、学科微课程改变了教师与学生评价

学校以促进师生的发展为根本,着重从教师课程能力和学生学习能力这两方面对“福地主题文化”学科微课程进行评价。师生评价注重多元化过程性评价,鼓励师生共同开发学科微课程资源,搭建特色阶段性成果展示平台,同时,落实总结性评价,在期末进行综合素养考核。

(一)教师评价方式的创新

教师评价注重多元化过程性评价,实行自我、学生、家长三级评价。鼓励教师共同开发微课程资源,共同实施微课程教学,搭建特色阶段性成果展示平台;同时,落实总结性评价,在期末进行学生综合素养考核,以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作为衡量和评价教师学科微课程实施效果的重要依据。学校关注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微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成长,借助课程改革的推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激活教师主动和谐发展的内驱力,并采用过程性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估每位教师的发展。每年,学校通过开设福地论坛,举办福地沙龙活动、微课程展评活动、市级成果展示活动等,展示微课程研究成果,并根据同行、学生、家长的共同评价对教师进行过程性评价和期末考评,表彰优秀,颁发奖励。

(二)学生评价方式的创新

课程实施中,学生评价坚持多元化,引导激励性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倡导个性化评价。实行自我、小组、教师三级评价,努力发挥评价对学生发展的激励功能。评价内容侧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减少定性评价,多进行过程性评价,充分利用评价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每学期进行“福地好学生”评选,主要考察孝心、爱心、善心等体现福地传统文化的真、善、美品质,从学生中筛选出“百名校园之星”。此外,学校还开展了“福地龙娃凤娃在成长”十佳好少年评选活动,在“六一”文艺汇演当天进行颁奖;每年12月福地节,学校也对“福地小诗人”“福地版画家”“福地小歌手”“福地武术大王”等进行一一表彰,针对获奖的同学颁发“福地币”,用于兑换各类奖品,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福地文化”的热情。为了展示校本课程实施成果,学校还定期集中开展演出,举办微视频、优秀成果(作品)展等,提升学生学习的幸福感。

四、学科微课程促进了师生成长与学校发展

学科微课程的实施,给了师生成长的自主权,让师生学会了探索,教师找到发展方向,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感受到了成长的幸福。三年的实践,让学校也发生了改变。

(一)促进学生的个性幸福发展

学校在推进福地微课程研究活动中,注重学生的自主参与、活动体验与创新实践,在探究活动中发展个性,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通过福地体验寻访活动、参观体验活动、成果展评活动等形成福地文化浸润下的学生品牌特色活动,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幸福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发展。“福地主题文化”微课程是一种开放、包容、创新的学校文化课程,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天性,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教师开发的课程资源进行自主选择,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评估性调查研究显示,“幸福双小人,快乐福地娃”已经成为“福地主题文化”微课程研究最生动的写照,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良好品质和独立个性的福地娃在三年多时间里茁壮成长。

(二)促进教师的专业幸福成长

“学校引领、教师自主”微课程研发模式,强化了理念引领,弱化了审批管理,给予教师更大的自主灵活性。把学校的课程管理转化为理念倡导、实践指导与呵护服务。这种自主选择,让教师在微课程的研发中始终保持创新的激情和活力,让他们在自己的课堂上、在自己的课程里,获得真切的成长体验。“福地主题文化”微课程以发现、激励为导向,积极创造机会,促使教师们认识自己、理解他人,认识儿童、走近儿童,帮助他们在学校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融入福地课堂,唤起对教育的激情与责任感,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兰金兰老师的成长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课题实施研究过程中,兰金兰老师的福地版画课程深受师生喜爱。学校开展了市级版画特色展示活动,兰老师执教了版画《水色干印法》一课,随后学校版画研究小组的学生自信地展示了近期版画研究学习成果,得到了教师发展中心领导以及兄弟学校教师的一致好评。太仓市美术教研员孙亚芬老师对兰老师的版画研究赞不绝口,她表示“我很欣喜地看到了不一样的兰老师,是福地版画微课程造就了一名优秀的教师”。

(三)促进学校的特色幸福发展

学校立足乡土化的学科微课程,把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家庭资源和各科教学相结合,拓展和扩充了国家课程,有利于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结合双凤镇底蕴深厚的“福地文化”,把福地文化转变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形成了“福地诵读”“福地活动”“福地研讨”“福地阅读”等一系列特色活动,丰富学校已有课程,满足学生成长需要。同时进一步彰显了学校文化特色,并形成一批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微课程”。学校通过对“福地主题文化”一路发展的实践和思考,研究学校文化品牌从无到有的实施策略,并总结提炼学校文化建设中有价值、可复制的一些做法,为太仓乃至更大区域范围的同类学校提供借鉴。学科微课程不仅拓展和完善了现有的课程体系,而且也促进了师生的成长。如果以这样的理念指导课程建设,所有课程的目标、内容、形态、实施方式,以及课程的研发与管理模式,都将发生彻底的变革,从而推动学校新的发展。

作者:陈刚 单位:太仓市双凤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