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改革开放大学生价值观改变分析

改革开放大学生价值观改变分析

【摘要】当代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各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大学生的价值观也随之不断变化,并在不同阶段呈现不同特点,分析大学生价值观变化轨迹有利于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提供有力帮助。

【关键词】大学生;价值观;阶段特征

价值观是指个人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及对自己的行为结果的意义、作用、效果和重要性的总体评价,是对什么是好的、是应该的总看法,是推动并指引一个人采取决定和行动的原则、标准。让青年大学生明晓什么是价值、如何进行价值判断、怎样创造价值从而树立科学的价值观,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始终是整个社会的殷殷期盼。改革开放前我国刚刚经历新中国建立、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恢复建设时期,大学生的价值观相对是比较积极的、单一的,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国内国外环境都发生了变化,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呈现出几个比较有特点的变化阶段主要包括传统价值观受到冲击、中外价值观的碰撞、价值观重建以及自我价值观的觉醒四个阶段。

1.传统价值观受到冲击阶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给我们打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在这个新世界里充满着机遇同时也富有挑战,而价值观就是受到的巨大挑战之一。中国的大门打开之后,国外的价值观像洪水一样涌入,冲击着各个方面刚刚复苏的中国。当时的中国人刚刚历经一系列的斗争,对一切事情都有着较强的革命警惕心,面对这些猛兽般的外来传入物,内心是恐惧和担忧的,加上长期以来的价值观念根深蒂固,思想上有很大的封闭性和排斥性,大多数人们对待外来价值观念是怀疑和抵触的。这种情况也存在于大学生群体中,他们是充满热情和抱负的一个群体,他们急切地想在刚刚恢复的中国奉献出自己的力量,对于西方的和平演变戏码也有所了解,他们是决不允许任何力量来破坏自己深爱的国家的,因此大多数大学生对外来的价值观念没有好感,加之很多外来的价值观与我们传统的价值观教育相悖,导致他们对外来的价值观的态度是警惕和抵触的。但是他们又有着普通人缺乏的的对新鲜事物的较强的好奇心的特点,其中不乏一些学生因为猎奇思想而接受外来价值观念,使得他们对社会上一些现象的看法有了变化。有一小部分受外来价值观影响较深的大学生,把在现实中遇到的挫折作为怀疑传统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武器,他们要求建立新的价值观,其中署名为潘晓的《人生的路啊,怎么越走越窄》的文章算是这种情绪的代表,但这些人群毕竟是少数,大部分大学生还是坚持传统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在这个时期,传统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受到外来价值观的挑战,但还是稳居主导位置。

2.中外价值观的碰撞阶段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改革开放有了更深层次的发展,它的的影响力已经触及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其中就包括思想领域。大学生已经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新气息,他们被这种充满活力气息深深地吸引住,认为这一气息可以带给他们希望和动力,他们开始积极投身到改革中,思想逐渐活跃开放,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开始接受国外的一些价值观念并且审视中国传统价值观。他们自信改革为他们打开了可以大有作为的世界,他们的思想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放,他们不再甘心在传统价值观的束缚下谋求自我的发展,他们希望给中国注入新鲜血液,用一种新的价值观念来推动改革开放的实践,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舆论导向,他们很容易选择以自我价值为中心的价值观。在这种价值观的引导下,一方面大学生不满足于淹没在社会的大浪之中,开始更加关注自身,自身的环境,自身的需求,他们追求自我的奋斗,自我价值的实现,这是一种好的趋势;但是另一方面青年大学生恰巧是处于由个人向社会迈进的特殊时期,他们还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社会人,在这个时期他们的首要任务是获得各种专业知识和技术,为以后个人真正进入社会做铺垫,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不需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在这一时期如果过分强调自我价值而忽略社会责任,就可能导致空谈理想、脱离社会甚至被人利用的结果。当时的大学生没有这样一种意识,认为以自我价值我中心,脱离社会、超越社会也可以实现个人发展,因而这个时期的大学生与社会产生了很多的矛盾和冲突甚至演化为学潮和1989年的政治风波,这充分表现出自我实现和社会发展的矛盾和对立冲突。这是一个大学生突显自我价值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外来的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大学生的青睐。

3.价值观重建阶段

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实施的一系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政策不仅使中国发展发生巨大的变化还迎来了新的发展高潮。这一系列政策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打破了传统价值观念对人们的束缚,改革渗透到了人们的行动之中。1992年到1997年间,我国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正经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的过程,追求效益是这一体制给社会带来的新目标。在这一时期,大学生也带着浓烈的学生气息走向社会,并试图融入社会,他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过去所接受的价值观念,面对急剧变化的社会现实,重新探索和思考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生的价值观念,自己以什么样的姿态进入社会,在他们艰难地判断、选择的过程中,有的大学生能够坚持原有的价值观念,在追求效益的前提下,自觉承担社会责任,注重自己社会价值的实现,有的则不知不觉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价值取向由个人的精神享受逐渐变成物质满足,最后甚至发展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在这一时期,国家也开始注重科学和技术的力量,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这一战略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学习科学知识,提高科技文化素质,不只是为了自身,更重要的是为了祖国的发展与繁荣,让大学生充分感受到科学技术的时代已经到来,科学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有利于纠正一些人中“读书无用论”的观念,端正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加上高校招生分配制度的改革,打破了 之前学校分配工作,毫无生机的学习氛围,大学毕业后也只能通过自己的能力找到工作,这对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习知识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激发了学习的动力和自觉性。这一时期国家的政策发生很大的变化,大学生的价值观处于不断的重建阶段,他们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从自身需求出发,寻求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他们注重个人与社会并重、事业与利益兼得,愿意为他人服务,但又注重社会的尊重和他人的回报。

4.自我价值观的觉醒阶段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实用主义的价值观在中国盛行。实用主义价值观一方面让大学生认识社会、认清现实,独立化,另一方面也可能使得他们在现实中走向功利化。社会整体得到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得到提高,但是由于社会主义各方面制度不够完善,造成利益分配不均的现象的产生,使得一部分青年大学生在面对和他人的差距时不知所措。对待不公平现象他们不再消极埋怨社会,而是开始积极从自身寻找出路,凭借自己的能力改变自己的命运的。比如一些大学生在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外积极学习社会热门专业,最大限度的完善自己,使自己在社会实践拥有更大的竞争力;有一部分同学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既增加了解社会的机会、锻炼能力,又可以减轻家庭的负担。但是有一些大学生受市场经济的影响较深逐渐走向功利化。他们大学毕业后选择工作更看重的是待遇,而不是专业对口,就业口号由原来的“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现在的“到赚钱最多的地方去”,甚至有些把市场中的等价交换原则运用到了学习、生活、交往中,他们把前途看成是有钱可图,把理想看成是有利就想,过分注重追求和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甚至出现了为了个人利益不择手段的现象。但是这些现象毕竟是少数,大部分大学生还是能够在认清现实的基础上积极寻找自己的出路,同时怀着社会责任感奉献社会。因此,总的来说大学生在这个阶段自我意识逐渐觉醒,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改革开放以来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发展轨迹经历了传统价值观受到冲击、中外价值观的碰撞、价值观重建、自我价值观念觉醒四个阶段的发展历程。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出一种极不稳定的状态,中间有曲折有进步,但是从总的趋势来看,大学生的价值观变化是朝着积极、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的。

参考文献:

[1]石勇,刘燕.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青少年价值观研究统计与分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2:24-27.

[2]牛楠.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大学科学教育思想研究(1901-1937)[D].山东大学,2013.

[3]钱丹,陈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引导[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02:174-175.

[4]高清波,宋菲.大众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其对策[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03:15-17.

作者:睢莹莹 王志刚 张敏 单位:西安工程大学思政部